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的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任务 创新 设计 小组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101-02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实际中使用语言,而以任务型教学活动为模式的英语课堂教学是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学生带着真实的目的任务去学习,学生是任务的探索者、研究者和发现者;日常学习中许多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在集体活动中,通过互动、互助,都能很快得到解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仅主动、高效地获取知识,充分感受到成功的乐趣,还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展现学习者学习的潜能。那么,如何利用好任务型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创设情景,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在导入新课之前,我设计两个问题让学生猜“The most popular and happiest topic this summer, and the most popular but angriest topic last summer in our city.” 因为中学生最擅长于猜测,而且也喜欢这种活动,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活跃了课堂气氛。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回答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如:“You are very clever.” “Wonderful” “You did a very good job.”等等。 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发言是安全的,自己的意见是受重视的,体验到参与猜测自我表现的成功感,这样的自由与和谐的学习气氛为学生提供了创新的环境。
二、进行小组合作,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分为几个竞赛小组:G1,G2,G3,G4,并将小组竞赛贯穿全堂,或运用在某个活动和任务中。例如,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列出“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首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What would our lives be like without water?”, 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意见,并根据这些不同的意见,列出“The importance of water”,在交流时学生各自把成果展示给其他组。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都是对小组的贡献,小组成绩取决于小组组员的共同努力,这也成为学生自觉投入的动力。这种以学生进行的小组合作,能发挥其优势,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开阔思路,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创新动力,有利于创新思路的培养。
三、任务要贴近学生生活
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一定要依据学生的心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发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交际活动中,通过完成生活中具体任务来练习目标语,这样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的效果就能提高。本节课的话题是“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这是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所以学生就会有话说,就会乐于开口。况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遭受停水之苦,遭受干旱之灾,这时,让学生谈“The importance of saving water” “How to save water”自然就会畅所欲言,言而不尽,会获得另外一种更深的体会。在这种更贴近生活、更真实自然的任务型活动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更容易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帮助他们尽快地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使用英语这一交际工具。
四、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的目的是“Learning by doing”。使学生在做事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设计的任务一方面要贴近生活,另一方面也能满足学生在将来社会生活中运用语言的需要,为其未来的发展做准备所以要布置学以致用的任务。如上面设计的任务“How to save water”, 这就是他们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解决了这个任务,也就是解决了生活中碰到的难题。
五、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体验成功
教师设计的任务要从实际出发,要让学生跳一跳就够得到,从而产生更持久的学习热情。可以给所有学生同样的材料,但设计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可以给不同学生不同程度的材料,执行共同的任务;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各尽其职,发挥各自优势、特长完成任务。比如,让学生制定一本小册子关于“water”,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可设计封面或装订;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要求写出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在此内容上进行补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这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鲁子问.任务型教学的课堂教学程序探讨[J].中小学外语教学,2002,(2).
【关键词】护理干预;社区;老年高血压
Nursing intervenes to the community old age hypertension patient pharmacological treatment compliance influence
ZHENG Yong-li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ongquanyi District, Chengdu 6101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ommunity drug treatment in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the care compliance effect, summarize nursing experience,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Methods: 96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this commun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4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48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using traditional methods of care, integrated care and observation group interventions, more care of both effects. Results: The ca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munity; hypertensive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一,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日益增多,老年高血压患者也相继增多,经人群调查,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达57%,80岁以上老年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达65.6%。发病率高,控制率低,并发症重,致残致死率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长期合理地药物治疗是目前较理想的治疗方式,但许多老年人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差,是高血压得不到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为了提高我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对社区管辖的老年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地效果,现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建立健康档案且被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的老年患者96例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4例,女32例,年龄65~79岁,平均71.42岁。所有患者均符合2000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中轻、中度高血压诊断标准[1],年龄>60岁的患者,于安静休息20 min后,采取坐位或平卧位,用水银柱式血压计测量右臂肱动脉血压。每位患者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老年高血压;若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根据其病情的实际情况,选用科学合理的药物治疗,用药的原则为:重视靶器官心、脑、肾的保护;提倡单一药物治疗,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提倡个体化,治疗因人而异;缓慢降压,严密观察疗效和副反应。常用药物有钙拮抗剂、β受体阻断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利尿剂等。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采取传统的护理方式,而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及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近年来,青年教师在高校师资队伍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青年教师已成为本科病理学教学的骨干力量,而病理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后续学习临床课的效果。因此,如何尽快地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效果,是值得我们病理学科每一位教师思考的问题。
1 积极参加岗前培训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岗前培训计划,尤其从事医学专业教学的教师都是毕业于非师范院校,没有接受过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的教育,而这些知识是今后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是教师必须掌握的。培训内容是由相关专业的教授、专家系统地讲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等相关理论知识。新近的青年教师必须积极参加,认真对待。
医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推出了“一对一”的传、帮、带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培养计划和方案,原则上由本学科的一位高年资、高职称的教师指导培养一位新教师,由指导老师写出具体实施细则,负责传、帮、带。1年以后由学院组建的教学委员会进行理论知识的听课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合格者才能正式成为一名医学专业教师,走上工作岗位。
2 认真听课,做好听课笔记
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教师在工作之初,在组织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往往存在经验不足,培养方案要求新教师必须完整地听完指导教师一学期的课,认真做好每堂课的听课笔记,这样有助于提高青年教师对教学活动的感性认识,不断积累授课的经验[1],如教材内容的弹性增减、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多媒体的应用等。在听课的过程中,从指导老师那里还要学会如何书写教案,我们要求新老师刚开始授课时必须书写完整的教学教案,以利于钻研教材。当然,每位教师都有各自的风格,授课手段、方法不尽相同,有的老师上课风趣幽默、生动,有的老师临床经验丰富,我们只有通过听取本学科不同教师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有经验教师的授课,取之所长,为己所用,同时也可以与这些教师互相交流,提出自己的观点,达到共同提高。
3 积极参加集体备课
教师集体备课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每次集体备课时,都会安排1名教师预讲。预讲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尤其是对新教师,预讲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参加集体备课的每位教师听完预讲后,都会针对预讲的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师的仪表、教学态度等,说出自己的看法[2]。作为新教师,参加集体备课,反复多次地进行预讲,可以说是受益匪浅,一方面能够从资深教师那里学到很多有益的教学经验,弥补个人备课的单一性、片面性和局限性,对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做好教学工作帮助较大。另一方面,由于刚刚进入教师队伍,与其他教师之间尚缺乏交流和沟通,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增强团队协作和互助精神,有效地发挥集体智慧,达到优势互补,为将来正式走上讲台作好充分准备。
4 加强实践技能训练
病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教学与理论课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实验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的观察,验证理论课讲授的知识,加深对理论课的理解,训练学生基本技能和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3]。在教研室,要求新教师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强自身实验技能培训,在有丰富经验老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观察实验室里所有大体标本和病理切片,熟悉显微数码互动实验设备的基本操作。一旦条件成熟,将安排新教师参与实验课的辅导教学,逐步实现独立完成实验教学任务。
5 熟练掌握多媒体网络技术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病理学作为一门形态学科,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向学生展示大量病理图片,并可用动画形式动态阐述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变过程,从而达到图、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的效果,能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地呈现病理教学内容,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形象、逼真、直观,从而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知识的掌握[4]。通过网络可以共享丰富的病理学资源,为教师的备课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指导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新教师要独立制作病理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并且在集体备课的预讲中使用,听取其他老师的修改意见,逐步完善多媒体课件,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对提高教学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6 注意病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病理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学习必须以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等学科为基础,只有在掌握正常机体的解剖结构、组织形态的基础上,才能领会病变器官的病变特点,只有运用正常人体的形态、功能和代谢的基础理论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异常变化的发生机制[4];同时它又是学习临床医学各门课程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相关学科的知识。在教学中过程中,结合典型的临床病例分析,才能灵活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及病变规律,解释与临床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学习病理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病理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7 成为学生的朋友,倾听学生的心声
对于青年教师来说,由于年龄优势,更容易与青年大学生产生共鸣,成为他们的贴心朋友,因此,我们要积极地融入到学生之中,关心、爱护学生,用自己的一份真情换取学生的一片真心。由于初为人师,知识含量的相对不足和教学经验的欠缺,病理学涉及的知识内容又多,在承担教学任务之初,出现错误在所难免,教学目的不明确,方法不灵活,重点不突出,难点讲不透,学生听课以后会有一些问题及信息向老师反馈,这就要求青年教师谦虚谨慎,主动地与学生沟通交流,倾听学生对讲课的意见,认真解答学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方法,使讲课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陈永林,李 敏.青年教师如何上好病理课[J].兰州医学院学报,
2003,29(2):89.
[2] 付 华,文继舫.病理学教师集体备课的内涵和意义[J].中华医学
教育杂志,2006,26(5):58.
[3] 陶晓峰,金晓明,叶 菲,等.青年教师参加病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6,8(3):246.
[4] 卓丽娟.病理学教学初探[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关键词:病理学;课改;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445-02
病理学是与临床医学联系最为紧密的一门基础医学学科,它是由基础医学通向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医学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学好病理学将直接影响到临床课程的学习,但病理学由于其内容多,涉及面广并且课时有限,所以教学任务比较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本学科的新发明和新理论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异常迅速,导致学科高度分化、高度集中、高度综合,因此必须加强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以使其适合目前医学发展的步伐。
1 病理学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1)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单一,授课形式单调,学生死记知识点不理解实质意义,课堂效率低下。
(2)传统的教学模式缺乏教学媒体的演示,学生在没有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很难对知识点做全面清晰的把握。
(3)师生交流少,教师仅仅通过课堂的讲授,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比较模糊,而且填鸭式的教学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学效果差。
传统的病理学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医学创新开拓式人才。因此要按质按量地实现病理学的教学目标,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探索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2 关于病理学教学改革模式创新的探索
(1)设置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或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对病理学教学进行改革。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认为通过结合临床病例设置病理学问题,并通过学生在课下自学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结合实验增强直观认识,是目前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该种模式最主要是结合临床病例问题设置病理学问题,也是病理学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为了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动力,并对问题产生兴趣,在每个章节的开始设置了符合教学目标中多个结合临床的病理问题,通过设置问题可以巧妙使学生对机体由正常演化为病变时机能、代谢、形态结构的变化以及对其进行对症处理的一个完整的概念,提高课堂效率。
(2)将病理学和临床医学整合进行连贯式教育。通过将病理学与其他基础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整合、优化课程内容,结合病理、临床设置中心问题,以讨论为主要形式进行教学,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新教学模式使病理学与其它基础及临床学科之间知识有机地融合和相互渗透,使学科界限在日趋消失,实现医学整体化。在逐步实现医学整体化教学中病理学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这对于学生走出学校后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是十分有用的,达到了教育的终身性效果。此教学模式的培养目标是以医学应用及能力培养为中心,病理学坚持“必须、够用为原则”,坚决删除陈旧、偏深的内容,防止必要内容的遗漏,避免传统医学教育中的分科太细,彼此间联系较少的缺点,减少重复讲授,节约时间,注重实用和培养其自学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多渠道获得学习资源,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教学中学科、时间、空间的限制,保持了知识的连续性。多媒体教学表现力强,能清晰显示大量典型的病理变化,解决了教学中病理标本缺乏或不典型的问题,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促进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在使用时,应遵循“适当、适度”原则。
首先,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注重课件的实用性。多媒体教学中所应用的课件一般由各章节授课教师自己制作,因水平和经验的差异往往会造成课件质量良莠不齐。有些教师把课件当作教材的拷贝,把屏幕当作黑板,课件缺乏特色,这样会淡化教与学的双边互动。在多媒体教学时不应只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应该体现出质疑、解惑、演示和推理以及精讲点拨等教学过程。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想将相关知识点都插入,这样虽然信息量大,但却难免重点不突出,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紧扣教学大纲,删除不必要的内容,减少信息量,突出重点,而且课堂教学速度要适中,避免过快,重要的教学内容要适当停顿,让学生做好笔记。
其次,合理设计教学过程,选好多媒体的切入时机。传统教学方法仍有自己独特的长处,在有些章节的讲授中,传统教学法(如板书)仍为获取知识、强化重点难点的主要途径,对于推理性、逻辑性很强的内容必须通过演示、推理、板书等方式讲清、讲透,学生才能弄懂,并且要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理解、思考和记录,同时也要发挥多媒体直观、生动、高效、表达准确到位等优点,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根据讲授内容,在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之间应进行合理取舍,在现有条件下互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扬长避短,以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网络病理学教学模式的应用。病理学的网络课程建设,是将多媒体课件、实习指导、课时计划、教学大纲、题库等传送到校园网络上,将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结合自身对知识点的把握情况,通过浏览病理网页得到补充和强化,从而达到更加个性化、具体化的教育目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资源共享,链接更高层次的医学院校的精品网站和相关专业网站,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广的学习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经过几届学生的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不仅在病理学知识容量上没有受到影响,而且在学生自学习惯养成、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上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特别是学生走出校门真正步入工作岗位以后的追踪调查结果表明,该模式培养的毕业生在工作中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均优于传统模式。
参考文献
[1] 向德兵,牟江洪,李昱,等. PBL教学模式在临床-病理讨论课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6, 10(5):455
在我国双语教学主要是用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进行授课; CBL是1969年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的“以案例为基础的学习”,将案例教学法引入医学教学领域。双语CBL教学是指将双语教学和CBL教学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病理学中开展双语CBL教学意义重大。
1 双语教学和CBL教学国内外现状
我国高等教育中双语教学已经得到尝试,并初步推广,部分医学院校已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医学基础课双语教学目前在我国尚属实验阶段,病理学双语教学在全国医学院校中也是初级阶段。CBL是近年来国内、外普遍开展的教学模式,为大家推崇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和提高现代医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在国外医学院校较普遍实施并显示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我国亦有多个医学院校尝试和报道,但仍处于试验性探索阶段。在病理学教学中将双语教学和CBL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尚未见报道。
2 病理双语CBL教学的意义
医学教育发展的全球化是一个不可阻挡的发展趋势,病理学是医学院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桥梁学科,其理论和技术涉及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个领域。当前,病理学进展日新月异,这些知识大多以英文的形式出现,英语是世界医学界主要交流工具,大部分医学期刊、国际交流会议、国际医疗合作、文献检索数据库、网络信息资源等都大量使用英语。若学生不熟练掌握病理学专业英语,就不能及时跟踪国际医学前沿,与世界接轨。CBL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在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病理学中开展双语CBL教学,一方面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临床病例的分析能力。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时展的需求,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首要任务。当今社会,这种复合型医学人才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1]。病理学教学中开展双语CBL教学,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更好地为全球化的社会服务,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3 病理学双语CBL教学的问题和对策
3.1 学生英语水平和分析病理能力有限。我国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普遍不强,二本院校更是如此。我校大学英语四六级的通过率偏低。据统计,我国高校学生经过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后,大部分学生(普通高校为4/5,重点高校为3/4)的英语水平还未达到参加全英语授课的要求[2]。我校为给学生创造更好的英语学习条件,英语口语课聘请外教授课,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病理学是医学桥梁课,刚从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由于学生医学知识的储备量有限,因此对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有限。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常见且典型的病例,循序渐进地开展双语CBL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双语CBL教学师资匮乏。师资力量无法与重点院校相比,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很少。首要任务是,加强对本校教师的培训,选择英语基础较好的教师短期出国学习,或由英语专业教师和外教进行教学语言和听说能力的培训,我校正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以尽快满足双语CBL教学的师资需要。
3.3 教学工作量过大。双语CBL教学的工作量明显大于传统模式教学。我校规定,双语教学的工作量按一般课时的倍数计算,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应采取与职称晋升、评优、评奖挂钩等更多的激励措施,以促进双语CBL教学更好更快地开展。
参 考 文 献
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医学基础课程是病理学的基础,由于课程设置的特点,许多学生会对前期学过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遗忘,因此在介绍病理学知识内容前要做到对知识的回顾和复习,在加强学生对正常人体形态结构以及功能的认识的前提下,进而介绍病理改变及功能变化,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特点,提高学生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要遵循学科性、适度性原则,在实施教学时,要遵循病理学学科特点,引入的知识点必须为病理学教学内容服务,为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提高疾病诊断能力服务,而且介绍的内容不能过多、所占据的时间不能过大,避免冲击正常的教学安排。另外,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还要遵循病理学教学规律,以学生已有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学生接受能力为依据,以课程标准为根本,力争做到简洁、科学、有效。
教学实践的连贯性病理学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病理学的基本实验方法、研究手段和新技术的应用对学生今后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作用。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教学大纲安排的实验内容外,注重引导学生完成基本实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掌握病理学常规技术,培养基本的科研能力均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在教学工作中,还要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未来工作需要的教学内容和实践方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专业思维及实践技能,为今后的实际工作奠定基础。
加强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病理学课程内容与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等基础课程有密切关系,只有明确掌握正常人体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才可能理解疾病状态下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的功能性或形态学变化。由于医学生病理学课程大多在第四学期开课,此时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两门课程已经结课近一年时间,因此对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特点有很多已经遗忘。教学中,在介绍每种疾病前,先简单回顾这一器官的解剖学结构和组织学特点,让学生首先对正常的结构加以掌握,然后再介绍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这样从正常到异常,从简单到复杂,利于同学理解和掌握病理变化的特点。例如:在讲解门脉性肝硬化时,首先复习和回顾正常肝脏的解剖学结构和组织学特点;然后,着重介绍肝硬化时病理改变,并对比假小叶与正常肝小叶之间的差别,进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改变会引起哪些后果。这一教学过程既复习和总结了正常肝脏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又讲授了肝硬化时的主要病理变化特点,利于学生认识和学习这一疾病,而且也做到了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7-0188-02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病理学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性学科,它对于培养研究生的科学素质,特别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病理学的教学是深化学生理解力及拓展学生思维的关键环节。研究生经历了本科阶段的学习和生活,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思想日趋成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锻炼。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1]经过教学各环节的锻炼和培养,可以激发研究生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以下是本人指导病理学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中的几点体会。
一、言传身教,践行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品质
医学院校的重中之中体现在教学这一方面。从对教学授课的准备,到组织实施、考核上报、讨论讲评,是一项极其严肃、细心的工作。它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以学生为主,特别是作为实践性极强的病理学课程,更要强调学生的主动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指导和强化,通过学生反复观察才能牢记病理学改变,所以对经验有很强的依赖性。作为教师,在课程讲解时,不仅要熟悉课程内容,更要有好的方法方式,不能是死板的板书讲解。教师高涨的热情才能吸引学生热爱课程。教师的思想境界和学识修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我们的学生热爱所从事的医学事业。例如,我们所在的病理教研室所做的是自治区一些地区的医疗纠纷尸检,学生可以跟随学习,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相对于老师的单纯讲授更容易掌握。而且在实践中,学生身临其境,能对本实践的内容进一步加深印象。我们在尸解过程中表现的不辞辛苦、不惧危险、耐心细致地查找死因的态度也可以言传身教地感染到每一位学生。经过磨练,研究生热情膨胀,积聚社会责任感,步入社会后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意识的培养也让每个研究生都能共同进步,真正实现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学生、老师、培养环境三者的和谐发展。
二、合理的安排研究生教学实践时间
病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分为临床专业型和学术型,临床专业型大部分是医学院的应届生,没有参于过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对病理学的认识仍停留在基础阶段;而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则有过在各个医院病理科和病理教研室工作过的经验,对病例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了解,但课程讲述方法及技巧还不太完善,使得学生掌握课程内容程度不够高。病理学需要掌握大量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是医学专业中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性学科,更是一门理论和实践都很强的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及综合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病理学的研究生参与到教学里来,深化了研究生对病理学的理解,并对研究生的思维拓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把研究生参加教学的时间定在研究生第二学年的第一学期,这正是我们学科教学任务最为繁重的学期。
三、强调教学观摩和认真备课
1.教学观摩。由于研究生对病理学掌握和了解的不同,以及每一个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的不同,再根据我们病理解剖学教研室所承担教学工作的情况,我们将研究生参与教学的方式设置为实验课教学,在上实验课之前需要经过听课阶段。研究生要认识到在听每一位教师授课前,一定要先了解所讲授的内容,而在授课过程中要重点学习教师在授课时的方法及技巧,并培养出自己的风格和魅力。特别是在实验课的教学实践中,更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前带领阅片、课中辅导、课后绘图、总结等环节。为了能出色地完成每一节实验课的授课,我们要求研究生自始至终听资深病理学教师的理论课和实验课,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听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汲取有益的方法和技巧,还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升教学能力。研究生往往没有教学经验,因此应该虚心听课,认真学习老师如何进行开场白,如何讲授教学重点、难点,又引用了怎样的临床病例,以及如何分配课堂时间,如何活跃课堂气氛,等等。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授课方法和技巧,作为研究生就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在短期内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2]。要做到在熟悉讲授内容的同时,学习授课方法和技巧。
2.书写教案和认真备课。经过上述听课阶段后,方可进入教学实践环节。其中,认真、充分备课至关重要。备课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精通教学内容,掌握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才能撰写出合格的教案。而书写教案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基本功。教案是教师在深入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创造性劳动,绝不是教材内容的单纯重复。教研室要求研究生重视教案的书写,严格按照教案的格式和标准,重点把握基本理论和基本要求,要做到重点内容无遗漏、新近观点有依据,书写准确,语言精练、通顺。同时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研究生撰写教案,对其教案进行审阅,并提出相应的修订意见。同时还要求研究生按照辅导老师的意见及时进行教案的调整和修改。而研究生撰写一份好的教案又是一个提高、巩固、再学习、再强化理论知识的过程。
四、注重试讲和应用现代教学模式
1.认真试讲。教师可以利用试讲的机会,来克服研究生的胆怯心里,也可以帮助研究生查出自身问题,弥补不足。研究生第一次试讲,心里都比较紧张、茫然,他们往往不是太清楚课程的安排,开始讲什么,怎么样结束。所以利用试讲这个机会就成了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讲解课程上,要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条理清楚,突出重点难点。同时要求授课者吐字发音标注,还要有适中的语速,锻炼研究生表达能力。除此之外,课前提纲也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内容更深一层次的理解。病理教学要注重讲授的技巧性,注意抓住四个要点:教师要在讲清概念上下工夫,进行准确透彻的分析;每次课程的讲解思路要清晰,各节之间要相互关联,层次清晰,进而达到让学生能提高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讲好课的主要标准是要突出重点,主次分明,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讲解;要注意讲解的技巧,语言要精练和准确,吐字清楚,讲话速度要慢,让别人能够听清楚明白。很多学生思维活跃,准备一些问题留给学生发言,可以很好地活跃课堂气氛。根据这些特点,我们要不断创新,改变单纯的讲解授课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一次次尝试,一次次进步,让他们都能自信满满的讲授课程。除了备课和试讲之外,还要强调对研究生的授课进行督导和总结。
2.应用现代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借助现代教学方法也显得额外重要。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是病理学教学新兴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改进学生的病理学学习模式,将传统课本教学搬到计算机屏幕上,丰富了教师教学的内容,拓宽了教学平台。将病理切片制作成全片数字化图象,即数字切片或虚拟切片,学生不通过显微镜,直接在计算机上直观阅片。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可以通过局域网或互联网建立病理学信息平台,便于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的共享,而且可以通过用户认证进行一定范围的病例讨论[3]。建立数字化病理教学切片库,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稿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和数码显微互动实验系统的应用在教学中合理应用,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研究生是高校师资队伍的重要来源之一,重视其传授知识的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研究生教育不应只强调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注重提高研究生的教学能力。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符合其培养要求和实际需要,在提高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了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经过研究生入学选拔和课程教育,其有能力胜任部分教学任务。让研究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与他们现阶段的身心发展需求相符合,为他们提供了融入社会和展示才华的平台。
总而言之,学生在参加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教学技能也是一种锻炼,综合素质也有所提高,而且在实践中教师们对研究生的指导与总结,不仅保证了教学质量,也大大缓解了教研室的教学压力,同时也为病例教学事业的人才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此,新疆医科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将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定为巩固基础、拓宽知识面、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工作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这几个方面,通过不断的实践,来找出病理学科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健.现阶段研究生的特点及培养策略[J].知识经济,2009,(12):139-141.
关键词: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88-02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素质的骨干课程。由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名词术语繁多、病原微观而抽象,导致该课程学习起来难度大,不易全面、系统掌握课程精髓,构建完整理论体系。如何提高单位时间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灵活运用病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培养需求是每个病理工作者不倦探索的课题。目前,我国不少教学工作者对植物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必要的探索和尝试,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但目前关于森林保护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却鲜有报道。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华南农业大学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普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与探索,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与指导。
一、优化教学内容
(一)培养方案的优化和调整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拟向森林保护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主要培养学生对实验和科研的兴趣,引导学生成为学术型创新人才,为林木病理学以及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做准备。普通植物病理学涉及学科范围广,应用知识全面,该课程以植物学和微生物学等学科为基础,同时与树木学、遗传学、农业气象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统计学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进行普通植物病理学专业课的系统学习之前,需要对上述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微生物学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结合兄弟院校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森林保护专业的实际情况,在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在第四学期开设,在理论课教学结束后增加1周的教学实习。同时在第二学期增设《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树木学》由第四学期调整至第三学期,安排在《植物学》之后,《普通植物病理学》之前。
(二)合理选取教材及参考书,补充最新的概念、方法和观点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是教师有效施教和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托,教材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效果。植物病理学科近年来发展迅速,新概念、新观点不断涌现,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植物病理学科的发展,植物病原分类系统的更新以及植物病害防治理念的更新需要任课教师不断吸纳最新的学科研究成果(王海光等,2015)。我国的第1本《普通植物病理学》统编教材始发于1979年,2009年,《普通植物病理学》统编教材第四版教材发行。近十年内教材的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但对于植物病理学一些最前沿的知识仍未包括在内。森保专业开设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和植保专业侧重点虽然不同,但基本概念、病原生物的分类以及诊断和防治等基础知识是一致的。目前,与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相关的教材版本较多,华南农业大学森保教研室选用的是许志刚主编的《普通植物病理学》(第4版),同时将谢联辉编写的《普通植物病理学》作为参考书目,在备课和讲授的过程中,增加了许多林木病害的案例,尽可能地将近年来华南地区生产中遇到的有关林木病害的种类、发生为害情况、对林业生产造成的威胁和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等补充到教案中,把该方面研究的新成果、新动态有针对性地介绍给学生。此外,植保专业普通植物病理学的教学相对成熟,国内各个高校都有自己的精品课程网,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推荐相关的网站作为课外学习的素材。
二、重视教学团队建设
目前,林木病理学教研室有一名教授、一名副教授和一名讲师以及一位高级实验师,教学、实践和科研经历丰富。三位专业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一位具有国外博士学位。本教研室积极鼓励年轻教师通过国内外研修及合作等途径,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老中青结合、知识结构和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本教研室三位专业教师研究方向各有所长,在课程教学中,根据知识点的结构不同将普病内容划分为3个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配以有相应专长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这样不仅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激发工作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而且有利于使每个知识点达到新、精、深、透的教学要求,学生在领略教师新面孔的同时,领略不同的教学风格和教法教艺,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完善课程考核机制
本教研室采用传统教学与现代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二者取长补短,有机融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图文并茂、声像兼备、表现力及信息量大为增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但不能过分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更不能不求质量和特色地完全沿袭其他兄弟院校的多媒体课件。本教学团队借助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的契机,收集了大量林木病害的素材,结合岭南地区的生产实际需求以及华南农业大学森保教研室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自主开发与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多媒体教学与长期实践和研究总结出来的传统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本教研室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探索与实践。一方面,借助华南农业大学的校园优势,在理论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了三次校园实践的机会,例如在讲完植物病害的症状这一节后,直接带领学生到学校树木园观察植物病害的不同病征和病状,时间不长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将课程实习和毕业论文相结合,要求学生从第四学期走进实验室,参与专业教师的科研项目,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和时间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和专业认同。
此外,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打破传统以考试为主的形式,将考核方式改为平时作业、读书报告、课程论文、期末考试(各占总成绩的20%、10%、20%、50%)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考核和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避免了学生期末考试临时突击、片面追成期末考试成绩的弊端。
四、完善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更新和补充实验教学素材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传统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导致一些学生对植物病害种类只知其名、不知其物,就业后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随着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林业企事业单位对森林保护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实验教学是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南农业大学向来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在最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32学时的《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
此外,实验教学的时间安排对实验教学的效果影响较大。在安排实验课时,需要将各实验项目安排在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后面,使理论与实验同步。这样学生能够及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所进行的实验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此外,开设实验课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学生完成几个实验项目,对所学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教研室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增加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探索。
森林保护专业停招15年,致使本学科病害标本老旧,急需更新和补充。然而病害的发生复杂多变,病害标本的收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且华南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林木资源丰富,病害的种类与我国其他地区的也不相同,短时间内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存在一定的困难。鉴于此,可充分发挥学生教学实习期间的作用,将新采集的标本鉴定后保存,作为下一届学生实验课的材料,如此循环,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也使实验教学素材得到了更新和补充。
五、结语
总之,普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如何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丰富和充实课堂理论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仍需任课教师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进行不断的探索和改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逐一完善,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兴趣。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导师制 病理学
规范化的住院医师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之路。毕业后医学教育是承上启下的阶段,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必须抓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阶段,培养“厚基础、宽知识、强能力、高素质”的住院医师。我国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可追溯到1921年,并且已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的培训大纲和执行办法,但全国各地区住院医师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为适应国际形势提高我国医师的专业水平,2010年上海率先探索与国际接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在全市实行统一其标准[1]。
然而现阶段的住院医师管理模式也需要做不同的改良和尝试性的探索,以往病理医生培训基本还是处在一个“传、帮、带”的模式当中,缺乏系统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病理学是一门重要桥梁学科,其任务是让学生在认识疾病病理变化的同时学会如何从疾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找到诊断依据,得出正确诊断。在临床病理教学中建立导师制教学平台,缩小教学单位,重塑师承关系,逐步实现教育个体化的观点。
一、导师制的起源及发展
导师制是导师针对固定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教学方法。最早起源于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牛津、剑桥大学在实施学分制后,在本科生的培养中开始实施导师制[2]。导师制模式是学生在校期间,学校通过给学生指定导师,并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的教学方法。导师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他如何取得进步,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行的是一对一、面对面的个别辅导,导师与每一个学生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实行阶段导师制对于一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临床专业技能强化、科研思维养成都会起到关键的作用。
二、病理住院医师的学习目标
医学生从高等医学院校毕业后只获得了在工作中能够使用得上10%医学基础知识,其余90%要通过毕业后医学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才能取得。导师制要求住院医师通过在两到三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学习过程中逐步掌握病理学技术、临床病理取材等基本技能,培养病理诊断和尸检诊断的思维方法。最终使住院医师胜任临床病理工作要求,成为合格的病理诊断人才。
三、明确病理住院医师导师的职责
如何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对病理学医学生而言,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不但能够掌握处理常见疾病以及一些疑难杂症的诊断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够了解病理学国内外发展趋势和前言动态,把握学科发展的脉搏,尤其是对病理学的发展有自身的见解和认识,从而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导师必须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结合培养对象在不同阶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指导督促住院医师的工作及学习,定期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导师制保障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序进行,促进了青年住院医师顺利成长。在教学理念上要把“以自我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无论在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组织上,把学习的主动权与主导权交给学生。
四、病理导师制实施的方法
临床病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大体观察、显微镜观察、免疫组织化学等手段对手术等标本对疾病进行及时、准确地做出病理学诊断。因此结合病理科的工作特点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导师制是,应采用以下具体办法:
(1)导师每年带教1-2名住院医师。(2)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是学习病理学的基础,因此学生首先要认真复习解剖学和组织学知识。只有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学习病理学。(3)临床工作中,将所带教的住院医师和导师安排一起值班,并采用分阶段带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病理的实践技能包括病理技术和取材,首先学生观摩导师取材、切片和染色。进过一段时间训练,学生操作导师在一旁指导,最终到达独立操作的能力。临床病理诊断主要培养学生诊断思维能力,也可分成几个阶段进行。先在多头镜下指导学生认识各种病变,经过一段学习,学生可初步做出诊断再由导师复诊。(4)尸体解剖是病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是对疾病的系统化学习。住院医师通过尸检可明确诊断,查明死因,又能认识疾病的病因,病理变化以及最终死因。(5)科室应组织定期集体授课,并按各个系统分阶段进行。从常见病到疑难病理,让学生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系统的学习。学生还应积极参加各种读片会。(6)有效的考核机制是有效检验学生是否达标的重要方式,导师也可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安排每月末住院医师集中考核,包括笔试和口试的方式进行。
五、病理导师素质的提高。
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提高导师综合素质。导师的技能必须是多种多样的,更关键的是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状态、阶段等具体情形,有针对性地正确应用,从而达到与学生间出现“化学反应”。医院、科室也可以通过集中学习、经验交流、问题研讨等方式,对导师有计划地培训,提升他们的指导能力、沟通能力和激励技巧,不断提高导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总之,在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实施“导师制”培养模式,可疑弥补传统医学教育的不足,对于深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通过导师的言传身教,促进病理专科医师的健康成长。但由于开展时间不长,在管理、考核及评价方面有待完善,将进一步规范组织管理、加强部门合作、完善考评制度,以促进导师制工作健康发展,提高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妙霞,朱明华.临床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责任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3):136,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