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

第1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科 院内感染 交叉感染

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生活不能自理,病房内仪器复杂,护理操作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易感因素,再者,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特别是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综上所述,新生儿科病房由于以上的特点,防止院内感染是一项重要的内容,护理人员在防止院内感染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常见的类型和原因

(1) 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NI粘膜薄,易于破损,加之室内空气不通风,易出汗,在颈后、腹股沟等处易破损,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患儿大小便次数多,且皮肤薄嫩,易发生 尿布疹、臀红。患儿家属知识缺乏是主要的原因。

(2) 脐部感染:脐部是新生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创面,由于尿布长期包裹极易导致大小便感染。

(3) 口腔感染:鹅口疮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它是由白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它主要来自产妇阴道以及未严格消毒的奶瓶、奶嘴,如果口腔护理不当,极易引起鹅口疮。

(4) 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儿长期使用抗生素以及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力低下,尤其早产儿,吸吮能力差,如喂养不当,极易引起呛咳误吸而导致肺部感染。

2、 新生儿病房完善的制度是防止院内感染的重要保障

(1) 医务人员是防止院内感染最重要的环节,因此,工作人员应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凡有呼吸道、肝脏、皮肤粘膜、胃肠道疾病或其他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者,都不可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

(2) 坚持陪人、探视者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定时探视、限制人员出入,入室要穿备好的隔离衣,换鞋,戴医用帽子和口罩,与患儿接触前要进行手卫生消毒, 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3) 坚持手消毒制度,医务人员要在进入新生儿病房前,应将双手致肘部清洗干净,并用速干手消毒液消毒一遍,接触下一个患儿前做好常规手消毒。

(4) 坚持新生儿房分区制度,将感染与非感染的患儿分开,病情重与一般患儿分开,避免交叉感染。

(5) 新生儿病房要坚持每日通风,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通风时间15~20分,每日定时用消毒液消毒床头柜、输液泵、婴儿床以及其他台面,每日定时用紫外线消毒病房1小时,临时有需要再次消毒。

(6) 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新生儿的免疫力与其营养状况、喂养种类有关,家长可以据此 对患儿进行合理的营养搭配,进行母乳喂养,提高患儿的体质和免疫力,同时对患儿进行预防接种预防病菌感染,经常对新生儿进行按摩,促进其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促进身体成长,提高免疫力。

(7)新生儿暖箱做好清洁消毒;氧气湿化水使用灭菌水,并每天更换;呼吸机外置管路及附件应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新生儿使用的其他物品和器具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计固定使用。

3 、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止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重要途径

(1)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例如给于新生儿抚触,喂奶后给于排背,头偏向一侧。

(2) 强化无菌观念,任何操作都要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完成,并做好标识。

(3) 加强新生儿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的培训,如静脉留置针、留置胃管、光照疗法以及股静脉穿刺法等。

(4) 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不成熟,缺乏分泌型IgA,不能阻止病原体在黏膜上黏附、聚集,故易发生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因此应做好患儿基础护理,增强抗病能力。做好口腔、脐部、皮肤及眼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每天用碘伏消毒脐部;每天评估观察皮肤情况,皱褶处有无破损、脓点、红疹;每次排便后做好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并根据情况给予护臀霜预防臀红;防止局部皮肤受压过久,每次输液前后评估穿刺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防止液体外渗。

4、小结

医护人员应主动地、前瞻性地、客观地观察每例患儿的疾病情况,及时筛查出高危患儿,及早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做到早防范、早发现、早隔离;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的患儿,要按照国家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所用物品应优先选择一次性医疗用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严禁交叉使用。;采取全面正确的医疗护理措施,有效控制和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第2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院; 新生儿; 院感管理

中图分类号:R8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0-0279-03

近几年,各级基层医院的新生儿病室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给本就日显严峻的新生儿院感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隐患和更强的压力。医院感染不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 ,而且已成为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桎梏,应引起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院管理者及广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就是要将人为因素或者医源性因素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

根据基层医院现有的状况,应从以下几点着手新生儿病室的院感管理

1 医院管理方面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与医院管理有关。 某些基层医院的领导对新生儿病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重视度不够,致使这些医院的 感染组织机构不健全或流于形式。有些基层医院的新生儿病室布局不合理、硬件条件差,致使其易发生医院感染的流行。结合现代管理的发展趋势,对新生儿病室的院感管理应做到:

1.1更加注重过程管理:改变以往以结果评价为主的管理向过程管理转变。比如,手部卫生清洁管理的理念,不单单要求洗手后手部带菌量达标,而应关注具体执行的过程[1];又比如:接触患儿后洗手率远高于接触患儿前及接触物品后,这说明医务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强,但保护他人及预防交叉感染的意识较差[1]。这些问题的出现就提醒了我们的监管者及部门领导者更应该注意医务人员平常工作中的院感防控意识,而不应该将院感管理流于某一次或几次的检查结果。

1.2 重视法制管理:一方面国家管理部门的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法规的不断完善[1];另一方面,应有适合自己地区、医院及科室情况的各项规章制度:如新生儿病室的消毒隔离制度、陪伴探视制度、配奶、沐浴制度等。

1.3 强化信息管理:新生儿病室应每月对空气、物表、患儿使用的一次性灭菌物品(如奶瓶、奶嘴等)、暖箱注水口、医务人员的手等进行细菌监测,同时要求监管部

门及时的和反馈监测结果,否则很可能导致院感的发生。因此医院感染监测、预警的信息及反馈,对快速、全面、有效地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至关重要[1]。

2 新生儿病房的主要易感因素有:

2.1内在因素:新生儿各个器官、自身免疫系统发育不够完善,皮肤及其屏障系统脆弱,皮肤容易破损,抵抗力低,易发生感染。加上住院新生儿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早产儿甚至极低、超低体重儿,他们的生长发育较差,极易发生感染[5]。

2.2外在因素:侵入性的操作如吸痰、洗胃、气管插管以及穿刺性治疗如输液、采血等增加了感染机会,另外室内的医疗器械和某些固定装置如导管、插管、呼吸机管道、留置针、PICC管道、雾化器、暖箱、蓝光箱、治疗车、婴儿床、电话、电脑键盘、门把手、听诊器、空调机以及奶具、沐浴用具、被服等都是细菌滋生的场所容易引发感染[6]。

2.3医务人员的传播:医务人员的手是新生儿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医务人员手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携带率为20%-30%,由于空气很少传播革兰氏阴性杆菌,故接触传播为其重要途径。医务人员如果不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缺乏合适的洗手设备、工作紧张没时间洗手和对生物安全性的随意态度、共用擦手巾等均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6]。

2.4环境因素:新生儿病房建筑布局不符合院内感染的要求,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如洁、污通道界限不明,消毒、隔离设施不完善等也是院内感染的重要原因[3]。

3 护理管理: WHO提出以无菌技术、灭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为主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均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加强护理管理工作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4]。基层医院新生儿病室由于布局及硬件设施欠缺更应注重护理管理。

3.1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每日定时行紫外线空气消毒,早晚各一次,每次三个小时;定时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避免对流风;新生儿室室温维持在24-26℃(沐浴时26-28℃),湿度维持在55%-65%。

第3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新生儿科 医院感染 交叉感染

新生儿科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病房内仪器复杂,护理操作繁多,存在很多不确定的易感因素。同时由于新生儿免疫功能缺陷,血脑屏障功能不健全,器官功能发育未完善,尤其是低体重儿、早产儿是医院感染的易感人群。新生儿科病房由于以上所述的自身特点,防止医院感染是一个重要课题,护理人员在新生儿科病房防治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更显突出。

一、新生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常见类型和原因

1.皮肤感染:新生儿皮肤粘膜薄嫩,易于破损,本身处于不通风的房间,皮肤排汗不畅,容易发生新生儿脓疱疮、新生儿尿布皮炎、红斑等,常发生在颈部、耳后、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褶处。医护人员和探视者常为传染源。

2.脐部感染:脐部是新生儿与外界接触的主要创面,由于尿垫长期包裹极易导致大小便污染而发生感染。

3.口腔感染:鹅口疮是新生儿的常见疾病,尤其是以出生一周以后及早产儿多见,它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主要来自产妇阴道及带菌的医护人员及没有经过严格消毒的奶瓶、尿布。如果口腔护理不当,容易引起白色念珠菌入侵,并大量繁殖。

4.肺部感染:由于新生儿抵抗力低,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皮质激素导致免疫能力降低,尤其早产儿吸吮力低,如喂养不当,极易发生误吸呛咳从而引发肺部感染。

二、新生儿病房制度规范化是防治医院感染的保障

1.工作人员是防止交叉感染最重要的一环,因此工作人员应至少半年健康检查一次,凡有呼吸道、皮肤粘膜、肝脏、胃肠道或其它可传染的感染性疾病者,均不能在新生儿科病房工作。

2.坚持对陪人、探视、参观人员的管理制度,严格控制入室人员,定时探视。限制人员出入,入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和口罩,与患儿接触前要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3.坚持手消毒制度,医护人员在进入新生儿病室之前,应先在洗手间用肥皂、刷子在脚踏式自来水下洗刷双手直至肘关节以上,在接触下一个患儿前常规床边手消毒。

4.坚持新生儿病房分区制度,新生儿住院期间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开,特殊感染与普通感染患儿分开。

5.坚持新生儿科病房每日的清洁工作分区进行,新生儿科病房分为清洁区和污染区,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清洁卫生工具要分开,进出清洁区必须更衣换鞋。

6.坚持清洁卫生消毒制度,新生儿科病房每日通风,冬季2次,夏季4次,每次15~20min,不具备生物净化条件病房可采用紫外线、化学消毒剂喷雾、乳酸烟熏、臭氧、空气净化机等方法消灭空气中的致病菌,每天用清水洗净的拖把拖洗地面4次,若有体液或血液污染地面需及时用消毒液拖洗。门、窗、窗台、墙壁、桌椅、台面用清水抹布擦洗,每日1次。新生儿床、暖箱、开放暖床、新生儿推车、治疗车、输液架等每日用清水擦拭1次。

7.新生儿病室内各种仪器由专人负责清洁消毒,婴儿用的粉扑、油膏、沐浴液应一婴一用,避免交叉感染。奶瓶奶具一婴一用一消毒,隔离婴儿用具应单独使用,双消毒,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特别注重细节检查,如蓝光箱排风口、灯管无灰尘,暖箱各窗户、湿化器、空气过滤材料、各衔接处严格清洗消毒,无污迹。光照疗法用眼罩、纱布、手套,每日消毒灭菌,纱布用后弃去。患儿出院后对使用的温箱、用具进行终末消毒。

三、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防止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的关键

良好的护士素质是安全护理的基础,当护士的素质不符合护理工作的要求,就会出现一系列安全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尤其要关注如下工作:

1.加强护士职业道德培训,注重培养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如喂奶后必须为患儿拍背,并保持患儿头偏向一侧,多给患儿以。

2.强化无菌观念,严格无菌操作,加强基础护理,保持患儿皮肤、口腔清洁、粘膜完整,感染性疾病应床旁隔离,自觉履行严格消毒措施。

3.强化新生儿科专科护理知识、护理技能、护理操作的训练,如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心肺复苏、鼻饲管置管、留置针静脉穿刺、头皮静脉穿刺、光照疗法等。

4.新生儿科病房的护士要做到眼勤、腿勤、手勤,对有静脉留置针的患儿加强巡视,每30~60min观察1次,每班床边交班时查看留置针情况,发现局部有渗出、留置针脱落等情况应及时拔除,气管插管患儿应及时观察插管位置,通气是否有效,每日进行口腔护理1次,防止口腔感染。

第4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1 NICU医院感染现状及严重性

NICU 患儿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性比普通病房患者高5~10倍,国外报道其感染率可达15%~20%,尤其早产儿、低体质量儿会更高。NICU医院感染中多以皮肤感染为主[1],但近年由于呼吸机在NICU中的广泛应用等因素,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逐年增高[2];医院感染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多见,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3];而且由于新型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导致NICU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以白色念珠菌为主,主要来源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其病死率高,是造成NICU患儿高病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2 NICU内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

2.1 减少内源性因素 NICU 病室内的患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基础疾病多,抵抗力低,易于感染。尤其是早产儿、低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差,免疫力更低,更易感染。同时由于新生儿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脆弱、皮肤角质层较薄,易擦伤而致皮肤细菌感染[4];再者侵入性操作(如气管插管、吸痰、鼻胃管等)可使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功能降低和损伤而增加感染机会。所以增强患儿自身免疫力及加强新生儿基础护理十分必要。首先要加强营养,供给足够热量,增强抗病能力。能吸吮者可用奶瓶或滴管喂养,避免喂哺过急而呛咳,应采用少量多次喂奶;不能吸吮者可用鼻饲或静脉营养以保证能量供给。因母乳中含有丰富营养成分和免疫因子,最好喂养母乳。同时我们发现对危重患儿尤其早产儿、低体质量儿每周静脉注射1次免疫球蛋白对预防医院感染及疾病的恢复效果明显,与有关报道相一致[5]。护理上:①加强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观察颈周、腋下、腹股沟等皮肤皱折处有无破损、脓点、糜烂等。每次排便后及时做臀部护理,及时更换尿布,涂护臀霜,预防红臀和尿布疹的发生;②加强口腔及呼吸道护理。认真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溃、霉菌感染,每天常规用生理盐水擦拭口腔。大量广谱抗生素的使用,易产生菌群失调,常可诱发鹅口疮。为预防鹅口疮发生,喂奶后可及时予制霉菌素甘油涂口腔。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术后患儿应加强口咽部消毒和呼吸道管理,以减少或消除口咽部病原菌的定植和吸入。如呼吸道护理时用碳酸氢钠,人工气道湿化用1.25%碳酸氢钠持续气道湿化能有效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率[6];③注重眼部、脐部的护理预防。注意观察眼部是否有分泌物,分泌物的颜色、量等;每天认真进行脐部护理,保持脐部的干燥,消毒时注意消毒脐根部,注意观察脐轮有无红肿、有无异常分泌物等。

2.2 降低外源性因素

2.2.1 加强和规范管理 首先成立了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明确职责。第二制定相关制度及考核标准,规范管理。如建立NICU消毒隔离制度、NICU 医院感染控制制度,并制定NICU 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监测项目。第三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规范医疗行为。

2.2.2 NICU环境管理 首先要落实NICU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划分新生儿感染与非感染病室,合理分布治疗室、配奶室、沐浴室及污物室,并有明显的标识;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定时开窗通风,控制人员进出,洗手水龙头都为感应龙头。定人、定点、定时做好消毒卫生工作,即每月监测空气、物体表面细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每周病室彻底清扫1次,每天用95%酒精擦拭紫外线灯管表面以保持清洁度;每天用0.5%过氧乙酸消毒液拖地2次、紫外线或动态消毒机空气消毒2次;适宜的温、湿度有利于患儿的发育,并能限制菌落的生长繁殖,所以室温宜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在55%~65%。

有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患儿住隔离病房,实行保护性隔离。因为这些患儿咳嗽、吸痰再加上呼吸机、雾化吸入等能产生大量的气溶胶颗粒,成为悬浮空气中的细菌载体,可造成空气污染,从而引起交叉感染可能。

2.2.3 医护人员操作中感染控制 医护人员的手是引起NICU医院感染最重要的传播媒介之一,有文献报道通过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引起院内感染的比例在30%左右[7]。所以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操作前后应严格认真进行洗手。操作时戴口罩,操作前、后按照六步洗手法,流动水冲洗,洗手后用高压消毒毛巾擦干,一次一巾;操作中可用快速手消毒液擦手。一次性用品一用一换。

2.2.4 侵入性诊疗操作管理 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如血管内置管、人工气道(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 及机械通气等都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外源性感染,也可将自体细菌带至身体其他部位而引起内源性感染。因此加强侵入性操作的管理尤为重要。气管插管可直接损伤咽喉部,削弱纤毛系统清除细菌的能力和咳嗽反射,易致下呼吸道感染[8]。因此预防和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主要措施为:①医护人员在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操作;②严格掌握机械通气适应证,根据病情尽量减少机械通气的时间;③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注意观察口腔黏膜有无感染灶。④每天或隔天必须重换呼吸机管道和及时倾倒冷凝水。

2.2.5 医用器械和设备的管理 保证医用器械和设备的消毒灭菌,如体温计、吸痰物品、机械通气管道等用消毒液浸泡;吸氧面罩、喉镜等用消毒液擦拭;镊子、布类、喂奶用具等均用高压蒸汽灭菌。规范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及用后处理的制度,力求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早产儿多需住暖箱,而暖箱内温度高、湿度大,利于细菌生长;暖箱消毒不严或贮水槽内的水更换不及时亦利于细菌生长,均是早产儿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所以每天用消毒液常规消毒暖箱、更换水槽内蒸馏水,每周更换暖箱以能彻底消毒。

2.2.6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控制感染宜选用高效、低毒抗生素,有针对性地选择一种抗生素治疗,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而发生二重感染。护理人员应通过仔细护理避免感染发生以减少或不用抗菌药物;同时应主动发现问题,及时向医生提供停、换药的依据,以协助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3 管理成效

通过实施以上管理办法,严格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自2005年创建NICU以来,医院感染发生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未发生医院感染爆发或流行。医院每月对监护室的采样培养,近年来共监测50例次,其中不合格仅2例次,合格率达96.0%。

4 讨论

医院感染已成为NICU的重要问题。NICU医院感染率的高低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比例、侵入性操作的使用情况、呼吸机的使用及感染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9]。控制NICU内医院感染关键在于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危险因素。首先要增强对医院感染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心,加强对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及业务能力。临床上应了解和掌握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病规律以及影响因素,对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存在侵入性操作等易感患儿,应积极采取预防保护措施。护理上应加强新生儿皮肤、脐部护理及对各种置管的护理;加强对NICU的器械消毒,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同时因医院感染控制的好坏直接取决于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而且临床护士与监护室患儿接触密切,能最早发现医院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作用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 牛桂林.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及护理措施.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3:55-56.

2 栾永刚,张晓丽,卫中华,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中原医刊,2007,(34)3:42-43.

3 万根平,谢永强,黄勇,等.新生儿病房常见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广东医学,2007,(28)1:129-131.

4 周敏,丁爱国.新生儿医院感染研究进展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8):799-800.

5 郭俊良.免疫球蛋白预防早产儿院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5(12):746.

6 陈岁英,颜清平,黄芳,等.碳酸氢钠预防气管切开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8(4):55-56.

7 牛秀城,张树德,周素琴,等.医务人员洗手技术与手再污染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88-89.

第5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作者:徐杰    作者单位:鞍山市双山医院儿科,辽宁 鞍山

【关键词】  新生儿硬肿症;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饥饿、早产、低体重、窒息、感染、护理不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综合征。硬肿一般好发于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腰背部、腹部,常伴有多器官功能低下甚至损害。本病预后恶劣,病死率高达25%~75%,是北方地区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12]。我院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硬肿症患儿有15例,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共15例,其中男9例,女6例;早产儿13例,足月低体重儿2例,合并肺炎3例,脐炎4例,住院12~25 d。15例患儿经仔细观察、精心护理14例痊愈;1例合并肺出血死亡。

    2护理

    2.1复温的护理

    正确有效的复温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先用低温计正确测量肛温,根据不同体温给予处理。体温大于30 ℃,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足月儿可置入20 ℃~26 ℃室温环境中加热水袋复温,早产儿可放入30 ℃温箱中;体温小于30 ℃,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入比体温高1 ℃~2 ℃暖箱中开始复温,并逐渐提高箱温,每小时升高0.5 ℃~1 ℃,温箱温度不超过34 ℃,于12~24 h体温达到正常,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监测肛、腋温变化,每2 h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6  h后改为4  h一次。用远红外线抢救台快速复温是把患儿裸露放入床温30 ℃抢救台上,每15~30 min升高体温1 ℃,随体温升高逐渐升高抢救台温度,最高32 ℃。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预热至适宜的暖箱中。使用监护仪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儿腹壁皮肤与环境温度,进行摄入或输入热量、液量及尿量监护。在复温后注意更换,避免坠积性肺炎和褥疮发生。

    2.2供给充足的营养

    在复温过程中,随着体温的增高,组织的代谢过程加快,患儿的水分与热量消耗增加,故应增加水分和热量的补充,以维持基础代谢。喂养应按病儿吸吮力来进行,对能吸吮的患儿,母亲要亲自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不能吸吮者,应将母乳挤出,用滴管或管饲喂养,每2  h喂奶1次,奶量逐渐增加,注意奶温和喂奶速度。每次喂饲后须观察20~30 min,以防呕吐呛奶而窒息。喂养时,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营养。

    2.3预防感染的发生

    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30 min,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患儿机体抵抗力差,应注意口腔护理,生理盐水和2%碳酸氢钠溶液擦试患儿口腔,避免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的发生。脐部及其周围皮肤可用0.5%碘伏消毒,局部保持清洁干燥,有感染者可遵医嘱应用抗生素。衣着被褥松软舒适,颈下、腹股沟、腋下等皮肤皱折处搽爽身粉,在臀部涂氧化锌软膏,勤换尿布,勤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按摩受压部位皮肤。进行治疗和护理时动作应轻柔,各种导管导线放置妥当防止擦伤患儿皮肤。将消肿膏适量涂于硬肿部位能使硬肿很快变软。硬肿膏取中药复方,制做简便,对小儿皮肤无刺激性,可广泛使用[3]。

    2.4观察病情

    硬肿症患儿多为早产儿,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若持续吸氧,应用监护仪检测血氧饱和度和进行血气监测,防氧中毒。观察记录体温、脉搏、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 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重症患儿易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严密观察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尤其在静脉或肌肉注射时,针刺部位出血或有淤斑,应考虑早期dic,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呼吸道出现泡沫状鲜红色痰液提示有肺出血倾向,应将患儿侧卧,正压给氧,给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有肺出血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健康指导定时做好孕保检查,及早做好准备。做好保暖和喂,防治感染。向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使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高岭,王金华,朱阿瑾,等.新生儿硬肿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j].中原医刊,2004,31(6):13.

[2] 崔焱.儿科护理学[m]. 第3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3.

第6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早产儿;并发症;临床分析;临床资料;生理特点

1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胎龄并发症情况见表1.

表1不同胎龄并发症情况

2结果

318例早产儿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82%,同一病例中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其中主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窘迫综合征74例,占23.2%;新生儿肺炎50例,占15.7%;呼吸暂停42例,占13.2%;新生儿低血糖48例,占15.0%;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19例,占5.9%;新生儿败血症14例,占4.4%;新生儿颅内出血16例,占5.0%;新生儿肺出血7例,占2.2%;新生儿坏死性结肠炎5例,占2.2%。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胎龄的增加,重症并发症减少,死亡率会明显降低。

3讨论

3.1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类型 关于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类型国内有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出生胎龄

3.2早产并发症与产科儿科因素密切相关 本组资料显示主要出生胎龄越小,并发症率越高,早产儿并发症依次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肺炎、新生儿低血糖、呼吸暂停、新生儿缺氧缺血性、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颅内出血、肺出血、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泡数量少及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少,导致肺泡塌陷,肺泡内功能残气量不能建立,易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甚至呼吸衰竭,胎龄越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率越高,2006年Euro NeoStat的数据显示:胎龄23-25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为91%,26-27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为88%,28-29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为74%,30-31周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为52%,因此防止早产预防本病的关键。对于可能小于35周早产的,包括有早产风险的在妊娠后期给予单疗程倍他米松治疗,以预防早产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有资料显示产前应用激素联合产后外源性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是防止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发生的最佳措施。对于孕周极低早产儿,生后产房可立即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同时早产儿肺血流量多,且免疫功能处于不成熟状态,皮肤黏膜几乎没有防御功能,新生儿IgG主要来自母体,且与胎龄相关,胎龄愈小,IgG含量愈低,因此早产儿更易感染[5],易并发肺部感染,血液感染,血液感染系新生儿败血症,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造成全身的炎症反应。胎龄越小体重越轻,发病率及病死率越高。应做到以下防范措施:清洗脐部先用3%过氧化氢清洗脐带根部,再用生理盐水清洗,无分泌物者可用95%乙醇湿敷、消毒。预防红臀最有效要选用吸湿尿布,及时更换尿布,如发现红臀,即用红汞、鱼肝油涂抹。口腔薪膜发生医院感染原因是工作人员未能严格执行消毒制度,基础护理工作不到位,滥用抗生素与皮质激素所致交义感染,要预防鹅口疮,一定要加强消毒隔离。操作期不戴手表、手链、戒指,不留民指甲,操作前要洗手、遵守无菌操作,注意口腔清洁,不滥用抗生素和皮质激素,避免交义感染,如已发生鹅口疮,可涂10万IU制霉菌素粉。下呼吸道发生医院感染原因是工作人员未能执行入室制度,通风不畅,造成室内细菌指数超标,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为了有效控制下呼吸道感染,必须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认真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吸痰前、操作后严格清洗双手;对污染的物品、排泄物严格按规定处理,杜绝一切感染机会,定期病房消毒,加强病室通风,入室更衣、换鞋、戴口罩,如有皮肤、呼吸道、肠道感染等工作人员必须斩调离岗位。置暖箱的婴儿,暖箱湿度相对较高,有利细菌生民繁殖;羊水污染、窒息患儿体液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紊乱,易发生感染。易发生感加之早产儿呼吸中枢与神经元之间联系不完善,神经冲动传出较弱,任何细微的干扰均可发生呼吸调节障碍,易导致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4]而致死[6]。低血糖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低血糖多发生在出生后24-72小时内。早产儿由于糖原储备不足,糖原储备主要发生在妊娠的最后4-8周,胎龄越小糖原储备越少,出生后所需能量相对较高,糖异生途径中酶活力低。另外,应激状态下,如窒息、严重感染、等,血肿儿茶酚胺分泌增多,血中高血糖素、皮质醇类无助水平增高,血糖增高,继之糖原耗竭,血糖水平下降。低体温葡糖糖利用增加,可致低血糖。由于葡萄糖是新生儿脑细胞的主要来源,因此,如不及时纠正低血糖将会造成永久性的脑损伤。避免导致低血糖的高危因素(如寒冷损伤等),监测血糖,生后能进食者尽早喂养,不能进食者可给予10%葡萄糖滴注。早产儿脑出血,早产儿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及小脑软脑膜下的颗粒层均留有胚胎生发基质,该组织是严重脑损伤常见。其病死率高,严重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形式一未成熟的毛细血管网,缺乏胶原和弹力纤维的支撑,对脑血流量的波动,缺氧、酸中毒极为敏感,因此易发生颅内出血,同时对缺氧酸中毒耐受性差,易发生缺氧性脑损伤[7]。早产儿尤其是孕龄不足32周者,以及由缺氧引起的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类型[8],胎龄越小发生率越高。生后注意补充维生素K1,保持安静,接触时动作轻柔,尽可能避免搬动、尽量减少刺激性操作,保持匀速输液,血压稳定,维持正常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 、PH、渗透压及灌注压;新生儿肺出血常发生在多种严重疾病的晚期,为死亡前表现之一,目前病因尚未完全确定[9],临床上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因此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致,占活产儿0.1%~0.5%,尸检的1%~4%,而早产儿肺发育差,肺血管多,且毛细血管通透性强,脆性大,气体交换面积少,凝血机制不成熟,因而更易发生,死亡率极高[10]。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是新生儿期的一种严重威胁患儿生命的疾病,尤其早产儿,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临床上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严重者发生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为主要临床表现,腹部X线检查以肠壁囊样积气为特征[11]。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致病因素复杂,NEC患儿缺乏典型的早期临床表现,进展快,预后不良,病死率高。因此如何早期预防、早期诊断和治疗NEC是降低其发病率、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早产儿因其本身发育特点,较足月儿更易患NEC。NE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胎龄和体重增加而减少。据统计,美国活产极低出生体重儿NEC的发病率为6.0%~11.5%,其中出生体重

4结论

综上所诉,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其疾病的发生率渐高。以上病历通过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早产儿并发症的规律,预防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海啸,谭稼荣,陈东等,新生儿肺炎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A].2011.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

[2]吴玉霞,刘赛平,胡玲。中山市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a(自然科学版),2011,(02):198-202

[3]余霞,非营养吸吮联合腹部抚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的影响[A].2011.浙江省医学会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

[4]王永生,程云威,李素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及其围生窒息相关因素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2:110-111

[5]崔北勇,张文梁,席康明。黄芪注射液佐治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44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06:596-597.

[6]周晓丽,张琼枝,杨存芳等。125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8-10.

[7]苏红,王卫东,方世久等。1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和头颅CT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5:24-25

[8]常,袁强,刘光发。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22-23

[9]丁彩霞。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62-63+65

[10]王赛云。不同方法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65+44

[11] Neu J. Gastrointestinal development and meeting the nutritional needs of premature infants[J]. Am J Clin Nutr, 2009,?85(2):629-634.

[12]房伟。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病因分析,浙江省医学会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5一11一1b

第7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新生儿 监护 院内感染 控制措施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072

我院自2007年度建立NICU以来,十分重视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有效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临床资料

我院NICU 2005年总面积56平米,床位10张,设备比较陈旧,消毒隔离制度不完善,院内感染的发病率比较高,院内感染疾病的构成见表1。2008年度改进NICU,总面积达162m2,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仪器设备更新,又增添了3台全自动空气消毒机,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院内感染发病率明显降低,见表2。

NICU感染的高危因素

自身感染:新生儿免疫系统不成熟,是易于感染的原因。早产儿免疫功能更差,其IgG水平较足月新生儿差得多,更易成为易感人群。2009年收治的患儿中早产儿占46.2%。出生体重越低,院内感染的发病率越高。

长期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广谱抗生素易造成正常菌群的紊乱,NICU的新生儿均为高危重症儿,广谱抗生素的应用成为常规,院内感染患儿中,住院期间先后用过2种抗生素者占12%。3种或3种以上占29%,抗生素抗菌谱越广,细菌发生波动越大,易于发生更具致病性或抗菌菌株的定植。

侵入性操作引起的感染:医疗技术的进步为治疗增添了有效的手段,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问题。如呼吸机的应用、气管插管、反复吸痰,各种留置管道的建立都添加了皮肤、黏膜损伤的机会,改变了呼吸道的环境,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医源叉感染:主要是医务人员的手及器械引起的。医物人员手的污染是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洗手制度不严格,尤其在患儿多、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时更为突出,另外,忽视对喂奶用具的清洗消毒,配奶卫生,患儿被服,口巾等护理用具,能否做到一人一品的使用情况都是院内感染的人为因素。

感染途径

空气传播:2005年度肺炎的发病率占院内感染的首位,空气是新生儿感染的最重要途径之一。NICU的空气流通、温度都与院内感染有一定关系。空气不流通,温度过高,湿度过大都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人员过多,带动气流,许多致病微生物附着在尘埃或飞沫小滴上,随空气流动而飞扬,造成空气污染,新生儿抵抗力弱,空气污染是造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首要原因。

接触传播:医务人员是接触患儿最多的人。医务人员手的染菌问题明显,洗手制度不严格,感染的几率就大。另外接触患儿的护理用品及治疗器械的消毒灭菌不严格也是造成院内感染的原因之一。

血液传播:新生儿皮肤屏障机能发育不完善,防御功能差,抵抗能力低,上皮细胞间相互联系不紧密,疏松易脱落,其角质化薄嫩,易受损伤,皮下血管丰富,易成为细菌入侵的门户。

防控措施

医德医风教育: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各项管理制度得以执行的内在动力,也对各项管理制度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护理工作要求有“慎独”精神,这就要求有高尚的医德医风,有为患者负责的观念。针对各项制度落实不全等问题,医院对医务人员进行医德医风及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认真学习各种消毒隔离制度,并定期抽查考核,使医务人员养成自觉遵守,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切断传播途径:①空气的消毒:NICU要求通风换气,每日早晚2次,每次1小时。病房整洁,保持适宜的温度,温度控制在22~25℃,相对温度在55%~65%。另有3台全自动空气消毒机24小时运行。每月做细菌培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断空气传播的途径。②医务人员手的消毒:接触患儿前用速效手消毒液,每接触一位患儿前进行手消毒,定期做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标准为菌落数≤5cfu/cm2无沙门氏菌。③护理用品的消毒:新生儿被服、小毛巾消毒后可使用,喂奶用具一人一用一消毒(高压灭菌),暖箱,床旁桌地面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新生儿出院后所用过的物品及床单位全部更换消毒。

呼吸道的管理:抬高患儿的肩部,并取侧卧位以清洁鼻腔,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装置的消毒也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湿化瓶内放蒸馏水,每日更换湿化瓶及蒸馏水,新生儿重症需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气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呼吸机管道每天更换。

加强基础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注重脐部、眼睛、口腔、外阴的护理。每日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洁口腔2次,动作轻柔防止损伤口腔黏膜。一旦发现感染及时隔离。若有鹅口疮涂油剂制霉菌素,但要强调在喂奶后30~60分钟后涂药,眼睛有分泌物时,每日氯霉素点眼1次,新生儿皮肤薄嫩,皮下血管丰富,局部防御机能差,易擦伤而感染,病情允许下每日淋浴及时更换内衣,预防皮肤感染。脐部每天用双氧水冲洗,然后用碘伏消毒,减少脐炎的发生。

第8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关键词】 儿童;腹泻;护理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疾病,夏秋季发病率较高,一般为细菌、病毒感染,也可由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变化快的临床特点,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我院儿科通过合理治疗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138例幼儿腹泻的临床资料,年龄3个月至5岁,男65例,女73例。其中轮状病毒感染者42例,痢疾杆菌感染者5例,大肠杆菌感染者12例,其他因素25例,未做检测54例。伴轻度脱水92例,中度脱水42例,重度脱水4例。

2 护理

2.1 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包括患儿意识、体温、心率、血压及生化指标变化,对于危重患儿必须日夜监护,注意保持抢救中的呼吸道通畅。观察有无酸中毒表现,如患儿表现为口唇呈樱桃红色、嗜睡、精神不振、呼吸深大而快等,则需考虑酸中毒的可能。

2.2 严格消毒隔离 感染性腹泻患儿应做好床旁隔离,直到大便培养 2次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室内的一切设施每天用84消毒液擦拭消毒。医护人员接触患儿前后要洗手,所有接触患儿用物要进行消毒处理,如患儿用过的食具、衣物、玩具等须煮沸消毒或日光曝晒,粪便、尿布、呕吐物要浸泡有效消毒溶液中消毒1h以上。

2.3 心理护理 可采用小玩具吸、讲故事等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做好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增加家长在护理过程中的辅助作用,指导家长进行患儿的安抚工作。

2.4 饮食护理 首先要及时补充体液,多饮水,尽量少食油腻食物,以免加重腹泻。单纯母乳喂养的患儿,应缩短每次哺乳时间;母乳、牛奶及其他乳制品等混合喂养的患儿,应单纯的进行母乳喂养,暂停喂养其他喂养品;单纯人工喂养的患儿,应减少原来牛奶等乳制品的喂养量、多加水稀释原喂养浓度或单纯喂食温热的米汤;对于年龄稍大患儿,可选择清淡易消化食物喂养,如面条、米粥等。喂养时,一定要把握好喂养量,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

2.5 加强臀部护理[2] 腹泻患儿排便次数增多,会对臀部皮肤刺激性加大。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和会阴并擦干,需要用尿布的患儿宜选用柔软的一次性尿布。局部皮肤发红处用5%鞣酸软膏或者40%的氧化锌油涂抹,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6 补液护理 轻中度脱水且不伴有呕吐的患儿可选用口服补液,中、重度或呕吐频繁的患儿选用静脉补液。口服补液:用WHO推荐的ORS液。一般轻度脱水约需50-80mgkg,中度脱水约需80-100mlkg,于8-12 h内将累计损失量补足;有明显腹胀、休克、心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及新生儿不宜口服补液,服用ORS溶液期间,应适当增加水分,以防高钠血症。静脉补液:首先建立静脉通路,遵循“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惊补钙、因人而异”的原则[3]。输液总量一般轻度脱水约90-120mgkg、中度脱水约120-150mgkg,重度脱水约150-180mgkg,包括补充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溶液种类根据脱水性质而定。输液速度主要取决于脱水程度和继续损失的量和速度,对于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30min)补充血容量。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基本纠正后,主要补充生理需要量和继续损失量,可改为口服补液,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

2.7 发热护理 仔细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并给予相应的退热措施。对中低热患儿一般采用单纯物理降温的办法;而对于高热和持续发热不退者可采取药物降温和物理降温同时进行。

2.8 口腔护理 腹泻患儿易发生鹅口疮等真菌感染,这是由于患儿的抵抗力下降,并且长时间使用抗生素的原因。多饮含碳酸氢钠的凉开水可防止发生鹅口疮,若发生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研碎后再加1.4%的碳酸氢钠液外涂。

2.9 大便护理 对患儿大便的次数、颜色、形状、量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同时进行标本培养,对患儿全身的症状都进行详细的观察,当发生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3 疗效判定标准[4]

显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有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72h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均无好转,甚至恶化。

4 结果

经临床系统治疗和护理后,显效102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100%,无一例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平均住院天数3至6天。

5 小结

小儿腹泻是由多病原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在我国小儿腹泻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属常见病、多发病。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也能引起死亡[5]。在小儿腹泻的治疗过程中,除系统的药物治疗外,合理、有效的临床护理也非常重要。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饮食、消毒、观察病情、健康教育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儿的治愈率。

综上所述,全程耐心、细致的个性化护理,使患儿在受到精心治疗、护理的同时,通过健康教育可以让家属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预防、保健、康复、家庭护理知识。

参考文献

[1] 秦利格,靳淑红,张慧敏.4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71.

[2] 温治华,王利芳.整体护理程序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8(1):195-196.

[3] 莫君.小儿腹泻的临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2012,5(3A):171.

第9篇:新生儿鹅口疮护理措施范文

【摘 要】:小儿腹泻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儿科常见病。现笔者就工作多年来在小儿腹泻的预防及护理方面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关键词】:小儿腹泻 预防 护理

【中图分类号】R725.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24-02

1 小儿腹泻的预防方法

1.1 小儿的衣着,应随气温的升降而增减 避免过热,夜晚睡觉要避免腹部受凉;夏季应多喂开水,避免饮食过量或食用脂肪多的食物。经常进行温水浴;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

1.2 避免交叉感染 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粪便应做消毒处理。

1.3 母乳喂养可防腹泻 尤以出生后最初数月内应以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多种小儿所需的多种消化酶和抗体,各种营养成分都非常适合儿童的消化和吸收,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优越得多。

1.4 及时补液防脱水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很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迅速丢失,造成急性脱水。在家中,家长可在500ml开水(或米汤)中,加人20g白糖(2平匙)和1.75g食盐(半啤酒瓶盖),做成口服补液。由于腹泻的孩子对液体的需求量比平时增加,所以在开始时就要鼓励孩子多饮。2岁者,尽量多饮,每天摄入量≥1 000ml甚至更多,以预防脱水。若孩子已出现脱水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在途中应不断补充口服液体。

1.5 不能滥用抗生素 实际上小儿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反而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不必禁食,多补水分,有些家长一看见孩子腹泻就认为“多吃多拉,不吃不拉”,便自作聪明地对孩子禁食,这会加重体内脱水程度。因此,腹泻时不必禁食,应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牛奶、肉汤之类。

另外,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

2 小儿腹泻的护理体会

2.1 要加强饮食护理 提倡早期经口进食。除严重呕吐者暂停进食4~6h以外,其他患儿均可进食。轻度腹泻患儿宜清淡、易消化之品,禁食油腻、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母乳喂养哺母乳,若人工喂养可喂稀饭、牛奶,断奶进食者食米汤、稀饭、豆浆等。重症患儿在禁食4?6h后,应根据病情尽早给予少量母乳或米汤等半流质、流质饮食。临床实践证明,早期进食者食欲恢复快,体力恢复早,体重增长快。特别是对那些免疫力减弱、腹泻迁延不愈的患儿,宣传早期进食的好处是护理腹泻患儿的重要内容。

2.2 要补充液体 补液遵“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见惊补钙、临时调整、因人而异”的原则。因小儿病情变化快,脱水、酸中毒表现不明显,小儿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不成熟,若补液过快过多会导致水中毒、肺水肿和心力衰竭。因此,患儿在补液时应密切观察神志、吐泻情况、尿量、皮肤弹性、四肢末梢循环情况,视病情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2.3 中药的应用 根据病情给予柴胡、半夏、芍药、白头翁、马齿苋煎水,每隔半小时喂治1次,喂药时应注意汤药的温度和喂药的方法,以防烫伤患儿及误入呼吸道。呕吐剧烈者可取汁50ml保留灌肠。

2.4 大便的观察 观察大便的次数、颜色、气味、形状并作详细记录。若大便多泡沫表示发酵,有腐败臭味表示蛋白质消化不良。大肠杆菌肠炎大便呈蛋花汤样,黏液多,有腥臭味。轮状病毒肠发生于7~11月份,大便为白色米或水一样,黏液少,无臭味。沙门氏菌肠炎或菌痢多为脓血便。菌性肠炎大便常呈豆腐渣样,呈灰色。必要时留标本作大便培养,并观察患儿全身症状,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2.5 针刺推拿方法的应用 对久泄久吐不止者,可用梅花针点刺八邪、足三里等(,并用推挤法挤出淡黄色液体。推拿以足太阳膀胱经为主,配以督脉经(位,自下而上捏起皮肤呈波浪式推赶,轻重须相宜,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患儿年龄较小,不大配合,在针刺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掌握好无菌操作方法。推拿时,注意手法的适度,因患儿皮肤较嫩,以防推伤皮肤。

2.6 加强基础护理 ①臀部护理:由于患儿腹泻次数增多,应勤换尿布,做到一湿即换。便后用清水洗臀部,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红臀的发生。若有红臀,局部涂油膏或麻油,减少刺激。②口腔护理:呕吐患儿应多喝含碳酸氢钠开水,防止发生鹅口疮。如有鹅口疮可用制霉菌素涂抹。③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以防病从口入。适当给患儿增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力。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