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第1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一、计算机基础素质的内涵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就是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素质。所谓的计算机基础素质主要包括:

1.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培养的主要目的为,当学生接收的新的信息内容时所表现:理解、感受和评价能力。更确切的说,就是学生是否对这一新的信息有着敏锐的感受能力、持续的关注能力和准确的价值判断与洞察力等。这需要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有基础训练逐步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计算机素质发展打好基础。

2.信息能力

我们要研究的办公应用能力就包括在这一素质当中。其主要教?W目的是培养学生或许信息、处理信息和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做当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实践,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服务与自己未来的工作岗位。

3.信息道德

这一素质的培养最为重要。在信息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与计算机和信息网络已经交织在一起。网络道德规范,信息知识产权,电子个人隐等都需要良好的信息道德来维护。而这类道德准则的设立,应该在学生基础极端及之处就加以重视。

4.终身学习

随之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而信息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因此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另外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二、计算机基础内容的重要性

学生学习信息能力的基础阶段,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学习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的掌握和学习。其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1.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是计算机使用的基础

一提到计算机的办公应用,大家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计算机办公软件。但其实,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也应该算在办公应用能力的范畴内。要掌握一定的信息能力,就要先从掌握办公应用能力开始。

2.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是未来就业的基本要求

人才的培养模式改变,主要是为了顺应就业市场的改变。在信息数字化日益进步的现在,掌握基本的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已经成为新员工入职的必备条件之一。为了让学生在今后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途,需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办公应用能力。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1.根据教学大纲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层次和课时

在计算机基础学习过程中期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围绕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展开的。目前我们课上主要操作系统有Windows系统,应用软件也以基础的office办公软件系列为主。此外还会在课程当中加入一些工具软件和网页的相关知识。这些内容的学习对实践性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学设计和课时安排进行合理的规划。

2.在教学设计上,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帮助学生划定不同的学习层次。即以教学大纲为基础教学要求,在学生完全掌握的基础上再划定一些补充内容,例如:PPT文件的花式背景模板制作等。然后合理调配理论课程与上机课程的教学课时,让学生在充分掌握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运用和操作。

3.个性化上机操作,让学生掌握应用能力

我们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办公应用能力,就需要让学生多进行有效的上机实训课程,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其操作技巧,因此上机课程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至关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需要多采取互动的教学方式,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4.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情境设置。学生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并不陌生,因此一些基础的重叠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老师就可以利用一些互动游戏或者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对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学习,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通过共同的讨论和老师的指导最终解决问题,掌握好操作技能。

5.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我们前面提到的要培养学生在计算机领域的终身学习的思想意识,这一意识的不断更新需要的正是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因此在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还需要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Windows操作系统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提出系统中自己认为可以改善的部分,或者对感兴趣的应用软件与那些开发想法等。然后帮助学生从想法,整理出思路,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学生一步步完成。让学生以这种“将想法变为现实”的模式,不断的突破自己。

四、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让计算机基础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仅仅了解其重要性和设定教学思路是不够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对以下问题加以重视:

1.提升教师的信息素质。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老师的信息素质高低不但影响老师个人的事业发展,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信息能力发展。以此学校应该时长组织老师们进行基础计算机新知识的了解学习,在学校内组织上机操作交流活动等,让老师先保持好信息的终身学习。

2.加强校园信息建设。

第2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中,一般的,教师会上得比较辛苦,讲了好多,就怕少讲了什么。然而对于学生来说,会操作的学生早就听得不耐烦了,不会操作的还是一头雾水。如何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快乐呢?信息技术教学是实践教学,而情感因素在实践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是影响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什么是情感教学呢?所谓情感教学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注意改进教学方法,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因素,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帮助学生克服消极的情感,从而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推进学习效果。在实践教学中,情感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的情感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或者决定着学习效果以及学习行为。同时情感是师生关系的基础,新课标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列为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个有心人,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情感起伏,探索有效的教学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只有在情感上接纳教师,才能服从教师的教诲,模拟教师的言行,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情感基础。

计算机教学要关注学生情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有关学习过程本身的,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称为学习的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操作系统;另一类是有关学习积极性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称为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的动力系统。学习过程必须要这两个系统共同活动,才能达到理想效果。大多数学生把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有实际用途作为主要动因。但单纯地训练枯燥乏味,学生难免产生厌倦心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应增强学生学习过程的情趣。例如,学生制作历史上名人演示文稿时,是在他们学习了WindosWord、声音、视频和PowerPoint的简单操作的基础上,对前面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让学生掌握添加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链接动画、播放预览等操作。在制作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有古代的、有近代的、有现代的,他们都为我们社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用屏幕放映自制的历史上的名人――屈原的演示文稿,包括屈原生活的年代、祖籍、生平、著名的作品,并配以相关的音乐,观赏完后,请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制作各自的演示文稿,把制作好的作品发到我的机子。成绩报告单上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不足之处及时给予纠正和改进。学生的作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样不但美观,而且非常有创意,搜集的材料也越来越齐全。在实际制作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了问题,可以通过师生交流给学生以方法或者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对制作好的演示文稿,教师和学生共同来评价。在评价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优秀的作品可发到校园网上,让大家欣赏,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融洽了师生关系。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不断提高时,他们必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有一种成功的体验,由此成为他们对学习感兴趣的内部动力。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需要和愿望,只有当他们体验到成功时,才会去努力奋斗。因此,激发成功欲望是促进一个人内部动机和直接兴趣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让学生逐渐探索怎样把静态的页面动起来,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还可以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引航者、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让学生切身体验“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让学生自始至终充分自主地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展示、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学生“指导”学生,相互评价,通过任务的完成,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三中)

第3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计算机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通过运用多媒体来让学生共享信息。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诞生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法。计算机技术引进高校体育教学中有很大的优点,远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更加完善了课堂的结构。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可以使高校体育教学的信息更加丰富,当前社会网络技术迅速发展各种资料各资源部在网络共享。如果计算机技术引进到体育教学中,学生就可以了解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了解最新的信息,这就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体育知识,更好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理念,能更好地让学生投入到体育锻炼中。计算机技术具有集成性和多样性。利用计算机通过网络可以收集一系列与课上有关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通过计算机可以更加方便地将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加工。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体育知识。多样化的信息更加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加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教学作为一项增强学生体质,强化学生心理的学科,终身教育是体育教学的最佳理念。传统的课堂多是以教师授课。由于很多动作难度老师很难做到标准。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但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完美的展示高难度动作,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和体会。同时加上计算机收集来的声音,视频信息能给听课的学生加深刻的印象,有着更好的课上效果。

2、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

2.1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可激发学生可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是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那么就会在日常的课上有着积极态度,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与课程相关的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做成课件,这就给学生带来了声、光、影的场景中,生动逼真的画面,丰富多彩的内容不断地冲击着学生的各种感官,从中激发学生对体育方面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主动性。

2.2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增加课堂上的信息输入量,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据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获取信息的途径,81%是通过视觉。由此可见视觉在获取信息方面的重要性,教师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体育课变成视频等信息。这不仅符合了人们在获取信息方面的科学性们更加有利于教师奖大量的信息注入其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制作PPT和MV充分的把体育课程与健身所结合,把静动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2.3创造情境,突出授课重点、难点,着重分析。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生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不仅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了解重点,理解难点。教师如果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入其中,这样可以轻松地完成教学过程,也利于学生学习。

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措施

3.1加强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设施。由于我国一直是应试教育,很多家长都认为体育不重要,要发展,很多人认为上体育课就是老师带学生玩,这种观念制约了学校在体育教学上的资金投入,严重影响了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发展,很多人开始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考虑学生的身心健康,考虑体育课的作用。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课重要性,但是仅认识到重要性还是不够的,应该加大体育教学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加强计算机相关的硬件设施的投入,逐步完善计算机硬件设施。

3.2针对教学内容制作完善的课件。随着经济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各个领域,这为老师教学开设了新的办法,老师应该根据上课的重点,收集与知识点相关的信息,并把这些制作成一个优秀的课件,在课上给学生展示,这样会给学生良好的上课效果。比如在老师讲解篮球动作技巧的时候,可以从NBA里面剪辑一些画面,这鞋明星不仅吸引学生的兴趣,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今后的练习。

3.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体育中应用应该合理应用多媒体。体育教师在授课时,应该充分的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把各种设施合理的运用,在上课时抓住教学重点,突出教学难点,合理的安排授课速度。此外由于体育课多是室外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合理地安排学习理论课和实践课实践,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设备,争取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有着更大的收获。

4、结束语

第4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1、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计算机,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计算机这项技术。在初中计算机的教学课堂中,由于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并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学习的重要性,因而给计算机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而对于计算机这门日新月异的学科,教师也得在教学中及时更新教学知识,这也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另一项挑战。

1.1计算机教学缺乏实质性的内容

初中生在计算机的课堂中学习的更多的是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因为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多,已学会了计算机的一些简单操作,但还有一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计算机的机会并不多,因而对计算机一窍不通。这种学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因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不一,教师教授的知识如果太浅显,对于一些已掌握这项知识的学生来说计算机课程就形同虚设,并不能提高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而教授的知识深奥一些,不常接触计算机的学生又觉得难度太大了,甚至打击了他们学习计算机的自信心。因而计算机的教学往往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教学,教学的内容也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教学也就缺乏一些实质性的内容。其次,多数学生并不能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对于多数的初中生来说,计算机仅仅是他们的一种娱乐工具,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可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因而在计算机课上也表现得不积极。

1.2教师的知识储备停步不前

计算机教师在教授计算机这门日新月异的课程时,必须不断地根据计算机的发展更新自身的知识,但计算机教师在教学时仍只运用多年前学到的知识进行教学,因而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恰恰对这些计算机的新技术,新技能最感兴趣。但对于计算机教师来说,平时很少有机会,有精力去学习这些新技术,新知识,这就给初中计算机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2、针对问题提出策略

对于上述的学生以及教师两方面制约初中计算机教学中的问题提出一些解决的方法,改进初中计算机的教学,使学生在计算机课中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水平。

2.1改进教学内容

针对学生参差不齐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这一现状,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改进教学内容。例如,在初中一年级的计算机教学中应将关注点放在计算机能力不强的学生身上,只有加强计算机能力不强的学生的教学,努力提高他们的计算机能力,增加他们学习计算机的信心及兴趣才能在后续的教学中增加难度,改进教学内容。但对于初中二年级及三年级的学生就应在教学中相应地改进教学内容,引进一些最新的比较基础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在这过程中计算机教师也应随时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对一些过时的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增加一些基础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兴趣的新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计算机的实际运用,也有利于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时,自觉抵制计算机的负面影响。

2.2改进教学方法

第5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网络知识;实践性;提升

目前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性还不够突出,这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计算机教学效果的走低,一方面是社会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要求的不断提升,另外一方面是家算计教学的实践性不够凸显,二者之间的矛盾要求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应将实践性置于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突出实践性的方法、手段,实现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一、突出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性的必要性

学以致用是计算机网络教学的终极目的,在此目的的引领下,实践性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必要性不断凸显,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1.提升学生技能的需要

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实践性的凸显是提升学生技能的内在需要,任何一门课程学习的目的都是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以及知识,随着社会对于学生计算机技能的要求的提升,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始终将实践性置于一个重要的位置,更有助于学生在不断的学习中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满足社会对于自身计算机技能的要求提升。

2.计算机学科属性要求

实践性一直是教育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众多学者对于教学的实践性进行了不同视角的阐述,总结这些理论观点发现,学者认为实践性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教学组织的基本原则要求,对于那些实践性强的学科而言尤其如此。计算机学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该学科与一般的理论性的学科不同,其对于实践性的要求较强,在教学中坚持实践性是实现计算机教学目的的必要条件。

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实践性不强的原因

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性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学理念层面的原因,也有教学实践层面的原因,具体阐述如下:

1.片面重视理论教学

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理论教学重视有余,而实践教学重视不足,片面的注重理论层面的教学意味着计算机教师教学理念尚未做到与时俱进,大量的教学时间基本上都集中在理论教学层面,网络基础知识这一个章节本身非常抽象,如果不经过大量的实践,知识仅仅停留在一个比较肤浅的层面,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缺少实践活动的支撑,使得理论知识无法通过实践得到有效的验证,自然也就没有办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从知识到技能之间的一个飞跃。举例而言,在网页制作的讲解当中,仅仅有让学生了解内容、流程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实践上手,学生只能是眼高手低,不能熟练掌握这一知识。当然除了观念层面的不重视以外,计算机硬件教学条件较差也是很多学校家算计教学实践性不足的一个客观原因。

2.教学手段单一僵化

教学手段比较单一对于家算计网络教学实践性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需要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但是观察目前很多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教学手段仅仅局限于照本宣科式的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进行教学,课堂理论教学、答疑解惑依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手段,而诸如分层教学、任务驱动等实践性更强的教学手段并没有被广泛的加以运用,结果影响到了教学活动的实践性,计算机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没有花费大量的心思来进行教学实践的创新。举例而言,在网络病毒的这一内容的教学中,老师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课堂上讲授病毒的原理、危害等内容,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没有照顾到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要求,结果导致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之间的不匹配。

3.教学评价方向偏差

教学评价引导着学生的学习方向以及老师的教学方向,教学评价方向存在偏差是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性不够凸显的又一原因。目前在教学评价方面,无论是国家统一举办的计算机等价考试,还是学校的结业考试,基本都是围绕着理论知识来开展的,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比重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学校也好,还是老师也好,基本上都不重视实践教学,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仅仅注意理论知识的学习,上述学校、老师、学生在既有的有偏差的教学评价模式影响下,必然会导致学生出现实践能力低下的问题。

三、加强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性的策略

针对导致目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实践性欠缺的原因,根据实践教学的理论内容以及要求,结合计算机教学中网络知识这一板块的具体特点,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性。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计算机网络知识这一章节内容的讲授中应做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有效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有一个更加正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之上,在教学时间的安排方面给予教学实践更多的比例,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论知识之后,有充足的时间来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在学生的实践中给予及时的指导以及引导,帮助学生掌握各种技能。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并不是否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强调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的不可或缺。当然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不仅仅要求老师观念层面的转变,同时也需要学校提供给教学更好的硬件条件,给计算机网络教学活动的开展配置良好的机房设施,确保为理论教学与实践之间的融合夯实物质基础。

2.教学手段灵活多元

教学手段的灵活多远对于凸显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性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毕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是桥梁以及纽带的作用。计算机老师在实践教学中应不断的更新思想,拓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来进行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师可以将任务驱动、案例教学、混合教学等实践性更强的教学模式引入到网络教学过程中。在具体教学手段的选择中,教师一方面要考虑到教学的内容要求,另外一方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偏好,力争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点,最大限度的提升教学活动的实践性。

3.教学评价科学设置

要想提升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践性,科学的评价模式必不可少,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强化实践的导向性,增大实践技能方面额评价比重,这样在实践导向评价的引导下,学生、教师都会朝着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方向不断前进。除了增加评价中,实践层面的比重以外,同时还需要对实践评价内容完善方面多下功夫,确保实践评价的全面性。

计算机教学中实践性的凸显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供借鉴以及套用,需要计算机教学工作者与时俱进,根据家算计教学领域的最新研究理论,结合学校、教学的实际情况,在牢牢把握教学实践性为中心的原则之下,不断探索摸索,寻找到最佳的凸显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性的途径,从而培养出来计算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都卓越的学生,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徐秀云.突出实践性提升中职计算机教学效果[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1).

第6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堂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8-0022-01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及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不仅要足够重视计算机文化基础专业教学,同时还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时展要求及学生个性发展进行教学改革,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对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进行合理化指导,对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多元智能理论基本概述

1.1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诸多教育工作者的强烈反响,受到了学者的一致好评,具有强大的理论生命力,为我国现代素质教育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持,拓宽了现今素质教育的思路。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九种智能,每个人在各种智能方面的表现都有所差异。合理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能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中个性得到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通过多种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发各种智能。

1.2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加德纳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与传统智能理论相比,其涉及的领域更加宽泛,该理论下的智能概念比较新颖,具有多元文化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中涵盖了九种智能,分别是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及存在的智能。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每一种智能诠释了一种与其他智能模式不同的独特思考,但这九种智能并不是独立存在毫无关联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进人的个性发展。

2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生智能发展的整体性、情境化与差异性,该理论的提出给我国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带来了一些全新的思路。计算机文化基础是大学中的一门必修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智能化教学,充分挖掘学生的智力。以下是笔者针对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多元智能理论实践策略研究。

2.1以学生智能发展需要为依据,制定相应的课程目标

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可以说是大学生掌握社会信息化与数字化技术的入门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将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到学习实践与实际工作中,为学生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奠定基础。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主要是以“Windows+Office+Internet”内容为主,但是不同院系的学生对计算机的需求有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不仅要讲授计算机基本知识,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需求,制定相应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要懂得不断创新教学,增加一些常用软件,以此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积极性。例如针对大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些与教育相关的动画视频,强化师范生的基本能力。再比如说针对中文系的学生,则需要将侧重点放在提高语言方面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有效发展学生的智能优势,也能快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切入点。

2.2以学生个性特点及差异为依据,为学生提供多元化教学资源

每个学生的智能类型不尽相同,因此在计算机文化基础学习中对计算机教学资源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多元智能理论表明,学生的各种智能与其知识范围及特定认知领域具有一定的联系性,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利用多种类型的教学资源刺激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文化基础在其生活与学习中的作用,从而为其发展各方面能力提供良好条件。

2.3设计具有实践意义的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侧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学习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组合实际上就是多种智能组合。要使学生具备这些能力,教师应根据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具备实践意义的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真实情境中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习课程,引导学生,与学生共同建立个人Blog、专题学习网站、个人网页、制作板报等,这样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现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能够掌握学生各方面智能的动态发展。

2.4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实施多元评价

人际交往可以说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工作中的必备技能,教师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应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往意识与合作能力,通过协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此外,还要定期对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学习表现进行客观评价,合理指出学生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适当鼓励学生,让学生对自身能力有一个清晰的认知,使其有针对性地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学习。

3总结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我国的时间不算很长,但就其应用现状来看,已经充分展现了该理论在教育领域的生命力。合理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个性特点及实际需求,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内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创新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云南省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临沧677000)

参考文献:

第7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课,我们要培养的目标:一是面对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技术的更新,意识到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所拥有的知识,并逐步培养起有效地去更新自己知识的能力;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作为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教育,如果只是纸上谈兵,是不可能掌握这些实用技术的,必须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才能切实掌握这些技术;三是学会应用,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立足于实践,在应用中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并帮助学生光大这些火花,进而让学生在实践和成功中,养成创新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学习者带来了不断地去更新自己已有知识的需要,对于信息技术课尤为显著。层出不穷的计算机软件、日益通俗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这些都不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够一时完全学到的。这一点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特别指明,使其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明确了更新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生自学时就有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上述仅仅强调了非智力因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自学效果的好坏,还取决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同样也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我们尽量给学生提供自学机会。例如,将教材中符合学生知识水平的教学内容,像计算机基础知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和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等专题知识,可以先让学生自学,再由学生通过讨论(或辩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作出修正或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答。有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材之外的知识,像各种简单动画制作软件,让学生各显神通,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或阅读书籍,或查阅资料,或通过多媒体学习软件、或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之下掌握,在一段规定时间的自学之后,经过测评,让一些学有所成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学习内容,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

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要素已经不同于传统学科,除了教师、学生、教材之外,还应该包含教学媒体——计算机。毋庸置疑,实践在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信息技术课教材中安排了许多实用的、可操作的内容,以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地培养。我们不但要“授之以鱼”,而且还要“授之以渔”。对于实践课教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计算机配置情况和不同的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方式。例如基于资源的主题探究、基于网络的合作学习、基于学生作品的交流评价的教学方式。

当然仅仅依靠课堂有限的练习要想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是极其有限的。我们还可以通过选修课、活动课,甚至开放计算机室,增加学生上机实践机会。时间的积累只是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一方面,教师还应当注意对学生的实践加以监督和指导,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各尽其能:多数学生应达到教学目的的基本要求;少数基础较差的学生经过努力要有所提高;少数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深入学习课外知识。

三、培养在应用中创新的能力

素质教育,很大程度上包含着对学生创新能力地培养。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不受固定模式地约束,大胆地对所学知识的内容、适用范围作出猜想和判断,并将其猜想作为创造新知识、探索新功能的基础,举一反三。教学中我们尽量结合实际,以及计算机知识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更多地采用启发式、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培养。

首先,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的连续性和知识的迁移,为学生的创新能力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的实用性,例如,计算机的文字、数据、图象处理,网络应用等内容,为教学中概念的引入带来了极大方便,在问题讲述时,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试探学生的认知水平,探寻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适时给予“光大”,这对学生是莫大的精神激励。在教学内容顺序的编排上,可以让学生先掌握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再回来学习操作系统的知识,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实践性的认识。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开发计算机应用,甚至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例如学生学习了数据库应用后可以为班级处理考试结果,为教师提供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还有学生将数据库应用于地理学习,自己编写“世界各国信息小词典”,推广给同学用于帮助地理复习;还有学生利用简单编程为数学抽象的函数分析提供具体的计算机模拟;还有学生能够帮助其他学科教师编制教学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8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计算机的应用成了教学的必备技能,计算机能力也成了评价教师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作为如今的科技,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可以积极引导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教育教学事业有很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的计算机培训进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教师计算机;培训进修;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国际竞争更是十分激烈。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科教兴国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战略,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就是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着力培养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时俱进,不断自身的专业教学素质。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很多教师还是停留在传授知识理论的层面上,忽视了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利用计算机进行实践教学起步较晚,很多教师不能及时认识到新的教学技术的发展,也没有及时学习,这就造成了很多教师的教学技能不能及时提高,这就不利于教育事业的长久发展。教育是国家兴旺的根本,随着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势在必行。

1 进行计算机培训的重要性

从今天的信息化角度来看,在学校教师的作用发生了一些转变,如今身为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这样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观,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并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教学技术,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1.1 有利于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从传统教学观念来看很多教师只是着眼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很多教师不能接受计算机教学的应用,由于自身计算机使用能力的限制,只能对计算机敬而远之。有的教师认为计算机教学只是单纯的将书本的文字输入到电脑上,多此一举,这就造成教师错过了先进教学技能的学习。很多教师都对计算机技术存在偏见或者缺乏正确的认识,计算机教育技术不能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造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对教师进行计算机技术的进修培训是十分有必要的,这对于教师打破传统观念,正确认识计算机在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有利于教师拓宽教学途径

如今,从书本上获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和时代对知识的要求。网络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庞大的知识系统网络。如今,网络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如果教师不能及时运用网络上的财富,就会造成教师技能的倒退,甚至和学生的学习要求造成脱节,造成了教师教育的尴尬。所以教师应努力学习计算机教学技术,让计算机成为促进教学的载体。同时网络上有很多优秀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技术。所以教师计算机技能的培训进修,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教师计算机培训进修的方法

2.1 从计算机基础做起学习计算机的相关技能

由于很多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时间较长,很多基本不懂计算机,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计算机培训单位要从计算机的基础开始培训。计算机的相关基础知识,从计算机结构名称最基本的入手,教师应及时做好笔记,培训之余要积极练习,尤其是不熟悉计算机的教师,直至了解和掌握各个计算机部位的功能和用途。一味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受训教师掌握培训内容,所以培训单位要完善培训程序,加强计算机教师和学员的交流,课后组织计算机上机实践,及时跟踪检查,巩固课上讲的知识。

2.2 积极参与计算机培训课堂

突破传统的课堂模式,不能仅仅被动的接受计算机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身为教师更应该注重培养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参与到培训课堂上,及时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作出假设,提出解决方法。在培训课堂上,应利用丰富的网络多媒体资源和先进的网络技术,主动的带着兴趣的去学习,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要性,提高积极性,在兴趣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及时学习掌握先进的计算机教学的知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在计算机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进步。提高计算机教学技能是一个长久的阶段,身为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努力,从每一点一滴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教学技能。

2.3 注重计算机实践,勤加练习

学习计算机如果仅仅依靠课上老师的讲解和传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计算机技术实践性较强,所以在进行教师计算机培训时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课后组织受训教师上机练习,及时了解教学内容,并及时指导受训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特点及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培训人员在培训过程中,要简化复杂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于实践,注重教师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逐步增强。制定合适的培训目标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质量,并要求受训人员按照制定目标进行学习,从而让自己的计算机学习更有目的性和实用性,按照培训计划,按照计算机教师的要求进行学习实践,同时要注重和其他学员的交流合作,在讨论中学习合作,有利于更好的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从而更好的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到教学实践中,更好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3 结束语

学校教师进行计算机培训进修,对教师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意义和巨大的实际作用。教师应充分了解培训学校的教学计划,利用培训学校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积极学习,促进自身计算机应用能力,在培训和实践中,不断学习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和使用技巧,不断促进教学实践中的课程提高。在接受培训过程中,要认真学习计算机技能,勤于动手,积极认识到教学课件中的不足,做好记录,并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反复练习,不断改进,多次操作,在实践教学中避免培训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不断学习,不断总结教学经验。

【参考文献】

[1]万文斌.教师计算机培训初论[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2,12(4):48-49

第9篇:计算机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范文

论文关键词:教育改革;计算机技能;高职院校;课程;建议

在当前社会中,计算机技术被应用在多种领域中,并且日益凸显出它的重要性。在我国社会的岗位中,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是对人才的最基本需求。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生产岗位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的基地。在当前的高职计算机教育中,由于与普通高校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差距,使得高职计算机课程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这让一些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生无法学习到新内容,并且难以掌握一些操作技能,对积极性有了严重的损害。为了能够让学生走出校门后适应岗位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要深化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合理定位,构建新型的课程体系。

一、 高职计算机课程的地位与培养目标

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应用技能型人才,尤其在高职院校中,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重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并不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过多的理论知识,只是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当今社会中,能够具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是岗位对人才的基本需要,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人才的高职院校,更应当将计算机课程发展起来。我国计算机课程在近几年逐渐发展起来,最初由理工科院校开设到当前所有高校都有着计算机课程,可以说计算机教育在当前高校中得到了显著的发展。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计算机教育分为两种范畴,第一就是指计算机专业的专业教育,另一种是所有专业的基础课程,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占到高校总人数的88%以上,可以说计算机教学大部分是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课程,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未来从事专业解决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属于职业性教育,主要为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出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的办学中需要突出职业性与行业性的特点,在教学中社会定位应当是以产业服务与教学开发为主。在教学中,应当以学生就业为教学根本目标,一切以就业形势与岗位需求为最核心的指导方针,在培养人才的目标过程中,需要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始终相适应。因此在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培养人才目标可以概括为: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岗位上的信息获取、加工、分析、解决等,并且在自己从事的领域中获得相关的计算机资格证书。

二、当前高职计算机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素质与能动性存在问题。由于高职院校的生源与普通高校有着较大差距,因此学生素质差异性较大。加上学校招生范围较广,学生自身的计算机素质就相差较多,因此在基础掌握上有着不同层次。然而计算机是一门需要系统性教学的课程,教师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调整教学方式。另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桥差,由于学生家庭经济条件的不同,导致学生掌握计算机能力的层面不同。有的学生有着计算机基础,但是理论基础较差,有的学生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一旦接触到机子就会很茫然,因此一直学习理论基础,对于实践能力较差,这样的情况都造成了学生们的实践与理论相脱节的状况。

其次,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随着近几年高职院校的发展,多数高职院校建立自己的计算机教学课程的教师队伍,但是有些学校为了节省开支,利用学校的其他专业的教师来对学生的计算机课程进行教学,虽然使得计算机课程与学生所学专业相挂钩,但是由于教师并不专业,因此在计算机教学的专业性上还较为欠缺。

第三,教师教学形式单一。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根深蒂固,使得教师难以转变新的教学理念,一般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教师在理论课上都是以对着课本对知识进行讲述,只不过将课本的内容转换为语言文字,而在操作课上,教师一般都是对学生进行操作的重复展示,单一地让学生模仿自己的操作过程,因而使得学生并不能自己去练习或者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创新,使得教学气氛死气沉沉,让学生难以提升学习的兴趣。

三、新背景下高职计算机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首先,高职院校应当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创设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新方向。我国高职教育应当以实现学生掌握应用技能为目的,培养能够达到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指导思想中,应当确立以实用为主的指导方针,尤其在当前生产岗位第一线,缺乏的是专业技能的网络人才,因此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不能只停留在课本内容与理论知识,而是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其次,采取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计算机教学课程,许多教师认为十分简单的理论知识,学生却需要很长时间来掌握,一堂课下来教学效果并不能达到理想状态,这是因为由于计算机教学体系有一系列的教学理论与技术作为核心内容,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教授,只会让学生难以提起学习的兴趣,必然会呈现出事倍功半的结果。我们在当前的教学中,不只是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学生通过他人的帮助对学习资料的整合,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团结协作的能力,有意识地让学生相互交流与沟通,然后由教师进行最后的总结。比如我们在教画笔这一节课时,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常用工具的介绍,然后让学生随意进行涂鸦,可以遵照教师给的主题,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去绘画,只要能够达到熟练运用画笔工具就可以了,学生们思维没有拘束都会将兴趣投入进来,掌握了画图的基本要领。当学生学会一些基本操作后,我们可以教授给学生一些便捷的操作技巧,让学生感到十分新奇。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去琢磨一些操作技巧,并让最先发现的或者有着一定基础的学生传授给其他学生,这样让他们能够钻研与探讨,学生们都能够提升学习与研究的兴趣。 

第三,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的运用。语言是教师教学的基础工具,没有语言,就无法与学生交流。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更喜欢实际操作的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单调。因此教师可以在语言上设置一些技巧,首先,可以采用“悬念”手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悬而未决的时候,学生会怀着极大的兴趣与好奇心来进行验证或者尝试,这时候教师将结果展示出来,进而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在语言中富有幽默性,让学生能够轻松学习,教师富有幽默性的语言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使自己与学生都感到轻松,著名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曾经说过,“教育家需要做的最主要的,就是将第一位的助手收纳起来,它就是幽默。”由于在计算机教学中,理论知识较多,学生对于这些枯燥的知识毫无兴趣,并且由于知识点较为抽象与枯燥,因此在记忆上较为困难。而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融入幽默性的语言,就能够将沉闷的课堂气氛打破,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第三,设置疑问,让学生调动思维,在教学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疑问与矛盾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心理学家鲁宾斯坦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中说过,“学生的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教师提出的问题,开始于惊奇或者疑惑,亦或是开始于矛盾。”

第四,突出实践环节,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与创新意识。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逐渐深入,我们将高职院校培养人才定位在应用型技能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上应当注重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加强教学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减少理论部分的学习。计算机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所有的理论基础都是为实践操作做准备的,实践教学对理论教学是一种反馈,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在实际中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坚持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保证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合理比例。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提高效率利用好每一堂实践课,明确每次课程的目的与安排,在下课后让学生自己记录学习状况,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有着针对性的操作训练,避免了学生学习的盲目性,进而保证了教学质量。

第五,对计算机课程的考核改革。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计算机学习依靠计算机考核来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因此计算机考核改革需要遵守合理性、科学性的原则。一方面,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监督与评价,在另一方面,能够运用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计算机进行合理引导。例如,教师可以提高平时成绩在期末总成绩中的比重,让学生重视起日常学习的重要性,这样能够帮助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知识,避免了考试前的突击复习。而平时成绩由日常的小考与作业构成,这样让学生能够在平时得到锻炼,扎实了基础,在期末考试中会相对轻松。另外,理论知识只是考试的一部分,教师应当对学生的上机操作进行重点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