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第1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该让学生通过自主地阅读来寻求答案,通过个性化的思考、个性化的分析来解决问题,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全面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课堂不再单调和枯燥,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高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作为一门运用广泛、极其重要的语言和思维性学科,小学语文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阅读作为小学语文学科的核心与灵魂,一直是萦绕教师心头已久的问题,而个性化阅读教学为苦闷的阅读教学带来了甘霖与希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具有重要作用:一是充分激发学生阅读教学的兴趣与信心,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增强阅读体验,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与感悟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二是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析疑、解疑和答疑能力,推动学生审美情趣的提升,学生质疑批判精神的形成一定意义上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对学生长远健康发展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教师阅读教学效率的提高,促使教师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加之各小学语文教师的努力,个性化阅读教学确实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毋庸置疑的是,目前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激情,学生主体性作用没有得到发挥。二是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和保护学生阅读信心方面存在较大缺陷。一些语文教师由于意识不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不注重因材施教,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教学,留给学生充分发展的自由空间,过分注重阅读结果,忽视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三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亟待创新,课堂不能迎合个性化阅读需求,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三、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具体措施及策略

个性化的含义,即量身定做,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阶段特性及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兼顾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内容来看,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一)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对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充分利用,通过互联网平台收集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素材,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充分考虑小学生好奇的天性,通过画面、声音的多方面刺激,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教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语文课程的好感。比如《小壁虎借尾巴》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还原这一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壁虎借尾巴的生动场景;再如《司马光》这一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安排情景表演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进行情景表演,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同时,加深对整篇课文脉络的印象与了解。

(二)对文章意义进行审视,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含义。通过阅读对文章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这就要求学生采用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当学生了解到不同层面的文章含义时,教师应及时指导,让学生将自己个性化的理解阐述出来,这对学生个性化阅读有一定的帮助。当学生对阅读内容产生疑惑的时候,对学习的内容就越发地有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讲出对阅读内容的疑惑,向学生灌输“并不是所有课本上的内容都是正确的”概念,让学生勇于提出质疑,并说出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在学生提出观点时,需要教师充分地尊重,对学生的求知欲进行保护,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地怀疑他人的看法,引导他们在课堂上畅所欲言,这对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可以起到促进作用。

(三)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

教师应该通过表扬的方式来增强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自信心。表扬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标中提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个性化阅读在课堂上的应用时间并不长,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增强对学生个性的塑造,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这也是有效开展个性化阅读的前提。学生个性化阅读自信心的增强是对其目前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对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在自信心增强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成功,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从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手段单一等问题,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现,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作为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模式实现的重要组织者与引导者,教育工作者应从小学生天性与阶段特点出发,结合学生的能力层次及知识构成,对阅读教学的过程进行合理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探索性,将学生性格中的劣势转化为个性化教学的优势,争取为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顺利完成创造条件,为学生全面综合发展的实现奠定基。

参考文献:

第2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 新课改

个性化阅读教学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视人文精神培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理念。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有了兴趣,学生就有动力去学习,学生潜能也被激发出来,语文课堂变得快乐,学生时不时迸发出的智慧让教师充满惊喜,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解读使语文课充满了生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体会对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进行阐释。

一、构建自主阅读课堂

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的有效引导,"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最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个性化阅读自然就无从谈起。我们的学生是有个性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应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新课改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学习基础和不同的阅读兴趣,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因为是自己选的,选的又是自己喜欢的,就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来学习,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把长课文化为短课文来学,让学生不再感到吃力,不再畏难,学习起来更有成就感。

如在教学人教版《开国大典》的时候,在学生理清课文叙述顺序之后,让学生重读文本,选择一两个自己最喜欢的段落仔细品读,想像自己就是当时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师,在捕捉难忘的镜头,并给拍摄的照片取一个名字。有的学生捕捉的是"宣布"的镜头,名为《庄严的宣告》,它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们当家作主了;有的学生捕捉的是"升旗仪式"的镜头,名为《国旗――我们的自豪》,因为他象征着无数先烈的鲜血。由于选的是他们印象深刻的,并符合自己感知能力的,所以课堂上学生热情高涨,说得热烈生动、读得入情入境、写得文采飞扬,整个课堂充满了生命力和创作力。

(二)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喜欢的学习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喜欢和同学一块儿热烈探讨,有的喜欢自个儿细细探究品味,有的喜欢反复吟诵来领悟,有的喜欢边读边想边批注......教师在教学中,如果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就会学得自觉、主动、轻松、快乐,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痛苦和无奈。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处于"有趣"占主导地位的兴趣发展阶段,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段的学生,图文并茂的方法最能引起他们的兴趣。据统计,语言信息和形象信息在头脑中的比例是1:1000,借图读文,是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科学方法。在他们的阅读中,可以采取包括读、说、画、写、背、唱等各种方式来学习。作为教师不应该以成人化的模式去要求学生,只要他们处于内心与文本的交流状态就应该支持他们这样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小学生的特点,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来学习,教师加以适当指导,这样做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笔者在教学《黄山奇石》时,引导学生去感受黄山奇特而壮观的景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他们所看到、想象的场面,有些学生可以流利地表达自己所想,但大部分学生看到了,也想到了,但表达的效果并不佳。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允许不同的交流方式呢?愿意口头叙述的可以口述;想通过感情朗读的也可以;想用诗歌表达的甚至可以写首稚嫩的小诗来赞美诗歌黄山;想用色彩、光影来表达对黄山印象的可以画一幅比文字描述更美的黄山奇石图;也可以根据黄山风光视频,让学生来当一回导游。笔者给学生留下了自由开掘的空间,而个性化的交流方式则激活了学生各具特色的能力与智慧,他们选择其一,尽情展现个性,潜力从容释放。

二、构建体验阅读课堂

(一)在朗读中体验、感悟。基于阅读体验的特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多让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在朗读中分析、欣赏、体验课文,引发学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语感的培养方式之一就是朗读。语文水平的好差从朗读中就可初见端倪。因此,教师要重视朗读训练,要重视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读,自读自悟,同时要牢记自己是"平等中的首席",要善于组织促成个性化朗读的各种交流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毫无疑问是他们理解文本和表现内心感受的最好方式。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朗读方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男生女生赛读、表演读、轻声读、大声读等等,引导学生读得有声有色,读出自己的味道来。学生可以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边表演边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独特个性的方式。因此,学生朗读的语调,教师不必拘于一格,要求"统一",而应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学生读出自己独特的韵味和体验,张扬个性,表达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二)在情境中体会文本。学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情境下进行阅读,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现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吸收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赋予文章以某种形象或某种情感,将精彩生活带入课堂,打开体验的大门。小学生因为年龄小经历少,没有丰厚的生活经历做底蕴,因此情境教学对于小学生体会文本的意义就有很重要的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直接情境和间接情境来帮助学生体味文本。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实物或者图形等来创设直接情境,让学生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形象生动起来,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深入文本。教师还可以利用第三者的帮助来创设出间接情境,使读者走进课文描述的情景中,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闰土》一课时,学习到闰土向作者讲述了三件有趣的事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提出一个问题,像闰土这样既有趣又热情、既勇敢又聪明的朋友你是不是也想认识一下呢?接下来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想象的情境:如果你与闰土成为了朋友,你们会在一起做什么呢?如此一来就可以帮助学生进入课文中的场景。再如教学《再见了,亲人》这篇课文时,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这篇课文是作者从志愿军的角度,以志愿军的口吻来写的,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插图,仔细观察图中朝鲜人民的神态和动作,想象一下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时候有千言万语想要跟志愿军说,想一想这时候会说什么?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创造出一个思索的氛围,引导学生围绕要点更好地阅读文本、体验文本。

(2)创设多媒体情境。多媒体是创设教学情境的重要辅助工具之一,可以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丝绸之路》一课时,我在背景音乐《丝绸之路》的乐声中一边出示图片,一边娓娓叙述:两千多年前,有一条路,东起我国汉唐古都长安,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这条路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如此创设情境,能自然而然地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之保持一种旺盛的求知状态,愉快地投入到新课文的学习之中。

三、拓展课外阅读视野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课外阅读是一个美妙的捷径。课外阅读使语文学习变得丰盈。为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以下方法值得借鉴:

1、打造课外阅读文化。文化的熏陶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可以利用教室的墙面进行设计和创意,把古今中外一些名人贤人爱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其上,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常读,也可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的事迹和感言贴上墙感召学生。

2、开展读书活动,如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在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精选一批阅读书籍进行推荐,但不是强制性阅读。课外读什么书,是许多家长感到很头疼的事,有的学生也会感到迷茫,可以编辑一本适合不同学段的学生的《参考书目》提供给学生以供参考,并且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其他要求。

4、指导方法,保证质量。为使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教师非常有必要进行相关阅读方法指导,如教会学生使用字典等工具书;在平时的阅读课堂上注意对学生进行泛读、精读、速读等常用阅读方法的训练与指导;注意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与联想想象能力等。

结语

总之,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提高阅读能力,感悟阅读方法,强化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技巧,拓展阅读范围,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健康的人格。

参考文献

第3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一、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忽视文本的核心地位。文本并不是词语的堆砌,而是凝聚着作者的情感与意念,是作者独特的生活体验与情感的外在显现。但在教学中,许多教师片面地理解个性化,忽视文本的核心与基础地位,脱离了文本进行阅读,过于重视学生在阅读中见解的独特性,而忽视文本的原有含义。

2.忽视教师教学的主导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这一点毋庸置疑。但一些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却陷入了让学生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的误区,表面看来是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但实际上整个阅读教学却是一片混乱,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生对于读的目的、方法都不明确,何谈达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3.忽视基础知识教学。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小学阶段更是学生识字、认词、造句的重要阶段,是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基础的重要阶段。但在部分教师的课堂上,认字识词的时间少之又少,他们忽视语言教学,代之以过分地强调独特见解。

4.合作学习的无效性。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可以发挥全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地交谈与讨论,是当前三大重要学习方法之一。这在阅读教学中也有所体现。但是许多教师往往只重合作学习的形式,或者没有经过学生充分的思考而急忙开始合作学习,或是对学生合作学习所需时间把握不准,合作刚刚开始就结束,大多合作学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二、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应采取的教学策略

1.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大力提倡动态生成,并不是脱离文本的任意创造,而是基于对文本正确理解基础上的个性化解决读。文本是阅读的载体,承载着作者的观点与情感,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我们要对文本正确理解,对于学生歪曲文本的见解进行纠正,这样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才能立足文本,同时又超越文本,形成更多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真正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2.实现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并不是完全脱离教师的行为,而是在教师的启发与指导下,学生、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我们要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包办代替一统课堂的局面,要将阅读的权力还给学生,但放权并不是放流,不是放纵学生,不做任何的约束。尤其是小学生尚处于认知初级阶段,对文本的理解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还无法完全离开教师展开自主学习。因此,我们要实现学生学习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统一,做好放与扶。放,要将阅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时间与探究空间;扶,要做好指导工作,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与引导下自主地完成阅读,促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加强双基教学。传统教学过于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将教学的重点全部放在双基教学上。新课程改革提倡个性化阅读,但不是摒弃双基教学,而是要在搞好双基教学的基础上展开。加强双基教学是由语文学科的特点与性质决定的,其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在任何教育形势下都不会改变。对此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双基教学,要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让学生有时间认字识词,有时间进行默读、背诵,使整个教学围绕听说读写展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延伸与扩展,进行不断地挖掘与创新,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既重内容又重形式,突出语文学科特点,展现语文教学的魅力。

第4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个性化阅读教学 策略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要突出“以学为主”,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呢?教师应在阅读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下功夫。阅读教学前,教师要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预测和猜想。最常见的方法是让学生看着课题,想想老师会提出什么问题或自己想知道些什么;读读课题,猜一猜课文会怎么写。当学生带着一种强烈的疑问进入阅读,其效果必然是最佳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文本中心意图,不断提出疑问或话题,使学生不断产生阅读愿望。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内容的兴趣,将学生阅读的视野拓展到更广阔的领域。这样,学生就会始终保持自主探索的浓厚的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的好坏对于学生的阅读效果非常重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提醒学生在阅读时不要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阅读文章;其次,鼓励学生在阅读中不断提出问题,以达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最后,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阅读教学更加省力、高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积极营造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氛围

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先要与文本对话,即通过先行阅读,全面把握教材。“把握教材”一方面意味着把握课文作者的思路和意图以及教材编者的思路和意图,从而明确教学的目标要求;另一方面还意味着了解学生阅读的前提条件和准备状况,从而确定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当然还要与学生对话,根据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指导他们正确地读书,顺利地实现“内化”。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段落、篇章进行反复阅读,从而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例如在教学《燕子》这篇课文时,学生有感情地重复朗读:“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这样既可以体会到文章里蕴涵的思想感情,又能充分认识到文字的变化多姿和鲜活美丽,这比教师千百次的枯燥分析更能使学生从心灵上接受与理解。

三、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创新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阅读课应该努力让学生自主阅读,但自主不等于放任自流,阅读与训练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字词语言思维等阅读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长期的训练。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是有层次的,我们应该从各年级段发展的连续性上整体把握,不要只盯着本年级的目标。如低年级学生阅读课文,可以按“读准――读通――读懂”这样几个层次进行;中高年级也可以按照“读通――读懂――品读”这样几个层次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这里强调“品读”,按照年级的不同,培养一定的欣赏、评价能力,从而逐步培养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我们应尽可能挖掘课文中蕴涵的创新点,启发学生想象,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作者在第一段写看到许多人都来追悼伯父鲁迅先生:“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作者当时不明白,在此我们可以问学生:“你想可能因为什么,鲁迅先生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呢?”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引导学生学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挖掘一些创新因素,设计一些扩展性练习,让学生对课文中潜在的情节等进行富有创造而合理的想象,形式有句段扩写、留白(省略号)补写、结尾续写等等。

四、情感体验,让阅读教学点亮儿童的灵性

第5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阅读氛围

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几乎都将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文章内容循序渐进地介绍给学生,引导学生总结出标准答案。教师的详细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的锻炼,学生几乎都是被动听讲,基本没有自主阅读的时间。新的课改环境下要求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环境,帮助学生认识杜会,加强课上沟通,使得语文与生活更大程度上达到契合。只有构建和谐、良好且具有个性化特征的阅读氛围,才能够帮助学生加深思考,自主探究文意,主动分析文章,表达内在情感,分享阅读感受。只有个性化的阅读才能够让学生体会文本的精华,找到自身的感觉,体会其中情感。

二、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大胆质疑

阅读既然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那么,学生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所以,在课文问题设计上,应多设置一些能促进学生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为学生驰骋思维,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提供广阔的时空。对教师的提问,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学生能作出准确的回答。但在开放性问题上,往往事与愿违,这个时候,一定要宽容,一定要耐心。只要学生的回答能自圆其说,即使是违背主旨的回答,我们也应该给予学生鼓励,而不应一味的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统一学生。

三、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又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表现为不同的个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法进行学习,教师加以适当的指导,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阅读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边想边读,可以是边表演边读,可以集体读、个人读,也可以是批注阅读。学生通过有感而发,有疑而注,有得而写,满足个体学习的需要,促进个性品质的发展,当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他们会学得自主、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迫的痛苦和无奈。

四、强调个性化的朗读方式

个性化阅读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阅读教学中的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朗读是理解文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小学生来说,朗读无疑是表现学生对文本理解和内心感受的有效形式。学生摇头晃脑地读,抑扬顿挫地读,咬文嚼字地读,甚至是带有表演和夸张地读,无一不是展示学生个性独特体验的亮点。通过个性化朗读,学生不但读出了个性,也深刻感悟了祖国语言文字的奥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展现出来,不仅要读出个性,也要让其他人感受到你的独特理解。我想,这才是《新课标》提出个性化阅读的主旨所在。

五、在拓展延伸中发展学生阅读个性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高度重视学生的思维拓展和个性发展,既是新课标下对语文教学的新要求,也是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与高效运用。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开展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活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拓展延伸,发展个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带着感触和答案走回课堂,进行分析总结。 例如,教学古诗《黄鹤楼送别》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私下收集有关送别话题的文章或诗歌,选择自己喜欢的去了解、去研读,比较各种风格的送别诗句的区别,引导学生正确地查找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由此发展学生更为自由和多样的个性。

教师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要避免将多姿多彩的文本内容转变成“千人一腔”的结论,不要让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被苍白空泛的文字概念所取代。在小学生学习文字和言语表达的重要阶段培养个性化的阅读学习模式,有助于学生知识框架的构建。经过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消化,逐渐形成个体的认知,这样的学习过程才能将学生的差异性和不同的学习方法有机整合,才能在拓展延伸知识层面的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个性。

六、构建多元化的阅读评价体系

第6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个性阅读 个性化阅读教学

新课程标准将发展学生的个性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个性化阅读教学”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特点和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个体差异等新课程理念,学生的潜能被激发出来,语文课堂变得欢乐,学生迸发出的智慧有时让教师也吃惊,不同的体会、不同的解读使语文课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升。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呢?

一、将阅读自交还给学生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言:“导者,乃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率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自谓也。”指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千方百计让学生自求得之”尤为重要。个性化阅读的第一要义是自主阅读,没有读者的自主,所谓个性化阅读当然无从谈起。

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教师不应代替学生分析课文,而应设置一些开放情境的问题,提供一些线索,及时对阅读活动进行点拨,重点是让学生自己阅读文本,使阅读成为个人化的行为。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时空,为每个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

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内容。新课改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阅读兴趣的不同,自主选择阅读内容,在个性化阅读中激发兴趣,体验快乐。其次,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生因各人的知识水平不一,兴趣爱好不同,喜欢的学习方式也不尽相同。有的喜欢和同学一起热烈探讨,有的喜欢自己细细研究品味,有的喜欢反复吟诵来领悟……教师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就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成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痛苦和无奈。

二、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

“阅读,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每个人的人生经历、经验、文学素养、性格情趣不同,阅读同一材料会产生不同的体验与想法,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要珍视和呵护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保护好他们的阅读热情,以平等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反之,教师以师道尊严或标准答案把学生丰富多彩的解读拒之门外,势必熄灭学生智慧的火花,压制学生的个性潜能,导致学生敢想、敢说、敢为品格的丧失,妨碍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个性化阅读也就不复存在。

尽管有时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品的原意有距离,甚至大相径庭,但正是这种差异才是用心阅读后的真情实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体验,因为只有这样的阅读才最真实。如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着。我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答案真与众不同!”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下,个性化阅读之路会越走越宽阔,每节课的质量也会越来越高。

三、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要鼓励学生创造性阅读,以大胆开创性的思维来对文本陈述自己的见解。因为阅读材料只是单一地使用了文字作为符号,文本存在许多“不确定性”与“空白”,这些存在于文本中的“未定点”,其本身就具有一种“召唤结构”。当读者将自己的生活体验置于文本之中,在对文本多角度、有创意的体验感悟中,将形象思维唤醒而达到多种功能的活跃水平,进而激活想象、联想、勾连,这样不仅可以加深理解、体验作品,从中获得对人生有益的启示,而且可以超越作者的视线,积极主动地发现、建构,产生创造意义,甚至使阅读的价值大于写作的价值。

如在教授《咏柳》这首古诗时,诗人把春风比作一把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细细的、嫩嫩的柳叶,一副多美的春天的图画。我问学生:“同学们,在诗人眼里,春风像剪刀,裁出了绿叶。在你眼里,春风像什么呢?”

生1:“春风就像一个榔头,把冬天里小河中的冰敲碎了,你们看,河里的水在流动。”

生2:“春风是一支画笔,给大地画上了五颜六色的色彩。”

生3:“春风是一个闹钟,把正在冬眠的小动物都催醒了。”

生4:“春风是一部手机,打给小燕子,于是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

……

多么富有时代感和诗意的语言,正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将诗歌与自己的生活勾连,才激发出他们这么富有创意和灵性的表达。

四、鼓励学生批判性阅读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头脑里产生的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新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因此,个性化阅读教学需要教师设法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乐于质疑,从而在思维的闪光处迸射出有新意的问题和出人意料的观点,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开大门。教师要提倡学生说“我反对”、“我有不同见解”,要放下架子,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充分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求知欲,允许学生怀疑别人的看法和意见,创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他们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不迷信阅读文本和教师。与其让他重复一句正确的话,还不如试着让他说一句错误的话。

五、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本的容量毕竟有限,教师应鼓励学生博览群书,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很大的帮助。相信在领略到个性化阅读的独特魅力之后,会有更多的学生爱上阅读,会主动地拓宽阅读视野。这个时候教师该做的是为学生推荐出有质量的课外读物,指导读书方法。

但是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具有与这个年龄阶段相对应的普遍心理特征,只有阅读材料与阅读者的水平相一致,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己选择认为有价值的内容进行阅读,切忌以成人的理解为学生挑选课外读物,让原本愉快的阅读瞬间变得令人生厌。我们给予学生阅读自,并不意味着对他们的阅读不闻不问,实行“有条件地监控”还是必要的,要让学生远离那些不适宜的读物,引导学生尽量选择有助于自身成长的读物。

为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还可不定期地组织一些读书交流活动,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使之成为一种能够坚持的行为。如好书推介会、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成果汇报会;塑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把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贤士恋书、醉书、迷书、痴书的事迹和感想择要张贴,用以标示和激励所有学生想读、乐读和常读,也可经常把身边耳闻目睹的“读书精英”的事迹和感言说给学生听。

个性阅读产生的体验不管有多么独特,都必须以文本为基础,倾听文本的声音。个性化阅读教学要在尊重作者在文本中表现的思想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深入文本,有自己独到的体验,形成自己的个性理解,发展学生的批判思维,培养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进行阅读的能力,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丁照华.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

[2]杨应玲.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3]庄晓明.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

[4]邓志伟.个性化教学论.

[5]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例读本.北京市密云县教研中心.杨德伦工作室.

第7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质疑能力;感悟交流;读写结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都有所不同,所以,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实施个性化阅读,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下面就小学语文教学中个性化阅读的策略进行一些探讨。

一、因疑入课,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宋代学者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亦要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自身的感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营造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

因疑为学,因疑而思。学习往往是从质疑开始。小学生知识储备不多,生活经验少,加之传统教学的束缚,他们很少在阅读中产生疑问,即使发现了问题也很少问,更多的是不敢问。因此,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问,从而促使学生从质疑中获得知识,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让阅读更富个性化。

2.在疑问中求解,培养学生质疑习惯

只“疑”不解,无异于光说不练,纸上谈兵。只有热闹的氛围,缺少课堂内涵。因此,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教学中,既要培养学生敢疑、会疑的能力,又要重视解疑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在“疑中解”,通过解疑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重视感悟交流,给予学生阅读初体验的空间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自由朗读就是为了给学生一个自己感悟的空间,这也是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中大多时候都会安排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先对文本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然后找几个学生说说文章都写了什么等问题,接着教师就进入课堂教学。这十分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并不是每个学生的感受都一样,要促进学生的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关注学生的初体验。当自由朗读后,我要给学生一个自由交流的空间,给予学生一个更加广阔的学习天地,让学生想要表达,敢于表达。

三、读写结合,促进综合发展

教学言有尽,而文章的意无穷。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法给学生过多的时间去交流感悟,因此,“我手写我心”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途径。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和想法写下来。在写中让学生对感受进行提炼,在写中让感受得到升华。通过读写结合,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还要善于把文本引入现实生活中,让学生从文本走向自己,这样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产生想要一吐为快的心情,才能笔随心动、畅所欲言,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有意义,也更能激起学生写作的欲望,促进“读”“写”共同提高。

第8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一、 精心设计讨论题。

教学目标的明确,往往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上课前教师必须精心设计讨论题:1、教师要认真备课,熟悉教材,研究学生的情况,制定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讨论题。2、根据课文的教学目的、重难点,结合本单元的导读中的训练项目,设计相应的讨论题。3、根据课后思考题设计讨论题。如在《田忌赛马》一课中,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该课的重点、难点、我设计了这样一组讨论题:A、田忌和齐威王第一次怎样赛马的?田忌为什么输了?B、孙膑认为田忌可以取胜的根据是什么?C、田忌和齐威王第二次又是怎样赛马的?D、第二次赛马取胜的原因是什么?E、从田忌赛马这一件事中尼受到什么启发?上述五道讨论题各体现了一个侧重点,五道讨论题综合体现本单元的训练项目“理清课文的条理”。二、自学讨论。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于是,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本。

学生边学边想勾画要点;教师巡回指导,随时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并适当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时间,否责自学就成为一中形式。

2.小组讨论。(一般前后桌为一个小组)

讨论,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讨论中,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教师注重引导,交给学习的方法。

三、鼓励学生“创”读,尊重独特体验。

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和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和重要实践活动。只有“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学、玩解读,鼓励学生个性解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激活学生的阅读审美动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积极调动,激活学生的审美动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阅读对象,审美内容如《再见了,亲人》一文,文中描绘的生活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学生很难入情入境。我在课前收集了志愿军战士舍身堵枪眼,烈火烧身纹丝不动的感人场面;

课中,已录像形式呈现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景;

最后,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临别赠言结课。

这样,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学内容,在参与创造过程中拓宽审美情趣,达到“设境悟情”的目的。

2.让学生在动态中阅读。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以自己的创意去解读文本,生成心得感悟,获得新的启示。

如教学《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时,有学生说:“ 大树拒绝啄木鸟给它治病,把啄木鸟赶跑了,这虽然不对,但啄木鸟也不应该到大树快枯死了,都不再去看望大树,应该做劝说工作。大树在病重时,也许会认识到自己不对,接受啄木鸟的治疗呢!”我抓住这个可贵的教学契机说:“是啊,原来的故事是有啄木鸟又一次上门劝说的,可是因为故事太长,没有编,现在我们来当小编辑,把这部分编进去,怎么样?”学生兴致勃勃,续编了啄木鸟二劝大树,三劝大树的故事。在这种动态的阅读中,学生既遵循文本,又超越文本,培养了创新思维。

3.让学生在想象中阅读。

想象是倾向于艺术真实的创造性思考,通过想象能体验感悟到文本隐含的意义。因此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通过想象去感受作者这种对社会对人生的心理体验。

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当学生读到“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树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你就是林中那只可爱的小鸟,你能告诉大家你在唱写什么吗?”学生的想象翅膀展开了,有赞美家园环境舒适的,有歌唱自己生活幸福的,有发出诚挚邀请的,还有向人类发出强烈呼吁,希望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 这样把握契机适时点拨,学生的思维被激活,想象丰富,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涵。

四、引导“研”读,培养探究学习。

为了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所学知识。由于学生认识能力和水平的不同,对某些问题难以理解,模模糊糊,一知半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自学讨论情况,有的放肆地进行点拨和讲解,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学阅读教学提倡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中萌发灵感。如学习《詹天佑》一课,我着重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杰出”和“爱国”两个词语让学生通览全文,自主读书,探究阅读,看看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边读边标出有关语句,积极讨论,大胆交流,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着发现者的快乐,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强化阅读的个性化反思,指导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课内阅读只是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教师更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

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课外阅读,特别是经典著作的阅读对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文学类的经典书籍;对在潜移默化中完善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形成良好的语言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所以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样式,都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人阅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分析无法代替,集体讨论也无法代替。文本的学习重在感受、体验。文质兼美的精妙,只有学习主体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

第9篇: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范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个性阅读 积累

关于个性化阅读的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个性化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如何把这种大趋势与具体的教学相结合,产生具体的效果,对当前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阅读积累,奠定个性化阅读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高文学欣赏水平,扩大知识面,这一切都需博览群书、博采众长。学生在精读时有了充足的积累,久而久之,就能将习得的语言内化吸收并在语言实践中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为以后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创作夯实基础。因此,为个性化阅读奠定基础要从阅读的数量着手,增加积累;从阅读的积累落实,提高能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应要求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加强课外阅读量,勤做读书笔记,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将自己认为优美的词语、精彩的段落、有名的篇章、自己喜欢的成语、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语言材料用抄记和背诵的方式积累下来。当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会略读、浏览和精读的方法对于积累材料也十分重要。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没有大量阅读,就没有积累;没有积累,就谈不上培养良好的语感,也绝不可能有真正的听说读写能力,当然学不好语文。有了足够量的阅读积累,与文学作品的共鸣感就会逐渐增强,进而产生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提高对语文的感悟能力。

2.自主选材,个性化阅读的实施前提

由于每个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口味不同,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和不同兴趣爱好学生的阅读要求,培养学生个性化阅读行为,就要求阅读材料不可单一化。我们在提供丰富材料的基础上,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允许学生根据兴趣来选材和组建阅读小组,进行阅读实践。只有学生自己选择的阅读材料,才是其兴趣的集中表现,而且与其自身的阅读能力发展水平相一致。因此,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是实施个性化阅读的前提。

例:在课内阅读了鲁迅的《早》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鲁迅的其它文学作品,不限题材和体裁,只要有所收益即可。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了不同的阅读材料,有的学生阅读了散文诗《野草》,有的学生阅读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有的学生阅读了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不管学生阅读哪篇文章,都分别在不同的方面了解了鲁迅先生的写作风格,品味了鲁迅先生给我们留下的十分丰富的文学语言。学生在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时,其个性体验也得以呈现。

3.张扬个性,尊重学生独特的自主体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应提倡标新立异,允许学生见仁见智地解读作品,对作品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进而达到个性化的感悟。”要想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前提就是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独特的自主体验。

(1)尊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必须变成一个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以平等的心态和学生交流,尊重学生的个性,允许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读文本,允许他们拥有不同的阅读理解,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只有这种宽容的心境才能使学生个性之花绽放,促使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例:一位老师在巴金《海上日出》一文品读教学中,一个个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出自己对日出的理解――日出的景象美和精神美,但品读到“有云的日子的日出”,谈朗读感受时,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这乌云象征。教师并没有脱口加以否认,更没有批评他,而是微笑着说:“你的回答真与众不同!”在精心呵护下,个性化阅读之路越走越广,每节课总是热闹而有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位出色的指挥家,不仅仅强调音符的准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激情唱自己的歌。

(2)鼓励体验方式的个性化

由于学生的兴趣有别、个性特点不尽相同,因此他们所习惯的呈现阅读体验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喜欢朗读,有的喜欢表演,有的喜欢陈述……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如学生们阅读了《皇帝的新装》以后,我鼓励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于是,学生有的分角色朗读,有的编排课本剧,有的续写故事,有的做采访的准备,还有的学生画了讽刺意味很强的漫画等。课堂成了学生积极参与、主动表现的舞台,个性化阅读的目标得以实现。

4.联系生活,促进个性阅读教学的发展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的课程,语文阅读内容应与现时代的生活和儿童生活相一致,而现在这一点存在脱节现象,这客观上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做更多的工作,及时对阅读内容进行更新和灵活处理,保证阅读经验与儿童经验的一致性。个性化阅读教学更需要唤起学生平时积累,要让学生走向生活,感受生活,品味生活,丰富生活阅历,以便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阅读中去,让学生个体生活经验、文本中的生活经验与现实社会生活在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接触、碰撞、交流中展开,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并有可能超越文本。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个性化阅读,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执行《新课标》中关于个性化阅读的理念,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选择和阅读体验,学生才会在富有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