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国际贸易基本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三本院校 国际贸易 从业人员 培养方向

一、引言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往越来越密切,这要求我国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为国际贸易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支撑。在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基本素质的培养中,三本院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然而,三本院校在培养工作中却存在一定的不足,从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专业人员基本素质的提高。本研究将具体分析这一不足,并以此为视角,分析具体的改进措施。

二、三本院校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培养工作不足

(一)贸易实践活动较少

导致这种情况发生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学校没有意识到专业实践的重要性。学校更多地向从业人员传授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理论知识,对专业实践方面的引导则比较少。另一方面,从业人员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比较少。同三本院校相比,实习单位更倾向于选择本科的从业人员。在这一情况下,学校却没有积极为从业人员专业实践创造条件,使得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为此,三本院校在从业人员的培养工作中,应该重视他们的专业实践,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支持。

(二)会计、计算机、物流等相关专业的教学活动没有得到合理关注

国际贸易人员不仅需要具备国际贸易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了解会计、计算机、物流、银行等专业知识。但是,部分三本院校在课程安排上却只关注国际贸易专业内容,忽视了其他相关专业。这不利于从业人员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对其今后的专业实践产生不利影响。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学校管理者的意识偏差。一些三本学校的管理者简单地认为从业人员仅仅需要具备国际贸易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没有必要了解相关专业内容。另外,师资力量缺失也是导致这一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一些三本学校缺乏相关专业的师资力量。这给课程的开展带来一定的困难和压力。

三、三本院校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培养措施

(一)重视实践教学,提高从业人员专业应用能力

贸易实践作为国际贸易从业人员的必备素质之一,应该得到三本教育管理者的重视。教师应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示范有机统一起来,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进行实践教学可以改变单调的理论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即强化了从业人员的学习动机,又提升了他们的实践技能。例如,在“国际贸易磋商”教学中,教师在讲授“询盘”的时候,可以将“询盘”的技巧现场展示给从业人员,帮助其习得相应的技能。另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同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丰富实践教学内容。学生通过观察影视作品中的人物,可以有效掌握作品人物的贸易技能,提升自身的专业应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重视自身的实践能力。不少三本国际贸易的教师是硕士或者博士应届毕业生,缺少实践经验。为此,教师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实践,积累经验,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素材。

(二)加强校企合作,为从业人员专业实践创造平台

同本科院校相比,三本院校的从业人员的专业实践机会比较少。这就要求学校应该通过自身的社会关系,加强同相应企业的联系,为从业人员的专业实践创造有利的条件。在专业实践之前,学校可以对从业人员进行适当的培训。教师可以根据实践单位的工作内容,对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以便于他们更好满足实践单位的用人需求。另外,学校还需要关注从业人员的安全。同其他工作相比,国际贸易工作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为此,学校应该与贸易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将实践活动制度化和规范化。与此同时,学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指导老师对从业人员进行指导,避免其因合法权益在贸易工作实践中受到损害。

(三)关注相关专业教学活动,优化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

国际贸易从业人员在掌握国际贸易技能与知识的同时,还需要对计算机、物流等内容进行充分地了解,这对培养国际贸易的复合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为此,学校应该根据需求,在课程安排上适当增加物流、计算机和会计等专业课,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在相关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所教专业同国际贸易的联系,避免教学内容与国际贸易专业内容相互脱节。同时,学校还需要引进相关专业的教师,使师资力量满足教学需求。在引进过程中,学校对于具有国际贸易知识背景和经验的人才应该优先考虑。此类人才能够较好地根据国际贸易人才培养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同人才培养要求相契合。

参考文献:

[1] 江维国.地方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途径探析——以外向型中小企业人才需求特征为视角[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 严长远.浅谈“双师型”教师的内涵[J].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第2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校;国际贸易;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刘孟,黑河学院经济管理系国际贸易专业09级学生。

一、目前高校国际贸易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突出

高校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实践课的学时较少,比重偏低,一般的课程只给出不到10学时的实践教学计划。尽管强化实践教学不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惟一方法,但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随着中国加入 WTO,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规则的波动,出现了很多新的国际贸易方式和方法,知识体系需要更新,并应细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突出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2.对综合素质的培养内容设置不系统

现行的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课程设置的涉及面广泛,导致的课时比例趋于平均化,大而杂,广而不精,不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在目前固定学时和固定学分的情况下,为了达到“宽口径、厚基础”的目的,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形象,导致常常以削减专业基础课和一些专业课的课时为代价。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应具备扎实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合理的专业知识,否则,国际贸易创新只是空中楼阁。

3.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性教学

我国高校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具有较大的共性,专业课中分为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方向,理论课程繁多,但案例教学、实践教学比例较少。国际贸易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包括国际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经济环境对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性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和冲击。

4.强调老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虽然已有很多人意识到了我国传统国际贸易专业教育的弊端,但“仓库理论”依然盛行。该理论认为“大脑是储存知识的仓库”,教育就是用知识去填充“仓库”,把记忆知识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在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中采取单一的灌输教育方式,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非启发式教育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生一味地接受老师传播的知识,缺乏思考,所以谈不上吸收,更谈不上创新。

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的举措

1.构建与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础性课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属于经济学科,首先,必须夯实学生的理论功底,培养学生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思维能力。其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学生的主要择业领域是工商企业,应强化面向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因此学生必须学习《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等经济学科和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实现宏观的经济学理论知识与微观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的有效结合。

2.以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

社会在进步,科技在不断发展,一个人的技能也必定要随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所以高等教育培养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潜力和再学习能力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将被社会发展所淘汰。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在学期间他自己“拥有了什么”继而毕业后其“能够做什么”,即学生本人是否具有了建设、改造社会的能力与心向。也就是说,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应该显示出其学习和应用所学的独特性,高等教育须关注学生的发展能力。所以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要考虑到学生初次就业的具体知识技能要求,而且也要关注其日后择业所需;不仅应使学生获得当前就业必备的知识技能,而且应获得继续学习与提高的能力。

3.设置科学的成绩考核体系

考试只是人才培养、选拔过程中的一种检测方式与手段,它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培养创新型优秀人才的目的服务的。在成绩考核方面,考核内容科学,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有完善的考核方案,考核内容、考核标准制定科学。建立规范化的考核体系:完善考核标准,包括理论考核标准,能力考核标准。理论考试占60%,平时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占10%,案例分析能力占10%;阶段考试占10%;出勤占10%。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法。考核方法灵活多样,包括理论笔试、案例分析讨论、基础知识阶段考试、进出口业务技能考试、综合业务模拟考核。由教研室、系部组成的教学质量考评人员负责考试的出卷、考试实施、阅卷评分的检查、监督工作。

4.依靠企业,走产学相结合的道路,办出特色,提高质量

技能应用型人才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其中有相当部分只能在实际工作中才能获得,所以,高校应发挥企业优势,拓展教学空间,与企业密切合作,建立互利互惠机制,共同建设与国际贸易专业相匹配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培养实用型人才。在实训中,使学生直接从事电子商务活动,熟悉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外贸函电等方面知识,掌握企业商务流程,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实现由知识型向技能型转变。总之,要以转变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宗旨,以会做人,能做事,有知识,懂技能为人才观,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外经外贸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第3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能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DOI]10.13939/ki.zgsc.2016.31.195

目前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还停留在理论教学和课堂教学的层面上,这种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只需要在课堂上做一个听者,常常是人到心不到。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将学生带入课堂,启发他们的思维,且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它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流程,涉及国际贸易政策、国际货物的运输与保险,国际间买卖双方货款的结算、跨境电子商务等学科理论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实操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为中心,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应该立足于本课程的特点,从课程性质和目标出发,重新进行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1课程的性质、目标

1.1课程的性质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我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为实现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我院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原有基础上将实践教学的部分根据外贸企业特定的岗位群分析出他们对应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将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整合。通过企业调研、专家指导委员会讨论,毕业生走访调查,确定国际贸易专业的职业岗位为外贸单证员、国际贸易业务员、报关员和报检员。从而确定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国际金融、外贸函电、报关实务、国际贸易模拟实训课为专业核心课程。

1.2课程的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国际货物买卖的基本流程,理解进出口贸易各环节操作应用的实现过程,包括贸易术语、结算方式等基本知识,掌握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学习国际结算、报关实务、外贸函电、国际贸易实务模拟实训等课程打好基础;②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完成国际货物进出口的基本流程,具有与客户交易磋商的沟通能力,具有进出口商品成本核算的能力,具有缮制审核合同的能力,具有各种国际贸易单证的缮制能力,具有完成商检、报关、投保、结算、外汇核销、退税等步骤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进出口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的基本能力;③素质培养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等能力。

2课程设计

根据岗位群对应的职业标准要求,通过走访毕业生,调研相关外贸企业,确定了我院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标准;基于国际贸易实际工作过程的教学活动设计,组织学生通过完成工作过程达到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模拟公司、上机实训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边学边做,从而达到职业能力目标要求;构建开放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观察,在学习成果中加入过程考核,改变以教材、教师为中心的方式,形成以学生自主动手为主,在学和做的过程中提高能力。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的讲解主要是两条主线:一是进出口贸易合同的签订;二是进出口贸易合同的履行。合同签订中主要讲解进出口预算、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三个基本知识点。其他的内容主要是学生自学,通过给出几份真实外贸合同,学生自行学习外贸合同中的基本知识。在这些基本训练的基础上,再将学生两两一组进行分组,他们自行选择商品、贸易术语、运输方式和结算方式,自行做进出口预算,自行讨价还价,最后签订外贸合同。合同履行阶段,教师只需要讲解不同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下的进出口贸易流程即可。其他工作皆由学生自己完成,包括商检、报关、投保、结算、外汇核销、出口退税这些环节需要提交的单证、手续过程、需要的时间等。学生自己总结各步骤的先后顺序和单证的制作细节,并最终画出流程图和整理所有单证。通过以上的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动手能力得到增强,职业能力得到初步培养。

3教学方法探索

3.1教学模式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模式上,实行“以项目为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体现职业能力的综合性,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综合运用。

3.2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改变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操作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①演示法教学。通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结合国际贸易实务操作教学软件平台,通过黑板等对具有知识性内容及流程等用演示法进行说明,生动直观,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②模拟情景教学法。本课程模拟了若干个外贸企业,将学生分成若干个组并经营各自的公司,学生们共同致力于提高自己企业的业绩,在这些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并且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和协调能力。③角色扮演法教学。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工厂、进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进一步掌握国际贸易流程,并能体会各种角色在国际贸易过程中承担的不同职能。④案例分析法教学。教学过程中,引用很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把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巩固国际贸易实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3.3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同时也实现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①网络资源。给学生介绍各种网络资源,包括阿里巴巴外贸操作平台、速卖通、亚马逊、福步外贸论坛、优秀外贸博客推荐、外贸商业群等。②模拟实训平台。运用国际贸易实务模拟软件组织学生模拟操作,不仅缩短了书本与现实的距离,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③外贸从业技能竞赛,组织理论基础扎实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参加全国各类技能竞赛,提供本校学生与其他高校学生同台交流和学习的机会,并在比赛过程中扩大学生视野和增强他们的自信。通过参赛学生的选拔,学生们为了能参加这种比赛都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更加努力,达到了以赛促学的目的。④考证与课程相结合。将外贸单证员、外贸业务员、跟单员等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中出现的相关考点归纳总结,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让学生练习思考,达到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完成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复习。

当前,独立学院面临着转制和转型的机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采用,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系统,形成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体系,实现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4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1 国际贸易教学的新发展

国际贸易是一门专门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具体过程的学科,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某些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它是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

随着全球化经济时代的到来,国际贸易市场迎来了新的格局,当前及未来的国际贸易不仅仅只是简单的货物买卖,而有关知识产权的技术贸易、劳务贸易、服务贸易等都成为了新时代国际贸易的范畴。当前,国际贸易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货物、技术和服务这三个领域,国际贸易作为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其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应紧跟国际贸易市场的发展和变化,新时期国际贸易教学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教学内容范围的扩大,相比较传统国际贸易的货物贸易关系调整,如今的国际贸易其调整范围已经扩大到货物、技术和服务这三大领域;(2)教学内容中国际贸易法体系的完善,当代的国际贸易法体系已逐渐完善,其中既包含国际法规则,又包含国内贸易往来的规范;在实体原则的基础上,增加了有关程序规则和冲突规范的综合性法律条款;(3)教学内容中国际贸易法地位的强调,新的国际贸易法强调对其法律效力的确认,WTO各成员国应共同维护国际贸易法的法律效力,履行国际贸易法规定的各项义务,由于确认了国际贸易法的法律地位,各成员国的国内贸易法条款不得与国际贸易法的各项规定相抵触。这三个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方面的变化均体现出了当前高校国际贸易教学新发展的趋势。

2 国际贸易教学变革的必要性

2.1 传统教学方法的滞后

教学内容设置的科学合理性,教学方法的高效性是教育行业追求的核心目标,也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更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高校中的传统国际贸易教学方法大多是机械地向学生进行知识点的灌输,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要地位,知识点的传授一直是课堂的核心,这种教学课堂很显然缺乏趣味性与互动性;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学都是以课本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这种脱离实践的教学有着诸多的弊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自由发挥,不仅制约了学生的思维,更影响学生未来的学以致用。 2.2 国际贸易人才的需求

在全球化经济背景下,我国的对外贸易日益增多,市场对和贸易往来相关的法律与经济人才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大。新时代国际贸易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表现在对其知识广播性的要求上,而且更要求人才具有国际法学知识,具有专业的法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其能够以全球化的思维去分析形势,以高度的眼光去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然而现实情况是,当前我国高校培养出来的国际贸易人才,他们普遍缺乏国际眼光,习惯以国内思维去看待问题,这是由于我国高校的教学弊端所造成的。

因此,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新发展,对国际贸易教学的变革不仅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更是出于国内市场的需要。国际贸易的传统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及教学实践等方面都需要进行全面的变革;另一方面,国际贸易教学方法的发展有着其独特性,因为国际贸易法处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其发展速度明显快于其它学科,这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需要适时进行改进,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3 国际贸易教学变革的思路

3.1 转变教学目的

传统的国际贸易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般的或是特定情况下的国际贸易法原理和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法的基本规范。由于这方面知识的乏味性,学生多是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强行灌输,案例教学的应用也是少之又少,常采用的教学思路就是,教师先按照课本列出特定的原理和知识点,然后对这些知识点和原理引用实例进行说明和解释。可以看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是强调学生对既有知识点的掌握,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往往无法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解决现实中的疑难案情和贸易争端。因此,新时期国际贸易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或特定情况下的国际贸易法原理和规范,更要培养学生国际法的思维意识,提升学生实践中应用法律的技能。

3.2 变革教学内容

首先,高校应注重国外优秀原版教材的引用,国外原版教材的引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而且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最原味国际贸易法知识,了解到国际最前沿的学科课题。国外优秀原版教材的引用,不仅做到了内容变革,更做到了教学思想的变革,在教材的选择上,尽可能选择近几年出版的教材,因为WTO法在不断变更,新教材的选用做到了与时俱进,理论联系实际。

其次,教学内容的变革不能只停留在课本知识上,还应通过实践环节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和强化,教学实践环节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补全教材知识的遗漏点。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模拟法庭,借用经典的疑难案例,让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对案情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让学生尽可能接触到国际最新、最前沿的知识点,信息社会里,WTO会议的召开,其通过的新决议和新规则会极快公布,典型的疑难案例也会向社会适时公开,学会及时接触到这些知识有助于保持教学内容和实际的同步性。

3.3 变革教学方法

(1)改变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诸多的弊端,在教学思路的变革下,教师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应摒弃掉传统的灌输教学模式,重视案

例教学的应用,在课堂上,结合课本知识点,适当引用国际贸易争议和WTO成员国之间的争端案例,培养学生多方位的思维。引用案列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辩论水平的提升都有着较大帮助。 (2)创新教学手段。如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在国际贸易教学中,教师应借助这些现代化手段,将教材基本知识点、疑难问题和经典案例等提前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中,利用这些课件对学生进行启发教学,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知识点进行准确的表述,更可以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4 注重教学实践

国际贸易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校的国际贸易教学不仅要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还要适当地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与巩固学生对教学知识点的把握。比如,高校应加强与相关律师事务所的练习与合作,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参与实际案例的机会,教师可以组织和引导学生去律师事务所接触现实案例,学生可以承担咨询或案件人的职务,在这种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如实感受法庭的气氛,亲临现场更可以锻炼学生在紧张氛围和关键时刻下对国际贸易法的运用和把握,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3.5 加强教学与科研的联系

高水平的科研是教学质量取得保障的前提和基础,反过来讲,教学质量又是检验科研成果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加强课本知识点的深度,教师应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以培养出高质量的法学人才。

加强科研与教学的联系,不仅要使教师积极地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学生也同样需要参与到与国际贸易有关的学科之中,在教师的安排与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选中课题的研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学生会用到以往学习的知识,科研过程即是对知识点的回顾和巩固过程,而且在其中,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激发与锻炼。将教学和科研进行联系,说到底还是学生占据着主体地位,教师应努力要求使学生探索出有价值的思想和观点,追求学生在核心期刊上能够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不仅可以提高国际贸易的教学质量,更可以树立学生在行业内的影响力。

第5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论文摘要】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它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尽管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实践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重点突出专业实践的培养,探讨教学改革的内容。

1、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及简介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学科,它培养的是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应用型人才。作为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培养既要注重智育也要注重德育;既要注重理论.也要注重实践;既要注重知识,更要注重素质和能力。从目前调查情况来看我国普通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60%而一般外贸职业院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到70-90%甚至有的达到100%。这表明外贸企业更希望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学培养能与外贸岗位相对接也就是说它们更注重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特别是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全面放开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际贸易实务课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和时效性等特点知识涉及面较广。通过本课程的讲授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基本概念、理论和惯例弄清实务操作机理,领会相关知识、理论和技法掌握《公约)}、Incoterms2000、UCP600、ISP98等常用国际公约和惯例,理解分析和处理国际贸易业务中出现的现实问题;并且通过仿真模拟操作可以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国际贸易业务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成为社会需要的外经贸人才。

2、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实践分析

目前.各院校都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建设上不断创新,努力尝试各种教学模式。但从总体来看.这些教学模式还存在种种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是很多高校教学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造成这种理论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主要有:

2.1.1过度依赖教材,致使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

现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参考教材虽然很多但从总体来看.各地所编写的教材为了追求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严密性,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点的介绍即使有侧重于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另外世界形势变化非常快而很多新贸易政策的出台和新理论的出现往往需要较长时间而其作为教学内容被纳入教材则耗时更久这就使得本课程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很难通过教材完全充分体现出来。教师如果只按照教材内容安排讲授那么这种情况下所形成的课程结构就很难适应发展的需要,与实践脱节也就在所难免。

2.1.2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很多高校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师是毕业后留校或直接从其它学校毕业后分配过来的理论知识虽然掌握的很好,但却缺乏直接接触和从事外贸工作的经历。这就使得他们在讲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对于实践的内容显得力不从心很难不使自己的课程讲授偏向理论而忽略实践。特别是国际贸易实务中出现的各种单证,讲授教师都从来没有见过或操作过就更不可能将其如何填写、制作以及应该注意的事项向学生传授明白。这种从书本到书本的传授方式,是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

2.2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教授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仍然遵循老师传授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记笔记、做练习题的方式进行授课。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单调乏味,很难使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兴趣。即使现在很多高校在教学中引入多媒体,也仅仅是将原先固定的黑板换成能变动的黑板而已,其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同时由于国际贸易实务对操作性要求较高很多单证实务的内容仅靠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讲授而没有学生的实际上机模拟操作和真正接触有关的操作场景是很难理解和把握的。因而现实中,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只会死记硬背一些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复杂条款和专业知识,而不能融会贯通其外贸的实际能力并没有通过在校学习而获得提高。

2.3考核方式不合理

在很多高校中,传统的考核模式就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命题在期末印制试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学生做试题,老师阅卷给出分数。这种考核方式看似公平合理但并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习态度和能力。尤其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操作性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只是说明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死记硬背能力,而无法反映出学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点、基本技能的能力。因而,通过这种考核方式是无法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态度,向应用型人才发展的。

3、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内容

3.1合理安排课程和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本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方面脱节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教材过度依赖以及教师实践经验的匾乏。因而要保证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衔接,就需要从这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

3.1.1摆脱对教材的依赖,合理安排课程结构

为了突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情况下加大实践教学在整个课程安排中的比例。为此可以将课程结构做出如下划分:

(1)讲授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各项条款和相关内容。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外贸合同中的基本知识点,可以让学生统一参考相应的国际贸易实务教材。教师在讲授本课程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可以穿插一些案例,并在课堂上相应增加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的时间。同时为了让学生对所学案例有更深的认识可以将讲授中所有涉及的案例以及其他的案例练习编辑一个案例集统一发给学生,以便于学生课后能继续分析和学习。

(2)讲授国际法规和惯例。由于国际贸易业务中会涉及很多的国际法规和国际惯例而这些法规和惯例又是指导学生从事贸易实践活动的基础是其取得成功的保证,所以这一部分要加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授课教师可以在讲授前先行印发一些常用的国际法规和惯例,然后结合案例对这些法规和惯例中的条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加强记忆以及理解。

(3)讲授国际贸易单证实务。这一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除了对相应单证填写进行讲解之外更应该安排至少2/3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仿真模拟操作包括进行场景模拟和实训室上机操作二是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在生产和实际工作现场接受训练和教育。

3.1.2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

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实务讲授教师在实践经验方面的欠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教师外出进修。通过进修教师可以与同行进行交流探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方面的改革内容特别是就如何增加国际贸易实务中的实践教学进行经验共享,并能在交流中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吸取最新的国际贸易实务方面的信息和先进的教学方法。

(2)选派教师到企业实习。教师缺乏外贸实践工作经验是造成讲授过程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最主要原因。对于这一方面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由学校以多种方式与企业进行合作并跟企业协商派本校教师到企业内部相应岗位从事工作.让他们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有机会运用到实践中去并从中学习和获取实践经验。

(3)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训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实训室尽管只是一种模拟操作但由于它是最为靠近现实外贸操作的场景学习模式所以教师积极参与其建设过程以及组织学生进行仿真模拟操作,也是自己增加和积累实践经验的过程。另外尽管实训基地主要是为学生实践操作而设立,若教师能与企业中的专业人员一起配合顺利完成指导学生实习的工作那么其过程中反馈的很多信息也是有利于其实践经验积累的。

3.2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合理运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手段

3.2,1结合国际贸易实务相关知识点加大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把部分真实生活引入课堂从而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之进行分析和学习的模式口它可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不过要充分发挥其作用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为了让学生把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以在其中为学生设立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对案例进行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以便于其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只有如此教学才能有计划进行。

(2)案例要客观真实。要让案例所描述的事件在学生看来基本上都是真实的不要过多加入编者的评论和分析让学生自己先进行探讨。由案例的真实性决定案例教学的真实性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3)案例要具备较强的综合性。这就需要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要丰富,其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之一般的举例要复杂以此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种基本理论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问题的能力。

(4)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教师属于辅助地位。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进来、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5)注意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所以整个过程需要老师掌控好不能过于呆滞也不能失去秩序。

(6)进行概括总结。在讲授中可以让学生总结也可以教师自己总结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给参与者以鼓舞。

3.2.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改变原先单调乏味的教学方式。这种改变主要包括:

(1)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尽量增加课程信息量运用多种软件和工具使多媒体教学中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生动。特别是像国际贸易实务这种实务性强的课程在应用多媒体授课时要结合每节课的主要内容,播放一些真实的贸易流程,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内容。

(2)利用网络资源构建网络学习平台

为了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教学研究。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国际贸易实务学习的网络平台。在此平台上应教案、多媒体课件、练习题、最新信息、国际贸易网站的一些链接并将其与实训室中的模拟操作软件系统链接以便学生课后能自主模拟操作;同时开设在线答疑,以便随时与学生就疑惑的问题进行交流。

3.2.3完善实训室建设,实现仿真模拟化教学

通过建立和完善实训室可以较为有效地改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不过,要注意在实训室建成后一定要实现仿真模拟化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全程参与的亲历式的场景学习模式。在这些场景里学生是以具体的国际贸易业务工作人员置身于国际贸易业务的场景仿真模拟中,在已掌握的国际贸易理论和实务知识的基础上对每一步操作形成一个全新的感性认识从而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掌握国际贸易业务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为了配合仿真模拟化教学的实行,还应该引入相应的教学软件通过教学软件系统平台模拟一个开放的竞争的仿真国际贸易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存在多家进出口公司,每家进出口公司都可以查询各类贸易信息。每位学生将作为一家贸易公司的业务员通过网络环境独立地从事国际货物买卖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娴熟高效地进行正常的业务操作、赢得利润而且也必须通过反复实践来学习处理贸易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规避风险、降低损失。

3,2.4加强校企联合建立实训基地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拓宽学生视野更好地培养其动手能力应该积极发展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一些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外实习基地建成后课程教师应与企业经验丰富的外贸人员一起编写实习计划和方案。根据与企业的协议,定期安排一些学生进入企业参观和实习并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如企业中的外贸人员以及海关、银行、商检等部门的专业人员)到学校给学生讲课。这种方式一是可以让学生能对外贸业务以及专业部门的流程和职能有一个直观的感性认识二是可以从一些有经验的外贸业务员手中学到一些实际操作程序以便于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的需要。

3.3多样化考核方式,建立公正合理的考核体系

改变原先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评方式和指标.重点突出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保证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授课效果进行检验的客观公正性。具体做法有:

3.3.1合理编写考核大纲,增加实践内容命题

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情况编写考核大纲.在考核大纲中要详细说明本课程的命题方式以指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在命题时,除了考核基础知识外应更加注重对专业技能的考核特别是在细化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一些能将所学专业知识融合到实践中的应用型命题。同时,为了体现本课程的时效性.考核大纲和试题库应经常调整和更新。

第6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1.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全过程分析

    在实际业务中,国内外市场调研、进出口业务交易磋商非常重要,这往往是学生的弱点,也是课堂教学难以有效开展部分。另一方面,学生在工作中难以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结合起来,导致教学工作跟实际业务相比有滞后性。

    1.1国内外市场调研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教学中,假设学生是某贸易公司的外贸业务员,将学生分成小组,并给各小组分配各种产品及目标市场,要求学生利用网络等资源收集目标市场的相关资料,对目标市场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PPT汇报。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市场调研的内容和方法。

    1.2交易磋商

    目标市场选定后,假设学生找到了潜在客户,要求各小组分别承担进口商与出口商角色,以给定的产品及产品的基本信息,运费信息、保险费等资料进行成本核算后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完成询盘、发盘、还盘及接受过程,完成交易磋商任务。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交易磋商的环节及磋商的技巧。

    1.3合同条款拟订及签约

    交易磋商完成后,根据磋商结果拟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国际货物销售合同的主要条款包括货物的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交货和支付条件。课程的理论讲解按品名、品质、数量、包装、价格、交货和支付条件顺序安排,重点让学生了解各主要条款的基本内容及在签定中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能阅读合同、阅读信用证,并能根据给定的条件拟订一个完整的销售合同。

    1.4合同履行

    根据已拟定的合同,完成整个工作任务。比如,在备货环节,要求学生到生产企业参观,了解产品的生产流程及包装要求等。在落实信用证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外贸合同逐条审核信用证,指出信用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证要求,同时拟订改证函。在制作单据、交单议付环节,要求学生以给定的信用证,写出交单议付需提交的单据种类及对单据的要求。通过这个项目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出口合同履行的程序以及应注意的问题。最后是业务善后处理阶段,要求学生就本笔业务的相关情况与客户进行交流,并撰写善后函,目的是通过本笔业务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总之,整个过程的划分纵然是固定的,但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的业务进行灵活处理。实践表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设计的课程教学,学生在学习成绩、对教学质量的评分、学生满意度等方面都有改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下面就对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的出口贸易教学设计进行粗浅讨论。

    2.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设计实践

    依据工作过程理论,这里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出口贸易为例来分析这一具体工作过程的分解和课程设置。为完成“出口”这一行为过程,我们首先需要完成出口准备、出口合同条款的拟订及签约、出口合同的履行、出口业务善后处理等四个行动领域。

    2.1对国际出口贸易行动领域分解

    首先,出口准备阶段。出口方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后,通过外贸函电及寄送样品、报价单等方式与国外公司建立联系,完成出口准备工作。其次,出口签约阶段。出口方公司业务员与国外公司代表通过函电方式进行询盘、发盘、还盘等出口磋商流程,再签订进出口贸易合同,完成出口签约工作。然后,出口履约阶段。出口方公司备货、租船订舱,如果进口方是采用信用证方式结算,那么就开立信用证,双方履行合同。最后,出口善后阶段。对每一阶段再进行进一步的细分,看每一阶段还有哪些工作任务要完成,待明确了工作任务就可以确定行动领域。

    2.2按照工作岗位要求设置课程

    确定了行动领域后,就应当严格按照工作岗位要求来设置课程。对于行动领域中的出口准备阶段,要完成这个阶段的市场调研、寻找国外客户,就必须掌握市场营销技能。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设置“国际市场营销”这个课程来支撑和实现。对于出口签约阶段,要完成与国外客户的询盘、发盘、还盘等工作,就需要有谈判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外贸英语的相关知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与之相呼应的即为“商务谈判”、“外贸英文函电”,可以通过这两门课程的设置来支撑。

第7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本文作者:周晔工作单位: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从合成课程角度审视《国际贸易实训》课程《国际贸易实训》课程的教学是在进出口业务员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线索的模式,采用了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工学结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编写模式。下面就依照出口业务操作流程,谈谈合成课程的理念对于改进《国际贸易实训》这门课程有何实践意义:(1)在我们的实训室组织一场小型的交易会,并且由学生分角色扮演参展商和客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指导学生做好交易会的各项准备工作,师生之间互动性对于模拟实训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学生仍然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对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指导。这充分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和共同承担责任的合成课程的基本观点。(2)在打样寄样的工作中,考察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动手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以及商品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如何联系快递公司邮寄样品并且做好记录,哪些样品可以免费邮寄,留样时需填写制作样品标签以便于识别和与客户及时取得联系。学生在实训时必须依据教学设定的模拟情境自己独立思考或是进行小组讨论,制定最有利的方案,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操作情况给学生适当设置几个“陷阱”,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会如何应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3)在情境设计时注意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比如在选择商品时可以选择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数码电子产品等,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整个模拟实训的过程与我们实际工作的环节应该尽量保持一致,这样学生毕业实习时能够很好地适应工作环境,不需要再进行上岗培训。课程的内容与学生的基本需要和生活密切相关也是合成课程理念所倡导的。(4)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间每次模拟不同的角色,形成一个大的商业环境,学生们可以在这个商业环境中间发挥自己的才能,各展所长,利用实训软件模拟系统提供的虚拟资金,做更多的业务,赚取更多的资金,经过多个回合的练习,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模拟软件中的单证填写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于学生填写各类国际贸易单证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必须按照设置的业务背景信息和业务操作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填写。这与我们传统教学中纯粹地进行数学计算报价、还价相比真实性和操作性都要强得多。(5)在贸易磋商的过程中考验了学生对于所学习的各类知识地灵活运用,如何在商务谈判中着装,不同国家文化差异的理解,商务谈判礼仪及技巧,合同的拟定,国际贸易法律惯例等这些都是我们对于各门不同课程的综合运用,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我们合成课程的特点之一就是要培养完整的人,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由于实训中我们大量的往来E-mail和各类单证基本都是英文的,所以学生的英语水平是整个国贸实训课程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尽量多用英语教学,使学生看得懂、听得懂,最好能通过英语进行表达和书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将来从事外贸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充分融合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多分散在各科相关的经贸类基础课程中,以内容简单的、难度不大的小型的单项实训为主,都是考核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而综合实训的开展比较少。将基本知识,专业知识、工作过程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融于一体的综合实训课程和实战课程应当充分开展起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3.技能考核与获取职业技能证书相结合国贸实训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注重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课程的考核不能仅仅依靠考试进行,对于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而言,课堂完成任务情况、调研报告、方案设计、心得体会等都是不错的考核形式。此外,将各类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的情况纳入课程考核过程中来,这样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一个甚至几个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就业增加了砝码。4.寻求校企合作,提供实习岗位减少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尽量安排学生到外贸企业进行实习,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进行联系,争取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这样既使我们的学生有了很好的锻炼自身能力的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大量储备人才。

第8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20世纪70年代,戴维·麦克利兰(DavidC.McClelland)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首先提出了素质(Competency)的概念,认为素质是指和参照效标存在因果关系的个体的深层次特征,深层次特征包括深层的动机、特质、自我概念、社会角色和浅层的知识与技能。陈仲庚教授以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两个重要命题“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大自然向人生成”为基本理论框架,对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进行了研究,认为审美·思维、知识·能力、身心·素质这三项六款对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结构而言,是一个较为全面而充分的结构体系,这也是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结构。以此为基础,结合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特点,本研究认为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应该包括思维、知识技能、身心道德、创新特质,其中思维是最核心的素质。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理论型或学术型人才而言的,其本质特征是具有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其行为特征是知识与技能的高层次应用活动而不是机械的模仿和简单的劳动,它是建立在“应知”基础上的“应会”的智能行为。因此,应用型人才不仅应该具备可塑性的知识技能、良好的身心道德素质以及应用知识进行科研、技术创新和知识更新等综合性能力等一般素质,而且应该具备以“通识”为目标的专业基础理论、宽广的知识面、综合性的能力和全面的职业素养等特殊素质。特别是对于国际贸易专业的应用型人才更加需要具备这样一些特殊的素质和能力。

一般素质和特殊素质的共同作用便构成了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鉴于此,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可确定为:不仅要掌握“必要够用”的国贸专业理论知识、基本的国贸专业实践技能,拥有良好的身心道德素质和较强的道德意志力量等一般素质,关键是要具有通识性的知识、综合性的能力以及全面的素养等特殊素质。

二、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和能力结构

1.思维。在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的一般素质中,思维是最核心的要素。思维能力虽然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心理学概念,但在人类活动中,它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一,思维是人类从理性上认识世界的工具,没有思维,人类就不可能系统认识世界;其二,思维具有对其对象包括思维主体进行评价、调控与决策的实践作用。就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来说,必须具备清晰地认识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的能力,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并进行正确决策的思维能力。这一能力的提高与思维方式是密不可分的,一般而言,思维方式包括哲学思维方式、一般思维方式和个别思维方式三个层次。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只有全面掌握并综合运用这三个层次的思维方式,才能使思维能力和思维效果真正得到提高,才能更加高效地处理各种国际商务问题。

2.知识与技能。对于任何专业的人才,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是最基本的素质要求。技能是知识运用的结果,掌握知识有助于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技能的运用,又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知识准备更好的条件。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应该掌握的知识是国际贸易应用型人才在该领域应该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为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和职责所应理解的东西,包括基础知识(基本常识)、专业知识和关联知识等。技能则是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例如,运用经贸理论分析解决国际贸易相关问题的能力、商务谈判技巧、市场调查能力以及完成国际贸易各项业务流程的能力等,这些技能可以通过重复性的模拟实验、实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提升。

第9篇:国际贸易基本知识范文

国际贸易是石河子大学的热门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状况,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惯例、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涉外部门的实际业务以及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方针、政策,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增大,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多。对于国内设置国际贸易专业的高校来讲,每年培养的本科生数量也不少,但真正能符合市场需求的并不是很多,这就意味着我国目前普通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进行适当的转变,即从培养研究或者管理型人才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

从目前石河子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课程设置中可以发现,公共课设置过多,占用学时数较大,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实务课程设置较少,专业课学时数逐步被压缩。公共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大学公共课(不能删减,必须按照教学计划实施),另一部分是学院的公共课(课时可以变动)。其中,大学的公共课有些根本没有必要占用太多学时数,而且有些完全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对于在实务中需要的海关、报关实务、国际货物运输与保险等课程一般都为选修课。因此,国际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该结合目前的社会需求,设置合理、有效、实用的课程体系,使本科生毕业后能适应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