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

第1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数字贸易作为以实现供求双方直接贸易为目标的新生产业,2006年3月最先发端于富有创新精神的南粤大地。数字贸易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云计算为基础,以数字交换技术为手段,为供求双方提供交互所需的数字化电子信息,实现以数字化信息为贸易标的的商业模式。

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一直以房地产开发为主并从事港口、媒体等多元投资,在中国地区拥有投资额过500亿元,有着雄厚的投资实力。近年来互联网的强势发展,引起大中华国际集团高度重视,大中华威斯达的成立是大中华国际集团瞄准网络商机,进军网络经济的一个重要举措。

2009年,深圳大中华国际集团决定和数字贸易产业的技术供应商威斯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新公司大中华威斯达,作为数字贸易搜索技术gidsoo在中国区的独家专营商。大中华国际集团以此次合作吹响进军网络搜索引擎的号角,通过“触网”以寻求新的强势利润增长点,成就大中华国际集团的又一重大辉煌。

第2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工程测绘;技术;数字化绘图;遥感技术.

近年来, 我国测绘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如铁路公路中心线的标定。水坝、桥梁及建筑物的空间位置的确定等,都需依据测量控制点和工程测量技术予以实现. 以保证施工顺利地进行。为检验工程质量和监视工程设施安全营运提供重要技术手段,主要有施工验线、工程验收测量以及工程建(构) 筑物变形观测等。在社会管理方面,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的现代化管理往往需要运用现代科学手段建立一系列的管理系统以实现高效、实时地管理,城市交通的科学管理离不开现代化的智能交通系统,它既需要集成大量、广泛的空间基础信息资料. 这些部必须运用测绘科技手段来完成。以下就工程测绘测量技术作以简要阐述

1、GP 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G PS是利用现代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技术来处理地理空间及其相关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融地理学、 测量学:几何学、计算机科学和应用对象为一体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能把地球表面空间事物的地理位置及其特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屏幕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 GPS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二是多维结构;三是标准化和数字化;四是具有丰富的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地理信息进行处理, 准确采集有关的数据.并对地理空间数据和信息进行处理、管理、更新和分析,是采用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多媒体等最新技术的技术系统.对现代测绘技术 自动化技术的起重要支撑作用

2、RS遥感技术

遥感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不直接接触被研究的目标.感测目标的特征信息(一般是电磁波的反射、辐射和发射辐射)。经过传输、处理,从中提取人们感兴趣的信息。遥感包括摄影、陆地、卫星、航空、航天摄影测量等技术。 遥感技术依其波谱性质,可分为电磁波遥感技术、声学遥感技术、物理场遥感技术 遥感信息技术已从可见光发展到红外、微波:从单波段发展到多波段、多角度、多时相、多极化;从空间维扩展到时空维:从静态分析发 展到动态监测。R S为GPS提供信息源,GPS为RS提供空间数据管理 和分析的技术手段( 图像处理)。GPS作为GIS有力的补测、补绘手段。实现了GPS原始地图数据的实时更新。Rs的综合应用是一种充分利 用各 自的技术特点.快速准确而又经济地为人们提供所需的有关信息 的新技术,三者的紧密结合.为地形测量提供了精确的图形和数据。

3、数字化绘图

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是传统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数字化绘图克服了手工绘图存在的许多弊端,如工作量大作业艰苦,作业程序复杂,烦琐的内业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 等缺点,符合现代飞速发展的工程需要 在采集数据时,数据采集人员要准确应用地物代码,以免在内业成 图时出现错误;在观测开始时, 相关工作人员需严格按照要求应对测站 点进行检查,跑尺人员应严格按照自动成图的要求作业.确保能完整地 描述地形地貌的特征点,必须通过绘制草图来表明各个地物碎部点的属性及相互关系,测量坎子时。要量取坎子比高.坎下也要进行地形点采集。当一个测区完成后,如果有必要可把数据备份。目前, 数字化成图技术主要有内外业一体化和电子平板两种模 式。内外业一体化是一种外业数据采集方法, 主要设备是全站仪、 电子 手簿等,其特点是精度高、内外业分工明确 、便于人员分配,从而具有较 高的成图效率。具有以下的特点

3 .1 一测多用

如在一些综合性较强的工程中需要对同一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过去的平板测图方法则需要重复工作.而数字化测图则可以同时根据完成的地形图绘制不同比例尺的多个地形图- 因为往往小 比例尺包含了大比例尺地形图测图范围。仅需先测大比例尺图范围.再补充小比例尺测图范围即可满足各不同专业人员对不同比例尺的 地形图的需要

3 .2 精度高

数字化成图系统在外业采集数据时,利用全站仪现场 自动采集地 形地物点的三维坐标, 并 自动存储,在内业数据处理时。完全保持了外业测量的精度, 消除了人为的错误及误差来源。 而且外业工作省略了读 数、计算、展点绘图等外业工序,减少了作业人员, 外业工效大大提高,时间缩短, 直接生产成本大幅度下降。

3 .3 劳动强度小

数字化成图的过程,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使生产周期大大缩短能及时满足用户的要求。

3 .4 便于保存管理及更新方便

数字化产品既可以存储在软盘上,也可以通过绘图仪绘在所需的图纸上,线条、线划粗细均匀,注记、字体工整,图面整齐、美观。且便于 修改,能更好地保证图形的现势性和不变形性。避免重复测绘造成的浪 费,增加地形图的实用性和用户的广泛性

4、工程测量中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是基于数字影像与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 机技术、 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就摄影测量本身而言,从测绘的角度上来看数字摄影测量还是利用影像来进行测绘的科学与技术:而从信息科学和计算机视觉科学的角度 来看,它是利用影像来重建三维表面模型的科学与技术。也就是在“室内”重建地形的三维表面模型然后在模型上进行测绘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原来的摄影测量没有区别。因而,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中,整个的 生产流程与作业方式,和传统的摄影测量差别似乎不大, 但是它给传统 的摄影测量带来了重大的变革.

目前通过在空中利用数字摄影机所获得的数字影像.内业使用专 门的航测软件处理,进行的航空摄影测量是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测图、地籍测量的重要手段与方法, 在计算机上对数字影像进行像对匹配,建立地面的数字模型。 再通过专用的软件来获得数字地图该方法的特点是可将大量的外业测量工作移到室内完成。它具有成图速度快、精度高而均匀、成本低,不受气候及季节的限制等优点。特别适合 于城市密集地区的大面积成图。但是该方法的初期投入较大.如果一 个测区较小,它的成本就显得较高。但可以说是今后数字测图的一个 重要发展方向,未来社会要求的是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产品。并且随着全数字摄影工作站的出现。加上GPS技术在摄影测量中的应用 使得摄影测量向自动化、数字化方向迈进。

5、结语

综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在工程测绘领域也必然会带来新的 突破, 现代工程测量必将朝着测量数字化方向迈进。实践中还有一些 问题亟待不断去的探讨研究,鉴于作者水平有限,文中论述不到之处 望行业同仁多多指正,今后亦会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争取为工程测绘测量技术研究面建言献策 。

参考文献:

第3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合作出版,是指国内外出版机构共同确定作品的选题,共享作品版权,共同或按约定分工合作进行有关图书的编辑、出版和发行,共同或按约定分别投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合作出版与我们通常所说的版权贸易的根本区别,在于版权贸易仅发生版权转移,至于具体的翻译、编辑、出版、发行等各项工作,全部由引进方负责。

联合出版,也称“合资出版”,即一个出版机构同其他出版机构合资,共担风险,分享利润。这种合作可以是按约定比例分担所有成本并分享利润,也可以是按约定分别承担项目不同部分或不同阶段的成本并分享相应比例的利润。联合出版是合作的双方共同出资,共同取得收益;而合作出版,可以是双方按照各自所负责的内容进行先期投入,也可以是一方提供版权,而另一方出资。取得收益后,再按约定扣除出资方及提供版权一方的全部成本,或者按照约定的比例分配利润,或者平分收益。

传统意义上的版权贸易是由引进方承担全部风险,版权输出方只按时收取版税即可,而无需承担风险。但反过来说,如果版权输出方对图书的销售数量不满意,希望版权引进方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图书的销售,也只能提出自己的建议,而不能要求引进方按照自己提出的方式采取措施。合作出版中,拥有版权的一方虽然可以不出资,但是,是以图书的版权作为“资金”,也是一种投资。而且,为了使图书得到出版方所在国家读者的认可,同意并将原书的内容按照出版方的要求进行更改,并且可配合出版方对图书进行宣传。提供图书版权的一方在图书取得收益前,不获得任何收益。所以,也承担小部分的风险。而联合出版,为双方共同策划选题、共同投资、共同商定宣传策略,不论最终是否能取得收益,双方都承担相同的风险。

国际出版业所称的“合作出版”,不同于我国的“合作出版”概念,而相当于我国的带有印制合作条件的版权贸易;而国际出版业所称的“联合出版”,与我国“对外合作出版”的概念类似。但在实际合作中,合作出版与联合出版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大多是兼而有之。

随着网络经济的影响迅速扩大,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如今,出版行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那就是如何适应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进行的改变。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扩大经济效益,传统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模式必须升级换代,不断更新。

在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IT技术和互联网应用水平也持续提高,以及国民阅读习惯和阅读环境的变化,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迎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网络数字出版的优点十分明显,一方面它们更具有开放性、即时性、多媒体性等;另一方面它降低了出版的成本,大幅度地减少了传统出版的许多中间环节,使出版产业更加绿色和环保。因此,今后数字出版将成为中国出版业,乃至世界出版业重要的出版经营模式。

2009年2月2日,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具有500年历史的“瑞德讲坛”发表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时,将一套由其亲笔题字的电子书及数字图书馆系统——“中华数字书苑”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剑桥大学。标志着中国的数字出版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现今,国内外出版机构都在根据各自的专业积极沟通,希望共同建立一个数字化平台。为国内外用户提供数字出版物的购买与使用途径,并促进国内外读者的直接交流。中国的出版机构也希望在打造企业品牌的同时,加快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进程。

数字出版的合作方式包括:

1.通过数字印刷与装订的方式生产图书(按需印刷),然后配以出版所在地文字的封面,在当地进行销售,可以降低库存的压力。

2.将图书内容放在网站上,供用户按需、付费下载(可以下载整本书,也可以单页下裁)。

3.在网络商店中提供可供购买的数字化图书(电子书)。

第4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2017年4月27日,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Reno)中心,一个面向80号高速公路的巨大广告牌刚刚刷新出新内容。和往常的商业广告不同,这次显示出内华达州参议员Dean Heller的头像和几行硕大的文字:“Heller出卖了你。他收了电信公司34.5万美元,然后就投票允许电信公司未经你的许可贩卖你的上网记录。请去打电话问问他为什么:775-738-2201。”

高速公路上反对参议员投票的广告牌

与此同时,类似内容也出现在美国田纳西、佛罗里达和亚利桑那州的高速公路广告牌上,只是主角被换成了本州参议员。

为什么参议员会被选民摆上巨幅广告牌抨击?电信公司贩卖用户上网记录又是怎么回事?这一切,都因美国政府在2016年10月正式生效的《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Rules to Protect Broadband Consumer Privacy)而起。而这份互联网时代重要的客户隐私保护法规,在正式生效满打满算六个月后,于2017年4月份被废止了。

这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另一份2015年6月正式生效的《开放互联网法令》(Open Internet Order),也被美国联邦电信委员会主席Ajit Pai提上了废止日程,计划在几个月内废止。

奥巴马总统在电信监管领域最重要的两份政治遗产――《开放互联网法令》和《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在特朗普总统上任百日,就面临全面废止。如此全面且快速的朝令夕改,在美国历史上实不多见,这背后是美国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为赢得数据经济时代的激烈博弈。

只给电信运营商戴镣铐

未来的世界,将是全面的数字化世界。从传统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线下的第三产业,都会基于数字化技术重构。至于依托IT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的线上第三产业,从诞生伊始就是以数字化的形式创造和运营的,是信息世界的原住民。未来所有行业的产业资源、生产/服务过程、产业链与协作乃至生产/服务的对象,都将形成数字化镜像存在于数字经济中。

《经济学人》杂志5月份的封面文章《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world’s most valuable)提出一个观察未来数字经济的观点:如果说石油是工业时代最重要的大宗商品,那么数据将是后工业时代,也就是数字经济时代,数一数二的大宗商品。

数据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资源,搜集、提炼、流转、分析乃至消费数据,将贯穿整个数字经济产业链。可以说,谁掌握了数据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就将成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参与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字经济时代的掌控者应该是以Google、Amazon、Facebook、Netflix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但是对于这些互联网巨头来说,电信运营商是它们最大的威胁。

每个人在数字经济世界中都会有自己的数字化镜像,镜像数据来自每个人随身的电子设备以及物联网世界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的个人信息。

我们身边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手机、手环、眼镜,每个电子设备都在采集不同种类的个人信息――从通话、短信、社交、娱乐,到位置、运动、生活轨迹,甚至到心跳、血压、热量摄入、睡眠状况、血氧含量。

未来,每个人都如一口微型的数据油井,24小时不断生产出个人数据,然后依靠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源源不断上传到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数字世界中。

这些不断积累的个性化数据就成为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挖掘个人商业价值的金矿。

作为信息采集设备的互联网接入和数据传输管道提供者,电信运营商是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最终用户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天然具有数据采集能力。

在某些方面,电信运营商具有更强的跨领域数据收集与整合能力,比如数据与真实世界个体的匹配、多领域跨平台数据整合。

因此,互联网公司通过对政府施压以及借助各种舆论压力,谋求以行业监管规则约束电信运营商在数据收集和使用领域带来的威胁。

在政府组织的听证会上,议员在抨击电信运营商对客户数据的采集使用时说,“就在上周,我在网上买了内衣。你(电信运营商)为什么要知道我拿的内衣是什么尺寸?”“给我一个好的理由,Comcast(美国最大的Cable服务提供商)为什么应该知道我母亲的医疗问题。”

显然,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不会同意让电信运营商在自己的互联网隐私数据里翻翻找找,以此探寻商业机会并赚钱的。更何况,互联网隐私数据还有可能被电信运营商共享给第三方创造商业机会。

在政府鼓吹下,电信运营商成为了新时代的数据妖魔,时刻觊觎着客户的互联网隐私数据并希望以此盈利。于是,在群情激愤下,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通过了《宽带客户隐私规则》。

该规则是对电信运营商采集和使用客户互联网数据的一道紧箍咒,核心内容是客户有权决定自己的互联网使用数据是否允许电信运营商使用以及如何使用。

不过,《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正如其名,只适用于宽带接入服务提供商(Broadband Service Provider),也就是电信\营商,并不约束Google、Facebook等互联网企业。

和互联网企业相比,电信运营商更加道德败坏,更加会滥用自己掌握的客户互联网数据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但政府还是通过监管规则给电信运营商单独戴上了镣铐。

《宽带客户隐私规则》让坐拥互联网接入与访问这座大数据宝库的电信运营商基本失去了参与数据经济时代收集客户数据并进行商业化盈利的资格,也杜绝了电信运营商在数字化生产环节对互联网公司产生威胁的可能。

其实,互联网企业具有同样的数据收集与商业化的能力。在数据商业化领域,互联网企业与电信运营商相比经验更加丰富,商业化的形式更加多种多样,企业间协作与信息共享更深入。因此电信运营商对奥巴马政府的不对称管制异常愤怒。

实际上,在数据消费环节,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的影响力巨大。相信每个读者在浏览网站、观看视频时,最怕遇见的就是“加载中……”、“缓存中……”这样的提示。而决定使用过程中是否会遇上这样需要等待的,往往不是互联网企业,而是电信运营商。

在一长串网络数据传递过程中,电信运营商的各级网络管理策略会对数据传递产生各种影响,或者加快,或者减慢。

一些重流量消耗的互联网服务,如音频、视频以及未来的在线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等,其服务质量与客户体验,更是对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管道有着严重的依赖。电信运营商的网络管理与优化策略对互联网企业数据消费环节的客户体验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市场调研机构Sandvine 2015年的报告显示,Netflix和Youtube已经成为2015年互联网在美国最大的带宽资源消耗者,分别消耗了37.1%和17.9%的互联网流量。

如此巨大的流量消耗,对于网络的连接稳定性和响应速度就会有非常高的要求。Netflix和Youtube的客户体验,是完全掌握在互联网通道的所有者电信运营商手中的。

其实,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在数据消费环节向互联网企业展示自身的影响力了。

2014年,美国Cable运营商Comcast和互网视频服务供应商Netflix达成协议,Netflix向Comcast支付一定费用,以获取直接使用Comcast提供的宽带网络的权利,而无需通过中间环节接入Comcast的网络,最终为Netflix的用户提供更加流畅的在线视频观看体验。

2013年,法国电信公司同Google公司达成了收费协议,Google公司将向法国电信支付上亿美元的互联网流量费。根据法国电信的数据显示,来自谷歌业务的数据流量已经占法国电信网络总流量的50%以上。法国电信认为,作为网络带宽资源的消耗大户,谷歌公司需要为其巨额流量付费。

可见,现有规则下,在数据消费环节,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具有天然的博弈优势。到了全面的数字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博弈优势将更加明显。

那么,互联网企业会任由电信运营商扼住自己的咽喉吗?当然不会。

于是,就有了《开放互联网法令》。该法令的核心原则是:

* 不能屏蔽(No Blocking):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可以屏蔽任何合法的内容、应用、服务和设备。

* 不能限制(No Throttling) :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可以降低或者减慢合法的互联网数据传输以及相关的应用、服务和设备访问。

* 不允许付费优先(No Paid Prioritization):宽带服务提供商不可以主动划分数据传输的优先等级并以此获益,换句话说――没有数据传输的“付费快车道”。

简单总结,就是“不得屏蔽,不得限制,不得提供有偿的差异化接入服务”。

所有数据传输一视同仁,电信运营商不得在自己建设并管理的的网络传输管道上区别性管理数据流。这个法令彻底剥夺了电信运营商数字化消费环节对于互联网企业和客户感知的掌控权,也让电信运营商在数字化消费环节获取增长服务收益的可能成为泡影。

同样,《开放互联网法令》也只适用于电信运营商,对互联网企业没有任何约束。在《开放互联网法令》第二章第4节“规则适用范围”(Scope of the Rules)中明确指出,“此开放互联网规则适用于有关固网和移动宽带访问服务……此法令适用于面向公众客户宽带网络服务,即宽带互联网访问服务……”

通过《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和《开放互联网法令》,政府对电信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进行不对称监管,电信运营商只有在同质化的互联网接入服务领域自相残杀,并终将蜕变为水电煤气这样的基础设施服务行业。这也是符合奥巴马为首的政府对电信行业定位的原则――公众服务产业(Utility Service)。

反击战开打

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1月23日,上任才四天的特朗普总统任命Ajit Pai为新一届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主席,替代奥巴马总统时的主席Tom Wheeler。由此,电信运营商的反击战拉开序幕。

Ajit Pai上任伊始,就决定废止《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2月份众议院投票,3月份参议员投票,4月3日总统签字。只用了三个月,AjitPai就一路绿灯地走完所有程序,把刚生效六个月的《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彻底废除,效率让人瞠目。

4月23日,在《宽带客户隐私保护规则》被废止后的20天,Ajit Pai在华盛顿发表公开讲话,阐述了自己对于未来互联网监管的看法。

在这份题为“自由互联网的未来”(THE FUTURE OF INTERNET FREEDOM)的讲话中,他旗帜鲜明地提出,2015年通过的《开放互联网法令》已经严重阻碍了电信与互联网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是时候考虑要尽快废止这个法令了。

短短四个月,风向180度转变,一切似乎又要回到原点。公众愤怒地质疑支持废止相关法案的参议员和众议员,希望能够阻止互联网个人隐私数据保护的“倒退”。

第5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1 数字艺术制作人才与数字艺术创意人才

真正的数字艺术人才区别于传统艺术人才,它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2)具备艺术修养;

(3)具备传统艺术功底;

(4)具备艺术创新思维;

(5)具备艺术创作能力;

(6)具备数字艺术技术体验能力;

(7)具备数字艺术技术实现能力。

我认为数字艺术人才可分为制作人才和创意人才。数字艺术制作人才是指有基本艺术素养的技术人才,这类人才必须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懂得艺术的规则,同时能够跟踪先进的数字技术和数字化艺术先进的创作观念,掌握数字化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语汇,但跟踪国外先进的数字技术并不是出于技术迷恋和技术崇敬,而是要使它成为一个创作的工具,更好地为工作服务。

随着知识经济的深入发展,“创意”开始成为竞争力的关键性要素。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产品作为商品进行资产增值的产业形式,如今已发展成为一种在全球化消费社会的背景下,推崇创新理念、强调文化艺术对经济的支持与推动作用的产业形态。数字创意人才是指具有知识创新与创意能力的人才,他们具有知识水平高,学习能力强,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点的特征。

2 数字艺术教育的要素

数字是指技术和手段,指表现和演示形式;艺术是指思想、概念、规律、表现传达。数字艺术教育不能仅停留在艺术或技术相分离的表示层次上,而是要有效地将二者相融合。

3 职业教育中的数字艺术教育

职业教育是一种面向社会现实需求的教育形式,面向社会需要其实就是使教育面向顾主需求,或者说是“以受教育者为中心”的教育形式,因此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应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学生(也就是顾客)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职业教育则以培养实用型,掌握一定技能和技术的人才为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研究型人才有本质的区别。

3.1 职业教育的学生特点

职业教育是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学生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广、实践操作能力强等特点。它重视学生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及从业资格的培养,学生具有明显的职业特色和较强的实际应用能力。职业院校的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强,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

3.2 数字艺术教育的特点

从我国的现在教育来看有大学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学教育主要重视创新型数字人才教育,培养有原创意识和文化精品意识的内容创意人才,他们具有强大的理论基础,而职业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实用型人才。

一方面,对于数字艺术制作人才来讲,从当前市场来看人才的价值远超过硬件设备的价值,CCTV总工程师丁文华曾说“……问题就是一个,就是我们人员的培训问题。电视台如果要拿出资金来投入这些硬件,过去几年还有问题,而这几年没有实质上的问题,更多的是人员问题。现在对一个包装基地的评估,人员至少要占到六七成的权重。实际上创作人员的价值已经远远超过硬件平台的价值。在这个方面,我有钱可以买到好的设备,但我未必能够请到非常精湛的创作人员”。就是说市场需要高端实用性数字艺术制作人才,即有设计能力同时能用高精尖的设备的人员。

另一方面,从创意产业来看,人才的奇缺使包括动漫在内的文化创意产业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一方面,文化产业缺乏原创核心价值,大量抄袭模仿,甚至沦为“文化加工业”;另一方面,好的创意又缺乏成熟的市场推广运作,难以实现其经济价值。这归根到底是人才缺乏的问题。

从以上两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当今的数字艺术教育必须建立一个合理的教学和课程体系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人才有赖于教育,大学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会起到越来越大的推动作用,这也必将对我们当前的高校教育和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数字艺术的职业教育方向

从职业教育的特点看,数字艺术的职业教育方向更应注重培养数字艺术的制作人才。

3.4 职业教育中的数字艺术人才的特点及定位

作为成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我校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先后开设了电脑美术设计和多媒体艺术设计两门数字艺术专业,我们认为职业教育中的数字艺术教育要具有“职业性”和“实践性”。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和课程的设置应围绕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这样毕业生走向社会才能容易找到工作,学生的需要(实际也就是社会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因此我们所培养的人才主要定位在数字艺术设计的中间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教育教学始终用创作实践的模式组织教学,这样的模式不仅带动和改善了教学,而且能有效地培养技能型人才。

4 在职业教育中开展实践性教育模式

(1)用创作实践带动和改善教学。我校的教学对象是成人,针对成人学生的特点,优化了课程设置,在基础课与专业课课程中,在加强学生艺术理论修养的同时,更加注重其技能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素描、色彩、三大构成是我们艺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我们的电脑美术专业来说,基础课是专业课的根基,但同时根据创作实践的要求我们打破了原来那种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了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而是结合创作实践,改变了原有的专业课与基础课脱节现象,如结合实际创作的片子加大室外写生训练的力度,把创作实践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中,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学习三维软件的同时以创作实践的形式来实现,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专业思维和创新能力。

第6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数字遗忘权;个人信息;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郑文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北京100070

一、互联网已进入“记住成为常态”的时代

史黛西·施奈德(Stacy Snyder)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教师。2006年夏天,这位25岁的单身母亲已经完成了她的学业,并且对她未来的事业充满了期待。但是很快她的梦想破碎了。她心仪的学校明确告诉她,她被取消了当一名教师的资格,理由是,她的行为与一名教师不相称。她究竟做了什么?为什么说她不配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呢?原来,多年以前,她曾经将自己一张戴着一顶海盗帽、举着塑料杯饮酒的照片放在MySpace她个人的主页上,并且取名为“喝醉的海盗”。她拍这张照片的本意是给朋友看的,也许只是搞怪而已。然而,在史黛西实习的那所大学里,一位过度热心的教师发现了这张照片,并上报给校方,校方认为网上的这张照片不符合教师职业,因为学生可能会因看到教师喝酒的照片而受到不良影响。史黛西向学校承诺将这张图片从网上删除,然而为时已晚一一她的个人主页早已被搜索引擎编录,而照片已经被网络爬虫(web crawler)程序存档了。互联网记住了史黛西想要忘记的东西。

这个故事记载在2009年出版的名为《删除一一数字时代里遗忘的美德》(Delete.the Virtue of Forgetting in the Digital Age)一书中,该书由被誉为“大数据时代的预言家”,现任英国牛津大学网络学院教授的维克托·迈耶一肖恩伯格(Viktor Mayer-Schonberger)所著。作者认为,史黛西的经历印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由于数字技术和全球网络的发展,人类记忆与遗忘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遗忘变成了例外,记住成了常态。如何理解互联网时代“记住成为常态”这一观点呢?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记忆史。自人类早期开始,我们就已经尝试记住并保存我们的知识,将其存入我们的记忆中,同时我们也发明了众多的工具,如语言、文本、媒体、介质来帮助我们的记忆。但遗忘是人类的天性,在人类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遗忘始终比记忆更简单,成本也更低,遗忘一直是常态,而记忆才是例外。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借助于数字技术和互联网,遗忘变成了例外,而记忆却成了常态。维克托认为,这一转变是由数字化(digitization)、廉价存储介质(cheap storage)、易于提取(easy retrieval)、全球联网(global reach)四大驱动器造就的。

数字化技术是通过在信号的产生、处理、传递、记录或接收过程中所使用的信息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编码,在需要时可以还原成文字、数值、图形、图像、声音等形式再现原来信息的技术。广泛的数字化让越来越多的信息被转化为一种常见的二进制代码的数字信息。数字信息和传统的模拟信息比较,具有无噪声、可标准化储存、易传播的特征,数字化记忆不仅增加了人类记忆的规模,还促进了记忆的全球共享。数据存储技术,如纳米技术的发展,不仅增加了计算机的存储能力,也使存储介质的价格大大降低,保存数字信息已经不仅变得可以负担得起,而且往往比选择性地删除一些信息所耗费的时间成本更低,这为互联网记住人的所有信息提供了空间。

“记住”不只是将信息存人存储器,它还包括日后能随意又轻松地提取那些信息的能力。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很清楚从我们大脑的长时间记忆中获取信息是多么地困难。外部的模拟记忆,如书籍,承载了大量的信息,但是要在书中找到特定的某一项信息则既困难又费时。因而,现实中大量存储起来的信息如无法轻松提取,跟被遗忘没什么区别。相比而言,从数字存储器中提取信息则既快捷又便宜:在搜索框里输入几个关键词,点击一下鼠标,几秒钟就能搜索到你需要的信息。简便的提取工具使得我们能够史无前例地利用我们巨大的数字信息资源。廉价的存储器和易于提取的特征使数字化记忆变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这个工具扩展了人类能够记住的信息。然而,要想获取这些存储信息还得去该信息的所在地。全球性的数字网络消除了地理距离的限制,通过快速而又廉价的数字网络实现了全球联网,这已经不仅使得远程访问这些信息资源成为可能,而且促进了创造、再创造和共享的文化。

数字化、廉价存储介质、易于提取、全球联网实现了记忆与遗忘的反转,使记住成为常态。记住成为常态意味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记住了每个人的所有信息。我们每天的生活离不开刷微博、收发电子邮件、逛社交网站、网络购物、浏览新闻、搜索信息,这些行为都会在互联网上留下痕迹,被互联网记住。

二、“数字遗忘权”的产生与基本含义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数字化记忆在克服生物性遗忘的约束和人类记忆的局限,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却也给人类带来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当记住成为常态,遗忘成为例外时,互联网记住了你所有的数字足迹(digitalfootprint),数字化记忆所具有的可访问性、持久性、全面性特征,会使个人失去对自己所有的个人信息的控制能力。因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个人信息被保存在互联网上,对个人信息的访问成为可能,即使未经信息持有人同意或信息持有人未知情的情况下,这种访问仍可能会发生,比如你在亚马逊网站上购买苹果电脑,你在网站上注册的个人信息可能在你未知情的情形下被提供给第三方,如苹果公司、某大型超市或某广告公司。再加上数字记忆的持久性特征,他人可以访问存储在日积月累的个人不同数据库中的个人信息。当个人意识到自己可能会丧失对自己所有的个人信息的控制时,其所做的更多的是自我审查。当史黛西意识到除了她的朋友能访问到她的个人网页,看到她的照片,其他人也可以看到时,她应该自我审查一下,如果她知道她的个人主页可能被搜索引擎编录,照片可能被网络爬虫程序存档,她就会更加谨慎。记住成为常态,个人失去对信息的控制能力,其结果是个人信息泄漏成为常态而非例外,人类如同住进数字“圆形监狱”——每个人都不知道谁在监视自己,但他必须假定他被所有人所监视。

此外,当记住成为常态时,互联网记住了我们所有的过去,这可能使我们面临太多的过往信息。通过触发我们对自己原以为早巳忘记的事件的回忆,数字化记忆有能力用相矛盾的记忆让我们困惑,并可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我们可能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或者犹豫不决从而无法采取行动。我们可能会不再信任自己的记忆,进而不信任自己所记住的过去,并且用人造的过去而非客观的过去替代它。这不是我们的过去,也不是其他人的过去;它是一种从数字化记忆存储的有限信息中,重构出的人造过去,一种缺乏时间线索、完全扭曲的拼图,而且可能会同时被它所包含和不包含的东西所篡改。因而,“完整的数字化记忆会摧毁历史,损害我们的判断力和我们及时行事的能力。”

如何解决数字化记忆所带来的这些负面效应呢?维克托提出的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在数字时代通过给信息设置有效期限,重新引入遗忘的概念,将默认状态从永久保存信息调回到可以在一段时间之后删除它,即让“遗忘回归常态”。从权利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所谓的数字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

数字遗忘权虽然由维克托最早提出,但他在其著述中并没有做过多的阐述,甚至没有给出明确定义。但维克托在本书中隐含的基本观点,即赋予每个人数字遗忘权可以解决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发展给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带来的难题,无疑给身处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困境的西方国家政府提供一个崭新的思路,因而引起西方学界、媒体与政府的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

西方学者一致认为,“right to he forgotten'’(数字遗忘权)虽然由维克托首先提出,但它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权利。数字遗忘权的英文表述为“right to be forgotten”,也有人使用“right to oblivion”、“right to delete”、“right to erasure”甚至“right to forget”。这项权利源于20世纪70年代法国的法律概念“le droit a l’oubli”或意大利的法律概念“diritto all'oblio”,当时对应的英文为“right to oblivion(遗忘权)”,原意是指对过往生活中不再发生的事件保持沉默的权利(theright to silence on past events in life that are nolonger occurring)。遗忘权(le droit a l’oubli)早期常用于刑法中,用来指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在其刑期执行完毕之后,有权利要求他人不公开自己的犯罪记录,其背后的法理在于一旦罪犯经过了改造,其就应该享有权利让自己的名誉免于犯罪记录公开的损害。刑法中规定这样的制度,目的是想通过赋予那些有过犯罪(特别是轻微的犯罪或青少年犯罪)记录的人此种权利,使得保留在官方的犯罪记录永运都不会公开,从而起到给那些有过犯罪记录的人重新做人,回归社会的机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权(le droit a l’oubli)的权利主体开始由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延伸到那些短暂成为公众聚焦点的人。通过赋予遗忘权,这些人能够在自己不再是公众聚焦点的一段时间后摆脱不必要的关注。当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这个“谷歌说你是什么就是什么(you arewhat Google says you are)”的时代时,遗忘权(1e droit a l’ouhli)的权利主体已由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和短暂成为公众聚焦点的人延伸到所有人,传统的遗忘权(le droit a l’oubli)过渡到数字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从数字遗忘权产生的过程可以看出,数字遗忘权由传统遗忘权发展而来,并表现出与传统遗忘权不同的特点,但这些特点是什么呢?这涉及到数字遗忘权概念的界定问题。西方学者对此做了有益的探讨和深入的研究。

有学者认为,数字遗忘权是自然人享有的要求他人在一定时间后删除关涉自己信息的权利。另有学者认为,数字遗忘权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历史上的遗忘权droit a l’oubli,即有过犯罪记录的人在其刑期执行完毕之后,有权利要求他人不公开自己的犯罪记录;二是指删除权(rightto erasure),即数据主体(data subject)享有的删除自己被动泄漏的信息的权利。还有学者认为,数字遗忘权包括三层含义:最主要的含义是指一种要求他人及时删除关涉自己信息的权利;其二,是指一种向社会主张“清白历史(cleanslate)”的请求,即过时的负面信息不应该被用来针对请求人;其三,是指一种不受限制地随时随地表达而不用担心后果的个人权益。这三种含义之间并非相互排斥。欧盟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提出了关于数字遗忘权的工作定义(workingdefinition),包括两个方面:单个人在不侵犯自由表达(显然也包括新闻表达、艺术表达和文学表达)情况下享有的要求他人从网站上删除其个人信息的权利;网站经营者必须从自己的服务器上立即删除侵权信息,同时尽最大努力删除第三方服务器上的侵权信息。

上述西方学者和欧盟对数字遗忘权概念的界定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且至今也没有达成一致,但无疑为我们认识、理解与准确界定数字遗忘权概念提供了借鉴。笔者认为,任何概念的界定都应该反映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数字遗忘权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主要体现在计算机、信息技术与传统遗忘权和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的相互作用之中,也就是说数字遗忘权概念的界定应该反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对传统遗忘权的影响,以及对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带来的挑战。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扩大了传统遗忘权权利主体的适用范围,即由原来仅适用于有犯罪记录的人扩大到所有人,也使传统遗忘权的权利客体由原来的犯罪记录扩大到所有的网络个人信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对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带来的最大挑战莫过于互联网记住了所有人的个人信息,无处不在的社交网站、云计算、定位服务以及智能卡(smart cards)记录下了人的所有数字足迹(digital footprint)。

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将数字遗忘权作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数字遗忘权仅指数字或互联网时代的遗忘权,是数据主体享有的要求数据控制者删除关涉自己的个人信息,以防止其进一步传播的权利。狭义的数字遗忘权等同于删除权,是为了应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互联网记住了所有人的所有数字信息,遗忘变得不可能,从而可能会损害个人信息、隐私与尊严的后果而产生的一种权利。广义的数字遗忘权则包括传统的遗忘权和狭义的数字遗忘权。

三、“数字遗忘权”的提出对中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意义

首先,数字遗忘权概念的提出有利于推动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尽快出台。数字遗忘权概念的提出是西方国家应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对个人信息保护提出挑战的结果。为了应对这一挑战,2012年1月25日,在维克托提出数字遗忘权概念两年多之后,欧盟委员会公布了《欧盟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关于个人数据处理和自由流动的保护规则》(简称《数据保护一般规则》)的建议书。其中,《数据保护一般规则》第17条明确规定了数字遗忘权(right to be forgotten)。欧盟成员国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欧盟一样,在本国的相关立法中也承认了该权利。美国学者对欧盟的做法,虽然表示反对,但奥巴马政府还是在欧盟公布建议书不久的2012年2月13日,公布了《互联网世界消费者数据隐私:全球数字经济隐私保护与促进革新框架书》(Consumer Data Privacvin a Networked World:A Framework for ProtectingPrivacy and Promoting Innovation in the GlobalDigital Economy),其中包括《消费者隐私权利法案》(The Consumer Privacy Bill of Rights)。该法案中规定了和数字遗忘权相近的概念。到目前为止,我国仍然没有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更谈不上应对飞速发展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挑战,这种状况会对个人信息保护以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数字遗忘权概念的提出无疑大大增加了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出台的迫切性。

第7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数字馆藏 馆藏布局 馆藏建设 资源建设

[分类号]G255

在快速发展的全球性的图书馆数字化进程当中,高校图书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参与了这一运动,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冷静思考后不难发现:在数字时代和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对数据库资源的依赖性更大了,因而放松了馆藏建设,使馆藏流于一般化,趋于同质化,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分析其原因,除了馆藏建设中的几种关系Ⅲ,例如馆藏价值论和需要论、图书馆的收藏职能和服务职能、本馆采购和合作采购、购进文献和购买服务、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型文献等关系尚未彻底理顺之外,还包括宏观上缺乏对数字馆藏建设的指导,理论上缺少对数字馆藏建设的支持,实践上缺失对数字馆藏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数据库是数字馆藏的主要载体形式。目前,由于数据库商以“库”为单位提供数字文献资源,导致图书馆资源建设工作越来越被动,订购了数据库就不能停,一停就什么也没有。这种被动局面如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图书馆将不仅失去特色,而且将失去存在的理由。数据库商以最终用户为服务对象提供检索平台,导致图书馆信息服务工作越来越简单,只要将访问数据库的网络地址链接到图书馆主页并附上简要的操作说明,最多再做一些宣传推介工作,其他很少能够有所作为。由于数据库商提供的产品存在比较严重的数据重复现象和价格上涨问题,图书馆不得不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来进行整合,同时,文献资源建设经费越来越紧张。如此种种,使得图书馆人不得不深入思考数字馆藏建设问题。正如肖自力先生曾经指出的:必须充分认识馆藏的本质和网络环境下优化馆藏建设的必要性,科学规划馆藏发展的方向,制定馆藏发展的方针政策,确保建设具有特定功能的特色馆藏。笔者拟针对数字馆藏的合理布局、主要内容和建设方法展开讨论,以期得到同行参与,共同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数字馆藏的合理布局

文献资源布局是指馆藏的文献按学科或类型在地域空间分布的状况、格局以及合理、方便而又经济的文献资源分布格局的设计和建设,它不仅是一种状态,更是一种活动。本文认为,数字馆藏是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方便形成各个层面的共享机制为前提来合理布局数字馆藏。高校图书馆在建设自己的数字馆藏时,必须优先思考布局问题,逐一理顺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之间的关系。

1.1 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的布局

合理布局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可以较好地解决馆藏重复问题。这里所说的传统馆藏特指印刷型文献资源,目前仍然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主体内容。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数字文献资源日益增加,并因其使用方便得到用户的青睐,图书馆为此也付出了较高的资源建设经费。与此同时,馆藏重复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印刷型文献与数字化文献重复,数据库商收录的书、刊也重复。2007年,国内三大数据库商中,《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12020种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7957种期刊,《中国数字化期刊群》收录5741种期刊,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重复现象。如:第1、2两个数据库相加并去重后有14653种期刊,与第3个数据库相比有5229种重复,不同的仅有512种;第1、3两个数据库相加并去重后有13795种期刊,与第2个数据库相比有6587种重复,不同的仅有1368种。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除了存在重复收录问题之外,还存在原版纸本期刊和电子期刊重复订购问题。此外,国内的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彼此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重复集成现象。由于这些数字图书馆的元数据不够规范,使得图书馆传统的技术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只有充分地做好馆藏布局工作,建设图书馆自己的数字馆藏体系,严格把持文献资源订购这一关口,才能较好地解决数字文献资源重复订购问题。

1.2 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布局

现实馆藏与虚拟馆藏的合理布局可以有效地解决“藏”与“用”的问题。目前,由于数据库是数字文献资源的主要载体形式,因此,高校图书馆大多将订购的数据库等同于数字馆藏,这其实是不对的。有些数据库仅有使用权,没有拥有权,这就意味着一旦停止订购,就有可能无法再看到这些数据库的内容,这就不能成为馆藏。这种情况以外文书刊数据库居多,Science数字化期刊就是一个例子。有些数据库虽然具有拥有权,但由于需要庞大的存储容量,其硬件投资及维护费用很高,一些中小馆往往无力承担。这种情况以中文书刊数据库居多。

现实馆藏是指本馆自己拥有的、可以为读者开展信息服务的实有馆藏,是传统馆藏与数字馆藏的总和。虚拟馆藏是指本馆读者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广泛利用的本馆以外的数字信息资源的总和。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现实馆藏和虚拟馆藏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优化它们的布局显得特别重要。高校图书馆要根据自己的馆藏发展政策,在建设现实馆藏的同时注重虚拟馆藏建设。例如,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的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CASHL、开放获取资源等皆可以成为高校图书馆的虚拟馆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高校图书馆“藏”与“用”的问题。

1.3 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的布局

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的合理布局可以方便地解决资源共享途径问题。上面着重讨论的是高校图书馆自身的馆藏建设,可以说是个别馆藏建设问题。事实上,高校图书馆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联系,国家层面上有CALIS,各个省也都有各自的高等教育文献保障体系,开展联合馆藏建设客观上具备良好的基础条件。20世纪90年代,美国高校图书馆为了增加合作研究和信息共享空间,不得不减少书库面积,高密度存储设施逐渐成为各馆的优先选择,PASCAL是其中成功的典型。这种联合馆藏模式为真正实现地区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江苏省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联合购买超星数字图书馆并建成若干个镜像站为全省高等教育服务,可以说是数字时代联合馆藏的成功案例。在同一地区范围内,合理布局个别馆藏与联合馆藏是数字图书馆共建、共知、共享的基础和保证。如果读者需要的文献本馆没有,而他馆恰有收藏,或者反过来,他馆读者需要的文献只有本馆有收藏,那么两者之间开展资源共享才有意义。因此,个别馆藏是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联合馆藏是文献资源共享的途经。

2 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

高校图书馆馆藏的合理布局决定了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的重要图书库、核心期刊库、多媒体数据库、机

构知识库和特色馆藏库5个部分。

2.1 个性化的馆藏体系

现代高校图书馆馆藏体系通常分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图书馆两个部分,若两个部分能够很好地融为一体,则可称之为复合图书馆。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是不相交叉的,需要将两者加以整合。基于OPAC的整合思路,可以为建设个性化的馆藏体系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网络的OPAC将成为传统图书馆与数字图书馆联系的桥梁,能够更加有效地满足读者和用户信息查找和检索的需要。目前,多数图书馆的OPAC系统尚处于第一层次,仅仅能够提供纸本文献的目次;有图书馆开始尝试第二层次OPAC系统的建设,将数字化书刊的目次纳入OPAC之中;其最高层次是用户可以直接检索数字文献的篇名目次,类似于Google。只有这样,数字馆藏才能在完整的馆藏体系下建立起来并发挥作用。

2.2 数字化的重要图书库

高校图书馆入藏的数字图书越来越多,是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等学校,借阅率高的教参书、参考价值大的工具书、价格昂贵的外文书等是图书馆数字馆藏的首选。由于数字图书占用比较大的存储空间,硬件投入和维护成本较大,多所高校之间开展联合馆藏是比较经济的,各高校图书馆应考虑重点收藏与本校学科密切相关的数字图书。目前,数字图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标准,各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不相互兼容,导致图书馆馆藏成本增加,读者使用不够方便。

2.3 数字化的核心期刊库

馆藏核心期刊是指图书馆认为重要而入藏的,符合本馆读者群专业需要的核心部分的期刊。数字馆藏核心期刊是馆藏核心期刊的数字化形态,是数字化的期刊集合,是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字馆藏核心期刊的遴选原则与馆藏核心期刊相似。建设数字馆藏核心期刊库必须遵照图书馆馆藏发展政策,以本馆读者需求为依据,以本馆馆藏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以本馆规模和财力为基础,进行综合评价,从而确定数字馆藏核心期刊目录。在具体实践中,可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推荐法、载文分析法和引文分析法这4种操作性较强的方法。确定数字馆藏核心期刊时,要把握好各学科的入选比例,做到保证重点,保障教学。

2.4 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文献资源的种类和数量逐年递增,从其内容来看,大多是各类教学辅助资料、文化讲座、考试辅导、影视音乐欣赏等,对高等教学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帮助,也有利于素质教育,因而逐渐得到高校图书馆的关注。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文献比较容易实现数字化转换,再建成数据库通过网络传播,既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方便了读者,也克服了这类载体文献易磨损、难管理的缺点。此外,多媒体数据库产品及其管理系统也越来越多,有必要将它们纳入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总体布局,来全面系统地考虑馆藏问题。数字化的多媒体数据库是高校图书馆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数字馆藏类型之一。

2.5 数字化的机构知识库

高等学校作为教学科研机构,除了使用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生产大量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资料和学术出版物。为此,科研管理部门需要花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保存这些资料。如果设计一个数据库系统,科学地管理这些资料,除了能够方便地再利用之外,还能够在各个机构之间实现共享。麻省理工学院(MIT)图书馆主管Ann J.Wolpert女士认识到这一点之后,认为图书馆有必要为本校提供一种称为数字机构存储的服务。此外,开放获取是一种全新的、无障碍的学术交流体制,一方面可以缓解学术期刊及数据库的价格逐年上涨和出版时滞给学术交流带来的不便;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学术信息的广泛交流与资源共享。基于开放获取理念的机构知识库是保存机构内的学术产出成果,为本机构提供文献检索与获取服务,是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的发展和补充。高校图书馆将机构知识纳入数字馆藏范围,可以发挥多种功能。从学校的角度来看,发挥的是科研管理职能;从图书馆的角度来看,发挥的是信息服务职能,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倡导开放获取,发挥的是促进知识共建共享职能。

2.6 数字化的特色馆藏库

各个高校的学科专业不同,所处区域不同,服务行业不同,因此会形成自己的特色馆藏。发展特色馆藏是高校图书馆自身建设的需要,是提高馆藏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文献资源网络体系逐步形成,资源数量迅速增长,而高校图书馆的经费、人力和馆藏空间有限,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悉数收藏。所以,在确立自己的馆藏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建设一个富有特色、能够满足本馆服务对象需求的数字化的特色馆藏库势在必行。

发展特色馆藏也是实现资源共享的基础。随着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文献资源共享在技术上能够得到保证。传统理念下馆藏或重复或遗漏,特色内容相对比较欠缺,文献资源共享效果并不明显。事实上,真正意义的共享是“取长补短”。高校图书馆尤其如此,因为各高校的学术研究方向、学科建设重点有所不同,图书馆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馆藏特色。这些各馆独有的或者较他馆更为丰富的文献资源正是实现共享的重要基础。

3 数字馆藏的建设方法

3.1 制定数字馆藏发展计划

数字馆藏发展计划是在深入分析读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图书馆未来馆藏和服务的系统表述,是统领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的灵魂。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经费比例;②发展总量;③馆藏结构。馆藏结构包括文种结构、学科结构、学术水平结构、类型结构、级别结构等。文种结构主要指中文、英文和其他文种的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学科结构是指按照学科门类、一级学科、二级学科来确定的各学科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学术水平结构是指研究型、教学型与素质教育型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类型结构是指文摘索引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和其他类型的数字文献的数量和比例;级别结构是指数字文献的拥有权和访问权的比例。

3.2 设计数字馆藏建设方案

数字馆藏建设方案是在馆藏发展计划的基础上设计出来的,主要包括:①制定技术路线;②建设系统平台;③实施人员培训;④制定质量保证措施;⑤制定时间进度计划等。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化的重要图书库、核心期刊库、多媒体数据库、机构知识库和特色馆藏库5个部分。因此,数字馆藏服务平台必须具备开放性、可扩展性、关联性等特点,不仅包含各种类型的数据检索、原文调用等使用功能以及馆藏功能,同时,还要具备数据加工、数据追加、用户管理、访问统计、文献分析等应用功能。高校图书馆数字馆藏建设方案框架,加工环节主要包括题录数据、全文数据、数据整合、数据封装等。

第8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关键词:电子商务特点视角归纳分析

作为一名讲授电子商务课程的老师,经常会向学习电子商务课程的同学讲解电子商务特点的内容,也经常需要向没有学习过电子商务相关课程的各类人员介绍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它有哪些特点?目前,电子商务的特点主要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里被五花八门的阐述着。那么,电子商务究竟有哪些特点呢?这对于学习电子商务的人士来说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就连讲授电子商务课程的老师也感到相当的困惑。因此,本文力求在充分归纳分析目前电子商务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在重要性、主体性、趋势性和全面性分析原则下,从网络、市场、卖方、买方、政府、整体六个视角对电子商务的特点进行一个比较深入的归纳分析。

一、网络(交易载体)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虽然电子商务的定义很多,但是从本质来看,电子商务就是在网上(主要指互联网)开展商务活动的这一说法得到了大家的比较一致认可。电子商务被看成一种新生事物主要是由于它是在网络环境中开展的,也就是说电子商务借助于网络这种交易载体使商务模式相对于传统商务来说发生了质的变化,因此,网络(交易载体)是分析电子商务的特点最根本的一个视角。从网络角度来看,电子商务至少应当具有数字化、交互性和高效率三个基本的特点。

1、数字化

当商务以及与商务活动相关的各种信息都以数字形式被采集、存储、处理和传输的时候,商务模式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数字生活、数字商务、虚拟企业等数字化形式就应运而生了。数字化具有的易于存储、查询、处理、修改信息等优越性,这使人类将前进的方向与数字化牢牢的捆绑在了一起,正是由于电子商务的数字化特点,它使得商务活动中的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都能够在计算机网络中迅速传输,形成“三流合e”的商务模式,这使得现代商务活动朝着“无纸”商务、信息商务、快速商务的方向发展。

2、交互性

各种信息交互协议决定了数字化信息在计算机网络中具有双向沟通的功能,而电子商务正是基于这种网络环境中的商务活动,因此,在电子商务过程中,可以轻松完成商务信息的双向沟通,实现商务交易主体之间的信息交互。这是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相区别的重要方面,它预示着电子商务可以采用网络重复营销、网络软营销、数据库营销、一对一营销等现代营销的方式和手段,从而提高营销的效率和效益。

3、高效率

电子商务的信息传递基于的是电磁波的传输原理,主要采用互联网的传输信道,能够以每秒30万公里的速度将信息向前传递着。在这种速度下,常规的时间和空间的规律已经被彻底打破,电子商务已经突破了传统物理世界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使商务交易的效率和商务服务的效率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市场(商务环境)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网络不仅是商务活动的交易载体,而且形成了一个广大的虚拟空间――CyberSpace,这个虚拟世界中的虚拟市场具有很多与现实世界商品市场相同的共性,也具有一些自身独有的特性,主要有全球化、充分竞争和买方市场。

1、全球化

实体市场的低速度决定了商品交易的市场规模和范围的有限性,而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化的商品市场中,由于商务的数字化带来的虚拟特性使信息的传递以极高的速度快速流转,在这种环境下,商务主体之间的距离被无限的缩短了,商务交易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被突破了,商务交易的范围也从有限的区域性小市场走向全球化的大市场了。因此,相对于传统商务而言,电子商务的市场被深深的打上了全球化的烙印。

2、充分竞争

如果电子商务的市场具有明显的全球化特征的话,那么,电子商务市场的另一个特征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充分竞争。经济全球化使企业的潜在客户扩大到了全球,同时,经济全球化也使企业的竞争对手扩大到全球范围,也就是说,同一领域中的企业将面临全球化大市场中的几乎所有强大的竞争者,这样,商品市场中的充分竞争将是必不可少的,当然,这也可能是消费者所希望看到的。

3、买方市场

充分的市场竞争必然对消费者有利,但是,充分的市场竞争并不一定能形成真正买方市场。例如,现实中的消费者早已经生活在比较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了,但是,消费者为什么对自己的商务结果还是屡屡不满呢?那就是因为充分的市场竞争让我们对市场下了一个有利于消费者的结论,但是,商务活动主要是在有商务需求的消费者与提供商务服务的企业之间展开,而现实中两者的对比结果是:强势的企业和弱势的消费者(这主要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这样,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一个真正的买方市场吗?显然不是,它充其量是一个准买方市场,而电子商务的市场环境给了我们一个什么是真正的买方市场的满意答复。在电子商务市场中,消费者有足够的能力和可能获得提供商务服务的企业的信息,另外,就算单个的消费者与提供商务服务的企业相比处于劣势,消费者也可以在虚拟网络中通过“团购”轻松实现对商务服务提供企业的劣势的扭转。

三、卖方(服务主体)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提供商务服务的一方主要是以企业的形式存在,那么,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相对于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企业而言有哪些特点呢?从迈克尔.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分析框架中我们可以知道,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可以采纳差异化、目标积聚和低成本三种战略形式,由于电子商务能够很好的支撑企业的这三种战略,所以,电子商务具有个性化、专业化和低成本(费用)的特点。

1、低成本(费用)

按照新的财务管理的观点,制造企业中降低利润的主要因素是资本成本和商品成本两大块。资本成本又包括取得和使用资本时所付出的代价,如果制造企业及其相关的服务提供单位能够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来武装企业的日常运营,那么他们将能够有效的降低企业在发行债券、股票时的费用,降低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借款的手续费用等取得资本过程中所花的代价;商品成本中包含生产经营成本、营销成本等子项,在有效利用电子商务各种手段的情况下,企业将能够在其中的采购成本、生产成本、物流成本、营销成本、人员工资等方面得到明显的降低。另外,对于非制造类企业来说,这类企业获得收入的代价就是发生各种费用,即管理、财务、销售等费用,同样,如果这类企业能够充分采用电子商务的理念、技术、手段,例如,优秀的电子商务软件、良好的网络营销策略、战略性的供应链合作运行体系,这都将给企业带来可观的费用降低。

因此,在充分利用各种电子商务技术和手段的情况下,制造类企业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运营成本,特别是其中的商品成本,而非制造类企业也能够有效的降低其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从而使企业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利润。追求高额的利润是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而企业运营发生的各种成本或者费用则是与利润额的高低相背离的主要因素,因而低成本(费用)是电子商务最不易被忽略的一个特点。

2、个性化

由于电子商务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因此,在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可以轻松实现信息的自动化传递,并建立面向消费者的数据库系统。在网络营销和虚拟生产的理论指导下,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数据库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营销、一对一的个性化设计和生产,实现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全程的一对一个性化跟踪服务,最终实现企业的差异化经营战略。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的经典案例莫过于Dell公司计算机的生产、营销等的定制化服务,通过向其顾客提供计算机的定制化服务,Dell公司极大的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3、专业化

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1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可以看出,国内互联网正在跟随国际互联网呈良性的发展态势。随着进入互联网的人越来越多,互联网中的商务活动越来越频繁,这些都预示着一个巨大的CyberSpace的形成。在连通全球的互联网络环境下,企业的潜在客户从有限的地域空间无限的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企业服务的目标客户群就有可能急剧扩大,同时企业也将面对世界范围内超强的竞争对手。依据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理论,企业不可能在其所涉及的所有方面都做得最好,因此,企业必须屏弃大而全的经营思路,走专业化的道路,当然,全球大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同类客户也使企业走专业化道路成为一种可能。

四、买方(消费主体)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消费需求是商务动力的主要的源泉,只有真正把握了消费者的需求,很好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企业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商务需求购买方的消费者视角出发,企业只有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在新的环境下良好的发展。满足消费者商务需求可以从为消费者直接的商务节约和间接的商务节约――方便性两方面来入手,而电子商务恰好能很好的满足消费者关于商务服务的这种要求。

1、节约性

很多时候,商品的价格都还是由商品的最终成本决定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作为商务服务主体的企业由于采用的电子商务等相关先进技术而使企业可以实施低成本战略,或者可以长期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和销售商品,也就是说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将商品或者服务销售给消费者。在这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大宗的生产性和销售性的购买,还是小宗的消费性的购买,都可以获得极大的节约。生产性和销售性购买的节约主要体现在极大的降低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等;消费性购买的节约主要体现在能使消费者获得高额的消费者剩余。

2、方便性

电子商务的数字化特性和高效率特性使消费者的商务活动可以轻松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理论上讲,地球上的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轻松地实现商务购买,这虽然只是一个愿景,但是随着各种方便的上网设备被发明出来,电子商务正在逐步将这个美好的愿望变成现实(至少数字化商品可以尽快的实现),这无疑给消费者的商务活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性。

五、政府(监督管理)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经济行为,必然要受到相应的监督和管理。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作为经济活动的裁判员需要能够对电子商务环境实施有效的监督控制和良好的预测分析。由于电子商务能将商务活动的信息数字化,因此,从政府的监督管理视角来看,电子商务具有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良好的预测分析两个特点。

1、有效的监督管理

由于电子商务活动的信息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采集、存储、传输和处理,因此,政府的相关职能部门综合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利用先进的网上传输内容监控、网上信息流动监控、在线审计等技术可以实现对电子商务活动的有效监控,从而实现政府对电子商务的良好监督和管理,以利于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高效、有序的运转。

2、良好的预测分析

基于对电子商务丰富的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把握,政府相关部门能够综合利用各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来分析电子商务主体的各种行为,分析电子商务环境下国民经济的运行规律,优化国民经济的运作的机制,使整个国民经济在健康有序的快车道上前进,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另外,利用各种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还可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历史数据和现实数据进行准确的预测分析,做到坏事情先防范,好事情先知道,指导电子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

当然,电子商务在世界很多国家的经济活动中的比例还不大,政府还没有能力全面监控电子商务的各个方面,但是,由于电子商务在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是如火如荼的高速度发展着,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肯定,在不久的将来,比如我们国家完全有可能在5-10年后实现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全面监控,在掌握所需的数据和相关技术后,最终实现对整个国民经济有效的监督管理和良好的预测分析。

六、整体(系统工程)视角的电子商务特点

传统商务是主要基于实体商品的现实商务模式,而电子商务则是基于计算机的虚拟商务模式,对于主要活动都在电脑空间(CyberSpace)中开展的虚拟商务模式――电子商务而言,从整体(系统工程)的角度来看,它与传统商务相比有一个由量变引起的质变的区别,主要体现在电子商务具有明显的协同性、集成性和扩展性三大特点。

1、协同性

虽然我们在传统的商务活动中也讲协调、和谐、协同,但是我们知道,在实体商务中,这种相互配合并没有被特别的强调(商务书籍中几乎都没有这方面的阐述)。而在电子商务这种虚拟商务模式中,几乎所有的信息交互都可以在瞬间完成,那么相关的所有商务活动都必须适应这种速度,也就是所有提供商务服务的主体都应该相互协调并适应光速的商务规则,即电子商务的协同性,不然就会出现各种问题,最终影响商务活动的开展。例如,如果在互联网上,很多人会因为网页在3秒之内还不能打开而放弃对该网页的浏览,因此,网上的信息的传输要足够的快;同样,与网上信息的高速传输相比,如果相应的物流配送体系不能适应这种速度,至少要能够在消费者的容忍时间之内,试想如果我们到网上去购买一本图书需要两个星期的时间才能到我们手中,可以想象一下会有多少人会因为不能容忍这种慢速度而放弃网上购书,如果到货时间缩短到2天或者1天,情况又怎样呢?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很多人把电子商务又说成是协同商务。

2、集成性

由于电子商务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尽可能的向消费者提供良好的“一站式”模式的商务服务,也就是说,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所在的整个供应链必须被集成为一个整体而开展工作,只有这样,电子商务的协同性规则才能得到保证。同样,只有电子商务服务能力被集成为一个整体,才能真正适应光速的商务规则。如果计算机元器件的基础只能是电子管,那么计算机还能够像今天一样改写人类的历史吗?我们可以肯定的说,这样的计算机最多只能帮助我们完成一些简单的科学计算工作,只有把组成计算机的大量元器件集成在一起,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路子,才能制造出足以改变世界的计算机。因此,我们可以说,不管电子商务的服务能力还是电子商务的服务提供商被物理的或者是逻辑的集成在一起,这种集成都是必须的,不然,我们就有可能回到实体商务的历史中去。

3、扩展性

与实体商务的有限的消费者相比,电子商务的潜在消费者由于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使其天生的具有了全球市场的特点,同时,由于信息的数字化传输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地球村”的商务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理解和采纳。因此,面对潜在消费者数目的极大的不确定性,这就要电子商务的服务系统必须具备高度的弹性,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消费需求。否则,电子商务系统将会由于消费者的增多而使其难以承受,降低了服务水平,企业最终将失去市场生存能力。

很多人一说到电子商务就有这样一种错觉,前几年还挺红火的,现在基本上没有人谈它了,所以,他们就得出结论,电子商务由于没有什么实质的东西,所以必然是昙花一现。殊不知电子商务这几年并不是没有人谈、没有人做了,而是越来越多的电子商务人更加务实,他们已经深刻的领会到:务实才是硬道理,盈利才是硬道理。这使电子商务真正的得到了理性的回归。

我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不能想象中国手机市场在经过短短10年左右的时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就会有很多的人不可能预测到几年以后中国电子商务会是什么样子的,世界电子商务又是什么样子的。因此,我们希望通过本文从网络、市场、卖方、买方、政府、整体六个视角对电子商务特点的进行归纳分析,让大家真正理解电子商务为什么不是昙花一现,为什么会成为21世纪新的商务模式,为什么被认为是新的生产力,为什么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新的革命。

参考文献:

[1]张宽海,帅青红.电子商务概论[M].2005.6:10-13

[2]方真,孙百鸣.电子商务教程[M].2005.2:7-9

第9篇:数字化和数字经济的区别范文

提倡手绘,但不摒弃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而是利用两者的优势所在,进行手绘插画创作,同时注重原创,从而设计出更加生动的插画作品。

关键词:手绘插画;数字化时代;原创;形式;风格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时琳怡,大连工业大学硕士研究生

一、数字化背景下的原创手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媒体的应用,对插画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数字技术与大众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电脑、手机等数字化产品逐渐产生了依赖心理。习惯了上网浏览新闻,用手机发短信、拍照等数字化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人们在享用数码产品的同时,也接受了数字艺术的审美特征,并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对数字化审美的需求和期待。插画设计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必然形成新的发展和变革。

二、数字技术与原创手绘插画设计互动

(一)借助数字技术的手绘插画后期处理

数字技术的应用,为手绘插画的效果表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计算机处理图片的能力在速度和效率上远高于人类,但是它不能代替在手绘过程中笔与纸张的流动感。设计师具有艺术思维能力和创作的灵感,而这种灵感是任何先进的机器所不具备的。反之,手绘插画表现能力的增强,能更大限度地发挥计算机绘图的能力,表现手段也更为灵活多样手绘插画能力的提高,计算机操作熟练,二者的完美结台,亦可创作出动人的插画作品。一幅优美的手绘插画作品,无论是彩铅、水彩、水墨、水粉、油画等形式来表现,还是计算机、数位板等形式来表现.在创作流程上,大致相同。首先是原稿的创作,其次是后期处理。

(二)手绘插画后期处理时视觉审美因素的把握

电脑技术作为数字化时代下一个新的设计手段,深化了原创手绘插画的艺术魅力和视觉效果,二者的完美结合.已逐渐成为现代插画设计的主旋律。在原创理念、新技术的支持下.技术与艺术的碰撞,使我们对手绘插画审美方式有了全新的理解。传统的画种表现形式,给人们带来了视觉审美疲劳,纯粹的数字处理画面.同样倍感厌倦和单调。而借助于数字技术的手绘插画似乎带来了一缕清风,为手绘插画艺术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当今是一个资讯信息更新迅速、追求形式多变的社会,手绘插画作为一种视觉表现形式,其本身在画面要求上是不断变化的。无论是后期处理的二维表现形式还是逼真的三维视觉效果,都反映出现代人们对审美追求方式的多元化。因此,在手绘插画后期数字处理,仅依靠数字技术手段是不够的,除表面特征以外,还要更多思考人的视觉审美心理。

三、数字化时代原创手绘插画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一)原创手绘插画与海报设计结合的优势

数字化时代原创手绘插画设计,以其灵活形式的表达、自由主题的创作、艺术视觉张力的呈现,在现代设计中被广为应用。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海报艺术,作为视觉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历经百年而不衰,在现代视觉领域中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今,设计门类在不断扩展,设计师的艺术表现手段也日益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其他媒体的介入(如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多媒体等),并没有削弱海报在现代设计中的地位,反而成为众多设计师甚至艺术家表达观念、展现自我的舞台,其始终处于中轴地位。就海报的艺术表现形式而言,手绘插画这种艺术语言的表达,使海报设计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原创手绘插画在商业海报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商业的迅速发展,公众的消费观念、生活习性、价值导向、文化追求等方面朝多元化方向演进,现代消费者的商业意识不断增强,不再是对商品本身的关注,在新形式下,对宣传商品载体的审美也有了新的变化和追求。海报作为广告传播的重要媒体,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海报的性质来说,以宣传、促销商品和服务,提升公司形象为目的的商业海报设计,在内容表现和形式上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手绘插画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在现代商址海报设计中得到普遍应用。现代商业海报设计中的手绘插画应用,逐渐成为一种时尚。时尚引导消费,而现代商业海报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恰恰迎合了现代大众的审美取向。手绘插画与商业海报设计的激情碰撞,正是时代的产物。手绘插画的产生、引导与传播所依靠的主要手段,就是让手绘插画成为大众所能接受的审美对象.离开了具体审美对象的海报创意与表现,在传播力度上就会受到阻碍。

商业导向实际上意味着一种消费潮流,手绘插画成为一种时尚,同时也就成为商业海报关注的切入点。对时尚的有效引导与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承载了一部分商业价值。商业海报在现代市场环境中的视觉效应,需要理解消费者所追求的。“时尚”的概念,从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业海报作为一种视觉载体.注入原创手绘插画元素,所释放的视觉能量,能成功地引导消费者对时尚的追逐。在手绘插画的创作上,尽可能是大众所熟知的时尚元素,通过对这些可视性符号的解读,能够从心理和感官上寻找其中的共通点。从视觉传播来说,与文字信息传播不同,它的可读性更宽、更广,这种无阻碍的沟通、交流方式不能不归功于手绘插画的视觉魅力。

手绘插画的运用,给商业海报设计带来了一丝清爽,符合了现代的时尚气息,形象地传达主题寓意和思想内涵。与以往的图片说教,纯粹的电脑效果处理有根本的区别,手绘插画在这方面表达的更有韵味。虽然手绘插画给商业海报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一味迎合商业的需要.忽略了商业海报设计本身的视觉审美功能,那无疑会被商业同化,沦为视觉污染之行列。商业海报应符合美的标准,恰当的运用手绘插画元素,传达大众所需的生活品质、文化品味及生活态度,提高生活内涵和生活趣味,而不是滥用手绘插画,将商业海报世俗化,追求奢华和感官刺激以致失去了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美的表达。

因此,手绘插画在商业海报设计应用时,我们应深刻理解商业海报的内在精髓,以“真、善、美”为根本宗旨,力求不被纯粹的物质利益所淹没,从而我们便可以设计出高品味的商业海报了。

四、未来展望

目前,中国的原创手绘插画正以蓬勃的生机向前发展,但原创手绘插画作为一项创意产业,并形成产业链,还需时日。当前,还处于模仿阶段,并未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手绘插画设计。虽然部分高校开设了相应的专业,但真正从事原创手绘插画的专业人士不多,大部分只是依靠电脑技术从事插画,内容与欧美、日本的风格大相径庭,设计出的插画作品没有鲜明的个性特色,如中国本土特色。从现在高校艺术类学生设计的作品来看,大多强调的是电脑技法,在原创性和手绘这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电脑固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艺术表现手段。一幅优秀的手绘插画作品,电脑技术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艺术的本原――原创性,才是其精髓所在。原创手绘插画与电脑结合是随着时展而自成的一个设计体系,手绘插画是表达个人的情感和个人的艺术风格;而电脑则是完善创意作品的保障。二者如何更好的融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未来高科技数码技术的介入,为原创手绘插画设计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但原创手绘插画在现代设计中处于何种地位,如何更好地发挥手绘插画的优势,探索其他的手绘表现形式等,是未来手绘插画发展的重要领域,值得设计师去思索和研究。立足手绘插画的原创性,紧随时代脉搏,拓展原创手绘插画设计的应用领域,将是现代设计师肩负的重任。

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数字媒体的应用,对插画设计领域带来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插画设计在这种大的时代背景下,必然形成新的发展和变革。在数字技术影响下的手绘插画逐渐改变了传统插画的复杂绘画方式,真正实现无纸作业。网络现今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平等、广阔的交流平台,设计者可以突破一切束缚自由创作赢得客户的青睐和广阔的市场。在数字技术影响下手绘插画设计师的创作能力得到了更大的发挥,创作出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富于想象力的综合插画视觉效果的作品。但无论数字技术多么的发达,我们仍然不能抛弃传统手绘插画的创作精华,将传统手绘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取长补短,共同辅助插画设计师创作出独具原创性、个性和时代特征的优秀插画作品。

参考文献

[1]胡心怡.插图设计[M].江西美术出版社,2006.

[2]李欢.时尚插画风格分类探讨与应用研究[M].重庆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