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著阅读教学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于名著阅读提出明确的要求:“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互动的过程。”新课程条件下的语文教学,要把名著引进语文教学,为语文名著阅读教学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和更多的研究空间。由于名著阅读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有点高,阅读的难度也就有点大,许多学校和学生对名著阅读有畏难情绪,初中教学中的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根据我们的了解,许多学校的名著阅读还流于形式。学生没有阅读兴趣,阅读效果不好的问题普遍存在。
名著是指教育部推荐的中外著名的文学著作,名著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是课文选编中比较著名的文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就是比较著名的文学,诗歌,寓言等作品。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世界著名的小说《我的童年》《骆驼祥子》、鲁迅的文学作品和唐诗宋词等。
语文新课程实施后,“名著阅读”已逐渐为人们接受并付诸于课堂教学实践。但由于阅读条件的限制和学生阅读水平的约束,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阅读效果不高已经十分明显。名著是多少年来精选的经典著作,不仅在内容上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表现技巧上也有许多成功的地方。阅读名著,能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审美情趣。从近年来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看,命题者在导向上正在摒弃原来的作品常识记忆考查形式,越来越强调在“真读”的基础上答题。
在教学中,要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一是学习文本的艺术创作价值,主要类型有预设、角色、省略、隐蔽、中断、冗余、陌生化、隐喻化等方面吸取文学价值;二是寻找生成意义的名著策略,主要有形成期待、还原语境、补足填充,联想触发、追本溯源、汇聚比较、动态积储等。
引入语文阅读教学的名著为阅读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亮点,它需要在一个本土化、实践化的过程中进行不断的完善。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显现出那些潜在问题和现实困难。所以,作为研究者、实践者,不仅应该关注名著在纯教学方法方面的发展,更应该关注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出现。
二、名著阅读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促进学生创新能力
一直强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倡充分解放学生,让他们有效地全面发挥自己的能力。要知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亦有自己全新的想法,千万不要让过去应试教育的模式束缚孩子的思想,认真倾听孩子的内心世界。《新课标》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西游记》第五十九回中写道,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在阅读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习孙悟空的敢于与邪恶势力做斗争的大无畏的精神,启发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和认识问题。名著阅读教学中,学生不仅知道写了什么,怎么写的,更重要是追问为什么这样写,探求有没有别样的写生的实际水平,将后面的例题调至前面先教,或者将前面的例题调到后面后教。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具体可以按照“读、思、品、悟”这四个步骤进行,前三步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基础,是有基础工作扎实了,学生自然就能够对作品有所悟,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之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品中,从而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和领悟。这个过程是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性地发现作品中的积极意义,结合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阅历,形成新的价值取向,完成阅读过程的感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一、创新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以课本为重点,甚至会看着课本照着念,这样的教学模式难免过于枯燥、死板,便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不能真正理解文章内容,则会出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现象。如何将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模式打破?这便需要教师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背景,根据现代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形成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则需要学生与老师配合,学生在学习时要跟着老师的节奏,以避免出现上课开小差和打瞌睡的情况,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方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在教学鲁迅的《朝花夕拾》一课时,教师应在课堂上仔细分析文章内容,为学生讲解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该文章的表现手法,教师还应事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文章内容,对作者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因为鲁迅先生是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作者之一,让学生先去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减少学习时的困难。教师让学生先在课前预习,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应带着老师的问题进行阅读,分析文章的重点,学生在了解作者生平事迹的前提下,有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能够对文章内容有更好的把握,进而在教师讲课时能更好地学习,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二、以兴趣为主,提高阅读能力
爱好是引导学生阅读的老师,即学生对感兴趣的书籍的阅读欲望很大,所以便会自主学习,不用老师说什么,自己就会去找相关文章进行阅读。而教师在制作教学方法时,可以以学生的爱好为切入点,将学生爱好作为教学背景,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输阅读思想,以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在初中阶段,学生喜欢看的书籍多以散文和小说性的文章为主,这两种类型的文章所含的思想也值得学生学习和体会,教师应让学生在课下保持阅读的习惯,当然,教师要以学生的爱好来引导学生多看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文章,因为课本上的知识点本就是学生在考试时要用到的内容,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语文成绩也会有实质性的提高,教学目标也就此轻松达成。
例如:学生喜欢看小说性的文章,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爱好,引导学生看一些有意义的文章,比如:让学生在课下阅读四大名著,四大名著是我国文化悠久的标志,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四大名著的作用及影响,同时也要让学生阅读,以充分了解我国的文化底蕴。可能有些学生对四大名著不是很感兴趣,教师可试着改变学生对四大名著的看法,以四大名著中的《西游记》为例,可能有的学生认为这只是不切实际的书籍而已,教师若要改变学生的观点,就要为学生分析这本书所表达的含义,文章内容表明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得真经,靠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教师要让学生学习他们的精神,即无论遇见多大困难,都不放弃的精神,学生以这样的思想来学习,肯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后阅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阅读教学往往非常枯燥乏味,因为教师没有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会感到枯燥,难以对阅读产生兴趣,就像学习画画一样,画画是非常枯燥的,因为学生在画画时看的东西都是几何体、瓶瓶罐罐之类的东西,画不完不能换。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没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结果就会像学生画画一样——觉得枯燥,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二是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所以课外阅读对学生很重要,教师要将这样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中国的四大名著,因为这些名著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名著的内容都是学生爱看的类型,但仍会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喜欢阅读这样的书籍,教师也不要强求,如果教师强求的话也许会引起学生对阅读的反感,对阅读失去兴趣,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了解学生喜欢阅读什么类型的书籍,再为学生找到相关书籍,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中国的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学生在阅读四大名著时有助于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文化。不仅如此,课后阅读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名著;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81
名著篇目都是经典之作,是人类文化的精髓,都值得学生认真阅读,汲取书中的精华所在。在新课标中,语文考纲上名著阅读考查部分都有明确要求,最终目的就是要求学生阅读名著,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名著阅读教学。初中学生的阅读已经进到能通过阅读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简单把握主旨和艺术特色的阶段,阅读是需要时间的积累,也就是语文知识的构建过程,也是学生认知思维构建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的基础上与名著融合成新的知识体系。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名著阅读教学呢?通过不断反思和实践,笔者总结出一些具体做法:
一、读名著,抓落实
小说的教学应该抓住情节、人物和环境的三要素,而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都是在故事情节中展现出来的,如果学生不了解名著中具体的情节,就给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作品主题、艺术特色等,那无疑是空对空的对话。因此,读名著这一环节是重中之重,关键是要抓落实,也就是要想办法督促学生完整阅读名著,还要用多种方式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
1. 课前演讲,复述情节
为了落实名著阅读情况,可以将课前五分钟用来检查名著阅读。笔者和学生先约定好阅读一本名著的时间,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一书,可以让学生在三个星期内看完,然后按照座位顺序轮流,让学生提前做好课前演讲的准备,根据目录里章节的内容,复述故事情节。如果是基础较好的同学要求脱稿演讲,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可以允许带稿演讲。一个学期下来,每位学生至少有一两次上台演讲的机会。有了课前演讲的检查方式,学生自然会认真阅读并做好准备。用这种办法,既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故事内容的概括能力,又检查了名著阅读的具体情况,还激发了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真是一箭多雕。
2. 细节追问,检查阅读
上面的方法只能促进大家阅读,也只能定时定人检查阅读情况,个别学生会认为,笔者只准备轮到自己的章节,其他部分不看。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笔者一般在课前演讲开展前就告诉学生,笔者还要抽查里面的细节问题,请大家认真阅读全文。笔者会在演讲后随机抽查一部分同学,让他们回答这个章节中一两个细节问题,如在《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笔者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汤姆让谁心甘情愿替自己去刷墙的?”(答案是本、比利・费施和詹尼・米勒等孩子)。为了提高学生阅读名著的积极性,笔者还要求学生之间就某章节的细节问题互问互答,鼓励学生进行细节追问,精确回答。
二、观视频,忆情节
笔者一般会在学生读完名著,对名著全部情节了如指掌之后,用自习课时间,让学生观看名著视频,这样学生会更有兴趣,带着把原著与电影相比较的心态看,会对原著印象更加深刻。
如在看《格列佛游记》这个电影视频时,电影版的和原著有很大出入,特别主人公在现实与幻觉中交错出现的时候,学生有点摸不着头脑,但是随着情节的详细和深入,学生发现了幻觉中的内容是和原著同步的,现实中的是电影中加的。于是他们明白了这是与原著完全不同的叙事方式。
所以,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如果有与原著不同的情节和内容,这正是可以检查学生原著阅读的好时机。可以提前告知学生视频与原著某些地方是不同的,请大家看完后把它找出来;或者视频中删掉了哪些情节,找出来;或者一些经典的情节,直接可以暂停,让学生概括内容,说说这个情节表现人物什么性格,表现作品什么艺术特色。如果学生可以区分出差别或者回答出来,那说明阅读的部分落实得很好。
这样看视频,即使花了一些时间,但能够加深学生对原著的印象,笔者认为还是值得的。
三、填提纲,善概括
咀嚼阅读,填写《导读提纲》。在完成初步阅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提升阅读能力的要求: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了解名著基本内容,根据要求进行概述;初步欣赏文学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能结合具体语段作简单分析;能具体说出自己阅读名著的体验,并就作品具体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根据要求对名著进行回味和反复研读。
每节课用15分钟阅读、批注本周规定的内容,15分钟整理阅读笔记、填写导读提纲,10分钟师生交流。我们制定的提纲如下:
四、写感悟,善思考
写作既能将所学知识巩固和深化,也能让学生将自己的思想火花形成文字或者模仿作品写人写景精彩的地方,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设计了以下题目:1. 读后感,选取一点、一人、一事,发表一个观点,一点感想,一点思考。2. 名著里的景物描写和心理描写尤为精彩,模仿名著写一个景物或者心理的片段。3. 你从文中学到了什么?
这些活动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给学生打造了一个自由交流、激发学生智慧、扩大思维容量的平台。学生甩掉了“标准”答案的束缚,各抒己见,在一次次课堂交流与读后感中,学生逐步体会出了名著的魅力。
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方法一、前言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教学理念不断发展成熟,教学目标逐渐从提高学生成绩向培养学生兴趣和实践能力上转移。小学阶段是学生最初接触语文学科的时期,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拓展阅读教学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因此,笔者在文中结合小学语文实际分析了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并就教学经验提出一些开展阅读教学的方法。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阅读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1.开展阅读教学的重要意义
语文是一门集应用性与学术性于一身的学科,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关系到学生的思维逻辑、言行举止、品格修养等重要习惯的养成。小学是学生最初接触语文的阶段,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语文思维的重要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积极开展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学生将来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中的拓展阅读教学指的是,将课本之外的阅读材料引入课堂,充实学生的阅读内容,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课外与课内的语文知识相结合,巩固和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进行听、说、读、写的基础能力。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可以让学生在书本故事的语境和情节中,学习字词的含义、句子的形态、语气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语文、爱上语文。
2.开展阅读教学的主要作用
一个人拥有怎样的言谈举止和素质修养,与他的文学底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一个人接受过良好的语文教育、文学知识渊博,那么他的谈吐和气质通常会十分斯文优雅,并且说起话来可以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而深厚的文学知识积累往往来源于丰富的阅读量,因此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质、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
3.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每一个妙笔生花的优秀作家必定都是从小就十分喜爱阅读的人,与一般读者不同的是,作家们在阅读时会有意识地观察学习其作者的行文方式和修辞手法。因此,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读书经验,收集课外读物中的好词好句,尤其应该重点收集成语、古词和经典格言,这样学生在写作文时,就可以运用课外收集的句子和故事来充实文章。
三、将拓展阅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1.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
当前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的主要资料是语文教科书,虽然经过多次改革教科书的内容越来越充实,但受篇幅和知识点结构的局限,教科书仍然缺乏丰富性。因此,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少儿读物,比如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缩编版四大名著,这套图书将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四本小说进行了翻译和缩减,将最精彩的内容以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复述出来,每一章回都配有精美的图片,十分适合小学生阅读。此外,还有译林出版社推出的儿童版十大世界名著,将《茶花女》《简爱》等十部世界名著进行缩编,便于儿童进行阅读和理解。将情节精彩的小说读物推荐给学生,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中西文学思路的差异,培养文学爱好。
2.通过读书活动为学生提供发表想法的舞台
教师除了要给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还应在课堂上或下课后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读书心得。如在阅读了缩编版四大名著后,可以让学生讲讲自己在小说中看到了那些成语,谈谈自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在阅读了唐诗三百首后,可以让学生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诗句。在进行读书交流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扩展学习,用课外书中的生词、句型造句,还要帮助学生收集书中的经典名句,并应用于写作中。
3.通过比赛激发小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小学生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和好动,因此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将知识与游戏相结合。在开展了一段时间的阅读教学后,年级或学校里可以举办一些读书比赛,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考察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学校可以举办成语竞赛,主持人说成语,让学生来解释成语的含义,可以开展文学知识竞赛,主持人说作品名,让学生回答作品的作者是谁。此外还可以开展古诗词大赛,主持人提出上句,让学生接下句等。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语文教学理念,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阅读教学,通过给学生介绍优秀的少儿读物、开展阅读活动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养成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为学生将来进一步学习语文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节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成功的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有效的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语文阅读教学过于程式化
目前,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满堂灌和满堂问的情况,这样不仅不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影响了学生对课文的消化吸收能力。过于程式化的教学会降低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不愿主动参与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使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呈下降趋势。
2.阅读教学开展深度和广度欠缺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对课本教材进行阅读,更多的是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通过阅读获取更多的人文知识和开阔他们的视野。教师除了要让学生阅读课本以外,还应该加强他们对古今中外名著的阅读。优秀的中外名著包含了各个方面的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的文学底蕴,对他们的自身知识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来看,阅读教学开展的深度和广度较为欠缺,这就造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较低,无法起到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
3.过分注重文本细节,缺乏对学生整体把握的引导
过分注重文本细节是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在对文本进行讲解的时候,过分关注学生对某一个部分的理解,却忽视了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能力,没有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有效的把握和引导。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阅读思维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就无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综合素质和阅读能力。
4.阅读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考核方式。通过阅读评价体系的建立,教师可以更加了解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这样做对教师阅读过程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阅读评价体系来进行自测,从中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并不断地通过阅读练习来提高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为他们今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学校没有建立科学的阅读评价体系,这就使得整个初中阅读教学效率普遍较低。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1.激发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个性
由于初中学生的好奇心较强,有趣的事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阅读教学时用新鲜趣味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只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才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宽松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力求每一个学生在语文阅读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教师要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学生领会到阅读的美和欣赏的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当遇到优美的作品时,首先应该准确地、富有感情地在学生面前范读一遍,再让学生一起朗读一遍。当学生朗读遇到需要加重语气阅读的地方时,教师应该跟着一起读,让学生明白此处是阅读的重点。在朗读的时候教师要尽量让学生放慢速度,边读边感受作者写作的意图和想象课文中所描绘的情景,只有这样做才可以使学生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2.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最终的目的就是要求学生具备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能够达到独立学习的目的。学生只有在不断的阅读中,才可以发现语文所具备的魅力和语文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阅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的阅读,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并开展相应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解放思想、拓展思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高。
3.加强科学性阅读,指导阅读方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加强科学阅读可以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这也是推动学生知识积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让学生阅读,在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阅读,这样学生通过阅读可以从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进一步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能力,使他们具备语文素养,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创新能力。
4.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只有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才可以在不断的沟通中实现信息的传递,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在阅读中大胆质疑,并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答案。学生只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才可以提高教学的质量。如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没有和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来教授,不仅发挥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无法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摆脱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把课堂还给学生,为学生营造阅读的氛围,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不断地为学生创造宽松舒适的阅读环境,并且要恰当地运用激励手法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学生具备语文阅读学习的技能,从而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国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9(1).
[2]徐亚丽.也谈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与思考[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3).
[3]尼玛普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9).
关键词:名著阅读;“浅”教学;中考
一、名著在中考中的走向
新课标明确要求7~9年级学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从近三年来广东省试卷题上看,名著阅读都安排在第四篇阅读训练中,选文采用节选的方式,以填空及简答的形式出题,分值为8分。考查的知识点涉及作品文学常识、作品基本内容(著名场景、经典情节)、人物个性、作品的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并对其有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看法。
由此可见,中考对名著考查的内容越来越广,难度越来越大,对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加强学生对名著情节的熟知程度。
二、学生阅读的现状
现在许多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广泛,但他们大多喜欢看漫画、娱乐杂志、迷你爱情小说等。即使看跟学习有关的书,那也只是各科的辅导书和作文参考书。很多学生知道名著在考试中的重要性,但对名著却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许多名著的题材离学生的生活较远,没有一定的历史知识是很难读懂的,且篇幅十分长,要看完耗时又长。学生即使是在老师的“逼迫”下读名著,也只是囫囵吞枣,看得眼花缭乱,根本达不到语文课程标准所讲的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要求,常常抱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态度去应付老师和考试。另外,在电视、游戏、网络聊天等娱乐形式的冲击下,课外阅读名著的学生更是越来越少。
针对学生在阅读名著时遇到的问题,我觉得要“双管齐下”,一方面教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要讲究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名著时也要主动出击,寻找适合实际的学习方法。为此我总结了教学经验,认为名著应向“浅”中析。
三、名著教与学的方法
1.深入浅出
教师在指导名著阅读教学时往往被应试的指挥棒牵着鼻子走,容易犯急功近利的毛病。教师觉得,只要在临考试前,归纳整理一些材料就可以应付考试,学生也不会失多少分。于是就出现课上老师整理的材料:文学常识,比如作者及其国籍,主要人物及其主要性格特点,主要情节或思想感情等基本信息,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显而易见,这一切都是为了应付考试。接触名著并没有给学生带来阅读的和求知的满足,只是变相地为了应试而充电。走近名著并没有使学生走入名著,他们并没有得到精神的熏陶和启发。作家肖复兴指出:“现行的中小学的语文教育的教学方法有问题,甚至会打消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不能说这是问题的全部,但最起码是重要原因。教师在名著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主,把深奥的知识化为浅易的内容,做到深入浅出。许多名著特别是古典名著描写比较沉闷,情节也比较冗长,且主题太过深奥难懂,难符合现在学生的阅读口味。因而老师要有计划、有章法、有重点地去教导,可以是“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点与面相结合”“重点篇章和章节介绍相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把重难点先解决,对体现名著的思想内涵的片段要注重精讲,让学生了解人物形象、叙事结构、精妙词语,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就知道书中的精彩之处在哪里,对名著的理解也就容易多了。如果教师做到了这一点,将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养。
2.由浅入深
教师除了通过课堂指导学生学习名著外,我觉得首先可以借助电影和电视的平台来指导。比如说,在课堂上播放同名电影和电视,影视情节比较吸引人,里面的明星学生看着也亲近,容易走进名著,同时告诉学生书比电影和电视更有看头,其中的描写和情感比影视上表达得更细腻,对主题的表现更深刻,让学生走入名著;其次,不妨先选择一些好的名著改写本让学生阅读,这些名著改写本一般都加快了节奏,提炼了原著的精华,有助于学生阅读;再次,不妨采取一些主题阅读的方式深化阅读。比如,一学期教师可以提两到三个相关的主题,让学生在课余自行选择阅读相关名著,教师在合适的时候举行主题读书的报告会,这当然是一个理想的境界,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有的学生特别爱读,有的学生不爱读的情况,这时候教师不要强求,可以换一主题,或者直接让他们推荐自己爱读的主题来读,在举行主题报告会的时候,教师需要掌握一些引导的技巧,让学生畅所欲言,彼此激荡。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理出讨论的主题方向,比如说对同一部作品就有掌握大意,作品赏析,疑惑、解答知识应用、拓展思考等方面。要由浅入深进行问题设计,不要一开始就问“看了这本书有什么心得?”而是先问大家“这本书主要有哪些角色?”“说了一个什么内容”。学生通过这些方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能提高阅读兴趣,深入名著。
3.浅尝辄止
通过教师的指导去了解名著,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太过被动,学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寻找学习方法,化被动为主动。但学生的学习往往很紧张,如果要他们在有限的课外时间去看完厚重的名著,显然有点勉为其难、不切实际。这时学生不妨借助名著导读来学习,浅尝辄止,不用对名著深入钻研,也能了解内容。新课程设置了“名著导读”部分,目标是“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空间,提高文化修养,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时代文化,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个目标紧紧围绕“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至关重要,且这种设置有明确的指向,和文本中的“阅读部分”是相并列的。目前市场上的名著导读本主要可分为这样几类:原著+点评,原著缩写+阅读指导,原著背景资料+精彩段落,还有就是纯介绍性的,包括原著故事梗概、作者介绍等。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再加上他们功课多,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仔细地品读名著,导读本能帮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里把握名著的精髓。但选导读本一定要注重权威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导读本的目的不是取代原著,而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名著。况且优秀的导读本本身也是一本给人愉悦,使人受益的读物。
以上是我在名著教学的一些经验,希望能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提高学习名著的兴趣,让名著走入学生的心中,感染学生,让教师与学生取得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巧妙结合;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
15—0033—01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是构成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或是使阅读与写作机械对接,难以达到真正的读写结合。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必须辩证处理读与写的关系,充分发挥读写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一、阅读接轨写作:“出”“入”互补,相辅相成
1. 阅读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作文的语言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这就为我们的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学习并汲取精华,增强语感,提高遣词造句的能力,在写作的过程中恰当运用,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例如,在教授《岳阳楼记》一文时,教师就可指导学生积累四字词语,将“天朗气清”和“阴风怒号”两种迥然有别的景观气象用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出来,进行相应的写作,达到活学活用的目的。
2. 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写作的视野。不同类型的读物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积累。如,科幻小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侦探小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说明性的文体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所以,阅读是写作素材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源泉,没有阅读的写作就如无源之水,终将枯竭。
二、写作促进阅读: “内”“外”相融,并行不悖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由外到内的吸收过程,那么,写作就是一种由内到外的倾吐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能够促进阅读,提高阅读的效率。写作还能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然后知不足”,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有思想却无法表达的情况。这种“不足感”在某种程度上会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同时,在不断的历练中,学生自然而然调动了平时在阅读中积累的材料,而在这种运用中也能感受到受益于阅读的快乐。
写作是一个艰苦的创作过程,所以,在不断的写作中,学生也能够体会到其中付出的辛苦和深入的思考。这样,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就会更加懂得珍惜别人的创作成果,从而更好地尊重作者,尊重文本,挖掘作品思想,提高阅读效率。
三、读写和谐互动:“情”“趣”相映,创意无限
充分利用阅读与写作之间的紧密关系,创造一个有情趣、有意蕴的教学境界,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状态。
1. 在阅读教学中渗入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文章进行扩写或者是续写,一方面需要学生对文章有较深层次的理解,需要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同时也需要一定的写作能力,这样既深化了课文内容又得到了练笔的机会。
2. 在写作教学中适当运用阅读的方法。比如名著阅读,我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知性思维、评价性思维,因此,在确立阅读训练重点时,应主要进行复述性阅读和评价性阅读。相应地在写作方面,加强故事梗概、内容概述和读后感等的写作,将名著阅读作为一种助学教材,是一种用教材教学生写作,用教材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好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怎么才能让学生爱阅读、多阅读文学名著?针对文学名著本身的阅读特色,我尝试改进了教学方法,不仅仅将文学名著作为一个独立专题进行教学,而是在课文教学中结合教材推荐的文学名著,多加联系比较,从阅读层次、Z言技巧、写作模拟等不同角度进行具体指导,获得了一些启示与经验。
一、内容由浅入深,梯度目标明确
小学阶段的孩子看书注重与时尚接轨、与刺激惊险相随,他们大多是从节选本、画本或影视作品中接触文学名著,对名著的印象只是囫囵吞枣,停留在一个相当表面的层次,所以刚上初中的学生也极少能做到大量阅读过文学名著,特别是阅读全本名著。在初中要求的12部文学名著里,外国名著部分是此前几乎没有接触的,国内部分就连四大名著也没人能全部看过。这就要求教师按学期安排好阅读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将文学名著介绍给学生,并引导他们科学合理地理解分析并使用名著。
2016语文版课本七年上册在附录中给学生介绍了三本文学名著《繁星・春水》、《童年》和《安徒生童话集》,这是结合了本册课本的单元内容做出的安排,但我还专门加入了《西游记》这一部学生最为熟悉也喜闻乐见的作品,并将其放在教学的较前顺序,目的在于从最熟悉这一特点入手,将学生的陌生感降到最低,最大程度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一个学期四部文学名著的阅读量是很大的,所以每部作品不可能特别深入细致地探究,每一部作品我都结合单元要求确定了具体的教学目标。把《童年》放在第一单元的内容里,是因为这个叙事单元都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厚感悟,着重对理清顺序、要点概括、情感与主题的学习,《童年》的内容体裁与此最为接近,便于学生掌握记叙的基本要求。第二单元则推荐学生阅读《西游记》,与此单元的写人要求紧密关联:对中国学生来说,《西游记》在帮助了解人物形象的快速入门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学生也能节约大量的阅读时间,较快地熟悉故事情节,初步学会刻画人物的方法。《繁星・春水》和《安徒生童话集》也在诗歌单元和童话单元中各自提出相应的阅读要求。
教学实践中,由于体裁的相似度高,再加上《童年》和《西游记》的理解难度相对较小,学生在学习速度和知识的巩固程度上比以前有所提高。通过前两个单元学习模式的训练,也为后两个单元的文学名著阅读教学打下了良好基础。如开始《繁星・春水》的研究时,一个学生就提出了问题:前两部文学名著与单元课文都有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这一部名著没有矛盾冲突,一点故事性也体会不出,那它有什么内容值得学习?现代诗歌与小说有什么区别?当学生能进行这样的思考时,我作为老师是很快乐的,这说明之前的教学安排起到了效果,虽然问题很浅显,但是学生已经能主动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如果及时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深入,在热情助燃之下,学习进度有可能大为加快,学习效率也能得到提高。
二、探究重点,对比巩固
名著导读的设计意图是把课外阅读纳入教材编排体系,它的目的是想突出和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以期达到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目的。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教师并没有深切认识,总是将这两块切割成彼此独立的部分,无意识地做一些重复教学,效率低下;或者忽视文学名著本身的魅力,为考试需要才进行名著阅读训练,功利急切,反而降低了学生对文学名著的兴趣,收效甚微。
由于2016版课文篇目的减少,给教师留下了很大的自主安排空间,为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在每个单元课文教学之前先带领学生梳理一本名著的基本内容,根据单元说明重点寻找名著中的精华片段,把它们作为课文教学时的比较阅读资料,在适当的时候将它们与课文进行对比,动用默读、速读、精读等技巧,让学生领悟阅读的诸多要素。
例如《台阶》中对父亲头发的描写非常细腻形象,前后两组句子的对比刻画出父亲在精力上由盛而衰的不同印象,朴实却又富有画面感。我在课后的拓展中让学生再从《西游记》里找到对于人物外貌的细节描写,以深入体会小说语言的精巧和描写的重要,有学生很快想到了孙悟空做齐天大圣时与被压在五行山下时外貌也是对比:“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手举金箍棒一根,足踏云鞋皆相称。一双怪眼似明星,两耳过肩查又硬。挺挺身才变化多,声音响亮如钟磬。尖嘴咨牙弼马温,心高要做齐天圣”;“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对苔藓,耳中生薜萝。鬓边少发多青草,颔下无须有绿莎。眉间土,鼻凹泥,十分狼狈;指头粗,手掌厚,尘垢余多。还喜得眼睛转动,语言虽利便,身体莫能挪。正是五百年前孙大圣,今朝难满脱天罗。”可喜的是学生能迁移课堂知识,主动进行比较,在外貌的变化中感受到孙悟空昔日的威风与被压五行山下的窘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外貌描写、抑扬对比等手法都有了深刻认识。
通过课堂的适当延伸,将课文与文学名著进行联系对比,学生不仅熟悉了文章内容,增强了学习文学名著的兴趣,也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概念与技巧,提高了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从模仿到创造,发展学生个性
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向学生解读文本,也不是为了讲述那些经典的故事情节,而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推进学生阅读的质量”。教师对文学名著的处理,就不能只停留在了解故事内容,欣赏精彩文段的要求上,还要让学生欣赏到作者谋篇布局的深思熟虑,塑造人物的匠心独运,情节安排的苦心孤诣……从而理解到所谓名著,著名在哪里,高明在何处。进而学会自主探究,达到独立创造的境界。对初中的学生来说,这方面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进步,都是教师所期待的。
在《皇帝的新装》教学时,学生对两次安排大臣与官员视察织衣工作的情节不太重视,我不想直接提示,就引导他们联系《西游记》中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三打”,而不是一打就可以了。很多学生通过对比,明白了两次视察的意义,互相讨论补充,感受并总结出“一波三折”的结构处理引人入胜之处。然后我顺势联系他们自己的写人写事作文,让学生反思那些平淡无奇的文章怎么设计情节来增强可读性,吸引老师的关注。大部分学生的修改都注意了强化矛盾冲突的波澜,他们不仅觉得作文更好看了,还意识到文章的容量也扩大了不少,以前头疼的字数要求不再成为难题。此后很多学生在叙事写作的时候都自觉构思,尽力做到变化曲折;少数学生在思想上进步更大,遇到大众化的材料时总是尽量绕过,或者加入自己独特的改变,展现了他们对个性发展的追求。
关键词:高中语文;“互联网+群文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15-123-1
“群文阅读”提倡在有限的时间内适度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为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互联网为群文阅读又构建了一个好的平台和媒介,这样的阅读与新课标要求不谋而合,既是对传统教学观念的突破,也是对常规教学思想的突破。笔者下面谈谈如何开展“互联网+群文阅读”的具體策略。
一、充分开发网络资源,为群文阅读服务
分析近年来的高考试题发现,阅读理解考查年年创新。在日常高中语文教学中,每一位语文教师要特别注意。我们可以在两个方面加以利用:
1.拓宽搜索视野,优化选文组文
群文阅读“围绕一个或多个主题,选择一组文章”,这“一组文章”涉及的内容、题材、风格多种多样,范围无穷无尽,而我们手中的纸质阅读材料是有限的,其中的文章难以满足我们的“选文”“组文”需求。况且,我们的教学对象是高中生,阅读材料的选取只有适合其阅读兴趣,才能收到最佳教学效果。只有阅读方式灵活自由,才能为学生所接受,才能激发学生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保质保量完成阅读任务。
2.建设电子书库,提供阅读便利
如果所需书籍都要求学生购买,花费会很多,就会大大增加家庭经济负担,学生和家长恐怕难以接受。而网上有很多电子图书网站,这些网站经过多年建设,已经相当完善,古今中外各种经典、名著应有尽有,大多网站提供电子书籍下载。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自行下载,建成电子书库,让学生用U盘拷贝,或者放到自己创建的群文阅读网页上,供学生随时随地阅读,非常方便。
二、创建微课资源,弥补课堂教学不足
群文阅读教学要求把大量课堂时间交给学生阅读文本,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全面照顾到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和语文常识。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使用微课教学资源,在课堂上播放微课资源,供学生观看、学习,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达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教学中,教师只需担当起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教师可以在网上创建一个“群文阅读空间”,利用空间做好以下工作:
1.先读后讲
课堂时间非常有限,学生在课堂上读完几篇文章并且要读懂读透,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学生应该在上课前就在空间里预习和熟读课文,这样,到了课堂上,学生就会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也就不难了。
2.交流讨论
学生把课前读书获得的感悟、心得,借用微信、微博、语音或者文字留言等方式,在空间进行交流,加深理解,达成共识,使预习与教学同步进行。然后,学生再把经过深入思考所得的结果拿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教学目的与同学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归纳、总结。学生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在“群文阅读空间”展示出来,互相鉴赏,互相评判,利于取长补短,让群体智慧提升阅读水平,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认真评价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好课堂评价,以便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巩固学习成果,改进学习方法。教师还可以邀请家长参与评价,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学习,又能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方便更好地配合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加强名著阅读指导,培养高中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