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

第1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关键词】 “心身耗竭综合征”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42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84-02

我院护士总体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不乐观,2010年我院护理部使用“耗竭度测量法”对我院的333名护士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处于耗竭状态的护士高达19.9%,尤以住院内护士宿舍、25-30岁的独身护士居多,其中患胃肠疾病的比例显著高于疗养院护士。护理部参照国外与国内相关人士的经验理论,对部分护士陷入BS的背景做了较深入的分析后认为:造成护士BS的主要因素,是其职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部分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偏差,与其身心健康状况欠佳有关。

那么,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势在必行,主要应从下面两个方面着手:

1 优化护士的职业心态

应着眼于与护士相关的职业心理需求。

1.1 认同个体差异 护士职业心理的主导需求,主要包括精神、物质两方面。但个体职业心理需求的不同层次又使之内容丰富多彩。护士所工作的科室、年龄、教育层次、职业经历等不同,使个体的职业心理需求多种多样。比如以职业发展需求为例,有人渴望在学业上有所深造,大专毕业后通过成人高考、函授等形式继续读本科、研究生;有人想做技术能手,如积极参与院里,县、市卫生系统举办的护理操作竞赛,并取得好的名次;有人奉行“顺其自然”,平平淡淡才是真……。此外,个体的成就动机、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都可以形成多层面、多方位、多样化的职业心理需求。认同且能够较好地掌握个体职业心理的主导需求,有利于个体保持良好的职业心态,从而能够维护身心健康。

1.2 优先职业需求 个体需求的多样化影响着护士的职业心态,所以首先应该满足直接事关职业发展的主导需求并加强因势利导。如管理者因限额无法满足科室所有年轻护士的参赛需求时,既要充分体恤其强烈的竞争意识,又要热情鼓励:机会总会降临给有准备的人。

2 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士一旦丧失身心健康,又何谈帮助患者恢复或保持身心健康呢?如某护士心理上失去平衡,情绪烦躁,就很难对患者心平气和,甚至恍惚间造成患者的医源性身心创伤。所以应该分析出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营造护士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

2.1 确定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决定因素 医疗设施不断完备,医院的软环境和硬环境等明显改善,护士职业体力消耗逐年下降,但有些护士却明显提前了“不上夜班、脱离临床”的期望年龄,如有的人认为:护士35岁不上夜班,40岁离开临床天经地义;也有一些年富力强的护士抱怨:上夜班、干临床太苦太累,而其以贤妻良母的角色担负着繁重的家务却毫无怨言。同一个体的两种角色行为反差大,提示其的职业心态存在偏差。部分护士的BS状态也表明了职业心态是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决定性因素。

2.2 营造护士身心健康的环境氛围 尝试设置模拟情境、营造宽松氛围,可以积极影响护士的职业心态和身心健康。

2.2.1 职业化模拟训练的氛围 主要指为增强护士的角色适应,突出角色人格的要素特质,开展语言训练、行为矫正、服务礼仪等内容的培训场所。根据个体的实际需要,选择训练的内容、时间、强度及指导老师等。

2.2.2 消除身心紧张的氛围 依据“紧张-放松”的原理和措施设置的特定场所,以促使护士宣泄压力、缓解紧张并维持心态平衡。心理学家提出:“解除心理压力的最常用、最有效的办法是离开现场小憩一会,做些较剧烈的身体运动,与朋友、同事交谈。”放松训练。

2.2.3 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范围 是指便于护士情感交流、相互支持的人际沟通场所。如定期组织护士的福利娱乐活动,以集体出游、演唱会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使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彼此交流,也可以使一些职业角色适应不良的个体,由于人际群体的热诚支持和集体的融合感而获得积极的职业心态。

2.2.4 营造健身、健美的氛围 健美的体形、焕发的容貌易使护士赢得赞美,有利于护士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不但使个体获得自信、自尊等满足,也可以体现护士职业理想目标的重要内涵。比如把健身、健美、职业化妆等与护士的福利相结合,使护士更深切地感受到被关注、重视,产生“遇知图报”等良性心理活动,对职业心态产生积极、持久的影响。

总之,护士的身心健康水平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事业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护士的身心健康是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基础,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管理者热诚关注和亟待解决。

第2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关键词:情商;护理教育;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164-02

护理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新的护理观,即培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具有临床实践能力,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沟通能力的综合型护理人才。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在以病人满意度来衡量护理质量的今天,有了新的含义,99.4%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沟通交流,因为良好的沟通可以使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的需求以便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而良好的沟通交流则需建立在护理人员高情商的基础之上。国外最新的研究发现,智商对人的成功仅有20%的影响,而情商却有80%的影响。在对个人工作业绩的影响方面,情商影响力是智商的两倍[zl。然而,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可以从学习中获得的。可见,情商的后天培养乃是促进当代人成功的重要环节。

1 情商的概念和内涵

1.1 情商的概念

情商(简称EQ)是人的情绪商数,是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彼得・沙洛维教授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情商定义:情商,又称情感商数,指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与他人情感的能力和区分、调节自己与他人情绪的能力及运用情绪去引导思维的能力。在他们看来,一个人在社会上要获得成功,起主要作用的不是智力因素,而是他们所说的情绪智能,前者仅占20%,后者占80%。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可以从后天学习中获得的。

1.2 情商的内涵

包括5个方面的能力:①认识及觉察个人情绪的能力;②妥善处理个人情绪的能力。正常的个人情绪是社会交往的前提条件,每个人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理解负面感受的想法,以消除人际关系中的不良影响;③自我激励的能力。自我激励是保持和调动个人情绪的基本方法,包括自制力、专注力及在各种环境中的应变能力等;④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要善于察言观色,正确认识他人情绪,特别要善解人意,运用同情心去确认别人的感受,并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⑤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人际关系管理是管理他人情绪的艺术,要能驾驭各种人际关系,提高社交技巧及人际沟通的能力。

2 情商的重要性

过去人们认为,智商是决定人成才的关键,然而最新研究认为,智力只是成才的基础,情商才是决定人将来能否成才的关键。而心理学家广泛深入的研究也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事实证明,情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而智商则更多的来源于遗传因素,由此可见,情商是极具可塑性和开发性的。

2.1 情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2.1.1 情商与职业态度

护士职业要求有良好职业操守,无论置身何时何地,护士都必须忠实执行各项工作规则,自觉遵守职业准则;忠于职守,要求护士具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能够长时期持之以恒地在无任何监督的情况下,自觉维护职业准则,这是高情商的职业态度;护理工作要求护士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应该具备尊重人、关爱人、对工作负责的职业道德素质。

2.1.2 情商与价值观的稳定性

护士职业教育的实践证明,许多天真烂漫的少女带着对“白衣天使”的神圣形象的美好憧憬投身护士职业,她们,的人生正处于较朦胧阶段。当她们置身护士队伍,面对于其理想相悖的社会舆论,很容易产生职业价值的困惑,甚至反悔,这反映了17-22岁这个形成人性观的关键期,个体价值观的不成熟与不稳定性。护士的年龄越小,择业的盲目性越大,其职业态度越容易因外来影响而变化。护士在校学习的3-4年间,正值其人生观、价值观确定的关键时期,也是角色人格发展的奠基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更应加强情商教育引导,将有益于护生对护士职业价值的认识,坚定其择业信念,为其日后职业角色奠定基础,所以这一时期学生价值观的可塑性很大。

2.1.3 情商与责任感、爱心

作为常人初次或偶然看见患者痛苦,大多会充满同情与关注,久之则可因司空见惯而麻木不仁;但职业使命却不允许护士对患者的痛苦有半点习以为常或视而不见,否者随时可造成延误诊治,危及生命等严重后果。护士有时甚至需要为患者奉献一些在常人眼里比较特殊,出入不平衡的情感,为“救死扶伤”忍辱负重,为维护患者的利益,能随时给受病痛煎熬的患者以较大的热忱与关心。护士要用热心、爱心、耐心、责任心对待病人,护理工作属于高情感职业,高情商是护理职业素质的要求。

2.1.4 情商与人际能力

护士始终处于护患关系的中心,是联系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纽带,情商是影响和制约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在人际关系中,特别是在精神需要满足程度方面发挥着很大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医护人员的情商指数与病人的满意度有着密切关系,患者满意度有50%以上来自服务性活动,与技术无关,99.4%的患者希望护理人员与其进行交流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的增强,医疗纠纷日趋频繁和激烈。在这些医疗纠纷中,部分是由于护士的服务态度所引起,只要护士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及理解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再强一些,不少纠纷是可以化解的,这也是情商内涵的具体表现。

2.1.5 情商与社会适应性

社会工作者{职业属性}要求护士适应各种环境,无论置身于纷繁或孤寂中,都能保持良好适应,沉着应对。一方面特殊的工作性质,环境氛围等易使护士产生情绪问题;另一方面特定的工作对象要求护士始终保持稳定、积极的情绪状态,这是为患者营造积极、乐观情绪氛围的前提。护士若存在情绪调控等人格要素特质的明显缺陷,极易导致职业角色的不适应行为,情商的特征正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中所必备的心理素质,是情绪自控力在整体护理中的渗透。

2.1.6 情商与护士人文关怀能力

关怀是护理的核心概念和中心任务,人文关怀是指关心人的精神问题,注重自我与他人的精神发展;作为人文关怀的主体――护士,其人文关怀的能力正是情商的特征。

2.1.7 情商与自控能力

作为一名护士,情绪的变化对病人有着直接的影响:稳定的情绪、高昂的工作热情、文明的语言及微笑的面容,对病人有积极的感召力;相反,如果护理人员不能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往往在工作中就会感到身心疲惫,甚至会将不良的

情绪转嫁于病人。

2.1.8 情商与护士身心健康

护士作为人类的健康使者,随着人类健康需求迅速增长,其所承受的压力渐增,护士的身心状况不容乐观,情商的培养可以减轻护士的心理压力。护士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当不同的角色在转换的过程中发生冲突时,久而久之导致身心状况不良。护士必须认识自己、控制自己并合理调整自己的情绪,善于克制不健康的情感,以保持自身心理和生理的健康。

2.1.9 情商与护理团队精神

个人有情商,团队亦有情商。医院护理工作中的大多数工作都是由各个(科)护理团队去完成的。为此,各个护理团队的工作气氛以及凝聚力对工作绩效有着深刻的影响。护理团队绩效是团队护理人员之间相互信任和意见沟通的结果,为了有效完成护理团队工作就必须提高护理团队的情商。

3 护生情商培养的重要性

3.1 护生年龄小,可塑性大

护生年龄大都在17岁-22岁,正处于青春发育中后期,生理已渐成熟,但心理和情绪发育尚不完善,易受环境或他人情绪感染;而护理专业学生以女性占绝大多数又容易受生理因素影响,情绪上发生微妙的变化,情绪不稳定也易产生负面情绪;在这时期情商培养显得更迫切、更重要。

3.2 护理工作亟需护生具备较高情商

随着护士职业的社会功能愈显重要,护士职业角色的总体水平与人类健康事业发展、人们生存质重提高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息息相关。整体护理模式的提出不仅要求护生拥有良好的技能,更应懂得病人及家属的心理,具有广阔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灵活的沟通能力、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以及勇于吃苦、拼搏奋斗的精神,只有具备较高“情商”的护生才能适应21世纪对护理人才的要求

3.3 情商在护生就业中起关键性作用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充满竞争的时代,越来越多的护生将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情商这个能体现综合素质的重要因素在就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提高护生的情商水平,不仅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和质量,也对将来的人生、事业成功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第3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人们对健康的概念与要求有了全新的认识与改变,从而对医疗与护理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护士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成为一种职业性的危险,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患者的康复。现将造成护士心理压力原因分析及对策报道如下。

1 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原因分析

1.1职业因素 目前普遍存在护士编制不足的问题,护士编制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护理人员长期承担着紧张、超负荷的一线工作,轮班作业,相应的劳动报酬不足,传统的权利机构将护士置于组织的低层,护士被认为是医嘱的执行者。这种现象使患者产生一种错觉,护士只是从属地位,护士的劳动得不到尊重,其自身价值得不到体现,护理人员普遍缺乏“个人成就感”,造成了护士内心期望与现实的冲突,这是产生心理压力的主要原因。

1.2护士的自身因素护理工作是以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中心,围绕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问题进行的,新业务、新技术、新设备的更新换代日新月异,要求护士不但要更新现有的知识,还急待充实更多的相关专业知识,由于医学理论知识有限,不能适应新技术、新项目的护理,不能满足患者越来越多的健康需求,造成护士心理上的压力。

1.3社会因素随着医疗制度的改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民众法律意识的提高和举证倒置制度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护士面临工作和举证的双重压力,紧张水平和紧张反应性增高,护士行为稍有过失或语言稍有不慎就可能激发护患矛盾、导致护患纠纷、护理投诉等,护患关系紧张导致护士心理失衡,表现出不耐烦、易怒、言谈举止失常,加重了心理压力。

1.4职业的风险性 医疗职业风险的不确定性是造成医疗从业人员心理和精神压力的重要原因,护士在操作过程中被乙肝患者、HIV阳性患者等病人使用过的针头刺伤的时有报道,尤其是“非典”流行期间,更暴露了医护的风险性,也暴露了医护人员风险保障的严重不足。

1.5自身价值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别 护士期望自己成为人们心目中真正的“白衣天使”,工作积极努力。然而护士角色在社会人群中却被认为是“高级保姆”,护士只懂得打针、发药,是医嘱的执行者,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这种不公平的社会评价,让许多护士心灰意冷。悬殊的社会价值,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自卑、沮丧、失望、焦虑、抑郁、甚至人格异常。这种职业形象紊乱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1.6医院因素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制度,护理管理者不正确的管理方法,也会成为护士产生心理压力的应激源,当护士与患者发生冲突时,部分管理者片面将其归结为“职业道德不佳“,并强制或用行政命令让护士赔礼,认识错误,采取强制或用行政命令手段来约束护士的职业行为。强化其职业态度,这种管理的方法挫伤了护士的积极性,使其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2 对策

2.1适当增加护士编制 合理配备护理人员,管理者应注意人力资源管理,体谅护52作的繁重、辛苦,尽量减少护士工作超负荷现象,对于工作量大,倒班多,危重患者多的科室实行政策倾斜,适当增加待遇,必要时采取轮转制度,在精神方面,要从加强护士职业素质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入手,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感。

2.2加强技能培训 护理工作者只有提高心理素质,丰富专业知识及业余生活,加强职业角色化的培训,提供多渠道的继续教育、深造的机会,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增加个人业务知识,扩大知识面,使自己具备操作技巧,熟知各种抢救知识,对各项新技术及时掌握,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和赞誉,提高患者对自己的信任感。

2.3健立健全护理风险管理机制 良好的职业安全管理,使护理人员消除顾虑,减轻思想压力,加强护士对职业风险、职业防护危害知识培训,定期监测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建立护士健康档案。

第4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1 原因分析

1.1 高强度的职业性应激 护理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要求高的助人专业,是卫生服务行业中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3]。我国也有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高强度的职业性应激易导致部分护士的身心失衡或健康失调[1]。调查表明,认为职业导致的紧张和压力过大或较大的占55.9%[2],护理人员作为高压力的群体[4],每天面临各种职业紧张因素,职业紧张已成为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1.2 职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 日本学者稻冈氏对护士陷入BS的背景做较深入的分析后认为:造成护士BS的主要因素,是其职业价值观和人际关系[1]。

1.2.1 职业价值观 在医学领域,医生和护士是相互合作关系,但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人对医生和护士持有等级观念,认为护理是从属于医疗专业的,所以客观上护士的社会地位低于医生[5]。社会公众认同感及价值取向低,加之医护之间经济上的悬殊都是导致护理人员个人成就感低下的原因[6],调查显示:46.8%的护士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低,37.48%的护士认为自己的收入偏低。相对较低的劳动报酬和传统观念都促使护士形成心理压力[7]。

1.2.2 人际关系 近年来,护士之间的横向暴力是医疗保健行业的严重问题,这一现象损害了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护理质量,制造了消极和紧张的工作环境。[8]频繁的人际冲突使护士陷入了无尽的压力和痛苦中,这种痛苦要大于来自患者和家属或医生的暴力或欺凌。[9]其次,是护士和患者、家属的关系,部分患者和家属对护士缺乏尊重和信任,在医治过程中遇到治疗效果不佳、提出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时,往往慑于医生的权力,将矛盾指向护士,对护士肆意谩骂,甚至殴打致伤,护士人身安全缺乏保障,杨多等调查表明:综合医院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一年内发生率为70.6%,[10]护患之间的误解或冲突严重的损害护士的身心健康。

1.3 超负荷工作和疲劳 长期以来,由于护士配备不足,许多医院护士配备仍未达到1978年卫生部制定的标准:病床与护士之比1:0.4。但是,随着病人需求增多,护理服务内容不断增加,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士超负荷工作已成为普遍现象,是疲劳的高发群体,97.27的护理人员有被疲劳困扰的经历[11]。

1.4 自身因素 缺乏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如缺乏爱心、责任心、同情心;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差;人际沟通能力差;社会适应性差;身体素质下降等。缺乏有效的应对方式,当感到紧张和压力时,能主动或较主动寻求心理支持的占37[2]。

2 维护策略

2.1 树立对职业的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培养积极的职业心态

做为护士,要正确认识护理事业的平凡与崇高,相信护理事业的前景是美好的,热爱自己的职业。培养积极的职业心态,例如:职业微笑、对病人的真诚关切,甚至为了病人能够忍辱负重等。具备积极的职业心态,才会自觉地要求自身言谈举止有益于病人身心状态,形成良好的人际魅力,赢得病人的尊重和信赖。[1]从而提高个人成就感,更加热爱护理工作。

2.2 加强人际沟通技能学习,营造良好人际关系

2.2.1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

护士与同事之间相处,首先应加强个人修养,学会尊重、感恩、宽容、赞美、谦虚和相互体谅。善于发现同事的优点并给与积极肯定、经常赞美他人、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支持,都是赢得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方法。面对工作场所横向暴力,护士间应相互关心并努力去改善同事间的关系,这是克服工作场所横向暴力的重要一步[2]。其次,学会有效地表达和调控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自控应对他人的情绪,保持心平气和、宽容是应对他人生气、辱骂的好方法,既可以避免冲突加剧,又可以避免生气对自己的身心伤害。良好的同事关系,可以让护士身心愉悦,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第5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关键词: 心血管内科 护士 情商 满意度

心血管内科是高风险的专科之一,心血管内科疾病具明显专科特点, 心血管内科疾病病情变化,具显著的突变性、多变性特点,往往来势凶险,且大多属于慢性病,病程长,易复发,治疗效果常不明显或缓慢。病人长期受疾病折磨,患不同疾病处于不同病程的病人会出现不同的心理反应。如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发作时,因剧烈疼痛、胸闷、气急、心悸等不适,病人易产生濒死感、恐惧、焦虑、绝望,等复杂的负面心理反应,易使病情恶化,更易引发医疗纠纷。心血管内科护士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更需要有很高的情商,才能妥善处理各种临床护理问题,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配合,促进疾病康复,切实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因此,加强心血管内科护士情商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刻不容缓。

护理人员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使情绪不受影响 ,尤其是遇到难处理的病人 ,如何在短时间内取得病人信任 ,快速准确地评估病人病情 ,确定护理方案 ,通俗明了地解释病情 ,取得病人的配合和支持 ,这些都是与高情商分不开的。通过实践证明 ,护士的情商高低对护理工作可产生直接的影响。

1、 情商的概念

情商是非智力因素的总和,表现为一种优秀的素质和潜能,与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密切相关。1995年,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明确提出:情商不同于智商,它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可以从学习中获得的,他把情商分为5个方面:(1)认识及觉察个人情绪的能力(2)妥善处理个人情绪的能力(3)自我激励的能力(4)认知他人情绪的能力(5)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1]高情商的人能正确认识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能理智地控制自己,心理素质过硬,抗挫折能力强;用知识不断充实自己,为目标坚持不懈努力奋斗;最重要的是,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处理事情周到得体,语言表达能力强,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临危不乱,有效化解人际矛盾纠纷,规避风险。

2、 情商的培养是改善护患关系的需要

所谓的护患关系,是护士与患者在医疗护理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帮助与被帮助的人际关系。这是护理行为中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护患关系需要的是感情上的交流与沟通,是相互间的理解和行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护士情商就是护士在护理实践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智慧、智能,在护患沟通和为病人护理、治疗及康复时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和修养。[2 ]因此,护士只有不断提高自己控制及分辨个人与患者的感受和情绪的能力,并运用这种能力来指导自己的思想与行为,才能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3、 影响心内科护士情商的因素

3.1、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护理队伍中,知识学历低于医生,工作环境也存在大量的紧张因素,如倒夜班、工作超负荷、报酬不公、人身危险等,同时护士角色复杂,除在医院的诸多角色外,在家还要当好丈夫的妻子,婆婆的好儿媳,孩子的好母亲等角色,当长期处于高压力下,心理失衡而焦虑不安时,其调控情绪能力就会下降,这时情商会较低。

3.2、护士的职业心态有偏差:护理工作是一项很辛苦而又琐碎的工作,是高风险高压力的工作,且夜班多、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低等,少部分护士基于以上原因不安心护理工作,这是职业心态有偏差造成的。这种消极情绪常常会导致行为,进一步致护士工作兴趣低,故情商低。

3. 3、处理人际关系能力不足:护士要与各类不同的人打交道,如医生、同道、领导、病人及家属、医技人员、后勤人员等,因此人际关系干扰因素多,加之工作的繁忙与劳累,往往易发生冲突行为。尤其是常会遇到身心失衡,求医心切病人的某些冲动言行,甚至是患者及家属的辱骂和殴打时,不能保持冷静、平和的心理,情商低致冲突升级。

3.4、护理管理者的认识不足: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长期以来存在一种错误认识,认为学历、知识、能力三者相等,强调学历、职称,而不注重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优化。其实,能力、学历知识是不能划等号的,过分强调职称、文凭,过分强调“智”必然会忽视“情”。

4 心内科护士情商自我培养的技巧

4.1 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护士要努力养成良好的性格,保持乐观、怡静、愉悦的心境,用积极情绪感染和影响患者及周围同事,不把消极情绪带入病房。

4.2 正确把握自己的情绪? 护士经常面对身心失衡、求医心切患者的情绪冲动,工作繁重、紧张,如果护士本身性格特征较内向或情绪易激动,则易感到身心疲惫而对工作失去信心,甚至将情绪转嫁于患者。所以,护士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特征,学会控制情绪、自我调节、自我安慰的方法,寻找正确的压力释放渠道,提高对失败、挫折的承受能力。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不仅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还可维护护士社会角色的自豪感,提高人们对护理工作社会意义的认识,是情感施展的基础。[3]

4.3 深刻地感知他人情绪? 护士的基本素质是善解人意并关心理解他人。培养感知患者情绪的能力,首先须有接纳患者的意识;其次有意识地感受并理解患者的喜、怒、哀、乐;另外,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培养感知患者情绪的能力。在护理工作中,当与患者发生冲突和误解时,当事人如能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更容易了解对方的初衷,消除隔阂,这众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对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以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工作的得与失 护理工作需要一定紧张度,但紧张超出平衡则可达到危险的临界点。压力大时应及时放松身心,合理地宣泄,可向亲近的人倾吐心声,以获得心理上的轻松和满足;另外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以陶冶情操、开阔胸襟、消除不良情绪。高情商者往往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表现为:在渊博知识基础上的自信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高情商的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往往得心应手,处理各种问题游韧有余。

因此心内科护士高度认识情商培养在护理职业生涯中的重要性,对在心内科的护士要加强情绪辅导课,不断培训强化心理健康维护,作好情商的自我培养,全方位加强心内科护士情商的培养,努力提高护士素质,建立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满意度,以达到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李娟.情商培养在促进护患关系和谐中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 究.2011.8(16):103

第6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关键词】 实习护士 养成教育 思路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养成教育包括正确的行为指导,也包括良好的习惯训练。习惯养成教育在西方国家研究较成熟,如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提出英国教育的目的:有德、有用、有能力。即有强健的体魄、良好的道德,还必须有学问。在我国研究养成教育有孔子、夏丐尊、叶圣陶等,最终使养成教育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是叶圣陶。现将养成教育的概念运用到实习护士的带教,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养成教育的思路也与一般中小学的养成教育有所不同。

1 目前实习护士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年普通高中扩招,使得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下降,但护生缺乏面对现实的勇气;(2)护士就业实行合同制,面对就业的不确定性,对前途感到迷茫;(3)护生实习时多为17-19岁,该年龄段的孩子道德观、价值观都不成熟,正处在易变易教育的年龄段;(4)90后的孩子具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习惯于独立地比较和判断,但多数情况判断和比较有失偏颇。(5)他们渴望学习新的东西,但真正用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行动并不多。

2 养成教育的思路

2.1实习期间加强其职业道德的教育,有利于护士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作为带教老师,要树立榜样作用,为人师表,展示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职业道德的养成,重点强调“慎独”,慎独在《辞海》中的解释,在独处时,自己的行为谨慎不苟。护理是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准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1]。在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方面,护理工作经常要护士独自一人进行,而且服务的对象自身又是身患疾病需要更多关爱的人,能否认真负责,准确完成护理任务,除了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护士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自律性,因而其“慎独”精神要求较其其他行业更高更严[2]。例如,当你给病治疗时,是否严格无菌操作,配制药液时是否准确无误,严格操作规程;工作时是先考虑病人利于,还是先考虑自己方便,是否合理使用医疗资源;夜间独自值班时是否严格执行护理技术操作,按要求护理病人、巡视病房、观察病情等。

2.2安全责任意识的养成,在执医疗护理临床服务中,要有很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在保证病人安全的同时也保护自己。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实习时,一定要逐渐培养安全责任意识,技术可以熟能生巧,安全责任是不断强化养成的,如执行医嘱,护理处置或护理病人时,严格操作规程,无菌观念。“三查”、“八对”一注意等,每个环节要认真执行。不能遗漏或马虎了事。只有不断强化,才能养成很强的安全责任意识。安全责任意识的养成教育应该是实习护士要上的第一课。

2.3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护理学和临床医学一样,是一门不断发展、创新的学科,护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护理知识也在不断更新,护士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进入实习、工作后有的已经陈旧老化,这就要求实习医院和带教老师有计划的针对实习护士举办讲座和相关知识的培训。带教老师要多提问,留问题,让实习护士去思考、查资料、找答案,或是共同探讨问题,要不断激发护生的学习欲望和热清。护理是终身学习职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

2.4护理技术操作规范的养成,实习护士进入临床学习,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对护理技术操作是陌生的,也不敢随意去做,作为带教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对学生影响很大,从简单的肌注、皮试,到复杂的护理技术。老师的示范就是标准,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技术不是一天能练成的,是一个学习、养成的过程。

2.5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带教老师在带教学生时,尽量不把太多负面信息传递学生,比如太多的报怨,工作辛苦、医疗环境差、待遇低,护患关系恶烈等,同事之间不要相互报怨、抵毁,应正面引导护生学习,如何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建立良好的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对工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也应该明 白,护理工作确实辛苦,实行三班制,工作不规律,生物钟颠倒,容易导致护士免疫功能下降,作为护士一定要注意体育煅练和休息,调理好自己的身体,锻炼身体和保健的习惯是养成的,首先要有健康的理念,信息决定行动。

一般认为,护士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3]。护士的基本素质不是短时间形成的。而是一个连续的不间断的学习培养过程,学校的学习是基础,真正的养成教育开始于实习阶段,因此教学医院或提供实习教育的综合医院,制定完整的、系统的护士养成教育计划和实施安案,从护士开始进入临床学习,由综合素质高,有经验的临床护士带教,对实习护士连续的可评估的养成教育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并且对护士的道德素质、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健康素质的养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郭红梅,王秀花.护士慎独意识对护理工作的意义[J].职业健康,2007,23(24):2359-2360.

第7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关键词:A型性格;针刺伤;护生

在护理教学环节中,临床实习占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护生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必需阶段[1]。有调查显示:实习护生锐器损伤的发生率为84.4%,其中有63.6%的护生被污染的锐器所刺伤[2]。恩格斯曾说过:"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在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说明人的性格对工作及其过程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问卷形式对护理实习生进行调查,分析150例护生的性格差异和行为特征对职业安全防护的影响,探讨A型性格与针刺伤之间的关系,以期在日益普遍的职业危害中,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意识,预防针刺伤的发生,保障护生的职业安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重庆市永川区三所医院临床实习中曾发生过针刺伤的护生共计150例进行问卷调查。(三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永川区中医院、重庆永川区人民医院)。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150份,回收率100%,剔除L份较高者(L≥7分)4例,答卷漏项者12例,回收有效问卷134例,有效率89.3%。共回收有效问卷134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5例。本科生71例,大专生42例,中专生21例,均已实习半年以上。纳入条件:①自愿参加本次调查者;②无精神及心理障碍者;③在实习期间有发生过针刺伤者。排除条件:①不愿参加本次调查者;②精神及心理障碍者;③沟通能力有障碍者;④没有在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者。

1.2调查方法 采用张伯源等修订编制的A型性格问卷[3]进行调查。其中A型37~50分,A一型29~36分,B一型19~26分,B型1~l8分。用于鉴别A型或是B型性格的人。由研究者本人亲自向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发放问卷,用统一的指导语说明问卷填写要求,研究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填写,并当场收回。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统计检验显著性水平均以P

1.4伦理注意事项

1.4.1尊重调查者的意愿,对与他们的隐私要经过本人同意才能转告,要以受试者的意愿为第一,尽可能签订知情同意书。

1.4.2 尽量让被调查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仔细、独立、如实填写。

2结果

2.1护生基本情况 共调查134例护生,其中男性19(14.2%)例,女性115(85.8%)例。本科生71(53%)例,大专生42(31.3%)例,中专生21(15.7%)例,见表1。

2.2护生A、B性格与不同针刺伤次数 自调查之日起过去的半年内被调查的134例护生中,A型性格78(58.2%)例,B型性格56(41.8%)例,其针刺伤发生情况,见表2。

3讨论

3.1 A型性格是美国著名心脏学家弗雷德曼(J・L・Friedman)和罗森曼(R・H・Roseman)于20世纪50年代首次提出的概念,它的提出是心理学对于身心疾病研究的一大贡献,现在在临床上用是否为A型性格预测心脏病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弗雷德曼(J・L・Friedman)在研究心脏病与性格类型的关系时,发现冠心病的发生与情绪紧张有关。随后医学心理学家和临床工作者注意到一个人的个性特点,尤其是某些典型的性格类型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于是把这种性格类型定为A型性格[4]。A型性格主要特点是:抱负心强、富于挑战和竞争精神、争强好胜、缺乏耐心、有时间紧迫感、易对周围人产生敌意和攻击等特点。把与之相对的性格类型则被称为B型性格。B型性格的主要特点是缺乏竞争性、对工作和生活的满足感强、喜欢慢步调的生活、无时间紧迫感、有耐心、无主动的敌意。

3.2心理学认为性格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特征,它不仅影响能力的发展,而且在决定人的行为举止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关于护士A型性格与锐器伤的研究显示,不同的人格类型和职业伤害的发生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外科是A型倾向性格最多的科室,外科护士工作节奏相对较快,工作繁琐,应激机率较多,因此,A型性格倾向者较多[5]。说明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会受到人格类型的影响。从而导出A型行为模式缺乏耐心,易急躁,容易出现工作(操作)差错,导致职业伤害出现。护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护生向护士转变的过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时期,是为了将来更好地工作必备的先决条件。研究数据显示,不同性别和不同学历护生的A、B型性格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性别和学历对性格均无影响。本次调查结果中,A型性格护生有78例,占总人数的58.2%。A型性格针刺伤次数高于B型性格针刺伤次数(P

3.3护理实习生因为刚结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角色转变过快,并由于专业操作技能并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以及对环境不熟悉等原因,可能面临着比在职护士更严重的职业危害危险。另外,护理实习生临床经验不足,进入实习医院后,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承受着很大的工作压力,有一个角色适应的过程。这种不成熟的护理职业素质可能导致紧张、手足无措等等,也是导致护理实习生职业危害高发的因素之一。因此,在严格规范操作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应让护生尽快的熟悉实习环境,尽早的适应由学生到实习生的角色转变,同时注意护生的心理素质培训和心理引导,提高实习护生的心理素质,改善护生实习环境等,以减轻实习护生的职业紧张和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1]柯鸿,鲍红霞,杨海香.对临床实习护生职业安全防护的认知调查与对策[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6):699-701.

[2]郭新荣,殷艳玲,王莹莹.实习护生锐器损伤及其防护措施的调查[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8,3(3).

[3]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D].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10.

第8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关键词】心理护理;个体;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389—02

随着现代护理技术和医学模式的进展,护患双向心理研究与相互支持的护理学探讨,已发展成为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的中心。人得同水平心理护理,使护患关系达到融合性心理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已变为目前护理质量评估的重要指征,临床性心理护理的局限,职业性应激致部分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状况失衡,导致加强护士技术培训与心理培训成为目前最基本的需要。

护士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解除疑虚的工作中,技能性和护理性创造劳动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因此,新的整体护理模式对护士的素质特别是护患心理沟通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护理目的和操作的准确表达及实施与病人理解配合的相向知心性心理交换,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的前提保证。

1 护士职业特点素质及心理素质

1.1 护士执业素质全面化的必要性及主要依据。

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它并不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因而在医生与护士的主、助关系变为共同为病人康复而服务的合作关系的今天,护理素质的提高和缺陷修正显得极其紧迫和重要,护理以人的基本需要为理论根据,以病人为工作对象,以科学的护理程序为行为指南,其中,护士是医嘱的直接执行者。把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注意病人的环境,心理、精神、社会等整体状况对其恢复的影响转变观念,树立现代护理观,是护士素质进步的关键。

由于缺乏对护理学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理论指导下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的认识,没有看到护理学科已经形成其自己独特的专业理论体系和范畴,护理人员因为功能制护理造成偏重与重复、简单的习惯性技术操作,而知识更新的机会又少,使护理工作的科学规范性,专业性日渐淡漠。受传统护理观念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我国护士的培养以中专为主,其结果护士人文学科的知识较差,对护理发展状况的了解和护理自我评价能力明显薄弱。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整体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而且要具备专业技能,心理,社会等全面智能结构,才能使护理问题得到求真务实的解决。

1.2 护理心理的预准备。

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决定着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水平,直接涉及到患者的治愈,鉴于心理护理与技术护理相铺相成,在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心理护理模式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讨,但由于研究手段的杂乱性,主观性、随意性,具体实施上显得空洞而格式化,实际应用多为强直性概念灌输。

护士是护理的主体,因此也是患者所处人际社会群体中独立的个体,因此对护士心理护理的要求必须符合其职业特点,包含于工作范围内,思维、情感、道德、语言等指标表现不可能在实际操作中超越人性而表现“神”职。具有普遍意义的护士职业道德是护士护理专业的行为规范准绳,心理护理则是在此感、态度、言行等有意识地影响和指导病人的感受和认识,达到改变病人不良心理及行为的目的,从而保证防病治病,加速肌体健康等工作的有效完成,对本职工作意义,价值思考职业态度,与职业要求相一致的行为特点,构成了护士—-病人互联关系中前者的个体和角色人格特质,其中心理外显得特质是品质的表达。职守与爱心,高度的责任度,情绪调节与自控,人际交往等社会适应性意识,首先应该是建立在人与人互助,互爱的情理之上,最终形成护患间对疾病危害及必须采取措施的共识。护士利用护理专业知识解释、安慰、说服其护理对象,才能在正常的人类交往(护理行为)活动中,取得心理核心地位和主导,使护理成为双向心理都能接受并彼此配合的社会行为,让病人处于一种最佳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对不同心态病人的有的放矢地护理诊断,护理过程,诱导病人由依赖心理变成积极支持心理,直到取得最好的心理护理效果,这样护患个体单向性心理就构成了护理的同一和共向,也就是说,护理个体心理离不开心理护理个体,没有心理护理理素则个体心理只能是某一特定心理的活动。

2个性心理在心理护理中的集合

2.1 个性心理护理应用的质化。

心理护理不是普通的临床技术性护理,它要求护士在做好了解病人病情及其接受某些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借助问、听、视、触、交谈有步骤,有目的判断和分析患者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性及反映,准确把握病人的求医动机、希望、行为、个性、智力等特征,决定实现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对不同的病人采用不同的心理护理,是咨询和治疗至关重要的一环,带有共性的一般心理护理是职业的体现,应用护士个体健康心理对病人进行个别深入心理剖析的方法才是心理护理的本质。排除伦理学范畴及“翻身叩背,输液打针”的简单技能活动,形成自觉行动的技巧运用才是个性护理的体现。

个性心理护理不是附合,也不是技术操作的强迫接受,它要求护士表现出自己的气质类型,文化涵养,性格特点和一定水平的个人精神境界,正确实施护理法则,使护理对象与自己的理解相统一。仅限于单一的情感性,艺术性、积极性、严肃性,风趣幽默,寓意贴切的表现力和表象力,即不现实也不可能。以病人为中心,探求其目的,制定心理护理的方式方法,注重角色人格特质的训练与引导,完成护患双向对病症治愈的高自信度,其中的护士职业人格特质和职业动机,是成功与否个性心理最明确的表达。

2.2 建立科学的病人心理评估关系。

自80年代以来,对护士心理素质和心理护理研究的文献已逾上百篇,但是,由于缺乏对被护理对象心理背景和期望的系统分析,这些讨论变成了对护士单向的职业 要求,使心理护理不仅仅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其内容也大都成为了对护理职业心理特征的描述。新的护理模式要求在执行医嘱的同时,从病人疾病,心理生活,社会等几个方面整体出发,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诊断和过程。这说明心理护理动态的了解及评估成为心理护理的第一要素和必要条件。

诸多病人所患病症是各不相同的,即使是同一类疾病,因为其年龄、性别、性格、文化素质、工作地位、家庭等个体差异,对疾病的言行表现,认识程度以及因此而带来的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的影响各个不相同,即疾病的内在规律存在的共性问题是通过个性差异体现出现的。借助问卷,交谈,解释并通过技术性护理操作等手段,准确观察的思维变化,情绪波动,根据发现总结病人对其自身病患的感觉,认为等心理活动,在求医需要,情绪征兆,忧虑负担及医疗检查,用药情况,家庭影响等个体特征方面,寻求诊个体个性的特异性和规律性,评估病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以及对其施行护理的正负观点,建立起病人就诊的综合档案,逐个疾病,特定个体选用实施具体有效的护理方法,使心理护理形成病人、护士、医生参加的共融体系。

2.3 心理沟通在心理护理中的地位和影响。

心理沟通是护患之间的观点、意见、思考、情感等信息的交换,传递过程,并以此取得相互间良好的了解,理解、信任的人际关系。整体护理模式不是简单地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文化、社会、家庭等拥有复杂层面的综合体,对其采用科学的护理心理和护理程序,缺乏沟通的基本意识,在进行护理操作时没有必要的心理认识交流,甚至表现出消极,厌烦的个体情绪,仅仅是功能制护理的职业工作方式,都可能增加病人的陌生和紧张感,无形中的隔阂只能造成心理护理障碍而导致护理结果表现化。

主动,亲切的言语交谈是病人就医过程获得安全被信任感较为重要的一步。科室位置,疾病分科,入院介绍,表格填写等咨询活动首先影响病人对环境舒适与否的心理感觉,对不同病人检查化验注意事项,药品使用方法,疗效及家庭护理等内容运用掌握的专业知识辅助指导,是护患沟通的前期准备,对病人及其家属不安、担心、顾虑甚至宣泄的某些迫切心理愿望,进行耐心、冷静的心理疏导,诱使其转化为倾诉,是患者尽快取得心理沟通的条件保证,同时,娴熟、高超的专业护理技术也是消除沟通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培养和建立护患心理支持关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心理护理中的心理沟通更新了工作方法,加大了注重实效的力度,病人满意度显著上升,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推动了护理学科的进步和发展。

3 心理护理的量化研究

3.1 护理质量指标的内容和权重。

实证评价在心理护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关于对护理指标的看法不尽相同,科学地制定指标内容,设计质量保证的护理程序,有助于我们客观评估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心理护理被认为是护理领域中最艰苦和复杂的创造性劳动,具有将生理需要升为精神得历史意义,它标志着护理以单纯的职业操作转化成为职业思考。由于系统论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在护理领域的具体表现,实效结果的衡量就成了工作方法及程序正确与否的最终表达。分析质量管理现状和整体护理发展趋势,病人满意度和基础护理到位率呈强权值,心理护理的指标内容,应从护理职业范围出发,制定标准护理计划和教育计划,即护理服务态度,工作耐心热情,语言文明程度,即使解决问题及巡视,技术操作和专业知识深度的满意情况,病人对疾病、药物、饮食、休息与锻炼的认识,只有同时得到这些因素的协调支持,坚持现场落实和反馈控制的原则,并实施得分量化统计,才能体现出护理的效价和质量控制实值。

3.2 形体语言的主导地位。

职业性语言交流,技术操作时护理程序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也是护理中进行沟通的正常手段,但由于存在语言不懂而解释却耗时较长,护士技能操作被视为理所应当的本质工作等认识障碍,由此产生的心境,情绪对护患关系的影响直接涉及到护理质量,所以有人认为形体语言处了能“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外,其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表现力比语言性信息更富有感染力,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性沟通。

语言信息交通是间断的,而非语言形体交流的信息是不间断的,形体“语言”传递信息是许多感觉器的综合信息。从病人就诊到离开,除语言外,护士在工作中的仪表、态度、举止、技能水平始终直观连续的影响着患者的心理状态,庄重、沉稳、自然、果断给人视觉、触觉上的同情、亲切和友善的安全感,增加病人与护士之间相互信任的程度,反之,冷漠、马虎的随意性等不良刺激,则使病人产生气愤、懊恼、恐惧而加重其病人心理负担。此外,形体语言信息因为受距离的限制,护患交往的双向是在近距离内感觉器官能互通的情况下进行的,这使得护士行为反映的是可见的实实在在的各项护理操作而并非空虚的说教宣传,目光、表情、主动搀扶、安排治疗等等动作---空间效应,无形中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了心理压抑,可以认为正确的形体语言是病人获得信赖并配合护理的第一感性的心理要求指征。

3.3 心理护理学研究是促进护理学深入发展的关键课题。

第9篇: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概念范文

[关键词] 护士;重症医学科;职业倦怠感;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b)-0179-03

重症监护病房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导致重症医学科护士产生较大的工作压力[1]。2005年就有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都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感[2]。欧洲两次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受到职业倦怠影响的护士比例约为25%,并逐年呈上升趋势[3]。高工作疲溃感不仅给护士带来身心的痛苦,也会影响对患者的护理质量,造成医院财政收入的损失[4]。“优质护理病房”概念实施于临床护理以来,高强度的基础护理工作量的增加更加剧了重症医学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因此,为了解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的严重程度,本研究对本院重症医学科护士的职业倦怠感进行了调查与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方便取样的方法于2011年7月和2012年7月调查福州市某三甲医院重症医学科工作的85名护士。其中,主管护师6名,护师13名,护士66名,均为女性;年龄20~42岁,平均(23.9±4.0)岁;护理工作经验3个月~10年,从事重症医学护理工作时间3个月~6年,平均(2.34±1.63)年;文化程度:中专学历名11名,大专学历59名,本科学历15名。其中,工作3年及3年以下护理工作经验的低年资护士49名,3~10年护理工作经验的高年资护士36名。

1.2 方法

1.2.1 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malasch burnout inventory,MBI) 由22道题目组成,其中,情绪衰竭(EE)量表有9道题目,总分54分,19~26分为中度倦怠感,26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去人格化分量表有5道题目,总分30分,6~9分为中度倦怠感,9分以上为高度倦怠感;个人成就感分量表有8道题目,总分48分,34~39分为中度倦怠感,34分以下为高度倦怠感[5]。量表由受试者根据自己的感受对量表的描述进行自我评估,评估采用7点评分,依次表示其感受出现的频率,其中,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评分越高表示倦怠程度越重,个人成就感分值越低表示倦怠程度越重。此量表经过测试,同质信度Cronbach's a=0.738,分量表中情感耗竭为0.858,去人格化为0.761,低个人成就感为0.757,具有较高的可信度[6]。

1.2.2 临界值以情感耗竭分数≥ 27、去人格化分数≥ 8、个体成就感分数≤ 24为标准。参照李永鑫[7]提出的综合考虑职业倦怠3个因子的方法,把各个因素的影响整合在一起,纳入到职业倦怠的诊断标准中,即将受试者的倦怠程度分为4种:(1)零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3个因子的得分都低于临界值;(2)轻度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1个因子的得分高于临界值;(3)中度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的某2个因子的得分高于临界值;(4)高度倦怠:在职业倦怠评估中的3个因子的得分高于临界值。本研究认定轻度倦怠为正常人群,中,高度倦怠为职业倦怠人群。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5份,回收85份,回收率100%。

2.1 2012年7月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评分情况

2012年7月调查中的受试护士在情感衰竭上的分数明显高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而在个人成就感上的得分则明显低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见表1。

2.2 2012年7月调查中低中高护士职业倦怠感比较

低年资组一年前后倦怠人数比较,低度倦怠人数明显减少,而中高度倦怠人数增加16.32%和6.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高年资组两次职业倦怠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3.1 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严重

表1、2结果显示,2012年7月调查中的受试护士在情感耗竭上的分数明显高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而在个人成就感上的得分则明显低于Maslach提出的医护人员常模,而低度倦怠护士15例,占17.64%,中高度倦怠护士70例,占8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由此可见,重症医学科护士倦怠感以中度倦怠居多,职业倦怠严重,值得关注。ICU是危重患者密集的场所,与普通病房相比,患者病情重变化大,护理垂死和死亡患者的概率大,先进医疗仪器集中,技术性、专科性比普通病房强,患者自理能力差,劳动强度大。这样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负荷下,需要将精力更多地用于熟悉技术操作和仪器设备的使用,而忽略了与患者的关系,从而产生倦怠感。职业倦怠感不但影响个体的身心健康、人际关系, 而且会使个体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降低工作绩效,同时影响与家庭、朋友的关系,对自己、他人、组织都会造成负面的影响[8]。因此,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者在提高科室护士护理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同时开展人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学习,宣扬护理工作的崇高目的,做好护士的心理建树,以提升护士的职业热情,从而缓解护士职业倦怠感。同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更人性化的排班,定期组织缓解压力的户外活动,有效的激励措施来缓解重症医学科护士的职业倦怠。

3.2 低年资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加重程度高于中高年资护士

表2结果显示,3年及3年以下工作经验的低年资护士职业倦怠感程度上中度倦怠和重度倦怠人数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而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中高年制护士职业倦怠程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这是由于新护士工作经验偏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还要常常面临突发事件,并必须快速做出反应,这些加重了新护士的心理压力[9],更加剧了职业倦怠感。同时,重症医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它收治的患者以病情复杂、多脏器功能衰竭为主,时常送入重症医学科的患者已死亡或濒临死亡;死亡作为一种刺激源造成的情感反应易使年轻护士产生焦虑心理,加重职业倦怠感。因此,年轻护士进入重症医学科工作前,护理管理者应该对其生理和心理状态做好评估,挑选能适应高强度的护理工作和心理素质高的护士进入重症护理部门;还应积极组织有关重症护理相关知识和成就的培训班,使年轻护士充分了解重症医学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有足够的信心和热情投身到重症护理的工作中,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3.3 减轻或消除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在重症医学科推广“优质护理服务”理念

护士既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丰富的边缘学科知识,精湛的护理操作技能,还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提供给患者的服务质量[10]。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主要包括:要满足患者基本生活的需要,要保证患者的安全,要保持患者躯体的舒适,协助平衡患者的心理,取得患者家庭和社会的协调和支持,用优质护理的质量来提升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这就更需要大量的生理和心理素质高的护士投身在重症护理专业上,更需要重症护理的护士拥有更多的精力和耐力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减轻重症护理护士的职业倦怠感十分重要。

综上所述,重症医学科护士职业倦怠感严重,尤其投身在重症护理专业的新一代护理人才中。因此,无论是护理管理者还是医院都应该对重症护理相关部门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减轻护士的职业倦怠感,提高重症护理的质量,提升重症护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继平,王爱军. ICU护士工作压力源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的研究[J]. 护理管理杂志,2004,4(8):1-4.

[2] 王芳,袁桂枝. 护士工作疲惫感及其研究现状[J]. 护理学杂志(外科版),2005,20(18):74-76.

[3] Merouti E,bakker AB. A model of burnout and life satisfaction amongst nurse[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0,32(2):454-464.

[4] 余华. 护理工作疲溃感及其研究进展[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11):870-871.

[5] 陈素坤. 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07-217.

[6] 冯莺,骆宏,叶志弘. MBI量表在护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测试[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7):477-479.

[7] 李永鑫. 三种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74-76.

[8] 陆昌勤. 工作倦怠感研究及展望[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3):206-208.

[9] 张桂兰,马慧. 浅谈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5-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