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供热节能技术规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供热节能技术规范

第1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一般来说,节能建筑主要从外墙、屋面、门窗等方面提高围护结构的热阻值和密闭性,达到节约建筑物的使用能耗的目的。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节能建筑设计施工图,结合其特殊性,制定施工方案,设立有效的质量控制点,严格接操作程序施工,保证必需的施工周期。加强施工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和施工技术交底。材料员应根据设计技术指标,采购质优价低的节能建材,井查验有关质保资料,必要时应进行试配,经测试后确定。质检人员应从材料购进、施工各工序、隐蔽工程验收等方面把好质量关,并做好记录。

    2 建筑施工节能存在的主要问题

    (1)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管理。建筑施工涉及面广,施工过程中需要多个部门和工种联合作业才能完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好相关管理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冲突造成工期延误,保证施工有序进行,顺利完成。(2)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相关政策。目前我国的建筑施工节能技术还处在起步发展阶段,因此还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部分地区对于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不够重视。这就导致节能建筑施工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财政保障,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

    3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管理措施

    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一般来说具有能源消耗低、科技含量高和环境污染小等特点。节能技术在施工中的应用能有效促进建筑行业的节能高效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注重开发研制新型节能建材,积极学习吸收世界先进建筑节能技术。

    3.1 采暖和制冷节能技术管理

    以集中供热为基础,多种供热方式相结合的城镇采暖系统前提下,对热电站、供热管网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和升级,应用新型节能采暖系统技术,发展以利用多种能源形势的集中制冷系统,促使燃气空调和热电冷部门通力合作,联产联供。

    3.2 保温屋面施工节能技术管理

    (1)保温隔热材料的选用。必须严格按照产品技术规范和施工设计进行选用,重点考察材料导热系数、吸水率和外观容重等性能参数;储存材料应注意防水;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工艺和配合比规范进行操作,必要时进行试配。(2)合理设计屋面坡度和各点厚度。设置厚度控制点不能形成热桥;合并考虑排气孔和通风问题,根据保温层特性设置伸缩分隔缝,以防止屋面热胀冷缩造成大面积开裂。(3)施工前充分考虑天气因素的影响。应选择晴天连续作业。施工前做好原材料和防水层的防风防雨措施;铺设保温层前必须保证基层的情结干燥,必要时涂隔气层。

    3.3 墙体施工节能技术管理

    墙体是建筑物外围结构的主体,墙体材料的保温性能对建筑物的耗热量起着直接的影响作用。墙体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墙体保温性能能否达标。因此应推广空心砖墙和复合墙体技术达到节能保温的目的。

    空心砖墙一般以整砖平砌,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进行砍凿;墙体中有管道或预埋件处,应使用实心砖,不得用水泥砂浆填孔[提供和服务]或者随意凿孔,以避免墙体不密实或出现通缝和冷热桥现象。

    对于空心砌块墙体,施工节能技术部门应根据施工图纸及具体施工条件,绘制出砌块排列图。尽量排除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和裂缝处容易发生渗漏等不利因素对墙体施工的影响。保证砌块和砌筑砂浆的质量以及灰缝的饱满度,粉刷层应与砌块紧密粘接,保持砌块的均匀性和整体性,以提高空心砌块墙体的整体施工质量。

    3.4 墙体保温施工节能技术管理

    墙体保温施工时墙体节能技术应用的关键环节。通常在墙体的外侧或内侧设置保温层。施工一般采用抹灰,喷涂,干挂,粘贴和复合等方式进行。内侧保温层设置方法较为简单,但保温效果不如外侧;外侧保温层可节省使用面积,但是粘结性较差,容易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施工时应根据实际不同的施工方案和保温材料类型,选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施工时温度一般不得低于5℃;夏季炎热应注意养护和保湿。

    3.5 门窗安装保温施工节能技术管理

    门窗的密封性和传热系数是外墙节能措施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外门窗的能耗占总能耗的比重很大。因此在保证采光和通风等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减小门窗洞口的面积,减少冷风渗透和传热损失,提高门窗自身的保温性能。提高门窗的气密性,采用密封性好的新型门窗材料,设置泡沫塑料密封条;推拉窗轨道必须进行密封处理,缝隙较大的局部位置应使用单组份密封胶加固;安装门窗框架时应严格检查框架垂直度,密封条不密闭和缝隙超标的门窗扇坚决不能上墙。

    4 结语

    目前我国对于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开发应用十分重视,发展也相对迅猛。但是建筑施工节能技术不仅涉及墙体、屋面和门窗等建筑物部位的保温节能,还与建筑技术、能源技术和材料技术等技术类型紧密联系、息息相关,还需要政策支持,建筑设计和现场施工管理等各个参建部门通力合作方能实现。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技术体系,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继续发展完善。相关技术研发和管理人员应不断创新,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吸取先进经验,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不断促进我国建筑施工节能技术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 黄卫兰,林华.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建筑混凝土施工及后浇带技术初探[J].价值工程, 2010,(19).

第2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节能技术;技术政策

1 前言

建筑节能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战略问题。同志指出,要大力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全面推广节能技术,制定并强制执行节能、节材、节水标准,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搞好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基本内涵

2.1建筑节能的概念

建筑节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建筑节能要考虑建筑物整个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流动情况。与广义建筑节能相对应的建筑节能技术即是绿色建筑。狭义的建筑节能通常对构部件的组合、加工、建造及建筑的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关注较多,尤其是建筑运转过程中的能耗,是狭义建筑节能研究的重点。与狭义建筑节能相对应的建筑节能技术是节能建筑。节能建筑是指遵循气候设计和节能的基本方法,对建筑规划分区、群体和单体、建筑朝向、间距、太阳辐射、风向以及外部空间环境进行研究后,设计出的低能耗建筑,其主要指标是,建筑规划和平面布局要有利于自然通风,绿化率不低于35%;建筑间距应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居住空间在大寒日能获得满窗日照2h等。

2.2建筑节能技术与建筑节能技术政策

建筑节能技术是一门以建筑节能科学为基础,同时需以不影响人们感觉舒适度为前提的包含了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技术。技术政策,是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规定的有着技术发展的行动准则。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属于技术政策范畴。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是以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利用建筑节能技术减少建筑耗能、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效率,为促进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人居环境和健康等服务而采取的集中性和协调性的措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主要研究政府促进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政策以及利用建筑节能技术服务建筑节能的政策两个方面,重点是促进建筑节能技术新产品、工艺和服务的政策。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推选建筑节能,其总体思路是由北而南,由输入型节能为主向输入型与输出型节能并重转变。从内容上看,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历史演变可分两大部分:节能技术行业标准的演变和其他技术政策的演变。

3 中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比较分析

3.1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成就

3.1.1制定了促进建筑节能的技术政策。对全国的建筑分为严寒、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等三个大的气候区域,按照“分类指导,分区启动”的思路,初步建立起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法规的制定进入了加速历程。

3.1.2组织建筑节能技术攻关,建设节能试点示范工程。开展外墙外保温技术、节能门窗的科研开发与技术攻关,并在节能示范工程中进行了试点应用。目前在新建节能建筑中广泛采用了外墙外保温技术和节能门窗。从1990年代初开始组织进行供热计量控制系统和热计量装置的科研开发和试点示范工程实践,并在天津、沈阳、长春等城市实施城市供热收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3.1.3加强国际合作,引人国外建筑节能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先前主要集中在热计量、能耗预测、能力。标志性项目主要是中加项目和中荷项目,以及德国赠款的中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中荷可持续建筑示范项目和法国开发署赠款的中国住宅领域提高能效与可持续发展项目。目前高层面合作,与国家实施的国家战略相适合的有UNDP项目和WB项目。

3.2国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特点

3.2.1外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比较分析。由于各国能源的消费状况和水平不同,各国制定的节能技术政策的出发点也各不相同。

美欧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美国的民生耗能率高达消耗量的1/3,绝大部分是消费在建筑物上。可是,美国长期以来建筑物本身的设计和设备系统设计,根本不考虑节能问题,致使建筑物在使用中造成很大浪费。鉴于这种情况,近年来美国非常重视建筑物的节能,其节能政策是:从国家的立场出发,限制全民能源消费量,对各类建筑物提出强制性的耗能标准,以取得节能效果。俄罗斯、德国、丹麦、波兰等国制定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促进了建筑节能的快速发展。

日本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日本的民生耗能量仅占总耗能量的1/5,居住环境条件低于欧美国家。它所制定的节能政策是:运用金融优惠制度,鼓励建筑采用节能措施,以较少的能量消耗获取舒适的居住环境条件。已实行的金融优惠制度有住宅采用隔热构造的补贴贷款制度,采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型供水设备和供暖设备等的补贴贷款制度,及办公楼、饭店等建筑采用热泵设备的长期低息融资制度等。19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上能力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笔者认为,日本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对我国制定节能政策最有参考意义。

3.2.2国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共同特点。尽管各国制定节能政策的出发点不同,但采取的节能政策措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共同点。一是建立完善的建筑节能管理体制。日本是能源管理体制较完善的国家,从上而下、一环扣一环地建立了一套能源管理机构和咨询机构。尤为值得我们参考的是美国的建筑节能研究工作,以国家标准局(NBS)研究所为主,组织美国原子能研究所、宇航研究所等科学研究实力雄厚的单位,根据国家能源形势需要,将其设施、人员及基础研究资料迅速转向建筑节能研究,在不花费投资、设备、人员的条件下,迅速实现“技术转换”(TechnologyTransfer),取得适应当前需要的科研成果。二是注重建筑节能立法。许多国家既制定了节能法,又专门制定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法规、标准等法律文件,因而节能效果良好。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制定建筑节能立法要求建筑业主能自主地搞节能,政府规定以“热损失系数”作为判断建筑物节能性的标准。根据这个判断原则,制定了有关能源使用合理化的建筑业主判断标准。三是采取经济手段支持建筑节能。在这方面美国做得比较突出。美国在1978年颁布的“能源政策法”中,详尽地规定了建筑节能的经济支持问题。许多国家还设置了专门的金融机构。除经济支援外,一些国家还采取经济惩罚的办法。如德国“关于新建筑物节能法”于1976年7月生效后,要求新建筑物必须做隔热保温,违反此法律者罚款5万马克。四是以保温隔热为主开展节能工作。欧美各国一致认为,在实行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中,保温隔热是最主要的节能措施。所以,有些国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建筑物

节能的隔热令”,对各类建筑物作出保温隔热规定。五是加强节能与开发并重的科学研究。主要是三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主要是建筑节能综合研究,建立“节能型”建筑体系;注重太阳能、地热等建筑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建设节能试点工程和样板建筑,如美国政府为取得制定节能政策的定量数据资料,由政府出面组织办公楼建筑和住宅建筑的节能型样板工程,通过试点,检验效果,以取得经验。

通过对国内外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主要特征,除了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C02排放以及对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等方面具有与世界各国节能政策相同的特征外,还有着自己独有的特征:通过制定和实施建筑节能政策,促进建筑质量与性能的提高、改善室内居住热环境的质量与舒适性,促进建筑技术发展与建筑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节能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

3.4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面临的挑战

许多发达国家早已通过政策的强制与引导,普遍推广使用了建筑节能技术。1990年代,我国着手推进建筑节能工作,但这一工作基本上仍处于起步阶段。据统计,2000年末我国建筑年耗能约3.58亿T(吨标准煤),占全社会终端能耗总量的27.45%,按此标准预测,到2020年,建筑能耗将达10.89亿T,超过2000年的3倍。目前推进建筑节能主要面临技术与政策两个方面的挑战。

3.4.1建筑节能技术含量低。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建筑节能技术发展与应用慢。目前我国建筑节能技术、材料的开发利用率低,有的甚至还处于空白状态,且呈不平衡发展状态,南方慢于北方。因此,99%的现有建筑和95%以上的新建建筑是高能耗建筑。从整体上说,我国现有建筑能耗水平与传统建筑相比变化不大,有的甚至还不如传统建筑。如我国南方地区外墙原来普遍采用“24砖墙”,现在不少建筑改用“19混凝土空心砌块墙”。二是建筑物使用寿命过短。建国以来的住宅平均使用寿命不足30a,远远没有达到设计使用年限。三是资源和能源浪费大。我国单位建筑面积采暖总能耗是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新建建筑的3~4倍,外墙为4~5倍,屋顶为2.5~5.5倍,外窗为1.5~2.2倍,门窗透气性为3~6倍。特别是“毛坯房”大行其道,二次装修造成大量浪费。

3.4.2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弱。一是开发商缺乏建造节能建筑的政策激励。要达到国家节能建筑强制性标准,每平方米至少要增加40元以上的建设成本,由于执行无奖励、违规成本低,开发商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自然不会主动执行节能建筑技术标准。二是建筑节能技术法规体系尚未完善。在《节能法》颁布后亟待建立新的节能技术法规体系和与之配套的技术规范、标准与规定等。三是政策执行透乏力。如建设部2002年出台了《商品住宅装修一次到位实施细则》,试图推进逐步取消毛坯房、直接向消费者提供全装修成品房的进程,但由于贯彻实施力度不足,缺乏强制力,成效不甚明显。四是供热收费制度改革滞后。我国明确了实行分户计量收费的改革方向,由于供热企业无力承担供热计量设施的安装和改造大量的初始投资费用,供热收费制度改革目前仍处于试点阶段。

4 中国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发展对策

4.1制定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重点

4.1.1制定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制定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要明确建筑节能强制技术标准、政策内容与执行程序、最优化调控。就是要确定若干建筑节能参数实施技术定量控制,参数的选择要具有可量化性和可比性,如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性质的建筑及当地建筑节能的开展情况,设定不同的建筑能耗节约率或节能建筑的面积比例等;要利用法律规范、行政命令等手段从程序上实现最优化调控,选择总能耗最低或总成本最低等1~2个最重要的指标控制建筑能耗。其次,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要明确具体的调控手段。包括完善的建筑节能法规体系、行政强制与激励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

4.1.2建筑节能的影响因素简析。节能工作是一个涉及到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性工作,它直接渗透到建筑设计、施工、使用、管理等各个环节。决定建筑正常使用所需能量大小的先天因素是建筑设计、材料设备选择和施工质量。建筑物的使用和管理则属于影响建筑能耗大小的后天因素。各个环节中又涉及设计师、投资商、材料和设备供应商、物业管理和建筑使用人员等多个方面。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无论是建筑的设计、施工还是设备材料的选择,都取决于投资商的决策,虽然设计师、设备商等可以对投资商进行建议,但最终的决定权在投资商手中。同时,建筑在投入使用后的实际能耗必须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重新评估。此时决定建筑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建筑的管理、使用、设备材料性能。设备材料的性能在设计阶段已经决定,至于是否更换,则取决于业主,而大楼的管理人员从严格意义上说是业主聘用的,所以对于既有建筑及竣工后的建筑使用,决定建筑能耗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建筑物的业主。因此,建筑节能的主体就是投资商和业主。但是,我们现在却没有可行的手段对其节能行为进行评判,这是目前建筑节能工作的一个盲点。

4.1.3建筑节能的重点环节探析。首先,从建筑能耗看,采暖和制冷能耗占有较大比例,约占建筑能耗65%左右。据研究,采暖能耗占我国北方地区建筑能耗的50%以上,在实施建筑节能标准前建造的建筑冬季采暖平均热指标在30~50W/m2:2002年我国空调制冷负荷为4500万KW,相当于2.5个三峡电站的发电能力。随着家庭空调保有量的迅速提高,我国的制冷能耗还将继续增加。其次,从建筑物类型看,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大大高于居住建筑。据有关研究,北京市占建筑面积41.5%的公共建筑消耗78.2%的电量。再次,从建筑物类别看,建筑节能的重点是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控制,既有建筑重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节省。研究表明,节能仅使建筑成本增加5%~8%,5~8年可通过节能效益收回。不节能建筑节能改造投资相当于原建筑成本的10%~15%,明显高于新建建筑的节能投资成本。另外,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建筑都能进行节能改造,如外墙贴瓷砖的建筑物节能改造就不太经济。但对既有不节能建筑的节约能源或节约资金的潜力巨大,我国420亿m2建筑即使按节能30%计算,每年可节约200亿元~400亿元。根据上述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建筑节能重点环节是采暖和制冷,特别是公共建筑的节能上。第二,建筑节能工作重点是新建建筑的节能标准控制和达标。第三,既有建筑是否进行节能改造的判断标准是,改造投资效益是否明显

大于取暖、制冷环节的投资之和。

4.2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途径

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效用检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完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的基本策略是,既要注重政策的全面性、系统性、连续性,又要紧扣建筑节能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避免均衡用力而乏力。

4.2.1强化建筑节能的技术规划与设计。建筑节能首先要从集约型的城市化模式做起,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为原则,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布局。要大力推广节能省地型建筑,从规划和设计人手,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水平。

4.2.2加强建筑节能技术的创新与利用。将建筑节能作为技术攻关的重要内容纳入科技规划,重点解决建筑节能中的系统优化和关键、共性技术,提供高效、低能耗、高可靠性的供热、采暖、热计量、变流量热力管网输配技术,以及节能、经济、环保、安全的新型墙体材料,建立建筑节能技术和产品认证制度,规范节能技术、产品市场;建立推广与限制、淘汰公布制度和管理办法,推动建筑节能技术、产品创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建筑节能科技人员队伍。建立建筑节能技术研究中心和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基地。组织编制建筑节能标准图集、手册和培训教材。

4.2.3完善建筑节能技术的法规与监管体系。在《节约能源法》中增加对建筑节能技术研发与应用的具体规定,研究制定促进建筑节能技术的专门法规,根据《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和《建筑节能技术政策》制定具体的建筑节能技术政策、规定,完善和修订建筑节能标准,建立建筑节能检查监测评价体系,从根本上控制其建筑能耗。

4.2.4实施鼓励建筑节能技术发展的激励政策。建立中央财政预算支持的节能基金,用于重大节能工程的实施、原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收费制度改革及相关技术研发、试点示范等。增加财政拨款和信贷,增加资金投入强度,形成多方位、多层次的科技资金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建筑节能改造。采用强制与经济鼓励相结合的办法,鼓励开发商建造节能建筑。对达到节能标准的建筑物,应享受减免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等税收优惠政策和给予贷款、贴息等倾斜政策。对于节能产品应给予税收优惠和贷款支持。加快按照用户用热量收取采暖费的供热收费体制改革。

4.2.5提高公众建筑节能技术的科学素养。经常性地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开展广泛持久的群众性的建筑节能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的建筑节能意识和持续发展的环境意识,提高公众对节能建筑的认知程度。要举办各种方式的培训班、研讨班,普及建筑节能科学知识。

第3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一、研究专题和期限

专题一:通用性用能系统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方向1、电机及其系统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目前电机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载特性不匹配等问题,从电动机、被拖动装置、传动装置系统及管网负荷,进行系统节能优化设计,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完成3家以上节能改造工程,实现节电15-20%,并制定相关标准。

研究内容:电机系统能耗诊断、评估方法研究;专用电机群能耗综合分析软件的开发;电机及其系统节能集成技术研究;电机及其系统群节能工程化实施技术的研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2、燃煤工业锅炉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量大面广的燃煤工业锅炉存在煤耗高、污染重的问题,开发燃烧与控制系统集成节能技术,探索“合同能源管理”机制,在蒸发量4t/h、10t/h、20t/h典型燃煤工业锅炉上,完成5台以上的综合节能技术应用示范,达到节煤10%以上,制定锅炉运行能效标准,并研制大型无烟煤链条锅炉新产品。

研究内容:现有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技术评估与经济性分析;链条锅炉燃烧数值模拟及无烟煤燃烧技术的开发;锅炉及蒸汽系统的优化配置设计;锅炉优化运行管理指导系统及远程监测平台的研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3、余热高效利用技术及能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目标:为充分利用冶金等高能耗行业的大量余热,采用分级回收、梯级利用的方法,将完整的余热利用系统与分散的区域性热能供应相结合,并建成相应的示范工程,节能效率超过10%,同时开发出高能耗行业能效管理评估软件。

研究内容:1)中低温余热分级回收与梯级利用的能级分析方法,及其系统集成关键技术的研究;2)低温烟气余热利用的移动方式热能供能技术的研究;3)高能耗行业能效管理评估方法的研究。

研究期限:2*年3月31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4、分布式供能系统优化及关键技术应用

研究目标:针对*的气候特点和典型用能场所的能流分析,以及作为电网黑启动的电源点,提出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优化配置,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并建成2个以上带补燃余热锅炉的分布式供能系统应用示范,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单机容量达到250kW。

研究内容:补燃余热锅炉及系统的优化设计技术研究;适合*用能特点的典型分布式供能系统的优化;用于电网黑启动的分布式电源点优化布局方案的研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专题二:重点耗能领域节能减排关键技术研究与综合应用示范

方向1、清洁高效发电关键技术综合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燃煤电厂为主的现状,为降低煤耗、控制污染物排放,以外高桥发电基地为重点,建成运行效率世界领先的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在125MW、300MW、600MW和900MW典型燃煤机组上,实施能耗及NOx排放的在线监测与运行管理指导系统,实现机组发电煤耗下降3g/kw•h以上,NOx排放下降50~80mg/Nm3;建成2-3条脱硫废渣建材产品示范生产线,并完成1万平方米以上的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1)百万千瓦级燃煤机组系统节能关键技术的研究;2)燃煤电厂清洁高效运行优化技术的研究;3)燃煤电厂脱硫废渣预处理技术和综合利用成套技术的研究;4)发电厂凝汽器物理阻垢缓蚀关键技术的研究。

研究期限:2*年3月31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2、电网安全与电力系统节能技术的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在发电侧的电站布局和单机容量调整后,合理规划中心城市用电和大机组供电之间的资源配置,以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降低能耗,并建设相当20MW以上的“能效电厂”。

研究内容:1)电网节能调度的研究,电力系统节能及安全技术的研究;2)用于“能效电厂”建设的节电技术的研究,“能效电厂”发展模式的研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3、大型煤化工生产园区节能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吴泾传统化工基地,形成以公用工程为主线、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为一体的园区综合节能示范,开发大型煤化工生产园区节能集成技术,实现化工园区万元产值能耗下降10%以上。

研究内容:1)化工园区公用工程的优化与集成设计、化工装置能源梯级利用技术、园区公用工程信息集成技术与优化调度技术的研究;2)煤化工装置及高炉尾气制氢技术的研究。

研究期限:2*年3月31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4、典型企业通用性能源系统节能技术集成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在张江高科技园区内,以典型的制药企业通用性能源系统为综合节能对象,形成以蒸汽系统、中央空调系统、压缩空气系统、电机拖动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集成优化的示范工程,以及优化运行集中监测平台,实现节能15%以上。

研究内容:通用性能源系统节能集成技术优化应用;关键设备的能耗在线监测与运行优化管理指导系统;通用性能源系统优化运行集中监测平台的研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5、临港新城大型住宅小区新型供热系统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为满足临港新城对居民住宅区建设的规划要求,结合临港新城住宅区所处地理位置的特点,开发太阳能热水系统和空气能热泵热水系统综合应用技术,进行系统集成与产品研发,建立住宅小区应用示范,并编制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应用图集。

研究内容:屋面太阳能集热器与建筑外观一体化整合设计研究;供热系统优化与控制关键技术研究;供热系统的节能特性与指标分析;供热系统在大型住宅小区中应用的示范推广模式研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6、大型公共建筑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大型公共建筑,建立一套适合*气候特点的实用节能技术集成体系,形成相应的设计及施工导则,并建成节能指标达到65%的大型公共建筑应用示范。

研究内容:节能65%的公共建筑设计方法的研究;大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及施工标准的研究;建筑的能源监控与保障体系的研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7、港口电能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通过采用港口集装箱场地起重机油改电技术,达到节能20-30%;采用储能技术,节油20%,减少油烟排放50%以上;实现靠港船舶采用岸上供电。

研究内容:大跨度高架滑触线供电技术和跨箱区移动技术研究;用于起重机能量回收的储能技术研究;电源变频转换技术研究。

研究期限:2*年3月31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8、青草沙水库运行节能和新能源应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青草沙水库供水量大,运行能耗大的问题,通过对泵站泵组选型,进出口水流道的优化,高压大功率变频器等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特大型泵站的运行效率和系统整体运行效率;利用当地丰富的风力资源,探索水源水库与风电场的有机结合。

研究内容:1)大型原水工程输水系统及水泵装置运行节能技术研究;2)滩涂及岸线风电场设计的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期限:2*年3月31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9、老港卫生填埋场沼气发电集成技术与示范

研究目标:针对污泥在填埋处理后,稳定化过程时间长,产生的大量沼气未资源化利用的问题,通过采用污泥与矿化垃圾混合填埋的方法,开发污泥填埋场沼气管道设计及气体收集技术,并在老港填埋场建成2万立方米以上的沼气发电示范工程。

研究内容:填埋场导气系统研究;污泥或改性污泥模拟填埋场稳定化过程研究;填埋场沼气性质及产量与填埋时间关系研究;填埋场沼气净化系统与发电系统研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方向10、乘用车回收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研究目标:为加强汽车制造业的资源循环利用,针对*汽车行业的实际特点,从产品设计、制造、报废、再制造等环节,进行乘用车回收利用体系的系统化研究,并建成产业化示范,其可回收利用率达到90%,同时研制出用于零部件拆解再利用的一系列测试、生产设备,并提出相应的方法和标准。

研究内容:乘用车绿色设计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乘用车零部件再制造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零部件再制造产品体系规划与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决策支持研究。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专题三: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与预警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研究目标:结合国家太湖流域污染防治规划,围绕淀山湖蓝藻水华预警、控制、湿地恢复及对策,开发蓝藻控制应急处理处置成套技术,建立预警预报示范平台,形成相关技术体系,提升淀山湖水环境管理能力。

研究内容:(1)开展淀山湖蓝藻水华预警预报技术研究,初步建立淀山湖蓝藻水华预测预报示范平台;(2)开展淀山湖蓝藻水华控制研究,建立湖区生态修复、内源控制等综合示范工程;(3)研发淀山湖湖滨带污染控制与生态恢复技术,建立湖滨带水陆联合污染控制生态恢复技术体系,开展湿地修复技术集成和工程示范;(4)研究建立跨省市生态补偿、协调机制和联合水污染控制对策;建立淀山湖蓝藻水华预警和控制技术评估体系和平台。

研究期限:2*年9月30日前完成研究任务

二、申请方式

1、本指南公开。凡符合课题制要求、有意承担研究任务的在*注册的法人、自然人均可以从“*科技”网站进入“在线受理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及下载相关表格《*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版)》,按照要求认真如实填写。

2、申报单位应具备较强技术实力和基础,具备实施项目研究必备条件,具有实施项目必需的研究开发设施及匹配资金(企业牵头申报的匹配资金不能少于1:1);鼓励以产学研联合方式申请,多家单位联合申请时,应在申请材料中明确各自承担的工作和职责,并附上合作协议或合同。

3、课题责任人年龄不限。鼓励通过课题培养优秀中青年学术骨干。作为课题责任人和主要科研人员,同期参与承担的863、973、国家科技攻关和*市重大、重点科研项目数不得超过三项。

4、本专项课题的申请起始日期*年6月20日,截止日期为*年7月11日。课题申报时需提交书面可行性方案及其附件一式4份,并通过“*科技”网站提交可行性方案和其他所有表格。书面可行性方案集中受理时间为*年7月7日至7月11日,每个工作日上午9:00—下午4:30。所有书面文件请采用A4纸双面印刷,普通纸质材料作为封面,不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

5、已申报今年市科委其它类别项目者应主动予以申明,未申明者按重复申报不予受理。

6、网上填报备注:

1)点击连接可进入《科研计划项目课题可行性方案》申报页面;

2)首次登录必须选择“初次填写”转入申报指南页面,点击"专题名称"开始申报;

3)有关操作可参阅在线帮助。

第4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关键词]现状;新技术;建筑;节能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10-0052-02

建筑节能是在进行建筑(房屋施工、建筑材料生产)时对建筑资源做出合理有效的使用,达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建筑水平的基本目标。一般来说,建筑节能涵盖了建筑采暖、照明、热水以及空调的供应等。

1目前我国建筑节能的现状

1.1建筑节能政策方面

我国建筑节能的发展从20世纪末开始,起步相对较晚,但在近30年的努力与改进中,我国建筑节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为从基础上加强对建筑节能的管理,国家制定与颁布了一系列建筑节能技术规范及要求,例如《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等。此外,我国建筑节能行业的范围相对广泛,还应建立行政审批责任制,对不依据国家要求开工及验收的单位进行追责,进而保障我国建筑节能在完整的监督管理中落实到位。

1.2建筑节能设计方面

建筑节能可以顺利实施的关键是建筑节能设计,中国建筑节能设计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但发展步伐从未停止。目前,我国多数地区采用的围护结构的热功性能和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其外墙的传热导数是发达国家的5倍,屋顶则是4.5倍,外窗为2倍,门窗的透气性为4倍。依据有关资料分析,发达国家一年由于取暖所消耗的标准煤数量几乎是每平米7.6kg,但我国达到了13.5kg,是发达国家的两倍。所以,在经分析后得出,我国大多数建筑的保温性能不好,应该加强实施建筑节能设计。此外,为了把建筑节能设计工作落到实处,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不断开展,国务院目前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可是,因为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管,建筑节能设计推广现状并不理想,建筑节能的发展现状并不乐观,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则要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开发新技术,加快建筑节能发展。

2建筑节能新材料和新技术

2.1新能源节能的新材料

(1)储能材料。储能材料有效利用了建筑结构的热熔属性,在存储大量能量之后不会给建筑物的建筑结构带来影响,大多在建筑设计中将储能材料放置于地板以及天花板上,但却仅能提供显热显冷量,因此仍需进一步开发及研究。

(2)太阳能。太阳能的应用原理是把太阳的光能转换为其它能量,像电能或者热能。现在我国多数地区大力积极发展太阳能,而且实现了太阳能发电、太阳能采暖、太阳能供热。所以,在建筑节能中积极推广太阳能技术,是实现建筑节能的重要手段。

2.2建筑围护结构的节能技术

(1)屋面节能技术。作为围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面节能技术基本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正置屋面,另外就是倒置式屋面。那么,倒置式屋面可以进一步解决房屋渗透的问题,是当前房屋节能施工中采取的主要方法。屋面节能问题的影响原因比较多,不但和外界环境有所关联,而且和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也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顶层房间的耗热量相对大,从节能观点看,应该不断加强屋顶的热工性能。目前多数采取的屋面节能方法主要有:屋顶隔热保温板;保温热通风屋顶;岩棉覆盖等。

(2)墙体节能技术。一般来说,墙体节能技术基本包含两种方法,一种是保温隔热材料,建筑保温隔热材料选取密度轻、价格合理、导热系数小的材料。聚乙烯泡沫塑料、挤塑聚苯乙烯泡沫材料、岩棉板、玻璃棉都是当前外墙保温以及屋面节能技术中比较常见的保温材料。墙体保温基本分为外保温、内保温、自保温等。(1)外保温不但在施工中比较方便,而且对墙体外墙的垂直度需求不是很高,可以加快施工进度;(2)内保温则能可以把温度变形的几率降到较小,可以延长架构墙体的使用期限;(3)自保温不但工序简单、施工方便,而且有着良好的安全性能,是目前建筑节能工程发展的重要趋势。

2.3暖通空调节能新技术

(1)采暖系统节能技术。城市在进行供暖过程中基本分为区域供暖还有集中供暖,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热效率。在管网系统中装上平衡阀,可以确保管网系统达到水力平衡,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平均室温降低,进而达到节约的目的。

(2)辐射式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辐射式采暖空调基本包含底板辐射、天花板辐射还有垂直板辐射等,辐射型采暖空调技术不但能够减少吹风感,还可同时使用高温冷源还有低温热源,并进一步提高热泵的工作效率。此外,在低温废热的状态下,把辐射型采暖空调做末端装置可以省去常规冷热源。

第5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关键词】地源热泵;别墅建筑;地暖系统;空调系统;热水系统

1 地源热泵概述

随着现代人生活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自然和谐共处成为了越来越多成功人士的共识。别墅建筑不再仅仅追求豪华、美观和结构复杂,取而代之的是多功能性、高舒适度、个性化和环境友好型的别墅形式。满足更高宜居标准的同时,最大可能地实现可再生能源在住宅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了别墅设计、建设的大势所趋。在这一背景下,地源热泵技术开始取代户式燃气热水器(或电热水器)加冷暖空调的传统模式,成为别墅制冷、供热的主要能源供应系统,同时满足了建筑中地暖、空调、热水等多系统的各种功能。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包括土壤、地下水及地表水在内的地下浅层地热资源(也称地能)同时实现制冷与供热的高效节能技术,系统主要由地源热泵机组与地埋管环路组成。其核心原理是根据地热资源温度冬季高于环境温度、夏季低于环境温度的特性,以热泵机组和埋地盘管作为中介,将大地作为低温热源或排热场所。而地下浅层在冬季失去的热量可以在夏季得到补偿,由此使大地的热能得以维持基本平衡,不会造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

从目前的应用效果来看,地源热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性和优点:首先,由于地下浅层土壤中聚集的太阳辐射能力高于人类每年能够利用的500倍以上,相对于受地域、气候限制的直接利用太阳能的节能技术或其它技术,地源热泵具有明显的稳定性,并能通过热能发散和接受的基本平衡,维持一年四季恒定的运行能力,是一种非常便利、清洁、可靠的再生能源技术;其次,该技术的节能效果显著,由于土壤温度冬季比环境空气温度高,热泵循环的蒸发温度提高,能效比也相应提高,夏季土壤比环境温度低,制冷的冷凝温度降低,效率高于冷却塔式或风冷式机组,综合节能效果在30%~40%左右;此外,地源热泵还具有一机多用、自动运行、使用方便、应用范围广等诸多优点,受到了设计者与用户的一致好评。

2 地源热泵在别墅建筑地暖系统中的应用

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是通过地板辐射层中的热媒将其均匀加热,并以整个地面为散热器根据热量向上辐射的规律进行自下而上的热传导,从而实现采暖目的的系统。地源热泵技术联合地板辐射可对房间进行冷暖联供,具有蓄热能力强、温度波动小等优点,且可使室内出现从脚底到头部逐渐降低的温差,符合中医学中“顶凉足温”的健身理论,是体现现代别墅品质的标志。

由于地面遮挡物会减少地板有效散热面积,从而增大房间单位面积热负荷,因此在设计时应考虑此部分的影响。设备的选型应以夏季冷工况为标准,并依据冬季实际工况调整核较。为了监控辐射地板的供水温度,还应在辐射地板水系统的供水管上安装温度传感器,传感器和温控仪相连,并在板式换热器另一端由机组来的供水管上安装电动阀,由温控仪控制电动阀的开度,使辐射地板系统满足室内的舒适度要求。当别墅区地下浅层冬夏季热能负荷不平衡或换热器埋管面积过大时,可采用复合式地源热泵以降低造价成本,可增设全热交换器或以新风机送风的形式组成别墅的新风系统,进一步提升室内空气品质并实现节能降耗的目标。

3 地源热泵在别墅建筑空调统中的应用

在电力资源严重不足的今天,将地源热泵技术引入别墅空调系统已经成为了我国空调产业和别墅建设工程一大趋势,作为一种清洁的再生性能源,持续、稳定的地热资源可以为空调系统节省能耗40%以上,与空气源热泵相比,更可减少30%以上的污染物排放,具有经济节能和绿色环保的双重效益,并节省了大量的地面空间,进一步提高了别墅生活的品质。

别墅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一般由热泵系统、地源热交换系统以及末端空调系统组成,首先由压缩机、冷凝器、四通阀、节流阀及蒸发器组成的热泵系统通过制冷剂的循环实现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再通过管路和热交换器组成的热交换系统将能量传导至末端空调系统,末端空调系统一般由低温地板采暖系统和风机盘管系统组成,是直接调控温度的组件。在这一系统中,热交换部分是整个技术实现的关键。

在选择地源热泵系统的具体应用方案时,必须先对施工地点的地质、气候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分析,再根据土地面积、别墅建筑规模、高度、机房面积、冷热负荷等规划要求进行科学计算,并结合工程造价优选系统形式。

4 地源热泵在别墅建筑热水系统中的应用

地源热泵空调系统除实现对建筑物的供热和制冷外,还可一机多用,为别墅提供生活热水。地源热泵热回收热水系统一般与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联合运行,一套系统可以代替原来的锅炉加制冷机的两套系统装置。系统结构紧凑,省去了锅炉房和冷却塔,节省了建筑空间。

系统通过水泵将水从生活热水箱送到冷凝器的封闭加压环路进行循环,这是一个可供选的生活热水环路。对于夏季工况,该循环可充分利用冷凝器排放的热量,基本不消耗额外的能量而得到热水供应;在冬季,直接利用地源热泵制备热水,其耗能也大大低于电热水器。与具有低功率密度、间歇性高等特点的太阳能热水器相比,地源热泵受环境、气象条件的限制较小,稳定性强,系统其配套空调设施 COP 值一般均在4.0以上远高于普通家用风冷空调系统,与空调系统的联合运用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地源热泵的使用寿命较长,带来的整个回收期效益也相当可观。

5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别墅住宅对于制冷供热的需求多而复杂,给设计师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设计师必须在掌握新技术、新方法的前提下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热源降低建设投资及使用成本。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地表储能系统的优势,并以一套系统分别达成了供暖和制冷效果,实现了地暖、空调、热水多个系统的功能,在为国家节约大量能源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别墅的舒适程度与生活品质,非常值得在别墅建设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元普,王晔华. 我国地源热泵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 中国建设信息供热制冷, 2009, (05)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366- 2005, 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2009年版)[S].

第6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关键词】房屋建筑;施工;节能技术

一、前言

房屋建筑节能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是发展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国家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积极地应用各项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建筑行业经济的增长。房屋建筑行业的节能工作,我国主要采用的节能措施有:对于一些新建的建筑,必须执行新的建筑节能行业标准,对于节能标准中的强制性条文要严格执行;在我国目前的建筑工程中,新建建筑能达到节能标准的约占90%左右,在建筑施工阶段的节能要求达标比例占到了80%以上。建筑节能是执行国家环境保护和节约能源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贯彻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节能包含两部分内容:1) 加强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能力;2) 从供暖、供冷的热源输送渠道及实现方式来节约能源。在房屋施工中,通常采取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来降低建筑能耗,而围护结构中墙体和屋面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屋面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和主要实现方式。

二、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节能技术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和号召,房屋建筑节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不仅保证房屋的基本功能,还能节约建筑施工的成本,节约劳动力资源和能源。建筑节能问题一直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点,它是建设节能型社会,保证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措施,推行科学的建筑节能理念,有助于建立有效的能源安全保证体系,促进建筑行业积极的应用各项节能技术,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建筑行业经济的增长。

1、房屋墙体节能施工技术。房屋墙体建筑施工节能。空心砖承重墙一般采用整砖平砌,孔洞沿垂直方向且长圆孔顺墙长方向设置,空心砖不宜破凿,不够整砖时用实心砖外砌。施工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施工图和工程的具体要求及施工条件绘制砌块排列图。针对砌块建筑的墙体热阻值低、砌体和粉刷易开裂、灰缝和裂缝处易渗漏等不利因素,从施工角度采取技术措施予以处理,确保施工质量。依据的技术规范,除砌体、混凝土结构、抗震、工程施工验收等方面外,针对性的有《混凝土小型砌块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GBJ 14~82) 、《混凝土小型砌块》(GB 8029- 87)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住宅建筑节点构造》(苏J 94015)等。高效保温墙体满足建筑节能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可以采用蒸压粉煤灰添加气混凝土来砌块作为建筑物的护墙,经过先进的生产技术加工而成的一种新型墙体材料,对于建筑物的保温节能具有很好的效果,而且有利于环保,是一种很好的绿色建材产品。新型建材的选用和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施工管理人员要在节能理念的引导下,积极地推行建筑节能材料的应用;聚苯颗粒保温料浆外墙保温将废弃的聚苯乙烯塑料加工破碎成为0.5 mm~4 mm的颗粒,作为轻集料来配制保温砂浆。该技术包含保温层、抗裂防护层和抗渗保护面层(或是面层防渗抗裂二合一砂浆层) 。该施工技术简便,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还不受结构质量差异的影响;对有缺陷的墙体施工时,墙面不需修补找平,直接用保温料浆找补即可。该施工技术解决了外墙保温工程中因使用条件恶劣造成界面层易脱粘空鼓、面层易开裂等问题,从而实现外墙外保温技术的重要突破。

2、房屋门窗安装节能。房屋门窗框和玻璃扇的传热系数及密闭性是外墙节能的关键环节之一。木质门窗和塑料门窗的传热系数比钢、铝门窗低30%左右,双层玻璃比单层玻璃低40%左右。因此,价格比较好的是塑料单框双玻门窗。为保证门窗能达到预期的节能要求,安装施工中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门窗,要复查其抗风压性、空气渗透性、雨水渗漏性等性能指标;安装门窗框时要反复检查框角的垂直度。变形严重、缝隙超标、密封条不密闭的门窗扇不能上墙;在框与扇、扇与扇之间须设密封条,以防渗水、透气,推拉窗的轨槽处须增加密封处理,局部缝隙较大的位置,可用单组份密封膏挤注;在门窗框四周与墙或柱、粱、窗台等交接处,须用水泥砂浆进行严密处置,在靠室外一侧须结合外装修进行处理,以防渗水、透气;粘贴密封条或挤注密封膏时,应事先将接缝处清理干净干燥,无灰尘和污物。采用热阻大、能耗低的节能材料制造的新型保温节能门窗可大大提高热工性能,同时还要特别注意窗户玻璃的选材。玻璃窗的主要用途是采光,但由于玻璃窗的耗冷量占制冷机最大负荷的20%~30%,冬季单层玻璃窗的耗热量占锅炉负荷的10%~20%,因此,应控制好窗墙比在30%~50%范围内,窗户玻璃尽量选择特性玻璃,如双层玻璃、吸热玻璃、反射玻璃、隔热遮光薄膜等。

3、房屋屋面节能施工技术。房屋屋面节能技术是将密度低、导热系数小、吸水率低、有一定强度的保温材料设置在防水层和屋面板之间。可选择的保温材料很多,板块状有加气混凝土块、水泥或沥青珍珠岩板、聚苯乙烯板、各种轻骨料混凝土板等;散料加水泥等胶结料现场浇筑的有珍珠岩、蛭石、陶粒、浮石、废聚苯粒、炉渣等;采用松散料直接或袋装设置在尖顶屋面下或吊顶上部的有膨胀珍珠岩、玻璃棉、岩棉、废聚苯粒等;现场发泡浇筑的有硬质聚氨脂泡沫塑料和粉煤灰、水泥为主料的泡沫混凝土等。屋面反铺法主要将防水层置于保温层以下,可有效保护防水层,便于施工检修,但造价较高。屋面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隔热措施,通常在屋面结构上部或下部设置通风隔热层,采用高效保温材料隔热,屋顶结构上设反射层或蓄水植被等。

4、房屋建筑施工中太阳能的利用。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应用。太阳能一直是我们人类可以利用的最洁净、最丰富的能源,在我国建筑行业施工技术中,太阳能技术已经被普遍应用。太阳能的环保节能功能众多:在建筑楼顶安装太阳能电池发电系统,能将太阳辐射的热能转换成电能,由配备的蓄电池组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将相关线路连接到相应的供电设施上,基本满足建筑物楼内的动力和照明系统的用电量需求;太阳能技术的采暖和供热功能,能很好的满足建筑物日常供热需要;太阳能技术还可控制建筑物的采光,有利于建筑物日常节能利用等。太阳能的使用对于建筑物来说,具有使用安全可靠、无污染、不消耗燃料、不受环境限制、维修维护简单、方便安装等特点,它是最适于建筑物节能环保的一项应用技术;另外,通过优化建筑施工方案,节约建筑能源。通过对建筑施工方案的优化,我们可以合理地安排施工过程中的人力和物力,对于一些物资的浪费现象,可以很好地监控,对于人力安排的不合理现象,也可以积极的调整,有效地解决了建筑施工中的窝工现象和机器空转现象,实现建筑能源的节约。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一直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房屋建筑工程建设和使用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大、小质量问题已经到了不可轻视地步。它关系到人民的安居乐业、社会稳定。而能源的危机使得建筑节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秦振刚.浅谈节能建筑施工技术[J].四川建筑, 2009

[2]董剑华. 房屋建筑节能体系施工技术应用 [J]. 山西建筑 ,2009

第7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供热计量是以集中供热或者区域供热为前提,以节能降耗为原则,通过采用供热调控技术、计量方法和热费收取政策,实现分户控制、按户计量、按表收费,以达到满足用户热舒适需求和增强用户节能意识、保障供热和用热双方利益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的规定,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应当按照规定安装用热计量装置。热计量表已经成为我国强制推行的计量器具,它的应用对于推动供热分户计量制度的落实具有保障作用。实行计量收费,使得“热”作为一种的商品,它与水和电一样,用户有权决定它的使用量,而且也有了实现这种选择自由的手段。用多少热交多少费,多用热多支付热费,少用热少支付热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室内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最佳舒适度,合理用热,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实行计量收费,有利于培养人们养成节约用热的习惯。

二、推进供热计量的意义

截至2014年底,太原市供热面积约为1.61亿平方米,其中热电联产9321万平方米,大型燃煤热源2773万平方米,20吨以上燃煤锅炉房833万平方米,20吨以下分散燃煤锅炉房1382万平方米,燃气等其它清洁方式供热1773万平方米。就太原市热力公司而言,截至2014年底供热面积已超过9000万平方米(太原市特许集中供热企业目前有四家,分别是太原市热力公司、太原第二热力公司、城北热力公司和再生能源供热公司),如此巨大的供热规模,如果不能合理收取热费,将造成严重的能源浪费。传统供热系统,室内温度统一调控,按面积收取热费,一方面造成热能的浪费,另一方面不能满足个性化要求。不管房间内是否有人,是否需要用热,暖气都是常开的。如果房间内温度过高,有些人会打开窗户降低室内的温度,这样既不舒适,又浪费能源。安装有供热分户计量系统的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调节室内温度。用户外出或上班时,可将房屋的温度调低;用户睡觉时可将客厅、书房、卫生间、厨房等地的温度调低;采光好的房间,可以充分利用室内自有热;对于办公建筑,可以设定不同的室温需求,上班时间设定正常供暖,下班时间调低温度;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来调节热量,特别是在初寒期和末寒期可适当调低温度。对于用户来说,采用供热分户计量不仅可以提高舒适度,还可激发用户节约用热的积极性,用热少了,热费自然也就减少了。目前阻碍热力公司发展的主要问题是热源紧缺。太原市供热总面积以每年约800万m2的速度增加,而大型集中供热热源,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笔者所在的太原市热力公司现有热源均已超负荷,新入网的节能建筑,由于建筑节能,而且采用供热计量,热能消耗随之降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源紧缺的供需矛盾。

三、太原市城市集中供热收费方式

太原市城市集中供热收费采用了两部制收取办法。新建筑和完成供热计量改造的既有公共建筑(65%节能标准)依照太原市物价局并价【2013】115号文件执行。两部制热价由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组成,其中基本热价占30%,计量热价占70%。基本热价=11.25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计量热价=0.344元/千瓦时。居民住宅两部制热价也是由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组成,基本热价占30%,计量热价占70%。基本热价=5.4元/建筑平方米/采暖季;计量热价=0.165元/千瓦时。对申请暂不用热的用户,供热企业可向用户收取30%的基本热费。供热采暖期开始前,热力公司先按用户供热面积预收热费,采暖期结束后公共建筑按照山西省物价局晋价商字【2012】280号文件执行,实行“多退少补”;居民住宅按照山西省物价局晋价商字【2012】318号文件执行,实行“多退少不补”。目前,太原市采暖费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是最低的。

四、推进供热计量所面临的问题

国家推行供热计量改革的初衷是达到能源有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树立全社会供热节能意识。但在实际推行的过程中,却面临许多问题。

1.热计量装置的安装成本问题。

由于安装热计量装置会增加开发成本,所以开发商安装热计量装置的积极性不高。很多建筑没有预留热计量装置位置,造成安装困难。一些开发商不愿供热计量,一拖再拖,而供热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迫于各种压力,供热单位只能如期供热,造成推进供热计量工作难以开展。

2.既有建筑无热计量装置的问题。

对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按照国家要求,包括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和供热系统的改造,其中供热系统改造包括对供热管网的维修改造和分户计量装置的安装。但目前,由于改造资金有限,大部分地区把资金投入到对建筑围护结构的改造上,致使很多老旧小区没有安装热计量装置,供热企业也无法实施按表计费。

3.热计量装置的质量问题。

市场上销售的热计量装置参差不齐,目前我公司供热范围内的用户安装的大口径楼栋热计量表和户用计量表为我公司招标入围且通过国家质监部门检验合格的产品,但经过三个采暖期的运行,仍有一些热计量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质量问题。

4.热计量装置安装不规范的问题。

热计量装置的安装对于施工单位来说还不太熟悉,导致安装不规范。比如安装位置不正确,预留直管段长度不够等问题。

5.热计量表鉴定的资金问题。

热计量表须按技术规范和要求由国家质监部门定期进行鉴定,但鉴定资金却难以落实。按照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发【2010】31号“太原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第四条,第五款规定:“安排供热计量改造专项资金和居民住宅建筑供热计量周期性检定所需资金,为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提供积极支持(责任单位:市财政局)。”第六条,第五款规定:“居民住宅建设供热计量周期检定费用有市财政保障。”这一资金若不能保障,供热计量工作将难以开展。

6.热计量收费中存在缺失因素

(1)多种因素影响供热质量。热计量表和电表、水表等虽然功能相似,但影响供热的因素却是多方面的。同等室温下,边户、顶层、背阴等户型以及建筑护围结构保温性能差的建筑耗热较多,热表读数也一定要高。此外与水、电、煤气不同,热能具有的传导性,居民用热量与左邻右舍有很大的关系,热量会通过地面、墙壁传递,存在户间传热。现有收费方式不能完全反映用户用热状况。(2)国家政策规定热计量价格应包括热计量装置维护和更换的费用。按照太原市人民政府并政发【2010】31号“太原市供热计量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第六条,第五款规定:“供热计量装置初次安装费用纳入建房成本或改造费用,维护管理或更换费用纳入供热价格成本。”而目前计量热价是按电厂售热价格简单计算得来,并不含热计量装置的维护管理和更换的费用。

五、加快推进供热计量的建议

1.加强监管,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供热计量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建筑节能、供热系统节能、供热计量装置的监管、热费收取办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要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监管、分工明确,落实责任以保障供热计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2.热费收取办法要很好地兼顾国家、供热企业和用户的利益。

3.加强对供热计量装置的检验评定,保证供热计量装置的质量。

4.企业要定期开展节能教育、岗位节能技术培训

让节能降耗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5.加强宣传。

第8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第二条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含增加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250万千瓦时(新增变压器500kva)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必须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全市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含增加消费量)1000吨标准煤或年用电250万千瓦时(新增变压器500kva)以下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合理用能情况由各县(市、区)、开发区及有关主管部门自行确定管理办法。

第三条项目节能评估应委托有法定资质的能源利用监测机构(或有资质的其他审核机构)进行,并出具评估意见。

第四条市经贸委是全市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的审核和监督管理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建管局及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能负责相关领域工作。各县(市、区)经贸部门负责本地区相关工作。

第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划和产业政策,符合建设标准、技术标准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的节能要求。项目节能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能耗指标:分品种实物能耗总量、综合能耗总量、单位产品(产值)综合能耗、可比能耗,按单一能源品种考核的实物单耗、主要工序(工艺)单耗等;

(二)单位产品能耗和主要工序(工艺)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对比分析,设计指标应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有条件的重点产品应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主要工艺流程采取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主要工艺设备的能效指标;

(四)主要耗能设备和换热设备的热效率和热力指标;

(五)余热、余压和放散可燃气体的回收利用;

(六)炉窑、热力管网系统的保温;

(七)能源计量仪表的配备和设置;

(八)工业锅炉的热电联产等其他单列节能工程;

(九)供、变电系统的能效指标和节电措施,泵类、风机和空气压缩机等通用机械设备的能效指标;

(十)工业用水的数量和有关用水量指标,节约用水的新技术和工业废水的回收利用情况;

(十一)生产、管理部门和公共附属建筑结构保温隔热水平(外墙、屋顶、地板传热系数和门窗密封指标、级别)和单位面积能耗指数水平;

(十二)生产部门、管理部门和公共附属建筑的采暖、空调、照明和生活用热水、燃料的实物能耗和综合能耗总量;

(十三)节能建筑设备与产品的采用;

(十四)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它能耗和节能措施等。

第六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核内容:确定项目用能总量及用能品种是否合理,项目能耗指标是否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是否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标准,主要工艺流程是否采用节能新技术,单项节能项目(如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和建筑能耗指标是否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有无选用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以及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内的产业序列和规模容量或行业已公布限制(或停止)的旧工艺,对节能措施等进行综合评价。

第七条节能评估机构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评估报告,并上报市节能主管部门审核。

第八条节能评估审核部门对节能评估符合规定要求的项目,应于5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项目审批、核准、登记、备案部门给予办理相关手续。

第九条评估报告节能篇(章)不符合规定要求或未按规定进行节能评估的项目,审批部门不予办理申报、备案、核准、批复立项手续,建设单位不得建设。

第十条项目建设过程中,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对项目节能标准和规范执行情况监督检查。对未按节能标准和规范建设的项目,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有关单位的法律责任。

第十一条项目建成后,应将项目节能措施完成情况作为主体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内容纳入验收程序。达不到节能标准的,限期整改。

第十二条经批准的项目,其节能方案发生变更时,项目单位应向节能审核部门重新报批变更修改后的节能方案。

第十三条节能评估机构应公平、公正地开展评估工作,凡参与某项目节能篇(章)编制工作的咨询机构不得作为该项目节能的评估机构。

第十四条节能评估机构不按时出具或出具虚假评估报告的,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依法取消其评估资格。

第9篇:供热节能技术规范范文

关键词:建筑;节能减排;难点;思路与对策;

作者简介:李佐军(1966—),湖南人,经济学博士

我国现有建筑面积为400亿平方米,而在建筑方面的能源利用效率又较低,单位建筑能耗比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国家高出2~3倍。国内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已与工业能耗、交通能耗一道成为我国三大“能耗大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目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推进,建筑业发展正逢其时,房屋建筑面积正在快速增加,每年新增2O亿平方米的房屋面积,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年房屋建成面积的总和。可见,做好建筑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能缓解我国的能源供应,还能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在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大力降低建筑能耗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难点,制约着建筑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截至2012年底,在我国城镇既有建筑面积中节能建筑只占18%。挖掘和梳理我国建筑节能减排中的难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措施,将有力促进建筑的节能减排工作。

一、我国建筑节能减排取得了明显成效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关注建筑节能工作,近年来的重视程度更是不断加大,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节能总量约合1.1亿吨标准煤,占国内节能减排总量的25%。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节能建筑面积的总量达到69亿平方米,节能能力为6500万吨标准煤,其中2012年新建成的节能建筑10.8亿平方米,节能能力为1000万吨标准煤。

(一)绿色建筑不断增加

绿色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能最大限度地节能、节地、节水和节材,减少室内外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很多城市都在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深圳市为例,2011年深圳市共有绿色建筑示范项目近80个,绿色生态园区6个,其中国家级绿色建筑示范区1个,绿色建筑面积(包括已建和在建)已经超过1000万平方米,是我国甚至全世界在建绿色建筑面积最大的城市。近5年,我国的绿色建筑发展很快,每年的发展速度比上年翻番。2012年,全国389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总建筑面积4055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的数量和面积均超过前4年的总和。江苏省无锡市太湖新城、贵州省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生态城、河北省唐山市唐山湾新城、深圳市光明新区、云南省昆明市呈贡新区、重庆市悦来生态城、天津市中新生态城、湖南省长沙市梅溪湖新城等被确定为首批绿色生态城区示范。

(二)低碳建筑技术取得较大发展

我国低碳住宅技术发展较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不断出现,在新型节能墙体及屋面保温材料、供热采暖系统、节能建筑体系、密闭节能保温门窗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目前,住宅低碳技术共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0多项,获建设部科技进步奖69项,主要包括带饰面聚苯板内保温、热反射保温隔热窗帘、保温复合墙体和屋面、供热管网水力平衡技术、采暖居住建筑节能设计原则与方法等。这些低碳建筑技术的不断出现,为节能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节能建筑也因此持续涌现。

(三)低碳建筑政策连续出台,建筑发展日益规范

我国已经出台了多项引导低碳建筑发展的政策规范。2006年,我国制定了首个《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住宅和公共建筑全寿命周期出发,多目标、多层次提出了绿色建筑综合性评价的国家标准。在“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关于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标准规范研究又得到进一步发展。并编制完成了《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指南》、《绿色施工导则》、《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等标准规范、技术指南。2012年,国家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对绿色建筑进行奖励,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4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80元。江苏、陕西、安徽、上海、天津、武汉、广州、深圳、青岛和西安等省市也制定了绿色建筑补贴政策。比如,陕西省对绿色建筑的奖励标准为一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10元,二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15元,三星级绿色建筑每平方米奖励20元;上海市对2.5万平方米以上的二星级绿色建筑和1万平方米以上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补贴标准相同,均为每平方米60元。低碳建筑相关政策也在不断酝酿和推进中,重庆市已制定《重庆低碳建筑评价标准》并颁布实施,该标准也成为我国第一个低碳建筑评价标准。这些政策和标准的出台,不仅为我国低碳建筑发展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也为规范我国当前绿色建筑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四)低碳建筑示范不断出现,引领建筑发展新趋势

在政策支持和引导下,低碳建筑已在我国绝大部分省区市开始推广,低碳建筑社区也在部分城市涌现。江苏省将建成集低碳制造业集聚区、低碳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低碳示范应用集聚区于一身的国家级低碳生态示范区,也是我国首个低碳示范区和国际化的低碳新技术交流、推广基地。杭州按照“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设计和建设了低碳科技馆,在建材上以天然的、可回收的材料为主,并首创实现了太阳能热水供应、采暖、制冷和光伏并网发电等技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建筑整体节能效率达88%,成为名副其实的低碳建筑。这些低碳建筑的不断建成,对于引领和带动我国建筑发展新趋势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我国建筑节能减排面临的难点

(一)建筑节能减排成本过高,推广难度较大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新材料产业仍较为落后,建筑新技术也在装备和应用等方面存在差距,需进一步加大科研和人才投入,这将直接增加我国新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的使用成本。据世界40多个政府机构的可持续性建筑特别工作小组发表的《绿色环保建筑的成本与经济效益》报告指出,一个具备绿色环保特性的建筑物成本比一般的建筑物平均高出2%,而我国估计建筑成本会增加1000元/平方米。这些建筑成本大多会转嫁给消费者,大大增加消费者的成本。有人做过调查,如果低碳住宅的价格比普通住宅高出不多,多数购房者还可以接受,但如果高出10%以上,则愿意购买低碳住宅的人几乎没有。高昂的建筑成本为绿色建筑的推广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二)监管体制仍未理顺,实施难度较大

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监管体制仍未理顺。主要表现在:一是管理部门交叉,利益冲突较多。建筑节能减排实施是一项涉及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推进过程中,需要发展改革、建设、财政、税务、科技、质量监督、环保等诸多部门共同参与执行,因此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合作对推进建筑节能减排至关重要。目前,由于管理部门间存在一定的管理权限交叉问题,带来了部门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建筑节能减排会由于管理部门未能达成一致意见,而削弱建筑节能减排的实施效果。二是部分政策相互矛盾,难以有效实施。主要表现在一些政策制度,比如《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节约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重节能轻减排,重视节能的考核,而忽视减排的评价考核,导致节能与减排相脱节。并且,一些政策或法律法规由于出台时代背景不同,初衷不同,导致彼此割裂,甚至有些条款对立。三是政策法规仍不健全,实施缺乏支撑依据。国家先后出台了《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规定,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规范。但是,目前我国尚无关于绿色建筑的行政法规,相对一个行业的部门规章而言,用于调整绿色建筑这样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战略,显得效力层级不够。绿色建筑的法规政策体系在结构上的不完善,为建筑节能减排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四是监管环节脱节。建筑节能监管涉及环节较多,涉及项目审批、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监理、检测和竣工验收等,从实际运作看,存在很多脱节现象,给建筑节能减排实施带来了很大困难。比如,建筑节能的推广需要法律、行政、经济等多种手段相结合,进行强有力的引导和干预,但国家专门的建筑节能行政执法部门尚未成立,监督管理体系不健全,建筑节能管理体制缺位。

(三)未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建筑节能减排实施积极性不高

在中国现行的分权制度,特别是财政分权制度下,经济发展成为地方政府背负的最大责任。建筑节能减排会增加一定建筑成本,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房地产业发展,不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地方政府往往会消极执行或不执行中央的政策,甚至很多措施和投资方向与中央的指导原则相背离。为落实国家部委有关政策,各省(区、市)都成立了建筑节能领导小组,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委员会)的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但这种管理机构大多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也未达到预期的效果。究其根源,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主要是以当地的经济发展作为评价指标,而不是以建筑节能减排的执行效力等微观指标为评价指标。在建筑业能促进当地经济大发展的时代,建筑节能减排往往容易流于形式,无法得到有效执行。

(四)建筑使用主体构成复杂,难以形成节能减排合力

采暖、空调、照明、电梯等建筑物当中用电用能的设备,组成了中国建筑能耗的主力军,约占我国综合能耗的27.6%,对于建筑使用主体的约束也成为一个重要难点。一方面,公共建筑使用用户多元,节能减排难以形成合力。大型公共建筑比普通住宅运行能耗高5~10倍,甚至10~20倍。除了本身追求外形独特、华丽设计以及使用大型集中空调等大量耗能设备以外,主体用户的规范也成为推进建筑节能减排的重要阻力。另一方面,民用建筑主体节能意识不强,尚未形成建筑节能减排共识。作为民用建筑节能主体的建设各方和居民,建筑节能意识比较淡薄,还没有认识到建筑节能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不了解建筑节能的法律规定,民用建筑节能的规定没有成为建设各方的自觉行动,违反建筑节能法律法规的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快我国建筑节能减排的思路与对策

(一)加强节能技术研发推广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扶持,支持建筑节能技术的开发,加快建筑节能技术创新的步伐。组织推动重大技术研究攻关,集中力量开发太阳能技术、小型风力发电技术、水资源再生利用及水生态修复技术、高效冷却技术等一批低碳建筑所需的核心技术,不断完善建筑节能新技术。加强国际间合作交流,及时跟踪国际上建筑节能技术创新动向,积极引进和吸收建筑节能的新理论、新标准、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使我国建筑节能的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大力推广高效优质价廉的产品,提高建筑资源的重复利用率,降低建设改造成本。

(二)理顺部门管理体制,形成建筑节能减排合力

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协调议事机制。建筑节能减排协调议事机制可以从源头上理顺和确保建筑节能减排工作在各个环节得到顺利实施和有效监管。目前各级政府对此已基本形成共识,建议国家成立建筑节能减排管理机构,并将其纳入国家能源委员会管理范畴,主要负责研究制定建筑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统筹协调建筑节能减排的重大事项等,并赋予其一定的监管权等。

继续完善建筑节能减排法律体系。明确建筑节能减排中各主体的法律地位,规范市场、政府、个人、企业在建筑节能减排中的行为,抓紧编制和修订《建筑节能管理条例》、《住宅性能认定标准》、《住宅建筑规范》、《城市供热规划规范》、《民用建筑太阳能和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建筑节能工程施工验收规范》、《建筑能耗统计标准》等法律法规,使建筑节能减排工作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采取经济激励措施,提高建筑节能的积极性

为推动建筑节能,一些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经济激励政策。2001年美国各级政府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拿出大量经费用于现金补贴,鼓励居民购置有“能源之星”认证的节能产品。凡是购买有“能源之星”标识建筑的居民,可以申请低息抵押贷款。同时美国发起了低收入家庭住宅节能计划,政府免费为低收入家庭进行住宅节能改造。2003年美国出台了能源税减免政策,根据所判定的能效指标不同,新建建筑减税额度分别在10%~20%。居民对电损失、热损失大的家用电器进行节能改造,德国给予经济补贴。日本每年财政拨款约3亿美元,用于补贴家庭和楼房能源管理体系和高效热水器等;使用节能型供水设备和供暖设备、太阳能热水器的单位和居民,可以享受国内的住宅补贴贷款制度。目前国内建筑企业建设节能建筑的动力不足,居民对房屋是否节能的关注度也不高。我国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一方面通过加大财政支持和税收减免等措施,增强开发商建设节能建筑的积极性,增加节能建筑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实行税收减免政策,鼓励人们购买节能建筑和节能设备,增加节能建筑和相关设备的需求。同时,对原有住房、家用设备进行节能改造的,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四)全面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大力促进建筑节能减排

建立建筑节能减排审批责任制和问责制。不按规定办理开工和竣工验收备案手续的相关人员,根据“谁审批、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依法追究其责任。主管部门要定期组织开展建筑节能检查,对节能目标落实情况、贯彻管理制度和执行节能强制性标准等进行考核评价,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问责制。

加强建筑节能减排各个环节监管力度。建议政府对建筑的能耗等级进行检测、公示。要在建筑设计环节建立设计质量审查的专项调审制度,竣工验收环节建立建筑节能减排专项验收制度,尽快构建覆盖从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竣工验收备案到销售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管机制。同时,建筑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要坚决不予验收;对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建筑,要评出其节能减排级别,明示节能减排量或节能减排比例。切实加大监管力度,违规工程要实行停工整顿,违章企业要进行通报批评,违法行为要依法进行处罚。

建立健全建筑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评价体系。不断完善国家建筑节能减排统计制度,做好各项能源和污染物指标统计、监测,及时准确地报送数据。建立建筑节能减排考核评价体系,加强考核,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行为,确保考核工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严肃性。

(五)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利用

可再生能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利用、循环再生的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潮汐能、地热能等。能够应用到建筑中的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近年来,我国建筑中应用可再生能源越来越广泛。2012年,我国城镇太阳能光热应用面积由2011年的21.5亿平方米增加到24.6亿平方米,浅层地能应用面积由2011年的2.4亿平方米增加到3亿平方米,光电建筑已建成及正在建设装机容量达到1079兆瓦。但目前我国建筑中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还很低。201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供热、空调和照明等方面的利用尚不足建筑总能耗的4%。要不断提高技术产品质量,完善标准规范,细化和加强管理设计、施工、运营及维护,尤其要加强人员能力,加快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进程,扩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

(六)细分建筑使用主体,形成建筑节能减排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