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低压电工基础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电工综合技能;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常国兰(1974-),女,北京人,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讲师。(北京 102202)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118-02
“电工综合技能”是北京铁路电气化学校的平台课程,是面向三个专业集群(供用电技术、轨道交通技术、电气技术应用)开设的一门职业技能课程。该课程为相关专业培养核心技能和素质,为掌握后续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扎实基础,对提高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起到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通过学习,要完成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安全上岗证考核,具有初级、中级维修电工的基本技能,熟练掌握中级维修电工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为从事维修电工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使学生具备低压电工操作的上岗资格。
一、“电工综合技能”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特种作业安全技术培训教材,由北京市工伤及职业危害预防中心组织编写的《电工(低压运行维修)》,该教材包括电工技术基础、电工仪器仪表、电子技术基础、安全用电、电机与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电气控制技术、电气照明、电气线路9门学科内容。[1]但是教学内容侧重于知识部分,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在学习时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
随着学校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课程改革在“电工综合技能”这门课中也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教师围绕具体的实际项目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在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的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改革,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满足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思想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育思想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理念。工作过程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不仅仅指工作的一系列工作流程和任务,同时,还包括工作实施的条件、环境及情景,工作所需要的能力和其他相关条件等,这些都是在未来工作岗位中所要认知、熟悉及所要具备的。[2]
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理念与方向有四个方面。一是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针对实际工作体系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二是重组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内容,针对实际工作任务需要,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重新组织和设计教学内容。三是转变实施方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进行知识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实施方式,形成主要进行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实践与理论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四是改造教学情境: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2]
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工作任务的实施来展开学习。因此,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必然要以实践活动来展开,实践性是这一课程的中心属性。按照这种方法进行教学,专业教师必须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和高超的专业技能水平,对按照以往传统模式教学的教师来说,在工作能力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和突破。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工综合技能”课程设计
1.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设计原则
(1)以现代电工职业能力需求为依据,进行能力需求分析,选择符合职业要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具备低压电工上岗资格,并能完成电工职业技能等级证的考核。
(2)该课程涉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点多而且分散,需精选知识和技能点,进行重构和序化,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整合。
(3)将课程内容设计成若干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重点强调让学生“做中学、学中做”。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围绕如何完成工作任务而展开,将知识点嵌入工作任务中,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4)教学设计要符合中职生的认知能力: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使教学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
(5)在充分考虑学生和课程的特点后,先安排实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信心,然后让学生带着实践中的疑问,通过理论部分的学习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困惑。
2.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工综合技能”课程具体设计
电工技术基础模块:分为直流电路、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和三相正弦交流电路三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串联、并联电路安装与测量;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和测量;三相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与测量。每部分都是让学生从实践入手再来学习的知识分别是: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和直流电路基本定律;纯电阻、电感、电容电路和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三相电源和三相负载的联结。学生工作任务或学习任务设计和实施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和实施
模块名称 工作项目内容 工作任务/学习任务 分配学时
电工技术基础 1-1直流电路定律和测量 串联、并联电路安装与测量 2
串联、并联及混联电路的计算 2
直流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 2
1-2单相正弦交流电路定律和测量 日光灯电路的安装和测量 2
纯电阻、电感、电容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
RLC串联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
1-3三相正弦交流电路定律和测量 三相照明电路配电板的安装与测量 2
三相电源的联结 2
三相负载的联结 2
电工仪器仪表模块:选择五种常用电工仪表:万用表、钳形电流表、电能表、兆欧表、接地电阻测量仪。设计的教学内容分别是:万用表测量直流电压、交流电压、电阻阻值;钳形电流表测量电流;电能表测量用电量;兆欧表测量变压器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测量避雷针接地电阻。
电子技术基础模块:选择两种典型电路:整流电路和放大电路。设计的实践内容是:二极管整流电路的制作、三极管放大电路的制作。然后设计相应的知识内容:二极管整流电路和三极管及放大电路基础知识。
安全用电模块:分为触电急救、安全防护技术和安全措施三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模拟触电急救;对于检修设备设置屏护、间距、安全标志;安装接地保护和漏电保护器。各部分对应的理论内容分别是: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法;绝缘防护、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和漏电保护等;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电机与变压器模块:分为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两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测定单相变压器的变比、空载实验和短路实验;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实验和短路实验。每部分对应的理论内容分别是:变压器结构、工作原理与外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特性。
常用低压电器模块:首先设计的实践内容是:识别并测试常用低压电器;对应的理论内容是: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工作原理、表示符号和检测方法。
电气控制技术模块:主要针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电路:点动与连续运行控制、正反转控制、Y-Δ降压起动控制和制动控制。实践内容都是相应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对应的理论部分就是该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电气照明模块:首先设计的实践内容是双控灯、安全灯的安装;对应的理论部分就是灯具的种类、特点及安装要求。
电气线路模块:分为室内外配线、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三部分。每部分精选实践内容分别是:配电板的安装及配线、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的巡视。每部分对应的理论内容分别是:室内外配线一般规定和配线方式;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基础知识。
四、课程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改革
在教学模式上,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引领,任务驱动”,通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原课程只讲授理论的方式进行了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围绕具体的实际项目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先由教师对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进行分解并做必要的示范性指导,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工作任务进行讨论、协作、实践和总结,最后以共同完成学习情境的情况来评价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的。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逐步增强,教师的指导逐步减少。最后完成学生从教师指导下学习变为引导下学习直到自主创新完成项目的过程,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和实践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引导启发式、任务驱动式、问题引导式、案例教学、讲练结合等。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习情境灵活选用。
在教学手段上,设计学生活动任务单,可将学习页、工作页、考核评价表综合在一起。[3]学生首先进行实践学习时,活动任务单起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学生活动任务单,实践活动就无法有效有序地进行。学生活动任务单可以起到有效地引导学生、高效地组织教学活动的作用。
五、总结
总之,电工综合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学术性和技术性较强,涉及面很广,对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不断地积极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充实自己,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北京市工伤及职业危害预防中心.电工(低压运行维修)[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关键词:课程教学模式;专业能力目标;职业岗位能力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273-02
一、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技术等专业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它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同时为学习后继课程打好基础。但传统的《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的形式,以讲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各种理论知识为主,实践环节偏少,致使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对电气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很欠缺,不能很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与教育培养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相悖。为了改变这一现状,适应“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我们认为应当对《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立足于工学结合。
二、教学改革的内容、主要特色
根据电气工程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本课程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采取“阶段性、梯次递进”的由简到难的原则,以项目为例学习,完成工作任务或项目,驱动教学对象实现对工作过程的认识和对完成工作任务的体验,从而形成职业岗位能力。确定了该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以电气控制设备和机床类电气设备的设计、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等项目为载体,并将项目分解为若干个任务用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施以“教、学、做一体化”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行动导向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教师的任务是对整个学习或工作的过程进行发动、监督、帮助、控制和评估。教学放在实验室中进行,介绍各种典型控制电路工作原理,各种工业控制低压电器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并配合现场动手操作,帮组学生理解所讲内容,提高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真正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只是针对性的讲授、示范、引导,重点突出技能培养。整个教学中,要安排三分之二的左右的学时让学生自己连接控制电路。实行“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学。
课程教学内容:根据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核心职业岗位所需要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涵盖国家职业标准(中、高级)相关应知、应会内容,教学内容选取要考虑岗位职业要求,注重岗位化能力培养,按由简到难、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基本控制线路为主线,学习从低压电器的认识、低压电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控制线路的分析和设计、典型工厂控制线路的分析、调试和设计、评价全过程。每一学习情境均以工作任务承载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设计课程内容,来达到即定的培养目标。
三、本项目预期的主要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掌握各种电器元件的基本原理、技术参数,能够根据需要正确选择;
2)能够正确使用常用的电工工具完成低压电器元件的安装;
3)熟练掌握低压电器元件的文字和图形符号,具备识读电路图能力;
4)能够根据给定电气控制原理图进行电气接线;
5)能熟练使用万用表进行低压电气控制电路故障排查;
6)能实施常用机械设备电气控制电路的故障排查;
7)可以根据给定的控制要求,完成简单控制电路的规划与实施;
8)了解PLC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PLC基本指令、功能指令和编程方法;
2.方法能力目标:
1)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课堂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资料收集整理能力,制定、实施工作计划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该课程各项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经历基本的工程技术工作过程,学会使用相关工具从事生产实践,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服务未来的科学态度;
3)通过对电机及控制方法的认识和深刻领会,以及教学实训过程中创新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技术创新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掌握基本的思考与设计的方法,在未来的工作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4)在技能训练中,注意培养爱护工具和设备、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
四、课程的总体安排及考核方案
1.课时的分配及进度:授课12周,每周4学时,总学时48。理论授课16学时,实验实习32学时。
2.考核方案:《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理论考核以够用、实用为基本原则,降低了理论考核的要求。重点突出考核学生在电气控制方面的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考核,强调实践效果。
考核评价方式采用过程考核+理论考核+技能鉴定。课程考核评价和职业技能鉴定紧密结合起来。学生必须参加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电气控制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并将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所取得的成绩作为学生《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评价的组成部分(占40%)。其中理论考核以闭卷形式进行,考察学生对电气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应用的了解。考试成绩的20%记入期末总成绩。实践考核在电气实训实验室进行,每一位学生随机抽取任务工单,含有设计和安装调试接线,成绩的40%记入期末总成绩。
参考文献:
[1]王永华.现代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3:1-334.
[2]王仁祥.常用电压电器原理及其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20.
[3]马志勇主编.常用自动化控制器件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1-180.
[4]吴勤勤.控制仪表及装置(第二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7-51.
[5]方承远.工厂电气控制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00.
[6]赵明主编.工厂电气控制设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1-100.
[7]陈小华.现代控制继电器实用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8:1-380.
高职《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一、引言
借鉴国内外职业技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力争做到把本课程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实训课项目相结合、相渗透,采取“强化基础、服务后续课程、注重应用和实践、融电路理论知识到电路实践操作技能之中”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和手段、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设计落实,并建立校内外实训基地。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形成高效、符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较为成熟的课程教学模式,于2011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电路》是电气类、电子类、机电类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关联的后续课程多,与实训项目、考电工证、生产实践紧密相关,涉及面广,学科作用大。主要基础课程为《应用数学》《物理》,后续课程有《电机学》《电子技术》《电气设备》《继电保护》《电气检修实训》等。
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掌握电工的技术通识和通用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学习理论知识与培养实践技能并重,并养成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科学分析、安全第一等职业素养,所培养的目标人才为现场工程师、技师和高级技术工人。
三、培养目标
1.知识目标
(1)具备对直流电路、交流电路(包括非正弦交流电路和线性电路的过渡过程)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能力。
(2)具备将实际电路抽象为电路模型的能力,以及电气识图和仪器、设备选型能力,能根据电气图连接实际电路并实现其功能的能力。
(3)具备对电气设备和实际电路进行测试的能力,并根据测试结果分析、判断、排故的能力。
2.能力目标
具备岗位所需的基本电路知识;具备岗位所需的电气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的电工基础操作技能;具有应用电路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编写出版配套的教学改革教材
编写配套的《电路基础》教材,2010年7月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该教材在理论上以“适度、够用”为原则,不刻意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着重概念的阐述,把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同时加大电路理论与工程实际的联系,力求做到内容精炼、重点突出、建立概念、掌握方法、联系实际。每章由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小结和习题构成;每节教学内容设置相应的自测题,让学生及时思考、巩固和考核,达到讲、练紧密结合。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该教材对教学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构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根本目标。邀请电力企业的技术专家参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构建并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体系,即企业的认识实习《电路基础》理论课电工工艺实训电能计量、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实训“维修电工”“进网电工”考证。
利用学校的仿真设备,尤其是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安排学生到企业认识实习,教师结合设备、现场进行教学,学生在这种现场讲解、工学交替的教学中,认识到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是如何相结合的,并能够运用理论知识理解各仪器、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感受到学以致用的乐趣,更加促进了学习热情。
改进、完善电工实验室,除开设验证性实验外,还增加开设综合性、创新性实验;将“电工工艺”“电力拖动”“电气设备控制”等实训项目纳入本课程的实践教学范畴,将“维修电工”“进网电工”鉴定项目引入实训课程体系,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考证的通过率。
六、教学内容和方法
1.教学理念
侧重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定理和基本分析计算方法的理解及应用,略去过深、过严谨内容,淡化抽象的逻辑推理、数学推导和理论演绎,重点放在对结论的理解和方法的应用上。
尽量结合工程实际来讲解电路知识,如讲授功率因数概念时,介绍相应的在工程上的应用,并带学生参观无功补偿的实际装置;学习三相电路时,结合校内各教学楼、实验楼和实训中心的用电情况,介绍三相电源及负载的连接方法。
合理选择实验、实训和实习内容,既考虑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又考虑相关知识向课外延伸及拓展,开拓视野,为今后的职业岗位打下基础。
2.教学内容
(1)理论部分。掌握电流、电压、功率的物理概念,熟练掌握基尔霍夫定律,掌握直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掌握电磁感应原理及储能元件电感、电容的特点、电路描述,掌握三种功率的意义及计算,掌握分析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法及相量图,并对电路进行分析计算;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路的基本特征,并能分析计算简单的三相电路。
了解谐波分析法,理解非正弦周期电流和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及平均功率的意义和求解。掌握简单的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方法。
了解线性电路过渡过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基本分析计算方法作为主要内容,再针对具体专业选取后续课程所需的知识进行教学,掌握与实践、实训、考证相关的理论知识。
(2)电工实验,自编《电工基础实验指导书》教材,精选基础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探索性实验,指导学生在电工实验室设计、操作,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培养操作技能和创新精神。
关键词:课程设计;职业标准;实践技能;考核方式;职业素质
0引言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也是中级维修电工、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的岗位能力课程之一,重点培养学生对机电设备控制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的能力。以真实工作任务为教学项目,从低压电器的认识到低压电器的使用;从复杂电路的故障分析到电气控制线路设计,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通过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手段,强化教学的系统性和拓展性。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学中干,干中学”作为课程设计的理念,将“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以电气技术员、电气施工员、设备管理员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为依据,将职业教育的特征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使其贴近工作实际,贴近职业岗位要求,为企业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1]。更好地为企业的生产、建设和管理服务。
2课程设计思路
2.1采用“点、线、面”的逻辑思维设计教学内容
在工业生产中,电气控制技术应用十分广泛,特别是在机械设备的控制方面使用更为普遍。因此,企业需要大批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的技术人员,如何培养满足企业对技术人才要求,正是课程设计思路的主线。(1)所谓“点”:是指以熟悉低压电器的结构、原理、作用、参数、使用、维修等作为从事机电设备运行、维护、检修与管理工作的“点”;图2(2)所谓“线”:是指掌握单向控制、可逆控制、异地控制、顺序控制、降压启动、制动控制等典型电路的原理、安装配线、线路检查等作为从设备运行、维护、检修工作的“线”;(3)所谓“面”:是指掌握车床、磨床、钻床、铣床、镗床、桥式起重机等机床控制系统结构、原理、控制特点、故障分析、检修方法等作为系统维护、故障处理工作的“面”。从典型工作任务对照职业能力标准,强调教学内容是由不同的学习情境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包含不同的知识点[2]、技能点,为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能力培养开拓新的有效途径。
2.2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方式开展教学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是一门岗位能力课程,实践性很强,适合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有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电气技术实训基地来支撑。建有标准多媒体教室,在硬件方面为实现“教学做一体”方式的教学创造良好条件。选取真实工作任务做为实训教学项目,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工艺要求相一致[3],充分体现了教师“做中教”、学生“做中学”,将“教、学、做”融为一体,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2.3采用“递进式”设置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必须是从职业需求入手。集中体现“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指导思想,突出职业培训特色[4]。《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课程有五模块,分别是低压电器模块、单元电路模块机、机床线路模块、起重机控制模块、电路设计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不同的教学项目,内容的安排通过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内到外的“递进式”内容设置,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案例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职业教育有一个更深的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能力。建立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和检修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具有电气维护与管理能力的劳动者和高级专门人才[5]。
2.4改变评价体系,采用过程考核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
《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作为一门岗位能力课程,不仅要掌握电气控制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传统的笔试方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轻视学生的技能,已不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要求。为提高教学效果,推行有效课堂,教学团队经过深入调研,认真分析,对《电气控制与机床电路检修技术》课程考试进行改革,考试不再局限于理论考核,更要注重能力和技能的考核;考试内容不再局限在教材上,而以灵活多样方式,考察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考试方式不再仅局限于闭卷一种方式,有机试、有开卷、有论文、有实际操作、有、作业、有产品等形式。实践表明,通过全面考核的评价体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将实践环节提升到新的高度,注重技能与知识、结果与过程、学习成绩与能力评价的有效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根本性的改变,积极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3结束语
为了落实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优质共享课,探索制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技术与技能型人才[6],寻找提高实训教学效果的新思路、新方法,就必须把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通过低压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低压电器安装与使用方法、各类典型机床控制系统原理与检修技术、大型起重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分析及综合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等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使学生熟练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方法、安装与维护技术、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检查,典型机床控制线路的分析与故障检修,培养学生应用电气控制技术解决机电设备控制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2]赵志群.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C].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论坛,2010.
[3]胡爱娟.以工学结合为取向改革高职课程教学[J].中国高等教育,2010,(22).
[4]周建松.努力建设与校企合作协调的高等职业院校运行新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27).
[5]程江平.高职学院校企联合办学模式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模式
长期以来学界普遍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并视之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大多是放在课外来开展。然而,作为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因受到课时、经费、基地、师资、安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常常陷入困境之中。因此,必须摒弃陈旧的认识和模式,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重新予以界定,并构建实践教学新的模式,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摆脱困境,真正有效地开展起来。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特征和分类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教学既是一种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教学活动,因而同时具有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特性。首先,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人的感性的活动”和“客观的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精神和物质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具有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性。所谓物质性即客观性,即实践的主体、客体、手段和结果都是客观的,也就是说实践是人们外在的客观物质活动,就是“做”、“行动”。所谓能动性是指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活动。所谓社会性是指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并受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不能简单地把实践活动的社会性理解为就是大范围的社会集体活动。其次,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统一、互动活动,因而又具有课程性、覆盖性和目标性。课程性是指实践教学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课程内容来开展的,课程内容包括课本教材的内容和有关的课外资料。覆盖性是指实践教学活动必须覆盖全体学生,顾及和惠及全体学生,不能有所歧视。目标性是指通过实践教学活动要达到的课程目标,包括思想品德、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总之,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活动,是实践活动和教学活动的统一。
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迄今为止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不同看法与观点,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界定为与理论教学相区别的课外社会实践活动,强调实践教学的“社会性”“实践性”的特点。这种观点是因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在高校才刚刚开展,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可供总结,因此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认识、理解比较粗浅、笼统,甚至把它和大学生参加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混淆起来。第二种观点,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课程属性,即实践教学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和要求来开展,从而把它和大学生参加一般的社会实践活动区别开来,但仍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而视为理论教学的补充。第三种观点,突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主体性和目的性,认为实践教学既可以在课堂外也可以在课堂内进行,突破以往实践教学只在课外开展的空间限制。至于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的关系,有的主张课外实践教学为主,有的则主张课内实践教学为主。
综上所述,笔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如下界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就是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以大学生为主体,在课堂内外由大学生自主参与实践活动,直接体验实际生活,以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
(二)高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特征。
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涵,可以得出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如下特征:
(1)教学实践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具有一般社会实践活动的物质性、能动性和社会性。(2)课程相关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与一般的大学生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的区别在于,前者不能够脱离本课程的理论教科书而是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来开展,而后者则不要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内容相关,活动内容更加广泛。(3)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全体学生自主参与,在活动中直接体验,教师只起到指导、辅助作用。(4)目标明确性。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了解社会,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使大学生在感性体验中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观、法纪观、政治观,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分类。
由于对实践教学内涵的理解不同以及分类依据的标准不同,目前学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分类也存在不同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
(1)“一分法”观点。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只有课外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种。(2)“二分法”观点。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分为课内(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课后)实践教学,或者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3)“三分法”观点。在“二分法”的基础上,把课外实践教学进一步分为校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即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三种。
笔者赞同“三分法”观点,即主张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包括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而且应该是“三位一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
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新体系
摘要:《电力拖动》是中职学校机电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学生考取中级电工证书的必考内容之一。本文结合中职生的学习现状,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进行教法上的阐述,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切实掌握基本的电工技能。
关键词:中职;电力拖动;课堂教学
中职学校培养的主要是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技术人才。随着企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近年来企业购置大量的生产设备,其中一些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较高,企业对电工人才特别是高技能复合型电工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如何使学生成为一名受欢迎的优秀技能人才,需要我们在教学中传授一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训练学生从业所需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具备灵活解决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电力拖动》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的电工专业课程。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熟悉典型生产机械,能正确选用、安装、检测和使用生产机械中常用的低压电器,能根据电气图正确分析、识读、安装、调试和检修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熟知电动机的控制、保护、选择原则及电动机各种基本控制线路的构成和原理,能正确设计、绘制简单电气控制线路。现在的中职生普通呈现出知识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兴趣,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学习自制力差等特点,如何结合中职生的这些学习特点上好《电力拖动》这门课程,让学生真正掌握电工的基本技能,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考验。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笔者把这门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
一、理论教学是基础,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分析电气原理图
《电力拖动》这门课程理论教学不宜太多,分配总学时的三分一就足够。理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能够识记常见低压电器的图形和文字符号,能够分析常见电气图的工作原理。如何完成这些任务,笔者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1. 实物教学。单纯讲电器的电路图形和符号,学生不易理解和记忆,在课堂上充分利用电器实物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各种低压电器的结构和接线方法,为以后的实验教学奠定好基础。
2. 列表归纳。电力拖动中涉及多种低压电器,教师可从低压电器的电路图形符号、文字符号、主要功能三方面着手,采用列表归纳的方法,使学生对所学的电器有一个总体认识,这样慨括起来的知识记忆起来也比较方便和简单。
3. 对比记忆。对于一些容易混淆的电器符号,可用对比记忆法。如图1是时间继电器的电路图形符号,通过对比发现,通电延时的触头图形符号的帽子是左括号,具有断电延时功能的触头图形符号的帽子是右括号,瞬时触头的图形符号则没有帽子,可简单概括为:左通右断,瞬无帽,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
4. 先易后难。在讲解电气原理图时,从简到难,一步步深入,抓住每步的关键点,通过与简单电路对比记住复杂电路。如图2,从点动到连续动,通过对比可以发现,连续动电气图比点动电气图多了一个KM的常开辅助触头,从而引入关键知识――自锁。通过设疑:自锁功能有什么特点?在电路中是怎样连接的?让学生明白了连续动和点动的区别,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
5. 多媒体动画。在讲解电气原理时,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制作控制线路的电流流动动画来讲解电路的原理,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白电路电流的走向,更容易理解电路的原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验教学是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力拖动课程实用性较强,较多的实验教学可以提高中职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既能巩固理论加强记忆,又能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安装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和检修机床的常见故障。笔者把实验教学分四步走:
第一步:“纸上谈兵”。这一步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学生的主要活动是用眼看、用耳听和动口说。教师先把实验设备准备好,接好示范的电气安装图。教师讲解各种低压电器的功能、对应的电路符号、接线方法步骤、要注意的问题及电气安装的安全规范。教师讲解完后,提问相关的知识,由学生回答和分析电路原理。
第二步:“邯郸学步”。学生先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动手实践。教师先把需要安装的电路接好,学生进行模仿,动手安装,教师给予课堂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帮忙解决问题,逐步引导学生学习排除电路中出现的线路故障,从而为下一步做好铺垫和准备。
第三步:“胸有成竹”。当学生基本能够安装较为复杂的电路时,全部放手让学生自行安装,教师不再进行过程指导只对最后的结果进行总结性评价。采用任务驱动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小组的主要任务是互帮互补。分配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要求每个学生都必须自己动手独立完成,遇到问题允许与组员进行讨论,教师给予最后的评定。这样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增强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四步:“举一反三”。在《电力拖动》这门课程中,常见机床故障排除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难学,要求学生具备相当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学习这部分内容,要学会分析机床故障,关键是要看懂电气原理图和实际的装配线路,明白常见的故障有哪些,能够熟练使用万用表找出短路、断路等故障。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安装线路已经不成问题,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能够自行检查排除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能够举一反三,那么此时,再学习机床常见故障排除这部分内容就游刃有余了。
通过以上四步的实验教学,学生对电力拖动相关的技能掌握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单位:佛冈县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关键词]讲 练 目标 技能 兴趣 效率 新教法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维修电工专业一门包含理论及技能训练的综合性专业课程。这门课程知识程度掌握得好坏,直接影响维修电工基本素质的培养。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的进行理论讲授,这样学生在实际工作生活中碰到实际的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当然也不能只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理论。因此,理论与技能两者必须很好的结合,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理论来指导技能,并以技能来验证理论。由此,才能真正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研究内容,明确要求。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习《电力拖动》课程的前期,学生是最艰辛的,是最容易让学生放弃的阶段。因为学生刚刚接触课程,对拖动的认识很陌生,理解、记忆的内容较多,所以,如果学生在这个时候放弃,那么一切会前功尽弃,希望学生不要轻言放弃,假如前期学习内容巩固好的话,便为以后章节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可以说已经迈出成功的一步。懂得这个道理,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掌握”、“理解”、“了解”的真正含义。在上第一堂时就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第一步要求学生了解低压电器的结构,理解工作原理,熟练掌握选用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第二步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控制线路,做到熟练默画出基本控制线路,最终要求学生具备独立设计简单控制线路的能力。第三步要求学生学会读图、识图;学会故障分析,掌握故障排除方法,最终达到中级维修电工的实际操作技能水平。
二、研究课程,布置教法。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包含的内容较多,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强,实践性要求高的学科,这就要求教师要改革传统教法,研究适合学生实际的新教法,通过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来适应职校学生的特点,达到教与学的相互适应。考虑职校生的学习基础及教学时间和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水平,在制定计划时对教学顺序可做出相应的调整,对部分内容可进行适当删减;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分课题进行模块化教学,每一模块注重理论与技能互相结合,相互渗透。课时的安排突出重点,解决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常用低压电器这部分内容的介绍,可以介绍完一个电器,就安排一次技能训练,让学生动手拆装一遍,达到理论与技能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三、研究学生,培养兴趣。
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大多不如普高学生,根据他们理论接受力差而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引导他们学习专业理论。教学中,应尽可能少讲繁锁的理论,因为多数学生不但不能很好地接受理论知识,反而会影响他们学习本课程的信心,对多数学生起了得不偿失的作用,时间长了学生就会失去兴趣,教学难度将增大,教师要开动脑筋,尽可能为学生组织一些与书本知识有联系的教学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讲授中,可通过实例激发兴趣,如介绍电拖在实际家庭生活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进行教学,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习兴趣。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实物进行边拆边讲,引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介绍基本控制线路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显示线路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效果,既可帮助学生理解线路原理,又将枯燥的线路分析变得有趣,学生也乐学。
四、研究教法,提高效率。
关键词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 理实一体化 实施 提高 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0017-03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在同一时间、地点、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和实训车间融为一体,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为一体,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为一体,让学生有计划地按照教师确定的课题和学习要求进行专门的理论结合实践的一种教学模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主要介绍了常用低压电器的使用常识及常用电力拖动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低压电器的使用、安装与调试,能完成各种机床电路的规范安装、调试与维修,并掌握相关的技能。由于该课程内容多、重实践,所以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较多的课时,并且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而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对该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将授课的重心放在技能的训练上,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该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包括两个环节:一是按“理实一体化”要求调整和整合课程的教学内容,二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一、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
根据中职学校对电工类人才的培养目标,本着理论知识精讲,技能训练为主体的思路,对原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将本门课程的教学全部放进实训室进行,由传统的“理论+集中实训”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教、学、做、评”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因此,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整合为四大模块19个项目进行一体化教学,每个项目都给出相应的技能操作规范及知识点,使学生在训练技能的同时,掌握相应的知识点、技能点,并且通过实际线路的安装,掌握安装规范和故障判断的相关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及沟通能力,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力拖动线路控制与技能训练》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知识点与技能点:
(一)安全用电常识
1.安全用电常识及触电急救。教学主要知识点:安全电压、电流;触电形式;触电急救方法。教学技能点:模拟触电的形式;触电急救模拟。
2.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教学主要知识点:电工工具安全操作规程。教学技能点:常用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旋具、钳具、验电笔、电工刀)。
3.常用仪表的使用。教学主要知识点:万用表、钳形表的正确使用。教学技能点:万用表的使用;钳形表的使用。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安装、调试与维修
1.安装与检修手动正转控制。教学主要知识点:三相电源的常识;低压电器的识别测试与安装(断路器、熔断器、按钮、接触器、电动机);电路安装知识。教学技能点:三相电源的电压测量;低压电器的质量判断;手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2.安装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热继电器的常识与安装调试;接线图的识读。教学技能点: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3.安装与检修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电机正反转控制原理;倒顺开关常识与安装。教学技能点: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4.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电路原理。教学技能点:线路安装与检修。
5.位置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教学主要知识点:行程开关的原理与安装;位置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位置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6.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教学主要知识点:自动往返原理。教学技能点:自动往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7.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顺序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顺序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8.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时间继电器的工作原理及安装检修;QX3型自动Y-启动器原理及使用。教学技能点:时间继电器自动控制Y-降压启动控制线路的安装;QX3型Y-自动启动器控制电路的安装。
9.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机械制动原理;电力制动原理;电容制动及再生发电制动常识。教学技能点:单向启动反接制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10.双速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电动机变速原理;双速电动机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双速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安装。
(三)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安装、调试与维修
1.CA6140车床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教学主要知识点:控制变压器的原理及质量判断;电气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CA6140车床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
2.Z305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教学主要知识点:中间继电器、组合开关的使用与检修;电气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Z3050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维修。
3.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硅整流器、电磁吸盘、欠电流继电器、接插器的使用;电气控制原理。教学技能点:M7130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4.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电磁离合器的使用;铣床电气控制线路。教学技能点:X62W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检修。
5.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教学主要知识点:电路原理。教学技能点: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
(四)变频器调试系统
变频器线路安装。教学主要知识点:变频器常识与工作原理。教学技能点:变频器控制线路安装。
在以上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要培养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团队协作能力的锻炼;自觉清洁工位的习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二、《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时,可以采取分段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第一阶段主要讲解模块1,采用:“讲、演、练、评”的模式进行教学,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要点,然后演示给学生看,再让学生自己练习一遍,学生练习的时候,老师巡回指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决,如果同一个问题有3位及以上的学生存在问题,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整体提示一遍,让学生能顺利的进行下一步骤。最后是评价,评价的过程采用鼓励为主的评价模式(学生都有虚荣心,都希望自己的成绩是“优秀”,如果严格评分,许多同学的分数都不会理想,这样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鼓励式评分,学生可以得到他们满意的成绩,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动手才能获得相应的成绩,有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该阶段要注重电工操作规范的讲解与要求,学生在出现不规范操作的时候,老师提醒后,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快的纠正过来,少数的学生在多次提醒后,也能规范操作,并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主动清理工位、整理工具的习惯。
第二阶段讲解模块2第4、5、6、7项目,采用:“项目任务布置必要知识点讲解学生按任务书安装电路自行检查教师检查通电试运行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中在知识点的讲解上,打破原书先讲元器件,再讲电路安装的模式,应在用到新器件时再讲解新器件的电气符号、作用、型号、安装要求及质量判断,这样学生学习完器件后立刻使用,能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理论讲解与实际检测同步能让学生直观的学习元器件。布置任务时,配套给出任务书,在任务书上给出电路图与接线图及安装的具体步骤,学生只要按照步骤安装就能顺利的完成整个线路的安装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安装完成后学生利用万用表先自行检查,刚开始时,学生基本上不知道从何下手,最好的也只是检查有无短路及外观检查有无出错,但是当老师检查时,学生都会注意去观察老师检查的位置与检查方法,无形中会让学生学会故障判断的方法(如果老师在检查时一面查一面讲解效果会更好),通电试运行最好在教师的监督下,由学生完成,既锻炼了学生,也保证了安全。当电动机按照要求旋转起来的时候,学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对本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第二阶段后,从第8个项目起可采用:“项目任务布置必要知识点讲解学生分组讨论安装步骤及电路接线教师检查、纠错电路安装自行检查教师检查通电试运行知识拓展评价”的模式进行教学,如果每次都是由老师给出安装步骤及方法,学生会产生依赖,拿到新的电路就无法解决。让学生分组讨论安装步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相互协作能力,增加学生间的友谊,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在解决1个电路后,学生会逐步地掌握电路安装图的识读与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本组设计的步骤及安装图绘于黑板上,指出每一组存在的问题,学生再按照正确的步骤及线路安装,就能正确地安装完成电路。在通电试运行后由老师对知识进行拓展,既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又使学生学会故障判断的方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评价时该阶段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形式评定学生的成绩。
通过以上“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学习基础差的学生在讨论及实践后,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基础中等的学生能顺利的完成任务,优秀的学生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学到电力拖动方面的技能与知识,没有了上课睡觉、耍手机的现象,解决了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行为习惯差的现象,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电力拖动控制线路 技能训练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145-01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是一门重要的课程,对该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掌握到电力拖动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术基础,能够为学生打好良好的基础。在该课程的学习中,主要包括电力拖动理论学习和维修电工的专业技能训练。但是《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涉及的学科多,理论性较强,而且对实践性的要求很强。在相对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是相互分离的,学生对于理论和实践的掌握不能同步,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对理论产生较深的理解,对实践也达不到完全掌握的目的。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好《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进行探讨。
1 课程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
1.1 课程教学要求
作为职业学校的核心课程之一,《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并且实用性很强。通过《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要掌握到电气系统和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基本环节和原理,了解到动力系统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和管理的实践能力。在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动手实践的循环过程中提高理论技能和实践技能,为往后的工作和电工资格证书打好基础和准备[1]。
1.2 教学方法的选择
传统的课堂上,是以老师教学为中心,灌输给学生相关的只是和理论。但是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当中,因为该课程理论性、实操性强,所以只是讲解线路等理论使学生的接收程度比较差。因此笔者采用新课程要求,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课堂系统。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把理论和技能训练同时进行,达到以理论带动技能训练,在技能训练中理解消化理论的目的。在针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学的过程当中,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务必让学生掌握到课程所规定的的学习任务和基本操作技能。对于课程中不同的知识点,应该采取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
2 教学方法实施
2.1 理论与实验结合,掌握线路原理图
线路原理图是整个课程的基础,也是做好电工的基础准备,在课程教学的初期,必须让学生尽快的掌握线路图的基本原理[2]。在对线路图的学习当中,进行通电演示实验让学生进行电路中的动手顺序,并且要求学生用电路图的形式记录下来观察到的结果。在通电演示实验中,教师对电器元件的功能和关键进行仔细的讲解,使学生在动手描绘的过程中理解电器元件和熟悉电路图。
在进行线路原理图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实物示范和技能训练的方法。基本技能训练包括电气接线图的规范化学习。在进行电气界限区的理论学习之后,及时给学生安排合理的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了解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对所学的理论进行回顾总结。通过技能训练来讲解电路图原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个电路图的理论学习中,让学生掌握到电气接线图的诀窍,掌握到线路的画法、了解基础元器件的基本功能和维修原理,为整个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教授难点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也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课程进行重点和难点的教育中,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法进行教学,以促进教学效果。
2.2.1 示范教学法
示范教学是教师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是相对直观的教学方式[3]。在对学生的教学中,采用正确的操作进行示范演示,让学生看到操作步骤、记下操作要点和听到操作要求。在示范过程中,教师务求让学生掌握到操作的要领,让学生在观看操作的过程中进行方法和技巧的学习,掌握到本课程的难点。比如电路配线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过程讲解导线与电气连接的要求和配线的标准,使学生掌握到配线的基本技巧,在操作中达到配线的要求。
2.2.2 多媒体教学
在对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除了示范教学法之外,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直观的了解到所学理论的用途。通过讲解实用性而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重点难点的学习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比如在进行低压电器的教学中,由于低压电器的品种繁多,所以会造成学生的学习困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一个一个电器的教学学习,逐步掌握到课程要求的低压电器的要点学习。
2.2.3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能够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从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主要有尝试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两种形式。
尝试教学法是以“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为主,能够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以此展开理论的教学。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尝试教学法对于电路理论和实践性学习都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够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
小组讨论法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的进行重难点的学习,并且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弥补自我的不足。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使学生乐学好学,积极的汲取知识,这样课程的教学目标才能够有效的完成。
2.3 正确的评价方式认知学生
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的评估,也是教师对班级教学情况的反馈。但是仅仅采用考核作为对学生的评价相对单一,而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不到正确的认知。对学生进行评价,需要对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基本技能掌握情况都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3 结语
总之,《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的教学需要掌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理论和实验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掌握课本中知识点和基本技能操作。除了掌握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之外,还需要采用正确的评价方式进行教学反馈,从而为教学方式的优化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蓝瑜.浅谈目标教学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41.
【关键词】维修电工 教学 改进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098-02
维修电工课程知识比较复杂,内容深奥,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若依常规教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相当的难度,教学效果不好,理论考试、操作鉴定合格率不高。基于此,本文探讨维修电工课程教学的改进方式。
一、联系行业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一,宣传获得《维修电工资格证》后的就业前景。目前企业的民工荒,实际是技工荒。职业院校能培养企业满意的技能型人才。原因是职业院校执行“学历证+职业资格证”的人才培养模式。拥有职业资格证就容易找到一份对口的就业岗位,其原因一是证明持有者已拥有从事该行业工作所达到的技能和要求,能胜任该行业的工作;二是符合人社部门、生产监督部门、工商部门要求的执证上岗要求;三是企业职工有无职业资格证,是企业项目评估验收是否合格的重要一项,是工商营业办照、年审之一的项目;四是在企业中职业资格等级与工资有关。通过宣传获得《维修电工资格证》后的就业前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结合实际生产,采用多样化手段引导学生接近学习目标。密切联系实际,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讲课前根据教学大纲,理清课程的知识体系,明确各知识点及其所要达到学习目标。教学时,教师先告知学生该知识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做好要达到学习目标的心理准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先让学生参观工厂车间,使学生熟悉机械的运动形式,以及机械与电器的配合动作,然后再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实物教学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逐渐接近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一,以模块化教学理念调整教学顺序,整合教材内容。南宁市武鸣县职业技术学校考证培训教材采用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材编审委员会编写的《维修电工》初、中级教材,其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的行业标准、规范较多,教材凸显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将其分成六个模块进行教学。这六个模块分别为:电源开关模块、电机模块、三表模块、拖动控制模块、故障排除模块、电子模块。并对每个模块在教学中的顺序做出相应的调整,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如电拖控制模块中包含第六章常用低压电器和控制线路的安装,而低压元器件是基础,主要为线路服务,内容多且枯燥,对这种情况,笔者重新调整了教学内容的顺序。例如,在讲授低压电器件时,先讲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热继电器这几个元器件,以结构、作用、工作原理、电器符号、型号、选用为主,结合实物元件把各部分剖析给学生看,在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后,趁热打铁,讲授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点动控制至顺序控制、多地控制。学习完时间断电器则安排学生完成多台电动机顺序启动自动控制的课程设计,学习完速度继电器、电磁铁后,再讲解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每一个模块注重理论基础与技能互相结合,互相渗透。完成一个模块,就给学生训练,让学生动手操作一遍,达到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相结合,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采用设计教学法。在教学中采用设计的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巩固已学的知识点。学完低压电器后,从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到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都能很好地采用设计教学法实施教学,将学习的内容变成学生的设计成果。例如,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中,笔者是这样设计的:
例:接触器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学
教学过程:
教师:在图1中,接触器KM1、KM2的主触头若同时闭合,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主电路短路。
教师:采取什么解决措施?请大家自行设计。
学生:设计成图2。
教师:图2线路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学生:优点是工作安全可靠,缺点是操作不方便。从正转实行反转时,需要按停止按钮,才可以按反转按钮。
教师:怎样克服图2线路的不足呢?给电路两个按钮器,请设计出不用按下停止按钮也可以实现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电路图。
学生:设计成图3所示电路: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
第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落实能力本位思想。中职生的理论知识薄弱,对单纯理论学习兴趣不高,长时间的理论学习效果肯定不好,而且往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如果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先做再讲,讲完再做,边做边讲,边讲边做”, 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将会促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使教学内容更直观、易懂、易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拓展学生的思路,调动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积极性。例如,在电力拖动线路排故模块教学中,整过电路和故障板非常繁杂,但主要的元件是一些接触器、继电器、按钮等。在这一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它的结构功能,而且能使用和操作这些器件。因此,课堂上,教师主要先给学生介绍线路板上的工作原理,然后根据原理图进行初步连接。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逐个分析思考,教师在场指导,将发现的问题再讲解再分析。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的专业知识不断得到巩固,操作技能得到提高,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与学互动起来。
三、模拟鉴定,查缺补漏
职业学校不像普通中学那样用考试成绩来评估教学效果和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但教师可以利用职业资格证的考试鉴定合格率来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当完成了维修电工的全部理论知识和操作训练的教学任务后,必须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反思和巩固。笔者采用模拟鉴定的方式来检查和评估教学的效果和摸清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情况。即组织本专业的几位教师,用中级维修电工资格鉴定国家试题库的试题进行鉴定。通过鉴定的结果,一方面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思路和哪些模块未学好。通过模拟鉴定,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将问题进行分类,教师进行个别的矫正和补救。必要时,教师还要对后进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若是共性问题,教师就要找准问题的症结,采取新的教学策略进行集体矫正补救。模拟鉴定是要查出问题,补漏是解决问题,这项工作做得好,考试合格率会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