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

第1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产品文化营销;地域差异营销;市场报价营销

中图分类号:F7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我国近年来逐渐推行的招投标制度,为每一个建筑企业提供了公平、公正参与招投标的竞争平台。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国外的建筑公司在我国建筑市场的市场占有率逐年升高,我国的建筑企业的市场环境逐渐恶化,竞争异常激烈,生存以及发展的压力也随之升高。建筑企业如果想要在市场中保持较高的竞争力,除了增强自身技术水平以及专业技术人才、施工管理等方面的水平以外,必须要将战略目光转移到市场需求当中,要创新企业的市场营销理念、制定正确的市场营销策略才能够立足于高竞争的建筑市场。但是近年来,我国某些建筑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管理手段,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企业承接工程,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由此可见,将市场营销管理作为建筑企业的主要课题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找到一个切实可行的以建筑行业市场营销理念革新、营销策略转型、营销部门完善为主要流程,以建筑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管理体系是提高我国建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建筑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及不足

1.市场营销管理人员对市场信息收集不足,对行业规划信息不够敏感。众所周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兴起,互联网的交互式、动态性、即时性和全球无障碍等特性使其作为一种全新的沟通方式成为一个最高效的营销工具。许多营销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全国各地甚至全世界的招投标信息。这也培育了“懒人营销法”,导致某些营销人员完全依靠网络而不去主管部门了解信息,作好充分的准备。而竞争对手捷足先登,提前去主管部门了解信息,预选好适合该工程的业绩、人员,作好招投标前的一切准备。在招投标网上招标信息时,竞争对手就会轻而易举地获得工程的承揽权。

2.对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信息没有进行有效分类管理以及科学的分析,忽略了对建筑原材料供应信息、地域差异化信息、国家出台相关政策信息等综合分析;不实地了解建筑材料价格,对招标文件了解不透彻,工程量清单报价水平不高,直接造成投标的失败。

二、建筑市场营销分析与营销改革策略研究

如何进行建筑企业的市场营销的理念革新,提高中标率是建筑企业市场营销改革的重点问题。所以笔者认为应当首先进行建筑市场营销分析,在企业内部建立合理的营销理念是建筑市场营销改革的基础。

1.以建好在建工程提高企业自身品牌影响。要立足于建筑市场,保持市场竞争力,首先要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只有安全、优质、按期地完成在建工程,才能够树立良好的企业品牌,无形中对企业本身是一个宣传,从而使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占据优势地位。

2.根据参与工程投标的经验和失败发现竞争对手的差距,从而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促进市场营销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3.加强投标工作,编制好投标文件,尤其是要编制好报价文件。

(1)研究招标文件。购买招标文件后,具体应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商务条款。即合同通用条款和专用条款,主要包括:双方责任及义务、报价范围、转让分包、工期要求、材料设备、计量支付、变更索赔、风险保险、完工与保修等。②技术条款。工程条件、范围、项目、工程地质、水文气象、工程量、施工特点、质量要求、计量方法等。③图纸。结合工程技术条款进一步了解工程布置、细部构造、地质地形、主体工程、临建工程、工程量等。④其他。附属其他条款,汇总招标文件中遗漏问题、模糊概念等。

(2)勘查现场。深入了解施工现场位置、地质地貌、交通、供水供电、当地材料等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以利于合理报价。参加招标答疑会,对招标文件不清楚或理解有偏差、漏项等向招标方提问,要求明确答复。

(3)采取适当投标策略。

①高价赢利策略。招标工程是本企业的强项,又是竞争对手的弱项时;本企业任务饱满,让企业超负荷运转时;施工条件差;工期要求急;支付条件不理想等情况下的工程,通常使用这种策略。②低价薄利策略。企业无后续工程,或已出现部分窝工,必须争取中标;投标对手多,竞争激烈的工程;本企业在附近有工程,而招标项目又可利用该工程的设备、劳务,或有短期内突击完成等情况下的工程,通常采用该策略。③无利润亏损策略。本企业已大量窝工,中标后可使部分人工、机械运转,减少亏损;为打入新市场;为拓宽业务范围;为掌握某种有发展前途的工程施工技术;有后续工程(如分标段工程前期中标后期给予优惠待遇)等情况下,通常采用该策略。

(4)编制报价文件。投标报价从开始编制到开标前,企业应采用恰当的投标技巧,如:不平衡报价法、多方案报价法、增加建议方案、突然降价法、先亏后盈法、许诺优惠条件、争取评标奖励等。编制最终报价表时,尽可能做到“全面考虑、综合调整、合理报价”的原则,分析报价与实际方式之间的差额,制定下浮系数,提高中标率。

(5)报价后评价是提高报价水平的不竭之源。

(6)未中标报价的后评价。

(7)中标价的后评价。

三、结语

新的竞争环境下,公司如何建立基于现实、面向未来的营销战略和模式,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靠传统的营销模式能力是有限的,只有突破以往的思维定势,深刻认识现代竞争的本质,确立基于整体竞争的营销理念,在企业战略的层次上规划核心能力,重整营销资源,重建营销模式,构建稳定高效的营销网络,并时时对跟踪项目的中标和失标进行总结,分析经验和教训,进而掌握市场,赢得竞争的主动,才能获得企业的持久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第2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材料管理;成本控制

在工程建设中,管好了建筑材料,建筑成品的质量就有了保障,建设成本也就会相应降低。面对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如何加强风险管理,有效地实现预警、规范和转移风险,已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又一个重要课题。

一、建筑材料的定义

在建筑物施工中使用的材料统称为建筑材料。传统的建筑材料有砖、水泥、砂、木材等;新型的建筑材料包括的范围很广,有保温材料、隔热材料、高强度材料、会呼吸的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材料。建筑材料的分类,可分为结构材料、装饰材料和专用材料三大类。结构材料包括木材、竹材、石材、水泥、混凝土、金属、砖瓦、陶瓷、玻璃、工程塑料、复合材料等;装饰材料包括各种涂料、油漆、镀层、贴面、各色瓷砖、具有特殊效果的玻璃等;专用材料指用于防水、防潮、防腐、防火、阻燃、隔音、隔热、保温、密封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我国现代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将逐渐与国际惯例接轨,材料将贯穿整个工程建设,因为现代建筑工程成本费用有很大一部分是材料费用,任何建筑工程要降低工程造价必须要使用新材料,要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也必须从材料的选择入手。提高建筑物质量的关键也在于对传统建筑材料的突破,特别是目前现代工程建设体制酝酿的改革,也为专门建筑材料的技术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的有利时机,施工设计将不再是设计单位的事,而是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组织设计,如何进行施工、如何使用新材料、如何降低成本都与施工单位的经济效益直接相联系,使工程造价得到降低。

二、材料供应与管理

(一)掌握建材方面有关的法规及有关条文

在我国,政府对大部分建材的采购和使用都有文件规定,其中主要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对钢材、水泥、商品混凝土、砂石、砌墙材料、石材、胶合板实行备案证明管理。根据文件精神,工程项目部要对每天进场的主要物资按规范填写《建设工程材料采购验收使用综合台帐》,需要建立单位签字,交易数量必须覆盖实际使用量。

(二)通过市场调研,认准合格材料

考察调研的范围首先应是生产经营厂商。一是审核查验材料生产经营主体的各类生产经营手续是否完备齐全;二是实地考察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售后服务等情况;三是重点考察企业的质量控制体系,是否具有国家及行业的产品质量认证,材料质量在同类产品中是属于一般、中档还是高档等。

考察调研的另一个范围是建筑业界。通过对建筑业界的了解,获得的信息更准确、更细致、更全面。一般来说,真正质量过硬的材料会得到建筑界的认可,质量低劣的材料会被人唾弃。通过了解建筑业界,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材料生产厂家的企业信誉、产品质量、价格状况、售后服务等情况。

(三)把好材料的进场检验关

建筑材料验收入库时必须向供应商索要其“防伪备案证明”。材料检验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检测条件和能力,经省级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承担检验工作。重点工程、重要工程的主要建材应委托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或授权的检测单位进行材质检验。

(四)施工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施工过程是劳动对象“加工”、“改造”的过程,是材料消耗的过程,称为“牺牲”过程或使用过程。使用过程中材料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检查、保证进场施工材料的质量,妥善保管进场的物资,严格、合理地使用各种材料,降低消耗,保证实现管理目标。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的开始,为材料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必要的条件。其主要内容如下。(1)了解工程进度要求,掌握各类材料的需用量和质量要求。(2)了解材料的供应方式。(3)确定材料管理目标,与供应部门签订供应合同。(4)作好现场材料平面布置规划。(5)作好场地、仓库、道路等设施及有关任务的准备。

2.施工中的组织管理工作:这是现场材料管理和管理目标的实施阶段,其主要内容如下。(1)合理安排材料进场,作好现场材料验收。(2)履行供应合同,保证施工需要。(3)掌握施工进度变化,及时调整材料配套供应计划。(4)加强现场物资保管,减少损失和浪费,防止丢失。(5)组织料具的合理使用。

3.施工收尾阶段:施工即将结束时,现场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根据收尾工程,清理料具。(2)组织多余料具退库。(3)及时拆除临时设备。(4)做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利用。

(5)进行材料结算,总结施工项目材料消耗水平及管理效果。

三、材料价格管理

(一)掌握市场信息,降低材料价格

掌握市场信息,就是广泛的收集材料的市场价格。材料价格信息收集过程,就是在建筑材料市场、材料产地等进行价格信息的采集、调查过程。所采集的价格信息,必须切合市场的实际情况,能反映材料价格的一般水平。工程材料价格信息的调查和采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系统。

(二)充分利用市场,合理安排运输

运费支出是构成材料采购费用的重要因素,节约运输费用,可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运输费用的节约问题:材料订货时考虑运输距离远近的问题。在材料质量、性能都能满足材料采购方案,而材料价格又基本相等的情况下,就应到离施工现场最近的地点采购;材料尽量一次运输到位,减少二次倒运和装卸费用。

第3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集货交易;三合一;建筑审核

中图分类号:TU998.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集货市场的发展已经成了必然趋势,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近几年来呈现上升趋势,普通的市场划分成若干摊位,各个摊位内存放货物的数量不多。而集货市场大部分是仓储式集贸市场,即进门是店面,店面后是仓库区,商家的货物全部储存在库区内,储存销售一体,在日常工作中,该如何进行仓储式集货市场的消防管理呢?

我们先来分析集货市场常存在的消防隐患问题。

一、建筑审核方面

1.建筑耐火等级低。有些集货市场建在城乡结合部,主要客户在农村,大部分集货市场采用租赁的方式,管理者定期收取商户租金,产权所有者只注重收益,在安全方面的投入不足,有的借用旧式房屋,大部分是三级建筑,且年久失修。

2.生活区、办公区与仓库区三合一。有些商家直接将办公区放在仓库区内,同时在仓库区内住宿生活,办公仓储混在一起没有任何分隔,由于办公区、生活区可以吸烟、使用电器设备,这就有可能给没有防火分隔好的仓库区带来火苗,并且影响其中的人员疏散。

3.人流、物流流动性大,储存物品品种多样。长期以来,由于疏于监管,导致部分集货交易市场成了销赃黑市,家用电器、木材、小商品、小型锅炉、甚至废旧的油罐各种货物都有,有的同时对货物进行二次加工、翻新,火灾荷载大。人员拥挤,发生火灾后易造成群死群伤,经济损失惨重。这就要求市场留有足够的公共面积,同时确保消防通道畅通。

4.电气线路设备敷设不规范。动力线路与照明线路未分开,仓库区内电线路未穿非燃管保护,开关、插座设在仓内等等。

二、消防管理方面

1.市场内有生活居住现象。作为商家的办公场所,商家每天有不少时间停留在市场内,很自然就要求在市场内有临时休息地方甚至是固定居住,吸烟烧水做饭较随意,使用空调、冰箱等电器。有些租户还进行二次装修,大量使用可燃材料,这些行为都有可能给市场造成隐患。

2.消防设施配置不足。市场内未设有室外消防给水系统、室内消火栓,灭火器的配置维护也因责任主体不明容易出现不到位的情况。

3.仓库区货物堆码不规范,商家力求多储存货物,对货物分垛未留有消防通道,或堆放过高,距离灯具以及周边墙柱的安全距离不足。有的商家在办公区甚至公共区域都堆放货物,甚至违规存放危险物品,是典型的只顾经济效益不顾安全。

4.业主与租户的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造成平时没人管,出事后互相推委的情况,一些消防基础工作不能落实到位。

以上问题有些可以依据相关规范予以解决,但有些问题适用的条款较模糊,管理过松易乱出事,这方面有过火的教训;管理过严则市场不能正常开展经营,不利于经济发展。如何把握好一个“度”,使得市场在满足安全条件前提下,健康有序发展,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供参考。

1.首先要提高集货市场管理者的消防安全意识,使其在初建市场时自觉的遵循有关消防法律法规,市场如内装修应报消防审批,避免给市场留下先天隐患,并在出租签定合同时明确消防安全责任,落实消防责任制,该由业主负责的事务业主应制定制度主动完成,该由租户承担的责任业主也有必要予以督促,不能放任自流,大家联防群治,共同保障市场的安全。

2.考虑到仓储式集贸市场一般都是人流、物流集中的地方,因此集货市场建筑耐火等级不宜低于二级。

3.集货交易市场要按商品的种类和火灾危险性,划分若干区域,区域之间保持相应的安全疏散通道,禁止对集货进行二次加工,尤其是对可燃、易燃的物品进行翻新时很容易引起火灾。

第4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智能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十分复杂,同时也是智能建筑施工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不仅调试的内容非常的多,而且耗费时间长,质量要求也十分高,因此,智能设备的调试和安装所要耗费的时间将占据智能工程总工期的一大半,并且,就目前我国使用的智能设备而言,大部分都来源于国外进口的产品。这对技术和施工要求都非常得高,不仅需要土建方面的倾力配合,还需要调试、安装、计算机和自动化设备的共同配合,因此,就全新的智能建筑而言,其施工工作十分地繁杂。

2建筑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2.1对智能化认识不够

智能化建筑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引入可为建筑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其引入时间过短,人们对智能建筑项目管理方面的认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甚至出现错误的认识,由此导致了智能化技术相关人员的严重缺乏以及智能化系统中项目管理的不够完善。

2.2技术人员的能力缺乏

就智能化建筑的项目管理来说,目前,我国现在在智能建筑中所使用的智能化设备主要由国外引进的,而国内相关的专业性教学和专业型人才非常少,外加智能建筑人才必须具备熟识建筑、智能化和技术机等多方面的能力。因此,就目前我国智能化建筑行业而言,技术人员处于严重缺乏的阶段。

2.3信息量匮乏市场发展不完善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身边充斥着各种信息,而且这些信息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垃圾信息,而也正因为信息量的巨大,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则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信息是人们进行选择的重要基础,错误的信息往往会造成错误的选择,这一观点在智能化项目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同样也是因为信息的匮乏,导致了我国智能化建筑市场的发展的不够完善。

2.4设备技术选取的不恰当

智能化施工的专业与技术要求非常的严格,同时技术要求也非常得高,而技术的不够完善,常会导致在图纸设计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错与偏差,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行业在技术上仍存在着不足,设备的选取也不尽完善。

3如何正确的实现智能建筑的项目管理工作

3.1培养专业型人才

面对我国目前智能化工程专业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企业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公司的实际需求,努力的培养专业型人才,加大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上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不断地给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以继续学习深造和技术交流的机会。同时,在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基础上,要订立统一的标准与规章制度,进而有效地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有效地降低差错率。

3.2加强控制力度

就目前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市场的发展情况来看,仍然存在着大量的不足和混乱的现状,面对这一情况,我国做出相应的规定表示,在智能建筑的设计上一定要由专业的设计公司进行设计,并由该公司全权负责,同时,避免对建筑项目进行大包大揽的现象。另外,在整个智能化建筑施工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控制力度,进而促进整个智能化建筑的快速发展与进步。

4结束语

第5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方法

前言:社会的进步、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民鉴赏能力的提升都要求建筑行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建筑业的发展依靠建筑工程的质量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控制,如何进行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已经成为建筑工作者一项值得关注的工作。

1.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的一般状况

由于我国长期重视建筑工程质量和大力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经验,业已形成了一套基本适应我国国情的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但是,由于一些建筑企业从本企业的利益出发,从小集体利益出发使得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体系没有发挥出应该有的作用,错略统计有如下几条集中的表现:

1.1 施工准备阶段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准备阶段存在着:不掌握工程的实际情况,没有建立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和管理机构以及质量监督体系,没能消灭和减少图纸中的质量隐患,技术交底不完全,岗前培训不到位,安全知识不普及等现在,这在工程的准备阶段就为质量控制埋下了隐患。

1.2 建筑施工阶段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存在着:原材料不符合设计标准,配件使用不合理,施工机械不达标,施工中随意更改施工工艺,特殊工种认证不严格,检查制度形同虚设,辅助和服务设施缺乏等现象,这些都会对施工质量带来重要的负面影响。

1.3 施工验收阶段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些建筑企业在施工验收阶段存在着:资料不全,档案缺失,材料匮乏,敷衍了事的情况,这对验收工作制造了极大的障碍,这使得建筑质量控制无从管理,监督没有着力点,对于整个工程施工来说丧失最后质量控制的机会。

2.建筑企业工程质量控制的办法

2.1 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建筑施工企业在与建设单位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后,企业就应立刻安排项目经理根据承建工程的实际情况,快速地建立起完善的工程项目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以及质量责任制,同时根据已签订的施工合同制定详细的质量计划,质量计划的实施和质量计划目标,并要求项目部各部门各负其责,担负起质量管理的责任,以各自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工程质量。

2.2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在工程进入施工阶段后,凡由项目经理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部技术负责人,分阶段对有关技术人员、工人进行详细的书面交底,并签署技术交底文件作为指导施工的技术依据。在施工过程中,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或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有关施工方案、技术措施及设计变更要求,应在实施前向各工种施工员进行书面技术交底。材料控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创造正常施工的条件,也是实现造价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前提。要做到:首先,企业对材料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审,应采用招标“择优选廉”的方式,选择材料供应商,并建立材料供应档案。其次,建筑企业应建立材料运输、储存管理制度,避免材料损失、变质。进入现场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应分类标明其来源、加工过程、安装交付后的分部和场所。最后,建筑企业应加强对材料质量的检查验收,把紧报检、准用关,确保材料、成品、构配件的质量。工程变更应按规定程序处理,首先由变更方向监理工程师(或业主)申请。监理工程师与相关方研究做出变更决定后,变更通知,变更通知的手续必须符合要求,然后组织实施。对隐蔽的工程应做好验收记录,各道工序验收合格后及时向监理单位报验,提请验收,使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2.3 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单位工程竣工后,必须进行最终检验和实验。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应按编制竣工资料的要求收集整理材料、设备、构件的质量合格证明材料,各种材料的实验检验资料、隐蔽工程记录、施工记录等质量记录。确认工程质量符合强制性标准设计文件及合同要求后,向建设单位(业主)、监理单位提出工程竣工报告。参加由建设单位组织的各方主体参与的竣工初验、竣工验收,验收程序按国家工程竣工验收程序进行。施工单位在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后,及时与建设单位签定“质量保修书,使用说明书”,并办理工程竣工移交手续。

结束语:

注定21世纪是一个属于中国的世纪,在欣欣向荣、五彩缤纷的21世纪中国,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将会与日俱增,建筑工程质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业的生命,建筑企业只有重视质量,按质量标准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强化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切实做好过程控制,工序控制工作,以工作质量保工程质量,全面推行“零缺陷”和工程质量“问责制”,才能建造出高质量、高水准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从而回报社会和服务社会,建筑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获得生存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翁满丽,洪培浪. 浅议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7

[2] 宋学慧. 建筑企业物资库存管理[J]. 知识经济, 2010, 14

[3] 陈和平.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J]. 知识经济, 2009,3

[4] 冯志佳. 浅谈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与障碍[J]. 科技资讯, 2010,18

第6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业内专家曾讲述了这样一个案例——

某综合性医院修建了一座非常宽敞、大气的门急诊大楼,由于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到就医路线便捷性,采用的是回廊式设计,致使医疗流程错综复杂,类似商场的手扶电梯设置的不便捷,加之标识系统的不明确,致使患者挂号后,要花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就诊科室,甚至该院的医生也曾抱怨,有时连他们都搞不清方向。这就是医疗工艺没有进行优化设计的结果。

在国外,医疗工艺设计是作为新建医院建筑设计之前必须进行的、与建筑设计同样重要的工作。随着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发展,一些合资或外资医院,在建院伊始,都聘请国外的一些医院管理公司为其进行系统的医疗工艺设计,从而使医院的建筑符合医院的定位、战略和功能的实施。

对于新建医院,如何进行医疗工艺设计?专家们的建议是——

明确医院的市场定位

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应根据本地区卫生规划、区域人口、经济状况、医疗卫生需求、其他医疗机构状况(医院等级、床位数、人才优势、技术特色、经营状况)等进行先期调查,然后明确自身在医疗市场中的位置,再根据区域卫生规划拟定符合自身条件、切实可行的经营发展战略。

在竞争战略的选择上,作为医疗单位不应以争夺资源和价格竞争为主,而应将竞争的重点放在提高对医疗消费市场的占有率上,主要应在高技术、高质量、高效率、低消耗、多样性和优质服务等方面进行选择。不同医院的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是不同的。

由于医院特点的不同,在建筑设计的要求上也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儿童医院的设计,一定要有更多的符合儿童特点的设计,在建筑设计之初,应对儿童医院的发展方向、发展趋势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其发展的方向,在功能上达到医院市场定位与经营战略的要求。当然,还要有更多的“柔性”设计,即所有的设计为医院的经营管理服务,让设计有更多的空间。

关注现代化医院发展趋势

现代化医院的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医院建筑现代化

现代化医院建筑的功能分区将更加合理,将更注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体现卫生安全、绿色高效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管理人员职业化

现代化医院也将会像大型企业一样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职业经理人来经营管理。医院管理的职业经理人须具有先进的医院管理理念,精通管理,熟悉医疗产业,掌握信息技术,了解国内外最新医疗动态和国家相关政策法规。

*管理决策科学化

现代化医院除需加强医院内部管理外,医院管理人员还要在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方面下功夫。了解市场,及时掌握国内外医疗动态,果断做出决策,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并立于不败之地。

*医院管理信息化

现代化医院须建立数字网络、远程会诊、办公自动化,使管理信息化、无纸化等。

*医院服务人性化

患者的利益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医疗服务品牌化

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品牌的作用将更为突出,没有品牌的医院,将难以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岗位职责明确化

现代医院要求人力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岗位职责更加分离、明细,专业要求更高,技术要求也更精。考核评估应合理化。没有科学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员工积极性就难以调动,工作效率低,经营效益差,难以适应医疗市场竞争。

*医院服务主动化

现代化医院医务人员须主动走出去,迎进来,深入社会,才能适应新的医疗市场竞争要求。

注重诊疗流程

很多医院普通的门诊就医流程是挂号门诊划价交费取药。在建筑设计中,往往有挂号、划价、交费、取药4个独立的窗口。而有些医院,流程为挂号门诊划价交费取药,只有挂号、划价交费取药两个独立的窗口。

两种模式,有何不同呢?

第一种模式可减少患者的等待、走动时间,在一些大医院,原来每个窗口都要患者等待,现在一个窗口就解决了问题。

第二种模式可减少医院的处方流失,在原来的情况下,患者划价后一看费用高,就可以不交费或到外面药店去买药。而现在给患者思考的时间少了,减少了处方流失。

两种不同的流程,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建筑设计。因此,医疗工艺流程设计与诊疗流程息息相关。

重视基本展示系统的设计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2004年征求意见稿)的医疗工艺设计一章中,规定了医院的标识系统,但是,在实践中,重视医院展示系统的不是很多,应引起重视。

所有的服务行业中,医院的患者和医生的接触度最高,时间最长。医院展示系统设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患者对医院的信任程度。根据信息不对称原理,作为服务行业的医院来说,患者对医院的信息了解越多,产生的信任程度就越高。

在以往的医疗建筑设计中,关注医院展示系统的不是很多,许多医院由于没有展示场地或者展示场地不合理往往影响了医院的整体形象。由于医疗工艺设计不到位,有些最佳的展示场地都被其他内容占据。曾有位院长说,他们花了几千万修建了一个医院的门诊大楼,连医院的今日门诊和专家栏都没有地方挂,实在是一个遗憾。

医院的展示系统分为基本展示系统和延伸展示系统。

*基本展示系统

围绕医院的基本服务所需要展示的内容。如医院门诊服务的就诊住院须知、今日门诊医生的安排、医院专家介绍、药品公示等。

*延伸展示系统

这是医院服务的特点和优势需要向患者展示的内容。包括医院的设备、技术、服务和人才优势等。

第7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影响因素;改良性建议

1 建筑工程进行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社会不断进步,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也是愈演愈烈的建筑工程市场的竞争。因此,当前如何更好的控制建筑工程成本,进一步提高施工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已然成为了现阶段市场竞争的核心所在。要知道,企业的本质目的在于盈利,现阶段而言如何进行合理化的建筑工程成本管理师现在企业所共同追寻的目标。据相关资料显示,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重要地位,将成本管理这一项重要工作表面化,敷衍带过。以至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所以说,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成本管理这一项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本身具有复杂性这个特点,一个完善的施工企业要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不断进取,所向披靡就必须要从头做起严格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成本管理。在实际操作过程当中,要一手抓管理一手抓控制,两手都要抓,都要硬。然而现阶段的很多企业对此项工作重视程度还很不够。企业内部高层也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队伍问题不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成本管理这项工作很难落实到实处。企业节约成本使得利益扩大化也就成为了空谈。长此以往,企业内部竞争力避免面临削弱,这绝不利于企业的经营和长期发展。我们在今后的企业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提高对建筑施工成本管理重视程度。在这里,笔者想要指明的是,强化建筑施工企业施工成本管理决不能总是喊口号和降低施工质量。这都是不可缺的。要在今后的企业发展中,做好施工成本管理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三个原则:1、科学性;2、合理性;3、高效性。只有我们把握好这三个基本原则,才能真正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完善好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实施。总之,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到成本控制的重要意义,不断完善和发展建筑工程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方法,才能达到我们节约成本的目的,使得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2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概念性分析

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施工的成本控制是项目经理最为基本的一项任务,它与建筑师或工程师的设计成本有着一定的区别,以下这些项目的函数是组成施工成本的总额,包括给项目配备的现场的工作人员的类型以及数量,现场所有办公管理的费用,服务与材料,还有总公司给予的各种支持服务等,公司的管理成本与一般的成本会对工地的办公室进行分摊。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是建立在企业的高质量的管理之上的,并且与合理的组织架构搭配,维景科技公司研究生产的手持式视频通信仪,不但使沟通的效率不断的提高,能更加快速的做出决策,而且,还提高了施工的效率,增加了企业的利润,在建筑行业中企业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是建筑企业自身最为关键的。自工程投标报价到项目竣工,成本控制与每个环节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无论是人工费、材料费,还是施工机械使用的费用都需要进行有效的控制。施工成本控制是在工程质量与工期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再采运有效的管理办法,有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经济措施以及合同措施等把成本有效的控制在计划的范围以内,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更大程度的成本节约。

3 影响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的因素分析

给施工成本带来影响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首先,外部因素的影响,施工企业要创造更加优质的工程,就要对劳动定额进行相应的增加,对材料的消耗进行定额,增加施工的费用,造价改革在不断的发展,渐渐变成了按照工程的对象收取费用,这样能使价格构成与实际的成本更加接近。国家在安全与环保的各项条例方面在不断的完善,使建设工程的施工现象管理实际增加了很多费用,都市化的大力发展导致施工场地的紧缺,在运输方面出现一定的困难,施工也增加了很多的难度,这些都是导致施工成本增加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自然条件的影响,如地基、气候以及地下水等对成本带来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次,内部因素的影响,由于施工质量、现场的管理以及协调等问题导致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很多返工的现象,进而造成很多的浪费,由于加工或者采购出现的错误,不合适的材料或者规格性能的不符合等导致浪费了很多的材料费,不熟练的技术以及错误的图纸也提高了施工业务水平带来的费用,另外,对项目法施工没有清晰的认识,不能准确把握项目管理的内涵,都是导致成本加大的因素。

4 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原则分析

建筑施工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每一个施工企业都应根据自身的施工水平和能力,制定企业内部定额,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实现施工项目目标的同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在施工项目管理过程中进行成本控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全面成本控制原则 ,项目成本控制贯穿于全企业、全员和全过程,亦称”三全“管理。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有一个系统的实质性内容,项目成本涉及到项目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单位和班组的工作业绩,与每个职工有着切身利益的关系,所以它是个全员控制的过程,要求做到人人有责,人人都参与。项目成本的全过程控制就是要随着项目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留空当,也不能时紧时松,要自始至终,有序可控。 其次,成本最低化原则 ,成本的主要组成说明人力、物力、财力是成本的主要消耗,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成本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成本管理的各种手段,不断降低项目成本费用,以实现最低的目标成本。在遵循成本最低化原则时,应注意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和合理性问题。最后,目标管理原则 ,这是一种把计划贯彻执行下去的方法,它把成本控制的方针、目标、任务以及方法都进行了相应的分解,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然后,再落实到相应的执行部门与个人。施工企业工根据施工合同对施工项目的成本目标进行相应的确定,并对目标管理进行实行。目标管理的内容有:确定与分解目标,落实与执行目标的责任,并检查执行的结果,评价与修正目标,进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与执行、检查与处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PDCA循环。

5 关于完善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体系分析

在选择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途径时一定要考虑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规范性、安全性。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的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组织措施,要对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进行明确,对项目经理部、施工队间的职责与权利关系进行明确的划分。在项目成本控制中首要责任人就是项目 经理,那么,对于项目应该制订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并把项目管理团队管理好,对盈亏状况进行及时的掌握与分析,这样才能对项目成本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其次是技术措施,在施工时期技术人员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措施就是技术措施,对于标书中的重要技术方案能够做出必要的技术经济论证,提高方案的可靠性,并且使工程的成本得到降低。最后关于经济措施,这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就是人工费、材料费、质量管理与合同管理,还有机构费。控制人工费就要控制用工的数量,地于一些工序的消耗量进行针对性的减少,实现工程成本控制的目的,控制材料费就是采用按价、量分离的原则,需要做好的是控制材料的用量,再就是施工技术的改进,分析材料性能,多用低价的材料。

6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企业发展和企业运作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提高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还要注意成本控制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施工的企业要在市场经济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在投标阶段、施工准备阶段、施工过程以及竣工验收等阶段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成本控制,对于成本控制的核算制度进行不断的强化与完善,把工程项目全员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

参考文献:

[1]杨林,史玉莲,田龙. 浅谈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J]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China,2012(9).

[2]高建华. 浅谈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成本管理与控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4).

[3]董广红,卓凡.浅谈建筑工程中施工企业成本控制[J] 经营管理,2012(1).

[4]张志文.浅析施工企业如何进行工程项目成本控制[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12(4).

第8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productivity and progres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management requirement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standardized and systematic. Engineering costs, construction progress, quality of the project has been a qualitative leap i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and inspection work also need to continue to reform and deepen,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of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further improve construction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works; quality supervision; engineering quality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增长,城市建设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但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却并不高,主要表现为建筑主体结构存在问题,有些存在严重隐患,有些甚至刚刚建成就发生了倾斜和倒塌;工程质量较低,影响其正常的使用功能;给排水、消防设施等不能满足消防要求等。于此同时,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人民群众对于住宅质量的投诉要么无人受理,要么找不到有关负责人,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与工程质量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管理部门的执法力度还不够。二是目前建筑行业市场还不够规范,监督和查处工作不够严格。有些建设单位为了降低成本而将工程分解承包给不同的施工单位、有的过分压价使得工程建设质量降低、有的购买了劣质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三是施工单位的经营理念不端正,放松对自身的管理,有的甚至偷工减料。四是不少质量低劣的材料通过不法手段进入工地。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打破了计划经济对市场的束缚,但同时也给市场的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牟取更大的利益,很多商家出售假冒伪劣产品,并通过不法手段取得了出厂合格证,以次充好,给工程质量带来了严重的隐患。五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不到位,有些监督站或监理公司的人员专业素质较低,无法对工程质量进行很好的监督。除此之外,在工程规划、施工设计、配套设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给建筑工程质量的下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如何进一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 (1)增强质量监督人员的专业素质 质量监督机构是对工程质量进行认证的关键部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是集法律、技术、行政和经济于一身的综合性工作,属于在行政上和技术上的监督执法,质量监督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执法能力的强弱既是决定此项工作成败的基础,又是关键性因素。因此,质量监督站除了在招收人员时要把好专业素质关,还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以便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建立健全内部考核机制,提高监督队伍的质量意识,以便能够充分发挥质量监督站的地位和作用。(2)加强对项目法人的行为监督 项目法人是投资方的代表,对工程的质量负全责,因此必须加强对其行为的监督。首先就是要加强合同管理,避免项目法人在施工设计等方面通过签订种种虚假合同来逃避国家的监督检查。二是要加强对招投标工作的监督,对建设单位是否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招投标以及是否公证的选择中标单位等内容进行检查。三是要加强对施工许可证的审查,避免无证施工或超资施工现象的发生。最后就是要加强竣工验收工作的力度,未经检验或检验结果不合格的项目不准办理产权登记、不准交付使用、不准进入市场。 (3)完善检测设备和手段 ①加大对先进检测仪器和通信技术的应用 科学技术就是第一生产力,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质监工作已经由过去的眼看、手摸、锤敲向利用高科技仪器方面转变。因此应积极加强质量监督工作中先进检测仪器的利用率,以便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工作效率。另外,还要注意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将本地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具体情况及时上报,以便上级管理部门对全国各地区的工程质量发展趋势和总体水平进行掌握。 ②更新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精度 建筑工程的质量状况记录在工程质量检测报告当中,它既是明确参建各方质量责任,确定工程质量的手段,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必须进一步强化质量检测机构部门的检测技术,积极采用新方法、新设备来提高质量检测工作的精度,同时还要真正做到检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和直接上传数据库,以便减少人为因素对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干扰,使检测报告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另外,还要通过现代网络技术对检测工作进行实时监督,并进一步建立健全完善的检测数据的数据库管理,并定期向外界公布检测结果。 ③注重相关文件的搜集、整理和保存 工程质量监督档案是整个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历史记录,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它记录了参与建设的单位在施工和监理过程中的各种责任行为,是重要的法律依据。因此质量监督人员要从行政的高度充分认识到工程质量监督档案的重要性,并以对质量档案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落脚点,边建档、边利用,边搜集、边整理,最终统一进行保存。 (4)建立行为监督与事实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监督机制 要将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的质量行为及其结果列为监督检查的对象,把参建各方推向为工程质量负责的第一线,同时注意划清各方的质量界限,明确责任,并通过监督巡查、日常监督与季度检查相结合的监督形式对可能对工程质量产生影响的要素实现全方位的监督覆盖。对于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工程”,除严格按照我国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还要将处罚结果及时通过各种方式向社会通告,以便起到对其他的建设单位的警示作用。 (5)强化用户的监督作用 用户是建筑工程的最终消费者,由于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他们绝不会允许行贿受贿、偷工减料等行为的发生,通过吸收部分用户进行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方式来强化用户的监督作用,对于进一步完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已有不少地区针对工程自身的特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措施来吸引用户参与到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来。对于已经明确了受益者的工程,如已经选定了住宅的住户,可以从他们中间选择一些具有一定建筑工程建设经验或管理经验的人成立“业主监理小组”,如果该小组发现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反合同规定、偷工减料的现象,就有权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或停工整顿。对于还没有明确受益者或者受益者较多的工程,则可通过设置工程质量投诉电话的方式来方便用户对所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进行投诉。投诉中心在接到用户举报后,应该及时对用户所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解,如果属实,则限期整改,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投诉人通报处理结果。 3 结 论 建筑工程质量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业主的利益,也直接影响着建筑设计单位和工程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和市场竞争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监督部门在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发展,这是符合他们的长远利益的。因此,各参建单位应在工程质量方面达成共识,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和优势,密切配合,相互协作,最终使我国建筑工程的总体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胡哲.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管理[J].山艏建筑,2 00 531(15):56.

第9篇:如何进行建筑市场的管理范文

关键词: 工程质量宏观控制监管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in domestic construction quality control, and on the basis of with current national condi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management of the specific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macro control project quality supervision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质量是多因一果的问题,影响因素非常多,涉及方方面面。总结最近几年来的经验,我们得出一个结论:要把工程质量管理好,必须有一个健全的、有效的质量控制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不外乎三个层次:一是政府监管,二是建设单位(业主)负责,三是建筑产品的直接生产者负责。由这三个层次构成对整个工程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管理的体制。从政府这个层次来说,政府对工程质量的控制、监督,又包含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就是政府通过立法、建制,构造一个市场的运行规则。作为政府宏观控制职能,控制工程质量就是要构筑一个市场运行规则,并保证这个规则的正常实施。

从建设市场的整体来看,我们市场运行的规则还不完善,但就现有的规则,实施中的问题也很多。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很普遍。建设市场的混乱直接地危害工程质量。所以,政府要下功夫,一方面要构造这个市场,健全运行规则,同时要保证这些运行规则的实施。不能保证实施,就要进行整顿。健全市场运行规则要加强法制建设。 在政府对质量进行控制、监督的层次上,我们要做的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

法制建设重点要做以下几件事,一是制定《建筑施工许可证管理办法》,施工许可制度是管理市场大门的,也是整个市场运行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二是制定《工程质量管理条例》。这是当务之急。三是合同管理,要搞新的合同示范文本,研究制定合同管理当中的担保制度。我们要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办法。工程风险管理是一个大课题,风险管理中包括保险、担保,保险涉及的问题比较多,但是担保是有基础的,因为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在实施这种制度,比如现在实行的投标保函、履约保函、预付款保函、保修保函,都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这还不够,特别是另一面,业主履约要不要担保,我们主张在市场经济中各方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这是市场经济的特点。因此,作为建设单位也应该担保。业主付工程款要担保,国际上也是实行的。同时,总分包之间也有一个相互担保的问题,总包对分包要担保,分包对总包也要担保。这些环节,按照现有工作的基础往前推进,还是有条件的。另外,在这方面,出现纠纷怎么办,有合同就必然有纠纷,这是正常现象。那么合同纠纷如何进行调解,如何进行仲裁,如何在法院进行诉讼,对这套管理办法我们还要进行研究。

政府对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还有微观的一方面,就是政府对具体的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在全国形成了很可观的监督力量,初步形成了全国政府质量监督的工作网络。与此同时,为了保证工程质量监督的权威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为保证工程质量,防止劣质建筑产品流入社会,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为了开展政府质量监督,我们还从上到下建立了一套法规体系。这些工作都是在履行政府对质量进行监督控制的职能,而且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强化的。世界各国政府对工程项目的质量监督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程序性的监督,一种是实物性的监督。我们现在进行的是实物性监督。我个人认为目前这种实物性监督符合中国国情,因为我们的法制不健全,执法意识比较弱,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监督必须深入到工程项目上去。质量监督机构不能散,工作不能松懈,要继续努力地去做。同时政府质量监督工作必须改进,必须是在现在的基础上推进。

政府质量监督制度有几个要点:第一,谁来实施监督。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美国的办法,由政府官员直接进行,检查后记录,最后验收要看有没有记录,记录全不全。另一种就是政府委托第三方来实施质量监督,典型的就是德国。第二,政府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审查设计文件,重点审查有关结构安全、建筑物消防方面的内容,包括地基的承载情况、结构受力分析和计算,通过审查这些内容,证明结构设计方面没有问题了,由审查单位出具设计文件审查报告。二是监督结构施工方面的关键环节,包括结构施工中的建筑材料,必要时还要对材料进行检测。这个环节监督的客体主要是在建设活动中的各方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不是按规范进行施工,材料供应商供应的材料是不是合格,监理单位是不是履行职责,建设单位有没有要求设计、施工、材料供应单位使用不合格材料来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施工过程后,审查机构出具关于结构安全的报告。整个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进行验收,政府要对是否符合验收程序进行监督。最后,由政府出具使用许可证。第三,监督的费用问题。费用应由建设单位交,但不是交给直接监督的第三方,而是在申请施工许可证时交给政府,政府收取费用后再拨给由政府委托去进行该项目质量监督的机构。政府雇人去监督工程,但是费用是由建设单位交给政府,使得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之间不要形成直接的经济关系。

按照这种政府质量监督的模式,政府是否对工程出现质量问题承担责任呢?不是的。这个概念在国际上是通行的:谁的工程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建设单位要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因为这个工程是你建设单位的,你是最终的受益者,或者是最终的直接使用者,你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建一个好的工程。当然,尽管建设单位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真正的工程质量做得怎么样,还是靠设计、靠施工。因此,谁设计的谁负责,谁施工的谁负责。对谁负责?对建设单位负责。这里有两项工作要做,一是要建成能代表政府进行质量监督的机构,必须有一些技术上、管理上的带头人,在国外叫认可人士,我们要逐步对工程师、高级工程师进行执业资格的管理,这些人必须要提高自己的水平来适应政府质量监督的需要。二是要研究如何把质量监督站转化为市场上独立的运作实体,而不再是附属于政府的事业机构。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二个层次是建设单位的。建设单位要对质量负责,包含的内容比较多,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到设计、施工单位的选择,都是建设单位承担的,都要对工程质量负责。工程进入实施阶段,谁来代表、帮助建设单位对工程的实施进行管理?现行的办法是工程监理。因此,谈监理,也就是在谈建设单位如何对质量负责。

质量控制体制的第三个层次,应该是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政府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目前,质量大检查直接到施工现场,检查直接生产者的工作情况,以后这种做法会越来越少。由于现在直接生产者不规范运作的问题太多,特别是对政府的强制性技术标准不认真贯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的现象太多。很多单位的质量责任制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放在抽屉里,根本不落实。因此,在现阶段还要靠外力去促进它落实。2006年的质量大检点放在住宅和城市基础设施上,住宅工程突出检查结构质量。重点检查对强制性技术标准贯彻情况,责任制落实情况。

参考文献:

1、张世杰,《搞好工程质量的宏观控制》,《科技信息》,2010年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