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1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课程教学 教育心理 意义及作用 提升措施

一、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的意义及作用

1.意义

一是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我国的高等教育学校有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本科院校等,无论哪种类型,其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都比较高。在高等学校的教育课程中教学中,教师运用教育心理学进行课堂教学,可以有效的将教师的专业技术理论和实际教学相结合,使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不断提升,从而提升整体水平或综合素养。[1]

二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高等教育教学中的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一样,在教学的整个环节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的配合。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中,适当、适时的运用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学生、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及氛围、主动的调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教与学中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还可以丰富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从而全面的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是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是向着科学、全面、合理等方向发展。教育心理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教学中的助力部分,对高等教育的发展甚至于我国教育教学的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国教育教学也要进行新的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大部分只注重应试方面,对教育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研究较少。进入新时期,教育心理学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推进了我国新课程教育教学的改革。

2.作用

在我国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教育心理学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理论上,是对教育心理的学习。联系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越来越适应学生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课程体系的完善同时又促进了教学心理学的发展,也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再学习。另一方面是实践上,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运用教于心理有助于教师随时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改变课程教学中的不合理部分;有助于指导教师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并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提高整个教育教学的质量。[2]

二、提升措施

1.创设心理疏导机制

学校创新心理疏导方法。高等教育中的课程是一个相对开放的课程,自制能力较弱的学生在开放的教育课程中容易迷失。因此,学校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方面应创设一种新的疏导方法或心理机制。而且这种疏导方法或心理机制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大体的范本,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自我解答,而且这种疏导方法或心理机制要使得教师与学生都适用,以使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教与学的两个方面都获得长足、优质的发展。

教师从实际出发进行的心理辅导。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是教的主体,在课程教学中占据主动地位,对学生课程学习的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要结合课程实际,要随时关注学生在学习、生活及情感方面的变化,随时改变教育教学策略,要做好对学生的教育心理方面的辅导。

2.教师将教育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学中

第一,明确教师自身角色,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作用。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教师角色不再单一,新时期的教师不仅是教书匠,还是学生的朋友;不仅是知识的集大成者,还是实践的先行者。在新时期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将教育心理融会贯通与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就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随时把握好角色的转换,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促进课程教学的发展,存进教育心理的发展。[3]

第二,科学有效的组织教学。能动性、有效教学模式研究是教育心理研究的一大方面。教师是课程教学的组织者,要优化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教育心理的作用,教师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做到科学、合理、有效的进行教学组织,促进课程教学的发展。在课程设计阶段,要全面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预评估。在课程教学阶段,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手段,最大程度的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在课程的总结阶段,要做好教学反思,以使课程教学更加科学化。

第三,用好激励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育心理研究中主动性、情境性研究占很大部分。因此,在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教师适时、有效的激励策略,能够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用好激励策略要求教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主动性,比如,提问法、奖励法、激励法等。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在新时期课程教学中数不胜数,例如,多媒体教学法、情景创设法、悬念法等。[4]

第四,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课堂教学方法。进入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我国高校教育课程教学中采用的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是有针对性的采取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采取或灌输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识,不仅提高了课程教学的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心理的发展。

结语

我国高等教育的定义是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综上所述,在进行高等教育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驻中国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心理学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进行高校教育课程教学的提升方面,学校要创设科学合理的心理疏导机制;教师要实事求是的进行教育心理方式方法的调整、改进,以使教育心理在高校课程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丽琦,刘伟伟.建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机制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17:64-65

[2]廖琳.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03:63-64

第2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评价;改革

受西方心理学理论以及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大学教育心理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阻碍了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发展与进步。以下,笔者结合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心理学教学,分析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在教育教学上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手段等方面提出改革建议。

一、当前高校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材料方面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教材主要有两种倾向,其中一种主要强调的是为实际应用服务;另一种则是侧重于对心理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对我国过去的心理学课程研究进程进行探究不难发现,以往在我国高等教育中采用的心理学课程材料主要倾向于上述第一种,即强调的是以教育实际为根本出发点,研究侧重点在于研究心理学教育过程中的各种心理现象和规律。所以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在编撰过程中,主要从学习知识和技术能力、道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学科教学、个体差异等角度出发进行教材内容组织。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导致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学术价值和主体价值在某种程度上被忽视,从而成为为其他学科教学服务的一种附庸。近十年,西方心理学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其辐射影响下,各种心理学教育理论和思想开始传入我国,对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引入,影响了我国一大批教育心理学家。这些教育心理学家急于让人们重新关注并重视心理学这一课程,同时又能突出心理学课程的科学特性,急于求成、过犹不及,又将教育心理学课程引入了一个教学“怪圈”,也就是过分强调心理学的学理价值,专注实验室研究结果,而主观或客观上忽略心理学课程对教学实际的辅助作用。至此,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中化”走向“西化”的发展阶段。在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二者发生碰撞时,二者之间的共性又完全被显现,如二者采用的教材都是以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与获得程序性知识的表征与获得等内容为核心。正是由于教育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二者之间在教材内容上呈现出太多的重复性和交叉性,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发展在方向选择上摇摆不定,阻碍了我国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健康长远发展。

(二)教学和评估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教育心理学课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采取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主讲、学生听讲。尽管在一定程度上,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其内容也涵盖以学生为主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等思想理论,包含合作学习和探究教学等主题,但教学实质仍是“满堂灌”“一家言”。这样的教学方式,这样的知识传输,不仅达不到教育教学目的,也不利于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指导自身进行有效学习。除此之外,教育心理学采取的教学评估和评价方式也亟待改革。以往的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主要采取笔试的形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这种“纸上谈兵”的考核方法主要检验的是学生对心理学概念、理论等的记忆与理解,触及不到教育心理学教学的初衷和本质,同时学生在读、写、背、记、考等一系列程序化的学习动作中,“会考不会用”“考前背,考后忘”等现象成为常态。这点与当前社会要求的大学生能够灵活地使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有能力去创造新的知识这一需求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如何有效调整教育心理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

上述我们提到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心理学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以及评估方式上等都存在明显的问题,那么,如何有效地调整我国大学的教育心理学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才能让其更加科学、客观地体现当前我国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发展水平,彰显学科独立的主体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又能行之有效地为实际运用服务,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呢?对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结构体系不断优化

众所周知,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以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以及学习条件的科学,教学主要内容有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和教学、分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与教师等等。由这些心理学课程的基本内容构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结构体系,其中的各项内容各有侧重,比如,在“心理发展与教育”部分,主要侧重的是对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等人的心理发展理论进行学习,而“分类学习心理”部分则侧重研究心理学知识结构、技能形成、学习策略、解决问题、社会规范和道德等的学习过程和促进条件。

(二)理论观点及时更新

当前,主流的教育心理学倾向是以强调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和建构主义,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建构知识的能力,同时强调将“教学材料”转变为“学习材料”。为了反映这一转变,应当及时地对教材或者其他材料中已有的知识理论和观点进行补充和更新,以使其适应当前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比如,目前的教育心理学的主流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本,因此就有必要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理论和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中心内容进行强化,包括对皮亚杰、埃里克森、维果斯基等的心理发展理论中阐述教育意义的内容进行更新、补充和再阐述。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就需要先对学习的本质、过程和条件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对此,就需要对认知学习理论、人本学习理论以及建构学习理论等内容进行及时补充和更新,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前景等。对“学生”和“学习”概念进行详细解构,促进学生掌握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理论。

(三)注重对学生应用实践的指导

教育心理学研究是为教学和学习服务,旨在通过心理学研究,解决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连串问题,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所以,在大学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中,必须突出体现教育心理学学科的实践导向作用,将动机激发、知识建构、学习策略、技能形成等等内容,作为教育心理学教学和学习的主体。比如,笔者在“动机激发”中,根据行为强化理论实施奖惩手段,根据期望——价值理论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根据目标理论调整教学架构,并通过这些与成就动机理论相关的理论有效地激发学习动机。

三、对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进行改革

针对教育心理学这样一门理论与实践交叉的学科,我们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实施改革。

(一)提倡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与其他学科不同,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理论性很强,其中概念性内容在课程教学中占据十分大的比重。针对概念,应当以教师讲授为主。但在此基础上也要有所转变,特别是要积极发动学生广泛参与,将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自我讲授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对心理学理论进行讨论和质疑,增强学生学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兴趣,并最终通过兴趣引导,促使其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去。

(二)开展小组合作与探究

上面我们提到,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研究的主体对象就是学生,研究与讨论的问题都与学生实际密切相关。因此,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运用现有的学习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究和运用知识。同时,在发动学生个体探究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进而加深学生对主体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选题的深刻理解并且灵活地使用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际沟通能力。

(三)课堂观察和案例分析相结合

学习教育心理学的目的是运用,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安排实地听课和观摩录像,选择典型课堂教学视频或者教学录像让学生观察,或者带领学生实地听课,要求他们将观察和分析的结果,以案例分析报告的形式提交。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和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学优劣的能力,帮助他们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最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阅读高水平的文献

此外,还可以通过高水平的文献阅读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地阅读文献,独立地积累数据,尤其是尝试与教育心理学相关的英文文献。在学生自主完成文献阅读之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布置一些任务,比如,读书笔记,或者是设计调查问卷等,鼓励他们积极地进行交流与研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采取多样化评价手段

最后,在对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进行学习成果评估中,也应当采取多样化的评估方式,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下以“分数高低论英雄”的评价方式,倡导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论文的撰写质量,实践活动完成的实际情况,以及创新能力等等,与结业考试一齐,作为结业考核的重要指标,彻底摆脱“一张试卷定终身”这一落后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活学知识、乐学知识。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大学教育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建构与改革,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教育心理学学者和教师的共同推进才有可能实现。未来,希望与各位同仁一道,共同推动教育心理学课程取得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大顺.高师院校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河西学院学报,2009,(4).

[2]国云玲.主体性创新性主动性师范性——关于教育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1).

[3]高磊,江克斌,邵飞,金广谦.基于SPOC平台的钢结构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1).

[4]甘怀敏.微课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挑战[J].疯狂英语,2016,(1).

[5]张艳君.积极心理学下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及教学改革分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

[6]张海.“微波技术与天线”课程多媒体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6,(15).

[7]蔡莉莎,吴恒玉.基于翻转课堂的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

[8]苗斌.浅谈基于“互联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方式[J].内江科技.2016,(3).

[9]陈刚.如何增强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能力[J].青年教师,2006,(12).

[10]强化学校装备建设助力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与装备研究,2016,(4).

第3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设计心理学 ;多媒体课件;学生为本;注意;记忆

《孙子兵法》有云:“两国交兵,攻心为上,攻城为下。”运用到多媒体课件教学之中,亦是同样的道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从学习者的心理出发,遵循他们的心理活动规律,使其乐于倾听,乐于接受,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个成功的课件,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达到教学目的 ,甚至能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多感官的刺激,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记忆犹新。任何优秀的课件设计作品都是建立在成功把握学生心理的基础之上的。那么,如何正确有效地把握学生的心理,并设计制作出效果理想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呢?下面将从设计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课件设计的规律。

一、设计心理学

设计心理学作为工业设计与消费心理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Donald Arthur Norman在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一书中说:“设计心理学是研究人和物相互作用方式的心理学。”中国最早出版设计心理学教材的教师李彬彬对设计心理学作如下定义:“研究在设计活动中,如何把握消费者心理,遵循消费行为规律,设计适销对路的产品,最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的一门学科。” 由此可见,设计心理学研究环境、人、物之间的关系,研究设计者及受众的心理现象和情感因素的联系。

二、设计心理学在 “以学生为本”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中应用的作用与意义

“以学生为本”是指满足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双重需求,强调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最终达到为学生所使用的目的。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因此,在这两方面要充分考虑课件的人性化设计。比如要考虑到学生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学生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人文环境等,目的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另外,“以学生为本”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包括特定学生群体,或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层、不同生理特征等等,这就要求教师以恰当的设计手法满足他们的要求。

设计心理学正是致力于解决设计过程中一系列“人”的问题。“以学生为本”的多媒体课件设计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就决定了研究学生心理活动是设计之初必做的课题。

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诸多因素要求设计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进行,“以学生为本”的课件设计亦是如此。设计心理学在很大程度上对“以学生为本”的课件设计具有指导和约束的意义。设计心理学作为人性化设计的理论依据,很好地解决了设计过程中一系列关键问题,比如“以学生为本”的目的、如何进行“以学生为本”的设计、怎样的设计才称得上是“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等。可以说,离开设计心理学的支撑,所谓的“以学生为本”就会成为一纸空谈。随着信息技术教育的广泛普及,人们不仅要求从信息技术中获得知识,还需要满足个人的心理需求,这就需要设计心理学的支持。

三、设计心理学在 “以学生为本”的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

1.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学习者的注意心理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它有两个基本特征,一个是指向性,表现为对出现在同一时间的许多刺激的选择。二是集中性,表现为对干扰刺激的抑制。注意的产生、作用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因此,要取得好的多媒体教学效果,首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如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可以采取如下方法或技巧:

(1)合理放置多媒体教学投影屏幕的位置,尽量扩大投影面积。视觉的舒适感和一目了然的投影效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的视觉刺激。为引起学生的注意,投影应放置在教室正墙黑板旁边或覆盖在伸缩式的黑板上。屏幕尺寸的选择可以依据下面的公式:屏幕高度不小于从屏幕到最后一排座位的距离的1/6,这样每一排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投影画面的内容;屏幕到第一排座位的距离应至少大于屏幕的高度2倍;屏幕底部应离教室所在地面最少要有120厘米。

(2)在课件设计中多运用对比的手法。如运用主题与留白对比,以较大的空白来突出课件的主题;也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异质性规律刺激学生, 如进行色彩对比,深蓝色的背景用黄色的主题文字;如光线强弱对比,在需要重点突出的内容周围做高光效果;还可以进行语调变化,语速快慢对比、字体粗细对比、画面动静对比等,这些都能增强学生对多媒体课件的关注度。

(3)了解学生群体的社会、文化、家庭背景,把课件设计和他们的经验结合起来,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的教学课件,这也容易引发他们的情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比如:在制作“普通话”教学课件中,可以在制作前期到街头巷尾了解当地市民的方言,并录音制成音频文件,插入到课件中,与标准普通话进行对比教学。

(4)增加重点教学内容的课件播放频率。对于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应设计好课件的出现次数,无论是预习、初学,还是阶段性复习、总复习,如果每次出现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那么就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记忆效果。

(5)突出多媒体课件的色泽,增强课件的艺术感染力。颜色的合理运用与搭配能够诱发人的情感,使人有美的享受,这无疑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记忆心理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辞海》)。多媒体课件教学是一种直接介绍,它不但要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看了、听了之后,如果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记忆印痕,还能够完成由瞬时记忆到短时记忆,再到长时记忆的转化,那么才可以说多媒体课件发挥出了巨大的优势。

在心理学中,记忆的关键在于把抽象无序的内容转变成形象有序的过程。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可以重点抓住以下三个要素:

(1)动态:将静态的事物动态化。一般情况下,动态的事物要比静态的事物更吸引人的目光和关注。

(2)夸张:在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之前,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容易被学生记住,联想是必不可少的。而在联想的时候应该尽量将事物的本质无限夸大或无尽缩小,以形成与事物本身非常明显的区别,这样更容易给人留下深刻

印象。

(3)奇异:在课件的制作中,尽量使联想的奇特景象违背逻辑,超脱现实,这样容易给右脑以强烈的刺激,使记忆深刻。

比如要记忆中国古代唐朝之后“五代十国”中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应该如何按照设计心理学的规律来制作多媒体课件呢?

首先将“后”字去掉,变成“梁唐晋汉周”,再用谐音法把“唐、晋、周”转换成“糖(唐)、金(晋)、粥(周)”。

其次,课件中可以制作如下的画面:一个古代的房间,顶部有一根横梁(闪烁,出现“梁”字);横梁上挂着很多糖果(闪烁,出现“唐”字);糖果掉落地面变成了一堆黄金(闪烁,出现“晋”字);一个大汉走了进来(闪烁,出现“汉”字);捡起一块黄金,来到一个饭馆,买了三碗粥(闪烁,出现“周”字)喝。

(动画课件见http:///play.asp?vodid=168767&e=3)

3.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学生的需求心理

根据马斯洛的人类的需要层次理论,学习是一种是非自然、养成的需要,它属于为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而产生的高级需要,多媒体课件应该满足学生的这种高级学习需要。比如,因学生的学习程度不同,设计阶梯层次的多模块内容;因个人感知通道敏感度的不同,设计多种信息素材;因学习效率的差异,设计习题和扩展知识;因年龄阶段的不同,设计应注重画面布局和色彩搭配;因学生的需要是可以引导和调节的,设计应具备诱导性;因学生理解能力不同,设计应具有启发性;因社会环境的变化,设计应具有时代性等。

4.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动机

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一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认知内驱力,表现为发自内心的主动学习;二是自我提高内驱力,表现为为了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而学习;三是附属内驱力,表现为为了他人夸赞而学习。第一类是由人的兴趣爱好引起的内部动机;后两类是由人的高级需要引起的外在学习动机。设计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时,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研究的就是这类外部学习动机。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学习行为的产生符合“刺激-反应-提示-强化-再反应”的模式。这一模式表明,学生的外部学习动机由刺激物、提示物、反应、强化物等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必须在刺激物、提示物、强化物上下功夫。它给多媒体课件设计和制作的启示主要表现在:

(1)多媒体课件设计须重视初始刺激。外部刺激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回忆。强化刺激的手段包括新颖的课题、别致的界面、独特的布局、动听的音效、精美的动画、高清的视频等。通过多种手段,让学生第一眼看到课件时,就产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2)多媒体课件设计须重视提示。包括课件的章节段符号、链接、指示标志、页面说明、使用说明、制作信息等内容,方便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内容的结构,提高学习

效率。

(3)多媒体课件设计须注重强化。习题作业部分的设计,可以使用强调性图象、动画、声音和视频,甚至可以加入多媒体游戏,来凸显答案的正误,以加深记忆印象。

四、结语

课件为学生而设计,是贯穿“以学生为本”设计的核心理念。而设计心理学作为一门系统的、全面的研究人的心理的理论体系,为多媒体课件设计提供了必要的前提,使“以学生为本”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相信随着信息技术教学的快速发展与完善,设计心理学在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应用会更加广泛和深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1]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2]李彬彬. 设计心理学(第2版)[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3]陈琦, 刘儒德. 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4]刘美凤. 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段新昱. 多媒体基础与课件创作(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6]皮连生. 教学设计――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7]张剑平. 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第4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字 人本心理学 艺术创作 现代主义美术

人本心理学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主张心理学者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问题,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其观点与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有分歧,在西方称为心理学的第三种力量。

人本主义心理学也称“现象学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和精神分析生物还原论思想,主张研究人的本性、潜能、经验、价值、创造力及自我实现等,故号称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有以下几点:

1.人性本善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人性观、动机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基础。

2.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动机理论。

3.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核心。包括自我实现的内涵(完满人性与个人潜能的实现)、自我实现的两种类型(健康型超越型)、15条人格特征和高峰体验等。

4.以人为中心的疗法,旨在提供一种良好的心理氛围,调动来访者内部资源进行自我理解和自我矫正,以达心理健康。

5.教育改革论是人本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重视教人胜于教书,强调有价值的经验学习和过程的学习方式,建立真诚互信的师生关系,以达到培养能适应变化和懂得如何学习的人。

6.超个人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方社会引起重视,但在美国心理学界内部的评价却很不一致。具有代表性的心理学史家和体系学家的评价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实际上是一种把心理学研究范围扩展到包括人类所特有的多方面精精神生活的研究,它对近代传统心理学的批判是有力的,但对自身理论的论证尚嫌不足。

可以说,人本主义心理学是西方心理学史上一次重大变革。把人的本性与价值提到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首位,人本主义心理学突破了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范式,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和心理治疗诸方面独树一帜,建构了一个新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人本主义心理学批判了传统心理学把性化、非人格化和无个性化的倾向,阐明了动机的巨大作用和层次理论,突出了人的高级需要所具有的更大的价值。

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概括、提炼,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正如先前提到的,自我实现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核心,艺术家作为艺术创作的主体,所进行的一系列艺术创作,都是一种自我想法的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突出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主动性和独特性,人本心理学的这些理论都对艺术家的艺术创作有深远意义,这从西方20世纪的现代主义美术就可以看出。

20世纪上半叶西方现代艺术观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模仿再现走向主观精神的表现,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和纯视觉性,艺术价值在于发现和创作。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现代社会和人们精神生活重要方面的写照,最早从康德的先验唯心主义武库中汲取了养料,同时又受到现代哲学思潮,特别是尼采、弗洛伊德、柏格森、荣格、萨特等人的哲学、心理学的强烈作用。现代主义美术流派众多,如野兽派、立体派、表现派、抽象派、未来派等。无论是哪一个流派,它们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强调自我意识的体现,重视个人人格,尊重个人创造性和主体性格的“主体论”得到更大的张扬。这也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自我实现。

现代主义这种注重自我意识实现的特征可以从很多流派看出,譬如说德国的表现主义,表现主义受康德哲学、柏森格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作品中则更注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有蒙克,蒙克说:“我想表达一种疲倦的动作,在眼睛里,在睫毛间,嘴唇应该画得看来像在喃喃自语……我要画出生命,画出一个活生生的人。”蒙克的作品强烈的反映人的精神状态和主观情感,它的画面中那些奇特而富有表现力的线条,是表现他艺术主题最有力的艺术语言。代表作品有《呐喊》,《病中的孩子》等。

野兽主义也是如此,注重表现主观感受,继续着后印象主义凡高、高更、塞尚等人的探索,追求更为强烈的艺术表现。单纯化的线条作夸张抑扬的形态,以达到个性的表现,把内在真挚情感,极端放任的流露出来。以最小限度的描绘,达到表现最大限度的美感。野兽派最主要的代表画家包括;马蒂斯, 弗拉曼克,德兰等。他们三人在 1905年至1908年之间的创作,均具有野兽派的特质,个性的表现极为鲜明。代表作有《生命的喜悦》)p《华丽第一号》等。

所以说,人本心理学对艺术家和艺术创作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尤其表现在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发生发展中,注重自我的表达和自我实现,这些人本心理学的核心内容都在现代主义的诸多方面得到了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郭永玉.人格心理学导论[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第5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你说农民伯伯辛苦吗?一年四季起早摸黑都在地里忙碌着,辛苦。

你说在工厂上班的工人辛苦吗?忙忙碌碌上午下午一刻不停,辛苦。

你说在公司上班的白领辛苦吗?别看他看上去挺神气的,我倒觉得也挺辛苦的。

你说在政府部门工作辛苦吗?哎,舒服的人应该也是占少数部分的吧。

你说当学生辛苦吗?辛苦!每天老师还没有起床就有少数学生已经在教室了。

你说当教师辛苦吗?辛苦!别看老师一天就几节课时间,这几节课的时间他需要花好几天的时间去准备的。

哎,当老师辛苦啊!虽说老师一年有寒暑假两个长假,可是这两个假期基本花在学习上,我们只有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应付那些活的生命个体。

岗前培训接近尾声,学到的东西不多,但是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定要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学生。初当教师,要学的东西太多,我看到前面堆满了一箩筐一箩筐的“书”,这些都是需要我去看,去了解,去学习的。怎么办?那么多“书”?没有办法,一本一本解决呗,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打好基础。我想优秀的表现应该是建立在好的基础之上的吧。

我在想:谁会那么倒霉碰到我这个没有基础的老师?谁又会那么幸运和我一起学习,然后一起进步?

范文二:

本次教师岗前培训的内容十分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包括师德师风教育,教育新理念,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基础课程改革纲要,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工作方法和技能,学科专业课等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虽然时间只有十二天,但内容却是充实的,对我们新教师来说更是终身受益。通过培训,我得到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本次培训中,听了有关教师职业专题报告后,使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使我深刻地认识到:

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也正是这个意思,这里主要涉及做人的问题,学生都有向师性,实际上是做人的一种认同感;同时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是父母。作为一名教师,要富有爱心,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所以我们说教师是父母。并且,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第五,教师是朋友。所谓良师益友,就是强调教师和学生要交心,师生之间的融洽度,亲和力要达到知心朋友一样。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困惑,心理压力等,以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排解,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

同时,对教师工作的基本内涵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认识到了教师责任的重大艰巨,要做一名好教师必须要具备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创新精神,拼搏精神;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含辛茹苦,默默耕耘。"要爱生如子",时时为学生着想,以学生的利益为重,处处用真情去打动学生。新时代的教师应具有高尚的师德,先进的理念,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夫和业务水平,有敏捷的思维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召力。对学生要多说鼓励的话,安慰的话,开导的话,实在的话;少说讽刺的话,冷淡的话,伤人的话,威胁的话。这些都是作为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二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本次培训中,通过学科专业课培训,使我认识到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最基本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置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组织考试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备课是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备课中要准备三方面,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要关注学生如何学,学到了多少东西。不仅要求老师课时备课,还要善于在长期的教育教学中进行总结和积累,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在教学上,应该懂得将教学艺术化,学会抓住学生的心理,引起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教师应当从知识的传输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这就更加要求教师要懂得授课的艺术性。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如何使自己能够有质量有效率有能力地教好这门课,使学生能够持续地从心灵深处接受我的教学,这就需要我努力地备课,努力地锻炼,努力地学习……

三培训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

在本次培训中,还贯穿一个中心,那就是对新教师的鼓励。一是鼓励我们要赶快适应新的教学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二是鼓励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角色;三是鼓励我们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四是鼓励我们要坚持创新,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才智,争做教学发展的弄潮儿。这些鼓励,使我对未来的工作充满了信心和动力。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也许,对于我们新教师来说,只要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就能取得好的开端,而好的开端,便是成功的一半。

范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xx年的贵州省凯里学院新任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与进步,切实体会到了岗前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希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着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大学教师不同于一般教师的特殊作用是:一、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骨干作用。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繁荣,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整体进步,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又离不开大学教师的工作。二、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人们往往把大学教师这一职业同文化发达、科学昌盛、政治民主、人类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学者”、“专家”和“教授”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形象作为社会文明建设的一面镜子,能够成为一名光荣的大学教师,我倍感荣幸和自豪。

通过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的进步。首先是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么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己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师者,人之模仿也”,“为人师表”。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文明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因此,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己的崇高道德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根本要求,它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

再次是学习了《高等教育法》后,明确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用法律形式确保了教师与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发展。

通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进步的同时,我也在教学业务技能上亦有一定的提高。首先是对《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助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只有运用符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二是认识到了学习《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性。想想我这种从初中教到高中,再从研究生毕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方面对大学教学理论缺乏足够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教学的过程认识不足。青年教师只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后,在欣赏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从而促进大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推动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总之,高校岗前培训对我们这种即将步入高校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职业的新教师来说,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并且亦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步。我的大学教书生涯将从此起航!

2016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心得

2016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16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2019年新教师岗前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应届大学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2016年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16年特岗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2016中学新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特岗教师岗前培训个人心得体会

新教师岗前培训体会:在收获中勇敢起航

特岗教师岗前培训心得体会

第6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论文摘 要: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概要地阐述了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及其对改进高职院校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并介绍了作者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收获。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院校在我国教学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担负着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重任。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基础差,积极性不高,使得英语教育处于被动状态。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研究,可以大大改善这一教学状态。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英语教学是双边活动,由师生共同完成。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对教育心理学进行研究,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过程,从而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生主体的学习效率。本文拟就教育心理学的几个基本观点在对高职学生的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1.心理特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在英语语教学法史上出现过很多教学法体系,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结构法及现在的交际法等,这些都与不同的语言学流派的盛行有关。究竟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不少人往往根据自己的经验或自己对某理论的偏好进行选择,在教学中难免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判断一种教学方法的适当与否,除了要考虑既定的教学目的域外还要适合特定教学对象的心理特点。由于儿童大脑中语言习得机置处于活跃期,他们学习母语完全靠直接的模仿。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作“语言习得”。而成年人的语言习得机置已大大衰退了。对于他们来说,单纯靠模仿、靠情境,或者通过实际使用,都不能奏效。但是他们的智力发达,思维能力成熟,意志坚强。他们借助于这些条件学习语言(外语),这就是所谓的语言学习的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通过学习语言规则和接受技能训练,同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如果了解上面所说的不同群体人的语言学习的心理特点,就可以自觉地根据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对象多为成年人,因此,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打基础的初期,可以主要使用重视语言规则学习、重视语言分析对比的语法翻译法,而在稍后的听、说技能训练中再更多地采用强调模仿的直接法和强调使用的情景法和交际法。明确了这一点后,教师在教学中才能灵活而有效地使用教学法教好每一堂课,使教学产生预期的效果。

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

在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时,常常听到人们从教学方法、手段和教材等方面找原因。例如,教学效果好,人们通常说教学方法如何地适当,教学手段如何地先进,教材是怎样地适用。反之亦然。这里,人们往往忽视了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诚然,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都是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但是,必须看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外部条件最终要通过其内因起作用。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对学生严格要求,倡导刻苦学习精神,可以促进学习效果,但是真正具有持久活力的学习动力来自学生的自身的兴趣和由此产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回答学习外语目的时,有的学生说是受制于父母的压力,还有学生说学习外语是为了通过考试。这种狭隘的学习目的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水平低,学习缺乏自觉性和必要的毅力。对这部分人应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工作,对其小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从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远大目标来教育他们,从提高个人技能、增强个人就业能力的竞争力等现实需要的角度来启发他们。他们一旦明白了外语学习的意义和肩负的责任,学习动机就会明显增强。课上专心听讲;课后自觉完成作业,遇到困难也表现出较大的自制力和顽强精神。

在过去几年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不断总结经验,在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学习毅力始终处于较佳状态。老师缺乏和学生的沟通,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足,久而久之,有些学生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学。很难想象,这样的老师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换言之,凡是教学效果好的班级与这些班的老师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良好的学风有着很大的关系。

3.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

毋庸置疑,语言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其交际功能,即能用该语言完成社会所需的各项活动。然而,交际能力的强弱不仅取决于语言知识基础,还依赖于语言技能的熟练程度。具备了语言基本功还不等于具备了交际能力。也可以说,语言知识是基础,还必须适时地对他们进行包括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训练。可见,如何加强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成了外语教学中又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我运用心理学理论对各项语言技能特别是《大纲》强调的读、听、写的能力的发展过程进行如下分析。

(1)英语阅读能力的训练。人们进行阅读一般以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对所接收的信息进行解释和理解。另一种是借助于社会和文化等背景知识和有关专业知识以及逻辑思维的能力,对信息进行预测、分析、判断、排除歧义而达到更加准确和深刻的理解。上述两种理解方式常常是同时或交错进行的。可见,阅读不仅需要扎实的语言知识,还需要通过阅读实践掌握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知识及一定的逻辑分析能力。这是我们进行阅读能力训练的原则。

转贴于

(2)英语听的能力的训练。听是通过刺激听觉神经将信息输入大脑。听力的对象是以声音为载体的语流。对此,即使有较强阅读能力的人也只能束手无策。因为听音的载体不再像书面语言那样是静态的文字符号,而是动态的语言信号;语流连续不断,稍纵即逝,使得在阅读中可借助的手段此时也无济于事。训练英语听力,首先要练好辨音和捕捉信息词两个基本功。另外,听时要求用英语思维,让信号直接在大脑中产生意义。

(3)英语写作能力的训练。如果说要学生阅读文章有一定难度,那么写文章就更难了。“写”是借助于文字符号正确的排列来表达思想,达到交际目的。它不仅要求用词准确贴切,造句符合英语语言的习惯,还要求内容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显然,不经过专门的训练,要达到大纲规定的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是难以实现的。

借助于心理学理论,可以把貌似复杂的各项语言技能的内在特点、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各自的发展规律揭示出来,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方法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由于强调基本功,并且按照各项技能自身的发展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大都在较短的时间内较好地掌握了技能,训练效果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4.非智力因素与学习效果

一般来说,智力因素包括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内容,非智力因素包括意志、态度、刻苦性、钻研精神、信心和心态等含义。众所周知,智力因素如智商等是先天的,它们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外语学习也不例外。比如说,天资聪慧、听觉辨音能力强、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的学生一般在学习中都会取得好成绩。反之,他们学习则比较吃力,进步不明显,久而久之便会丧失学好外语的信心。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应该承认先天因素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然而起决定作用的则是诸如个人的努力、成长环境、教育方法等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虽然成绩顶尖的学生中高智商的占有很大的比例,但是教学效果好的班次或者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他们非智力因素发挥的作用有关。先天条件一般的学生可以在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帮助下得到弥补,最终可以赶上甚至超过所谓智商占优的学生。在重视非智力因素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发挥意志在学习过程中的促进作用。意志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提倡树立良好的学风,培养钻研精神,保持必胜的信心,以坚强的意志和科学态度面对各项学习任务。

(2)重视学生群体的互助效应。一个学期中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生与学生相处之间度过的。因此,如果在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帮助、合作学习的氛围,不仅可以视为对教学活动的补充,还可以增进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的信心。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及时沟通师生情感。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活动。但是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如果对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缺乏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是很难想象的。

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一旦调整到最佳状态,即会迸发出巨大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然而,通过各种途径包括教师的言传身教可以促使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向有利于学习的方向发展,从而收到明显的效果。健康的心理状态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把“厌学”变成“要学”。在课堂上,他们始终以精神饱满的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听讲和练习活动中,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们认真备课,精心施教,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使他们形成细致、严谨的学风。

5.结语

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高级应用性人才的重任。而高职院校生源在认知能力、基础知识和就业机会等方面都不占优势,扩大招生和就业竞争的激烈,加大了高职院校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的难度。这就要求教师超越“一支粉笔、一本书”的教学模式,多方位地提高教学的水平。

教师的大量实践和丰富的经验是宝贵的财富,但是如果把教育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可以更清晰地发现外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在规律和练习,妥善地处理各种看似繁杂的问题。倘若教师能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引入心理学理论并以其为指导,可以驾轻就熟地把握教学的全过程,便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把学生培养成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潘菽.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第7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微课程;应用;效果

1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然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技术被普遍应用于各个行业中,促进了行业的转型与升级。从个人方面来说,信息技术更是改变了大众生活和学习的方式,移动终端以及各种软件、资源平台的出现促进了社会资源共享的发展。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增加对微课的应用不仅符合时展的特点,还能够一改课程传统与古板的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心理学课程内容的融合路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微课程的制作质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微课的概述

2.1微课的概念

我们平常所说的微课,在现代化发展的背景下,指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微课程或者微型课程。微课一般以多媒体教学视频、课件为主要载体,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实践体会,并实现各方面教育资源整合的目标。微课还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往往比一般的课程更加具有针对性,通过短时间的视频教学展示对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进行阐述。

2.2微课的优势

2.2.1内容针对性较强一般情况下,微课都是针对课堂学习的某个知识点、习题或者教学现象开展的教学行为。微课的制作和设计不仅要着眼于教授的过程,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相比传统常规课程的长时间整章课程的教学,微课对于知识点的教学更加具有专业性和针对性,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2.2单元学习时间短大量的研究资料显示,一个人注意力的集中有效持续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微课的设计教学时长基本上就保持在10分钟左右,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与传统的40~50分钟的课堂相比,微课的“短小”特点能够保障学生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2.3学习具有灵活性由于微课具有灵活性的特点,学习者只要配备移动终端就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微课程学习,这样也能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和学习空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可以通过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思和了解,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微课程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当学生在微课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惑时,还可以通过暂停以及重复播放的方式加深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而常规课堂极易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无法实现灵活的学习,当遇到难点时也只能通过课堂提问以及课后咨询的方式解决,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3教育心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3.1学时比较有限

受到现代教育理念发展的影响,高校中增加了类似“职前教育”“通识教育”等公共课程的学时,导致类似教育心理学这样的核心基础课程的学时被压缩。比如,当前的教育心理学课程一般为每周4学时,如果按照16周的授课时间计算,则一共是64节课。然而64节课不能覆盖学科教学的所有重点,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压力逐渐增强。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导致很多重要内容无法在课堂上进行一一展示和讲授,只能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这样的方式很难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1]。

3.2班级人数过多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最突出的一点表现就是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然而扩招必定会导致班额过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如果现在课堂中每个班级人数为40~50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实践活动的话,就会出现大约10个小组。在课上进行布鲁纳发现式教学法演练,规定每个小组的演练时间为10分钟,参与提问与讨论10分钟,则一整个班级就需要花费200分钟,换算成课时就是4.5节课。班级人数过多会严重降低教学的效率,打乱教师教学的节奏,影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4微课程应用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意义与优势

4.1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传统教学课堂受到学时以及教室的限制,教师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方式无法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的思考,长此以往,学生难以掌握专业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从而对自己的学习失去信心,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微课的灵活性能够突破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同时还能够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和自由,让学生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对微课程内容进行挑选,及时对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微课平台还能够提供信息交流的功能,当学生遇到学习困惑时可以通过微课平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

4.2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利用微课开展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学习和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提升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使学生在微课学习、讨论以及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学习任务进行落实,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度。这样一来,就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3减轻教师的负担

对于教师而言,课程中很多重难点在传统课堂中需要一遍遍地进行重复,才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但是微课视频的可重复性能够随时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教师不再需要做重复的劳动,可以抽出更多的精力对微课内容进行修改、加工和调整,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3]。

5微课程应用在教育心理学教学中的具体策略

5.1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

在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创设教学情境,改变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灌输式的课堂教学手段不仅无法取得好的教学成果,还容易导致在教学的过程脱离实际。因此,通过微课的设计能够为学生创设实际的情境,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与实践能力。比如当教师在进行“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微课创设教学情境,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认知发展”的相关案例,通过生活实际案例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5.2利用微课拓宽师生视野

对于教育心理学课程而言,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以教材为主、辅以部分实际案例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对于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单调,而且还会限制住学生的思维。微课的出现改变了教学信息闭塞的局面,微课及其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对于教师来说,他们能够通过微课平台了解和接触到教育心理学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对于学生来说,教学资源的丰富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模式,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加先进、丰富的知识,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4]。

5.3利用微课实现教育个性化

对于教学来说,其根本价值和目的不只是教书,更是育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开展因材施教与个性化教育,才能够体现教育的真正价值。然而对于传统的教学课堂来说,教师很难实现个性化教育。微课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应用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择和学习的机会。学生能够根据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反思以及自身的学习兴趣挑选微课程内容,充分体现了微课教育的个性化特点。除此之外,微课的灵活性和便捷性突破了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鼓励学生开展碎片化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能动性。教育心理学的教学也不用再受到课时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对课程的重点进行反复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5]。

第8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经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与提高,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下面是和大家分享相关的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资料,欢迎你的参阅。

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20xx年的湖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了。经过在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方面、教学业务技能方面都有了不一样程度的提高与提高,切实体会到了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所有即将走上讲台的教师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对此,我就在培训班学习以来的心得体会小结如次。

教育,是人类崇高的事业,这一事业的承担者就是教师。教师传递人类的文化科学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一代又一代的新人。教师的历史使命,光荣而艰巨。人们用“百年树人”来表达教师工作的深刻意义,用“辛勤的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崇敬。“振兴民族的期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期望在教师”,教师是民族期望之所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而大学教师又以其特定的历史任务,起特殊的社会作用,构成其特殊的社会地位。大学教师不一样于一般教师的特殊的作用是:其一,大学教师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而高级专门人才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起骨干的作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最终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和质量;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国民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的昌盛,综合国力的增强,社会的整体提高,很大程度取决于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而高级专门人才的质量,又取决于大学教师的工作。其二,大学教师,既是文化科学的传递者,又是文化科学的创造者。历来对人类社会有伟大贡献的科学家、思想家、活动家,不少是荟集于高等学府或当过大学教师。人们往往把大学教师这一职业同文化发达、科学昌盛.

人类提高紧密联系在一齐,用“学者”、“专家”来称呼大学教师,把大学教师的声望作为一个国家学术水平的标志,把大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作为一面礼貌建设的镜子,能够成为一名大学教师是光荣的。经过培训班的学习,我在政治思想上有了明显的提高。

首先是对什么是高等教育及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高等教育就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天职,“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既当“经师”,又当“人师”。经师教学问,人师则要教行为、教品德、教学生怎样做人。高等学校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教师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

就人才的行家。这就要求我们应具备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教育法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树立依法从教的观念和科学的教育观念,熟悉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懂得教育规律,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仅有具备了这些方面的知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胜任教育教学工作。

其次是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有了更进一步的把握。“师者,人之模仿也”,古往今来,多少人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赞美教师,赋予教师以崇高的荣誉。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广大教师的辛勤而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民族的礼貌过程必将中断,人类将永远处于愚昧无知的状态之中。所以,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纯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职业之所以崇高,不仅仅因为它的光荣,还在于它的无私奉献精神,更在于其将“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人生的最大幸福,最高的人生价值观。如果一个教师能够尽心尽力地教育和培养学生,并以自我的崇高道德品质言行一致地做学生的表率,使学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民有用之材。所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既是人民教师的崇高职责和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教师自我完善的要求,它对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深远的意义。再次是明确了高等教育法与教师权利和义务,学会了运用法律法规来处理高等教育中的纠纷与维权。国家颁布了《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以确保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同时也用法律形式确保了教师与受教育者的权利与义务,使我国的教育

事业朝着依法治教、依法育人的方向发展。

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在政治思想上有明显提高的同时,我在教学业务技能亦有大幅的提高。

第一是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在于揭示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本事,构成道德品质、培养自我意识、协调人际关系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所以,对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有助于帮忙我们青年教师尽快熟悉和适应高校的教育工作,尽快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主角转变,以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全面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自觉进行教学改革。仅有运用贴合科学规律的教学方式方法,才能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是认识到了学习《高校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性。想我们这种刚走出学校,即将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一方应对大学教学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又缺乏大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大学教学的过程认识不足。青年教师仅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后,在欣赏别人的教学科研成果时才能看出其中的“门道”,把它用于实践,以提高自我的业务水平和教学素养,并在教学活动中进一步开拓和创新,取得新的成果,从而促进大学教学理论的研究,推动大学教学理论的发展和教育方法的更新。

总之,高校青年教师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对我们这种即将步入高校教师这一崇高而又神圣的职业的青年人来讲是有深远意义的,同时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二

为使20XX年我校新进教师18人能尽快熟悉我校基本情景,及时了解学校的历史、文化及学校的办学精神和理念,掌握新课程教育教学基本理念、规律和方法,保证各位新进教师能尽快站稳讲台,顺利开展各项教学教研常规工作,学校教师发展中心整合各年级教学部和学校相关中心的力量,对今期我校新进教师及时进行了岗前培训。本次新教师岗前培训工作自8月26日启动,为期6天,本次培训着手早、起点高、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本次培训采取了多种形式帮忙新教师走进班主任(生活班主任)工作,尽快了解学校发展历史、规章制度和现状,掌握新课程教育教学规律以及时适应新岗位。培训具体资料有以下8个形式多样、资料全面、生动深刻的环节:班主任工作、常规教学流程、教学研究及教育科研、学校规章制度讲解、优秀青年教师经验交流、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校领导座谈、入职培训心得总结。

经过本次培训,各位新教师一致认为,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资料丰富,针对性强。从闫校长和余校长的讲话中,感受到了学校对新教师的重视、关怀和期望,领会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从董建主任的介绍中,感受到学校严谨治学、规范管理的工作作风,熟悉了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经过聆听任太成主任和韩中强主任的专题报告,看到了优秀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学到了宝贵的教学经验;裴辉主任的讲话坚定了新教师投身教育事业、为学校发展多做贡献的决心和信心;郭恒主任“新时期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讲座加深了新教师对班主任工作的了解。本次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使新进教师受益匪浅,给各位新进教师带来了业务上的巨大提升,让他们真正的意识到了作为一名光荣的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任。经过本次培训,各位新进教师表示绝不辜负学校的期望,尽全力去做好自我的本职工作,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同时期望学校以后能有更多此类的培训活动来帮忙新教师提升自身素质。

本次岗前培训为各位新进教师未来的教师工作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今后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做了重要的铺垫。同时本次岗前培训也为各位新进教师搭建了一个互相了解、加强交流、增进感情的平台。培训结束后,17名新教师将走上教学、科研及管理岗位,为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发展增添新动力。

总体回顾思考这次教师培训,各位新进教师感受最深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知识结构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是用已知的知识去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过程。在知识逐渐信息化的今日,作为一个教师,我们不仅仅要具备所教学科的知识,同时还应具备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打铁先须身板硬,这就要求做一名好教师,必须同时拥有深厚的学术功底,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深遂独到的教育学思想。

二、教师的个人行为

作为一个教师,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要想“教书育人”,要想你的理论在讲台上有说服力,我们应当从小处着眼,处处注意一下个人行为,做到真正为人师表,以身作责,作为一个学识渊博的教师,作为一名好教师,优秀教师,我们必须具备道德高尚,品格优秀,谦虚、好学、热情、开朗,更要有民主、公正、耐心、宽容、幽默、尊敬他人和良好的与人合作的精神品质,做到对教育“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三、能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作为一个教师,今日能够站在讲台称作教师,那么他必定是从昨日的学生时代走过,从学生转换到教师,只是一个身份的转变,同样经历了学生时代,那么我想对于学生在这时期和阶段的思想和行为,我们应当是很能了解和体会的,所以对于学生的所作所为我们不应当感到不可思议,很稀奇,而是应当抱着一颗理解的心去理解、包容,去处理和解决。

教职工培训个人总结三

很荣幸并且很感激xx学校能够理解我这名应届大学毕业生,让我顺利成为贵校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实现我成为人民教师的这一梦想。

为了能够让我们这一批新教师顺利上岗,并且能够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岗位,学校安排了几位主任给我们进行了新教师岗前培训。事先还为我们准备了学习材料。新教师岗前培训的主要资料为:教学规范、思想道德和政策法规、班主任工作、人事、考核奖励制度。数天的学习、讨论交流使我受益良多。

虽然,不少方面,我们以前在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中也有所涉及,可是经过新教师岗前培训,我明白,以往我们熟悉的还比较笼统。而有着言传身教丰富经验的各位主任教给我们的却是比较具体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多年从教所积累的种种诀窍妙招。这些虽是一些平凡的细微的注意点,可是在日常教学实际中还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因为如能将所有平凡的事都做好那就显得不平凡了。况且有些事是说来容易做来难。

首先,经过联系学校实际情景进行学习,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多伦多国际学校是一个规范性很强的学校。譬如:关于教学工作重要环节的五认真实施细则,学校安排团体备课,注重三定六统一,对教师严格要求,备教案上课,写教后反思,作业有布置便批改、讲评,以及一系列的注意点等等。并且采用盐城市一中降低起点、放慢节奏、夯实基础、分层要求、全面优化的教学策略。周主任还为我们讲读了抵消教学的表现,让我们随时防止这种情景的发生,另外,提出有效教师的标准,让我们时刻注意教学过程中自身的言行举止。精细处还强调了课堂、练习、作业等的要点。这种高度规范让我意识到对自身必须得严格要求,依照教学规范来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其次,在学习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时,席主任采取自由讨论交流的形式让我们展开学习。大家畅所欲言,谈到了师德建设、学生的德育、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以及课业负担和学生安全等等,从中能够看出大家对新课程标准都比较熟悉,对学生的培育都比较关注,并有着自我独特的视角,相信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也各有特色,各展风姿。在那里,席主任还着重为大家讲述了师风建设,宣讲了各项禁令,让我们心中有数,也是提前为我们打预防针。

再次,在人事、考核奖励制度方面,刘主任就工资资料、考核奖惩说得十分详细。尤其对考核不合格的情景大家听得都很认真,需要注意的地方有很多。可见规矩的重要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仅有严格要求才能够保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才能使自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另外,比较重要的是经过学习,主任们根据自我的实际经验给我们介绍了一些当好教师的要点和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谈到教师的发展问题上,学校给我们年轻教师供给了十分好的平台,教学中强调适时调整和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终身学习的做法;在谈到应对克服困难的问题上,提出了如何强师生间、教师间、教师与家长间的方法;在教学教法经验方面,谈到了基本的一些具体做法,要注意教育方式要改变,教师主角的变化,学习方式的变化。使我认识到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多加思考,适时改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另外还谈到了新课改。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进取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启发、点拔。

做到这一点,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并且要尽量地搜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知识,又要善于了解学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励学生共同参与,进取思维来解决问题的意向。应对新课程,教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传授。确定好教学的三维度目标。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并且要教给学生方法,教给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本事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作为新教师如何使自身高质量高效率地搞好教学工作,得到学生的喜爱、尊重,这就需要教师用心地教学,努力地学习,不断地自我提高,当然这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一条就是谦虚地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在这次新教师岗前培训中,各位领导所讲的一些方法,实际上就为我们新教师起到了引路导航的作用。

此外,领导们还向我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期望我们认真工作,为学校培育栋梁,在学校供给的舞台上展现应有风采。并向我们交代了新教师七个一的任务,我想这些任务说难也不难,只要将平时该做好的都认真做好,说难也难,古话说:善始者众,克终者寡。要想善始善终必须得有必须的耐心、细心、求知心与职责心。异常是班主任的工作,更能锻炼我们新教师。他是班级的灵魂,全面负责班级教育工作和事务管理工作,对学生全程跟踪。这就要求我们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必须的威信,拥有必须的人格魅力。

第9篇: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高职语文 与专业相结合 必要性 可能性 可行性

[作者简介]邹旗辉(1979- ),男,江西南昌人,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学。(江西 南昌 3301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38-01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的高等教育,发展至今已经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具有其他类型的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以“应用”为主旨的办学特点对课程教学提出了独特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高职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教学必须突破语文教学的传统模式,摆脱学科型教学思想的影响,充分发挥语文教学为专业和职业能力培养服务的功能,明确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一、与专业相结合的必要性

首先,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的必然要求。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是指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国际流行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应该成为我国高职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必然要求集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身的高职语文课,其教学要突破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定位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目标,走与专业相结合的道路,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思想。

其次,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是语文教学自身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作为“母语”教育,语文教学从小学就开始,一直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中学以前的语文学习限于基础教育和升学的压力,语文的深度教育受到很大限制。事实上,只有在高等教育阶段语文教育才可能真正实现人文素养和综合素养的深化与强化。而且,由于教育旨归的差异,高等职业教育较普通高等教育更侧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这使得高职语文教学在自身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要求与专业相结合。

最后,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是激发高职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动力需要。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会引发强烈的求知欲,能使学习变成一种内心的满足而不是一种负担,符合学生兴趣需要的也往往是符合学生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高职学生普遍注重专业技能学习和工作实际需要。有调查显示,74.1%的学生认为专业学习和实际工作最常用到语文,可见,高职语文教学只有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加强与专业的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激发高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

二、与专业相结合的可能性

首先,语文文本的包容性是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的现实基础。长期以来,对语文的理解一直存在多种倾向,主要有三种:语言文字、语言文化、语言文学。于是对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或者审美性的提法也随之成为一种公共的分析框架。无论是否妥当,但这些提法本身正说明了语文文本的包容性很强,语文从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政治、哲学、经济、文化等许多门类的学科结合在一起,语文文本中许多作品的内容本身就蕴涵着人类相关生命的种种体验与思考,关联着人类生活世界的各方面,具有无限丰富性与复杂性,这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结合提供了先决条件并成为可能。

其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阐释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人的学习应以自主选择的自认为有生活和实践意义的知识经验为内容,要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活动,就必须让学生面临个人意义的或有关的问题。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的目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这一观点为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的情意性、生活性经验,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有意义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能力。

最后,高职教师“双师”素质要求使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有了师资保障。高职教育的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已成为各高职院校内涵发展的普遍要求。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语文教师同样应该寻找教学内容与学生专业内涵之间的契合点,进一步探索语文教学与学生职业岗位的融合,不断增进对专业群建设的基本认知,丰富专业语文教学的工作经验,优化自身的“双师”素质。各专业实际岗位究竟需要何种语文能力,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很多高职院校要求语文教师通过深入企业调研、下厂锻炼、挂职顶岗等方式到工作一线学习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语文应用项目开发等,掌握“第一手”资料,积累实训教学素材,培养、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使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有了师资保障。

三、与专业相结合的可行性

首先,切实瞄准教学目标。高职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一是为进一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完善语文知识结构打好基础;二是为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形成并发展职业能力构建基础平台。语文教学要围绕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树立新的教学观,加强实践教学,注重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融入专业元素,提高专业学习效率和质量,将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相结合,整体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可持续发展。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突出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并不是二元对立的,诚如季羡林先生所言,“人文和技术恰似人的两条腿,分开来单独谈任何一条腿都是无法前进的,只有共同运作,才能迈开大步。”高职语文教育应努力追求培养学生适应专业岗位工作需要的语文技能和帮助学生提升人文底蕴的二元融合。

其次,大胆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发展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促使学生增强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及职业发展潜力,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必须大胆调整教学内容。一方面,在目前尚没有一种具有专业特色的高职语文教材的情况下,教师要想突出专业特色,对现行教材内容的取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高职语文教学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教材只是一个范本,教育的因材施教原则要求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教学的内容。因此,完全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爱好及需要来增删教材内容。

再次,精心策划课堂教学。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权威人物,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实现学习目标的促进者。很多学者主张改变旧的教师在课堂上“满堂灌”的枯燥讲解之风,力行构建一种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法”或“参与型”的教学模式,认为只有让学生多层次、全方位、真正参与教学活动,实现教师引导、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才能改变学生消极被动学习的语文教育现状。基于这一共识,语文课堂教学设计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涉及教学目标的制定、学生预习、课堂教学和课后延伸辅导等多个环节,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策划,这对整个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后,重新设定评价方式。高职语文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课堂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都发生了根本变化,那么与之相对应的教学质量控制和成绩评定方式都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要改变传统“一张卷子定成绩”的考试方式,将学生学习的各个环节都置于评价、反馈、矫正、调控的视野之中,实行“以过程性考核为主,终结性考核为辅”的方式,着重于听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也可以根据各院校语文教学实际,试行“面试读说,笔试写作,设定学分,随学随结”的办法,突出对学生语文技能的考核。

四、结语

从理论上讲,职业教育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理性又分为实用理性和诗意理性。一方面要关注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立足和回归现实生活;另一方面又要注重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充分张扬,人的主体人格是否得到自由发展。就这个角度而言,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面镜子和缩影,只有充分考虑到二者的合理融合,才能让职业教育和高职语文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李华平,黄玲青.论高职语文教师的教学定位与突破[J].教育与职业,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