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慢性胃炎萎缩治疗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幽门螺杆菌(Hp)是定植于胃黏膜表面及黏膜层的微需氧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次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分离培养出该菌以来,经过近20年的不懈努力,人们发现Hp与消化系统的许多疾病相关,目前已基本确定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原菌,是全球范围内高感染率的慢性感染性致病菌。目前,人们对Hp的诊断治疗中的许多问题逐渐形成了共识。
Hp感染与慢性胃炎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Hp感染是慢性胃炎常见病因,慢性胃炎患者中Hp检查率54%~100%,活动性胃炎病人Hp检出率更高达90%以上,Hp数量毒力与慢性胃炎程度,肠上皮细胞化生,腺体萎缩等呈正相关。药物根除Hp后胃炎减轻,所以慢性胃炎又称之为Hp相关性胃炎。
Hp相关性胃炎的发病机制
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的直接损害,Hp的Cag、VoeA毒素,有毒性作用的酶及其诱导的炎症均可直接造成胃黏膜损伤。
刺激上皮的C因子:如Hp可刺激胃黏膜上皮产生IL-8,后者作为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引起炎症细胞的浸润,CagA阳性的Hp菌株可增强此因子的分泌。
刺激免疫细胞产生C因子引起胃黏膜炎症,Hp可激活辅Tc产生IL-2和IFNr的分泌。IFNr在炎症前期更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细胞毒NK细胞、Ⅱ类MHC分子表达的上调以及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
Hp相关性胃炎的病理特征
包括胃黏膜上皮细胞损伤,炎症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肠上皮细胞化生。
Hp相关性胃炎与抗Hp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旨在缓解症状,改善病理和预防胃癌的发生。
改善症状:抗Hp治疗能否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尚无明确结论,但根除Hp后症状减轻。
1 慢性胃炎的诊断
通过一些消化道症状如慢性腹痛、腹胀等可疑诊慢性胃炎,但确诊需要胃镜检查及胃黏膜活检,同时可行幽门螺杆菌检查。胃镜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幽门螺杆菌检测可采用涂片或病理切片检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血清Hp抗体测定;13C、14C 尿素呼气试验等[1],后者临床较为常用。有关胃炎的内镜分类和诊断问题先后在多次全国会议上修订。1982年重庆会议提出将慢性胃炎分为慢性浅表性、慢性萎缩性和慢性肥厚性三类。2000年井冈山会议共识意见中采纳了国际上新悉尼系统的分类方法,将其分为浅表性(非萎缩性)、萎缩性及特殊型三类[2]。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分会在上海发表了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两大基本类型,同时存在平坦糜烂、隆起糜烂、出血、粗大皱襞或胆汁反流等征象则诊为非萎缩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胆汁反流等。
2 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2.1 与消化系统疾病相鉴别
2.1.1 胃癌慢性胃炎症状如食欲不振、上腹不适、贫血等少数胃窦胃炎的临床症状与胃窦癌颇相似,需特别注意鉴别。大多数患者纤维胃镜检查及活检有助于鉴别。
2.1.2 消化性溃疡两者均有慢性腹痛, 但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而慢性胃炎疼痛很少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为主。X线钡餐透视级胃镜检查有助鉴别。
2.1.3 慢性胆道疾病如慢性胆囊炎、胆石症常有慢性右上腹痛、腹胀、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易误诊为慢性胃炎。但该病胃肠道检查无异常发现,胆囊造影及B超异常可最后确诊。
2.1.4 肝癌及胰腺疾病亦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及体重下降等,易延误诊治,全面细微的的查体及有关检查如血清肿瘤指标、B超、CT可及时明确诊断。
2.2 与其他系统疾病鉴别
2.2.1心脏病与胃炎 心脏病特别是各种病因导致的右心功能不全或心包炎,常常引起消化道淤血,从而引起“胃炎”症状。老年人就诊时要及时做心脏检查,及时确诊心脏病幷合理有效治疗,消化道症状可缓解。
2.2.2肾病与胃炎 胃炎是肾衰竭的一个临床并发症,常常有人说尿毒症胃炎就是指尿毒症引发了胃炎。肾衰竭患者的肾脏已经严重受损,排泄能力大大下降,使体内大量的毒素积聚,患者在临床上就会出现相应的中毒症状,其中消化系统紊乱的不适症状是最早也是最突出的症状之一,临床医生要全面询问病史,注意肾功能检查有助诊断。
2.2.3 糖尿病与胃炎在血糖得到控制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4的患者存在胃排空迟缓,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更易出现胃轻瘫症状,治疗和长期控制好血糖,能有效的缓解和预防消化道症状。
2.2.4 妊娠与胃炎早孕常有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反酸、上腹部不适,常被误诊胃炎,并用治疗胃炎的药物治疗,易导致不良后果。诊疗过程中要询问停经史,尿妊娠试验和B 超有助鉴别。
3 慢性胃炎的治疗
3.1 目前用于治疗胃炎的药品种类很多,按其功能分类
3.1.1 减轻中上腹不适、嗳气等症状常用药改善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消除或减轻中上腹部饱胀不适、嗳气等症状,常用药物为盐酸甲氧普胺、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作用较优,副作用很少,且能促进肠蠕动以利排便。对于伴有腹泻的患者,多选多潘立酮,对于伴有便秘的患者多选伊托必利。
3.1.2 有胃幽门胆汁反流时上述药物可减轻反流,并可同时应用铝碳酸镁、消胆胺、硫糖铝,也可服用熊去氧胆酸,这些药物能减轻胆汁对胃黏膜的损害。
消胆胺可络合反流至胃内的胆盐,防止胆汁破坏胃黏膜屏障,铝碳酸镁和硫糖铝可与胆汁酸及溶血卵磷脂结合,也可用于治疗胆汁反流。
3.1.3 胃黏膜保护剂常应用铝碳酸镁、硫糖铝、铋剂、合欢香叶酯等。此外,抗消化性溃疡药丙谷胺也有较好的黏膜保护作用。
3.1.4 幽门螺旋杆菌杀灭剂可选的抗菌药物很多,以羟氨苄青霉素或庆大霉素最常用,铋剂也有杀灭幽门螺旋杆菌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必须按照正规的三联或四联的包括PPI药物的标准治疗方案,并有足够的治疗时间和生活用具的消毒,避免幽门螺旋杆菌的耐药和根除后的复染。
3.1.5 抑酸剂有时可短期试用氢氧化铝、得乐等制酸剂,也可试用奥美拉唑、泰胃美、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抑酸剂,虽然在理论上依据不足,因为慢性胃炎胃酸不一定增高,而且以胃酸偏低者居多,但实践中却往往有较好效果,特别是铝碳酸镁。
3.1.6 无酸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经测试证实为低酸或无酸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也可应用五肽胃泌素,或考虑试用短程小剂量的泼尼松。
3.1.7 并发精神障碍疾病很多患者因久病未愈或其他因素,出现紧张、焦虑或抑郁等精神障碍,需同时进行心理治疗或服用适当的抗精神药物,如小剂量的多塞平或阿米替林等,可能会取得较佳效果。
3.1.8 中草药制剂品种较多,常有猴头菌、小建中、三九胃泰、胃复春、胃苏冲剂、香砂养胃丸、邦消安、小柴胡片等,可视情况适当选用。
3.2 慢性胃炎的个体化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包括炎症、萎缩和肠化等。但萎缩、肠化的逆转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症状的处理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相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消除或改善胃黏膜炎症,防止萎缩、肠化进一步发展,无症状、幽门螺旋杆菌阴性的非萎缩性胃炎无需特殊治疗,对萎缩胃炎,特别是严重的萎缩胃炎或伴有异型增生者,应注意预防其恶变。
3.2.1 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或有消化不良症状者治疗建议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胃炎是否需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尚缺乏统一意见。2000年欧洲共识报告推荐对萎缩性胃炎者行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国内共识意见推荐对有明显异常的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病理活检示中—重度萎缩、中—重度肠化、异型增生或内镜下胃黏膜糜烂)或有胃癌家族史、常规治疗疗效差、伴有十二指肠炎者行根除治疗[2]。慢性胃炎的主要症状为消化不良,其症状应属于功能性消化不良,国内外均推荐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行根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产生的铵离子利磷脂酶具有破坏表面活性磷脂的能力,引起胃黏膜疏水性减弱,黏膜易于受到损伤[3]。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对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有重要意义, 对改善或消除消化不良症状具有优势。不正规的治疗极易造成幽门螺杆菌耐药,选用正规、有效的治疗方案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标准方案:以PPI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方案2,标准剂量PPI、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甲硝唑。方案3,标准剂量PPI、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以铋剂为基础的方案,方案1,胶体次枸橼酸铋、四环素、甲硝唑/替硝唑。方案2,胶体次枸橼酸铋、克拉霉素、呋喃唑酮/甲硝唑。其他方案如雷尼替丁、枸橼酸铋。或上述方案中以雷尼替丁替代PPI。
3.2.2 胆汁反流的治疗胆汁反流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之一。幽门括约肌功能不全导致胆汁反流入胃,削弱或破坏胃黏膜屏障功能。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瑞巴派特、替普瑞酮、吉法酯、依卡倍特可改善胃黏膜屏障,促胃黏膜糜烂愈合,铝碳酸镁制剂可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并可结合胆酸,从而减轻或消除胆汁反流导致的胃黏膜损害。
3.2.3 其他治疗如抗抑郁或抗焦虑药可用于有明显精神因素的慢性胃炎患者。有胃黏膜糜烂并以反酸、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选用制酸药。慢性胃炎患者除要经以上正规治疗外,还需给予生活干预,如少吃油炸食品,少吃腌制食品以及生凉刺激性食物。避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需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的患者,Hp与之有相加甚至协同作用,可导致黏膜损伤进一步加重[4-6]。萎缩性胃炎、残胃炎、胃息肉等病变癌变率高,随访可早期发现胃癌,因此要定期随访,改善不良预后。
参 考 文 献
[1]萧树东.胃肠病学和肝病学理论基础与临床进展[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4:380-388.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社,2004:379-383.
[3] Orihara T,Wakabayashi H,Nakaya A,et al.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ir eradication on gastric mucosal phospholipid content and its fatty acid composition[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1,16(3):269-275.
[4]方洁,戴宁.幽门螺旋杆菌与非甾体抗炎药在胃黏膜损伤中的相互作用机制[J].中华消化杂志,2007,27(3):67-69.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5.104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慢性胃炎中一种常见于中老年人群,以胃黏膜萎缩变薄、固有腺体减少或者消失为主要特征,常伴有肠上皮化生等症状的疾病[1]。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十分复杂,确切的原因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综合因素所致。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的迅速发展,对CAG病因的深入了解和新型药物的开发,许多全新的治疗方法和新型的药物制剂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开始应用于临床。现就有关CAG的治疗现状综述如下。
1 一般治疗
CAG患者,不论其病因如何,均应戒烟忌酒,避免使用损害胃黏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红霉素等,饮食宜规律,避免过热、过咸及辛辣食物,积极治疗慢性口、鼻、咽部感染病灶。
2 药物治疗
2.1 西药治疗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CAG的发生与HP感染、胆汁返流、免疫、年龄、高盐、过热、低维生素饮食及遗传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的研究结果证实,除上述病因以外,下列因素也参与了CAG的发病。因此,西药的应用主要就是针对以上原因进行的。
2.1.1 根除Hp治疗 病理学家指出,Hp感染者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学胃炎,活动性炎症的存在,高度提示有Hp感染,根除Hp可使炎症消失[2]。Hp的根治最新方案取自于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学组于2007年8月10~12日在庐山召开第三次全国Hp共识会议[3]。治疗方案见表1、表2。
2.1.2 弱酸治疗 于茂月等[4]用五肽胃泌素治疗CAG 45例取得良好疗效,总有效率达97.8%。经五肽胃泌素试验测定证实低酸或无酸患者可适量服用米醋,每次1~2匙,3次/d;或10%稀盐酸5~10 ml,饭前或饭时服,同时服用胃蛋白酶合剂,每次10 ml,3次/d;亦可选用多酶片(DPP)或胰酶片治疗,以改善消化不良症状。
2.1.3 抑制胆汁反流和改善胃动力 姒健敏[5]报告,用60%乙醇损伤胃黏膜,以20 mmol/L的去氧胆酸钠模拟胆汁反流,刺激6个月后,建立了典型的CAG模型。胃复安、吗叮啉、西利等药可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助胃、十二指肠运动,防止胆汁返流,调节和恢复胃肠运动。
2.1.4 加强黏膜营养 目前加强胃黏膜营养的药主要有硫糖铝、胶体次枸橼酸铋、思密达、施维舒、麦滋根-S颗粒等,是新合成的一种抗感染、保护黏膜及起修复作用的细胞保护剂。刘以薄等[6]报道,用丹参加麦滋林二联治疗CAG 300例,有效率为83.2%(重度萎缩变为轻、中度萎缩)。结论为此二联可使萎缩胃黏膜逆转,具有较好的效果。此外,合欢香叶脂、膜固思达、前列腺素E均有使胃黏膜更新、细胞再生能力增加、增强胃黏膜对胃酸抵抗的功能,从而达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2.1.5 维生素补充剂 朱舜时等[7]研究了叶酸、维生素B12、合成和天然胡萝卜素对CAG的作用及可能机理,结果提示,叶酸加维生素B12对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的逆转率高达77.4%。
2.2 中药治疗 中医学根据CAG的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胃痞”、“胃脘痛”、“痞满”、“嘈杂”等范畴。近年来,由于国内传统医学工作者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中医在CAG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治疗上通常根据分型来治疗,目前来看可分4型、5型、7型。
王道坤[8]将CAG分为4型:(1)中虚气滞型,方用化瘀消痞汤合异功散加减化裁。(2)脾胃阴虚型,方用益胃汤加味。(3)湿热阻络型,方用三仁汤加减。(4)肝胃不和型,方用疏肝和胃汤加减。游涛等[9]将该病分为5型:(1)脾胃湿热型,方选清中汤加减。(2)肝胃不和型,方选柴胡疏肝散合四逆散加减。(3)脾胃虚弱型,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味。(4)胃阴不足型,方选一贯煎加减。(5)胃络瘀血型,方选活络笑灵丹合失笑散加减。李文艳[10]将CAG分为7型:(1)脾胃虚弱型,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2)胃阴不足型,方用沙参麦门冬汤合芍药甘草汤化裁。(3)肝胃不和型,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4)肝胃郁热型,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5)痰饮中阻型,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6)瘀血阻络型,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7)寒热错杂型,方用半夏泻心汤加减。
2.3 中西医药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主要采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刘钦伟等[11]用中西药治疗CAG,中药以四君子汤加减,同时西药服用次枸橼酸铋、灭滴灵、羟氨苄青霉素、吗丁啉等,总有效率为93.6%。范修明[12]用黄芪、党参、白术、陈皮、茯苓、焦三仙等,水煎服,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B片、普瑞博思片、多酶片和金维他片,30 d 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为95.2%。
3 非药物治疗
3.1 手术治疗 李国进[13]报道行半胃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B型慢性CAG 15例患者取得良好效果。
3.2 针灸疗法 何斌[14]认为针灸治疗慢性CAG在临床症状方面改善明显,胃镜及病理检查表明针灸治疗后腺体萎缩及肠腺化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3.3 穴位注射 王茵萍[15]等用黄芪、当归注射液注射足三里穴,可以抑制实验性慢性CAG胃黏膜屏障的损伤。
3.4 按摩治疗 杨绍峰等[16]用腹部按摩治疗CAG 56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5 物理治疗 马桂兰等[17]报道用LD-AGF型数字低中频远红外温热治疗机治疗慢性CAG 59例,总有效率达84.8%。
4 总结
由于CAG的发病机制不明了,所以个体差异比较大。虽然有如此多的治疗方法,但无一个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给予分析,选择一个适合患者的个体治疗方案。随着对CAG认识的不断深入,新药物、新疗法的不断出现,该病的预后及转归将会越来越好。
参 考 文 献
[1] 朱雪琼,翁雪健,吴松涛,等.“健胃消萎灵汤” 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60例[J].中医药学报,2010,38(6):84-85.
[2] Warren JR.Gastric pathology associated with Helicobacterpylor i[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2000,29(3):705-751.
[3] 杨景林.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第三次全国Hp感染若干问题-庐山共识》[C].2008年贵州省医学会消化及内镜学分会学术大会论文汇编,2008.
[4] 于茂月,胡卫东.五肽胃泌素治疗萎缩性胃炎45例疗效观察[J].山东医学,2002,42(16):22.
[5] 姒健敏.开展对萎缩性胃炎癌变干预阻断的研究[J].中华消化杂志,2003,23(11):645-646.
[6] 刘以薄,关晓晖,徐军,等.丹参加麦滋林二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300例[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8):93.
[7] 朱舜时,胡运彪,施尧,等.维生素逆转胃癌前病变初期――临床干预试验[J].胃肠病学,1996,1(2):70.
[8] 李应存.王道坤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举隅[J].中医药学刊,2005,23(9):1571.
[9] 游涛,徐淑静.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治体会[J].吉林中医药,2006,26(3):29-30.
[10] 李文艳.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七法[J].甘肃科技,2003,19(5):83-84.
[11] 刘钦伟,侯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110例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6(11):718-719.
[12] 范修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126例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1):1457-1458.
[13] 李国进.半胃切除胃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15例[J].浙江医学,2000,22(4):4.
[14] 何斌.针灸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J].针灸临床杂志,2003,19(3):45-46.
[15] 王茵萍,范刚启,孙茂峰.穴注黄芪、当归注射液对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黏膜屏障的影响[J].广州中药大学学报,2002,19(3):195.
[16] 杨绍峰,高金泉.腹部按摩治疗萎缩性胃炎56例临床观察[J].按摩与导引,2001,17(1):21-22.
[关键词] 慢性胃炎;半夏泻心汤;三联疗法;阴转率;疗效
[中图分类号] R5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a)-0082-04
慢性胃炎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反复慢性炎症,炎症可致使胃黏膜发生性状改变,最终致不可逆的腺体萎缩。患者多表现为上腹疼痛、腹胀、反酸、恶心、纳差等,严重者可发生胃溃疡,甚至出现癌前病变。慢性胃炎病情易反复,常迁延不愈。西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主要采用制酸、保护胃黏膜、增强胃动力等药物,但长期疗效往往不佳。研究表明,中药疗法能增强胃黏膜微循环,防止胃腺体萎缩与癌前病变[1]。本研究近年来采用半夏泻心汤辨证加减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并对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进行随机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27例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男68例,女59例,年龄33~58岁,平均(42.5±5.6)岁。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以下,胃镜检查确诊慢性胃炎。排除标准:肝功能不全者(转氨酶高于正常值上限1.5倍者)、肾功能不全(内生肌酐高于110 μmol/L)者,甲亢、糖尿病、恶性消化道肿瘤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具有过敏反应者及治疗依从性差者。慢性胃炎诊断标准参照第7版《内科学》,胃炎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患者就诊多伴有腹痛、腹胀、纳差、反酸、烧心、腹部烧灼感,部分伴黑便等表现,慢性胃炎病程2~14年,平均(5.7±2.1)年,幽门螺杆菌(Hp)阳性78例。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66例)与对照组(61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程、性别等基础临床特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患者治疗方案均经患者本人知情同意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均给予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莫沙必利三联疗法。具体为:兰索拉唑片口服,每次15 mg,每日2次;克拉霉素分散片口服,每次250 mg,每日2次;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每次5 mg,每日3次。4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药2个疗程。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半夏泻心汤(半夏15 g,黄芩、党参、炙甘草各12 g,黄连、干姜各6 g,大枣15 g),每天1剂,早晚2次餐前煎服,每次200 mL,并据辨证分型适量加减,脾虚湿蕴型基本方去甘草,加黄芪20 g,白术、苡仁各12 g;痰热互结型去党参、干姜,加蒲公英15 g,连翘、枳壳各12 g;肝胃气滞型去党参、干姜,加柴胡15 g,木香、炒枳实各12 g;胃阴不足型加山药15 g。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饮食,疗程同对照组。服药期间每2周行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3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3]
服药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疗效判定依据原卫生部颁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标准,痊愈:临床主要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胃黏膜恢复正常。胆汁反流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次要症状基本消失,胃镜复查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胃黏膜充血、水肿基本消失。胆汁反流减少2/3。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次要症状好转,胃镜复查胃黏膜好转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减轻,胃黏膜充血、水肿减轻,胆汁反流减少1/2~2/3。无效:主要症状及胃镜复查无明显变化,胃黏膜充血、水肿无改变。总有效率=(痊愈数+显效数+有效数)/治疗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Access软件建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u检验,临床疗效总体构成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构成比数据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服药2个疗程后,患者腹痛、纳差、反酸等症状明显改善,胃镜下胃黏膜有不同程度恢复,观察组与对照组萎缩性胃炎患者各有3例(4.5%)、2例(3.3%)发现肠黏膜样上皮细胞,但未检出癌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537)。两组总体疗效构成不同(P <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痊愈率(31.8%比21.3%)、总有效率(89.4%比7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785,P = 0.182;χ2=3.500,P = 0.061)。见表2。
2.2 两组Hp阴转率比较
服药2个疗程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有40、29例Hp感染者出现阴转,两组阴转率(95.2%比80.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7)。见表3。
2.3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服药期间监测肝肾功能与血尿常规,均未出现异常变化;观察组除部分患者服药后主诉腹胀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顺利完成服药疗程。
3 讨论
慢性胃炎发生与胃酸分泌过多、Hp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西医多提倡对症治疗,即采用抑酸、保护胃黏膜、加快胃排空等药物,治疗方案多以二联、三联疗法。中医传统理论认为脾胃属中焦,胃为阳土,主受纳,脾为阴土,主升降;脾胃失和,气机失常,变生诸证[4]。慢性胃炎属“胃脘痛”、“痞症”范畴,多由脾胃气滞、饮食不节、外感寒邪、脾胃虚弱、升降失常等因素诱发。病机在于脾胃虚弱、气滞血瘀,治则当以健脾和胃、行气活血、扶正祛邪、通络止痛为主[5]。
在治疗方案选择上,本研究在对照组选用兰索拉唑+克拉霉素+莫沙必利三联对症疗法。其中,兰索拉唑为新一代质子泵抑制剂(PPI),特异性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分泌小管顶部的H+-K+-ATP酶,抑制胃酸分泌,减轻对胃黏膜的侵蚀[6]。克拉霉素是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具有耐酸性、局部组织渗透性好的优点,可有效抑制Hp感染[7]。莫沙必利通过拮抗体内多巴胺受体和抑制乙酚胆碱酯酶活性,产生全胃肠道促动力作用,加速胃排空,改善胃的容受性腹胀症状[8]。但笔者结合多年临床经验,认为单纯西药治疗并不能完全根治慢性胃炎,且长时间服用三联疗法易形成耐药性,引发肠道菌群失调,远期疗效不理想,患者病情易反复[9]。基于此,笔者考虑采用中医中药理论治疗慢性胃炎。
半夏泻心汤为祖国传统名药,基本方含半夏、黄芩、党参、炙甘草、黄连、干姜、大枣等7味组方。方中半夏化痰,和胃降逆,用作君药[10];黄芩、黄连苦寒泻热,清热燥湿,干姜温中除痞,上述三药用作臣药。炙甘草、党参、大枣健脾益气,补脾和中,平衡阴阳。诸药配伍,共奏辛开苦降、健脾益气、和胃降逆之功效,进而恢复中焦升降,消除痞满。现代药理学表明,半夏能明显抑制胃酸分泌,对胃酸过多引发的胃溃疡有显著疗效;甘草、干姜、党参提取物对试验动物胃肠道有选择性兴奋作用;黄芩提取黄芩苷有杀Hp、助消化作用。本研究针对患者不同证候进行加减治疗,脾虚湿蕴者舌胖苔薄白,脉濡缓,基本方去甘草加黄芪、白术、苡仁,黄芪益气固表,托疮生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苡仁健脾渗湿,除痹止泻。痰热互结者,舌苔红黄腻,脉弦滑,基本方中去党参、干姜,加蒲公英、连翘清热化痰,加枳壳理气宽中。肝胃气滞者舌苔薄白,脉弦,基本方中去党参、干姜,加柴胡、木香疏肝和胃,健脾降逆,加炒枳实,消食强胃;祛痞消胀;胃阴不足者舌红苔少,脉细数,基本方加山药健脾养胃,补肺益肾。郑利星等[11]利用本方治疗慢性胃炎,治疗组服药1个疗程后胃泌素(GAS)水平显著下降,且明显低于西药对照组[(70.2±35.12)μg/mL比(99.1±51.49)μg/mL](P < 0.01)。罗桂香等[12]通过大鼠试验研究半夏泻心汤及其组分黄芩对Hp相关性胃炎的疗效,结果表明全方组、黄芩组Hp阴转率(88.0%比77.8%)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1.11±0.40)μg/L比(1.14±0.41)μg/L]均低于模型对照组[(2.12±0.47)μg/L]。本研究主要从症状、体征、胃镜下炎症程度等方面观察半夏泻心汤治疗慢性胃炎伴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服药2个疗程后,观察组痊愈率(31.8%比21.3%)、总有效率(89.4%比7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痊愈率、总有效率较之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0.5%、12.4%;同时,观察组Hp阴转率较之对照组高出14.6%,印证了在西医三联疗法基础上联合使用半夏泻心汤有增强临床疗效、辅助根除Hp的趋势,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者用药全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也进一步说明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具备较高的临床安全性。上述结果体现了中药治疗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Hp阳性的慢性胃炎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总之,半夏泻心汤加减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较之单纯西药疗法更能有效保护胃黏膜,抑制Hp感染[13-18]。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更佳。本研究属单中心、小样本研究,至于半夏泻心汤联合西药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的系统性效果仍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陈有明.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与预防癌变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1,39(5):109-111.
[2]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74.
[3] 包芸.张仲景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的应用实践[J].世界中医药,2013,8(8):914-916.
[4] 刘剑.半夏泻心汤辨证治疗HP阳性胃炎96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22(5):458.
[5] 韩丽华,张庆荣.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辨证治疗[J].吉林中医药,2008,28(2):100-101.
[6] 刘晓雯,杨牧祥,于文涛,等.中药复方治疗实验性慢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08,14(5):738-741.
[7] 张民生,戴淑美,魏良洲,等.三种方法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05,45(31):33-34.
[8] 潘薇,潘俏凤.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疗效[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81-82.
[9] 彭辽宇,卢珩,李如栋.兰索拉唑与甘海胃康胶囊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6例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7):101.
[10] 宋小莉.半夏泻心汤研究思路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3):285-286.
[11] 郑利星,高丽萍,赵红.半夏泻心化裁方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5):3898-3899.
[12] 罗桂香,尹抗抗,谭达全.半夏泻心汤及其有效组分黄芩苷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胃黏膜保护作用和对TNF-α影响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2009,7(1):19-20.
[13] 孙晶,王六尾.系统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及胃溃疡患者疗效、不良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130-132.
[14] 刘仁慧,杨铮,李慧安,等.李世增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J].世界中医药,2013,8(11):1323-1325,1328.
[15] 郑元裕,周子杰.四逆散合香砂六君子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0):46-47.
[16] 郭翠贞,于淑明.头孢克洛联合参苓白术颗粒、木香顺气丸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127-128.
[17] 刘静,余梅香,谷玲霞,等.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慢性胃炎[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12):285-287.
[中图分类号] R4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16-0134-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gastritis and its effect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Methods A total of 70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gastritis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3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n=35).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ethod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 interleukin-2 (IL-2) and interleukin-6 (IL-6) were determined by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before and after the nursing in both groups. The nursing effects and the effects on inflammatory factor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97.14%)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80.00%), and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 levels of TGF-β, IL-2 and IL-6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he nursing(P0.05). Conclusion The combined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regular nursing care for the patients with gallstones complicated with chronic gastritis has an ideal effect, which can reduce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Gallstones; Chronic gastritis; Inflammatory factors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属于慢性且难愈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癌变率高等特点,患者发病后临床上表现以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强等为主。胆结石也是临床常见疾病,患者发病后临床表现厌食油腻、右腹部、左肩部疼痛为主[1]。当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后两种疾病相互影响,加重疾病的?l生、发展,患者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诱发其他疾病,影响患者健康。常规护理虽然能满足治疗需要,但是护理缺乏针对性,未充分考虑每一位患者实际需要,导致护理预后较差,难以达到预期的护理效果[2,3]。近年来,护理干预在部分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为了探讨护理干预在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炎症因子的影响,本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70例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10月医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男19例,女16例,年龄31~67岁,平均(42.46±5.36)岁,病程2~20年,平均(7.47±3.16)年。观察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0~68岁,平均(41.89±5.17)岁,病程2~19年,平均(7.51±3.22)年。纳入标准[4-5]:①符合2006年中国慢性萎缩共识《慢性胃炎病理诊断标准》中关于慢性胃炎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胆结石临床诊断标准;③均经生化、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排除标准:①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排除合并有影响效应指标观测、判断其他生理或病理者;③排除合并由于电解质紊乱以及酸碱平衡失调引起的心律失常。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两组均行常规治疗:莫沙必利(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瑞琪,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19990315,5 mg),5 mg/次,餐前 30 min口服,3次/d;多潘立酮胶囊(青岛黄海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80608,10 mg),餐前20 min口服,10 mg/次,3次/d;治疗期间,根据患者症状,采取对症治疗。
1.2.2 护理方法 两组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检查结果、临床表现等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后向患者宣传、教育胆结石、慢性胃炎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同时,加强患者常规护理,加强患者饮食及运动锻炼护理[6-7]。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联合护理干预方法:(1)病情跟踪护理。入院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完善患者的病情档案,对于出现异常患者立即向医生汇报。同时,每隔2 h记录患者病情情况,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8]。(2)药物干预。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多采用药物治疗为主,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药物干预,让患者按时、按量用药,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恢复情况,做好药物不良反应预防措施[9]。(3)饮食护理。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饮食相对重要,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加强患者饮食干预,尽可能让患者选择清淡食物,多食用高纤维、高蛋白且富含营养食物,让患者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尽可能减少胃部消化压力,降低便秘发生[10]。同时,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应遵循多餐少饮原则,避免辛辣食物,降低饮食对患者病情产生的影响。(4)心理护理。胆结石合并胃炎患者发病后内心不免产生恐惧等心理,入院后护士应加强患者心理评估,加强患者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患者康复。
1.2.3 检测方法 两组护理前、治疗后次日空腹抽取5 mL静脉血,离心5 min,速度为3000 rp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相关操作步骤严格按仪器、试剂盒操作说明进行[11]。
1.3 观察指标
(1)满意度: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护理后满意度情况进行评分,总分100分,91~100分为满意,70~90分为一般,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情况比较
两组护理前TGF-β、IL-2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TGF-β、IL-2及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8.57%,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胃黏膜上皮变薄、黏膜肌层增生及腺体萎缩。目前,临床上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机制尚不完全知晓,多与胆汁反流、生物因素、免疫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发病后伴有胆结石,从而进一步加剧疾病的发展[13]。近年来,护理干预在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
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患者病情进展较快,其患者自身较为痛苦,极易出现胃溃疡、溃疡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治疗,可引起不良预后,需尽早治疗,尽快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并控制胃炎局部黏膜病变进展。由于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临床症状和治疗干预较为复杂,因而需采取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同时也要考虑患者个体差异性,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满足患者的不同护理需求。联合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该护理能从病情跟踪护理、药物干预、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角度对患者进行护理,通过病情跟踪能动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正确地指导临床治疗[14];通过药物干预能保证患者按时、按量用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能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通过饮食干预能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为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通过心理护理能了解患者心理波动情况,树立战胜疾病信心,消除内心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配合度[15,16]。为此,本院总结多年胆结石合并慢性胃炎临床护理经验,结合现代护理干预理念和方法,编制了一套综合性和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模式。本次研究对该护理干预模式临床实践效果探究发现,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8.57%,两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护理干预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风险,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改善患者预后。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护理后TGF-β、IL-2及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老年;慢性胃炎;病因;预防;治疗
慢性胃炎是危害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常见病,有文献表明[1],大于50岁老人约有50%患有慢性胃炎,而7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均会伴有肠上皮化生,其发病率位居各种老年胃疾病的首位。慢性胃炎系胃黏膜慢性炎性病变,以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也可少量存在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老年人慢性胃炎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通常被认为是癌期病变[2]。所以,老年人的慢性胃炎须提高认识,认真对待,做好预防,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尽量降低其危害性。本文对2007~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228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07~2012年在我院诊治的228例老年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70例,女58例;年龄61~88岁,平均年龄为(70.5±4.9)岁,本组全部患者均经内镜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临床诊疗过程及随访资料完整,内镜检查结果:胃黏膜均有片状充血、水肿、出血点、黏膜糜烂等炎症表现,取胃窦、体部活检标本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炎症程度依据悉尼系统分类法:轻-中度炎症164例,重度炎症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17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4例。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122例,B组106例。
1.2方法 A组患者均采用PPI三联疗法进行抗HP治疗:奥美拉唑肠溶片20mg/次bid+阿莫西林1.0/次bid+克拉霉素0.5/次bid或甲硝唑0.4/次bid或替硝唑0.5/次bid,连服10~14d,B组患者均给予适当的对症处理,未经正规治疗。
1.3效果评定 在治疗4w后评定临床效果:治愈:胃镜复查活动性炎症消失,临床主要体征和症状消失,慢性炎症好转;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胃黏膜急性炎症胃镜复查基本消失;③有效:黏膜病变范围胃镜检查缩小1/2,主要症状及炎症相对减轻;④无效:胃镜复查及主要症状无变化,无恶化。总有效率为治愈、显效、有效之和。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2结果
A组122例中,治愈48例,显效47例,有效21例,无效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5.08%。B组106例中,治愈25例,显效22例,有效23例,无效36例,临床总有效率为66.03%。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古人文献记载:"年老者胃日弱,容纳少而传化迟"。现代科学研究表明[3],机体在40岁以后,胃蛋白酶原的分泌会显著减少,胃的消化作用也会明显减弱。大量的研究表明[4],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大约有35%的老年人盐酸缺乏或偏低,从而对进入胃的细菌的杀灭作用丧失或减弱,继而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也会降低。老年人的胃黏膜常见有小血管的扭曲,小动脉壁管腔狭窄和玻璃样变,这些病理的改变能直接导致胃黏膜的营养不良、黏膜的萎缩变薄和上皮细胞的数量减少、细胞的类型同时也会发生改变,还可引起分泌功能的障碍和胃黏膜屏障功能的下降[5]。胃的平滑肌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缩或变薄,收缩力也会降低,胃蠕动下降,胃排空随之延迟。老年人机体的这些生理变化使得慢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到目前为止,老年人慢性胃炎的病因仍不十分清楚,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 目前,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老年人慢性胃炎最重要的致病因素是Hp感染。有研究表明[6],约90%慢性胃炎的患者是由Hp感染所致。国内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感染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其发病机制主要是:Hp粘附于胃黏膜,产生分泌尿素酶,并分解尿素产生NH3,这样不但保证了细菌周围的中性环境,同时也会损伤胃黏膜[7]。Hp可分泌细胞毒素,从而可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Hp也可造成机体的自身免疫损伤。这些因素的长期存在,引起胃黏膜的慢性炎症。②自身免疫因素 近些年来,广大医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自身免疫因素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密切。壁细胞损伤可产生抗内因子抗体(IFA) 和抗壁细胞的自身抗体(PCA),从而导致壁细胞数量的减少,继而引起胃酸分泌的减少,以至出现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最终可致恶性贫血。③胃黏膜损伤的因素 常见的可致胃黏膜损伤的因素主要包括:长期进食过热、过冷等刺激性食物等外源性因素,长期服用一些对胃黏膜较大刺激的药物,比如非甾体类药物等。尿毒症、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慢性右心衰竭等疾病时可使胃黏膜易受损伤[8]。④十二指肠分泌液返流和胃潴留 老年人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幽门括约肌松弛,易致十二指肠液返流入胃,返流液中的胆汁和胰液会减弱胃黏膜保护屏障的作用。再者,老年人的胃蠕动减弱,排空延迟,也加重了对胃黏膜的损伤。⑤其他因素:老年人的胃黏膜发生退行性改变,胃酸的分泌减少,维生素和蛋白质缺乏等因素,皆为引起老年人慢性胃炎的原因。此外,急性胃炎的治疗不当,胃黏膜病变的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也可形成慢性胃炎。老年人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其他的精神因素反复作用于大脑皮质,可引起大脑皮质功能的失调,导致胃壁血管的痉挛性收缩,胃黏膜发生炎症。
老年人的机体反应能力降低,通常老年人慢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有的患者在出现了出血或癌变等合并症时才被发现。该病的病程较为迁延,患者可出现上腹的嗳气、饱胀、呕吐、反酸、隐痛、恶心、烧灼感等表现。也有极少数患者会出现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的情况。典型的体征多不明显,少数患者会 上腹部压痛感[9]。胃镜检查取活检是最可靠的诊断方法,也是诊断的金标准。浅表性胃炎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黏液的分泌增加,表面常可见渗出物,有时亦可见出血点和少量糜烂。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多呈灰白色或苍白色,胃黏膜变薄,有时可见蓝色的血管纹和糜烂及出血[10]。老年慢性胃炎Hp检查很有必要,对诊断及治疗有指导意义。除此之外,维生素B12吸收试验、胃液分析、X线检查、血清学检查等在临床上也是常用的检查项目。
治疗原则主要是积极消除可能的致病因素,措施以药物治疗和饮食调节为主。①一般治疗 祛除可能的诱因,有效控制的饮食,充分放松的心情,良好 自我调节是治疗的基础。避免引起胃黏膜损伤可能的因素,避免暴饮暴食、戒烟忌酒、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减少浓茶、咖啡的摄入,避免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加强身体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对老年人慢性胃炎的康复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老年人应尽力排除不利的精神因素,积极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和自我调节。②药物治疗:对Hp感染所致的老年人慢性胃炎,目前临床上常采用"三联疗法",即一种枸橼酸铋剂或PPI加上甲硝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3种抗菌药物中的2种。治疗疗程大地2w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必要的对症治疗,胃酸过多的选用适当的抑酸药物或碱性药物以降低胃内H+浓度,同时给予一定的胃黏膜保护剂如麦滋林等。对腹胀、胆汁反流、恶心的患者可以加用胃动力药物如吗丁啉等[11]。对于恶性贫血或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分别给予维生素B12、叶酸或铁剂,除此之外,适当补充复合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也有助于老年人慢性胃炎的康复。也可以结合中医方法进行适当的诊治。
预防主要包括:①饮食有节 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宜温,切忌过冷过热;定量饮食,切忌饥饱无常;饮食宜细嚼慢咽,切忌狼吞虎咽;多食富含纤维素、高蛋白食物。忌食霉变的食物;忌食酸、辣等刺激性食物;禁饮高浓度酒或酗酒;忌食硬糙不易消化的食物。②加强身体锻炼,解除可能的致病因素 老年人应当加强锻炼,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比如老年体操、太极拳等。还要建立并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勿将鼻涕、痰液等带菌的分泌物吞咽入胃。不要服用或少服用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③调节情志 心理因素是导致老年人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因素,故老年人要放松心情,豁达开朗,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④重视疾病 老年慢性胃炎多由于临床表现不明显,易被老年患者忽视,而不能引起重视,继而使病情加重。老年患者一旦感觉上腹饱胀、反酸、疼痛等异常症状,应立即就医,及早诊断,及早治疗,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俊峰.老年慢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30):52-53.
[2]池添雨,张玫.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69-3870.
[3]邱国兰.奥硝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老年慢性胃炎76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2):2975.
[4]陈佳,李守英,徐红,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4):3540-3542.
[5]任莉,王健,邹军,等.老年消化系疾病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与护理[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3(2):111-113.
[6]季红莉,王清,付万发,等.老年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1,30(2):141-143.
[7]王志.埃索美拉唑联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33(5):2631-2632.
[8]余恭建.浅谈老年慢性胃炎的病机及诊治[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8):48-49.
[9]戈宏焱,陈博,刘会龙,等.13C尿素呼气实验检测老年人幽门螺杆菌的现症感染[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6):943-944.
【关键词】 六味安消;左氧氟沙星;幽门螺杆菌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for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with traditional medicine liuweianxiao and levofloxacin
REN Yi-ming, ZHU Cai-hong, CHEN Jian-hua, et al.The Fourth Clinic Hospital of YangZhou University,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NanTong Rich Hospital ,Nantong 22601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eradic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with traditional medicine LiuWeiAnXiao and levofloxacin.Methods A total of 250 H pylori positiv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chronic gastriti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two groups.Group A 128 patients received esomeprazole 20 mg + levofloxacin200 mg,twice daily for 1 wk, LiuWeiAnXiao 2 g, three times daily, for 2 wk.group B 122 patients received esomeprazole 20 mg + amoxicillin 1 g + clarithromycin 500 mg, twice daily for 1 wk.H pylori status was assessed 4 weeks after the end of treatment by 14C urea breath test.Results H prior eradication rates were 84.2% in group A and 73.0% in group B,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The therapy withLiuWeiAnXiao and levofloxacin has a higher H prior eradication rates than traditional trigeminy therapy, and a same clinic effective to traditional trigeminy therapy.it is a feasible H pylori eradication regimen.
【Key words】 LiuWeiAnXiao; Levofloxacin; 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
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等疾病均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密切相关,根除Hp感染,是治疗上述疾病的关键措施之一[1]。作者应用传统中药六味安消联合左氧氟沙星根除Hp及治疗Hp阳性慢性胃炎患者,疗效可靠,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标准 门诊慢性胃炎患者入选条件: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检诊断慢性非萎缩性胃炎;②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③14C-呼气试验Hp阳性;④治疗前2周内未用过服抗菌药物、铋剂及抑酸剂;⑤无严重心、肝、肾等系统性疾病和消化系统肿瘤;⑥年龄大于18岁。
1.2 一般资料 入选患者250例,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和B组(对照组)。A组128例,男79例,女49例,年龄(43±17)岁(28~69岁);B组122例,男63例,女59例,年龄(44±20)岁(26~70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病程和病情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案 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无锡阿斯利康)20 mg加左氧氟沙星(新昌制药)200 mg, 2次/d,1周,六味安消胶囊(江西银涛)每次2.0 g, 3次/d,2周。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片20 mg加阿莫西林分散片(华北制药)1 g加克拉霉素(雅培)500 mg,2次/d,1周。用药前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治疗组失访8例,随访率93.75%,对照组失访7例,随访率94.26%。
1.4 临床疗效判断标准 疗效判定采用半定量方法,即在治疗前将主要症状(上腹部疼痛、饱胀、烧心、嗳气、纳差、恶心及呕吐)分为轻、中、重三级,每级5分,然后评出治疗前及疗程结束1周时症状总分数,求出疗效指数,以判断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治疗后症状总分数)/治疗前症状总分数]×100%。疗效指数≤30%为无效,31%~75%为有效,>75%者为显效。
1.5 Hp检测 ①治疗开始前和疗程结束1月后行 14C尿素呼气验检测Hp(HUBT-20型幽门螺杆菌测试仪,深圳市中核海得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②快速尿素酶法Hp检测试纸(江苏济川制药有限公司)。检测Hp结果以阳性或阴性表示。
1.6 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和停药1周内的药物不良反应。
1.7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 Hp根除率 停药4周复查14C-呼气试验,结果见表1。
2.2 临床疗效 治疗结束时的疗效见表2。
治疗组的HP根除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3 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主要为头晕、恶心、腹鸣、腹泻, 其中治疗组4例, 对照组14例, 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研究表明,体内对HP敏感的抗生素只有阿莫西林、甲硝唑、替硝唑、克拉霉素、四环素、呋喃唑酮及庆大霉素等,其中阿莫西林、甲硝唑和克拉霉素是目前临床上根除Hp治疗最常选用的抗生素,其耐药率逐年上升,如北京地区Hp对甲硝唑和克拉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45.9%和18.5%。Hp对抗菌素的耐药性已成为临床上治疗HP相关疾病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也是导致Hp根除失败的主要原因[2]。因此,治疗HP感染的传统PPI三联疗法面临着挑战。
为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提高Hp根除率,作者试用传统中药六味安消联合左氧氟沙星,用于根除Hp,显示较好疗效。六味安消是纯中药制剂,由六味中药组成:土木香、大黄、诃子、山柰、寒水石煅、碱花。此方剂对革兰阴性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作用较为突出,抑菌作用机理主要是:①抑制细菌生物氧化酶,进而抑制菌体糖代谢;②抑制菌体核酸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此外尚有促胃肠动力作用(以土木香、大黄为主)、胃肠道黏膜保护作用(诃子中的鞣质与蛋白质结合形成保护膜,碱花制酸和胃,大黄抑制消化酶)、镇痛作用以及制酸作用[3]。
喹诺酮类药物用于Hp根除治疗目前已受到重视,第一、二代喹诺酮类药物由于疗效不佳,不良反应多,已基本淘汰。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如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对Hp治疗效果并不满意,但左氧氟沙星的作用取得了大家的公认,对甲哨唑和克拉霉素耐药者应用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作为补救治疗措施可获得高根除率[4]。根除HP首选联合左氧氟沙星,避免了克拉霉素和甲硝唑,从而减少了耐药性的产生,可提高Hp根除率。
本文结果显示,以传统中药六味安消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与标准PPI三联疗法比较,可提高Hp根除率,表明六味安消与左氧氟沙星联合应用对根除Hp有协同作用。该方案不良反应少、依从性好、价廉。 在目前Hp对甲哨唑和克拉霉素等高耐药率的情况下,六味安消联合左氧氟沙星疗法可作为Hp阳性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根除Hp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
参 考 文 献
[1] 张万岱,萧树东,瑚伏莲,等.幽门螺杆菌共识意见(2003安徽桐城).中华消化杂志,2004,24(2):126-137.
[2] 成虹,胡伏莲,李江.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对其根除治疗影响的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8):2679-2682.
方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病例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口服益气养阴方煎剂,对照组口服胃复春,均连续3个月,服药期间两组均不用其他治疗萎缩性胃炎的药物。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胃镜象、病理组织学及HP的清除情况。
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胃镜象、HP清除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结论:益气养阴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其机理可能与抑杀HP、促进胃肠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胃粘膜细胞代谢、改善胃粘膜屏障功能有关。
关键词:益气养阴方 慢性萎缩性胃炎 气阴两虚证 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48-01
近年来,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方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共62例,治疗经电子胃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19-65岁,病程3-6年;对照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20-64岁,病程4-6年,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临床诊断标准:参照2003年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制订《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制定[1]。
1.3 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与益气养阴方,由党参30g、白术15g、沙参15g、麦冬15g、佛手15g、木瓜5g、公英20g、甘草3g组成。服药法:上药每付煎取300ml,于早饭后1小时及晚间睡前1小时温服,每日1剂,3月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它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三片,3个月为1个疗程,服用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用其它所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药物。
1.4 临床综合疗效标准。参照《中医新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2]:①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好转达轻度。②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胃镜复查粘膜慢性炎症好转。③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明显减轻,胃镜复查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④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病例。
1.5 统计学处理方法。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F检验;计数资料用率、构成比表示,比较用X2检验。
2 结果
治疗组31例,治愈8例,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31例,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简称CAG)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胃粘膜萎缩变薄,腺体减少为特征的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病程漫长,反复迁延,缠绵难愈。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所有胃炎中治疗最棘手的一种。由于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阐明,一般认为与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年龄因素、刺激性物质以及细菌(尤其是幽门螺旋杆菌)、病毒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很难制定出一个成熟的治疗方案[3]。
本病属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胃痞”、“嘈杂”等病的范畴。笔者认为气阴两虚为本病的常见证型,并用益气养阴方治疗本病,收到了理想的疗效。益气养阴方是由党参、白术、沙参、麦冬、佛手、木瓜、公英、甘草等八味药组成。党参性平,味甘、微酸。归脾、肺经。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作用。《本草纲目》:“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为君药。白术性苦、甘,温。归脾、胃经。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药类法象》:“除温益燥,和中益气,利腰脐间血,除胃中热。去诸经之湿,理胃。”沙参味甘,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功效。《本草汇言·引林仲先医案》:“治一切阴虚火炎,似虚似实,逆气不降,清气不升,为烦,为渴,为胀,为满,不食。”麦冬味甘、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别录》:“疗虚劳客热,口干燥渴……,保神,定肺气,安五脏。”以上三药与党参共奏益气养阴之效,以加强君药的作用,故为臣药。佛手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能理气和中,疏肝解郁,《滇南本草》称其“和中行气”,可斡旋肝脾气机。木瓜性温、味酸,入肝、脾经,能化湿调中而和胃。公英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三药共为佐药。佛手、木瓜均能酸甘化阴,且佛手能理气,使补而不滞,理气而不温燥,进一步加强君药、臣药的作用。本病多为虚实夹杂,病程日久多有热毒积聚,加公英清热解毒。甘草甘平,又称国老,《药性论》称其“主腹中冷痛,治惊痛,除腹胀满;补益五脏”,《本草正》“得中和之性,有调补之功,故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以为使。综观全方共呈益气健脾、酸甘化阴、行气除热之效。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慢性胃炎的内镜分型分级标准及治疗的试行意见》,2003年
病例1:慢性胃炎
患者,男,44岁,主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隐痛5年,加重1月”入院。5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感上腹不适、隐痛,以左上腹为甚,间断发作,进食后加重,偶伴腹胀、嗳气,烧灼感,无反酸,初未引起重视。4年前因上述症状加重于外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间断服用耐信40 mg,1次/d,烧灼感较前明显缓解,但症状时有反复。1年前再次于外院行胃镜,提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度)”,胃体病检示:中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轻度小肠型上皮化生,胃幽门螺杆菌(Hp)染色(+),给予胃三联(克拉霉素、替硝唑、枸橼酸铋),耐信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半月后,症状缓解。1个月前症状复发、加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失眠,为求进一步治疗,门诊以“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收入我科。
查体:腹软,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腹部彩超未见异常。入院后胃镜示: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胃窦活检: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炎症:中度;活动性:中度;萎缩:中度;肠腺化生:无;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轻度;Hp(+);给予耐信、阿莫西林,可乐必妥口服2周,门诊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后,症状好转。
评 析
问题1:慢性胃炎症状反复发作多年,有何原因?该怎么处理?
慢性胃炎系指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是一种消化系统常见病、慢性病,其发病率在各种胃病中居首位。临床上分为非萎缩性(又称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三大类。其特点是症状多样、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生活,以至患者反复就医、检查、服药,既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又消耗了社会的医疗资源。该患者两次胃镜下检查Hp(+),Hp持续感染会不可避免地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症,是其症状反复发作的主要原因,根除Hp可使胃黏膜炎症减轻。荟萃分析表明,根除Hp可使部分慢性胃炎患者的症状得到长期改善,是消除或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治疗方案中经济有效的策略,治疗前胃黏膜炎症和活动性程度高者,根除Hp后症状改善更显著。所以临床医生对于慢性胃炎症状反复发作者,除寻找各种原因及对症处理外,Hp感染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问题2:慢性胃炎是否能根治?萎缩和肠化是否能逆转?
慢性胃炎可持续存在,不可能根治。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和改善胃黏膜组织学,包括炎症、萎缩和肠化等。但萎缩和肠化能否逆转?多数研究表明, Hp感染可致胃黏膜层内发生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的炎症过程,最终可引起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迄今为止尚缺乏公认的、十分有效的逆转萎缩、肠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药物。根除Hp可防止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进一步发展,但萎缩、肠化生是否能得到逆转尚不肯定。临床研究结果很不一致,根除Hp治疗后萎缩可逆和无好转的报告基本各占一半,国内共识意见推荐对慢性胃炎伴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或糜烂者行Hp根除治疗。所以,我们调整了方案,再次给予患者根除Hp治疗。但是, 萎缩、肠化生还有很多其它原因,如胆汁反流、高盐饮食、酒精等,所以,还应注意感染以外的其他因素,并定期随访。
问题3:慢性胃炎是否会癌变?
一般认为,胃癌发展的自然病史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研究发现,Hp有促进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作用,根除Hp可明显减缓癌前病变的进展,并有可能减少胃癌发生的危险。该患者慢性浅表性胃炎多年,症状反复发作,病检发现有萎缩、肠化生及Hp感染,有癌前病变存在,首先应根除Hp,应每1~2年行内镜和病理随访一次。生活上多食新鲜蔬菜、水果、绿茶、大蒜,少食用腌制、熏烤和油炸食物,可降低萎缩性胃炎发展为胃癌的危险性。
病例2:胃溃疡
患者,女,57岁,主要因“反复上腹胀痛6年,加重伴黑便20天”入院。
患者6年前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以剑突下为甚,饭后多发,时有恶心、反酸、烧心,偶有呕吐胃内容物。当地胃镜示“胃溃疡”,服用“吗丁啉,法莫替丁”等药物,症状缓解。
2年前,患者上腹胀痛再发,呈持续性,阵发性加重,院外胃镜诊断:“胃窦溃疡”。病理示:查见炎性坏死物及炎性细胞增生,符合慢性胃溃疡诊断,Hp(+)。给予阿莫西林0.5 g,2次/d,克拉霉素0.5 g,2次/d,耐信40 mg,2次/d,共7天,症状有所缓解。后坚持服用雷贝拉唑1个月,症状完全缓解。其后偶有上腹隐痛,20多天前,患者上腹胀痛再发,时解黑便,食欲差,进食后呕吐频繁,门诊以“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患者起病以来食欲欠佳,大便干结,体重减轻约5 kg。
既往史:8年前曾在我院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强的松、止痛药物”等治疗。查体:轻度贫血貌,腹平软,上腹压痛,肝脾肋下未扪及。血常规:Hb 99 g/L。 全腹CT:胃窦区胃壁增厚,呈软组织块影表现,管腔狭窄。胃镜示:胃窦近幽门部小弯处可见一巨大凹陷溃疡,大小约3 cm×3.5 cm,呈不规则形,上覆白苔,周围黏膜肿胀,蠕动差。诊断:胃窦溃疡(A2期、ForrestⅢ)。胃窦活检:送检为全层黏膜,示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炎症:中度;活动性:中度;萎缩:中度;肠腺化生:无;上皮内瘤变(异型增生):无;Hp(+)。给予耐信、阿莫西林、痢特灵及替普瑞酮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评 析
问题1:患者上腹疼痛为什么饭后多发,进食后会呕吐?
胃溃疡的典型症状为中上腹痛、反酸,且疼痛经常出现在进餐过程中或者餐后半小时左右。因为进餐刺激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溃疡的形成使胃黏膜受损,溃疡边缘的神经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刺激产生疼痛,以致该患者饭后多发。近年来,由于抗酸剂、抑酸剂等药物广泛使用,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日益增多。该患者的溃疡发生在胃窦小弯近幽门部处,局部炎性水肿影响了幽门的排空,患者呕吐胃内容物,提示幽门梗阻,出现了溃疡的并发症之一。同时,由于溃疡面积较大,体重下降,应警惕恶变的可能。
问题2:患者胃溃疡为什么几次复发?
消化性溃疡是一慢性复发性疾病,如何避免复发是个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该患者有“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强的松、止痛药物”等易致溃疡药物,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别是第一次胃镜后并没有根除Hp治疗,第二次胃镜后根除Hp治疗时,阿莫西林0.5 g,2次/d,用量不足,7天的疗程较短,可能根除不彻底,是导致溃疡复发的重要因素。目前认为,根除Hp为消化性溃疡病的基本治疗,它是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的有效防治措施。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预防胃溃疡复发方面,根除Hp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病时建议抗菌药物疗程10天以上。使用溃疡源性药物如阿司匹林及非固醇类抗炎药、皮质激素、降压药等,可影响溃疡愈合及复发,如因病情需要不能停药,可更换环氧合酶(COX)-2抑制剂,并同时服用质子泵抑制剂或联合应用黏膜保护剂。吸烟、高胃酸分泌、长期的病史和以前有过并发症、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是溃疡愈合不佳、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上要仔细分析病史和作有关检查,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上述危险因素。同时,许多患者进食粗糙、过冷、过热或刺激性大的饮食,用药不合理、服药时间不当、不能按医嘱服药,症状好转自行停药,致使治疗不彻底等,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问题3:胃溃疡的并发症有哪些?
可能的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其中以出血最为常见,穿孔和幽门梗阻次之。近年来,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虽逐年降低,但其并发症尤其是出血有逐年增高的倾向。该患者排黑便,提示发生了消化道出血,但出血量不大,出血量的大小决定着病情的轻重,以及临床治疗的方案。胃溃疡癌变的发生率不超过2%~3%,溃疡边缘黏膜上皮由于反复的破坏和修复,在慢性炎症等因素的长期刺激下,由不典型增生而发生癌变。幽门螺杆菌已被WHO划归为致癌因子,其感染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胃溃疡癌变患者可具有一般胃癌的临床表现,但无特异的临床症状能早期提示胃溃疡癌变。对有长期慢性胃溃疡病史, 年龄45岁以上,特别出现以下情况者,应警惕癌变的可能:(1)上腹痛近期加重,失去或改变固有的节律性;(2)食欲和体重明显下降;(3)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4)出现了原因不明的低热;(5)胃镜检查:溃疡顽固不愈或较原来增大,边缘不整齐或呈结节状,溃疡周边糜烂、出血、溃疡底不平、苔污秽以及黏膜皱襞中断。
该患者溃疡巨大,几次复发,Hp(+),并发了出血、幽门梗阻。因此,应在积极治疗后复查胃镜,定期随访,直到溃疡完全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