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

第1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 昆明地区; 冬季; 儿童; 呼吸系统; 病原学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4-0070-02

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是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在住院患儿中,上、下呼吸道感染占60%以上,绝大部分为肺炎[1],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2]。儿童呼吸道感染是一个主要疾病,对儿童缺课、家庭经济压力和社会医疗保健资源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3]。本文笔者分析昆明地区冬季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布,以便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2月-2013年2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96例,诊断标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咽充血,肺部听诊一般正常;支气管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呕吐等,肺部可闻及散在干音和粗中湿音;肺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呼吸困难和肺部固定中、细湿音。

1.2 检查方法

采用直接免疫荧光实验测定肺炎军团菌1型、肺炎支原体、Q热立克次体、肺炎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1.2.3.型特异性IgM,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采用凝集法测定血清结核抗体IgG,按阳性标准判断结果。

1.3 研究方法

对96例住院儿童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96例研究对象中,男50例,女46例,男女比例1.1∶1。年龄1个月~14岁。其中6岁12例(图1)。上呼吸道感染12例,支气管炎5例,肺炎79例。

2.2 临床表现

发热67例,咳嗽89例,痰量多27例,喘息17例,青紫8例,气促14例,呼吸困难2例,呕吐22例,食欲下降53例,腹泻11例。既往有呼吸道感染史21例。

图1 昆明地区呼吸系统疾病儿童年龄分布图

2.3 体征

发热27例,呼吸增快86例,心率增快42例,三凹征阳性8例,肺部干湿性音阳性56例。

2.4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12×109/L,13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70%,4~6 d到4~6岁>50%;19例淋巴细胞百分比升高4~6岁儿童>40%,4~6 d到4~6岁>50%;61例血常规,无改变9例,CRP升高>10 mg/L,21例血沉增快,男

2.5 呼吸道病原学9项结果

96例病例中,阳性41例,检出率42.71%(图2),6岁6例(图3)。肺炎支原体33例(34.38%),6岁4例(图4)。乙型流感病毒13例,腺病毒5例,副流感病毒1.2.3.型4例,混合感染17例(图5)。

2.6 痰培养结果

细菌耐药情况,详见表1。

2.7 影像学结果

29例表现为肺间质改变,51例支气管肺炎改变。

2.8 治疗及转归

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雾化吸入等对症支持治疗,经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图2 直接免疫荧光法筛查呼吸道病原学9项

注:阳性标本显示2个以上绿色荧光细胞,胞浆呈现明显的绿色荧光,胞核无荧光;阴性标本呈红色细胞

图3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4 肺炎支原体阳性儿童年龄分布图

图5 呼吸道病原学9项阳性中的病原学分布

3 讨论

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发病率较高,常以发热、咳嗽、食欲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能是第一位病因,同时需警惕病毒感染。掌握儿童的生理特点,配合辅助检查可早期诊断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而明确病原菌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应提倡多种病原学联合监测,不滥用抗生素,强调适当的选药,适当的剂量,适当的给药途径,适当的疗程。

表1 痰培养主要病原菌药敏耐药率 %

抗菌药物 大肠埃希菌 肺炎

克雷伯杆菌 金黄色

葡萄球菌 肺炎

链球菌

青霉素 - 50.00 100 -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0 - - 0

β-内酰胺酶 - - 100 -

哌拉西林 100 - - 100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0 - - 50.00

氨苄西林 100 - - 100

氨苄西林/舒巴坦 37.50 - - 50.00

头孢噻肟 75.00 33.00 - 100

头孢他定 0 - - 50.00

头孢吡肟 0 - - 50.00

头孢唑啉 75.00 - - 100

头孢曲松 75.00 33.00 - 100

头孢西丁 - - 66.00 -

头孢哌酮/舒巴坦 0 - - 75.00

磷霉素 0 - 0 25.00

庆大霉素 0 - 0 50.00

四环素 25.00 100 0 50.00

美罗培南 0 50.00 - 0

亚胺培南 0 - - 0

厄他培南 0 0 - 0

氨曲南 0 - - 50.00

阿米卡星 0 - - 0

复方新诺明 25.00 100 0 100

环丙沙星 0 - 0 0

左氧氟沙星 0 0 0 0

ESBLS检测 75.00 - - 100

万古霉素 - 0 0 -

红霉素 - 100 66.00 -

克林霉素 - - 66.00 -

苯唑他林 - - 66.00 -

注:“-”药敏实验未做

参考文献

[1]沈晓明.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9-272.

[2]陈文冰,潘祥林.诊断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7,253-257.

第2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 阿奇霉素

【中图分类号】 R97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801(2014)03-0314-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小儿获得性感染,大多由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所致,尚有肺炎支原体、衣原体、A组链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引起气管炎、支气管炎或肺炎,病情轻重程度相差大,轻症可仅有鼻塞、流涕、轻咳和咽部不适等;重症则高热、头痛、咳嗽加重、咽痛、咽扁桃体充血水肿和渗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性扁桃体咽炎,常常合并气管支气管炎[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发生于小儿,因为小儿抵抗疾病的能力较低,呼吸道疾病很容易侵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若为单纯病毒感染,则病程有自限性,不需使用抗菌药物,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但是很多小儿常常合并细菌感染,需要采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2]。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不同抗菌药物应用于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到2013年11月我院儿科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120例,入选标准: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年龄≤6岁;发病时间在48 h以内;有鼻塞、流涕、打喷嚏、干咳、发热症状;扁桃体I°肿大;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无严重并发症;监护人知情同意。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年龄4.56±0.33岁;病程最短4h,最长40h,平均20.56±2.33h。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小儿的年龄、性别、病程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都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给予注射用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氯化钠注射液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按体重1日25-50mg/kg,分2次给药。治疗组给予阿奇霉素/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也采用静脉滴注,按体重1日25-50mg/kg,分2次给药。两组都治疗7天。

1.3 观察指标

1.3.1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全部消失,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正常;显效:症状改善,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正常;有效:症状有所好转,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有1项不正常;无效:症状无改善,血常规检查、X线胸片都不正常。

1.3.2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症状评分的变化,总分为10分,分数越高,症状越严重。

1.3.3 观察两组的退热时间、哕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

1.4 统计方法

采用SAS12.0软件进行分析,本文涉及的统计方法包括卡方分析、t检验与方差分析,P

2 结果

2.1 疗效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经过观察,两组治疗前症状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治疗后都有明显下降(P

2.2 相关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退热时间、哕音消失时间和咳嗽消失时间都明显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调查显示,当前本地区儿科日均门诊量达100余人次,其中发烧的患儿占60%至70%,而发烧患儿又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居多。在治疗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需要产生抗菌药物治疗,但是当前滥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仍普遍存在,遏制抗菌药物滥用刻不容缓[3]。因此医师和药师掌握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原则,避免滥用抗菌药物,对改变目前滥用抗菌药物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氨苄西林属于半合成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于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具有良好抗菌活性,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呼吸道感染,但易被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所分解。氯唑西林属于耐酶青霉素类抗生素,具有耐抗金黄色葡萄球菌β-内酰胺酶的能力。二者联合配伍可提高抗菌活性,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阿奇霉素属于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包括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肺炎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等。但作用较强,其对于相关病原体的作用比红霉素强4倍,适用于敏感微生物所致的呼吸道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泌尿及生殖系统感染;同时其药动学参数较好,有利于血药浓度的集中,从而能发挥较强的抗菌作用。本文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83.3%,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因此,相对于氨苄西林钠氯唑西林钠,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爱霞.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15-116.

[2]李建华.166例上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0,4(16):59-61.

第3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 心胸外科术后;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fter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clinical factors and analysis QI Hui.Department of Thoraoil Surger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Shangqiu 476 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hospital patients aft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factors and clinical efficacy.Methods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hospital after heart surgery complicated b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60 patients, according to the type of surgery, anesthesia, respiratory diseases and the original site of infection complicated to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ir clinical efficacy.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cardiothoracic surgery, 60 patients were respiratory infection, pneumonia 31 cases accounted for 51.7%, 23.3% bronchitis, 14 cases, three cases of atelectasis accounted for 5.0%, pulmonary edema, one case of 1.7%, other 11 cases accounted for 18.3%.Our use of antibiotics based on susceptibility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cure 35 cases accounted for 58.3%, 31.7% improved in 19 cases, 6 cases accounted for 10.0%.Conclusion We should be in cardiothoracic surgery in the preoperative, intra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application of effective methods to reduce surgical stress and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Postoperative cardiothoracic surgery;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 Clinical

心胸外科是治疗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手术后呼吸道感染和肺部感染是常见的医院感染,已日益受到重视。其诱因多是由于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后肺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加上术后粘液分泌紊乱和清除障碍,所以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和肺部并发症[1],严重影响术后患者的康复,并可造成一定病死率。现对我院60例患者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因素及临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就诊的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患者60例,其中男47例,女13例,年龄16~74岁,平均51.9岁。术前所并发疾病有:高血压病9例,肺气肿者4倒,糖尿病2例,其他3例。所有患者在进行开胸手术前均进行肺功能评估,有助于了解肺部疾病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病变是否可逆、可预测手术的疗效和术后肺部并发症。

1.2 手术种类及麻醉方式 原发疾病:食道癌术后24例、肺癌术后11例,心脏手术后7例,其他心胸疾病术后18例。麻醉方式:全麻气管插管麻醉29例、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17例、其他麻醉14例。

1.3 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暂行规定标准》[2]。患者有以下特点:①术后发热、寒战,体温最高可达41℃,咳嗽咳痰,喘憋胸闷,肺部听诊湿音,呼吸快,或有胸痛,咯吐黄色浊痰,量多而粘,叩诊浊音等症状、体征。②X线片可见肺部有浸润型病变。③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增高。④给予痰液培养后均培养出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者血培养阳性。

1.4 呼吸道感染部位及治疗方法 肺炎、支气管炎、肺不张、肺水肿、其他。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较多,主要使用复方磺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葡萄球菌选用青霉素和万古霉素;化脓性链球菌主要用头孢类抗生素。革兰阴性菌主要用丁胺卡那、庆大霉素类药物和亚安培南。真菌性肺部感染给予抗真菌类药物。

1.5 方法 对我院心胸外科进行手术治疗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根据手术种类、麻醉方式、原并发疾病及呼吸道感染部位进行分析,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总结。

1.6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体温恢复正常,无咳嗽咳喘,肺部听诊湿音消失,X线检查肺部浸润消失,痰培养无致病菌检出;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痰液明显减少,色变白,量减少,X线显示肺部浸润明显减轻;无效:因自身病情重,并发肺部感染经治疗无效后死亡。

1.7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对我院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手术种类与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部位分析,见表1。

总结,我院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并发肺炎31例占51.7%、支气管炎14例占23.3%、肺不张3例占5.0 %、肺水肿1例占1.7%、其他11例占18.3%。

2.2 对我院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麻醉方式与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部位分析,见表2。

2.3 对我院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不同呼吸道感染部位治疗后临床疗效分析总结,见表3。

临床疗效肺炎支气管炎肺不张肺水肿其他合计治愈219//535(58.3)好转7521419(31.7)无效3/1/26(10.0) 总结,我院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不同呼吸道感染部位治疗后:治愈35例占58.3%、好转19例占31.7%、无效6例占10.0%。

3 讨论

目前我国医院感染病例中,获得性肺部感染在医院感染中占第一位,约占26%~42%,而重症监护室病房的肺部感染则可高达70%,使用呼吸机者发生的机率更高,气管切开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机率明显高于非气管切开者,且病死率较高。而心胸外科患者术后常并发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原因是:心胸科手术时间长、手术范围较大、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的机会较其他手术多等,同时手术中气管插管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和损伤,也使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心胸外科术后,患者由于呼吸道丧失了温度调节和湿润的生理功能,若长期吸入未经加温湿化的氧气可导致支气管分泌物粘稠,不易咳出,加重呼吸道阻塞,造成肺部感染[3]。

为预防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呼吸道感染,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做出以下方法:第一,避免危险因素,执行术前准备时应向患者讲述增加术后手术风险的潜在因素。入院后立即告戒患者戒烟;冬季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引发呼吸道感染;加强口腔、皮肤卫生,避免口腔黏膜和皮肤破损,积极治疗感染病灶;术前鼓励患者进食,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丰富的维生素,以增强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和抗感染能力[4]。第二,咳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患者吹气球,以帮助其增加肺通气量。另一方面,心胸手术后的患者因胸式呼吸受限,腹式呼吸成为主要呼吸方式,因此术前患者应锻炼腹式呼吸。第三,术后吸痰,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吸痰动作轻柔,带手套,尽量避免损伤气道.吸痰管、呼吸机管道都只用一次性的消耗品,定期叩背助排痰,抗真菌药雾化吸入.嘱患者经常咳嗽和深呼吸运动,严密观察任何感染的征象和表现。第四,选择理想的麻醉方法,呼吸循环干扰少;镇静、止痛和肌松作用好;手术不良反射阻断满意;术后苏醒恢复快;并发症少。第五,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应检测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和病毒,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是关键,痰或气道分泌物的致病菌培养药敏试验有助于抗生素的选择。第六,对感染进行动态监测,包括定时准确的体温测定及记录,每日监听肺部呼吸音,观察呼吸道分泌物及拍照床边胸片,每日监测血象,凡感冒的工作人员或家属均不得接触患者[5]。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我院心胸外科术后并发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并发肺炎31例占51.7%、支气管炎14例占23.3%、肺不张3例占5.0 %、肺水肿1例占1.7%、其他11例占18.3%。我们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抗生素治疗后:治愈35例占58.3%、好转19例占31.7%、无效6例占10.0%。

我们应在心胸外科在术前、术中及术后应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发生,做好早期呼吸道感染预防控制,就可以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参 考 文 献

[1] 曹国秀.全麻开胸患者呼吸道管理.中原医刊,2003,30(6):22,23.

[2] 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暂行规定,2001:39,42.

[3] 双林,李然.心胸外科疾病手术后获得性肺炎的防治探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7):753.

第4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慢性呼吸道感染;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免疫功能;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6-0104-01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最为常见的呼吸道疾病,通常患儿年龄越小其发病率越高,近些年来,患儿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患儿1年内超过7次发生上、下呼吸道感染,即可确定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本文在结合患儿各项检查结果及病因的基础上,结合主要临床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作为临床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40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经病理学诊断为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其中,女14例,男26例,年龄8个月~8岁(平均年龄4.7岁)。所有患儿在住院时均不同程度出现咳嗽、咽痛,16例患儿伴有发热、头痛症状。经胸片检查均呈不同程度肺纹理增粗、增多;模糊或斑片状阴影,经抗感染、抗病毒、抗支原体治愈出院后,病情反复。

1.2方法

对40例患儿行血常规检查,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检测、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检查。针对不同患儿病史、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对可能存在基础疾病患儿行肺功能、X线胸片、胸部CT、心脏彩超、纤维支气管镜、消化道造影等检查。经鼻部CT平扫检查后,得知鼻黏膜增厚7例、上颌窦炎3例,咽喉炎24例,筛窦炎6例。给予慢性咽喉炎患儿静脉输注静脉输液阿奇霉素注射液,每次10mg/kg・d,依据患儿自身病情缓解程度适当调整为3~5d。给予慢性鼻炎患儿鼻炎片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14d~28d为1疗程。

2.结果

2.1血微量元素检查

微量元素缺乏6例,其中锌元素缺乏3例、铁元素缺乏1例,钙元素缺乏2例,其他微量元素均正常。

2.2免疫功能检查

免疫功能缺陷10例,其中体液免疫功能缺陷4例、IgG偏低2例、IgA偏低1例、IgM偏低1例,细胞免疫缺陷2例。

3.讨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其中,又以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病情发展更快、病情更为严重,在给患儿造成痛苦的同时,也易伴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因素有许多,例如患儿体内微量元素或维生素缺乏、免疫功能低下、自身特异性体质等[1]。慢性咽喉炎、鼻炎、鼻窦炎是临床常见的诱发患儿发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因素,其发病机制主要可分析为,鉴于鼻位于呼吸道开口,对空气有不同处理功能,气管、支气管所接受的空气是经调解的、过滤的、温湿的空气,因此就会对患儿下呼吸道有一定保护功能,一旦鼻黏膜伴发炎症,温度、湿度调解出现减弱,支气管接受了没有经调解空气,便失去了对气道的保护;一旦患儿发生鼻黏膜炎症时,鼻纤毛清除异物功能减弱,气道防御功能变差,引发气道炎症;慢性鼻炎、鼻窦炎皆可能引发鼻后滴漏,直接刺激咽部支气管或分泌物中细菌下行引起;变态反应引发气道高敏反应状态。现阶段,临床一致认为,鼻窦部冠状CT扫描是诊断鼻炎与辨别解剖变异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技术。

要确保患儿免疫系统功能的完整,就要保持营养上的支持,一旦某种营养素缺乏,便有可能导致与之相应的免疫缺陷。免疫活性细胞对营养供给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亚临床缺乏也可能会引发损害。小儿慢性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反复下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患儿常合并反复呼吸道感染,在伴有其他营养素缺乏时,其发生比例会更高。

既往研究显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的患儿,其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普遍较为低下,如皮肤黏膜屏障功能、白细胞吞噬功能、补体功能和IgG、IgM 、 IgA均偏低,细胞免疫功能也是如此。因为蛋白质的缺乏,可使得淋巴器官出现较为明显变化,如胸腺萎缩、淋巴细胞数量减少以及T细胞亚群发生变化,最先辅助T淋巴细胞的受到影响,接下来会影响B淋巴细胞对抗原产生的抗体免疫应答。

维生素A缺乏会造成患儿黏膜屏障功能遭受侵害,呼吸道黏膜完整性破坏[2]。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的纤毛消失,并发生鳞状上皮化生,腺体细胞功能不完整,坏死脱落细胞阻塞管腔,局部免疫功能减弱;维生素A缺乏常伴IT-2缺陷,影响IgA水平偏低。研究证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病率、病情发展程度和维生素A的缺乏程度呈明显关联[3]。如上述所言,营养素缺乏会可能使反复呼吸道感染因免疫功能损害而发生,但免疫功能低下者也并不是全部因营养不良引发。免疫功能低下和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国内外临床研究的结论并不统一,有的学者认为细胞免疫缺陷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因,也有的学者认为体液免疫低下是重要因素[4]。当前,T细胞亚群比例失调和IgU亚群缺陷的临床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医学界重视。

本研究对患儿实施免疫功能测定,得知血清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均显著提升,CD3明显减少,CD8升高,CD4/CD8比值降低,C3、C4、IgA 、IgG正常、IGM升高,这表示患儿细胞免疫功能处于低下状态,体液免疫功能正常。临床分析认为,SIL-2R水平增高,抑制T细胞功能,使得T细胞亚群功能紊乱,CD4下降,IL-2生成减少。所有患儿在经过各自治疗后,CT复查鼻窦部显示炎症明显吸收,炎症消失。本研究结果和国内外其他临床文献的报道基本一致[5]。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并非对临床患儿的独立性诊断,关于病因的诊断一直都较为困难,尤其是对部分暂时还没有条件进行细化诊断的医院与单位而言更是如此。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常遇的儿童症状,其诊断标准与慢性呼吸道感染不同,但病因及发病机理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与成人不同,儿童更易患慢性呼吸道感染,这是由于儿童气道黏膜更为柔润、血管丰富,一旦发生感染更易蔓延,形成慢性感染;儿童支气管相比成人更为狭小,发生鼻塞时更易引发炎症扩散。引发小儿慢性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小儿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肺炎、隐匿性哮喘等,相比于成人,儿童系统发育尚未完善,这也是临床儿科医师更需要重点关注的。

综上所述,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致病因素主要有患儿营养不良、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不完整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这些原因都可能直接或间接损害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是主要的临床发病机制。临床除了在考虑致病微生物的因素外,还应找出致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基础病变,也应注意患儿的过敏因素及气道高反应性。积极预防、及时治疗、降低病原能够更好地抑制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给予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黄晓文,唐讯波.83例慢性呼吸道感染合并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3,14(28):186-187.

[2]张云.小儿慢性咳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0):1915-1916.

[3]王新华,葛洋新.微量元素锌与小儿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2(25):54-55.

第5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临床护理

危重症患者由于卧床、呼吸肌无力、意识障碍等因素, 加之患者原有肺部基础疾病, 易造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 导致分泌物增多而在下呼吸道上出现痰潴留、发热等症状, 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 严重时还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临床研究[1]指出, 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 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采用纤支镜吸痰术加强护理, 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科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 7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45例, 女25例;患者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5.7±4.1)岁;患者基础疾病中, 支气管扩张并感染27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1例, 脑卒中18例, 支气管哮喘4例。全部患者均经片检查, 提示有肺部炎性反应, 给予纤支镜灌洗吸痰术治疗。

1. 2 方法

1. 2. 1 术前护理 术前详细了解患者病情, 对患者机体进行全面检查, 患者生命体征、呼吸道基本情况等, 确认患者无麻醉药物过敏史、是否有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禁忌证等情况, 做好急救准备, 确认术中仪器处于随时可用的状态。神志清的患者术前给予进行详细沟通, 告知患者手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术前禁食、禁水, 根据患者手术表现, 给予适当应用镇静剂。

1. 2. 2 术中护理 术前15 min给予持续吸氧, 有呼吸机辅助呼吸的给予2 min纯氧吸入, 使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至95%以上后, 给予心电监护。协助患者取平卧位, 头向后仰, 肩下垫枕。采用舒泰剂纤支镜前端, 注意不要触及镜面。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纤支镜沿人工气道进入气管, 吸出分泌物, 采用一次性痰液收集器接下呼吸道分泌物, 并送检。向痰液黏稠或脓性分泌物中注入抗生素盐水稀释, 局部抗炎。操作过程中,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发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生, 给予对症处理。

1. 2. 3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情况, 检查患者双肺呼吸音是否有所改善, 给予床边胸片检查, 观察患者是否有持续低氧血症或喘鸣等情况的发生。术后3 h禁食禁水, 避免误吸。患者意识清醒后, 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做好深呼吸运动。昏迷或咳嗽无力的患者, 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 定时翻身、叩背或排痰机辅助排痰, 叩击时力度应适中, 不宜过猛, 记录痰液性质及量。病房环境定时消毒, 调整温湿度, 使患者感到舒适, 做好基础护理。

1. 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观察指标包括PaO2、PaCO2、pH、SpO2。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治疗前后PaO2、PaCO2、pH、SpO2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危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 其机体抵抗力下降, 易继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多, 咳嗽反射减弱或无力, 易引起痰潴留, 造成气道阻塞, 引起呼吸困难, 甚至使患者发生呼吸衰竭[2]。

常规吸痰对于神志清醒患者较难通过声门进入下呼吸道, 而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患者, 伸入吸痰管的深度及部位难以有效掌握, 临床疗效较差。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可以在直视下进行吸痰操作, 操作过程中不仅可稀释和吸引痰液, 且可给予患者局部治疗, 可有效清除分泌物, 改善肺通气[3]。

对于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加强围术期护理, 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治疗效果。本组研究中, 通过对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行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患者加强护理管理, 术前加强手术准备, 包括常规药品准备、患者检查、心理调节等方面,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迎接治疗, 这也是手术顺利进行的保障。术中给予有效的配合,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 术后加强管理, 保证临床疗效。经护理后, 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综上所述, 采用纤支镜灌洗吸痰术有效排除潴留的痰液, 缓解呼吸困难症状, 围术期加强护理干预, 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改善病情, 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蔡卫红.下呼吸道感染纤支镜灌洗吸痰术的护理体会.现代护理, 2015, 11(13):96-97.

第6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照其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其中西药治疗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为14~41岁,平均年龄为(13.7±1.37)岁;病程为12h~120h。中药治疗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13~43岁,平均年龄为(12.9±1.39)岁;病程为14h~125h。中西药结合治疗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为12~42岁,平均年龄为(11.9±1.41)岁;病程为16h~130h。其中西药治疗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及氨咖黄敏胶囊;中药治疗组给予口服银翘片及双黄连口服液;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给予口服银翘片与与氨咖黄敏胶囊。以上三组分别治疗两疗程(3d为一疗程)。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疗效及医药费用进行比较。

结果: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差异显著。且西药治疗组每人每个疗程费用为73±2.09元,中药治疗组每人每个疗程为52±2.13元,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每人每个疗程为25±1.45元。

结论: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地使用中药或者西药,并且费用最低,建议在临床上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时候,优选中西药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

关键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西药治疗 中药治疗 中西药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0-0296-02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概念在医学上分为广义与侠义之分,广义上一般称之为上感,侠义上简称为普通感冒。上感在医学上一般是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等的总称。而普通感冒,简称为感冒,指的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该病一般发病率相对较高。成人发病率为每年2~4次,儿童发生率更高,每年6~8次。并且全年皆可发病,但是以冬春季发病率较高。该病的检查方法一般包括血常规检测及病原学检查[1]。其中血常规检测时的判定标准是:当机体被病毒所侵害时,白细胞计数多正常或偏低,并且淋巴细胞会出现比例升高的现象;当机体被细菌所侵害时,白细胞计数常表现为增多,并且出现中性粒细胞增多或核左移的现象。该病的诊断方法一般是首先根据患病史、鼻咽部的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因素,并且结合阴性胸部影像学检查和周围血象便可以给出临床诊断结果,但是在遇到相对特殊的情况时可以进行病毒分离或者细菌培养等方法来诊断疾病。

本研究以120例患者为实验对象,对相对常见的三种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方法进行了疗效及费用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于2012.1月~2013.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然后按照其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其中西药治疗组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为14~41岁,平均年龄为(13.7±1.37)岁;病程为12h~120h。中药治疗组4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13~43岁,平均年龄为(12.9±1.39)岁;病程为14h~125h。中西药结合治疗组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为12~42岁,平均年龄为(11.9±1.41)岁;病程为16h~130h。

1.2 方法。

1.2.1 三组患者的均衡性检验。采用均衡性检验分析方法对三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分布及病程长短共三个因素进行均衡性检验。

1.2.2 治疗方案。西药治疗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与氨咖黄敏胶囊;中药治疗组给予口服银翘片及双黄连口服液;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给予口服银翘片与氨咖黄敏胶囊。以上三组分别治疗两疗程(3d为一疗程)。

1.2.3 疗效判定标准。2个疗程后患者感冒症状消失,且血常规与病原学检查恢复正常,则可以判定为有效。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2 结果

2.1 均衡性检验结果。

三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分布以及病程的长短等变量经统计学分析后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其无显著差异(P>0.05),所以该实验中实验对象的选取是可靠的。

2.2 三种治疗方法临床疗效比较结果。三组患者分别通过不同的方法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西药治疗组每人每个疗程费用为73±2.09元,中药治疗组每人每个疗程为52±2.13元,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每人每个疗程为25±1.45元,差异显著;西药治疗组治愈率为36%,中药治疗组治愈率为44%,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治愈率为53%,差异不显著;西药治疗组显效率为26%,中药治疗组显效率为31%,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显效率为39%,差异不显著;西药治疗组无效率为高达32%,中药治疗组无效率为19%,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无效率仅为5%,差异显著;但是西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8%,中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差异显著,说明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地使用中药或者西药,且费用最低。

2.3 不良反应观察结果。在用药期间,通过认真观察发现每组的患者均未发生药物不良反应,从而可以证明每组所用药物安全可靠。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既可以由病毒引起,也可以由细菌引起,据资料显示大约72%~81%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约有17%~28%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是由细菌所引起的[2]。细菌性感染一般通过直接感染,也可以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其中以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最为常见,其次为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等,有时也可能是革兰氏阴性细菌。除了这些病因外,通常情况下引起该病的诱因常常包括淋雨、气候突变、受凉、过度疲劳、年老体弱等,因为这些诱因往往可以使原本已经存在于上呼吸道的或者从外界侵入到机体内的细菌或病毒在体内迅速繁殖起来,最终诱发该病[3-5]。鉴于引起该病的原因很多,因此治疗该病时应该通过全面综合考虑,才能用药。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在人类疾病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且中药是从调理机体本身的角度出发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因此本文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1月期间在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按照其临床用药方案将其分为西药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及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结果显示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地使用中药或者西药,且费用最低。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4

[2] 廖茂祥,戴飞.急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6):231-232

[3] 付娟娟,王刚,毛兵.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中安慰剂应用科学性与伦理性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9):781-785

第7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下呼吸道感染;疗效

[中图分类号] R725.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20-34-03

Analysis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in auxiliar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SHU Ha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 Medicine,Fujin Central Hospital,Fujin 15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in auxiliary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96 children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4 to Sept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All children were given regular examination.The control group was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received treatment of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 at the basis of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8%.Improvement time of cough and asthma,disappearing time of lung wheezing,disappearing time of lung moist rales and hospitalization sta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groups when compared (P

[Key words] Bromhexine hydrochloride glucose injection;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urative effect

呼吸道感染主要分为上呼吸道感染与下呼吸道感染,其中,下呼吸道感染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由于小儿的呼吸道解剖结构、生理特点及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等因素,导致患儿下呼吸道感染机率较高[1-2]。目前,临床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时,必须先明确导致患者感染的病原体类型,进而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治疗。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能够降低患者的痰粘度,具有良好的化痰效果。本次研究对2014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96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4年5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2±0.9)岁,平均病程(7.5±1.5)d;对照组男30例,女18例,年龄2个月~4岁,平均(1.7±0.9)岁,平均病程(7.9±1.6)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资料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标准

所有患儿均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3];所有患儿均不存在其他疾病,且无呼吸衰竭、心力

表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n 咳喘好转时间 肺喘鸣音消失时间 肺湿性音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

观察组 61 5.34±1.03 2.23±1.12 4.23±1.64 7.04±1.43

对照组 61 6.87±1.54 3.97±2.65 5.78±2.01 9.02±2.24

衰竭及气胸等严重并发症;所有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治疗方法

患儿均接受常规检查,包括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痰培养。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主要包括(1)综合治疗:保障患儿病房内空气清新,加强患者喂养,保障患儿体内热量的摄入;(2)给予患儿抗生素、抗病毒药物治疗,控制患儿感染;(3)保障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并对患儿上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若患儿呼吸困难,应给予吸氧、平喘治疗,同时控制液体的输入量及输入速度,纠正患儿的电解质失衡现象等。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观察组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治疗。采用静脉滴注方式,为患者每日滴注0.2mg/(kg・d),每日1次,持续治疗1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的时间。

1.5 评价指标

治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症状完全消失,且肺部喘鸣音及肺湿性音完全消失;好转:患儿体温基本恢复正常,咳嗽、气促症状有所缓解,且肺部喘鸣音及肺湿性音有所消失;无效:患儿上述症状均未改善,临床体征也没有任何改变。

1.6 统计学方法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数据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组间对比采取x2和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咳喘好转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肺湿性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差异(P

3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疾病,主要由于病毒、细菌及支原

表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组别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48 31 15 2 95.8

对照组 48 23 14 11 77.1

体等微生物感染而引发。其中,小儿呼吸道感染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以小儿支气管肺炎最为常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肺部存在干湿性音等症状[4-5]。由于小儿呼吸系统发育不成熟,肺泡数量相对较少,且没有侧支通气,再加上患儿纤毛运动功能较差,咳嗽反应也不及成年人强烈,这就导致患儿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若不及时治疗,极有可能导致患儿出现脏器功能衰竭症状,影响小儿的体格与智力发育,严重时威胁患儿生命安全[6-7]。

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已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该药物具有较强的溶解黏液作用,能够断裂患儿痰液中的黏多糖纤维,促使黏多糖进行分解,从而有效稀化患儿体内的痰液,并对黏多糖的合成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进而能够降低患儿痰液中唾液酸的含量,降低患儿的痰黏度[8-9]。与此同时,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可以促进患儿呼吸道黏膜的纤毛运动,能够起到恶心性祛痰的效果,以便患儿体内的痰液排除体外,保障患儿呼吸道的通畅性[10-11]。此外,临床研究表明,盐酸溴己新不仅能够增强人体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合成,同时还能够降低患儿肺泡的张力,起到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的效果[12-1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咳喘好转时间、肺喘鸣音消失时间、肺湿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能够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秦云.下呼吸道感染的微生物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3,33(4):285.

[2] 颉雅苹,邓力.1815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J].广州医药,2011,42(3):24-26.

[3] 赵建军,王珊姗.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2,14(8):63.

[4] 戴迭宗,李烈坚.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56例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2):252-253.

[5] 白乐平.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0):75-76.

[6] 吴丽君.盐酸溴己新葡萄糖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35(7):682-683.

[7] 赵贾漪.盐酸头孢吡肟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学信息,2014(5):310.

[8] 吴光远.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6):150-151.

[9] 李星,林慧卿.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2,24(4):104-105.

[10] 朱四凤,杨莲.雾化吸入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4(15):332.

[11] 陈崇芝.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液联合双黄连注射液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8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3):46-47.

[12] 李爽,崔晓荣,赵京红,等.氨曲南治疗小儿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29):183.

[13] 张北宁.头孢噻肟钠联合乳糖酸阿奇霉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2):417-418.

[14] 贾凯.45例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分析和临床治疗[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5):125-126.

[15] 张洪义.喜炎平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0):50-51.

第8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痰热清注射液;必嗽平;临床分析

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在我国各类疾病中占首位。由于发病急、变化快,有一定的并发症。我院在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26例均系我院住院患儿,男128例,女98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13岁,6个月~1岁55例,1~5岁68例,5~10岁58例,10~13岁45例,其中上呼吸道感染组72例,下呼吸道154例。

1.2诊断标准上呼吸道及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均参阅诸福棠《实用内科学》第6版标准。

1.3方法将选入对象分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实验组114例,给予上海凯宝药业有限公司的痰热清注射液,剂量0.3~0.5ml/(kg•次)(最大20ml/次),每日1次,对照组112例使用针剂必嗽平4~8mg/次,每日1次。两组患儿连续使用7d为一疗程。

1.4疗效标准

1.4.1痊愈主要症状,体征完全或基本缓解,客观检查恢复正常。

1.4.2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缓解,客观指标接近正常。

1.4.3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好转,客观指标有所改善。

1.4.4无效客观指标无变化,客观指标不明显或加重。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4.7%,对照组86.6%,有显著性差异(P

2.2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两组在研究期间心跳呼吸等生命体征稳定,痰热清组未发现1例不良反应,对照组有1例轻微腹部不适。

第9篇:呼吸道的检查方法及标准范文

关键词 匹多莫德(谱乐益)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 疗效观察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是儿科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道感染,一般发生在1~6岁免疫较弱的时期,若能适当应用免疫调节剂来改善小儿免疫功能,可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资料与方法

资料:2004年2月~2006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符合《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的患儿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谱乐益组)28例和对照组22例。一般资料见表1。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资判中已排除不愿参加实验室检查患儿)见表1。

方法:两组患儿感染时均可使用青霉素、先锋霉素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及抗病毒药物和退热、止咳化痰药物。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谱乐益0.4g/次,2次/日。2周后改为0.4g/次,1次/日,维持至8周,随访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均进行抽血查IgA、CD+4及CD+4/CD+8。

疗效判断:①显效:服药后无或仅有1次上呼吸道感染;②有效:服药后有2次以上呼吸道感,但每次感染中病情较前减轻,病程缩短;③无效:感染次数无减少,症状体征无改善。

结 果

结果见表2、3。

讨 论

RRI是儿科临床遇到的普遍问题,其发病机理较为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多数学者认为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共同参与RRI发生,但也有人认为RRI患儿仅与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关,休液免疫功能可能正常,个别可增高。以往临床应用的免疫调节剂大多是胸腺提取物或细菌溶解物。而匹多莫德为新一代人工合成的类二肽的免疫调节剂,可促进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吞噬活性、趋化作用和杀伤作用;同时匹多莫德可调节细朐免疫,促讲IL -2和γ-干扰素的产生,诱导T淋巴细胞母细胞化,调节辅T细胞/抑制性T细胞比例;此外,该药还可以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和抗体产生。本组资料显示加用谱乐益治疗后,血清CD+4 ,IgA及CD+4/CD+8发生显著性变化,说明匹多莫德具有提高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功能。从本组患儿观察,谱乐益安全有效,口感好,容易被儿童接受,作为RRI的辅佐治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仪吉.反复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中华儿科杂志,1999,26(1):40.

2 常克萍.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临床儿科杂志,2001,19 (5):316-317.

3 杨锡强.T细胞亚群的临床定义.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3):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