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管理会计的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商誉;减值测试;资产组;资产组组合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5-0070-01
1 商誉及来源
商誉是指能在未来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商誉是企业整体价值的组成部分。商誉从其来源看,可以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大部分。本文只介绍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提到合并,新会计准则在考虑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将企业合并划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2 商誉减值测试的基本要求
新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进行减值测试。
资产组是企业可以认定的最小资产组合,其产生的现金流入应当基本上独立于其他资产或者资产组合。资产组应当由与创造现金流入相关的资产构成。资产组一经确定后,在各个会计期间应当保持一致,不能随意变更。
为了进行资产减值的测试,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之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每年年度终了进行的减值测试,可以较好地反映商誉的实际情况,为报表使用者提供了现存商誉价值和企业资产价值的真实信息。
3 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与会计处理
上面提到,为了进行资产减值的测试,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的账面价值,应当自购买之日起,按照合理的方法摊销到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中。例如,甲企业在收购乙企业的过程中,确认的商誉价值是50万元,企业的资产组分三组:其中应收账款组账面价值100万元、存货组200万元、固定资产组400万元。按照资产组中各项资产的账面价值所占比重进行分摊,分摊比例为7%。
按照分摊的比例计算包含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应收账款170万元(100+70)、存货214万元(200+14)、固定资产428万元(400+28)。
企业在会计年末对包含商誉的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如果发现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发生减值迹象,应当按照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对不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并与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相比较,确认相应的资产减值损失;然后再对包含所分摊商誉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比较这些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包含所分摊的商誉的账面价值部分)与其可收回金额,如果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确认为商誉减值,但需要注意的是,确认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商誉减值损失不应当超过其分摊的金额。对于超出的部分应归属于该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减值损失。
根据减值测试的结果,做会计处理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商誉减值准备或者相关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我们仍以上面例题来说明一下,假设企业在年终,各项资产组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情况如下:
(1)应收账款组可收回金额150万元,查其资产组账面价值是100万元,没有发生资产减值损失(150-100);包含分摊商誉的账面价值是170万元,发生商誉减值损失20万元(150-170)。
(2)存货组可收回金额220万元,查其资产组账面价值200万元(220-200)没有发生资产减值损失;包含分摊商誉的资产组账面价值214万元没有发生商誉减值损失(220-214)。
(3)固定资产组可收回金额380万元,查其资产组账面价值400万元,发生资产减值损失20万元,包含分摊商誉的资产组的账面价值428万元,这个资产组不仅发生了商誉减值,而且发生了资产的减值。对于商誉减值的确认应该是28万元。根据分析的情况,该企业要作如下的会计处理:
借:资产减值损失680000
贷:商誉减值准备 48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00000
4 商誉减值测试法在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准则规定:一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这种做法,可以防止企业利用减值准备的计提进行利润操控。但是这种处理方法也不可避免的存在着一些潜在问题:由于商誉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必须要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结合进行减值测试。而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本身就是一个很难圈定的范围。对于生产不同类别产品的不同企业,其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即使是生产统一产品的同类企业,由于其内部管理体制、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经营销售渠道等的不同,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也各有不同。
进一步讲,即使在一个企业内部,由于季节性、周期性的变化,生产技术的变革,管理方式的改进,再如企业外部宏观环境的变换也会使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发生变化,因此,对于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确认具有一定的任意性,范围的大小圈定都会直接影响商誉减值损失的计算结果;另外,减值测试有一定的复杂性,执行难度较大,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我国新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对商誉的处理由原来的10年系统摊销法改为减值测试法,并且在指南上规定商誉的减值测试法采用“一步式”测试法,对于习惯将商誉视为无形资产而进行系统摊销的我国会计人员而言,面对全新的商誉会计处理,将在理论和实务上遇到不少问题。
(1)在计量问题上,新准则规定需要对合并商誉进行至少每年一次的减值测试,测试时需要计量商誉所属的最小现金流入单元的公允价值。而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远不如西方发达。在流动性方面,不流通的国有股仍然占了多数,导致市场报价也并非公允,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取值是使用商誉减值测试法的最大难题。另外,如何准确判断商誉所属的最小现金流入单元,也会影响商誉减值测试的准确性。由于最小现金流入单元中包含其他可辨认资产,将商誉划分到不同的最小现金流入单元,其公允价值的不同又将影响商誉减值额的准确性。
(2)我国新准则对商誉的处理采用与国际会计准则一致的“一步式”减值测试方法,该方法遵循谨慎性原则,对最小现金流入单元的减值额,首先冲销未来收益不确定的商誉而不计量商誉的公允价值,并且在今后产生资产增值时也不予转回。但商誉作为资产的一部分,同其他可辨认资产一样也拥有给企业带来未来收益的能力,在减值测试时不计算商誉的公允价值而测试其是否减值,等于否认商誉同其他资产具有相同的特性,并且也不能得出商誉真正的减值额。
一、“营改增”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是指企业从缴纳营业税逐渐向缴纳增值税转变的税收改革方式。其核心内容在于营业税款项向增值税款项的转化,从而避免重复纳税问题。近年来建筑施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做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为增强竞争力,也必须对“营改增”所产生的影响给予重视。一方面,“营改增”对降低建筑施工企业的税收负担、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营改增”则给企业带来了改革机遇,工艺和设备创新将不具备一定的纳税负担。此外,“营改增”推行后,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以及报表等都会受到影响,企业必须重新规划会计确认和计量,制定会计报表,所以“营改增”也是促进企业会计管理水平提高的举措。
二、建筑施工企业进项业务的构成
建筑施工企业进项业务主要由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期间费用等构成。
第一,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建筑施工企业主要从事施工活动,需要采购大量的原材料和设备,支付人工费用。其中材料费是指因工程施工耗费、构成工程实体等相关材料费用的支出,如工程原材料、辅助材料、零配件、混凝土、半成品等。人工费是指为完成工程施工任务而支付的人工劳动报酬,如职工薪资和外包所支付的劳务费等。机械使用费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自有或租赁的机械设备而支付的费用,另外还包括机械安装、拆卸的费用。
第二,其他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除材料费、人工费、机械使用费以外,工程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可以直接计入合同成本核算对象的费用为其他直接费用。这部分费用包括夜间施工增加费、环境保护费、材料二次搬运费、工程定位复测费、安全文明施工费、检验试验费、场地清理费、技术援助费等。间接费用则是指企业所下属的施工单位因组织管理施工活动所发生的费用,例如由此产生的职工薪酬、水电费、差旅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劳动保护费、修理费、排污费、财产保险费等。
第三,期间费用。除以上费用外,一些无法归属于某一具体工程的期间费用,例如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统称为期间费用。
三、建筑施工企业进项业务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实施“营改增”以后,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加强对正常进项业务、时间性差异业务、口径性差异业务的会计处理分析。
(一)正常?M项业务的会计处理
正常进项业务是指会计处理与增值税处理之间不存在差异的业务。建筑施工企业发生购进业务,取得扣税凭证后,采用一般计税方法计税项目的,应根据不含税的购进价格和可抵扣的进项税额进行借记,然后将进项的含税总额进行贷记,例如分别借记“原材料”、“管理费用”等会计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
举例:某建筑施工企业属于一般纳税人,其中A项目部为一般计税方法计税项目,2016年11月该项目部购进一批岩石,材料经检验入库,专用发票记载的金额为150万元,税额25.5万元,发票于当月申报抵扣,且货款已经支付。
借:原材料15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25.5万元
贷:银行存款175.5万元
(二)时间性差异业务的会计处理
正常进行业务的会计处理相对简单,相比之下时间性差异业务的会计处理更加复杂,其会计处理与增值税处理之间存在时间上的差异。例如,购进业务已经发生,但是企业尚未收到抵扣凭证。此时会计处理应先按照货物清单、合同等资料所记载的不含税金额计入成本费用或是相关资产科目,用不含税口径确认债务,当后续再取得抵扣凭证后,冲销暂估的入账分录,依据正常进项业务处理。
举例:某建筑施工企业属于一般纳税人,其中A项目部为一般计税方法计税项目,2016年8月该项目部购进一批岩石,材料经检验入库,但尚未获得专用发票,货物的清单记载的价税共计702元。同时分包单位在本月完成的工程量,经计算价税共计1110万元,目前尚未付款,也未取得专用发票。
借:原材料600万元
贷:应付账款600万元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1000万元
贷:应付账款1000万元
当2016年10月取得专用发票并且申请抵扣后应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借:原材料-600万元
贷:应付账款-600万元
借:原材料6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02万元
贷:应付账款702万元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1000万元
贷:应付账款-1000万元
借:工程施工――合同成本――分包成本1000万元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10万元
贷:应付账款1110万元
(三)口径性差异业务的会计处理
口径性差异业务是指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会计处理计入相关成本费用的进项业务。这种业务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包括进项业务发生时即已经明确不能抵扣,进项业务发生时允许抵扣而后又出现不能抵扣事项,进项业务发生时不能抵扣而后又用于抵扣项目。会计人员应当根据以上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首先,建筑施工企业所产生贷款服务、客运服务、餐饮服务、集体福利、简易计税的购进业务,可以直接取得普通发票,然后按照价税合计金额直接计入成本费用。如果企业所取得的是专用发票,应借记相关成本费用,借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付账款”科目,经税务机关认证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按现行增值税制度规定转出时,记入“进项税额转出”专栏,借记相关成本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其次,如果购进业务发生时已经进行相应的抵扣,但是此后由于用途上的改变,或是非正常的损失,会计处理时应做进项税额转出,分别借记成本费用,贷记应交税费科目。最后,固定资产、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如果此后因用途发生改变,又可以进行抵扣,会计处理应作进项税额转入,分别借记应交税费科目,贷记固定资产、不动产等科目。
关键词:市场经济;管理会计;教学改革
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高校的管理会计教学需要适当改革,通过不断地创新,使管理会计专业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以满足社会需要,因此,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必须要在现有教学基础上,进行深入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一、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整合
目前,高校管理会计教学内容的老旧和缺失,导致教学效果低下,学生所学知识不能完全适应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先进、更完整的管理会计内容,高校有必要对会计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整合。第一,完善并更新教材内容。为了让学生们的知识体系更加充实,高校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充实和更新,在原始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增加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术语、会计活动管理等。同时,教育部应组织相关优秀教师对教材重新编写,并吸取先进的而教学理念和内容,不断更新教材内容,有效改变当前管理会计教材重复编写、内容大同小异的现状。在教材的编写中,内容大体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传统管理会计基础知识、现代管理会计理念与基础、管理会计的最新动态等,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保证比例平衡,并与我国市场经济紧密相连。第二,教学内容的整合。教材内容的整合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全面更广泛的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师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相关课程的整合,另一方面是要将管理会计课程与成本会计课程相结合[1],这样不仅能够让管理会计内容更加充实,还有效补充了管理会计所涉及不到的内容,为管理会计的教学提供了一定保障。
二、增设职业道德课程
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职业道德课程还没有作为主要教学课程而被设立,且多数高校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导致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出现职业道德缺失的现象,这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因素。因此,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必须要对管理会计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和培养,高校可以吸取国外先进的职业道德标准,从技能、道德行为、保密、客观以及廉政等五大方面入手,对管理会计进行约束和培养,一方面能够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反面能够让其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三、教学方式的改变
教学方式的正确使用,对学生来说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管理会计课程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因此,教师必须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在现阶段,笔者总结出以下教学方式,经过试验,其可以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第一,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学生在掌握了基础知识后,通过案例分析,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实现“学做”的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首先,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包括理论知识和相关背景;其次,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分析的主题、内容以及分析思路进行简单说明,然后组织学生分析案例,从不同角度剖析,放开头脑尽情地合理分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从旁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案例分析进行总结,归纳重难点,指出学生的优缺点,并进行正确引导和教学[2]。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便于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其解决更多问题。第二,互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式是较为流行的,其主要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在实际课堂上,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们讲解部分理论知识,并抛出适当的问题,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们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从旁指导,或者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这样不仅能引导其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还能准确掌握学生综合水平,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对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总结,进行更加深入的讲解。这种方法,打破了传统的死记硬背方式,让理论知识不再枯燥乏味,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不仅让单调的课堂变得丰富,还培养了学生分析能力以及创造力,是管理会计教学改革中较受青睐的模式。
四、结束语
总之,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会计教学必须要进行有效改革,从教材内容、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入手考虑,将管理会计教学的整体水平有效提高,为学生创建更加优秀的学习环境和平台,使其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可塑性人才。
参考文献:
[1]罗斐,罗婉婉.新常态下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亚太教育,2016(5):263.
[关键词]管理会计 “场线整合” “线—场—(线+场)” 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刘英辉(1977- ),女,吉林伊通人,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会计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与会计。(吉林 长春 130122)黄海林(1977- ),男,安徽宁国人,吉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远程教育。(吉林 长春 130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5-0114-02
“管理会计”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一直以来,因其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而备受重视,但其教学效果却常因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不足、课下缺乏师生互动或互动效果不佳受到严重影响,缺乏针对性教育。为提高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效果,尝试探索适合“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一、“场线整合”模式解析
所谓“场线整合”,是一种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新模式。该模式既可以克服传统的“在场教学”模式易受时空约束、师生互动效果不佳的难题,又可以避免“在线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设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教师教学能力要求过高的问题。“场线整合”模式由备课、上课、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每个功能模块同时都具有“在场”和“在线”两种模式。不同模块和不同操作方式组合起来,就形成了八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即“场—场—场”(典型的传统“在场教学”)“线—线—线”(典型的“在线教学”)“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场—线—线”“场—线—场”和“线—线—场”模式。根据高校会计学专业的特点,“线—场—场”“线—场—线”“场—场—线”三种模式较为适用。
(一)“线—场—场”模式
该模式由“在线备课、在场上课、在场练习”三个功能模块组成。“在线备课”要求教师在课前公开教案,并且根据学生在网上的疑问和建议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查找并整理课程的相关信息资料,进行自主的探究式学习。“在场上课”即教师结合修改后的教案进行现场授课,这使得整个授课过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更好地实现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场练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现场的师生、生生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进一步提升能力。该模式为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教学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资源途径和展示场所,适用于专题性的教学内容。
(二)“线—场—线”模式
与前一种模式相比,该模式中的“在线练习”要求课后作业在网上进行。针对上课内容及问题,实现师生以及生生之间的互动,具有时效性、自主性和情境化等优势。多数认知性质的学科,大都适用于该种模式。
(三)“场—场—线”模式
该模式中的“在场备课”和“在场上课”均与传统教学模式接近,只是在练习环节,考虑到学科的特殊要求以及外界条件的限制,使用“在线练习”的方式。该模式适用技能性、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根据“管理会计”课程内容专题化、知识整合性强、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及融会贯通能力要求较高、对教师的业务水平要求较高以及教学中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特点,对“场线整合”教学模式中的“线—场—场”模式和“线—场—线”模式进行结合,即采用“线—场—(线+场)”模式进行“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使这两种较为适用的教学模式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该模式中的“在线备课”“在场上课”与其他模式相同,只是在最后一个练习环节强调以“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教师进行“在场上课”以后,根据课堂授课情况,设计练习题目和内容,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练习案例在网络上与学生共享,学生根据练习要求做知识准备并提出疑问,教师根据反馈,进一步提供指引,为在场练习的良好效果奠定基础。该模式适用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内容的课程教学。
二、“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按照高校教学“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以及会计专业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划分为三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课程的基础,包含课程概论、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和本—量—利分析;第二个模块是课程的核心,由几个不同的专题组成,内容包括经营预测、经营决策、投资决策、成本控制、全面预算和业绩考核与评价;第三个模块是课程内容的拓展,讲授战略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前两个模块是学生重点掌握的内容,其中第二个模块为核心;第三个模块属于学生了解的内容。从总体上看,“管理会计”属于实践性强的专题性质课程,满足“线—场—(线+场)”模式的适用条件,在硬件允许的条情况下,可采用该模式改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
另外,“管理会计”课程需要学生以会计学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作为铺垫并融合相关课程的知识,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课程教学中应加强师生的沟通,使“供需”信息畅通并且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些需求使得在课程教学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必要,而“线—场—(线+场)”模式正是以其强大的沟通优势成为该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首选。
三、“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一)在线备课策略
“在线备课”是“场线整合”模式中相当具有特色的环节。针对“管理会计”课程特点,可以采用增减结合的在线备课策略,即教师根据每个专题的内容,提出一个详简适中的教案,包括教学背景和意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以及教学的延展学习和知识拓展的相关提示。学生通过阅读教案了解教学内容和整个教学组织过程,并与老师在线沟通、反馈信息,教师针对普遍的疑问采用增策略,安排更多的时间和教学内容解答疑问,对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采用减策略,将该部分内容剔除出在场授课环节。
(二)在场上课策略
“场线整合”模式中的“在场上课”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教学环节基本一致,但由于该模式中“在场上课”之前已有“在线备课”环节的师生互动,因此,该环节将表现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合能力较传统教学将大幅提高。
(三)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
“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模块是“管理会计”教学针对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而对“场线整合”模式进行的改进和拓展。首先,教师要将开放性、拓展性的练习在网上与学生共享,通过具体的案例与之进行交流,为之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分析指引,与之交换意见,从而确定最终的练习内容。然后,通过强化为主的在场练习,将各种开放性的作业作进一步讨论,并且用来指引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知识延伸,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将来从事企业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当然,在线为辅和在场为主结合的练习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管理会计”三个模块全部教学环节的练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所侧重,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未来的职业能力为指引,合理安排练习策略。
四、“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效果评价
“场线整合”教学模式经过数年的发展已经在很多学科教学中得到应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笔者所在的长春工业大学人文信息学院,从2006级开始,开展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008级开始引入“场线结合”的教学模式。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优秀率为9.18%、10.26%,与2004级、2005级的9.42%、9.51%相比有稳步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2.88%;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考试不及格率为5.44%、4.63%,与2004级、2005级的4.17%、3.92%相比,虽有所回升但也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降低到了3.23%;2006级、2007级学生“管理会计”课程的社会实践评价优秀率为9.33%、10.19%,与2004级、2005级的6.28%、7.11%相比有较大提高,采用“场线结合”模式后的2008级更是提高到了14.15%。由此可见,引入“场线整合”模式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专业知识的运用,都有了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对2008级会计专业全体25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有92.8%的学生认为“线—场—(线+场)”授课模式具有新颖性,有83.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提高了自身的学习兴趣,80.4%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师生互动效果更好,86%的学生认为该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较以前有所提高,能够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衔接,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管理会计”教学中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的反思与改进
虽然“线—场—(线+场)”模式在“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具体的运用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课程教学目标不够明晰、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教学对象的特点分析不够准确等。因此,在运用“线—场—(线+场)”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时,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应认真分析“管理会计”的教学目标。管理会计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石,为了提高我国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管理会计”课程的教学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应组织好教学内容。“场线整合”模式的教学内容仍然以教材为主,要求“管理会计”教学中应以教材为主体,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将各个专题的教学内容按“线—场—(线+场)”模式组织好。
第三,应仔细研究教学对象,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高校的各项教学安排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研究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信息素养的前提下,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教师在各个互动环节都应该关注并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可以作为学生总成绩的一个影响因素。
第四,应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沟通渠道。“线—场—(线+场)”模式强调学生对教学过程的参与,使学生由传统课堂上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课堂教学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建立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完善“线—场—(线+场)”模式教学的必要保证。
第五,应加大对多媒体等硬件配套设施的投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线—场—(线+场)”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这就需要学校各级领导部门的积极支持,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培训,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信息素养,从而使该模式的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刘力,吴国平,薛小棉.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施策略[J].教育研究,2004(9).
[2]周谦.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初探[J].科技信息,2010(5).
虽然同属于一个会计系统,但是内在的区别是存在的:(一)工作中重点处理事务不同。财务会计的处理的是记录,账簿、编制报表,主要是为了外界服务,比如:要对债权人负责,将自己企业的财务信息与情况进行汇总做成报表呈现给需要的管理者,以便管理者能根据这个信息来分析下一步该如何进行改进以及制定策略,主要是对于现有的信息进行整合、一定要真实、准确而且定期做出报表。而管理会计的事务相比之下就是在企业内部的管理方面,而且有效针对的是人的管理,也就是"内部管理",直接为企业管理服务,在财务会计报表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所以工作主要侧重对于未来的管理。(二)工作负责的层次不同。财务会计的负责的层次的完整的而且是比较严格的,每个层次的人都要有一定完整的信息报送,企业的管理人员、以及外部的债权人及其管理会计都需要这样的报表信息,所以工作的主体相对层次比较多,不一定是企业的主体,但是一个层次的。而管理会计的就可以是多层次的不一定非要是一个层次,企业的主体,也可以将各个部门都分为一个层次主体来管理。(三)反映的时间不同。财务会计做的报表一定是在过去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相对应的就是对过去的数据进行处理的工作,通过数据、按照计算方法计算出来做成报表交给管理者的一个过程,这里面的时效是过去时态的。而管理会计反应的侧重于未来的把握,对于过去与现在有分析也是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来分析规划预测未来的发展,以现在的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上,也就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未来的合理预测与当前信息的调整,比较具有"经营性"。(四)遵循准则严格度不同。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中,首要的工作准则是要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以及行业统一会计制度;但是相比之下,管理会计不必要有《企业会计准则》的遵守要求,相对在工作中体现灵活性、以及应变的决策能力,对于预测力、分析能力的要求远远超过对于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五)提供信息的要求不同。财会会计要有统一、格式、定期、财务的信息。这里面有严格的选择性而且是完整的准确的信息,有种类以及格式的严格要求。满足层次管理者的要求。而管理会计不定期的随时报告给内部管理者,没有格式与形式上以及是否有选择、是否完整、不一定是财务的信息报表,所以直接向内部管理者提供就可以。(六)工作流程与方法的不同。财务会计的工作性质与流程相对单一、简单、模式化,所以即使是不同的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方法都没太大区别,只要是严格按照会计的计算方法,同时严格准确的按照企业内部的相关规定这些掌握好,基本流程不会有太大改变。(七)价值取向的差异。财务会计最重视的报表是否准确,报表的计算信息是否完整、真实地报告了企业的财务信息,能不能准确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更加注重的是质量,重点趋向于对于这过去时间以来企业的管理态势。考虑的是事前的重要性。而现代的管理会计对于财务信息或许不仅仅是选择关注,更多是是为了未来考虑,管理会计也会作关于过去数据的信息,但不一定是报表的形式,可以通过别的方式对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八)会计人员能力要求的差异。财务会计相对来说就要具备一定的会计基础知识能力以及相关的法律知识,更要有细致、严谨、有耐心的个人处理事务以及计算机能力,这些素养是财务会计必须要具备的,因为财务涉及的是企业最核心的财务问题,处理不好造成损失将会是难以弥补的。而管理会计的工作虽然对于细致、琐碎的这些能力素养要求不高,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具备管理的才能,包括分析、解决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这样的才能要求就更高,比如科学决策、预测能力,科学分析的能力。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一)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都是为了企业的管理服务的活动。相对而言,财务会计的工作是基础信息的处理,而管理会计是在此基础上,但是,不管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都是企业会计中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与赢得更大的效益的两个会计总系统的两个重要部分,只有相互配合好才能更好的协调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管理其实最终都是以信息财务与企业的管理为基础的。知识管理会计是建立在财务会计的财务报表基础之上进行的,互为补充,并且管理会计以财务会计的报表信息为基础信息资源的。(三)企业部分信息资源提供是均等的。管理会计对于信息的整合会受到财务工作质量的影响,其实就是信息的手段不同而已,但是实质就是对信息的加工、然后计算、汇总做成报表提供给需求的管理者来分析、预测、企业的经营状况与改进调整提供的信息材料;同时管理系统也会以不同的手段和方式对信息进行分析,只不过是以间接的形式获得的或者以其他的方式对信息进行的分析和研究。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化--现代会计形成的标志
关键词: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财务会计即在现代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下,秉承会计确认及计量的基本原则,准确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并由此将企业相关的财务报告与经营成果等经济信息提供给企业利益相关者,这使得财务会计又被称作对外报告会计。管理会计即成本会计与管理控制系统的综合,其在运筹学、统计学、计算机学及其他现代管理技术的整体运用帮助下,将有用的信息提供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预测、决策、控制、考核等各个环节,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其由此又被称作对内报告会计。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联系。
从定义上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各有侧重,但在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制度下,其二者又拥有相同的管理目标和利益需求,并且表现出相应的基本联系,具体包括: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属于企业管理活动,会计产生初始的使命便在于服务于企业管理,其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主要部分,在收集、加工处理并使用经济信息的过程中,组织、控制、调节及指导各项经济活动,以实现企业趋利避害、提高效益的目的,财务会计更多地在于记录和总结企业运行状态,管理会计更多地在于以各种方法为企业管理者作出有效的决策服务,二者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服务于企业管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实施对象相同,其二者作为现代会计体系的两大子系统,均立足于物资运动与价值运动,以信息运动为纽带,成功反映出现代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社会生产关系的社会再生产过程。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备一致的职能和最终目标,职能是客观存在、不改变的,它是事物固有的本质属性,目标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是在不同时期对会计工作提出的不同要求,财务会计具有反映于监督两大职能,管理会计则在此基础上,将相应的职能扩大为规划、组织、控制于评价等职能,但其本质上是一致的,而且二者都统一地服务于现代企业会计的总体要求,并将实现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目标以及满足外部各个利益相关者的需求为目标;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构成一种耦合的开放系统,即二者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联系关系,财务会计的发展和改革须与管理会计的具体要求相适应,管理会计的开展则要受制于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其二者都在努力实现企业会计系统的基本功能。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根本区别。
财务会计派生出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不仅仅表现在外在的方法和形式,更多的在于二者的实际工作,具体在于: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工作侧重点不同,前者是以日常业务记录为基础,认真登记账簿、定期编制相关财务报表,将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报告给企业外部具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与个人,后者则要深入分析研究企业经营管理中所遇特定问题,并将企业管理者预测决策及控制考核所需信息资料提供给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主体层次不同,财务会计工作主体通常都主要是整个企业,以便能够切实反映出企业整个经济过程实际要求,管理会计工作主体往往是多层次的,其可以将整个企业或者企业内部个别部门与局部区域作为工作主体。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备不同的作用时效,财务会计的作用时效更主要反映过去,管理会计既要分析过去,更多地还要从财务会计资料出发,积极预测、规划未来,可谓地囊括了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三种时效;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备不同的工作原则和标准,财务会计是在《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统一制度规定下,确保所有财务信息报表空间上的可比性与时间上的一致性,管理会计则可以适度脱离《企业会计准则》与行业统一制度的约束和限制,而在实际工作中将控制论、预测学、决策原则与信息理论等现代管理理论为指导实施。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所提供信息的特征与载体不同,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载体以统一格式的账簿系统、凭证系统与报表系统为特征,管理会计所提供信息载体通常不存在统一格式的内部报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方法体系不同,前者方法较稳定,数字运算较简单,后者方法较灵活多样,并运用大量的现代数学方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工作程序不同,前者遵循固定的会计循环程序,后者无固定工作程序可循,多数情况下以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工作流程。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自身体系完善程序不同,前者以形成了较为成熟和稳定的财务会计体系,后者则仍然不够完整,甚至缺少统一性与规范性;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具有不同的观念与取向,前者致力于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人、财、物等要素在销各个阶段中分布、使用及消耗情况的准确反映,后者则主要注重过程管理,即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对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要求不同,前者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过硬的基础知识、操作能力及细致态度,后者则要求会计人员尤其具有宽泛的知识面和果断的应变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有效策略。
现代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具有必然性和客观性,无论从外部因素分析,诸如信息技术的革新、电子商务及交易方式的涌现,企业财务会计亟待予以完善和发展。还是从内部因素分析,诸如企业内部各环节之间必须加强联系和协调,企业管理会计须发挥更大作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必须进行更加有效的融合。则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主要表现在:
保持正确的会计观。对会计的认识。在我国多数企业会计的职能一直停留在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层次,会计的管理职能在传统的财务会计体系下很少甚至根本无法得以体现,企业的管理层必须改变对会计的认识,将会计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得力助手。对会计人员的认识。要充分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体系必须提高对会计人员的要求,一是靠引进高素质人才,二是靠内部发掘培养,多种方式、多个方面相结合,努力提高企业会计队伍的素质。
采取渐进式融合策略。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体系还是实现两大财务系统的融合都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需要从会计体制、组织机构、数据处理、人才建设、业务流程等方面统筹安排,作为紧密相连的经营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整体效用的发挥,要实现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成功融合必须在每一个环节实现完美的对接。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企业应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明确管理会计人员应有的管理权限和职能,使企业管理会计能够构建工作需要来调用企业的各项资源,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模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和科学合理的方案。
实现组织机构由混合型向融合型的转变。应当考虑在现有组织机构的基础上将财务管理、预算决算的职能分离出来,逐步发展成独立的管理会计部门。会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密切联系,在建立起独立的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机构之后,要将两种会计体系有机的融合到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去,例如,车间生产经营过程需要财务会计进行各方面的记录,也需要管理会计进行成本控制和绩效考核。
以现代信息技术达到两大会计体系数据共享的目的。财务会计的基础数据的采集是会计确认、计量和填制会计凭证的过程,最终体现为各种分类明细账的数据;管理会计的数据采集是根据工作需要对财务数据进行挑选的过程,其最终数据是通过技术统计、模型运算所得到的各种方案或者报告。显然两者的数据采集以及最终数据都有区别,但由于两者的数据具有同源性,而且管理会计的信息主要来源于对财务会计信息,因此,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合并原始信息源的方式来实现信息的共享。
参考文献:
[1]王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8(25)。
[2]张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
[3]王厉鸿。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与发展趋势[J].现代经济信息,2010(23)。
[4]张群燕。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J].交通财会,2009(06)。
利于企业财务工作的进行,也影响了企业财务工作的独立性,使企业的财务工作的作用不可以充分发挥。
2.强化企业流动资金管理。(1)依据企业的生产能力和企业产品的市场需求状况来制定企业的采购计划使企业避免原材料的浪费;(2)依据产品的市场销售状况来安排企业的生产活动,在保证产品充足供应的同时避免产品的挤压;(3)强化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企业应充分的调查和了解客户的经济实力和商业信用,建立企业客户的信用档案,合理确定客户的赊销额度,减少企业坏账;(4)强化企业日常资金管理,企业应依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制定企业的日常资金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执行,避免资金支出的随意性,保证企业日常资金的高效使用。
一、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作用
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服务于医院内部管理需要,通过利用相关信息,有机融合财务与业务活动,在规划、决策、控制和评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随着改革全面推进,公立医院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财务会计更多关注过去,管理会计恰恰面向未来;管理会计既关注财务活动又关注业务活动,可以提供更为全面完整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帮助医院主动适应变化,应对挑战。从战略的角度梳理、确定价值驱动因素和重要程度,识别出医院的优劣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合理地对未来发展进行战略规划,确定年度工作计划,配置资源,从而使其更具科学性。
(2)借助非财务信息,管理会计能够帮助管理者透过财务数据的表象,正确评价拥有的资源以及使用效率,洞察长期发展潜力,有助于科学决策。医院日常运行会产生众多信息,既有财务信息,又有非财务信息。各部门如从单一角度传递信息,管理者将面临众多信息难以科学决策。管理会计能够有效收集、加工、整合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从而为管理者提供更加相关的信息。
(3)随着公立医院业务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张,对现有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公立医院无论从资金体量还是运营压力,都需要合理地应用管理会计对医院运行进行全过程监控,与预期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价。通过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准确衡量和及时监控,对各部门的工作成果和效率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改善内部管理,提高有限资源的使用效益。
二、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我国管理会计起步较晚,发展相对滞后,理论体系不够成熟。管理会计工具方法产生的背景和应用领域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以至于现行的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指引案例都带有浓厚的工业气息。与企业相比,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研究关注度不够,投入力量不足。工具方法在医院不是直接应用,更多的只是管理思想的借鉴,或者是工具方法变异后的应用,以至于体系根基不牢,系统性、逻辑性相对较差。日常实践自发无序,甚至很多医院处于“不知在做”的状态,应用经验散落在众多的医院日常实践,未能及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进行案例归纳、提炼与升华。
(二)管理者认识偏颇
目前,绝大多数公立医院尚未设置总会计师,许多院长甚至分管财务的院领导都是医学专家,对管理会计缺乏了解,加之财务部门日常很少参与价值创造,未能展现价值,以至于管理会计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其次,财务部门负责人观念陈旧,知识欠缺,仍将会计工作重心放在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工作没有得到有效组织开展。再者,会计人员未及时转变角色和思想,认为决策、控制、规划、评价等不是本部门的职责,极少参与。
(三)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缺乏有效配合
管理会计与许多部门和岗位存在职能接触和交叉,是一项跨职能工作,需要协调多部门的关系。目前财务部门跟其他部门的工作边界过于明显,会计人员在完成日常核算、资金管理等工作之外,很少走出财务部门,深入一线,运用管理会计的思维与业务部门进行沟通,财务部门的作用后置。医院经济活动的预测、决策、控制、评价,从问题的提出到解决,会计人员没有积极主动参与,应履行的职责往往被具备简单管理知识的人员所替代。
(四)管理会计人才队伍薄弱
公立医院会计岗位普遍存在人员专业水平低的问题,大多数会计的专业管理会计理论基础不扎实,管理会计工具方法掌握不到位,无法灵活运用,加之会计知识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管理会计工作需求。其次,医院管理会计作为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的管理会计人才更为稀缺。最后,公立医院无法提供富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引进高水平管理会计人才。创造再好的工作业绩也与其他职能科室人员领取相同的绩效奖金,未能得到有效激励,导致现有会计人员探索与应用管理会计的动力不足。
(五)信息系统有效整合不足
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到医院运行的方方面面,需要收集的信息面广量大,势必要求信息化保持高水平。近年来,很多医院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已经初步取得成效。但是绝大多数医院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规划,信息系统建设主要以部门工作职能为建设目标,系统多而杂,系统间没有实现互联互通。加之专业医院信息化开发公司较少,对医院的业务了解不深入,业务和财务系统融合程度低,在技术上严重制约医院管理会计的发展。
三、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对策
(一)构建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任何学科的实际应用都需要理论研究为支撑。首先,主管部门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组织专家系统总结现有医院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成果,研究制定符合公立医院特点的应用指引。其次,理论工作者深入一线,与实务工作者尝试实践,不断创新。尤其是综合性大学的附属医院财务人员可以利用地理优势,在商学院管理会计教授的指导支持下,梳理当前公立医院的管理会计实践,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不足,提炼优化,生成最佳实践示范,最终整合成具有本医院特点的示范案例,促使理论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在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同努力下,博采众长,共同构建符合公立医院行业特点的管理会计体系。
(二)提高对公立医院管理会计的认识
院领导对管理会计的理解与重视的程度决定应用能否有效推进。财务人员积极向院领导灌输管理会计的作用、基础知识和工具方法,让其意识到管理会计的重要性,才能调动其推行的积极性。财务负责人积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带领财务部门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在价值管理和决策参与中体现价值,赢得院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促使院领导重新审视管理会计的功能定位,自然会提升财务部门在内部组织架构中的地位,推动财务部门从会计核算向价值创造转型。
(三)促使业务和财务有机融合
管理会计是一项综合性活动,经常涉及不同的领域、职能和环节。管理会计必须与业务高度融合,才可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项庞杂的管理活动仅仅依靠管理会计往往难以有效开展,需要财务、医疗、护理、院感等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在医院管理会计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⒁滴窈筒莆裼谢?融合。财务部门需要改变过去传统后台职能工作模式,变被动工作为主动作为,深入一线,了解真实的管理需求,积极参与管理实践。会计懂得基本业务知识,业务人员具备基本财务思维和知识,业务和财务才会自然融合。
(四)加强管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应用好坏的关键在于财务人员水平的高低。虽然管理会计应用已取得一些成果,但是人员数量和质量均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制约了公立医院管理会计发展。首先,完善目前会计人才选拔评价制度,使具有优化管理会计潜质的人才脱颖而出。管理会计团队建设依赖于高端复合型人才的引领。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如会计领军人才培养等可以适当增加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其次,可以通过系统学习管理会计理论、针对性技能培训,搭建院际间交流平台等形式提高志于从事管理会计工作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最后,推动内部薪酬制度改革,根据工作性质、工作强度、效率等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从而有效激励现有管理会计人员。
(五)整合优化信息系统
管理会计活动需要在优良信息的基础上借助先进的定量工具分析方法生成相关信息。医院业务繁杂,数据量大,离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很难形成有价值的洞见,提升决策支持能力。首先,根据体系建设要求进行系统规划,对现有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改造或新建,实现管理会计所需各项基础功能。其次,积极与软件工程师沟通,参与建设,开发出更多实用的管理会计功能模块。最后,通过高效的业务和财务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系统间有效交换信息,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实时掌握医院运营状况,支持决策和创造价值。
基于该种观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以及企业环境是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想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会涉及到企业内部个人、组织、行为等诸多方面内容。我国管理会计在最开始应用前期,面临着严重的管理会计人才匮乏问题,但后来经过加强高等教育对管理会计专业的教学培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状,基本上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的学生都掌握了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由于各地区人才分布不均,应用程度、内容参差不齐,也导致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紧张问题。在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逐渐全面展开,此段期间主要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目标成本管理、成本形态分析、责任会计等内容。比如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会计模式,主要建立在“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基本理论上;而上海宝钢集团结合公司的大规模生产、自动化、连续化等特点,建立了“预算———执行———改进”三步走的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并且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自21世纪发展以来,零基预算、ERP系统、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会计理念也逐渐被应用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会计应用水平,但从具体实践情况而言,仍然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解决。
2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实际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会计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关注
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仍然对于传统管理会计的考核经济业绩、经济活动调节控制、合理利用等各项指标方面比较重视。但是部分企业,尤其是针对小型企业,并没有高度重视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并没有根据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和理论指导实践,仅仅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导致管理会计工作实践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其次广大民众并不熟知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表面,并没有全面了解、掌握相关的具体知识及其应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社会基础缺乏。
2.2管理会计观念较为落后,与时代要求滞后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日益激烈,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计管理领域新出了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会计手段,但我国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业绩评价等内容仍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会计手段,显然与时展要求滞后。
2.3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
传统的管理会计应用范围更多的局限于经营比较稳定的生产行业。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形势下,市场经济的新经济点变化较快,经济结构与经济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一应进一步扩大管理会计的适用范围。
2.4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完整、严密性,运行标准
缺乏统一、规范性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历史较短,因此我国相关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相对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依然没有形成,导致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缺乏有效、正确的指导。也有一些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管理重视度较低,并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统一、健全、规范的管理会计运行标准。2.5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主要是由于管理会计的执行力度较差,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视度不高,导致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回归等各种较高难度的数学方法与理论,且这些高难度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相对复杂,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很多人对管理会计工作望而却步。
3现代管理会计发展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不仅应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传统会计的报表以及账册,同时应该提供可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规划以及活动等直接会计信息。②应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全面推动和促进员工行为,使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子系统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③提高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正确性。在各项长期投资决策以及各项经营决策中,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动态、有效的信息支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④应制定整体经营管理方向以及长期战略规划。现代管理会计应注意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以及战略管理,注意协调、处理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4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4.1应实现传统管理会计的战略管理发展
传统的管理会计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过于重视企业的规划发展以及内部控制,并没有为企业创造长远的利益以及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战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发展,使传统管理会计更具有战略发展性质。想要实现管理会计的战略发展,必须要求企业加强对自身管理的认识,不仅应考虑企业内部因素,也应该考虑企业外部因素影响,合理运用企业内部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结合企业内外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战略成本、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分析、风险管理等战略管理会计规划策略。
4.2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由于不同的环境、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也会随之变化,这些变化带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判断这些变化带来的后果,也没有办法完全利用一整套固定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应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高度结合。
4.3应实现生产制造成本向产品研制开发成本的转移
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的制作成本并不是决定企业产品价值的唯一因素,产品制作的信息含量以及其中包含的知识才是产品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未来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产品生产制造成本计划,更应该重视产品开发研制成本计划方面,应将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转变为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尽可能减少产品“作业”造成的一些不必要损失。同时企业管理会计应进行有效的市场动态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研究开发计划,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安排合理劳动力投入,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5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的策略
5.1转变传统管理会计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与内容
思想决定行为,想要真正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水平,首先应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全面认识管理会计本质及其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更应该熟练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强化管理会计的理念。应将企业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适当增加到专业资格考试内容中,企业会计人员应不定期的向企业领导者加强宣传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同时管理会计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抗风险意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5.2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体系以及运行标准
目前,我国现行的管理会计内容基本上都是直接照搬国外的相关内容,但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极易造成“水土不服”现象,导致理论与实践出现严重脱节,因此我国应注意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认真研究国内外管理会计改革成功的案例,尽量吸收其中的长处,总结成功经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研究其中的本质规律,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提高管理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
5.3提高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s well a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conomic structure and economic relations have undergone tremendous changes. The enterprises face the changes both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greatly increases the difficulty of the enterprise's financial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of the practices in current management accounting. Several points of view about th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 in China as well as strategies t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are presented.
关键词: 管理会计;应用现状;问题;创新与发展;对策
Key words: management accounting;application status;issues;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countermeasure
中图分类号:F230;F27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4)23-0188-03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前已经进入另外一个新的时代,然而关于会计学的理论研究,大多数学者将主要精心投放在财务会计领域,对于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关注以及重视度较低,导致管理会计与时展相对滞后,常常会出现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开始重视企业内部管理,像零基预算、ERP系统、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会计理念也逐渐被引入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中,但是由于我国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管理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尚未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统一的规范化理论体系以及运行标准,导致我国管理会计在企业的实际应用中出现很多问题。下面主要就当前管理会计应用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策略,以期使管理会计职能及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1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现状
管理会计是会计学科体系的一个主要分支,最早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一直以来都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正如马克斯・韦伯所说:“以合理的资本会计制度作为公司的管理标准,是资本主义企业存在最起码的先决条件。”由此可见,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早在80年代,我国会计学前辈――娄尔行教授就指出:“会计人员如何看待自己手中的工具,自己在企业管理中的定位,是决定会计管理实施以及发挥作用的关键,同时经济领导同志对会计的性质以及对会计的利用程度也有很大影响。”基于该种观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对于管理会计的认知程度以及企业环境是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想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会涉及到企业内部个人、组织、行为等诸多方面内容。我国管理会计在最开始应用前期,面临着严重的管理会计人才匮乏问题,但后来经过加强高等教育对管理会计专业的教学培养,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一现状,基本上财务管理、会计、审计等专业的学生都掌握了相关的管理会计知识,但是由于各地区人才分布不均,应用程度、内容参差不齐,也导致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紧张问题。
在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管理会计的应用逐渐全面展开,此段期间主要应用目标成本管理、本量利分析、目标成本管理、成本形态分析、责任会计等内容。比如像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的管理会计模式,主要建立在“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基本理论上;而上海宝钢集团结合公司的大规模生产、自动化、连续化等特点,建立了“预算――执行――改进”三步走的标准成本管理制度,并且是企业信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管理会计自21世纪发展以来,零基预算、ERP系统、作业成本法、平衡记分卡、全面质量管理等新的管理会计理念也逐渐被应用于现代企业经济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管理会计应用水平,但从具体实践情况而言,仍然处于初步应用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解决。
2当前我国管理会计实际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管理会计尚未得到足够重视与关注目前很多大中型企业仍然对于传统管理会计的考核经济业绩、经济活动调节控制、合理利用等各项指标方面比较重视。但是部分企业,尤其是针对小型企业,并没有高度重视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并没有根据科学、合理的现代管理会计方法和理论指导实践,仅仅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导致管理会计工作实践缺乏一定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合理性。其次广大民众并不熟知管理会计的相关内容,仅仅停留在“记账”、“算账”、“报账”等表面,并没有全面了解、掌握相关的具体知识及其应用。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社会基础缺乏。
2.2 管理会计观念较为落后,与时代要求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竞争机制的日益激烈,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会计管理领域新出了平衡计分卡、作业成本法、适时制、全面质量管理、战略管理会计等一系列新的管理会计手段,但我国很多企业的成本核算、业绩评价等内容仍沿用过去传统的管理会计手段,显然与时展要求滞后。
2.3 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有一定局限传统的管理会计应用范围更多的局限于经营比较稳定的生产行业。但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背景形势下,市场经济的新经济点变化较快,经济结构与经济内容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一应进一步扩大管理会计的适用范围。
2.4 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完整、严密性,运行标准缺乏统一、规范性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历史较短,因此我国相关学者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相对严密、完整的理论体系依然没有形成,导致企业的管理会计应用缺乏有效、正确的指导。也有一些企业对于企业内部管理重视度较低,并没有建立一个相对统一、健全、规范的管理会计运行标准。
2.5 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主要是由于管理会计的执行力度较差,企业对于管理会计人才培养重视度不高,导致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管理会计工作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与内容包括线性规划、投入产出模型、非线性回归等各种较高难度的数学方法与理论,且这些高难度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相对复杂,在很大程度上也导致很多人对管理会计工作望而却步。
3现代管理会计发展要求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现代企业管理会计不仅应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传统会计的报表以及账册,同时应该提供可以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规划以及活动等直接会计信息。②应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全面推动和促进员工行为,使管理会计在内部控制子系统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③提高企业管理者经营决策正确性。在各项长期投资决策以及各项经营决策中,能够为企业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动态、有效的信息支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④应制定整体经营管理方向以及长期战略规划。现代管理会计应注意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以及战略管理,注意协调、处理好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业务往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的战略目标。
4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趋势
4.1 应实现传统管理会计的战略管理发展传统的管理会计是一种封闭式的管理与发展模式,在实践过程中过于重视企业的规划发展以及内部控制,并没有为企业创造长远的利益以及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实现战略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考虑到企业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发展,使传统管理会计更具有战略发展性质。想要实现管理会计的战略发展,必须要求企业加强对自身管理的认识,不仅应考虑企业内部因素,也应该考虑企业外部因素影响,合理运用企业内部相关的财务信息以及非财务信息,结合企业内外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战略成本、战略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经营投资决策分析、风险管理等战略管理会计规划策略。
4.2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由于不同的环境、企业的生命周期,企业内部的经济活动也会随之变化,这些变化带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无法准确判断这些变化带来的后果,也没有办法完全利用一整套固定的方程式进行分析判断,因此应实现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高度结合。
4.3 应实现生产制造成本向产品研制开发成本的转移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下,产品的制作成本并不是决定企业产品价值的唯一因素,产品制作的信息含量以及其中包含的知识才是产品价值的重要体现。因此未来企业管理会计工作不应该仅仅只是停留在产品生产制造成本计划,更应该重视产品开发研制成本计划方面,应将传统以“产品”为中心的成本计算转变为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计算,尽可能减少产品“作业”造成的一些不必要损失。同时企业管理会计应进行有效的市场动态调查,制定科学、合理的产品研究开发计划,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安排合理劳动力投入,尽可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5促进企业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的策略
5.1 转变传统管理会计理念,更新知识结构与内容思想决定行为,想要真正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水平,首先应提高对管理会计的重视度,全面认识管理会计本质及其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个企业的领军人物,更应该熟练掌握管理会计的相关知识,强化管理会计的理念。应将企业管理会计的相关信息适当增加到专业资格考试内容中,企业会计人员应不定期的向企业领导者加强宣传管理会计的重要意义及其作用。同时管理会计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以及抗风险意识,具有较高的综合素养。
5.2 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体系以及运行标准目前,我国现行的管理会计内容基本上都是直接照搬国外的相关内容,但由于社会、文化、经济、历史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极易造成“水土不服”现象,导致理论与实践出现严重脱节,因此我国应注意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认真研究国内外管理会计改革成功的案例,尽量吸收其中的长处,总结成功经验,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研究其中的本质规律,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会计制度,提高管理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
5.3 提高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想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和程度,必须要求企业管理者自身应不断学习、掌握现代管理会计的相关科学知识,加强现代管理会计意识。同时应重视对企业会计人员的全方位强化培训,培养一大批具有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会计团队以及管理会计优秀人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应提高高校管理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应进一步丰富管理会计相关内容知识,比如说可以适当增加平衡计分卡、战略管理会计等内容。应注意实际案例的分析和探讨,实现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高效整合,锻炼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对于已从业管理会计人员,应积极鼓励员工在工作之余不断充电,了解、关注管理会计的最新知识,不断补充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更多决策信息,提高决策准确性。
综上所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的管理会计已经明显滞后与时代的发展需求,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实现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是各大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未来管理会计创新与发展应实现战略管理模式,注意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以产品研制开发成本代替生产制造成本计划。同时企业领导者应加强管理会计意识,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会计体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管理会计水平。
参考文献:
[1]吴飞霞,周玮.当代管理会计的发展趋势和创新认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6):38-40.
[2]杨丹宇.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咨询,2012(5):240-241.
[3]孙立新.试论现代管理会计的创新与发展[J].财会通讯(理财版),2012(2):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