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病理学的应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临床病理学;病理学实验教学;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36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0616(2013)23-162-03
病理学作为医学主干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于病变的大体及镜下形态学特点的描述和观察,抓住疾病发生变化的本质,最终为学生顺利过渡到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1],在整个病理学教育中,实验教学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通过具体的标本和切片的学习,可更加形象的揭示病变的特点,病因,发病机制,伴随的功能改变和临床病理联系,与理论课知识点相互呼应,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和启发学生的感性认识,最终结合理论知识,形成理性认识,对于实验教学探讨和深入,将直接改善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病理学实验教学需要涉及解剖、组胚及其他基础医学知识,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与临床挂钩,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意识,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融入课堂,参与到教学中来,因此,病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引进相关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互动性,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1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和病变本质的学科,重点在于病变器官、组织、细胞大体和形态的描述及理解,且病理学概念多,知识点多,病变千变万化,单纯靠课堂理论教学不能完全达到教学效果,这就凸显了病理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进展,病理学实验教学技术也由板书、挂图,演变为现代实验教学常用的多媒体教学甚至是网络教学,学生可获得的信息量逐步加大,典型病变也更加清晰、直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很容易开展教学,但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弊端[2],虽然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病理学实验教学课堂,但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依然类似理论课教学,教师针对病变讲解特点,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称为讲演法,是教育历史上最悠久的方法之一,其特点是能够与理论课知识完整衔接,在短时间内将病理学的相关概念、重点、病变等系统的传授给学生[3],而此种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被动接受教师讲解的过程中,自身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未能充分发挥,甚至在讲解典型病变的过程中,学生成为看客,没有自己的思考,而是一味的追求教师和书本,这样就违背了病理学教学的初衷,而且目前的病理学实验教学,重点在于基础病变和基础知识的讲解,对于病理学最新的研究进展则介绍的比较少,就不能满足部分勤学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对于传统的病理学实验教学,在适当调整的基础上,使其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又能及时介绍本领域最新的进展,更好的衔接理论课,为临床服务。
2临床病理学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应用
2.1临床病理学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的结合
临床病理学作为病理学的应用型分支科学,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效果的评估及相关科研的数据分析,临床病理学由于其与临床直接挂钩的特殊性,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作为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更关心的是所学知识在临床上的应用程度,而教师在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病理学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4],笔者在进行实验教学的同时,给学生讲解一些临床典型病例,以病案教学的模式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进一步了解病理学在临床中的地位,提升他们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例如1例男性患者,50岁,肝区隐痛2年多,双下肢反复水肿8月,复发加重伴乏力、腹胀20d入院,体格检查:颈部和面部见多个蜘蛛状血管痣、叩痛,肝肋下未扪及,剑下4cm,质韧。脾大,腹腔积液征阳性[5],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作为临床医生应该怎样思考?临床病理学如何在本例应用?如何建立正确的临床思维?这些都是学生极为关注的,能够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6]。从临床病理学角度来看,该患者需要进行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获取新鲜的肝脏组织方能确诊,组织切片后,就要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进行诊断,如果观察到假小叶结构,考虑肝硬化;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梁索状、片巢样结构,有异型,可见血窦,无纤维组织,考虑肝细胞性肝癌;如果观察到细胞呈现腺管样结构,可分泌黏液,考虑胆管细胞癌,结合临床症状及体征,整个诊断过程涉及的知识领域面比较宽,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学生将自动寻找并获得相关知识,教学效果将会有效提高,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的时候,需要提到,肝硬化在临床上可以表现为肝区隐痛、腹胀、体格检查可以发现蜘蛛状血管痣,这是临床病理学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临床病理联系,是一种顺向思维,是一种由因到果的过程。而临床上,医生需要依靠相关的阳性体征和症状进行逆推,是一种逆向思维,是一种由果到因的过程,而这种逆向思维就是每个医学生必须要锻炼和掌握的临床思维,结合临床病理学的学习,可让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临床思维,顺利过渡到临床。
2.2临床病理学与扩展学生视野的结合
在病理学实验教学的课堂上,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是很重要的任务,如何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真正从课堂狭小的空间走出来,主动吸取相关领域的知识,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则是而病理学实验教学的另外一个重要任务,临床病理学与病理学实验教学的结合,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例如1例男性患者,56岁,头晕、心悸8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体格检查:急性病容,端坐呼吸,双侧心界扩大,双肺下部闻及少量细湿�音,心尖部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教师在讲解此病例时,首先根据症状和体征,要考虑高血压导致心脏病变的可能,可给学生强调血压过高所导致的心脏肥大,并展示心脏肥大的大体标本图片,但学生此时只有粗浅的印象,对于图片所展示的病变本质认识不深,学习兴趣不高,此时教师可穿插相关临床病理学知识,包括心肌细胞镜下图片―细胞直径增大,肌原纤维增粗,细胞核呈分支状等心肌细胞肥大的诊断标准[7],给学生介绍心脏肥大在病变早期出现向心性肥大,导致瓣膜相对性狭窄,而出现了心尖部舒张期杂音,而在病变的晚期,心脏会进入离心性肥大的阶段,最后可穿插内科学的知识,病理学上的离心性肥大实际上在临床上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是晚期心脏病变的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结合本例,患者的心脏病变就经历了由向心性肥大到离心性肥大,最终进入到心功能衰竭的过程。由此病理学实验教学就由单一的病变阐述过渡到了结合临床病理学及临床医学的综合性知识拓展过程,显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3实践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及作用
而在运用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任教老师在精心备课的同时也要注意,医学实践对于医学生而言,是强化理论、学以致用的关键一环[8],是医学生向医生蜕变的重要一步,因此,实验教学更多的要以学生为主,要以临床病理学知识开展的临床病案分析为主,让学生更多的接触病例,主动的去收集临床、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最终通过临床、大体、光镜三结合,运用临床病理学的知识得到自己的诊断,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更多的时间要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增强互动性,开阔视野,例如1例女性患者,53岁,因“白带增多伴腥臭味、接触性出血10个多月,右颈部包块3个多月伴咯血1个月”入院。体格检查:患者消瘦,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质硬、不活动。妇科检查:宫颈肥大、宫颈表面见菜花状新生物突起,触之质脆,易出血。X线片提示双肺内见多个散开分布的结节状阴影。既往病史:患者患慢性宫颈炎(病理诊断)10多年,1年多前取宫颈活检,病理诊断为慢性宫颈炎伴宫颈鳞状上皮呈中至重度不典型增生。病理资料:颈部包块活检,病理诊断:(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鳞癌。教师在讲解本例时,需要引导学生结合临床资料和病理检查综合分析,本例病人既往有慢性宫颈炎伴不典型增生,而同时颈部淋巴结为转移性鳞癌,启发引导学生的思维,以互动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首先考虑本例诊断为宫颈鳞癌,并且存在慢性宫颈炎――不典型增生――鳞癌的过程,体现了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同时教师也需认识到,临床病理学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修订,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充实自己,并将本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学生,并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大体标本和镜下切片,对固有教学资源是一个很好的补充[9],将能直接充实实践教学,使学生直接受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案例教学、多媒体教学技术为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我校医疗卫生教学部病理学教研组从2013年起开展了病理学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在护理学专业中实行多媒体实验教学方法,病案讨论等试验方法的改革和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多媒体病案教学的特色
1.1 借助多媒体进行病理学实验教学,教学内容主要选择临床问题、临床病例等,同时结合病理学、临床实际情况,将病理学理论知识、临床基础知识等进行融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体现病理学的作用,另一方面创新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教学要求等。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内容单调枯燥,知识点多,抽象难记,知识的复杂性和难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制作水平有关。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87%)认同多媒体网络教学具有直观、图文并茂,便于理解的特点,然而仅13%的学生认为多媒体网络教学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甚至有6%的学生认为不能提高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有学生认为我们的网络课件还需要改善图片质量、增加趣味性、增强互动性,因此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的制作水平可能也影响到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应用,教师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不断满足现代医学护理人才发展的需要,并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习态度。
1.3 满足医学综合性课程的需要,作为前期工作,通过实施医学综合性课程来完成,打破传统病理学理论教学的局限性,建立和完善新的病理学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积极探索多媒体病案教学,并进行实践。
2 多媒体病案教学内容
在多媒体病案教学过程中,通过调查课堂教学效果、分析考试试卷等,进一步对多媒体病案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对其进行不断的创新。
2.1 完善病理学多媒体病案教学材料。对于多媒体病案教学模式来说,其实施的前提是:选择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等完整的病例,充分反映学习内容。在现有病理学病案积累的基础上,本教研室对现有相关章节的综合性病例按章节进行调整和改编,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每个系统疾病都有1-2个病例代表本系统的疾病特点,同时便于学生进行分析,并且适合病理学知识的讲解。
2.2 完善病理学多媒体病案教学模式的教学计划和大纲。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严格把握重点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学计划进行适当的调整,规避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对每章节的疾病进行学习,通常情况下,往往从典型病例分析开始,以自学为基础,同时辅以病理学相关理论知识。
2.3 完善教学规程并组织实施。随机选择病理学医士作为研究对象,对传统教学组和多媒体病案教学组组织本教研室教师开展相应的教学。
2.4 评估教学效果。通常情况下,评估多媒体病案教学效果,主要包括:课堂效果的评价、学生感受的评价、考试结果的评价三个方面。其实施多媒体病案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涉及:设计教学质量评价表,通过听课的方式,组织专门人员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通过分析试卷的方式,对考试效果进行评价。
3 多媒体病案教学的关键问题
在病理教学过程中,观察多媒体病案教学的作用是本文的核心所在,为发挥病理学的优势,研究探索病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3.1 在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建立、完善多媒体病案教学的资料。选择合理可行的教材和资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多媒体病案教学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在本教研室现有积累的基础上,同时对国内现有的相关资料进行吸收和借鉴,改变相应的多媒体病案教学材料。
3.2 设计学生、教师调查问卷。参照学校教学质量评价表和调查表的格式,在病理教研室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同时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进而客观、全面地反映教学效果。
关键词 目标教学 病理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6.06.028
Abstract With improvement of the patient to the doctor'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requirements and raise the level of medical knowledge become the total number of medical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employment of the important way. How to apply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to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which has become a medical college teachers in teaching need to face the problem. This paper takes pathology teaching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arget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 strategie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teaching of pathology.
Key words target teaching; pathology; application
0 前言
病理学是一门以人体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等为研究内容的基础医学科学。①随着医学理念与医疗水平的发展,人们对于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操作技能相对较差。如何对当前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学生的病理学水平成为当期众多医学院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教学重点。
1 目标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1.1 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医学院的教师为应对当前的教学要求也纷纷转变教学方法。目标教学是一种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新型教学方法,该教学方式由课堂导入、教学目标展示、教学讲解、目标测评等几个环节组成。②对于专业性较强,内容丰富的病理学而言,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要保证教学质量。目标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同时结合教学实践能提高病理学教学效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围绕教学目标开展病理学教学,学生能明确自身的学习目标;老师运用多种方式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目标与临床案例相结合教学,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1.2 在老师教学中应用价值
目标教学除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之外,对于老师而言也具有积极的一面。明确教学目标能帮助老师在教学时拥有一个清晰的教学思路,保证教学课堂的顺利进行,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此外,目标教学要求老师要对课堂拥有良好的掌控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需要观察学生的达标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老师的专业素养,促进老师的自身发展。对于学生病理学学习与老师病理学教学而言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目标教学的应用原则
在开展目标教学时要遵循目标中心、“教、学、练’为主、理论结合临床,反馈矫正及优化原则5个基本的应用原则。其中目标中心原则要求老师以教学目标为每节课时的中点开展教学,以教学目标的完成度为课堂教学质量的评定标准,力求每节课堂都完成教学目标。“教、学、练”为主原则,即“教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要求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同时加强学生的练习。理论结合临床原则通常应用在老师精讲、评价,学生议论等课堂环节,将教材内容结合临床实际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反馈矫正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及时的矫正,帮助学生实现当堂的教学目标。③
3 目标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3.1 确定目标,进行课前备课
在开展教学之前,老师要确定该课时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课前的备案。如以《血栓的形成》为例,根据教学要求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学生掌握血栓形成的机制、分类及诊断标准”。根据该目标开展备课,确定讲解“血栓形成机制”内容时所用的教学手段,如PPT展示,案例解析等,规定每个内容所占用的时间;确定哪些目标可由学生自行完成,如指导学生自学“血栓形成机制”;确定开展小组讨论、学习的目标,如“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等。此外,在目标的确定上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制定,体现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确定小目标与大目标,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可要求其完成小目标,而学生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可完成大目标。④如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则要求及掌握“血栓形成的机制”等基础的知识,而学习能力相对较高的学生除了完成基础的教学目标之外,还可完成“掌握血栓形成预防及治疗方式”等额外的教学目标。
3.2 结合临床案例,开展情景教学
病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科,因此在教学的过程老师可结合临床案例进行教学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如老师在讲解关于“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时,可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案例进行情景教学。在实际生活中,住院患者为了补充营养,家属经常给患者熬鸡汤的事件比比皆是。因此老师可以“为了给患者补充营养,一名肝硬化晚期患者家属给其煮了一锅鸡汤,患者喝了之后却出现昏迷的情况,经抢救后无效死亡”事例进行教学。讲述案例之后,将学生提出“为什么患者在喝了鸡汤后会出现昏迷”“是不是每种类型疾病的患者都不适合以鸡汤为食”“肝硬化患者哪种饮食方案最为合适”,层层深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可联系知识积累及肝硬化患者的特点进行思考,可采用与同学讨论的方式并举手回答问题,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结果老师进行总结。通过结合实际开展教学的方式,可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内容离自己并不遥远,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⑤⑥
3.3 示范与实践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
对于学生而言,拥有扎实的操作能力尤为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如《细胞老化》这一内容的教学中以学生操作能力为培养目标,老师可对标本进行观察研究,同时指导学生正确的操作方式,每一个阶段每个动作进行详细的说明并提醒学生相关的注意事项。示范结束后,后学生按照老师示范的方式进行操作,观察细胞老化的情况并填写相关的研究报告。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老师要在学生之间来回走动,发现学生操作错误技术进行纠正,强化学生的操作能力。
3.4 开展小组学习,增强学生协作能力
对于医护工作者而言,团队合作、交流能力对其临床尤为重要。在学生学习以及今后走向就业岗位之后,学生都需要拥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交流的能力。而小组合作也是目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老师可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能力。如以“肝硬化患者喝鸡汤后昏迷的原因”为小组学习的内容,学生可进行分组探究,组内成员提出自己的猜想如“氨中毒”等,并进行实验设计,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案进行验证。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如组内成员有不同的猜想则进行不同的实验,将实验任务分配至每个小组成员,最后总结各个猜想的实验结果,得出最终的答案,并由组内一名同学代表本组发言说明本组的研究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给了学生一个互动、交流的机会,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交流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目标。
3.5 丰富教学方法,实现课堂达标
目标教学课可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完成教学目标。如讲授法、推理法、启示法、自学法及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根据病理学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实现课堂达标。如针对教学中的基础内容相对较多的课时,可采用讲授法或自学法,提高教学进度。在讲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注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在自学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学习。针对于教材中的结论性内容,可指导学生进行推理。如在《风湿病的发病原因》的结论总结时,可指导学生进行推理。老师可适当给学生一些证据,学生根据所得证据从而推断出“风湿病是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这一结论,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针对于其它章节关系紧密的教材内容,可采用启发的教学方法。如《肿瘤》的学习中,各个章节之间的内容较多,可启发学生以肿瘤的两大特征为学习方向,引导学生进行其它相关章节的学习。实践法是理论课与学习课都适用的教学方法。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老师可举出典型案例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的能力。而学习课则可通过观察幻灯片、动物实验、大体标本及病理切片等方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⑦
3.6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达标
转变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根据学生完成学习目标的情况进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定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评定内容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及学习小组评价3个方面并结合学生理论知识及操作达标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定。学生自评内容为学生根据自己对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而老师的评价内容为学生所定下的理论及操作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小组评价内容则为学生在完成小组学习目标过程中的参与性。将学生对目标的达标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参考项,有利于完善当前单一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的全面达标。
4 结语
当前的教学理念“以能力为准”,因此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具有较高的要求。作为即将成为一线医疗战线的人员,学生不仅要拥有扎实的病理学基础,还要拥有过硬的临床操作能力。目标教学以学生病理学基础与操作技能为目标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目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一线医学领域培养优秀的医学人才。
注释
① 王燕嬉.目标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35):609-610.
② 姜玉荣,苏云,刘玉平.目标教学在产科带教护生中的应用[J].环球中医药,2013.6(S2):83.
③ 宋斌.高职卫生学院目标教学实施与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138):271.
④ 黄雪辉,刘品乾,全晓国,等.目标教学在普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工企医刊,2013.26(2):133-134.
⑤ Wang Y,Zhu XL,Peeroo MW,et a1.Pelvic solitary plasmacytoma:computed tomography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finding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Korean J RadiOL,2015.16(1):146-5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病理学 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a)-0155-0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一门医学基础主干学科。在临床医学实践中,病理学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这对基础医学学科病理学教学具有特殊的意义。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 提高教学质量
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较,多媒体课件具有图片精美、画面不断变换且生动形象、声像资料内容丰富且声情并茂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能动性。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完成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教育心理学家特瑞拉研究表明,在接受的信息中,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分别占83%、11%、3.5%、1.0%和1.5%,前两者所获得的信息占绝大部分,充分说明人类学习过程中听觉和视觉具有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利用计算机将文、图、声等集为一体,利用教师的讲解,调动学生使之参与到教学互动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传递知识、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1.2 增强感官效应,提高学习效率
赞可夫认为“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课件做到文字、照片、图片、动画、录像、声音并茂,以形象、生动、直观的方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表达的教学内容或观察到的病理现象显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和现象,可解除学生的疲倦感,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降低学习难度,能深入浅出地学会相关理论知识。
1.3 促进学生发展思维空间
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一问一答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观察大体标本和镜下图像,自我理解并描述组织器官病变,通过动画、文字飞入画面指出相应完整的病变部位,这不仅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和探索时间,学生根据正确结果可判定自我结论的正误,为其留下深刻的印象。
1.4 有利于知识温故知新
病理学是一门基础医学学科,涉及很多其他基础医学学科的内容,是学习临床医学学科的桥梁。学习新课程前应根据内容的不同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传统教学手段没有充足的时间讲解基础知识或只让学生空想,而利用多媒体课件可通过图片、文字等形式将所需相关内容在短时间内体现出来,充分发挥其温故知新的作用。
1.5 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应用多媒体教学可大幅度降低传统教学中板书、画图的时间,为弥补标本数量不足的缺陷,挂图、幻灯、胶片等可在课件中以标本照片和动画形式体现,节省了大量实验室建设和辅助教学用品经费。同时,教师要注意充分利用网络或外校课件进行加工充分和删减,这充实了课堂内容,增加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另外,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先进技术,如利用超文本功能为学生讲解一些前瞻性知识,这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实践和远期发展,也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1.6 实验教学更直观更清晰
在病理实验教学中,幻灯、挂图、电视电脑与显微镜同步演示等为常用的辅助教学手段,这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有时难以弥补实验教学的缺陷。如电视与显微镜同步演示时,如果教师长时间不能找到病变或找到的为不典型病变,坐在后面的同学看不清电视屏幕,这使学生难以正确理解某些镜下结构,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利用多媒体互动室:在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前提下,教师通过计算机将选用典型的病变切片或照片直观清晰地呈现给每一名学生。教师应先用显微摄像系统进行示教,让学生在看片前有一个大体印象。授课过程中,通过电脑屏幕显示并统一讲解学生提出的普遍性问题或镜下观察的典型病变,由传统的一对一实验教学扩展到一对多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大幅度提高实验课教学的效率。
2 多媒体教学存在的弊端
多媒体教学具有生动、直观、灵活等特点,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和欢迎。如平时不注意维护和保养设备,加之教师制作课件和使用设备的水平参差不齐等原因,有时难以达到多媒体教学的预期效果。可能出现的弊端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表达方式上并不具有优势
受思想观念、相关制度的制约,多媒体教学的表达方式上并不具有优势。如在没有充分备课时,教师授课时只能坐在电脑前点鼠标切换幻灯片来照“屏”宣科,教学过程死板,难以完成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出现情感缺失。心理学认为,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两个基本心理过程,若单纯强调其中之一难以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2.2 信息超量、展示速度过快
信息量大、展示方便快捷是多媒体教学优势的具体体现。但实际应用时,有的教师唯恐优势体现不出来,制作课件时事无巨细地尽数罗列与课本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在授课时,由于教学内容众多,时间的限制使教师不得不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学生的思维及其节奏跟不上教师的授课速度难以发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的作用,学生被超量的多媒体教学信息所包围,学生理解知识难以适应信息所呈现的速度,成为名副其实的观光客,出现走马观花的尴尬局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课件设计时,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控制把握好信息展示的速度和节奏,与学生互动充分结合起来。上课时,幻灯片切换不得过快,要留出学生消化理解和记忆知识的充足时间。另外,还应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和反馈情况的实际,随时调整演示内容和时间,尽可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效用。
2.3 设备和环境因素影响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室使用率相对较高,多位教师会轮流使用同一个教室。多数教师使用设备存储教学课件,病毒难免进入教室计算机主机,进而造成各类问题。
几年的教学实践日益显现多媒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优势及弊端。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多媒体与传统和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继承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点,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汪晓庆,吴义春,潘献柱,等.浅谈病理学实验教学中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体会[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4,23(1):87-88.
关键词 兽医临床病理学;案例教学;优点;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340-02
兽医临床病理学又称兽医实验室医学,它包括临床血液学、临床化学、临床细胞学、临床微生物学、临床寄生虫学和临床毒理学等。它是基础兽医学科与临床兽医学科之间的桥梁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包括很多概念性、需要记忆的知识。而传统的根据知识点教师授课,学生听讲,记笔记的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其与临床学科紧密相关的优势,学生也反映传统的方法枯躁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它最早由哈佛法学院于1870年率先使用,它主要通过一个个案例,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分析,使学生充分掌握理论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所以设想在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通过一个个真实典型且含有问题的案例(病例),使得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具体,应该能使知识点容易被理解且记忆深刻。所以为了使学生学好临床病理学这门课程,同时为后面内科的学习及以后走向临床打好基础,于2005—2013年在临床病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方法,以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 案例教学准备
教师积极进行备课,通过查阅动物医院病例及一些国内外关于兽医临床病理学的资料,根据所讲的内容选取典型病例,设计引导问题。选择好的病例是案例教学成功的前提,一是要有代表性、启发性、可讨论性;二是要紧扣教学大纲的知识点[2]。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还锻炼临床思维能力。
2 案例教学过程
①学生随机分组,每组7~8个人,每组负责1个病例,小组去查资料,组织课下预习、讨论。②每章节疾病学习开始时,第1节课由教师讲解重要的临床病理学理论知识。第2节课由本章节负责小组选派1个代表,以PPT的形式对本章节病例进行汇报,回答引导问题,并从实验指标的选择,样本的挑选、处理、结果分析,诊断的结论等方面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汇报。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汇报进行提问,汇报组成员负责解答和补充说明。③教师点评汇报小组的病例分析报告,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结论。
3 案例教学的效果
2005—2013年以来,在兽医临床病理学的教学过程中一直应用案例教学法,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高涨,上课的到课率也比其他课程高,给学生布置好病例后,他们非常积极地去图书馆查资料,积极组织小组成员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汇报PPT也做得内容丰富且很有条理,美观,结论明确。汇报时也有理有据,从容不迫,足见课下是花了很多功夫的。其他同学发言也很踊跃,有疑问一定要刨根究底。课后他们还对自己查到或经历的病例进行自学,不明白的会找教师进行询问并分享给班中的同学。总之通过案例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重点、难点,同时在学习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系统理解知识、创新能力、团队协作、展现个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3]。
4 案例教学的优点
4.1 缓解动物医院实习的压力
对于华南农业大学来说,附属动物医院只有2个,而对于5个年级的在校兽医学生来说,能容纳学生实习的能力是很有限的。而且有的时候在门诊很长时间都不见得看到很典型的病例,很多情况是来打疫苗、体检或保健的病例。这样学生会觉得无聊,不利于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所以应用典型病例进行案例教学,不仅可以节约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的诊断思维能力,还可以缓解动物医院实习的压力。
4.2 提高学生的综合理论水平
任何病例都是基于特定的病情条件,通过这些病例,可以把抽象的实验室指标变得具体,能让学生明白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什么指标来进行检测以及在哪些病况下,得到的数据所代表的意义。从各病历的分析中,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使他们尽快适应以后的实习和工作。
4.3 纠正学生轻理论、重实践的思想
目前,在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中存在着重视实践锻炼、轻视理论学习的现象,甚至部分学生认为理论课听不听都可以,只要进行实践锻炼,会做手术,会看病,会诊断就可以。在病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本课程以及以往所学课程的知识,对病案进行分析、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进行治疗,根据治疗效果,再不断地验证诊断,所以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哪个学科的知识有欠缺都不行。如通过病案教学这种方式,可以使学生意识到理论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只有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实践锻炼。意识到一个成功的兽医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做后盾,不断学习理论实践,二者缺一不可。
4.4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大都希望将来能走上临床,为动物诊治疾病,以案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引导,使学生的思维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及论证。把真实、典型的病例诊断及治疗过程记录下来做成的案例,对于大三的学生可以说是从未真正接触过的临床现象,充满着好奇与神秘,他们急于用刚刚学到的临床病理学知识去认识和解释病畜的临床表现,积极思考问题,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大大提高,学生的诊断推理能力也会有所增强[4]。
5 案例教学的难点和不足
5.1 内容多,课时少
目前这门课程的理论学时只有32个学时,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时间安排上就有些局促,病例讨论时不能展开。尽管学校已经大量削减教师纯理论讲课的学时,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分析的时间,但仍然存在内容多、而课时太少的问题。
5.2 对教师的要求提高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传统的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模式,而是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讨论,然后教师再归纳总结。这样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的知识,对相关的临床专业的知识也要相当熟悉,才能选出合适的典型病例。同时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策划能力,这样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全面掌控病例讨论过程。此外,还要有强大的归纳总结分析的能力[5]。
6 参考文献
[1] 柴红燕,涂建成,郑芳,等.案例教学在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教学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625-627.
[2] 黄宁波.病理教学中的病例教学法初探[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8):957.
[3] 蒿子枫,梁佩.案例教学法在兽医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神州,2012(35):85.
【关键词】过程评价 评价模式 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3-0171-02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将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最终手段,而中职生学习往往既无压力又无动力,因此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近年来,我校在学生学业评价方面采用了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模式,现就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做以下简介。
一 对象与方法
1.学生分组
选取2011级护理1班为实验组,2011级护理3班为对照组。2011级护理1班、3班学生第一学期的主要课程平均成绩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评价方法
实验组病理学课程评价包括理论评价和技能评价。理论评价分为理论考核和过程评价,技能评价包括技能考核(实验考试)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指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做出客观科学的评价,主要包括考勤与纪律、课堂参与情况和完成作业情况等,最终成绩以百分制计算,各评价项目所占比例见表1。
新学期开学后,首先制定过程评价的具体量化标准和过程评价量化记录表,然后在教学过程中详细记录。每次授课都要布置适量的作业,及时批改,详细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参与课堂的情况相对较为复杂,可以分类记录,对于一般性的回答问题,只要正确或接近正确,给予适量计分;对于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活动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可给予较多的计分,如逼真的角色扮演者、基本正确的上台讲解者或在小组讨论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等。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采用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卷的方式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实验考试包括4个大体标本识别、4个病理切片标本识别和2个病例分析。
3.统计方法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理论考试原始成绩和实验考试原始成绩用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实验组学生发放调查表了解过程评价在学生学习压力、活跃课堂气氛、语言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的影响,调查表中每个调查项目都设同意、基本同意和不同意三个选项。
二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病理学理论与实验成绩
对两组学生的病理学理论与实验成绩进行统计并整合,结果见表2,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组的病理学考试理论成绩与实验成绩均优于对照组。
2.实验组学生对过程评价模式的评价
共发出61份调查表,收回58份有效调查表,统计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所有实验组学生都认可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模式,她们普遍认为此种评价模式增加了学习的压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自学能力,还能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三 讨论
1.过程评价的积极作用
临床护士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要求极其严谨的活动,这就要求她们必须全面而深入地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技能水平,以及很强的语言表达、沟通合作、健康教育和自主学习、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的中职护生往往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然而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模式可改变这种现状,帮助护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这种能力。
过程评价中的“纪律与考勤”给了学生一定的压力,能帮助她们改变做事拖拉、不守时的毛病,最终使其养成良好地做事习惯。经过几年的培养,她们往往能在固定时限内很好地完成既定任务,学习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从表2可以看出,过程评价虽然不再一味注重考试成绩,但作业完成和参与课堂情况要求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因此过程评价的有效实施必然使学生更深入更全面地掌握理论知识和技能水平。课堂教学改革
要求教师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使其更主动而有效地参与课堂活动,变被动填鸭式接受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评价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这一要求相一致。从表3也可以看出,过程评价确实能帮助学生增强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
2.过程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过程评价的实施不但增加了学生的压力,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而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利用更多样更灵活的方法和手段掌控课堂,否则学生为了在过程评价中得到更高的分数,必然盲目地参与课堂,虽然课堂气氛显得十分活跃,但对学生而言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课堂中,非但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浪费大量时间。对非常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太多的学生进行回答、上台讲解、分组讨论等。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重点内容和难点内容的突破上,同时要对参与课堂学生的表述进行适时的反馈与纠正。教师也可事先布置一些问题,让学生在课下查找资料,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讲解、进行角色扮演等。另外,教师在制定学生参与课堂情况量化计分标准时,一定要更多地考虑参与课堂的最终效果,而不仅是次数,要让学生知道参与课堂计分与否、计分多少与她们的努力密切相关。
总之,以过程评价为核心的学业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起着积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促使其全面发展;还能有效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实现中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是指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70年代初被引入医学教育领域[2][3]。PBL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学习,通过具体实例掌握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其效率值得肯定。笔者对PBL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及其实践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教育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一、PBL教学方法在病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以形态学为基础的课程,需要参加学习的医学生掌握一定的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基础。即学生首先学习正常的组织形态,以此为基础学习疾病状态下的组织形态学变化,以掌握异常的形态,同时要结合其他基础医学知识,了解或掌握正常的组织形态是如何转变为异常的组织形态及其动态变化的过程。
传统的讲授模式(PPT教学结合黑板板书)往往不能使学生很好地当堂理解消化,只是被动接受老师传递的信息,没有自我思考和消化的过程。因为病理学的课时数是固定和有限的,高速的知识更新使得医学知识多而复杂,即使授课老师在课堂上不停地讲授,也只仅仅达到大学教纲的教学要求。偶尔有启发式提问,也不能完全给每个学生以充足的时间思考和讨论,学生也不能在课堂上完全停下来花时间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因为这样会使他们错过后面的紧接而来的授课内容。因此要采用PBL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出发,在前一次课后提出与后节课相关的一个个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思考,然后自由地再围绕这个问题讨论,结合课堂讲授,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病理变化发生的全过程,达到自我主动学习的效果。譬如讲解大叶性肺炎一节,在上一次课结束时,授课老师首先提出一个大叶性肺炎患者病例,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铁锈色痰现象,让学生根据以往所学的基础医学知识(包括病理总论部分的知识),分析患者在感染肺炎杆菌后,为什么出现这种症状,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之间有些什么联系,从而课后分组自由讨论,并做好笔记,在此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正确和错误的结论。无论结论对错与否,都是学生所学知识和获得经验的总结,会有一种在下次课揭开谜底的预期,这种预期会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随后,经过后面课堂上老师的详细讲解过程,就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分析的正确或错误的原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预先带着问题的学习既可以让老师更顺畅地掌握每堂课教学时间和进度,而不必考虑学生在本节课上是否有充足的时间思考,也可以让学生不必为当场思考问题而错过后面知识的讲授。
事实上,目前的某些教案编写中都有课堂提问环节,但是大多都是围绕本堂授课的内容设计的,针对下次课设计的问题很少,尽管教师在开始授课的前几分钟,能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但是受课堂学时所限,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或是有机会查找文献,基本上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揭开谜底,未能真正做到以问题引导教学。因此,我们要转变教案中的问题设置,将问题设计为下课堂将涉及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在课后有充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查阅文献,真正做到以问题引导教学。但是,对于一些医学院校而言,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独立完成一个班的病理学全程教学任务,往往是每个老师专门负责其中几个章节的讲授,这就要求老师们在每次备课的时候有充分的交流,案,在更换教师的过程中做好沟通,为下一章节讲授的内容提前准备好问题,从而避免出现提出的问题与下一节课无关或是完全不留问题给学生思考的现象。
二、PBL教学方法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是一门形态学科,必须经过病理学实验学习观察形态学的变化,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需要夯实的形态学基础。但是现阶段某些医学院校的课程设置中,组织的胚胎学和解剖学等基础学科都与病理学不在同一个学期,使某些学生出现过了一个假期,再来学习病理学实验,发现对在显微镜下的图像完全陌生和看不懂。没有正常的形态学基础,不知正常的组织形态,就谈不上认识异常的形态。因此,有必要在每次课前,留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把下次课将涉及的系统或组织的正常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的形态进行复习,同时结合所学的病理学理论知识,判断在出现病变的时候,正常的组织形态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改变,从而在正式上实习课的时候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做到problem based learning。
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也不容易,因为学生往往不能回到组织胚胎学或是解剖学教研室借到常规HE切片或是人体标本进行复习。常见的原因是现有的切片和标本非常宝贵且来源有限、数量有限,其首要的目标是必须首先满足现阶段学生的学习需要,而无法满足已经学过的学生再来借片的需求。即使学生借到切片,也不一定能借到显微镜复习。而常规的图谱和书本上的图画也不能很好地还原实际接触中获得的经验。同时,出借标本或切片给往届高年级已经学过的学生,会增加标本室和显微镜室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如果切片损毁,更会对后面学生的学习造成不便。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借助电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引入虚拟数字切片和虚拟数字大体标本。虚拟切片技术源于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的摩市霍普金斯医院病理系,通过将常规玻璃的HE切片用高分辨率的摄像头扫描后,转化成电脑数据,存储在电脑中,当有需要的时候,通过软件打开图像,在1倍~100倍区间任意放大和缩小图像,完全还原显微镜下所见[4]。而虚拟大体标本则是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下实体标本,将图像用软件拼接,形成动画图像数据,存储在电脑中,通过软件打开图像,在任意不同角度呈现的标本图像,完全还原肉眼所见。将上述数据通过学校的公共网络平台,学生可以不必借阅常规的玻璃切片或是大体标本,直接在学校网上就能查阅,从而既减轻切片档案室或解剖标本室老师的负担,便于管理;又使学生方便快捷地获取相关信息。
病理学是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学科[1]。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疾病,疾病又与人文有关的生命和死亡有密切关系,将生命和死亡有关的人文素质教育融入病理学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帮助护理学生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文精神和人文态度在整个护理教育中处于主导核心地位,是整个护理教育内在的灵魂。因此,病理学教学目标就是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 [2]。
一、我国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
1.护理专业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够
虽然各个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像医学心理学等这样的人文课程,学生们也认真的将其学习完毕,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他们对人文课程的热衷根本没有专业课强烈,只是为了应付考试,顺利拿到毕业证或者拿到奖学金而已;有的同学干脆在上文人课程的时候玩手机或者做其他专业的作业,整节课下来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到考试的时候,背一下老师点的重点,应付考试而已。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刻意减少人文课程的课时,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专业课大于人文课程。这样的培养模式的结果是学生的专业教育和护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人文精神却忽视了。
2.人文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脱节
承担人文教学的主讲老师主要以哲学专业教师为主,不少教师缺乏医学教育背景,有的甚至本身对人文社科就了解不深,不具备护理专业知识,而且对护理工作没有临床护理经验,在教学工作中很难用护理实践中的生动、鲜活的病例进行深刻的分析和讲解,进而造成学生学习完毕感觉白学了,跟她没有任何关系,或者只是当做一个笑话来看:护理学生不知道怎么正确处理临床护理中日趋紧张的医患关系等问题;不知怎么跟患者及其家属沟通 [3]。
3.现代护理实践操作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缺乏
近年来,随着患者人数的不断增加,护理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护士比较注重的是护理工作的本身,而却忘记聆听患者的陈述,注重的是各项护理操作在患者身上如何更加快速完美的完成,却忽略了患者的情感和生存的质量,护理工作的性质与人文的矛盾凸显。目前我国医患关系陷入低谷,造成这一结果的主导因素是人文素质教育缺乏[4]。
二、人文素质教育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病理学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科,因而为病理学教学中贯彻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基础。有必要将病理学教学内容与护理实践结合起来。《病理学》教学和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始终把对生命的关怀放在至高点,从人出生、在生命诞生、生活窘迫、死亡的过程中完成追求的生命价值 [5]。我们把人文素质教育应用到在《病理学》教学中措施如下。
1.加强病理学教师对人文教育的认识
对学生而言,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吸引力远远超出教学内容本身 [6] 。教师的言谈举止可以耳濡目染的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因此,人文修养对于教师来说就与显得非常重要。病理学教师可在参加专家讲座、学术会议、继续教育等中加强人文知识的学习,自觉的地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于其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将其渗透到护理专业课堂实践去。这样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就能够在病理学听课过程中将得到持续和提高。
2.采用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各个教学环节,以病例为中心,提出问题,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将课上内容由瞬时记忆转变为长时记忆[7],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她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的基本人文技能的锻炼。每次实验实训课,先分好各小组,教师首先说明本次实验课的目的,之后举出与本次实验课有关联的病例,并提出相关的问题,各个小组集中十分钟进行讨论,十分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阐述对疾病诊断、出现的病理临床联系。而后由教师根据病例做深刻的分析和总结,让学生知道为什么错,错的原因是什么,建立基本的临床思维的能力,最后留给下课外作业,写出与该病有相关的护理诊断,并为此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下次上实验课前上交相关的作业。过早接触临床知识,以团队合作的方式学习增强了同学们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懂得了如何与别的同学相处,如何发表的自己的观点,最重要是具备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为将来护理工作中团队精神的培养,建立了基础。除此之外,也培养了学生剖析问题、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
3.提高护理专业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护理专业的学生们不仅能够病人生理上的疾病护理,而且能够做好心理护理。护士必须通过心理疏导、稳定情绪、介绍疾病、宣传疾病、疾病如何发展以及如何防治等方面跟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保证各项治疗措施顺利进行。要达到以上条件,护士必须要有健全的头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 。
综上所述,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占有及其重要的部分。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是医学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病理学教学过程把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护理专业学习中,使护理专业学生在医学教育获得人文精神,同时在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学习医学知识,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 陈淑勤.病理学实验课教学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1):41-42.
[2] 杨朝晔,秦红兵.基础医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7,20(5):110-111.
[3] 韦义萍,廖海涛,常维纬等.《病理学》理论教学中人文教育切入点的探讨与实践[J].中国使用护理杂志,2013,29(3):25-27
[4]张俊祥.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注重人文精神的渗透―以医学影像学专业为例[J].安徽医药,2008,12(4):381-382.
[5]祝鸿程,夏援嫒.基础医学教学中入文精神培养的方法与价值[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10):66-67.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中职病理学实验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R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2-0072-01
病理学是连接基础医学以及临床医学之间的枢纽,与此同时病理学也是一个需要实际实践的科目。在病理学的教学阶段里病理实验课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笔者感觉因为学生对病理实验的标本害怕或者不看重,学生缺乏一个主动去学习的积极性,对病理实验课只是走过程,不能取得很好的成果。如果在病理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程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实验课的成果就会有很大的不同。
一、加强直接和可观性,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病理实验课的重要内容就是要学生能够亲自站在形态学的方位去观看病变器官、组织的大体和镜下的变化,我们学校的学生很多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他们没有很好的自学能力和理解能力,想要使他们独立的、精确的发现器官、组织和细胞的病变的位置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切片观察的过程中,有些显微镜下的结构经过语言的叙述描绘或者在黑板上画图展示,学生也不能够准确理解,而且应用挂图也太过于死板,表现出来的不真实,同时学生缺少对临床实际经验以及有关的感性认知,所以,他们无法正确辨认组织,病变特点更无从观察和掌握,并且老师如果实行单独一对一的指导,时间也不够,最后就导致了老师教的辛苦,学生所取得的成果并不乐观的状况。如果采用多媒体,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课刚开头,教师就将这节课要求观察的切片在屏幕上做一个展示,就可以让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印象,防止学生无头绪的在显微镜下找寻病变,浪费太多时间。学生存在最多的问题以及典型的结构可以放在大屏幕上,老师做一个统一的解释。这样上过实验课以后,就可以防止学生在上课时没有目的以及上完课以后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促使学习的目的更加明确,观察的对象也很准确,同样也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比如,浆细胞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炎性细胞,它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细胞呈现一种车轮形状,核的周围有一个亮晕。这些针对从来没有观察过浆细胞形态的学生来讲,老师的口头描述以及黑板上展示的图片,都不能让他们在大脑里边勾勒出一幅清楚的浆细胞图片,从而使得他们更加不能在切片当中快速的、精确的发现观察的目标。老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具备典型浆细胞特点的组织切片展示给学生,防止学生在显微镜下胡乱寻找。与此同时,典型的切片观察也能够使得难懂的文字叙述变得很直接明了,使得学生有一个很深刻的印象。
二、加强要点、难度较大的知识
病理学的教学内容繁多,安排的课时又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比较难懂,学生不能够准确理解。使用多媒体将与实验相关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做成课件形式,使得动态的图片和静态图片相互联合,语言与文字相互联合,使得病理学不再枯燥无味,学生更加容易理解了。比如,血栓的形成、栓塞、肿瘤的转移只是依靠老师的教授、展示图片,学生是几乎不能理解的,但是如果将这制作成多媒体的视频动画形式,再加上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很容易。这些动态静态材料的使用,促进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以及生动性,能够方便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增强教学成果。
三、增加信息量,提升规定时间的教学效率
病理学实验课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学生更多的观察大体和显微镜下病变的前提下,可以更加直接的理解理论课内容,而且可以准确的掌握本节课的要点。但是以前的病理实验课,只是有很多的大体标本以及切片标本,这些标本数量不多,而且太过于陈旧,学生就不能够清楚的、完整的观看到理论课中所涉及到的典型病变,会对他们了解、记忆以及掌握造成一定的影响。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就能够避免这个问题。比如,肺淤血的大体和显微镜下病变特征就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但是实验室没有这一个病变的大体以及切片的标本,实验课过程中就不能够亲自观察,学生不能够有很直观的印象。采用多媒体技术之后,老师就可以在上课之前准备这些肺淤血的图片,之后做成课件,在上课的时候使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对这个病变有一个准确的认识,这也方便他们理解和记忆课堂要点。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规定时间里给学生很多的信息,把从网上以及有关杂志上收集到的新图片材料展现给学生,学生就可以更加全面的观察同样的病变具有的不同特征,并且可以很好的知道理论上讲述的任何一种疾病以及病变,摆脱了标本的约束。这样一来,不但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扩展的学生的视野,也渐渐地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思想,能够帮助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结语
多媒体是网络辅助教学的一个平台,虽然存在很多缺点,但是使用在病理学的实验教学中,就可以改变学生学习的环境,并且能够有效的提起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