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工业节能新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业节能新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工业节能新技术

第1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一、供电技术的优化应用——(无功补偿和交流变频)

自耗电极熔炼设备从结构上分为,电极、真空驱动系统;配电、变压桥式水冷硅整流熔炼直流系统,结晶坩埚与水冷系统。在熔炼电源的输配电过程中,改进优化输电路径上的阻抗平波器,注重消除电网中感应电势引起的谐波震荡,和防护电网中强大感应电流冲击进而引发的冶炼产品质量事故。这些降低了产品的成品率,造成了大量电能浪费,使碳排放增加。目前高容量电容贮能技术、变频技术正成熟应用推广于冶金行业。对驱动系统中的大功率三相交流电机的可变频调速控制节能升级,大扭矩电机空载时维持最低功率运行减少无功能耗。

二、供电先进理念——低压大电流同轴供电

现在主流的自耗电极熔炼炉大多采用同轴供电方法消除大电流存在的感生电磁的磁场能耗,从整流屏出来的低压大电流路径在设计环节就要优化布局,在此后的长期使用中可节省可观的路径导体涡流损耗和热损耗,对节能排放起到显著效果。实际使用中我们发现输电母牌(铜牌)的最高温度能达到60℃。输电路径的截面和长度方向都将增大碳排放。在输电电缆和母牌中都提倡同轴供电以减少电磁涡流导致的热损耗。

三、输电先进技术——高温超导电缆,高温超导电机的应用

第一代Bi系HTS超导带材Bi-2223/Ag已实现商业化生产,现在国际上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拥有Bi系带材的产业化技术,AMSC(美国)、Innost(北京英纳超导)、EAS(德国)、Tirthor(德国)以及Sumitomo(日本)等。北京英纳超导公司目前是我国商业化生产BSCCO线的公司,生产的短样线临界电流Ic和Jc分别达到120A和1.2x104A/cm2,最长可生产1km长的HTS线,这种材料使用受Tc温度限制,必须加装液氮冷却装置。高温超导电动机采用高温超导永磁体制造,通电导体做电机转子受磁场力作用驱动,或者用高温超导带材绕制电机磁场线圈。在高温超导电机制造方面,美国Reliance电力公司制出了四极高温超导同步电动机,超导线圈工作在27K,功率输出147KW。目前在超导研发制造领域,美国暂处领先优势。我国中科院电工所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在此领域也处世界先进行列。

四、节能技改的前景

节能技改对环境治理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各行各业人人要树立节能观念。冶金、航空航天、航海工业的技术升级要拓展高端制造业,同时我国政府主导的产业升级和产业转型同样是对我国中西部,东北华北等依靠能源型产业省份提出高的期望,在高能耗行业注重技术节能。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拆迁和盖楼式的初级工业模式,要有计划、高标准引导扶持高排放企业技改升级或者转型。倡导发展高技术零排放制造技术,创新清洁能源发展——风电、核电、太阳能在冶金行业能耗中的占比份额。

参 考 文 献

[1]林良真,肖立业.我国超导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J].电工技术学报.2005:20(1):1~7

第2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摘要:本文选取信息技术业92家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财务数据,计算资产结构变量与企业盈利能力变量指标数据,建立回归模型,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研究目的是为了找到资产结构与企业盈利能力之间的影响关系。

关键词:信息技术业;资产结构;盈利能力

一、引言

资产结构指的是企业各项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各项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资产结构的研究对企业各项资产投资比例有着重要影响,能优化各种资产的占用量以及资产减的比例失衡,以达到提高资产利用率、降低资产占用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目的。

信息技术产业属于目前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其他行业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本文将研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资产结构和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为寻求较优的资产结构进行一些探索。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本文拟通过检验以下假设来获取相关数据:

H1:货币资金占比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货币资金是收益性最弱的资产,所以货币资金占比过高会引起经营上的浪费,导致资金闲置,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假设货币资金占比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H2:存货占比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存货是企业生产的最终产品,也是企业盈利的直接来源,但存货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较差、变现能力较弱的资产。只有将存货顺利变现,才能是企业得到充足、稳定的现金流。而存货占比过高则会引起经营上的浪费,导致资产闲置,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假设存货占比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H3: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企业资产的流动性与其盈利能力成负相关关系,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大,其流动性行越高,但企业的盈利能力随之降低。因此本文假设在信息技术行业中,流动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负相关关系。

H4: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固定资产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了一个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生产发展水平。适当的提高固定资产比率,形成规模经济,将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因此本文假设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H5:无形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无形资产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企业在经营和竞争中对科学技术的依赖越来越强。较之于其他行业,无形资产对于信息技术行业是一种更为重要的资产。它能明显的提高企业的价值。因此本文假设无形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二)变量选取

1.变量选取

根据实证研究的需要,本文考察上市各公司资产结构与盈利能力的相关性,主要涉及的变量有三类:因变量、自变量和控制变量。

本文选取了五项指标来反映资产结构,作为自变量:货币资金占比=货币资金/总资产,存货占比=存货/总资产,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总资产,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总资产,无形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总资产。选择了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总资产,来反映企业盈利能力,作为因变量。

此外,本文还选取了三个控制变量:一是企业规模,取总资产的自然对数为替代变量。二是企业资产周转率,以营业收入占总资产的比例来衡量。三是资产负债率,以负债总额占总资产比例来衡量。

(三)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沪深主板A股上市公司2009——2011年的财务数据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在选取样本过程中主要遵循了一下原则:

(1)剔除仅有或含有B股、H股上市公司。在编制财务报告准测、发行方式和发行地上,B股、H股与A股有很大的差别,其相关财务指标缺乏可比性,必然会给实证分析带来误差,故不选取发行股票中含有B股和H股的上市公司。

(2)剔除ST、PT公司。由于ST公司财务状况或其他状况出现异常;PT公司属于近三年来连续亏损等情况,其股票暂停上市。因此,在选取样本时剔除这两类公司。

最终,本文选取信息技术行业中的92家企业,连续3年共276组样本。使用的全部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数据库。

三、实证研究及结论分析

(一)样本描述性统计

在2009-2011年间,在全体样本中,信息技术行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偏低,仅为5.73%,反映出该行业内企业的资产结构存在明显的问题。货币资金占比和流动资产比率的平均值分别为33.42%和71.93%,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且固定资产比率较低,为11.90%,这都将大大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存货占比以及无形资产比率分别为13.83%和3.29%,属于合理水平。

(二)相关系数

从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可以得出,货币资金占比、存货占比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固定资产比率、无形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均支持本文的假设。流动资产比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本文假设相悖,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多元回归分析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检验值为12.593,显著性水平为接近于0的正数,小于0.05,统计意义上显著,回归方程拟合结果具有可行性。从表格5得知,方程的可决系数调整R2为0.253,标准估计值为0.055,可以看出方程整体拟合效果较好。从表格6中可以看出VIF值均小于10,说明每个变量和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弱,模型的多重共线性较低。

(四)结论分析

通过上面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我们选取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资产结构指标来衡量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时,得到的结论只有第五条假设完全一致。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分析:

无形资产比率对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

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无形资产对于企业的整体业绩来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即在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中,无形资产的投资比例合理,收益率较好。货币资金占比、存货占比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现出微弱的负相关关系,说明在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中,现金与存货管理效率偏低,还有改善的空间。固定资产比率与企业盈利能力呈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在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中,固定资产的投资比例低、收益能力低,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流动资产比例与企业盈利能力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预期完全相反。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信息技术行业中应收账款过多有关,在后续的统计分析中发现,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占比平均值达到了17.37%,在各行业中处于较高的水平。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经济的不景气,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增加销售量,其中赊销就是很重要的一种手段,这便导致了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加,可以运作的资金量将大受限制,直接影响企业盈利能力。(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

参考文献:

[1]张军华,2011,资本结构_资产结构与企业绩效——基于创业板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实证研究,《财会通讯》,第12期(78-80页)。

第3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轧钢生产 新工艺 节能技术 应用发展

钢铁工业是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支柱产业之一,轧钢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决定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的高低。为了能够促使我国工业化发展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接轨,近些年来,我国钢铁工业领域加大了对轧钢生产工艺及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相继在轧钢轧制工艺控制技术、生产线成套装备技术以及高性能刚才品种研发等方面都取得可喜成果。这些新技术、新工艺在轧钢生产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轧钢生产效率和质量,对我国轧钢领域快速同世界先进工业技术水平接轨实现我国工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

1 轧钢装备的发展状况

对钢铁工业而言,轧钢设备技术含量的高低决定轧钢产品质量,同时轧钢设备技术的先进程度对提升钢铁工业的市场竞争优势也有着直接性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大发展,国家加大对钢铁工业轧钢设备科研力度,诸多先进的轧钢设备已成功地研发并应用到轧钢生产线中,通过大量的生产实践表明,新技术、新工艺支持下轧钢装备在生产应用中对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效果显著。具体新技术轧钢装备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轧宽带轧钢生产线。此轧钢生产线是我国自主研发,通过对传统的中薄板连铸连轧技术的优化改进而得出的现代轧钢新技术新成果。热轧宽带轧钢生产工艺流程具有完整性、高效性,生产规模化、连续化,整个生产工艺流程紧凑性强,实现了连铸和轧钢等工序的有效连接。2)集成宽厚板轧制生产线技术。该轧钢生产线技术是我国通过引进国外关键轧钢设备,深入分析轧钢设备性能特点,并结合国内轧钢先进技术成果,经多年的不断探索整合而成的新型轧钢生产线技术。该项轧钢生产线主要生产管线钢板、结构钢板以及石油储备用钢等产品。3)大型冷连轧生产线。大型冷轧生产线是我国首次总负责设计的轧钢生产线,该生产线主要融合酸洗冷轧联合生产技术、紊流盐酸酸洗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生产实践应用中标明,该技术条件下支持下的轧钢生产线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可靠,目前已在大型冷连轧轧钢企业得以广泛的推广及应用。

2 轧钢工艺技术发展状况

通过近些年我国对轧钢工艺技术的不断研发,目前已成功研发针对改造轧制和空冷的新技术、新装备,这些技术在生产实践应用中表明对提高产品性能及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具体轧钢工艺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半无头轧制技术。对传统的半无头轧制配套技术进行技术创新。2)超薄规格轧制技术。实现了轧制工艺中部分轧钢热冷却代替传统的冷却方式; 3)长尺钢轨轧制及在线热处理生产线技术。该技术主要是通过喷风强制冷却的方式使轧后的高温钢轨迅速冷却,缩减了轧后产品的冷却时间; 4)控制冷却技术。将传统集管层流冷却系统同压力喷射式超快冷却系统有机融合,实现了热轧带钢轧后的快速冷却; 5)轧制数学模型优化技术。在连续轧制生产中融入调优宽带钢冷轧数学模型系统,大大提高了连轧机轧制产品的柔韧性。

3 轧钢生产中节能技术的研究

钢铁行业中的轧钢生产能耗量巨大,随着全球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如何在快速发展我国轧钢工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同时又能减少能耗问题是当今我国值得深究的问题。近几年,我国在轧钢节能技术研究方面通过不断的努力,目前已研发出几种比较成功的轧钢节能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蓄热式燃烧技术。该技术主要是回收利用炉烟气热量,并通过相关的设备将这些热量转化为轧钢所需的热量,节约了燃料;此外,对炉烟气的回收还能减少炉烟中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等有害气体的排放;2)加热炉绝热技术。通过对加热炉涂抹高温节能涂料,避免加热炉散热过快浪费热能;3)高温低氧燃烧技术。高温低氧燃烧技术是利用高温最大程度的实现低成本加热和热轧,并对炉烟的预热加以回收利用; 4)低温轧制技术。该技术的应用主要是为了降低轧钢系统工序能耗,相应地轧钢后钢制品的出路温度的降低在某种程度上讲能够降低加热炉燃料的消耗,成本投入相对降低;5)轧制工艺技术。热轧工艺技术的应用降低轧制动力,避免了轧钢生产中因控制轧制动力所需要的能量消耗。

4 轧钢技术发展前景

随着全球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应紧跟世界工业发展趋势,积极研发更多先进的、节能性的新型轧钢技术和工艺。笔者认为我国轧钢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应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开发具有前沿性的轧钢工艺,加大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建立完善的学、研产相结合的技术体系,不断地学习世界先进轧钢工艺技术,对先进轧钢技术成果进行消化,结合我国轧钢工业发展实际,对轧钢技术工艺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探索出适合我国轧钢工业发展的技术理论体系。2)加大对智能化轧钢技术工艺的研发。随着全球钢铁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能够提升市场竞争优势,我国应加大对智能化轧钢技术及工艺的研究开发力度,不断地提升轧钢生产工艺水平,提高产品质量,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赢得市场竞争优势。3)加大对轧钢节能减排新生产技术工艺技术的研究开发,实现轧钢工业向绿色化方向发展。

5 结语

钢铁产业是我国的支持产业之一,为了能够促使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同世界工业水平接轨,我们需加强对轧钢生产中新技术、新工艺,尤其是节能技术的研究,将新技术成功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实现我国钢铁产业的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研.轧钢技术的发展和展望[J].大众科技,2010(12):107-108.

[2] 翁宇庆,康永林.近10年中国轧钢的技术进步[J].中国冶金,2010,20(10):11-23,27.

第4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30-01

1 导言

电气节能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随着全球变暖,能源价格不断攀升,人们所生活的环境逐步在恶化,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重要问题,能源的利用也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我国电气节能遵循能源利用的规则,电气节能的产品也日益增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的电气产品相比,我国的电气节能产品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电气节能产品不断增长的同时,应该大力发展节能科学,进一步提高电气节能产品的材料质量和电气节能技术。

2 工业电气能源消耗现状

工业电气的能源消耗主要是电能消耗。电能一般损耗在机泵设备、输电线路、变压器上,另外照明和办公检修也会带来电能的损耗。工业生产的动力主要由机泵设备提供,因此消耗的电能超过工业电气对电能消耗的一半。因此,在机泵设备的运行中减少能量的损耗是促进工业电气节能的关键所在。在电能的生产到使用中,要经过输电线路、变压器、变配电所。由于输电线路存在电阻和电抗,因此会消耗一部分电压,同时使电线发热,造成能源的浪费。变压器由于自身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电压的转换中不能100%传输能量,部分电能以磁能的方式流失。照明是工业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办公中计算机、打印机等设备的运行也离不开电能。

3 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现状分析

我国自1998年才颁布和节能有关的法律文件。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晚了二三十年。目前,节能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然而在工业生产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工业电气中由于节能设备投入的资金较多,且回收周期长,很多企业不愿意把资金使用在节能的探索中。并且当前工业电气方面技术多种多样,对资源的消耗程度也无法衡量,为政府的管理带来诸多不便。然而从长远来看,实行节能措施,引进节能设备,采取节能工艺,不仅降低了工业的生产成本,还减少了企业废水废气的处理费用,势必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前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这点,节能产品在工业电气生产中还有待进一步的推广。

此外,随着人们对节能环保的重视,工业电气节能产品不断的增加,这也是市场的必然趋势。市场上的产品都是根据人们的需求产生的,工业电气产品的需求,主要是在工业领域。工业电气节能产品和一般的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所以说工业电气节能产品是一种区别于普通产品的特殊的产品。下面说下工业产品和普通产品的区别。

对于普通产品来说,产品的性能和购买的价格以及售后的服务等是消费者最关心的问题,而对于工业电气节能产品而言,购买者更关心的是产品的能耗水平。比如说高效节能电机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能源费是很多的,电机锁消耗的能源费用要占到电机生命周期总费用的95%以上,购买的价格尽在5%左右。对于普通的消费品来说,仅是保障消费品的质量。而工业电气产品,除保证质量外,还要确保电气节能产品的节能效果。但是工业电气产品的节能效果与后期的管理水平、使用习惯、生产负荷等因素都是相关的,这也就增加了工业电气产品的不确定性。

4 我国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发展策略

4.1加强节能的财政税收政策

对于节能产品在一定期限之内实行适当增值税优惠政策。这种税收政策的实施对于节能产品的发展是行之有效的。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提供商来说,与相关部门建立良好的信息渠道,理解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对于降低企业开发成本和发展电气节能产品有很大的帮助。如果企业不重视税收政策,就会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不能够降低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成本,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4.2加大电气节能项目的支持力度

资金对于节能产品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障碍,政府对于电气节能产品已经安排了专项资金,但是对于很多企业的发展来说,需要更大的支持来满足企业建设。所以企业就会去银行贷款,来发展自己的电气节能项目,但是这样会造成企业的压力很重。就需要电气节能产品的供货商与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了解政府各项资金的支持措施,寻求政府的低息贷款帮助,让政府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状况,和研发出的新产品、新技术。

4.3建立节能技术推广新机制

加速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加快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这项政策对于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营销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政府对于高效节能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的实际需求,同政府建立良好的对话关系甚至是合作伙伴关系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够使政府有关部门对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进行及时地了解和鉴定,有利于将自己的新产品、新技术列入政府推荐名单。有了政府的推荐和认可,不仅省去了企业大量的广告推广费用,也使得客户对于自己的产品更加放心,从而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5 结论

综上所述,了解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现状,如果工业电气节能产品想要有机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也需要企业不断的对节能产品加大研发力度,针对市场的需求来制定产品发展策略。工业电气节能产品的市场潜力是巨大的,需要我们抓住机会、合理的利用环境资源,应用好政府政策,扩大电气产品的营销规模,才能使得工业电气节能产品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冠升.工业电气设计中电气节能方面的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4,29:199.

第5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一、江苏省节能工作总体思路

(一)顺应经济发展内在需要,节能目标已成为江苏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推动力

江苏省长期以来发展势头强劲,无论经济发展规模还是速度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但“十一五”以来,资源、能源、土地等资源的制约越来越显现,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省委、省政府重新审视发展方式,寻求实现长期较快发展的出路。

江苏省经济结构长期偏重,2005年第二产业比重达到56.6%,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9个百分点。2006年江苏省在刚刚明确单位GDP能耗下降20%目标时,多数人认为实现这一节能目标难度极大,特别是要扭转“十五”期间单位GDP能耗连续上升的趋势几乎不可能实现。江苏省委省政府及时转变发展思路,把节能指标完成情况作为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指标,成为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建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相结合的“倒逼机制”,制定具体政策鼓励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江苏省第三产业比重逐年上升,分别提高0.82个百分点、1.1个百分点和0.73个百分点。江苏省还加大工业内部结构调整力度,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产业在江苏纷纷扎根开花,以延长产业链为特征的高附加值产业(例如钢帘线)和以节能新能源为代表的新技术产业(例如镍氢车用电池)等蓬勃发展,为转变发展方式和实现节能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协调好发展与节能的关系,一些地市政府把本地区单位GDP能耗指标作为招商引资的“标尺”,从严控制单位增加值能耗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的生产能力进入市场,加大对技术含量更高、产品附加值更高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本地区钢铁、水泥等企业退出,为发展新产业和服务业让出空间。节能指标已成为指引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的重要“指挥棒”,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二)“十一五”期间已尝试在工业领域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为了完成“十一五”节能20%的目标,苏州市在强化完成目标的措施上积极探索创新机制。除将单位GDP能耗作为考核县级市的主要指标外,还根据工业统计体系较完善、能源消费数据相对系统和准确的特点,针对不同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结构、“十一五”经济发展速度等,下达了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具体做法是根据研究、分析并预测县级市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确定目标期工业能源消费总量限制目标。在执行过程中,根据工业增加值可以超过预测值,但工业总能耗不能超过限制目标的原则,苏州市政府采用为县级市“发粮票”的做法,上高附加值项目的县级市允许增加工业能源消费量,否则不给“粮票”。 “十一五”实践的结果表明,设定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促使县级市政府以节能目标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作为筛选项目的基本指标,有效推动了工业结构向高附加值、低能耗调整和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对实现节能目标也起到了保障作用。

(三)对“十二五”持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存在一定畏难情绪

调研发现,对于“十二五”继续设定20%的节能目标,政府和企业普遍存在畏难情绪。主要认为,一是结构调整难度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江苏省工业化进程尚未结束,特别是江苏北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快速增长难度较大;沿海地区仍存在发展重化工业的区位优势,工业结构调整艰难。二是技术节能空间收窄,技术成熟、节能量大的节能技改项目越来越少;技术节能对高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节能投入的边际成本明显增加。三是“十一五”期间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面临的压力大、任务重、风险高,不希望在“十二五”期间继续下去。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一些外资或合资企业在“十一五”初期新上项目尽管工艺技术先进,有的甚至是当时的国际先进水平,但通过第三方能源审计发现仍然存在5%以上的技术节能潜力;无论省级还是地市级均未开展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和管理节能潜力的定量分析和研究,因此缺乏“十二五”节能目标要低于“十一五”水平的科学量化判断,也就难以确定“十二五”节能目标合理降低阈值。

(四)节能基础工作与环保相比差距大

目前,在政府主管部门方面,江苏省地级市政府节能主管人员一般只有2―3名,县级市机构一般只有1个人或半个人管理节能工作,县里没有专人负责节能,节能工作一般处于应付状态。同时,各级节能管理人员普遍存在专业人员不足的情况。

在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方面,江苏省52个县和县级市中,只有10多个建立了执法机构。基层人员执法能力和专业化执法知识也有待提高,急需专业化培训。

在企业层面,大部分地市企业能源管理处于“三分天下”状况:三分之一的企业设有专职能源管理岗位和专职的能源管理人员,且管理水平较好;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展了能源管理,但工作力度相对较弱;还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企业缺乏能源管理人员,能源管理基本处于缺失状态。

在信息服务方面,节能信息不对称现象严重。企业缺乏节能政策、技术、产品信息,面对市场上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节能技术和产品,大部分企业只能靠不断的尝试,寻找水平先进、信誉可靠、经济性较好、节能量有保证的技术和产品,造成企业直接面对技术和经济风险,难以满足企业对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的需求。

(五)既有国家节能政策措施有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

江苏省各级政府对我国现有的节能政策、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也提出了调整和完善政策的期望。我国2005年制定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有必要结合新形势尽快更新、修订;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有必要由国家制定统一的政策尽快出台,规范方法;节能量奖励资金“门槛”过高,不利于鼓励中小企业节能和深度挖掘节能潜力;鼓励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政策需更明确、重点更突出、力度更大;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报表还有待优化、简化,并进一步发挥报告制度的作用;节能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实效性。

二、关于“十二五”节能规划的建议

(一)不断增强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十二五”节能目标应该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指标不宜降低。“十二五”节能目标能否完成,主要取决于“十二五”转变发展方式的决心,更取决于坚持不懈抓节能的信心。

(二)在“十二五”期间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示范

认真总结苏州市级政府在实行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经验,尽快开展专项工作,研究并制定在省级或地级市开展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试点工作的方案;探索工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实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法的地位和作用,为在“十二五”进一步推动节能工作,完成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减排目标奠定科学基础。

(三)按照基本国策的要求强化节能队伍建设

“十二五”期间继续实施节能“高目标”、继续“打硬仗”,必须加强和完善节能队伍建设,强化基层工作能力。建议参照环保、计生系统队伍建设,提高我国资源节约主管部门的级别,负责统一管理、组织、协调全国的资源能源节约工作,明确建立直属单位,为各地区开展节能工作提供支撑。作为过渡性措施,可酌情提高国家节能主管部门的级别,明确要求县级节能主管部门建立专职的节能管理机构。

进一步加强节能执法队伍建设,明确国家主管机构,完善执法体系,明确各省、省辖市、县(或县级市)节能监察队伍的职责划分和执法内容。加大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对节能执法装备和人员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明确省级、省辖市、县(或县级市)三级节能执法装备要求,把节能执法设备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纳入“十二五”期间国家和地方政府预算支持范围。

(四)提升节能政策措施的普惠性

建议尽早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版)》,完善重点行业能效规范、标准,进一步抬高行业准入门槛;调整高耗能项目审批权限,严格控制高耗能产业重复建设;建立淘汰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落后机电设备的淘汰力度,结合高效节能产品补贴,开展淘汰低效落后小锅炉、变压器、电动机等专项行动。

进一步提高节能“以奖代补”资金投入,适当降低国家节能项目申报门槛,适当考虑把部分国家节能奖励资金的审批权下放到省级节能主管部门,并与节能目标分解和目标完成挂起钩来。进一步扩大高效节能产品税收优惠政策的产品覆盖范围。制定节能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参照综合资源利用企业的认定政策,研究节能设备(产品)生产企业的认定政策。

充分重视企业是节能主体,加强和完善企业节能管理要从目前主要依靠抓大企业,扩大到兼顾中小企业,实施推动中小企业节能的激励政策。强化企业能源管理制度,推广企业《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23331-2009)国家标准。尽快建立能源管理师资格认定制度,组织能源管理师资格培训。

(五)增强政府服务水平,完善节能服务平台

第6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走出三大误区

长期以来,传统陈旧的发展模式和思路,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一是“节能减排与产业结构互相矛盾论”。有的人认为,重化型工业结构是长期发展形成的,既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工业经济的突出特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既与重化工业对资源消耗依赖度高、“三废”产生量大的实际不相符,也会动摇经济发展所依赖的基础。二是“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互为消长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也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标准。在现有技术条件下,这就意味着要增加企业生产成本,进而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地方经济发展。三是“节能减排与财源建设不可协调论”。在推进节能减排中,我市认真执行国家各项优惠政策,让利于企业,对地方财政收入产生了一些影响。因此,一部分人认为“投资上去了,经济效益下来了”、“节能减排工作做好了,地方财政收入减少了”。

市委、市政府认为,在现阶段,要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走出上述认识上的“三大误区”。长期以来,虽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经济结构不优、能耗仍然过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的问题依然存在。推进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坚持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的需要,也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全市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新一届市委、市政府要更加注重坚持“科学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认真落实节能减排任务,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切实把完成节能减排任务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硬任务”来抓,教育和引导全市干部、群众正确处理好五种关系:一是处理好与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关系,把推进工业化与节能减排有机统一起来。二是处理好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关系,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步伐,通过对传统产业进行先进、适用的技术改造,使其逐步达到节能减排目标。三是处理好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关系,用循环经济的理念来规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最大限度减少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在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间、不同行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间建立循环和利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来促进节能减排。四是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改善的关系,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前提条件,从节能降耗中求发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五是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把企业、地方的局部利益与国家的全局利益统一起来。

抓住三个重点

第一,以结构优化升级为重点,强化源头控制。从改造和淘汰高消耗、低产出、重污染的生产工艺和产品入手,通过调整传统产业结构、优化产品,达到减量降耗,减少排放目的。例如,中石化分公司在先后对蒸馏、焦化等装置系统进行技术改造后,今年,吨原油加工能耗下降4.7%,水耗下降27.8%。再如,磷化行业通过不断进行产品结构调整,高浓度、多元素复合肥比重已达到45%以上,相同的资源消耗下,获取了更高的效益回报。

第二,以推进清洁生产为重点,强化过程管理。一是着力抓好节能降耗。今年年初,市里对各县(市、区)下达了年度节能任务,并对重点耗能单位加强了执法和监督。对列入全省“百家节能”企业的11家企业实行跟踪管理,建立了定期联络和能耗检查机制,督促并协助列入全国“千家节能”企业的葛洲坝股份公司水泥厂、中石化分公司开展能源审计。11家企业实现节能量约12万吨标煤,占省定五年节能任务近50%。二是建立企业“内部循环”机制。今年全市综合利用各类化工废气3亿标立方米、利用工业余热发电4.5亿千瓦时、部分耗水大户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90%以上。中石化分公司在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中,已累计投资5亿多元,并在企业内部逐步形成了利用硫化氢酸性气、低压瓦斯火炬气、工业余热等5条企业内部循环链,外排废气中有害气体的浓度由原来的每立方米10000毫克降到300毫克。每年不仅可以为企业带来3亿多元的经济效益,而且也明显改善了区域大气环境质量。三是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在实施企业清洁生产方案的同时,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实行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第三,以构建生态产业链为重点,强化末端治理。目前,全市已初步建立了几条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循环利用链条。即利用粉煤灰生产新型建材、造纸以及作水泥生产掺合料等,形成了以电力、建材、轻工等企业为核心,以粉煤灰为纽带的3条综合利用产业链条;围绕食品工业发展,形成了农业种植、食品加工和精细化工等企业为依托的工业与农业间产业循环链条;以农村沼气建设为重点,通过种植带动养殖,养殖产生的废物发展沼气,沼气产生的废渣作为肥料又带动种植业发展的农业生态型循环链条;围绕磷矿及煤炭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磷矿、磷化工、建材企业间及煤炭、电力、建材企业间初步形成了矿产资源循环利用链条。通过抓生态产业链建设,今年,全市综合利用各类固体废弃物290万吨左右,占全省的1/9,其中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量近17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利用次、小薪材生产中高密度板,节省木材30余万立方米;利用煤矸石20万吨,发电近5000万千瓦时;利用废钢(铁)渣7800吨、废电池2000吨。

坚持四个结合

第一,坚持调整与发展相结合。今年,我们对钢铁、铁合金、电解铝、锌冶炼、电石、烧碱、黄磷、水泥等8个高耗能行业企业进行了调查清理,关停并转了能耗高、污染重、效益差的企业或生产线11家(条),限期整改4家(条),搬迁改造企业1家,依法限期淘汰一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能耗设备。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对调整传统行业产业结构发挥积极作用的项目,对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环境保护等新建或改造项目,积极争取政策,搞好服务,扶持发展。近两年来,已建成了包括帅邦喜树碱、格林美无铅焊接材料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培育了中粮祥瑞、国宝桥米等一批食品加工骨干企业;支持了电厂二期脱硫改造、泰山建材公司利用磷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等一批环保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的建设;积极为燃料乙醇、沙洋农作物秸秆发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搞好服务。电厂二期脱硫改造项目投资1.6亿元,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1600余万元,此项目完成后,每年可减少工业粉尘排放1万吨、二氧化硫排放3万吨。:

第二,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带动相结合。今年,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加快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明确提出按国家和省里的要求,切实抓好城市、园区和企业的循环经济试点,由市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做好城市试点规划和实施方案的编制,积极申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从2007年起,落实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工作经费,并列入当年财政预算。葛洲坝水泥厂粉尘治理和控制异常排放项目的建设,在政府相关部门监督推动下顺利完成,每年可削减粉尘排放800吨。荆工水泥、钟厦水泥等企业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新模式,引进节能新技术和新装备,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完成了节能技术改造。洋丰集团、京兰水泥等企业主动增加投入,建设余热发电装置,既减少了污染物排放,又利用了所需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

第7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6月9日,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邀请市发改委、市环保局负责同志分别就节能减排工作通报了情况,并邀请__工程大学教授张杰博士就《我国能源形势与节能减排策略》举办专题讲座。6月中旬,彭学增主席,王仲民、李士杰、赵新生副主席又带领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部分委员,先后深入武安市、峰峰矿区、__县的部分企业和邯钢、纵横钢铁等大型企业,就节能减排工作进行调研视察。调研结束后,李士杰、赵新生副主席又组织委员进行专题座谈,就进一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建言献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市委、市政府坚持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推动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抓手,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市、循环经济试点市为契机,以提升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为大局,立足资源型经济特征十分明显的传统工业城市和国家能源基地的实际,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节能减排总体目标,实施了碧水蓝天、发展循环经济等四项行动计划,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引导、创新管理机制、加大工程治理、完善过程控制、狠抓目标落实,初步形成了发展加快、能耗降低、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的良性循环态势。20__年,全市能源消耗总量为3672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0.2%,万元gdp能耗为2.40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11%,下降幅度超过20__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入逐年增加的前提下,一批城镇污水处理厂等环境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用,脱硫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实现双下降,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了3.21%和4.92%;城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突破300天大关,达到302天,比上年增加17天;城市水源地水质达到饮用水水质标准,漳河水质良好,滏阳河及东部水网水质明显好转,既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又为经济发展腾出了容量空间。

一是领导重视,政策引导,压实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部署,建立了节能减排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制度,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制度。市发改委、市环保局认真组织实施,先后出台了《__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__市节能减排规划》、《关于实施节能减排“双百+否决”责任制的通知》、《__市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市党政机关率先推进节能减排切实发挥表率作用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对节能减排目标进行了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到各县(市)区、各重点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并加强了对各县(市)区和企业特别是“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和企业的督导、检查和考核,加强了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我市列入“双三十”工程的4个重点县(市)区、4个重点企业、84项减排项目的工作落到实处(__市“双三十”重点县(市)区和重点企业节能减排主要任务目标及完成情况见附表)。“双三十”重点之一的__县在全省率先成立节能减排办公室,从县财政拿出100万专门经费,配备专门车辆、通讯工具等,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二是淘汰落后,优化增量,重点突破。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 节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淘汰我市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实施强制淘汰制度,加快淘汰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和落后生产能力、工艺、设备及产品。抓结构减排,抓大关小,城乡同步推进,强力推进“双三十”行动。对列入国家发改委关停小火电机组名单和核准新建项目要求关停的小火电机组,严格在规定时限内予以关停;对省要求关停淘汰的钢铁、水泥、电力、焦化落后产能任务,也都如期完成或超额完成,还自行依法关停年产3.4万吨以下12家生料造纸企业。同时,把钢铁、焦化、水泥、电力等行业作为重点,选择全市100家重点能耗企业和100项节能技改项目,实施“双百+否决”措施,作为推进节能工作的突破口。突出项目建设,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国际投资方向和产业政策,谋划实施节能项目40个,总投资188亿元,这些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可节能330万吨标准煤,进一步优化了增量。从20__年开始,我市以重点工程为依托,将电力脱硫和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重点,实施了三年减排行动计划,启动了14个县(市)区、14个行业的65个重点污染治理项目,推进工程减排,落实总量削减任务。并通过促进节能技术改造,大力促进工业节能、建筑节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被列入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作为“双三十”重点县(市)区,武安市抓住“结构、工程、管理”三个重点环节,运用综合手段,强力推进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峰峰矿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既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又不过分依赖资源优势,以产业调整带动节能减排,以大企业带动节能减排,高污染企业纷纷关停,财政收入不降反升,唱响煤炭、陶瓷、水泥建材基地节能减排“三部曲”。三是服务对接,技术创新,循环发展。我市把加快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作为节能的重要措施,20__年,将现代物流、装备制造、煤化工、新材料确定为重点培育的四大新兴产业,扶持新上一批重点高新技术项目。同时,加大节能技术研发力度,年度安排节能技术开发项目28项,科研经费123万元,占全年科技开发项目的18.54%和11.67%。组织节能减排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开展节能减排技术培训。抓环保准入,严格控制增量,确保“新帐不再欠,旧账逐步还”。通过综合治理,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综合指数与20__年相比由2.69降至2.56;主要河流及东部生态水网水质明显好于上年。邯钢坚持技术创新,将废气转化为电能,实现了蒸汽系统“无煤化”生产,企业自产电能占全部工业用电的31%,新区建成后,自产发电能力将达60%左右;将废水循环使用,水资源充分利用率达97.13%,吨钢耗新水4.0m3/t钢,个别月份吨钢耗新水达3.8-3.9m3/t钢,指标在全国处领先水平;将废渣回收利用,过去外排的固废已全部实现回收利用,初步建立起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体系。四是健全法规,上下联动,强化监管。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合理用能审核暂行办法》、节能监察办法和计划,建立了市级节能监察机构,认真开展项目节能评估,从源头上严把能耗关,并对重点耗能排污企业实施环保在线监测,开展节能监察,还在省内率先为全市建筑垃圾清运车辆安装gps定位系统,对建筑垃圾清运实时在线监控。同时,市委、市政府还认真落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制定《关于健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约束机制的意见》,充分发挥有关部门职能,认真落实重点企业节能减排目标,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推动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有效地展开。

二.外地节能减排工作的部分经验

奥运在即,节能减排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外地市有不少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借鉴。如:常州实施委托治污办法,强制排污企业与具有资质的治污企业签订污染委托处理合同,初步形成了“排污付费,治污挣钱”的环保产业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前不久召开的省政协十届第二次常委会上,石家庄市介绍了实行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和“红黄牌”、出境断面水质与财政挂钩、建设项目区域限批制度等,加大对县(市)区政府的硬性考核,实施“迎奥运环保风暴”行动的经验;保定市介绍了优化能源产业体系、打造“太阳能之城”、服务绿色奥运的做法;鹿泉市和石家庄钢铁有限公司等地方和单位介绍了加强企业用能和排污的动态监管,加大工程治理,落实“双三十”任务目标的经验和体会。省政协常委会上,30余位省政协常委和委员分别就完善节能减排政策法律体系、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加强水资源保护、深挖建筑节能潜力、加快利用“清洁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等问题提出建议,省政协驻我市常委范社岭、赵林明分别就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和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推进节能减排作了发言。

三.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与建议

通过调研,委员们认为,尽管我市节能减排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任务和压力依然很大。主要有:一是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环境脆弱、能源价格高企及国际社会政治压力增大等因素,使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面临的外部压力进一步加大;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依然是困扰我市平均能耗水平偏高的主因。钢铁、煤炭、火电、水泥等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偏大,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产业结构调整难度偏大,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依然严峻;三是政府财力和企业实力都不够雄厚,对技术更新、产业升级和资源最大化利用的投入不足。节能减排所需资金投入与实际资金需求相差很大,产品的附加值较低、能耗较高,一些节能减排技术尚不成熟;四是节能减排的管理、考核机制不够健全,基础工作还较薄弱,实时监测监察难度较大,缺乏制约力和执行力。五是地方和企业发展经济的愿望迫切,部分领导对节能减排的认识还不足,存在重产值和税收贡献而忽视节能减排指标的现象。等等。鉴于我市产业结构现状和经济运行实际,针对节能减排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委员们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性、紧迫性的认识。从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能耗水平都经历了一个从高速下降转向低速下降的经历,特别是到工业化中后期,能耗水平的下降速度大大减缓,甚至会出现不降反增的趋势。我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和城镇化加速期,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20%的目标,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约束性指标,必须确保完成。应不断强化节能减排就是科学发展、保护环境就是造福人民的理念,抓住我市被国家确定为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城市的机遇,强化措施,谋划长远,全民动员,干事创业,确保20__年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4.6%以上,so2 和cod排放量在上年基础上分别削减1.53万吨和0.62万吨的年度任务目标,积极构筑区域中心建设和区域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格局、新空间。

2、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产业结构改造升级不仅是实现节能减排的根本措施,而且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途径。建议:一是以与美的、中船、中粮、中棉、中化等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为契机,以重点项目建设为带动,加快“一核两带”建设,加快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推进钢铁、煤炭、高新技术和服务等产业的延伸,鼓励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实现“由黑变绿、由重变轻、由粗变精、由弱变强”的科学发展总思路。二是制定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提高行业准入标准,严控新 上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对完不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的县(市)区坚决实施建设项目区域限批。三是利用我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按照循环经济理念,加快推进行业整合升级,延伸产业链,实施深度调整。四是进一步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大胆探索等量替代、异地改造、政策限制等多项措施,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五是加快制定和完善城市环境容量核算和环境功能区划,制定《__市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__市优先发展产业名录》,尤其是要大力发展能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和循环经济项目,优先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信息产业,从根本上提升我市工业质量和层次,实现结构节能减排。

3、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探索社会与市场管制新机制、新途径。财政资金和政策支持是政府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建议:一是研究制定我市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如建立节能减排项目专项奖励资金、贷款资金,建立统一有效的行政监管体系和使节能减排成本内化的税费制度,使企业违规成本充分内化。二是借鉴外地经验,引进和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强制排污企业委托治污办法,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节能和治污责任的转换,形成“耗能排污付费,节能治污挣钱”的节能环保新机制。三是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落后生产能力退出补偿机制,将市场机制引入环保治理,用经济杠杆推动排污主体治理污染。在市区、开发区及相类企业聚集区,探索采取合资、股份或市场委托的办法建立区域工业污水集中处理厂,降低治污成本,提高治污效果。如邯钢周边的相类企业可以市场委托的方式将所产生的工业污水集中到邯钢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回用,联纺各纺织印染企业所产生的工业污水可集中由统一的污水处理厂有偿处理、有偿回用或达标排放,马头生态工业城及各县(市)开发区等企业较集中的区域也可循此办法办理。四是采取无情关停、有情安置的办法,一方面加快关闭进度,另一方面加快相关的配套的政策出台,减少减排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稳定。

4、加快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完善节能减排考核激励评价标准。一是政府和企业要把技术进步作为节能减排的关键措施,逐年增加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资金,加大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二是加强火电运行管理,在完善二氧化硫处理技术的同时,提高脱氮处理技术,实现资源充分利用。三是强力推进在线监测,提升环境监管和用能监管能级,不断完善监测、监控、监察、监督体系,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对重点耗能大户与污染超标大户列入重点跟踪监测范围,公开曝光,重罚严治,对不达标的挂黄牌警示,限期整改直至“摘牌”关门。四是加大对县(市)区政府的硬性考核,严格节能减排“一票否决”和“红黄牌”警告制度等,切实把“双百+否决”问责制落到实处,对在相应时限内完不成任务目标的地方和单位主要负责人,该警告的警告,该免职的免职。五是充分调动企业节能减排积极性,加大奖励力度,在办证、排污费征收、治理资金分配上给予优惠。

5. 加大宣传力度,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减排。一是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节约能源资源、加强环境保护的工作合力。二是实行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收费等制度。改进电价管理,完善电力峰谷分时电价办法,实行差别电价。调整各类用水价格,加快推行差别阶梯式水价。提高污水、垃圾处理收费标准。三是下大力抓好建筑、交通、农业、机关等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建筑方面,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节能标准,广泛利用太阳能,采用新型墙材和节能建材。既有建筑应逐步运用新技术予以节能改造。城市公共照明、交通设施和装饰灯具应推广使用高能低耗的节能灯具和太阳能灯具;交通领域,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健全机动车尾气排放监管体系,以奥运为契机,提升并强制实施机动车尾气排放、城市环保标准;商业企业,特别是大型超市商场,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度以上,推广环保型购物袋;农村农业领域,应结合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加大财政补贴,合理规划打井取水,推广农业节水新技术,生态水网覆盖地区应结合完善水网运行管理,逐步建立农村水资源收费制度,重视养殖场、屠宰场的水污染治理,大力推广沼气和太阳能利用,建立农村垃圾和污水集中处理网络,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党政机关应率先垂范,带头更换和使用节能灯、洁具,优先采购绿色节能环保产品,节约电、油、水、纸,做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模范,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进一步具体化、持久化、深入化。

第8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关键词节能产业结构产业有耗能源消费

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

2007年4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由国务院总理亲自担任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充分显示了我国节能减排形势的紧迫性和重要性。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的一个较发达省份,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工业门类比较齐全,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长期以来,湖北省经济的发展一直以粗放型为主,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实现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资源过度消耗,污染日趋严重,生态破坏加剧。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已经成为湖北省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1能源效率问题

目前,我国经济在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人口也迅猛增长,导致了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六五”、“七五”期间能源供应长期持续紧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从1981年起,节能计划正式纳入国民经济计划,为贯彻落实该方针,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制定节能法规、建立节能管理体系、推动节能技术进步等。我国的终端利用效率得到较显著提高,由1980年的34.4%提高到1997年的45.3%,其中工业方面的终端利用效率从1980年的38.7%提高到1997年的46.8%。单位GDP产值能耗在短短的20年间下降63.8%,其中结构节能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在我国1981~1995年期间所实现的总节能量中,有2/3以上的节能量归因于结构调整。

无论从能源效率、单位GDP产值能耗,还是节能总量分析来看,我国在20多年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这并不能说明目前的节能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恰恰相反,现阶段的节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相距甚远(见表1),尤其在开采效率和工业部门的终端利用效率上差距更大。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不同,高耗能行业比重仍较大;技术和管理落后,企业规模过小;终端能源消费以煤为主,能源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等。

2湖北省能源消费状况分析

2.1湖北能源消费状况

湖北省所处的中南地区(指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能源占全国能源的比重最低。由于湖北省能源消费量的增长幅度高于能源生产量的增长幅度,造成能源缺口持续加大。如果今后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没有较大的改变,到2010年,全省的能源需求量将达到约3亿t标准煤以上,需求远远大于供给,形成对外来能源的严重依赖。

湖北省2003年仅生产了366.40万t原煤,产量并不高,但在一次能源消费的构成中,原煤占能源消费量的54.27%,居于主导地位。由于煤炭成本相对较低,加上湖北省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可能在目前的资金、人才等紧缺的情况下短期内改变这种能源消费的构成状况,因而,煤炭作为湖北省主要能源的地位在若干年内都是不会改变的。

对于居于矿物消费量第二位的石油,其消费主要在工业与交通运输上,鉴于目前的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使湖北省的经济增长对石油呈同步增长态势。从2000年到现在,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节节攀升,油价上涨也必然会造成国内经济增长放缓,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也会造成较大的影响。

2.2湖北省产业结构与能源消费的关系

能源生产和消费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而三次产业对能源的消费水平是各不相同的,第二产业不仅在总量上是最大的能源消费者,而且单位产值的能耗量远远高出其他产业。工业内部各部门的单位产值能源消费水平也各不相同,为了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必须调整产业结构的技术构成,促使产业结构升级。

根据历年《湖北统计年鉴》中的GDP指数,将有关数据转换成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数据(见表2)。采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回归分析。结果为每亿元产值能源消费量对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例分别为0.98、-0.11、0.39。这说明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结构比重增加1%,就会使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减少0.98%;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1%,将会使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增长0.11%;第三产业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1%,将会使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费量减少0.39%。因此,通过增加第三产业的产业结构比例,优化第二产业的内部结构来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其产生的节能效应是明显的。

2.3湖北省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

湖北省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基本符合现代产业结构转变的主要特征,但与全国的平均水平比较,其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湖北第一产业比重偏高;GDP占全国GDP比重下降;三次产业结构升级步伐缓慢。

2.3.1第一产业的比重偏高,内部结构不合理

湖北省农业产业结构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型产业结构,林、牧、渔业比重相对较小,农副产品加工水平、农业市场化水平都明显偏低,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较大,每年只有60%左右的农产品通过加工进入市场,而江苏、浙江等省份高达80%以上。这使得湖北省农业大省的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大省优势。

2.3.2第二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素质偏低

同沿海发达省市相比,湖北省国有工业总体规模所占比重明显偏高。其经营机制的灵活性明显不如非国有企业和小型企业。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步伐慢于小型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和市场变化做出反应的灵敏性较差,企业规模效益差,资源配置不合理。2003年,湖北省大中型工业企业共亏损178家,亏损面为25.3%,亏损额达23.39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亏损企业亏损额的64.8%。由于技术改造长期投入不足,一些传统产业设备老化严重,技术有机构成较低。由于缺少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因而客观上也形成了科技与产业的分离、技术商业化能力低下等状况。在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70%~80%是依靠科技实现的,而湖北目前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只有约30%。近几年来,湖北省工业扭转了长期低位徘徊或大起大落的状况,全省工业连续4年保持了10%以上的快速增长,发展速度快于全国,但其总量在全国的位次则呈下降趋势。工业增加值居全国的位次由2000年的第10位降至2003年的第11位。

2.3.3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小、水平低,呈结构性缺陷

湖北省第三产业以层次较低的餐饮、商贸零售等服务业为主。企业的规模较小,技术含量不高,创造的附加值低较。而代表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咨询业以及现代物流业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与东部地区有差距。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不平衡,传统第三产业中物流业占较大比例,新兴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造成这些服务行业价格不能正确反映其价值。第三产业内部劳动力配置不合理,餐饮业、零售业沉淀大量低素质劳动力,而适应市场化、信息化需求的产业就业人数不足,制约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结构升级。

3湖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3.1继续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推进绿色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21世纪湖北省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全面加强农业生态经济基础,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农业,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与农业常规技术相结合,推动知识密集型的农业迅速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发展地方特色农业和“三高”农业,加快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优化种植和养殖结构,不断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和领域,大力提高湖北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培育发展贸工农一体化的龙头食品企业,使农产品更加符合市场和食品工业加工的要求,促进农业提高整体素质和竞争力。要以优势企业为核心,组建企业集团,通过公司上市、发行股票来募集资金,使企业集团能够加快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并花力气把国有企业存量盘活,创造优良的外部环境,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外资、独资或合资创办食品企业。要建立起相对独立、完整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效地服务和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

3.2优化工业结构,塑造新的产业优势

在新的经济成长阶段,第二产业的结构升级,特别要注意解决重复建设造成的资源浪费严重、效益低下的问题,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通过结构调整,形成有湖北省特色的、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促进湖北经济、生态与社会三者良性循环,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第一,加速发展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湖北省主导产业为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这些主导产业对湖北省国民经济有着强大的推动和拉动作用。

第二,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支柱产业竞争力。湖北省支柱产业基本是传统产业,如煤炭开采和洗染业、食品制造及烟草加工业、纺织业、造纸印刷等。传统产业的特点是投入高、消耗大、污染重,但是由于受到特定经济条件、产业结构和历史条件的制约却不得不发展的产业。传统产业部门发展的关键问题是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创新,包括产品的升级换代和产品深加工的技术创新,使得这些传统产业不断涌现出新的好产品,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经济素质全面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前国家对大气污染物SO2的排放实施总量控制力度不断增强的压力下,火力发电企业的电力生产成本(增加脱硫成本)无疑将会大幅度增加,这对于湖北省长期以来依赖火力发电的能源结构会产生较大影响,并将制约其经济的发展。为此,湖北省应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水电清洁能源产业,适当发展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风能,同时促进火电产业的环保达标和集约规模化发展。只有未雨绸缪,才能确保经济发展所需的清洁廉价的能源供应。

3.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湖北省第三产业发展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要大力发展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等就业容量大的第三产业,为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二是优先发展交通运输等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重点加强公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乡镇公路的规划和建设;三是要积极开拓市场潜力大、预期效益好的新兴第三产业,为全省国民经济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方面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旅游业、房地产业、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及软件业、商务服务业等第三产业。

3.4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通过实施火炬计划等高新技术产业计划,湖北省开发出一大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高新技术产品,如长飞光纤光缆、武汉邮科院光通信传输设备、东汽康明斯发动机、安琪高活性干酵母、八峰氨基酸等,在规模和效益上均居于全国前列,有很强的竞争力。今后,加快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措施建议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特别是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集团,大力发展服务于高新技术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中介机构和各类孵化器,不断完善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和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系,为实现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2)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改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方面,要充分认识高新区在湖北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集中力量和资源促进全省10个高新区和3个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其中以实现武汉东湖和襄樊两个国家级高新区的“二次创业”为全省高新区建设的重中之重),尽快形成湖北沿江高新技术产业带。

第9篇:工业节能新技术范文

节能减排“令箭”已发出,各地方省市都已在行动。一个围绕节能减排发展经济的时期到来。

新技术“亮剑”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技术创新是根本。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必须大力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

作为2006年全国惟一完成节能降耗目标的地区,北京当年就搬迁和关闭140家高耗能、高污染企业。2006年,北京市以能耗6.9%增长支持了12.8%的经济增长。万元GDP能耗下降5.25%;万元水耗达到44.4立方米,下降11.2%。但是,在过去一年里,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有限,要完成2008年节能减排工作,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

2007年11月21日,在“北京市2008年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公示会”上,北京市发改委委员张燕友表示,北京市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节能减排技术推广计划,并向社会公布了太阳能、绿色照明、高温空气燃烧技术等17个新技术准备,于2008年在全市推广。

为了保障新技术推广利用,北京市发改委拟联合财政部门设立鼓励新技术推广利用的专项基金。目前沉淀在各节能减排工作有关部门的资金已达数亿元,有关部门将以这部分资金为基础,建立北京市节能减排奖励基金。与此同时,北京市发改委还在与财政、金融等部门沟通,拟从金融政策上对节能减排企业和技术进行更大扶植。

同为直辖市的上海、重庆、天津市结合当地经济条件和发展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天津市将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燃煤锅炉改造、热电联产、余热利用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广普及一批节能降耗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并安排28项烟气脱硫工程。重庆市在今年将投资50亿推进节能减排工程,重点就在于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

能源大省“变身”节能大省

丰富的煤炭、石油等地下矿产储备,对一个地区来说可能是天赐的“资源馅饼”,但也可能在无意中成为“资源陷阱”。优势与劣势,如同一把双刃剑的两面,总是相伴相生。

山西省是能源生产大省,但能源消耗在全国也“名列前茅”。2007年,山西省发起了一轮又一轮“节能降耗、治污减排”攻坚战,能源大省开始转向节能大省。2007年初,山西对重耗能企业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钢铁、水泥6个行业继续实行高电价的同时,将黄磷、锌冶炼两个行业也纳入高电价实施范围;4月,山西省公布采用新的地区发展指标体系,对2006年全省及市县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结果;5月,山西省政府举行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与太原、运城等九个城市的分管市长签署了“责任状”,分解节能减排任务,实施“脱黑帽”工程;6月,采取强制措施关停300立方米以下的高炉,到10月已关停197座;9月,山西对省级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44项量化指标中,节能减排的比重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权重达到了6%,为各指标之最;10月,通过多方筹措,晋城煤业集团将中国第一笔二氧化碳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交易――世界银行1400万美元购买的减排指标揽下;11月,山西对退出全国污染严重城市之列的阳泉市重奖100万元;近期山西省委、省政府颁布实施了《山西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过硬的措施落实节能减排。

淘汰高耗能产业、关停高污染企业,2007年山西省共取缔带“污染”的产能达1000亿元,占到该省2006年GDP总量的五分之一,从而使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增长质量得以深刻转变和大幅提高。为完成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要比2005年降低25%,年均下降5.6%,山西省决定每年拿出5.2亿专专项资金将用于节能工程、节能改造,推动节能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同时要求各市也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建立节能专项基金,加大政府引导力度,以多种方式,对具有示范作用的重大项目、高效节能产品推广给予支持。

同样患有“资源依赖症”的黑龙江、陕西省等资源大省也以多种手段并举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以黑龙江省为例,一直以来,黑龙江省主要靠能源和资源的投放来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为此,调整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改变目前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益的产业结构成为节能降耗的根本出路。

地方企业“换装”节能新衣

节能减排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动力量在相关部门,执行者却在企业。2007年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做好中小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通知,要求企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全面调动中小企业和职工节能减排的积极性,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依法淘汰落后产能,推广先进适用节能减排技术,健全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加强企业管理,力争使中小企业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以及安全生产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自2007年以来,各地方为确保节能减排达标,不要GDP在环境污染中增长,痛下决心关停大批落后企业。浙江省将列入国家关停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名单的15家小钢铁生产企业已全部按规定拆除,炼钢炼铁炉从此不再“冒烟”,至此,浙江累计淘汰炼钢炼铁总产能113万吨,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落后钢铁关停淘汰任务;吉林省决定,对违反国家污染减排政策的93家制浆、造纸企业予以关闭。此次被列入关闭名单的企业占吉林省全部造纸企业的44%;贵州一口气关闭了300家黄磷、铁和金高耗能、高污染企业。

但关停企业并不是目的,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结构才能让企业在节能减排的“大树”下更好的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