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古代文学课心得体会范文

古代文学课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古代文学课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古代文学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古代文学;实践性;教学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以中国文学史和作品选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作为传统学科,古代文学课程在教学方法、学习方式、考核形式等方面都已形成较为固定的模式。笔者认为,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古代文学课程也可以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以达到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2014年,笔者组织学生进行校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常熟虞山石刻资源调查与铭文整理研究”;2015年,这一项目被遴选为江苏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下面就以这一项目为例,探讨古代文学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及其相关问题。

一、选择课题,设计活动方案

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文化有紧密的联系,古代文学的教学,也离不开历史文化的学习。在中国很多地方,都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可以更生动有效地开展古代文学的教学活动。古代文学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课题。教师应选取学生感兴趣,有一定的研究意义,且具有可操作性的课题,这一课题应既与古代文学的知识体系相关联,又能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检验学生专业能力,提高其专业水平的目的。地方文化资源中的园林、寺院、名人故居、古建筑、历代名人题咏、匾额楹联、石刻铭文等,都与古代文学有内在的联系,是作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理想资源。我校所在地江苏省常熟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尝试将对地方文化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作为实践性教学活动引入古代文学教学之中。虞山是常熟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拥有较为丰富的石刻资源,这些石刻作为历史文化遗产,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前期调查基础上,笔者选择“虞山石刻资源调查与铭文整理”作为古代文学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课题。确定选题之后,设计活动方案是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关键。活动方案是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总体规划,可采用教师指导、师生协商、学生撰写的方式进行方案设计。教师给学生规划课题的总体思路,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在教师的指导下,撰写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一般可以从选题原因、实践活动的目标、内容、活动思路、方法、成员分工、活动意义、预期成果等方面进行设计。方案设计也是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经过反复论证、修改,最终要形成一个既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活动方案,这个方案是实践性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

二、实地调查,开展实践活动

实践性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有效补充。古代文学作为传统学科,历来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设计,可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师可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以全班集中和分组进行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笔者所进行的“虞山石刻资源调查与铭文整理”实践活动,把虞山石刻资源分为言子墓、仲雍墓、辛峰亭、读书台、西城楼阁、剑门、忠王碑亭、兴福寺等区域,每个小组负责调查一个区域,教师指定小组负责人。各组调查之后,在全班作调查成果的展示,交流心得体会。牌坊石刻、摩崖石刻、碑刻是三种常见的石刻类型,在本次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对这三种石刻都进行了调查。针对不同石刻类型,教师预置不同的研究内容,让学生先进行相关的文献查阅,了解不同石刻类型的常识、特点,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调查。牌坊石刻多与当地历史文化名人有关,在实地调查之前,教师布置学生对相关历史文化知识进行较为充分的了解。在调查过程中,让学生现场讲解牌坊的时代、形制特点、意义等。言子墓、仲雍墓区域的牌坊石刻较为集中,在言子和仲雍两位常熟先贤的墓道上分布有多个牌坊,上有匾额、楹联石刻。仲雍墓道的牌坊石刻为乾隆年间所建,第一道牌坊上有“敕建先贤仲雍墓门”的横额,楷书字体,谨饬规范;第二道牌坊的横额为“南国友恭”四个楷书大字,横额背面是“让国同心”四个大字,字体均以遒劲见称。柱联上联为“道中清权垂百世”,下联为“行侔夷惠表千秋”;第三进牌坊横额有“先贤仲雍墓”五个楷书大字,字形险中求正,颇有大气之美。两侧立柱有石刻楹联,上联为“一时逊国谁为弟”,下联为“千载名垂还属虞”。言子墓道上有乾隆御笔“道启东南”“灵萃勾吴”,以及江苏布政使所写“南方夫子”等石刻匾额。在实地调查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辨识文字、欣赏字体、理解联对的意义,学生兴趣浓厚,现场气氛活跃。这些调查活动作为古代文学课程所学知识的拓展,在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开拓知识领域等方面,都能收到课堂教学所不具备的效果。

摩崖石刻是石刻的常见类型,多见于山岩险峻之处。旅游风景区的摩崖石刻,作为历史遗迹,具有文物和观赏价值,也为景区增添了历史文化内涵,教师可从发展旅游的角度,引导学生探讨摩崖石刻的意义,进而讨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问题,从而达到引领学生关注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虞山的剑门景区,巉岩嶙峋,巨石耸峙,有多处摩崖石刻。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是康熙皇帝所题的“烟岚高旷”四个楷书大字,刻于高耸的巨石之上。剑门为康熙皇帝所欣赏,这也是景区价值的极好说明。这幅石刻周边有双龙交汇的图案,正上方有“康熙御笔之宝”篆书大印,形制远大于通常印章,尽显帝王气派。由于年代久远,印文较为模糊,须仔细分辨方可识别。也可看出此处摩崖石刻,是以康熙手书条幅,影写摹勒上石的。印章、字体、图案等都具有古代文化的特定内涵,教师通过现场讲解,可以增加学生的历史文化知识。其他还有明嘉靖年间所镌“剑门”两个摩崖大字,也极为雄劲挺拔;明万历年间所镌“去思石”三个隶书大字,清咸丰年间所镌“青云得路”四个篆书大字,也都各显风采,具有观赏价值。摩崖石刻多为书法典范,字体以篆、隶、楷为多,大气庄重,教师可通过讲解摩崖石刻知识,引导学生欣赏中国书法之美,也可以将相关石刻背景的研究布置给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查阅文献的能力。碑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在石刻资源中占主体地位。对于碑刻的调查是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虞山上的碑刻较多,这些碑刻内容丰富,形制各异。言子墓道边侧有石亭,内有乾隆十六年(1751)所立御碑一座,碑文略有残缺,近年经过重新勾勒,较为清晰。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当场辨识碑文。学生阅读碑文的困难,一方面在于识字,教师要强调学生认识繁体字,以及各种异体字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于句读,教师要训练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组织学生现场辨识碑文,可指定一名学生负责抄录工作。同学们一起辨识文字,斟酌句读,遇到难点,先进行思考、讨论,然后由教师进行启发、指点,大部分难点都能当场得到解决。

学生运用在课堂中所学到的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知识,进行碑文的阅读,不认识的繁体字、异体字等又可让他们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提高他们进行一步学习的兴趣。御制碑文的文体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书写格式,如抬头、避讳字、落款等都属于古代公文写作的特殊形式,教师通过现场讲解,可让学生真切地感受、了解古代文化,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有些碑文的语言文辞颇为优美,称得上是很好的文学作品。在调查过程中,学生要完成碑文的誊录工作,在组织班级交流活动中,可让学生朗诵碑文,分析鉴赏碑文中的优美词语。比如虞山半山轩附近忠王碑亭内的报恩碑坊碑文,骈散相间,词句优美。歌颂忠王率兵作战云:“爰命忠王荣千岁,式总戎旃,载膺阃寄。丹旗耀野,玄甲烂空。剑气冲云,城上之残虹欲断;弓珧控月,阵前之画角齐鸣。鼍鼓腾响而砰訇,蛇矛交锋而闪铄。飞半空之霹雳,爇山骨而皆赪;凌万仞之嶙峋,踏冰岩而尽白。妖氛扫尽,我勇馀然。”表现太平军作战之勇猛,形象生动、气势磅礴。描绘治下的常熟:“春树万家,喧起鱼盐之市;夜灯几点,摇来虾菜之船。”祥和富庶之景,令人悠然神往。这种直接面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实践性教学,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让学生对历史文化有最直接的感受,同时也让他们认识到,古代文学作品是多么鲜活生动,富有魅力。因此,开展与古代文学课程相关的实践性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所发挥的作用,是传统课堂教学所无法达到的。

在这次虞山石刻资源的调查中,学生对“识字”的重要性,以及书法艺术美都有了切实的认识。汉字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形态,除了最为通行的楷书以外,篆书、隶书、草书也都有较多的使用场合。比如中国古代碑刻,都以篆字书额,而篆字对于多数学生来讲十分陌生,不能认读,教师可借此讲解:篆额是中国碑刻的传统做法,篆字线条流畅、古朴大方,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美,在匾额、楹联、碑刻中运用广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应该能够认识、欣赏篆字。教师通过识读篆字碑额,增加了学生学习文字的兴趣。碑刻是古代书法艺术的体现,今天我们看到的很多法书作品都是以碑刻拓本的形式流传下来的。虞山上的碑刻,也都字体优美,刻工精巧,可视为书法典范,具有观赏价值。经过教师的讲解,学生对碑刻之美也有了一定的领会。在石刻铭文中,也有草书楹联。比如剑门藏海寺,山门两侧有“山河天眼里,世界法身中”的草书联对,为草书名家于右任先生所书,楹联涵义深刻,字体大气而飘逸,实为精品。站在寺门前,多数学生却无法识读,教师借此讲解草书也是汉字的一种书写方式,具有独特的书法艺术美,不认识草书,对于阅读古代文献会造成很大障碍。虞山东南麓的读书台,相传是梁昭明太子读书之地,内有巨石,上有《虞麓园说》铭文,为道光丙午(1846)年所刻,园林部门所作景点介绍上误作《虞麓园记》,这个讹误的发现,让学生认识到正确识读文字对于做好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汉字的各种字体,既可以欣赏书法之美,也是学习、继承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工具。结合实例的现场学习,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识字”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于学习文字、书法、文学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撰写总结报告,呈现研究成果

教师对于实践性教学活动要有总体的设计和安排,一个学期或者一个学年可以完成一个实践性教学活动任务。总结报告的撰写也十分重要,它既可以呈现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成果,又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书面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在排版、图像处理、视频制作等方面得到一定的锻炼。总结报告的总体思路设计一定要有教师的参与,为学生出谋划策,还要进行多次的修改。笔者所进行的“虞山石刻资源调查与铭文整理”实践性活动,也是以学生撰写总结报告作为最终成果。在师生共同商议下,报告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绘制虞山石刻资源分布图。虽然没有绘图经验,但他们勤于思考,克服困难,最终绘制出石刻资源分布图,对虞山石刻资源做了一个直观的呈现,这一工作具有首创性的意义;其次将虞山石刻分为牌坊类、碑刻类、摩崖类,用图片和文字说明的方式分别予以详细介绍;再次是碑文整理。将这次活动中实地查访的石碑碑文进行标点整理,同学们通过查检《汉语大字典》,以及“汉典”“异体字网站”等网络检索手段,辨识了他们所不认识的文字。对碑文的标点也是反复阅读、修改,最后拿出了高质量的碑文标点整理稿。常熟地方文化部门也整理过一些碑文,但仅限于价值较大的碑刻,绝大多数碑刻没有铭文整理。这次实践性教学活动所整理的一些碑文,都是首次整理,对于开展地方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最后是编制索引,让读者便于查找相关石刻及其内容。在多次修改之后,同学们最终拿出了一份内容丰富、形式精美的研究报告。

四、实践性教学活动须注意的问题及保障措施

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从“实践性”“训练性”的角度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活动。笔者通过进行古代文学实践性教学活动,总结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要确定合适的选题,设置合理的预期目标。教师要结合专业特点,把实践性教学活动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从学生自身知识结构、水平出发,选择恰当的课题。预期目标的设置不可过高,要具有可行性。对于古代文学课程来讲,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实践性教学活动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与古代文人、文学作品都有密切的关系,对其进行考察、探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拓展。运用所学古代文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求,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他们对历史文化的热爱;其次,教师的参与度要高。教师不但要负责确定选题,指导撰写活动方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还要全程参与。尤其是实地调查环节,教师通过现场指导,实际上就是将课堂讲授转移到实践场所,这对教师专业素养也是一个考验,教师要进行充分的准备,不断提高专业水平。笔者所进行的“虞山石刻资源调查与铭文整理”项目,需要教师认识篆书、草书,各种异体字,还要有一定的书法修养,才能及时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活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又能给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对于学生专业兴趣的培养大有裨益;再次,要注意通过撰写活动方案、总结报告,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教师要对书面材料反复修改,并留下痕迹,让学生进行揣摩,提高其文字表达能力。除了总结报告以外,实践活动还可以有拓展成果,可引导学生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索,撰写小论文,这对学生科研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很有好处的。

第2篇:古代文学课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学修养;人格教育;古今对话

山东大学遵照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指示的精神,依托本校“文史见长”的学科优势,于2002年对大学语文课实行较大幅度的改革,创立了“传统文学修养”这门新型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

历经5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传统文学修养课正在走向成熟和完善,目前已成为我校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之一。前不久得到了教育部有关领导的肯定,并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事实证明,在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对大学语文这门课程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在这方面的实验仅仅是开始,它属于大学语文改革进程中的一种模式。

一、课程的定位和教材的编排

大学语文课是一门兼语文知识与写作训练为一体的文化基础类课程。近年来,这门课出版了一批质量很高的教材,这些教材精心挑选的作品本身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但是,由于该课程的性质决定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才是教学的中心;因此人文精神的熏陶、人格素质的培养只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尽管有一些教材宣称,把情操之陶冶、修养之提高放在内容设计的首位,但实际上很难真正做到。从课文的体例上就能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所有的大学语文课本都是以文体为单元编排的,每个单元当中,课文与课文之间在内容上并不具备内在的连贯性和统一性,单元和单元的关系也是如此。即是说,从作品内涵的角度来考察,教材的编排其实是无序的、散在的和随意的。这样,人文素质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必然受到相当的限制。

正因为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开设写作通选课的同时,特别开创了传统文学修养这门必修课程。该门课程的定位是大学生的人格素质培养和人文精神熏陶,其教学目的不是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写作能力的培养,虽然它也兼有这方面的内容,但仅属于辅的元素,是为主要目的服务的。传统文学修养也不是一般泛泛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是从大学生人格成长这个具体、明确的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实施的人格教育课程。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经过酝酿和讨论,我们达到这样的共识,即本课程所采用的素材全部来自中国传统文学。我们的思路是:从中国传统文学当中去选取能够体现我们民族优良人文品格的经典性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鉴赏和学习,陶冶当代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健康的人格,以此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山东大学把这门课的名称定为“传统文学修养”,传达了两个信息,第一是中国传统文学,第二是人格修养。即通过传统文学之精华来培育、滋养当代大学生的健康人格,这便是本课程的定位。

在体例的编排上,我们采取了按主题设计单元的方式。这样做完全是为了集中贯彻人格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其做法是:从中国文学史发展的流程中提炼相关的主题,以这些主题为中心选取作品。目前我们出版的教材提炼出的主题共有8个,它们是:恢弘的人文情怀,磊落的魏晋风度,豪迈的盛世气象,深婉的诗人情韵,沉郁的家国忧患,挚热的情爱理想,悲壮的英雄气概和率真的文人性灵。这些主题是从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当中概括出来的,其中第一主题涵盖先秦两汉时期;第二主题涵盖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三、第四、第五主题涵盖唐宋时期:第六、第七、第八主题涵盖元明清时期。它们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同时又含有超时代的、普遍的精神价值。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选取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组成了单元。这样做的结果,使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具有了明确的方向性,课文与课文之间在精神内涵上也完全连贯起来了。不仅如此,学生们在解读文学作品的同时,还能够了解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进程,通过这一进程获知中华民族众多优秀品格形成的历史背景。本课的设计也因此获具了相当的系统性,可以说,它与学生们在中学阶段学习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内涵是不同的。

二、古今的对话和教学的交流

传统文学修养不是一门单纯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课程,它最核心的部分并非了解过去,包括古人的精神世界和人格内涵,而是与古人的世界实现沟通,进行对话。学生只有将自己尽量地融入进去,打破时间的隔阂,把解读经典作品和联系自我实际状况结合起来,实现古今之间的对话,才能得到来自传统文学的精神滋养,获得人格、品位方面的真正提高。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在教材编写的过程别做了一些设计,帮助同学尽快地融入自我,消除隔膜。首先是导语的设置。每一课的前面,教材里都设有导语。比如说,屈原的《离骚》之前,我们的导语说:“人在一生中总是某一种信仰的信徒,对这个信徒来讲,信仰是他的一切。作为理想的殉难者,屈原是一个虽然痛苦但却崇高的灵魂,他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火。追慕先贤,我们不是也需要一种精神信仰吗?”在李白的《行路难》之前,我们的导语说:“人生无常,世路艰辛。有人以哀叹面对,有人以享乐虚度。潇洒的李白告诉我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应该达观地审视现在,乐观地怀想未来。那我们的态度呢?”在陆游的《诉衷情》之前,我们的导语又说:“有时,我们的生活因为有梦而生动;有时,我们的一生却正因为有梦而惆怅。你宁可选择无梦的平淡生活,还是即使冒险也不放弃对美丽梦想的执著?”这类导语的作用就是引导同学将自己放进去阅读,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古人的心情,并与古人进行对话。

其次是思考题。每一个主题的最后,都附有若干思考题,供老师、同学在课堂和课下讨论。比如第二主题的一道思考题说:“联系本主题的作家作品,谈谈你对魏晋风度的理解,并谈谈你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又比如第三主题的一道思考题说:“你认为李白独特的人生追求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你渴望用自己的知识济世报国,还是欣赏他那样自由自在的快意人生?”再比如第四主题的一道思考题说:“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你认同这句话吗?你认为人与人之间有没有纯真的友谊?”如此等等。这些思考题尽量贴近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他们在校期间普遍存在的烦恼、困惑相联系,同时又避免道德说教,尽量采取平等对话的方式,引导同学们自己去思考和感受,自己去做出选择,得出结论。

为了拓展学生的视野,我们还制作了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课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视觉和听觉手段,创造适当的艺术氛围,通过审美感动开启学生的心扉。

作为一门高校课程,传统文学修养最重要的教育方式还是在课堂上,由老师和学生面对面地进行交流,这种方式是任何手段所无法替代的。传统文学修养课不能

重复过去那种教师满堂灌的旧方式,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和交流。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摸索,我们课堂的授课方式实现了多元的对话互动,其中有讨论形式的,辩论会形式的,报告会形式的。学生发言踊跃,积极性较高,在课堂上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课下还写了发言稿和心得体会。我们在同学充分对话交流的基础上,选取一部分优秀的文稿进行编辑出版,取名为《古韵新声》。目前已经编辑出版了第三集。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作为一门人文素质类课程,我们的探索和建构还是十分有限的,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地深入和提高。目前我们意识到的不足主要在于和学生之间交流不够。

当前形势正在飞速发展,社会也处在大规模转型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相应地也处在不断的变化状态。众所周知,在校大学生对新事物最敏感,他们信息来源多,又处于青春期,人格处在未成型状态,最容易受到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了解得其实并不多,而且也不及时。由于心中无数,教学的时候就往往要无的放矢,收不到应有的效果。另外,根据课程的安排,一周每个班只有一次传统文学修养的授课时间,教师与同学接触、交流的机会太少了,这对于完成设定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

考虑到上述问题,我们下一步打算做两件事。第一,设计一系列的调查问卷,定期地发给学生,请不同专业的同学予以填写,借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然后根据这些问卷提供的情况修订我们的教学计划。这样,我们的教学将更加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第二,尽快地建立网络交流平台,把单向的网络授课变成双向交流的网上讨论室,为打破上课下课的界限、实现师生充分的互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上述两件工作不久前已经开始着手,预计于明年初见成效。

我们深知,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和人文素质教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决非一门课就可以完成得了的。传统文学修养课只是其中的一个试点,它自身的局限也是很明显的。比如,它没有将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吸收进来。另外,从审美的角度说,其他能够陶冶人格、情操的艺术如音乐、绘画、书法等也没有吸收进来,更不要说艺术之外的人文教育了。因此,光靠这样一门课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理想的高校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网状的结构,其中有多种形式的课程设置,还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包括学生自发组织的,也包括校方和各种学术机构组织的,它们互相呼应,彼此补充,创造出一种整体的、多层次的文化氛围,构成真正的大学人文世界。这样,学生在4年学习期间就会潜移默化、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得到滋养,其产生的效应必然是长久和强大的。这既是我们认为的教育“以人为本”的实质,也是我们一直憧憬的大学教育和大学精神。

我们愿意为此而努力奋斗,与兄弟院校的老师一道,争取实现这一新世纪宏伟的教学改革目标。

第3篇:古代文学课心得体会范文

动机和兴趣是属于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非智力因素,它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了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就会提高积极性和自主性,就能以较强的自制力和意志去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对于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说,缺乏传统教育中课堂教学的环境和教师的约束力,因此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就显得极其重要。

刚入学时,我还不知道现代远程教育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开学后,学校给我们上了入学教育第一课,通过《入学指南》课,我才了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模式,也深刻理解开放教育的内涵,明白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是在和谐、友爱宽松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的,改变了过去那种被动听课的局面,我自主学习的意识也开始增强了。

通过《入学指南》,老师还向我们进行了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我们高尚的精神境界,精神世界丰富了,我们就会积极主动的去汲取知识、努力学习,就会自觉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渴望探究周围世界,从而也激发了我的求知欲。

通过《入学指南》,老师让我们明确认识到知识的作用,使我们懂得,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人才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必须拥有丰富的知识,抛弃混文凭的思想,要增强我们的危机感,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学习。

2.制定合理科学的自学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自主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一种自我监控的手段。必须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如:学期计划、课程计划、单元计划、复习计划、多媒体使用计划。有了学习计划,保证自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只要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3.认真听好面授辅导课

在上课前按自学计划预习有关课程,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带着疑问和渴求知识的心情来听辅导课。在听课过程中,认真听、认真思考,做好听课笔记。记好重要的内容,如果听不懂,无法跟上教师讲授的进度时,不要惊慌,在课后尽快地寻求辅导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做到当堂的问题当堂解决。

4.详细做好自学笔记

除了做听课笔记外,还应在阅读文字教材时直接在教材上做笔记,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教材内容。利用音像教材、CAI课件学习,或收看直播课堂、浏览网络和VBI教学信息时,也必须在教材的相应位置记下重难点和其他有价值的信息,在做自学笔记的过程中,必须思考教材的内容,随时把对于内容的理解记录下来,在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胸中有数。

5、积极参加学习小组活动

学习小组活动因为是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进行的,它是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一种学习形式,在活动中我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同学们通过讨论焦点问题、交流心得体会、沟通学校信息等。获得了大量的信息,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所以,这种活动效果很好,即拓宽了我的视野,又培养了我的各方面的能力。

6、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学习

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是远程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充分利用媒体资源进行学习,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如《语言学纲要》这门课程,其中的抽象概念理解尤为吃力,学习起来较困难。我在自学的过程中,利用CAI课件进行学习,课件包括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还有自测练习。通过使用CAI课件,帮助我检查、复习和巩固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为了学习方便,我经常在家或在单位上网学习,浏览电大学习资源,补充了自己自学方面的不足;遇到不懂的问题,我及时通过电子信箱或电话及时向老师请教。

7、尽量克服自学中遇到的困难

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学习遇到的首要困难是工学矛盾,我所选择的专业是汉语言本科。刚开学时,由于我专科不是学中文的,所以要上两个月的中文补修课程。补修课共5科:古代文学、古代汉语、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这完全是由老师辅导的。每周一到周五都有课,老师要在两个月内把专科课程全部授完,速度是相当快的。为了追求新的知识,使自己达到一个新的领域,我每天坚持骑一小时自行车来电大上课,所受之苦真是难以言表。

我的工作性质不是那种全日制的公休班,而是有夜班。我值班时,就不能来电大上课了。为了上课,我尽量值夜班,我的工作性质是大量繁杂的记录数据,我要一一审本文出自新晨核,验正,不能有一点疏忽,因为这关系到整个站内的质量,也关系到一年的工作是否能够达标,在我的努力下,工作从没有出现一丝差错,今年年末我组还获得了集体"百班无错情"称号。这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事业上发展了,但还需进一步丰富自己,提高自己,增加自己多方面知识。在工作之余,我更要加倍学习,我每天都要抽出三个小时的时间用来学习,复习老师讲过的知识,预习新知识,真正做到温故而知新。在我的努力下,期末考试,我各课成绩都很优秀。,这更增添了我的学习兴趣。通过在电大半年多的学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远程教育是我明智的选择,因为它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传统教育方法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个性受到限制和压抑,产生不了真正的学习能动性。现代远程教育激发了我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也促进了我的实践活动能力,使自己的潜能真正得到了发挥。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