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生儿肺炎护理诊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 R722.1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7(b)-0137-04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病情变化快、进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如果不及时治疗非常容易发展成重症肺炎,最严重的结果甚至会死亡。相关研究报道显示,新生儿肺炎占新生儿疾病死亡总病例的12.6%左右[1]。反之,如果患儿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科学的护理,则患儿治愈较快,疾病转归预后较好。有研究报道显示,采用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有效地提高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急救效果[2]。西安市儿童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新生儿科对收治的36例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用了有针对性的急救措施及护理配合,达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转归,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0月我院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36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诊断为重症新生儿肺炎[3],出生时间为1~27 d,平均15 d,其中男22例,女14例,早产儿27例,足月儿9例。
1.2 急救措施与护理方案
1.2.1 制订急救方案 根据临床表现及诊断结果迅速判定所有患儿的病情。针对不同病情制订个体化的急救方案。迅速让患儿处于有利于肺扩张的,以减少肺部瘀血及避免肺不张,从而改善呼吸功能,并准备好各种常用的抢救器材,如喉镜、雾化吸入装置、呼吸机等设备,以便快速而顺利地实施救治。
1.2.2 快速开放静脉通道 迅速开放双上肢静脉通道,必要时下肢静脉也可开放。遵从医嘱正确配制好各种药品,及时纠正和维持患儿的酸碱及水电解质平衡。
1.2.3 保持呼吸道通畅 肺炎患儿的呼吸中枢一般发育不良,特别是早产儿尤为不成熟,临床可表现为咳嗽无力,不足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极易使痰液阻滞呼吸道而引起窒息、呼吸暂停等并发症,这样会加重肺部感染。故应让患儿抬高头部或取半卧位,及时给患儿吸入解痉药物及一定量的抗生素,以使呼吸道保持湿化,有效解除气管、支气管痉挛,并可达到消炎抗感染和稀释痰液的目的。
1.2.4 合理吸氧 依据患儿缺氧程度不同及呼吸困难症状选择个体化的给氧方式,如鼻管吸氧、面罩吸氧、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密切监测血氧饱和度,并依据其指标变化及时调节氧浓度和氧流量,切忌用高浓度氧气长期吸入而导致氧中毒[4]出现呼吸暂停、发绀等临床症状,如果经吸痰、拍背、弹足底等治疗无效时应及时用气囊加压给氧。必要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2.5 保持中性体温 本研究中的27例早产儿体温调节能力差且体内棕色脂肪含量较少,极易出现因体温过低而导致的硬肿症[3]应该根据这些患儿的体温变化、临床症状及体重状况采取个体化的保暖措施,使体温维持在36.5~37.5℃之间。
1.2.6 维持营养平衡 足够的热量摄入有利于患儿抵抗感染,应该结合患儿消化吸收情况,采用不同的营养提供方式,分为肠道内及肠道外营养。具体可采用自行吸吮法、鼻饲法或静脉内营养法。同时应该密切观察患儿喂养耐受情况,如出现呛咳、呕吐、腹胀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则及时调整喂养方式。进食后应该采取右侧卧位,以防止食物误吸入气管而导致窒息或肺炎加重。
1.2.7 严密监测相关指标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如出现心率突然加快、呼吸增快或暂停、咳喘、发绀加重、肺部明显湿性?音等,则高度疑似肺出血,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迅速诊断或排除。并配合处理,正确遵从医嘱应用药物治疗。预防出现水及电解质紊乱、黄疸、心衰、硬肿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
1.2.8 心理护理 所有患儿在入院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但极少有意识完全丧失的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给予患儿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护理人员要认真细致地观察患儿的情绪变化,使用亲切柔和的话语安慰患儿,充分让患儿感受到信任及关怀,并且还可用眼神、手势等暗示性措施鼓励患儿,使患儿更加配合治疗。
1.2.9 鼓励家长参与护理 责任护士指导家长了解重症新生儿肺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一起评估患儿的护理需求;进行拍背技术指导,直至家长基本掌握;根据胸部X线片结果对患儿采取恰当的引流;和家长一起制订患儿的排痰计划。
1.3 评价指标
将患儿急救前后的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补呼气量(ERV)、最大肺活量(FVC)、每分最大通气量(MVV)、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率(FEV1/FVC)、峰流速(PEF)等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治疗前后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急救措施及护理实施后,患儿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新生儿肺炎是临床新生儿科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季节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他季节也有发生病例的报道。新生儿一旦患上肺炎,如不能得到及时、彻底而有效的治疗,病情如果没有得到全面控制,非常容易出现反复而多次发作的现象,这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新生儿来说极为不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5]。目前将新生儿肺炎分为产前感染(包括宫内和产时)和出生后感染。这种感染大多数来自孕妇,或者经过胎盘来传染给孩子。也可能因为孕妇羊膜早破、产程过长,阴道中微生物上行感染而造成。与大龄儿相比,新生儿肺炎的症状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并没有典型的症状,少数可能咳嗽,甚至可能不会有体温升高的情况发生。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也有一些患儿,特别是早产儿不出现发热症状,而咳喘症状十分明显。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极易出现一些严重并发症[6]:①心力衰竭。发病时患儿表现为躁动不安,呼吸十分急促,心率>180 次/min,呼吸频率>60 次/min。②呼吸衰竭。患儿表现为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有的患儿出现呼吸早期加快或呼吸节律紊乱等变化,危重患儿出现谵妄、抽搐甚至昏迷等症状。③缺氧性脑病。重症肺炎所致的呼吸困难引起缺氧,导致患儿血氧饱和度严重下降引起缺氧性脑病,患儿出现头痛、呕吐、嗜睡或烦躁不安并可继发昏迷惊厥。缺氧性脑病发作往往较为突然,来势凶猛,病情凶险,又常常与多种并发症交错出现,相互影响,使病情变得更为严重而复杂,病死率极高。由此可见,对于重症新生儿肺炎的治疗和护理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实践意义。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实施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案后,患儿的VC、IC、ERV、FVC、MVV、FEV1、FEV1/FVC及PEF各项评价呼吸功能的基本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 < 0.05),说明这些治疗措施有效、护理方案合理,值得临床借鉴,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对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必要的针对性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十分重要。一般来说,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病情较为紧急而复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接诊后的第一时间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诊断资料迅速判定病情。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儿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而合理的综合性措施,如给予面罩吸氧、雾化吸入药物、机械通气及静脉补液等综合处理。重症新生儿肺炎患儿因为月龄小、病情重,理解能力及配合意识均较差,因此在抢救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儿的情绪状态进行监控,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安慰措施,从而有效地提高患儿的配合度,最终达到增进抢救效果的目的[7]。对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并取得家长配合的护患互动护理模式,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精神,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定会在临床护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8]。
【关键词】 新生儿肺炎 护理
由于新生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引起呼吸道阻塞甚至肺不张引起通气换气受限。导致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占新生儿死亡原因的10%~20%[1]。对新生儿肺炎可采取有效的治疗手段,而护理是重要环节[2]。2003年5月~2009年5月对我院新生儿无陪病房356例肺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无陪侍整体护理管理,现将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56例,年龄0d~28d,平均年龄15d;均符合新生儿肺炎的诊断标准[3]。其中吸入性肺炎287例,感染性肺炎69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保暖、合理喂养和氧疗等基础治疗,针对不同病原菌给予抗生素治疗。入院初根据发病时间及发病原因选用不同抗生素:对于宫内感染及产时感染者,给予氨苄青霉素等,重者用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对于产后感染性肺炎者,给予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待血培养检查出病原菌后,再根据药物敏感实验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免疫功能,必要时可输血浆和免疫球蛋白等。
1.3 护理资料
1.3.1 基础护理 每日为新生儿洗澡,观察皮肤是否红润、干燥,有无脓疮或黄疸。洗澡后更换清洁、柔软的衣服。勤换尿布,排便后用温水洗臀部,涂MEBO软膏,避免大小便刺激,防止臀红的发生。保持新生儿眼睛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眼睛冲洗液棉球擦拭;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新生儿口腔,要警惕鹅口疮的发生,如有散在或线状白点,则按医嘱用苏打水擦拭或涂制霉菌素散。
1.3.2 加强新生儿的保护,防止交叉感染 控制室内温度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限制家属探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定时通风;空气消毒每6小时1次,桌面、物体表面用乙酸液每日擦洗2次,地面用消毒液清扫每日4次。各种操作均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保持新生儿用具、衣服等清洁。严禁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工作人员接触新生儿。
1.3.3 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对于体温不升的患儿或早产儿放在开放暖箱或闭式暖箱中保暖。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暖箱温度,使患儿皮肤温度保持在36.5℃左右[4]。新生儿患病期间喂奶工作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工执行,患儿物品专人专用,每日严格消毒;病情轻者可少量多次喂奶,但不宜过饱,以每次2/3量为宜,防止呕吐和吸入,喂奶后托起患儿协助排气,取头高,右侧卧位,防止溢乳;呛奶严重者改用稠奶;喂奶后30min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重症患儿采取鼻饲,并根据不同日龄、体重、对液量的具体要求静脉补液。喂奶后观察面色变化及呼吸、心率、腹胀等情况。不能进食者予以补充氨基酸和脂肪乳,以保证热量和水分的正常吸收。
1.3.4 保持呼吸道通畅
1.3.4.1 翻身和引流 根据重力作用的原理,通过改变的方法促进肺部分泌物从小支气管向大支气管方向引流,分泌物多时根据病情2h~4h翻身1次,可防止肺萎缩及肺不张[5],保证支气管排痰通畅。
1.3.4.2 胸部叩击 胸部叩击可以通过有节律的叩打,对呼吸道—肺部产生直接震动,使附着管壁的痰液松动脱落,有利于痰液的排出。我们常用软的面罩或护理人员的手指手掌。叩击时手指手掌紧贴患儿胸壁,手指方向与肋间平行,用软的面罩边缘接触胸壁,以免漏气。在新生儿呼气时用腕部的力量轻叩肺部,叩击部位在前胸、腋下、肩胛间和肩胛下左右共8个部位,叩击速度为100次/min~120次/min,每次叩击提起2.5cm—5.0cm,每次叩击1min—2min,每个部位反复6、7次,总共时间不超过l0min,叩击动作要注意轻快,同时注意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皮肤及口唇是否紫绀,喂奶或胃管喂养后30 min内不能进行此操作。在喂养或吸痰前30 min~45 min改变后再叩击,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对于用呼吸机的危重患儿48 h~72 h及肺出血、体重低于1.0 kg的早产儿不能进行此操作。
1.3.4.3 超声雾化吸入 对新生儿肺炎患儿行超声雾化吸入,每4小时1次,每次15 min~20 min,在雾化液中加入沐舒坦及地塞米松,使药液随吸气吸入到较深的终末支气管,能疏松和稀化在呼吸道内堆积的痰液,湿润气道,从而提高呼吸道的清洁功能,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有利于痰液吸出。
1.3.4.4 吸氧 中、重度缺氧患儿经皮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中度缺氧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0.3L/min~0.5L/min,氧流量25%~30%;或口罩给氧1L/min~1.5L/min,重度缺氧者可用头罩给氧,氧流量5L/min~8L/min,氧浓度以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左右即可。如无效应改用呼吸机给氧。在喂养或吸痰前30 min~45 min实施胸部叩击前可适当提高氧浓度10%~15%。
1.3.4.5 吸痰的护理 对于多痰患儿、根据医嘱每次引流、胸部叩击、超声雾化吸入后的吸痰,要注意无菌操作,一般先吸引口腔内分泌物再吸引鼻腔内分泌物,以免患儿在喘息和哭叫时将分泌物吸入肺部。吸痰的压力为80~100 mmHg,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若吸痰后出现青紫可加大氧流量10%~15%[6],吸痰时要注意观察分泌物的量、粘稠度以及颜色、面色及吸痰前后呼吸音变化,吸痰后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精神状况、呼吸频率、心率、面部皮肤和口唇颜色等。
1.3.5 病情观察
1.3.5.1 由于新生儿病情变化差异大,病情变化快,患病时各种反应能力较低。因此,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情况、生命体征变化、吃奶情况、有无呛咳及紫绀等,特别是新生儿体温、脉搏、意识状态、呼吸、吸吮等指征,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护理记录。
1.3.5.2 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成熟,体温升降不稳定,如果出现体温不升,呼吸心率减慢、双眼凝视、哭声微弱或不哭以及刺激时无反应等,均为病情严重的表现。
1.3.5.3 呼吸频率、深浅、节律的观察有助于缺氧程度的判断。特别是观察患儿安静时的呼吸频率,双肺有无呼吸音改变等,若患儿面色苍白、出现口唇或指(趾)青紫、鼻翼扇动、张口呼吸、点头样呼吸、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吸气、呼吸暂停等说明病情危重,及时抢救。
1.3.5.4 观察呼吸道分泌物可以判断是否有羊水、血液、呕吐物或胎粪的吸入,特别要注意观察呼吸道分泌物性状,包括颜色、量、黏稠度等。
1.3.5.5 正常新生儿吮奶有力,有食欲要求,患肺炎时多数患儿拒奶、呛奶,口吐白沫,观察哺乳情况和吸吮情况有助于判断患儿病情的变化,如患儿吐奶呈喷射状,应考虑到颅内压增高现象,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1.3.6 观察有无并发症 新生儿肺炎常见并发症是呼吸衰竭及心力衰竭、败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给予特别护理,对患儿进行心电监护,观察预防电解质紊乱、黄疸、硬肿症和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1.3.7 输液时严格掌握静脉输液量及速度,一般选用注射器输液泵调节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以4滴~6滴为宜,以免静脉输液速度过快加重心脏负担引起肺水肿或心衰。
2 结果
356例新生儿肺炎患儿因病情危重转上级医院5人,其余全部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11±4)天。
3 讨论
3.1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反应性差,肺含气过少,呼吸表浅以及新生儿肺炎病因不同[7],以致新生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临床护理的难度也相应增加。
3.2 新生儿无陪病房是新生儿监护病房,病房内温度、湿度适宜,消毒隔离措施严格,可有效降低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配备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护工持续24h进行病情观察、治疗及护理,不仅有利于新生儿疾病恢复同时降低了呛奶发生率,缩短患儿住院日数,减轻患儿痛苦。
3.3 由于新生儿气管及支气管腔相对狭小,黏膜柔嫩,血管及黏膜血管丰富,感染后分泌物不易排出,易发生气道狭窄甚至阻塞,肺部含血量多,易瘀血发生感染。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咳嗽反射弱,无法将呼吸道内的分泌物排出,直接威胁患儿的生命,此时通过对新生儿系统、专业的护理,尤其通过肺部物理疗法促使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改善通气功能,减少肺部瘀血,对控制感染,提高新生儿肺炎的治愈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刘世超.新生儿肺炎200例X线诊断体会[J].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39.
[2]毛云霞,胡超芬,钟政武. 新生儿肺炎98例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8):1102.
[3]李毅.儿科疾病诊断标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11.
[4]黄人健.护士手册.北京:北京金盾出版社,1999:415.
[5]朱念琼.儿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4.
【摘要】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特点以及防治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60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及病原学构成,分析其常见病原菌,总结预防和治疗经验?结果 60例进行机械通气的患儿中有28例发生了VAP,其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93.33%,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最多,且对主要抗生素广泛耐药;革兰阳性菌占占6.67%,除对万古霉素敏感外,对其余大多数抗生素耐药?结论 新生儿进行人工机械通气时,要尽量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治疗保证无菌操作?VAP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提高MV治疗的成功率?
【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呼吸机相关肺炎;药敏试验
随着新生儿急救医学的迅速发展,机械通气在新生儿监护病房(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广泛应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也日益增多,成为影响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的重要因素[1] ?本研究对本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NICU 收治呼吸机机械通气60例危重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8月~ 2013 年8 月,收治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的60例患儿, 其中符合VAP 诊断标准的2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机械通气开始年龄25 min ~ 10 d,胎龄最小29+1周,最大41周,产重最小970 g,最大4100 g,机械通气时间2 ~ 7 d,男17例,女11 例,足月儿12例,早产儿16例;住院日最短3 d,最长46d?VAP 患儿原发病:肺透明膜病13例,吸入性肺炎10例,反复呼吸暂停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败血症1例?
1.2 诊断标准
28例均符合新生儿VAP 诊断标准[2] :机械通气(MV)治疗48 h 后符合以下条件:(1) 胸片显示新的或进行性肺浸润;(2) 发热;(3) 外周血WBC 计数>20.0 x 109 /L 或CRP>8 mg / L;(4) 气道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其中胸片改变为诊断必要条件,加上其他3 条中符合2 条即可诊断?
1.3 方法
对于MV治疗48小时后,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或拔除气管插管时剪取气管套管末端送检,按照卫生部医政司编写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 进行培养和鉴定分离?
1.4 治疗
28例VAP出现VAP症状而病原菌未明确之前,首先按经验选用涵盖革兰阴性和阳性菌的药物,后根据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并辅以定时翻身?拍背吸痰,气管内冲洗,雾化吸入?维持水电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
1.5 统计学分析
本组资料以率(%)表示?组间采用f检验,P
2 结 果
2.1 常见致病菌及药敏
28例VIP患儿培养分离出病原菌30株?28株为革兰阴性菌,占93.3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8株,占26.67%,肺炎克雷伯菌7株,占23.33%,大肠埃希菌6株,占20.00%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10.00%,阴沟肠杆菌2株,占6.67%,非发酵菌1株,占3.33%,勒米诺氏菌l株,占3.33%?革兰阳性菌2株,占6.67%,溶血性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药敏实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广谱耐药,敏感性位于前5 位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均对万古霉素均敏感?
2.2 转归
临床转归:60例患儿中,治愈47例,死亡2例,放弃11例?28例VAP中治愈15例(53.57%),好转8例(28.57%),死亡1例(3.57%),放弃4例(14.29%)?
3 讨 论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因为其本身黏膜屏障发育以及免疫功能尚未成熟,加之外部因素包括经口或鼻插入气管导管?胃管,会破坏会厌部正常屏障,使口咽部细菌定植于气管内以致肺部感染?呼吸机管道及复苏器械消毒不严格,医护人员不注意洗手,广谱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介人性操作的增多,特别是气管插管,破坏机体自然防御机制,为病原菌进入下呼吸道提供机会,同时又成为病原菌繁殖的场所?据报道新生儿VAP 发病率为28.3% -50% , 本文资料显示V A P 发生率46.7%,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符和?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降低VAP发生率有重意义,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发生率越高[4] ?分析原因与胎粪?羊水吸入,气管插管,吸引器的使用损伤呼吸道上皮细胞,呼吸道黏膜基底层暴露,需要延长应用MV等因素有关?陈胜莲?谭育华[5] 研究结果显示新生儿VAP与胎龄?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胎龄37w的新生儿,随着出生体重的降低,新生儿VAP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要降低早产儿机械通气发生VAP的风险.就要有效防治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早期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可减少机械通气应用的时间和机会?
VAP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本组资料显示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病原主要为革兰阴性杆菌(93.33% ),与文献报道一致[4] ?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为主,而革兰阳性菌仅仅占6.67%?药敏实验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头孢类抗生素广谱耐药,敏感性位于前5 位的抗生素依次为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环丙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但阿米卡星?环丙沙星在新生儿的使用受到限制?因此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疗效,降低VAP 死亡率?VAP患者在获得培养结果之前,早期足够的抗生素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最初经验性治疗的抗生素其抗菌谱应选择足以确保覆盖所有可能致病菌,以提高首次用药成功率?疑似VAP患儿常已用过多种抗生素治疗,在获得培养结果之前选经验性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细菌对先期使用抗生素耐药的可能,培养结果回报后根据患者治疗反应和药敏结果,可酌情改用针对性强?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同时应针对该地区病原菌情况选用抗生索,尽量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VAP的发生大大增加了呼吸衰竭的治疗难度,成为改善机械通气患儿预后的重大障碍?加强预防措施是减少VAP发生的关键,对VAP的预防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做好围生期的保健,降低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出生率?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技术,加强消毒隔离质量控制[6] ?呼吸机管道应严格消毒,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侵袭性操作?洗手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医务人员必须按要求正确洗手?病室应加强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监测?③减少上呼吸机时间,在原发病得到控制下,病情稳定时需及时拔管撤机,以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④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⑤加强支持治疗,保证足够热卡,提高患儿机体抵抗力?⑥加强患儿的翻身?拍背?吸痰等基础护理工作?总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重于治疗?
参考文献
[1] Apisarnthanark A,Holnamm一Pazgal G,HamvasA,et al.Ventilatot-associated pneumonia in extremely preterm neorm.tes in a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characteristics,risk factors and outcome,Pediatrics,2003,112(6Ptl):1420―1421.
[2] 曹毅民,郭在晨.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技术[J]. 中华儿科杂志,20
02,40(7):426―42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s].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744―1 745.
[4] 游楚明,傅万海,张志刚, 等.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危素及病原学分析[J].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8,(5):296―295.
[5] 陈胜莲,谭育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儿科护理,2009,16(8):45―46.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抢救;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349-01
新生儿窒息(Asphyxia of Newborn)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胎儿缺氧而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发生呼吸、循环障碍,导致生后1min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呼吸,以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为主要病理生理改变的疾病。严重窒息是导致新生儿伤残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须经过积极抢救和科学的护理才能改善新生儿预后,减少后遗症,现将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和护理经验总结如下,旨在为新生儿的抢救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窒息患儿136例,分娩方式均为阴道分娩;胎龄38.25±1.69周;男85例,女51例;出生体重3.14±1.20kg。窒息情况如下:轻度102例,重度34例。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31例,合并吸入性肺炎98例。
2 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较为通用的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为Apgar评分,该方法操作简便,即可评价新生儿有无窒息又可评价其直系严重程度。具体操作如下:于新生儿娩出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进行评定,窒息严重程度等级:8~10分为正常,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重度窒息还包括另外一种情况:即出生后评分正常,几分钟后Apgar评分下降至3分以下。
Apgar评分标准包含的内容有:1)皮肤颜色;2)呼吸;3)肌张力;4)喉反射;5)心率等。
3 抢救及护理措施
3.1 复苏评估:准备好复苏过程所必需的医疗器械。做好系统性产前检查,若发现母体及胎儿异常,及时处理,避免胎儿宫内缺氧的发生。医护人员严密观察产程进展情况,加强胎儿宫内监测,如有异常,及时行阴道助产或剖宫产,做好新生儿常规复苏的准备。胎儿娩出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是否足月?羊水是否清?是否有哭声或呼吸?肌张力是否好?如果以上内容有否,则立即进行抢救。
3.2 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窒息新生儿的首要步骤和关键措施。胎头娩出后,医护人员用左手自鼻根向下挤压挤出口鼻内的黏液和羊水,应用吸球迅速清除口、咽、鼻、喉器官中的黏液等异物,断脐后用消毒毛巾擦干婴儿全身,置复温台保暖。
轻度窒息新生儿取头略后伸,肩部垫高2~3 cm,尽快用婴儿吸痰器吸净口腔、咽喉及鼻腔的黏液和羊水,动作轻柔,直到吸干净为止。
羊水混胎便或重度窒息者,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防止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3.3 通气给氧:当清理分泌物,经触觉刺激后,呼吸仍未建立,心率
3.4 胸外心脏按压:经上措施处理,如患儿未建立呼吸,心率
3.5 配合用药复苏:紧急情况下,可配合药物抢救。重度窒息者经用100 %氧适当通气和胸部按压30s后心率<60次/分时,可用1∶10 000肾上腺素(0.1~03)ml/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由于母亲使用镇痛药或致新生儿呼吸抑制时,可用纳洛酮0.1 mg/kg,脐静脉推注或气管内注入。
3.6 维持正常体温:窒息新生儿体温不稳定,常出现体温不升,应置于保育箱内,根据患儿体重和日龄调节箱温,保持患儿中枢体温在36~37℃,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进行,注意保暖。
3.7 防止感染:严格进行消毒,对患儿实行保护性隔离,病室保持恒温、恒湿及空气新鲜。室温保持25℃左右,相对湿度60%左右,每日通风换气,保持环境清洁。同时,严格督促工作人员手的消毒,坚持做到进入NICU前及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必须严格、正确地洗手并加强皮肤、口腔、脐部、臀部的护理,防止感染。
3.8 心理护理:给产妇讲解相关知识,使其尽量保持情绪稳定,维持正常的泌乳功能,同时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常规护理复苏的新生儿,必要时派专人进行护理,保持病房安静,避免亲友直接探望,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任何人不允许护理复苏儿,一切护理工作必须认真、仔细。
4 小结
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称为新生儿窒息,该症仍是我国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生率占活产儿的5%~10%。新生儿窒息原因虽然多而复杂,但只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就可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做好孕期保健,正确选择分娩方式,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本组136例新生儿窒息抢救过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做好充分准备及密切合作,及时有效地清理呼吸道,做好保暖工作,使新生儿尽快建立呼吸通道,改善微遁环,纠正缺氧,为抢救成功赢得宝贵的时间,使窒息新生儿得到及时抢救,134例抢救成功,大大降低了新生儿死亡率,减少合并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2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74
关键词 沐舒坦 新生儿 肺炎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063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疾病之一,常以拒食、口吐白沫、气促及痰多、咳嗽、呼吸困难、紫绀等为临床症状,以弥散性肺部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特点,这是新生儿的生理解剖特点和免疫学上的薄弱之处所决定的。
资料与方法
2004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符合新生儿肺炎诊断标准[1]的住院病例82例,男47例,女35例,其中10例并发呼吸衰竭和或心力衰竭。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7例,治疗组45例。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治疗组男24例,女21例;对照组平均日龄4.6天,治疗组平均日龄4.7天。两组病情、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保暖、加强护理、吸氧、吸痰、抗感染、能量合剂等常规治疗,心力衰竭时给予西地兰(0.02~0.03mg/kg)、速尿(1mg/kg);呼吸衰竭时给予纳洛酮(0.1mg/kg)、氨茶碱治疗。治疗组加用沐舒坦注射液(勃林格翰国际公司生产)7.5mg/(kg•次),每日2次缓慢静滴,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住院日等情况。
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结果见表1。
不良反应:本次临床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讨 论
新生儿气管、支气管较狭窄,毛细支气管平滑肌薄而少,且运动能力较弱,炎症时黏膜肿胀,炎症分泌物增加,加上新生儿咳嗽反射弱,易致分泌物黏稠,排出困难,堵塞气管,临床上出现气急、紫绀、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故在新生儿肺炎的治疗中,有效祛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极为重要。
沐舒坦药理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4个方面:作用于气管、支气管分泌细胞,调节浆液及黏液腺的分泌,使浆液分泌增多,痰液稀释。恢复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活性,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和纤毛正常功能的恢复,增大纤毛活动空间,增强纤毛摆动频率及程度,促进痰液排出。具有协同抗生素作用,延长药物半衰期[2],使抗生素的肺组织/血浆浓度比值上升,缩短抗生素的治疗时间。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抑制组胺、白三烯等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白细胞和肺泡巨嗜细胞释放因子,防止肺损伤。
沐舒坦不良反应小。曾有学者报道在成人或儿童病例中发现有瘙痒、皮疹、低热、恶心等不良反应,停药后无需特殊处理即可缓解。本组病例未发生不良反应可能与新生儿反应不典型或滴速相对较慢有关。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易产生并发症,如心衰、呼衰,死亡率高,临床对于新生儿肺炎多于加强护理、抗感染、抗病毒、支持治疗等综合治疗为主,同时进行对症辅助治疗。沐舒坦有较强的祛痰作用,在应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加用沐舒坦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肺炎,症状和体征改善快,并发症产生少,治疗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不良反应小,有文献报道总有效率达88.9%[3],是治疗新生儿肺炎的有效辅助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小儿败血症;流行病学
败血症为小儿临床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着小儿的生命健康。为探讨本地区小儿败血症的流行病学规律,常见致病菌及耐药情况,我院儿科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临床诊断败血症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234例,占同期住院患儿的5.13%(234/4557)。其中男140例(59.83%),女94例(40.2%),男女比为1.49:1。居住地区分布:农村210例(89.74%),城区24例(10.26%)。年龄分布:≤28天142例(60.68%),~1岁43例(18.38%),一3岁24例(10.26%),~6岁14例(5.98%),6~12岁11例(4.70%)。
l.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诊断标准凡急性发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而无局限某一系统的急性感染时,都应考虑败血症的可能。凡新近有皮肤感染、外伤,特别是有挤压疮疖史者,或呼吸道、尿路等感染灶或各处局灶感染,虽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体温仍未控制且感染中毒症状明显者,应高度怀疑败血症的可能。如在病程中出现皮疹、肝脾大、迁徙性脓肿等,则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可基本成立。
1.2.2 确诊依据血培养骨和(或)髓培养阳性。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234例败血症患儿中体温升高者(发热)185例(79.06%),体温正常者35例(14.96%),体温不升者14例(5.98%)。黄疸51例(21.79%)。皮疹28例(11.97%)。肝脾肿大20例(8.55%)。发绀3l例(13.25%)。淋巴结肿大9例(3.85%)。无阳性体征34例(14.53%)。有局部感染灶152例(64.96%),以脐部感染(脐炎,脐部分泌物)最多,有52例(22.22%),其次为呼吸道感染,有39例(16.67%),肺炎26例(11.11%),消化道感染13例(5.56%),皮肤感染脓庖疮13例(5.56%),皮肤皱褶糜烂5例(2.14%),红臀1例(0.43%)。出现并发症42例(17.95%),其中合并化脓性脑膜炎9例(3.85%),肺炎30例(12.82%)。伴随营养不良17例(7.26%),先天性心脏病5例(2.14%),佝偻病3例(1.28%)。
2.2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20×10(H9) /L者113例(48.29%),10~20×10(M9) /L者97例(41.45%),4.0~10×10(H9)/L者23例(9.83%),4.0 x10(H9) /L以下1例(O.43%);血小板计数,正常者167例(71.37%),增高者59例(25.21%),减少者5例(2.14%);合并贫血19例(8.12%)。
血培养111例,培养率为47.44%,培养阳性50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45.05%,占败血症患儿21.37%。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肺炎链球菌13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肺炎杆菌2例,四联球菌2例,乙型链球菌1例。
2.3 治疗转归 痊愈106例(45.30%),好转111例(47.44%),放弃治疗13例(5.56%),死亡1例(0.43%),转院5例(2.14%)。
234例临床诊断败血症患儿共做血培养111例,检验率为47.44%,培养阳性50例,阳性检出率为45.05%。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4例(48%),肺炎球菌13例(26%),表皮葡萄球菌6(12%)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4%),肺炎杆菌2例(4%),四联球菌2例(4%),乙型链球菌1例(2%)。
3 讨论
由于小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对各种病原体的易感性高,因此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感染性疾病中,败血症也是儿科常见病之一。据统计,我国败血症的死亡率为1/10万,而1岁以内的小婴儿死亡率则为7.38/10万,本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死亡率为0.43%,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10万,放弃13例,占同期败血症的5.56%,占同期住院患儿的2.19/万。无论是败血症的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小婴儿均明显高于成人和大龄儿童,国内报道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病率占活产新生儿的1%~10%。
本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的发病率性别上元显著差异,为1.49:l。分布区域主要在农村,共210例(89.74%),农村明显高于城镇,考虑农村小儿败血症发生与农村卫生状况、卫生保健知识缺乏、卫生意识淡漠有关。降低小儿败血症的发生率和小儿死亡率的关键在农村,在农村开展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群众卫生保健知识水平和对疾病认识程度,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非常重要。
小儿败血症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新生儿发病率最高,本组资料中新生儿142例,占60.68%,在培养阳性的50例中新生儿3l例(62%),1岁以内的小婴儿11例(2l.57%),~3岁5例(10%),-6岁3例(6%)。说明小儿败血症中以新生儿败血症为主,败血症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小儿败血症防治关键在于新生儿和小婴儿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有资料显示,小儿败血症的发生与出生体质量关系密切,出生体质量越低败血症发生率越高。新生儿时期脐部和皮肤护理对败血症的防治十分重要。本组资料显示,脐部护理不当,局部感染或有分泌物者52例(22.22%),皮肤感染13例(5.56%)。因此,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前用“干”法,即在换尿布后涂少量植物油,除会阴和臀部外不用水洗。浴后应用软毛巾吸干,而不应揩擦以免损伤皮肤。皮肤皱褶处撒爽身粉量不宜过多,以免结成硬块而刺激皮肤。这些方法尽管十分简单,但许多农村父母却做不好,不知道其中的道理。因此加强在围生期保健宣教,教会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十分重要,也将会有效地减少新生儿败血症的发生。
关键词 羊水污染 胎儿窘迫 评估及分析
2000年我国<5岁儿童前3位死亡原因为肺炎、出生窒息、早产或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窒息为第2位死因,在城市感染性疾病得到控制后出生窒息已成为第1位死因。为了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卫生部组织国内专家结合我国国情编写了适用于我国的2005年新生儿复苏指南。胎儿窘迫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甚至死亡的直接原因。发生窘迫的时间越长,其结果越严重,可直接威胁围产儿生命及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永久性损伤,其中羊水中胎粪污染与胎儿缺氧关系密切。因此在产科分娩中要重视羊水污染,预测发生胎儿窘迫的风险,结合产科情况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尽快结束分娩,以减少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资料与方法
2009年3月~2010年3月住院分娩总数1356例,同期足月分娩均除外了新生儿肺部畸形,发生胎儿窘迫的150例,其中伴有羊水Ⅲ度污染98例为观察组,其余52例为对照组。羊水Ⅲ度粪染的诊断标准为羊水呈黄褐色或褐绿色黏稠状。胎龄36~43周,出生体重2300~4800g,其中男婴85例,女婴65例,生后有活力者(即呼吸有力,肌张力好,心率>100次/分)142例(94.6%),无活力者(即呼吸抑制,肌张力低,且/或心率<100次/分)8例(5.4%)。羊水污染的新生儿出生后Apgar评分7~10分89例,4~6分36例,4分以下25例。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方式、实验室检查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主要合并症和并发症等经均衡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统计学分析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结 果
羊水污染新生儿常发生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胎粪吸入性肺炎、羊水咽下综合征等并发症。羊水污染度高,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愈高。总结本资料羊水Ⅲ度污染组新生儿窒息率19.7%、新生儿肺炎率14.5%、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率3.8%均高于对照组6.8%、5.9%、0.9%,有统计学意义(P<0.05),羊水Ⅲ度污染组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发生率与分娩方式无关。因此,羊水Ⅲ度粪染和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病率、死亡率关系密切,羊水的性状及量是作为胎儿胎盘功能的监测指标之一。
讨 论
羊水胎粪污染的原因:宫内窘迫胎儿缺氧时,促进胎儿肠血管收缩,以致肠蠕动加快及括约肌松弛;脐带受压致迷走神经活性增加;胎儿肠道成熟具有“排便”功能;分娩过程中胎头或脐带受压可刺激肠道副交感神经引起胎儿排便。但发生胎粪吸入综合征(MAS)和窒息者大多存在胎儿宫内窘迫或分娩过程中有乏氧过程。
当发生胎儿窘迫时,凡具备阴道助产条件者,应迅速结束分娩,否则行剖宫产术。无论采取何种分娩方式,都应在短时间内迅速结束分娩,使胎儿能迅速脱离缺氧环境,避免加重胎儿窘迫程度,对降低新生儿窒息率、新生儿肺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均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胎儿娩出后应严格按2005年新生儿复苏指南复苏流程进行复苏:①通畅呼吸道;②提供正压人工呼吸(气囊面罩或气管插管);③施行胸外按压;④注入肾上腺素。还应注意复苏环境、温度、通气策略和设备等。立即行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建立呼吸。重点监护脑水肿、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酸碱平衡失调及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预防颅内出血。
通过本案的探讨总结,羊水胎粪污染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亦是导致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直接原因。是我国新生儿死亡和造成远期后遗症(如脑瘫、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认为羊水污染是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指标,而新生儿窒息常常是胎儿宫内窘迫的延续。出现羊水污染应加强监护与观察,综合多项指标全面分析,及时处理胎儿宫内窘迫,减少对胎儿的危害,对提高新生儿出生率及产科质量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卢琼芳.羊水污染298例临床分析及护理.华夏医学,2000,13(5):638-639.
2 潘敏珠.临产前剖宫产羊水Ⅱ°混浊以上32例NST回顾性分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31(6):1450.
3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44.
【关键词】 新生儿;医院感染
回顾性分析我院新生儿病房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医院感染发生情况,探讨发生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特点,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6-2007年新生儿病房出院病人为7372例,发生医院感染215例,发生率为2.85%。男137例,女78例,其中早产儿37例。
1.2诊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登记统计[1]。
2结果
2.1医院感染率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出院新生儿7372例,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15例,医院感染率为2.85%。
2.2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见表)口腔感染161例(占医院感染人数的74.9%),皮肤软组织感染23例(占医院感染人数的10.7%),消化道感染30例(占医院感染人数的14%),其他感染15例(占医院感染人数的7%)。
2.3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各部位感染主要病原菌中,口腔感染经刮片镜检有菌丝及孢子而确定真菌感染,G-杆菌以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为主。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等,消化道感染主要病原有轮状病毒、大肠埃希氏菌等,臀部及皮肤感染主要病原是真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2.4 住院时间215例医院感染病例中有187例(占87%)住院时间超过8 d。
2.5使用抗菌药物情况215例医院感染病例均使用过2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3讨论
3.1 医院感染的特点新生儿病房是医院感染监测重点科室,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是提高新生儿治愈率、减低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我院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2.85%,比国内有关报道低[2]。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主要是口腔感染161例,占74.9%,消化道感染30例,占13.95%,其次是皮肤软组织感染等,2007年感染率稍高于2006年,分析病历资料考虑与漏报减少有关。从资料中看出口腔感染占我院医院感染人数的绝大多数(74.9%),分析与抗菌药物使用率过高、住院时间较长、菌群紊乱等因素有关。另从表中显示2007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明显比2006年发生率低分析与加强了病房消毒隔离、新生儿基础护理等工作密不可分。
3.2医院感染病原体医院感染主要病原是真菌,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轮状病毒等,这些致病菌大部分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消毒灭菌不严格、菌群紊乱和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加强病房空气流通、消毒隔离、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洗手行为,加强基础护理工作,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可能。
3.3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易导致菌群紊乱。215例病例均使用过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更易发生感染或二重感染,所以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严格掌握应用指征,据实验报告选择抗菌药物,避免盲目经验用药,可有效控制二重感染发生,减少耐药菌株产生和减轻患儿经济负担[3]。
3.4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关资料显示早产、低体质量、住院时间长、疾病严重程度、侵袭性操作、广谱抗菌药物及激素的应用、非母乳喂养等均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4]。故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管理,严格无菌操作,减少操作次数,加强基础护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激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合并症,缩短住院时间,保持病房空气清新,及时更换暖箱内储水及消毒,提倡母乳喂养,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控制措施。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2]李华,邓晓毅,姚丛月.5年新生儿科医院感染临床分析.徐州医学院学报,2005,25(4):340-341.
新生儿肺炎(neonatal pneumonia)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需及早诊断和正确处理。笔者临床治疗126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0~2006年收治的126例新生儿肺炎,其中重症肺炎56例,合并有心衰者32例,有惊厥者21例。全部病例均经病史、体征及X线证实。
1.2 方法 (1)呼吸道管理:反复吸净口咽、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雾化吸入,引流,定期翻身、拍背有利于痰液排出。(2)供氧有低氧血症时可根据病情和血氧监测情况采用鼻导管、面罩、头罩等方法供氧;重症并发呼吸衰竭者,可给予正压通气治疗。(3)抗生素治疗应针对病原选用抗生素,金葡菌肺炎可用耐酶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或丁胺卡那霉素;革兰阴性菌或绿脓杆菌对一般抗生素耐药者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B族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选用氨苄青霉素与青霉素治疗,3天后用大剂量青霉素,疗程10~14天;李斯特菌肺炎可用氨苄青霉素;单纯疱疹肺炎可用阿糖胞苷或无环鸟苷;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可用病毒唑雾化吸入3~7天;厌氧菌感染首选甲硝唑静脉滴注;衣原体肺炎可用红霉素,剂量为50 mg/(kg·d),共2~3周。(4)对症及支持治疗:积极纠正低体温、循环障碍和体液酸碱平衡紊乱等;保证供给充分营养和增强免疫功能,输给血浆、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等。
1.3 结果 126例患者均获临床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