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

第1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本次培训,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在校学习,第二阶段为全县学习,第三个阶段为在家自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学习、各校汇报本校的大集体备课、观摩课和评课议课。不但有自己学校领导作报告,也有外校的老师介绍经验;不但有教育法规的宣传,备课方法的讲解,也有老师自己的心得体会;不但有教学方法的指导,也有思想品德的提升;不但有集中学习,也有小组讨论和在家自学。这次暑期培训内容充实,但是重点突出。老师们用自己切身的体验告诉大家,网络大集体备课所展现出来的前所未有的优势,极大地鼓舞我们将备课形式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

网络大集体备课时我县改革实行的一种备课形式,可谓是集思广益的突出表现形式。在以往的集体备课中,也有存在的问题及困惑,如何把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紧密结合起来,打破过去一个人独立思考,靠一本教材和一本教参书来完成课堂教学,今天已不能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要了。怎样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孩子们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设计趣味教学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成功的完成课堂教学。而今,通过网络模式,多人合作,共同探讨,将一项任务分开化,我们有了更多的精力,从事教材、教法的研究,在闲的时间里,通过互联网获取了更多的资料和信息。教师自主、合作、探究,形成研讨氛围,发挥“集团效应”的优势,以前我们都是“各备各课”每个老师在平时都是专注于自己备课,而县教育局在本学年暑期组织了“网络大集体备课”的培训,利用网络的优势和平台,集大家之思路,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各位教师都积极参与,各抒已见,从中学了不少经验,可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少走很多弯路,个人素质将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各校代表讲授自己学校的大集体备课经验总结,给大家指引了正确的方向,提出了合理的方法。以里庄为代表的各学校讲解了自己学校在以往多年里总结的大集体备课的形式、方法、分工、优化等各个环节,通过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性化备课、课后教案修订意见等步骤把一个备课通过集思广益,做到最好。

第2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 探究式 实践 思考

探究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探究心理和好奇意识,初中生物作为自然学科的一种,更是需要采取探究性教学。因为很多生物学概念都是在探究的基础上提出的,很多规律都是经历了科学探究后才发现的。在生物教学中如果能够更多地采取探究式教学,学生一般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

回顾十多年来的探究式教学实践,展望2011版课程标准颁布后新的课改十年的到来,笔者认为有必要梳理已有的认识与经验,从而为未来的教学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一、初中生物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理解

作为一种异于传统仅是讲授进行教学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中更多地需要依靠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等。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利用直觉思维进行猜想,利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利用语言进行探究过程与结论的描述等。当然,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利用生物知识和原有的学生经验,进行学习情境的创设。

作为本来就是源自自然科学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以找到更大的用武之地。因为一方面,初中生物知识相对简单,学生具有探究出问题结果的可能;另一方面,初中学生具有强烈探究未知对象的好奇心,科学探究也就具有了思维基础。

当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并不意味着探究过程就需要完全遵从科学家探究的过程。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初中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被认为是真实探究简化之后的类科学探究,更是因为纵观生物发展史,可以发现许多生物规律的得出,并非是简单的线性探究过程可以得出的,而是需要经过一种螺旋、反复式的探究。

因此,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的目的除了让学生更符合认知规律地进行学习之外,更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探究的基本原理,知道简单的探究该如何进行,从而为学生将来面对未知的生物问题时,能够自发地产生一种探究意识,并通过已形成的探究能力进行尝试性探索。

二、初中生物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过程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有效的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关键有两点:一是探究问题的提出;二是探究过程的设计。

对于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我们是这样理解并实施的。真正的好的问题的提出,一定是学生所掌握的原有的生物知识,与新的生物知识之间出现差异,引起了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寻求平衡的欲望。因此探究的问题应尽量由学生提出,这样学生在探究时投入的精力与思维会更多,参与度更高;当然,有些时候也需要由教师提出探究问题,作为对学生无法提出有效探究问题的补充。教师提出问题也是必然的,但这里仍然要注意不能像传统讲授式教学提出问题那样,不注意联系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而直接提出问题。

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理解的生态系统――这属于学生的朴素经验,然后可以用视频播放出一段完整的生态系统视频。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总结: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与非生物之间似乎存在着一种无形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当中存在着奇妙的关系。总结到这里,学生自然就会产生问题:这个整体叫什么?(即应该怎样描述?)有哪些奇妙的关系?(即其中存在哪些具体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铺垫,学生就能自发提出可探究的问题。

对于探究过程的设计,我们的观点是这样的。允许学生设计的探究过程具有一定的粗糙性和不合理性。由于学生的水平和能力所限,学生设计出的探究过程肯定会存在一些不足。而这种不足教师要能够容忍,尤其是不能因此而不敢放手让学生设计。事实上根据笔者的观察,教材上的一些探究思路只有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真正为学生所接受。那种不考虑学生实际而实施的探究,即使探究的过程再精彩,也难以为学生所接纳。而无论学生原来的思路如何粗糙,只要我们的探究是从学生的实际思维出发,那学生就能走好探究这一过程。

例如,在“探究生长激素功能”的设计中,我们可以让学生先举出同一生物不同生长现象的例子。在笔者的实践中,学生列举的最多的例子就是人的生长过程中,为什么有的很高,有的很矮?为什么有的人的手和嘴唇会那么大(肢端肥大症)等。由于这些出现在学生身边的事例以及学生思维中的印象,学生在设计探究思路时就会更积极、更主动,教师只要在此基础上帮学生复习一下有关新陈代谢和神经调节等知识,就可以为学生设计探究实验奠定好知识基础。如果条件允许,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在机房中通过网络完成这一探究过程。事实证明,这一策略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有效的,就算不花更多的课后时间来巩固,他们也能掌握得很好。

总的来说,探究式教学的根本宗旨就是要“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依靠学生”,只有当探究的问题和设计都是来自于学生时,探究才能进入最好的状态。

三、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无论怎样的教学方式,其最后的目的都是指向学生的能力生成,正如有人所说:“当学生在学校学到的东西都忘记之后,剩下的才是他真正学到的。”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我们希望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学会观察与实验――生物是一门自然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其基本要义;学会猜想与探究――猜想需要直觉思维,而探究需要缜密的科学思维;学会设计与表达――探究过程来自于科学的设计,而探究的结果需要口头或书面的准确表达。

第3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史料是构建历史学的原始素材,也是人们认识和评价历史的源泉和依据。认识、了解史料,即是去认识史料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去认识、了解各种历史材料如何被运用于过去的重新构建。然而,由于史料只是一种间接性的媒介,因此运用史料以重新构建过去所涉及到的问题也比较复杂,其中包含两项主要工作:一是对史料的鉴别,二则是对史料事例的说明和诠释。

史料教学是注重史料的选择、甄别、分析、判断与运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探究活动来探讨历史问题,习得并掌握一定的历史研究方法,形成一定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中学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它代表着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

跨世纪之际,中、美、英三国相继出台的历史科国家课程标准,它们都十分重视史料的运用。可以说,史料教学已成为21世纪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在历史教学中,为了与发现式学习“探究模式”(mode of enquiry approach)的理念相一致,激发学生的思考,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史料被引入教学之中。一些历史教师让学生通过史料感受历史学家所面临的问题,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不仅是记诵事实,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评价证据,分辨“事实”与“说法”的差异,即通过理性的思维和以证据为基础的想象来理解以往的社会和历史的发展。英国著名的历史教育专家、伦敦大学教授狄更斯和李彼得等撰写了《历史课中的证据》一文,指出原始史料在课堂中的运用,不仅可以激发兴趣、阐明主题和解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而且还是一种证据。学生可以查看原始文件、统计资料等,以便掌握一些历史研究的技能。学生可以在有限的范围内学做历史学家的工作;也可以说,通过有限度地运用史料,学生可以学到历史学家的观点和方法。如果在教学中仅仅是“给予”,那么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历史知识;而在积极探究的理解中,学生通过运用史料的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他们会感到有兴趣。许多教师更认为,学校的历史教育应该提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了解历史学家是如何进行研究的。

2011年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在新课程理念的脉络中,历史课堂教学中使用史料的核心意义是:由于学生不能仅仅是被教导固定化的知识,还应该被教导探究、分析历史知识的方法,而这便涉及了让学生自己去运用史料,因为学生唯有透过运用史料的直接经验,才能真正掌握探究、分析历史知识的方法。

学习方式是当代教育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的解释并不完全一样,大多数学者认为,学习方式指的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基本的行为和认知的取向。学习方式不是指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学生在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历史学科中传统的学习方式,我们都比较熟悉,它强调教师的讲授,学生主要采用接受性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探究性以及合作性体现不够。中学生长期以来“喜爱历史,但不喜欢上历史课”的状况也与过分强调接受性学习密切相关。所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被列为当前中国历史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史料教学,注重应用史料来进行学习,包括史料的收集、甄别和运用,把史料作为探究历史的证据,藉此来认识历史的本来面貌,寻找历史的规律。学生通过对一定史料的研读,逐渐培养起一些基本的史料阅读能力。比如,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识记理解能力,运用基础知识说明阐述历史事件、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综合分析材料、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能够逐渐具备知识迁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从不同角度独立思考问题和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敢于大胆发表独立见解的自主创新意识;归纳概括和文字表达能力等,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作为历史知识的基础来源,史料已经成为历史教学必须依赖的重要课程资源。将史料引入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提出的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 它成为落实三维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和途径。

第4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1 信息素养的培养是新课程的目标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是培养学生以信息素养为基础的信息技术能力,形成为适应在信息社会生存、终生学习和持久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能力。

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受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两个素质”教育。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2 教师要善于驾驭教材并渗透德育教学

虽然教材和教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习资源以及一定的学习流程,但教材只是教学资源之一,仍需要教师结合网上、杂志上的优秀案例资源驾驭教材,仍需针对不同的学校情况、教学实际及教学对象特点,对包括教材在内的学习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和扩充。只有源于教材而不依赖教材,我们的课堂才有可能是“活”的,才有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例如在讲解第一册(上)《智能ABC输入法》这个知识点时,考虑到书本内容比较理论化,根据本校学生数量多的实际情况,我先播放一段学生在楼道内拥挤、冲撞、摔倒的情景动画,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出楼道礼仪:礼让、右行、轻声、慢步。然后要求学生将词语输入电脑并打印出来贴到楼道里,鼓励大家共同遵守。紧接着设计一系列文明用语:团结、友爱、互助…….由学生练习词语输入法。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处理教材并渗透文明礼仪知识,以便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冲动,在培养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也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学习习惯。

二、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

在新课标下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老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任务驱动式、主题式、研究学习式、探索式、分组协作式等多种形式,其中任务驱动和分组教学模式已经渗透到我们的课堂中,但在实践过程中,这两种教学模式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

1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少了学生的主动分析和规划。

如果学生只是完全被动的接受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操作不熟练的学生都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在教学过程中,每一个任务都要考虑不同学生的需求精心设计,且要按照任务准备 任务提出任务分析任务规划任务操作结果评价任务完成等步骤有序地执行任务。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布置任务的目的是什么,分析并提示怎么来操作或用几种方法来操作,操作过程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等。此外要善于运用分层教学策略实施教学,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得到发展,因此设计任务时一般分为基本任务和综合任务,要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完成基本任务;综合任务供有余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任务完成之后要对学生作品从技术和应用等多个方面进行检查、展示、和点评,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的空间,在主动参与中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任务教学模式下教师扮演的角色是教学方案的设计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研究成果的评价者。

2 分组少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分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分组有时会变成组长检查一下各自小组任务完成的情况,小组学生之间并没有进行真正的协作学习、相互交流,这种“分组”流于形式,还不如不分组的教学效果好。在小组合作的方式上面,要培养学生相互间的配合默契。要让每一个成员明确他们的任务。组长,要分配好组员的工作,并可以把学习任务再细分,分配给每一位同学,并且要协调好组员之间的合作。要合理利用有特长的组员,发挥组的优势。组员,要积极接受组长分配的任务并且认真努力的完成。要提醒学生只有大家团结合作了,整个组往共同的目标奋斗,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还必须贯穿以下两点

1 要善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教材为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学生上课是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上课不带课本,就算是带了,能够自觉看书的很少,以为听教师讲就够了,本学期我尽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教材中所介绍的信息技术知识及思想方法,并有意识的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特别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很枯燥,有时我就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我根据学生阅读的内容以竞答的形式设计相关的填空,选择,思考题,让学生经过阅读教材并交流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来组织答案。

2 要善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它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现新事物,研究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提示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发散思维除去具有思维的一般属性外,其最大特点就是发散性。即对问题不急于归一,而是提出各方面的设想和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经过筛选找到比较合理的结论。对未知的东西,敢大胆去设想,又把已知的东西敢大胆提出异议,对陈规敢于突破。在教学中根据这些特点去进行训练,改变学生唯命是从的传统的束缚式的思想方式,无疑是素质教育和适应时代所需的开拓性和创造性人材的需要。那么如何进行这方面的培养呢?

我在让学生练习整理文件夹时,我特地设置了这样一题。有两个文件夹-“语文”和“日记”,一些文档-“古诗”、“日记”等,要求学生整理好他们的文件夹。学生产生了意见的分歧。有的小组把“日记”放在了“日记”文件家中,有的却放在“语文”文件夹中,理由是他们的日记是在语文课中学习的,所以放入“语文”文件夹。其实各有各的道理,管理文件夹是根据自己的爱好等进行管理的,所以只要自己认为合适的,都是可以的。

三、对教师个人素质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师的任务比较重,在某种程度上,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专业知识过硬,还要整合其他学科的学习,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和行为习惯,做一个擅长技术的教师、擅长教学法的教师、

教学——用心才能教好!在跟学生广泛交往、用心投入教学工作中,我越来越意识到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用心教学,才能尽到身为人师的根本职责。我们应该把课堂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用心设计、用心实施、用心经营,用学识打动学生,用知识吸引学生,用思想引领学生,用思维锻炼学生。

1、 走进学生心灵,教育从这里起步

教师的教育行为,只有在得到学生真心的接受并予以信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产生效果。那些能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才有机会对他产生影响。同样,潜移默化的长期影响才有可能、有力量改变一个人——厌学的变得喜欢学习了,学业成绩好的变得更加优秀了,懒散的变得勤快了,表现出色的更加精益求精……通过教育培养人、造就人,这就是教育的本质和魅力!因此,我觉得教育要从了解学生开始,要走进学生心灵,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基础现状、性格特点、心理需要等各个方面,尊重他们,在彼此交往中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所作为。

2、 用心经营课堂,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第5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Z一代,或IGENERATION(除了上网什么也不知道的孩子),不仅使用互联网和移动技术作为知识的资源,也为社交、沟通建立个性化的空间,今天的年轻人从字面上保持技术的形式、功能,就在手掌上。

试图把人们的注意力从这些比小手大些的设备上移去,是过去一段时间内许多教育者的本能。也有很多人拥抱这个时代,迎接这新的一代。不过,确切地说,如何才是正确的呢?

著名的游戏设计家和专家珍妮说,1.83亿的美国人每天至少玩一小时的视频游戏,他们最爱的游戏可以帮助我们学生不仅满足共同的核心价值,而且也符合与一个高度竞争的对劳动力日益严格的要求现状。

所谓的新一代已经比以前对系统有更高的期望。他们进入正规的教学环境是不得已的,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习惯于高智能元件的嵌入,学校需要提供的体验,要让他们从事学习,就要与他们休闲的游戏相当甚至超过才有吸引力。

游戏空间的魅力(这时的教室感觉更像是一个游戏系统)可以被用来辅助教学吗?我们如何保证作为玩家的学生会学习呢?现在看到的许多元素和各种各样的跨平台可以帮助塑造明天的教室情况。

我们怎样才能将课堂中的工作的乐趣成分与游戏的最佳元素差距缩小?在讨论中,假设参与者都有同样的兴趣。关于“有趣”的硬道理是,它的需求是很困难的。在最好的情况下,孩子们进入游戏空间,或者通过教练指导,看别人的是怎么做的,让他们知道什么时候是安全的。玩家可以通过与自己的欲望和创造力相符的游戏相识,培养自我激励,探索失败的风险。

在游戏空间,失败的概念是经过重新定义的。玩家努力掌握一种技能可以反复尝试一些后果,并最终得到他们狂热追求的一个真正能够掌握的技能。他们的动机纯粹是内在的,事实上,他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时刻。

引入任何的游戏的概念会吸引其他玩家。在尝试失败方面,个人是安全的,没有任何风险,玩家会变得更有创造力和交际能力,更可能与他人合作,这都是非常宝贵的21世纪的技能,尽管现在存在着早期的社会化倾向,直到现在,我们开始看到这些工具是非常强大的,追求快乐是内在激励,并利用动机产生一些非常有力的结果。高度介入的玩家就是想把游戏玩好,这时他们全神贯注。

在游戏空间往往会弹出图形,扣人心弦的情节(许多是幻想的成分),你可选择并发展为一个化身,与此同时,发现一个膨胀的和身临其境的现实的秘密,以确保不懈的追求,玩家将会有一个合理的速度和水平,他们玩的乐趣会增加,尽管有持续的挑战。

玩家将忍受重复尝试沮丧,因为最终达到掌握这些功能的内在激励,这样的动机促进玩家不断重复。在很多游戏中,玩家获得的经验,得更高的分,这是他们规范的进展。这与传统的评分系统是完全相对的,他们从100%开始,只有一条路,分值不仅能让玩家获得新的技能、工具和权威及地位,也可以同时访问其他的任务面临更多的挑战。新的游戏经常引入叙事,为知识和权力,自治是永无止境的。

这样的例子在大规模的多人在线游戏中比比皆是。其中最著名的是《魔兽世界》,拥有约1000万用户,在这个游戏社区,玩家进入一个自我激励的状态,作为新手,有非线性叙事,以自主任务为主,建立协同的分会,并致力于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最终的掌控。

一个值得注意的事实是,这个游戏是以玩家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系统为中心。当玩家进入探索的领域时,他的周围都是等待探索的区域,还有不断地有任务来袭,知识和解决方案的挑战无处不在,有很多种方式获得:通过叙述、预设的角色和更多的经验丰富的玩家,这些在游戏中都能遇到。此外,旁观者很快提供“及时的”教导。后面的两个是强有力的角色对角色的教学,这是被玩家非常欣赏的,也是非常频繁的,这是向前的动力。

在这样的游戏空间,信息是寄托,玩家积极主动地调用各种资源,积极利用它的进展。这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其中的信息是由系统选择和推着学生。在游戏空间,用户是在玩中学,而不是先学再玩。

因此,怎样才能让游戏和教育软件开发商提供正宗的富有乐趣而又有实际的知识?进入游戏不是一个简单的任务或一个轻率的追求。尽管面临挑战,而它被描述为一种革命,只需要找到一个中介,便可产生非常积极的结果。

例如,目前马里兰州学校学生学数字选项时,使用的《诱惑的迷宫》就是这样一款游戏。通过一系列非线性的经验,诱惑包括高度互动和发现,对数学难题进行游戏化,学生工作寻找他们丢失的宠物并拯救世界的怪物,探索和掌握的技能都与州的数学标准相符,游戏有助于学生感觉像数学家。“诱惑”有一个完整的教案,针对每一个游戏作品,数学图形组织者的解释,和教师资源,这些都满足预期的许多基本程序。

还有其他的游戏,可以将其引入课堂。如“DRAGONBOX”,可以用来设计教代数,范围从初级到高级,包括列和复杂的方程求解。

许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是找到合适的工具,接着又如何进行呢?首先,让老师去玩是极为重要的,至少要涉足,这样他们可以找到陷阱,以及支持学生的技术。事实上,游戏如“迷宫”和“DRAGONBOX”只提供了拼图的诱惑,是教育工作者使用的有效的课程。孩子可能在游戏中解决难题的进步很快,但他们仍将需要把成功的原因重复出来,这时老师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找到合适的应用程序和合适的合作伙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尽管这前景很好。好消息是,应用程序及游戏设计者和教育技术出版商之间的合作非常密切,并有产品存在。(如I-READY),把游戏元素注入教学,为教育和教学支持强大的诊断。

第6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开班会不一定要等一节完整的课,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干的班会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必长篇大论,班主任把及时发现的不良思想的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阶段。

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注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促膝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加强班级管理,培养优秀的学风、班风,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努力培养"赤诚、严格、活跃、奋进"的班集体。

高三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在学生毕业前夕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

在这个学期里,我的班级管理工作从三方面实施: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控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在这点上,特别要提一提的是班干部的选用,这是让学生自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的管理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不论班主任如何和颜悦色都带有不容质疑的权威性,也难免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通过班干部的协调,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起的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一方面,我主要加大了对学生自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控自己,使自己在集体中成为班集体的建设者,而不是"包袱"。

在这点上,特别要提一提的是班干部的选用,这是让学生自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的管理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不论班主任如何和颜悦色都带有不容质疑的权威性,也难免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通过班干部的协调,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班干部起的是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的作用,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

选好班干部,不但有利于班级管理,而且有利于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培养学生担任班干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其组织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还可培养其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乐于奉献、积极进取等优良的思想品质。多培养班干部有利于多数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班干部管理班级,让学生自治自理,却不等于班主任可以完全不理,这关涉到班主任的引导、指导和调控问题。当学生对事情的理解是非不分明,对班级事务的处理欠妥当,不能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达成共识的时候,班主任就应该及时的给予引导和指导。实际上,班级的重大决策都应该由班主任来决定。要知道,班干部的阅历和能力在目前还是有限的,有些责任也是作为学生的他们所承担不了的。只有班主任做好宏观的调控,做好班级的带头人、领路人,把好方向关,才有带领学生不断前进不断发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我有效地利用好每周一的班会课开展一些专题性的活动,例如,笑对高考,学习经验交流会,意志教育,如何做时间的主人,习惯养成教育等,这些活动大大地促进良好的学风、班风的形成。这一点上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再一方面,我自己也以身作则,努力做学生的榜样,勤跟班,使班风正、学风浓。而我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评比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这又进一步鼓舞了同学们的士气,使班级管理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积极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努力使后进生以失败者来,以胜利者走。

后进生的教育和管理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却又是影响班级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高至关重要的一环。每个学生都享有受教育、受锻炼的基本权利,关注后进生是尊重学生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体现。在这方面,我作为班主任首先做到了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他们,深入调查摸底,搞清他们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做到了因材施教,对他们处处真诚相待,时时耐心相帮,真正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最可信赖的朋友;及时对后进生加强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消除或减轻种种心理担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同时,我还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后进生表现其优点和长处,及时赞扬他们,及时使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对于屡教不改的学生,一方面可以选一些明是非、有能力又与其比较相熟的班干部对其进行提点和帮助,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是班主任对其进行耐心的教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后进生的心解冻不是不可能的事,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惟有老师对他们的理解、尊重和真心、真诚的温暖,才可能消解冰冻。的确,老师的关心、关怀和关爱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金钥匙,老师主动与后进生沟通,多了解他们的思想状态,用真诚的心去关怀、去帮助他们,他们是知道的、懂得的,最终也会被感动。班主任坚信这一点,并努力实行,转化后进生才会有成功的转机。

四、积极开展好文体活动,做好课间操、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高中学生学习任务比较繁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五、积极主动地和各科教师联系,协调学校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发挥好纽带作用。

第7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一.备课的误区

(一)仓促上课,准备不足

当教师的都知道上课就要备课。面对教室的几十双眼睛,你如何能两手空空,脑袋空空?讲什么,怎么讲事先没安排,课堂没个中心,没有条理。东拉西扯的结果是学生的不明所以。如果有特殊情况,没有备课,怎么办?切不可浪费时间在那里胡说八道。首先考虑让学生自己听读背写,让他自己动起来,自己学。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就要养成好习惯:提前准备一周的课,甚至是一月一学期的课,写好草案。

(二)备课只是做ppt

有些教师备课真的简单,从网上下载与自己备课内容相关的素材,不加取舍地,一拼凑就变成自己的课件。时而听录音,时而看录像,时而又是漫无目的的一张张幻灯片展示,叫人眼花缭乱,看上去热闹,学生也蛮开心。只是一考试,就都不开心了。不顾教材的解读,不顾教学目标的实现,不顾能力的培养,你只是打发了一节课而已。

(三)备课变成背课

某学校开展对外公开课,三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节课,听课人听到的是一样的导入,一样的问题设计,一样的教学过程。大家询问后才知,这是之前集体备课的成果。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课堂,照本宣科。然而,集体备课的目的绝不是要师们在课堂上的言行。教师应该在自我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自己编写教学设计,在教学中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创造出自己的特色来。

理想情况下,一个课题一般要求教师以认真负责、深入钻研的态度进行四遍备课。

第一遍备课,要求教师不参照现成的资料,自主分析课标和教材,完成教案草稿。

第二遍备课,要求教师广泛参考名家教案及教材的相关材料。对自己的教案草稿进行反思和修改,形成教案复稿,准备参加集体备课研讨。

第三遍备课,是在参与集体备课后根据集体研讨的结果,在充分考虑班级和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对个人备课进行进一步修正与完善,形成教学样稿。

第四遍备课,是在课堂教学实施后,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反馈意见,对教学设计或导学案再次修正和完善,形成完善稿。

二.备课的基本内容

课前的一切准备工作都称为备课。它应包括:研究新课标,熟悉教材,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了解学情,选择教法、学法,设计习题,编写教案,制作课件等。

(一)学习课标

熟悉本学科课程标准(语文有《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教学实施指导意见》),掌握本学科教学的总体要求。课标是国家根据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科书和进行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估教学质量、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命题的依据。

要认真钻研学科考试说明(湖北省2014年有《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北卷)考试说明》),熟悉本学科高考的知识和能力考查要求。明确考纲要求的本学科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与能力。

年轻老师们学习、理解和熟悉这两份文件是备课的第一步。我们教学活动的一切行为都由它们约束和引导。

(二)研读教材,确立教学重点难点

特别是要认真钻研教科书,理清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教科书中的具体体现,了解教材编写体例,章节之间的联系,确定每一单元的课时分配,进度安排。

对于教材的每一个课题,准确理解重点、难点,是确定教学的关键。一般说来,一节课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知识、方法、经验、思想)就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而学生理解存在困难的地方、教学难于实施的地方,就是教学难点。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上。教师只有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将自己的认知与情感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化在一起,才能在教学中左右逢源、舒展自如。

对于年轻教师而言,你对教材本身就不熟,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备课不是深读教材而是去研究这个课件模板漂亮,那个课件信息量大,这样做绝对是本末倒置的做法。有一个大学生在我校试讲,据说很是准备了一番。没想到讲的那天,课件放不了,完了,课堂导入在电脑里不是在人脑里。十月初凉的天气讲得大汗淋漓,说话语无伦次,讲的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最后我们只好对他说对不起。你没把教材读到心里去,教学目标不明确,重点不突出,教学设计是杂乱的。

语文教育专家余映潮说:“研读教材有三种境界:读得细腻,读得深刻,读得奇美。”他这句话抒情意味很浓,实际上是说研读教材不能肤浅,应该要挖一条沟,甚至是凿一口井的深入。教师本身对文本的理解有多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有多深。

(三)学情分析

主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差异、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思维方式;对所学知识与技能,哪些学生已经掌握,哪些学生不甚理解;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疑点、难点及对教学的意见、建议。了解学生可采取问卷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更多的是通过课堂提问、黑板演练、动手操作、测验考试、批改作业及分析试卷等多种渠道进行。应根据学生不同特点考虑如何进行教学。比如,术科班的语文怎么上?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这种情况下用做题代替教学或者《百家讲坛》放了一节又一节,易中天刘心武于丹讲的比你还多就不合适了。你重点要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四)制定教学方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位实习教师执教《雨巷》。从“现代诗”的派别到作者的生活经历,从“意象”到“主题”,从一个个“是什么”到不厌其烦的“为什么”,老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大量的无用信息,高深的诗歌理论,这位年轻的老师无疑是个有学问的,只是他自导自演,观众不买账!把学生讲得睡着了,不是老师能力素质问题,而是教学方法有问题。

我们现在反复提建立高效课堂,意味着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多样的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谋求课堂最佳效果。注重学法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1.导入。用实物图片、成语典故、制造悬念、激情朗读等等,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2.问题设计。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习惯自问自答,不启发。如何进行问题设计这是个大学问,很能见老师功底。这里不赘述。

3.过渡。师生活动的转换不应是生硬的,是一环套一环,流畅从容具有节奏的。

4.评价。有的教师根本不评价,有的教师一味赞美。老师平时对学生挖苦讽刺,可到了公开课上,学生说什么都是“好”,答什么都是“对”。不加修剪的树木,旁枝横斜,如何塑造成形?

5.准备配套的教学资源。备课时设计好用什么教学资源,什么时候用。运用不恰当,反而会干扰了教学的有效进行。

课改后,教学过程的设计主要是师生活动设计。教学过程不能是单纯的罗列知识点,而是要设计丰富的师生活动,教师怎样组织学生学习,学生采取什么方式学习,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探究,是黑板板演,还是小组交流,都要详细设计。这是教学设计的重点。

总之,一堂好课,它应该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应该把积累和训练相结合,应该是学和教的无缝衔接。

(六)练习设计和板书设计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的练习才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板书设计应简单明了。

(七)编写教案

语文学科既有新授课,复习课,还有练习课,作文评讲课,各种课型都应该有教案。教案包括课题、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重难点、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设计)、板书设计、练习设计、教后反思等内容。

刚上讲台的老师教学还不老练,建议写详案。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太激动或太紧张,准备了40分钟的任务20分处理完了,不要着急,让他读、背、写,搞表演,搞比赛。这也是高效课堂的路子。

(八)制作多媒体课件

有时间做自己做,没时间就拿来主义,再合理修改

(九)创设生动的课堂氛围

进教室前,准备好情绪,整理好心绪。没钱买房子的压力,被女朋友欺负了的郁闷不能带进课堂。你要尊重你的学生,不要让学生成为你的出气筒。你的微笑,你的爱心,你的耐心,你的责任心就是你的职业道德。

一句话,在备课过程中学生永远是你首要考虑的,他们是课堂的主角。

第8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力学;学习适应

学习适应性是个体克服困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倾向,即学习适应能力。力学学习适应能力是指个体在力学学习过程,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化学学习效果的倾向。在工科院校,大学生力学学习适应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研究发现,接近一半的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的力学课程学习,例如不能够适应教师的授课方法,认为大学力学课程内容较难,知识结构复杂。大学生的力学学习适应性不仅会对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毕业,而且还会妨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成长。因此,针对大学生力学学习适应性不良的状况提出相应的干预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培养和激励学习动机

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包括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适应今后社会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外驱力。学习动机的内驱力包括个体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自我报偿因素。热爱学习的人会将学习本身作为一种报偿,不会考虑学习带来的附加价值。教师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方法,培养和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首先,进行专业领域介绍,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本专业特点、未来发展趋势、社会价值等信息,进而产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例如,邀请本专业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做报告,介绍介绍专业特色和优势,专业的社会作用,请高年级成绩优秀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叫,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如何进行职业规划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在社会实践中应用力学知识,了解力学知识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其次,充分发挥学习动机外驱力对学习兴趣的促进作用。学校要建立和完善学业奖励激励机制,要科学规范课程的考核、评定方法,建立合理的优秀学生评估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学习竞争,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学生的学习观是学生个体对学习现象和经验所持有的直觉认识,是学生先前经验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校学习和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并且随着学校经历的丰富、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策略以及成绩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观会直接促进其自主学习并引发其积极的力学学习的行为。对于大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结合大学生自身情况,帮助学生认清自己的学习观念,采取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力学教学方式应注重艺术性、针对性,从学习观点澄清、学习目标确立、学习方式选择和自我调控等全方位着手,才有助于使大学生形成系统、积极、稳定的学习适应能力。例如在力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相信学习是学习者经验和价值的改变,正确的学习观会直接引导有效的学习行为。有研究认为教学必须顺应新学习观的要求,倡导探究学习,培养探究意识;倡导体验学习,培养实践能力;倡导个性化学习,促进个人知识生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目的。

三、重视大学生学习适应教育

大量研究证明我国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不良是普遍现象。然而,在当前的大学教育实践中,教育者没有认识到大学生学习适应的重要性,张华玲和葛明贵研究发现人们对学习适应的认识也寻在误区。首先,认为学生学习适应性的改善和提升是自然发展的过程,根本就不用专门培养,学生的学习适应不良的症状也能自行消失。随着学生对学习方法、学习环境的逐步适应,其学习适应性也有一个自然发展和成熟的过程。但事实上,大学生学习适应问题的累积速度远远超过其学习适应性自然提高的速度,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问题越往后拖其情节会越严重。其次,认为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教育和培训只要针对一年级学生开展,其他年级学习适应性已经发展成熟不存在问题,没有必要进行训练。教育实践表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是学生自身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学习环境发生变化,学生自身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保证适应课程学习。如果学生自身调节不能成功应对新环境,那么就会产生适应不良的症状。因此,除了对大学新生应注意学习适应性的起始培养之外,对大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教育也是相当必要的。

四、改革授课模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特点,调整授课方式,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激情,帮助学生适应大学力学课程学习。大学之前的学习,基本上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导,上大学后则上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的形式。因为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学生必需学习和适应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说,自主学习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例如,教师可以采用习明纳尔教学模式。主要做法是:事先指定某个学生在讨论前一周写好论文,并送给参加习明纳尔的每位成员阅读,然后大家围绕这篇论文进行讨论,其中一部分成员指定轮流为答辩者,而另一部分成员则对他们进行反驳,指导教师仅在讨论前后作简短的评述。根据研究与教学相统一原则习明纳尔逐渐具有了较多的研究性质,讨论的气氛更为活跃,形式更为灵活,不再拘泥于答辩者和反驳者之分,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尽情发挥。

第9篇:家校合作如何进行才有效范文

(一)问卷设计:对于如何设计问卷,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的酝酿,于2010年10月前拿出初步方案,后来又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进行反复的修改,最终于2010年11月定型。在问卷的设计上我们主要采用“选择题”方式,尽可能浅显、通俗、简明,使受调查者能准确理解问题。这种方式简便易行,调查对象在回答问卷时受主观影响较小,调查结果相对比较客观。另外,也配合有综合性的问题:如“请对广东高职学院开展创业教育提出宝贵的建议等”。在题量的确定方面,我们也考虑到时间因素,尽可能压缩题量,力争用较少的题量(回答问题不超过半小时)涵盖我们所希望了解的情况,同时也尽可能避免因为题量的减少可能对调查的深度和对问题的全面性的影响。

(二)样本选择:此次调查的样本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校友为主;另一部分以在校二年级学生为主。对于校友部分,由于广东理工职业学院2005年才开始招生,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经管、文法协调发展的多科型高等职业院校。往届生只有三届,并且分布于理工、经管、文法各专业,我们在各专业分别抽取了一定量的样本。对于在校学生,我们在选择样本时,尽可能体现全面性,兼顾各专业。

(三)调查过程:对校友的问卷调查我们发出调查问卷100份,最后回收有效问卷35份。对在校学生的调查,我们于2011年3月进行,收回有效问卷117份。

材料分析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整理,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一)创业愿望与意向问题从上图可以看出,无论是在校生,还是已经就业或待业的毕业生,都有强烈的创业欲望、创业冲动。在校生的创业欲望甚至比校友更强烈。因为往届毕业生的差异性比较大,其中有部分是工作年限较长,有了较稳定的工作,所以想创业人数比例略低于在校生。

(二)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问题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创业教育的开展问题,结论应该非常明确。在样本选择上,我们没有按性别进行区分,但就结果来看,无论男生女生,对创业教育的需求是一致的。对校友的调查结果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因为他们来自社会,来自实践中,他们的认识比在校学生的认识更符合现实的需要,这一点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三)关于创业素质结构要素及其教育侧重点问题从上图可以看出,对于创业教育内容和侧重点,在校生与校友的看法有一定的区别,对于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双方的认识比较统一,都认为比较重要,而对于创业意识的培养问题,在校生和校友的认识有比较大的差异,主张培养创业意识的校友比例大大超过在校生。笔者认为,有社会经验的校友认识可能更深刻,更符合实际,而在校生由于社会知识和经验的欠缺导致对创业意识的忽视,而这一点正是我们要进行创业教育的原因之一。创业意识在创业实践中的重要性应该不亚于创业能力,意识是行为的先导,没有创业意识不可能有创业的行为。

(四)关于创业素质教育内容及培养平台问题从上图可以看出,关于以校企(行)合作项目、创业设计大赛、顶岗实习等途径培养创造能力,在校生与校友的看法差异较大,只有35%的校友认同,说明创业能力是一种复合能力,需要有更多的路径和更广的平台来培养,同时,在校生的认同度较高,也说明在现在有限的平台中,它们还是主渠道;在以广东人文精神和职业生涯规划竞赛培养创业意识方面,两者的认同度都较高;对于以广东“十二五”发展规划、珠三角规划纲要学习及职业资格考试等掌握创业知识方面,两者的认同度都不高,说明创业知识也是复合性的知识体系,既要有本体性专业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更要有实践知识即实践智慧,而这种知识的获取需要对长期经验进行积累和反思。

(五)关于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途径及形式问题对于创业教育的形式,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选择了集中实践教学方式,这说明,创业教育对实践性要求非常强,主要在于通过调查、见习、顶岗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来感悟、体验、训练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方法,只注重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是不能达到教学目的的。对第二课堂形式,也有一定量的选择,因此,将集中实践教学与第二课堂有效结合是创业教育方式的切合实际和富有成效的合适选择。

(六)关于创业教育主要基地问题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创业教育主要基地问题上,两种对创业园区的认同度均较高,校友的认同度高达74%,可见,只有仿真模拟的创业基地是不够的,还应有真实的场境。

(七)关于创业教育的时间问题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何时进行创业教育的问题上,在校生和校友大多选择了整个学习阶段都要进行创业教育。特别是校友选择该项的比例高达73%,这说明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特别是创业意识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才行。创业教育不能寄希望于开设一门课程,通过有限的学时而获得理想的效果,只能通过长时间的学习,从认知到体验,最终形成固化的创业意识,进而在条件成熟时形成创业动机,转化为创业行为。

(八)关于创业初的主要困难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创业初体验到和预感到的困难方面,在校生预感到的主要困难是资金,其次是手续办理方面;而校友体验到的主要是项目的选择和融资的困难方面。目前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业基金、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但从总体情况看,目前这类基金不是很多,不是每所学校都有,并且设立的门槛也很高,学生很难获得。而目前大多数学生还不可能依靠家庭支持来筹措创业资金,资金成为他们的最大困难。而校友在商海中几经沉浮,对办手续已经驾轻就熟,但选择一个好的项目对他们来讲十分关键。此外,在回答我们的综合性问题方面,他们的建议主要集中在早日开展创业教育,以广东人文精神的弘扬来体现广东创业意识培养特色;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内;注重实践;利用现有平台和增设创业园区;结合区域经济特点开展创业教育全程指导与服务等方面。

思考与启示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创业的梦想不仅成年人才有,高职院校的在读生也有着强烈的创业欲望。由于广东省是一个商业气氛较浓的省份,许多学生家长都在从事工商业活动,本身也正处于创业和立业阶段,对学生的影响潜移默化,在读学生接受新事物快,教育机构不能无视学生的这种现实需求。

(二)创业教育不存在进不进行的问题,而是如何进行的问题。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特殊时期,失业和大中专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鼓励大家创业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顺应社会的需要,我们现在有必要就如何开设创业教育课程进行有计划的、针对性的研究,对创业教育的目标、方式、方法、课程建设、教材开发、教师培养选聘、基地的建设等诸多问题进行专项研究,尽快拿出系统的,可行的成套方案,并尽快加以落实。

(三)正视现实,全盘考虑,将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计划内。在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中,在相关课程教学中渗透创业教育内容是必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笔者以为应在各专业的新的教学计划中列出创业教育的课时安排,最起码要安排2课时的任选课,通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争取在两至三年时间里完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

(四)充分认识创业教育的实践性要求,通过多种途径实施创业教育。课堂教学要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开展创业模拟活动和其他形式的实训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集中实践环节,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商务活动中独立自主地进行市场调查、分析,进行商务决策、运营,从中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取得进步,树立商务意识,提高商务能力。同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为他们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五)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平台,在现有教学平台上增添创业教育的内涵,如广州地区的高职院校可与广州商品交易会加强合作,把该活动打造成创业教育实践环节的重要平台,服务学生创业者。同时,从长计议,增加投入,完善设施,各校或多校合作建立起校办工厂式的创业基地(园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