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直播电商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网络直播;赢利模式;特点分析;前景介绍
一、网络直播的观看和从业人群分析
网络主播有签约和不签约两种,从参与直播和观看直播的人数分布比例来看,观看直播节目的人数中女性数量明显少于男性,参与直播的人群中女性数量明显多于男性数量。直播能够与用户直接进行视频交流,接受普通的用户刷礼物打赏直接盈利。其中,在全平台观看直播节目的用户中,经常有观看习惯的女性占23%,经常观看直播节目的男性数量高达77%。从年龄分布层次来看,18~22岁观看直播的人员比例最高,为35%。22~26岁的人数比例为21%。18岁以下及26岁以上的粉丝比例分别为26%和18%。网络直播行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年轻化特点。从参与直播的性别比例来看,女主播的人数明显居多,为80%以上,男主播人数比例仅为20%。网络直播是一种依赖年轻消费群体盈利的商业模式,直播平台需要做好客户目标定位工作,采用定向广告投放的方式,吸引大批高活跃度的年轻用户参与到直播中来。
二、当前网络直播的发展状况与赢利模式特点分析
(一)网络直播的发展状况分析
网络直播是一种典型的粉丝经济盈利模式,它的发展依赖广大粉丝的支持。网络直播是一种依赖分享和粉丝关注发展的交流活动,目前的直播平_比较多,知名度较高的主要有YY语音、斗鱼直播、ME直播等,新型直播平台有映客、QQ空间LIVE直播等,初创的直播平台发展速度比较快,网络直播领域竞争格局尚不稳定。网络直播是一种“万众参与”的亲民化的在线互动形式,它对于参与直播人员的要求比较低,较低的直播门槛,较高的盈利回报,吸引了大量普通网民加入直播活动中。网络直播的发展,需要经历一定周期的商业运作过程。以生活服务类和才艺展示为主的网络直播公司,需要构建粉丝参与的网络机构,并且要保持平台的独立性,体现出直播平台的特色。
(二)网络直播的赢利模式特点分析
从赢利模式来看,当前直播平台的赢利方式还比较单一和初级,过度依靠粉丝的打赏来获利。一些游戏直播平台,呈现出泛娱乐化的特点,社交属性比较弱,缺乏与用户的定位,单纯展现游戏赛事的全过程,依靠用户的礼物和收看付费获利。
并且,一些生活娱乐类的直播节目,充斥着“三俗”现象,部分网络主播为了赢利表现出不文明的行为。在直播活动中,要想获得更多的关注,需要重视宣传和推广,从而汇聚更多的人气。在直播平台形成一定的规模之后,应该依托口碑借助影响力实现线上线下的盈利。网络直播分为生活直播、趣味娱乐和秀场直播等多个种类,目前以秀场直播为主,并且还有一定比例的新闻事件直播,网络直播具有一定的媒体属性。网络直播内容的定位,关系到后续运作的难易程度,对于盈利的大小也有一定影响。
三、网络直播的赢利模式发展变化及前景介绍
(一)信息分享多样性与营收多元化发展趋势
网络直播平台的收入模式主要有广告收入和增值服务等,直播公司基本围绕用户的需求,扩展与之相关的多种类型服务模式。网络直播的主要服务类型有生活直播记录、各学科知识讲解、机械工具使用、医疗信息资讯等多种形式,吸引广大网民关注。
当前的网络直播平台旗下拥有众多主播,在进行直播的过程中与粉丝互动,一些优秀的主播能够获得粉丝的支持和好感,粉丝为主播刷礼物进行打赏,然后由主播和网络平台进行盈利分成。有影响力的直播平台获得实体企业的赞助,得到较为客观的广告收入。还有一些直播平台重视拓展多元化的营收来源,对用户进行服务收费,通过完善商业模式布局的方式,获得电子商务收入和举办线下粉丝见面会活动获得收入。
(二)年轻化和竞争中整合的趋势发展
从网络直播的发展前景来看,网络直播行业的竞争强度比较高,我国网络直播平台的清晰度和信号稳定度较低。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在网络直播中,互联网平台应该积极应用新的技术,从而提高直播的质量,赢得更多粉丝的青睐。
在新型的网络直播模式中,在直播终端和网络数字三维虚拟演播室系统中,采用数字化输出的方式,打造直播风格和内容更加丰富的直播模式,获得更多的赢利。从网络直播的发展特点来看,青年群体用户粘性比较强,它们使用手机、PC电脑观看直播的时间和操作熟练度交工,在平台逗留的平均时间比较高。在网络主播包装过程中,采用文案宣传、图片推广和视频推介的方式,逐渐提高网络主播的知名度。并且收集网民群众的反馈数据信息,根据互联网社群网民的反响情况进行评估,制定针对性较强的主播营销方案,获得更多的盈利。针对粉丝群体的年龄特点,网络直播平台在拉拢广告商的过程中,应该主打高学历、年轻化的标签,吸引休闲、娱乐、电子科技等新行业广告商加入。
四、结束语
在网络直播平台建设活动中,直播节目应该符合《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的相关要求,游戏赛事直播,其直播内容和转播,都需要获得游戏研发商/运营商的直接授权,并且采用付费和礼物吸引的方式赢利。从网络直播产业的发展前景来看,网络直播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要形成产业化和品牌化,并且要自觉抵制“三俗”,使网络直播节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才能获得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银江.基于P2P网络媒体直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复旦大学,2005.
[2]孙梦如,鲁佑文.演唱会新型盈利模式分析与启示――以芒果TV与乐视TV首场O2O网络演唱会为例[J].艺海,2015(6):90-92.
[3]姜薇.从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中看网络媒体产生与发展[D].中国人民大学,2004.
如今,简彦豪一个人的生活直播秀已经演变成一个为所有人提供视频直播服务的平台justin.tv,并且一系列视频直播平台迅速跟进,除了随时随地的真人秀之外,像Mogulus和Ustream.省略、Ustream.TV和Mogulus等展开竞争。
而随着2008年7月中一家名为Qik的网站正式推出大众测试版,“生活直播“的升级移动版实现了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的同步直播。只需拥有一部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就可以完成整个直播过程,而不用像当初的简彦豪一样在背包里装上与摄像头相连的笔记本电脑,还得背上备用电池以及无线网络设备。
手机软件+网络平台
Qik采用的是“软件+平台”的运作模式,用户在网站上输入自己的手机号码就能生成下载Qik软件的短信,将软件安装到手机上后就完成了终端的设置。此后,用户便可以随心所欲地将自己所见所闻的一切场景拍摄下来,并同步发送到互联网上,而观看者无需注册便可以收看到即时影像(由于手机传输速度的限制,通常会有5秒左右的滞后)。并且在观看即时影像的同时,双方可以像MSN和QQ的移动聊天方式一样,一方在电脑屏幕上发表评论,而另一方则在手机上回应,实现了图文并茂。
Qik的最成功之处就在于,它不仅仅利用自家的网络平台给用户提供一个即时影像并和观众互动的平台,而且通过捆绑支援YouTube、Facebook和Twitter等影音互动服务,使Qik用户拍摄的视频画面可以通过调用代码自动内置到这些网站上,拓展视频的播出渠道和速度。比如,只要将Twitter账号输入Qik的应用服务设置中,Twitter上的推友就会在现场播出上线的第一刻产生互动,迅速吸引众多用户的眼球。另一方面,拍摄完成的视频通过Qik之后同样也会保存在其网站上,就像普通视频网站一样,可供用户重复观看,并且用户也可以自主地选择把视频链接到自己的博客或Facebook上。
其实早在2005年2月,一家名为ComVU的加拿大网站就率先推出了手机视频直播服务的网站,用手机拍摄的短片可以上传至个人博客或主页上。然而,在ComVU的网站上却没有自家的媒体播放器,再加上它从一开始就采取收费的模式,因此用户数量十分有限。
与之相比,Qik的模式显然更能吸引用户,自开通以来,超过55个国家的用户已经制作了逾12.5万段视频。从2007年11月推出试用版以来,尽管受访者受到限制,但访问量稳步攀升,2008年3-8月间一直稳定在每月10万人次以上。年初,苹果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发表主题演讲时,Qik创下了同时在线人数的最高纪录1万人次。
除了24小时的真人秀、即时转播的会议、音乐会、比赛之外,Qik的CEO苏卡拉(Ramu Sukara)表示,用手机传输视频还有意想不到的用处,比如一些用户在生病住院时可以用其与亲人保持联系,这就像人们通过MSN进行视频对话一样,但又无需在双方或者多方间建立起定向的联系,当,然,如果用户想保持私密性的话也可以选择组群设置,预先设定好只有在“亲友”组别的用户才有收看的权限。而Qik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Flixwagon则。与MTV台的选秀节目合作,让23位“公民记者”(Citizen iournalist)利用带摄像功能的手机在互联网上作现场报道。此外,一些知名的国外媒体BBC、NBC以及CBS等都开始尝试用Qik来进行新闻报道。或许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前景,Qik的母公司在今年4月又吸引到一笔价值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使融资总额达到400万美元。
盈利模式尚未成熟
就如同最初的YouTobe一样,处于发展初级的Qik以及和它相类似的视频直播网站也面临着如何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的问题。
据网站创始人之一的罗伊(Bhaskar Roy)介绍,一开始他们认为Qik的技术能运用于急救、保险以及医疗等领域,可以通过与这些领域的企业合作而获取持续稳定的现金流。而在2008年5月时,Qik宣称他们的盈利模式是建立在收费用户的基础之上,与广告商、视频播放平台以及手机制造商共同分成。最新的版本是,罗伊称Qik仍将坚持对用户免费开放,最起码不会向使用最基本功能的用户征收任何的费用,将来再逐渐向增值服务或商业用途的用户收取费用。与此相对应,Qik的另一个竞争对手Kyte则通过出售网站上的广告空间以及媒体播放器的命名权来获取广告收入。很显然,视频直播网站的盈利模式仍在摸索之中。有媒体行业的分析师指出,或许整体出售对它们而言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每天中午12时—14时、晚上17时—24时,网络当红男主播毕加索都会开启直播,在线观看人数高达数万。
他连续两年在网络直播平台YY年度盛典中获得最佳男主播奖,2014年获得1000万票,2015年获得2900万票。按照每一张票价一元计算,意味着这位男主播当天给平台带来了上千万的营收。“目前月收入100万元左右,不过一个直播平台月收入达百万元的主播不超过十个。”毕加索告诉记者。
尽管成为顶级网红的几率很小,但还是有成千上万的人涌入视频直播行业。根据艾媒数据,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其中网络直播的市场规模约为90亿元,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人。
像毕加索这样的视频直播网红,正是网红3.0时代的主流。
某机构的《2016中国网红经济白皮书》显示,我国的网红人数超过100万,大致可以分为四类。视频直播网红最多,占比达35.9%;自媒体网红占27.3%;新闻事件网红占比18.2%;内容创作网红占11.6%。
与网红1.0时代的安妮宝贝、韩寒、郭敬明等“文字网红”和网红2.0时代芙蓉姐姐、凤姐等不同的是,3.0时代的网红可带动多个领域流量变现,直接催生了网红经济。
3.0时代的网红,最开始是视频直播网红,然后是电商网红,最近进入了“内容创业”网红,如papi酱、咪蒙、黎贝卡的异想世界等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多媒体形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粉丝。
目前,微信公号“黎贝卡的异想世界”粉丝已达80多万,一条广告平均收费大约在5元到15万元之间,有时可达20万—30万元。凭借《致贱人》等多篇爆款微信公众号文章一跃晋升为2015年十大“网红”之一的咪蒙,据传一条广告30万元左右价格。风头正劲的papi酱,在获得罗辑思维和真格基金1200万元投资后,第一条贴片广告拍出了2200万元高价,目前估值上亿。
而网红与电商的相结合,也是实现流量变现的一种途径。
数据显示,2015年“双11”期间,网红店铺仍占据淘宝女装C店前十中的七席,数十家红人店销量达2000万—5000万。而根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预计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预估接近580亿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
此前,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表示,网红经济是新经济中诞生的一个全新经济角色,展现了互联网在供需两端形成的裂变效应,这个角色在制造商、设计者、销售者、消费者和服务者之间产生了全新的连接。
资本专业化打造网红经济产业链
2016年网红经济的大爆发,与背后资本推手不无关系,网红背后有着专业的团队与产业链资源在运作。
根据Wind资讯,网红概念股板块共纳入了16只A股。其中“直播+”题材不在少数,投资者不乏一些行业龙头。目前,网红经济跨行业形成了一条上中下游的产业链:社交直播平台等成为孵化网红的产业链的前链,经纪公司以及网红孵化器是网红的中游聚集地,下游是用户以及模式成熟的网红店铺。
以在线直播为例,2015年下半年以来巨额资本加持直播行业。从YY、斗鱼,到360周鸿祎的花椒直播、王思聪的熊猫TV,再到百度、阿里巴巴、小米的纷纷入局。
根据QuestMobie报告,国内移动视频总用户数量从2015年1月的5.1亿增长至2016年1月的7.1亿。由于移动直播行业营收与总用户数成高度相关性,预计市场规模将呈指数型增长,预计2017年将达到80亿元,2020年有望达到200亿—300亿元。
YY直播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尽管资本涌入,但行业竞争非常激烈。一方面高额的带宽成本以及不成熟的商业模式会压垮很多“小玩家”。另一方面优质的内容和主播资源都掌握在大型视频直播平台的手上。经过市场淘汰,预计今后能稳定在一线领域的直播平台不超过5家。
而除了视频直播之外,资本还看好服装产业与网红的深度结合,积极布局网红经济上中下游产业链。国泰君安在研报中就指出,2014年中国服装网贩交易规模可达6153亿元,保守估计网红服装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000亿。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布局网红经济的中游层——网红孵化。早在2015年,作为YY平台第一营收公会“娱加”获得了IDG千万元的投资,公司估值过亿。
近日,微博与IMS新媒体商业集团联手推出Vstar计划,为网红经济公司量身定做的扶植和投资计划,重点推动视听自媒体产业的全新发展。据悉,2016年3月微博视频的播放量同比增长超增10倍,短视频也呈现急速迸发的态势。
IMS新媒体商业集团CEO李檬表示,未来5—10年整个新的网红的时代,一定会是从内容创作到最后的商业价值。预计未来3年网红视频IP市场超过2000亿元。“公司化规范化的体系才能使网红的生命走得更长久。”
游走监管红线边缘泡沫已现
而随着网红市场竞争愈演愈烈,网红被模式化量产后相似度极高,新人想要出头日益艰难。部分网红为吸引更多粉丝,不惜迎合低俗趣味,挑战社会公德。
不久前,文化部公布了一批涉嫌提供含宣扬、暴力、教唆犯罪等内容的网络直播平台,包括斗鱼、虎牙直播、YY、熊猫TV、战旗TV、龙珠直播、六间房、9158等。随后,papi酱的短视频被广电总局要求下线整改、去除低俗内容。
“行业乱象的出现与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有关,目前行业还处于流量集中的阶段。”易观智库高级研究总监薛永锋在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会形成几家“巨头级”平台,行业巨头本身的规范性将促进乱象的解决。
记者了解到,各大平台上,一定数量的签约主播构成了一个个组织,以公会、家族名义维护旗下主播艺人的直播现场、粉丝互动和发展管理。当前,国内网络秀场直播的主要收入是虚拟币和虚拟道具,用户充值后可购买虚拟道具送给心仪主播。产生的收益由平台、主播、公会三方按照不同比例分成,大平台的分成比例是6:3:1,不同平台分成比例不一。
“许多直播平台利润的大头还是来自于秀场直播。”一位直播行业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利益的推动让部分入驻平台的主播依靠恶俗内容博取关注。监管趋严是必然趋势,包括制定一系列备案、准入与许可制度。上述人士还指出,随着移动视频直播网站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明星也加入了进来,传统网红的走红持续性受到冲击。
YY当家男主播毕加索在采访中也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行业规范化后如果网络主播和电视主播重合,网络主播失去其特殊性,也就没有吸引人的地方了,“‘铁打的平台,流水的网红’,这句话很有道理。”
财经媒体专栏作家蔡恩泽则认为,网红经济是可持续的也将会成为常态化,但单个网红的持续走红是不可能的,网红只是特定时间阈值内的自我表现。“目前网红经济变现模式还是相对单一,盈利模式也在摸索过程中,但只要需求存在,该行业就不会死掉。而网红市场的乱象也会随着优胜劣汰而退出网络平台。”
-专家观点
易观智库分析师王传珍:“直播+”成风口
2015年年底,网红经济成了网络十大热词榜。加上papi酱等网红拿到资本融资,网红经济瞬间把市场概念炒大了。产业链与孵化公司应声而出,在商业模式在不大成熟的情况下,大量的创业公司和资本参与进来,产生了一定泡沫。此外,盈利模式相对固化。现在直播行业一般盈利模式是依托“打赏”,但在市场体量很大的情况下,打赏的盈利模式过于单薄。
目前网络直播行业处于风口期,市场体量大,产品也特别多,没有出现一家独大的平台,各种不同平台在用户争夺战上的竞争会更加胶着。未来,直播有很多种可能性,比如“直播+电商”、“直播+VR”、“直播+知识分享”等,瞄准方向的创业者将成为行业黑马,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也值得关注。
艾媒数聚CEO张毅:网红经济将朝模式多元化、内容专业化发展
今年来,“第一网红”Papi酱曾一度霸占各大网站的头条,其奉献了“中国新媒体世界的第一次广告拍卖”,价值2200万人民币。日前《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中预计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预估接近580亿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
庞大的市场背后存在不少声音——爆红背后,如何避免昙花一现的尴尬局面?从内容到变现,如何形成网红、粉丝、客户、平台之间的良性循环?多年来坐拥最强大的视频内容生态和用户规模,成为孕育网红和优质自频道主的天然土壤,成熟专业的互联网营销管理模式加上视频直播电商的最新技术,在网红经济的非理性背后,优酷、微博等平台对于如何玩转“网红经济”可谓先人一步。
“造红”是网红经济制高点
“网红经济”第一要义,是制造网红。我们看到,微博、微拍、淘宝直播、微信等等,在“网红经济”召唤下,纷至沓来。谁能拥有制造“网红”的能力,谁就有机会喝头汤。
可以说,“制造网红”是网红经济的制高点。谁能抢占制高点,便能从容拓展。
我们以优酷为例。
优酷在打造“内容红人”上,可谓风头无二。从最早的优酷“牛人”到一个馒头的血案,再到“万万”系列,优秀的内容带来可观流量,可观流量再继续变现。
我们不难从阿里的网红报告中,看到内容红人和电商红人二者的相似处。这也给内容红人向电商红人的转化提供了很大机会。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优酷则是最佳平台——优酷“造红”能力,是基因使然,最早优酷平台就是UGC起家,经过多年的沉淀,目前优酷平台上的网生内容带来的流量相对全部内容已经超过50%。
根据阿里的报告,Papi酱之所以变成家喻户晓的“第一网红”,优酷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Papi酱团队合伙人、经纪人杨铭表示:“感谢优酷平台,在我们很早期的时候就给我们的支持,赢得了一百多万粉丝的喜爱”。截至目前,Papi酱在优酷自频道的视频播放量超过一亿次,粉丝数接近200万,这些成绩甚至远远超越了Papi酱在其他平台的影响力。Papi酱广告首次拍卖,在优酷上独家直播,创造了347万观看人次的记录。
再往前追溯,《老男孩》案例堪称经典。早在2010年筷子兄弟自导自演《老男孩》,微电影创造了8000万的播放量。此后,《老男孩》升级为大电影《老男孩猛龙过江》。优酷推出的互联网大电影在过硬的IP内容基础上,结合独辟蹊径的互联网营销,尤其是电影主题曲《小苹果》MV的病毒营销,几乎可以说是完成了一个网红经济里从造势到变现的营销范本。
目前,优酷土豆对于UGC、PGC网红的聚集效力越来越明显。除开papi酱、罗辑思维,优酷还拥有一批数量可观的网红资源。其中包括卢正雨、王大锤、叫兽易小星、王尼玛、罗振宇、270夫妇、马睿(关爱八卦成长协会)、谷阿莫、Big笑工坊(任真天)、同道大叔、毒舌电影等内容达人。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优酷土豆用户中有超过2200万用户开通了自频道,自频道同时拥有超过100亿的月视频播放量和超过1000万的日订阅流量。
护城河过浅,电商红人亟待专业平台形成产业闭环
避免昙花一现局面,网红经济如何快速、持续变现?
此前,在招商证券的分析报告中称,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网红商业盈利模式可大体分为输出品牌即红人电商;也可以贡献渠道,即达人分销与达人导购,也可以负责传播,即网红广告。
纵观国外网红盈利模式,国外网红的两大活跃平台即Youtube和instagram,内容也以视频和图片形式为主,目前主流变现模式为广告、电商平台、品牌代言、自创品牌。例如Youtube网红PewDiePie的粉丝用户达4000万,年收入约为1200万美金。而美妆达人Michelle Phan则在凭借视频化妆教程走红后,代言了知名化妆品的彩妆产品。而相对图文而言,视频在传播、互动和吸粉能力上,都更具有优势。
不过,制约电商红人发展有几大短板,取决于红人本身的热度及生命周期将导致红人品牌脆弱,风格相对单一,同时对红人个人形象的依赖程度过高;红人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红人产品可复制性强,也就是说依靠个人维护,红人的护城河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由于增长过于迅猛,在一夜爆红背后,大多网红缺乏专业的运营团队,供应链管理能力弱;而大量网红的涌现,也是的红人店铺获取流量能力不如以前,需要依靠更多精力来吸引流量。要突破这些短板,离不开红人生存的电商平台推出红人产品和政策、技术层面的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小众兴趣红人的发展广受看好。小众兴趣红人是指某一领域具有专业技能的专业人士,往往在其专业领域聚集了一批小众粉丝。在优酷土豆各类红人自频道中,关注最高的是游戏、美妆和美食等小众领域红人,各类小众兴趣红人将逐渐走向更大的舞台。
视频+电商新技术将给传统商业模式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生态角度来看,红人行业与传统快时尚行业并无明显区别,均由设计,营销,生产三个环节组成,但不同的是红人把通过互动平台聚集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的核心群体,通过与粉丝互动,红人电商能够更精准,更快速的把握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节省了营销的时间和成本;因此互动平台(如新浪微博,优酷土豆)与电商平台(淘宝、众筹)结合,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闭环。
对于网红新势力而言,侧重内容的红人发展路径大体为:在优酷土豆等原创内容生产平台上产生内容,同时原创内容生产平台上进行粉丝互动,订购会员制,通过微博的分享转发进行粉丝引流,既为网红本人带来更多粉丝,又最终指向变现,即为其在电商平台淘宝上的红人店铺带来更多客户/潜在客户,而这些客户又通过网红在内容平台上的互动,保持黏性及活跃度,实现粉丝和客户的无缝转换,以及流量变现的闭环。
其中,帮助用户选择产品将成为红人吸引粉丝最核心的价值,而额外的搭配技巧、使用经验或是专业知识,红人即达人也把他们从传统意义上的电商销售以示区分。
而对传统商业模式的颠覆关键也在内容上。其中,拥有优质、高端内容的优酷,作为平台,吸粉引流不是难事,从而能够帮助内容红人迅速向电商红人转化。
实际上,这样的思路已经得到了有效验证。今年4月,优酷自频道正式开启直播功能公测,并引入“直播+电商”模式。对于自频道主来说,直播的变现一下子有了三种渠道。首先,可以有粉丝打赏;其次,自频道主可以设置收费才能观看直播;最后,优酷底层通过与同为阿里系的淘宝天猫打通,无需跳转即可完成商品购买流程,实现真正的“边看边买”。
芒果TV估值近135亿元,即便单独上市新三板,其体量也远超其他公司。2015年-2016年芒果TV两轮融资共计15亿元,2015年营收10亿元,成绩已经是广电系视频网站翘楚。但芒果TV依然是网络视频中的第二阵营,和第一阵营中的爱奇艺、优土、乐视等差距甚远。
即便是第一阵营,多年来靠商业烧钱支撑的商业模式也一直没有改变。整个视频网站行业太需要钱,但由于盈利问题难解,无法给资本市场一个交代,资本市场的态度也比较冷淡。这一点从优酷土豆、爱奇艺等行业领头羊身上可见一斑。
2015年优酷土豆被阿里私有化之后,屡屡被传国内上市,一直遥遥无期。爱奇艺2013年、2014年、2015年分别亏损7.43亿元、11.1亿元、23.8亿元,为了减轻百度的财务负担,爱奇艺谋求私有化,但迟迟无人接盘。
芒果TV要在这样的局面下独立上市,光有内容优势是不够的。自2014年起,湖南广电宣布所有自制内容停止互联网分销,独播战略虽然给了芒果TV强大的内容竞争力,但其盈利模式的问题仍旧没有解决。
目前的芒果TV,主营业务包括视频网站、互联网电视、湖南IPTV及移动增值服务等。由于持有宝贵的内容+播控双牌照,芒果TV在近年内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张,与芒果TV合作的盒子厂商超过30家。
根据快乐购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芒果TV2013年度实现净利润1.38亿元,2014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1.09亿元。
但这笔收入显然带有政策红利的影子,也会随着政策风向的变动发生改变。免费内容大行其道,收费模式举步维艰,这正是目前视频网站发展道路上的死结。芒果TV此时虽有政策东风,但不具备重塑行业游戏规则的能量。
而且独播模式不仅将内容押在湖南卫视的命运之上,十分被动,且网络视频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一样陷入瓶颈,长期下去,难以覆盖高昂的运营成本。
快乐购总市值97亿元出头,在国内电商中也并非第一阵营。更何况快乐购的盈利能力并不稳定。2016年上半年营收虽然增长17.06%,但净利却大降35.28%。
由此可见,芒果TV被打包进快乐购,实际上是抱团取暖,合并有助于创造双方都急需的新收入模式。今年开始,互联网视频直播大火,网红直播除了打赏,卖东西也成了直接的变现方式,这说明在传统电视购物没落的同时,直播购物或新媒体购物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电商和内容平台实现整合后,有可能构建一个新的消费场景:用户在收看网络独播节目时,屏幕的一角不断闪现主持人、明星们的服饰用品或周边商品,或许会激发即兴消费的欲望。
这一设想原本是在电视购物时代,由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提出的,但至今未能实现。眼下,这种模式很可能是重组后芒果TV快速实现流量变现的途径。
此次打包进入快乐购的总共有七家湖南广电系公司,芒果TV可视为一个流量入口,用来整合电商、服务、广告、游戏、艺人经纪等业务,做大收入的意图明显。毕竟,湖南广电牺牲版权分销的收入,每年损失好几个亿扶持芒果TV,如果收入迟迟无法做大,那就是得不偿失。
在线直播之所以如此火热与直播条件的成熟密切相关。4G网络的普及、智能手机硬件配置的提升都是其重要的推动因素。伴随网络直播秀场逐渐向移动端转移,基于全民直播时代的秀场娱乐平台,其内容形态也正在呈现出野蛮生长态势。而在在线直播迎来火热的2016年,网红背后的孵化器、推手的作用功不可没。
网红的背后,已经呈现出了一个复杂的产业链条。包装、助推、商业化等环节环环相扣,网红孵化器、经纪公司承担起了助推网红的重要作用。
网红背后有推手:1个网红6个人支撑
在过去,“网红”这个词一直都偏向于贬义。芙蓉姐姐、凤姐等人都是知名网红,她们以出格的言论、大胆的作风一炮走红,被社会所认知,但又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而小网红们则是默默无闻,在淘宝上经营着自己的女性生意。
网红在今天的意义则完全不同。2016年手机直播平台爆发,移动互联网催生泛生活类直播、秀场娱乐,映客、花椒等一系列在线直播平台纷纷崛起,网红经济在这种过程之中也逐渐浮出水面且大红大紫。
一个个网红的走红看似只是偶然事件,其实存在必然原因。网红的背后存在大量推手。近年应运而生网红孵化公司,将一些“单打独斗”的网红聚集起来,进行公司化运营。
《每日经济新闻》就曾经报道称,自然产生的网红由于定位不清晰,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运营团队,一般在一两周内就会失去关注度。因此,网红背后必须要有一支专业的团队为他们提供策划推广。1个网红的身后至少6个人支撑。化妆、拍摄、文案策划、产品制作等一系列的幕后辅助工作,都是由网红背后的团队来完成的。除此之外,支撑网红的团队还会继续培育新一代的网红。
如果观察仔细的话,就会发现,大早在2013年的时候,就有媒体爆料称,凤姐、兽兽、贾君鹏事件等均是这些网红推手公司所为。只不过,当时的网红更多是恶意炒作,不像今日更多是有着明确的规划和明细的商业模式。今天的网红做组成的产业的本质是内容创业的一部分,而非过去简单的商业炒作。
网红甚至在今天正在逐渐成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势力。网红融入了时尚、社交、电商、社群等各个因素,网红本人都自带光环和流量,甚至能够实现精准的定位和覆盖,让内容、传播、消费这样一条产业链集于一身,极大地简化了运营、营销流程。
这样一个网红的培育需要一定的成本。按照媒体公开报道,一个网红的养成所需成本约为数十万至数百万不等,在培育到一定阶段时候便会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盈利模式的探索。或是淘宝电商,或是演艺经纪等等。如果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网红的培育就像猪仔养大到一定程度以后必须要出栏一样,这样经纪公司才能收割红利。
工业化生产网红:Papi酱也能批量化生产
在今天最典型的网红就是Papi酱。作为Papi酱投资人的罗振宇此前在“罗辑思维”节目中就曾谈到过,Papi酱带来的流量价值、电商影响都是常人无法想象的。Papi酱走红之后,Papi酱团队也曾就称,要正式组建papitube,批量化生产Papi酱。
一个Papi酱的能量就已经达到了2200万,一群小Papi酱虽然很难复制Papi酱的成功,但其背后的价值却是无法忽视的。
事实上,批量化生产Papi酱的方式早已经不新鲜,国内外早就有人用这种批量化生产的思路来展开自己的尝试。
早在2007年的时候,Youtube推出了Youtube partners这样一个栏目,这基本就等于是今天优酷上的自媒体生产视频,和优酷官方进行流量分成的模式。只不过,Youtube拿55%的大头,内容生产者只能拿45%的小头。
也正是如此,当时美国冒出了一批内容创作者,建立自己的频道,寻求自己的影响力。美国的第一批网红也就是诞生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中。美国网红凭自己在Youtube上的曝光,展开infuencermarketing(影响力营销),通过自己的光环来帮助产品做广告,也正是如此,构成了最早的网红经济。
为了让网红们持续的创造内容,帮助他们完成内容创作,产生集约化的效应。美国在当时出现了一些网红经纪公司,也就是所谓的MCN,其中比较有名气的一家叫做Makerstudios。这些MCN为网红们提供资金、道具、办公场所进行内容创作,甚至还帮助他们展开营销和渠道探索。
到了中国之后,网红经纪公司学习了美国相关公司的做法,但花样也变的更加繁多。位于上海的沐田网络科技(也就是MJ娱乐)比较有代表性。MJ娱乐出了常规的造星手段外,也在通过自制综艺节目、网游赛事运营直播、网络影视剧,以及和花椒、映客等直播平台合作的方式拓展产业的想象力。
对于网红经纪公司而言,造星能力强还会带来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较强的“捧红”能力正在让MJ娱乐成为网红的首选平台。这种良性循环也使得众多互联网名企与其产生更多流量、IP以及品牌方面的合作。也正是构成了成熟的产业链条,MJ娱乐还在近期获得了A轮融资,准备借助资本的力量展开新一轮的扩张。
除了MJ娱乐以外,国内还有多个“网红工厂”,通过工业化生产的方式制造网红。互联网行业知名自媒体丁辰灵等都已经投入了制造网红的大产业之中。
目前根据主流观点来看,中国的网红产业链虽然其实比美国起步要晚,但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和变现方式都远比美国要丰富。加上网红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流量入口,中国的网红产业正在迅速腾飞。
网红工厂的未来:IP化、垂直化
中国网红产业链的复杂程度和影响力在融资、拍卖后的Papi酱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中国过去的网红产业链其实比较简单。当时还是在YY时代,秀场娱乐平台网红主播多以身材、姿色、才华出位,赢得疯狂“金主”追捧,加之工会组织和经纪公司包装,成为网红主播。这个时候,网红往往是玩票性质,自己捞一把就够。但到了今天的环境之中,网红产业链还可以做到更专业、更复杂。
根据易观智库的《2016年中国秀场娱乐市场专题研究报道》指出,在今天的大环境之中,随微信朋友圈、微博、秒拍等新媒体平台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支付渠道的打通,加之众筹、打赏模式的出现,网红利用流量变现的闭环通路已打通。除此之外秀场娱乐直播的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用户占比为24.4%,秀场娱乐的多元业务拓展,教育、财经、证券等多样化内容也正在逐渐丰富起来。
也正是如此,在这种环境下,网红工厂其实可以有更多发挥的空间,也可以逐渐形成三条道路,展开盈利模式的探索。
首先是常规模式。网红主播可催生会员购买、演艺经纪、淘宝电商等多元变现模式。这条道路相对较为明确,也比较常规,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娱乐直播平台或是经纪公司正在尝试的一条道路。
上市公司上演跨界网红潮
上市公司大规模涉足网红主要发生在最近两年。去年宋城演艺收购网红资产六间房,今年3月巴士在线、恺英网络(37.93, -0.50, -1.30%)等陆续上线测试直播业务。直播视频前期市场培育发展到现在,已被公众接受,而且市场也有此方面的需求。
被机构集中关注的巴士在线,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是:“公司为什么做直播业务?”公司表示,直播视频前期市场培育发展到现在,已被公众接受,而且市场也有此方面的需求。
目前,巴士在线主营业务为通讯电声器材产品和公交电视广告运营,这两项业务合计占其营业收入的99%以上。巴士在线的网红资产是“Blive”——其前身是巴士在线的“我拍TV”,于今年3月底上线,目前正在推广中。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巴士在线强调:“公司目前直播产品体现出了简洁和实用的风格,就是看和播。公司拥有强大的广告资源和地面推广队伍,以及丰富的媒体资源,对于发展注册用户、网红打造和后期培养具有明显优势。”
相比巴士在线从电视广告跨界移动直播,华斯股份则是从服装跨界社交电商。华斯股份主营裘皮服装服饰设计、生产和销售,并在此基础上打造裘皮行业线上、线下服务平台。2015年5月,华斯股份收购优舍科技即“微卖”30%的股权。“微卖”是一个基于全网移动社交媒体的电商平台。因为背靠微博产生的强社交属性,券商研报中对“微卖”平台本身以及后续衍生性产品和服务持看好态度。
除以上跨界涉足网红经济外,乐视网(58.800, 0.00, 0.00%)、暴风科技(71.380, 0.20, 0.28%)、昆仑万维(29.700, -0.31, -1.03%)则通过新设或并购打造直播平台。快乐购(26.790, -0.58, -2.12%)以电视直播购物为主营,现在尝试“电视直播+微直播”来推动“直播购物”。顺网科技、浙报传媒(15.580, 0.06, 0.39%)、奥飞娱乐及游久游戏,分别涉足电竞+直播或者电竞直播平台。
一般而言,电商平台、视频直播、电子竞技被划入网红经济范畴内,以上公司也因此披上了“网红概念”的外衣。
不过,老牌视频直播平台六间房的创始人及CEO刘岩告诉记者:“早期的‘网红’产生自博客,接着来自微博微信,现在绝大部分网红群体是从直播平台上涌现的,而能和直播平台产生网红数量相提并论的只有淘宝。”按此解释,网红资产首推直播+社交电商。
就以上上市公司的做法来看,直播=网红经济。
网红资产盈利少见
网红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现象,同时网红也重构了明星产业和注意力经济。papi酱究竟是怎样崛起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网红概念确实“打动”了许多公司。刘岩向记者表示,互联网就是注意力经济,注意力在哪儿,哪儿就有商机,“现在有专门做网红广告销售的公司,一年赚几千万的公司不是个位数”。
各种信息都显示,新的潮流开始了。
正是这种新潮流,促动嗅觉灵敏的上市公司积极介入到网红经济中。但网红经济并不是人人都有一杯羹喝,真正赚得利润的是行业前几名以及站对了行业的企业。
以目前最火热的视频直播为例,整个行业主要的盈利点来自虚拟礼物(粉丝打赏),广告只占一小部分。据了解,虚拟礼物的发明者——宋城演艺旗下六间房90%的收入来自虚拟礼物。刘岩指出:“从广告业务来说,广告主在电视上打广告,会根据不同电视台和频道价值来投放。广告主在互联网上打广告,是按点击量付费。我们目前不再接受点击量广告投放。”
之所以选择放弃,是因为每次点击时用户都会跳转到广告主的公众号或者网站,使得直播平台的流量出现分流。尽管未来这类广告会有可观收入,但现阶段直播平台更在意的是流量的累积。不只六间房,其他许多直播平台都选择放弃跳转广告,从而保证平台页面的“干净”、“亲和”。刘岩向记者解释:“实际上,虚拟礼物也是广告。网友给主播送礼物,除表示赞赏外,他(她)的名字也出现在了屏幕上——这也是广告。”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视频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单一——打赏。而单一的结果是平台必须有“当家花旦”——一流的主播。因此,平台和主播之间的利益分配成了核心问题。一般而言,直播平台除了在打赏收入中拿绝大部分外,不再分享当红主播们的广告、代言等其他收入,“靠‘盘剥’网红赚钱,会压缩平台的收入空间和利润空间,不能太急”。
上市公司做网红多为跟风
这也意味着视频直播平台把稳定主播群体、做大平台当做了第一要务,真正的收获期还在未来。直播平台如此,网红相关产业链其他环节也是如此,而且有些环节完全没有盈利的可能。
当下,上市公司介入网红经济的途径五花八门。从网红孵化器到网红经纪再到网红IP,上市公司皆有介入。相关人士向记者指出:“网红的‘保质期’大概三个月,孵化网红即使每个月达到10个,一年最多才百十个,相比百万数量级的网红,这能有什么用,会有多少收入?网红经纪、网红IP更是零收入。‘papi酱’只是个名字,不是品牌,谈后续IP开发更是为时尚早。更有趣的是,一些上市公司企图用包装传统明星那样包装网红,脑袋进水了。在可见的一年以内,真正的网红经济大玩家只有平台。”
艾瑞咨询的分析师也表示,网红产业链中的一些环节还需要尝试。他说:“网红的‘保质期’不长,其实只要是注意力经济,都需要不断有新的内容刺激点,如果仅仅是个人魅力,或者依靠一些特长,很难形成长期的关注。如果我们比照过去的明星模式,他们往往是一个团队,会不断给明星身上赋予一些新的东西,保持明星的竞争力,但现在网红如果没有成熟团队,估计很难做到这一点。所以如果要做网红的经纪公司,我认为必须要分散化,而且不断更新,用分散化和不断的推陈出新,来消化单一网红的成败风险以及成长周期风险。”
目前,上市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地介入到直播平台,定位重合率极高,亮点匮乏。业内人士指出,专门做网红广告销售的公司其实是极有前途的业务,但没有上市公司谋求这些资产,“说明不懂行跟风的多”。
关键词:广电集团 媒体融合 深圳广电集团
融合发展是广电行业发展必然的趋势。近年来,深圳广电集团在媒体融合发展与建设过程中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推进改革和转型升级,整合各类新闻资源推动改革发展,“坚持做高水平、有品质的新闻,使主流媒体的新闻内容能够快速地以符合互联网传播特点的方式广泛传播,使主流价值观能够在互联网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
深圳广电集团媒体融合实践
一、建设融合新闻中心。融合新闻中心建设是深圳广电集团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重点项目,目的是希望通过融合新闻中心的建设和使用实现“三个融合”:一是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团队融合,有效增强生产能力;二是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生产流程融合,有效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平台的融合,有效扩大传播效果。2015年5月,深圳广电集团完成了融合新闻中心一期工程。一期工程是“物理变化”,完成了物理空间和技术平台的建设,在技术上构建集电视内容生产的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编辑、多渠道以及办公与信息化应用等业务于一体的全台网业务平台,建成了分布式云计算媒体数据中心,更好地支撑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在业务上,通过新闻资源整合和流程再造,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内容的统一策划和协同生产,实现从传统媒体“单一渠道采集、封闭式生产、点对面单向传播”的运作模式向“全媒体汇聚、共平台生产、多渠道分发”的新型制播方式转变。
当前,深圳广电集团正在推动融合新闻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和一期项目相比,二期项目主要是通过配套系统和机制的建设,实现更为深入的“化学反应”。其主要发展任务是在总结一期项目基础上,继续推进新闻融合生产体系建设,将一期项目经验总结和最佳业务实践推广到全集团各新闻栏目,实现全集团新闻内容生产模式的转型升级。其重点任务是完成演播室制作系统高清化升级改造,建设完善全媒体新闻生产指挥中心建设,构筑企业级全业务云平台建设,并按照媒体一体化运作理念将新媒体业务平台内化,建立多渠道融合的内容体系,实现从融合生产到融合运营的转变。
截至目前,二期项目中“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已初步投入运行,进一步推进了新闻资讯信息汇聚平台、信息编审平台、指挥调度平台、业务交互平台等子系统的建设,这也标志着深圳广电集团在新闻内容生产、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上取得又一阶段性成果。在新媒体业务平台内化的目标中,建立了“融合内容管理系统”(CMS)、视频内容管理系统(VMS)以及微信微博矩阵管理平台,支撑了“壹深圳”、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内容管理与,实现了微直播、直播互动、全景视频VR直播等新功能。
二、全媒体内容融合平台初步建成。一直以来,深圳广电集团都非常重视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积极探索推进媒体融合。深圳广电集团在融合新闻中心建设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两微矩阵”,实现集团各类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订阅号以及应用服务等的统筹管理和协同联动。目前,深圳广电集团融合新闻中心已接入包括“第一现场”“直播港澳台”“快乐1062”“先锋898”等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及较多粉丝的微信公众号。深圳广电集团根据不同需要提供更多伴随式开发服务,目前集团官方“两微一端”已经突破两千万用户规模。
一是建设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新媒体的发展推动传媒产业链实现了从单向到双向、从单边到多边的转变,在这种形势下,深圳广电集团通过立足自身区域性地方媒体的定位,依托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实现信息、内容以及服务的有效和传播。目前,CUTV已拥有联合开办台、成员台和紧密合作媒体近80家,初步构建了面向城市台的云服务平台,并成功为国内10多个城市台提供“一揽子”新媒体解决方案和移动互联网业务和技术服务,打造了初具规模的CUTV网站集群,形成拥有3000-5000万用户规模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平台,大大加快城市台的媒体融合发展步伐。同时,CUTV还充分整合城市台的内容资源,探索内容辛迪加运营模式,在河南省11个城市台推进了以内容联合制作为核心的频道合作运营,实现了频道收视和收益的双提升。近几年的发展和取得的成果表明,CUTV的“网台融合、联合发展”模式十分有利于城市台的内容资源、品牌资源、技术资源和人才资源,不仅能有效解决城市台发展新媒体时所遇到的共性问题,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各台的内容品质和品牌价值,强化各台在新形势下的传播力、影响力和竞争实力,对于巩固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二是建设“壹深圳”APP。CUTV深圳台2015年9月29日推出“壹深圳”APP,积极开始媒体融合的尝试。“壹深圳”APP在内容生产和盈利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依靠广电传统媒体和对外合作快速形成影响,经过一年的发展,步履坚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壹深圳”作为深圳广电集团唯一重点打造的客户端出口,聚合各频道、频率新闻内容资源,实现了节目直播、点播互动、新闻首发、城市公共服务等一系列功能。“壹深圳”上线以来实现捆绑现金广告收入1000万元,实物广告赞助4000余万元。2016年初,“壹深圳”与集团各频道频率建立了全媒体记者队伍,至今全媒体记者供稿达上万篇。
2016年,手机直播作为行业热门,受到市场及用户追捧,“壹深圳”洞悉手机直播优势,结合自身资源快速切入直播行业,产生轰动效应。“动物园直播”项目通过与深圳野生动物园合作,对熊猫过生日进行系列直播,完成了“壹深圳”首次手机直播尝试。其中与深圳广电集团都市频道实现并机直播,为“壹深圳”打造直播核心功能奠定基础。同时在“壹深圳”客户端开设了“24小时手机动物园”直播频道,更是进一步丰富了“壹深圳”的直播内容。“交警直播”项目通过与深圳交警联合进行执法直播,包括“猎虎”行动、“禁摩限电”行动、“铁骑执法”行动等多场次多个主题的系列直播,直播累计在线观看人数达300万人,呈现良好的效果,也得到多方的充分认可并引起广东省公安厅重视。
“壹深圳”通过与深圳广电集团新闻频率先锋898《铿锵麦克疯》节目合作,推出全景VR直播,将传统电台节目与VR相结合,开创深圳广电集团VR直播先河,也为广播节目转型和盈利模式探索提供新的机遇。“壹深圳”短期目标是在现有良好开局的基础上快速做大做强,力争2016年年底冲击150万用户下载量,进一步提升客户端的日活跃度。深圳广电集团要借助传统频道频率之力,放大“壹深圳”的新媒体品牌,设立“壹news”全媒体新闻直播频道,在客户端、网站、IPTV等多频分发,统一品牌推广,充分融合,资源共享,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自身资源,打造真正意义上的融合媒体平台。
三、规划发展媒体大数据。目前深圳广电集团正在规划建设“媒体大数据平台项目”。媒体大数据项目,旨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全集团媒体相关海量的业务数据、用户数据、系统运行数据以及第三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和分析,逐步发展媒体内容大数据、用户渠道大数据、广告营销大数据和新媒体大数据,建立媒体大数据平台,以更好的服务以及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和业务运营,进而建立具有内容生产智能(PI)和商业智能(BI)的管理决策支撑体系,更好地服务媒体融合发展,服务社会舆论宣传,服务政府城市管理。
四、内部管理机制及相关运行机制。启动媒体融合项目后,深圳广电集团将机制建设作为集团融合新闻中心二期建设的重点工作,并在技术、内容生产及管理、考核等配套方面率先突破,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切实服务媒体融合。能不能真正建立起完全适应全媒体传播环境的采编队伍和配套机制,将是决定传统媒体融合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深圳广电集团制定并推行了“融合新闻中心新闻早班会运行机制”“全媒体记者培训及相关考核机制”“跨平台稿件使用及考核机制以及集团‘两微一端’运行管理机制”等,就是要通过组织架构、队伍配置、采编流程、考核方式、奖惩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打破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新闻采编上“各自为政、多头出击”的现有局面,着力打造一支“一采多发、一专多能”的全媒体新闻采编队伍,有效提高生产力、释放产能,使深圳广电集团真正具备不断提升新闻节目即时性、交互性、丰富性和权威性的能力。
关于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思考
一、盈利生存问题。受限于现有媒体管理体制的影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尚处于较为明显的“两张皮”状态,即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与专业化并未能与新媒体的传播速度和互动能力有效融合,且未能出现能够快速复制的成功模式或范本。而另一方面的现实在于,传统媒体广告下滑、市场份额逐步萎缩,生存成为当务之急。重新审视媒体的融合发展,更需要长远聚焦经营与盈利模式的构建。这不仅仅是注册运营若干微信、微博、客户端那么简单,而是要在按照市场规律和时代趋势重置自有的造血功能,改革调整原有的组织结构,再造采编流程,建立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整体架构,注重市场开发,培育内外部市场的运营能力。而这一过程的探索任重道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传统媒体必须在融合中找到盈利模式和增长点才能持续发展,是一种从根本理念上的市场化行为,要按企业的投入产出比来有标准地量化经营,而非一窝蜂地为融合而融合,不惜血本持续地加大投入。
二、版权秩序问题。在市场化的探索中,版权问题也是困扰传统媒体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系统的新闻法,而针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法律法规更加薄弱,新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新媒体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信息传播媒介,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新闻法制建设都未能跟上,导致新媒体大量侵权,肆意侵犯传统媒体劳动果实。
目前,我国对互联网管理归口部门是政府信息产业部门,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制定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虽然划分了经营性和非经营性互联网服务的类别,但对互联网作为新闻媒介的功能管理较弱。
三、“集体无意识”问题。另一方面,传统媒体“集体无意识”的问题值得重视,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在媒体融合之初,缺少长远规划,为了维护诸如广告和受众群等急剧流失的资源,不得已将新闻信息、节目内容、采编成果等无条件进行网络媒体传播,以免费的形式向受众开放,而此种做法为传统媒体陷入生存困境埋下隐患。
在版权营销的意识和能力上,传统媒体对其采访制作的各类作品的权属关系及其版权管理没有明确规定,媒体和其新闻工作者之间对新闻作品的版权归属也缺乏明晰而有效的合同约束,导致在与新媒体进行版权诉讼时无法厘清权利主体和权利边界。缺乏将新闻作品作为版权资产进行管理、运营和维护的能力,缺乏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手段和市场营销能力,自然也缺乏版权实务运营经验,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应对不足。比如,直播的电视节目上有广告,但有些渠道提供这些内容的点播时,就把广告过滤了,甚至替换为自己的广告。这就是无偿占用了传统广电的资源,是极不合理的。建议一定要形成授权关系,在收益上也应该有三七、四六、五五分成的概念,这就迫切需要建立起来新秩序、新格局,从而能够保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协调共生。
有利有弊的投资新选择
随着资本的涌入,电竞赛事最近两年不断增多,光是全国性的第三方赛事就有NEST、NESO、WESG、WCA、IGL、CIG、NEA等。加上厂商举办的赛事TI、S系列赛、黄金联赛和TGA等,以及一系列小型线上赛事,中国电子竞技战队和选手开始奔波于来往各地参赛的路上。
赛事增多带来了更多奖金和曝光率,也给新电子竞技俱乐部带来了出头机会,WINGS就是它们的典型代表。
对于电竞行业的投资者来说,电竞俱乐部是一个“小快灵”的切入领域,比概念化的电竞生态、电竞工具、游戏社交等更容易找到抓手。但与此同时,俱乐部投资者也面临着同样巨大的盈利压力。
对于初次入场电竞的投资者来说,选择俱乐部是自然的选择。跟游戏社交、电竞数据、游戏直播、赛事竞猜、电竞生态圈等创业方向相比,它至少有如下优势。
首先是俱乐部投资门槛低,容易进入。
它不像直播平台那样烧钱大战。目前国内天梯充满着冲劲满满的天才少年,怀揣着梦想希望投身职业圈,许多6000分(DOTA2项目)大神愿意拿着几千元的薪水,就为了能够进入真正的职业战队走上梦想的职业赛舞台。直播平台百万千万只能签一个人,这已经够一支新兴电竞战队运营两到三年。
其次,市场容量较大,压力较小。
其他领域,市场很容易陷入“大鱼吃小鱼”或几大巨头你死我活的斗争。比如游戏社交平台天生拥有优胜劣汰属性,用户们会逐渐向最大最多用户的大平台聚集,小的创业产品会面临大平台的激烈竞争。
而电竞战队是可以共存的,甚至行业本身就需要百花齐放,不欢迎一统天下。更多的俱乐部才会有更密集更精彩的比赛生态,为了保证赛事公平,很多联赛都规定一个老板无论多有钱也只能有一支战队,小投资者的空间是很大的。现在的LOL和DOTA2,除了EDG、LGD、VG、iG等豪门,同样也有WINGS、IM等新生力量。
最后,电竞俱乐部是一种品牌和无形资产,能凝聚粉丝力量。
粉丝经济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目前直播平台就有这样的尴尬,用户记住并追随的是你这个独特的人、队伍、主播、节目,而不是平台。当前,各个直播平台吃力的烧钱却不盈利,而做出特色的OB战队直播、退役选手解说、美女主播们却一个个靠着粉丝流量活的非常滋润。所以,一家电竞战队取得成绩后,粉丝群体和忠诚度远远高于许多同质化的社交、数据、资讯产品。
当然,以上优势并不意味着电竞俱乐部是一本万利的生财之道。随着电竞产业的发展,电竞俱乐部的资金压力一直在增加。
产业发展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使俱乐部能赚到更多的钱,一方面也让俱乐部开支迅速增加。选手待遇在水涨船高,尤其是那些取得成绩的知名选手。以前一个月几千块工资就敢为了梦想打职业,吃水煎包煮泡面也能生活。而去年sylar和LGD战队闹崩,争吵中透露出来的信息,是现在一线职业选手一年签字费100万还会嫌少。
除了选手成本增加,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队伍也越来越庞大。以前可能一个领队就足够,如今替补队员、烧饭阿姨、经理、领队、数据分析师、教练、商务经理、媒介经理……全部弄下来,要增加多少人力成本?!
据内部人士透露,目前包括一线俱乐部在内,90%的电竞俱乐部无法盈利。日益庞大的开支是无法盈利的主要原因。
如何通过电竞俱乐部去赚钱?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训练时间和人员的稳定,背后其实都是稳定的资金保证。但稳定的资金并非是从天上掉下来,它需要俱乐部的运营者们在盈利模式上下很多的功夫,这也是一家俱乐部能否长期生存下去的关键。
从传统体育俱乐部来看,俱乐部的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赞助。电竞俱乐部也一样,需要开拓自己的赞助版图。
外设厂商,包括鼠标、键盘、显示器、耳机等,因为和电竞游戏的高关联性,是电竞俱乐部最热情的赞助商。国内知名电竞俱乐部,基本都有外设赞助商,比如iG的罗技、EDG的魔力鸭等。
除了赞助,电竞俱乐部本身还有两个拓展商务、将人气变现的渠道。
一个是直播平台。作为目前行业最火热的领域,也十分渴望优质内容的入驻。据业界人士透露,EDG战队与某直播平台签约后,拿到了数千万的直播合同,这也让EDG成为大牌俱乐部中少有的盈利者。
当然在没有成绩与人气之前,队伍直播间很难得到直播平台的签字费。不过你仍然可以通过战队成员的直播来慢慢吸引人气,通过鱼丸、火箭、竹子来获得收入。对于稍有名气的小俱乐部而言,这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收入。
一个是淘宝店。这是当前电竞人气变现的主要手段,已衍生出一条清晰的代运营套路,业内已经有众多成熟的企业,可以直接提供淘宝店的整体代运营服务。俱乐部如果有足够的人手,还可以自己拉班子组建电商团队,不过这个成本较高,应尽量等俱乐部人气比较稳定的时候做。
值得一提的是,对新兴战队来说,次级联赛也是一条挣外快的好路子。
2016年无论是DOTA还是LOL战队,都有非常多的赛事可打。它们很多都是奖金在10万或5万左右的小赛事。由于数量多,一线战队显然没法参加每一项赛事。这就给了新兴战队非常好的机会。奖金少归少,但积少成多,可以节省不少俱乐部运营成本,更重要的是对队伍的心态和士气提升。
仅举一例,2016年9月份网鱼网咖将在杭州举办杭城LOL超级联赛,季度赛奖金是15万元左右。因为是城市比赛,一线队伍不会为了这点小钱大老远赶来,总部位于杭城的LGD战队可能也不会派出主力队伍出战。所以当新兴职业队来了之后,会发现大多数对手是本地高校校队或一些半职业战队。只要准备充分,新兴职业队很容易获得好成绩。
此外,电竞俱乐部是“粉丝经济”的关键一环,而前提则是俱乐部认真做好粉丝群的维护与建设。竞技运动的特性是没有队伍会永远处在最佳状态,成绩可能有起伏。为了在成绩低迷时保住人气,更需要俱乐部维持好粉丝的忠诚度。
如果说盈利模式的探索决定了你的现在,那么粉丝的组织则决定了俱乐部的未来。
这方面的典型是WE战队。因为不是富二代所创建,初期又没有找到稳定赞助商,WE在相当长的时间都背着压力前行。
在2015年某段时间,WE战队成绩不佳,沦为联赛倒数第一。结果一位资深的粉丝在WE战队贴吧中发帖,质疑俱乐部管理者。
如果是一般的贴吧管理者,也许就删帖了事。但WE的创始人zax(周豪)并没有这么做,他在贴吧耐心地回复了粉丝。
周豪首先感谢了WE战队粉丝,并为最近糟糕的战绩进行了道歉。同时他承认WE这样的小俱乐部面临大牌俱乐部的重金挖角,确实存在人员不稳定,这是电竞行业存在的普遍情况。Zax请求大家理解,并表示要加强青训梯队和年轻队员的培养,争取取得好成绩。
这样答复后,贴吧内的质疑基本平息。大部分WE粉丝表示了理解,这次公关取得的效果值得很多电竞俱乐部学习。
此外很多战队会有俱乐部开放日等活动,让粉丝近距离接触电竞选手的日常训练,让爱好者也可以一解对职业选手的好奇之心。
在粉丝群建设问题上,电竞俱乐部其实可以向足球俱乐部恒大学习。
恒大有球迷会,平时可以拿到折扣球票,也会有许多福利活动。球迷会也是恒大的坚定支持者,不但在线下比赛中用统一的拉拉队给恒大呐喊助威,还在线上为恒大提供舆论支持。这些有本地属性的粉丝会,还可能成为打动广告赞助商的关键所在。
目前许多电竞俱乐部忽视了地域属性和地域类赞助商,其关键在于粉丝组织工作没有落地下沉。许多二三线战队,是当地网咖电竞馆求之不得的稀客。如果新兴电竞俱乐部能与他们合作,不仅可以给当地电竞馆带来人气,也可以建设自己在本城市的粉丝群体。
电竞俱乐部缺乏优秀运营管理者
战队取得成绩,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手队员的训练、拼搏。但想要挣钱,除了需要成绩带来的人气外,也需要有专业的商务运营团队。
目前说到国内优秀的电竞选手,大家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但说到优秀的教练、优秀的领队、优秀的俱乐部运营人员,许多人却印象寥寥。少部分人能说上来LGD的战神7, EHOME的7L等,但相比电竞选手的如数家珍,差了一个量级。
这也反应了电竞俱乐部优秀运营者匮乏的行业情况。
目前许多俱乐部让退役老选手来管理俱乐部,在经验和威望上他们拥有极大的优势,但运营管理(尤其是商务运营)本身是一个高度现代化的岗位,往往需要较成熟的商业知识、管理能力、商务谈判能力,甚至面对年轻队员们还需要心理学等基础。
说起优秀的运营人员,像ruru(潘婕)、三少(黄承)等人,你会发现都不是职业选手出身。ruru出身传媒领域的设计,很早就能自己设计战队服装,并能想到包装战队。这些专业知识不仅在战队具体工作中给予了她更多的帮助,也帮助她在理解赞助商需求,沟通合作伙伴等方面比别人更进一步。这些年,LGD赞助商从老干爹辣酱到淘宝,再到这次TI6成哏的“一起哈啤”,ruru的长袖善舞功不可没。
本质上,ruru和三少首先是优秀的经理人,只不过他们“恰好”喜欢电竞而已。
当前电竞战队并没有太多专业运营人员,很多战队就设一个领队完事。队员也普遍不知道领队的具体职责,甚至许多队员认为领队的任务就是“点外卖”。这反映出了目前电竞圈的摸索,大家认为要有一个领队,但不知道除了杂活,领队还能做些什么。
从俱乐部运营的角度看,我认为领队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沟通粉丝和战队的桥梁。
粉丝数量多少,网上的讨论知名度,直接影响到赞助商的获取或者广告费用的收入。也是你的俱乐部能够真正稳定变大的关键。领队除了联系别的队伍打训练赛,还应该肩负起组织粉丝活动,带动粉丝社区氛围的任务,领队和俱乐部运营者一样,都应该是一个需要付出许多精力的岗位。
待开拓的新运营方式
电子竞技俱乐部发展还远未到成熟阶段。当俱乐部成绩趋于稳定,财务状况越来越健康以后,就可以探索更多模式。传统体育的世界级俱乐部,它们的一些独特运营思路给了电竞俱乐部很好的借鉴意义。
20世纪最伟大足球俱乐部皇家马德里,以及它的老对手巴塞罗那,都采用了类似众筹的“会员费”制度。会员费每年150欧元左右,会员可以取得投票权以及众多福利,比如:
尽管对于皇马数亿欧元的年收入来说,会员费的千万级别收入不算太多。但会员制的引入,让粉丝更具主人翁的感觉,对俱乐部也更加忠诚,这从其他方面带来的收入是无法估量的。皇马和巴萨在球员购买方面资金力量如此雄厚,与他们的会员制度不无关系。
另一个例子是娱乐圈的SNH48团队。
2016年7月30日,中国美少女偶像团体SNH48进行了电视直播的选举。据说决赛收入过亿,主要是粉丝投票权的购买。花钱买投票权,就能投选自己喜欢的偶像,这是支持偶像最直接的方式。从SNH48的例子看,90后00后在偶像消费上的支出意愿是很强的。
电子竞技俱乐部吸引粉丝的能力有目共睹,但在粉丝经济开发方面则还较为落后。大胆的俱乐部完全可以尝试一下这种“会员费”或“投票”制度。
每一年休赛期,皇马、曼联都有亚洲行,NBA也会有中国赛。这种商业赛事是俱乐部赚外快的很好机会,电竞战队也有打商业赛的资本。
据了解,目前许多二三线城市的网咖给战队的出场费开到了5位数。当然,一线队的出场费和二线队不同,但毕竟这也是一条创新的路子。
如果战队自己能够有更好的服务提供,甚至自己有全套的策划方案,在当前各地电竞馆开建,资本大举入驻的环境下,肯定是能拿到不少收入的。不过作为运营者,要权衡好活动时间和训练时间。但皇马尚可紧张的训练中抽出时间满世界一圈打商业赛,电竞俱乐部为何无法做到国内范围内的模仿呢? 其实终究还是规章制度的科学,合理分配好了训练时间和活动时间,球员还能有休假时间。
总的来说,俱乐部的运作需要许多方面的知识,赛场上的胜利,需要赛场外的各方面的工作支持。如何运营好一家电竞俱乐部,目前大家都还在探索中。未可知的领域是劣势,但同样也是创业者们的优势。
“荣誉不一定等于盈利”的俱乐部困境
竞技的目标是夺取冠军荣耀,但从现实角度讲,即便取得好成绩,也不一定等于你能赚钱盈利。
小俱乐部虽然缺大牌选手,难以取得辉煌成绩,但与此同时他们的人员工资和各种开支也少,反而没有太大资金压力。传统体育领域,英超、法甲不乏这样的球队。尤其是那些中下游球队,卖掉一位新星,买回三员老将还能有赚。
大俱乐部资金雄厚,众星云集,很容易取得成绩。但他们有另外一种烦恼,大牌选手的工资也是业界最高。高昂的成本很容易让电子竞技变成一场烧钱游戏。看看LOL和DOTA2一线战队EDG、iG、VG、LGD,哪个背后不是站着实力雄厚的富二代或集团企业?
大俱乐部还有一种趋势不得不注意。
成名之前,队员们训练刻苦,废寝忘食地开发新战术,然后状态日升。成名之后,前进的动力不足,有些人热衷于直播,有些人训练时间打RPG,结果状态下降导致战队成绩每况愈下。成绩下降后,战队商业价值随之缩水,而大牌选手们的待遇是很难骤然下降的,一进一出,这将给大俱乐部带来严重挑战,甚至危及俱乐部生存。当年盛极一时的DK,在徐志雷出走后一蹶不振,黯然解散,就是一个典型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