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1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 技术进步 核心竞争力

近些年,由于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电力、冶金等行业的带动下,国内对煤炭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煤炭的价格和销量也双双创出了新的纪录。在这一背景下,大量资本涌入煤炭领域进行投资,开采了规模和数量庞大各类大中小型煤矿,也因此,带动了煤炭建筑业的发展。一时间,很多相关的矿山建设队伍都投入到了煤炭建设项目之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但是,随着建设队伍的不断扩大,如何才能在有限的建设项目中取得竞争优势,以及如何保障煤炭工程建设的施工质量,从而进一步确保矿山煤炭生产的安全,成为了我们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关键的就是要提高煤炭建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 煤炭建筑业行业的特点和问题

煤炭行业是一个对安全生产有着严格要求、而且主要是在地下进行生产作业的一个能源/资源开采性行业。这也就决定了煤炭建筑业行业施工难度大、地质条件复杂、作业强度和工程量大的特点。作为矿山建筑行业的一个分支,煤炭建筑业与其他矿山项目的建设相比,有一些比较突出的特点。比如在施工的地质条件上,与铁矿、铜矿等金属矿的地质特点有所不同。再比如,与其他一些金属矿和非金属矿相比,作为一种蕴藏量比较丰富的能源型矿产,煤矿项目的规模一般比较大,煤炭建筑施工的作业量也比较容易上规模。而最关键的,就是由于煤炭生产的特点,使得在煤炭建筑施工的方案设计上,要特别注重对今后煤炭生产安全的影响,这也是煤炭建筑设计和施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2 煤炭建筑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

尽管煤炭的价格上涨和需求增加,刺激了对煤炭行业的投资,为煤炭矿山建设和煤炭建筑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但是,矿山建设的巨大需求以及煤炭建筑企业的良好效益,也吸引了更多的矿山建设队伍参与竞争,使得煤炭建筑企业面临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同时,在一些小型的煤炭建设项目中,由于盲目的价格竞争和不规范的施工管理,所造成的一些问题和隐患,也为整个煤炭建筑行业所警惕和思考。此外,为了保障煤炭企业的生产安全,对煤炭建筑施工的标准,也做了更为严格的规范。如何适应这些新形势下的变化,是煤炭建筑业企业所要面临的挑战。

3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从理论上讲,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从技术上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源自于技术的进步。从工业化到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的进步能够最直接地给企业创造价值和效益,能够最直接地创造出企业的竞争优势。现在矿山建设已经从传统的机械化向自动化、信息化转型,要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就必须要重视企业在自动化施工作业、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建设。

从管理学的角度上讲,现代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就在于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根本还是在于人,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都需要人去管理和运用。一个企业有没有凝聚力、能不能把先进的技术转化为真正的竞争优势,从根本上讲,还是取决于人的意志、动力、智慧以及执行力。只有建立了良好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真正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地形成团队的力量,而不是相反(形成消极怠工或内耗)。

从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的角度上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要符合政策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要有大局观。从政策上讲,现在对煤炭项目的建设、开采环节的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没有的,这既是因为各类安全事故的惨痛教训所造成的影响,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表现。而从经济发展的趋势上看,尽管低碳环保已经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个共识,但是,由于能源短缺和新能源的开发和成本问题,煤炭行业在一定时期内,将仍然是我国能源和资源产业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提升煤炭建筑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认清形势,不仅要注重施工安全,同时也要对煤炭建设项目提出更好的更能保障生产安全的方案。同时,抓住时代的机遇,不要为新能源的发展所迷惑。

4 建立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体系

提升企业的技术水平,离不开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企业的技术力量才能有别于通过对设备和人员的简单“堆砌”组合所形成的可复制的建筑施工能力。自主创新,一方面是对现有设备和技术的消化,另一方面则源于对施工环节技术细节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的积累总结。在煤炭建设项目中,面对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不同的施工要求,能不能做出最好的方案,能不能最快最有效地解决在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是最能考验建设队伍的真正实力的地方。只有那些已经消化吸收了现有设备技术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以往的各种经验和项目做出了很好总结的,以及自己自主创新技术方案的施工队伍和企业,才能真正克服在各种条件下的技术困难,才能真正地展现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优势。

5 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

提升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和人才优势,离不开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的管理制度,是建立在技术规范与经验总结基础之上的,是保证施工安全、工作效率、建设质量、项目进度的重要前提。一个成熟的企业、一个项目经验丰富施工技术优秀的建筑队伍,与那些不成熟、缺乏经验和技术能力的企业相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完善的、科学的、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否能严格地实行这些管理制度。而同时,一个企业、一支队伍,能否保持良好的战斗力,能否吸引住人才,也在于这个企业、这支队伍的管理制度是否科学合理,是否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是否能够解决一些管理和制度上的问题,从而形成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6 以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

提升企业的创新发展水平,离不开科技进步的带动作用。科技的进步,包括新材料的出现、新型设备的出现、新型施工方案的出现,以及新的勘探、施工技术手段的出现,都能直接带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很多自动化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过去我们在煤炭矿山项目施工中所容易遇到的一些问题,而一些信息化的设备(包括软硬件)在设计和施工环节中的广泛应用,也极大地提升了工作的效率,进一步促进了项目施工的协调和管理。今后,随着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更多更好的技术方案的推广,矿山建设的技术水平必将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7 总结

本文立足于对煤炭建筑业行业的特点和问题的研究,揭示了煤炭建筑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对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力体系,以及建立科学规范的企业管理制度并以技术进步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的策略,以推动煤炭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进步与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煤炭建筑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和管理制度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并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和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守科.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与评价[J].建筑经济,2008(S2).

[2]金国辉.中国入世后提高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4(11).

[3]成强,王行.浅议建筑业企业安全预控体系.江苏建筑[J].2009(04).

第2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以人为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一般竞争力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大量进入我国,跨国公司也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中国抢滩,中国企业在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越来越迫切的感受到企业应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获取新的科技、技术、市场及金融服务的机会,因此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有“外向型”发展的前景。同时它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低价格进口产品以及设立在当地的国外公司的竞争。贸易壁垒的不断消除,国内市场也逐渐溶入国际市场,而此时我国企业就不得不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价格、质量来提品或服务。企业为了能够很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趋严峻的挑战,除了需要得到政府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外,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构建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成为其首选,也是必然选择。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灵魂。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人为本能有效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将职工的荣誉得失与整个公司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竞争力。“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素质。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在众多观点的基础上,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

(1)坚持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维持和拓展,涉及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创新是关键。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度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离开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技术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到技术学习、技术积累,再到技术扩散,也就是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都离不开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制度通过影响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交易规则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和产业发展。

(2)塑造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能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层次和竞争品味。能否有效地提炼和充分凝聚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发挥着根本的作用。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应该具有明确的企业价值取向。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应注重战略研究。在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奋斗目标并尽可能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3)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理念认为,在企业生产的诸要素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要素,树立以员工为中心的观念,坚持员工重于产品,应把人作为企业的核心,重新认识人的本质和心理活动,重视人性、人的价值、地位和作用,一切管理理念都应围绕着人是最宝贵的资源,企业管理应采取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方式,对物的管理应通过对人的管理来实现并通过协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激发人的内在动力,促进人们自觉地发挥潜能来达到组织目标。并建立良好的人才激励和约束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

参考文献:

[1]吴建南、李怀祖.论企业核心竞争力[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9,(1):60~64.

[2]史东明.企业如何培养、提高核心竞争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第3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加入WTO,中国向世界的融入和开放在2002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通过多种方式利用中长期国外投资,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它表明外资进入中国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国内企业的竞争环境将不同于以往任何时期。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中国企业过去的竞争力优势是否依然存在?过去,企业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关系优势形成一定的竞争力,而在加入WTO后,外国企业在中国办厂,同样可以把廉价劳动力变成它们的优势。特别是外国企业可以用较高的薪水吸引高素质的雇员,相对的劳动力成本比中国企业还要便宜。关系网这个中国企业最大的竞争优势也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在WTO条件下新外资投入的要求是,市场必须有共同执行的准则,而且这些准则是不允许随意改变的。他们希望中国的市场更为规范,与世界资本市场规则更快地接轨。因此,在规则方面我们不再有优势。而游戏规则的改变比关税带来的冲击要大得多。在加入WTO之后,无论对外国企业还是中国企业,竞争优势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没有了传统的竞争优势,培育和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力,重新取得竞争优势则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学家弗兰克·奈特(1921)曾说:“成本记录的是竞争的吸引力。”生产几乎是无处不在,而生产的后面是其形影不离的成本。成本所扮演的角色不只是生产的规模,更重要的是,它是企业竞争的基础。Penrose女士(1997)在其企业成长经济中强调:“企业的成长主要取决于能否更为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科斯在其对企业组织中也特别强调,企业竞争优势的取得并不仅仅在于其具有较高的经营能力,而更重要的是企业具有较强的管理组织能力。由此可知,培养竞争力的关键在于企业如何“组织”企业生产要素,以相对低的成本经营。成本竞争力是企业竞争的根本。只有提高成本竞争力,企业才有了竞争基础,也才可能获得持续。因此,提高成本竞争力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二、成本竞争力的实例证明——成本竞争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解密联想与戴尔的差距,我们可以从现实角度进一步认识成本竞争力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地位。

联想是中国PC的老大,是中国的优秀公司。戴尔是世界PC的老大,是世界级的优秀公司。联想与戴尔都是没有核心技术,但都有自己核心竞争能力的优秀企业,它们的成长都很短,盈利模式也完全不同。在一个既定的产业中,对竞争优势的争夺主要是围绕所谓的“三维竞争优势”——客户优势、地域优势和产品优势展开的。联想的成功很大程度是将这三者整合为一体,创造性地将高的PC竞争转化成了消费化竞争。它通过把握消费者心理,通过品牌推广、销售渠道控制与区域网络建设,通过在国有企业及政府部门方面建立起业务关系网,将销售点、消费者(特别是政府和企业)与它自己之间的三角关系变成了一个“价值增值游戏”,每个参与者都从游戏中获得了好处,从而使联想成为最大赢家。这种将PC品牌消费化的中国式创造,成功地将渠道利润做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将只会“高举(价)高打(中心城市)”的IBM、康柏、HP等挤出市场。与此相反,戴尔采用三个金律(Three Golden Rules):压缩库存、倾听顾客意见和直接销售模式,在产品、客户和地域上创造了竞争优势,在除中国外的市场上都屡战屡胜。

戴尔是公认的没有核心技术而做到业界老大的例子,但它是公认的最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戴尔在做直销,依靠的是建立在直销模式上的低成本配件供应与装配运作体系的实施能力。IBM和康柏都曾经模仿戴尔的直销,但无一成功,原因就是成本太高或效率太低。戴尔从下定单到发货这一过程大约只需一天半的时间,1995年戴尔的库存天数为32天,1998年已减少到7天,据说现在又缩短到5天。这些IBM和康柏没有做到,联想更不可能做到。低成本的直销加上对商业客户战略性的选择构成了戴尔的比较竞争优势,而对装配与供应体系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是戴尔的核心竞争力,二者的融合使得戴尔的对手发现,戴尔降价之后还有很大的利润潜力,结果就只好望而却步。

联想通过分销渠道的管理将生产商、大经销商与零售店、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变成“三赢”,实现分销增值是其核心竞争力。联想的品牌与渠道是其比较优势。然而,联想并没有将其比较优势与核心竞争力融为一体。联想设计一个与经销商共赢的价值链,该价值链依赖于消费者对联想品牌价值的认可(多付钱)。因此,其通过品牌支撑分销的模式所创造的利润就成了“假利润”。戴尔玩的是“低成本高品质”的游戏,而联想玩的是“品牌支撑渠道”的增值游戏,当戴尔与联想相遇,戴尔的核心竞争力终将一点一点地将潜力发挥出来,因为,低价优质销售在任何时候都对客户有吸引力。反观联想,却可能在一点一点地丧失优势。戴尔可以用低成本的客户订制,将零售点变成多余,将消费者从联想手中一点一点地夺走。

联想与戴尔之战告诉我们:企业可以没有核心技术,但必须有核心竞争力;企业可以有多种比较优势,但低成本优势是企业最终制胜的法宝。如此,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在产品或服务相同的条件下,企业就能获得市场,也就能获得利润。利润是企业价值增长的源泉。反过来,如果有了市场,但没有低成本的产品或服务,企业原来所拥有的市场优势也会逐渐消失,以致被低成本的竞争者挤出市场。简而言之,成本竞争力是企业竞争的基础,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

三、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的途径

(一)制定的成本竞争战略

一般来讲,企业可以通过高效率运作、规模经济、技术创新、低人工成本或优惠取得原材料等手段提高企业成本竞争力。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和存在的,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通过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来提升企业的成本竞争力。

长期以来,我国企业所遇到的问题,既不是中国的经济增长达到了极限,也不是体制转型的活力已经枯竭,而是缺乏战略或战略缺乏科学性。究其原因,客观上是因为企业战略在中国仍然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虽然也有一些企业在资金经营中自觉地提出了适应企业环境的种种思路,但科学战略的观念依然没有形成,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经营者很难在环境复杂变换的情况下制定出科学的企业战略。从主观上看,中国的许多企业家在中国体制转型期练就了一套“出奇制胜”的商战战略,体制转型也为企业采取“机会型”战略创造了客观的环境,他们屡屡尝试,屡屡得手,成功的经验夸大了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于是对科学战略特性中的长期适应性不屑一顾。战略是寻求支撑比较竞争优势的“核武器”,以继续获得竞争优势。科学的战略在具备全局性、未来性、系统性、层次性、竞争性和保密性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性就是长期的适应性。它是指企业为达到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里保持战略的相对稳定性,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增加企业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能力。

核心能力是指包含在企业内部、与组织融为一体的技能和技术的组合,而不是某个单一的、独立的技能或技术。它决定着企业适应环境的快慢和竞争优势持续的长短。它是企业现有业务实力的综合体现,也是企业根据经营环境变化进入新兴领域的发动机,是企业在任何时间和市场推行产品标新立异战略的源泉。企业培养核心能力的目的是创造更多的企业价值。如果企业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企业便能够针对环境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的经营战略,通过对企业多元化战略深度和广度的良好把握,不断增加企业的价值。只有基于核心竞争能力之上的竞争优势才是战略性的优势。同样,也只有基于核心竞争能力基础上的扩张才是战略性的增长,才能够支持或支撑持续性的增长。因此,科学的成本竞争战略应该具有长期适应性,注重企业价值创造和核心能力的培育。只有有了科学的成本竞争战略,企业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和渠道获得成本竞争力,具有真正的竞争优势。

(二)建立有效的成本竞争战略机制

“机制”是指在特定组织和范围内,具有一定功能的各事物之间为实现某一目标,相互联系、作用,并形成有机整体的一种运作方式。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是指为实现成本竞争战略目标,将系统内的组织和部分之间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建立健全良好的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是企业实施成本竞争战略的基石,也是企业增加价值,促进可持续的重要保证。

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可以由成本竞争战略的生成机制、成本竞争战略的协调机制、成本竞争战略的约束和激励机制所组成。该运行机制具有目标性、系统性、动态性、整合性和灵活性等特性。

1.目标性。它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指作为机制内的任何一个部分的运作,都应该遵循成本竞争战略总目标,在该目标的统一指引下,发挥各自功能和作用;二是指各部分由于自身功能和作用不同,因而有其各自的具体目标。在各具体目标下,各部分充分发挥其功效,通过实现具体目标而最终实现成本竞争战略总目标。

2.系统性。它是指企业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中各要素并非是各自孤立、互不相干或杂乱无章、无序堆积在一起的,它是按照一定构成的,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监督和控制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在统一目标下,通过发挥各自功能实现整体效益。

3.动态性。它又可称为应变性。它是从机制运行环境、战略目标、战略措施、组织变动等方面考虑,当运行机制的环境、战略目标、措施及组织等发生变动时,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要调整机制中的要素、要素构成,改变要素关系等,否则就不能实现战略目标。因此,动态性特点是指企业的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随着机制运行环境的变化和企业战略的调整,也在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由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处于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变化的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这就要求我们用发展的眼光去审视、甚至替代企业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的某种要素,调节运行机制结构,使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与联系更紧密,机制运行达到最优化效果。

4.整合性。在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构成中,具有不同功能的各要素在运行过程中既相互独立地运行,发挥着各自的效用,同时,又会因为某种原因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出现矛盾。但因为其是在统一目标下的系统内运作,因而会为发挥最优化效用而进行相互磨合,使系统要素结构保持优化组合,保证系统运行机制的速度和质量,以达到预期目标。成本竞争战略运行机制中各要素组合相互碰撞运行、相互磨合即体现了机制的整合性特点。

(三)实施战略成本管理

战略成本管理(SCM)是指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进行的成本管理。它是指管理人员提供企业本身及其竞争对手的资料,帮助管理者制定和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如何在改善企业竞争地位的前提下进行管理是SCM的核心,借助会计功能编制成本管理计划并实施之,以使企业能更有效地适应外部环境是SCM的精髓。它具有外向性、竞争性、长期性和全面性等特点。

第4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财务资源 财务资源配置 核心竞争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面对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企业如何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经营绩效一直以来都是企业战略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而财务资源配置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资源配置能力是企业参与竞争、实现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能力。

一、文献回顾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最早萌芽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1776)中: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其后,新古典经济学家马歇尔(1925)指出: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企业之间、产业之间的差异分工的结合与各自的技能和知识有关;1990年哈默尔教授和普拉哈拉德教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其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更是迅速被企业界和学术界所接受,他们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要素,即知识性、配置性、积累性,单一的要素和能力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各要素和能力只有经过一定的配置才能发挥其作用。此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围绕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他们的观点多数是对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观点的延伸。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环节也引起了国内理论界及实践中的企业战略管理高层的高度重视。经济学教授张维迎认为:企业的生死存亡取决于其是否具有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即是否具有独特的某种资源和能力。这些资源和能力应该具有以下五个特征:①偷不走,即其他企业难以模仿,如企业的文化、品牌优势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和能力;②买不到,即核心竞争力不可能在市场交易中获得;③拆不开,即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之间具有互补性、系统性,他们之间的有效配置形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④带不走,即资源和能力的组织性和影响核心竞争力的各要素之间具有的综合运行效应;⑤溜不掉,即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持久竞争性。

(二)财务资源配置

在经济学历史上,对于企业资源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劳动分工理论,指出:企业内部分工的性质和程度是限制规模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从而决定了企业成长的规模界限。Penrose(1959)通过深入研究,从“企业内部知识积累”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劳动分工理论,认为企业的功能在于获取和组织人力和非人力资源以赢利为目的向市场提品和服务。从这一理论已经开始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分类,企业资源的概念逐渐清晰。Wernefelt(1984)提出“企业的资源基础论”,它的发表意味着资源基础论的诞生。该理论假设:企业具有不同的有形和无形的资源,这些资源可转变成独特的能力;资源在企业间是不可流动的且难以复制。资源论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看成是资源的集合体将目标集中在资源的特性和战略要素市场上,并以此来解释企业的可持续的经营成果和竞争能力。

财务资源是形成企业的核心能力的重要基础,在对财务资源配置的研究上,国内目前研究成果还比较少,在相对较少的研究成果中有比较大的比例是对我国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主要有研究结果:余永定等(2002)指出资源配置是在不同的生产目的之间合理地分配与使用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张衢(200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策略和方法》一文中,阐述了商业银行资源配置的特征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及策略,重点指出财务资源配置的重要性。张振民(2006)通过分析财务资源配置的创新方法如何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作出研究,结果表明资源配置方法的创新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宽(2007)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财务资源配置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以 EVA 为核心的财务资源配置机制等。

二、财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一)财务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企业的财务资源分类,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所谓硬财务资源是指企业现实存在的可以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不同形态的实物资源,包括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与之相对应的是软财务资源,是指由于财务制度的一些局限性,目前无法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但是其存在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如顾客的信息需求、财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不在盲目追求硬资源的累积,而是更加注重软资源的内在培养,以期获取比较优势,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由于软资源具有内部培育性,因而企业很难从市场中获取,使得软财务资源比硬财务资源更具有竞争优势,并成为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关键要素。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可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财务资源配置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层架构和内部涵义上均离不开财务资源的支持;优化的财务资源配置方式可极大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以及由其带来的企业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又为企业进一步扩大财务资源的来源提供了重要保证。总之,财务资源优化配置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

根据帕累托最优可知:在整个社会中的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已经得到了合理的配置,没有所谓的闲置和浪费,在此时的资源配置方式下,资源所产生的效用或效率已经达到了最大化,任何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式,其后果都必然导致总效用或总效率水平的降低,不可能再改善某些人的境况,而不使任何其他人受损。从这一理论出发可知,财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财务资源的配置没有达到最优,那么企业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将财务资源的配置达到最优并达到最佳生产效率,提高核心竞争力。

硬财务资源是企业实物产出及收益获取的基础源泉,因而它的结构是否合理 质量是否优良及使用是否有效,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能力的强弱。软财务资源由于是附着在硬财务资源上发挥作用,因而其对企业财务能力的形成及提升也是起着间接的影响作用,虽然顾客的信息需求、财务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不能直接生产出可供销售的产品,也不会带来可视的现金流入 但却可以产生重要的财务能力,软财务资源产生的财务能力甚至可以超过硬财务资源产生的财务资源。不管是硬财务资源还是软财务资源,其在企业财务能力的形成及提升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两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有效地形成企业核心能力,从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财务资源的高效配置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企业通过并购或内部资源的培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文化培育,对财务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可以达到以下效果,从而提高企业的财务资源能力,最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侧重财务目标的预算和控制,改善企业财务状况,通过对企业财务资源的配置,企业的资本结构更加合理化,债务比例和债务结构更加合理化,提高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销售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毛利率等,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能力,获取竞争优势。

(2)近年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要取得企业收益最大化的主要途径就是深挖内部潜力,降低成本及能耗,以成本领先战略取得市场竞争优势,达到提升盈利能力,有效控制成本的效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地位,侧重于对软财务资源的配置,以财务管理的加强来促进其他方面的管理效果,使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得到加强,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

2.通过财务资源配置完善产品与服务体系。一个企业最终能够创造价值的是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在价值创造的财务资源配置下,可以提高企业的产品与服务的附加值,从而让产品和服务体系得到不断的完善。按照价值链会计的思想,一个企业应该将所有的经营活动划分为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和不增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只有在对产品、部门、机构和客户的价值贡献进行完整、公正评价的前提下,才能按照价值创造的原则为企业创造价值,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在对产品、机构、部门和客户进行明确定义的基础上,借助内部转移价格、成本分摊制度、责任会计制度等管理会计手段和工具,实现价值创造,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优化财务资源配置,创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路

1.确定财务资源配置的原则和目标。企业进行财务资源配置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通过财务资源各要素的科学合理配置,促使企业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取得可持续性的效益最大化。在进行财务资源配置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一是投入产出原则或是成本效益原则,即企业在进行财务资源配置时必须考虑成本效益,不能为了进行资源配置而投入的成本大于因资源配置产生的效益;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即资源配置不能以牺牲长期利益为代价牺牲短期利益;三是协调性原则,在财务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使硬财务资源和软财务资源相互协调。

2.构建财务资源优化配置,专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环境。一个企业的文化环境对企业至关重要,构建财务资源优化配置,专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文化环境,使全企业上下都致力于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3.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的优化可以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管理效率的提高也可以促进企业财务能力的提高,进而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大优秀人才的引入。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竞争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尤其是在21世纪,人才最重要,企业必须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只有引入对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有促进作用的人才资源,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5.建立财务监督约束体系,强化内部机制约束。在正确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财务监督约束体系,从而更有效地约束财务资源配置行为,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资源整合效率的有力保障。

企业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快速变化,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企业必须引入适当的人才,优化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创造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环境,建立适合自身需求的战略管理系统,否则势必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最终被市场所淘汰。

参考文献

[1]张维迎.谈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2002-1-12)[EB/ OL]1finance.省略.

[2]田奋飞.李国英.基于资源及其配置的企业竞争力分析[J].经济师,2002 (6) P192-196.

[3]陈洪转.基于价值链的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影响要素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01).

第5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物流企业 核心竞争力

一、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

在我国,有的学者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依赖于物流企业所拥有的诸多能力。可以包括市场界面能力、基础设施能力和多种技术能力等。有的则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一般可以概括为物流企业技术能力和制度能力两大方面。还有的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是核心技术、组织管理知识和市场知识三大要素。也有人运用“价值链分析法”来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在总结众多观点的基础上,本人认为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企业的人力资本

在知识与资本日益对等甚至是知识雇佣资本的时代,人力资本对物流企业竞争力的作用已毋庸置疑。问题是对于物流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进行怎样的机制设计将人力资本与物流企业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特殊人才竭力为物流企业奉献才能。

2、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技术秘密。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

3、物流企业声誉

声誉是拥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对没有私人信息的交易方的一种承诺,是物流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甚至生存的根本和生命线。

4、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包括物流企业获得信息能力、推理能力、决策能力和迅速执行决策的能力,也可以理解为狭义的“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于管理能力至少在高管理层次上并不局限于某种产品,因此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物流企业更有效率地利用其资产,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5、物流企业文化

物流企业文化实际上是物流企业经营理念及其具体体现的集合。良好的物流企业文化是物流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的重要利器。

二、如何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1、打造有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文化对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没有企业文化,就谈不上核心竞争力。物流企业要不断成长为世界级大企业,拥有自身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拥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物流企业文化孕育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且物流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核心竞争力的成长。通过企业文化提高团队精神,鼓励企业创新,进而构筑和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立物流企业学习力的能力

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创新、积累、转移和共享,这就要求物流企业应该成为一个学习型企业和知识型企业。在不断修炼中增加物流企业的专用性资产和隐性的不可模仿性知识等。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学习型组织是物流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一个物流企业只有当它是学习型组织的时候,才能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创新出现,才能具备快速的市场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人力资本和知识资本的作用。因此物流企业更因建立学习性组织,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要。

3、建设物流企业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相结合

物流企业间竞争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实际上应该是学习能力的竞争。如果说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那么其中的关键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组织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当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知识经济时代,知识资本成为物流企业成长的关键性资源,物流企业文化作为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根基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成功的物流企业将是学习型组织,学习越来越成为物流企业生命力的源泉。物流企业要生存与发展,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强化知识管理,从根本上提高物流企业综合素质。

4、建立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

在动态的环境中,物流企业经营的宏观环境时刻在发生变化,顾客的需求在不断变化,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在不断提高以及不断变化的技术同时在直接影响核心竞争力的领先性,那么物流企业就需要动态的核心竞争力及动态管理能力。所以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管理应是对核心竞争力整个演变过程的循环和实时的动态管理,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管理过程的连续性

一个完整的合理的核心竞争力管理过程应包括四个阶段:核心竞争力的确定、培育、应用、评价与发展等阶段。

(2)管理的循环性

对核心竞争力的动态管理绝不是在评价完成之后使告结束,而是根据评价的结果再返回培育、确定或应用阶段,即或在原有核心竞争力基础上的单纯强化提高。或是确定应培育的新的核心竞争力,或是加强核心竞争力的应用,通过每一次循环,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价值都将得到提升,从而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的并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过程。

(3)管理的实时性

对核心竞争力的四个阶段的管理可能同时存在,由于管理的循环性和实时性存在于各管理阶段中,对动态管理的管理手段就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并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进行操作。

参考文献:

[1]拉母・查兰,《持续增长》[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2]张文松,《企业战略能力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第6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问题

企业资源说认为,企业是一个“被行政管理框架协调并限定边界的资源集合”。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是组合、归集进而整合资源,形成产品和服务的技能的体现。其中部分为企业所独有、能够带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的能力,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称之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在长期竞争中,企业需要不断构建动态能力以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由于同时考察企业资源和组织资源的方式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企业竞争能力的差异能够充分解释企业市场表现的差异。长期动态竞争能力的培养可以保证企业根据环境变化调整核心能力的组成要素,使其在动态竞争中保持优势。

企业竞争能力作为解释企业差异的原因已得到广泛接受,但究竟什么是企业竞争能力,如何构建竞争能力,却依然颇具争议。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认为核心能力是企业形成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是蕴含于企业生产经营环节之中的具有明显优势的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的组合;斯多克等人则认为企业能力表现为组织成员的集体技能和知识,以及员工间相互交往方式的组织程序;巴顿认为核心能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桑切斯、希恩和托马斯提出把组织资产和资源配置的管理过程看作企业竞争能力。综合各种观点,杜兰德对构成企业竞争能力的要素做了全面的总结与归纳,他认为,企业竞争能力的范围应该超越核心竞争能力,包括企业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所有技能。

本文关注的重点是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为此需要考虑企业价值报告中核心竞争力的披露问题。究竟应该披露怎样的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哪些属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比较难以判断的。披露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应该以核心竞争力的共同特征作为判断基准,即:(1)独特性与难模仿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独一无二、为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经过战略设计、领导策划、组织管理等多层次、多环节的实践,不断提炼、总结、创新而培育和积淀形成,孕育于企业文化并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的。独特性还保证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模仿和难以被替代的特征。(2)延展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推衍出一系列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新客户的需求。而且,它不仅能为当前提供某种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还能为企业下一步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供支持,有力地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领域延伸。(3)价值优越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价值的源泉。它一方面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加优秀,另一方面能实现和创造顾客所看重的价值,给消费者带来长期的、实质性的利益和效用,因而具有独特的价值。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价值相关性判断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高科技化,企业经营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企业概念也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组织,而是扩展到外部更广的范围。衡量企业优劣的标准不再是利润或投资报酬最大化,而应该是一个综合的竞争能力指标,即“企业的价值”。2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终极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钱德勒指出,企业战略是研究影响和决定企业的长期目标与目的,选择企业达到既定目标所遵循的路线和途径,并为此对企业已有资源进行最优化配置的科学。3企业发展的真正目标是不断实现企业价值增值,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价值最大化即是企业战略的最终目标。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增加企业价值的途径。从价值评估的角度来说,企业价值是企业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价值与潜在获利机会价值之和。其中,企业现有基础上的获利能力价值又受企业未来净现金流量、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持续经营期影响。

1、企业核心竞争力保证获得稳定的净现金流量。这是由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基本特征所决定的。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决定了它能够推衍出一系列的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客户需求。不仅如此,它还能为企业下一步开发新产品、新品种提供支持;第二,对用户而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优越性决定了由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衍出来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具备用户所感知的价值,能为用户带来实惠;第三,其独特性保证了新产品和新服务不可能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用户要想获得此种新产品和新服务,就必须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这就保证了企业在未来能获得稳定的净现金流量。

2、企业核心竞争力能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从而增加企业价值。根据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模型,企业的资本成本实际上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资本结构;二是单位融资成本,包括负债成本和股权成本两个方面。从企业筹资的角度来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转化为企业拥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他们具备与顾客、供货商、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利益集团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因此,他们能以较低的单位融资成本获得企业所必须的资金,同时还可以抓住好的投资项目,及时剥离不良资产,有效配置资金以进行资产重组,通过优化资本结构来降低资本成本和经营风险。资本成本的降低最终导致企业价值增加。

3、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持续经营。企业持续经营问题是探讨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价值培育所做贡献的最初起点,因为它解释了所有长期或正在发展的企业的绝对秘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获得长期持久净现金流量的源泉,它使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使企业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等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加优秀。

4、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潜在获利机会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本身就是企业所具有的潜在获利机会,无论它由技术、产品或是服务等何种形式的最终产品来表现,它自身的价值就是潜在获利机会的价值。对于企业而言,企业的核心能力越强,企业所拥有的潜在获利机会越多,企业的潜在获利机会价值就越大。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信息披露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价值极为相关,而价值是什么、如何表现价值及其成长则是经济学界与财务学界一直努力研究却尚未解决的问题。因此,长期以来,构建能够表现企业价值以及尽可能真实地模拟价值成长的财务指标——核心财务指标——即成为一种现实的选择。将核心财务指标传递给企业价值相关者,构成核心财务信息的供给与需求,与之相关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披露问题。

(一)披露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价值的成长正相关。企业存在的根本目的在于创造价值。企业价值是企业效率的综合体现。价值是什么,以什么来表现和衡量价值创造,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工业时代的理论家们认为追逐利润最大化就等同于追逐价值,因此,当时的核心财务指标多半是一些反映利润创造的指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组织的演进,公众持股的上市公司登上历史舞台之后,人们对企业价值本身和其影响因素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发现利润与企业价值并非完全正相关,因而必须追求更好的价值衡量方式。由此发现,真正与价值成正相关的,是核心竞争力指标。

(二)披露核心竞争力信息协调价值相关者的利益。现代企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实际是一组契约的联结体,股东、债权人、员工(包括管理人员)均是企业契约的主体,因此从严格意义讲,企业并没有所有者,因为并没有另外一个主体来组织股东、债权人、员工签订这些契约,并对契约发生影响。这些股东、债权和员工在现代财务理论中被称之为“利益相关者”。实质上,将其称为“企业价值相关者”更为合适。无论是利益相关者还是价值相关者,其利益目标函数并不完全一致。因此,严格地讲,要披露能够同时反映各企业价值相关者利益的财务指标是不现实的。但是,根据前述分析,无论企业价值相关者身居何处,也无论他们之间的价值取向是否一致,企业核心竞争力一定是他们共同的追求。

(三)披露核心竞争力信息体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的持续存在,既是对投资者利益的最好保障,又是整体社会保持稳定和繁荣的重要基础。因此,衡量企业综合效率必须考虑长期性这一特征。企业追求利润这一目标的最大缺陷在于它不能够包容企业持续存在这一目标要素。另外,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还包括另外一个方面,即未来性。事实上,投资者不仅看重现有投资产出的累积结果,更看重未来时期投资所得的收益是否能满足投资者的要求。成功的企业管理应当懂得重视未来,并且科学地规划未来。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企业长远地发展。企业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是否在未来能够得以发展,企业应如何规划前景,都需要对现行的体现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内容进行披露,以掌握现状,未雨绸缪。

————————

注:

1、Prahalad,C.K. and Hamel.G,1990, The Cord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6(May/June).

2、王庆芳:“价值管理时代的核心财务指标特征解析”,《当代经济科学》,2004(5)。

3、小艾尔弗雷德.D.钱德勒:《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第7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1990年Prahalad和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一文,从此,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在管理学界和企业界迅速成为管理的主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持续的竞争优势已成为战略管理的目标,而核心竞争力是维系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一种能力,主要体现为文化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它具有异质性、扩展性、动态性和不易模仿性。如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每一个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关键。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全球性竞争的日益加剧,管理会计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核心竞争力与管理会计具有一定的辩证关系,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创新将成为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发展的新方向。

一、基于核心竞争力的管理会计研究回顾

在我国,迄今为止,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的研究,系统性的文献资料较少。关于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的研究文献主要有:谭劲松等人早在2000年时就明确提出了“对于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计应该怎么办”的问题,他认为核心竞争力对会计的影响是重大的。其对于企业内部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运用科学的现代管理方法,健全企业组织结构,重塑内部管理机构,不断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职能。刘爱东等人在2001年又继续发展了谭劲松的观点,他认为会计对内部管理职能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系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高,就核心竞争力和管理会计的关系而言,结合核心竞争力的不同层面,应从以下方面完善会计的对内管理职能:建立战略管理会计,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能力;完善作业成本法,增强企业核心制造能力;不断进行会计创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推行责任会计,加强成本管理,培育企业核心营销和应变能力;加强企业会计组织管理,提高企业核心组织能力。除此之外,冯巧根等人在2002年又提出了扩展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的管理会计的思路。他认为,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企业价值管理(管理会计)的任务就是充分挖掘顾客的价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黄珍文则在2005年指出,新经济时代管理会计的主题是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应将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融入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方法中,以获取企业整体竞争优势。姚春芸在2008年就管理会计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发表了个人的观点,她认为,管理会计更注重向管理层提供信息的有用性,管理会计可以灵活地根据企业需要,运用各种可行的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估,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可以综合运用作业成本管理和价值链分析等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进而帮助企业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对管理会计的要求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多层面能力的结合,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企业文化核心的培育。企业文化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促成优秀企业的形成和发展,良好的企业文化是营造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企业核心竞争力究其根本是企业文化的竞争。因为,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国家之间的竞争带有明显的文化竞争色彩,而企业之间的竞争更直接地进入了商业文化竞争时代。面对竞争,要想不被战胜,首要的是文化创新。因为,技术和管理能够被模仿与复制,而潜入人心的文化是不能被模仿与复制的。因此,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为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提供技术支持,要求管理会计利用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综合反映企业财务价值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营造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的综合文化体系。一个严格、有效的管理会计制度必将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并将成为企业建立有效的企业文化所不可缺少的工具。

2、企业人力资源核心的培育。企业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载体,独特的人力资源可以胜任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角色。因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慢慢积淀形成的,企业要想保持优越的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成长,而企业的学习最终落实为员工的不断学习与进步。因此,从这一点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源在于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的发挥,员工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承担者。因此,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将提供的会计信息和人力资源管理结合起来,具体有:(1)改善企业的激励机制,从会计的角度设计出一套有效的激励方式和业绩评价方案,建立客观的考核体系,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2)量化人力资源的价值,进行人力资源引用的成本与效益分析,保证合理引进和使用人才;(3)在企业内部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并进行人力资本投资的分析,克服企业的短视行为,帮助企业在资本总预算中考虑到人才的因素。

3、企业组织战略核心的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必须在企业组织战略的层面上进行统筹规划和实施,竞争的成功取决于企业内部职能之间、企业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否便捷,以及企业能否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做出迅速、统一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因此,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便要求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的决策支持、战略规划系统,服务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管理会计要注重内外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影响,基于其具有的前瞻性特征,企业应树立动态观念,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进行分析、选择,在动态中寻找成本效益的平衡点,针对企业不同的特定发展阶段,提出相适应的战略目标。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下的管理会计创新

创新是当今企业获取强有力的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企业管理创新已有方方面面的进展,因此管理会计领域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开拓创新。

1、管理会计观念的创新

(1)市场观念。传统的管理会计把目光聚集在企业内部的管理和操作上,注重通过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来完成企业管理的目标,并把产品成本作为定价的基本依据。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瞬息万变,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日益更新,使得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很快就有可能过时,市场份额很容易被竞争对手占有。因此,企业必须更新管理会计的观念,密切关注市场动态,根据市场需求安排生产活动,以获取竞争优势。

(2)企业观念。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以整体为目标,求得整体最优才是最佳的管理决策。管理会计必须根据上述要求,树立企业整体观念,从整体上去分析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通过对每个过程的控制,将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与企业的整体管理目标联系在一起,以寻求整体竞争优势。

2、管理会计内容的创新

(1)业绩评价。传统的管理会计在进行业绩评价时,只注重财务效益,追求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节约。在知识经济时代里,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知识优势和创新精神是企业的生命,谁能占有人才,开发出独创性的产品,谁就能占领市场,提高企业长远的竞争能力。因此,业绩评价指标就应当考虑包括无形效益、间接效益在内的全方位效益。间接效益指减少占地面积、保障劳动安全、改善生产条件等给企业带来的效益;无形效益包括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弹性、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学习效果、提高整体竞争优势等。

(2)成本管理方面。作业成本会计是以作业为核心、以成本动因为基础的一种全新的成本计算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逐步由人工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产品成本结构中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的比例大大降低,而间接成本的比重大大提高,且这些间接成本已逐渐与产品的产量失去联系,传统的按产量或工时来分配间接成本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技术密集型企业成本计算的需要,用作业成本法代替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势在必行。另外,企业为了确保长期的竞争优势,还必须在信息、知识发展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企业必须发现和培育新市场、新顾客,研究开发新产品或新服务,使其打入新市场。这样,成本管理的重心就需从生产制造成本转移到产品研制开发成本上。

(3)人本管理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的一大重要的管理理念,那么,管理会计在预测、决策和分析时,必须将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人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具体有:①进行人力资源投资分析,确定人力资源价值成本。经济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已由原来的自然资源和资本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将是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对人力资源的利用进行科学分析,以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人力投资损失。②管理会计不是纯技术性的,还涉及到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问题,因此应注重研究行为会计在企业的应用,如引导、激励有关人员的行为,在企业组织中发挥有效的作用等。③企业要留住人才,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职工的工作业绩给予相应的奖励和报酬,以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行为积极性,同时进行人的行为研究。

3、管理会计研究方法的创新

(1)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在论述管理会计的实践方面,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比规范研究更具有理论价值,但是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实证研究主要是以经济计量学为研究手段,以线性分析为研究方法。而管理会计中的很多现象并非呈线性关系,单用实证研究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因此,在管理会计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的有机结合。目前,这两种会计方法在我国先进的企业中已有广泛的应用。

第8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企业;品牌经营;核心竞争力

2.两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一种产品本身不具有生命力,再怎么做品牌都没有用。这句话的背后,隐藏着品牌与企业其它方面的相互依赖关系。因此,我们应从企业如何构筑品牌及如何提升核心竞争力入手,寻找品牌的价值来源,探究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1)品牌的构筑。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准确的定位。有一种观点认为,品牌成功的关键因素有:这个品牌的定位是否正确,它背后是否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它的思想观念是否领先。撇开后两者不谈,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品牌的定位在品牌构筑之始,起着指明方向的作用。

②基于品牌定位的产品研发。产品研发是树立品牌的根本环节。除了开辟新市场,建立营销联盟,真正要占领市场,需要的是产品对路及其高品质。要根据市场需求,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市场进入壁垒。

③品牌质量保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品牌形象也是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象征。好的品牌有利于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赖关系的形成,没有消费者的信任就谈不上品牌及其资源;而这源于企业通过品牌向消费者表达其责任感,承诺其品牌向消费者所提供的服务是完全合乎消费者要求的。

④品牌的宣传策划。树品牌,质量是依托,宣传是途径。有了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宣传,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某一具体品牌的宣传策略要符合该品牌的市场定位,品牌系统内各品牌的宣传策略应该既有差异也有相似之处。一方面使不同价值取向的消费者能够准确认知特定品牌,另一方面又可以保持品牌系统的整体性,以发挥宣传的“联动效应”。

⑤品牌的形象维护。一方面,企业必须不断开发新技术,并能适时应用于新产品,才能使其品牌在市场上有持久的生命力;另一方面,品牌构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不断对品牌内涵进行强化,使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适当的时候还要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大胆创新,赋予品牌新的含义。

(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核心竞争力特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度量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尺度:价值链环节的附加价值和竞争对手模仿难度。附加价值反映了核心竞争力服务于企业的核心目标———利润;但单独一个价值指标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企业从短期的低成本优势中也能获得可观的附加价值,所以还需要模仿难度指标相配合。

要在企业内部培植既能带来高附加价值又在短期内不易被对手模仿的核心竞争力,有一个不断挖掘、开发、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①首先,应寻找与挖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其实是一个对特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位问题。核心竞争力并不等同于企业竞争力,而只是它的关键部分和突出环节,有可能是研发、设计、生产、营销、服务等企业价值链中的一个或几个环节。因此,在认准市场需求、产品技术变化趋势、竞争对手状况以及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准确定位,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环节。

②应解决好如何有意识地开发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第一,核心竞争力是以企业竞争力为基础的,因此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单纯在某个或某几个环节的简单加强,而要讲究企业价值链各个环节的配合。企业必须从战略的角度来安排自己的价值链活动,只能在完整的基础上有所侧重。只有研究开发,没有相应的生产和市场手段相配合,或只有营销手段,产品陈旧落后,企业都是不可能获得核心竞争力的。第二,核心竞争力的开发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企业应积极利用现有的知识积累、人才资源、管理能力,将核心竞争力或其生长点运用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并不断地进行总结、分析、学习、创新,形成一个“学习型组织”。然后,将这种初步形成的核心竞争力部署到企业的各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学习型”人力资源的组织和分配来达到核心竞争力的部署要求。第三,核心竞争力的开发要着重技术与营销环节。从核心竞争力的延展特性来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一般都呈现出以生产环节为起点向研发和营销两头延伸的特性。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竞争越来越依赖技术的竞争,它可以是专利、非专利技术和商业秘密,可以视企业智力资源条件、优势产业、目标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的特点作出系统的技术安排,力求在某一个关键技术环节有所突破,形成核心技术,从而构筑核心竞争力。同时,现代企业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又是营销的竞争,因而必须增强营销环节,才能使核心竞争力落实于市场,才能创造效益。第四,核心竞争力的保持与创新。核心竞争力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阶段性是指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企业成长阶段相联系的,即不同的阶段有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层次性是指在竞争范围扩大的过程中,低层次的核心竞争力难以适应其市场竞争的需要,因此需要及时地创新和发展。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形成的时候,应该充分利用并保持其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创造出更多的最终产品和服务;当企业的竞争范围发生变化时,应该及时调整,进入新一轮挖掘、培养阶段,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3)二者的关系。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必须同时进行,过程基本重合,彼此难分。

①从过程上看,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一个品牌成为世界知名品牌往往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保持品牌的信誉是非常艰难的。例如,由于出现质量、服务等事件而处理不当,不仅会让企业付出巨额赔偿,而且也会使著名品牌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同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这种竞争能力。因此,品牌经营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时间上是基本同步的。

②从在手段上看,依靠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必须重视产品研发与营销。创造一个品牌,首先必须明白品牌自身的核心能力究竟在整个价值链上的哪个环节,依靠这种核心能力,才能创造有持久竞争力的品牌。而在这些环节中,品牌经营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都同样重视产品的研发与营销环节。

第9篇: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范文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

二十一世纪,中国企业将面对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面临巨大压力的中国企业有必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道路,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打造核心竞争力结合起来,企业文化虽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它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并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它能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找到落脚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多一种选择。可见,透析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深刻内涵,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由企业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和遵守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企业哲学、行为规范、经营理念、管理方式、规章制度的总和。

二、什么是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就是一个企业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并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基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势,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前沿课题。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对强大的跨国公司的冲击和挑战,生存与发展的形势将更加严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刻不容缓。

三、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支持载体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硬核心竞争力和软核心竞争力两类竞争力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件部分,是指企业的核心能力,如技术研发能力、产品能力、资源获取能力,而软实力即为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能力与企业文化的耦合,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硬件部分必须以企业文化为平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技术、知识、产品等都是在企业文化的影响和指导下产生的,企业文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支持载体。

(二)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著名的兰德公司经过长期的研究后,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企业生产产品及控制其质量的能力、企业的服务能力、成本控制的能力、营销的能力、技术发展的能力,所有这些属于产品层;第二层面是各经营管理要素组成的结构平台、企业内外人、事、物、环境、资源关系、企业运行机制,企业规模、品牌、企业产权制度,所有这些属于制度层;第三层面是以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内外一致的企业形象、企业创新能力、差异化个性化的企业特色、稳健的财务、拥有卓越的远见和长远的全球化发展目标,所有这些属于核心层。由此可见,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而且还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

(三)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具有双向作用

1、高品质的企业文化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纵观世界成功企业的经营实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长盛不衰,归根到底是因为在其经营实践中形成应用了优秀的、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在国内,深圳中航以文化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事迹在管理界家喻户晓,20多年前,深圳中航只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派出一支十余人的“赤膊小分队”,而今,它已壮大成拥有两万名员工的一家集高科技工业、地产物业、进出口贸易、百货零售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支持他们创造这般奇迹的是深圳中航的那股“大道无形处处形”的文化“魔力”。诚信、稳健进取、务实、奉献这些企业特质已成为他们不断开拓进取,不断创造奇迹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