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物流企业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物流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永恒的主题,物资采购工作在企业经济活动中作用重要,分析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和现状,改善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有效地控制采购成本是当今企业必须关心的一个紧迫话题。
【关键词】
物流运作模式;供应链管理;成本控制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越来越成为企业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
1 企业物流的运作现状
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与2001年4月,有效填补了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空缺,但目前仍存在研究缺乏综合性,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管理手段落后,很多企业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没有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缺乏协同竞争的理念等问题。
2 现代企业物流的运作模式
20世纪60-70年代,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经历了将竞争焦点集中于生产领域,通过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 “第一利润源泉”;通过提高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的发展过程。70年代后,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通活动以及有关信息活动,出现了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单个企业依靠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美日等国企业纷纷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强化核心能力,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而将其它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的主动权。与合适的供应商、储运商等结成战略联盟,成为长期的、稳定的战略伙伴。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提高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3 供应链管理的重点方面
供应链管理是把供应商、生产厂家、分销商、零售商等供应链上的所有节点企业都联系起来进行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及销售的有效链接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达到成本的降低。构造高效供应链应具备的关键点有:
3.1 以顾客为中心,供应链管理发点和落脚点是市场需求
顾客价值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包括三个部分:客户服务,即企业如何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对客户的反馈和期望作出反应;客户服务应对市场细分,分析服务成本,进行销售收入管理。需求传递,即企业以何种方式将客户需求与产品服务的提供相联系;指企业把产品和服务送达客户的销售渠道组合,这一环节对成本有直接影响。合理预测分析并制定计划是重要的职能。采购战略,即企业在何地、怎样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采购战略决定成本结构和所承担的劳动力、汇率、运输等风险。
3.2 注重核心竟争力
在供应链管理中,其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企业的核心业务和竞争力,并将之在供应链上准确定位,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别的企业无法模仿(它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企业文化)、资源市场上买不到、其资源和能力具有互补性不可分、资源具有组织性不因个体或局部原因而丧失等特点。
3.3 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
传统的企业供销之间互不相干,供应商和经销商都缺乏合作关系。在供应链管理的模式下,企业间除了自身的利益外,追求整体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合作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竞争的关键。在供应链管理中,不但有双赢理念,更重要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把理念形态落实到操作实务上,将企业内部供应链与外部的供应商和用户集成起来,集成化是供应链合作关系的关键。管理的重点是以面向供应商和用户取代面向产品,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产品、工艺、组织、企业文化等),实现信息共享。通过为用户提供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或增值的信息而获利。
3.4 优化信息流程
信息流程是企业内员工、客户和供货商的沟通过程,信息系统只是支持业务过程的工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决定着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为了优化供应链管理,便于管理人员迅速、准确地获得信息,须从与生产有关的第一层供应商开始,环环相扣,直到货物到达最终用户手中,真正按链的特性设计业务流程,使各节点企业都具有处理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形成贯穿供应链的数据库信息,集中协调不同企业的关键数据,所谓关键数据,是指订货预测、库存状态、缺货情况、生产计划、运输安排、在途物资等数据。充分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等技术手段,达到共享重要信息。
3.5 整合内部物流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的物耗占产品成本的一半以上,控制采购成本对经营绩效至关重要。采购成本控制是物流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耗用资金多,容易失控的环节。据测算悉降低1%的采购成本可以使利润提高5%~10%。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第二利润源泉”。企业的采购价格;定额科学的采购量;及时、全面、准确地物流信息;准确、安全、经济的运送和储备方式;具有预见性和灵活的采购策略;良好员工的素质等都是影响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因素。成本控制的6个方面有:(1)制订采购预算与计划。对采购资金理性的规划,有效控制资金的流向和流量,从而控制成本的。(2)采购价格的确定中要弱化个人行为,注重调查和收集信息,采取竞争性谈判方式确定采购价格。(3)利用采购环境。充分利用供应链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建立市场信息机制,使各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减少盲目性,降低决策风险,达到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4)择优供应商管理。给所有符合条件的应商均等的机会,基于长期降低采购成本的理念强化供应商的管理。(6)储备管理。使库存在能满足产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最小化,即数量上合理的最小化。(7)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素质也是控制采购的重要环节。
总之,企业按市场规律构筑适合自己的一体化物流战略,整合内部物流,建立严格的业务规则和制度,采用高科技物流设备,在物流运作中广泛采用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形成系统和网络,提高物流综合效益。同时把外部物流交由第三方去做,以多种方法吸纳资金引入竞争机制,更多地使用社会化物流。以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来寻求资源采购、生产装配和产成品分销,参与市场竞争,通过一体化物流既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服务水平树立良好信誉,提高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力营造良好经营环境,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
[2]田会。从转型对企业动力系统的影响看国有企业改革[J]。管理世界,2009(9)。
[3]供应链管理的四大支点。中国教师()
[4]浅析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中国教师()
[5]物流企业运作模式及发展战略。中国教师()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融通仓;模式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献标识码:A
1 选题背景
1.1 融通仓服务升级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支持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融通仓,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内容的创新,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支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根据数据以及相关新闻显示,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增加经济总量、经济结构调整、贡献财税、扩大就业以及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2007年,中国中小企业已超过3 000万户,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占利税的40%,创造75%的就业机会,占出口总额的60%。然而,却存在着融资难的突出问题。第三方物流企业升级融通仓服务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支持经济发展的新举措。
1.2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模式研究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现代化社会的今天,卖方市场正向买方市场转变,顾客对产品要求呈现多样化、定制化、高质量化,对服务要求专业化、标准化,对物流要求及时化、信息化;同时,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升、劳动力成本的增加,生产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在企业生产中,物流成本是除原材料成本之外最大的成本支出项目。所以如何有效降低中小企业成本、缩短产品的流通时间、提高产品在供应链中的流通效率、满足顾客要求是第三方物流企业面对的课题。融通仓,作为中小企业资金融资的一种手段,也是中小企业控制成本的重要一环。未来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思考,研究如何降低融通仓服务的成本,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是其面临的新课题。
1.3 构建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模式是适应新环境的选择
经济的一体化、市场的全球化,企业面临的竞争不仅有来自国内市场的企业,更严峻是来自国外具有先进技术和充裕资金的强大企业。Martin Christopher教授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所以,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及中小企业,在面临激烈市场竞争的情况下,必须寻求新的途径提升企业实力和竞争力。融通仓,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新型服务,连接着中小企业和商业银行,其切实可行的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模式构建是适应新环境的选择。
2 融通仓的含义及模式介绍
2.1 融通仓的含义
根据字面上意思来解释,融是指金融,通指物质流通,仓指物质仓储。融通仓(finance,transportation and warehouse,FTW)最初由罗齐和朱道立(2001年)提出,朱道立、石代伦和陈祥峰(2004年)在深入研究基础上建立了融通仓的理论框架;是融、通、仓三者的集成、统一管理和综合协调。所以融通仓是一种把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结合起来的创新,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金融服务、中介服务和风险管理服务,以及这些服务的互动与组合。有效合理地开展融通仓业务不仅能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水平的物流服务,也可以为其解决融资问题,同时也能拓宽银行服务对象范围,扩大信贷规模,调整信贷结构,提高银行资金运作效率;此外,也能给物流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客户,扩大物流服务的品种和规模,提高收益等。
2.2 融通仓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的模式多种多样, 但是归结起来只有二种基本模式。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金融服务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进一步创新, 选择适合本企业和服务企业的金融服务模式。
2.2.1 仓单质押模式。仓单质押贷款,是制造企业把商品存储在物流企业仓库中,物流企业向银行开具仓单,银行根据仓单向制造企业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物流企业代为监管商品,开展仓单质押业务,既可以解决货主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的困难,同时保证银行放贷安全,又能拓展仓库服务功能,增加货源,提高效益。如图1所示。
首先,对于制造企业而言,利用仓单质押向银行贷款,可以解决企业经营融资问题,争取更多的流动资金周转,达到实现经营规模扩大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其次,对于银行等金融机构而言,开展仓单质押业务可以增加放贷机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又因为有了仓单所代表的货物作为抵押,贷款的风险大大降低。
2.2.2 统一授信模式。统一授信就是银行把贷款额度直接授权给物流企业,再由物流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条件进行质押贷款和最终结算。物流企业向银行按企业信用担保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提供信用担保,并直接利用这些信贷额度向相关企业提供灵活的质押贷款业务,银行则基本上不参与质押贷款项目的具体运作。该模式有利于企业更加便捷地获得融资,减少原先质押贷款中一些繁琐的环节,也有利于银行提高对质押贷款全过程监控的能力,更加灵活地开展质押贷款服务,优化其质押贷款的业务流程和工作环节,降低贷款的风险。如图2所示。
3 基于供应链的融通仓模式
非供应链环境下的融通仓模式(仓单质押和统一授信)仅仅考虑第三方物流企业、商业银行和中小企业三方,以物流和资金流作为连接三方的系统。其缺点是不具备可持续性、系统的牢固性不够,以及系统缺乏市场竞争力。21世纪的竞争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本文站在供应链的角度,构建了4种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核心企业的融通仓模式。
3.1 委托模式及其运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的委托模式与融通仓质押担保融资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委托模式是从供应链的视角研究融通仓的具体运作。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委托模式中将上游供应商以及下游客户和用户纳入到融通仓模式中,从整体上去追求供应链利益的最大化。其模式如图3所示。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委托模式的具体应用如下:
(1)批发商向经销商下达订单。
(2)经销商接到批发商的采购订单后,就需要及时向中小企业发出采购需求计划,并与中小企业签订采购合同。
(3)中小企业在于下游客户签订采购合同后,就需按计划履行合约,就应该着手从供应商处采购。此时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就需要采取融资的方式,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
(4)商业银行根据中小型融资企业提出的融资申请,寻找第三方物流企业,并委托第三方物流企业,其对货物进行监管、对供应商及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货物价值的鉴定、货物的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功能。
(5)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对供应商及中小企业的评估情况,发出四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供应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的请求,要求四方签订合作协议,并规定协议的具体内容:由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垫压采购物料部分或全部货款,将货物运送至第三方物流企业指定仓库进行监管,并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同时规定中小企业在商业银行开立回收货款账户。
(6)协议签订后,供应商根据要求发货给第三方物流企业负责。
(7)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对货物的掌握情况,传递货物监管信息给商业银行。
(8)商业银行根据收到的信息,垫付货款给供应商。
(9)原材料经贸易商简单加工之后,经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监管。此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发起四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下游客户、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合作,并签订四方协议书。并规定具体内容: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下游客户将货款汇到指定银行账户等。
(10)产成品的物流服务。
(11)货物销售。
(12)货物资金回收。
(13)将资金汇至指定账户。
(14)商业银行根据货款收到情况,将实际情况反馈给第三方物流企业。
(15)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收到的商业银行信息,放弃对其它原材料的监管,并解除合同。
3.2 保兑仓模式及其运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保兑仓模式与融通仓保兑仓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从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出发,为了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具有资金优势的供应商承诺回购销售给融资企业而没有被利用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以及下游客户保证订单的有效性,减少坏单,减少融资企业库存占用大量资金,从而减少融资企业的经营风险。基于供应链管理的保兑仓模式和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委托模式一致,具体的运作也差不多,仅仅是四方合作协议不同。委托模式下四方签订的是委托协议,而保兑仓模式下还签订保兑仓协议。具体的模式在此就不重复画图。保兑仓模式的具体运用和委托模式类似,不在赘述。
3.3 统一授信模式及其运用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统一授信模式与融通仓统一授信模式类似,不同之处在于从整个供应链的利益出发。其模式图如下图所示。从提升整个供应链市场竞争力的角度出发,供应商、中小企业、经销商、批发商需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此模式中商业银行授予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一定的信用,允许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给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具体的运用和之前的委托模式类似,此处不在赘述。
3.4 联盟模式及其运用
融通仓的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联盟关系,为中小型融资企业提供融资。具体的模式如下。图的下面依然供应商、中小企业、净销售以及批发商组成的供应链的一部分,上半部分是第三方物流企业与商业银行组成的战略联盟。在这个联盟里,即提供资金服务,又提供第三方物流服务。其具体的应用也和之前的其他模式的运用类似,此处不在赘述。
4 案例分析
UPS联盟模式的运用——成功解决东南亚中小企业与沃尔玛之间的资金问题。
2001年5月,UPS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rst international bank),将其改造成为UPS金融公司(UPS Capital)。从此之后,UPS就可以做代收货款、存货抵押的业务。作为物流业务的增值服务,UPS提供的融通仓服务,成功解决了沃尔玛与东南亚中小出口商的资金问题,并从中获得巨大收益。
2003年,因为资金的问题,沃尔玛位于东南亚地区的一些分公司无法从供应商取货,因为沃尔玛之前的应付账款拖欠太久,且短时间内又无法支付,这样就形成了两难的局面:沃尔玛无法得到自己所需的货物,而供应商也没有得到相应的货款。此时,沃尔玛借助强大的UPS提供的物流金融服务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UPS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在两周内垫付沃尔玛拖欠供应商的应付账款的一半,但前提条件是拦下了其出口清关,货运等业务。这样,中小型出口商得到及时的现金流,沃尔玛得到及时的货物供应,UPS则从中得到可观的收入。这一实际问题的解决就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联盟模式的成功运用。
5 现实意义
5.1 服务内容升级,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竞争力
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一方面由于受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物流业务量大幅下降,国内生产消费双双下降;另一方面买方市场的形成,客户要求越来越苛刻,而且,客户服务是物流企业的核心。所以,为了满足客户要求以及增加业务量,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传统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基本功能已远远不够,提供额外的增值服务是必不可少的。要实现物流客户服务的增值,需要不断进行物流服务创新。融通仓是当前物流服务创新的一大亮点,具有巨大发展空间,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融通仓服务,尤其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服务,升级服务内容,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5.2 实现利益共享,增强供应链竞争力
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如何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是供应链中的企业正在思考的难题。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服务,有效降低成本、缩短产品流通时间,提升产品流通效率、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实现利益共享并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5.3 协助银行拓展服务领域,有效减弱信贷风险
商业银行间的激烈竞争,也迫使各商业银行寻求服务内容的创新。融通仓是商业银行提升竞争力的有利手段。然而,我国的金融机构不得从事金融服务以外的其他领域的经营活动,所以对动产质押物的仓储、监管等就得依赖第三方实施。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能力,商业银行外包职能范围以外或不擅长的业务,从而拓展服务领域,有效分散风险。尤其是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业务,特别是融通仓保兑仓模式的实施,将极大地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5.4 有效解决供应链的资金问题,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介入,让中小企业成功获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从而缓解应付账款拖延状况,减轻上游供应链的资金压力,进而有效解决供应链的资金问题,更好地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
6 总 结
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融通仓模式目前在我国物流企业中没有具体的运用,但可以作为一个值得借鉴的方向,效仿UPS的成功案列,针对企业中的实际需要,提供相应的模式下的服务,为我国物流业的服务创新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奕. 工信部:中小企业未现倒闭潮融资难问题突出[EB/OL]. (2011-07-22)[2012-09-13]. http://.com/a/20110722/001099.htm.
[2] 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 融通仓的由来、概念和发展[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1):103-106.
[3] 陈祥峰,石代伦,朱道立,等. 融通仓系统结构研究[J]. 物流技术与应用,2005(12):134-137.
[4] 祁洪祥. 基于供应链的融通仓业务模式研究[J]. 现代物流,2010,32(11):61-64.
关键词: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盈利模式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势在必行,现代物流行业从初步发展期进入了发展黄金期,在这种趋势下下,我国物流园区的建设自然而然迈进了高速发展时期。根据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初步筛选有1204个物流园区,最终核实确认的有754个物流园区,相比2006年的207个物流园区,增长率为264%,相比2008年的475个物流园区,增长率为58.7%。[1]然而,在物流园区加速建设的同时,运营管理模式中的弊端,盈利空间的明显不足,极大地影响了物流园区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一部分物流园区难以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物流行业的科学性,可持续性发展,很有必要对运营管理模式中的弊端,盈利空间的明显不足,这一明显缺陷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以提升物流园区的综合价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其中以湖南物流总部为例,对其运营管理模式,盈利模式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
一.物流园区概述
物流园区,是个很宽泛的概念,一般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也是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和具有多种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的集结点。按主导地位的功能可以将物流园区分为:转运型物流园区,储存型物流园区,流通型物流园区,综合型物流园区4个大类。[2]
二.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
1.我国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模式:物流园区建设是一个,投资主体多元化,回收期长的项目。在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建设主体多元化,既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外商投资企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报告》将投资主体划分为四类,民营企业投资,政府或国有企业投资,外商独资企业投资,中外合资或合作企业投资。[1]
2.我国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对比分析: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模式主要有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企业自主开发。[1]其中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仍是目前物流园开发的主导方式,占比超过60%。根据不同物流园区的投资主体,以及它们试用条件的联系与区别。
开发模式优点缺点适用范围
政府规划,企业主导开发有政府优惠政策扶持。企业自身经济,运营,开发优势。企业规划自由度不够,要受到政府的规制。政府承担绝大部分经济,社会风险。本地区有较大的物流需求,有较为确定的经济预期回报。政府支持优先发展的物流重点区域。
政府规划,工业地产商主导开发有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工业地产商雄厚的投资支撑,成熟的市场运营体系工业地产商在规划开发方面受到政府的限制。政府要承担巨大办法的经济,社会风险。本地区有较大的物流需求,有较为确定的经济预期回报。政府支持优先发展的物流重点区域。
企业自主开发企业能够实现全方位,全阶段的规划、设计、开发、运营,不会受到较大干扰;能够体现出企业自身在物流方面的优势和特点企业自主承担风险政府财政有限,希望招商引资,重点商业开发的物流发展区域。
综合模式能够有效结合三种开发模式的特点,多方投资、开发、运营,共同承担风险,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政府,企业,工业地产商三者分工协调的难度较大,三者负责承担开发部分难以明确。适用范围广泛
三.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物流园区的管理模式是指物流园区为实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决策、组织、管理形式。从本质上来看,园区管理就是协调各方而的利益关系,包括政府、投资人、物流企业、客户和消费者。[7]
1.园区管理的五种模式
物流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有5种,管理委员会制、股份公司制、业主委员会制、协会制和房东制。[7](1)管理委员会制,选择政府职能部门,投资方,地产商,管理方,入驻企业代表组成管理委员会。类似其他开发科技园区的传统管理模式,进行集中有效的管理,有利于体现民主集中制的特点,减少个别因素引起的风险。适应于大型,特大型物流园区。(2)股份公司制,采取股份公司制,按照公司模式设立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园区。以股份制的形式对公司进行股权分配,有利于刺激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工作效率。适应于本区域的领头物流园区。(3)业主委员会制,选择参与建设、开发、运营的各方业主代表,组成业主委员会,自发组织管理园区。(4)协会制,由物流行业协会派出专家,技术人员运营管理园区,组织,协调园区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利用专家、技术人员在物流领域的专业知识来运营管理园区。这种形式和业主委员会制的不同在于,协会所代表的物流企业更加广泛,协会只是组织者,并没有对园区进行直接投资。[7](5)房东制,投资商、开发商在园区建设完成后,出租仓库、办公楼、信息平台、停车场等相关设施,收取入驻企业的租金,不参与运营,运营管理交给第三方公司。五种管理方式各有优缺点,在物流园区实际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采用一种或者多种混合模式。具体的运营管理需要根据园区的具体特点与优势来加以选择。
2.运营管理模式影响因素
(1)运营管理的整体规划:物流园区运营管理的整体规划是运营管理的重要前提,在运营管理具体实行前,必须有整体的运营管理的规划,对管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重要问题和步骤提前评估与分析,以求避免重大管理问题的出现。(2)运营管理的团队组成:运营管理的团队组成是影响运营管理的决定因素,团队的人员的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运营管理的具体实行过程有很大的影响。选择优秀、合适的运营管理团队是运营管理成功的重要一环。(3)运营管理的科学水平:运营管理的科学水平是影响运营管理的不可缺少的因素,运用合适恰当的科学技术能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比如在商品储存配送过程中,运用运筹学中最优化理论的相关知识,能提高商品的物流速度,减少流通时间,增加经济收入。(4)政府政策的作用影响:在我国现有经济模式的影响下,政府政策是影响运营管理的宏观因素。运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应该遵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在遵循的基础上,应该有效把握政策的优势,争取得到政策扶持,就能获得更大的社会回报,经济回报。
四.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分析
1.物流园区收入来源
物流园区收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增值收入:土地增值收入是物流园区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我国工商业土地的价值处在一个高速增值的时期,物流园区的建设又得到了国家政策的鼓励与发展,物流园区的土地有很大的增值空间。(2)租售收入:仓库的出租、出售,作为湖南物流总部发展的基础一环,能在短期发展中贡献重要的经济收入。软件信息平台的建立,解决了物流三方的交流困难的问题,同时作为物流园区的创新发展模式,在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给物流园区的带来了客观的收入。设备出租,停车场收费作为租售收入的有效补充,也能为物流园区带来一部分收入。(3)服务收入:信息服务主要有会员信息服务、配送信息服务、流通信息服务、中转信息服务。通过会员信息收集、整理、分析,收取相关会员费;对物流配送线路进行优化,配送人员招聘、管理,收取配送信息服务费;通过软件信息平台,获取物流区域流通可行性资料,分析流通价值开发方案,收取配送信息服务费;提供商贸物流中转中心,发货方、收货方双方进行交易的临时性安置储存,收取中转信息服务费。物业服务方面主要是成立物业管理委员会,由业主,物业公司,投资建设方三方组成。为业主提供储存管理、环境保护、水电维修、市政设施维护、商品安全维护,在此过程中有物业服务费。中介服务方面主要是客户中介,利用物流园区的品牌价值为入驻企业寻找客户,挖掘潜在市场资源,园区活动一定比例的中介服务费。咨询服务方面客户资源,对客户进行分类整理,长期联系合作;分析需求,及时更新市场销量,沟通买卖双方需求量;流程设计,发货到收货整个物流流程的相关步骤与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设计;物流方案,整个物流过程中项目评估,可行性分析,物流交通方案优化;在咨询服务的过程中,能获得咨询服务费。培训服务方面主要是围绕物流园区的人员的理论与实际素养进行,在实际操作中,新员工没有物流方面的基本知识,需要进行培训。提供的主要培训模式有业务培训、人员培训、职业培训,最重要的是业务培训,业务培训需要围绕需要的特定业务来展开,邀请高校专业人士进行专业指导。在培训过程中收取培训费。
五.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运营、盈利模式分析
1.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概况
全省首家产权式物流园区――湖南物流总部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有超过100家物流企业入驻,货运线路覆盖省内,以及全国大部分省市,货物年吞吐量达400万吨。湖南物流总部位于长沙县黄兴镇,基地毗邻武广、沪昆高铁,处在高铁新城的核心区域。黄兴镇地理位置非常优越。到五一广场直线距离15公里,15公里半径内覆盖长沙70%的主城区,园区40公里半径内覆盖长株潭70%的主城区。基地总投资104985万元,占地800亩,其中一期占地267亩,已试运营半年,二期占地270亩,三期开发剩余面积,由物流信息中心、后勤配套区、综合办公区、仓库区、零担货运区、停车区六个部分组成。一期项目正式运营半年左右,二期,三期工程正在陆续规划,申报阶段。
2.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一是盲目发展园区规模,造成园区大量空置;二是第三方物流需求低,盈利水平明显不足;三是建设成本增加,客户服务成本上升;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物流经营水平低下。对于园区有部分空置仓库的问题,应加大招商力度,扩大园区宣传,争取吸引优质物流企业加盟;对于信息平台技术不够完善的问题,应加快信息平台构建,招聘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结合物流经营方向,积极开拓信息平台设计创新;对于建设成本增加的问题,应在建设方面详细规划,做好详细概预算,邀请优秀建设单位加盟;对于客户服务成本上升的问题,应做好品牌价值提升,吸引更多高质量物流企业,做好成本控制规划。
3.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分析
湖南物流总部在开发建设模式上选择的是综合模式,巧妙的结合了政府、企业、地产商三方的优势特点,政府物流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企业融资和信贷优惠政策支持;长沙实泰置业有限公司提供人力管理资源,信息平台建设与维护,物流配送;并且承担地产商的角色,负责物流园区的投资建设,运营开发,商品出租。
4.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运营、盈利模式分析
(1)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运营、盈利模式基础条件分析
1.区域物流规划的需求:针对目前长沙市零担物流主要集中在高桥、马王堆,整个行业服务水平和业务拓展能力无法升级和提升的现状,长沙市委市政府在《长沙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0-2013》中,确立了黄兴镇为商贸物流发展优先区。湖南物流总部得到了长沙市政府的优先发展,财政政策支持,物流产业政策扶持,土地政策支持。2.园区的交通规划:湖南物流总部基地毗邻武广、沪昆高铁,处在高铁新城的核心区域,周围有京港澳高速,长沙绕城高速,长常高速,长沙黄花机场,交通便利,便于提高商品物流的运行速度。但是只有一条黄江公路(两车道)与基地直接连通,对物流运输极为不利,在直接连接交通建设方面,基地亟需加强。3.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长沙市及周边区域没有大型的物流园区,缺乏科学系统的现代物流规划,有利于湖南物流总部的长远发展,市场价值的提升。但是物流园区处于建设初期,大部分运营模式还是储存型,不可能采取多方经营、提供全面物流服务项目的综合型运营模式,而是必须集中财力,物力,人力重点发展为商品提供流通交易服务项目,以服务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者。湖南物流总部土地升值空间较大,长沙黄兴镇是一个开发价值较高的地域,未来的发展前景很大。湖南物流总部在土地使用方面得到了长沙市政府的物流规划、财政政策支持,土地的使用价值会随着长沙经济的飞速发展而快速上升。
(2)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运营、盈利模式内部条件分析
1.园区的固有优势,劣势: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一期工程已经完工,建筑占地267亩,已经有100多家物流企业加盟,其中大多是中小企业。园区已经初步具有一定规模,为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园区一期工程的运行正在为二、三期的发展探索经验。物流园区在建设方面已经有运行的一期工程,在企业加盟方面有100多家企业加盟,品牌价值方面有了初步的家电配送的物流品牌,运营管理方面有了长沙实泰置业公司的物流管理团队。湖南物流总部物流园区相对其他物流园区的固有劣势主要体现在,园区规模方面,园区还在初步建设探索期,一期工程刚刚试运营半年左右;运营模式方面,运营模式还在初步建立阶段,只能借鉴其他优秀成功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没有形成自身的运营模式特点,体现自身的优势;盈利模式方面,园区运营仅仅半年左右,基本没有形成有效盈利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在盈利模式的长期有效发展方面亟需加强。2.园区的比较优势,劣势:目前,长沙市零担物流主要集中在以高桥为中心的零担市场(包括高桥物流市场、圭塘物流园、恒基物流园、大桥三区、黎仓库区等),以马王堆为中心的零担市场(包括九道弯、汇源物流园、南湖大市场等)。这些地方的绝大多数企业是夫妻店经营、家族式经营,而长沙专线物流过度集中在高桥。高桥货运市场是个自发形成的货运市场,仅仅这里已经有1000家左右专线物流公司进驻。相比长沙市零担物流模式的物流园区,商贸集中物流园区的代表――湖南物流总部有比较优势:集中服务管理,优化配送速度;集中物流企业,形成优势互补;信息平台交流,企业资源共享;提供大型仓储,满足远程物流。(作者单位:湖南工业大学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中国物流学会.第三次全国物流园区发展报告[R].中国财富出版社.2013
[2]闭海涛.N N N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张道臣.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4]韩兰兰.物流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研究.[D].长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5]马妙明.不同发展阶段下各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研究.[J].物流研究.2011
一、我国物流行业运营战略存在的问题
第一,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投入较少。我国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对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投入较少,很多物流企业还在沿用过去的生产方式,效率低下。比如我国的邮政行业,虽然拥有全国最大的物流配送网络,但是大部分邮件的作业流程没有实现真正的条码化管理,仍然处于手工作业阶段,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出错概率高。
第二,目前我国物流企业总体规模小,经营过于分散,经营结构和范围比较雷同,还处在低级地无序竞争中。除了中国邮政,我国还没有形成真正的服务能够覆盖全国范围的物流企业,而且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很多物流企业都无法做大和做强。
第三,我国物流企业制度落后,经营机制不灵活,人才和资金匮乏,管理水平较低,盈利模式单一。虽然涌现了很多民营物流企业,他们承担着发展我国物流行业的重任,但是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和盈利模式单一,其发展力度有限。
第四,服务创新意识不足。我国物流行业服务创新意识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提供客户物流解决方案的推动力尚未形成,因此导致大量潜在顾客和市场的流失。
第五,运营战略缺乏前瞻性,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首先,我国在物流人才的建设方面严重滞后,虽然现在有些高校开设了物流学科,但是是否真的能够适应物流行业的发展需求,还需要用实践来验证;其次,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的物流行业标准,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还未完成,与国际标准接轨还需时日;最后,我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还未跟上物流行业的发展。
第六,在运营战略的思想意识上,没有将自己和客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我国物流行业不能将自己和客户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这样不利于留住现有顾客和发展新顾客,更无法形成规模效应。
二、我国物流行业运营战略的改进措施
针对目前我国物流行业运营战略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如下几点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物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制定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有利的政策支持,尤其是对工商、税收征管制度等进行必要的调整,激励物流企业更好的经营物流业务。此外,国家政策要在鼓励企业实现跨区域经营上提供更好的条件,促使我国能够形成一批具有完善物流网络和较强竞争能力的国内顶尖物流企业。最后,国家政策要能够引导资本,特别是民营资本向物流行业输入,鼓励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物流服务市场。
第二,培养物流专业人才。我们要鼓励和促进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要开设现代物流专业课程,为发展我国现代物流培养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我们还要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组织牵头来推行我国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认证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制。
第三,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我们应该加快物流标准化建设的步伐,加强标准化的组织协调工作。在对各种与物流活动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全面梳理现行标准。对已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以淘汰,并代之以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订完善;对尚未指定的标准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接轨。
第四,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创新物流服务。现代科学技术为物流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升了物流行业的运作效率,因此我国物流企业要运用现代技术不断创新物流服务。
第五,大力发展战略联盟,鼓励收购兼并。中国物流企业可以建立有效的战略联盟,建立优势互补、利益共享、资源整合的新个体,实现服务的综合化和一体化,使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降低运作成本,从而抵御国外物流企业的竞争。
关键词:国内大型物流企业、金融物流、竞争优势、劣势、人才培养、风险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金融物流(Finance logistics),是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包括金融服务功能的物流服务,主要是指在供应链中,第三方物流企业所提供的一种金融与物流集成式的创新服务,其主要服务内容包括:物流、流通加工、融资、评估、监管、资产处理、金融咨询等。金融物流不仅能为客户提供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物流与加工服务,还为客户提供间接或直接的金融服务,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绩效和客户的经营和资本运作效率等。金融物流的发展,既便利企业各供应链环节的融资,提高企业的资本运用效率,也有利于提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业务经营管理能力,提高企业效益。
为适应经济的发展,国内大型物流企业正逐渐由传统物流模式逐步向现代综合物流模式过渡,金融物流也在在这一过程中牛刀初试,与现代物流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由仓储环节的动产监管到全程的物流监管、供应链监管等新模式发展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大背景下,国有大型物流企业若全面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存在怎样的优势和劣势?同时,又会面对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
优势
在发展金融物流方面,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有天生的竞争力和较强的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全面的服务种类、完善的硬件配套设施、网络基础设施、深厚的客户资源、人才储备等。
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在国内,由于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信用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融资渠道贫乏,生产运营所需的资金压力较大。金融物流服务的提出,可以有效支持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活动。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完全可以满足 中小企业对于流动资金的需求。
2、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和各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均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已经满足大多数国内外银行业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准入制度和管理要求,且具有开展金融物流的相关经验。以中储为例,1999 年中储开始涉及仓单质押业务,探索出了多种仓单质押融资监管业务模式,并不断创新,业务量逐年扩大。截至2009年中储与中信银行、广发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等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数十家金融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为近500 家企业提供质押融资监管服务,质押融资规模累计达150 亿元。抵押产品涉及黑色金属材料、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食品、家电、汽车、纸张、煤炭、化工等诸多种类。
3、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具备仓储、货代、运输、监管、贸易、市场等配套功能,涉及企业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为融资业务的贯穿提供基础。国有大型物流企业丰富全面的服务种类几乎覆盖企业供应链的整个过程,这为发展金融物流包括仓单质押、动产质押、保兑仓、开证监管等处于供应链不同环节的业务提供了基础。
4、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型企业、经销商等整个供应链环节上的客户资源,拥有大量的潜在客户。从物流企业角度出发,可以将其客户分为系统内客户和社会化市场客户。系统内客户主要是物流企业各事业部及二级公司,社会化市场客户主要是通过银行推荐和自主开发两种渠道建立合作关系的生产型、贸易型企业以及商品经销商。众多的社会化市场合作伙伴为物流企业金融物流业务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5、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一般所具备的较为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为金融物流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以仓单质押为例,大型国有物流企业所具有的的完善的仓储管理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有利于企业及时监管和更新仓单信息,提高与银行之间的沟通效率,有利于仓单质押这一业务顺利、高效的完成。
6、国有大型物流企业拥有很多固定、流动资产,可以利用在物流以外的其他环节(担保贷款、商贸活动等),实现一个资产的多处作用。
劣势
虽然具有一定的发展优势,但我们应该辨正地看待这些优势。辩证法告诉我们,优势和劣势都是相对的。虽然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完善的网络设施以及大量的储备人才,但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缺乏现代企业发展所必需的战略观念、创新观念、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人文环境建设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市场制度环境。虽然拥有资源优势,但却缺乏资源运作优势。一旦不慎,优势很可能就转变成劣势。目前,劣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物流操作环节的管理水平影响物流延伸服务的发展:虽然国有大型物流拥有相对完善的硬件设施,仓储、运输业务流程逐步成熟,但是受到目前物流操作环节的管理水平的限制,科技化水平低、缺乏灵活高效性,尚不能为客户提供高满意度的专业物流服务,不利于包括金融物流在内的物流延伸服务的拓展。
2、各地分公司主营业务单一未能合理利用相关配套功能:尽管已基本具备仓储、货代、运输、仓储、监管、贸易、市场等配套功能,但是大多数分公司主营业务单一,分别依靠仓储业务、市场租赁业务、贸易业务等为主要盈利模式,未能充分整合上下游客户资源,发挥其他配套功能的综合盈利能力,缺乏开展全程监管业务的相应基础。
3、目前已经开展的金融物流的业务模式还处于初级阶段:目前开展的少量金融物流业务还停留在仓储和配送环节,其主要模式只有仓储环节的仓单质押监管模式,金融物流业务没有深入到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服务的领域具有局限性。
4、物流网络设施优势没有发挥: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物流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基本配备满足自身业务需求的仓储系统,但是物流信息化发展还在初级的探索阶段,在很多领域已广泛使用的ERP、CRM、SCM等技术甚至还未涉及;此外,各分公司自成一体,相互间缺乏协作和连结,难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的全国性金融物流业务。
5、资金审批流程复杂、烦琐:国有物流企业的资产充沛,但使用流程复杂、审查严格,需要向总公司一级一级审批,缺乏灵活性和及时性,很有可能错过资金或资产使用的有效时机。
机会
1、增加盈利模式:整合供应链,通过为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型企业、经销商等整个供应链提供金融物流服务,强调供应链链主体地位,既可以降低客户的融资成本,帮助其增加融资渠道,同时还能获取除现代物流操作环节以外的收入,或形成其他形式的盈利模式(如采购等)。
2、提高竞争优势: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物流与金融服务,为客户解决资金周转问题的同时降低了物流的综合费用,更为客户在整个供应链环节上提供了便捷的“一站式”的全程服务,进一步增加了客户对物流企业的依赖性,提高了物流企业业务谈判地位和在同行业中的竞争优势。
3、提升员工素质:物流企业员工的工作内容不再简单停留在仓储、运输等物流操作环节,随着工作内容与金融业务的结合,物流企业员工需要接触金融、会计等行业的工作人员,对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相当的促进作用。
威胁
1、系统性风险:开展金融物流业务,国有大型物流公司在一定程度上是银行风险转移的承担者,在执行监管期间物流企业要承担对质物的监管保管责任,业务风险贯穿始终,需要始终保持高度警惕。
2、业务运作风险:物流企业都会面临运营方面的风险。从事金融物流业务的物流公司, 由于要深人客户产销供应链中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相对地扩大了运营范围, 也就增加了风险。从仓储、运输、到与银企之间的往来以及和客户供销商的接触, 运营风险无处不在。中国的物流运输业还处在粗放型的发展阶段, 因此运营风险不容忽视。物流公司应进行经常的业务协调与沟通, 及时解决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最大限度的化解金融物流业务运行过程中出现的运营风险。例如在协议签订环节(如银行和出质人串通骗贷、业务流程设计不合理)、出质环节(如合作各方衔接不到位,交接过程不完善)等都存在风险点。
3、内部管理风险:这也物流是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风险之一,包括组织机构设置是否合理, 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是否健全, 工作人员素质能否适应金融物流业务的要求, 管理层决策可能发生的错误、偏差等等。
4、监管风险:开展金融物流业务的物流企业必须是独立的,具备信用良好、流程规范、管理严格等标准,对所储存的商品,要按照国家等级标准进行数量测算和质量鉴定,同时应具有与客户、银行联网的信息网络。然而,目前我国对物流企业没有严格的资质认定,导致其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5、法律风险:基本参照《物权法》,但金融物流在国内还属于新兴的业务模式,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存在无法保护相关权益者利益的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实践,国外在金流物流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金融体系,而且运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相对于国外,我国的金融物流服务起步较晚,物流企业发展相对滞后,无论是企业整体规模还是经营管理水平,都无法满足现阶段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我国金融物流服务的发展。作为我国物流行业的支柱,国有大型物流企业在推动金融物流发展的问题是责无旁贷。
国有大型物流企业一是提升自身实力,企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不断提高资本实力,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内部管理水平,规范企业运作,建立诚信意识,提高市场声誉;二是强化风险管理,加强对客户的信用风险管理,谨慎接收抵质押物,加强对抵质押物的管理,制定完善的业务退出流程,形成有效的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有效控制各类风险;三是丰富业务内容,企业应坚持做好动产监管业务,完善并推广标准仓单,还应借助政府和银行的力量,逐渐建立与仓储金融业务相关的数据库,收集宏观经济、相关行业、融资企业以及抵质押物的信息,并对数据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咨询服务作用,开拓金融物流业务空间;四是培养专业人才,金融物流的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需要培养、储备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管理技术、责任心强、精通贷款管理、熟悉动产价值和品质监管的现代化管理人才。通过人才的发展推动金融仓储企业的发展,进而推进金融物流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储运》月刊2013.1 特别策划2013,走进物流CEO 黄慧良
2. 《中国储运》月刊2013.1 传统仓储的新出路:走向供应链 姜超峰
3. 《市场周刊》月刊2008.1 金融物流——物流服务和金融服务的结合物 叶汇
4. 《中国物流与采购》半月刊2012.16 中铁现代物流金融物流业务竞争优势分析 张云飞
5. 《北方经济》半月刊2011.14 浅谈铁路物流企业发展金融物流的思路 潘意志
6. 《浙江金融》月刊 2010.3 我国金融仓储业发展的环境分析与对策建议 吴金旺
【关键词】物流园区;规划;供应链集成
物流园区是国民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经济对物流业产生需求,催生物流业产出的一种功能聚集型服务业态。自1998年以来,发展现代物流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全国被唤醒,工业、商业及物流企业运用物流技术的领域不断扩展,各类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也呈现出良好势头,物流园区(或物流基地)正是在此种背景下出现并开始大力发展的。
一、目前我国物流园区的现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物流园区数量有150个,占全部规划、在建和使用的物流园区总量的45%。从投入使用的物流园区的经营状况来看,20%左右的物流园区经营情况较好,50%多的园区只获得微利,还有近30%的园区不但亏损,其中,一些物流园区已经转行开始做房地产。
通过研究发现,一些效益不好的物流园区存在着共性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没有进行科学的园区规划。具体表现在当初规划提出的园区发展目标与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产业经济的发展没有太多联系,设定的服务对象企业多为虚拟,实际货量预测不准,园区规模设计和功能布局不合理,导致问题出现。
二、现代新型物流园区发展模式
现代新型物流园区不同于传统物流园区,由于服务对象的不同决定了在招商目标、管理模式、集聚效应、对产业升级影响、对地方经济的作用方面都存在实质区别。这就决定了对物流园区规划提出了更科学、更务实的要求。
新型物流园区主要表现为科技型、生态型、供应链集成服务型。所谓科技型是指应用物联网、云计算、信息平台技术;生态型是指园区内企业形成一个服务链与产业链、和谐共生,实现“生态平衡”;供应链集成服务型是指为特定行业(产业)、细分产品提供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运营服务。
三、现代新型物流园区规划设计原则
1.合理选址
(1)选择位于城市中心区的的边缘地区,在城市道路网的外环线附近;(2)选择位于内外交通枢纽中心地带,至少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连接;(3)选择位于土地开发资源较好的地区,这样用地充足,成本较低;(4)选择位于城市物流的节点附近,原有物流资源基础较好,有可利用和整合的物流资源;(5)选择有利于整个地区物流网络的优化和信息资源利用的地带。
2.统一规划
建设综合物流园区一定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现代物流发展的规律,在全国运输大通道的格局下,遵循区域经济的功能、布局和发展趋势,依据物流需求量和不同特点由政府统一规划。其中要要打破地区、行业的界限,转换思想,按照科学布局、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良性循性的原则进行规划。防止规划各自为阵、盲目布点、恶性竞争、贪大求洋的情况,避免重建、误时、费财的现象发生。
3.合理控制规
物流园区的功能和空间布局决定了物流园区的规模,此外,物流园区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区域的物流服务需求的不同,使得物流园区在规模存在差异。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要合理控制建设规模,避免占地用途上的模糊性和投资规模的不明确,合理投资,赢得效益。
四、我国现代新型物流园区规划探索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物流园区的规划性质属于物流企业或企业物流发展战略规划,这就要求在规划中必须讲清楚园区的发展目标。其次,物流园区建成以后将处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因此规划提出发展措施必须要与经济、政策环境变化相适应。第三,物流园区是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必须要考虑盈利,因此规划必须说透园区建成以后的盈利模式。金融危机以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告诉我们,物流园区规划必须系统地回答物流园区的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比较优势、根本任务、服务定位、盈利模式、实现路径、战略步骤以及保障措施等一系列关键性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具有实效的规划。
1.基础数据源综述
对该地区获得的国家政策支持情况、产业规划与布局情况、产业集群生产经营现状、重点制造企业的物流特点、专业化市场的种类及规模、人口数量及购买力、主要工业产成品的输出货量、主要消费品的输入货量、在建工业项目未来产出量、购买能力提高导致的未来需求量、现有本地区采购与销售的覆盖范围与辐射半径等方面内容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全面把握发展现状。
2.竞争与赢点分析
由于分析的内容较多,在此只举两个方面分析内容。一是对该地区在建和建成投入使用的物流基地、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企业自有仓库的规模、功能、服务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拟建物流园区的建设理由。二是对该地区正在运营的铁路、公路运输公司、仓储、货代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进行客观的评价,找出拟建物流园区建成以后,运营模式的获利前景。
3.发展目标及定位
阐述在国家政策背景下,在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变动中,拟建物流园区服务现有产业、满足未来需求的战略指导思想和业务实现路径,阐明物流园区在服务过程中获得的资产规模、销售收入、缴纳税金、税后利润、安排就业的量化指标,说明带动和促进本地区相关产业发展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位拟建物流园区的服务对象产业、特定企业群体及所需的物流设施功能,建立盈利模式。
通过采用物流园区规划“矛盾、问题与解决方法矩阵”,找出重点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作为服务对象产业和潜在客户企业的货物必经本物流园区落地、加工、转运和贸易的理由和由此产生的销售收入、净资产收益率,为公司运营做好了准备。
4.积极借鉴国外成熟的物流园区经验
目前,国外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物流园区规划经验,但从国内应用情况来看,一是与经济发展结合的不紧密,二是规划单位只采集几个数据就进行功能布局。因此,吸收借鉴国外经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园区规划方法势在必行。
总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物流园区规划体系,制定物流园区规划指南是目前我国物流园区规划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脱媒;融通仓;保兑仓;仓单质押
一、引言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我国物流业发展空间越来越广阔。根据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的主要原则,深化改革,整合资源。深化物流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打破行业,部门和地区分割,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建立有利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的体制机制。
二、融通仓金融脱媒分析
1.参与融通仓各方相互关系及运作模式
在学术界融通仓这一概念最早由复旦大学朱道立,罗齐等学者创新性的提出,以流动商品仓储为基础,上游企业将原材料货权转移给银行,银行将货款的大部分比例直接向发货人付清。提货人在规定时间内向银行偿清一次性或多次偿清货款。银行对第三方物流或仓储单位发放放货指示,分批或一次性对下游企业放货。
2.融通仓金融脱媒优点
融通仓业务中的支付清算绕过银行系统,直接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带来了更多更稳定的客户。这样避免了原有模式下银行根据第三方物流的能力和信用情况对其进行授信。省去了银行与物流企业签订信贷协议和承担无限责任合同等步骤。规避了第三方物流与融资企业合谋骗贷的风险。实现了物流,资金流相结合的高效率运作流程。
三、保兑仓金融脱媒分析
1.参与保兑仓各方相互关系及运作模式
保兑仓业务处理中,由供应商,经销商,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及银行四方进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经销商向银行缴存一定比例的承兑保证金,银行签发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经销商将银行承兑汇票交付供应商,要求提货。供应商在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第三方物流企业或仓储企业发货。银行根据经销商缴纳的保证金的一定比例签发提货单。物流或仓储单位根据提货单向供应商发货。买方实现销售后,再缴存保证金,重复以上流程。汇票到期后,买方承担承兑汇票与保证金之间的差额部分。
2.保兑仓的金融脱媒方式
保兑仓业务中的金融脱媒处理中,经销商将直接与物流银行签订协议,物流银行将直接掌握货物的销售及库存情况,由物流银行直接签发对制造商的承兑汇票,经销商直接向物流银行提交保证金,并由物流银行直接向买方发货。在这一新的金融模式下,无需由买方,卖方,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银行签订四方合作协议,质押货物置换通知书等。在保兑仓融资模式下,由四方共同参与的融资服务业有很多问题,比如质押贷款相关手续比较复杂,所需要的审批时间较长,无法达到企业要求的融资速度。由于银行业务比较单一,对企业的监督难以实施。一些银行采取对物流仓储企业进行统一授信的方式,物流企业按照企业的需求和条件可以直接向企业进行信用担保。由此可以看出,银行统一授信的模式下,银行基本不参与流程中的抵押贷款业务。由此提出在保兑仓业务下,物流银行的概念。物流银行代替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与物流企业融为一体,在经销商的资质核查方面,物流银行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经销商的生产能力,库存情况,平均进货周期,结款信誉度等物流银行都了如指掌。省去了原来的物流企业对买方进行担保,买方将货物质押进行反担保的繁琐流程。而且物流银行下游企业经营运营情况的充分了解将会大大的提高企业的融资限额,打破商业银行由于对下游企业的信任风险导致的较低的融资限额。
四、仓单质押金融脱媒分析
1.参与仓单质押各方相互关系及运作模式
仓单质押是以仓单为标的物的一种质权,物流企业在收到仓储物时向供货商签发的表示收到一定数量的仓储物的有价证券。货主企业把在库资产存放在物流企业指定堆放的仓库。物流企业对质押货物进行验收,确认合格后准予入库,开具货物仓储凭证(仓单),货主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对货物价值进行评估,在协议手续齐备的基础上对货主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使企业的在库货物在未销售或为使用前,转化为流动资金。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是一项以仓储,监管为基础的物流延伸增值服务。
2.仓单质押模式下的金融脱媒方式
在仓单质押模式下,银行和物流企业乃至货主企业都承担一定的风险。由于银行业务的专业性,无法对在库资产进行直接监管,因而往往要求提供仓储服务,签发仓单的物流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从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来看,更多物流企业介入到客户的产销供应链中,因此对客户企业的经营能力,偿还能力等信息较为容易获得。在这一背景下,银行将对贷款企业的资质核查,在库资产评估等大部分业务都推给了物流企业。因此物流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承担了整个仓单质押业务的最主要风险。因此提出了物流银行的概念,物流银行对在库物资进行清点核查。对贷款企业进行信誉评估,资质审查后,直接对质权企业对提供一定比例的贷款。防止第三方物流企业与贷款企业联合,谋取自身利益,不及时向银行提供实时在库资产情况,从而增加银行的信贷风险。
五、结语
UPS作为是世界最大的物流企业之一,于2001并购了美国第一国际银行(FIB),并将其改造成提供融通仓式,代开信用证,提供货款融资服务的资本公司。实现了金融机构内部化,解决了沃尔玛与众多中小供应商之间的物流和欠款问题。由此可以看出,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进行整合对我国现在物流行业存在问题,如物流企业盈利模式还处于运输仓储装卸的原始阶段,利润模式比较单一等。提出了可行性的改善方法。对于我国物流产业升级有着重大意义。鉴于物流企业资金不足,以及我国对金融行业的分业管制,相关政策还不健全。国外的物流业与金融业整合的联盟模式如UPS模式,我国近期将不会出现。
参考文献:
[1]《贷款通则》(中国人民银行1996年6月28日)第二十一条“贷款人必须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经营贷款业务,持有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金融机构法人人许可证》或《金融机构营业许可证》,并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
[2]于萍,徐渝,冯耕中.物流金融业务的创新[J].统计与决策,2008(13).
【关键词】物流企业竞争力
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现代物流对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现代物流的发展。现代物流在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论文百事通同时提高传统物流企业的生存能力,物流服务必须走专业化的道路,这也是社会分工逐步细化的必然结果;为了适应市场的变化,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传统物流企业必须向现代物流企业方向发展,只停留在为用户提供基础运输、仓储服务,已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市场的要求;加入WTO后,为了迎接国际物流企业的挑战,传统物流企业必须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逐步增强自身的实力。可以说,在巨大的生存和市场压力面前,摆在物流企业面前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改适,提高物流企业的竞争力,否则只是“坐以待毙”。我国物流企业不提高其竞争力,那只有“坐以待毙”。
一、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是促进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需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城市之间、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加强,在这些合作中,大量的物资和信息通过各种运输与传播方式在频繁的交换和转移,如原材料的供应、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运输销售等,这就是被称为“第三利润源泉的”物流业发展起来。在未来经济当中,流通时间和流通成本绝大部分被物流所占有,物流对经济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决定和制约作用,现代经济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物流水平。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社会分工的专业化和信息技术的革命将使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同样物流产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成为我国经济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多数的物流业务早已存在,只是碍于信息网络技术的不发达没有办法将其业务内容进行整合,而发展后的物流业就极大增强了物流业务的整合能力。从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来看,由于物流业务的发展趋势是由更加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来运作和执行,它们的业务对象是供应链上的所有货主企业,业务量的增大和业务组合的增多使它比货主企业更容易实现规模经济,由此带来的好处是全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工作效率的提高和货主企业竞争能力的增强。随着物流产业对GDP贡献的增大,它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美国物流产业的发展为例,从1986年——2000年期间,美国的GDP从1986年的4450亿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9960亿美元,增幅达到1.23倍,物流费用也从1986年的518亿美元增长到1006亿美元,增幅为0.94倍,这可以看出,虽然物流费用的绝对额在增长,但是由于其增长率小于GDP的增长率使物流费用占GDP的比例逐年减少究其原因,主要是美国在1986年——2000年之间属于物流企业的飞速发展时期,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功能业务的集约化,货主企业对物流业务外包需求的增加和国家基础设施的完善等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美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柱。
二、提高我国物流企业竞争力是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由粗放型经营向约型经营的转变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竞争力的高低将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标志。美国物流专家罗伯特德兰雷在《2000年美国年度物流状况报告》中指出,1999年美国的物流成本为9210亿美元,而当年美国GDP为92600亿美元,物流成本在GDP中比重为9.9%(1998年为10.6%,1990年为11.4%,1980年为15.7%。而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一般为10%左右。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物流业越发展,物流成本在GDP中的比重将越低。我国2000年的GDP为8.9万亿,而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世界银行估计为18%,比发达国家中物流成本所占GDP的比重多达
七、八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物流业没有发达国家功能完善,还没有为企业盈利模式的转变营造出良好的服务条件,另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物流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物流企业如何利用资源建造适合我国货主企业需求的业务流程模式。新晨
三、有助于带动固定资产的投资
产业之间的关联,虽然都是由供给和需求所维系的,但这种维系的方式却因各产业在产业链中的位置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对钢铁产业,炼钢业向炼铁业提出了生产要素的需求,而同时又向汽车业提供了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供给。依据这种不同的维系关系,可以将产业间的关联方式进行以下分类:前向关联关系;即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后向关联关系:即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物流企业产业之间的关联有重要作用。物流企业所需优化和改善的业务流程模式的实现和竞争力的提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做支撑,特别是基础设施,像公路,铁路的密集程度,布局等都会影响物流企业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落后的基础设施和不合理的交通布局不但无法满足物流业发展的需要,而且将成为物流企业竞争力提高的瓶颈。为实现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固定资产投资势必成为投资的重点。
现代物流企业是指以现代物流理念为指导,采用现代物流的组织方式和现代物流技术,为客户提供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合理化水平的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在经营理念、运作模式、服务内容、信息化程度、物流技术、企业制度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以反应快速化、服务系列化、作业规范化、目标系统化、手段现代化、组织网络化的显著特征区别于传统物流企业。
现代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应用物流功能要素进行生产经营并获得收益的业务运作方式。经营模式是企业盈利的基础,只有具备了一个成功的经营模式,企业才可能获得盈利。物流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研究,对于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寻找新的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物流企业经营现状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市场出现了多种类型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开始向物流领域拓展,新兴物流企业大量涌现。国外物流企业也看好中国的物流市场,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拓展速度。物流业形成了多种类型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但与物流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物流业仍处在发展初期,物流企业发展还很不成熟,主要体现在现代物流理念淡薄,经营观念落后,缺乏现代物流服务模式的开拓创新。
据有关机构统计,近年来,我国新增物流企业的数量每年以16%—25%的速度增长,目前全国已有70万家与物流有关的企业和机构,但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和美智管理顾问公司所做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较小,在调查的50多家企业中没有一家拥有超过2%的市场份额。究其原因,就在于我国的物流企业的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乏满足客户的个性化物流需求的能力。现代物流的本质是服务,物流企业的目标就是要满足货主企业向其客户提供物流服务的需要,因此无论是在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都要以货主满意为目标。随着工商企业物流理念的成熟,他们在要求提供运输、仓储等一般外,还希望物流企业提供物流网络设计、库存管理、订货管理、流通加工、定单处理、信息服务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然而,国内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提供此类物流增值服务。调查数据表明,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收益的85%来自基础,诸如运输管理和仓储管理等,增值服务及物流信息服务等的收益只占15%。
从表面上看,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服务内容单一,物流手段落后,信息化程度低等方面,但通过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物流企业缺乏对现代物流深层次的研究,缺乏成熟的、适合客户需要的经营模式。
二、先进物流企业的经营模式分析
以中远物流、中外运物流、招商局物流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物流企业,积极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和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结合自身优势,在开展现代物流服务的过程中探索出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经营模式。笔者走访调研了数十家先进的物流企业,掌握大量企业经营运作方面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八种具有借鉴意义的模式。
1.物流服务延伸模式
所谓物流服务延伸模式,是指在现有物流服务的基础上,通过向两端延伸,向客户提供更加完善和全面的物流服务,从而提高物流服务的附加价值,满足客户高层次物流需求的经营模式。如,仓储企业利用掌握的货源,通过购买部分车辆或者整合社会车辆从事配送服务;运输企业在完成货物的线路运输之后,根据客户的要求从事货物的临时保管和配送。这种模式对于从事单一功能物流服务的传统物流企业来说,不仅可以拓展物流服务的范围,而且达到提高物流服务层次的目的。
2.行业物流服务模式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是通过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和专业化的经营管理方式,在拥有丰富目标行业经验和对客户需求深度理解的基础上,在某一行业领域内,提供全程或部分专业化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种经营模式主要特点是将物流服务的对象分为几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然后对这个行业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掌握该行业的物流运作特性,提供具有特色的专业服务。行业物流服务模式集企业的经营理念、业务、管理、人才、资金等各方面优势于一体,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商业运作方式决定着物流服务方式,只有深入掌握了目标行业或项目的具体特征,才能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实际上,行业物流服务模式体现了细分物流市场的特征。物流企业必须不断研究目标市场行业的物流特点和发展趋势,成为这些行业的物流服务专家。在全球,也只有极少数企业能进行所有种类物流服务的现代物流企业。绝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可采用目标集聚战略,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各有侧重地展开各具特色的物流服务。
在国内,行业物流服务是近年来我国物流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服装、家电、医药、书籍、日用品、汽车、电子产品等行业或领域纷纷释放物流需求,极大的丰富了物流市场。
3.项目物流服务模式
项目物流是指为具体的项目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模式。这类需求主要集中在我国一些重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综合性的展会、运动会中,如三峡水电站、秦山核电站、国家体育馆等基建项目以及奥运会、展览会等大宗商品的运输物流服务,实施这种模式的物流企业必须具备丰富的物流运作经验和强大的企业实力。“中外运物流”在项目物流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长期以来,中外运在国内外建设起完善的业务经营网络,在为国内各大外贸公司提供全面运输管理服务的同时,为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生产物资实行国际多式联运,同时为我国大型国际展览会、博览会和运动会承担物品运输任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
4.定制式物流服务模式
定制物流服务是指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某个客户,为该客户提供从原材料采购到产成品销售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全程物流服务模式,涉及到储存、运输、加工、包装、配送、咨询等全部业务,甚至还包括订单管理、库存管理、供应商协调等在内的其他服务。现代物流服务强调与客户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采用定制式服务模式不仅能保证物流企业有稳定的业务,而且能节省企业的运作成本。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其确定最合适的物流运作方案,以最低的成本提供高效的服务。
北京星网物流中心是由“金鹰公司”(MSAS和Sinotrans在1996年成立的合资公司)专门为诺基亚公司兴建的物流设施,它坐落在诺基亚星网工业园内,将园区内诺基亚的区域供应商和制造厂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通过“金鹰公司”提供的无缝隙供应链解决方案,降低整个园区内企业的供应链成本,实现低成本运营目标。
5.物流咨询服务模式
物流咨询服务模式是指利用专业人才优势,深入到企业内部,为其提供市场调查分析,物流系统规划、成本控制、企业流程再造等相关服务的经营模式。企业在为客户提供物流咨询服务的同时,帮助企业整合业务流程与供应链上下游关系,进而提供全套的物流解决方案。企业通过物流咨询带动其他物流服务的销售,区别于一般仓储、运输企业的简单化服务,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在具体的业务运作中,可以采用大客户经理负责制来实施物流咨询服务。大客户经理要针对每个客户的不同特点,成立独立的项目组,组织行业专家、大客户代表、作业管理部门、项目经理等人员,从始至终负责整个项目的销售、方案设计与服务实施,保证项目的实施效果,提高客户满意度。实践证明,这种站在客户角度考虑问题,与客户结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共同发展的业务运作模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6.物流管理输出模式
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是指物流企业在拓展国内企业市场时,强调自己为客户企业提供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技术指导,由物流企业接管客户企业的物流设施或者成立合资公司承担物流具体运作任务的服务模式。采用管理输出方式时,可有效减少客户企业内部物流运作与管理人员的抵制,使双方更好的开展合作。采用物流管理输出模式时,可以利用客户企业原有设备、网络和人员,大幅减少投资,并迅速获取运作能力,加快相应市场需求的速度。在运作时,可以有两种方式
(1)系统接管客户物流资产:如果客户在某地区已有车辆、设施、员工等物流资产,而物流企业在该地区又需要建立物流系统,则可以全盘买进客户的物流资产,接管并拥有客户的物流系统甚至接受客户的员工。接管后,物流系统可以在为该客户服务的同时为其它客户服务,通过资源共享以改进利用率并分担管理成本。
(2)与客户合资成立物流公司:物流企业与客户共建合资物流公司的方式,既使客户保留物流设施的部分产权,并在物流作业中保持参与,以加强对物流过程的有效控制;又注入了专业物流公司的资本和技能,使物流企业在物流服务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招商局物流集团与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便是物流管理输出模式的一个成功案例,招商局物流集团通过对青啤发展现状和其他多方信息的分析,结合青啤自身拥有大量物流设施、设备与人员的实际情况,提出与青啤成立合资物流公司,购买或租赁青啤原有物流设施、设备,并接收青啤原有运作和管理人员。这种模式确保了招商局物流能够将其较为先进的现代物流理念、员工分配制度、操作流程的再造方法,渐进地、完整地灌输到合资公司的物流管理中。合资公司开始运作的三周时间内,青啤原有车辆利用率就提高了60%,每年仅公路运输就将为青啤节省物流成本近700万元。
7.物流连锁经营模式
物流连锁经营是指特许者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方式等以特许经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特许者使用;被特许者按合同的规定,在特许者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者支付相应费用的物流经营形式。物流连锁经营借鉴了成功的商业模式,可以迅速的扩大企业规模,实现汇集资金、人才、客户资源的目标,同时在连锁企业内部,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更大程度的整合物流资源,用以支持管理和业务操作,为客户提供全程的物流服务。
锦程国际物流集团从2000年开始物流连锁经营的尝试,将商业中加盟连锁的经营理念引入到物流业,创造出了以现代网络技术为支持,以加盟连锁的形式进行物理网络扩张的经营模式,使公司迅速汇集了资金、人才和客户资源,扩大了企业规模。
8.物流战略联盟模式
物流联盟模式是指物流企业为了达到比单独从事物流服务更好的效果,相互之间形成互相信任、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物流伙伴关系的经营模式。国内物流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自身力量薄弱,难以与大型跨国物流企业竞争,因此,中小型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是相互之间的横向或纵向联盟。这种自发的资源整合方式,经过有效的重组联合,依靠各自的优势,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一种合力和核心竞争力。同时在企业规模和信息化建设两个方面进行提高,形成规模优势和信息网络化,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有机结合,从而使企业在物流服务领域实现质的突破,形成一个高层次、完善的物流网络体系。在战略联盟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价值低的功能虚拟化。虚拟经营能够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实现企业的精简高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
广州海元物流公司就是中小型物流企业战略联盟的成功典范,它是由31家优秀的专线运输公司资产重组后建立的现代化物流企业,在全国拥有376个分公司,并且建立了海元物流信息系统,推出了京广物流带、广沪物流带、广渝物流带等服务区域。“海元模式”是中小型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一种新模式,为中小型物流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了借鉴。
三、对物流企业经营模式的几点思考
1.经营模式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物流市场被普遍看作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市场以后,进入物流行业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行业内部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竞争已经由单纯的价格竞争开始走向服务质量和服务层次的竞争。此外,我国加入WTO以后,已经陆续开放了部分物流市场,一些跨国物流企业,如马士基、UPS等相继进入中国,国内的物流企业面临着来自跨国物流公司和国外物流资本的挑战。今后的五至十年,将是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关键时期,物流行业将重新洗牌。通过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由于缺乏创新而被淘汰出局;那些经得起市场考验的企业则会打牢市场根基,确立自身在市场中的地位。通过企业整合、重组,将会在各个地区产生若干家大型的现代物流企业。其中,有的将会成为具有全国性物流网络,能够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
前面所述的几种经营模式,便是那些具备勇于开拓创新精神和敏锐市场洞察力的企业成功经验的总结。这说明,经营模式已经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重要因素,成功的经营模式是企业获得盈利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传统储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目标就是寻求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只有找到了适合于企业的经营模式,传统储运企业才真正完成了转变。
2.经营模式是现代物流服务理念的体现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顾客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企业对于物流服务的准时性、及时性、全面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物流企业针对客户的经营特点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因此,在提供服务时,要仔细分析客户的需求,了解客户的经营规律,以便提供精确的物流服务。经营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的现代物流服务理念,企业在为顾客提供物流服务的过程中,必须站在客户的立场上思考物流合理化问题。
行业物流服务模式和项目物流服务模式将物流服务具体到每个行业或具体项目,物流服务是建立在对目标行业或项目深入研究基础之上的,由于掌握了行业的运作特性和客户的具体要求,因此,可以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物流连锁经营模式和物流战略联盟模式体现了物流企业间横向联合或纵向联合的经营思想,通过行业内部的整合,实现优势互补。不同的经营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竞争策略和企业各自的特点,以及资源优势。但是,无论采用哪种经营模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最大限度的满足顾客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