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体育运动安全预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运动安全预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运动安全预案

第1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运动安全;影响因素;体系构建

项目编号:15Y153 2015年度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评估、检查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凡是达不到《基本标准》要求、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学校,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不得评为合格等级。基于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高校的体育改革亦在不断深入,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逐渐增多,但体育运动安全隐患也在逐渐加大。刘翔跟腱断裂退赛,桑兰摔伤的悲剧都是体育运动的伤害事故。2012年11月28日上午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按计划对机械制造1014班的40多名学生进行教育部统一要求的体能测试1000米,在跑出起点500米后一名学生突然倒地,虽经医护人员抢救依然不幸离世。警方调查确定为猝死。为了避免参赛学生受伤,华中科技大学的学校运动会已经取消了女子3000米和男子5000米的项目。11月27日,东华大学学生廖某参加1000米体质测试,在到达终点后突然晕倒,后因抢救无效死亡。受此影响,该校推迟了原计划的冬季3公里跑,但表示不会因此“因噎废食”。高校在积极响应政策的同时也存在很多的困惑。运动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生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伤害,也阻碍了高校校园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和体育教学的正常运行,它也影响到大学生和教师的体育运动参与积极性。从现状中我们可以看到有的学校已经开始采取取消危险性大的运动项目,并减少大型活动的次数,这些现状无疑阻碍着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因此,怎样才能保证高校体育运动的正常开展,为我国高校校园体育运动健康安全有序的发展提高有益的参考,笔者从湖北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出发,探索发现校园运动安全的有效控制体系和应急方案。

1 影响湖北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主要因素分析

1.1学生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1.1 学生自身身体因素导致的体育运动安全隐患

教育部公布了《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调研结果显示,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学生体质健康调研专家组组长邢文华认为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薄弱的身体素质、锻炼意识以及过于注重强调个人兴趣爱好三个方面所致。学生进入大学后,体育锻炼的习惯和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加上锻炼时间不足,上网、玩手机和繁重的功课是导致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原因。随着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在湖北省高校的公共体育课堂上都采取的是自由选项,显然这样的公共体育课教学太过于强调个人兴趣。一些课程的运动量明显不足。近年来发生学生猝死或运动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和胸源性猝死的事件时有发生,26.8%的当事大学生本身明确有器质性的病变。薄弱的身体素质使得大学生遇到危险的时候身体反应不敏捷,迟钝笨拙易发生意外伤害。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导致体育运动时存在安全隐患。

1.1.2学生缺乏安全意识,自我保护能力欠缺

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30多年的计划生育使得我们现在大学校园里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身体和心理的娇气,抗挫能力差,缺乏独立性,依赖性强。现代家长往往忽视孩子意志培养的重要性,这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可惜的是独生子女得不到这方面的锻炼。由于从小生活在小公主和小皇帝的待遇下,很多危险的发生都被长辈规避掉了,他们生长在安全无危险的环境中,导致安全意识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欠缺。种种原因导致现在的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自我保护意识尚未建立起来。例如体育课上,学生把腿放在肋木上压腿,一般正常情况下学生都知道要用手扶在肋木上以防止失去重心而摔倒,可是有些同学就是没有这样的本能保护,往往不了解自己的腿部柔韧性而盲目的单腿支撑去完成动作导致摔倒的意外。由于亲身实践的机会少获得的社会经验不足,所以才会没有预见危险的能力。

1.2学校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2.1 学校对影响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客观因素不够重视

先进人性化的体育设施更符合安全运动的要求。而目前,湖北省多数高校体育设施更新速度较慢,体育器材设施较少,而使用频率高导致磨损严重,这些硬件设施导致的运动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应构建安全的校园基础设施环境,运动场地要平整,不应有坑洼、石块等,地面不宜太硬、打滑,例如提升运动场地的档次,铺设硅胶地板。运动器材周边包裹防撞缓冲垫等。篮球架、足球门、单杠、双杠等都要定期检查维修,室内场地注意通L,采光条件要好。校义务室目前的职责是发生事故之后的处理,而忽视了发生事故之前的预防,所以建立医务监督组,提前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建立专业的校医疗救护队伍,在学生会中设立校园安全运动协会,在学生当中形成一种安全运动的意识,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校医务室肩负着保护学生生命安全的重要责任,形成提前预防、遇事及时处理的高度警惕性。

1.2.2学校对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主观思想重视不足

经调查湖北省高校普遍对学生安全方面的教育力度不够,虽然部分高校在开学之初设立短课时相关教育课程,但内容简单,学生学习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忽视恰恰是引起运动安全隐患的重要原因。高校大学生都已成年,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通过学习体育运动安全知识对事故的发生应该有预见能力。校园多媒体教室经常播放体育运动安全教育讲座。每学期开始时可以安排权威体育运动安全专家进行知识讲座。通过具体事例的讲解引起学生的重视。例如2016年3月有两万人参赛的广东清远马拉松,被报道出有1.2万人受伤,4月汉马同样有两万名选手参加比赛,有近4326人接受治疗。其中多以肌肉拉伤、抽筋、水泡、腿部摩擦、肌肉酸痛、膝关节疼痛、肌肉痉挛、软组织损伤、晕厥、严重脱水等症状而接受救治。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运动必然会产生不适。在大学校园里一般会出现这样的伤害事故:肌肉韧带拉伤;软组织挫伤;脱臼;骨折;神经、血管、内脏损伤;晕厥;休克;猝死等。大学生掌握必要的运动损伤常识可以预防一些运动伤害的发生。对即将出现的伤害有预知和提前做好准备以及自我救助的能力。所以学校对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加大重视程度会减少很多伤害的发生。

1.3教师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3.1教师专业知识能力的有待提高

对于教师的运动生理、运动生化、运动解剖知识的欠缺,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掌握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不能及时的发现学生的问题。体育教师应掌握特异体质学生情况,掌握合理的运动量、注意区别对待。在运动量的掌握上,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生理反应,进行合理分配,教师对有病痛、伤残、体弱的学生及时关心,安排他们免修或见习。教师具有专业的运动技术可以减少错误动作导致的意外。比如跨栏时正确的腿部动作可以减少身体撞击栏架而出现的碰伤或摔跤的发生。教学、训练和竞赛活动必须精心设计,严密组织,严格要求。建设良好的教学秩序,教师具备对课堂全方面的掌控。

1.3.2教师安全防护意识的欠缺

教师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对安全伤害事故产生足够的重视,上课疏于管理学生的个体情况。精心组织教学,加强纪律教育。体育教师必须经常反复地向学生进行遵守纪律、遵守规则、服从组织、遵守游戏规则等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自我保护、相互保护的意识。重视课前准备,教授学生着装规范,必须穿舒适的运动鞋和服装上课,不准穿高跟鞋、凉鞋、皮鞋皮靴、拖鞋等。教师应根据课的内容和天气情况决定准备活动的内容,严禁不做准备活动就进行剧烈运动,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使学生自己认识到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加强保护措施。严格、公正裁判、严禁粗野动作,不使用错误的推、拉、闯等危险动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要加强思想教育、增强防范意识。例如体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保护帮助,足球课上教师必须要求安全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田径投掷类项目教学时要密切注意学生对器械的掌控情况,观察周边的情况,防止意外的发生。

1..4 家长因素对高校体育运动安全隐患的影响

1.4.1 家长对孩子的溺爱,使的学生疏于锻炼体质变弱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学生习惯的养成跟父母有撇不开的联系。当今的大学生大部分都是家中独子,难免会受到父母过多的“关爱”,学习压力大,运动时间被剥夺,重智育轻体育。学生的锻炼意识和锻炼习惯尚显不足,缺乏必要的运动锻炼使得体质变差。身体各方面素质和运动能力的薄弱让学生在运动中更容易受伤害,这是毋庸置疑的。

1.4.2家长对大学生校园体育运动安全的重视不够

据调查,大学生在校期间家长很少关心学生的体育运动安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校应该负责监管。平时工作忙疏于对学生的关心。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等也是一无所知。家长是大学生的直接监护人,是大学生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如果家长能够经常性的提醒督促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并时时刻刻做好自我保护,对学生来说是大有裨益的。

2预防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有效控制体系构建

为确保高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保障大学生的安全,必须尽快构建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保障体系。体育运动安全保障体系涉及范围广、内容杂、层次多,必须从体育运动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构建。

建立高校体育运动安全宣传教育系统,构筑体育运动安全的思想保障。高校运动环境存在着不稳定性、突发性、社会环境等不可控因素增大了体育运动安全事故发生的偶然性。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安全知识,就会增大体育运动的事故发生率。因此,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大学生要认识体育运动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安全责任意识,洞察体育运动的潜在危险,构筑思想上的安全堡垒。学校管理部门要加强体育运动安全监管,加强体育运动安全宣传教育,向广大学生宣传安全运动知识,普及体育运动损伤知识。教师要建立并实施安全规章制度,开展经常化安全教育培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安全运动技能。大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志,熟知体育运动安全常识,在体育运动前要考虑到可能会遇到的安全问题,做好充分准备及应对预案

建立体育运动安全法律保障和商业保险系统2002年教育部了第12号教育部令,颁布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定,《办法》自2002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要求,各高校应结合各自校园实际情况,制订一套完整的《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内容应主要包括指导思想、组织领导、人员分工、预防措施以及应急处理等多方面内容。领导小组组长为分管体育的校领导;副组长由体育部领导担任;成员(由各科室正职领导担任)分为基础管理小组、人员安全小组、物资安全小组、环境安全小组。此外,高校上级领导还应根据事故发生的多种可能性精心策划,负责统一指挥人员、物资和一切相应工作,各个部门也应竭尽全力配合工作,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产生严重后果。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障措施就是购买保险,而险种最好是能够选择意外险。保险是良好的风险管理手段,因此,我们应加大保险宣传,增强大学生保险意识,保护自己合法权益。学校应该在大学生入校时就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意外险,以保障受伤害者的利益,减轻受伤者的经济负担。

建立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构筑体育运动安全的管理保障。由于存在体育运动设施落后、责任认定不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增加了体育运动安全事故的重复性。因此,需要建立更为严格的体育运动安全管理C制,加强对体育运动过程的管理。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就是在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学生之间,通过政策控制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相互关联的管理过程。构建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要明确各个主体职责,建立安全管理责任制,既要加强体育运动安全的常态管理,也要加强体育运动安全应急管理和事故恢复管理,使管理细化到体育运动安全的全过程。

建立体育运动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构筑体育运动安全的救助保障。在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快速启动救护机制,这需要建立完整的体育运动安全救护系统。当发生险情后要及时报告教师和运动安全负责组,情况复杂是要及时报告校领导,了解伤情,判断伤情,轻者先自救,重的或判断不清的应及时护送到医院检查治疗。及时通知家长,以便做出救治决定并做好安慰工作。保护现场,体育运动安全委员会了解事故的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采集证据,以利于事故的处理,做到事实清楚,责任明确。重大的伤害事故要及时上报教育局有关部门。伤后住院或修养,体育运动安全委员会派人探望,并了解伤者的恢复情况。

3 结语

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影响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老师因素、学生因素、家长因素。而湖北省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保障可以通过:建立高校体育运动安全宣传教育系统、建立体育运动安全法律保障和商业保险系统、建立体育运动安全管理控制系统、建立体育运动安全应急救援系统来完成。本文希望在对湖北高校学生体育运动安全隐患影响因素及有效控制体系构建的研究,为高校学生提供更优质的生活环境,规避体育运动风险,建构合理有效的保障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第2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一、户外运用的定义与特征

户外运动可以从广义上和狭义上两个角度进行解释,广义的户外运动是泛指诸如:足球、游泳、骑马、沙滩排球、射箭等等多种在室外进行的运动。而狭义的户外运动所指的是依靠大自然的固有条件下进行的运动项目。这种自然场地包括山和水以及非体育目的而修建的设施等等。户外运动和普通的在室外进行的体育项目是有很大不同的,我们带领学生所进行的户外运动是可以使同学们能更加贴近大自然,去进行如探险、攀岩、远足、滑雪等较为锻炼学生耐力和更加有趣的娱乐项目。户外运动的特点是带有刺激性以及高挑战度,在运动中存在一定风险。

二、高中户外运动意外事故的发生原因

1.学生方面原因

(1)缺乏经验,欠缺准备。对于户外运动来说,经验和装备是安全运动的基本前提。精良的户外运动装备是非常重要的。装备的缺失和劣质会给户外运动造成很大的困扰和不便。然而学生在经济方面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多数学生的户外运动装备达不到基本要求,可以说在装备上十分的匮乏。此外,经验对于学生来说,更是少之又少的要素,在陌生环境中的生存和适应能力是经验的基本表现。对于大多数的高中生来说接触户外运动的时间较短,并且由于经济和学业以致参加户外活动的次数很少,所以在户外运动的经验积累方面十分的匮乏。

(2)合作意识薄弱。高中生的户外运动,多半是由学校组织同学共同参加的集体行为。团队精神在户外运动中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说很多艰难险阻都需要大家同心协力完成。然而多数同学团队意识淡漠,事故发生时,背离群体而各自逃生的情况时有发生,以至于安全事故无法抑制。

(3)安全意识的缺失。我们不间断地向学生传导安全的重要性,然而多数同学将安全意识抛在脑后,在没有安全准备和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盲目出发,一旦意外发生,便会手足无措,不能冷静而有条理地解决问题。

2.环境方面的因素

许多户外安全问题的发生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除了突发的自然灾害以外,还与人为的对自然和设施的破坏,管理者的失职以及不良的运动条件等有关。可以说,自然和社会环境对学生户外运动的安全存在一定的影响。

3.相关管理和制度存在一定问题

目前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对户外运动方面的法律没有专项的规定,存在不完善甚至法律缺失的情况。制度的不完善引发学生户外运动出现意外也是安全事故的责任之一。

三、组织户外运动的教学活动时的注意事项

1.高中体育户外运动的教学准备

(1)在户外活动的实践中,老师要根据教学方案的具体要求,对学生进行分组管理,落实组长人员,积极运用互动的教学办法,因材施教。(2)从实际出发,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有机结合。将综合拓展训练作为辅助课程在假期进行。(3)合理地安排好课程时间,可以以一个学期为实验期,在规定相应费用的基础上,采取学生自愿报名的方式,在报名和运动准备前期,要对学生关于户外运动的基本常识和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地讲解。(4)要丰富理论课的讲授方法,高度运用多媒体教学,将大自然的美好用最直观的方式为学生呈现出来,将户外运动的环境、概念、户外自救、饮食卫生、危险排查等基本知识细致地传导给学生,在户外运动中,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组织领导能力以及在灾难面前的耐力;考核学生的成绩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最后取综合成绩为最终分数。

2.教授学生户外运动时应注意的事项

(1)每个小组配备一名有经验的教师,及时处理运动中的突发问题。

(2)要因地制宜,结合天气等原因制定合适的运动出行计划。

(3)以小组为单位分发安全知识手册,让学生熟读、熟记。

四、综合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综合训练要在地貌复杂的地区进行,灵活地运用混合式、基地式、特殊式、穿越式等多种不同的运动方式。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运用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以及公园等场所进行训练。

(1)根据运动场所的实际条件,可积极地开展如攀岩、滑雪、滑冰、丛林穿越、埋锅造饭、篝火联欢晚会等妙趣横生的野外生存与技术项目训练。

第3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一、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成因分析

(一)准备活动不足

很多高校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时,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充足的准备活动,也没有提前做热身运动。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们运动的时间少、活动量小,所以,毫无准备的参与体育运动,很容易出现损伤。有的学生对准备活动并不是很重视,在参与时,经常会因为准备活动不足,导致神经系统和器官的机能没有苏醒,造成韧带拉伤或者肌肉拉伤等情况。

(二)损伤的防护意识差

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很多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差。尤其是跑步、篮球或者足球等剧烈运动,消耗的体力大,对身体的素质要求高。这些剧烈运动很容易出现肌肉拉伤的现象,而有的学生在运动损伤这方面并没有足够的保护意识。所以,在潜意识里,也无法立即做出保护的动作,造成严重损伤。

(三)身体素质差

由于高校学生的身体处于生长阶段,所以,自身的体质差、运动状态较差。而有的学生在生活中缺乏锻炼。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有的学生会出现损伤,有的学生在活动结束以后,出现直接病倒甚至昏厥的情况。这样,既没有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也没有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四)技术动作不熟练

体育项目中,使用的?幼骱妥耸贫际切枰?一定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的。如果技术不到位、动作不熟练或者错误的动作,都会造成肌肉拉伤和韧带损伤。尤其是比较高难度的动作,一旦违反了身体的基本行为和运动的力学原理,只会造成损伤。

(五)场地器材不足或者质量不过关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招生人数在不断地增加,导致学校的活动场所和器材严重不足。这样,简单带有安全隐患的活动场所不得不开放。在开展体育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场地凹凸不平、器材质量不过关等多项原因,造成学生损伤。

二、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的安全防护途径

(一)以预防为主,采取多元化的预防措施

首先,提高学生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定期地开展安全教育,讲解一些基本的保健知识。其次,通过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多项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运用不同的运动损伤案例,扩大宣传,加强学生的保护意识,并做好预防措施。另外,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意识,在活动的过程中,要发挥个人的道德精神,互相帮助,互相友爱。同时,开设安全教育讲座,向全校学生示范保护的基本动作和常用的一些保健方式,让每一个学生掌握基本的应急措施,从而减少学生损伤的机率。

(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加强学生的身体素养,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身体训练。尤其是容易损伤的运动,必须要勤加练习,提高身体的强度和柔韧性,同时,可以开展特殊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在发生损伤时,能够立即做出保护工作。对于一些比较喜欢挑战的学生,必须要引导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全面地加强自身的运动速度、协调性,从而提高身体的运动机能,减少体育活动中的损伤情况。

(三)引导学生做好准备工作

引导学生提前做好准备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必须让学生掌握运动之前准备活动的基本方法,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才能加强肌肉之间的弹性,从而增强身体的各项器官的灵活度。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速度、能力、柔韧性和强度,也预防了运动拉伤的情况。所以,在进行准备活动时,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承载能力、身体素质和实际情况确定运动的项目,以免过度的消耗体力,造成运动损伤。另外,提前做准备活动,需要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确定准备活动。对于运动激烈且难度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必须要做好特殊的准备活动,以免在运动的过程中,由于运动强度导致拉伤。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运动损伤的主要方法之一。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并告诉学生正确的自我保护方式。比如,在进行体操运动时,很容易出现拉伤的情况。为此,老师必须要讲述一些基本的保护动作,从而避免损伤。

(五)纠正学生错误的运动姿势

在体育运动的项目中,老师应当及时地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以免出现损伤。因此,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老师必须要注意上课的质量,慢慢的讲述动作的要领,细心指导学生正确的运动姿势,以免在运动的过程中受伤。同时,老师需要分析不正确动作和动作错误造成损伤的原因,针对这些成因,制定解决方案,从而减少损伤事故的发生率。

(六)注意场地器材的质量

第4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防范学校体育运动风险,保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根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侵权责任法》等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学校体育运动是指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开展或组织参与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比赛,以及学生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体育场地、器材设施自主开展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是指学校体育运动过程中可能发生人员身体损伤的风险。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是指体育运动中发生的造成人员身体损伤后果的事故。

第三条 学校应当依法积极开展学校体育运动,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增进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组织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活动应当加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

第四条 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遵循预防为主、分级负责、学校落实、社会参与的原则。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建立健全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预防和避免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发生。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以减少体育活动的做法规避体育运动风险。

第五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日制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运动风险防控工作可参照本办法,结合实际执行。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六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把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作为教育管理与督导的重要内容,纳入工作计划,制订适合本地区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指导意见或工作方案,明确风险防控的具体内容和基本要求,指导并督促学校建立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防控责任和措施。

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结果作为对学校进行考核和问责的重要依据。

第七条 学校应当建立校内多部门协调配合、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机制,制订风险防控制度和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明确教务、后勤、学生管理、体育教学等各职能部门的职责,组织和督促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行职责,落实要求。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产品和质量标准选购体育器材设施,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要求供应商提供第三方专业机构的安全检测及评估报告。应当建立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制度,记录采购负责人、采购时执行的标准、使用年限、安装验收、定期检查及维护情况。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应当严格按照安装要求,由供应商负责完成安装,安装完成后学校应当进行签收,签收结果记录在体育器材设施与场地安全台帐中。

由教育行政部门采购交由学校使用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将采购安全台帐同期交付。

第九条 学校应当按规定安排学生健康体检,建立学生健康档案,按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纳入学籍档案管理。学生新入学,应当要求学生家长如实提供学生健康状况的真实信息。转学应当转接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学校负有保密义务。

对不适合参与体育课或统一规定的体育锻炼的学生,学校和教师应当减少或免除其体育活动。

第十条 学校应当主动公示体育运动风险防控管理制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等信息,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

第三章 常规要求

第十一条 教师在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前,应当认真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体育课教学、体育活动及体育训练中,应当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对技术难度较大的动作应当按教学要求,详细分解、充分热身,并采取正确的保护与帮助。

第十二条 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组织开展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应当成立安全管理机构;制订安全应急预案;检查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设置相应安全设施及标识;设置现场急救点,安排医务人员现场值守;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组织学生参加跨地区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应当根据活动或比赛要求向学生及家长提供安全告知书,获得家长书面反馈意见。

大型体育活动或体育比赛需要第三方提供交通、食品、饮水、医疗等服务的,应当选择有合格资质的服务机构,依法签订规范的服务合同。

第十三条 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具有安全风险的体育器材设施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需要在教师指导和保护下才可使用的器材,使用结束后应当屏蔽保存或专门保管,不得处于学生可自由使用的状态;不便于屏蔽保存的,应当有安全提示。教师自制的体育器材,应当组织第三方专业机构或人员进行安全风险评估,评估合格后方能使用。

第十四条 学校应当对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使用安全情况进行巡查,定期进行维护,根据安全需要或相关规定及时更新和报废相应的体育器材设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五条 学校应当利用开学教育、校园网络、家长会等进行体育安全宣传教育,普及体育安全知识,宣讲体育运动风险防控要求和措施,引导学生和家长重视理解体育运动风险防范。

第四章 事故处理

第十六条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当按照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预案要求及时实施或组织救助,并及时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第十七条 发生体育运动伤害事故,情形严重的,学校应当及时向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属于重大伤亡事故的,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体育运动伤害事故处理结束,学校应当将处理结果书面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重大伤亡事故的处理结果,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依据《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妥善处理体育运动伤害事故。

第十九条 学校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可会同体育、医疗、司法等部门及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组建学校体育运动伤害事故仲裁小组,对事故进行公平、公正的调查,提出仲裁意见,为事故处理提供依据。

第二十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健全学生体育运动意外伤害保险机制,通过购买校方责任保险、鼓励家长或者监护人自愿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等方式,完善学校体育运动风险管理和转移机制。

第5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1.更新体育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

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以体育教学改革为重点,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空间中,构建开放、自主和科学的体育课程模式。通过搭建体育平台,将课堂教学、课余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除注重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开展多个运动项目的训练课,如"健美操、乒乓球、跳绳"等。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自主选择的空间扩大,精简了教学内容,充分发挥了场地条件的作用,把学生真正吸引到阳光课堂中来,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最终使阳光体育运动与体育课教学有机结合。

2.认真落实体育课程要求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或挤占体育课时间。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及运动训练成绩。

3.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

要充分考虑师生多元化的需求,激发师生共同参与运动的热情,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推出师生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建立有学校特色的阳光体育运动模式,形成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的校园体育氛围,让体育运动蔚然成风。

4.以建立学生体育团队、兴趣活动小组和体育俱乐部为切入点

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运动会、体育节等校内外活动为展示平台,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组织校内外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对体育和艺术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至少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提高学校体育教育质量,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

5.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

第6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目前,关于我国大学生运动伤害的发生率的报道不一,在20.85%~79.85%之间,这可能与调查对象的选择、样本量及调查时间跨度不同有关。方启对安徽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安徽体育学院伤害发生率为59.85%,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为79.85%,安徽大学为23.96%。张万军等调查安徽省两所体育院校,运动伤害发生率为60.53%。闫杰等调查辽宁省15所普通高校二三年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40.3%。袁扬等对昆明市4所高校进行调查,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6.5%。郭照德等对新乡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运动伤害发生率为20.85%。孙海双等对洛阳大学生的调查结果为28.33%。王峰娟等的研究显示,广州男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为57.67%。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是运动伤害的高危人群,且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率高于其他专业。由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强度大,体育运动项目多,故发生伤害的机会也增多。

2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特点

2.1大学生运动伤害的人群分布特征

大部分研究显示,大学生运动伤害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原因是男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机会多。刘国礼等调查显示,男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者占调查人数的73.15%,而女生仅有32.83%。另外,男生运动强度较大,运动项目对抗性较强,故容易受到伤害。有研究显示独生子女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这可能与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模式有关。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以及不同的年龄、年级的运动伤害发生率也有差别,未发现城乡之间有差异。

2.2大学生运动伤害发生的时间和场所

大学生运动伤害主要发生在体育运动场所。课外活动时间段运动伤害的发生率高于体育课,有研究显示,课外活动发生伤害占到47.73%~74.01%,原因是课外活动缺少有效的组织和指导,学生随意性大,准备活动不足,故发生伤害的概率增加。也有研究发现每次运动时间少于2h或大于3h容易发生伤害,而2~3h的运动伤害发生率较低。每周运动次数太少或太多发生伤害的机会也增多。结果提示适当的运动可以降低伤害发生率,应合理地安排运动持续时间和次数。

2.3发生伤害的运动项目、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

多项研究显示,球类和田径项目伤害所占的比例高,技巧类运动项目较低。因球类和田径项目大学生比较喜爱,参加人数多,且这类项目运动量大,技术要求比较高,有的项目对抗性较强,所以引起的伤害发生率较高。损伤部位以足踝、韧带肌腱、膝关节、四肢为主,皮外伤、软组织挫伤、扭伤、碰撞伤是常见的损伤类型,少数严重的发生骨折。由于运动时四肢常常暴露在外,容易造成皮外伤和软组织挫伤,且四肢关节多,也易发生关节和韧带损伤。

2.4大学生运动伤害相关的因素

2.4.1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到成年的过度阶段,他们精力充沛,体育运动是其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他们离开父母,处于相对独立的生活状态,自我防护意识较差,容易发生伤害。闫杰等调查显示,只有34.2%的学生能在运动时想到安全问题,54.5%的学生是在伤害出现了才想起自身安全。运动伤害的发生也受某些心理因素的影响,有调查显示,压力是运动伤害的危险因素,在运动时压力过大产生紧张,导致动作不协调发生伤害。有学者认为,自尊心强的学生运动伤害易发生,还有研究报道情绪的稳定性与运动伤害有关。有些学生在训练和比赛时随意性大,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使其反应迟钝,身体协调性差而易发生损伤。另外,每天睡眠不足或长时间使用计算机易引起机体免疫力和身体素质下降,也易发生运动伤害。

2.4.2教师及运动环境。教师指导失误与运动伤害的发生有关,如教师对参加体育运动学生的健康和运动能力不够了解;训练安排不合理;对教学所用场地和器材的安全性能课前没有仔细检查等等。由于体育运动多数要使用体育设施和器材,运动设施和器材不符合运动卫生要求是影响运动安全的重要因素。另有研究指出,坚硬的地面和不良天气,可导致运动伤害发生的危险升高;与塑胶地板相比,水泥地发生肌腱、关节和骨伤害的危险性更高。

2.4.3学校因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各高校都很重视体育运动,但是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工作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对学生的课外活动缺乏科学监督、开设体育安全教育讲座或课程不够积极等。运动场地和设施陈旧、缺乏保护装置以及不能按时检修也是造成伤害的原因。

3大学生运动伤害的预防措施

3.1加强管理与监督

3.1.1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对学生进行体检,加强医务监督,以便合理安排体育活动时间。

3.1.2加大体育教学资金的投入。更新陈旧的体育设施和器材,按时对设施与器材进行检修,最大限度减少伤害事故的发生。是否提供保护性装备学者意见不一,有研究认为保护性可以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也有研究认为佩戴保护性装备后,由于过于信任装备,学生更倾向从事危险运动,增加受伤概率。

3.1.3更新学校的风险管理计划。目前学校对运动伤害的管理大都停留在伤害事件发生之后的处理。对于可能发生的运动风险应备有应急预案和制定风险管理计划,虽不能完全规避风险,但却能有效控制风险,将风险和伤害降到最小化。

3.2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不仅具有一定专业知识,还应掌握体育教学规律。体育教师在活动前建立“互动告之”制度,了解学生的健康状况即要求学生应主动汇报自己的身体状况。运动项目和运动量应根据学生性别、体质的不同而灵活调整。对运动项目的特点、可能存在的伤害风险和规避方法要详细讲授,培养学生安全体育的观念。

3.3加大体育安全教育力度

王建军等研究表明,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自我保护技能的学习存在明显欠缺。袁扬等调查显示,88.8%的大学生期望获得预防运动伤害和急救处理的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中要加大体育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学生安全体育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建议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体育教师或运动医学专业人员来指导,普及科学的锻炼方法、运动伤害的识别和自救知识,并定期进行现场演练,强化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技能。

3.4加强对课外时间体育活动的监管

第7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体育教学最大的特点是身体练习,是人的机体直接参与运动的教育活动,在教学活动中伴随着走、跑、跳、滚翻等身体活动,还有各种激烈的对抗练习,活泼好动的孩子进行室外活动,难免会磕磕碰碰,甚至破皮流血、伤筋动骨。对活动中的事故,我们要认真分析,区别对待,不必谈虎色变,出了一点安全事故就如同大祸临头。对那些在有组织、有计划活动中出现的意外事故,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磨炼,人的一生谁没有磕磕碰碰,跌倒爬起。教师和家长要树立让孩子吃点苦、经受点挫折的意识,不要总是把孩子揽在怀里,要放开手脚让他们去锻炼,让他们在各种活动中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只有从小吃得起小苦,长大才能经得起大风大浪,才能去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

一、制定紧急应对预案

将责任细化明确责任人,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有计划地定期组织师生开展安全事故演习,同时动员学生家长和社会团体参与,虚心采纳多渠道各种方式的合理建议。还应主动与社会上的相关急救中心进行沟通,确保联系畅通,一旦发生体育事故就让其在短时内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同时,必须强调的是,学生的人身安全保险工作应全面到位,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较大程度地减轻学校、家庭和当事人的压力。

二、首先树立安全观,课前先把安全措施想全

体育教师要牢固树立安全重于一切的思想,体育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时时、处处、事事想到安全问题,并把所有安全措施预先设计好、考虑全、设计细,将有关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提前准备好场地,运动场地要美观

优秀体育教师课前会提前10―15分钟到上课地点,(遇到特殊性教材需准备更多的器材时,还要更早到达),将上课的场地器材提前布置好,打扫干净,创造优美的上课育人环境,这是检查衡量体育教师工作态度、责任心、事业心的重要方面。

四、对各种体育运动器械定期检查

根据体育设施的安全标准,对校内所有的体育场馆,各种运动器械进行定期的全面、仔细的检查,尤其是某些大型的体育器械,如足球门、篮球架、排球架、攀爬器械、单双杠、跳箱等均要彻底检查。经过科学认真的检查,凡是不符合安全使用标准的,或存在安装不合理,长期使用老化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械,应立即停用予以维修或报废拆除。学校更不能购买劣质的体育器材。

五、运动鞋装要穿好,免得运动受影响

教师要通过长期教育培训与严格要求,使学生明确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的意义、作用、好处;以及不穿运动服、运动鞋上课对运动的影响,以及存在运动损伤危险。并规定体育课必须穿运动服、运动鞋,每课做好这方面记录,根据执行情况及时表扬与批评。

六、做好准备多活动,易伤部位早预防

教师要使学生明确,体育课前做好准备活动是防止损伤必不可少的环节,教育培养学生养成,体育课前认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的好习惯,同时在做好一般准备活动基础上,结合主教材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各关节肌肉充分活动开,并能为学练主教材做好身体准备。

七、规定动作要精练,技术正确须规范

教师体育课上对学生规定学习的技术动作的讲解要精练细化,要练的技术动作要正确、规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学生掌握了正确规范的技术动作本身也是防止运动损伤的好方法。

八、注重保护与帮助,充分发挥学生中体育骨干的作用

合理而有效的保护帮助,可以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增强练习者的自信心,加快动作技能的形成,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传授给学生正确的保护方法,通过小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办事认真负责又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的学生,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简单的培训,让他们担任小组长,负责小组的纪律与安全保护。这样,老师不在场时,他们也能帮老师维护秩序,加强保护与帮助,预防危险事故的发生。

九、落实安全教育宣传

体育教育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认真开展安全教育宣传工作,尽可能消防安全事故隐患,以下是几种常用措施。

1.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安全教育

组织和辅导学生充分运用学校的宣传橱窗,室内体育场所、阅览室、校内小报全面展开安全宣传教育,如:举办体育运动图片展,体育活动注意事项等系列活动,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表象,对避免发生技术性伤害事故有良好的效果。加强班级宣传,要求各班充分办好黑板报,在黑板报上开辟一个体育活动安全专栏,黑板报具有传递信息快捷、随意性较强一目了然、变换快、影响广等特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进行对体育安全教育有关的活动,如;演讲比赛、紧急救护等系列活动,利于学生之间展开安全知识的交流。这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往往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既能让学生满足个人的表现欲望,又能起到安全教育作用,比空间的说教宣传更切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2.开展体育活动安全知识竞赛

经常开展全校性的体育活动安全知识竞赛,这样既让学生丰富了知识,增强了对体育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集体的团结协作精神,从而更好地避免了伤害事故的发生。

3.举办安全讲座

第8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一、伤害事故的基本原因

体育教学中造成运动伤害的原因很多,本人在体育教学第一线工作二十多年,亲眼目睹了运动伤害现象的多次发生,感到十分痛心,深感杜绝运动伤害现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进一步总结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在我校学生中展开了抽样问卷调查,以获得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伤害情况的各种信息数据,从而为自己的研究找到依据。

(一)教师因素

在教学中不遵守教学原则、组织方法上存在缺点或错误、缺乏责任心等,都可导致损伤。

1.在一次训练计划或一次课中,运动量的安排、动作技术的掌握,不是从小到大,从易到难,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一个教师负责的学生过多,在进行器械练习时没有教师指导,缺乏必要的保护。

3.运动场地窄小,人多拥挤,增加相互碰撞的机会,是发生损伤的重要原因。

4.教师讲解示范不到位,不知道保护与帮助正确的方法,对意外伤害事故的隐患估计不足。

5.少数教师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脱离学生,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危险行为,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学生因素

1.准备活动不充分,注意力不集中,不听教师讲解,不看教师示范,自己随便练习,容易引起损伤。

2.身体素质差或技术上的错误:力量、速度、耐力与灵敏等素质差,反应迟钝,关节灵活性和稳定性不够,这些都可成为损伤的原因。学生对技术动作掌握不熟练,技术动作存在的缺点和错误比较多,容易受伤,这是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

3.身体机能和心理状态不良:实践证明,疲劳或过度疲劳的学生,其力量、动作的准确度和协调机能都明显下降,警觉性和注意力减退,机体反应迟钝,平时熟练的动作也可能发生错误而引起严重损伤。学生的心理状态,与运动损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如,学生心情不舒畅,情绪不高,对训练或比赛缺乏自觉性和积极性,思想就不集中,也兴奋不起来,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必然容易受伤。

4.动作粗野或违犯规则:不遵守竞赛规则,不服从裁判,动作粗野,有意犯规等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都容易引起运动损伤。个别学生组织纪律差,运动时相互逗闹嬉戏,也易引起损伤。

5.服装上的缺陷:运动时服装不合适,鞋子过大或太小等,缺乏必要的护具,易引起损伤。

(三)场地、设备、气候因素

场地不平,跑道太硬、过滑,沙坑过硬;踏跳板与地面不平齐;垫子连接处有缝隙或安放不平;器械表面不平、裂缝、生锈或年久失修,器械安放不牢或安放不当,都可引起损伤。高温潮湿容易产生疲劳中暑;低温潮湿,容易引起冻伤,也可因肌肉僵硬、耐力降低、动作协调性差而发生肌肉韧带损伤。黄昏或黎明(尤其是大雾天)时,光线不足,能见度小,影响视力,神经反应迟钝,兴奋性降低,也可成为损伤的原因。

此外,运动损伤的发生往往与体育教师、学生对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认识不足有关。由于平时不重视安全教育,在体育教学、训练、锻炼和比赛过程中,不积极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发生损伤以后,没有应急预案,不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使伤害事故不断发生。

二、运动损伤的预防原则

实践证明,要预防运动损伤,首先应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同运动项目容易出现的运动伤害事故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采取有效综合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一)加强思想教育

加强思想教育,首先是加强体育运动的目的性教育,使广大体育教师和学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加强对学生的组织性、纪律性教育,培养他们遵守纪律、关爱他人、爱护集体等优良品质。

(二)合理安排教学过程

教学计划的制订应合乎科学原则,加强基础技术的教学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精心布置场地器材,注意学生年龄、性别、身体素质、训练水平和健康状况等特点,区别对待。

(三)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要充分,有针对性。应做与该课主要内容相似的专门性练习―专项准备活动。对运动负担较大和易伤的部位,要特别做好准备活动。

(四)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学生应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当重心不稳快摔倒时,切忌直臂撑地,以防手腕部或前臂骨折、脱位等损伤;从高处跳下时,以前脚掌着地能起缓冲作用,也能减少或避免某些损伤。

(五)加强医务监督和注意设备卫生要求

第9篇:体育运动安全预案范文

根据教育局《关于展开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督导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坚持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概况

我校占地面积6636平方米,有400米环形跑道,50米直跑道,约3800平方米操场。其中篮球场1个,足球场一个,乒乓球台3张,设有专门的体育器材室、卫生保健室、心里咨询室。现在有班级6个,197名学生,在职教师14人,其中兼职体育老师2人,兼职卫生保健员1人。

二、各项自查情况

1、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指导全校的体育卫生工作,检查督导各项活动的落实。学校高度重视学习有关体育卫生工作方面的政策法规。在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中,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都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2、学校体育工作

(1)我校兼职体育教师共2人,都是都是有经验的优秀中年教师。

(2)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足每周4节体育课。

(3)体育活动常抓不懈。我校成立了体育社团,坚持集中训练和常规训练相结合制定了科学的计划,保证运动量,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充分利用学校的场地、器材,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4)在体育教育设备及教材配备方面,配备了3张乒乓球台,1间器材室,多种训练器材,基本能够满足体育教学和大型体育运动会的需求。场地方面,学校建立了篮球场、足球场、400米环形跑道及50米直跑道、沙坑等。

(5)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结合新课程标准精神,上好体育课,组织好两操,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坚持每个学期一次体育运动会,体育活动有计划,有总结,有学生达标测试。

(6)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部门举行的各种体育竞赛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意志,增强学生体质。

3、学校卫生工作

(1)教学卫生。各教室内配齐了照明灯,平均照度达100%。教室的课桌椅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而定做,符合《学校课桌椅卫生标准》。

(2)食品卫生。

A、学校食堂取得了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和《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严格把好食品质量关,决不允许过期,变质食品进入校园。建立《食堂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食堂人员在工作期间,一律穿上专用服装,保证师生就餐的安全。

B、学校的每间教室及办公室都配备了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

C、学校非常重视传染病的防治和管理工作,制定详实合理的各项方案制度、应急预案,认真执行晨午检、消杀毒工作,与县卫生防疫部门建立联系,发现患传染病的学生,立即与防疫部门和学生家庭联系,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

D、认真贯彻《卫生工作条例》,每周一节健康教育课,抓好校园卫生与学生个人卫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卫生知识教育和卫生监督,以增强学生的健康意识,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预防和矫治常见病工作。每天上好两次眼保健操,成立以大队部为主的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E、配备了一名兼职卫生保健员,同时配备了卫生室和常用医疗器械、药品,保证学校应急性救治。

F、学校食堂自觉接受相关部门的食品卫生监督和检查,学校安全卫生领导小组也定时或不定时检查食品卫生,时时紧绷“食品安全”弦。

G、进入校内的各种食品均严格把关,全部要求使用具有质量安全标志的食品。并定期进行公示,接受学校教职工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4、其他

A、利用公用经费购买了校方责任险。

B、学校厕所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的要求。

三、存在的问题

对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有关要求,我校体育卫生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

1、体育场地不规范。学校经费不足,运动场长年失修,影响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

2、体育卫生器材有所欠缺。由于学校底子薄,经费困难,数量和种类上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整改措施:

1、开源节流,多方筹资,逐步添置一些所必需的器材和设备设施。

2、强调学生人手一件随身携带的小体育活动器材。如:橡皮筋、跳绳、毽子、乒乓球和乒乓球拍、羽毛球和羽毛球拍等,并鼓励学生自制体育器材,使学生随时随处都可以健身。

3、向上级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将我校体育场地整改项目早日立项,促进我校体育卫生工作长足发展。

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已引起我校高度重视与思考。我们深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只要我们克难奋进,这些问题一定会逐步妥善解决,使我们体育卫生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