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医院内部治理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院内部治理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院内部治理体系

第1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DOI]10.13939/ki.zgsc.2016.40.067

1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含义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为了保障公立医院正常活动有效进行和公立医院资产完整安全而存在的调控制度。公立医院财务控制主要包括组织规划控制、业务处理程序控制、信息控制、资金安全控制、人员素质控制、财务预算控制及内部财务管理审计等内容。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的实现,主要是通过对于财务信息的汇总和整理,再通过对财务信息的录入、分析、处理和输出,统一规划与公立医院总体预算目标之间的差距,从而使公立医院执行的预算达到让人满意的最佳状态,防止或及时纠正错误,实现财务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从而提高经营效率,使公立医院的经营责权分明,管理制度简单透明。

随着社会经济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公立医院的经济体制也随之转变,这样一来,必然会提高对医疗资源配置及对资金管理的要求。这也就意味着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需要按照自身的特殊状况和实际的情况,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这对公立医院发展和医疗服务的有效开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领导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公立医院的自我发展的意愿。

2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处理原则

公立医院和严格意义上的企业并不能画等号,所以公立医院领导者在进行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时可以从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汲取有用的经验,但是一定还要依从公立医院发展的自身特点,并遵循以下原则。

2.1 公益性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更倾向于让公立医院向市场经济方向转变,从而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因此,全国各个公立医院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不可避免的是公立医院的国有化程度不得不逐渐降低,但是公立医院作为承担政府卫生职能的社会公益性机构的性质却并不能改变。公立医院从几百年前就肩负着救死扶伤,保护和增进人类健康的使命。自始至终,公立医院的社会公益性都未曾动摇,在此基础上,提高医疗机构的社会效益是公立医院管理的最高目标。因而,在规划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时候,以“病人为中心”的社会公益性原则是提高公立医院财政控制管理水平的基石。

2.2 全面性原则

公立医院财务的内部控制需涉及公立医院整体工作的各个方面,需要做到既符合公立医院的长期规划和远期发展目标,又不能忽略公立医院近期所要达到的指标,还要确保不和公立医院其他的管理发生冲突,因此每一个内控制度的规划,都需要认真考虑公立医院发展的多个方面,不能片面。

2.3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是财务内部控制的根本性原则,其建立需要考虑公立医院取得的经济效益,通过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方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降低可控的医疗成本,全面提高公立医院的效益。

2.4 适时性原则

规划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应符合当前国家、地区法律政策和公立医院的发展意愿。根据公立医院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制定出具有充分潜力的内部控制制度。此外,还应根据时代和社会等的发展变化,时刻准备对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度进行合理的补充和修改。

3 现行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者重视程度不够

跟随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公立医院管理者如今往往更加重视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而更加重要的公立医院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容易被轻视。这样就会出现重视医疗技术、公立医院经营,而轻视内部控制管理的情况。这种现状的产生,也是由于人们对公立医院内控制度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只单纯是公立医院财务和审计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无关;认为公立医院内部财政与外部效益相比,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并且控制的程序、手续又非常麻烦,还不如提高经济效益来得直接简单。实则不然,懂得良好的控制公立医院内部财政,可以优化公立医院资源,长远角度想,并不是多此一举的行为。因此,公立医院的领导层应带头提高对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态度,宣传、影响全公立医院,提高公立医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为公立医院的长久、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2 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公立医院制度想要得到全面、有效的实施,就需要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配合,否则制度的出台、实施与改进都将成为空想而已。但现如今,大多数公立医院财务人员都未经专业训练,并不具备任何从业资格,或虽是毕业于相关专业,但工作后就停止了自我充值与更新观念。因此,如今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似乎更多的只停留在会收钱、会记账的层面,大部分的财务工作人员往往只依靠个人经验处理问题,不能系统、全面地考虑公立医院将来的发展,不能提出有效地改进、完善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意见、建议,结果自然是使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止步不前,不能跟上公立医院的发展,给公立医院和国家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3.3 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的实施没有适宜的基础环境

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运行需要与其适应的基础环境相匹配,公立医院各个部门及每一名工作人员一起努力才能有效地创造出这样的环境。只有全院统一想法,各部门、科室之间才能通力配合。但现实之中,公立医院财务内控的实行要求是严格的,这也就会导致公立医院工作人员懈怠和抵触,从而导致部门之间的矛盾和摩擦,各部门配合不好,久而久之,这个良好的实施环境就会被破坏,因此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往往到最后就无疾而终了。

4 针对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制度完美实施的几点建议

4.1 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程度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实施,从公立医院领导到各级财务管理人员都是经营风险、会计风险产生的关键影响因素。所以,严格管理公立医院财务工作人员,提高工作者的工作责任感,按照规章执行,能有效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要想做好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首先就是要认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对整个经营活动的积极效用,其实施过程可包括加强会计人员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和强化财务人员遵纪守法意识等。

4.2 加强资金业务控制

公立医院应该详细分配资金业务责任,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减少出现问题时多个部门间互推责任的现象。关于公立医院财务和住院部门等的收入支出,要做到日清日结,及时对账,定期清算,对大型资金支出应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制度,审查其购买、使用、保管等相关手续是否齐全,是否存在管理漏洞。

4.3 有效降低医疗成本

由检查和药品价格入手,是公立医院能够做到的解决群众看病贵的直接做法,尽量做到降低物资的采购成本,这样降低医疗成本,才是降低医疗费用的有效做法。我们可根据采购商品种类将成本预算分为三种情况,对于类似卫生材料、低耗等不公开招标的材料种类,应由专门人员提供大于三家的报价,审核部门核实后提出参考价,采购员再行采购;对于公开招标的药品、固定资产等预算,采购机关部门需要本着高性价比的原则向三家以上供应商咨询价格,对各个报价比较,避免供应商虚抬价格,加大采购过程中的透明度,提高监督力度;对于种类众多的药品,需要在金额管理的基础上,加强数量的检查、清点,避免管理混乱不清等问题。

参考文献:

[1]何红霞.公立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的运行研究[J].经营管理者, 2009(6).

[3]王昕,郑绥乾.构建新型的我国卫生政策研究体系模式[J].中国卫生经济, 2010,29(12):8-9.

[3]周燕颖.公立医院财务内控失控事件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12,4(31):85-87.

第2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体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F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2-167-02

新医改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革,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推进体制创新,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补偿、运行监管机制,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公立医院经济也向多元化模式转变,如项目单位的合作、公立医院三产、对外投资等。这就要求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要从过去的收支管理转变为资本运用管理,从被动的风险处理到主动的财务风险防范。建立有责任、有激励、有约束、有竞争、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调节和监督,达到有效组织经济活动,合理配置各项资源、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运行目的,不断满足现代化管理。进入2010年以来,医疗服务价格不断攀升,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越来越严重。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市场体制不完善等外部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薄弱。我们知道,内部控制是一种动态管理,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公立医院的财务工作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一、新医改环境下建立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意义及作用

(一)意义

1.实现公立医院发展战略的需要。内控制度要求公立医院将近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相结合,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发展。在公立医院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建立内控制度符合上述战略目标要求,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及长久价值的经营决策。

2.公立医院应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形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内涵建设的需要。通过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可以使公立医院结合自身行业特点、政策环境,不断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益。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府各项改革政策的制定,要求医院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的需要。可靠的信息报告可以为公立医院管理层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支持管理层的决策,同时保证公立医院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供的信息完整,有利于提升公立医院的诚信度和公信力。

4.维护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由于卫生资源的稀缺性,必须节约社会的卫生资源,公立医院要降低医疗服务成本,以高效率的投入产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法和诚信是医院健康发展的基石,健全的内控制度是公立医院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加强财务监管和运行监管的保障。

(二)作用

一是保护医院财产物质的安全与完整性;二是规范单位财会行为、保证医院会计的真实、完整;三是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及舞弊行为,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四是确保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五是保证医院经营高效、低耗、优质。

二、当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不足

不少公立医院并未意识到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只是把它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订、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制度的落实也存在很大的问题,遇到具体问题不能按规定程序办理,造成内控制度的失效。在某些公立医院,领导者长官意识浓厚,指示会计人员造假,违反财经法规,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还有些公立医院,不是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部分员工的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意识淡薄,没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得内部控制制度难以有效执行。

(二)组织系统不完整

一是医院没有建立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对会计人员没有明确授权批准的范围、层次、程序和责任。二是医院内部报告制度时效性和针对性不强,会计信息传递与反馈效率低下,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没有系统化。自动化程度不高仍然停留在人工管理、人工控制阶段,由此容易造成差错和舞弊。且效率低下,违法乱纪行为时有发生。

(三)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中的不相容职务尚未完全做到相互分离,不能对商业贿赂行为进行有效监管。在一些医院请购与采购、采购与验收职能不分开等现象大量存在。对重要的岗位如药剂、药品、医用设备及耗材采购部门负责人长期不进行轮换,权力过度集中,长期固定的工作环境及关系形成的非法利益根基;有时即使下属人员轮岗,分管院长不调整分工,仍然有操纵的可能性,对重要职位和关键控制岗位没实行回避制度。衡水市某公立医院院长就因为利用建设病房楼之机收受贿赂8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7年。他的亲友无一不为之惋惜,好不容易获得了博士学位,还没来得及施展才华就断送前程了。

(四)忽略预算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

凡事要想做好,事前都必须要有一个谋划。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管理的起点,应该选择去做“正确的事”,营造一种使全体员工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医院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人员对于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普遍认为预算只是财务部门的事,缺乏应有的参与意识,所以向财务科申报预算时,也是应付差事,草草了事。预算控制滞后使预算管理流于形式。有的医院购置医疗器械和大型设备、基建维修改造及职工报销费用时,先由各级领导审批,最后由会计核算记账,各级负责人在审核时只是看单据是否齐全,而不关注该项支出是否安排预算。对预算执行情况缺乏分析。有的医院财务部门虽然制定了预算,但是对预算执行情况不进行分析比较,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偏差也不进行调查分析。

(五)监督检查力度不够

一些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本身还是很完善,就是执行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未能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制度。根据监督的主体不同分为内部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公立医院自身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一般是通过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形式来行使内部监督职能。目前很多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力量薄弱,定位低,没有较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发挥作用不大。外部监督主要是一些政府职能部门或社会中介机构如审计、纪检、会计师事务所等,这些监督力量多数是在有所举报或接受委托时才介入,很少主动去监督检查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由于财务处审核单据不严谨,审核程序有“漏洞”。医院内部监督体系不健全,致使在医院门诊收费处担任组长的赵某。从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近两年的时间里,竟然制作虚假退费单据1648张,侵吞医院公款200余万元,被判处15年徒刑。使一个在领导和

同事眼里“勤勤恳恳工作,乐于助人的好同志”,在家人眼里的“大孝子”成为阶下囚。

(六)人员素质较低

在一些公立医院,一些不具有会计专业技能的人员充斥在会计岗位上,账务处理混乱,会计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大增,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许多财务管理人员并未受过走规专业教育,亦未对其进行管理培训,这些低素质的管理人员即使有全力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因能力有限而无法真正发挥其有效作用。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一)提高认识

要把公立医院观念建设当作一种觉悟、责任、境界和生存能力来宣传和弘扬。作为公立医院,技术是平台,服务是一个过程,竞争是一种动力,观念才是一种源泉。要加强公立医院观念建设,提高廉洁从医、依法执业和抵制不良风气的自觉性,营造良好的控制环境,有效实施对员工的“软控制”。除了领导的重视外,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在内部控制的执行中也是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要加强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敬业精神、业务技能、专业知识等,营造一个好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环境,从而促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二)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在设置组织结构和划分部门及岗位时要根据业务流程特点,坚持相互牵制原则,建立科学规范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防止、纠正差错舞弊,减少管理漏洞,确保实现内部控制目标。其要点是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加强部门间的牵制作用,让不相容岗位隶属于不同的分管领导。本文建议的公立医院组织机构方案如图1。

该方案充分利用党委书记和院长的平级地位将内审划归书记的管理范围,并且其地位高于其他业务科室,这样有利于发挥内审的作用。另外,将采购部门和验收部门等这种需要严格牵制的部门,分属不同的分管理领导有利于加强部门间的控制作用。当然也要坚持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

(三)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公立医院应按照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根据各岗位的职责,建立详细的工作流程,实现内部牵制。第一,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分工,对不相容职务实行严格分离,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和轮换制度。第二,建立各项规范的工作流程,特别对容易舞弊的环节加强控制,达到各流程间相互制约、相互牵制的目的。第三,建立健全支出审批,收入稽核、资产器材采购招标、预算的编制与执行控制、成本核算等制度。第四,建立会计电脑化内部控制制度,明确操作员职范围和权限。比如对重要的岗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轮换,预防权力过度集中,铲除长期固定的工作环境而形成的非法利益根基。规定药品、医用设备及耗材采购部门负责人必须三年一轮岗,分管院长同时调整分工。

(四)完善医院预算管理的措施

一是加强对预算的认识,增强全员参与意识,必须彻底改变预算管理中“重分配、轻管理”的情况。二是严格预算编制审批程序,提高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年初编制预算时,按照“两上两下”的程序进行。首先,由各科室自下而上申报预算建议数,预算申报表应由经办人、部门领导、主管院长签字确认;其次,由财务部门根据科学的测算方法对申报支出金额进行逐项审核,反复论证,制定出预算草案,反馈给各科室;再次,由科室根据财务部门反馈的预算草案自下而上编报编报正式年度预算,决策层领导需对预算草案的合法和合理性进行认真的审查,对审查通过的预算上报院长办公会审批;最后,按审议通过的预算数分解下达到各科室。三是控制无预算支出,并且严格按预算分配项目执行,禁止串户执行。四是建立预算的执行考核制度,强化预算管理的作用。财务部门应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分析考核制度,将各科室收支情况以图表形式进行分析,在定期评价医院各科室工作业绩时,分析评价的标准应以预算完成情况为主要依据,通过实际数和预算数、本期数与上期数相对比,将预算完成程度与奖金挂钩,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各科室执行预算的积极性,而且使各科室领导重视预算,使预算得到顺利完成。

(五)加强监督检查

根据监督的主体不同分为内部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公立医院自身对内部控制的检查与评价;外部监督主要指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1)设立独立、权威的内部审机构以加强内部监督。根据公立医院管理的特点,可以在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下设内部审计委员会,公立医院主要负责人作为牵头人,其地位应高于其他职能部门,保持足够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主要职能是协助管理当局监督其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查错防弊,参与重要业务活动的事前把关、事中监督、事后评审,提出管理建议等。(2)进一步强化内部审计控制。公立医院领导应重视内部审计作。建立独立于财务部门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单位定期进行各项审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到财务制度健全,会计核算合规。内审人员应提高政治素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控制,提高单位各项管理水平。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业务素质是实行内部控制的关键。为加强公立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必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1)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品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从业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把自己培养成既精通业务,又熟悉政策的一专多能人才。(2)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担负着对公立医院财务情况的反映、监督、决策等职能,这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在岗继续教育,使他们及时掌握新知识,更新观念。会计人员要及时提高业务素质,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内部控制就不可能有效实施。(3)公立医院也需要高素质的人员来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对于内控制度及正常业务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会计人员在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中承担着服务和监督的职能,应加强政策法规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单位决策者提供翔实的财务信息和管理信息,让内部控制真正在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3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关健词:县级公立医院 内部控制 问题 对策

一、强化县级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重要意义

医疗体制改革中,县级公立医院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就要高度重视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建设,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可促进医院健康发展,提升综合能力,防范可能发生的风险,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提高经济效率,保证医院的经营活动顺利开展。因此,建立健全基于风险管理理念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促进医院长期稳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作用。

二、县级公立医院风险管理下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部控制环境薄弱

医院内部环境的建设,既是内部控制管理的基础, 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确保内部控制的落实,首先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及应履行的义务,并应制定相互制约的机制,可现实中医院管理上往往表现为决策、监督、执行权利一体化,工作中还习惯于口头授权,不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制度,同时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理解不够,这些都可能导致医疗风险,并引发医疗纠纷等诸多问题。大多数医院还存在文化建设不被重视,缺少鲜明个性,口号只是存在章程里,没有实际意义,很难发挥引导作用。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环节也比较薄弱,多数医院引进人才机制缺失,人员培训也没能纳入常规制度予以执行。

(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有待于加强

加医院的内部控制建设,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管理体系,对医院的内部管理起到了一定的免疫功能, 可以消除和抵制不良因素影响,对健全医院的内部控制,提高经营效率起到积极作用。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县级公立医院,往往出现过于重视医疗工作,轻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度缺乏,成本控制不严,存在未及时清理的呆账、坏账增多,导致应收账款管理的风险,财务工作还趋于按部就班的日记账,算账和报表,缺乏现代化的信息支持, 信息不及时准确,使财务上的风险大大增加,这将给医院带来资金管理上的损失,降低资金的使用率,使医院的财务结构失去平衡,内部控制制度也失去应有的严肃性。

(三)内部审计工作薄弱

对县级公立医院来说,内部控制中的内审也是薄弱环节,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会对医院的内部控制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为确保内部控制建设的完善,加强监督管理,内部审计环节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有的医院将审计工作纳入财务管理部门,而没有设立内部独立的审计部门,也没有配备专业技术强的审计人员,这样就无法充分体现出审计部门的权威性,专业性,内审效果也难以发挥,因此没有科学有效的内审制度,经营中各环节的风险和漏洞就不能如实反映,起不到内部控制的监督保障作用。

(四)风险评估机制建设缺乏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应对风险,合理控制风险带来的损失,在内部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目前,一些医院领导存在只重视内部经营的分析,没有对风险意识引起高度重视,还未建立一套贯穿于医院内部自上而下的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面对风险不知如何防范,特别是医疗纠纷的逐渐增多,医院更应重视医疗风险规避。目前,大多数医院没有制定明确的风险目标,有少数的即使设定了也是空泛、模糊,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实现。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引用,对风险不能感知,风险管理严重滞后,在应对风险时往往简单化处理,只是针对单个风险采取临时的紧急对策,不能把经验教训应用到内部管控中。

三、针对县级公立医院的问题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内部控制的意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良好的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要素,对抵御风险起着重要作用,也对医院的经营活动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努力打造良好的内部环境,医院就要从管理理念上真正的转变。其内部控制建设的成功根本是要设计健全并完善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更好的服务于人民群众,保障人民的生命安全。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控制度并具备可操作性,不但要完善各个层次的规章制度,还要保证制度的权威性,增加领导带领下全员参与,加入日常的管理中,各部门负责人带头,对员工进行提高内部控制管理意识教育,责任义务划分清楚,机构各部门相互配合, 分工明确,制定奖惩制度。

(二)加强内部预算控制

医院的经营全过程都离不开内部预算控制,在预算管理方面,应该按制度对预算业务加以规范,预算的编制一定要细化到各部门、每个项目,结合医院的特点及业务量,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的医疗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在保证正常经营支出的同时力求节约,预算制定要准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同时还要对预算的执行结果进行跟踪、考核、监督。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医院根据需要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由预算管理办负责预算管理制度的制定、编制,并上报管理层审批,通过审核后,方可形成年度预算方案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进行监督执行。在预算执行方面,预算方案的制定要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分配,原则上对预算指标要从全局出发遵循定量化、可控性等方面进行分解,方案制定后一定要严格执行。在预算监督方面,制定适合的目标,形成奖惩细则,由领导、财务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预算考核小组,按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的重点,长期以来,许多医院风险意识淡薄,一旦缺失就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常有的风险评估内容包括:

(1)医院融资之前对银行等金融机构, 必须做充分的评估,控制融资数量,不能盲目求多,要做好充分的筹资风险评估工作。

(2)投资风险的评估,建立集体审议责任制度,对想要投资的建设项目进行科学分析、研究,避免盲目投资,根据财务管理需要财务人员也要主动参与制定建设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

(3)医疗政策的风险评估,由于医疗相关政策不断调整和变化,为能有效应对风险并将其控制在或控范围内,就必须对医疗政策风险做出科学实切合实际的判断和评估。

(4)合同风险评估,医院在进行融资、投资、医疗设备的购置租赁、医疗合作等经营活动在签订合同前,必须对合同进行评估,为防范合同的风险,应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程序,必要时可聘请律师参与。

(四)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为确保内部的监督管理,内部审计环节是完善和实施内部控制建设必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内审计工作主要是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负责,要想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必须保证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嗤性、独立性,不能由其他工作人员兼职,要由专职人员来担当,同时还应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并将与之相关的法律和计算机等专业知识作为管理学习范围内,以促进医院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内部审计监督主要对涉及经营管理的财务活动的关键岗位、重要环节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分析评价,形成报告,指出存在的缺点并及时给出整改建议,真正发挥出内部审计的作用。

(五)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强化信息系统建设

医疗工作需要的是相互协作,相互配合,相互沟通,建立科学有效的信息与沟通,加强内部信息管理才能为医院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及经营活动提供有力的保证,也能更加促进医院内外业务的规范化、实时化。加强信息建设的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与对内外的协作能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树立医院良好的形象。可利用电话、书刊、网络、座谈会、通知、集体活动、媒体等多种方式传递医院的信息,加强医院各科室之间的沟通,让信息在不同层次和职能部门间及时传递,沟通,不断优化医院内部信息管理的流程,使信息及时通畅有效,在实行内部信息控制的工作中,还要明确系统操作人员的权限,明确责任,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针对近年来医疗机构所带来的一些负面新闻,医院还应建立危机管理组织结构,并完善对外信息的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适应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加强县级公立医院的自身建设,应以建立风险管理为手段,以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着力点,健全完善内部环境、风险预警、监督保障、信息技术现代化等一体化管理体系,从而提升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医院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宽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探讨――从内部控制要素角度[J].管理观察, 2014(26):61-63

第4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5-0105-02

一、问题的提出

公立医院虽已在多个方面都取得突出业绩,但是许多公立医院内部并没有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内部控制制度,以至于产生了公立医院竞争力不强,不良案件频发,涉案金额高,涉及范围广等诸多问题。当前,内部控制已经成为公立医院制度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其作用日渐增强,各个层面也对建设并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了重视程度。

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界定

西方人认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是指为确保机构目标实现建立的一项政策和程序。其主要内容包括控制程序(Control Procedures)、控制环境(Control Environment)、会计(Accounting System三方面。然而,在我国内部控制是指一个机构内部通过有效的方法、程序,针对各个部门、人员进行的一种动态管理活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是内部控制建设的前提,是内部控制过程、结果的决定因素,还是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的理论基础,更是内部控制形式、内容的主要依据。具体包括:

(一)将国家法律规定与公立医院内部规章制度有机结合

作为金融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公立医院(国家经济的范畴),其在国民生产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国家的相关法律对于公立医院的行为亦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相对约束力。故此,将国家法律规定与公立医院内部规章制度有机结合日益成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首要目标。如果要知道以上政策的宣传是否成功,将对内部控制实施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决不可懈怠。

(二)保障公立医院财务信息的及时和完整

财务信息的及时、真实、完整,是内部控制的首要要求,同时,其也日益成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试想,假如连一个公立医院的各项信息都是凭空捏造出来的,那么内部控制系统又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故此,要想保证内部有效控制,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必须努力使公立医院的业务能如实反馈财务信息。

(三)促使公立医院风险管理体系完备有效

内部管理是内部控制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而内部控制的重点就在于防范风险,力图最大限度地避免内部风险的发生。甚至我们可以说,风险管理体系的制定效果直接影响内控体系的质量。总之,只有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营,内部出错概率才会降低,内部控制系统运转方能改善。故此,公立医院在制定内部控制系统时,要重视其子系统中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评估其运营的可行性,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

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公立医院的内控环境和执行情况在政府监管部门和公立医院的共同努力之下虽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内部控制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部分公立医院大案要案频发还是暴露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些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内部控制环境有待完善

首先,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近期,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主要表现为符合现代公立医院制度要求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尚未完全确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我监督、发展机制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其次,公立医院内控文化体系还在建设当中。公立医院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和改革强度不断提高的同时,其内部人员的风险意识亦不断提高。最后,内部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组织结构是指公立医院内部业务、职能机构的设置及相互关系,应将公立医院的日常运营与其组织结构的合理配置紧密结合。近年来,我国公立医院常出现部门岗位职能界定模糊、部门设置繁多、分支机构权力过大、腐败现象严重、业务流程各环节的连接不当等问题。

(二)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

到目前为止,许多公立医院对内部控制的重视还只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乏对实质的重视,而且对内部控制建设也只是为了开会时应付监管部门检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把内部控制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主要体现为两方面:一方面,上层领导的忽视致使基层员工对内部控制日益丧失兴趣;另一方面,业务发展与内部控制系统冲突时,内部控制往往优于业务发展。

(三)公立医院监督评价缺乏权威性与独立性

首先,内部监督层次偏低,导致缺乏权威性和独立性。公立医院实行的是院领导下的稽核管理体制,其地位、职能并非独立存在。特别是对决策管理层权力控制与监督力度的缺乏,对其未来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其次,内部监督的作用显示不足。部分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并未涵盖所有业务,其大多为操作层面的检查,缺乏利用电脑和信息技术的非现场审计方法,这些结果导致检查频率难以适应公立医院机构的风险程度的需要。

(四)对公立医院业务发展和会计内控关系认识不清

会计内控目标模糊会造成对会计内部控制对象认识不清,难以保证法律法规、制度的有效实施。同时,为了更好地控制会计风险,推动会计业务平稳运行,更好地约束会计人员的工作。另外,在业务发展中,不顾内控成本效益,极端保守,过分夸大内部控制保障作用等不良现象,经常会阻碍业务发展的时机,制约该行业的未来发展。

四、完善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对策建议

(一)建立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体系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体系指的是一种存在于金融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框架中的科学的内部管理系统,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预防经营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的而专门设立的控制体系。内部控制体系是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不仅需要坚持自我约束、监督、保护的原则,还应满足国家经济和金融的方针政策,以此来规范经营行为,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增强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

(二)加强公立医院业务管理制度建设

公立医院业务管理制度是指整个公立医院经营活动管理和约束的总称。同时,内部控制系统的多样性,反映出一些包括职责分明、层次管理、权力和责任对称、制衡等一系列的原则。另外,内部控制建设的基础在于业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风险管理、会计管理、储蓄管理、决策管理、财经法规等各个方面),其以安全、盈利和流动为主要目标。另外,我们要努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决策管理系统,同时要把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作为工作的重心。

(三)加强对公立医院财务人员的监管

人事管理系统作为内部控制系统的关键一节,是一种员工选择和培养的体系。通过多方了解可知,要制定一套完善的用人制度极为重要。首先,要打破铁饭碗的传统思想,贯彻落实合理有效的用人政策,建立一定的竞争激励机制,以保证人尽其用。其次,要建立健全职工岗位轮换制度和职工再教育制度,真正做到责任到人。同时,提高全体员工政治素质,增强法制观念。最后,建立领导评估制度,随时更换不称职的领导,以加强各条战线上的领导、员工的交流,从而提高企业整体的业务处理能力,避免因在一个岗位工作时间过长所带来的风险,以达到好的预期效果。

(四)健全公立医院风险约束机制

科学的风险约束机制要同时具备全面、系统、动态的特点。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机制应贯穿于公立医院各个部门,故此我们应该从公立医院的整体进行考虑,即将各项业务流程的必要点全部包含在内。所有控制点都是不容缺少的,但我们同时也要分清一些关键的控制点与一般的控制点。一般控制点的遗漏,通常会造成相关机制环节薄弱;而关键控制点的遗漏,则会导致整个制度的失灵。公立医院应根据各项业务的性质特点设计系统化、层次化的风险监控体系。要知道在每一项业务可能面临的风险当中,都包含了内外部两方面的因素。公立医院内控机制就要在有效防控内生风险的同时,兼顾外生风险。但非系统化的内控机制常会在风险发生之时因为缺乏指导而造成诸多不良后果。内控机制应该依据业务发展及经营状况变化适时调整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宇.内部控制规范下的医院内部审计职能设计[J].财会通讯,2010,(5).

第5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的改革模式

(一)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依据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两个导向: 优化管制和破除管制。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点,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治本策略不在于优化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而在于取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取消政府对公立医院的行政管制,实际上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让利,但绝对不是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放权弃责,从而让公立医院陷入无政府状态。所以,取消行政管制本质上是下放管理权和上收监督权的双向变动过程。如果将取消行政管制片面理解为下放管理权,那么必然在解放公立医院生产力的同时,极易造成公立医院陷入一放就乱的局面。

(二)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本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本质上是以供需矛盾为形势、以管制失灵为原因、以放权搞活为关键、以监督治乱为保障的制度安排。行政管制的失灵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根本原因 。扩大医疗资源增量的关键,不在于加大政府的人财物投入,而在于引入社会资本兴办医疗机构; 盘活医疗资源存量的关键,不在于优化政府的分配制度,而在于公立医院内生激励机制和外生竞争机制。政府对公立医院下放管理权是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二、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公立医院外部管理上的管办不分与多头管理。我国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在较长时期内一直实行政府管、政府办的管理模式。在沿袭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下,由于出资人缺位,行政隶属关系复杂导致较高的组织和协调成本。而由于各个部门关心的侧重点不同,同时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机制,导致医院各个功能的条块分割。这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医院服务效率的提高,这也就部分地解释了看病难、看病贵的成因。

(二)公立医院内部管理上的自主权不足与权力滥用。由于我国公立医院的管理权过分集中在政府卫生主管部门,致使公立医院缺乏自主经营的决策权,其局部利益同生产和经营效益无直接联系,责、权不明确,院长难以发挥自己的经营管理才能。长期以来,公立医院院长由政府任命,院长作为公立医院法人代表负责经营管理医院。而国有资产的政府在对公立医院的所有权上存在一个矛盾,即出资者的政府官员拥有剩余控制权而没有真正的剩余索取权。这种不匹配的安排导致国有资产的政府官员不承担公立医院剩余收益风险,也没有积极性去收集有关证据对经营者施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最终可能是院长和医院职工控制了医院。

三、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

(一)在公立医院外部治理上实行管办分开。对管办分开的本质认识公立医院管办分开改革实质是转变政府职能,就是卫生行政部门不再担任公立医院举办者的角色,卫生行政部门与医院的关系由行政隶属关系转变为行政监管关系,这样就使得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能实现了转变。国内外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模式探析大多数国家的公立医院由政府集中管理,造成医院效率低下和质量低劣等问题。因此,许多国家开始寻找政府管理公立医院的新模式。

(二)我国公立医院探索法人治理结构的实践分析。如苏州市成立医院管理理事会管理公立医院,市属公立医院采取医院内部选举的方式成立了医院管理理事会,各医院经过选举,产生医院管理理事会成员,理事长、副理事长与常务理事由理事推举,院长一般由理事长兼任,副院长由理事长提名,经2/3理事会成员同意进行任命。然而,这种理事会设置实质上是没有建立在公立医院管办分离的基础上的医院内部治理机制的变革,其能否真正实现法人治理和发挥法人治理的作用,这是值得质疑的

第6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公立医院;人性化财务管理

公立医院在国内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与人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公立医院的人性化改革可以不断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现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财务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维持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有重要意义。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暴露出当前医院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广大医院管理工作者提高医院财务管理水平。

(一)公立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的公立医院主要采用自负盈亏的独立经营模式。国内医疗体系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例如:新会计制度对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的要求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是保障医院日常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虽然医院已经自负盈亏独立经营,但大多数的公立医院还没有建立起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新会计制度的执行对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要求较高。但国内的公立医院主要还是以医疗和医疗教学研究等为主。大多数的医院管理层也是以医疗技术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了医院的财务管理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

(二)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僵硬缺乏灵活性。当前大多数公立医院都引进了先进的财务管理软件,医院的日常工作开展主要依据财务软件进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医院财务管理软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但同时也使医院的财务管理显的僵硬而且冰冷。一方面,医院内部对于出现的一些突发问题医院工作人员没有相关的财务权限做应急处理。另一方面,医院内部的财务管理体系让每个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感到冰冷。当前国内出现的医患紧张关系无不与僵硬冰冷的财务结算制度有关系。

二、人性化财务管理对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意义

当前医院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提高医院的运营水平。人性化财务管理在提高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管理应用效果。重视医院财务管理人性化改革对医院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人性化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对医院服务水平改进的

要求。医院的日常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完善医疗物资基础上的。财务管理保障了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物资供应。同时我们也发现医院的财务管理涉及的人员多、科室多,财务管理工作量大。对医院财务管理暴露出的问题仅仅依靠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很难实现财务管理绩效的提升。人性化财务管理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医院工作人员对财务管理的积极投入。另一方面,医院的财务管理现状暴露出的问题大多数是需要通过解决人的问题才能有效改善的。人性化财务管理可以充分考虑和适应医院的特色经营环境,使医护人员更好的开展工作。

(二)人性化财务管理能增加医院管理的弹性。医院虽然是独立经营的个体,但不得不认识到医院也不同于其他经营机构。服务社会广大患者是医院的重要的社会职责。如果一味强调医院经营的经济利润收入只会导致医院救死扶伤社会责任的丧失,导致社会公众对医院社会价值和职责的怀疑。如何实现医院经营经济效益提升的同时保障医院社会责任的有效实现,采用人性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是较好的措施。人性化的财务管理体系一方面赋予了医护人员一定的权利,增加医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另一方面,人性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好的保障医护人员有效处理救死扶伤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实现医院社会责任的有效实现。人性化的财务管理增加了医院管理弹性的同时也保障了医院社会责任的实现。人性化的财务管理对改善当前紧张的医患管理是非常有效的。人性化的财务管理制度在应对突发医疗事故时,以挽救患者生命为主要原则,可以对患者采取及时治疗,争取最好的治疗效果。

三、在公立医院实现人性化财务管理的策略

公立医院在社会医疗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重视公立医院的改革是提升医疗体系服务水平的关键。人性化财务管理对医院发展有重要意义,面对国内医院财务管理的现状及暴露出的问题,积极开展人性化财务管理实践是非常必要的。本人结合自己多年的财务管理工作经验,对公立医院人性化财务管理实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医院经营管理层对人性化财务管理的重视。受经济利用的驱使,在很多医院内部施行的是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该财务体系下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的开展都是以患者交够足够医药费为前提。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看,医院的做法无可厚非。但从医院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角度来看则显的医院财务管理的死板。重视医院经营管理层对人性化管理价值的学习,重视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的有效推广。在医院内部开展人性化财务管理改革,针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体系做适当的调整,提高财务管理体系的弹性是非常必要的。

(二)对财务制度体系开展人性化改造,确保人性化财务管理的有效开展。当前的公立医院大多已经引入了医院财务管理管理系统。在人性化财务管理应用实践的过程中,先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系统做适当的调整。在财务管理系统客户终端增加一个应急服务窗口,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故以抢救伤者生命为首要治疗目标。通过开辟应急服务财务窗口,不仅赋予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权利,同时也保障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对现有财务管理体系做适当的人性化改造是确保人性化财务管理有效开展的重要前提。在对财务系统改造的同时也需要预防给财务管理系统留下一些漏洞,导致一些人员利用人性化医疗侵吞医院财产。因此,严格的财务监管和财务审核是非常必要。面对医院的特殊环境,对一些突发事件可以允许适当的先执行后审核的财务流程。财务制度体系的人性化改造不仅仅是对外窗口的改造,对医院内部的改造也是必须的。通过人性化的财务体系改造,更好的服务医护人员工作的开展,提高医护人员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三)对人性化财务管理的误区有充分的认识。人性化管理主要体系了医院的人文关怀。对人性化管理有正确的认识是非常必要。从当前医院的经营现状来看主要还是以自主经营为主,因此确保医院的经济收益也是非常必要的。在人性化财务管理应用实践过程中对人性化财务管理的误区有充分的认识也是非常必要的。首先,人性化财务管理是为了更好的推动财务管理效率。完善的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管仍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其次,人性化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弹性的财务制度实现医院救死扶伤社会责任。人性化财务管理并不是让医院做医疗慈善。最后,人性化财务管理需要在医院内部建立起更加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人性化财务管理并不是一切人说了算。依据严格的流程和制度体系是开展人性化财务管理的关键。通过人性化的行为弥补制度的刻板,实现患者的愉快就医。归根结底,人性化财务管理是提高医院服务水平的需要。

结束语:医院在生活中必不可少。每个人都会有到医院就医的看病经历,因此医疗体系的服务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情况。公立医院是国内医疗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了绝大部分的医疗服务工作。但国内的公立医疗资源相对还是比较紧张的,国内医疗服务水平也需要近一步提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重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体现医院的社会责任,提高社会大众对医疗服务的认可是当前医院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性化财务管理是实现医院医疗服务人性化改革的有效措施,深入开展和实践人性化财务管理将有效促进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意义;发展;措施建议

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公立医院经济活动日益复杂,管理难度亦不断加大,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和内部控制制度已不能满足现代医院的管理需要。近年来,随着《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的颁布和实施,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健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公立医院具有国有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单位类型,更需要有效的内控机制帮助其提高战略目标。那么在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应如何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和医护质量、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好地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一、增强内控意识,健全内控制度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新医改形势下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保证医院的经营管理符合各项法律法规,财务报告真实完整,信息公开透明,确保医院的各项资产安全完整。因此,领导重视是关键。

首先,通过各级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单位负责人进行培训学习,以及各单位财务部门在日常工作中适时宣传等多种形式,使单位负责人真正确立起对财务会计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主体”意识,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其次,财政部制定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虽明确指出其适用范围包括行政事业单位,但实际上是针对企业制定的。由于公立医院自身的特点,以及公立医院资金和经费管理体制上的特殊性,诸如收支两条线管理、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国库集中支付和国库直接支付等,实际上对公立医院的适用性是比较差的。鉴于行政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不健全、不完善的状况,财政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研究制定体现行政公立医院特点的《非盈利组织内部控制指引》,促进行政公立医院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并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

二、加强外部、内部审计监督和考核

外部监督对单位内部控制健全性和有效性的监督检查不够。目前作为行政事业单位主要外部监督力量的财政、审计部门,大多偏重于对单位财政资金的运用是否合法、合规进行监督,较少对被审计单位是否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有效执行加以实质性检查。缺少有效的外部监督,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完善失去外部推动力和约束机制。另外监管的乏力,是医院内控机制有效性大打折扣的主要原因。公立医院要提高内部审计机构层次,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应当以内部控制的五项要素为主要对象,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重点要关注门诊住院收费、现金收支、固定资产管理、设备和物资采购供应等环节的内控体系。同时利用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医院日常业务及管理的信息治理,对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加强跟踪落实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提高医院各项管理水平。

三、做好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工作

医院预算管理应当融合到财务一体化系统中,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实现物资、人事、药品、核算、预算等各个部门的资源共享。建立以预算为起点和主线,贯穿于医院所有经济活动中的预算管理流程。并严格预算的调整和追加程度,区别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控制模式,将部门预算与单位内部的责任预算有机结合。对于需严格控制的支出,如“三公”经费、办公经费等必须实行严格控制,做到支出申报必须有预算,无预算不得列支、预算调整必须有明确的理由,一般不得进行调整的控制方式。

四、加强医院的风险评估,提高风险意识

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医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的经营管理同样会面临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如市场风险、营运风险、技术风险等。针对风险的增加,应采取一系列的管控措施。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必须建立风险评估系统,以识别医院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对经营管理构成的风险程度, 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控制机制,通过对医院运营、偿债和发展能力等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力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时时监控。同时医院要降低应收医疗款,及时组织催收医药费欠费、避免坏账损失。降低医院风险举措还在于要规范会计行为,重点规范对药品、固定资产、印章、资金、授权审批、定期轮岗等方面的管理。医院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时防范和化解其中的风险。如在进行医疗新设备投资时,要综合医院的市场环境、地域、就医消费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做出投资分析,以降低投资风险。

总之,医院管理者应提高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一套适应本医院的合理的组织结构体系,使医院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方式达到相互牵制和协调控制的要求。并将其纳入绩效评价体系,明确责任和要求,重视审核和监督。通过这些基础性工作,优化医院内部控制环境,以保证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以有效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长禹.我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8.

[2]许冰.优化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解读[J]卫生经济研究,2011,3:12-14.

[3]唐了香.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如何做好内部控制建设[J].中国外资,2013;5.

[4]朱宇,王景军.新疆公立医院采购支出与付款内部控制研究[J].新疆财经,2012;5.

[5]关卫勇.公立医院财务会计内控机制建设研究[J].中国总会计师,2012;9.

第8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摘要: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完善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医院管理者和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各医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提高对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不断完善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让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发挥起应有的作用,促进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作为医院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

关键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

一、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表现

1.会计信息失真。(1)为了完成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考核目标,一些医院管理者指使会计人员虚构经济业务,人为地调整财务指标。(2)一些收费人员利用工作之便采取“大头小尾”的开票方式将公款据为己有。(3)财务会计部门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严,致使一些虚假、不规范的发票、验收单据蒙混过关。

2.内部支出预算执行随意,造成收不抵支。医院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要求财务收支平衡。

3.违法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二、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失效的原因

1.内部会计控制的意识不强

医院的管理者和职工对内部会计控制认识不充分、不完整。一是以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整章建制,就是财务规章制度的汇总,忽视了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业务运行过程中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动态机制;二是以为内部控制是稽核、审计或管理层的事,与医院的会计无关或关系不大,对会计的职能作用没有充分认识;三是以为内部会计控制就是相互牵制,对内部会计控制方式、方法与手段没有整体认知,这些都是导致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措施难以落实和发挥应有效用的重要原因。

2.会计人员素质较低

由于医院会计业务迅猛增长,随之医院会计人员队伍迅速扩大,但由于医院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繁忙、负担较重,对学习新业务、新知识和新制度的时间相对减少,导致医院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能得到及时提高。医院会计人员素质的低下大大影响了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落实。

3.医院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得力

目前相当一部分医院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的制度不够完善;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将已订立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仅仅是“上墙”,以应付有关部门的检查、审计,而不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如何,处理具体问题多强调“先例”,使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4.内部审计工作重视不够

内部审计部门及其人员在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改进建议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而现实中,有些医院根本不设内部审计部门,即使为了上等级医院需要,设了这样的科室也是形同虚设。

5.外部监督乏力

为了加强监督,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医院外部监督体系。(1)各种监督的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再加上分散管理,缺乏横向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2)各种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的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监督弱化问题严重。(3)社会监督如注册会计师没有实质性地进入医院,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并未发挥出来。

6.缺乏监督奖惩机制

当前,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责任划分、量化、奖惩等都有待于进一步明确。很多医院内部会计控制流于形式,会计控制的范围有限,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缺乏一个赏罚分明的奖惩制度。有的医院虽然也设有一些奖惩制度,但执行过程中缺乏力度,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没有设立相应的检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组织,从而削弱了医院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自觉性。

三、加强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建设的对策

1.提高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

医院负责人是内部会计控制的责任人,医院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态度是影响内部会计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领导要明确管理的重心在决策,而决策的科学性则离不开正确可靠的信息。只有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才能防范错误和舞弊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改善单位内部环境

(1)充分发挥医院治理机构的职能,明确以员管理委员会、财务会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管理层的分工制衡及其在内部会计控制中的职责权限。

(2)严肃医院的人力资源政策,特别是加强会计人员及其他内部会计控制参与者的上岗、继续培训等工作。

3.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为加强医院会计内部控制,必须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科学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对医院经营管理各环节实施有效监控的制度,往往涉及财务会计、医疗、金融、市场营销、法律、物资材料、信息等多专业领域知识。

4.建立严密的医院内部会计控制体系

医院应依据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要求,围绕医院工作目标的实现,结合自身实际,健全和完善适合本单位特点的会计内控制度,并通过实践活动不断修正和完善,使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具有科学性和连贯性,从而保证医院经营管理活动协调有序地进行,并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强化内部审计职能

为确保医院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切实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必须被监督,医院应设置内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分别制定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及跟踪监督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并加以落实;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6.强化外部监督,督促医院不断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医院应加强同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沟通交流,定期互通情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以促进医院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落到实处、更加完善;同时,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医院进行定期审计。

7.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评价、激励机制

第9篇:医院内部治理体系范文

一、医院药品采购财务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医院在药品采购上建立了一定程度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医院没有意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1.医院领导不够重视,内控意识较薄弱

医院领导对财务内控不够重视,有的甚至滥用职权人为干预医院的财会工作,我国医院通常采用院长负责制,所有财务事情只要院长批准便无需过问内审部门,因此,内审部门缺乏独立性,较难对医院领导进行财务审计,院高级管理者成了财务上的“自由人”,审计的作用难以发挥。

2.内控环境松懈,内控体系较混乱

财务内控概念模糊,呈松懈状态,导致管理者权限、审批程序等很难深入开展,药品常规采购业务及非常规采购业务没有明确的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常规采购和非常规采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计划未审,药品先行”现象,理由是先满足临床需要,采购计划审核审批滞后,尤其是非常规采购,导致采购资金失控和采购权的滥用。

3.内控制度建设滞后,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缺乏创新意识,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形同虚设。其制度建设不健全、不科学、不严谨,难以执行,同时由于医院财务人员自身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在执行过程中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

4.监控机制缺失,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医院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执行情况都不足,很多医院为节省开支没有建立内审部门或指定专职人员来对医院财务内控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造成医院财务内控执行力不足,难以发现问题,出现问题也无法协同解决。

二、医院药品采购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医院领导要重视药品采购内控制度建设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第九条中明确要“建立和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 即落实了药品采购控制制度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使优化医院药品采购内部控制环境成为可能。医院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能够有效地帮助医院合理配置资源、统筹安排、降低成本,最终提高经济效益。财务内控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财务管理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对财产安全进行维护,降低生产成本,避免各种资产损失,为管理决策层提供指导性建议的特征。一个健全的财务控制体系,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体现,是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控制不良行为的需要。所以,医院管理层领导应该重视药品的内控,有责任在药品流通最重要的环节上监督管理,提高效率,遏制不良行为,在医院内部避免药品浪费和舞弊,保护医院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2.优化管理权限配置和相互监督机制

医院可以设立财务总会计师岗位,直接接受医院院长及分管副院长等的领导,向管理层直接汇报工作。建立由院长、副院长、总会计师、各部门主管等组成的预算委员会,负责财务事项的审核、批准;总会计师、财务部门负责组织全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医院需明确规定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工作有明确的分工,加强工作责任心,实行严格的职务分工分离制度:授权批准职务与执行业务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审核监督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财产保管职务与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业务经办职务与财产保管职务相分离。在药品采购中体现在申请、审批和执行过程中有关人员相互监督、相互制约,可降低决策失误的可能性,抑制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

3.建立会计系统控制流程

医院的财务内控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稳定而完善的财务控制流程。制定相对稳定、完善的财务控制工作流程, 并将其制度化, 以利于医院内部会计、审计、监督工作的顺利实施, 以及医院内部审计测试, 使医院能较准确地进行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价,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 保障医院财务安全, 提高财务信息质量。财务部门应按照《会计法》和《医院会计制度》等建立严密的原始凭证传递程序和账务处理程序制度,按要求登记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应报送及时、内容齐全,做到账证、账账、账实、账表相符。内控人员需严格监督财务人员对各项会计事务按规定及时办理,进行会计核算,做到各类凭证内容完整、手续齐备,并使流程图解化,使财务管理制度全面、直观、形象。

4.做好科学、客观、公正和高效的采购计划

医院药品采购在医院采购活动中比重最大,医院应该重视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权威,并让专业的采购人员或计算机的自动化代替医生做好药品采购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做出客观、专业、详细的统计数据和预算计划。每个部门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本部门下年度预算计划进行补充和修改并签名,有较大变动的需作书面说明再提交预算委员会通过。为减少仓贮成本,采购药品须适量、不得积压,避免浪费和药物品质下降造成对患者利益的损害和医院运行成本的提高。

5.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完善财务信息系统

在医院,与药品使用相关的部门比较多,相互联系困难,所以在经营过程中要建立良好的、相对稳定的、畅通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以保证医院内部财务控制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 解决财务部门与其他各部门可能出现的各种信息沟通问题。内部财务控制方案虽是由医院财务部门具体实施,但医院的各部门、岗位、人员和重点环节均会对医院内部财务控制有着影响和制约作用。因此,需要每个部门和全体医务人员的参与和配合,以实现医院财务控制目标。

6.建立合理的轮岗制,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医院应实行会计轮岗制度,以有助于提高财务人员自身能力,提高医院财务人员队伍的职业水平,有利于强化控制机制,提高管理水平,进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和业务处理能力。主管、会计、稽核、出纳、收银实行同级轮岗制,并考虑工作特性轮岗年限可分为,会计、稽核两年,出纳、收银三年,主管四年。同时加强业务培训,让每个财务人员学习、熟悉财务各项业务和核算,起到监督作用,防止个别财务人员发生违法行为。

7.强化审计部门的职能和内部、外部监督

医院内审部门对财务制度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作用是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有力保证。开展内部管理审计是医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转换经营机制的需要,也是现代医院管理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卫生系统内部审计工作规定》规定,年收入 3000万元以上或拥有300张病床以上的医疗机构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医院内审部门应积极参与医院药品采购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与修订。目前,药品收入与支出占医院总收支的很大比重,内部审计部门须对医院药品采购与管理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各医院应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授权内审部门对医院财务活动实施预警并对医院财务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保证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有序、有力地运行。

8.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工作积极性

会计内控执行人员是提高医院内控效率、提高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受我国国情影响,目前仍有部分学历低、专业素养一般的会计人员在岗,且因工作任务繁重,学习、交流和培训机会变少,工作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够,甚至有些财务人员弄虚作假,致使财务会计信息失真,因此在财务人员和内控人员引进、培训、考核、激励及留用等方面需建立完善的人才选拔、培养及使用制度,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充分调动全体人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