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线上教学建议和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案例比较教学法;中职学生;就业观。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276-021.树立正确就业观是中职学生美好职业生涯的前提条件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生成功与否与本人的人生规划息息相关。中职学生毕业后将直面人生,如何尽快实现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华丽蜕变,平稳渡过初入职场的心理"阵痛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迅速进入工作角色;如何更好地融入社会,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这是摆在学校和老师面前一项艰巨而又充满挑战的光荣任务。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充分做好各种心理准备,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中职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就业观指导,没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就匆匆忙忙,草率地进入职场,就像大海中一艘没有方向的航船,可能迷失方向,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可能因遭受沉重打击而留下永恒的心理阴影。俗语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帮助学生搞好职前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成功地搞好初次就业,是很有必要的。本人在多年的就业安置和就业指导中,不断探索,采用"案例比较教学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学生受益匪浅,取得良好效果。
2."案例比较教学法"的探索
"案例比较教学法"是本人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案例进行教学,不断探索,总结而形成的一种有别于传统"案例教学"的新方法,姑且以此命名之。传统的"案例教学法"通常是用一个案例及案例评析来说明一个问题,而"案例比较教学法"是通过多个案例而不是一个案例来说明同一个问题。在教学中,通过案例与案例之间的比较,让学生去思考,去理解,去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各自的结论,然后进行判断和取舍,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老师在此基础上做出点评,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自己的职业观,起到潜移默化,无声润物之功效。
3."案例比较教学法"之实践
在讲授"就业期望值"时,我通过我曾熟悉的几个已毕业同学的事例来教育现在的学生,其过程如下:
3.1给出案例
案例A:汽修六班学生赵磊,曾参加省级汽修技能竞赛,荣获省级二等奖,临近毕业时,曾向我说过毕业后准备开汽修厂,我当时并不赞同并与之做了详谈,建议他先找家4S店锻炼,过几年再开厂。他坚持己见,未采纳我的建议。在社会上闯荡一年后再遇到我时,很后悔当初没听取我的意见,结果钱花了不少,浪费了自己一年的时间。
案例B:我以前有个学生曾磊磊,也是汽修专业学生,为人忠厚诚实,能吃苦耐劳,技术过硬,但安于现状,我曾建议他自己开厂。他说风险大,能力不够。毕业十几年了仍在汽修厂当师傅,收入尚好,但他同班同学有的早就是技术总监,有的早已开办了汽修厂,身价不菲,而他现在也就只是小康之家而已。
案例C:我班学生张坤在校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学计算机应用专业,毕业时想进大公司当文员。实习时到一家电子厂的流水线上上夜班。工作虽累,但心态却好,很快适应了岗位,并协助带队老师经常做好其他学生的稳定工作,表现非常优秀。实习结束后就跳槽到另一家大公司做了文员,很受领导和同事的欢迎,后来上升为人事主管。
案例D:我班有一个同学曹萍萍,学计算机专业,在校时表现尚好,但自视甚高,一心想毕业后找一份收入高又轻松的工作。顶岗实习就提前离厂了,找工作时挑三拣四,去了好多个地方都不满意。回来到学校看我时抱怨没赚到钱,害得父母经常接济她。后来她准备再去外面找份工作,我给她做了诊断,提出了建议,她认为老师分析很中肯,愿意听从老师的指导意见。
3.2学生评析。通过对以上四个同学的真实事例,让每个学生独立思考,参照书本知识作出评析,分析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期望值会有不同的结果,并判断案例中的同学选择期望值时哪些切合实际,哪些高了,哪些低了。
3.3学生提出建议。通过对案例中四个同学的成败得失进行分析比较,思考案例结果对学生的启迪作用,要求学生给他们每个人分别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希望,帮助案例中的同学去取得较理想的效果。
3.4学生提出解决办法。设身处地思考自己的将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应该以什么样的期望值来面对即将到来的职业生涯,并想想将来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怎样去调整自己的期望值,什么时候去调整会比较适合自己,会使自己能发展得更好,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就业期望值。
3.5老师做出针对性点评。老师有针对性的做出点评,不仅要对案例做出点评,更重要的是对现在的学生的评析、建议、解决办法做出点评。点评时要灵活,要多赞美,要针对性强,要深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引起学生共鸣,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之目的。
3.6作业及学生反思。老师要把作业布置好,让学生到网上查找就业情况,了解目前的就业现状,针对自己的情况进行仔细思考。反思自己在课堂中的评析建议及解决办法,是否有不足之处,哪些地方还可以做得更佳更优。
总之,通过几年的时间的探索,"案例比较教学法" 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锻炼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他们职业生涯的起始阶段,能冷静理智地处理好各种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较快适应"职业人"的角色,成为真正的职业人,为他们今后的职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期望并相信每个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的明天会更美好。参考文献
[1]廖利华.职业生涯设计.[M].刘新梅.冉茂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徐承斌.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M]苗其刚.冉启全.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一、开掘潜能,狠抓学生整体推进
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因学生而存在的,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应时刻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整体发展为目标。那么,在教学中,面对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智能水平与特点的学生,如何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呢?我校的措施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实行分类推进教学。
1.了解学生,确定层次,落实责任
每学期学校要求班主任协同各科任教师,通过分析期末测试成绩,结合学生平时表现,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各年级按照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分类推进意见,把学生的学习状况按类型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给每位教师确定具体的推进对象和详细的目标任务,据此对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和指导。为此各年级制订了严格的落实和检查措施,并以问卷的形式定期收集学生对分类推进教学的建议和意见,然后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因材施教,分层辅导,整体推进
为了在教学中更好地贯彻分类推进的思想,学校要求各学科老师因材施教,分层辅导,做到“长善而救失”。
(1)教学要求体现各类学生的层次性。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层次上的差异区别对待,如在数学教学中,课前复习性提问由基础较差的学生完成,黑板演习由中等生完成,课后板演由优等生完成,从而使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透”,基础较差的学生“吃得消”,使他们各有所得。
(2)作业设计要照顾各类学生的差异性。为了使学生学有所获,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学校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能力的差异,分别设计出基础题、思考题和综合运用题等练习题。一般来说,优等生以综合训练为主,重点放在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上;中等生立足于消化、吸收书本上的“双基”内容,注意智能训练;后进生只强化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这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各有长进。
(3)课外辅导要侧重于不同类型学生对课外辅导的不同需求,教师对中等生强调其抓好单元过关,使之掌握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发展能力;对优秀生适当加码,结合第二课堂活动,加强对他们进行探索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使之向更高的层次发展;而对后进生则主要做好填坑补缺的工作。
3.突出德育,严格要求,全程管理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但我校仍坚持让学生参加各项德育活动,坚持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坚持班级和班主任目标管理考评。年级组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专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由德育专干每周进行一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讲评。每班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学法指导和心理辅导。建立了教师与学生谈话制度,要求班主任每月和全班同学谈心一次,科任教师每期与学生谈心一次,要求做到多谈心、少说教,多鼓励、少批评,多引导、少命令。此外,学校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开学第一课”等电视录像,以及利用往届优秀学子回校之机,请他们来校进行交流,聘请心理咨询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总之,力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真正做到心理自尊、生活自理、学习自主、性格自强。
二、追求实效,强化班级整体推进
一个年级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能否实现学校的办学目标和落实年级组的工作要求。为了强化班级的整体推进,学校在重点抓好班主任完成班级常规工作外,提出了三个协调发展。
1.同一年级不同班级的协调发展
在选聘班主任方面,学校严格依托学校目标管理考评结果和学生民主评议情况,根据教师的德、绩、效、能等方面的表现,从学校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中选聘。在学生分班方面,学校根据学生成绩、性别、通宿和寄宿、城镇与农村等情况,采用电脑编排,做到公正、公开、公平,让生源均衡分配,这样消除了师生的心理隔阂,浓化了竞争氛围。在教师分配方面,学校始终考虑到各班的均衡发展,将教师按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合格教师等级别均衡配置到各班。在教育教学方面,学校坚持德育工作周评制度和年级学情分析会制度,及时表彰做得好的班级,指正做得不够好的班级,力求各班协调发展。
2.同一班级不同科目的协调发展
学校要求以班主任为核心的科任教师群体一定要有全局观念,不准在班上散布重理轻文或重文轻理等言论,不准占用学生过多时间专攻自己任教科目。早、中、晚自习和平日自习课均由学生自主安排。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总揽全局,促学生全面发展,要反复做学生思想工作,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并规定班主任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学情分析会,认真听取学生对各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及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和意见,及时传达给各科任教师和学生,督促科任教师在教学中予以调整,督促学生在学习中予以改正。
3.同一学生不同层面的协调发展
一个班五十几个学生,就是五十几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学生均有自身优势和不足,这就要求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差异,并针对这种差异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力争让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如建立与学生谈话的制度,可以分层次谈话,分批次谈话;还可以请不同的科任教师、班主任甚至是学校行政领导与学生谈话。如思想有问题的学生要加强教育,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要加强疏导,方法有问题的学生要加强辅导,行为有问题的学生要加强督管等。
三、注重协同,坚持备课组整体推进
教学工作始终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学工作均得靠教师去落实。我校在强化教师队伍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的同时,务实推行备课组整体负责制,要求各备课组学时数,学进度,案和学案,统一考试。主要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科学安排教学进度
学校要求各备课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在年初制定计划,什么时候上完哪一个单元,什么时候进行复习,什么时候安排期中、期末考试都要有计划,并且要将授课内容具体到周、到课时,然后将计划交一份给年级组。
2.高效利用资料
要求各备课组认真筛选资料,然后紧扣教材、考纲、学生实际,自编复习资料,严格控制滥印滥发资料现象。目前,学校各科目组均能带自编学案进堂上课。
3.重视教学研讨
学校要求每一个带过高三毕业班的教师每周必须听一节同组其他老师的课,未带过毕业班的教师必须认真执行学校“青蓝工程”的要求,做到每周听三节同组其他老师的课,听课必须交流体会。安排每周二、周三下午为理、文科老师法定教研时间,认真开展研究教材、教法、考纲等活动。每一个备课组学校派一名行政干部到组督查教研工作。
4.抓实教学常规
课堂是知识传授的主渠道,为此,学校严把教师“备、上、辅、批”等环节,严格执行备课组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和作业检查制度。教学方法上强调“四精”,即精选、精练、精批、精讲。学生作业上要求“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差必补”。
四、着眼长远,规划年级组整体推进
科学的管理是立校之本。一个高中生的三年不是毫无牵扯、前后不相连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高三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如果没有高一、高二的强劲基础,又哪来高三高考的辉煌呢?因此,首先,学校构建了校长负责制下的年级组分块管理的模式,实行年级主任循环负责制和任课教师循环教学制。将毕业年级和肄业年级摆在同等位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教师群体。这样,增强了以年级组长为中心的年级教师群体的责任感和凝聚力。其次,学校不分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使学生一进校就享受平等发展的权利,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这样,平衡了师生的心态,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教育平台,激活了学校内部的竞争。最后,在教育教学上,学校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成长规律,坚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依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的顺序,按年级、分层次,构成整体,使之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五、强化服务,做实后勤整体推进
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运转的先导和保障,它承担着为学校当家理财、营造良好校园环境、为教学提供快捷便利服务的重任,后勤工作的规范与否,直接制约着学校前进发展步伐的快慢。可以说,后勤工作的质量,既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形象,更反映出一个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
1.整体规划,软硬兼顾
从1997年开始,学校确定了向现代化一流学校迈进的指导思想,规划了学校发展的宏伟蓝图。学校原有办学设施起点低、规模小、条件落后。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后,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面对迅猛发展的教育形势,学校领导班子审时度势,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际,作出了“抢抓机遇,二次创业,立足自己,一年解决一个问题”的决策。学校借助外力、启活内力,多方筹资,先后征收了荣家坪村和汨罗市拘留所的部分土地,用于学校扩建,为学校发展抢占了先机,奠定了基础。2003年以来,我校先后高标准新建教学大楼、办公楼、体育馆、文化广场,改造了男生学生公寓,新建了教师新村,目前正准备筹建新的运动场。
在改善基本建设的同时,学校还十分重视教学软件的建设,先后建成语音室、电脑室、网络制作中心、校园电视控制中心、多功能会议室,并投资建设了校园广播系统,为一线教师配备手提电脑,建立了校园电子办公网络,使现代教学条件和教师现代办公条件一跃成为全市一流。随着学校“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的进一步实施,我校已经成长为一棵年轻而茁壮的参天大树。
2.文化建设,彰显品位
一个校园需要一种精神、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和精神就是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狭义上是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课外文化,广义上是指学校的存在方式及学校内部的一切文化活动。校园内的一切都在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学生、塑造着青少年学生。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这一积淀和底蕴在我校的折射就是历经学校几代人的不断探讨、摸索、实践而形成的全新教育理念——一切为了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学校的一切校园文化建设活动都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的。
(1)努力酝酿和烘托校园文化氛围。①加强宣传栏、黑板报的建设,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②加强校园文学社建设,给学生提供接触先进文学的有效渠道;③加强广播室建设,把广播室建设成为一个精神文化建设的阵地,让它既发挥应有的自我教育作用,又活跃课堂、校园生活。
(2)丰富学校第二课堂活动,积极调节师生心理及和谐、轻松的人际关系。通过开展各种活动,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相处,这是学校各项工作能很好开展的最大非物质的因素,是人性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体现。
(3)运用校园文化载体,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和法制教育,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做人第一。首先,可以利用班会、团队会、校会、黑板报、广播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多以正面的教育为主,挖掘先进典型,树立全体学生学习的榜样。其次,可以请校外辅导员来校讲座,组织学生观看“禁烟”“禁毒”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资料片和图片展;请司法人员进校做法制报告,使广大学生提高知法、守法、用法意识。最后,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契机,特别是重大的节日、纪念日开展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它们呈现的知识信息,具有新、活的特点,对师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是他们乐于接受的教育途径,极大地推动了校园文化向信息化方向发展。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参与管理。学校精神层面的管理措施,归根结底还是为学生服务,最完善的制度也需要学生接受或服从。基于这一点,学校凡是和学生相关的规章制度,先在班会课上让学生讨论,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看法,甚至提出修改建议。这样,学校制定制度的过程,就成了制度的宣传过程,就成了尊重学生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得到了尊重,学校的制度就会被学生们自觉地执行。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板报;教学设计;翻转课堂
1教学基本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要求理解各种形状、艺术字等的特点,掌握版面布局的方法,掌握表格制作的方法。技能目标要求能熟练设置各种对象的格式,能合理布局各种版面,能编辑制作表格。素质目标要求增强信息素养能力,增强创新创造能力,激发团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为图文混排,表格编辑。教学难点为表格编辑与数据处理。教学资源为超星云平台、教学课件及教学视频。办公软件为Office2010办公软件、模拟测试软件。信息手段为超星云平台、微信公众号、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为QQ群、微信群、网络直播。
2教学实施过程
课前认知:学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课件和微视频,学生自主学习基础知识。练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素材,学生自主完成基础技能练习。做方面要求根据超星云平台提供的相关素材,分组自拟主题,设计制作环保宣传电子板报。教师活动:教师提前研制教学课件和微视频,并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利用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布置学习任务。利用社交软件、超星学习通与学生实时交流。针对学生们出现的普遍性问题,通过网络直播进行解析。学生活动:通过超星云平台和超星学习通完成学习任务。观看学习课件和微视频,完成基础技能练习。根据提供素材,分组自定主题完成环保宣传电子板报。学习过程中随时通过学习通、社交软件、网络直播等途径与教师、同学实时互动交流。准备任务汇报。预期成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课中教学:反馈课前认知学习情况,根据课前学习情况完成课堂小测验;创设情境,引入本课主题。随机抽取汇报人,分组汇报;其他小组提问,汇报小组协作答疑讲解,小组间互评。根据汇报答辩的建议和意见,优化完善各自作品;优化完成后作品提交。调查问卷收集技能操作和知识掌握的难点,并做课堂小结。教师活动:展示超星云平台学习完成情况,在线测试题。教师组织汇报答辩;观察汇报小组在答辩时的讲解操作,收集操作时的问题。展示学生作品,教师巡回指导,点评并评价学生作品;针对每小组汇报答辩情况组间在线评分系统。根据调查问卷汇总结果,了解学生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疑惑;小结学生在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系统小结本课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学生活动:小组汇报设计思路、创新亮点、遇到问题、分工协作;其他小组学生提问;汇报团队协作答辩,并讲解演示;综合汇报答辩情况,在线组间评分。协作讨论,研究对策;分组讨论,优化完善作品;提交作品。完成调查问卷,客观地分析自己作品的优劣,回顾课堂学习内容并充分理解巩固。预期成效:通过签到和在线答题增强互动,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作品汇报答辩,锻炼学生们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对作品的优化完善,提升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小结,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同学们对本课知识点和技能点的理解与掌握。布置课后拓展任务:制作一份风格独特、个性分明的个人简历或者求职简历,要求选题新颖、布局合理、颜色搭配美观。从模拟测试软件中随机抽取测试题进行训练。教师活动:课后任务。通过超星学习通、社交软件等与学生保持实时互动。通过网络直播针对学生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解。及时了解专项训练情况,及时解答学生提交的问题。学生活动:完成课后拓展作业并上传至超星云平台。利用超星学习通和社交软件和教师、学生及时交流沟通,解决遇到的问题。收看老师的网络直播或者回播。利用超星云平台对学生作业及时评价并反馈。使用模拟软件进行专项模拟训练。关注微信公众号对相关技能和知识的介绍。预期成效:通过课后拓展,结合个人实际制订主题完成拓展任务,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通过模拟专项训练,自我检测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关 键 词 家校合作;教师专业发展;教育反思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1-00-02
当前,教育越来越从封闭走向开放,其中的一个显著表现就是家校合作的日益密切。为此,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在家校互动中既改善家庭教育质量,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帮助学校实现新的跨越。这不仅是办学理念的突破,更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行动。
一、在家校合作中丰富教师教育经验
教师是家校合作的主体之一。教师在与家长的互动中协同育人,不但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丰富教师教育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1.提供教育所需的独特资源
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宽广的育人视野,更加灵活的教育形式,掌握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家校合作正好为之提供了可能。
一些美国教育家认为,孩子对学校的态度通常受到家长的影响。当家长对学校和学校的教师感到满意时,他们的孩子就有可能遵守学校的规则,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并对学校的鼓励和支持有积极的反应。因此,教师可以把家长看作学校可以依靠的、独一无二的教育资源。[1]在家校合作时,教师与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的家长置身同一平台,教师基于这个平台拓展视野,与家长增进交流,或请家长开设讲座,以此弥补自身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同时,在家校合作中,因为家长的关注、参与和鼓励,教师又自发地对本职工作产生更强烈的责任心、主动性,积极获取家长有益建议和意见,从而调整身心状态,提升专业素养。
2.提升教师教育的技法技能
实践表明,家校互动与合作的关键是沟通。如何实现成功的沟通?对此,台湾著名家长工作者詹智慧在《家长动起来》一书中指出,成功的亲师沟通有四部曲,即平等、对话、共识、合作。[2]这告诉教师,在家校合作中,为方便家长接受学校意见和建议,教师要把理解家长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放在首位,因为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这是人性的本真体现。教师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的心去理解家长,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与支持。例如对爱挑剔的家长,教师就不能简单地敷衍了事,不能置之不理,更不能回避,而应尽量满足其要求,主动介绍孩子在校表现等。如此在频繁的沟通中,教师的教育技能技法必将得到锤炼,实现专业发展的质的提升。
3.形成教育质量的叠加优势
开展家校合作,有利于确立融洽、和谐的家校合作关系,有利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实现优势互补。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家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被充分调动,大家努力担当起各自的角色责任;二是教师与家长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上,能促进实现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要求、教育评价等方面的统一、协调及互补,教师和家长都能获得彼此更多的理解与支持,两方面的优势叠加起来,就可以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教育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在家校合作中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美国学者波斯纳曾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即:成长=经验+反思。教师在与学生家长沟通中,能更多地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和兴趣等,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知识与能力的差异,从而能更好地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师也能从中了解各种教育问题和案例,与家长分享教育经验和感受。在此过程中,家长和教师都会在不断尝试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调整自己的教育措施,最终使教育走向成功。
1.自我反思之一――如何提高沟通能力
如上所述,在家校合作中,顺畅的沟通十分重要。为此,教师首先要反思如何把握家长心理,充分锤炼沟通技巧。如对于年轻教师而言,在与家长沟通时首先要树立信心,且真诚坦率。教师应坦陈自己的想法、感受,通过真诚的讲述和耐心的交流,消除家长对自己的担心。比如六年级学生小亮在家长眼里内向好静,但在学校他却酷爱运动,且活泼可爱,上课时还经常有意无意地捣乱,这让老师们颇为头痛。然而,小亮的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因此对孩子的行为也很不理解。可见,老师如能主动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不是经常向家长“告状”,艺术地处理与家长之间的关系,那么小亮也许会是另一番模样。
其次,教师应常常反思自己对待家长的态度是否坦诚。有时候,教师大胆承认自己的不懂,向家长求助,反而能赢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比如,后进生的家长往往对经常反映孩子问题的老师“敬而远之”,因为这些老师总是从负面的角度评价孩子,对孩子的看法片面僵硬,导致家长和教师之间产生沟通障碍。因此,如果教师能从多维评价的角度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并以具体事例来说明孩子的成长状况,就一定能争取家长的理解,赢得家长的配合,从而更顺利地解决学生的问题。
2.自我反思之二――如何开展行动研究
开展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教师积累实践智慧,形成专业自信。目前许多教师在行动研究中还比较盲目,实效性有待提高。而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能主动根据孩子身上的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并在反思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方法。如,教师在开展《创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过程中,就树立了“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理念,定期开展家长座谈会,总结一段时期内孩子的行为变化,就此进行互动交流等。这不但能帮助家长逐步树立科学育儿理念,使他们参与学校管理的热情不断提升,而且也能让教师体会到教育创造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有效提升他们行动研究的热情,避免产生 “孤军奋战”之感。
3.自我反思之三――如何科学处理信息
在家校合作中,教师运用信息的最大障碍不在技术使用层面,而在如何运用技术合理有效地传递信息。当前,家校之间的很多沟通都从面对面转变为线上虚拟,由原来声情并茂的表达转而为冷冰的文字,而其中一些信息更是在来回传递中逐渐失真,导致各种分歧和误会。因此,教师在与家长进行文字沟通时,一定要把好关,切不可随意发送无关教育的信息,对必须发送的即使是简单的通知,教师也要字斟句酌,细致检查后再向家长。
同时,教师要在与家长的沟通互动中,不断反思如何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音频等更好地有机融合的办法,通过微信、微博、QQ等各种信息技术平台,尽量完整、充分地向家长传播。比如运动会、艺术节的有关信息,就可在平台上对家长进行现场直播和交流互动,以实现家校沟通的及时有效,增强育人体验。如此久而久之,教师处理问题信息的能力必然提高,专业素养得到发展。
【关键词】MOOCs平台;强动机;学习支持服务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5)01-0069-04
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简称MOOCs)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教育产物,当前已被大家熟知。就如2012年“地平线报告”预测的那样,已经成了广为人知的一项技术[1]。MOOCs作为一种新兴学习方式,对全球的学习者来说,无疑是件有意义的事情,并被称为一场教育的风暴[2]。然而,伴随着MOOCs的发展,也出现不少问题。其中备受关注的是MOOCs课程的高注册率,低课程完成率。课程完成率低是当前 MOOCs最为人们所诟病的问题,也是网络课程一直都面临的一个难题[3]。
关于MOOCs辍学率高的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查阅2012年到2014年的文献,发现当前国内外文献对MOOCs辍学率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教学设计的层面上探究其对学习者辍学率的影响,研究指出,当前的MOOCs教学只是将传统课堂搬到网上,并没有实现较大的创新来吸引学习者学习;(2)从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动机、毅力和自主性的层面上,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动机的强弱是影响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主要因素,决定着学习的成败;(3)从学习者语言障碍的层面上,研究指出,由于许多学习者要克服语言障碍,同时面对很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对他们来说,困难较大;(4)从社区交流层面上,由于时差问题,学习者很难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同时学习并进行深入交流,有一定的间隔感;(5)从时间限制层面上,有些学习者由于空余时间较少,很少有时间能集中精力进行学习;(6)通过考证平台提供的工具有效性,从而指出当前提供的工具不能满足学习者学习需求。
从现有的文献不难看出,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学习者中途停止学习从而辍学。在网络时代,网络教育的成功依赖于多种因素,而动机是决定网络学习者学习成功与否、辍学概率的重要原因之一[4]。而MOOCs,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学习方式,同样,学习者动机的强弱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学习者能否顺利完成课程的学习。除了动机因素之外,随着网上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网上教学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是网上学习者获得学习成功的关键[5]。因此,为学习者提供学习支持服务,促进学习者持续学习,在当前的网络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支持服务兴起于远程教育,但它并不是仅属于远程教育领域的命题[6]。作为MOOCs学习平台,在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和“提高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层面上,其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是学习者学习体验的重要方面。韩锡斌(2014)等将MOOCs平台与典型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新兴MOOCs平台在支持大规模学习群体的自主学习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但在整体功能的完备性和成熟度方面还落后于典型网络教学平台[7]。
研究问题
所以,综合而言,影响学习者顺利完成课程的两个主要因素为学习者的动机水平和平台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就学习者动机水平而言,其有强弱之分。一位为在线教育和教育技术市场提供咨询服务已达10年的教育技术咨询专家Phi Hill,将MOOCs学习者分成了五种类型:爽约者、旁观者、顺便访问者、被动参与者、主动参与者[8]。也就是说,由于MOOCs对大众的无门槛性和新鲜感,导致很多MOOCs学习者出于好奇心来参与MOOCs并无明确的需求、兴趣和学习目标。鉴于此类无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水平弱的学习者,本身可能对MOOCs课程及平台无强烈需求,因此本研究不将其视为研究对象,而将研究点聚焦到动机水平较强的学习者身上。对于学习支持服务而言,从学习者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重点将研究点放在平台中的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两个层面上。根据上文关于MOOCs辍学的文献综述可得知,虽有文献分别从学习者的动机和平台工具角度做辍学率研究,但很少从动机较强的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深层挖掘他们对平台中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层面上的潜在需求。因此,本研究将从强动机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探究其对平台中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方面中的需求,以期能促使学习者拥有良好用户体验促使其顺利完成课程,同时也能为MOOCs平台的建设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概念界定
研究中提到了两个概念需要界定。(1)MOOCs平台:这里提到的MOOCs平台指的不是目前出现的所有MOOCs平台,文中主要以MOOCs三大平台Coursera,Udicity和Edx为例。(2)强动机学习者:研究中提到的强动机学习者,是通过动机水平量表筛选出的学习者。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问卷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动机水平量表,第二部分为MOOCs平台的学习支持服务。第一部分量表基于Amablie,Hill,Hennessey和Tighe编制的学习动机量表[9],结合在线学习特点,编制了在线学习动机量表。第一部分问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问卷筛选出强动机学习者。问卷维度分为3个:学习目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态度。第二部分的问卷借鉴国际著名网络教学平台评估网站Edutools((http://wcet.wiche.edu/learn/edutools),从用户的角度提出了网络教学平台功能的分析指标,主要由学习管理工具、系统支持工具、系统技术特性三大部分组成[10]。结合远程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服务功能[11],基于学习者的角度,本研究对MOOCs平台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评价维度分为:平台学习管理工具和平台人员服务。关于访谈法,访谈的提纲也是从两个维度出发:学习者动机和目的、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学习动机分为三个维度:学习目的、自我效能感、学习态度;(2)学习支持维度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学习支持服务维度表
一级维度 二级维度 三级维度
效能工具 课程参考资料,课程暂停记录功能,笔记功能,时间管理
学习管理工具 交流工具 讨论区,知识共享
学生参与工具 讨论区,分组,自评互评,学生社区
平台人员服务 教师 答疑,互动
助教团队 答疑,作业批改,意见反馈,调动论坛积极性
(3)访谈提纲包括动机和目的,学习平台服务两个一级维度,具体二级维度包括属于动机和目的部分的目的、态度、障碍以及学习平台服务部分的学习管理工具、平台人员服务。
数据分析
本研究对象均为参与MOOCs学习者,而且大部分为MOOCs学习QQ群中的人员。在正式发放问卷之前,先对12名线下参与MOOCs课程的学习者进行初测,根据反馈,对问卷设置不恰当的地方做了适当调整,然后通过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共回收93份,通过spss分析得知:问卷信度为0.876,说明问卷相对可靠。访谈对象是基于调查问卷筛选出的强动机学习者,为10个动机水平较高的学习者,其中5个为动机水平高且拿到证书的,另5个动机水平较高但没有拿到证书。
1. 问卷分析
第一部分问卷共有14道题,其中排除4道关于学习目的的问题不能加权外,其他的10道题目分别根据“非常同意”“比较同意”“不确定”“比较不同意”和“非常不同意”加权为5,4, 3, 2, 1。根据问卷加权设置,最低得分为10,最高得分为50,因此,得分区间为10~50。将动机水平分为5类:很强,比较强,一般,比较弱,很弱,所以,根据动机水平分界点=(动机最高分―动机最低分)/动机水平种类,得出每8分为一个分界线,从而划分动机水平区间。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强动机学习者,因此,要筛选出比较强和很强的MOOCs学习者,也就是得分在36~50之间的,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
表2 动机水平表
动机水平类型 非常弱 弱 一般 强 非常强
分值 10-17 18-26 27-35 36-42 43-50
人数 2 9 31 45 6
所占比例 34%
第二部分问卷,鉴于研究要探究强动机学习者对平台的哪些潜在功能的需求较多,因此,需要分析出每道题中“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的所占比例。
通过第一部分问卷分析得出,共有51人的得分在36~50之间。因此,研究筛选出51份强动机学习者的问卷,对其第二部分学习支持服务中的学习管理工具和人员服务问卷进行分析。需要说明的是,在51名强动机学习者中,有17人完成课程并获得证书,占强动机学习者比重的33%。以下数据分析从2个层面上进行:(1)属于强动机且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共17人;(2)属于强动机的学习者但未获得证书,共34人。
表3 强动机且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分析表
即时在线答疑交流功能 88.24%
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88.24%
提供参考资料使用指南 82.35%
记录视频播放中断点 82.35%
有效的分组功能 82.35%
讨论区的重要性 82.35%
日历和指定学习计划功能 76.47%
附加课件PPT 76.47%
利用语音等方式讨论问题 76.47%
社交功能和个人空间 76.47%
讨论区自动翻译功能 70.59%
助教组织引导论坛气氛 70.59%
笔记功能 64.71%
从表3中可以看出,强动机且取得证书的学习者对平台中的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较大,均在60%以上。其中,这类学习者需求最大的是即时在线答疑交流功能和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占比88.24%。说明此类强动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迫切希望及时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希望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知识,找寻学习同伴和共同体。其次,需求较高的为提供参考资料使用指南,记录视频播放中断点,提供有效的分组功能。这类学习者认为讨论区很重要,因此,他们希望平台能提供有效的分组功能、从而促使其能更好地参与协作和互动。对于课程提供的参考资料,由于有些资料提供得过多,学习者无从下手,所以,对提供参考资料使用指南有较大需求。需求最低的是笔记功能,这说明目前学习者对笔记功能需求不是特别大,学习者将注意力集中到助教答疑、互动和论坛中。
表4 强动机但未获得证书的学习者对学习支持服务的需求分析
社交功能和个人空间 75.41%
组织线上线下活动 75.41%
有效的分组功能 73.77%
即时在线答疑交流功能 73.77%
讨论区的重要性 68.85%
助教组织引导论坛气氛 67.21%
利用语音等方式讨论问题 65.57%
记录视频中断点 65.57%
附加课程PPT 65.57%
提供参考资料使用指南 65.57%
讨论区自动翻译功能 65.57%
日历和制定学习计划功能 65.57%
笔记功能 60.66%
从表4可以看出,相较于第一类强动机且获取证书的学习者而言,第二类强动机学习者总体需求较第一类比较需求下降,没第一类需求强,但整体需求仍较高。此类学习者对社交功能和个人空间以及组织线上线下活动的需求最多,占比75.41%。他们对有效的分组功能和即时的在线答疑交流功能的需求也较多,占比73.77%。同样的,需求最小的是笔记功能,占比60.66%,与第一类强动机学习者保持一致。
从表3和表4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强动机学习者在对平台支持服务方面,需求最多的为即时在线答疑交流功能、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功能以及社交功能等,而需求最少的为笔记功能。说明强动机学者对平台的人员服务方面需求较大,对学习管理工具的需求相对较少。
2. 访谈分析
本研究的访谈对象为10位强动机学习者,其中5位是顺利完成课程并获得证书的,另外5位是没有顺利完成课程的。我们通过提取其访谈稿中的关键字,发现:在获得证书的5个人中,他们的共同特点为,在学习MOOCs的过程中,不会一次性看很长时间(2个小时以上),而是每天都会投入半个到一个小时进行学习且较为持久。而那些没有取得证书的学习者则是一次性看很多,连续两次学习的间隔时间较长,导致很多知识点难以消化,而且很容易遗忘。其次,拿到证书的5个强动机学习者很注重写作业,他们每次都认真思考作业并按时提交,而没取得证书的5个人有时会交作业有时不会,他们觉得有的作业没意思也没必要提交。很明显,他们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些被访谈者均表示,他们希望能和其他人组成学习同伴,共同学习,能通过在线的方式相互鼓励、相互交流以及相互监督。在提到MOOCs平台的学习支持服务时,他们也都有着较为一致的观点。他们认为在他们所听的课程中,助教基本没起到互动和帮助学习者的作用,并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有关助教人员的支持服务。而在学习管理工具方面,他们都没有体现出很强烈的需求,表示现有的工具基本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通过问卷和访谈分析得出,强动机学习者在对学习支持服务中的人员服务方面的需求很强烈,尤其是希望MOOCs提供类似电子商务的“人工客服+智能机器人客服”模式来提供在线服务,以便于解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学习者也希望助教能积极组织相关线上线下活动来增强学习课程体验,但这可能需要庞大的助教团队做支撑才能完成。论坛在强动机学习者学习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他们也希望论坛能提供一些翻译、语音功能,可以方便他们和其他学习者交流。对于学习管理工具,强动机学习者的需求相对较少,但在对提供参考资料指南,记录视频播放中断点等方面还是有很大需求。这说明强动机学习者希望进一步扩展所学课程,以及有相应的学习记录功能,而需求最少的为笔记功能。
结 论
关键词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 教学质量工程 运行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New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Engineering
ZHAO Liping, WU Degang
(Shangqi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angqiu, He'nan 476000)
Abstract New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 is a new force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he level of teaching quality is the decisive factor to determine their ability to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which universities have introduced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ngineering." New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s particularity in the school system, management system, financing institutions, etc., appear in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ts construction projects conducted in-depth analysis and research, and from the orientation, school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private colleges teaching quality projects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strategies.
Key words new private undergraduate college; teaching quality engineering; mechanism
教学质量工程是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一个有效举措,我国大部分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进行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时,没有考虑到其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体制等方面的特殊性,没有有效地与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特色相结合,教学质量工程流于形式。①为此,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并以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带动日常教学工作机制,从内部和外部两个维度对新建民办本科院校实施质量工程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思路。
1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实施质量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办学定位的困惑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进行办学定位的决策时,往往很难正确把握:一是定位偏低,对高等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前景看不透,在内、外两个发展层面思想守旧,积极性差,投入少,学校的发展停滞在低层次上,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要求。二是定位过高,与实际脱轨,不考虑原来办学的底子,不惜举债,盲目建设,提出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建成全国名校,这些目标看起来宏伟远大,实则如空中楼阁,无法实现。
1.2 办学特色的趋同
当前,新建的一些民办本科高校纷纷将“考研率”的高低作为评判教学质量好坏的唯一标准,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市场经济发展的特点,地方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将办学特色转向“应用型、实用型”人才的培养上来。
一些新建民办本科高校为了办出自己的特色,搞了一些特色项目,但这些特色项目仅仅停留在了表面,没有真正深入地开展,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违背了教育规律。②比如,有些学校将“学生的实践教学搬到企业”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但调查发现,学生是到企业了,但学生所做的工作和所学专业根本不符,如会计专业学生到了电子厂的生产线,就是即便学生到了自己的对口专业企业,他们也是被安排在流水线上,根本达不到对口实践教学的目的。更有甚者,有些新建民办本科高校为了应付国家教育部门的质量评估,临时编造特色项目,进行突击建设,这完全背离了办学特色建设的应有之义。
1.3 专业设置与市场脱轨
专业设置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对高校的办学规模、办学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科学、合理地设置专业,是其办学成功的关键。③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些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专业设置时,往往都倾向于开设一些热门专业,如财经类、土木类,导致毕业生出现“过剩”。
1.4 师资队伍建设不合理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师资队伍,一部分来源于高校的应届毕业生,他们阅历较浅、缺乏经验。还有一部分是高校的退休教师,他们年龄偏大,精力有限。此外,还有一部分由周边其它高校的教师兼任,他们往往受到所在单位的牵制,很难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受聘高校的工作中。④教师队伍中缺乏年轻的教学、科研骨干以及学科带头人。
1.5 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要保障教学工作的质量,关键是要搞好教学管理。⑤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本科建设方面刚刚起步,各项工作都在摸索期,因此各项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一些管理制度,要么是来源于旧制度的改造,要么是来源于其它院校的照搬,这都难以与本校的实际相符。教学管理队伍中绝大数都是来源于前身专科的教学管理人员,其管理理念明显滞后于本科教学形式的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整体教学管理水平。⑥
2 强化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质量工程建设的策略
2.1 找准办学定位
(1)办学层次、类型定位。对原有办学层次理念的转变是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发展的基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因此,本科层次和应用型是该类院校应该把握好的两个基本点。在把握好基本点的同时,还应该树立两种理念,一是以人为本、素质教育理念;二是创新思想,服务地方的理念。以办学理念为指导,学校管理者结合自身实际,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在办学类型上,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定位应该是以教学为主,科研及产业化为辅的教学型大学。在办学层次上的定位应该是本科教育是主体,同时兼顾专科和成人教育。
(2)培养目标定位。根据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状况,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应用型人才。因为长期以来,公办高校走的都是学术型、研究型的路子,以培养理论型、研究型人才为主,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没有精力顾及民办高校的发展。根据市场的调查,当前应用型人才比较匮乏,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处于低弱水平。所以,新建民办高校应该转变观念,将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
(3)办学规模定位。我国民办高校的发展靠的是生源,走的是以学养学、滚动发展的路子,因此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招生时往往会选择规模招生。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利用规模招生,进行教育资本的积累。但是,规模招生犹如一把“双刃剑”,过度招生,难以确保教育质量。学校的规模必须控制在一定的人数范围之内,并非越多越好。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商丘工学院自办学20年来,走出了一条“适度招生,质量至上”的路子,开创了一种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办学模式。
2.2 为地方经济服务,打造办学特色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大多处于省会以外的地级市,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将自己的发展与当地经济、市场完美结合,打造自己的办学品牌特色。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要符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的支持。
2.3 以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专业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在做到与其它各类高校专业设置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同时,还应当做到学校内部各专业类型、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在实现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前提下,也能够实现当地经济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同时要瞄准高新技术的应用前景设置急需专业,使专业教育真正与行业、企业的发展相融合,培养市场需要的人才。总之,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专业设置,既要体现出综合、实用、灵活等特点,又要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产业需求,要突出自己的优势,具有前瞻性,既开设一些社会需求的专业,又能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
2.4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建设自己的师资队伍时,要做到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引进与培养并重,外引与内抚并举。课题组调查发现,黄河科技学院十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外进修,鼓励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脱产或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提高他们的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商丘工学院为了建立一支“双师型”队伍,学校设置专项经费资助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和培训。
当然,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还需要兼职教师队伍,比如企业专家的兼职,才能使其培养的人才更贴近企业需求,只有兼职兼职教师的存在,学校师资队伍才能变活。但,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若把流动的兼职教师队伍作为主流,则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教学团队,学校也就不会持续、健康发展。
2.5 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1)扩宽教学质量的监控的范围。当前高校教学质量监控的主体都比较单一,有的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有的高校在学校督导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其它教学相关部门,只是完成分内的工作,对教学质量监管不够。鉴于此,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更应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把学校的各级教学机构、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以及学生全部包括进来。在学校主管校长的领导下,组成督导处(一级)、院系(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教研室对教学质量的监控作用,主要加强在教学各个环节的监控作用。同时还要重视学生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质量的监控中。
(2)加强实践教学的监控力度。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地方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技术人才。所以,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在实践教学上更应该加大监控力度。监管学生的实践培养计划、实践项目、实践过程,实践效果,并及时进行反馈总结,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3)完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新建民办本科高校首先要完善学生的评教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评教体系,利用网络定期开展评教活动,以此反映出学校、教师在日常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其次是要完善教师互评机制,教师互评其实就是教师之间相互听课、相互交流、相互提高的一个过程,使教师知道自己在教学、科研中的不足,进而提升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
(4)健全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要建立信息员反馈机制,由信息员定期对管理、教学方面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及时反馈,学校要组建专门的机构负(下转第76页)(上接第28页)责处理信息员反馈过来的信息,并反馈给学校相应部门,并进行跟踪落实。新建民办本科高校要做的是两方面工作,一是高度重视信息员反馈过来的建议和意见;二是对信息员所做的工作要表示认可,每一学期或一学年评出优秀信息员,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教学管理的积极性。
基金项目:
(1)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研究,课题编号为2013JKGHD0426
(2)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名称:新建民办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基金编号:2014SJG LX361
注释
① 唐伟军.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科学定位[J].职业技术,2013(1):66-67.
② 王玉梅.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筹资多渠道问题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3):44-45.
③ 赵晓东.论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2(2):16-17.
④ 王曾鑫.学科、专业设置要与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试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战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2(6):21-22.
一、文献来源
为了解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现状,笔者对相关研究文献作了较为系统的研读分析。研读资料主要来源是1999至2009年出版的艺术类书籍以及公开发表,被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检索方法为:以“主题”为检索项,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师美术教育”为检索词进行检索,获得1999至200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105篇,经审阅、筛选发现,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相关研究文章为86篇。本研究将之全部作为取样对象,分析维度主要是研究者的研究视角。
二、文献综述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研究
赵诗镜在《对高等师范美术专业的重新认识》一文中提出,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也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当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1]赵青在《对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中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阐述,并给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2]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在于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师资,更好地服务于基础教育。这一点研究者存在共识,基本上没有异议。2005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刊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这样规定的:“高等师范院校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不难发现,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从适应基础教育到了解基础教育再到引领基础教育,这是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质的飞跃。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研究
关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是研究者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梳理众多文献主要从以下层面展开论述。
1.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
吴世宁在《试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中的师范性特点》中指出,多年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体制基本上沿用了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无论在课程设置还是在教学方法上,都偏重于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过多强调专业技能。著名艺术教育家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艺术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内容上偏专、偏精、偏深,而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的东西却因其简单、基础浅而往往被忽视。结果,学生毕业上讲台,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反而并不是感觉轻车熟路、游刃有余。”[3]邱长沛在《关于高师美术教育问题的思考》中强调,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贯彻一专多能的原则,一专多能是师范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中等学校美术教师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专业设置的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如专业基础课除素描、色彩外,应增设设计基础,素描课除传统素描外,应补充结构素描与意向素描,在工艺设计中开设电脑设计课等等。葛鸿志在文章《对当前师范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提出,在中外美术史和美术概论的基础上,增加美术欣赏课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的教学。另外,还应开设美学、美术评论及与现代美术教流相适应的电脑美术和电脑设计,根据未来基础教学的特点,可以开设一些手工与美术相结合的课目,如泥塑、陶艺、纸工、金属竹木工艺等课。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提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课程特别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约占总课程的2/3,并以各种传统写实性的绘画为主,而忽视陶艺,染织、民间手工艺,版画、工艺制作、现代设计、电脑美术等内容,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国画、油画等专业学习和毕业创作,成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全沿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而偏离了师范的办学宗旨。[4]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研究者主要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仍然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的问题展开论述,提出了许多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
2.课程结构中教育类科目所占比重
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高师美术课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较多文献提及了关于这方面的改革建议。还有专门讨论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中如何富有成效地开设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文献。张秀丽在《简论中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中指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中教育课程仅占总课时7%左右,学生学习不到足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毕业以后很难当好教师。美国、日本的课程结构则大不相同,它包含了较大比例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约占总课程的2/5左右。为此,在高师课程中必须增加教育类课程,在增加教育实习学时的同时,可将一次性的教育实习改为:“教育见习—了解教师”“教育实习—学做教师”“教育研习—做好教师”不同目标和内容的三个阶段,以切实提高学生教学实践能力。[4]杨钧同样在《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中指出,高师美术课程设置重专业轻教育是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问题。并用数据说明课程结构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低。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上,研究者主要围绕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师范”特色展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研究者很多都采用了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观点。
3.课程与课程的交叉与融合
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带有普遍性的趋势,艺术领域的改革也积极关注和反映了这一趋势。美术新课程改革反对科目本位主义,关注各课程知识的互相融合和渗透。徐建融在《美术教育展望》一书中指出:“不同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是21世纪教育、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与之相适应,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也成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艺术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5]张志强在《新课改背景下高师美术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探析》一文中指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将美术素养和人文素养并重,增加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增设如宗教与艺术、文化人类学、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戏剧等选修课程。[6]杨钧《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刘剑丽《论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发展要求》等都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关于强调课程建设综合性,提倡学科综合类的文章出现较少,提倡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之间融合与渗透将成为研究者新的关注点。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研究
岳嵘琪、田卫戈在《建立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高师美术教学体系》中指出,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师美术教育应大力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7]赵胜利在《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高师美术教育的思考》中指出,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根本任务的高师美术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招生体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办学模式,从而能够和美术基础教育相适应。[8]众多文献在此方面给予了一定关注,并提出了改进建议。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学实践,对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不甚关注,教育教学中很少涉及美术新课改方面的内容,这就直接造成许多“未来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改的背景、性质、价值和目标,无法在理念、知识和能力上为将来实施新课程做好充分准备,造成培养的美育人才与基础课程改革对新型师资的需求之间出现不和谐因素。
三、文献研究分析
(一)研究成果重复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研究者认识到师资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笔者将近十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发现,论文数目成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目急剧膨胀,时至今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综观文献,整体上都能看到高师美术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将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有些研究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内容重复,创新性和新颖性严重不足。
(二)研究多为定性研究,尚缺乏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现状的分析,且较少关注国外美术教师教育的情况。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师范院校的具体境况,致使难以得出一些具有广泛性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笔者认为,目前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如何很好地适应,乃至引领基础教育改革,特别需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应多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
【关键词】学业咨询 学业困窘生 工作方法
一、学业咨询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业咨询工作服务的群体是“学业困窘生”,包括因学习成绩不良而留级、补考、不能毕业或失去学位的学生。学业困窘生在高校具有较大规模,负面影响较大,必须加强管理教育。
(一)学业困窘生具有较大规模
以某医学院为例,学院学生约5000―6000人,2010年至2013年,学院每年留级52―73人,占总人数的0.9%―1.5%。每学期的医学主要课程约有1000―2000人次补考,占总人数约20%。其中二次补考、二次留级的学生超过50%。每年不能毕业学生(至少一门科目考试不能通过)的有11―48人,约占1%―5% ,不能获得学位(医学主要课程平均分达不到68分)的有 15―66人,占毕业年级学生总数的 2%―6% 。由此可见,留级、补考、不能毕业、失去学位等学业困窘生具有相当规模。
(二)学业困窘生的负面影响
学业困窘生是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棘手群体,具有边缘化、难转化的特点,是“三困生”(生活困难、学习困难、思想困惑)的易发结局,对学生本人、学校教学、社会形象都具有较大负面影响。
学业困窘生中,不能毕业或失去学位是较严重的困境,是五年学习时光的浪费或基本否定,对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造成较大障碍。补考生,特别是多次补考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容易衍生心理问题,影响学生本人的身心健康。从市场角度来讲,学业困窘生乃医学院校产出的“劣质产品”,对医疗行业和人民群众来讲,“劣质产品”意味着“劣质服务”,意味着公众健康可能得不到有效维护,是不能接受的。要办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人民满意的大学,理应对学业困窘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扶。
(三)学业困窘生的管理教育须加强
我校历来较重视学业困窘生的管理和帮扶,最近出台了《留级生教育管理意见》,对留级生的教育管理指明了方向。学业困窘生需要更贴心、更专业、更系统地指导和制度支持,需要有深度咨询、深入交流、深刻反思的场所和机缘。成立专门的学业咨询工作室是必要的。
二、广东医学院学业咨询工作室的咨询理论和工作方法
广东医学院学业咨询工作室2013年3月在湛江校区第一临床医学院挂牌试立,工作室以对话咨询的方式,为学业困窘生提供学习指导(一般不涉及具体课业辅导)、转化教育及进行相关研究,主要工作包括学业咨询服务和学业咨询研究两方面。一方面为学业困窘生提供咨询平台,给予困窘生学业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寻找并解除学业观念困惑,并向校方各职能部门沟通反映学业困窘生难题,提供及时服务。一方面要调查学业困窘生的情况,进行原因分析和对策研究,为制定学业困窘生的帮扶政策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要完成这两项职能和任务,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咨询理论和工作方法。
(一)学业咨询工作的主要理论方法
学业咨询工作室,犹如一个学业“诊所”和“实验室”,需要高明和不断进步的“诊疗技术”才能为学业困窘生铺就“康复”之路。笔者在学业咨询工作中主要开发运用的学业咨询方法和理论包括:原因分层理论、唯物辩证法、循证疗法和哲学咨询方法。
1. 分层理论,分类施教。学生补考、留级等学业困窘原因多,可分为“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三方面。教学设备落后、课室不足等属“器物层面”原因;课程安排混乱,学习自由度小等属“制度层面”原因;爱玩游戏、厌学等属“观念层面”原因。各层面还可以继续细分,总之,类别不同,咨询教育各异。
2. 唯物辩证,全面客观。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看问题要客观、全面、系统,要以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管学业困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问题不应脱离唯物辩证的原则。
3. 循证疗法,科学先行。循证疗法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文献研究的导读,充分运用科学研究的成果,纠正导致学业困窘的思想和行为。对于较理性的学生能迅速解决其学业困窘的问题。
4. 哲学辅导,赋予意义。大多数学业困窘的学生是因“理念层面”的原因,对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甚至产生怀疑、抵触、恐惧等思想,这时就要借助哲学咨询方法,给学习赋予其能理解的积极意义,促使其增加学习行动。
(二)学业咨询工作室的工作方式和流程
学业困窘生类别多,状况各异,咨询互动的方式需要广开渠道。笔者在咨询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1. 预约或登门咨询:学生在约定时间或上班时间可直接前来“学业咨询工作室”进行咨询,由笔者为其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2. 线上咨询:针对一部分存在学业困难,但不愿意进行面对面咨询的学生,也可通过电子邮件、电话、网络等形式为他们提供建议和指导。
关键词:青年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质量;提高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226-02
一、现状与分析
我校创建于1958年,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从最先的卫生培训班到有十多个班级的中专学校,培养的学生遍布全省各地,有的学生在医疗战线上作出了可喜的成绩,教学质量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所有这些与我校始终有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有关。但是2006年我校升格为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招生人数增加,我校招生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今年在校的大中专有57个班级9个专业4000多人。随着学生增多,新教师也在不断的增加,近五年增加了100多人,占全校教学人员的1/2左右。这些青年教师绝大部分不是师范专业毕业的,他们虽然掌握了专业知识,但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对教学方法、教学规律了解甚少,缺乏教学实践经验。但由于教学任务重,短时间内就被推上讲台。但是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教师的素质是教好学生的关键,决定着学生的发展空间和人生轨迹,高素质的教师决定高质量的教学,高质量的教学是学校生死存亡的关键。学校领导必须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要把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作为师资队伍建设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青年教师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自身的优势。岁数小,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学习能力最强,容易接受新事物。青年教师是教师的后备军,肩负着更重要的教学任务;但是,他们刚走向工作岗位,对教学的各方面不熟悉,所以,对他们的培养更重要。如何让青年教师在短时间内提高驾驭课堂的教学能力,实现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下面谈谈我校的做法。
二、建立完整的青年教师培养规划
学校对青年教师培养有一套较为完整的培养规划。该规划包括:①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青年教师要参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法》、《普通话》培训学习,并且要参加云南省教育厅组织的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参加学校组织的说课考试,要所有条件达到才能申报高校教师资格,拥有高校教师资格证书者,校长才聘任。②青年教师试讲制度,第一次上课的青年教师,在系部进行试讲,经过点评、指导,试讲通过者才能上讲台授课。③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各系部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了导师制度,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对青年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的教学培养。安排副教授、教授职称的教师带2~3名专业相同或相近的青年教师,负责备课、授课教学指导,负责出卷、改卷指导,负责论文及科研指导,负责教案书写、课件制作的督促、检查指导,学校要求所授课程每学期青年教师必须有详细的手写教案及课件,老教师有简要的手写教案。手写教案对教师提高较大,可以防止教师网上下载,交差了事。通过老教师对青年教师业务上的指导,加快了青年教师成长。④青年教师听课制度,学校要求青年教师在没有课的学期,要完整地听完一位老教师一门的课程;有课的学期系部也要安排青年教师,在无课的时候听1~2名老教师的课,排好听课教师及时间,要求填写听课评价表,并请授课教师签名,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听课记录表。⑤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教研室人员朝夕相处,能更方便地进行教学交流、探讨。学校规定每隔一周进行一次教研活动。由教研室主任主持,全科室人员参与,严格考勤,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活动气氛宽松活跃,大家在一起集体备课,有说有讲,开展教学各方面的讨论,这些讨论有教材编写设计、编写内容、校对错误及教学内容的整合与补充、教学重点、难点及课时安排;有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及教学方法;有实训内容及班级分组安排,实训方法及步骤规范统一;有书写教案、课件制作方法及心得;有学生学习状况、学习方法的分析,试卷分析。通过教研活动,进行教学经验总结,及时给予青年教师教学指导,使他们尽快适应教学的各个环节,迅速地成为一名成熟的高校教师。⑥青年教师说课、讲课比赛,学校规定每年进行一次青年教师说课、讲课比赛,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进行。45岁以下全部参加,先在教研室或者系部进行初赛,系部再根据名额推选教师到小组进行复赛,最后由各小组的高分者组成方队参加校级青年教师说课、讲课决赛。有主会场和分会场,主会场在报告厅,是学校根据教学进程指定的班级及全校教职工参加,分会场在每班教室,是通过录像同步传送到教室要求全部学生观看。决赛评委是外请高校和医院的专家,现场评分,并颁发证书、奖金。近几年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说课、讲课及各种演讲比赛获奖选手大部分是30岁左右的教师。通过比赛,增强了青年教师的自信心,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课堂授课能力。⑦为青年教师提供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学校根据教学需要和师资培训计划,按照“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理念,送青年教师到医院及相关单位进修,到高校听课、当访问学者,参加各种培训班、学习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评价方法及科研方法,目的积累临床与教学经验。请高校教师、医院专家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营造一个良好的学风、教风,通过多种渠道学习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了提升青年教师的学历,方便读研,领导非常重视,经过多方努力,在我校开设了昆明医学院研究生课程学习班,同时鼓励青年教师考研、脱产学习,对于拿到研究生学历的教师,学校给予资金奖励。⑧发挥教学督导、指导作用,学校成立教学督导室,负责全校教师的监督、检查和评价工作,负责每两周一次收集、汇总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信息反馈及评价表,上报教务处、实验实训中心及各系部进行整改;负责安排听课表。听课人员一般有校级领导、中层干部、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督导室成员;听课人员提前进教室。每名授课教师至少有3人去听课,课前原来是通知授课教师,现在经过学生建议后不通知授课教师,这样能更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授课情况及教学纪律。因此,每位教师上课前必须备课,包括备教材、教案、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实验物品、学生学习情况。课后每位听课者当面给授课教师评课,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并填写听课意见、建议和得分。经过领导、专家对授课环节的点评、指导,目的使授课教师总结经验,在今后的教学中继承优点,摒弃不足,提高教学质量。根据学校要求,对青年教师每学期必须安排人员听课,经过反复的听课、评课、教学指导,我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短时间内有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