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的专业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的专业知识

第1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

我国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有着两个特点,分别是起步早、发展较快。由于我国相关政策的颁布和信息化的发展,使得实践教学对于中职教育来讲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也使得学生要学会实际操作,学会自己解决实际问题。但是现今也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不能和中职教育的规模进行协调同步的发展,这也是造成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弱。文章从三方面来进行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思考这一课题的探究。

1对现今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关的分析

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一般都是进行对“计算机理论+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对于计算机教学来讲,它的职业教育特征非常明显,它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并且它的宗旨是培养出设计、维护、管理、服务等为一体的应用型人才。所以,中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是:以计算机为主,然后给企事业单位进行熟练计算机操作和拥有较强维护以及设计能力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还有给企事业单位进行能够在特定的经济社会、行业经济情况下进行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的人才培养。在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计划里面,其课程设置在计算机实践操作方面较为侧重,并且要求学生在计算机运用技能的基础上开设和网络工作领域或者行业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不断提高。具体来讲就是在计算机知识和网络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让这两者成为学生能够掌握的一门工具,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利用这个工具实现对各行业计算机应用软件操作和维护能力以及技能的提高,以及最终实现学生在各个行业环境下都能够胜任计算机专业的知识应用,实现学生更好地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在社会上发展。

2对中职计算机教师能力中相关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具有两个特点,即复合型、应用型,这使得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具备相应的较高能力。现对中职计算机教师能力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主要如下:(1)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能力。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知识能力结构要和中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特点即应用型和复合型这两个特点进行相互的结合。对于合格的中职计算机教师来讲其要具备的条件有很多,比如要有着坚实的计算机专业理论和网络专业知识功底,还有要有着丰富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技能及经验。现今,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大多数都是计算机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因此,这些的毕业生就会缺乏具体的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所以,当他们在进行授课的时候,就不能够深入、透彻的讲述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以及传授计算机操作技能,也不能够掌握了解新计算机以及网络产品,这就使得学生不能够真正的掌握计算机知识,从而使得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还有就是这样能够培养出过时的毕业生,从而产生用人单位用人较少的情况。所以,对于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来讲,一定要将自己不断的进行知识的充实,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知识,积极的了解计算机行业的新动态以及新行情,这样才能够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人才,教师还要不断地加强自学能力,不断地对新课程进行钻研,这样就能够使得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满足现代教学需要。(2)中职计算机教师要拥有综合素质的能力。中职的教育对“职业”教育很注重,它主要是培养“职业人”,不是“教育家”。因此,要教师不仅仅要拥有职业能力,还要有综合素质的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不断地对中职计算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定位以及职业实践、职业道德、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等等文化素质进行教育加强。要帮助学生拥有“能力本位”的思想观念,学会将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转变,将“被动”学习的学习态度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学生在进行听课的时候,要以课堂知识为主要的,然后利用其余的实践通过其他的学习途径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更好地对待社会工作和计算机行业的工作环境。(3)中职教师要拥有职业教育的能力。现今,较多的教师他们都有着较为模糊的教育观念,这就使得在职业人才培养上其研究途径较少,使得计算机专业的课程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依旧落后。一些教师在进行讲课的时候,采用的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和一张嘴的方式,这就使得在讲课的时候对学生主体地位进行忽略,使得不利于学会职业能力的培养,更使得现代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法没有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3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提高进行相关的方法解决

通过以上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的要求分析以及结合现今职业院校的情况,现对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能力提高提出以下四种方法,具体如下:(1)不断地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是加强“双师素质”建设。其“双师素质”具体是指首先有两年以上的在基层生产、建设和服务管理等实际工作经验,能够帮助本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指导,然后是指有讲师以上的教师支撑,最后是指主持过两项或者以上的项目研究,其研究的成果已经在社会的事业单位进行应用。进行“双素质”建设的加强,主要分为两方面。对于学校来将,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可以利用寒暑假进行。可以通过邀请一些在计算机、管理、网络等方面的专家来为教师进行相关的培训,还可以通过将教师送至企业单位等(和计算机专业相关的都可以)来帮助教师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这样能够使得教师在为学生讲课的时候结合自身案例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形象。对于教师来讲,教师要不断地对自身学习进行加强。尤其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更是如此,还要考取对计算机软件、网络等的相关从业资格证书,这样能够使得教师的专业技能更强。(2)进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的变革。其变革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点:基础以能力为主,导向以就业为主,重心是学生能够学习掌握职业技能。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采用“任务教学法”、“案例分析法”等来帮助新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建立,还有要积极的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实验室等,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将实践运用于里面,帮助学生经验的积累。(3)对教师的科研能力进行不断地提高。教师进行科研是现今区别以往教师的明显特征。教师要不断进行教育型转变,这样才能够接受经济时代的挑战,才能够满足素质教育的需求。教师如果具有科研的能力,那么教师将其运用到教学中,然后进行分析和研究,那么就会找到最好的办法进行解决。还有就是教师进行科研,能够帮助教师不断地总结积累的经验,不断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帮助教学的更好发展。(4)对教师职业素质教育进行加强。中职教师的教学能力包含知识和技能,还有对学会恰当职业道德以及文化素质能力的培养。现今,企业都对就业者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在进行讲课时注意和校外的大量案例进行结合,以此来使得学生对职业品质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还有就是要对学生的人际交往和组织能力等进行不断地提高,这也是教师进行职业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就要通晓商务礼仪、企业文化等知识,这样才能够在讲课时更好地展示自己的职业风采。

第2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05-0000-02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已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它既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我们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提出了更新的要求。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普及,中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既要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也要顾及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文化素质偏低的现状,传统的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中职生的就业发展。因此,中等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改革的主要思路是:以“各有所长,各尽所能”为培养原则和最终目标,扬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全面开花”的教学模式,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实践为主,重点突破”的教学模式。本文阐述了中职计算机专业应建立五个方面的教学模式,以供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师探讨。

一、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的技术工人的需求量不断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的扶持政策力度的增强,都给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如何把握住发展机遇是我们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是中等职业学校在教学中首要考虑的问题。而就业为导向是指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将就业岗位的需求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规划相结合,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社会经验的获得和实践能力的形成。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给学生谋生的能力为首要位置,是职业教育的根本属性。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专业教学中首先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定出符合企业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性教学计划,与企业技术人员制定出专业课程项目设计,让学生真正做起来,以此培养学生工作思维;然后任课教师再根据课程总的项目设计制定出每个子项目的设计、执行子项目,最后达到整体教学项目的完成。另外企业与学校定期互动交流学习,确保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内容都是新的和实用的,教学手段也是最能够吸引学生的。为了尽早让学生在学校中了解将来工作项目,以便将来能够尽快适用岗位工作,要求企业技术人员定期到校给学生上课,与学生一起解决具体实际项目方案。由此可见,只有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与实际岗位相适用的学生,才能培养出使用人单位满意的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赋予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中职学校“招得进、教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的良性运行模式。

二、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大弊端之一是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运用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教师主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在道德、知识、技能、身心素质上获得全面提高。因此,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这种教学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既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教学活动的转化、改变呆板、单一、毫无生气的传统教学活动,又要做好角色的转化,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帮助学生,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建立以实训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对较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中职生大多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形象思维能力尚可。因此,如果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讲授专业课程,整堂课从头到尾只讲授听得见、摸不着、看不见的理论,或者偏重于学科理论体系的完整传授,缺少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结合,必然造成只有少数抽象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接受,而大多数同学听起来则会昏昏欲睡,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当今的计算机软件大多是以WINDOWS为操作系统的,各种软件都是以图形化界面和鼠标操作为主,教学讲求直观、便捷,这些软件操作过程的教学在黑板上是无法向学生讲解明白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模式上,要根据目前学生的现状,顺其自然,加强形象思维教学,多给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同学们从枯燥乏味的理论中解脱出来,获取他们需要的专业技能,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而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视频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教室+黑板+粉笔”的传统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计算机实验室、视频室为主战场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听教师讲解的时候同时跟着动手操作,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激情,才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

自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蓬勃发展,其应用已遍及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正在对人类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样,多媒体技术对教学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能为学生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可以实现模拟环境,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计算机硬件水平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二是专业知识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部分,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明了,又生动形象,学生容易掌握和接受。三是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教学,有利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四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知识水平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因此,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环境的教学模式,将较大程度的优化教学环境和教学效果。

五、建立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远程教学模式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远程教育已成为现实。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制约教育的最大因素是时间和空间。即学生与教师不能离学校太远,学校容纳的学生也不能太多。而在以网络为教学系统的远程教学模式上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网络系统来说,不论你离得多远,也不论什么时候,只要你愿意,远程教育的大门都会向你敞开。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方式相比,远程教育具有以下优点:一是打破了地域界限,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远距离交流;二是打破了时间界限,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三是可以共享丰富的教育资源,消除了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四是可进行教育教学信息的迅速传递与交换,由被动教育向主动教育转换等等。虽说远程教育有许多优点,但并不说明传统教育已经过时了,目前仍然是传统教育处在主导地位,远程教育处于辅助地位。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学的作用,建立以“学”为主以“教”为辅的网络教学系统。

总之,计算机专业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变化的需要,也不适应社会企业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学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素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真正让学生愿意学,学得好,学得轻松愉快,只有这样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改革才能结出丰硕果实,中职计算机教育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尹玲.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学改革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

[2]王红梅,费文颖.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

[3]彭文晖.论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J].新课程(教师),2010

[4]胡大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10

第3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6-0189-02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主导的信息技术在普及的同时,也不断地更新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无处不在。而中职学校作为培养实用技术人才的基地,自然也要把计算机教育列入首要的教学课程体系之内,以便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和操作技能,满足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需要逐步建立掌握基础,发展实践,全面提升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经验中,总结出了以下四个方法。

一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能力

在中职教育领域,由于中职教育本身是以专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因此,所有的教学都按照既定的规律,都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执行。计算机教育更是如此。传统的教育,更注重技术的教育,而忽略了学生个性的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学生个性特点的角度,去带动专业教学,而不是用专业教学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如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对计算机课程不感兴趣、专业技术一般的学生,对游戏却十分感兴趣,而且玩起来很专业。因此,笔者就从“游戏”的角度着手,通过这个角度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渗入相关专业技术教学。这样也可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分的发挥。

又如,有些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此时教师没必要在课堂上对他们提出太多的要求,而是应该在课后给以更多的帮助;有些学生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对一些小技巧很感兴趣。因此,笔者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这样的课堂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此外,在《Dream weaver MX》的教学中,笔者联系其他教师,组织了一次校园网首页设计大赛,让学生按照学校概况等文字材料,图片素材等参赛,最后通过教师团队和学生代表评定,将评选出的网页放在校园网上进行展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二 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中职学生还处于成长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过于单调的教学方式,或者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都有可能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因此,中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导入各种教学内容,采用各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Word的教学中,在图片、艺术字等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在课堂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制作贺卡,如制作生日贺卡、教师节贺卡、新年贺卡、母亲节贺卡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设计出具有独特风格的贺卡,展现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又如,由于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Excel电子表格处理时,会遇到较大的难度。在这一部分中,内容涉及表格排版、美化、函数应用、排序、筛选等内容。教师分开教学,让学生各个击破,这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式,但是当学生完成各个部分的学习之后,教师应该综合:SUM(求和函数)、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MAX(最大值函数)、MIN(最小值函数)、COUNTIF(统计函数)等知识,给学生布置“制作全班考试成绩总表”的任务。如让学生按照全班同学名单及成绩的表格,完成如下任务:(1)美化表格,适当排版;(2)制作统计表,求每位学生的总成绩,平均成绩,每科的平均成绩,各科的最高、最低分;(3)按照学生的平均分进行排名;(4)筛选出有不及格科目的学生名单及不及格科目。这样,就可以把零散的知识应用于一个实际的项目中,不仅能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也能够全面地考察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在完成任务完成后,教师还可以通过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三 开展分层教学,提高班级的学习效率

事实上,在教学中必须要承认中职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也就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分层教学。但要用好分层教学,就需要科学合理地完成层次的划分,当然,必须要强调的一点是,分层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身份地位的分层。所以,教师的分层,更多的是要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能力特点和特长,以及社会对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人才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层次划分。

从培养模式角度上看,大概可以把学生划分为应用型、理论型、特长型等。然后再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展开不同的教学。不过必须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类型的学生,都应努力成为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

对于理论型学生,教师应该注意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质,从理论基础着手,针对其研究能力展开教学活动,当然,理论研究能力,不能等同于大学生或者专业人员那样的研究能力,而是主要强调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中,理解理论,并充分地发挥理论的作用,并能够对相关理论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强调其在计算机中的编译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理论的培养,这样就可以为其进行计算机专业的更深入的课程的自学、研究打下很好的基础。

对于应用型学生,则要根据他们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的优势,在进一步夯实他们在专业知识上的基础外,还要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培养其动手能力。比如,在课堂中重视对其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特长型学生,由于他们在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编程等方面表现异常突出,通过特殊的训练和培养,能够使他们在大学期间就出成果或者在毕业后马上出成就,继而成为某一领域的奇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时候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课程中的某个方面的培养,比如就计算机安全方面,则需要强化这个方面的培养。

四 创设情境,实践教学

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本来就是充满趣味性的教学,但是,如果教师不能够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不能让学生在教学中产生兴趣,那可能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网络技术,需要学生具备严谨的思维,但是并不是要学生在机械的、刻板的教学模式下进行思考,而是需要让学生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探讨和学习。因此,笔者认为,在中职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应该适当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情境带动教学,启发学生进行实践。例如,教学视频编辑软件时,利用课前学生准备的1~10分钟时间,通过屏幕播放一段欧洲杯小组赛的十大进球剪辑,在所有学生机上演示精彩视频文件。通过精彩的剪辑片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其在不受任何拘束的欣赏、评论过程中进入课堂教学。

接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实践学习,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收集自己喜欢的球星,或者球队的进球,然后编辑成一段精彩的视频剪辑,在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后,由教师进行指导,最终形成完整的剪辑片断。

五 结束语

总之,中职计算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把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事实上,计算机是一门比较难学的学科,一方面,其理论具有抽象性,另一方面,其实际操作也具有复杂性和相当的难度。这就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的学习是一个过程和体系,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辛勤努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陈姊忆.中职学生计算机学习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2010(7)

第4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专业 实践性课程体系 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

计算机和网络等IT技术已经应用到当代社会各个领域,并导致大量的IT应用维护型人才的社会需求,而现在的该类人才质量和数量都严重不足,因此增强高职计算机专业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要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国内关于如何更好地培养高职计算机专业IT应用维护型人才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实习就业中显现的人才短缺问题还是很普遍,需要不断的探索研究,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应用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结合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改革,即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及课程内容根据IT应用维护型人才市场具体需求,定期针对性调整,能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实现实习到就业的零过渡。下面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性课程体系改革为例,阐述这个改革方法及其效果。

一、IT应用维护型人才需求的市场调查

在以商业经贸为经济主体的浙江省,很多针对IT应用维护型人才需求的调查表明,目前各类信息管理的经贸企业、各种电脑城和数码港、电子商务企业和应用软件开发企业等,对实践型IT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巨大,这些岗位主要是IT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系统维护与管理、软件开发及测试、网页设计、美工、IT技术支持等。而目前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一直不能满足很多相关岗位的知识和技能要求,造成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时专业对口率较低与社会IT应用维护型人才严重不足的矛盾。

二、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执行顶岗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根据高职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精神,学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从2009年9月开始,同时采用“2+1”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07级、08级、09级三届学生执行了顶岗实习。专业与二十几个企业签定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大量实习岗位。学生完成两年必修和选修课程后,按照自己就业意向选择这些岗位进行顶岗实习。07级、08级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企业反映我们的学生实习热情比较高,顶岗实习也明显提高了学生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取得了积极的实践锻炼效果。

同时企业也指出很多问题,知识技能方面主要包括学生跨专业的知识贫乏,专业知识和技能落后,不能满足有跨专业综合能力和应用新技术工具能力的岗位的需求。

三、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针对实习中反映的问题,专业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逐步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1.根据岗位技能需求及时增设相关专业交界课程,提倡学生选修跨专业课程。实习岗位中相当一部分是要求具有跨专业知识的,比如保险公司的某些岗位不仅需要信息处理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保险知识,IT销售和服务岗位除了需要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有销售和服务技能等。针对这一情况在201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信息技术服务》和《网络营销》等,并鼓励学生积极选修感兴趣的跨专业课程,比如管理、保险或社交方面的选修课,为将来上岗打好基础。

2.增设时尚的技术课程,开设相关技术讲座。随着电子商务和手机应用的普及, WEB商务网站快速开发与维护和手机客户端应用软件开发与维护人员需求量非常大,这些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岗位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基本的专业知识,还要熟悉使用较先进热门的技术工具。现在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结构多年未改,满足时尚技术需求的课程几乎没有,学生在校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和工具,导致学生在这些岗位上有点不知所措。发现问题后,专业派老师到相关企业挂职锻炼学习新技术,及时更新师资的专业知识,积累教学资料,开设相关时尚技术课程,比如《手机软件开发概要》,《Ruby On Rails快速WEB开发》等。同时,还积极聘请有相关经验的技术人员到学校举办讲座,让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企业的相关知识点拨。

3.课程内容更新。计算机技术发展很快,很多软件的版本和型号种类都在不断更新,如果专业课程的内容不能长期不变,那么学生的专业知识就会落后。因此专业及时根据市场趋势更改课程的内容,比如《操作系统》,《网络技术与应用》等。

四、落实项目化教学,建立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高职专业课程项目化教学的要求,专业不仅落实了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还将多门专业实践性课程组合起来围绕一个虚拟大项目组织实践教学。

1.落实单门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根据学校要求,2010年我们对本专业的《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C#WEB高级编程》、《网页制作与布局》、《数据库管理与开发》、《操作系统及应用系统管理》等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一定的项目化改革,在传统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基础上增加了项目化内容和任务要求,使学生对某一门课程知识技术的意义有了较直观的感觉。

2.建立计算机实践性课程体系。虽然各门课程的项目化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各门课程之间的实验实训内容还缺乏实际的关联性,而IT实际岗位上的工作内容是综合的,例如一个单位的信息技术处岗位就要求能修改更新、维护该单位的数据库、网页和网站,还要能对单位计算机网络设备的进行维护管理等。因此,专业按照实际岗位需求对各门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又进行整合,进行适当的增删改,并仿真一个中小型营销企业的网络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过程,提出各种功能和性能需求,围绕这些需求来设计各门课程的项目,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形成一套计算机实践性课程项目化教学体系。这套教学方案已经应用于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的教学,推动了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了学生实习实训的技术含量。

3.不断调整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市场的相关岗位需求变化,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需要进行一些相应的简约合并或增删调整,同时根据专业知识的前期后续需求,对课程教学次序和时间分配进行一定的整改。比如将《网络技术与应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两门课合并为《实用网络技术》及课程集中实训,这个合并课程在计算机08级教学中试用过,效果良好。

4.学生考核指标体系改革。以《实用网络技术》课程为例,考核指标体系的改革内容包括:

(1)实验教学成绩考核:实验成绩占《实用网络技术》课程总评成绩的15%。指导教师每次实验对学生进行出勤考核,对实验效果作记录,并及时批改实验报告,综合评定每一次的实验成绩,在学期终了以平均成绩作为该生的实验成绩。有以下情形之一者,迟到、早退、无故缺勤总共3次及以上者或未按时完成实验或缺交实验报告达3次及以上者实验成绩为不及格:

(2)课程实训成绩考核:1)设计报告占20%;2)连接配置能力占30%;3)解决问题能力占20%;4)创新能力占10%;5)学生答辩占10%;6)态度和纪律占10%。

(3)顶岗实习成绩考核:1)考勤情况占20%;2)完成分配任务情况占50%;3)对解决问题能提出自己观点能力占20%;4)完成实习报告情况占10%。

各类成绩最终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档。

五、项目研究成果的应用及效果

围绕这套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整理并编写的实践教学内容手册,已经应用于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的教学,明显提高了学生职业证书的考证通过率。

这套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实施专教学能充分利用现有的WEB数据库实训室、软件实训室、网络通讯实训室等校内教学实践资源,使学生在校期间能系统地学习到比较接近实际岗位需求的知识技能,保证学生在校内实训实践时间接近40%,同时积极拓展浙江盘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杭州鹏睿科技有限公司等一系列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的校内校外实习,校外实习时间在1年,同时强调实习期间与实习企业密切合作,对实习学生进行继续教育。基层实际调查证明,这套课程体系的执行能切实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相关的实习基地企业都反映计算机09级和10级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岗位适应性很好。

由于实习表现良好并掌握了该岗位的技能,近两届毕业学生在顶岗实习结束后直接被企业留任的比例增长很大,就业专业对口率也明显提高,有力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自信心和就业率。

六、总结

实践证明,基于工学结合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计算机专业实践性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能有效提高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对口率,但还需要随着计算机行业技术的发展和岗位技术需求变化,在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不断改革完善,需要寻找更多的合适实习企业建设更好的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改善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的专业综合实训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进一步促进学生从实习到就业的零过渡。

[参考文献]

[1]董发勤,张广兵.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多向参与机制[J].职教论坛,2012(3).

[2]曹凤.高职高专院校的科研工作及对教学的促进作用[J].教育与职业,2010(7下).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

第5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重组;课程设置;校企合作;岗位网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1-4891-02

高职类计算机专业的现状不容乐观,《2010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中提到,计算机相关专业被列为高职失业率第一、本科失业率第二专业。”的确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只要是中高等学校就有计算机专业,而且计算机教学都偏基础偏理论,毕业的学生虽多,但专业不精动手能力不强,从而出现供大于求。而实际上,计算机专业的高、精、尖人才十分希缺。使得高校和市场形成了供求矛盾,这也迫使计算机专业必须进行大刀破斧的改革甚至重组。现在我针对高职类计算机专业改革及发展进行相关的探析。

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而教师又是专业建设的主体,所以只有教师地教学理念不断的更新,才能实现好的教学效果。如何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我用上海市工业技术学院王立刚院长的话“在教师上投入资金越多,效益越大”。计算机专业是个与时俱进的专业。它的发展不仅仅局限在软硬件的发展,而更偏重于计算机这个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我们教师当初在学校获取的是传统计算机专业知识,在他传授给高职学生时,已经存在极大的不适应。这时就需要对教师进行针对性培训。

1.1 教师培训的基本思路

根据行业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开展多种形式培养培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使专业教师适应职教课程改革的要求。

1.2 教师培训的基本原则

“借助外脑”,帮助教师树立先进职教理念,学习与借鉴现代职教模式与教学方法。“立足校本”,帮助教师获得相关技能等级证书,提高专业能力与实践操作技能。

1.3 教师培训的基本做法

采取委托培训、派出学习、校内培训、产教结合、技能鉴定与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制定实施办法,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2 重组专业课程

专业的设置是市场为依托。合理的专业设置必须对市场进行过全面调查,包括对往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人才市场的人才需求,IT行业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等。经调查总结出目前市场一方面需要的是以操作应用和维修为主的通用性计算机专业人才,如网站开发设计人员,硬件维护人员、企业网络建设和维护人员;另一方面大量需要计算机应用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包括熟练应用OFFICE的信息化工作人员、企业专业管理软件应用的人员、多媒体技术运用及创作人员。针对以上市场需求分析,设置了相关的6个专业(网络专业、硬件维护和维修专业、信息化管理专业、动漫与特效处理专业、软件应用专业以及传媒专业),每个专业都有3~4个相关岗位网(如网站开发与设计岗位、网络维护和建设岗位、硬盘维修、主板电路分析及维修、.打印机常见故障及维修、复印机常见故障及维修、美工设计基础、平面设计软件、卡通漫画基础、office软件综合应用、企业信息化软件、多媒体技术应用、企业网页设计与管理等)。由岗位网决定开设的专业的课程组,打破传统的课程大纲。从而构建新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标准。

3 引进校企合作,仿效企业实训

现在计算机专业招生较好的学校,如上海海洋职院、武汉职院、深圳职院等。以深圳院为例,学院秉持“校企合作,持续双赢”的原则,先后与思科、Oracle、H3C、微软、ARM、Intel 、Symantec等跨国企业,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企业捐赠的设备和教学资源约占专业实训设备总值的20-30%,并提供学生认证折扣优惠,专业教师均已拥有多个国际IT技能证书,实现校内校外实训环境的深度融合。而且他们自身也非常注重实验实训设备的投入和支持。而且还有很多学校甚至自己开办工厂,院长为法人代表,实验实训设备跟企业、社会直接接轨,他们不但对本校学生进行培训,也对外面的学员进行培训。有效利用了学校的多方面资源,促进学校、专业、学生的多方发展。由于计算机专业课程实操性强,做好实习实训是关键,没有配套的专业实训室的支持,专业教学只能纸上谈兵。

除此之外,积极探索 “一条主线五个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建立了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

探索中我们将软件应用专业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教学,着力打造“一条主线五个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一条主线”是以培养学生四种能力为主线(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五个模块”是指培养过程的“课程实验—期末实训—毕业实训—顶岗实习—创新性实践活动”五块。五个模块是根据软件技术特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四种能力,体现工学结合。这五个模块和整个课程体系,都是围绕主线来展开。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直接走进工作岗位。

4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训课程和教材

发展新的计算机专业思路,教材的开发势在必行。目前,已与金亿五金压铸厂共同建设基于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作过程的《信息开发技术》课程,与广州唯康通讯有限公司建设完成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 “教学做”一体化情景化教学的《网络综合布线》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信息开发技术教程》、《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实训教程》、《网站规划与设计实训教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教程》、《角色动画教程》等教材。

5 小结

计算机专业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也不能纸上谈兵,一定要付诸行动,让我们这个本为新兴的专业,开出长久之花,为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就好业,我们一定要认真的落实专业改革,让计算机专业打破高校与市场供需的矛盾。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 严中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第6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高职院校 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24-0045-02

一 引言

在过去的十来年里,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到了迅猛发展,在规模扩张的同时,不少院校尤其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也渐渐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办学,坚持特色,以深化改革的思路来谋划科学发展。培育高职院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业群是形成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每个专业群都要围绕一到两个核心专业,为适应区域经济的人才需求,探索和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实践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课程体系,建设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并同时带动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夯实基础,强化特色,提升内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笔者根据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情况,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工作谈几点认识。

二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基础

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于2003年开始招生,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经过国家示范性重点培育高职院校5年的建设,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拥有一支力量较雄厚、结构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

几年来,通过引进专家、选送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进修、以老带新、互相学习等方法和途径,本专业基本形成了以高级职称教师领头、中级职称教师作为支撑、初级职称教师为后备力量的专业教学团队,大部分教师直接来自企业生产、管理岗位,持有行业权威职业资格认证。

在兼职教师聘用方面,通过建立兼职教师数据库,收集大量的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信息,并且指定专人与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从2007年建库至今,在册专家人数已达到了50多人,可以满足本专业对兼职教师的需要。

2.初步建立了以项目为载体、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

建立了以专业技能为主线、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教材的编写以项目为载体,注重实效性和实用性,努力做到内容与实际工作需要零距离。多门核心课程与企业合作开发了项目化、“教学做一体化”的教材并运用于实际教学。如CCNA认证课程则直接采用思科官方开发的最新权威教材。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Windows组网技术”已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交换机与路由器原理及配置”、“Linux系统管理与组网技术”、“网络数据库SQL Server”已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3.实训基地具备一定规模

校内实训基地中建有网络技术中心一个,包含网络基础实训室、网络系统集成实训室和网络综合布线实训室;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包含有校园网。

4.引进行业权威认证,在校内建立认证考试中心

学校引进思科的CCNA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把CCNA培训课程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此外,还设有高新技术ATA认证考试点,开设有华为网络助理工程师、工信部网络安全工程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项目。

5.科研、教改成果显著

2007年以来,学校承担区级以上科研、教改课题4项,院级课题9项。学生在许多全国性的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如在第四届“思科网院杯”2009年度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中,本专业学生与国内著名大学本科学生同台竞技,以广西第1名、全国第11名的成绩进入复赛,在复赛中取得了全国第12名的成绩。

6.社会服务能力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为社会输送合格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的同时,依托学院的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对中职教师和社会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计算机技术培训,先后培训中职教师250人次;同时,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技术人员还进行横向科研开发,成功开展了2项课题的研发工作;并且积极扶持兄弟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

三 专业建设改革的内容

1.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在校企合作的推进过程中,在实训基地建设、人才培养、认证培训、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只要找准切入点,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可以做到互利互惠的。学校通过把美国思科公司的CCNA认证课程融入到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而得到该公司的大力支持,不仅在认证考试费用上给予低折扣的优惠待遇,而且给予教师免费培训和赠与网络设备等帮助,该公司也表示今后还将长期合作。

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国内外知名网络相关企业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沟通和协商,建立深度合作的长效机制。

2.实践“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区域经济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特点和高技能专门人才规格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依托行业企业,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培养学生“建网、用网、管网”三项职业技能;基于工作过程进行岗位能力分解,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校企合作共同构建以项目训练为主线的“企业引领、职业化训练”的人才培养模式。

把职业认证教育贯穿整个学习过程。积极推行“双证”毕业制度,规定学生在领取毕业证书前必须获得一个以上相应的职业资格认证证书。目前,学校已经把CCNA认证课程融合到正常教学体系中,考取CCNA证书成为了基本要求;而且计划在选修课中增加CCNP课程,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能考取CCNP证书;鼓励优秀的学生自学CCIE,争取获得CCIE等顶级国际认证。加强校企合作,以项目训练为主线,采取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教学。依托广西工业职业教育集团,通过北部湾园区学院进行“厂中校”的学习。每学期分为三个阶段:校内学习阶段、北部湾园区学院实习阶段和到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三个阶段交替进行,每个学期至少安排学生到北部湾园区学院参观实习一周,了解行业的发展动态和将来的工作环境,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达到职业认知的目的。校内学习阶段以项目为主线,整个学习过程都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内完成,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岗位技能,实现职业认同的目的。每个学期最后五周安排学生直接到企业实训,让学生熟悉网络组建的基本流程、企业生产工艺及岗位技能,三年当中学生反复多次到企业实训。一方面,学生对职业有了较深入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掌握了企业先进的技术。每个阶段均采用项目教学方法,把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通过学生到企业岗位工作实践,让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提升岗位技能。通过多阶段的顶岗实习,确保学生在毕业前累计都到过企业从事网络相关专业工作一年以上,保证学生毕业后能够无缝过渡到实际工作环境中。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项目化的课程体系

第一,职业认证课程融入正常教学,使学生所学知识更符合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继续完善CCNA认证课程教学。在学校建立VUE考试中心,强化学生认证考试,提高认证通过率。

第二,提高认证课程级别,培养技术全面过硬的高级技能人才。在完善CCNA认证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进一步把CCNP和CCIE等思科网络技术的顶级认证培训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更好地为社会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紧缺的高技能高技术型人才。

第三,校企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训练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分析“建网、用网、管网”工作岗位及典型工作任务,制定网络技术人才的职业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开发并实施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案例专业课程,编写具有鲜明职业特色、“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教材,将Cisco、华为等国内外知名IT企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认证课程融入实际教学,实现职业资格认证课程与基础专业课程相融合,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岗位对技能和知识的要求,对学生实施职业化训练。

4.建设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通过校企互派教师、合作教学、合作开发项目、合作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使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比例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50%,形成一支专兼结合、“双师”素质高的教学团队。

5.建设具有“校中厂”、“厂中校”特征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针对国内外知名网络设备生产企业、网络安全系统集成企业和通讯与互联网运营企业在员工培养、客户培训、设备和软件系统潜在用户的培育、项目开发、技术服务等方面的内在需要,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师资力量、场地安排等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共同合作,在校内建设以企业名字命名的网络设备系统集成实训室、网络安全实训室、项目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与考试中心等具有真实企业环境特征的“校中厂”实训基地;在企业内建设具有“厂中校”特征的校外实训基地。

6.带动计算机类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

通过重点建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动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技术等计算机类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全面推动专业群各专业的整体水平提升,形成群体优势,做到资源共享,提高为区域经济服务的综合能力。

7.增强社会服务和辐射能力

发挥本专业及专业群在IT技术人才培养、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培训、职业认证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培训,与政府职能部门合作开展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开展网络系统集成和软件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主动承担区域内中职和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加强对口帮扶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对北部湾经济圈的工业化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持。

四 结束语

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有其自身特色,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改进和完善,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围绕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信息化建设服务的需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计算机应用等专业为主干,以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图文信息处理技术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并且在专业改革和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为专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树超、范唯.以专业改革与建设践行高职教育科学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第7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字】高职 计算机类专业 综合实训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048-03

交换与路由技术是面向网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维护等专业开设的一门核心必修课程,它是在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之后,对网络知识进行应用的实践课程。课程主要从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安装、使用和配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熟悉中大型网络组网的基本知识,掌握网络的基本构建方法,具备交换机与路由器的组网技能、网络架设和维护及网络安全技术的技能,完成交换机与路由器设备的安装、配置、调试以及常用网络协议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组网技术及高级应用能力。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简单地以技术范畴为标准,把综合性的网络应用需求划分为多个独立的技术实训项目,例如端口聚合、单臂路由等,也有部分教师在课程后期,选择性地把几个单项综合为一个类综合实训项目,但各子项目间缺乏有机的结合,且与企业实际应用情况有一定差距。此类做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体系被人为地划分为无关联的独立项目,缺乏整体规划与集中整合,学生缺少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训练,结果是学生在应对大型、复杂的网络需求时,不能全面地分析考虑,甚至束手无策。

因此,根据工作岗位技能需求,规划设计一个涵盖该专业领域主流技术、技能的综合实训项目,对培养学生的全局思考能力,提高其就业竞争力非常重要。

一、实训目标及内容的确定

实训目标以能力目标为基础,实训内容根据工作岗位需求而设置。通过调研和分析,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目标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人才培养目标,并给合工作岗位需求,将实训内容设定为:

1.根据企业需求,设计网络拓朴结构。

2.根据拓朴,进行设备选型。

3.连接网络设备,并进行安装、调试,主要完成交换机基本配置、VLAN划分、端口聚合、生成树协议配置、单臂路由、静态与默认路由、RIP路由协议配置、OSPF路由协议配置、NAT地址转换、访问控制列表、Voip配置、帧中继配置、VPN配置等。

4.网络的测试。

本课程所培养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学生的专业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方法及能力也有所差异,在有限的时间和实训条件下,不可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上述的能力目标及职业素养。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可根据学生个体的特点,进行实训项目的考核评估,即整体实施、分步考核,并在此过程中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

二、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文所提出的综合实训项目,其设计思路是基于“理实一体,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以能力目标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通过对企业实际应用案例的科学分析,结合实训室软硬件条件,合理设计各个实训模块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全面融合专业领域所需的知识、技能及职业素养。

其中,实训内容要以能力为导向,否则实训就会流于形式,不能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产生实际作用。另外,提倡以行动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其显著特点是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传授学生专业层面上的知识、技能,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包括思维方式、协作能力等。

(二)实现的平台

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综合实训项目的实现,可以基于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思科公司的网络模拟实训系统Packet Tracer为平台,另一种是以真实物理设备构建实训环境,两种实训形式各有利弊。以Packet Tracer为平台进行实训,优点是可在单机环境中运行,在一个统一的界面中,构建复杂的网络拓朴,可完成绝大部分技能项目的训练,成本低;不足之处是线缆的连接与端口状态等与真实环境尚有不同,学生缺乏直观感受。而以真实设备搭建实训环境,优点是与实际工程项目环境最为贴切,有助于学生养成职业能力;不足之处是建设成本高,高职院校普遍缺少可搭建完整复杂网络环境所需的网络设备,易造成技能训练的缺失。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两种方式相互交替配合的方式进行,以取长补短,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

(三)综合实训项目设计

1.实训项目原型源自实际工程案例。实训内容应来源于企业实际应用案例,才能与工作岗位需求接轨。通过对系统集成商、终端企业用户的深入调研,与企业工程师座谈,探讨企业岗位需求、工作流程及工作内容,并广泛收集设计方案案例、实际应用案例,分析比较后,汇集整理出有代表性的应用需求及网络拓朴结构,作为综合实训项目的设计参考。

2.对案例进行教学化改造。教师根据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部分改造与优化,使之适合教学情景的使用,之所以对工程案例进行改造,是因为单一的实际工程案例的应用技术不足以涵盖所有交换与路由领域。另外,在某些专业技术层面上,实际案例则要求过于高深、复杂,实施周期长,不适合作为课堂实训标准。

3.项目背景简要描述。通过对企业实际工程案例进行分析、综合,并进行教学化的改造后,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综合实训项目背景简要描述如下(限于篇幅,仅简要描述,实际应更为详尽):

第8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实践研究

当前职业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1)现在处于应试教育阶段,很多学生受到压迫去学习,根本不是自愿或者积极主动的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学生喜欢玩游戏、上网聊天等却不愿意学习,这样的情况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2)很多学生学习了计算机,却没有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运用信息解决生活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如何利用计算机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提个人素质的意识是值得重视的。(3)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基本素质是各不相同的,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如何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有效的纪律加以约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是引人思考的。(4)计算机教学不同于以前的教学课程,他更注重实践性、操作性。所以,教师需要打破以往的书本教学的模式,创新出一套全新的适合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模式,切实做到有效教学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1 有效教学的基本概念

1.1 有效教学的基本特征。(1)有效教学能够使得每一个学生认清自己,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为自己设计一个符合自己的目标,并且自己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2)有效教学可以为学生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题目,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所学的知识;(3)有效教学可以使得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在深层次上理解所学知识;(4)有效教学要求学生适时适当的反馈所学知识的情况,并与之前为自己设置的目标比较,使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更直截了当的观察。(5)有效教学能够激发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主体有一个更好的认识,使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概念边框。

1.2 实施有效教学的意义。伴随着课改,各类教育都在往素质教育方面发展,所以现在对于研究职校计算机专业课的有效教学,一改以前职校教育的效率低的状态,使其教育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则显得意义重大。具体意义显示如下:(1)能够使职校完成技术型人才的培训要求;(2)使所毕业的学生更好的立足于社会的发展需要;(3)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使其认识到终身学习的意义。

1.3 关于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1)结合职业特色,寻求计算机教学的生活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策略。(2)借助身边资源,让教学从学生来自于生活的己有知识开始。(3)结合职业特色和就业需求,适当更新教学内容。(4)在教学中讲清知识的应用。(5)尽量让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去运用所学的书本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解决生活的能力。

2 让电脑游戏成为教学手段的策略

在职业学校,基本上很多学生都在玩电脑游戏,学生与电脑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经过调查我校了解到,可以说所有学生都接触过电脑游戏,还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都在玩着各种的电脑游戏。这种现状对于学生的发展既有好处也有坏处,但是如果我们把学生对于游戏的兴趣应用到计算机学习中,把游戏中的某些因素转化为学习,切实做到让电脑游戏变成计算机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其一,积极引导学生,让学生去发现游戏中专业知识,要做好有效性教学这些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好是老师去积极引导同学们认识游戏与自己,正确地选择有益的游戏娱乐,有了教师的积极引导,才让学生不会仅仅盲目的玩游戏,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探索游戏里面的科学知识,培养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分清楚什么是虚拟世界什么是现实生活。

其二,有选择的将游戏应用到专业课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我们可以根据内容的基本特征选取一些游戏作为教师讲解的材料,学生由于对于游戏的兴趣,很容易接受新知识,不仅可以掌握知识的重点以及难点,还可以解决生活的实践问题,增长个人的经验。所以,游戏教学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还可以培养探索的精神,钻研的习惯,大大提高教学学习效率。

3 针对计算机专业,提高课堂实践练习效率的策略

3.1 在安排座位方面要合理,进行最有效的分组合作策略。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们的心理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于座位要合理的去安排,充分发挥学生们的积极性,防止关系学生们乱说学习无关的话,做与学习无关的事,让分组合作学习发挥到最大作用。由此可见,学生们座位的合理安排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措施。

3.2 随堂练习的作业以及任务策略。一般情况下,职业学校的学生的基本素质相差较大,不仅是学习基础,在性格以及认知能力也是不同的。所以如果教师对于学生们的课外作业都一视同仁,不分层次特点容易导致好学生轻松就完成任务,然后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学习较差的学生对于学习信心不足,对于学生们的长期发展是很不利的。所以教师应该设定一些普通的任务,在根据不同的人群设定不同的任务,让课外练习发挥最大的作用。

3.3 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策略。新一代的有效性教学,对于学生的总结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都是非常注重的,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知识更新拓展。

四、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

重视教学评价,全面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策略进行科学、高效、多方位的教学评价能促进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具体的讲,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包括以下几点:

4.1 改变传统评价观念,建立开放性教学评价体系。我们有必要依据先进的教学理论,建立开放性的计算机专业课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有效教学的全面实现。评价行为不能仅在教学活动之后,而应贯穿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评价,学会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别人,有利于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家长参与评价,有利于家庭学校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教育合力;社会企业评价对职业教育来说更为重要,可促使教学遵循实用性原则,培养满足企业所需要的人才,这也正是职校计算机专业课有效教学质的要求。

4.2 要进行多元化的评价。要实现有效的教学,就必须进行多元化的评价。首先,多元化评价要求评价的内容多元化,不要仅评价学生的认真能力、学习能力,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方面以及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其次,多元化评价要求、评价的标准多元化,进行各个层次、各个角度的评价。最后,多元化评价要求评价的方式多元化,不能进行单一方式的评价,不仅要自我评价还要他人评价。综上所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积极表现、创新等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本课题是以我校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当前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的,并学生们的学习现状,找到了一些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根据学生、老师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本文提出让电脑游戏成为有效教学手段的策略,提出实施有效的教学评价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

[2]王曦.有效教学与低效教学的课堂行为差异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9.

第9篇: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范文

关键词:职业素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6-0116-02

《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文强调: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文指出,对高职学生要健全“文化素质+职业技能”培养。以上文件明确了国家在新时期高职教育的政策,高职院校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一、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与课程的关系

职业素养指的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职业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等方面。[1]“素质冰山”理论认为,职业素养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素养是指人在工作中必须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相关的专业创新能力,也称为专业素养;隐性素养是指在较长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包括社会能力、学习能力、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等方面的综合素养,称为非专业素养。[2]职业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是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出受用人单位欢迎的职业人的关键。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千百万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关系着未来社会经济的和谐稳定和发展。高职教育是为学生今后职业活动持续发展奠定职业素养基础和职业技术基础的教育,隐形素养和显性素养的培养都十分重要。

课程是教育目标和教育理念的具体载体。深化课程改革、培养具备比较高的职业素养、受单位欢迎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就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二、我国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

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学生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3],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如果不能建立以“职业素养培养与提升”的高职教育理念,就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的“高职学生”,也难以真正实现专业与企业的对接。

目前的高职课程概括如下:

1.高职教育的“职业性”不鲜明。高职课程中职业性不足,问题具体表现为:课程结构模式普遍具有学科教育特征,课程缺乏职业性的总体设计。

2.高职教育的“隐性职业素养培养”被忽视。为了便于学生就业,目前很多高职院校课程设置通常着重围绕“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只注重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职业意识、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

高职教育本质上首先是“育人”,应把追求人的自身发展要求与社会发展要求统一到高职教育课程构建中,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健全的人”为目标,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设计融知识、技能、品德于一体的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课程体系。

3.隐形职业素养和显性职业素养的割裂培养。目前,为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不少高职院校设置了专门的“职业素养”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职业素质养成》等课程,把隐形职业素养的养成寄希望于简单的几门职业素养课程。正确的做法是:除了专门的素养课程之外,为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课及实践课等每一门课增设隐性职业素养的目标和要求,并将其融入职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

三、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改革内容及成效

1.企业需求调研与职业能力分析。本专业教师和佛山市机械装备、家电行业、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开发小组,通过深入人才市场调研,确定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岗位主要为产品设计工程师、产品制造工程师、品质工程师等,对以上职业岗位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分析出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职业素养。

2.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课程体系构建。课程开发小组将岗位群的实际工作凝练成典型工作,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构建了基于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应包含第一课堂(校内课程)、第二课堂(素质拓展)、第三课堂(校外实践课程),各个课堂又包含不同的课程模块,其结构图如图2所示。

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就是要正确处理三个课堂各个课程(或模块)之间的关系,将职业素养的培养贯穿到三年高职教育的全过程,在第一课堂和第三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将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等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融入到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显性职业素养的培养中。

3.职业素养视角下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根据专业核心能力的要求,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产品数字化设计能力和产品数字化制造能力的培养,确定了《家电产品结构设计》等5门课程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本专业老师对5门专业核心课进行了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课程改革。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素养养成规律,分析每门课程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编写了对应的课程标准,作为指导老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纲领性文件。以适当的载体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构建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组织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本专业核心课中,《快速制造技术及应用》等2门课申报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家电产品结构设计》等3门课申报为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4.工学结合的教材编写。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编写了《快速制造技术及应用》等4本工学结合的教材并已经公开出版,扩大课程改革受益面。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广泛进行企业人才需求分析和职业素养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职业素养视角下的课程体系构建和专业课程改革探究,有利于促进本专业与广东省特别是佛山市家电和装备制造企业岗位对接,本专业课程内容与家电、机械装备行业的职业标准对接、课程的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有利于确保本专业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促使学生职业生涯的和谐、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伍大勇.大学生职业素养[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