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当前世界经济的现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世界经济贸易 形式判断 贸易前景展望
世界经济在危机后迎来复苏,推动力量的主要方式有持续投资、恢复内需,加大贸易力度,尤其是新兴的经济体制逐渐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主要形式。近年来,世界经济逐渐复苏,但是发展仍然不平衡,并面临一些新的挑战。所以相关人员应积极应对挑战,深入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这种方式对前景展望有着重要意义。
一、判断分析世界经济贸易形式
(一)世界经济贸易现状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2011年世界经济比上年增长1.4%,新型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为6.2%,世界经济复苏有一定积极影响。例如,美国整体经济呈现良好局面;欧洲债券危机有一定缓解;新型市场得到平缓调整;资本投资市场的经营着回复信心。具体情况如表1:
表1:2010年-2013年的世界经济增长形势(%)
(二)政策空间不足,推出政策面临考验
为了缓解经济危机,很多国家都将利率水平降低,积极而宽松的政策能够为国家带来大量高额债务和财政赤字,但是全球经济发展仍处于增长期,在这种形式下,市场要求财政进行大力整顿,从另一方面来讲,资金的较大缺口,使经济复苏不够稳定,经济增长率出现下滑现象。
新一轮的经济刺激措施的可行性不高,从短期来看,现如今出现的经济复苏加剧的现象,都面临一定风险。首先,世界经济复苏形势还不够强大,发达国家的公共及私人部门拥有较高债务,欧洲的金融体系面对很大压力,社会也出现了高失业率的现象,持续走高的油价也给市场带来了潜在的影响。然后,欧洲相关财政部门的建立,以及相关机制的制定和措施的应用,为其债务危机提供了一些方法,但是在较短时间内欧债危机无法解决,而且这些措施无法处理意大利和西班牙等国出现的债务问题,这种全新的债务问题应找寻新的方法。
(三)经济变化的产生原因
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银行在速度和经济冲击的选择上存在一定问题。经济活动是因为财政过度调整,而导致不利影响。相关人员对市场的信心降低也是原因之一,相关人员过早取消刺激性支出,还可能导致新的经济打击,而且若经济增长没有增长势头,相关单位要进行额外笔记,避免政府出现两难的困境。目前,结束欧元危机、恢复信息是欧洲最紧迫的政策任务,所以相关单位人员要努力提高经济增长程度,并进行相应调整,合理控制去杠杆化过程,并颁布更多流动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使财政部门的货币管理更为温和。
二、世界经济贸易的前景展望
由于欧债影响的逐渐恶化,金融市场十分脆弱,严重影响了经济发展,发达经济体系会受到风险危机,新兴的经济体制外部需求不强,内部缺乏调整,经济增长率较慢。所以,国际相关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持有悲观态度,世界银行在全球出现经济危机时,重点国家及地区的应对措施的前景展望先汇报如下:
(一)美国与欧洲地区
美国经济受到日本海啸和欧洲影响,企业内部的失业率上涨,消费低迷,在2012上半年中,美国的经济增长率为2.1%,这种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但下半年的经济情况有所改善,而个人消费开支和库存投资以及居民住房固定投资增加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欧洲地区因为家庭消费以及制造业的萎靡现状,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全年经济增长速率缓慢,希腊因为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回缩7.1%,其他国家的经济也受到一些影响,例如葡萄牙回缩了1.6%,西班牙和意大利仅增加了0.7%和0.4%,而核心国家德国的增长率为3.1%,支撑了整个地区的经济情况。
(二)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
日本因为债务危机、日元升值以及世界经济的缓慢增长,导致日本经济增长的基础外需减少。而日本地震的产生导致个人消费、住宅投资等一系列行为阻碍经济增长,自2012年以来,日本因外部环境改善,使经济缓慢回升,灾后重建工作也强化了投资者对日本企业改善的信心。
2011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中国、巴西、俄罗斯等国家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本币走强以及财政赤字和房地产泡沫问题,阻碍了国家经济发展,以至于没有跟上全球发展势头,巴西经济增长率为2.8%,增长幅度没有达到上年的一半,印度的经济增长率也出现了过去三年最低这种情况。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9.3%,同此上年,降低了1.3%。中东北非地区因为剧烈的政治影响,导致该地的国家经济活动受到制约,而同时外部环境导致增长变慢,增长率不高。
(三)发展前景的应对措施
应对美国经济面临的两种风险,应尽量改善失业率,确保国家增加的就业人员与实际失业人数向平衡,避免经济复苏现象反复出现,改善就业市场,使其具有自行改善的能力,并且大力解决经济结构性视野逐渐恶化的问题;日本、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应重视经济复苏存在的外在风险,尤其日本要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其他国家要主要政治引发的经济影响。新兴市场是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形式,虽然其整体运行进行较慢,但是这种发展形式仍然有足够多的政策空间。中国在这场变动中,只受到一些影响,没有巨大变动,经济仍保持增长的局面。尽管增长速率降低,出口量下降,但是整体表现较好,前景乐观。
三、结束语
通过上文对世界贸易形式的判断分析和前景展望,能够得知,尽管很多国家受到世界复苏缓慢的影响,但是通过发达国家的带动,近年来,投资形势呈上升趋势,根据联合国会议内容,世界FDI持续增长,规模也有所增加,比危机前的水平要高。世界经济在2012年复苏的脆弱性,导致国际金融市场和欧元债务市场的不确定性,这种情况也对全球投资造成影响,所以相关人员应该谨慎对待,采取合理的改进,促使是经济能够得到增长。
参考文献:
[1]于培伟.扫描当前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新变化[J].中国远洋航务,2014(3):167-168
[2]刘鑫.浅析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J].知识经济,2014(4):194-195
关键词:集装箱运输市场;海运量需求;运力供给
中图分类号:U169;U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7953(2009)04004103
The Analysis and Observ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Transport Market
YING SanziSHAO Guoyu2
(1.Taizhou MSA, Taizhou 317000,China;2.Dalian MSA, Dalian 116001,China)
Abstract: The current world economy has slowed down for the influnce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market suffered great loss. Starting from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shipping market demands and supplie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the pro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ntainer shipping market ar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Key words: container transport market;shipping demands;capacity supplies
2008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为世界金融危机,全球经济形势急转直下,由扩张期转入调整期。虽然各国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措施,但迄今为止还没有收到明显成效。2009年的世界经济面临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衰退,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经济正在以远高于预期的速度收缩。2008年全球GDP增长3.4%,增长率较上年下跌1.8个百分点。美欧日3大经济体自二战以来首次同步陷入衰退,发展中国家经济体未能幸免,经济增长也大幅减速[2]。
1 世界经济形势不容乐观
1.1 美国经济
2008年第4季度,美国GDP按年率计算下降3.8%,为1982年以来的最大单季降幅,2008年全年美国GDP增长1.3%,为2001年来最小增幅。
1.2 欧元区经济
2008年第4季度,欧元区经济环比下降1.5%,达到1995年有GDP数据统计以来最严重的程度。欧元区采购经理指数(Purchase Management Index,PMI)自2008年6月至今一直低于50,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屡探新低,对经济预期悲观情绪严重。2008年全年欧元区经济微增0.7%。
1.3 日本经济
2008年第4季度,日本GDP环比下降3.3%,按年率换算为12.7%,是自1974年1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2008年全年日本GDP下降0.7%,成为衰退最严重的发达经济体。
1.4 发展中国家经济
受发达经济体经济下滑影响,新兴经济体市场增长开始放慢,我国对其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难度也有所增加。2008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同比增长9.9%,比2007年同期的12.2%回落2.3个百分点。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07年同期下降8.9个百分点。2008年前3季度我国经济增长率回落的2.3个百分点中。
种种迹象显示,2009年世界经济前景不可能有大的好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于2009年1月28日大幅度调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见表1)。
2 国际集装箱海运需求
近几年来,得益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国际商品市场需求一直比较旺盛,带动集装箱运输需求蓬勃发展,如图1所示。但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在2008年全面爆发,给国际集装箱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由于2008年初次贷危机尚未转变为金融危机,加之其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滞后性,集装箱运输市场在年初表现尚可。从9月下旬开始,北美航线运量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再下滑,市场供求的平衡关系终被打破。金融危机致使美国主要进口航线出现衰退,维持数月的市场运价开始松动下滑。据远东班轮公会(FEFC)成员公司统计,2008年前3季度亚欧航线西行货量为707.5万TEU,同比仅增长2.1%。其中,远东至西北欧货量460.5万TEU,同比增长1.9%;远东至地中海地区货量247.1万TEU,同比增长2.5%。由于货量缩减明显,欧美航线舱位利用率偏低,船公司撤船、并线的消息不绝于耳,周双班合并为周班,运力大幅缩减,运价严重下滑。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燃油附加费也随之下降,班轮公司收入下跌的趋势无力扭转。众多班轮公司难以抵挡亏舱的压力,市场运价再度下调,反弹乏力。
Drewey预测2009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需求量增长率为3.9%,比照历史数据,实际增长率应低于这个数字。全球性的经济衰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对集装箱运输的影响非常强烈,在2001年世界贸易低谷时,全球集装箱运量仅增长3%,而这次形势较当年更差,因此2009年集装箱运输需求增长率应为3%甚至更低。但是,正因为集装箱运输市场对世界经济高度敏感,在世界经济出现复苏的时候,集装箱市场也有望率先反弹。由于运力过剩的客观存在,较为乐观的复苏预期是在2010年之后[1]。
3 国际集装箱船舶运力供给分析
据克拉克森统计,2007年世界全集装箱船舶运力达4324艘,946.17万TEU,比2006年增长16.6%,其中,3000TEU以上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舶运力较年初增长17.7%,比2006年同期25.4%的增速减少了10个百分点。截至2008年6月,世界集装箱专用船队已经达到4522艘、1135万TEU。
按船龄结构分析,国际集装箱船舶总体比较年轻,平均船龄大约为10.6年。其中5年以内的船舶比例最大为46.26%,其次是5-15年的船舶占了38.45%,20年以上的船舶相对较少仅占了4.32%(见表2)[3]。上述数据表明,集装箱船新船增长的步伐愈来愈大,老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少。
按船型来看,巴拿马船型所占比例最大,占所有集装箱船总吨位的四分之一还多,其次是小于8000TEU的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占了22.34%,随着集装箱大型化步伐的加快,大于8000TEU的大型集装箱船舶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目前已经达到13.44%,而且这些船舶船龄都在5年以下,全是近几年建造的,如表2所示。
据克拉克森预计,2009年全球集装箱贸易量约1.48亿TEU,增幅仅为7.2%。而2009年国际航运市场新船交付运力将再创历史新高,达179万TEU,到2009年年底全球集装箱船队总运力将达1 649万TEU,增幅12.7%,(见表3)。2008年和2009年全球海运集装箱贸易量的增长率从前几年的2位数明显放缓至7%左右,实际运力约保持10%的增长率,供大于求的趋势相当明显,预计运价将在低位徘徊[4]。
尽管如此,业界还是有理由对2009年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持有一定信心。一是当前各国政府开展联合救市行动,力度之大、协调配合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二是虽然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南美洲、中东、印度、非洲、澳洲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基本面依然向好,远东――中东航线西行、远东――南非南美航线南行和远东――澳洲航线南行货量预计将继续保持10%左右的平稳增长速度[5]。
4 总结
总体看来,未来国际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发展既面临机遇,也面对挑战,总体机遇大于挑战。当前数据不足以预示未来的市场状况,2009年集装箱运输市场前景应为审慎乐观。基于IMF对欧美经济将在2009年底走出谷底的判断,加上我国经济持续数年健康高速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经贸全球化格局造就经济增长周期、制造业分工转移趋势支撑长期需求以及危机中孕育行业整合机会等一系列因素,未来全球经济仍处于新一轮良性发展长周期。
参考文献
[1] Clarkson Shipping Review Database,2008.
[2] 蒋 林,庚 琪.新形势下集装箱航运市场分析及应对策略[J].世界海运,2008,31(1):20.
[3] Clarkson Research Services[J].Container Intelligence Monthly,2008(6).
改革开放业已30多年,中国在政治经济上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出口贸易国。三十年多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归功于我们坚持了改革开放,实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这符合我国的国情和经济发展需要。但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外贸依存度,我国和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摩擦也愈演愈烈,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也越来越大。金融危机背景下,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疲软,相反,人民币却在不断升值,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愿意持有人民币,于是人民币国际化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人民币国际化概述
(一)货币国际化的定义和基本条件
一国货币的国际化过程,即是该国的货币能够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从而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广泛使用和储备的货币的过程。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一国货币被接受只能靠两条途径:第一是凭借强制力量,对于国际货币来说,该途径并不适用;第二是由市场来选择,人们在对不同的货币进行选择时,一般会综合货币币值的流动性、收益性和稳定性。
我们从研究中发现一国货币要实现国际化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如下:首先,经济规模要足够大,同时还要保证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态势,这是建立公众对该货币信心的经济基础;第二,有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资本项目开放;此外,需要适当的对外开放程度。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不同声音
中国最早提出人民币国际化这一命题是在20世纪80年代,但那时并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直到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中国以很大的代价坚持人民币不贬值,从而在世界面前显示了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大国。近年来,中国巨额的贸易顺差,和贸易国的贸易争端不断,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成为国内外政治经济关注热点,升值压力巨大。07年美国次债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冲击,使人们认识到以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存在的缺陷,要求重新书写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很高,人民币国际化随之成为焦点。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国内学者基本上一致认为这是大势所趋,但在其进程上有三种不同声音。有人认为目前人民币已经达到货币国际化的条件,应该现在就推行人民币国际化。也有学者认为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经济易受世界经济波动影响,其它条件也不成熟,所以不宜匆匆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第三种观点则主张人民币应该效仿欧元国际化,在东亚或亚洲区域范围内推行亚元。本文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虽是大势所趋,但单从经济规模上看人民币已经满足国际化条件过于片面了。
二、日元国际化过程中的外贸依存度
(一)世界主要货币的国际化
当前世界货币体系下,主要的国际货币有英镑、美元、日元和欧元。由于欧元、美元、英镑的国际化历程不是基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就是区域性的制度安排,对我国货币国际化的借鉴意义不大,因此,在当前四大主要国际货币中,唯有日元的国际化经验较具一般性,对中国有较大的借鉴价值。
(二)日本的外贸依存度与日元国际化
日本在战后二三十年里经济迅速发展:1955~1980年期间,日本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率均超过了世界其它主要发达国家,1967年,日本GNP超过了英法德,仅次于美国,成为了第二经济大国。倒了20世纪80年代日本由第二经济大国进一步成为了世界上第二超级经济大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日元国际化奠定了厚实的经济基础。通过与日本80 年代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比,中国较大的经济规模可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一国的货币国际化还要求其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该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不能过高。
图1是中日两国外贸依存度。从图中可以看出,从1960年日本允许非居民开设“自由日元账户”持有日元到1964年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兑换,再到1984年《日美日元美元委员会报告》,直至1999年的《面向21世纪的日元国际化》,在这整个过程中外贸依存度都没超过30%,这说明日本在推动日元国际化进程中其外贸依存度保持在一个较稳定较适宜的水平。
三、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分析
(一)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78年的3645.2亿元跃升为2010年的397983亿元,上升了109倍。201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中对外贸易对其贡献尤其显著。近30多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基本上是逐年上升(图1),直到2007年以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才有所下降。通过中日两组数据对比,我国的外贸易依存度明显过高。跟世界一些国家或地区相比也是偏高的,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具有大国经济的小国特征(表1)。与世界水平相比(WTO和IMF提供的数据),2003年全球贸易依存度平均值为45%,而我国却达到了70%,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我们知道,外贸依存度是用来测度一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以及该国参与国际分工、加入世界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指标,过高的外贸依存度,意味着该国经济发展取决于国外经济形势,从而受制于世界经济发展。
(二)我国高外贸易依存度的原因分析
造成中国外贸依存度过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这主要是由于改革开放后,我国一直把实行对外开放和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第二,由于我国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根据国际贸易的比较优势原理,我们一直把加工贸易当做吸引外资、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式。第三,GDP的构成中第三产业的占比较低。一般第三产业的可贸易程度会相对较低,因此,一个国家的GDP构成中若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越低,外贸依存度就越高。此外,不同的统计方法,可能得出的结果有些出入。
(三)高外贸易依存度的不利影响及应对措施
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第一,高外贸依存度意味着我国对外市场有较高的依赖性,这必然导致我国和贸易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中国从96年起已成为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并且也成为一些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的最大受害国。据商务部统计,从入世到2010年底,我国受到贸易救济的调查共692起,涉及的金额共约400亿美元。我国不仅连续16年成为全世界遭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连续5年来也是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而且中国、人民币汇率操纵论等对中国不利的舆论相信也是我国持续多年的高外贸依存度和巨额的贸易顺差所引致的,这些将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第二,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会使我国经济极易受到世界经济波动的影响。在信用货币制度下,人民币国际化只能靠市场的选择,那么市场选择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该国的经济稳定性。所以,在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后,我们应该及时的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不能延续以往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应该努力使国内消费需求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第三,贸易条件恶化。简单的遵循静态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战略越来越使中国产业向“高资源性投入、低附加值产出”的产业转移,从短期看,这种发展战略确实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也对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但是,这种贸易方式不具备可持续性,它将严重影响中国产业的创新和升级能力,影响我们产业生态的正常发展。
第四,高外贸依存度将使一国的货币政策内向性加大,从而加剧货币国际化国家的货币政策的两难冲突。
因此,为早日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合理调控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总体贸易动态平衡。从中长期看,为适当调低外贸依存度,实行扩大内需,出口、进口和内销并重的平衡贸易战略十分重要;(2)加快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3)建立和完善外贸预警机制;(4)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5) 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平衡外贸结构。
四、小结
改革开放以后的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也大大提升,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力增强,然而过高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使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球经济状况,全球经济稍有变动就很可能对我国的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从而直接制约着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今天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环境是一个由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寡头货币主导的货币体制,如果单从中国经济规模的角度而推出人民币国际化已经具备条件是过于乐观了。因此,本文认为,不能匆匆推行人民币国际化,否则势必对我国经济产生极大的冲击。
参考文献
[1]朱芹芹.日元国际化的发展及启示[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2] 公衍照.内外部条件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J].开放导报,2010(1):18-21.
[3] 孙海鑫.我国外贸依存度升高的原因及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0(08):201-202.
[4] 刘莹.从日元国际化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J].特区经济,2010 (10):73-74.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 职业素养 现状 措施
【中图分类号】G42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6-0154-02
当前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朝着一个比较广泛的方向发展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要求当前众多的国家之间需要进行更多的沟通与交流,这样一来,就需要我们对各国之间的语言有所了解与掌握,特别是对英文的掌握,十分符合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小学阶段的学生们需要注重培养英文学习能力,这就对小学的英语教师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们加强对自身的要求,以身作则,树立起对学生们的英语能力的培养,以此来促进小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能力。
一、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的教育理念
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指的就是教育理念。教育理念不单单能反映出教育问题的变化情况,也能对教育现实产生一定的影响与反应。只有对现代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与理解,才会有对现代的教育。小学英语教师们应当培养自身对当前时代精神紧紧相联系的教学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自身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与学习。在众多主要的教学理念中,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应当着重掌握以下两种教学理念:
(一)宏观的教育理念
当我们站在宏观的教育理念的角度的时候,就会发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们加强对基础教育的关注与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加强对教师们主观意识的培养与提高,着重提高小学生们对英语的学习能力与掌握能力。
首先,小学生作为一个学生,也是同样生活在社会中的人。虽然他们的年龄比较小,但是他们与成年人同样具有平等的人权。需要得到小学英语教师的格外关注与重点培养,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日后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积极贡献。
其次,小学生们是许多正在发展着的人。小学生们具有成年人们不具备的,一些独特的成长优势,例如,小学生们身上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在他们身上存在许多与成年人不同之处。
第三,小学生们是一群独立的人群。小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当加强自身对活动完成的主观能动性,并且能够自主的分享活动的权利与机会。这样的情况下,小学英语教师就应当逐渐加强对小学生们的能力的培养。
第四,小学生们同样是完整的人。小学生们不单单具有健全的身体,也有着完整的精神世界。因此,小学生们应当加强对自身身体健康与精神世界的发展与培养。这样一来说,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要留心小学生们不同的性格特点与个人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为小学生们学习英语,制造出一个更加合适的学习环境,从而帮助小学生们快乐、健康的成长。
(二)建立正确的英语教育角度
站在英语教育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的是,当前我国小学英语的教师,应当深刻的意识到当前英语课程发展的整体目标是,全面提高小学生们的英语素养。
随着当前的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向前的推进,英语教育的新型理念已经对过去传统的英语教育方式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在我国最新出台的“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到当前小学阶段中,应当着重培养小学生们学习英语的乐趣,积极的培养他们树立起对英语学习的一种热情,并且树立起小学生们对英语发音、字词方面的学习能力,从而为日后小学生们更好、更快的学习英语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提高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的措施
首先,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这个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加强自身对英语知识的学习与总结,为小学生们树立起一定的榜样作用。更好的帮助小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对不懂的英语知识进行积极的发问等。
其次,小学英语教师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周围的英语研讨氛围。在校园中,应当积极开展一些与小学英语相关的主题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可以增强小学英语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与成长,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最后,当前我国众多的师范院校,应当加强对师范生们的教育与培养。在校园中,培养起更多、更优秀的英语教师,以此在日后的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能够使教师的行列多增一些新鲜的血液,为我国的英语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快速发展,相关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发展与重视,特别是在小学英语教育这一方面,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国家也倾注了越来越多的精力在这上面。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与教育,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当不断的加强对小学生们英语能力的培养。这样一来,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更好的培养小学生们的英语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丽. 小学英语教师职业认同现状研究[D].重庆大学,2012.
关键词:知识型服务业 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7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a)-0084-03
世界经济发展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后,正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信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一大批以知识水平为要素的服务业类型,这种类型的服务业在诞生后立刻迅速发展,以知识为核心的服务业正式在现代社会结构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1995年,知识型服务业逐渐在国际经济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正式出现了“知识型服务业”的概念,由此,知识型服务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的基础,在世界范围内开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在知识型服务业上发展较晚,进入21世纪后,国内一线城市逐渐出现了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随着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我国开始逐渐重视知识型服务业,并开始制定相关的政策推动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该文探究了我国当前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参考性建议。
1 知识型服务业的概念
关于服务业的概念,知识型服务业是指以知识技能为核心,利用知识技能为个人或企业提供服务的行业,这类行业相对于普通的服务业类型,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与当代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共同推动着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在传统的服务业概念里,所谓服务业指的是人们以出卖劳动力来获取利润,这是最早关于服务业的解释,随着时代的逐渐发展,特别是在经过几次工业革命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在传统的服务业当中,只重视人们所进行的身体劳动提供的服务,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们更倾向于向别人提供自己的知识型服务,利用自己专长的领域为别人提供服务,这就是当代知识型服务业的诞生。在国际上,知识型服务业指的是以知识技能为核心,依靠某个领域的专业性知识为他人提供服务,这就是知识型服务业的广义概念,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可以知道知识型服务业其实是到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的,金融业、制造业、互联网、咨询业等到处都有知识型服务业的从业人员,各类服务业的交汇当中,知识型服务业作为商业资本核心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形势也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行业水平,随着知识型服务业在科学研发、专业技能、管理制度等方面愈加完善,最终将会形成一条新的经济产业链,会在现代经济网络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现状
我国在改革开放后,服务业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传统服务业对于社会的经济作用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世界经济下传统的服务业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20世纪末,知识型服务业作为新的服务业类型开始逐渐出现,在21世纪初,知识型服务业的特性迅速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从而得到了极快发展。在最近的10年里,世界范围内知识型服务业在各个行业内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俨然成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行业之一,我国的沿海一线城市的知识型服务业也从萌芽开始发展到当前的水平,也逐渐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潜在力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在教育上已经极为重视,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教育水平还是比较低,这就极大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在我国最近两次五年规划下,都对社会教育结构提出了改革方针,并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层次、规模和能级,积力发展会计、审计、法律、咨询、评估、设计等专业服务业”,这表明我国的政策已经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视,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还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向发达国家学习管理形式、学习模式、商业运营模式等,在追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遇到了许多的问题,知识型服务业虽然在各个行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相对于其行业本身而言,其发展的速度还是较为缓慢的,在发展的过程中方向感较低,许多从业人员盲目地选择热门的行业类型进行学习,使得部分服务业从业人员超出了社会需求层次,在创造利润的过程中,知识型服务业与经济发展状况不能相符合,知识型资本化运营效率较低,对我国的经济整体缺乏有效掌控,从而使得知识型服务业无法起到较好地推动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解决迫在眉睫,知识型服务业作为潜力巨大的行业,将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在政策上已经对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推M政策,相信在未来的时间内,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将逐渐进入发展的黄金时间,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3 知识型服务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3.1 行业侧重较明显
在对我国的知识型服务业从业状况进行调查后可以知道,我国当前的知识型服务业发展中,金融行业是最受欢迎的服务业类型,从业人员主要从事银行、基金、保险等行业,并且薪资水平普遍较高,除了金融业,发展较快行业还有专业广告业以及建筑业,这两个行业的热门与我国的商品经济以及房地产的发展有着极大关系。其他的知识型服务业包括咨询业、计算机技术、会计、审计、统计、职业律师等,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对业内人员进行调查后可以发现,业内从业倾向还是都是倾向于金融业,知识型服务业从业人员对于金融业的倾向预计还会持续热门下去,但是这种经济结构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发展,有关机构必须调整相应政策,使得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能够呈现出金融业为主,各个行业共同发展的局面。
3.2 知识型服务业整体水平较低
从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现状来看,发展整体水平较低,是较为明显的缺点。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弱势,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和基础设施上。思想观念上,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虽然目前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仍然有许多人对于行业的发展前景不看好,这种观念性的差距,严重制约着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其实是作为软知识产品来产生经济效益的,依靠知识技能提供服务来创造效益,很难在短期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这就使得部分企业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认知有着较大的缺陷,不能真正看出知识型服务业的巨大潜力,从而对知识型服务业不重视,社会思想观念的落后,是制约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的阻碍。基础设施上,我国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社会性基础设施”,即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方面,在发达国家,其社会性基础设施较于发展中国家是比较完善的,社会知识技能的教育比较全面,能够为每一个公民提供非常全面的知识技能教育,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缺陷之处却是显而易见的,在基础知识培训上还可以,但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使得在从业能力上差距较大,我国想要加快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对于社会性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3.3 知识资本商业运营较差
从资本结构调查可以发现,我国的知识型服务企业的资本运营状况有40%以上不尽人意。在企业运营过程中,资本投入与资本经济效益的差距较大,虽然企业已经尽可能地优化知识资本运营的环境,但是在大的社会背景下,知识资产保值增值能力还是太弱,很难取得让人满意的效果。通过调查我国知识资本运营总体效益可以明显观察到,我国知识资本运营总体效益并不理想,在对企业进行详细运营状况调查中,发现非公有制企业在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过程中更加能够适应社会的资本运营状况,在较为艰难的国内资本环境中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这说明知识资本运营在我国的发展还是有着较为巨大的潜力。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我国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是会受到国外经济发展的影响,外来知识型经济对我国的冲击是在所难免的,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立足于实际,调整相关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知识经济运营环境,从而使得我国知识资本竞争力得到提高。
4 知识型服务业未来发展方向
4.1 提高整体行业的从业积极性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从业总体趋势较为明显,绝大多数从业人员都会因为较高待遇的原因而选择金融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知识型服务业整体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未来的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趋势应该是各个行业齐头并进,共同发展,所以提高整个行业从业人员的积极性是必要的。金融业与我国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使得金融业取得了较快发展,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政府应该调整相关政策,让每一个人都能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都对我国的未来尤为重要,如法律服务业可以完善我国的法治化建设,计算机服务业可以促进我国的信息化水平,科技服务业可以促进我国的科学研究进程等,这样可以使得我国的整体行业积极性活跃起来,使得人们在不同的行业中都能发挥出较高社会价值。
4.2 观念的转变与人才培养
要在我国当前的形势下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就要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知识型服务业的思想观念。在政府方面,有必要在政府官员业绩考核上加上知识型服务业发展水平考核,在政策上体现出国家对于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视,并增强每一个官员对于知识型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观念。在个人方面,我国应该向个人普及知识型服务业的重要意义,详细阐述知识型服务业的实际发展影响,加大宣传的力度,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人去从事这一行业,还要让每一个人都能去详细了解知识型服务业并能去主动消费知识型服务产品。我国还应该对当前的教育制度进行深一步的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所教授的东西已经不能满足我们当前对于人才知识水平的要求,在新的教育体制下,我们要建立起更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对人才进行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对不同人的兴趣进行详细分类,让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热爱的领域去发挥自己的潜能,鼓励每一个人去创新,并加强对个人知识产权的保护,从而使得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在从业时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
4.3 建立适合知识资本运营的环境
从根本上讲,我国重视发展知识型服务业,还是因为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知识型服务业将会是行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产生的经济效益是极为巨大的。为了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建立适合知识资本运营的金融环境是非常重要的。我国应该在当前的金融背景下,主动去加入知识资本试运营,对运营状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采用融资、投资、创新等方式,逐渐使得金融环境适合知识资本运营。另外,我国还应该完善市场经济秩序,知识型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资本运营能力是比较弱的,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让其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政策就必须向其倾斜,从而让知识资本在进入金融市场后,不会由于经济冲击而造成阻断。我国还应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这是知识经济运营的重要前提,能够有力地鼓励人们去创新,激励人们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价值,从而促进知识资本的增长与提升。
5 结语
我国知识型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慢,在各种社会压力下艰难前进,但是其经济潜力是值得肯定的,所以某て谛б胬纯矗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我国的总体观念对于知识型服务业不重视,使得知识型服务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基础极为薄弱,自主创新能力较低,所以取得的经济效益也是非常有限,但是在新的社会环境下,我国对于知识型服务业已经开始重视,政府不断巩固基础教育并加深高素质教育,努力营造适合知识资本运营的环境。知识型服务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已经在发达国家经济中得到体现,我国促进知识型服务业的发展,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 联合国跨国中心.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对外经济 经济现状 推进策略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主动发展对外贸易和吸引外资,有力的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但是也带来了内外需求不平衡等问题。随着我国对外经济水平的不断扩大,使得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冲击也渐渐增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国要想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要实行以科学发展观为原则,在总结前人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战略,不断加快对外经济方式的推进。
一、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现状及推进的必要性
近几年来,我国的GDP持续增长,已经超越了德、英、意、法、日等许多发展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第二大经济大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使得我国生产力水平也获得了空前提高,社会财富得到了快速积累,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此同时,我国的对外经济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了改善。第二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速度加快。最后,我国现阶段已经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人民币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即依照现在的发展趋势看来,我国的经济还能够持续增长多久。众所周知,在08年经济危机出现之后,我国的出口大幅度下降,面对当前对外经济出现衰退的问题,我们必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的发展方式,进一步推进对外经济的发展。
二、我国对外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对外贸易格局存在高风险
尽管现阶段我国出口商已经在名义上逐渐完成了将劳动密集型转变为资本密集型,然而实质上我国依旧处在国际产业链价值的最低端。国家自主品牌的出口较少,主要还是以加工贸易作为国家出口的主要方式。此外,由于收益最高的品牌、技术以及设计依然是依靠于外商,因此,在国际出口当中,我们依然处在被动地位。
2.没有获取外国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
我国曾一度希望能够通过技术转让的形式,来掌握外国企业的先进技术,或者是通过学习和模仿等方式来获取技术,进而促进国内生产水平的提高。但是,改革开发三十几年以来,我国在从外国的直接投资当中除了获得了一般性的管理和生产技术,但其核心技术我们并未获得。
3.国际金融水平较差
在对外国际金融方面,我国发展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尽管我国已经成为了当前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经济大国和贸易大国,但是到目前为止,人民币依然不可以进行自由兑换,世界各国的央行以及国际金融机构所持有的人民币资产为零。
三、加快推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策略
1.转变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方式
转变我国对外货物贸易的发展,首先必须要对国内各领域和行业的未来前景进行研究分析,在参照国际分工的基础上,努力实施以超比较优势为核心的对外贸易发展策略。超比较优势指的是在两个国家的贸易当中,一国所能生产的某商品也许是另一个国家无法生产的。因此,从长远看来,政府必须要努力培育对我国未来经济发展具有主导性的产业,并增强这些产业的行业竞争力,使其可以在未来形成比较优势。此外,国家还需支持一些能够与发达国家同时起步的产业,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充分发挥超比较优势。
2.转变观念,对外国直接投资进行严格控制
我国引进外国直接投资已经具有三十多年,依据过往经验,我国现阶段引进外资必须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将直接引进转变为以调整结构为主导的质量型引进方式。这种方式主要是指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调整来促进我国引进投资的质量。这种引进投资的结构是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的。例如,在产业结构方面,我们必须要对制造业的投资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控制。而在技术结构当中,则要对低技术部门的投资进行适当控制,对高技术部门则要进行鼓励和支持。
3.构建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对外金融发展
首先,可以在我国的普通贸易当中实施人民币结算和计价,先进行试点实验,在进行大区域扩展,这样不仅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还可以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其次,可以通过可控的方式,例如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和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推进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最后,政府可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以便于在人民币在岸金融市场隔离的情形下探索人民币的国际化道路。
4.促进出口贸易平稳发展
要促进出口贸易的平稳发展,首先必须稳定出口规模,在促进结构优化和效益提高的基础上,全面促进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将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此外,还要加快发展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进一步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提高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要加大高新技术的进口,不断增强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技术引进到技术创造,逐步改善我国贸易不平衡现状。
5.提升产业价值链
现阶段,国家必须要抓住全球产业体系调整的机会,大力发展生产线服务业,以提高我国产业价值链的提升。要鼓励企业“走出去”,不断加强技术引进,在充分整合世界科技和智力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国家的创新能力。要塑造一批高水准的企业管理人才,增强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塑造企业的核心能力,帮助企业实现跨国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金融经济;实体经济;分离;成因;防范
1.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主要表现及其危害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分离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现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只是二者分离的一个集中反映。随着开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范围内的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又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在危机发生之前的相当一段时期里一些发达的经济体中出现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显著失衡,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共同特征。这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失衡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大规模的兼并行为在大量大型金融企业中出现,导致经济体中出现高度集中的问题。这种因为大肆合并而导致的高度集中进一步又在一定程度上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则金融企业因高度集中而为金融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带来了追逐高额薪酬的机会,再则是由于高度集中而使得金融机构出现严重的道德风险,即凭借自身不断扩大的经营规模而无需承担破产风险的忧虑,即使有破产的风险和可能,政府也会因为其规模巨大一旦破产就会给整体经济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而出手相助,因此,这些大型金融企业就减少了必要的风险防范,甚至会做出一些严重不利于自身发展和整体经济发展的风险经营行为。
第二,由于金融经济大大超过实体经济,导致经济活动中的大量交易发生在金融经济领域,实体经济受到越来越大的挤压,致使金融经济中的交易出现纯粹性的投机行为增加,乃至金融经济彻底抛弃实体经济,脱离与实体经济的正常、必要的联系,致使整经济发生恶化趋势。
第三,由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比例失衡,导致金融经济中的投机因素影响到经济指标,许多价格指数因为实体经济的弱小和金融经济的强大而难以真实反映实体经济的运行现状,这也进一步致使大量价格指数失去了其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的作用。这主要是因为,实体经济由于金融经济的挤压而受到严重损害,尤其是大量社会资本从创造真实价值的实体经济领域流出,而流向金融经济领域,而金融领域由于其投机而出现出虚假繁荣,这又进一步掩盖了实体经济中的诸多问题,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经济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金融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显著提升,这是世界经济结构演变中的一个最为显著的特征。这种发展趋势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一方面,由于金融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增加,大量社会资源流向金融经济领域,金融经济在社会经济整体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资金配置和流动指引的中介和配合作用,进而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如果金融经济和实体经济出现过度失衡,导致金融经济由于过度集中而缺乏约束,甚至因为金融经济的过度发展而损害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这对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又具有十分不利的影响。金融经济在本质上是服务于实体经济,这是其最为主要的职能,一旦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这对实体经济乃至社会整体经济都具有破坏性影响。因此,如何把握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之间的比例并防止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就显得十分重要,这需要弄清楚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2.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主要根源及其防范
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是随着金融经济在数量、规模、地位等方面显著超过实体经济中而形成的,随着这种趋势的延伸,二者的分离必将对社会整体经济发生消极影响。深入分析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原因,这对于防范因二者的分离而损害实体经济和社会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总体看来,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根源主要有:
第一,金融资产比率增加,风险扩大。在谈金融经济发展甚至超过实体经济时,实体经济的发展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无论是在实践顺序上还是在现实贡献上,实体经济都是比金融经济更具根本性,一方面金融经济必须在实体经济有了一定发展之后才能出现,另一方面实体经济在任何经济发展时期都是金融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和经济支撑。
因此,金融经济的兴起、发展都是以实体经济的发展、繁荣为基础的。但是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实体经济的交易需要外汇,这离不开金融经济的支持,金融交易对于世界范围的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中介作用。一旦出现金融经济,各种风险就不可避免。因此,金融交易的增长会比实体经济增长更快,于是就出现了金融资产比率增加,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机遇,也是经济发展的挑战,主要表现为金融经济的过度集中而损失社会经济。
第二,技术和制度因素也是致使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重要原因。在技术方面,技术发展和创新使得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都深受全球化影响而具有国际性,因此金融经济的类型也日益增多,金融经济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金融交易也越来越大,金融资产比率也相应提高。在制度方面,随着金融经济超过实体经济,金融交易中的短期机会主义、各种非理、跟风行为、短期绩效评价等都与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发生分离有关,这些行为都是一定的制度因素的结果。
第三,金融管制的弱化与自由化的膨胀,这是导致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甚至是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相分离的直接影响因素。这种金融管制的弱化首先表现在国与国之间的金融管制的解除,使得资本的国际流动越来越厉害,另一方面还突出表现在一个国家内部的金融管制的弱化和解除,这加强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导致金融交易量的增加。
3.金融经济应以服务实体经济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
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在本质上看,金融经济产生自实体经济的发展,金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金融经济将自身定位于服务于实体经济对于金融经济自身的发展乃至世界整体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世界金融危机在表面上看似是金融领域的危机,其根源仍在与实体经济,即金融经济的过度发展和集中严重影响了实体经济,最终又导致金融经济缺乏实体经济的必要支持,进而出现了全球性质的经济危机。这些金融危机出现的表现是金融机构和企业越来越具有自我满足、自我服务、自我强化的倾向,金融经济已经基本上彻底脱离了实体经济的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金融经济还干扰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金融危机的根源还是在于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分离,致使金融机构和企业缺乏实体经济的必要支撑。
因此,世界走出金融危机根本出路还在于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并积极引导金融经济为实体经济服务,促进金融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金融机构努力改革做到为人民服务、为中小企业服务、为科技创新服务,根本上是金融经济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既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金融经济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也是世界经济危机走向缓和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证券市场 国际化 股市
一、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立法的必要性
尽管国际证券化市场的发展是由私人性质的市场转变而来,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建设的发展,证券市场逐渐发展成为国际化性质的法治市场,为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所有的这些都源于不断对相关法律进行完善和修订,促进了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经济早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部分,结合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背景,对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立法方式进行分析,是国家化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以及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实际需要。
(一)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国际金融市场竞争的需求
国际金融中心竞争早已存在,但没有明确的时间,但是我们可以知道金融发展的全球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不断加剧。随着国际市场中上市资源的不断扩大,国际金融市场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虽然我国最初发展上市公司是为了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引进外资促进自身经济发展,但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因而被很多学者以及国际金融中心认可。
随着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和建成国际证券市场的法制化成为现阶段发展的重要课题,而且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进一步提高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实际竞争力。面对着证券市场竞争力,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现实的问题,要提高国际金融综新的复合型,就要依据法律制度对其进行规定和规范。
(二)证券市场有待完善的要求
首先,提升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数据,2007年80多家红筹股的利润就超过了1000家A股公司所获得利润的70%。如此巨大的差距,给我们新的启示,根据这些报告,我们可以知道境外的红筹股公司相比国内的A股公司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如果这样的红筹股公司能够跨境上市,对于中国的投资者而言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可以借助世界公司的成长机会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利益。
其次,我国的证券市场结构规划有待完善,当前我国证券市场的系统风险大多数都来源于金融股所占比重太大。尽管股票市场要防止出现流动性泛滥的情况,同时也要保证股票市场的一定活跃性。金融股所占市场比例过大,就容易造成流动性不好而导致的板块效应的出现,因而提高了金融系统的风险。因而寻找外国的跨境公司上市,减少金融股的市场比重,促进其平衡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股票市场的活跃,降低了金融系统的风险。
再次,证券市场操作管理有待加强。通过对证券交易所的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A股公司单位账面上现实的故宫权益价格与成熟市场的价格相比存在很大差距,A股公司的权益价格远远高于成熟市场的价格,因此,A股公司很可能存在股市泡沫。这种投资氛围不利于股市的健康发展,如果这种股市泡沫不能够很好地解决,将会对股市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引发金融危机。引起这种股市泡沫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资本流动性太低,投资者缺乏宽广的投资渠道,因而拓宽投资渠道对投资者以及金融市场而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立法方式选择
(一)中外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路径差异
世界上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不但其形成是私法自治的结果,而且其国际化路径也同样是一个自然推进的过程。因为,在私法自治理念的支撑下,对于外国公司跨境上市发达国家在最初并没有特别的规定,允许通过私法自治的方式进行上市,即使在后来通过立法来规范证券市场也同样继续坚持着私法自治。因此,发达国家对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推进实际上是完全按照市场化的路径进行的,其立法的内容主要是针对证券市场自治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而采取的经验积累。
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过程走的是一条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路径,即证券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是政府推动的结果,而不是市场自身发展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向市场转化的过程,这种转化过程意味着我国对于证券市场的发展一直面临着监管市场和培育市场的双重任务。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立法应是渐进式和探索式的。
(二)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阶段性立法选择
在实践阶段,我国应该按照边实践边立法的方式允许外国公司直接跨境上市,但为了防止允许外国公司跨境上市对市场的负面影响,我国允许外国公司跨境上市应按照便于控制的方式先易后难。通过在实践阶段分批次地允许外国公司跨境上
市后,我国应在实践中通过证券交易所的动态立法不断调整监管方式,积累监管经验,同时加强对动态立法的研究。在更高层面的立法过程中,要不断地结合我国证券市场开放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展开研究,并将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我国其他法律的对接研究综合考虑。
此外,不管是实践阶段的证券交易所的规则制定和法律制定,还是最终的全面立法阶段的法律制定,任何时候的证券市场国际化立法都可能面临着与其他法律的冲突问题。这意味着在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阶段性立法方式中必须考虑和现有其他法律的对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总结
总之,我国在政府推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程中,面临着证券市场培育和监管的双重任务,因而不能只考虑对证券市场的监管问题,而应同时或者更应考虑证券市场的培育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怡雯.上交所考虑吸引大型跨国公司上市[N].国际金融报,2007-11-20(1)
【关键词】石油;对外依存度;能源安全;策略与建议
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的现状及原因
原油对外依存度是指一个国家原油净进口量占本国石油消费量的比例,体现了一国石油消费对国外石油的依赖程度。
2011年8月3日,我国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最新公布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首次超过了美国,达到55.2%。这是继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连年打破历史纪录之后,首次超过美国的53.5%。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还是石油净出口国。可1992年后,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纵深发展,经济发展的潜力被极大地释放出来,由此拉动了石油消费需求的急剧增长。
(一)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是中国经济向前发展的必然要求
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国际上许多国家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都随经济增长而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的中后期,随着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地向前发展,在从温饱到初步小康历史性的跨越过程中,能耗较大的汽车、家电等产品在经济中比重急剧上升,国内对于石油需求大幅提升,石油消费还将持续较快增长。从进口数据统计来看,近几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月度原油进口量占石油表观消费总量的比重几乎都在50%以上,今年更是创出新高,虽然4月份原油进口受市场高价及需求下滑影响有所下降,但进口量占消费总量比重依然达到近57%。而就国内原油产量来看,2010年以来我国天然原油产量基本保持平稳,2012年1-4月国内天然原油产量累计6784.8万吨,较去年同期甚至小幅下降了0.6%。可见,国内原油自身供应增速的下滑是导致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的原因之一。
从需求方面来看,近两年国内经济的增长及下游行业的发展对石油进口量持续增长似乎支撑力度有限。尽管受金融危机后国内政策刺激2009年我国GDP增速保持快速增长,但从2010年起随着刺激政策效用的减弱,GDP增速趋于下降。2012年一季度国内GDP增速降至8.1%。从与石油行业紧密相关的石化产业景气指数来看,其表现也不容乐观。尽管2009年下半年以来,石化行业景气指数恢复到100以上,且呈现逐季增长态势,但从2011年起其景气度趋于下滑,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景气指数为116.6,同比下降6.4%;化学纤维制造业景气指数为102.4,同比下降29.6%。不过,经济增速下滑和景气指数回落虽然反映了工业经济需求的趋降,但当前我国经济总体依然保持平稳运行,对主要大宗商品的需求量也相对稳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国际油价波动频繁,且受地缘政治、经济等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为了保证国内石油供应的稳定与安全,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建设也在不断加快。目前我国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已全部完成,第二期项目工作正在进行中,并将在2013年底前完成建设及储油工作。根据公开资料统计显示,第二期石油战略储备完成后我国原油储备能力将增加约1.7亿桶,相当于21天的原油净进口量。这些战略石油储备建设完成后的注油过程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当前经济增速趋缓情况下国内原油进口量仍保持较高水平的原因。
(二)世界石油贸易格局深刻调整给我国进口石油提供了机遇
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历来是石油消费和进口的主要力量。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动荡、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继续发酵的背景下,美国国内经济增长乏力,欧元区深陷债务危机,世界石油贸易的重心随着美欧经济对石油进口的需求持续降低向东亚、南亚转移。此外,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它的一举一动都关联着世界能源市场的起落涨跌。近年来,得益于页岩气开发技术的突破,以及发展替代清洁能源,美国降低了石油对外依存度,美国石油净进口量迅速回落,迫使中东、非洲、南美的石油输出国在东亚、南亚地区开拓新的石油出口目的地。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深刻变化,美欧进口石油的下降,客观上带给了中国等亚太石油消费大国加大进口的机会。
二、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对我国经济不利影响及政策建议
近年,石油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对于保障我国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鉴于当前国际能源局势复杂变化,净进口石油成本升高对于国内经济也存在不利,能源消费国的脆弱性长期存在。因此,我们仍需认真分析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并做好相关应对预案。
(一)石油对外依存度高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我国与外部经济环境联系越来越紧密,石油贸易随国际市场大幅波动,可能使国民经济遭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加剧通货膨胀预期。高油价带动的输入型通胀预期使得真实经济在长期可能遭受更大的负面冲击。2.减缓经济增长速度。随着石油进口成本加大,推动生产资料及消费品价格走高,造成消费者压力加大,企业竞争力下降。3.存在能源安全隐患。一旦发生战争等意外事件,面临石油供应断裂等安全问题。
(二)相关对策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