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伙人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它是最早在新三板挂牌的新媒体影视公司;它迅速完成三轮融资,受到阿里创投、红杉等资本大咖的青睐,估值达到6.7亿元……这家名为新片场的公司,正在新媒体影视领域迅速开疆辟壤。
单看这些数字,可能不会使人诧异。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份成绩单是4个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在短短几年间实现的,你还会淡定吗?成立不到5年就能登陆新三板?撑起6.7亿元估值的新媒体影视公司又有何过人之处?带着疑问,记者走进新片场位于北京南锣鼓巷的工作地,对话新片场的联合创始人陈跃,力图呈现“新媒体影视第一股”的“养成记”。
爱折腾成就“北邮合伙人”
看过《中国合伙人》的人一定印象深刻,这部以俞敏洪、徐小平、王强为原型的电影激励了不少人。现实中,新片场的4位创始人正用自己的经历,讲述着“北邮合伙人”的故事。
与很多人的初衷一样,新片场4位创始人的创业也是源于兴趣。尹兴良、陈跃、李扬、周迪4个人都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大学时的他们就属于能玩、会学、不安分的那拨人。大学时的陈跃热衷于参加各类活动,通过参与各种活动,感受生活的新鲜感。用新片场CEO尹兴良的话来说,就是“爱折腾”。“爱折腾”的4个人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拍摄短片,正是这个爱好,培养了他们深厚的友谊和默契,把他们紧紧的拴在了一起,成就了日后的新片场。
事实上,新片场并非4个人第一次创业。在创办新片场前,他们尝试做过一款陌生人交友软件,虽然在北邮的校园论坛中后效果还好,但因为一些原因,最终未能继续下去。不过4个人开始意识到,团队一起努力,或许可以做一些有影响力的事。
伴随着网络微电影的盛行,互联网+影视的想法给了“北邮合伙人”以启迪:为何不搭建一个平台,将热爱视频制作的人聚拢在一起,推荐、分享微电影?怀揣着这个想法,4个人创办了北京海纳艾美科技有限公司,这是新片场的前身。
彼时,新媒体影视市场方兴未艾,整个行业的内容形态以电视、电影为主,微电影虽然开始发展,但是盈利模式并不清晰,选择以这个口径切入,对于陈跃和伙伴们而言,无疑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过“北邮合伙人”们认准了这个方向,并且积极布局和深耕,所以在2015年内容“风口”来临时,新片场已经摆好了队形。
影视人才“收割机”
目前新片场通过内容矩阵开枝散叶,吸引到大批新媒体影视行业从业者和爱好者的入足。陈跃告诉记者,新片场的定位是内容的源头生产者,挖掘优质内容,聚拢优秀的影视制作人,根据每个创作人的特点,提供最适合的项目,同时给予拍摄、后期、推广等一系列服务,打造从业者、内容、渠道的闭环。另外,新片场同时具备自制的内容栏目、积攒自己内容制作生产的能力。
伴随着新片场的发展壮大,V电影集合了近500万的短片爱好者,培养了大批的忠实用户,在竞争日渐激烈的红海中,新片场实现了突围。“首先证明新片场平台的向心力强,能够吸引到最优秀的影视制作人,在新片场的平台上能找到可以拍出好片的人;另外,我们的审美、选片、制作能力也得到了认可,所以才会迅速的占领了市场。”陈跃笑着说。
“这么看来,新片场的发展顺风顺水?”对于我的提问,陈跃马上给出了否定的答案。事实上,新片场也经历过一些波折和转变。2013年到2014年期间,新片场的发展遇到了一定的瓶颈,当时团队尝试过向纯互联网平台发展,但是因为变现期长,盈利模式不清晰,也终止了。“我们讨论过很多次,最终认定未来影视的‘高速公路’上缺少的一定是‘内容’的汽车。”陈跃告诉记者。内容的真正发动机还是“人”,陈跃和团队认准制作人平台的这种战略地位,为一些充满才华的影视制作人打造了“新片场”这一社区。
掌握了大量的人才资源后,如何更好地运用也是一T学问。陈跃告诉记者,新片场的人才输出,主要通过短视频和网络电影两个通道、两个矩阵相互补充。在新片场团队看来,短视频内容比较适合年轻的制作人,主打的是吸引流量;对于网络电影而言,2016年是爆发的一年,新片场借着这个“东风”,着手进行布局,修炼内功。
凭借着精准的定位和持续的深耕,新片场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影视创作人平台。盈利模式上,新片场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拍摄和发行网络电影、短视频视频网站等渠道获取的发行收益;影片中的广告收入;通过自制网剧,培养自己的IP,创造各项后续品牌衍生收入和利润。同时以控股和参股的方式,同一些工作室合作,签约一些网红。在陈跃和团队眼中,网络影视IP化也是重要的商业路径,可见“人”的生意始终是新片场看重的重要一环。
花若盛开 清风自来
2015年新片场正式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新媒体影视第一股”。之所以选择挂牌新三板,是新片场基于公司运作更加规范化、资本进入之后,新片场展开合作具备品牌背书的综合考虑。根据新片场2016年的年报显示, 2016年新片场营业收入为7299.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77.92%。在新三板所有影视公司中,新片场的营业收入增幅最快。
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弥漫开来的“资本寒冬”,给不少创业者泼了一盆冷水,创业领域一面被阴霾笼罩,一面“马太效应”凸显。事实上,对于真正的优质企业而言,“资本寒冬”显然不是问题,反而成为了他们发力的重要时机。“吹尽狂沙始见金”,创投机构借此找寻真正的“绩优股”。
在投资人眼中,新片场显然就是这样的“绩优股”。2014年5月,新片场收获来自阿里的千万元投资。2015年8月,红杉资本出资3600万元,认购新片场16%的股份。2016年9月,新片场完成C轮融资,而此轮融资,由天星资本领投,红杉资本跟投,融资后估值达到6.7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据2016年度新片场的年报显示,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新片场17.91%的股份,而这家公司的背后,马云持股80%。这也就意味着,马云间接持有新片场接近15%的股份。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EquityFund,以下简称PE)包括了:发展资本(DevelopmentFinance)、夹层资本(MezzanineFinance)、管理层收购或杠杆收购(MBO\LBO)、重组(Restructuring)和合伙制投资基金(PEIP)等。
PE是相对于纯粹通过股市买卖上市股票赚取价差的上市股权基金的概念。早期的PE只投资于未上市公司股票,其后逐渐延伸到包括透过私下交易方式购买上市股票的投资行为,有些PE甚至也经由股市买进上市股票作为并购投资的部分手段。由于国外PE一般采取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基金管理人作为普通合伙人,投资人作为有限合伙人。在这种有限合伙的形式下,其股权是不公开交易的。
PE的其他翻译还有私募资本投资、产业投资基金、股权私募融资、股权直接投资等。私募股权投资的特点为:
(1)通过自己的管理和控制使得所投资的公司增值,是相对长期的投资,是实质性的增值,而非证券投资的纯粹的资本运作。
(2)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有低利率的资金来源,得益于财务杠杆,一方面可以以小搏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资本报酬率。
(3)投资回报率高,PE获取回报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购并。根据汤姆逊金融服务公司(ThomasFinancial)的统计,截至2006年6月,相比标普500指数6.6%的年回报率,私募股权投资的年回报率高达22.5%;过去10年,两者年回报率之比是6.6%对11.4%。
2股权直接投资意义重大
2.1创新才露“尖尖角”
50家证券公司2006年报显示,2006年实现净利润高达180.53亿元。但是亮丽的成绩却掩盖不住严峻的现实:证券公司整体并未摆脱靠行情吃饭的宿命,尤其是小证券公司,经纪业务成为其脱贫的唯一法宝。年报分类数据显示,50家证券公司经纪、自营两项收入合计318.39亿元,占总收入的75%。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虽有发展,但对总利润贡献仍微乎其微。从2004年8月证监会正式启动创新类试点证券公司以来,虽然创新类证券公司数量已经增加至19家,但证券公司的创新业务仍主要集中在集合理财、权证创设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
由于已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证券公司数量有限,权证创设也是在配合股权分置改革的阶段性产物,只有集合理财开展的规模比较大。不过,集合理财虽然属于创新业务,但其与以前的委托理财有些相似。如果在市场行情出现巨大波动时控制不善,不仅不能盈利,反而会导致损失。
统计显示,除中信证券外的18家创新类证券公司新兴的受托资产管理业务2006年共实现收入8亿元,仅占总收入的2.5%。不过,包括权证创设收入的投资收益一项达到35亿元,虽然仅占8.3%,但同比却增长了133%。另外,18家创新类证券公司在财务顾问、股改和研究所等其他业务上也收入了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7.5%。因此,进一步加大业务创新、建立多元化、稳定的盈利模式,是证券公司面临的紧迫任务。
2.2股权直接投资深具影响
股权直接投资是眼下繁荣的中国证券市场盛宴中的顶级盛宴。监管层将在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的前提下,支持证券公司进行产品、服务和组织创新,并将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司开展融资融券、直接投资等业务的个案试点。
伴随着新的《证券法》、《公司法》和《合伙企业法》的出台,PE的设立已经有法可依。在税收方面,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已经明确了合伙企业的征税原则,即合伙企业的所得税按照由合伙人分别缴纳所得税的原则,这就避免了双重征税,有利于促进PE的发展。
股权直接投资可以为证券公司开辟新的盈利模式,有利于发展与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也是投资银行本质的回归。证券公司现在需要抓住机遇加快创新,做大做强。尤其是面对国外投行的大举进入,要尽快打造出能与国际投行相抗衡的本土证券公司。否则,就会沦落成像我国台湾、香港市场那样,成为外国投行的“天下”。
外资投行主要利润来源中,承销费仅占一小部分比例,大部分的收入来自股权的投资收益,如高盛60%的收益都来自于此。以高盛、美林等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在中国伺机而动,参与了许多PRE-IPO的投资,收益丰厚。放开股权直接投资后,国内证券公司将同国外投行一起分享股权投资的高溢价收益。
证券公司从事股权直接投资有利于取得参与非上市企业公开发行股票的承销权,可以给公司有关部门创造更多的业务机会。通过投资国有企业和其他行业各个成长阶段的企业,有利于加快行业兼并收购的整合进程,有助于推动国内的一大批新兴跨国企业的崛起和全球扩张;此外,可以加快国有企业股权结构的改革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打破国内的传统国企垄断、行政垄断,并成为中国整体市场经济转轨和深化改革的重要外力。
3两种模式之比较
中信证券在2007年1月24日公告,宣布董事会通过议案将与胜达国际集团(SICO)合资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主要投资于境内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双方合资的承诺资金额不超过10亿元人民币,各方将出资5亿元人民币,各占50%比例。国泰君安、申银万国、招商证券、国金证券、广大证券、东方证券等多家证券公司都在积极备战股权直接投资,筹备各自的方案。
各家证券公司拟定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并入证券公司的业务体系,成为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证券公司是直接投资业务的主体,既可以直接运用证券公司自有资金开展业务,更可以专项资产管理形式募集资金,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二是证券公司设立专门的机构,通过子公司来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如中信、招商、光大等。
两种模式的比较:
2007年1月底,证监会证券公司投资非上市公司股权直接投资监管法规已经下发到各交易所和几大证券公司处征求意见,创新类证券公司股权直接投资试点有望获批。证券公司的资本金规模和风险控制能力是此次证监会遴选试点的主要标准,中金、中信和中银是最有希望获得首批试点资格的三家证券公司。
4未雨绸缪迎接证券市场的盛宴
从国外专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投资银行运作PE的经验来看,股权直接投资对人才和制度的要求极高。中国PE还面临着外汇管制、贷款、人才等方面的诸多限制。中国PE品牌的法律地位、与社会各阶层的连接、与银行的关系都很脆弱。目前证券公司开展股权直接投资业务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4.1澄清观念
股权投资基金不受金融法规和条例的监管,只受民法和一般企业法规的监管。根据美国的经验,美国对PE没有特殊的监管,PE是在相关法律的豁免条款下生存的。监管部门监管的是各种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行为主体,如果投资的行为主体是银行,则受银监会的监管;如果是保险资金,受保险监管部门监管。所以中国对股权直接投资的监管也应当效仿国外,不必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而只需明确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各自的监管内容。
4.2加快人才储备
人力资本是PE的制胜法宝。该行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思路敏捷,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定,如很快对交易的结构做出评价和判断,具备非常强的人际交往能力。该类人士需要兼具投资银行、法律和金融财务等方方面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而国内证券公司人力资本滞后,缺乏这类专业人才,因此加大内部培训和外部引进需齐头并进。
4.3严格风险防范
证券公司从事股权直接投资极易导致利益冲突、风险失控。所以证券公司需要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各部门间设立严格的防火墙,防止利用内部信息为己牟利。自有资金的投入,一旦失误,将造成严重的损失,所以证券公司应当借鉴国外PE的成熟经验,熟悉PE的运行机制和原理,形成一套独特的项目筛选、价值评估、企业管理与控制的运作流程和制度体系,建立全面的风险控制制度。另外可以考虑引进国际知名的PE和投行,进行合资,共同开拓国内市场。
4.4放宽资金限制
流动性过剩是目前国内突出的问题,因此发展股权直接投资应主要用好国内资金,目前政策性银行、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和邮政投资PE已经先后个案获批,今后应当从法律上放宽限制,允许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涉足该领域。
国内融资体制改革的滞后,借贷市场基础薄弱,缺少债务融资渠道的支持使得国内大型杠杆并购交易稀少。债务融资对并购交易举足轻重,因为在杠杆并购中,并购方通过债务融资增加股本投入。债务是以被收购企业能产生现金流的资产做抵押,发达市场中,债务总额一般为投资者自有资金的三倍,由各商业金融机构提供融资。但国内贷款机构不愿意向无法提供大量实物担保的债务人提供贷款,中国破产法滞后是一个制约因素。因此,加快相关法律建设,银行逐步建立项目融资和评估体系的建设刻不容缓。
4.5品牌的长期树立
私募股权投资吸引众多资金的秘方是良好的业绩和知名的品牌,只有经过历练的国际知名投行和私募股权投资公司才会振臂一挥,应者云集。国内证券公司最初开展股权直接投资可能会出现募集资金达不到预期规模的情况,而只能依靠自有资本运作,但证券公司本身的资金实力又有限。所以,如何在短期内塑造自身的金字招牌是证券公司面临的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巴曙松,杨如彦,刘孝红,董政茂.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的比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
[2]卢岚.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探讨[J].财经科学,2004,(1).
[3]吴晓求,陈启清,毛宏灵.中国证券业:发展与未来之路[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4,(1).
[4]樊巍,朱欢.中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比较——兼议我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34).
当年曾经各自掏出4万元共同奋斗起家的两名真功夫创始人从争执发展到大打出手,曾经吸纳800万美元风险投资的分贝网创始人兼CEO郑立涉黄被捕,曾经创造了创业“神话”的PPG创始人李亮远赴美国躲避媒体口诛笔伐,曾经被誉为“80后”财富新贵的Mysee网站创始人高燃因其极端做法被投资人赶走……这些曾经的“创业英雄”怎么了?他们是否被捧得过高?作为投资人,到底在投资时要考察创业团队的哪些特质?
一个创业团队,其构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某个创业项目的发展与成功。其一,团队中需要有“智多星”提供创业的概念与盈利模式,其二,团队中需要有“执行者”去付诸实施,其三,团队中还需要有“推进者”不断的激励团队。即使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全能的,但是一个团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因此投资人在投资时最为关注的就是创业团队。
“在中国,投资就是投入。做投资确实是非常需要注重这一点,特别是对于投资早期企业,不是完完全全从回报来看,首先要看人。”曾经为Mysee网站高燃所苦恼的北极光创始合伙人邓锋表示,“现在北极光很强调对于人的尽职调查,我们会观察他与他的同事、妻子、部下的交流,考察他的过往历史,曾经的失败是什么原因,成功又是什么原因。”道德风险对于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商业上冒着风险去追求短期利益,最终都会得到惩罚,本文开篇说述皆是如此案例。
面对如此重要的创业团队因素,风险投资如何避免团队风险?同样遭受过创业者诚信问题困扰的IDGVC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也有一套自有降低风险方法。“首先,我们会对被投资企业的创始人进行调查,通过他的很多朋友了解他;其次我们也会考察整个公司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作为一家创业投资机构,仅仅依靠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所做的尽职调查是不完整的。
在众多希望融资的创业者中,判断一个创业者是否真的将做好企业作为理想是十分关键的,今日资本合伙人徐新自有一套识别标准。“我们投资的一般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首先,如果创业者把自己的所有或者大部分身家放到这个企业里面,说明他对这个事业很有承诺,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投入30%~50%的创业者才是值得关注的。创业者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我们把我们的也放进来,然后一起做成一个打不烂的‘铁篮子’,这是最理想的状况。”
但是,承认泡沫存在是一回事,破灭与否又另当别论,毕竟,和2000年相比,今天的世界不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种泡沫在本质上也有很大区别。
腾讯财经分析认为,2000年3月10日,纳指创下5048.62点的历史高位,较一年前整整上涨了1倍多,而目前纳斯达克指数较一年前的涨幅约为23%左右,今年第二季度甚至出现了幅度明显的调整,远达不到“疯狂上涨”的程度。此外,这一轮助推科技股上涨的主要力量以机构投资者为主,以前则是以中小投资者的投资热情为主。比较而言,今天的投资热情比14年前更趋理智。
美国风险投资公司Y孵化器(Y Combinator)合伙人保罗・格拉汉姆(Paul Graham)就认为不存在投资泡沫,新兴公司无需为业务模式担忧。他说:“目前的确有很多失败的新兴公司,但这并不是泡沫的定义。一般来说,泡沫是指大量资金投向失败的新兴公司,这种情况现在并未发生。”
8月底,一条关于蓝海电视台的微博迅速流传:“美国之前播放半岛电视台的MHz5频道,8月底突然被来自中国的一家民营的BON蓝海电视台取代,这家电视台在内地名不见经传,但在英美主流社会已很有名气。”
在诸葛虹云和顾宜凡夫妇俩的“大贵人”——鼎晖创投高级合伙人王树看来,当初在蓝海电视台还未成形之时就决定投资入股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一开始完全是被创始人的热情所打动。
如今,蓝海电视台在B轮融资中拿到了国电旗下英大传媒集团的投资,英大传媒主导投资蓝海电视的刘建冬已投资了多家媒体机构,但均为官方背景,这是她首次投资民营传媒机构。
诸葛虹云和顾宜凡当初为何敢赤足做一家“民营电视台”?商业模式是什么?为何能迅速发展起来?投资人如何看待民间媒体出海?
鼎晖的第一桶金
2010年7月8日,国内顶级PE机构鼎晖创投宣布,注资千万美元入股蓝海电视传媒,这成为蓝海电视发展的“里程碑”。在资金投入后短短3年内,面对西方竞争激烈的传媒环境,蓝海电视却渐成气候。
王树接受《新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初接触蓝海团队,被他们的创业梦想深深打动,这支团队有多年的电视传播经验。王树2009年年底接触这个团队,很快就决定投资,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看重背后的商业价值。他判断,中国早晚有人要做这件事,看过诸葛虹云和顾宜凡的团队后,王树非常认可。
千万美元的风投资金被分批注入,王树与两位创始人约定,5年内帮助蓝海电视在国际认可的资本市场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王树本人还是腾讯早期的风险投资人。在加入鼎晖投资之前,他是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主导了腾讯早期的投资。马化腾曾公开表示,如果没有IDG投的那笔钱早就没有腾讯了。王树本人有着丰富的投资与项目管理经验,在帮助所投项目上市/并购的运作上发挥了关键作用。对蓝海来说,能拿到鼎晖的投资,无疑对其商业化有巨大帮助。
目前,蓝海电视台已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相当范围的覆盖和落地,有三个卫星频道覆盖亚太、北美、欧洲等地区的120多个国家,其有线落地已全面进入美国及英国的主流媒体渠道,是除中央电视台和新华社以外,唯一能够向西方受众和机构提供中国内容的英文媒体,并且最独特的身份是“民营”。
8月份落地华盛顿,并不是蓝海电视台首次进入美国,而是其海外布局的新进展。今年5月,蓝海电视英文频道进入欧洲最大入户卫星电视运营商B SKY B(拥有1100万家庭用户)的播出网络。
在蓝海电视渐入佳境的背后,创始人诸葛虹云和顾宜凡都很感慨,没想到公司能在如此艰辛的市场条件下,一步步走到今天。2006年,当传媒人诸葛虹云和顾宜凡提出要做一家英文电视台时,引来“嘘声一片”。
两位创始人满腔热血要做一家中国民间针对海外市场的英文电视台,但一没渠道,二没资金,要实现这个梦想可谓困难重重。自打有了这个梦想,诸葛虹云和顾宜凡就几乎见了所有类型的投资公司,但没有一家机构愿意投资还没有渠道落地的“雏形”电视台。
众多周知,电视传媒是一个烧钱的行业,需要极大的投资成本才能砸出一点品牌,盈利更是遥遥无期,2006?2010年4年时间里,公司的资金全部由创始人自掏腰包。落地的资源永远是稀缺的,曾经寄希望在北京奥运报道中一鸣惊人,结果却遭遇挫折,和美国有线频道冗长的谈判错过了北京奥运会。接着又遭遇金融危机,融资环境跌落谷底,更加没人对雏形中的新事物感兴趣。
诸葛虹云后来坦承,从2008年下半年对外宣布办电视台,到2009年三四月份,夫妻两是在恐惧中度过的。但老天不辜负有心人,危机也带来机遇,居然使得他们用少量的资金谈下落地条件。
2009年9月1日,是诸葛虹云一生铭记的日子,蓝海电视台在纽约实现落地试播,而这一天她已经等了10年。
商业模式“微创新”
诸葛虹云留美多年,有在国际媒体从业经历。1995?2006年10年间,她集媒体运营人、制片人、导演、主持人和撰稿人于一身,开发经营了多个具有广泛影响的影视项目,例如《环球》、《让世界了解你》等。顾宜凡则来自“留美世家”,祖父顾毓琇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顾宜凡在海外闯荡20多年,拿下工程、管理和新闻三个硕士学位,有深深的媒体情结。两人20世纪90年代结成人生伴侣,并肩奋斗并共同创立了蓝海电视。
有别于大多数传统意义上的电视台,蓝海电视把播出平台设定在国外,内容制作选在国内,这很好地避免了政策干预,能比国内媒体相对容易地阐述事实;相比西方媒体,它透彻了解中国,能够深层次展现中国。可以说,蓝海电视台兼具中西方媒体的优势,又避免了各自的短板。
8月29日,诸葛虹云和顾宜凡高调邀请媒体和业界参观其位于北京东四环传媒创意园区的办公大楼,独栋小楼成为蓝海制作内容的基地,国内制作、国外播出。
在现场,《新财经》记者参观了蓝海电视的演播厅和办公区域,由于国内看不到蓝海电视的节目内容,让这家民营电视台看起来十分神秘。在现场观看的一些节目,基本不涉及时政内容,但报道非常接地气,关注案以及陈宝成和薛蛮子等民间热议的新闻。
记者在现场看到了一支100多人的国际化制作团队,各档节目主持人均为英语国家主持人,背景各异,其中一位资深高层英国人Ashley追随两位创始人十多年,还娶了一位中国姑娘,生儿育女,把家安在了北京。 对于商业模式的疑问,诸葛虹云接受《新财经》记者专访时介绍,蓝海电视目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广告和收视分成,目前正在尝试更多的盈利模式。她和团队会专注于新闻制作,不会涉及其他行业。
2012年年初,蓝海B轮融资开始接触英大传媒,年底对方决定投资,所占股份不小。对于国资入股是否会影响蓝海电视民营身份,诸葛虹云告诉记者:“国有媒体和国企投资不一样,投资纯粹是商业行为,公司的控股权依然掌握在我们手里。”
据了解,目前蓝海电视台的盈利模式主打“媒体服务”,传统媒体的广告收入占盈利的少部分。媒体服务主要为在海外做宣传的企业、机构、组织提供深度服务,找到这些企业的需求点。例如,随着国内各地旅游市场的迅速发展,对外宣传需求加大,单纯依靠几十万元拍摄景点广告或者做电视节目的推广方式效果并不好。蓝海电视曾与陕西省旅游局有过一年的合作,根据陕西省旅游局的需求及国外受众需求,深度传播和推广陕西旅游。
另一种盈利方式是售卖节目,因蓝海电视制作的节目是适合西方受众习惯的原创英文节目,西方市场对中国内容的需求和缺口很大,节目可以在全球发行。同时,蓝海与多家美国有线运营商(付费频道)达成收费分成协议,这能够为蓝海提供一笔可观的收入。
在今日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这个以帮助企业为目的的风险投资,随着2004年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逐渐成为私募界一颗闪亮的明星。而大家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仅限于知道,其内涵与其他各类基金的区别鲜有了解。研究PE独特的运营模式和黄金价值链,探讨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问题对发展中国私募股权,完善金融市场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私募股权基金(PE);运营模式;存在问题
一、私募股权基金概述
(一)投资基金分类
我们在这可以根据投资基金的分类来理解私募股权基金。
(1)根据基金单位是否可赎回或增加分为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2)根据经营目标和投资目标的不同划分为成长型和收入型基金。(3)按照组织形式不同分为契约型投资基金、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合伙型投资基金。(4)按照投资对象不同,又可分为证券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混合型投资基金。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上市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金融衍生品等。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股权。(5)根据证券市场特点划分为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公募就是向社会公众公开营销募集资金。私募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的投资者募集资金由基金管理人受托管理,基金投资人按约定或按其出资比例享受投资收益和承担投资风险。
国际上流行的对冲基金,是投资基金管理的一种模式,属于免责市场产品,用于套利或避险,由金融期货期权等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通常被归为证券投资基金类,募集方式大多以私募为主。
(二)私募股权基金及其特点
传统定义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对象一般是非上市企业的股权,而当今的私募股权基金涵盖范围已相当广泛,部分PE基金也可对已上市公司股权进行投资(PIPE)以及进行股权、债权混合型投资。国外独立PE机构有黑石集团、KKR、凯雷投资集团等,国内独立PE有联想控股的弘毅投资、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等。
整个基金运作的特点:(1)采取一种特殊的股份制度——有限合伙制,投资人LP为有限合伙人,管理人GP为普通合伙人提供劳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2)PE具有较小的外部特性,不收外部条件约束,只在于投资对象的盈利性。(3)因为为实体企业项目做投资,所以PE必须具有灵活有效的内部激励和约束机制,来完善项目。(4)强调投资对象长期的成长,从而在远期获得大收益。(5)具有独特的盈利模式,较少运用金融杠杆以及衍生金融工具,仅承担被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所在行业风险及地域风险等。
二、PE的运营模式及黄金价值链的形成
PE的盈利模式非常独特,结合了实体企业的利润管道模式和一桶金模式,选中一个企业,通过对目标企业带有战略投资初衷的长期利润管道投资到最后的退出一次性较高盈利,它有一条属于自己的黄金价值链。一个完整的项目投资由六个流程组成,分别是前期的融资选项,中期的投资管理,和后期的退出分配。
(一)融资源头大机构,选项是关键
PE中负责融资的管理人把机构投资者作为融资的首要目标,它们是没有所属PE机构的金融巨头、投资银行、跨国公司、富裕个人,甚至是政府资金、养老金等,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于其投资地域的机构。中国由于缺乏完善的资本市场和相应的监管架构,大量资金来源于海外。
选择项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考验战略投资者的。因为四大私募股权的投资主力集聚资本市场,加剧了项目竞争,所以PE在寻找优质项目同时还要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一般通常会采用三种方式来选择项目,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两者同时开展。第三种优点突出,战略投资者一边从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开始,全面了解细分市场、利润水平、竞争者等行业基本面直到找到下游企业;另一边又从二三线城市着手,关注有才能的领导者,有价值的中小企业从而建立各类关系网乃至整个行业。
寻得项目之后需要详尽企业资料,调查评估。结合资产、财务、项目评估等的方法全面考察此企业在行业、商业模式和团队这三大方面的能力及潜在竞争力是项目选择的关键。
(二)投资、管理围绕企业最需要
投资才是价值链中真正实现投资收益的开始,根据调查结果确定投资类型、投资规模、投资策略、投资阶段。投资可以是股权也可以是债权,还可以针对不同的企业提供次级贷款,购买可转换票据、优先股,使得风险均衡。无论是分散投资还是联合投资,无论是渐进投资还是组合投资,最主要的是投资企业最需要的。
很多PE一味追求企业上市好让他们兜售股票增值过度包装企业粉饰报表,很少关注企业实际价值的提高。PE应该考察目标企业的需求,用管理精英们的方法和关系网为企业取得新技术设备、打通供销渠道。另一方面PE对目标企业管理层也有其独特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在安费诺收购案中,KKR对管理层主要通过认股权方式进行激励。而蒙牛乳业香港上市案中,披露出一条协议:若在2004年至2006年三年内,蒙牛每股赢利复合年增长率超过50%,摩根斯坦利等三家机构投资者会将最多7830万股(相当于蒙牛7.8%的股份)转让给蒙牛管理层,反之则管理层则让出股份。这是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共同体现。
(三)双赢的退出和分配
KKR的创始合伙人克拉维斯曾经说过:“当我投资的时候你先别忙着赞美我,傻瓜也可以收购公司,等到卖掉的时候再来祝贺我吧。”这话完全说明了无论结果是双赢还是单赢,PE要的都是赢。PE通过四种渠道退出,四种方式对应四种投资结果,好的就上市,次之就通过二级市场或兼并收购是出售股份,再次之就协议通过企业的管理层回购,最差是破产清算。
最后的收益分配是在管理人GP和投资人LP之间分配,GP除了有附带权益外还有1.5%~2.5%作为管理费,此外目标企业的管理层也会获得可观的收益。
三、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存在问题
1985年中创公司的成立拉开了中国风险投资的序幕,2004年中国大牛市,VC/PE支持企业成功上市带来无数财富效应,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私募股权基金已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一股重要的力量。但是由于资金规模增长迅速和监管部门法律环境的不完善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本土私募股权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影响了价值链的增值效率
较以前的外资独大,本土投资机构近年发展迅速,但管理和服务水平不够专业,影响了价值链的增值效率。PE和目标企业都有问题,PE的问题在于可改善的自身管理方式,和短期不能改善的人才的缺乏和关系网络的贫瘠;目标企业的问题在于对PE仅限于提供资金层面的认识。
在提高PE自身管理方式上,投资人要理清重点,抓住快速提升企业价值的关键。如果是针对创业企业重点关注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管理水平的提升;财务对内、对外透明度和系统性的增强;后续并购活动的开展。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比较重视的政府关系也必须关注加强。
人才缺乏直接的影响了本土PE的管理服务水平,私募股权投资是一个专业技能很强的“以人为本"的商业投资,最大的资源就是那些有眼光、有经验的投资管理人。而目前国内的从业人员要么就是从别的行业转过来,要么就是从海外归来。这两者会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上各自遇到问题,所以发展和培养本土的股权投资专业人才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从高校开始专门学习相关知识,到社会中实践锻炼,这才是人才的培养之道。
(二)大部分本土PE筹资难
当前中国GP在设立人民币基金过程中,除了有影响力的资金雄厚的机构外,其他独立本土投资机构资金实力相对薄弱,筹资很困难。从一开始的筹资热到筹资难,说明PE在资本市场上的认可度仍然不高,也说明了本土PE自身实力不高。国外PE的资金来源都是政府企业养老基金,而我国的本土PE,国家社保基金等政府性基金对大多数GP都是可望不可即,各类证券公司、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他们也有自己的附属PE机构。我们必须让投资人意识到这是有利可图的战略性成长型投资,认识到PE市场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力,提高信誉度,帮助中小企业得到发展,从而体现和增强自身实力。
(三)投资者和项目信息不对称引发的立法监管问题
投资者和项目存在信息不对称,很多LP无法得知基金项目投资的动态,PE自身机构的信息不透明,这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LP的投资风险,也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07年《合伙企业法》的修改更推动了PE机构的发展,但是与《公司法》有着明显的冲突,立法规范机构在保障投资人利益的同时需注意调和各方面监管的不统一。
在今年2013年2月公布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已对私募行业的私募管理人,投资人和相关登记记录等做了明确的限制,第三十六条,非公开募集资金,以进行证券投资活动为目的设立公司或者合伙企业,资产由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管理的,其基金管理人或者普通合伙人的登记、合格投资者的认定、业务规范等证券投资活动适用本办法。说明了PE机构或将纳入证监会监管范围,即使现在不完全是,也是政府监管大势所趋。下表为2013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管理人和投资人资格的限制条目。
这使多年来游走在灰色地带的私募行业尤其是私募股权行业逐渐透明化。不仅保护了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中小私募股权筹资,透明度的提高缩小了投资人与管理人、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的差距,但具体到项目还得做出规定完善,一方面有利于项目的择优,另一方面可以提高项目的有效性实施。
私募管理人资格合格投资者的资格
实缴资本实缴资本或者实际缴付出资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总体要求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所投资私募基金风险能力
管理规模符合投资于公开发行的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债券、基金份额以及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证券及其衍生品种的规模累计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自然人投资者(三项条件中的任一条件)
个人或者家庭金融资产合计不低于200万元人币
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20万元人民币
最近3年家庭年均收入不低于30万元人民币
人员资格登记的管理人需要两名持牌负责人人以及一名合规风控负责人。持牌负责人资格由协会认定。公司、企业等机构投资者需满足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四)一味以利益最大化IPO形式退出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IPO、股权转让和并购,其中IPO形式退出160笔,股权转让方式退出5笔以及并购退出2笔。理论上来说实现被投资企业的发展和资本积累从而使其上市,是最好的退出方式,但实则不然。最需要PE资助的中小企业,他们需要的更多的是发展资金的帮助和一些治理方法的改善,负担不了高额的管理费用,更对上市望尘莫及,IPO往往不合实际,抱着以上市为目的的PE就会忽视这些有潜力的中小企业。实际上可以选择优质的投资管理者以协议转让的方式保持企业的良好发展,如果被投资企业资本金充足可以选择回购和管理层收购的方式退出。
而对大企业,由于我国上市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以往很多股权投资者都通过将企业在海外上市来实现退出,比如蒙牛、当当、新浪、无锡尚德等知名企业。资金的外流和海外公司的控股,对企业有着很高的风险,企业本身也没有得到价值的提升,也使本国居民不能享受到企业增值所带来的利益,海外上市后续也不利于我国企业的融资。
参考文献:
[1]彭夯.私募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2]郭恩才.解密私募股权基金[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0
[3]要智琴.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及对策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4]韩微文.PE如何脱颖而出[J].21世纪商业评论,2011(7)
[5]毛燕琼.当前本土私募股权基金的七大问题[J].商业研究,2011(5)
狭路相逢勇者胜。在新一轮的洗牌中,每一家VC都在紧锣密鼓地备战,拥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够将主动权把握在手中。既要对抗危机,又要寻觅机遇,对于每一个弄潮儿都是能力与技术的双重考验。
《沉思录》中有一句话:“请看那些所谓的伟大的人物,他们现在都到哪里去了?都烟消云散了。”曾经,美国也有多如牛毛的风险投资机构,然而,经历了几轮金融危机的洗礼之后,存活下来的就是王者。
危机从来都是重新崛起的契机,弱者已经受冲击而沉沦,强者必将应时而起。然则,弱者何以为弱?强者又何以为强?那些经历过几波大浪淘沙的胜利者,又有着何种共同的“基因”?
我们关注,2009年,战战兢兢和乘风破浪中,谁将成为这一波危机过后的“剩者”。
谁还有弹药
“我认为VC行业已经从根本上出现故障。”The Funded创始人Adeo Ress说。
如今谈及风险投资行业,得到更多的是负面消息。事实是,很多业内人士已经不再有耐心和毅力。观察人士认为,2001年互联网泡沫之后,整个风险投资行业之所以能够迅速恢复元气,是因为上世纪90年代末创立的大量新公司,都将他们糟糕的表现归咎于互联网泡沫,而投资者对于这种辩解的认同导致风险投资机构获得了更多的资金。
但这一次,应该更加清醒。
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经历了冰火两重天,资本市场从过热急剧转冷,IPO活动停滞,风险投资基金退出渠道受阻。在这种情形下,风险投资的募资市场也出现了大幅的波动,总体呈现先扬后抑的态势。
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募集完成的基金总共117支,募集总金额为199.17亿美元。已经完成募集的基金中,基金数量从第二季度的52支下降至第四季度的8支,下跌幅度达84.6%。完成首轮募集基金和开始募集基金也表现出相似的趋势,基金数量分别在第二和第三季度达到顶峰后迅速回落。进入2009年1月之后,募集基金的规模持续大幅减少,仅有1支基金开始募集,目标募集总金额2.93亿美元,同比下降高达95.1%。
可以想象,这一长串枯燥的数字背后,隐藏着多少张风险投资人沮丧和渴望的脸。
即使经济环境不好,风险投资人也并没有停下寻找优质项目的脚步。目前他们的问题不是没有好的项目,而是缺乏资金并且募资困难。即便在成熟市场中,也是如此。
Appian Ventures曾经在2004年募集到8000万美元的资金,然而所剩无几的资金还需要投资到现有的投资组合公司中,帮助这些公司能够朝着上市或者并购之路顺利走下去。Appian Ventures的苦苦挣扎只不过是众多基金中的一个而已。成立于1995年的Boulder Ventures曾经在2007年募集了6200万美元,但是并没有达到当初预计的8500万美元至1亿美元的目标。Vista Ventures自2000年之后没有再进行募资,现在已经将希望寄托在政府支持上。而美国科罗拉多州最大的风险投资公司之一Centennial Ventures自2002年完成了3.41亿美元融资后,就再没有任何动作,如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风险投资机构的未来都是如此黑暗吗?也未必。即使是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已经破灭之时,德丰杰合伙人Tim Draper也一直保持乐观,他认为风险投资将维持强劲,甚至可能增长。这个观点在此后几年确实得到了证实。相应地,今天也不应该过于悲观。
存活的基因
能够存活的VC,自有其出众的特质。在这里,可以关注一个参照系。
美国是风险投资的发源地,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的风险投资业。目前,美国的风险投资机构近2000家,然而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年轻的面孔”。那些曾经与KPCB、Sequoia Capital、DFJ、Benchmark以及Accel等同一时期成立的风险投资基金,如今早已不知所踪。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风险投资基金在一轮又一轮的行业洗牌中屹立不倒,最终变身为大牌VC呢?
最重要的就是弹药充足。
纵观目前的风险投资市场,只要没有停下投资步伐的,都是在近两年成功募集到新基金的,弹尽粮绝的仗从来就不能胜利。红杉中国连续两支总金额高达7.5亿美元的基金以及首支10亿元的人民币基金、德同资本3.55亿美元的二期基金、金沙江创投两支共5.8亿美元的基金、霸菱亚洲第四支15.2亿美元的私募基金、麦顿投资3.2亿美元的二期基金等,确实让投资人们不必在寒冬中瑟瑟发抖。这些基金的合伙人们表示,截止到目前,大部分基金不过才投资了基金总数的15%,资金的充足解除了后顾之忧。
然后是管理人员的稳定。
“德同资本第一支基金是在2000年募集的,然而九年之后的今天我再回头望去,当年的人有90%都已经找不到了。”德同资本的主管合伙人田立新对记者表示,“这种幸运,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投资回报非常好,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
人的因素是风险投资机构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拥有一支长青的团队,才能够有长期的合作。德同资本的两位创始人田立新和邵俊一起在美林证券共同从事投资银行工作,还共同创立龙科创投,长期的合作培养出今天的默契。
作为在中国最早成立的独立基金之一的麦顿投资,对此也深有感触。麦顿投资的董事合伙人邱立平认为,合伙人之间的分歧对于一支基金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我和楼云立在1995年就开始合作,一直在美林做投资,从我们第一支基金开始募集到今天,我们经历了太多,所以相互的信任和默契也就更多。”他表示。
基金年限也是非常重要的。
红杉资本合伙人周逵提示,“目前有一些基金。希望追逐短期利益,因此它们的基金年限也比较短,这在当下是很难抵御金融风暴的,坚持长线投资才是风险投资必须坚定的理念。”
作为保守的方式,还要看住现金。
在美国,老练的风险投资人除了考虑以上几方面因素外,也正在想尽办法突出重围,很多风险投资开始效仿天使投资:在企业初期进行小额投资。Battery Ventures的普通合伙人Roger Lee说:“我们有一半的交易都是在做种子融资或者第一轮融资。同样一家公司,现在风险投资只会投资50万美元,而在8年前却会砸进去2000万美元。”Founders Fund的创始人Peter Thiel则开始允许企业家将其资产转换成现金,这种事情通常只有当创业公司上市或者被并购时才会发生。
隧道里的人,看未来
尽管已经进入经济下滑周期,但是资本市场还需要运作,资本还需要流动,风险投资人的脚步还需要继续。资金的储备、年限设定以及管理团队的合作,对于目前的投资人来说只能算是先天条件。想要在衰退中生存下来,未来如何操作才是重头戏。
做投资,最大的筹码是心态。
北极光创始合伙人邓锋表示,“投资不是为了抄底,企业的运营效果与盈利模式才是我们更加看重的。”
红杉中国的周逵也有相同的观点:“红杉中国在今后还会保持一贯的投资步伐,不会因为市场的波动而改变,风险投资需要的是激情而不是激动,长线投资才能够稳健。”此次金融危机让风险投资人很大程度上回归了理性,大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在长期内帮助企业的成长,而不是做短期内快买快卖的“倒爷”。
“我们都是在‘隧道’里工作的人,只有等到车走出‘隧道’才能见一下阳光,才可以笑一笑,但是接下来又会进入另外一条‘隧道’,更多的时间我们需要在黑暗的‘隧道’中度过。”麦顿投资董事合伙人邱立平笑谈。
目标企业的选择也在回归到传统。
调查发现,2009年,更多的投资人愿意将目光放在教育、医疗、快速消费品等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领域。“红杉中国一直都在关注教育领域,在最近的两年已经投资了四家教育企业,做出这样的战略部署,原因之一就是教育领域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周逵说。而麦顿投资在未来的短期内都不会对自己的投资领域做大幅度变更,依然主要关注新媒体、新能源两个领域。通常,成熟的投资机构是不会改变投资方向的。
如今市况下更需要修炼好内功。
“外部的经济大环境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我们也没有办法预估到下面会发生什么,所以做好内功是我们需要努力的。”田立新表示。邱立平也认为,投资只是一方面,没有退出的项目现在正需要投资人的帮助。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谁投资的‘筐’里都会有‘烂苹果’。那么现在首先就是要把‘烂苹果’全部清理出来,扔掉或者削掉烂掉的部分。再有就是要帮助我们投资的项目避免风险,躲过这个阶段。”
据媒体报道,在资本助力下,多家大型垂直生鲜电商开始北上南下,跑马圈地,烧钱大战还在延续,这里既有平台巨头与垂直电商进行资本融合,形成优势互补;更有行业类资本,如九阳股份对垂直生鲜电商本来控股的股权投资,使得生鲜电商融资方式更加多元,股权注资模式开始增多,市场兼并重组趋势也更加明显。
不过,在众电商烧钱大战的竞争模式下,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小型生鲜电商面临融资困境,与投资方在经营理念上难达一致。专家担忧,这容易导致生鲜电商形成产品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
而从未来走向来看,投资界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生鲜电商格局远未成型,巨头尚未显现,特色“小玩家”依然具有突围可能,资本热情还将延续。
融资特点1生鲜投资回暖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达245亿元,2015年突破400亿元,预计2018年将突破千亿元。生鲜电商市场潜力巨大。
2015年的最后一天,小家电龙头企业九阳股份对外宣布,拟出资3000万美元对本来控股增资,持本来控股3.82%的C轮优先股股份。C轮融资后,本来控股估值达7.85亿美元。本来控股旗下的正是垂直生鲜电商本来生活。
谈及理由,九阳股份称,看好本来控股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并通过本次投资布局互联网和O2O领域。本来生活作为生鲜垂直电商,与九阳的厨房电器产品形成战略结合,打造现代厨房的烹饪方式。
而处于初创期的每日优鲜2015年共获得两轮融资,先是在去年5月对外宣布获得腾讯领投、光信资本跟投的千万美元A轮融资,紧接着在去年11月又获得腾讯领投、浙商创投等联合跟投的2亿元B轮融资。
分析近两年的生鲜电商投资特点,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表示,由于存在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电商领域是否还有好项目能够突围,投资界曾有过争论,但这种情况在2011年以后得到修正,并在2014年和2015年恢复了投资热情,“生鲜类、服务类电商有了很大发展,且生鲜领域还未被巨头垄断,成为最热的投资领域之一。”
实际反映在生鲜电商领域,自2005年易果生鲜上线开始,多家电商陆续上线,但由于用户习惯尚未养成,供给大于需求,生鲜电商至2012年开始停止扩张,其中优菜网被售卖,天鲜配关闭,小农女被迫转型。此后,随着资本回暖,本来生活、天天果园等生鲜电商开始扩充布局,且不断有每日优鲜、爱鲜蜂、壹家壹站、伯果儿等各种模式的生鲜新秀涌现,许多公司已拿到融资。
融资特点2平台加大对垂直电商资本渗透
平台巨头对于垂直类生鲜电商的资本渗透,是近两年生鲜电商融资的另一大特点,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2015年5月,天天果园宣布完成总金额7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由京东领投,海纳亚洲创投基金、锴明投资等机构跟投。值得关注的是,京东和天天果园在生鲜领域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由京东为天天果园提供物流体系、拓展全国市场支持。
天天果园创始人兼CEO王伟曾透露,未来京东官网或APP的大部分水果将由天天果园提供。京东商城首席执行官沈皓瑜也称,合作将为京东海量用户提供更加丰富、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在北京工商大学商业经济研究所所长洪涛看来,生鲜电商已进入到兼并重组阶段。与之前风投、私募等融资方式不同,如今行业资本股权投资开始增多。
阿里集团早在2013年对易果生鲜进行了250万元的股权注资,目前易果生鲜不仅为天猫超市提供全部的生鲜类产品,且负责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获得平台巨头支持的易果生鲜加速扩张,近两年在全国建立了七大仓库,未来将跟随天猫超市的发展节奏在各地布仓,目标集中在一线城市。此外易果生鲜还在2015年对果酷网进行了注资,果酷网将共享易果生鲜的供应链资源,易果生鲜则将借助果酷网在北京的渠道服务优势扩展华北市场。
万擎咨询CEO、电商观察者鲁振旺认为,垂直类生鲜电商可以从电商平台获得流量和资金支持,平台可利用垂直类生鲜电商解决供应链问题、提高客户黏性,“这种融合目前来看是一个趋势”。
盈利现状投入期仅1%盈利 回报尚属遥远
目前,包括天天果园、本来生活、中粮我买网、爱鲜蜂等在内的大型生鲜电商均已完成C轮融资。在顺为资本合伙人程天看来,生鲜电商能否顺利完成D轮融资,取决于未来资本市场走向,目前来看比较乐观。
不过,程天认为目前生鲜电商依然处于投入期,竞争激烈,单个公司获得规模化盈利不太现实,离盈利依然遥远。“目前这波投资背后都是中长期投资人,视角会更远,未来会有一大批人开拓市场,提升渗透率,将盘子做大。”
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的《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目前国内农产品电商近4000家,但仅有1%盈利,另外7%巨亏,88%略亏,4%持平。大多数农产品价值较低,运输成本较高,超过商品成本的100%甚至更多,拖累了企业发展。
本来控股已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建立仓储基地,冷链物流覆盖不少于22个大中城市,还开始布局针对水果店、餐饮企业及社区消费群体的P2B、O2O业务。本来生活网合伙人贾明曾对外称,给线下水果店供货量2016年要达到10-20亿元,B2C商城加本来便利O2O业务总量级2016年预计也要达到20亿元,整个环节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所以并未考虑前期利润问题。
跻身生鲜电商市场渗透率前三名的天天果园也仍处于烧钱阶段。2015年8月,天天果园宣布启动O2O和生鲜扩品战略,要用6年时间建立从采购、仓储、销售再到配送的完整供应链体系。其创始人兼CEO王伟也表示,未来两到三年内,天天果园仍然把增速作为首要目标,暂不考虑盈利。
困惑资本更关注流量数据 中小电商进退两难
在生鲜电商这场资本盛宴里,并不是每一个玩家都能如愿获得融资。多位中小规模生鲜电商负责人表示,他们的融资困惑并非找不到投资人,而是无法在经营理念上与投资人达成一致。
主营进口海鲜品类的壹家壹站创始人、董事长金锋介绍,公司希望能找到对健康食品领域特别感兴趣的产业资本,也曾与很多投资人谈过,但都没有达成合作。
谈及原因,金锋说,几乎全部投资人都要求尽快提高流量数据,用低价倾销的方式吸引客户,但他并不希望这样做。他认为,现在很多电商拿钱去补贴客户,这种方法并不长久。“补贴越多,客户越多,这样就会逼着我们不停地去找钱,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到找钱上去。”
对初创期的壹家壹站来说,资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金锋介绍,目前壹家壹站的主要成本集中在国外的捕捞、加工、包装、海运环节,以及入境后的第三方物流成本,这些成本加在一起,约占销售额的60%-80%。壹家壹站还计划在2016年新增10余条海外生产线,希望用5年时间将会员规模从目前5000人扩大到100万,这些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遭遇类似尴尬的,还有伯果儿创始人刘雨。他说,伯果儿的一大特色是做国家地理标志保护的农产品,他先后接触了几家投资商,有的甚至追了一年,也因投资方要求伯果儿快速引流量而没有达成合作。
刘雨说,“投资人的要求与我们的经营理念相悖。从我们上线第一步开始,每一个会员都是回头客,且每一单都是盈利的,没有烧钱做推广和引流。一味追求低价只会带来品质的下降。”
在洪涛看来,壹家壹站和伯果儿的融资困惑,正是当前生鲜电商生存环境的真实写照。
担忧烧钱战劣币驱逐良币 优质不优价
洪涛担忧的是,烧钱引流的竞争会使得财力较小的特色生鲜电商生存空间被挤占,最终造成产品优质不优价,劣币驱逐良币。
每年愈演愈烈的车厘子大战就折射出这一问题。2015年,多家知名生鲜电商参与的进口车厘子大战达到新的高峰。鲁振旺对媒体称,以某电商平台售价118元/4斤的车厘子为例,每单至少亏30元,一般的小规模商家是烧不起的。
《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显示,农产品电商数量还在不断增加,但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趋同投资、重复建设非常普遍,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无序,亏损经营。而当前农产品电商市场是“寡头市场”,除阿里系和京东系外,优质优价农产品电商优势难以发挥,特别是“小众特色”电商难以得到正常发育。
金锋也直言对当前资本走向“看不懂”:“没什么未来的平台能拿到钱,而那些小的专注做产品的反而拿不到钱。”他在国外考察肉类食品时发现,不但产品可以定制,连价格都是可以定制的。一些生鲜平台会以低于厂家生产成本的价格定制牛肉,再运回国内卖,低价对消费者具有很大吸引力,而卖同类优质产品的电商无法与其竞争。
根据企鹅智酷的《2015年中国生鲜电商研究报告》,天猫、京东两大平台在生鲜电商用户中的渗透率达到58.2%,远远领先于垂直类生鲜电商。在消费者网购生鲜产品的驱动因素中,“价格更实惠”成为最主要原因,选择人群占到45.2%,远高于“品质更好”选择率的21.3%和“实物更新鲜”的16.1%。
金锋认为,一旦烧钱结束,最看重价格因素的消费者很有可能转战到其他促销力度更大的平台,并不是真正的有效客户。而对于消费者权益来说,更大的问题是无法花钱得到期待中的优质产品。
未来资本继续看好生鲜 小电商仍有空间
面对巨头频频出手、大举烧钱的生鲜电商竞争,有分析称,生鲜电商已是“大玩家”的游戏,阿里系、京东系已在生鲜市场占据重要位置,而过不了“生鲜”门槛又抱不上大腿的创业者们将被洗牌,留给区域性生鲜电商的竞争窗口期将越来越短。
而艾媒咨询集团认为,生鲜电商领域仍未形成行业霸主,各方仍在积极探索。其中,地方生鲜平台活跃,其运输成本更低,也更容易培养本地客户消费习惯并建立信任关系。
鲁振旺表示,生鲜电商目前是本来生活、天天果园和喵生鲜“三国演义”的价格战,谁是霸主还不好说,生鲜电商格局还没有成型,盈利模式也都还不清晰。因此“对于小生鲜电商来说依然存在空间,但要有新的模式,再像天天、本来那样建大综合平台、建供应链,是很困难的”。
2013年,齐鲁频道的年度关键词是“锐进”,年度现象是“逆势上扬”,而年度战略则是“品牌增值,模式增效”。
在7月25日召开的齐鲁频道“2013夏季客户答谢会”上,齐鲁频道总监徐龙河披露了齐鲁频道上半年的业绩——经营创收3.96亿,距离7.41亿的年度目标已然不远。在收视上,稳居省网冠军,独领。
多年来,齐鲁频道一直保持着地面单频道经营创收佼佼者的地位。然而难能可贵的是,在不断突破市场天花板的同时,齐鲁频道也保持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主流媒体风范。自2011年徐龙河调任齐鲁频道总监后,奠定了“公益齐鲁 公信天下”的品牌定位,使得齐鲁频道的主流效应得以更充分地释放。
打响公益牌的“情商”加上经营模式创新的“智商”,让齐鲁频道在一众优秀的地面频道中脱颖而出,于今年获封“2013两岸四地创新地面频道四小龙”的美称。
齐鲁频道以“公益”为立台之本,以持续创新为锐进大旗,成为引领地面频道开辟新生态的标杆。而这个标杆两年来的逆势锐进也足以让其他同业相信,坚持是一件幸福的事。
逆势锐进 齐鲁合伙人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临危之际,有点定力很重要。
2013年,步入二九年华的齐鲁频道并没有遇到一个“好年景”。经济下行从去年就已经开始,而媒体竞争的加剧也不断地挑战着市场边界。徐龙河提供的一组数据将这些情形勾勒地更加具体直观。
根据国家统计局7月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7.6%的存在也许仅是为了守住“底线”。而据山东省广电局统计,今年上半年,山东省省级和市、县三级广电广告总体收入31亿元,增幅为6.7%,十年来第一次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增长。
此外,其他与齐鲁频道齐名的地面频道,今年在收视和创收上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波动和下滑。
不过,对齐鲁频道来说,却是“今年的情况比去年好”。
今年上半年,齐鲁频道在山东省网的全天平均收视率为1.92%,收视份额占到14.81%,继续稳居省网收视冠军,更与第二名拉开距离,领先优势进一步凸显,单一频道的收视率以一当七,超过省级其他7个地面频道之和;广告方面,上半年实现收入3.96亿元,同比增长12.3%,增幅超出山东全省广电广告平均增速近一倍。这些数据就是对“齐鲁逆势上扬”的有力说明。
乱世出英雄,也许逆势更显豪杰,原因何在?徐龙河给出了12字箴言:品牌增值、模式增效、强者恒强。这三组词,前两者点题,后一个点睛。
“齐鲁频道逆袭成功是顺应了品牌的‘小时代’,找准了区域强势媒体的角色定位。”著名财经作家、现广东平成广告有限公司CEO吴晓波表示。
逆势之中,马太效应会加剧竞争,而强势媒体资源的稀缺性凸显出来。客户的广告投放需要更精准、更安全和更具价值的媒介平台。吴晓波认为,在品牌的“小时代”里,区域强势媒体最重要的功能是渗透。“卫视级媒体解决的是品牌知名度,而区域强势媒体则要帮客户解决品牌认知度和体验。”
公益,是齐鲁频道的顶层设计;“1+X”模式,是齐鲁频道模式创新的基础平台。已经找到方向的齐鲁频道,接下来的重点就是努力,但它并非一个人在战斗。
“齐鲁频道与客户的共赢就是要讲述一个又一个品牌故事。” 在别人研究对手的时候, 齐鲁频道企划部主任封万超已经开始研究谁能成为他的“小伙伴”。今年5月,齐鲁频道刚刚为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山东的大学校园举办了“《中国合伙人》剧组见面会暨常青藤联盟会刊《锐》首发式”。7月的齐鲁频道夏季客户答谢会的主题就定为“齐鲁合伙人”。
“把原来看似对手的各种媒体资源,通过合作的形式,聚拢在齐鲁阵营中。户外、终端、平面等对电视形成分众、分流的媒体纳入‘齐鲁合伙人’之中。”封万超表示,当这些单兵作战的媒介形式纳入到“齐鲁合伙人”之后,一个新的创新模式也将体现出其在价值上的增量。
新生态 “1+X”落地开花
“品牌增值,模式增效”是今年齐鲁频道的两大亮点,也是两大任务。
虽然徐龙河表示,两年来公益品牌对经营的拉动出于其意料之外,但一系列的模式创新无疑是为了“广告创收每年增长1.1亿”的案头目标。
2012年,齐鲁频道在“媒体渠道化,渠道媒体化”的经营理念下,基本完成了“1+X”混媒传播、O2O互动营销和跨界营销的布局。2013年,齐鲁频道的工作重心是推动创新经营模式的平台化、规模化,使之产生实际的效益。
“在现在的媒体环境中,电视媒体的盈利模式过于单一,风险会越来越高。齐鲁频道作为地面的平台级媒体,在模式创新上先试先行的探索,对于未来调整地面媒体的收入结构是非常有价值的。”吴晓波表示。
从自发到自觉,齐鲁频道“混媒、互动、跨界”三位一体的模式创新逐渐架构起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1+X”混媒传播是创新模式的基础平台,互动营销和跨界营销都基于这个平台而展开。
“今年着力于创新模式的平台化、规模化,主攻能产生效益的模式。哪一个X培育相对成熟,就是当年的重点。”徐龙河表示。
在封万超展示的“齐鲁1+X混媒阵列”中,依托于齐鲁频道这个“1”的各种“X”已拓展至9个,比如锁定山东省内300多万大学生群体的常青藤校园媒体;致力于打通流通渠道和为企业精准招商的齐鲁经销商联盟;为农村送电影的新农村电影院线,以及运作多年的超联媒体等。而每一个“X”又各自有一套完整体系,“有媒体、有终端、有到达、有互动。”
“这个模式正在走向成熟。去年是概念提出,跑马圈地,现在开始精耕细作。以前比较零散,现在要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封万超表示。
今年以来,依托《每日新闻》、《拉呱》、《小溪办事》、《101》、《食全食美》等线上栏目,齐鲁频道已先后为客户量身定做了近50场次的线下促销活动。其中很多营销案例,被业界誉为经典。比如,联手金龙鱼打造《拉呱》“么也懂”板块,跟雅迪电动车共同推出“雅迪·小溪齐鲁行”, 携手汇源开展“齐鲁主持人送挂历”等活动。线上、线下互动营销,突破了线上传播的局限。
在跨界营销方面,齐鲁经销商商会掌控从生产商、经销商到渠道商的整个营销传播链,转模式发展,逐步实现齐鲁频道经营创收从“广告”到“营销”的战略转型。在拓展渠道的同时,齐鲁频道推出了跨界突围的“齐鲁牌”产品——“怡浓”核桃多等果汁系列产品,代言人是齐鲁频道主持人书匀,吹响了向产业进军的号角。
吴晓波认为,在齐鲁频道众多“X”当中,最有价值的是常青藤校园媒体,而校园媒体中最有价值的又是餐桌媒体。
今年,齐鲁频道进一步夯实平台,形成了常青藤校园活动联盟、常青藤校园网、校园餐厅电视联播网、校园餐厅桌面媒体、校园DM杂志《锐》、齐鲁锐拍客等“六位一体”的媒体群落。策划了《校园好声音》选拔、《寻找芒果女孩》、《我是你的经纪人》等活动,一些快消品品牌得以在大学校园迅速推广。
“所有的‘X’都不离‘1’,只有发挥‘1’的影响力、号召力、公信力,才能把‘X’聚合在一起,获得经营模式的增量,放大齐鲁品牌。‘X’创造价值与‘1’紧紧捆绑在一起。”封万超表示。
“我们的个性定制计划的标准是,广告投放在600万以上的客户。”
齐鲁频道去年的创收总额为6.6亿,今年上半年的收益为3.96亿。其中,电视广告仍然是创收的基础盘,然而根据齐鲁频道的统计,很多创收增长量却是来自不占用线上资源的项目、活动和产品。“以项目撬动客户投放,推行有广告黏性的项目合作。”
徐龙河表示,正是由于有了无可替代的品牌号召力、落地生根的产品促销力,齐鲁频道才有了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显示出强者恒强的旺盛活力。
品牌变现 升级公益影响力
“原来是广告变现,企划之后,是资源变现,下一步就是品牌变现,把品牌的影响力这种无形资产放大。”封万超说。
齐鲁频道不仅是品牌定位清晰的地面频道,也是对品牌价值理解颇为透彻的媒体平台。品牌增值的前提,就是资源的品牌化,徐龙河深谙此道:“从内在追求,到外在形式包装,都围绕‘公益’来设计。”
今年,齐鲁频道围绕公益定位,节目、活动同时发力。“通过做大一个公益窗口、做实一系列公益活动、做强一个公益联盟、做优一个公益盛典,打造齐鲁频道独一无二的品牌影响力。”
一个公益窗口,即2012年元旦开播的公益性新闻栏目《小溪办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该栏目已经跻身山东省网收视份额第一的位置,“有难事找小溪”的观念深入人心;一系列公益活动,包括“公益齐鲁 舞动梦想”、“爱心存钱罐”、“爱心急救箱”、“小溪书屋”等,进一步强化了齐鲁频道为民办事的公益形象,在服务群众中提升了品牌的美誉度;一个公益联盟,即由齐鲁频道发起成立的全国首家跨媒体联合公益平台;一个公益盛典,就是一年一度的公益评选表彰活动。去年年底,首届齐鲁公益盛典成功举办,并得到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的高度肯定。
由于在公益品牌打造方面的显著成效和突出特色,今年7月,在由亚洲广播电影电视协会、北京大学视听研究中心、台湾中华广电公会、澳门广电协会共同主办的“两岸四地电视创新高峰论坛”上,齐鲁频道获评“两岸四地创新地面频道四小龙”。
齐鲁频道经过征集设计了“齐齐”这一频道卡通形象,试图将其打造成为齐鲁频道公益、公信形象的虚拟代言人。身为齐鲁频道的公益品牌代言人和频道品牌标志,在这次齐鲁频道“2013夏季客户答谢会暨第七届齐鲁TV杯中国广告精英足球邀请赛”上,“齐齐”的形象随处可见。
“对于‘齐齐’,我们是全商标注册,它既是频道吉祥物,也可做品牌推广物料,同时也具有商品价值,将来会做成卡通形象产品。”封万超表示。“齐齐”的形象脱胎于“齐天大圣”孙悟空,其设计理念也暗合孙悟空的原型和齐鲁频道的品牌定位。
“齐齐”是齐鲁频道的虚拟代言,而小么哥、小溪、书匀等优秀的主持人则是齐鲁频道“实体”公益的形象代言。徐龙河到任后,要求这些主持人树立正面的品牌形象,积极参与频道内外的公益活动。
“主持人是媒体最核心的人力资源。齐鲁频道的主持人形象正面,在山东省内很有观众缘,对品牌的代言深具公信力和亲和度。”吴晓波表示。
今年,齐鲁频道把人力资源开发力度集中到主持人身上。在本次“2013夏季客户答谢会”上,随着齐鲁频道5位青春靓丽的“魅力新主播”的亮相,由小么哥带队的主持人艺术团正式成立。吴晓波认为,这是齐鲁频道的惊喜之作。
主持人艺术团的成立,实现了齐鲁频道在核心人力资源上的品牌化,极大地拓展了齐鲁频道在人力资源运用上的自由空间。通过整合频道和社会资源,强化主持群的品牌效应,既通过这些主持人推广公益项目和活动,又让他们的市场价值在社会上得到更好的认可。
据徐龙河介绍,主持人艺术团具体的运作模式会参考艺人经纪模式,但又有很大不同。“这个艺术团主要以我们频道的主持人为核心,原来的22个主持人,加上新选出的主持新秀5人,共有27人。同时还将聘请知名演出团体和艺术家来担任艺术团的指导机构和艺术顾问。”
此外,齐鲁频道还通过与权威机构的合作,“影响有影响力的人”,以树立在大众心中的公信力。今年6月,齐鲁频道与山东省商务厅家政协会联合推出12346家政服务热线。并计划从信息共享、品牌共建、利益共赢三个层面,实现从内容、服务到产业的全面合作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