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工程就业情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国内现有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结合目前网络工程职业需求,提出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应对办法,同时从开放的平台、创新的平台、设计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实习体系路线图等方面分析出网络工程专业信息安全实习体系具体建设途径,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技能。
关键词:
网络工程;实习体系;应用型人才
1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
1.1计算机相关专业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根据教育部最新公布的专业指导报告,计算机相关专业成为了就业形势最严峻的专业之一,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数量在全国高校学生总人数中排名第二,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计算机相关专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都要面对“专业人才”过剩的残酷的市场现状。作为高校,我们学院属于国家二类本科学校,教育部公布的本科院校层次中处于倒数第二档,没有相对优势。作为专业,计算机相关专业在最近几年内,迅速的从热门专业演变到就业老大难专业。在学院内部,我们的师资、实验室资源客观的说应该属于中下游专业,也不具备相对竞争优势。“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们认识到面临的严峻形势,我们的专业想要生存,我们必须、也一定要走出一条有自己的特色专业建设道路。
1.2师资问题困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网络工程是一门以应用为主学科,对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量大概只占人才总需求量的10%左右,大量的人才需求是应用技术型人才,这类人才的特点是必须“实践之中出真知”。但是因为提供的待遇缺乏足够的竞争力,高校的计算机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硕士或者博士,长期进行理论研究,缺乏项目实践经验。自己都没有项目实践经验,自然不能把很多的很多项目经验带到课堂或者实习中来。这也是目前计算机教育体制的现状,也是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
1.3以工程项目为核心的实习体系是大势所趋
创建以网络工程实践项目为核心的实习教学体系,我们在实验室设置网络工程案例项目,提高学生的网络工程关键实践能力,实现校企“零距离”的对接,增强就业的竞争力,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的需求。
1.4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
根据当今网络的应用发展和网络工程专业的特点,实习教学体系应有如下特点:
1.4.1实验平台具有复杂性
一个基本的网络实验至少要两台计算机才能构建一个最简单的网络环境,而网络环境太简单又会使实验在数量和质量上受到限制。为了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每组实验需要多台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硬件设备,各小组之间才可以构成更大的网络实验环境。
1.4.2实践教学具有独特性
网络实践教学中的路由器配置、防火墙配置等实验在正常的上机时间内是无法完成的。并且有些实验与实验之间是紧密联系的,例如先进行硬件防火墙的配置,然后进行协议的测试和内外网的访问,实验之间的联系密切,这给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1.4.3实习中知识跨度大、综合性强。
网络工程实习要结合局域网安全、网络协议分析、网络编程等多门课程来开设实验,是对网络工程的实施过程进行模拟仿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2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的应对办法
2.1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
2.1.1计算机网络、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操作系统及应用开发技术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应用能力。
2.1.2要求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服务器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的实践技能。
2.1.3掌握网络攻击的技能,同时能够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加固现有的网络环境。
践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培养出高水平的网络工程人才,必须构建一套完善的、高质量的实习教学体系,包括网络基础实验、网络工程综合实验、认识实训、专业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实用技术,理解网络协议体系、组网技术、服务器配置、网络与信息安全、网络性能评估、网络运维及管理、网络攻击与防御等工作。
2.2重组教学体系
根据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网络工程专业的现状和发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以实践教学内容定位理论教学内容,对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取舍。
2.2.1合并、压缩或调整原有课程中陈旧和重复的内容。
如压缩或调整网络原理中一些比较陈旧的知识,如令牌环网、令牌总线网、FDDI网络、CSMA/CD、X.25、帧中继等技术,从而加大实验学时,增加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
2.2.2根据网络应用发展的具体情况和人才需求变化,对一些学科理论有重大发的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
例如调整组网技术在整体教学中的比例,增加网络组建、安装、测试及其工程实施的知识单元比重,增加组网、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网络编程、网络与信息安全等工程应用类的课程。
2.2.3适时地把一些反映当代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的内容充实到课程教学中。
例如增加VPN、IPv6、P2P、网络爬虫、Web2.0、3G网络、物联网技术等内容。实习教学体系是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把网络工程实习教学作为一个体系纳入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之中,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不同的实习教学环节进行系统的完善,从纵、横两方面考虑,形成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结构,纵向摆脱实践教学对理论课程的依附,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认识规律,整体设计其内容,相对独立地形成一个有梯度、有层次、有阶段性的实践教学体系;横向与理论课程相互支撑,有机结合。在各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出现结合点,以培养具有综合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2.3构建实践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平台的搭建是完成网络工程人才的关键。考虑我们学院的现状,我们打算采取如下措施:
2.3.1整合现有的实验室资源。
将现有的网络实验设备组分上架、连网,在不占用上课和实习任务的情况下,作为远程开放实验室使用,并设计详细的基础实验项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能够充分利用;
2.3.2落实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基地。
通过各种途径,落实网络工程专业实习基地。
2.3.3根据专业特点、挖掘目前全真模拟器的潜能。
我们目前的一些网络工程实验,在实验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都是利用软件模拟器完成的。但是,使用的模拟器还属于比较陈旧的Router-Simulator之类,事实最近二年出现很多非常好用的全真模拟器:例如Dynamips,NE之类,可以直接加载真实的IOS,只要电脑的配置足够高,完全可以使用PC搭建出来一个中端的网络实验室。对于这些新的模拟器,我们要认真掌握,在实验和实习中充分加以利用。
2.3.4加强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缩短教学与就业之间距离的一个重要渠道,我们应该通过各种途径,特别是在网络实验室的建设中,与多家网络厂商和企业强加交流与合作,一方面提高我们自己的师资水平,最好能够培养了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使我们的实验室具有了培养国家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计算机网络工程师、Cisco网络工程师、华为3COM网络工程师等的专业培训和考核能力。这样,不但便于教师根据网络应用的变化及时更新和完善教学体系,也有利于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高。
3实习体系具体建设途径
3.1开放的平台
在传统的实验模式下,学生必须在需要在专用的实验场地方可进行实验。而有限的实验场地往往难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无限渴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器技术打造一个开放的实验平台,使得教师和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通过教室、实验室、宿舍或其他地方的互联网接入点都能进行实验。
3.2创新的平台
传统的实验室一般都是根据教学大纲而设置实验项目,学生往往只能按照实验指导书所规定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实验,而且在程序设计类课程中,学生往往无法对其所设计的算法进行验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能够利用最新的构件和Web服务技术,使得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思路而不是拘泥于课本知识来进行实验,拓展其思维。
3.3可扩充的平台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课程内容不断的更新,而传统的实验室如果要更新实验器材则需要完全更换设备才能满足要求,这样的成本往往都比较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充分利用构件和Web服务技术的优势,使得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快速的增加新的虚拟设备而不用修改平台代码,而且用户亦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行在平台中添加相应虚拟设备。
3.4可在线指导的平台
网络工程实验是探索和实践所学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懂或者不会操作的地方,也可能面临一个简单的错误而导致整个实验流程停滞不前,传统的实验模式下,这些问题需要求助于实验室指导老师,而指导老师往往由于所指导的学生太多可能无法及时的给予指导。而且在本虚拟实验平台中,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进行实验,因此当遇到问题时往往可能旁边没有指导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虚拟实验平台提供了在线指导功能,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向老师或其他同学请求指导,老师也可以通过平台给所有在线的学生讲解实验的流程。
3.5充足的网络工程项目资源储备
我院经过多年建设网络技术相关专业、储备数量众多的网络工程综合实践项目,大部分项目来源于网络工程一线,涵盖了目前金融、能源、高校、大中小型企业几乎所有的网络工程项目和系统集成项目。这些资源能够保证我的实习方案能够有充足的教学资源支撑。
3.6培养实际网络工程项目经验
学校的大部分教师从“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不同,是“从企业到学校”,最早从事工作也正好是通信与网络工程,有多大中小众多网络工程项目经验,这些经历能够保证充分了解用人单位需要,了解真实网络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可以比较准确、全面把握网络工程实习体系建设。
3.7设计网络工程实习体系路线图
电脑组装与维修→常见系统软件安装与配置→网络综合布线→Windows系统管理→Windows系统管理→企业网站开发、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综合实践→数据库管理→网络协议分析→网络信息安全→Linux系统→构建路由网络→构建交换网络→网络设备排错→系统集成。
综上所述,结合学校要进行教学管理改革的大形势,我们可以以信息安全实习教学为突破口,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企业对人才的技术需求,这类技术上知识点的要求,了解真实的企业网络工程项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的流程,了解真实的企业网络安全工程案例,达到最终提高学生就业率和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标。
作者:王小英 刘庆杰 潘志安 庞国莉 单位:防灾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白灵,王小英.黄猛.网络时代大学课程资源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4(4).
[2]白灵,王小英.新时期高校计算机课程教学途径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
关键词:需求驱动;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8-6727-03
1 概述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应用普及,网络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和迎合当前就业形势而设置的一个新专业,整体发展前景良好。从2002 年起至今,全国已有270多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然而,受到西部地区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与中东部相比,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我们通过对西部多所普通地方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结合用人单位对网络工程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后发现,目前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主要体现在: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专业特色不明显,人才缺乏竞争力;2)学生网络开发和创新能力不足,难以满足社会对网络开发型人才的需求;3)学生虽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普遍工程实践能力欠缺,难以适应用人单位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教育部2012年3月刚刚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水平的根本标准”[1] 。正是社会的需求决定了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的发展只有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样才能保证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对于西部地区地方高校而言,如何办好网络工程专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严峻课题。
本文根据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拟通过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知识体系、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形成可操作性强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2 相关研究
近几年,对于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也有人做了一些研究。张远等人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指导思想、确立培养目标、建立教学质量保障系统、编制教学计划、革新教学方法和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了详细介绍[2]。胡山泉等人提出“平台+方向”的建设方式的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知识体系[3]。田生文等结合网络工程的专业发展方向和就业趋势出发,探讨了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及相应的课程体系设置[4]。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丰洪才等对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取得较好的效果[5]。为了更好的适应就业需求,张新有等人对网络工程的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6]。根据地方高校实际,马莉等人结合实际,探讨了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7]。为了更好的提升实践教学,何建新等人对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研究[8]。张蕾等提出一种分阶段分层次的实训教学体系[9]。钟鸣等结合桌越计划,提出了一种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10]。此外,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方式也受到重视。金永涛等对网络工程专业实施项目教学的内容、效果及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11]。吴许俊将国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引入网络工程教学中,并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12]。蒋吉频等对目前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一些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分析和改进,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下一步研究思路及展望[13]。徐明等结合国防科技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建设,对重点院校的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进行了全面的研究[14]。最近,张棋飞等人提出了新的社会形势下网络工程专业的发展新思路,实现学科渗透、交叉和互补,促进专业融合[15]。
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是国内高校普遍开设的新兴专业。如何创建网络工程专业,国内外并没有统一模式和现成规范,为此,国内众多教学专家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发表大量教学论文,其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验体系等方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的文件中明确提出要“促进科研与教学互动,及时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强化实践育人环节”,但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针对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相关研究还不多见。
3 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3.1 目标
网络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发展迅速,这就要求高等学校一方面要准确的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方向传授给学生网络工程应用型各岗位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方案从西部地方高校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从知识体系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符合西部地方高校实际的,以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变西部高校网络工程人才难以适应社会需要的被动局面。
3.2方案介绍
1) 在需求驱动的人才培养知识体系方面,对社会需求深入细致的调研,在网络工程人才需求方面,如下四个方向:网络应用开发,网络工程与设计、网络安全与管理和网络性能测试,对于西部高校而言是比较合适的。网络应用开发方向主要包括网站开发、手机程序设计、网络通信编程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编程能力训练。网络工程与设计方向主要包括网络设备的选用、规划和设置和布线和调试等方面,主要侧重学生的网络设计与动手能力。网络安全与管理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配置、设备管理、故障诊断与维护等方面,主要侧重于学生的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管理能力。网络性能测试人才需求量大,但国内培养这方面的人才极少。该方向主要侧重于学生对网络性能测试的过程及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对于以上四个方向,需要考虑各专业方向理论体系与实践体系的构建。在实施过程中可采用一种“平台+方向”的模式。即在公共课程的基础上,通过选修不同的专业课程来体现方向差别。
2) 在需求驱动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采用竞赛加认证的课程教学模式、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和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目前主要的竞赛有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数学建模竞赛。这些竞赛题目很多都是来源于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在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Web编程等课程中,可以采用与竞赛相关的教材与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参加此类竞赛。对于网络工程专业高水平的网络工程师培训和认证也日益深入人心。比如有思科、华三、锐捷的各级各种认证, 也有国内的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和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这些考试都非常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强调动手能力, 重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拟选用相关的教材和实例进行讲解,并鼓励学生参加此类认证考试。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实施本科生参与科研计划,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与创新能力。师资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拟通过选送教师参加网络技术培训,承担学校和企业网络工程项目,以提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
3) 在需求驱动的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方面,采用一种全方位实践平台建设方案。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开展有关工作。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加强实践平台建设。网络的应用十分普遍,而高校内部的网络中心和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综合实践平台。每年这些部门都有一些相关的网络建设项目,加强与这些部门的合作与联系,让学生有机会参与这些项目中,为学生的综合实训创造条件。对于校外资源,随着网络的普及,当地出现了有一定规模的从事网络技术的公司(企业),积极主动与这些公司(企业)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充分整合校内资源,建立面向课程群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提高设备的利用率,节约建设成本。利用学校网络设备采购与网络实验室建设,加强与网络设备供应商的联系,积极与他们合作进行人才培养,以便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与就业机会。
整体方案可用图1来描述。
4 小结
总而言之,虽然近几年在网络工程专业建设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极大的促进了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和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及一些重点高校,其大部分条件和要求对于西部地方高校来说是无法做到的。因此,其成功模式并不适用于西部地方高校。本文结合西部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对网络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需求驱动的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探讨。为西部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套经济、可行的方案,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2012.3.
[2] 张远.网络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4):155-157.
[3] 胡山泉,高守平,于芳.应用型网络工程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09(12): 88-89.
[4] 田生文,邹海林,杨洪勇.网络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探讨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2(5):101-105.
[5] 丰洪才,李雅琴,阮灵.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23):91-93.
[6] 张新有,窦军. 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156-160.
[7] 马莉,钟勇,杨文茵.地方院校网络工程专业的教改研究与实践[J].2010(12):135-138.
[8] 何建新,周建存,张永红.地方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5):45-48.
[9] 张蕾,孙润元,等.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实训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2(1):79-82.
[10] 钟鸣,陈晓龙.基于工程师工作室的网络工程实践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12(5):58-61.
[11] 金永涛,邹澎涛,魏艳娜,刘洁.基于项目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 2010(12):30-32.
[12] 吴许俊.基于CDIO 理念的网络工程教学改革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2):40-42.
[13] 蒋吉频,高东发,阳爱民,谢建国.我国网络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现状述评[J].计算机教育,2010(12):29-31.
关键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工作;措施
随着社会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社会资源结构也在不断优化调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的出现,主要职责是为社会群体提供更好的就业及生活服务,以维护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尤其是信息时代下,计算机网络技术日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使得社会群体的工作与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为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工作质量,加大力度探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第一,有助于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人力资源单位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独特,主要职责是为社会适龄人群提供就业机会,而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便于人力资源单位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人事档案,掌握社会人员的基本信息及工作能力,以便更好的提供就业机会。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完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人力资源管理难度,通过科学且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建立及监管,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可靠性。尤其是近年来人社事业不断发展进步,人力资源市场中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内部人员流动较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度也明显加大,单纯依靠人工无法高效完成诸多工作,而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便于采取科学、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的同时,对于人力资源机构的自身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第二,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保障机构是工作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我国新颁布的条例中,增加了社会保障机构的工作力度,提出了构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对养老、医保工作都制定了新的规章制度,这可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完善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可以为社会成员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其各项权益,感受到国家的关怀,实现社会的稳定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2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具体策略
2.1健全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平台
当前我国资源结构下,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工作与涉及的平台主要有高校平台、社会人员平台以及区域内行业平台三个方面,为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应当从这三个平台入手,采取可行措施加以完善,通过对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科学化利用,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一是在高校平台方面,针对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源单位应当积极与高校建立联系,通过交流与合作来为毕业生提供准确且真实的就业信息,建立共有信息平台,最大程度上缓解以往区域条件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就业信息的滞后性问题,保证就业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和时效性,确保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的具体作用得到准确发挥,为高校学生就业提供科学化指导,维护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二是社会人员平台方面,通过研究可知,当前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中存在一些社会人员,包括刚刚失业的社会人员和长期待业的社会人员,为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质量,可以针对此种情况建立社会人员信息网络系统,对不同情况社会人员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以及工作经验等做好记录,构建一个社会人员平台,为这些社会人员提供就业机会,通过社会人员平台以短信、微信或电子邮件的方式通知社会人员参与面试,从而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时效性,降低工作中的失误。三是区域内行业平台方面,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人力资源单位应当积极与区域内行业进行交流和沟通,合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将行业工作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建立区域内部行业平台,促进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这一平台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不同类型的求职信息,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管理人员可以招聘信息并查阅求职人员信息,,并通过计算机网络来邀请人员进行面试。由此可知,区域内行业平台的建立健全,对于招聘企业以及求职人员来说都具有重要价值。
2.2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监督工作
为更好的维护社会和谐,推进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群体的生活质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作为社会中的事业单位,其主要宗旨是为社会群体提供优质服务,从而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社会群体利益。因此在积极开展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完善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监督工作,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约束,确保机构日常各项工作开展的公正性、公开性与公平性,确保社会群体感知到来自国家与社会的支持,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2.3完善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需要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提供可靠的支持,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全面提高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质量与效率。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在全面把握社会人员综合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岗位实际需求对人员进行合理分类,保证人员甄别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这就要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应当制度规范且工作体系完善,以促进各项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尤其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时,应当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及时完善平台内的数据资料,定期对平台内部信息进行检查、修整和核对,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为有效应对工作中的突发事件,应当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建立内部交互平台,以确保在出现突发状况的第一时间进行商讨,促进问题的及时、高效解决,促进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各项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确保社会保障信息管理平台的实际应用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2.4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
新时期相关部门应加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的构建,在该平台上社会成员只要通过正规的途径进行申请注册,便可获得进入该信息系统的权益,然后进入自己关注的具体平台中进行查看,这样其才能及时掌握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最新信息。只有完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共网络服务平台,才能推进社会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
3结语
总而言之,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作为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时代下其工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需要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可靠的支持,因此加强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不同行业内均扮演着中套的角色,在资源优化利用、减轻工作任务量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因此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应当积极完善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平台,推进机构信息化发展,改善社会生活质量,推进整个社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谢延华,徐小亚.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159-160.
关键词:职业认证;应用能力;工程角色;工程验收;网络工程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2-0277-03
一、引言
网络工程的应用与普及越来越广泛,技术也是层出不穷,变化很快,如何结合网络工程理论与实践,让学生能创造性地学好网络工程、应用网络工程技术,而不是仅仅学习空洞的理论,成为摆在广大高校网络工程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1]。
传统的网络工程实验的主要问题[2]有:(1)实验与理论不匹配。网络实验需要特定的设备才能开展,但由于网络设备投入不足等原因,经常造成学习的理论由于缺乏条件而无法开出。(2)实验缺少职业能力支撑。开设的实验存在内容与职业能力脱节的现象,学生仅仅为了实验而实验,无法转换为实际的工程能力。(3)实验管理不科学。存在学生一起实验,但仅有某些同学动手的情况,实验效果和学生积极性都不好。而企业更看重专业扎实、具有一定工程技术实践背景的应用型网络人才[3]。所以,在校期间获,得计算机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和网络行业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受到了企业用人单位的青睐[4]。这些含金量较高的“就业敲门砖”为当下激烈竞争的学生就业市场开启了一条便捷通道。因此,非常有必要改革网络工程实验来提升教学质量,锻炼学生的网络工程职业能力。
二、网络工程实验条件
我校的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系统和网络工程3个专业,每个专业都开设了网络工程实验(实验学时为16),每届实验人数达到200~300人。网络方面的实验室有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网络工程实验室1个,还拥有原有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和网络工程实验室各1个,共3个实验室。通过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的通力合作,网络工程实验室充分发挥在职业能力培养方面的特色,已拥有环形网络工程实验台8个(每个配6台计算机),还拥有10余台Cisco交换机和6台Cisco路由器。组织网络教研室教师,编写了面向职业认证的实验指导书。
三、网络工程实验方案
网络工程实验方案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
1.实验项目。实验项目体现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来源于现实生活场景,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项目实施可以依据学生创新能力和对技术的理解进行扩充,项目之间技术可以融合、扩张,以适应复杂的应用需要,项目拓展可以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让学生比较、分析、设计、实施、总结,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应用能力。实验项目共计10项,适合安排16个左右学时的网络工程实验。其中包括配置路由器支持Telnet,VLAN,VLAN/802.1Q-VLAN间通信,配置动态路由RIP,利用NAT实现外网访问内网服务器,协议抓包及分析等。
下面给出以其中两个实验项目为例,描述实验项目的内容、职业应用和对应的理论知识等方面的具体内容。VLAN和采用802.1Q实现VLAN间通信是单位或企业需要隔离多个部分,保证信息安全和避免广播风暴,提升网络性能的重要技术。在实际运用中,要分析部门职能,灵活动态地规划VLAN和管理VLAN,能体现学生的动手、动脑及职业技术能力。所以设置了“VLAN/802.1Q-VLAN间通信”这一实验项目。它的实验内容是:①同一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能跨交换机进行相互通信。②不同VLAN里的计算机系统也能进行相互通信。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单位多个部门的信息选择性隔离。②单位使用第3层交换跨虚拟局域网通信。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第3层交换机设备选择和连接;②交换机的tag VLAN模式;③网关的配置和虚拟接口技术。
网络地址转换(NAT)作为解决网络地址紧缺的技术之一,在实际中得到了广泛使用。所以,“利用动态NAPT实现局域网访问互联网”这一实验项目体现了一项重要职业能力。实验内容是:①路由器基本配置及缺省路由配置;②配置动态NAPT映射;③验证测试与维护。它的实验的职业应用是:①公司只向ISP申请了一个公网IP地址,希望全公司的主机能够访问外网。②端口号区分的复用内部全局地址转换。对应的理论知识是:①端口号;②转换地址池与公网IP;③网络地址转换;④NAPT。
为了展示实验项目面向职业的执行过程,以实验“配置动态路由RIP”为例进行说明。实验项目来源于学校网络与电信网络经RIP路由进行网络通信,要求学生进行调研,进行需求分析,得到如图1所示的网络拓扑图。局域网部分设计了计算机系和外语系,经实验楼路由器访问外网,外网分别连接了电信局和备份路由器,再模拟了远端用户E,电信局路由器下有两个服务器。学生可以按照不同单位或公司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设计网络拓扑。实验项目所用技术取自课堂教学中的RIP协议、路由信息表和路由算法等内容。实验项目实施要求学生统筹规划,合理设置,包括如下实施过程:网段与路由器接口IP地址规划与配置,RIP协议基本配置与测试,故障分析与处理,路由协议信息的查看与诊断,测试与运行,数据记录和总结。实验项目拓展结合已学技术,设计不同的类似场景(如益阳政务网、中小学网络等),以提高学生对工程的职业能力和适应能力。
2.指导方式。指导方式体现工程特色。每个实验小组按工程项目的角色分工。角色有:项目经理,经理助理,网络工程师,售前工程师,售后工程师。项目经理负责整体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进度控制与管理、协调与管理团队。经理助理协助项目经理,并负责网络项目的资料、文档处理,设备采购。网络工程师负责网络组建与配置、网络调试、网络测试。售前工程师负责与甲方沟通,完成需求分析,协助项目经理构建系统整体方案。售后工程师负责技术培训、咨询服务、设备维护等。每次实验的角色分工轮换,做到每个学生能体验到不同的岗位及其职责,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3.实验评价。实验评价按工程验收标准执行。实验验收按照实验小组的角色分工进行技术方面和设计方面的材料验收与答辩两个方面。材料验收需要展示实验的功能,给出对应的文档和报告。答辩在材料验收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要求学生进行解答或者整改。材料验收检查学生整理材料,完成技术工作的质量,答辩验收对学生的实验项目进行提升或改善,同时培养其表达能力和检查其对技术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网络工程实验改革的效果
通过两年的改革与建设,网络工程实验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实验的覆盖率和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方面,相比以前的网络工程实验整体质量大大提高。前者指所开的实验覆盖了网络工程课程理论知识的比例;后者表示所开的实验中有应用背景,能转换为职业能力所占的比例;两者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分别从67%提升到90%和37%提升到83%。我院的网络工程专业于2013年以“优秀”等级通过了本科专业评估,表明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考取网络工程师和从事网络相关工作的人数大大增长,表明学生网络职业能力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五、结束语
由于实验经费投入和应用缺乏,造成了网络工程的实验与理论与市场需求和职业能力的脱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对网络工程实验进行面向职业认证的改革。改革采用虚拟+真实结合的方式,利用现有实验资源同时借助模拟软件Packet Tracer和Sniffer,结合网络工程教材对应设计应用性强的10个网络工程实验项目,并以工程方式进行指导和评价。在与湖南蓝狐网络科技公司共建的网络工程实验室上实施改革方案,职业认证性实验比例和实验覆盖率相比改革前均有很大的提升,网络工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故面向职业认证的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向其他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Mihhailov D,Sudniton A,Krnus M. Project-oriented approach to low-power topics in advanced digital design course[J].Electronics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2010,6(102):151-154.
[2]王盛邦,李晓宁,陈立文.基于网络技术的网络工程实验课程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4):49-51,111.
[3]杨松波,张学东,王莉,罗禹锦.“网络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36(3):281-183.
[4]白明佳.开放教育网络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远程教育,2013(6):56-57.
绝大多数网络工程专业都是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或者通信技术等专业分化出来的,基本没有跳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老专业的框框,课程体系不健全,课程设置比较盲目,或照搬重点大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问题解决方面、在创新性方面缺乏必要的内容,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课程体系构建,造成毕业生解决工程问题能力不足,难以适应企业和工程部门要求。对照培养目标,我校根据市场调研对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进行知识点的归类整合,在学校工科学生培养的框架内删除一些陈旧课程,删除一些课程中的陈旧知识。科学合理地整合课程,更新课程内容,增强课程教学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新整合的网络工程专业理论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六个模块。公共基础课模块:主要是一些大学生必备的工科课程,如“大学英语”、“数学”等相关课程。专业基础课模块:主要有“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课模块:主要涉及网络工程专业必修的一些专业课。
专业群组课模块:是一些对于学生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同时也是很有技术性的课程。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的专业只开设了两个方向:网络设计与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专业选修课模块: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个好开设一些比较前沿的课程。限选课模块: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的一些文科课程,如“大学语言”等。同时以英语、语言、网络技术和实践环节不间断这四大主线,不间断贯穿大学四年,引导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c语言”、“java程序设计”、“网络工程导论”和“计算机网络原理”等课程,三、四年级有“专业英语”和“双语教学”、“网络协议编程”、“企业级JAVA开发技术”、“网络工程设计与技术”等网络专业课程,保持大学四年中语言和网络知识的连贯性,具体如表2所示。
实践体系的构建
在大学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仍较突出,大学生的工程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已成为影响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和创造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是困扰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大难题,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然而,在实践环节设置上,存在一些普遍问题,如:上机学时不够,实验和课程设计进行放羊式管理,学生不认真,教师不仔细,导致实践环节形同虚设;实验条件有限,实验室设备不全,有的课程实验难以开展等等。根据培养目标和本校实践情况,对实践课程体系从课程的设置、教学方法、实践平台建设、保障措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系列改革。
在网络工程专业实践课程的设置中采用“点”、“线”、“面”立体化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创新技能”的层次模式,设置了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和课外开放实践等。“点”就是某一门课开设的具体实验。在“点”的选择与设计上体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避免片面强调教学内容覆盖度或技术细节的面面俱到。在有限学时内,学生学精通的所有应用点或所有技能点既无必要也不现实。“面”是对应教学内容的功能线所进行的划分,实践能力的功能构成是主要依据。相应地,实践教学内容分成网络设计与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与开发两个“面”。“面”主要包括一些综合性很强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线”是由一些“点”组成的,即某一类相关课程组成“线”。“线”主要包括一些课程设计和大型实验。
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教育发展的需要。我校要求教师尽量使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互动教学等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积极开展精品课程和双语教学,建设和利用好课程教学网络平台。教学方法改革具体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导师制。学生从大二开始就跟随教师做工程项目,解决学生学习盲目、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能学什么的问题,使学生尽早地进入工程师的角色。第二,校本仿真实训。利用现有实验条件,以开放办学的形式,将企业的技术骨干、主流技术、项目规范和工程项目“请进来”,由企业技术人员同专业教师一起对学生进行工程项目实践训练。第三,顶岗实习。“走出去”,到企业进行实际工作锻炼。只有“走出去”,才能真正受到实际工作的锻炼。在锻炼实践能力的同时,学习企业文化,形成团队精神,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就业能力,从而解决高校网络工程专业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第四,联合定制就业,开展人才定制培养。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与成长性好的IT企业开展人才定制就业。在解决部分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使更多学生提早进入职业规划阶段。
为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综合能力的考核,采用以工程为主线的过程监控与评价机制。对学生能否完成项目流程设计的内容进行监控与评价,阶段之间环环相扣,每一个阶段内容的完成情况由任课教师讲解、指导并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对主要环节内容、进度、考核点进行监督。与此同时,邀请校外专家包括企业团队成员对教学流程进行评价、监控与指导并参与实践教学。
创新能力体系的构建
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学有所得、学能所用、学会所创,使大学时期的学习过程转化为真正吸收的过程、转化的过程、创造的过程。我校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我院在学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通过逐步分年进行试验室建设,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等实验室,基本能满足学生要求。把实验室建立成真正为学生服务的开放实验室,建立完善的开放式教学环境,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开放管理制度、教学指导方法和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学生在实验室能自主地进行综合创新性开放式实验。坚持从一年级就开设网络技术前沿系列讲座。#p#分页标题#e#
从二年级起实行导师制,及早发现有潜能的学生并给予专门指导,使他们尽快进入科研训练,学生也可自己提出研究型项目方案,学校给予资助。成立网络工程小组、网络软件开发小组、网络安全小组、网络攻防小组等各种兴趣小组。在不同年级开展各种比赛,一年级开展程序设计比赛,二年级开展网页制作大赛,三年级开展网络设备配置大赛,四年级开展网络系统设计比赛,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论文摘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改革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将教学过程改革与专业证书考试、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扩大学生知识面相结合。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该改革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经济危机和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应届毕业生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就业压力。2009年4月23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一季度新闻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2009年在校大学生的签约率总体略低于去年同期,一季度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大体是20%到30%,总体来看就业形势仍比较严峻[1]。对于计算机和通信类专业毕业生来说,虽然就业形势相对总体而言稍好一些,但是仍不容乐观。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就业情况,对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适当调整,使学生能够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作为担任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的教师,如何改革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使计算机和通信类学生具有更强的竞争力?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教学反映,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这些改革对促进学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
1.教学过程与专业证书考试相结合
目前许多单位招聘往往对有专业证书的毕业生优先考虑,与网络类课程相关的证书有很多,特别是国家人事部和信息产业部对全国计算机与软件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的职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考试中的网络工程师考试。参加这种考试并取得相应级别的资格证书,是大多数用人单位聘用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工程师系列职务的前提。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通过网络工程师考试,具有网络工程师资格,在计算机网络类教学过程中,将教学内容和网络工程师考试大纲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网络工程师考试的重点,并且将历年试题按知识点区分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提问检查,一方面可以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讲到信号编码时,理论的编码规则和编码效率计算等学生不容易掌握,可在理论知识介绍完后在课件中加入网络工程师中的真题,对学生进行提问加深理解。此外,网络工程师考试中还涉及了编码中的汉明码、双极性码和NRZ-1码等,这些内容教材没有涉及,在课堂中补充后对学生参加网络工程师考试有很大的帮助。
除了网络工程师考试外,还有思科认证的CCNA、CCNP和CCIE考试,华为3COM的认证考试和计算机等级考试新增的四级网络工程师考试等。教师熟悉这些试题后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对学生通过专业证书考试有极大的帮助。
2.实践教学与提高动手能力相结合
许多单位在招聘时希望尽量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时间,员工一到工作岗位上就能马上接手工作。目前的大学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时间多于实践教学时间,造成了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坚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作为本科教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实践教学有着自身的独到特点[2]。在实践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参与,对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竞争能力起着重要作用。大学教育中实践教学由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组成,目前多数学校存在着三者各自为政、不能形成一个统一体系的问题,无法让学生从局部到整体全面掌握,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得到系统的提高,走上工作岗位易与实际脱节。我们在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把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三者结合起来,学生对网络重点知识和各种规模的网络均有一定的动手实践,形成一个统一的具体的认识体系。例如,网络中的服务器和重要协议等内容在实验中让学生动手理解和掌握;小型局域网网络组建和设备配置等内容在课程设计中完成;在校外实习中通过参观操作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广域网相关设备配置、运行和维护。学生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配置,不但理解了网络中的重要知识点,而且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掌握了小型网络的组建,了解到了最新的设备种类、信息和配置方法;通过校外实习的学习,了解到了大型网络运行使用设备情况,不仅培养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将实验、课程设计和校外实习三者结合,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
3.教学过程与提高综合能力相结合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应届毕业生不仅要有专业文化知识,还要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学习能力、交际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1世纪需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综合能力,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善于沟通,能够提出构想、更好地适应多种工作岗位的人才。笔者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学生习惯了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了规规矩矩地做事、答题,甚至出现了不敢贸然作答的谨慎心理,这种现象不是个别的,而是普遍存在的[3]。为了多方面培养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加入一些互动元素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分组讨论、课堂游戏和学生讲述等均能使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例如,在讲述网络信息传递时,传统的讲授方式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改用游戏方式,把一张纸作为需要传递的信息,学生扮演网络中的节点和层次结构,通过学生之间传递纸张模拟信息的传递,学生在传递的同时讲述自己扮演角色的作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对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讲述局域网组网方式时,学生分成两组,分别准备自己的组网方案,在课堂上首先互相辩论各自方案的优缺点,最后达成一种统一的方案。这种方式能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过去“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想,学生听”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让学生自己组织一个教学知识点,在课堂上讲述给同学,可以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教师是课堂上的主导,不仅起到传授知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维,带动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探索、创新[3]。教师有意识地与学生互动,建立交互式的学习法,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
4.教学过程与新知识新技术相结合
网络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网络技术和网络知识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书本知识无法满足实际应用飞速发展的需要,部分学生有“学校学习无用”等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外,还应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科技发展趋势,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动态,了解前沿的研究领域等,这样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更好地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例如,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材中没有涉及3G、WiFi和蓝牙通信等,但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一些毕业生工作会从事相关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这些知识点的介绍,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了解实际应用的知识。此外,新知识新技术的介绍也可以为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一些研究方向的参考。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学生尽快完成从被动学习者到主动思考者的转变,为在就业竞争中具有较大优势做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21世纪经济报道.一季度高校毕业生签约两到三成[EB/OL].http://finance.21cn.com/jjbd/2009/04/24/6187206.shtml, 2009-04-24.
[关键词]网络工程;实践教学;综合训练
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由于传统的思想教育理念,导致了教学与实践严重脱节,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欠缺。追根究底,主要是因为现在一些设置网络工程专业的院校,因为在具体的教学体系、方法和教学资源同学校的发展实际不相符合,进而就限制了学校网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网络工程专业起步较晚,各高校对于该专业的资源建设不够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尚无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一)对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忽视
在进行实践安排之时,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主要以质量的优劣为出发点,来安排实践教学的主要内容,但是如此的话比较容易忽视学生当前实际学习的情况,使得教师采取了虽然较为先进的教学模式,但是却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对于不同地区的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别,每一个个体之间的差别,决定在教学中不能简单使用一种教学模式,而对于普通高校的大部分学生来说,要求一种驱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通常只能做好教学,而不能起到驱动作用,教师安排教学活动应该做到时间、方法以及目标明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能力,此外,学生自由的实验对于一般普通高校中的部分学生有用,应该完成的内容占到能力培养内容的大部分。
(二)课程建设系统不符合社会发展现状
网络工程专业作为本院的一个新开设的专业,诸多课程主要沿用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但是依据人才能力培养的三个方向(网络互连工程、网络应用开发以及物联网应用),但是当前课程设置同这三个培养目标不相符合,所以依照这三个方向培养的话,要求对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使其同人才培养的目的相符合。
(三)缺少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不同学科实验内容重复
现有的网络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不同的学科存在知识点重叠的现象,多门课程实验内容相同,学生在不同课程中反复地实验同一内容,无递进或提升,致使学生不能在相应的实验课程时间中得到理想的锻炼,且达不到实验设计的目标与效果。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及优化
(一)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由于以往的实践教学内容单一且形式简单,学生做实验的兴趣不高,我们增设了一个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实践环节。此环节中,学生可以针对教师设定的实验目的、结果,自身设定实验方案和题目。设计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为一组,也可以几个人为一组分工合作一起设计,查询资料、设定题目、准备设计实施方案等过程都是自主或者合作完成。如此不仅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更加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二)创建“3+1”实训教学方式
针对社会“两难(大学生就业难、企业招工难)”焦点,关注高校职业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创建“3+1”校企结合模式:校内3年基础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企业1年强化顶岗实习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顺利跨越学校和职场的鸿沟。
(三)实行开放实验室服务形式
针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意识的问题,实行开放实验室服务形式,承担大学生网络设计竞赛、大学生软件开发设计大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等任务。建立多元化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给社会发展提供专业的应用性人才,而网路工程专业是一个实际性以及应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当前网络化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网络在人们生活中应用逐渐深入,对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所以,需要不断加强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金瑜,赵红武,顾进广.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初探[J].计算机教育,2011(22):100-103.
[2]李道全,薛炜华,姜梅等.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6).
一、引言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计虽然社会需求旺盛,但是毕业生却无法就业。因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方向的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适应社会对应用型网络人才的要求,具有迫切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笔者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名牌大学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尤其是对具有网络工程专业院校的课程体系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调查后,发现它们在加强实践教学,重视能力培养;强调认知教育,增加选修范围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是仍然存在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培养目标不清晰,课程设置也缺乏目标性和方向性,与其他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相差不大,缺少专业竞争力。突出表现在相近课程之问存在交叉部分,而且专业课的前、后续课程衔接不当,形成了复杂的网状结构;(2)学生接触专业知识过晚,往往在大三才开始接触专业课,造成低年级学生感觉迷茫,学习缺少目标和方向,难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3)缺少职业道德的教育,过分强调和注重知识结构,很少研究和考虑学生的就业需要和认知过程。如何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专业课程体系是开展专业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才能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教学计划,制定相应的教学和实验大纲,继而合理配置和优化教学资源,有效开展专业教学,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针对不同的网络就业方向,在进行专业技能培养上也有所区别。作为网络管理员需要掌握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网络性能测试与优化,网络日常管理与维护、网络安全与病毒防范等方面的技术和技能;作为网络系统集成工程师需要具有对局域网和广域网进行安装、配置和排障的能力、具备中型网络规划与设计、网络工程技术、网络综合布线等方面的技术和技能;作为通信工程师需要非常了解电信运营商领域所涉及的网络技术,包括IP路由、IPQoS、BGP和MPLS;作为网络程序员需要掌握套接字网络编程、TCP/IP协议、J2EE程序设计、XML技术、C/S结构和B/S结构程序设计等方面的技术和技能。专业技能性知识主要通过对应的专业课及其专业方向选修课来获得。笔者经过反复论证和不断优化,得出网络工程方向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3]。
三、网络工程方向师资队伍建设
网络工程方向培养的是具备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知识面较为综合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对该方向的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较强的实践指导能力、对网络的熟知与操作能力,而且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和对网络工程系统的整体把握。因此,为了体现我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必须建立一支既具备较好理论教学能力,而且还具备较强的网络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4]。以我系为例,对网络工程方向的“双师型”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培养:(1)聘请网络行业知名企业的专家对本系专业教师进行短期培训,也可以根据专业需求,选派本系的专业教师到相关的企业、公司或培训机构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这样既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并且可以将行业和技术领域的最新成果引入课堂教学。(2)采取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专业教师参与相应的认证考试,以此提高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并将其有效地运用到教学实践指导中。例如思科公司的CCNA、CCNP、CCIE认证证书;H3C公司的HCSE、HCTE、H3CIE认证证书;红帽子Linux的RHCE、RHCA认证证书;趋势科技的TCSE安全专家认证等等。(3)加强与企业及科研机构的联系,建立产学研基地,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到校企合作基地学习、实践,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掌握业内的发展动态,了解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收集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这样不但有助于教师的培养,而且有助于专业建设。同时,通过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方式,可以培养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网络工程方向实验室建设
为了满足正常的实验教学,建立稳定、高质量的教学实验室,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客观要求。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我系积极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现已建成初具规模的网络工程方向实验室3间,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网络配置与安全实验室、通信工程实验室,同时建有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控制实验室、程序设计实验室、软件工程实验室、大型数据库实验室、软件工程化实训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实验室等14间实验室,仪器设备总价值885万元,学生使用设备约550台(套)。其中网络协议仿真实验室购买了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网络协议分析系统,在TCP/IP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难以理解的网络协议通过仿真仪器直观地演示出来,再结合一些主流的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捕获网络中的真实数据包,实验教学效果良好。另外我系经过调研企业培训机构,通过引入GNS3、CiscoPacketTracer等仿真软件,在不增加经费投入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路由交换仿真实验环境。2012年中旬,我院的工科实验大楼将交付使用,届时我系的实验室条件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五、网络工程方向实习基地建设
我系非常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前后建立了设施完善的校外实习基地14个,其中包括福建星网锐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新大陆科技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福州移动股份有限公司、福州网龙网络有限公司、福州凯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福建省邮电工程有限公司、厦门戴尔有限公司、福州鑫信迈系统集成有限公司、福州天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的建立可以将工程化实践教学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包括各相关专业课的实验课、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从而形成工程化实践教学体系。这些公司或企业都是从事网络工程承包、建设和施工的单位,其任务就是为用户进行网络规划、设计、安装与运营,他们具有丰富的网络工程管理实施经验。通过实习,学生不仅能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还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提高创造性工作的能力。今后,我系还将继续与一些网络工程相关行业的知名企业进行洽谈合作,不断完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p#分页标题#e#
一、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不同阶段的实验教学确定不同的任务定位。院定必修课着眼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养,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要教学目标。系定必修课和专业方向课及实践教学着眼于对学生进行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以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与工程严重脱节的状况,实行专业实验课的工程化,即系定必修课程及实验课要面向工程,要紧紧围绕工程和联系工程进行。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基本都是验证性实验的状况,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
针对传统的专业实验课从属于理论课的状况,实行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和单独考核。在进入毕业实习前,进行一次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一独立设置的实训课程名为网络集成技术,它涉及网络技术的所有方面,并可通过专业实验室实施。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只局限于校内教学活动的情况,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体系包含三个部分:课程体系及内容、网络实践体系(实验、实训和实习)、网络工程应用。在该体系中,要始终以网络工程应用为最终目标,建立课程体系、整合课程内容,设置层次网络实践体系;课程体系及内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实践;网络实践容服从、服务于网络工程应用。
1.建立面向工程的课程体系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全局来看,当前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重新审定、合理调整总的课程设置。在计算机网络专业中,减少专业必修课,按照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增加选修课。明确每门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加综合素质养成需要的宏观性课程,充实新兴的高科技应用成果。
课程改革不仅要以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知识结构的要求为依据,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而且要改革课程内容设置,打破课程的界限,根据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实际,进行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拆分,提高课程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调整网络专业系定必修课和实验课的教学方式,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与理论教学有机统一起来,面向工程应用实施教学计划,重点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和实践性。
2.建立面向工程的网络实践体系
面向工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和实习三个部分。实验基于网络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基本技能的培养。实训主要锻炼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整体规划、设计和创新能力。实习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进入企业锻炼,在实际网络工程项目实践中进行锻炼,总结经验、教训,提高综合设计创新能力。其中,实验是工程实训的基础,实训又是实习的基础,这三者之间关系是逐层深入的,从而形成了系统而有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1)实验项目的设计。按照实验教学方式,实验教学分为以下几种形式: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过去在教学过程中,多以验证性实验项目为主,各任课教师需要进一步优化设计课程实验方案,适当精简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比重。实验教学做到精讲多练。
(2)实训项目的设计。在本专业“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等多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工程综合实训”这门课程,通过2个专业实践周完成。目的是将所学的网络基础知识结合实际网络工程项目要求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实训业务参照各行业信息化规范、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要求,从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两方面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其培养目标涵盖:项目经理、网络架构设计师、网络施工员、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师等。计算机网络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工作组级局域网设计与应用;校园网的规划与设计;校园网站建设维护;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维护;企业构建IP电话系统。
(3)网络工程实习。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面向工程的授课方式。建立校企培养模式,使学生即学即用,了解网络技术及施工特点和规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传统教学方式所不及的效果。同时,聘请一批网络工程和网络开发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定期到校进行课程教学和开设讲座,让学生了解到网络技术新发展、新工艺,通过讲课和讲座,提高学生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程度。
3.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设计
面向工程的网络实验、实训平台应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实训项目,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因此,网络实验实训平台的建设尤为重要。根据实验台功能的不同,分为基础实验台、安全试验台、无线试验台和VoIP实验台。每种试验台由实验需要的硬件组成,包括路由器、核心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防火墙、工作站、服务器、无线AP、VoIP语音模块等。该环境有很强的适应性,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要求,可以配置不同的基础平台,如软件开发平台可以直接提供路由和DNS环境,网络安全实验台则可提供完全的Internet技术环境。该平台可以实现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网络管理与安全和网络软件开发4个方向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实现了理论的实验化、实验的工程化、工程的系统化、系统的集成化。
4.实验、实训成绩考核与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