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职业道德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技能训练 职业道德 计算机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7(b)-0224-01
1 技能培训过程中对职业道德的培养。
1.1 引导学生养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认真、规范、严谨的职业态度
由于在竞赛中,参赛学生首先做到尊重裁判、遵守纪律、服从裁决,发挥特别能吃苦、顽强拼搏的精神风貌,才能把精湛技艺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展现出来。计算机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计算机专业理论性强,实践性更强的专业。一张图纸,一幅作品需要一天甚至几天坐在电脑面前,不但要求学生认真、细致更考验学生的耐心和毅力。由此在平时技能训练中,训练学生专业技能上的技巧提升,同时着重对学生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锻炼。
因为专业技能方面高水平的学生往往不分伯仲,但在职业道德方面却会有细微的差别。比如,有的学生在点名排队时,井然有序,遵守纪律,服从监考教师安排,在电脑出现问题时,及时告知监考老师将竞赛题整齐放置在桌面,有的却大声喧哗,在电脑出现问题时,慌张得不知道如何处理,或自己动手随意解决,这样的学生在职业道德方面肯定会失去宝贵的分值,从而无法取得优秀的名次。所以在平时技能训练中,引导学生严格遵守纪律,每次技能培训的时间都有严格的规定,严把考勤制度。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不能请假。由于计算机专业有专业特性,电脑会出现各种不同的问题,因此在自己电脑出现问题的时候,严禁自己将电脑乱点或任意拆卸,必须告知老师,在老师引导在进行修复。其次,在竞赛中学生操作的细致性以及顽强拼搏意识等也是职业道德的重要体现。比如,在竞赛中学生对题目的解读细致,直接影响学生答题的正确性,学生答题的耐心程度等,在学生技能训练中是密不可分的。在技能训练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吃苦精神,训练题在由刚开始的一天三道,到第二天的五道,第三天的八道,不断地累加,使他们没有时间喘息并没有时间去多想,只需完成当天的训练量,并不断地加大训练时间,由第一个星期两节课,到第二个星期四节课,第三星期七节课12小时的强化训练,锻炼了他们的耐力和意志力。这种职业道德的培养渗透到日常的教学实践环节中,并通过职业技能训练来推动,并以此为方向引导学生职业道德的学习和养成。
1.2 引导学生形成稳定的心理素质
一个人想要飞,专业技能和心理素质就是他的两只翅膀:缺一不可。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在技能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在技能大赛中,具有处乱不惊、临危不惧的心理素质的学生更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遇到困难或出现意外情况时能够沉着冷静,将专业技能项目完成得相对完美,取得良好成绩。平时训练成绩好的并不等于大赛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做为指导老师的我带队在参加、组织技能比赛的经历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在加强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配合以适当的竞赛心理辅导,通过选拔赛、模拟赛等反复锤炼使参赛的学生不仅具有了高超的技能水平,还具备了过硬的心理素质。
在技能培训过程中,我不断地给学生加大习题的练习,并不断提高难度,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他们不断看书,不断从网上获取资料,一个一个地攻克我给他们的难题,并在每三天之后进行一次250分钟的模拟赛,评出第一名,作品展示在训练机房墙上。每五天一次的选拔赛,让他们在紧张有序的环境下不断提升自己,在不断的压力下,不放松,坚持、坚持下去是唯一的信念:相信,我们的坚持都会有回报。同时,也在不断地给学生做心理疏导,让学生把每一次的练习当做比赛,把每一次的比赛当做练习。平时在制作作品过程的每一步都必须Ctrl+S进行随时保存,防止制作的作品出现异常问题情况(突然死机、断电等)情况下,有效保存作品的完整性。平时的点滴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学生明白遇到各种突况如何解决时,学生的心理稳定性就在不断提高。
同样的道理,学生在参加工作以后也会遇到各种突况,在这种情形下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顺利度过危机和难关的必备职业道德。
1.3 引导学生形成团结协作精神
“道相同则心相知,心相知则力相合”。团结不是一团和气,而是能否凝聚各方力量,有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在合作共事中加深了解,在相互支持中完成一个共同的目标。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疑难试题一旦出现,学生不知从何做起,我一般要求学生自己解决,一个学生在网上找资料解决办法,一个学生在网上下载相关辅助软件,几个学生专门从书上来研究,一个学生解决问题找到答案后,一个个地讲解疑难,使得全体同学都能完全掌握。
我将学生分成两个组,第一个组是有经验的,参加过市级、自治区级、国家级比赛的学生,第二组是没有经验,今年第一次参加比赛的学生,分别出题,第一组学生做疑难试题,并负责指导第二组学生的试题,讲解较难步骤及疑难问题的解决;第二组学生题量大于第一组,在量中求质的变化,在量中找到规律,找到熟练程度,遇到问题随时问第一组学生,如果有好的做题步骤或方法与第一组学生商榷,第一组和第二组“团结作战”,通力合作,发现问题互相提醒,互促互帮,共同成长,在比赛中“厚积薄发”。大家在疲惫的状态下仍能顽强地解决各种训练中的难题,怀抱必胜斗志,不断超越自我和提高自我。
现在社会,只有合作是才能办成任何事情的;只有合作才能让我们在比赛训练中技能不断长进,心智不断成长,人们在一起可以做出单独一个人所不能做出的事业;智慧+双手+力量结合在一 起,几乎是万能的。――美.韦伯斯特。凡是参加过技能训练的团队和个人都有这么一个共识,并将深深地影响今后的职业生涯。
2 结语
关键词:高职 计算机 网络道德教育 途径方法
随着网络信息的迅速膨胀,网络中也出现了大量不道德信息和获取他人信息的不道德行为,如黄色信息的泛滥,肆意刹窃文章,传播歪理邪说,计算机犯罪等。这些不道德的行为既严重影响了社会文化、经济生活的正常运行,也严重影响了网络活动者的道德建设。
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早已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运用网络道德对计算机活动进行控制,将影响其进一步健康发展。由此,在充分利用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抵御其负面效应,大力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已刻不容缓。
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对推动网络活动起着积极作用,其专业的学生是网络活动的积极分子和骨干。重视和做好他们的网络道德教育,能够给这些学生正确的专业价值取向和高尚的道德培养,也能够给社会普遍的网络道德教育以启示和借鉴。
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笔者谈以下粗浅看法。
一、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特点开展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必须要有针对性。要提高针对性,必须掌握教育对象的特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一)普遍对计算机与网络的兴趣浓厚,有较好的计算机与网络知识,具有运用计算机与网络知识服务与创造的技能。但它是一柄“双刃剑”,也可以把学生引向消极的道德人生方向。
(二)网络道德问题明显。1.网络上言行随意放纵。据调查,有61.8%的学生上网时使用过脏话或不文明语言。2.网络上价值观念模糊。据调查,有66.1%的学生上网时不诚实守信。3人格冲突突出。45.6%的学生希望自己在网上和现实中表现不一致,部分学生存在双重人格的倾向。
(三)网络心理问题突出。1.迷恋网络,沉溺于游戏、聊天,甚至患上“网络成瘾症”,导致睡眠障碍,食欲下降,思维迟缓,精力不足等。2.追逐不良信息,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是非观念淡薄,道德意识弱化。3.人情关系疏远,交际能力下降,与人不易沟通。
掌握了这样一些特点,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网络道德教育,使之更具有效性。
二、结合职业道德教育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是具有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熟悉计算机软硬件操作,具备计算机与网络安装、维护、管理和开发等服务能力的人才。要施展服务才能,做好社会服务,就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其中应当重视并结合做好网络道德教育。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就业指导、思想道德与法律课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强调对计算机职业意义的认识,使学生懂得计算机专业与职业并非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它更是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施展个人聪明智慧的场所。当然,更不是欺骗别人,损害他人利益的手段和工具。只有懂得了职业的崇高、伟大和必不可少,才能对职业由衷地产生敬仰、挚爱、忠贞之情。这些积极的思想感情是学生形成正确职业观、职业道德的基础。这种形式的课程可以生动地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职业道德评价,主动地探索和学习求职技巧,完善自我,提升职业道德理想和追求。
三、在教学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
在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对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也应采取这一重要途径。
在具体的渗透教学中,可通过“两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规范教育,可通过操作系统课对学生进行网络文明诚信教育,可通过计算机信息安全、数据库系统课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保密教育,可通过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课对学生进行预防网络犯罪教育,可通过电子商务概论、计算机系统维护技术网络体系设计与实现、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课对学生进行网络职业道德教育。例如结合《计算机网络》专业课,通过讲解网络的起源和发展,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向学生揭示网络的本质是利用互连的物理设备,通过电子信号传递信息,提供信息服务的一套人工信息系统。让学生理解到网络从物理设备到信息服务都是技术人员为了工作、生活和学习的需要而设计出来的,为人提供便利,并进一步指出网络上所有的东西都来自于现实社会,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网络上的信息同样有真假好坏、善恶美丑之分,提醒学生注意加以识别,提高警惕,防止伤害,预防犯罪。
四、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渗透教学是一种经常性的教育方式,但开设专门的课程也不失为一种可探索的有益的教育途径。
笔者建议高职院校的计算机院系可开发《网络道德教育》教材,在计算机专业开设《网络道德教育》的选修课或专题讲座,以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课程的重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用网规范的正面教育。应以《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的“五要五不”为基础,结合实际给学生讲解《网民应遵守的基本规范))(美国佛罗里达亚特兰大大学的瑞诺迪(A " H " Rinaldi)教授提出的电脑伦理十诫》《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网络伦理声明指出的六种网络不道德行为》《网络媒体公约》《青少年网络文明规范》《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生上机道德))等,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用网规范。
五、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网络道德教育
(一)组织开展校内实践活动
关键词:德育教育;会计电算化;渗透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4-0141-03
会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今经过多年的发展,会计技术有了巨大的进步,已经从原来单一的珠算发展到现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科技、经济和其他领域必须用到的基本技能。面对日益普及的会计环境和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并作为一项长期的教育任务,贯穿于专业教学的始终。那么,对于从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教师来说,在专业教学中深入贯彻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意义十分重大。
一、会计职业道德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人员与投资者、政府、企业管理者等各种各样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会计人员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证券市场的逐步完善和发展,会计职业所具有的社会性日益突显,许多信息使用者要在不同程度上根据会计信息做出各种决策,然而每个决策都可能关系到自身或他人甚至整个社会的利益。因此,会计人员与社会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责任关系不同于医生与病人、律师与委托者之间一对一的责任关系,其服务的对象并不仅局限于其雇主,而必须对所有信息使用者及潜在的使用者负责。从促使会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或行为更加真实可信的角度出发,会计职业道德应该包括以下方面:
1.业务素质。美国会计学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于1990 年了题为“会计师教育目标”的报告,报告中要求会计专业毕业生应具备各种基础知识、组织与商业知识、会计知识等内容,这是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很难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交易事项进行准确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不能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所以,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是会计人员形成良好职业道德的前提条件。为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各国都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进行了严格规定。我国对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要求通过资格考试,每年还必须接受一定单位时间的后续教育。
2.能力素质。业务素质只是表明会计人员掌握了多少基本知识,而能否将这些知识有效地用在工作上,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会计人员的能力。能力素质不仅包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还包括有责任感,敬业精神;自重,有自信心;有社会责任感,集体责任感;自律,能正确评价自己,有自制力;正直、诚实、遵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等。
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提高会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一个人的知识和才能能否造福人类,往往取决于他的人格定位和道德水平。会计专业学生是未来会计事业的建设者,是会计法规未来的贯彻执行者,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德才兼备,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手工会计操作的时候,每一笔经济业务都需要经过多重手续,如业务经办和授权批准,收付款项和会计记录分离等,必须通过严格的审核复查机制。实行电算化后,许多业务处理程序被大大简化,大部分处理由计算机完成,会计人员作为计算机的操作者,如果没有一定的职业道德,那就会出现一些非法操作而引致犯罪。因此,会计电算化作为会计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大力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既具娴熟专业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只有这样,培养的会计人才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经济的需要。
2.有利于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理念。每年中等职业学校都为社会培养许多的会计人员,会计专业学生已经是会计人员的最主要来源。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必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学体系,使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在学校期间就能够得到培养和形成,这样将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升华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最容易获得实质性的效果,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遵守职业道德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国著名会计大师杨纪琬说:“做人是做会计的根本。”所以,在电算化教学中,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使学生具有完善的人格与深厚的道德修养,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诚信为本”的职业道德理念,为他们将来进入工作岗位,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奠定良好的基础。
3.有利于加强会计学生毕业后的自我保护意识。我国现阶段许多企业做假账,大量的经济案件都有会计人员牵涉其中,从而使会计成为“高风险”的职业。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是我国会计人员最主要的来源,毕业生到企业后大部分也是运用会计电算化进行相关工作,因而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从学生时期就使他们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意识,实现自我监督和自律,是会计学生在以后工作中实现自我保护的最佳途径。电算化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能够使学生正确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产生热爱会计事业的责任感;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这样,当经济利益与道德规范发生冲突时,才能够抵制住外在物质利益的引诱。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学习时期是会计专业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最合适的启蒙教育阶段,这一时期最容易使这种职业道德升华为会计职业道德品质,从而使会计专业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面临职业道德挑战时,能够对公众利益和个人利益起到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
三、职业道德教育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渗透的途径和方法
1.重塑会计电算化教学中职业道德的教学目标。学校教育教学应将职业道德渗透到专业教育之中,普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创新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学校的素质人才更注重培养对象的综合素质,现阶段的培养目标并不是单纯地接受理论知识教育,而更应注重人文素质、品德等教育。目前,我校会计专业仍侧重于基础知识教育,而忽视职业道德的培养。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会计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许多涉及会计职业道德的新问题需要解决,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在为社会培养会计人才时,应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该课程的教学中。
2.会计电算化教师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意识,更新观念,加强认识。会计电算化教师要树立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重视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既要教会学生会计电算化技能,也应让学生适应网络的发展、电子商务兴起的新形势。结合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现代化方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网络时代经得住诱惑,少犯错误,少走弯路。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关键是合理应用,会计电算化工作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须在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的职业道德。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数据输入不仅仅涉及财务部门,还可能涉及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甚至是本企业之外的其他经济组织,输入的数据也不应局限于传统的货币性的信息。因此,和传统的输入控制相比,范围更广,重点也发生了转移。如果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不深,就很容易犯错误。会计电算化教师只有通过平时细微的量的积累,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课程之中,才能培养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学生。另外,会计电算化教师需要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的内在职业素质,在讲课时才能使学生真正信服。
3.以职业道德为载体,丰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内容。
(1)适当开展竞赛。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争取优良成绩的有效手段。在竞赛过程中,学生的好胜心理和求成需要会更强烈,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然而,竞赛也有消极作用,过多的竞赛不仅会失去激励作用,还会造成紧张气氛,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有损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此,在职业道德教学内容中应特别注意,通过适当的竞赛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发挥个性能力,调动非智力因素,更好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更好地引导学生尽职尽责、忠于职守,正确处理奉献与索取、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2)正确评价和适当表扬。中职生心理不成熟,精神欲望也十分强烈,更需要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电算化教师在德育教育方面更应该注重对学生评价的方式和方法,认真研究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合理地运用评价和表扬方法,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通过科学、公正的评论,使学生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树立信心;在会计电算化的操作过程中学会鉴别、分析、认识事物的方法,认真遵守党和国家的法令政策。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如在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中采用录像、电影、VCD、多媒体计算机等多种方式,也可采用游戏与模拟等手段,将案例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违规会计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内在原因,通过讨论分析职业道德冲突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培养职业道德观念,增强法律意识和提高职业道德水平。
(4)在实践实习教学中,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实践实习是中职教育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也是培养学生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品质的最好机会。因此,结合学生的实践实习教学,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个体优良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岗敬业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品质和奋斗精神。
(5)聘请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当前的会计教学中,会计电算化教师长期从事专业理论教育,对实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得不是很全面,很多教师都是从大学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实践知识比较欠缺,从而在职业道德教学中显得说服力不够。基于这种不足,学校应该聘请法律界、财税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主管等学识丰富的人员以讲座、班会的方式来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这些具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行业名家对会计业界的动态了解得十分清楚,他们以亲身经历、工作实践或相关的经验教训向学生讲述会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未来发展方向,宣传遵守职业道德的模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间接了解我国会计道德现状,认识到加强自己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达到在校期间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目的,使学生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模式,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使学生更直接、更深刻地感受到职业道德对做好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牢固地树立职业道德观念。
参考文献:
[1]蒙丽珍.会计道德规范与法律责任[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就业导向;高职;计算机类课程;建设与改革
随着社会转型时期对高级技能型人才需求加大,高等职业教育迅速发展。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系始终按照信息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就业为导向,引用企业标准,将企业人才标准融入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并结合高职课程的知识性、实用性、技能性和职业性,不断更新课程体系,完善课程内容,构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特征,以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为核心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做到理论课程、实训课程、实习课程同步互动,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能力和素质相结合,做到课程精品化、教材职业化、内容案例化。初步实现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四个统一”原则,即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统一、社会需求与教学需求相统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统一,切实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和水平,较好地满足了高职计算机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求。
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建设理念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理念以企业真实案例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以校企共建为途径,通过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造就什么样的人才”为己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品德教育为根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基础,以技能实训为重点的办学机制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注重与企业合作,按照“职业岗位岗位需求能力确立教学项目”的项目导向式的运行机制来组织教学。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理念。在设计中,既考虑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又关注综合职业素质的养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任务驱动式的课程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系统性、合理性、前瞻性、实践性”,正确地处理好知识面与专业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科内容的膨胀与有限的教学学时的关系,对课程体系先后进行过两次较大的调整和多次局部微调,将课程体系统一在人才培养必须以“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为目标这一定位上。
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学生开发项目的实战能力,将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全部都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课程的教学内容选取来自企业的真实工作项目,并且对项目进行模块划分,每个大项目又分成若干个子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单位组织教学,每一个子任务都是一个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包括:需求分析、项目策划、项目设计。
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成就感。课程所涉及到的所有知识都分解到各个任务中去了,每个任务只讲解必需的相关知识点,然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训练职业岗位能力。从学生评教与学生参与各类大赛获奖情况来看,计算机专业推出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取得了很大成功,学生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与此同时,我系按照信息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制订切合实际的教学计划,以教学计划为准绳选编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在此基础上进行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信息类人才培养的质量,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关系。在课程安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理论教学扩宽口径、夯实基础、凸现特色,实践教学明确方向、注重能力培养,强调运用。
在课程教学中,教学方式多样化。校内实践课提倡采取多媒体声像教学、案例教学、研讨式教学,教法上采用启发分析法、小组辩论法;校外实践课则实行在实训室或实训基地上课的方式,进行观摩示范教学、模拟教学、情景教学、技能竞赛式教学。
强化实践性环节,突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实习时间有短期实训,也有长期实习。在短期实训周集中让学生学习一种技能,到毕业实习时能很快进入状态,胜任信息产业价值链中设计、开发、服务等领域对人才的不同要求。
三、阶梯递进式的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我们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新途径,逐步建立了适合计算机教学规律的“课程项目化,作品产品化,实训实战化”为基本内容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有计算机硬件综合实验室、网络设备实训室、数据通信实验室等16个实验实训室,开设多种实践教学课程,通过不同阶段对不同计算机技术的训练与拓展,不仅丰富和拓宽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向新的职业领域发展提供了可能。我系与企业密切合作,先后与安博东方、万齐科技、足下科技等20余家知名IT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以“统筹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推进、重在实效”为理念,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构建了适应新时期信息类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彰显了我系的办学特色,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实践教学中建立了阶梯递进式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以计算机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内容进行项目教学,以岗位职业环境和真实业务为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人才需求调研,然后专兼职教师共同研究,确立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学生顶岗实习培训计划和培训内容。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建立课内实践教学、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阶梯递进式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通过对学生单项技能、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以达到人才培养目的。
在课堂实训中采用企业真实案例和真实资料,使学生受到专业的培养和技能训练;在岗位实训中,按需求分析、项目设计、技术服务等岗位工作任务进行项目教学,按岗位环境进行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实训结束进行岗位技能鉴定。
在综合实训中按照企业环境分岗位角色进行轮岗实训,按照需求分析、软件设计、测试、服务等业务部门要求,进行岗位布局、传递程序、内部控制。教学模拟企业真实案例的处理过程,学生轮流担任岗位角色,循环进行操作,明确计算机相应岗位的岗位职责及各岗位之间的牵制机制。
学生从基本技能训练,到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训练,再到企业岗位过渡,实现了教学过程与职业岗位充分对接。根据教学计划,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安排综合实习项目,将知识技能与证书考核进行紧密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爽.李锡祚.陈鹏.就业导向的IT实训方法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9):140-143.
[2]雷正光.黄芳.基于就业导向的“三段递进”高职课程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技术,2011,(23):15-17.
关键词 中职;计算机教学;就业导向;Photoshop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3-0096-02
1 前言
随着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对于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特别是要求中职学校应面向就业,把就业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相关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中心工作。计算机教学在中职教学过程当中有着重要的位置,是一门集知识性与技能性于一身的课程。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当前中职学生就业的职业方向,结合相关的信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课程的学科特点,以就业为导向,引导学生掌握好相关的职业技能。从教学实践角度上看,中职针对计算机进行就业导向教学,重点在于软件的应用,提升学生的计算机软件应用技能。
2 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中职计算机教学主要是注重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的培养,为避免出现不能够适应当前的就业需求,很多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多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这种培养的内容范围包括了许多常见的计算机设计类、办公类软件的应用技能,如文字录入软件、平面设计软件、网页设计软件等。这些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让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技能。
不过,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教学中,学生的综合实践机会实际比较少,很多计算机相关的实际操作技能都是学生自己来摸索和掌握,没有形成系统性的电子计算机操作技能。在中职学校用三年时间接受计算机教育的学生,虽然比社会上的普通计算机技术速成培训班要好,但是有些方面并没有很大的优势,甚至有一些中职学生在部分软件或者计算机操作上还没有社会培训班学的熟练。而且,电子计算机技术本身就是一种变化非常快、日新月异的技术,中职学校的教师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和技术,将容易导致教学和现实、市场需求相脱节,难以体现就业导向。因此,从当前中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来看,大部分的中职学校还是缺乏系统的就业导向教学,制约了中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发展[1]。
3 就业导向分析
Photoshop软件在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当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分析中职学校的就业导向教学发展中,Photoshop软件具有典型性。Photoshop软件作为当前很多国家普遍使用的一款电子计算机修图软件,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当前在我国的电子商务活动中,很多网络商铺多用一些图片作为商品的展示,以形成图文并茂的外在视觉效果。Photoshop软件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因为这一款软件的应用范围广,但是过去的教学中没有将这一软件的技能和市场的需求结合在一起,所以,基于就业导向的思维,推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Photoshop软件等的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价值[2]。
Photoshop在教学设计的就业导向定位 Photoshop软件在中职学校开展教学时,不应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一样,应明确以就业导向为中心。因此,在开展Photoshop教学之前,中职学校的计算机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方式进行就业导向定位。首先,计算机教师应该从Photoshop的教学大纲出发,在教学过程当中突出培养实践技能。由于Photoshop软件内在设置的专业性操作模块非常复杂,所以,以就业导向作为主要的教学思路,中职的计算机教师就要突出软件中的主要功能模块教学,将其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关键的Photoshop软件操作技能。如从Photoshop软件本身的功能来看,其界面设计、基础、图层的选择、通道的功能、滤镜功能、编辑技巧等都是重要的应用功能,而实现这些功能都涉及一系列的操作。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这些内容就应该作为教学大纲的重点加以推进。
Photoshop在教学过程当中的就业导向 Photoshop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于专门性的知识进行讲解,这种就业导向式的教学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针对当前市场上的相关需求进行教学,另一个方面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操作误区进行解析。因此,Photoshop软件在教学中,需要由计算机教师进行分析,这种分析应该是在备课的阶段可以实现的。比如在Photoshop软件当中出现的椭圆工具操作,可能有一些学生会出现认知上的困y,这种困难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实现。
教师在讲解椭圆工具的使用时,可以结合实践应用的案例进行讲解,比如淘宝的美工图像的修改,结合相关的案例进行修改和讲授。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能够接受吸收相关的知识,而且也避免了这种知识与现实应用之间的脱节。又比如在讲解Photoshop的磁力套圈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结合相关的案例,对一些具体问题可通过情境进行技能引导,更能够加深学生理解,从而推动Photoshop软件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发展[3]。
Photoshop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的就业导向 就业导向不仅仅是在日常的教学或备课过程中进行,更需要在教学评价过程中进行。事实上,很多中职学校在进行期末教学评价时,往往出现一种错误的思路,比如让学生对Photoshop
相关的知识进行背诵,然后要求学生将一些理论知识填写出来。这样的一种背诵教学方式,并不能够让学生更牢固地掌握Photoshop软件的实践技能。
在中职学校的Photoshop软件教学评价中应该适当加入实践考核内容,这种实践考核相对于学生实际需求甚至要比理论考核更具价值。在课堂评价中也应该重视阶段性的实践反馈。评价本身是一种教学手段,只有以Photoshop的实践技能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才能够引导学生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软件操作技能,从而让软件操作实践技能和日常学习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把握住这种评价与教学的联动关系,从计算机教学入手,让Photoshop软件教学和市场的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尤其要注意,对于在日常实践特别是美工修图等职位上需要的Photoshop技能,都应该进行重点评价,引导学生反复地掌握这些重点技能。
4 结语
在中职学校的Photoshop软件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实践技能的提升,以防止学生的学习和实际市场需求相脱节。计算机技能教学,是中职计算机教学的重点环节,克服重理论轻学习实践技能训练的倾向,可以更好地与就业需求接轨。体现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彬.以就业为导向的卫生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探讨[J].学周刊,2015(10):44.
传统的教学多以“灌输式”为主,从教学整个环节来看,教师已经决定一切。教师仅满足于发号和施令,学生却习惯于听从和顺从。存在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手段单一、教学质量不稳定、教学互动性很差、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程度很低等弊端,不利于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上课时教师主宰了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接受知识,课堂气氛沉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表面上参与教学活动,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被动式的参与。教师居高临下地看待学生,很少考虑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共同管理能力。
2开展实例教学、行业导向教学的必要性
实例教学,是一种互动式、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方式。首先,实例教学在进行过程中必须要有周密的策划和准备,需要有特定的案例,这些案例要符合生活要求,能引发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其次,实例教学要结合一定理论知识,要有针对性,能使学生经过讨论或争论后明白案例所表述的内容。而行业导向教学则坚持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坚持以“小而精、小而专、小而强”为努力方向,坚持以办行业满意的专业为目标,突出重点,创新工作,深化开展教学改革,按照“了解专业满足行业需求现状、增强专业自身建设、理清专业建设思路”的总体要求,进行了专业的行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专题调研调查,例如近几年,我校计算机专业教师每年都走访我市各企业对计算机人材的需求,对毕业生从业做市场调研,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除上高校外都能跟市场对接,对口就业。通过对市场进行就业调研,从而产生对专业结构调整。通过研究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分析专业的主要问题与解决策略,制订了专业发展规划。
3开展实例教学、行为导向教学的优越性
3.1促使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引导学生如何去做,未能生动活泼的引导学生如何去思考、去创造,缺乏交流和讨论,通过开展实例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学生在学习上有讨论有争鸣,每位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产生一种超越自我的内动力,通过对比他人,学生有一种不服气动力,交流可以取长补短,交流可互相促进,交流能达到互相激励的效果,使学习不再成为负担,而是一种交流,是一种讨论的过程。
3.2引导学生既重知识又重能力开展实例教学、行为导向教学,引导学生由注重知识变为注重能力培养。学生对书本的知识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更加注重理解、分析能力形成和培养,更加注重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去解决问题。实例教学正是由此而产生,由此而发展和形成的。这也体现素质教育观对学生素质和技能培养的要求,使学生通过知识学习转为技能的形成和培养。
3.3重视互动在实例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教和学的互动,学生通过案例和教师的引导、分析来解决项目,加深对知识结构的理解,通过互动交流,教师能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促进学生有学习的愿望,形成以需求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把传统的“要我学”转变为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我要学”,鼓励学生产生质疑,把新技术新教法引入到实例教学和行为导向教学中,教师有把学生教好学好的动力和愿望。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操作性和实用性,整个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符合素质教育对学生培养的要求。例如在《网页设计Dreamweavercs4》使用框架布局页面教学中,先由教师通过案例解释框架的概念及其应用,演示如何建立和调整框架布局网页,然后给出项目“摩托车俱乐部网页”,要求学生以框架来布局这一网页,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这一项目,最后由教师对各位学生在操作项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和解决。项目解决了,学生理解了框架的作用,能合理的利用框架布局网页。
4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开展实例教学、行业导向教学的效果显著
一、完善课程体系
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相结合,坚持精理论、多实践、重能力、求创新的原则,建立以培养技能为中心的模块式课程体系。计算机课程体系可以分为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两个模块,基础技能模块主要是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等,专业技能模块是根据专业分类、岗位就业目标确定的各类具体学习模块。学校可以从计算机这个大专业中再细分出多个具体的小专业,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可以选择不同的小专业,也可以组合多个模块进行学习。
基础技能模块面向各类专业学生开设,可以安排在第一学年内完成。基础技能模块又可分为两个小模块,即:以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等为中心课程的计算机基础模块和以Office办公软件、现代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等为中心课程的办公自动化模块。
专业技能模块可以在第二、三学年根据学生的爱好及市场需求开设。专业技能模块主要可以分为6个小模块,即:以计算机组装和维修、计算机的销售与服务等为中心课程的电脑组装和维护模块;以局域网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设计等为中心课程的网络技术模块;以平面设计、Photoshop等为中心课程的广告设计模块;以FLASH、3DMAX等为中心课程的动画设计制作模块;以Adobe Premiere、Maya等为中心课程的影视制作模块;以C 语言、VB 程序设计、ASP 程序设计等为中心课程的程序设计模块。
二、优化教学模式
一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强调“学”重于“教”。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建立以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交互式的教学环境,能创造一个能看、能听、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交流的环境,可为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按照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适合的练习,使学生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用文字和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教学内容,用教学课件可以直观地呈现出来,既直观明了,又生动形象。
三是建立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职业高中计算机课程具有操作性强、适于实践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室+黑板+粉笔”教学模式,而应采用以实验室为主战场的教学模式,加强实习实训,在实训中强化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是建立以网络为教学平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有效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学、虚拟教室、分布式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作用,结合职业高中学生在文化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相对较薄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从网上下载学习软件,收集各类学习网站以及学习资源,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同时,培养他们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是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统筹设计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1、一类是复习性的旧知识,即以前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此部分内容的任务可以设计由学生来演示完成。如:在Word中“图文混排”一课,文字格式的设置是旧知识,在课上可以先请学生来完成此项操作,从而激发学生自我表现欲。
2、一类是新授基础知识,我认为学习的最初阶段需要“照猫画虎”,在“照猫”的过程中掌握所学新知识,在“画虎”的过程中可以运用所学新知识,提高熟练程度和操作技能,再去创新。
3、第四类教学内容是每个模块学习完后的电子作品设计教学阶段,此部分是第三层次的“开放性任务”。教师只给出一些要求,其形式和内容完全由学生去组织安排。
4、第五类教学内容,是学生通过自学后仍然心存疑虑难以明白的内容,即教学难点,这类内容需要教师给予指导演示,采取与学生讨论研究、演示和鼓励多实践的教学方法,属于大多数同学的问题,综合起来与同学一道讨论研究,属于个别同学的问题,可以单独进行辅导。
二是设置障碍,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给出“大任务”之后,教师不急于讲解,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都是教师注意在任务中设置一些认知上的冲突,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提出,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引入上,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过积极思考把问题提来,这时教师将新知识介绍给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建立了对新知识的认识。
三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勇于创新,更好的完成任务。
一、技能大赛导向中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
1.技能大赛的竞赛项目设置对制定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具有指导意义。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职业素质较高的应用型人才。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注重学生的就业,教育的同时应该准确地预测整个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培养目标要求有一定的前瞻性。计算机技能大赛所设竞赛项目模块是经大赛组委会专家、行业指导委员会科学制定的,可以指导学校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整。
2.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能检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成果,能够促进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紧随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中职学校培养计算机专门人才的总纲和灵魂。培养出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首要问题是要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参加计算机职业技能竞赛是检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好坏的最好标准。
3.技能大赛的开展探索出了新的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方法。根据技能大赛比赛项目设置相应的教学模块进而设置相应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近几年,全国中职组计算机技能大赛比赛过的项目有4个:数字影视后期处理(动画片制作)、企业网络搭建及应用、电子商务、工业产品设计(CAD)。故而,笔者所在学校将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为模块化教学,不同的模块设置不同的课程。学生可根据自我兴趣及职业规划,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计算机专业初步设置的教学模块有计算机基本技能模块、平面设计及多媒体模块、计算机硬件组装及网络搭建模块、网站建设及电子商务模块、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块等5个模块。根据模块的不同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如,平面设计及多媒体模块的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为PhotoShop、CorelDraw、FreeHand、Flash、Premiere、AE、AVIDMediaComposer、3DMAX/MAYA等。
4.在培养技能大赛选手过程中革新了教学方法,形成了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应用“项目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所谓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就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以项目为背景,教学过程也相当于项目的实施过程,使得学生在上课的同时就能真正体会到所学有即有所用。计算机老师在上课前,设计一些实际工作或应用中的项目案例,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技能来解决。例如,数字影视后期项目的婚纱电子相册、旅游景点专题片制作等项目驱动可以有力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及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以开展技能大赛为抓手,积极营造“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浓郁学风
1.职业技能大赛可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管理理念与创新精神等职业素质的快速提升。例如,在企业网搭建项目比赛中,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都要求彼此配合默契以及个人专业技能娴熟,才能做好工作,完成任务。
2.技能大赛选手在学习过程中要求由知识组合型学习逐步转向专业、企业文化渗透性的学习,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比如影视后期项目中,教师提出制作一个短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逐渐让学生提出问题、自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影视后期项目的短片制作过程中要求选手具有良好的审美能力、语言处理能力、较强的文化素养等。这就要求选手在平时训练过程中重视全面发展,毕业后才可直接从事相关行业的工作。
3.技能大赛可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认真工作的态度,形成顽强的拼搏精神。这些参赛的学生更能受到实习企业的青睐,往往供不应求。
三、技能大赛为中职计算机专业师资的提升提供新的平台
1.技能比赛的开展,加强了兄弟院校的交流。外出学习为师资队伍的提升提供了空间,提高了教师企业顶岗实习的热情,有效地更新了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从过去的书本理论逐步转换为专业实用性技能。如,企业网搭建的指导老师可研究技能大赛组委会的文件,到锐捷公司参观学习比赛项目的内容;影视后期项目则邀请省电视台专家来现场指导,帮助职校解决教学与实际需要脱节的原因,增强教学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2.职业技能大赛成为促进教师技能学习的良好平台,促进指导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为了更好地指导技能大赛,指导老师在指导过程中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带领学生实践操作,把知识真正转化为技能。如,我校综合布线项目指导老师与企业合作,带领学生直接参与大型企业的综合布线工作。
3.技能大赛的开展开阔了教师的视野、培养了教师的创新能力。技能大赛中用到很多新设备、新技能、新工艺。故而,要求指导老师要具有开放的思维与视野,要善于求异求新;要善于思考研究,对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要敢于进行尝试研究,或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共同研究和探索;要关注相关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技术与动态,并将最新的技术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指导大赛,教师往往有机会深入企业,学习最前沿的技能和接受最新的思想。
四、技能大赛可促进计算机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互动
1.为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学校投入了很多资金,购进了先进的设备,这加快了实训基地设备的更新换代,实训室的条件得到了提升。笔者所在学校在技能大赛训练期间,建设了影视后期制作机房、锐捷网络机房、神马网络机房、电子商务机房等专业实训室。
2.通过技能大赛,提升了学校区域影响力,扩大了学校的知名度,拓宽了学生就业通道。大赛项目的内容大多是基于工作过程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基础训练项目,都源于企业生产及实际应用,如电子商务产品推广、综合布线、企业网搭建、企业专题片制作等,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率。
3.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合作。职业技能大赛得到用人企业的认可,企业都想招聘参赛选手。许多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主动联系职业院校,提出合作意向,利用学校教学资源平台,选拔优秀毕业生,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提供校外顶岗实习的基地。如,我校建立了职中科技、罗兰广告等校外实习基地。
五、技能大赛革新了教学评价体系
1.技能大赛注重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应用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基础 就业
众所周知,目前的中职教育定位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要求与市场保持零“距离”,使学生毕业后能在求职中具备充分的竞争力,要求学校这个人才加工厂生产出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当今社会需求各层次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外,还必须具有计算机操作应用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成为企业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机基础教育开始步入了一个普及的,重实用应用的与就业接轨的深化改革阶段,中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原有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硬件设置诸多方向都要适应这个大方面。在此,笔者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如何适应就业的需要,如何为就业服务谈几点意见。
一、教学内容方面
计算机基础知识是一个内容庞大的知识体系,它包括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等。以往的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是按照计算机基础知识体系,尽量系统地介绍给学生。而现在我们应该根据应用的需要,需要什么才学什么,把计算机知识不当成一门学问,一门学科,而是处理问题的工具和手段。比如: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二进制及与其它进制转换方面是一个老师必讲的基础知识,其实中职生一般却不需要过多了解,需要转换时也可直接使用附件中的科学计算机器来完成。类似这样的知识,我们可以舍弃不讲或一带而过。
二、教学方法方面
在学习方法上应采用应用为先的教育方法,要通过应用引出概念和理论,围绕应用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有关概念。而不是以往的先学理论知识然后开展应用。特别是计算机基础操作,我们应强调“会不会”,而不是“懂不懂”。例如,我们在介绍鼠标操作的知识时,传统教学中先讲什么是鼠标指向、单击、双击、拖电、右击、右健拖动的概念,然后再每个演示一个例子。基于应用的教学是通过学生在窗口的基本操作中,比如窗口最大化、窗口最小化、调整窗口大小、移动窗口以及滚动条的拖动中自然学会鼠标操作即可。又如关于计算机病毒这个问题,我们费尽苦心地讲述什么是信息安全,病毒的概念、种类、传染途经,防治和检测等这些较为抽象的内容,不如把精力花在如何使用常用的杀病毒软件,把目前最常用的例如瑞星或诺顿杀毒软件教会学生使用。在这个环节上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为教材在编写上要考虑完整性,系统性,必然充斥各种概念、理论,而教师不应简单的依葫芦化瓢,应灵活多变,把教学重点放在应用上。
三、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逐渐完善和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使得学校在有限的计算机课时里不可能将所有知识面面俱到。更加上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专业无论在基础理论还是应用理论方面都变化非常快,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新技术、新的计算机应用日新月异。所以计算机教育的目的不是简单地使学生掌握几个孤立的知识或者是几项简单的操作技能,而是力求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构造具有个性的、具有可发展潜力的知识框架和支持这种框架的学习能力。“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这个道理在计算机教学中尤为突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注意,大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们不需要花过多的精力去灌输某个软件如何用,而应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学使用软件,培养他们的自学和应用能力。教学组织上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重在学生练而不是教师讲,按自学的方式辅导学生学习一、二种较为常用的软件的使用方法,最终达到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学会自学使用和尽快掌握新软件的应用方法的目的。
四、结合专业特点,面向专业开展应用教学
随着计算机与各行各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因专业不同而不同,因此以前的计算机基础课全校所有专业统一课程和内容、统一要求和学习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了更好更快的适应工作岗位,中职计算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应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专业特点来进行,面向专业应用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内容。同时充分考虑各专业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以及专业应用和就业方向,满足各层次、各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注重启发学生对计算机技能课的兴趣,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现在,由于大学和普遍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学生入校门坎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其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在某方面的能力并不比继续深造的同学差,甚至超过他们。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人人成才的人才观,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可喜的是,社会对技术人才需求回暖,中职学生不仅比本科生更易就业,高级技术工甚至在沿海地区拿到相当高的薪水。这种现象使中职生也看到了自己有优势的一面,也希望在未来干出一番成就。中职学校要善于抓住这种很好的教育时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动机。我们看到在就业中具有竞争力的学生往往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计算机基础课作为一门技能课,我们一定要为学生学习其它的专门技能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体会到动手的乐趣与解决问题的快乐,发现自身的优势。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入校之初应着重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培养对整个中职以技能课为主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学生入学之初开设的课程宜重点强调趣味性的课程,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为强烈的探索愿望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师资方面
在新的形势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还要努力学习多种专业知识,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将计算机基础课与其它专业课整合,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对教师的要求不仅要“艺精”,而且要能“善导”,这对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还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也是必备的。
总之,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要不断改革完善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个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增强其实际工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浩强.解放思想 勇于实践——开创计算机基础教育新局面.
[2]许晋京,胡美燕.浅析计算机专业能力培养及教改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4,(28);41~43
[3]向政庆.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考核改革的探索[J].职教论坛,2006,(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