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脏康复锻炼的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康复运动;心脏病;护理
心脏康复运动作为心血管疾病辅助治疗使患者获得最佳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活动状态,提高心脏的功能水平,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心脏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1临床资料
于2009年5月-2010年4月在我科住院的心血管疾病患者1254例,其中男性664例,女性590例。年龄在30-84岁,平均年龄69.5岁。其中冠心病658例、心肌梗塞143例、风湿性心脏病116例、扩张型心肌病5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85例。
2康复运动风险评估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推荐合理的运动方法,避免高风险运动项目。使患者即可通过运动增加体质,又可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减少运动相关的猝死发生率。一旦决定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就应对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再次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程度进行评估,掌握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评估既往史和 目前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诊断、症状与危险因素,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情况。评估必要的心血管辅助检查,如心电图、心脏彩超、运动平板试验、心肌损伤标志物等。
3心脏康复运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3.1适应症:心脏康复运动的适应症包括心肌梗塞后出院前、PTCA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移植术后、先天性心脏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评估后。
3.2禁忌症:心脏康复运动的禁忌症包括静息状态下心悸气促、胸痛、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时心率大于110-120次/分、严重心律失常、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4护理
4.1心理护理:有些患者认为患了心脏病应该静养,怕活动后增加心脏负担。护士应耐心解释,介绍心脏康复运动的重要性,同患者建立信任关系。针对不同的病人介绍疾病发生的原因、症状和使用药物的剂量及效果。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心理。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介绍心脏康复运动的方法,并做示范动作,解除患者顾虑。多关心体贴病人,使其主动配合康复运动。
4.2康复运动
【关键词】康复;心室功能障碍;运动疗法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31-01
心功能不全是威胁人类健康,影响患者及其家庭生活的主要疾病之一。虽然许多治疗方法如溶栓、经皮冠状动脉成型术等的广泛应用,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生存空间,但仍有不少的患者存在复发,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和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降低冠心病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心脏康复运动治疗可以使患者运动耐力增加15%~25%[1]。本研究通过对74例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康复运动的观察,发现通过康复运动,患者的心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5年至2007年在我院内科住院治疗的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74例,男53例,女21例,年龄49~74,平均(70.63±12.09)岁。冠心病73例[稳定型心绞痛60 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支架植入术后4例、陈旧性心梗5例、缺血性心肌病4例]、扩张型心肌病1例。纳入标准:纽约心功能分级为2~3级的心功能不全患者[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
1.2 方法: (1)运动锻炼方法及内容:在康复治疗室进行运动治疗。全部受检对象在安静状态下测心率、血压并进行心电监测。运动方式为慢跑、踏车、摇臂运动和划船。医生根据患者体力的不同、运动形式的不同予以运动处方,并根据运动情况适时调整。运动频率每周2~3次,运动康复治疗周期为8~12周。运动治疗过程中以心身舒适为度;(2)运动强度:运动强度设计为,运动中脉率=最大摄氧量百分比(VO2 max%)×60%,靶脉率=170-年龄,或者用Karvonen方法。康复训练过程中运动量增加:通常RPE数值在训练后降低时,运动强度可以增加,加量的目标是增加最大心率的5%~10%。踏车运动的心率比活动平板时心率低6次/min,摇臂运动时低12次/min,且持续20~30 min。每次运动前进行5~10 min的预热活动,运动结束时有5~10 min的缓慢减速期;(3)停止运动指标:运动时出现心绞痛、心悸、胸闷;频发室性早搏(10次/min);缺血性ST-T下移≥0.2 mV或较安静时下移≥0.1 mV[1,2]。
2 结 果
在康复训练治疗过程中,有两位患者因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胸闷加重,监测心电图见ST-T缺血性下移0.1~0.15 mV而中断治疗。有5位患者因未能坚持完成康复训练全过程而退出,2例因膝关节疼痛不能坚持训练退出,有67例患者完成本研究训练。
在康复治疗预热期,少数患者会出现一过性血压明显增加,部分收缩压增加幅度≥30 mmHg,对无不适的患者,仍然继续进行治疗,这些患者血压约在5~8 min后逐渐下降,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头昏,此时需减慢运动速度,延长预热活动时间,患者症状均可缓解。表1 本研究康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
锻炼治疗后的心率小于锻炼前的心率,差异有显著性(P
3 讨 论
心功能不全被定义 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发展到使心排血量在循环血量与血管舒缩功能正常时不能满足全身代谢对血流的需要,从而导致具有血流动力异常和神经激素系统激活两方面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有心功能不全综合征或心力衰竭综合征之称。泵衰竭原指急性心肌梗塞时的左心衰竭,现对不同病因引起的心脏泵血功能障碍,有人统称之为泵衰竭,传统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患者均有器官瘀血的症状,因而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新概念认为心功能不全可分为无症状与有症状两 阶段, 者有心室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如心左室射血分 降低),但无典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症状,心功能尚属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I级,是有症状心力衰竭的前期,如不进行有效治疗,迟早会发展成有症状心功能不全。据心功能不全发生的缓急,循环系统代偿程度的差别,临床还有急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心功能不全和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等不同表现。近年来心室舒张功能测定技术发展,有可能区别心室收缩功能障碍为主和心室舒张功能障碍为主所致的心功能不全,因而还将心功能不全分为收缩性心功能不全和舒张性心功能不全。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可分别引起原发性或继发性心肌舒缩功能受损。在早期,通过代偿调节,尚能使心室每搏排血量(心搏量)和每分排血量(心排血量),满足休息和活动时组织代谢的需要;在后期,即使通过充分代偿调节已不能维持足够的心搏量和心排血量。前者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chronic Cardiac insufficiency)的代偿期,亦称潜在性、代偿性或无症状性心功能不全;后者称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亦称失代偿性心功能不全。由于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失代偿期 有各器官阻性充血(或瘀血)的表现,因而通常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亦称有症状性心力衰竭。
运动训练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科学训练可增加心功能不全患者运动耐量。Humphrey等[3]认为,慢性心衰患者进行高强度有氧训练、间断性训练和抗阻训练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提高运动耐力,改善心脏功能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和外周血流,改善神经控制,提高生活质量,并且安全性已经得到证实。因为运动耐量取决于骨骼肌和外周组织状况[1],故而,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分级运动可以改善骨骼肌和外周循环的异常状况而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发现心功能不全患者经过有氧训练,自身体力状况和心功能状况有所提高,心悸胸闷发作明显减少,生活乐趣和自信心增加,说明心脏康复治疗对心功能的改善与恢复是积极有效和安全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但要严格掌握适应症,老年患者训练前的预热阶段和运动结束前减速时间应适当延长,运动过程中出现头晕者应减慢运动速度,以患者心身舒适为度,对心功能稳定患者,可在社区开展此项服务。
参考文献
[1]洪华山,林 岚,董现峰,等.长期运动训练使慢性稳定型心力衰竭患者标准药物治疗疗效更佳[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08,17(1):1-4.
[关键词]个性化有氧锻炼;冠心病;康复训练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16X(2017)03-0191-03
doi:10.3969/j.issn.1009-816x.2017.3.10
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是,术后患者需要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林小锋等在研究中提到,康复运动对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康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增加迷走神经活性。本研究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个性化有氧锻炼干预,旨在明确其对患者心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其中男30例,女16例,年龄61~82岁,平均(68.46±6.91)岁,病程2~9年,平均(6.12±1.73)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2例,Ⅱ级24例;对照组46例,其中男32例,女14例,年龄62~81岁,平均(67.85±6.20)岁,病程2~10年,平均(6.23±1.57)年,心功能分级:Ⅰ级20例,Ⅱ级26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等一般资料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②年龄I>60岁;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④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排除标准:①恶性肿瘤患者;②有氧运动不耐受者;③精神病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冠心病治疗,包括给予降压、扩血管、抗血小板等药物,保证睡眠时间,避免过度疲劳,遵医嘱进行适当的运动、戒烟、饮食调整等。
1.2.2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个性化有氧锻炼,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制定个性化有氧锻炼方案:6min步行试验(6 Min Walking Test,6-MWT)≤300m患者的有氧锻炼以步行为主,30min/次,2次/天,6-MWT>300m患者的有氧锻炼包括步行、慢跑、手臂锻炼、四肢联动等,15min/次,2次/天。锻炼前后进行5min左右的热身运动和拉伸运动,持续锻炼3个月。根据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调整锻炼强度、频率。
1.3观察指标:分别于锻炼前、后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心功能指标,并采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版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达,组间比较用t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心率比较:锻炼前,两组患者的心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患者的峰值心率、1min心率恢复值(HRR1)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心功能比较:锻炼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明显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最大摄氧量(V02max)、6-MWT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
2.3两组患者锻炼前后的SF-36量表评分比较:炼前,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锻炼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是一种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血管痉挛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主要由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因素引起。与年轻患者不同,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障碍程度更高,心肌供血量明显不足,常规治疗手段虽能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无法彻底改善患者心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运动康复对心脏类疾病患者术后恢复的作用已成为共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提倡冠心病患者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认为有氧运动能够降低患者心脏负荷,重塑冠状动脉,提高患者心肌收缩力。但常规康复训练缺乏针对性,对训练项目、强度等无明确规定,且老年患者的心功能存在明显差异,常规运动干预无法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调整运动方案,不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理因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647―02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常见的心脏病 ,瓣膜置换是其外科治疗的重要手段。由于此类患者病情较重 ,心功能较差 ,导致手术风险较大 ,加之费用高、后续治疗时间长 ,因此患者易出现源于生命安危、经济困扰、手术恐惧、担心预后等因素的心理障碍,术后都存在一定的不良情绪。当患者的心理失衡时,焦虑就走向了极端,不仅影响到治疗的效果,且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应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因素采取相应的对策缓解其焦虑、恐惧等心理 ,以帮助其安全渡过心理矛盾冲突。虽然这些负面心理因年龄、职业而略有差别,但依然需要引起护理人员的足够重视(1)。现将11年来我院开展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出现的情况以及采取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2年7月~2013年7月入住的风湿性心脏病术后患者共168例,发生心理行为异常共18例,其中男8例,女10例,年龄35~68岁;其中精神抑郁 10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少言寡语,动作反应迟钝,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精神兴奋3例,表现为多语,对周围环境变化反应敏感;情感障碍2例,表现为哭闹,拒绝进食,要求指定亲人陪护; 认知障碍2例,表现为表情淡漠,答非所问;迫害妄想1例,表现为多疑,幻想,幻觉,拒绝治疗,拒绝医护人员靠近,认为医护人员有“迫害”行为.发生时间均为术后48~72小时内,经精心治疗及护理,患者均康复出院。
2 原因分析
2.1 个体因素
2.2 性格内向或固执、情绪焦虑、害怕疼痛、不善于沟通、经济困难者易发生心理行为异常。本组患者均来自农村,担心治疗费用、术后体力及劳动力的恢复、手术效果,容易出现认知偏差或脱离实际,导致严重焦虑或抑郁等情绪紊乱的表现【2】;
2.3 手术恐惧:个别患者在手术医师和麻醉医师术前谈话过后,由于惧怕手术,导致血压升高而延误手术时间;
2.4 担心预后:由于大部分患者来自农村,担心术后丧失劳动力,招家人嫌弃。
2.5 环境因素
2.6 治疗环境:本组80%患者经内科反复治疗一段时间后才转到我科,对环境不熟悉;
2.7 手术环境:有部分病人是体检发现的,从未住过院,对手术室安静整洁的环境及医护感到陌生;
2.8 重症监护室环境:当患者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满身的导管和呼吸机、监护仪的滴答声,自然感到孤单和恐惧。
3 对策
3.1 术前心理护理
3.1.1 ICU 、手术室护士术前一天访视患者:向患者及家属简单介绍ICU的环境术后使用的仪器及安全性以及术后的配合、带管的意义、有效咳痰的方法等;
3.1.2 术前基本知识宣教 :病房责任护士向患者系统的介绍风心病的基本知识,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止痛方法,品的副作用、留置尿管的意义等。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用药、饮食、运动、生活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改善心境,增加其治疗的信心;
3.1.3 有针对性的、简单的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主刀医生及麻醉师、体外循环师的情况以及麻醉方式、方法、手术过程等,必要时将患者置于同种病员术后病房,让患者与术后恢复期患者交流,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愉快接受治疗;
3.1.4 心理疏导:加强护患交流,主动倾听患者的诉说,获得患者的信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不安与痛苦,以评估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耐心解决患者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发泄,使患者保持一个比较平和的心态,理顺自己的情绪。
3.2 术后心理护理
3.2.1 监护期心理护理:手术后进入ICU,ICU的环境和设备对患者是一种强烈的应急刺激。患者麻醉清醒后,安慰和鼓励患者,告诉手术已成功,指导患者有效呼吸,防止人机对抗,嘱患者不要随意乱动,防止各种导管滑脱或阻塞,教会患者用手语、摇头、点头或面部表情等方式与护理人员交流,以此改变患者的被动治疗状态,减轻患者焦虑、恐惧心理,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拔出气管导管后,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减少肺部并发症发生,指导患者循序渐进的活动,以不引起心慌、憋气为宜。
3.2.2 术后的康复护理:早期活动可以促进早日康复,预防术后并发症,术后24~72 h(病情平稳)开始可在床上坐起15~30min,拔出气管导管后4h鼓励患者自己进食、洗漱,心功能不全患者可在床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如内踝锻炼、屈膝、收缩腹部等,直至转入普通病房
3.2.3 病房护理:术后病情稳定,拔出气管导管后1~2天可以转入普通病房,心功能良好患者,在拔出气管导管、尿管、胸管后即可下床活动,以后视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以无心慌、气短为度,血栓形成是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心脏瓣膜功能,甚至危及生命,早期的下肢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3.2.4 饮食护理:宜清淡、易消化、多维生素、低盐饮食为宜,可以进食水果,保障大便通畅。
4 体会
风湿性心脏病多瓣膜置换术较为复杂,手术创伤及体外循环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体内环境改变,周围血管阻力改变及术前本身心脏病理改变,均决定了术后早期心脏功能处于脆弱和不稳定状态。同时,由于术后留置多根管道不敢翻身,体力不支及伤口疼痛,患者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2)。因此,加强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有利于减轻不良感应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加强术后的康复护理能有效降低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术后贮量,增加肌力,改善冠状动脉血流量,恢复心功能,有利于心脏早日康复,从而缩短监护时间和住院天数,明显提高患者的心功能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谈锦艳,王永琦,侯明君.风心病瓣膜替换术前的心理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1994,9(7):31-32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有治疗方法吗?办法是有的。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治疗肺气肿和肺心脏病的些许经验,写出来与大家源性共勉。
第一,要求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不是急性病,它是多年呼吸系统反复患病,又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迁延成的一种慢性疾病。这决定了治疗应该是长期的,患者需要有耐心,且要树立能够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二,控制炎症
肺气肿患者多数伴有呼吸系统炎症,尤其是急慢性支气管炎。因此治疗肺气肿前提是要先控制住急性炎症,用中西药都可。但决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抗生素容易产生抗药性,输液过多还增加心脏负担。用中药控制较适宜,如柴胡陷胸汤、贝母瓜篓散,都有较好的消炎作用。另外,气管炎丸、橘红丸、参苏理肺、通宣理肺丸都有一定的消炎止咳作用。
第三,呼吸锻炼
肺气肿和肺源性心脏病患者都有心慌气短、心悸的症状,但决不能因此停止锻炼。锻炼程度,视病情因人而异。一般以轻度舒缓为宜。呼吸锻炼是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缓解症状,逐渐康复的主要手段,其意义远大于药物治疗。呼吸锻炼法主要包括:
1.慢吸猛呼法。患者用鼻慢慢将肺部气吸足,然后由口猛地呼出。用这种呼吸法,可以逐渐将肺部的积痰排出。肺部会逐渐感到轻松,呼吸也逐渐顺畅。用此法贵在坚持,一天只呼几口是不成的。每次一般连呼30次以上,一天要做两三次。我们用此法指导病人呼吸锻炼,几天后病人心肺缺氧情况都有改善。坚持几个月后,心肺功能提高。很多患者用此法把多年的肺气肿或肺源性心脏病治愈了。
2.深吸扩肺法。患者用鼻慢慢把肺吸满,呼气时将口嘬小,慢慢把气呼出,这样可以增加肺泡扩张,增加氧气的扩散,对改善缺氧情况十分有利。此方法可以和第一种方法交换运用,效果倍增。
3.不可轻易用止咳药。肺气肿患者咳嗽是肺部炎症所致,因此止咳应以消炎为主。而有些止咳药是以解痉镇静来止咳,当时能止一时之咳,却不利于积痰的排出,造成更严重的感染。因此,肺气肿患者不要轻易用止咳药,而要坚持消炎、锻炼。炎症下去了,咳嗽自然止住了。
【关键词】 高龄患者 心脏起搏器 护理 健康教育
随着起搏器适应症的拓展,植入心脏起搏器对于患者及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将我们在护理过程中的健康教育内容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76-99岁。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3例,病窦综合征、窦缓21例,慢—快综合症16例。
2 实施方法
2.1 组织管理由责任护士负责,负责者必须掌握有关植入心脏起搏器术的适应症、术后监护和出院康复指导等有关知识和扎实的业务水平。
2.2 健康教育的方式 由专人负责,我们采用量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为主,计划性教育为辅。
2.3 健康教育的内容
2.3.1 入院后教育 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主动热情接待,详细介绍病区环境、责任护士及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各项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介绍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基本知识,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减轻术前焦虑。
2.3.2 评估患者不同心态,有的放矢,实施教育
2.3.2.1 我行我素,满不在乎型 对这类患者要指导亲属督促其吃药、休息,反复讲解不植入心脏起搏器带来的严重危害,使患者迅速改变观念,主动接受治疗。
2.3.2.2 自暴自弃,精神颓废型 要提醒患者的子女对父母应尽的责任,并向患者讲明现代医学诊断和植入心脏起搏器术采用的先进手段,使患者对治疗充满信心。
2.3.3 术前教育 向患者详细介绍植入心脏起搏器的必要性及植入起搏器的方法、功能、预后等。术前量化个体化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在问题未出现前就有心理准备。
2.3.4 术后教育
2.3.4.1 护理 手术后平抬于监护床送入CCU,取平卧位向左侧卧位,动作轻柔,24小时内禁止翻身,以免电极移位。
2.3.4.2 心电监测 术后一般心电监测36—48小时,严密观察起搏心电图。
2.3.4.3 制动 高龄患者应手术后卧床3天,术侧上肢不宜过度活动。尽量避免剧烈咳嗽和深呼吸动作。定时翻身预防褥疮。加强下肢按摩促进血液循环,以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
2.3.4.4 防止出血 术后切口常规给予0.5kg—1kg沙袋压迫12小时,防止切口出血,注意切口敷药渗血情况。
2.3.4.5 预防感染 术后3天每日用0.5%碘伏擦洗切口。必要时为患者换药,以更好的促进切口愈合,预防囊袋感染。
2.3.4.6 饮食指导 术后尽可能给予易消化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保持大便通畅。
2.3.4.7 功能锻炼 一般术后第4日,开始协助并鼓励患者做术侧肩部适度活动,防止肩关节僵硬,拆线后即可开始锻炼计划。
2.3.5 术后并发症的教育
2.3.5.1 电极脱位 防止电极脱位的方法是:术中电极定位要牢固,术后一般平卧24小时。以后可以取左侧位、减少右侧卧位。
2.3.5.2 感染 为预防术后感染,术后应更换被服,房间床单用紫外线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切口清洁,增加营养并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伤口愈合情况。
2.3.5.3 囊袋血肿 为预防囊袋出血,应严密观察脉搏、呼吸、血压、面色、神智变化,注意切口敷药渗血情况,局部用小沙袋压迫4—6小时,术前停用抗凝药物,术中彻底止血。
2.3.6 出院前康复指导
2.3.6.1 教会患者自己数脉搏 术后监测脉搏应在每天同一身体状态下。
2.3.6.2 告知患者植入了起搏器不等于终止了治疗,按要求定期随诊。
2.3.6.3 指导患者随身携带关于本人及起搏器的卡片,嘱咐患者不宜接触带电高压的物体,不到高压电场、强磁场、电视台发射站场所去。另外,指导患者食用营养丰富的水果、蔬菜,忌烟、酒,勿饱餐。洗澡时勿用力揉搓埋藏起搏器及导管处的皮肤。
2.3.7 效果评价方法及结果 评价标准:对植入心脏起搏器术必要性的了解程度;术后并发症的防护;影响术后康复的心理问题的标准,每项标准分优、良、差。出院前健康教育评价结果优良(占85%),5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能按时复诊,无一例出现起搏器移位、电极脱位、血肿、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对高龄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来说具有手术难、风险大、并发症多等特点,但对患者实施系统的健康教育,因人而异,不仅使患者获得了健康及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由心脏起搏器发出特定频率的脉冲电流,通过导管和电极刺激病变心脏,代替心脏的起搏点以维持或控制心脏节律或改善心脏功能。主要用于治疗缓慢心律失常,也可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2009年4月我院收治1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经康复疗养与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7岁,因发作性胸闷、心悸1年,一过性意识丧失2次,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收入青医附院行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为求进一步康复,来我院康复疗养。
2护理
2.1评估患者情况入院时应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及存在的心理问题。询问患者是否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了解起搏器类型及使用情况,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注意患者情绪变化。
2.2心理护理临床护理实践证明,切实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应对能力,对改善或消除不良情绪,提高依从性,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疗效,改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1]。因此应重视对起搏器植入治疗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刚入院时应热情接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及角色转换,通过关心、倾听、安慰、鼓励患者,使其消除陌生感及紧张心理。同时安排患者的家属、朋友及时探视,鼓励家属多倾听患者的诉说,并给予理解、支持、关怀、安慰和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态来进行康复疗养。
2.3自然疗养因子疗法及护理患者常因疾病关系感乏力,不宜从事剧烈活动,而自然疗养因子可稳定患者精神情绪,改变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2]。天气晴好时,鼓励患者多在户外散步,使其在大自然环境中身心愉悦,充分调节心理活动,但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且在自然疗养因子下,药用效果可明显增强,因而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2.4环境和饮食指导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疗养环境。给予高维生素、高营养、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保证大便通畅。
2.5健康教育
1)患者可适当做家务和正常工作。身体锻炼量力而行,如散步、钓鱼、打太极等,如出现头晕、胸闷、乏力要及时通知医生。
2)教给患者自测脉搏的方法,了解固定频率,如低于起搏频率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3)生活有规律,戒烟酒,严禁暴饮暴食,保持情绪稳定,保证睡眠质量,防止感冒。
4)患者需远离高压磁场环境,如电视台发射站、变电站、电焊场所等。看电视距离1 m远,手机用健侧使用,避免患侧听半导体收音机,下雨有雷电时尽量不要外出,以免干扰起搏器正常工作。
5)患侧上肢半年内不能抬高于肩部,不能大幅度外旋外展,以免电极脱落,发现切口局部红肿及近期体温升高,立即到医院就诊。
6)因其他原因就诊时应将起搏器情况告知医生,以免行对起搏器有不良影响的检查或治疗,如磁共振、电热疗法、放射等。
3出院指导
出院后遵医嘱继续服药。外出时带好起搏器保险卡。卡片上有患者的姓名、年龄,以及安装起搏器类型、型号、安装日期等,以便发生意外就近检查。
定期检查很重要,门诊随访应于病人出院后,满1、2、3个月后到医院复查,以调整起搏器功能。
参考文献
[1]齐丽雯,孙玉请.心理干预对减轻介入患者术前焦虑的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6):1066-1067.
关键词脑卒中健康教育生活质量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2.187
资料与方法
2006年8月~2008年8月收治脑卒中患者149例,施行健康教育组73例,年龄55~75岁;脑出血33例,脑梗死40例;男49例,女24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7例,糖尿病13例。未进行健康教育组76例,年龄54~75岁;脑出血40例,脑梗死36例;其中男50例,女26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8例,糖尿病17例。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结合一般功能锻炼,观察组除上述治疗外开展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并进行正规的康复训练。
有关疾病的知识教育及护理:①心理指导;②肢体康复护理:仰卧时患侧上肢处于伸展位置即置肩外旋50°,内旋50°,屈曲40°或使用肩托保持肩部正常解剖位置,健侧卧位时后背挤放枕头,使患者躯干稍向后倾,并呈放松状态,患侧卧位时,头用枕头支持,可以确保患者舒适,背后放枕头,呈放松状态,在神经恢复过程中,除药物治疗外还必须通过按摩、被动运动来维持对运动器官的刺激,恢复肢体的活动功能,同时也可以防止韧带痉挛、肌肉痉挛、静脉血栓形成[1],按摩受压皮肤处既避免发生压疮、肺部感染,又可锻炼患肢及背部肌群,增强肢体及躯干肌的肌力,病情稳定后给予被动或主动关节活动度的运动,从近端关节至远端关节进行屈曲、伸直、外展、内收屈踝等运动。恢复期康复护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责任护士每日床边指导训练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对于卒中患者而言需要掌握的原则是病情稳定、生命体征稳定后方可开始康复治疗,尤其对进展性卒中,一定是病情不再进展48小时后再进行康复治疗[2]。③语言康复:对失语者应尽快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掌握与失语患者的交流技巧,如与说话时用短句或熟悉词汇避免长而无用的谈话,当患者听不懂时应重复简单的词句,并用手势帮助理解,鼓励患者说出常用物品的名称,刺激语言康复。④饮食指导:给予低盐、低脂饮食,饮食适量、定时、定量,低脂低糖、清淡易消化饮食,切勿暴饮暴食或过分饥饿,多食新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的青菜,如菠菜、芹菜等,保持大便通畅,少食动物内脏,帮助患者戒烟酒,保持病区环境清洁,同时告诫家属不要抽烟,避免患者被动吸烟,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药。⑤药物指导:脑卒中病人病情较重,用药复杂,应向患者解释药物的作用及用药时间,特殊用药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有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用药过程中自我监测,如使用抗凝药、肝素抗栓酶会出现牙龈出血、呕吐等情况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引起胃肠道反应,观察有无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牙龈出血等,一旦发现及时告诉医护人员。⑥出院指导:重点是让患者及家属掌握防病、保健知识和加强自我护理能力。在患者出院前,有计划、分阶段、有系统地进行脑卒中的防治、保健饮食调节、康复训练,使患者及家属掌握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酗酒、吸烟、高脂血症、心脏病、TIA均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随访方法:①研究工具: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②研究方法:由两名专业人员采用上述研究工作对入选病例进行追踪随访,随访时进行评估,采用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自我保健能力健康行为实施情况,主要转归发生率,通过比较结局良好者与结局不良者在不同变量之间的差异,对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差分析,分析康复教育对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
结果
通过1年的随访,教育组与对照组死亡人数比较,X2=9.91,P
讨论
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健康教育是满足病人健康知识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改变病人及家属不良生活方式的重要手段[3]。
调查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认识疾病的要求强烈,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高,实施健康教育,使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从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能力加强,疾病发作次数减少。
综上所述,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后,由于提供相关的知识和康复指导,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更多的了解,积极参与功能锻炼,充分发挥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重组作用,促进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使患者生物-心理-社会功能方面达到全面康复,为回归家庭、重返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变英.脑血管出血患者肢体功能早期康复的护理体会.医学论坛杂志,2004,25(6):72.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2-0180-02
1概述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分支急性闭塞引起的心肌持久而严重的缺血,致使部分心肌发生缺血性坏死而产生剧烈持久的胸痛及急性循环障碍。患者可在情绪激动、精神紧张、过分劳累、饱餐尤其是高脂饮食时诱发心肌梗塞,其发病率高,早期死亡率高,有时还会发生猝死。临床表现为持久性胸骨后疼痛,左心功能不全、休克、心律失常、进行性心电图特征性改变、血清酶增高等,急性心肌梗塞中老年人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病人一旦发病,心前区剧烈的疼痛使患者心理上承受很大的压力,心理变化复杂,思想负担重,可直接影响治疗和康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2心肌梗塞病人的心理类型及护理措施
2.1心理类型:乐观型、焦虑型、抑郁型、依赖型。
2.1.1乐观型:多为35岁以下的青年男性,在急性期疼痛症状很快消失,多为初次发病。病人没有认识到疾病的危害性,在急性期易出现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
2.1.2焦虑型:多数病人年龄在45岁以下,处于急性发作期。由于生活工作紧张,突然发病,出现急性冠状动脉闭塞、缺血,引起心前区疼痛、产生濒死感;环境改变、生活不能治理、丧失劳动能力,出现紧张、担心、疑虑、求医心切。
2.1.3抑郁型:多为陈旧性心肌梗死,反复发病的老年女性。病人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对生活失去信心,压抑自己的情感,产生被遗弃的心理,出现喜怒无常。
2.1.4依赖型:70岁以上老年人偏多,多处于康复期,体能锻炼少,病人依赖家人及护士过多,缺乏独立性。
2.2护理措施
2.2.1乐观型
(1)向病人及亲属讲明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诱因及预后,引起病人重视,从而改变其行为方式,听从医生及护士的安排。(2)戒烟、少酒、减轻压力、循序渐进地锻炼,规律用药,达到早治疗、早恢复的目的。
2.2.2焦虑型
(1)要主动与患者谈心,有目的地分散注意力以减轻疼痛,避免精神紧张,以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病情,了解病人的心理需要,鼓励病人面对现实,消除不良情绪,树立治疗信心。 (2)与病人探讨疾病的病因、危险因素,使病人了解相关的疾病知识,制定相应护理计划。如需溶栓治疗需向病人及家属说明溶栓治疗的方法、重要性及注意事项,并予以心理安慰与支持;对需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成型术的病人,需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的目的、方法,成功的例子,对疾病预后的影响,消除病人的顾虑。(3)重视家庭支持,特别是配偶,嘱其多关心体贴病人,多与病人倾心交谈,参与病人日常生活的安排。
2.2.3抑郁型
(1)要使病人树立自信心,向病人介绍疾病发展的规律及日常病人保健、饮食、药物的注意事项。(2)让病人同疾病处于恢复期的病人多沟通,使其了解恢复期病人治疗过程的心理变化过程,有助于病人改变心态 ,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3)倾听和病人,为其提供生活护理,保护其安全,让其发泄心中的苦闷,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
2.2.4依赖型
(1)多与病人交流,详细说明有氧锻炼的重要性,让病人从思想上认识到有氧锻炼的重要性,还要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2)护士与病人和家属共同制定康复计划,要使病人易达到为宜,护士及家人在旁指导帮助,增加安全感,消除顾虑,在取得一定的成绩时要肯定鼓励使病人坚持下去锻炼,锻炼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循序渐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