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

第1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 “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的理想模式及功能 “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理想模式及其功能分析 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组织新模式 “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合作经营机制探析 解析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 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政策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的优势与风险分析 农技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业机械发展中的作用 王寨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家庭农场舞活农民合作社 关注新农人,助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国家庭农场及合作社发展大会盛大开幕 合作社模式兴起 团员不要脱离家庭单独参加互助或农业生产合作社 蒙城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问题调查研究 完善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了不起的合作社 农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的流程及作用 超市农业与专业合作社 再造农业合作社 合作社领航都市农业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31016。

⑦此处提出的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是一个理想的数字,实际上各地的人地关系紧张程度不同,农场经营规模也可以有较大的不同。陈锡文认为,家庭农场的规模适度非常重要。他认为中国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是几十亩到上百亩的规模,东北地区土地条件好可以发展上千亩的家庭农场。参见陈锡文:《发展家庭农场不能硬赶农民走》,,20131020。

⑧与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相比,合作社的粮食增产能力则饱受质疑。据农业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共有粮食生产合作社559万个,入社社员513万,经营耕地7218亩,占全国可耕地总量的40%;这些合作社产量971亿公斤,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82%,平均亩产为545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92公斤。然而,贺雪峰认为应辨证看待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增产能力,并提出了两点质疑:第一,种粮大户和粮食生产合作社所经营耕地在全国粮食作物种植总面积中的比重不是1/10,应是17%,全国1826亿亩耕地中应有大约7%的耕地种油菜作物,6%的耕地种棉、麻、糖、茶及药材,13%的耕地种蔬菜瓜类,另有45%的耕地种其他作物,实际上只有大约68%的耕地种的是粮食作物;第二,全国土地是分级的,其中一类土地的单产可以达到800公斤/亩,甚至更高(含双季),三类地则只有300公斤/亩,甚至更低。种粮大户与合作社经营的土地绝大多数都是一类地和二类地,几乎没有任何人或组织会用三类地种植粮食作物。受此两大因素的影响,种粮大户与粮食生产合作社的增产能力并不如想象的那样突出。参见贺雪峰:《种1/10的地,产1/5的粮?》,,20131020。

⑨参见《去年农民家庭收入差距超十倍》,http://.cn/html/201208/22/content_366342.htm?div=1,20120822。

参考文献:

[1]陈晓华.现代农业发展与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

[2]任强.论合作社的组织基础[J].浙江学刊,2012,(5).

[3]张士杰.专业合作社:粮食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8,(4).

[4]赵晓峰,何慧丽.农村社会阶层分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影响机制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2,(12).

[5]黄胜忠,徐旭初.成员异质性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6]黄宗智.三大历史性变迁的交汇与中国小规模农业的前景[J].中国社会科学,2007,(4).

[7]朱学新.家庭农场是苏南农业集约化经营的现实选择[J].农业经济问题,2006,(12).

[8][美]罗伊・普罗斯特曼,李平,蒂姆・汉斯达德.中国农业的规模经营:政策适当吗?[J].中国农村观察,1996,(6).

[9]陈洁,刘锐,张建伦.安徽省种粮大户调查报告[J].中国农村观察,2009,(4).

[10]王德福,桂华.大规模农地流转的经济与社会后果分析[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1,(2).

[11]赵泉民,李怡.关系网络与中国乡村社会的合作经济[J].农业经济问题,2007,(8).

[12]赵晓峰.重读税费改革:国家、集体与农民关系的视角[J].人文杂志,2010,(3).

第2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Web2.0技术不仅带来互联网理念和思想体系的升级换代,还实现了互联网产品和服务的大众化,改变了社会经济的增长方式和人们的生活方式。SNS作为Web2.0技术的产物,"以真实人际关系为基础,结合现实社区和虚拟社区的优点,成为人们竞相追捧的新交互平台。"[1]在Facebook、Myspace等影响下,全球网络社区都开始SNS化运动,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互联网革命"[2]。国内SNS热潮风起云涌,不仅构筑了一个庞大的网络社会,还为其带来无限商机,其盈利模式逐渐形成,盈利能力也渐入佳境。

二、SNS盈利模式

目前各大SNS逐渐形成自己的盈利模式,比如Facebook是"定制广告+虚拟礼物+收费调查",开心网则是"广告+名人企业账户收费+与第三方合作获得利润分成+虚拟货币"。笔者综合这些模式的共同点,将其分为三大类:一是广告盈利,相当于传统的媒体,帮助广告主制作或广告而盈利;二是销售盈利,相当于传统的店铺或集市,自己销售产品或服务,或者帮助生产商销售产品或服务,通过差价或者租金而盈利;三是渠道盈利,利用SNS搭建渠道销售产品或者提供服务而盈利。

1、广告盈利

广告是SNS主要的盈利模式,广告盈利模式包括三种。

传统图文广告。"传统的广告模式是那些SNS网站最初就存有的愿望和做法。"[3] SNS通过一些廉价的图片、文字联盟广告来盈利,或者通过投置图片和文字链,搞一些让用户参与的活动以期获益。这种盈利模式和传统互联网站没有多大区别。

定向广告。SNS采取实名制注册,详细记录了用户的年龄、性别、兴趣、文化层次等信息,企业可以依靠SNS精确寻找目标消费者,再根据用户的差异性来投放广告。"一对一传播"的广告效果远远优于传统门户广告,因为这种有针对性的传播,可以避免不相关用户对广告信息的反感,而且能够实现与用户的互动,从而更好地挖掘用户的需求。

体验式广告。SNS已成为购买行为后分享购买心得的重要途径。这种分享一则是对所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肯定,二则是影响其他人购买行为的开始,体验式广告通过客户来影响客户,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可靠性。

2、销售盈利

销售盈利的SNS相当于传统的店铺或集市,主要利用SNS平台销售产品或者服务一获以取收入,主要有两种。

会员费模式。指SNS通过提供服务从中收取会员费获得收入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两种做法:一种为对所有注册会员收费;另一种是只对高端会员收费。如百合网,针对VIP高端用户收费,收费在3680至30000元不等,会员可以享受到更多服务,比如可以查看一些用户照片,还能与专业的爱情顾问直接沟通等。

虚拟物品交易模式。在通过免费提供一般会员服务抓住用户,保持SNS粘度的情况下,一些 SNS 网站开始探索挖掘虚拟物品的潜力:一是出售虚拟物品获取收益,类似于腾讯QQ秀。如人人网的虚拟物品销售鲜花物语、酒店大亨等,结算工具是"人人豆","人人豆"的获取除网站赠送外还可以现金购买。不过[4]。二是推出让会员获得更多交友机会的虚拟物品。

3、渠道盈利

近年来,SNS通过开放平台与游戏运营商、电信运营商和金融理财服务机构等合作分成已成为一种趋势,这种"平台开放实现'共享用户,联合运营'的模式为SNS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的摸索出新型的盈利模式打下了基础"[4],这种盈利模式主要是利用SNS平台的渠道来创造和共享价值,所以属于渠道盈利。

与游戏运营商结盟。SNS与游戏运营商结合,推出网页游戏平台,实现多赢。网页游戏与SNS有机融合后,对SNS本身的收入以及用户粘性都是有很大帮助。如人人网允许用户在其平台上推广自行设计的各类应用程序(App) ,允许APP开发者接入"人人豆"支付系统,并推出奖励增值计划,APP 开发者通过"人人豆"支付系统所得获利,和人人网分成。

与金融理财服务结盟。SNS通过与金融理财服务联盟,许可支付运营商直接在SNS上开展这项业务,使用户在SNS便捷地借助银行支付系统进行交易,SNS作为方获得在线交易、金融产品选购的中间费用。

三、SNS盈利模式的问题

为何出现"人气旺盛但财气低迷"的尴尬呢?笔者认为是盈利模式的问题。

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不清晰是国内SNS发展凸显的主要问题。传统的婚恋型SNS,以婚恋交友为目的,盈利模式较为清晰,以会员收费、广告、活动赞助等取得收入。商务类SNS如天际网、若邻网,专门为商务人员创造人脉关系平台,盈利模式也较清晰,主要通过高级会员费、企业会员费、组织机构会员费、广告及赞助等形式取得收入。但其它类别SNS在盈利模式探索上仍没有实质性突破。

盈利能力有限。国内SNS的盈利状况不尽人意,即便是人气旺盛的人人网和开心网,盈利状况也不容乐观。用户流量、产品营销是SNS价值之所在,但这并未极大提高SNS的盈利能力。用户流量上,SNS的总体流量无法与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比拼;产品营销上,SNS网络的广告销售受到前后夹击:传统网站和搜索引擎广告已被大多数广告主所认同且流量巨大,手机广告有独特的精准性,适合中小广告主;视频网站则是凭借流量增长和丰富的表现形式,逐渐取得大广告主的认同。因此,SNS网络广告仅凭单个用户黏度高、个人信息丰富但总体流量不大的特点,仍难吸引大广告主的广告投放。另外,渠道盈利模式也并非十全十美,网页游戏模式可能会给SNS带来新利润增长点,但相比其它游戏,网页游戏对用户的长久吸引力不足,影响到盈利模式的持续性。另外,目前国内大多数用户不愿意接受付费会员的方式,原因在于:一是我国SNS处于成长期,各大网站都采用非收费会员的方式提供服务,培养了用户免费的习惯;二是网站提供服务的差异化并不大且服务项目不能吸引用户为其支付费用,所以该"盈利模式目前不太适合中国SNS发展现状"[5]。

经历几年发展,国内SNS百家并起的时代告一段落,已经具备一定用户基础和业务模式的SNS得到新一轮更大规模的投资,再度抬高了SNS网络的估值,也加大了盈利压力。盈利模式不明晰是SNS发展越来越凸显的问题。SNS必须明晰自己的盈利模式,依托于社交外的其它服务才能解决盈利的问题。"未来SNS的盈利模式不太可能局限于目前这些方式,新盈利模式将会不断出现。"[6]国内SNS在各种盈利模式均有涉猎的情况下,急需抓住用户需求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用户群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挖掘新盈利点,创造适合自己且不能被复制的盈利模式,以此获得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闫幸、常亚平.SNS研究综述[J].情报杂志,2010,11:44-46.

[2]西门柳上、马国良、刘清华.正在爆发的互联网革命[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于明.SNS网站的六大赢利模式[J].软件工程师,2009,4:61.

[4]王亮.SNS社交网络发展现状及趋势[J].现代电信科技,2009,6:9-11.

[5]王建业、马玉洁. 国内社区网站盈利模式初探[J].商业经济,2010(5):44-45.

第3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共享单车 问题 对策

近期,共享单车成为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热点话题。灵活便捷、低碳环保、随骑随放等优势使共享单车成功解决“出行最后一公里”难题,也成为打通城市毛细血管的有效工具。摩拜统领单车行业、ofo走出校园、永安行优化改进,共享单车行业蒸蒸日上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问题―企业如何持续盈利、单车随意停放再造拥挤混乱、被盗被毁被扣押等,因此,探索促进共享单车行业良好发展的有效措施成为重要研究话题。

一、“共享单车”面临的问题

新兴行业的发展必然伴随各种问题,本文从企业、政府、用户三个角度分析共享单车面临的问题,企业主要面临如何盈利问题,政府主要负责单车监管问题,由于监管手段不完善,现阶段大部分单车管理依赖用户自觉性。

(一)企业盈利问题

1.缺乏可持续盈利模式

2014年,ofo公司首创无桩共享单车模式,拉开“共享单车”序幕;2017年,“共享单车”被推向。共享单车生产运营期间,不断进行企业融资―ofo 结盟滴滴、摩拜背靠富士康、优拜携手永久[1],商业化运作的共享单车带有“盈利”性,目前出现的几种共享单车都未形成可持续盈利模式,正如摩拜纬CEO所言,“我们还不知道怎么赚钱”,“太早考虑盈利会丧失做伟大公司的机会”,但是“利润”是共享单车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企业追求的终极目标。同时,共享单车基于共享经济发展起来,本身带有“公益性”,共享单车集“公益”与“盈利”于一身,盈利模式必然与普通商业化产品差异很大,盈利难成为现阶段共享单车发展的最大障碍[2],各企业急需探索出一种可持续盈利模式。

目前共享单车的生产成本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其中摩拜一代甚至高达3000元。共享单车在生产、投放、调度、使用、维修和改进等方面需要大量成本投入[3],且共享单车是典型的“单价低廉、需用高频”的产品[4],目前已经出现的盈利模式有:依靠押金、根据骑行时间收取租赁费用、通过广告运营来获得收入。共享单车目前还处于初创期,前期新车添置和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主要依赖于企业融资,为了开拓市场、增加用户体验、提高用户依赖性,共享单车争相推出免费体验活动,已形成大量沉没成本。降低成本也成为后期共享单车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2.过度竞争

合理竞争可以促进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虽然共享单车涉及生产、调度、维护等方面的成本,但相对于网约车等投资项目,其成本相对较小、行业进入门槛很低,这是各种共享单车一夜间层出不穷的主要原因。ofo和摩拜单车的竞争对手除了潜在新型单车竞争者,还有老牌自行车品牌、政府单车和汽车租赁商,这些竞争者之间的较量最终会形成一览独大或群雄割据的局面。现存共享单车,竞争趋势已很明显,比如:共享单车因过度竞争,各自推出过多优惠政策,加大企业负担,影响企业健康发展;共享单车运营商进行恶性竞争,甚至出现摩拜单车对ofo单车进行“单车围单车”的围堵行为;为了抢占市场在地铁口大量投放单车造成停车混乱等。合理竞争促进单车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过度竞争不仅会造成单车过度投放影响交通、市容现象,也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

(二)政府监管问题

1.单车停放混乱

单车停放混乱是单车监管最棘手的问题,上班高峰期,大量单车被骑向地铁口、公交站,共享单车与机动车争抢停放空间,当白线以内无法满足停放需求时,大量单车被塞在机动车之间、公路或人行道上,不仅影响市容,也严重影响机动车行驶。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原因涉及方方面面:城市管理者的初期城市规划问题、单车公司大量投放超过停车空间饱和度、用户只关注骑车不关心停放、土地收益问题缩减了公共停放点的“配套停车空间”。

2.监管制度不完善

共享单车的兴起、发展和推进速度很快,有些城市的“规范管理”没有及时跟进,面对突如其来的“乱停乱放、占用车道、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单车问题,相关部门无法可依,甚至出现城管强制扣押单车的现象。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对城市管理问题做出及时反馈,引入共享单车的同时做好相关政策规范准备。济南市在引进共享单车时,相应制定了管理规范―《济南市关于鼓励规范发展互联网单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济南市关于互联网单车运营企业准入要求》[5]等,这一引导性规定将单车问题防患于未然,值得效仿。

(三)用户道德素质问题

1.二维码骗局

扫描二维码开锁骑行是共享单车的亮点,但是共享单车推出后不久,二维码骗局随之而来―将单车二维码毁坏,贴其他二维码,扫描时要求付款或注册;在单车二维码上覆盖透明码,误导用户。

2.单车被盗被破坏

共享单车推出以来,多次出现被盗被破坏现象:将单车带到未投放地区贩卖、将车涂色改装成私家车、私自将车藏匿以备私用、盗取单车零件、蓄意将车投入水中或至于公路中间、蓄意大批量摧毁单车等。

3.利用单车漏洞免于付费

由于技术或检测不完善等因素,某些共享单车在开锁技术上存在漏洞,如ofo单车手动输入密码开锁方式存在漏洞,用户故意不锁车或忘记锁车,会导致下一个用户可以免于付费。类似单车漏洞层出不穷,抓住漏洞的用户很容易避开付费。

二、促进“共享单车”良好发展的对策

(一)企业合理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合理竞争能促进企业效率的提高和服务质量的改善,作为新兴行业的共享单车在不同发展阶段需要展现出不同竞争优势。第一阶段竞争重点体现在用户数量,是各大企业“瓜分市场”的阶段,这一阶段,ofo与摩拜已占据明显优势,其他企业单车若想进入市场,首先要找到具有“用户盈余”的新地点,已被ofo或摩拜占领市场地区的用户受到App限制或使用习惯影响,短期内不会转向其他单车。第二阶段竞争重点体现在用户留存率,是各企业展现运营能力的阶段,现阶段很多用户已注册使用ofo或摩拜,更有新的单车不断涌现,新进入市场的单车甚至“不收取押金”吸引用户,ofo与摩拜只有在服务水平及运营能力上不断创新提高,才能不被其他企业后来居上。第三阶段是盈利阶段,一个企业在创业阶段不需要优先考虑盈利,但终究盈利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一阶段体现在占领市场并保有、业务延展、资金链连续、产业链整合、降低成本、服务质量保证等多方面。

过度竞争不利于整个行业发展,在抢占市场阶段,各企业已经展现出众多恶意竞争现象:政府单车不看好共享单车;摩拜围堵ofo;共享汽车企业将共享单车集体扣押摧毁;为了抢占市场在地铁口大量投放单车。为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各企业间要避免这种恶意竞争,要从提高自身服务水平及营运能力上入手,合理竞争。

(二)政府创新监管方式,加大监管力度

政府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单车监管:第一,制定规范条例严格控制可以投放共享单车的地点,禁止在机动车辆密集的地铁口或公交站投放单车;第二,在地铁口或公交站进行实地调研并进行用户数量统计,将单车停放空间与用户使用数量作为投放量的衡量标准,避免因抢占市场而带来的单车过度投放现象;第三,制定并出台法律规范,包括企业进入规范、用户使用规范、单车停放规范等,从法律角度严格规范企业行为和用户行为,特别是还没有引入共享单车的二三线城市,要提前制定法律规范,将各种单车问题防患于未然;第四,要求为共享单车投保,减少发生单车事故时的法律纠纷,企业作为共享单车的所有者,在发生单车事故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第五,政府制定一定的共享单车标准,如:单车必须入保、车身上必须贴有禁止儿童骑车的标志、单车必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等。各企业将单车投放市场之前,务必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审核标准。

(三)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相互监督

现阶段,共享单车相关监管手段不完善,单车使用及停放依赖用户自觉性与相互监督,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公民整体素质,短期内可采取经济手段配合行政手段进行单车管理。

加强单车运行经济手段,提高用户违规成本。建立单车诚信档案体系,完善用户赏罚机制,对违规用户处以“扣除押金、双倍收费”等一系列经济处罚,并计入诚信档案,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用户合理使用单车,提升用户物权意识。

鼓励多元参与,源头治理违规行为。鼓励个人或组织对共享单车违规情况进行巡查,对举报违规使用共享单车的用户予以经济上的鼓励,激励用户自查自报、互相监督。

三、总结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孕育了共享单车新行业,共享单车成为互联网虚拟经济的载体。“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城市毛细血管交通拥堵问题激发了共享单车新创意。新行业的发展必然伴随众多问题,只有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或防患,才能保证共享单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芮益芳.共享单车“世界大战” 大家却不知道怎么赚钱[J].商学院,2017,(Z1):132-134.

[2]中国的“共享单车”是一大商业模式创新[J].今日科技,2017,(01):25.

[3]李林峰.以摩拜单车为例试分析共享单车如何获得可持续盈利[J].现代商业,2016,(35): 110-111.

第4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动漫;盈利模式;产业链

基金项目:江苏省文化科技项目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2YB24)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8月13日

一、引言

动漫产业是指以设计、制作、生产、销售和人才培养为产业链的二维和三维动画、网络动画、影视动画、游戏动画及衍生产品开发的产业,是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结合的新型产业。作为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已经成为各国争先恐后发展的文化支柱性产业。2004年全球数字内容产业产值超过2,228亿美元,与游戏、动画产业相关的衍生产品产值超过5,000亿美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转型,中国动漫市场在政策的扶持下随之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到2012年,我国动漫产值达到759.94亿元,年均增长超30%,动漫产品出口额达到8.3亿元,同比增长16.25%。2012年7月,文化部了《“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动漫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成为中央和地方发展动漫产业的总纲领。

二、基于发展阶段的动漫企业盈利模式

(一)代工盈利模式。动漫代工盈利模式是以动漫背景绘制、电脑绘线、着色、模型翻模或复模、涂装等为主的盈利方式,这种模式主要集中于动漫产业链的低端。20世纪初,中国的动漫产业刚刚兴起,在美、日、韩三足鼎立的时代,中国动画产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国外动漫的代工。世界知名的《猫和老鼠》、《樱桃小丸子》等动画片,都是出自国人之手。20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宏广是亚洲最大的动画加工公司,曾经负责美国80%动画片的加工制作,但随着国际代工市场的竞争加剧,代工的优势会逐渐褪去。这种低端的OEM代工盈利模式是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初期的成长模式,由于门槛低、竞争强,不可能成为企业的利润中心和发展方向,但通过代工,许多国内的动漫公司积累了资金和经验,从而走上原创的发展道路。

(二)销售盈利模式。动漫销售盈利模式是以动漫的自主开发结合客户定制,将制作完成的动漫出售给相关机构,从而获利的增长模式。目前,国内动漫产业总体实力不强,在全国近万家动漫企业中,绝大多数为中小企业,企业在融资渠道、市场推广等方面面临较大的压力,销售原创及定制的动漫产品,成为许多中小动漫企业的主要盈利方式,这种方式有助于企业快速回笼资金、降低推广风险。2009年戛纳电视节上,《西游记》以单集10万美元的销售价创造了我国原创动画片海外发行价格新纪录,到2011年,中国核心动漫产品出口额达7.14亿元。

(三)许可盈利模式。动漫许可盈利模式主要是动漫产品中的符号、形象以许可的方式,开发动漫衍生产品,实现盈利的方式。该方式是目前世界动漫产业发展的主流盈利模式,是一种基于产业链的持续盈利发展模式,其前提是必须有成熟的、被市场认可的动漫产品。动漫作品的盈利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前期投入的时间和成本较大,《铁臂阿童木》直到开发衍生产品,比如玩具、纪念品,才真正做到盈利。国产优秀动漫《喜洋洋与灰太狼》也是通过商标及形象许可,积极开发衍生产品,实现了动漫作品的二次创收。

三、基于产业链的动漫产业发展模式

(一)以动漫公司为主的后向一体化。以动漫公司为主的后向一体化主要是依靠上游动漫公司的研发与创作,向下游的制作、发行延伸,动漫公司以集团投资、入股、合作的方式构成完整的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要求动漫公司具有很强的经济与研发实力,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与市场份额,能够引导动漫市场的消费和需求。德国TRIXTER FILM动漫公司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制作高品质数码真人动画的企业,其作品《龙战》等在全球都享有盛名,该公司以高科技动漫制作技术为基础,实现动漫发行、传播的后向一体化。

(二)以发行商为主的前后一体化。任何动漫作品要进入消费市场,被市场接受和认可,需要有强大的发行和推广能力,因此发行商在整个动漫产业链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发行商通过对动漫开发商的合作、投资、购买等方式,取得动漫作品的所有权或许可使用权,再依靠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市场渠道,将作品推向市场,从而实现以发行商为主体的前后一体化发展模式。北美最大动漫发行商Funimation与GDH公司形成战略联盟,发行该公司《龙之塔》等优秀动漫作品,并与游戏制造商BioWare公司联手,制作著名RPG游戏《龙腾世纪》的动画电影,与游戏开发商Good Game Productions推出日本动漫《钢之炼金术师》为主题的跨平台游戏《Fullmetal Battle》。

(三)以制造商为主的前向一体化。动漫衍生品开发是动漫产业发展及利益链中的重要内容,动漫衍生品包含了服装、鞋帽、箱包、食品、玩具、游戏等各个方面,因而,产品制造商就会通过与动漫公司合作、投资等方式,为自己的产品定制动漫及形象标志,以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形成以动漫衍生品制造商为主体的前向一体化发展模式。奥飞股份的前身为广东奥迪玩具实业有限公司,2004年集团公司成立以三维动画制作、漫画制作、动画形象设计、版权等卡通形象事业为核心业务的动漫文化传播公司,为该公司的玩具产品量身定制动漫及游戏作品《火力少年王》等,由知名的玩具制造商成为中国动漫文化产业的领导者。

四、盈利视角下的国内动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策略

(一)全产业链发展的目的。全产链是集合动漫创意、设计、评估、投资等功能,以图书、玩具、游戏、投资、授权公司及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主体共同参与,实现动漫项目联合创意、联合资金、联合运营的发展模式。2013年湖南卫视金鹰卡通卫星频道和上海炫动传播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全产业链动漫影视制作宣发一体化平台,实现了产业链多主体的战略合作与分工,对于增强动漫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动漫企业的盈利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动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一方面主要是摆脱传统的国内动漫企业低端盈利和发展模式;第二,可以充分整合行业资源,形成企业间的强强联合、互补发展;第三,将国内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建设动漫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中国动漫作品的特色,构建持续的盈利和发展模式;第四,构建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国内动漫作品的输出,提高动漫企业和作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动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策略

1、平台建设与功能拓展。动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需要扎实的产业发展平台,通过平台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特别是对那些优秀的、具有创造性的动漫艺术和作品提供帮助。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角度出发,对动漫产业的人、财、物进行资源整合、共享、优化,不断拓展服务内容,构建动漫项目的孵化与推广、教育及技能培训、企业融资与投资、财税支持、知识产权保护等,使之成为一个科学、有效的系统,从而加速动漫产业的发展与壮大。我国为了促进动漫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了动漫企业认证、推广、交易、品牌、展示、培训、咨询、等一系列平台,为动漫产业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支撑。

2、项目优选与产品孵化。动漫作品从创作到被市场接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项目孵化包括了技术咨询、培训、项目展示、资料共享等方面,通过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动,有效提高初创企业成功率,提高动漫作品的孵化率,促进面向动漫产业的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和应用产业的形成。上海动漫产业孵化器专门为从事动漫品研发、包装、授权等领域的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企业培训、资源对接等方面的帮助,为动漫企业创业与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3、价值评估与市场推广。动漫作品要被市场接受不仅要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技术含量,而且还需要通过展会、媒体、校园和海外推广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展示原创动漫精品和优秀人才,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获取市场反馈信息,促进动漫相关企业间的交流、合作、交易等。2012年,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专门举办“中国原创动漫推广计划”展,并逐步完善优秀原创动漫产品评选、奖励和推广机制,对于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动漫产业跨行业、跨领域良性互动,推动动漫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小结

动漫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观是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以上下游利益共同体为核心,把最末端的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机制和企业计划反馈到处于最前端的动漫研发与创新环节,通过产业与市场交互的发展模式促进了动漫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发展全产业链是服务动漫产业发展,破解动漫企业盈利、融资、创新等一系列难题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原创作品开发与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产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主要参考文献:

[1]范周,储钰琦.中国动漫产业浮华背后的忧思.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2]雷宏振,张敬博.动漫产业集群发展中“政策租”效应及其对集群知识创新绩效的影响[J].经济经纬,2013.1.

第5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摘要】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传统消费过度已经成为新话题,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依托完善的电子商务体系,O2O模式为解决问题提供可行的思路,即通过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加以解决。从实际发展来看,共享经济虽然在应用模式上已经初见雏形,但在理论体系构建及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基于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对影响其发展的要素进行分析,结合存在的问题,从创新要素、总体架构、盈利模式、运营策略以及推广对策等角度,研究制定相应的策略,力求为构建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关键词】商业模式 O2O 共享经济 商业经济

随着全球技术革命的发展,为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提供一个完整的产业服务支撑,人们发现了有很多工作和生活存在问题,有效协调过度消费,因此便产生了“共享”的现象,即为促进共同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成熟的O2O模式为无线连接提供了平台,实现在全球范围内资源共享。

一、商业模式的演变

关于商业模式,大家的普遍认识是商业模式的核心是对定价权的控制能力,然而在二十世纪90年代之后,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在悄然无声地发生了质的变化,尤其是在数字化世界中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体现为:1)马太效应的增强;2)边际成本降低;3)低成本的信息交互。

要想构建新的商业经济模式,那么首先就必须了解过去,工业时代的商业模式原型非常简单,为制造并销售它。从工业时代的角度出发,此时有两个成本的发生:1)商品的制造成本,2)商品的流转成本。

因此,在工业时代,规模效应对成本的影响是巨大的。因为规模效益体现在规模增大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然而从经济学中的规模效应看出曲线商业模式的演进:改善供给端能力、重新定义需求、优化流转效率、商品的虚拟化。

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与市场自身进化,传统的商业模式不断变化,出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1)改善供给端能力(2)重新定义需求(3)改善流转效率降低成本(4)虚拟化商品,流转成本为零。

因此,在制造产品并销售出去这个商业环节里,我们可以看到改变供给方式与能力、C2B、优化流转效率以及商品的数字化/虚拟化几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演进方式,比较革命的是虚拟化,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的存在已经脱离了三维空间,从有形化到无形化。商业模式演进为“服务+产品”组合拳的形式。

二、数字世界中的未来商业模式服务模型

互联网引发了对于新旧模式的热烈讨论,许多销售产品的公司逐渐转向销售“服务”,以咨询解决方案将产品销售出去的方式,从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产品和服务有怎样的区别?服务的本质是什么?它与产品的核心区别是,它是一个事件。即服务要素在时间上的消耗,它与产品的最大区别就是多了时间t变量。或者说从商品到服务,商业模式本质的变化为销售产品其实就是销售某种服务要素的时间过程。

在数字世界里,服务要素可以低成本地复制,它们都有一个服务数字化程度较高的共同特点。比如大规模在线教育平台,在线医疗,金融平台,数据服务业等等,目前正在变革的各行各业的诸多环节都逐渐显示出这样的特质。这是我们能够预想的商业模式的极致――人们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取更多的服务要素,从而提高了服务事件的数量和范围。

展望未来十年,数字化和大数据是中国商业经济模式继续变革和深化的重点,因为在数字化世界里,产品的交互是如此简单,服务要素的复制如此容易,以及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匹配变得越发强大和基于用户数据的多种增值商业模式将会大行其道。

原来的商业建立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互联网将这些点扁平化地接入并交互,一个巨大的星形网络形成后,交互速度大大提高。既然商业模式的进化发展是在互联网出现之后,促使了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那么,我们就不可忽视这其中对商业模式演变的深远影响。

三、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发展现状

(一)在线产业发展迅速

共享经济其实就是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整合,随着O2O平台的发展和完善,最大限度地优化分享经济的优势。如旅游产业网络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网站都推出了自己的旅游线路,实际上是分享经济的一部分,处于闲置状态的旅游资源,通过网络让更多的人选择旅游,可以实现其最大利益,共同的经济发展模式,并通过软件将旅行的需求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激活社会资源,由于经济的发展需要依靠群众,分享O2O平台聚集了更多的社会功能,从而提高资源共享的效率。

(二)共享经济优势凸显

大量的闲置物品和生活品如果根据功能的商品,除了买家的使用功能、休闲功能必须有一个新的用户,只能通过O2O平台闲置功能用户科学组合,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于大量调查数据,分享经济能有效提高休闲产品的利用率,同时降低成本,根据人们需求的消费者的要求,可能不需要产品本身,产品的功能,很多人使用的产品,以确保其功能全面发展。

(三)业态创新成为主流

分享经济不断创新发展,将逐步形成健全的实践体系。由于商品有许多用途,共享经济在国家创新热潮下,人们开始自觉地研究现有商品的功能以及实现价值。从经济本身的角度来看,商品和其功能的自由交换是初级阶段,随着人们自由交换越来越深入,需求将是巨大的。因此共享经济的创新逐渐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四、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一)\信体系建设失衡

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通过O2O平台,相应的保护机制仍然完善。例如,如何解决细节的产品描述是真实的纠纷,如何保护双方的利益,没有形成一个健全的监督机制,这不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的结果。因此如果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外部发展空间很难。

(二)闲置产能调动不佳

目前,虽然O2O平台已经建立,可以实现商品的自由贸易功能,但现实中由于缺乏评价标准和相应的条件,许多商品处于闲置状态。通过社会调查,发现虽然大多数人都知道分享可以受益,但分享实体经济真正闲置产能调动不佳。

(三)移动优势利用不充分

目前的分享经济,很多人主要以高价值的商品交换,主要是由于更安全的交易价值。从实践来看,分享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移动运营商整合差异化,而且电商一体化的发展也不尽如人意。每当需要分享经济需求时,如果不能建立连接到O2O平台的移动终端,那么就看不到优势。

五、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构建

(一)共享经济创新要素分析

1.信用机制

本质上分享经济交易是建立在陌生与陌生人的基础上,不能揭示客户主体的完整性,只能通过第三方平台来衡量,才能保证交易的完整性和不可抵赖性。通过在同一平台上保持良好的交易记录,可以促进诚信。

2.发掘闲置产能

由于消费过剩的存在,产生了大量的闲置能力,可以发现只有通过分享经济的最大价值,才能找到商品相匹配的价值,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所用,因此建立相应的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才能确保充分利用闲置能力。

3.有效共享网络

共享经济需要高度发达的互联网技术的帮助,建立共享经济O2O平台,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分享经济、人力资源和材料的有效结合,逐步提高客户的经济份额的热情。

4.符合社交需求

任何一种经济模式,应着眼于共同经济的社会因素,通过O2O平台闲置物品显示,淘宝可以采取相同的模式,让更多的消费者参与,在这个平台上当消费者发现可以有效地消除剩余资源,实现价值最大化,那么将其会积极推动和参与。

(二)总体架构分析

通过分析上述O2O环境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结合每个要素的特点,构建基本的经济价值模型,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通过分析商业模式的要素和创新能力,获取、创造、传递和实现价值取向的稳定性制度,对于促进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盈利模式分析

基于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的分析,盈利模式主要包括:

1.平台服务费

从国家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于共享经济发展是必然选择,成为O2O融合发展的必然趋势,利于自由经济的相互发展,平台能参加部分服务,确保正常有序运行。

2.平台推广费

在不影响共享经济功能的前提下,由于线上线下的优势,提高信息技术的整体营销能力和水平,可以采取最大化广告收入的方式。

3.线下展示费

宣传模式也是一种服务模式,要搭建一个平台,必须进行相应的宣传,可以有针对性地获得相应的广告收入,获得运营费用。

4.增值附加费

作为数据资源积累和数据中心演进的O2O平台,当资源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实现了质的变化,形成了共同的经济形态。如社会研究和分析的热点话题,一些业务的做法,如决策模式可以转化为收入,以保持经济份额。

(四)运营策略分析

1.诚信价值评级

建立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必须依靠完善现有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得所有的交易都会有更高的信誉,也更有可能促进经济的相互发展。在经济不断发展下,共享经济模式将逐渐由熟人转向一个陌生人经济活动,这需要O2O平台形成调节系统良好的安全机制和信用评价体系,尤其要重视信用评级系统的价格,通过历史交易行为和表现,确定系统级。

为了提高信用评级,信用评级也可以选择与平台相对较高的平台进行合作,因为很多社交活动用户部分的平台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信息,可以直接使用或共同分享经济平台。如腾讯微信也会有相应的认证功能,安全性高的指标,很少出现欺诈行为,因此将使双方一个安全感,共享经济会增加信用值。

2.互动口碑营销

从社会活动出发,分享经济更具有互动性和口碑性,信息彼此之间更透明,可信度更高,应建立符合各方利益需求的互动商业模式。发挥良好的口碑效应,提高用户体验的效果,并随着社会网络营销的帮助作用,形成病毒效应。评估交易过程和反馈网络平台用户满意度能得到更多的理解,还可以通过讨论,优惠券和问卷调查来增强客户的热情和参与互动,加强信息数据的深度。

3.移动终端营销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消费者最佳时机的传播平台,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通过手机将取得更好的效果。目前,营销网站开始开发应用程序和相关的组,通过相应的接口设置,实现客户快速反应,共享经济的供求对接,减少供应和需求的接口,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支付平台实现快速的支持,移动终端的应用将推动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

4.进行市场激励及优惠推广

在中国,由于不成熟的信用体系的存在,为了实现有效的推广,必须打破国内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障碍。

(1)优惠吸引

目前,高信誉的朋友圈可以采取优惠方式,这部分潜在的支持团体,如购买商品,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折扣,使顾客购物消费,他们在朋友圈的经验,是一种快速提升。

(2)利益激励

对于社会群体来说,自由体验总是会引起广泛的关注和参与,逐渐扩大品牌和经济模式的影响。如流行的“扫QR码,赠礼物”活动,除了平台意识外,还可以获取个人信息扫描。

综上所述,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发展效率也在不断提升,全球科技取得革命性的发展,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产业行为提供全方位的支撑,从实际发展来看,共享经济虽然在应用模式上已经初见雏形,但在理论体系构建及具体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力求为构建O2O共享经济商业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尝,进而推动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使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参看文献:

第6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传媒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以及媒介融合的发展等,媒体尤其是传统媒体面临行业内外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仅仅局限于媒体自身的产品竞争和局部创新等,已不能满足媒体的可持续发展和市场需求了。互联网时代,用户在产业链中的中心地位和价值越来越突出,媒体过于依赖广告收入的“二次售卖”模式受到挑战与冲击。

媒体发展平台经济,就是通过构建用户主导的平台,促成产业链双方或多方联络、交易,进而获取直接或间接收益,其重要的特征就是产业链竞争,所谓“小成功靠个人,大成功靠众人”。媒体实施平台战略,构建面向产业链并以用户为中心的平台、创新运营模式是必然的选择和发展趋势。

媒体实施平台战略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媒体实施平台战略、发展平台经济,具有一般企业难以比拟的优势和巨大潜力,这与媒体本身的属性有关。

媒体是传播意识形态、新闻、广告等信息的媒介,是联系受众、广告商和信息源的中介和平台。互联网时代媒体的平台属性更加显著。互联网的崛起带来媒介融合的趋势,报刊、广电等大众传媒转型为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的全媒体,而全媒体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应用平台,它把新闻信息交流与多种服务融会交织在一个平台之上,除了传播新闻和各类信息外,还提供极为广泛多样的服务,诸如影视、体育、娱乐节目和电子游戏,通信、通话、短信服务,网上购物、网上交易、电子商务,网上论坛、网上教学等等。可以说,媒体经济不但是影响力经济,更是平台经济,媒体依托本身所具有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品牌效应打造平台而不是做产品、做标准,将成为媒体发展的最高境界。

互联网模糊了不同行业、不同市场的界限,如三网融合带来广播电视与互联网、通信业的相互渗透与合作,媒体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发展使媒体业务越来越综合化,比如上海文广、湖南广电等为代表的各地广电推进制播分离等,并大举进军网络游戏、网络电视、电子商务等新领域。随着媒体市场和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传统的大众市场碎片化,形成各种各样的小众市场,媒体市场日益呈现出分众化和细分化的趋势,包括内容提供者、渠道(包括技术等)运营者、终端消费者(包括用户等)等环节的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要求更高而不是降低了。目前我国媒体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专业化分工还不够,媒体经营普遍存在“大而全”或“小而全”等问题,媒体“通吃”产业链的所有环节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了。基于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平台经济完全突破了时空局限,为外包提供了重要的条件和发展契机。

比如,南方都市报报系构建“南都全媒体集群”,全面进军电子商务业务,选择闪购作为战略合作伙伴,因为闪购是中国第一家专注于手机物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公司;而借助南方都市报大型的全媒体平台、庞大的受众群体和社会公信力,闪购的产品和服务也将在大众消费生活中实现落地,直接与广大消费者进行零距离接触。①媒体与产业链各方携手合作,构建服务平台,把核心业务以外的其他业务“外包”给比自己做得更专业的产业链相关方,是媒体适应市场聚合与分化以及产业链专业化发展等趋势的必然要求。

媒体实施平台战略是突破同质化竞争、形成竞争优势、实现自身转型的内在要求。当前媒体特别是传统媒体陷入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而不能自拔,主要表现在:媒体原创能力薄弱,报纸新闻报道内容雷同现象普遍,电视节目缺乏创意,各种娱乐节目泛滥成灾;媒体业务结构单一,基于受众和广告商的盈利模式和发展方式严重依赖广告,有的媒体推出“拳头产品”走红后,其他媒体大规模地跟风模仿,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以相同的节目争夺类似的广告来源,造成对有限广告资源的争夺,发行大战、收视率大战等愈演愈烈。

同质化恶性竞争的背后是媒体整合产业链能力薄弱,缺乏核心竞争力,资源整合能力不强。由于我国媒体市场专业化分工不够,导致媒体无论是内容的竞争、渠道的竞争还是终端的竞争,都出现高度趋同化的结果,成为制约媒体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媒体实施平台战略、创新运营模式是打造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为核心竞争力本身并不代表竞争优势,构建平台是媒体核心竞争力的外化与落实,能够极大提升媒体整合产业链的能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总之,媒体发展平台经济对破解同质化竞争的困局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媒体实施平台战略的主要途径与策略

首先,构建一个有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开放型平台,让产业链各方共同参与以降低成本、提高规模经济,带来经济效益

平台战略与多元化经营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而不是生产产品。浙江卫视与灿星制作首创了投资分成的制播分离模式。《中国好声音》并不是浙江卫视制作的,而是专业娱乐节目制作公司――灿星制作引进版权并加以本土化的产品,浙江卫视虽然参与了节目投资、策划、广告营销等,但它所起的作用主要是为节目制作方、受众、广告商等提供增值服务,并与产业链各方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在电视台仍占优势的今天,浙江卫视放弃合作中的主导权而注重发挥播出平台的作用,为用户构建开放型平台,这是《中国好声音》也是浙江卫视能够成功的基础。这档节目由灿星制作主导购买版权、投资和运作过程,节目所带来的收益主要归节目制作方所有,灿星制作不但直接参与电视台的广告分成,还把选手签约以及签约之后的项目都收归己有。平台化运营使产业链各方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依托这一平台,浙江卫视已经获得超过20亿元的收入。长期垄断经营的国内媒体构建平台需要转变观念,树立先人后己、立人立己、兼容并包的理念和胸怀,与产业链各方“开放、共享、服务”。

其次,媒体平台需要找准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

根据媒体核心资源优势以及市场环境等有所为、有所不为,比如是做区域性门户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还是技术平台等。实施平台战略的企业很多,但成功者寥寥,成功的平台经济型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市场定位准确。比如淘宝定位中低端,客户以月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中低收入者为主,与进军中国的全球电子商务巨头ebay的中高端定位区隔开来,并最终打败了ebay,成为中国本土电子商务的领军企业。东南商报社区全媒体平台的成功就在于准确把握社区居民活动需求,基于网络新媒体特点和企业营销传播需求制定针对社区的“15分钟生活圈”活动内容,活动主题主要基于23~45岁宁波居民,活动设计落实在宁波亲子汇、社区红娘、生活学会、宁波CSA、社区服务大篷车、宁波月月评等,强调以“形式互动”和“数据精准”管理活动,所有活动都需要通过网站、微博、手机站报名,不断提高媒体与用户之间的黏性。②值得一提的是,媒体平台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伴随着市场的不断分化组合,行业内外竞争的加剧,媒体平台需要随着市场的变化而适时创新市场定位。

第三,大力打造用户群基础,通过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做好监管服务等为用户创造价值

平台经济是典型的长尾经济,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认为由于互联网的应用和普及,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共同占据的市场份额,就可以和那些数量不多的热卖品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相匹敌甚至更大。专家指出,互联网有足够多的用户和受众,使用者越多需求就越大,越能增加非热门产品的关注度与使用度,而需求又会进一步促进生产,从而呈现出一条“长长的尾巴”。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特点就是用户为王,产品、服务或内容只是聚集人气的手段。互联网经济是体验经济的代表,注重用户体验,如何吸引用户或受众,聚集人气,是互联网经济的关键所在,比如腾讯的QQ、阿里巴巴的淘宝网、天涯社区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通过提供各具特色的平台与服务,把志趣相投的受众或用户聚集成“虚拟社区”,形成庞大的用户群基础,这对平台经济同样适用。③互联网直接催生了更加个性化、聚合化的用户需求,互联网时代用户需求的变化为媒体构建服务用户的平台、重塑产业链并创新盈利模式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契机和途径。

第四,找到清晰而有效的盈利模式,是媒体实施平台战略的重中之重

媒体构建平台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将核心资源转化为营收的盈利模式。谷歌成功的关键在于利用拥有全球领先的搜索技术和全球最大的信息库等核心资源开展网络广告业务,广告收入占总收入的95%以上。杭州日报报业集团所属的都市快报19楼空间构建了一个成功的新媒体平台,它短短几年时间就从一家本地社区网站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生活服务社区网站,注册用户从10余万增至1500万,日均访问量超过1600万人次。④不过类似19楼空间网站这样的平台在媒体中还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传统媒体的新媒体平台还没有找到利用核心资源把用户转化为消费者的有效盈利模式,媒体发展平台经济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

注释:

①《南方都市报》,2012年6月21日,第C01版

②胡婉芳:《跨界经营新媒体:创新才能赢》,《中国新闻出版报》,2012年8月3日,第4版

③钱晓文:《报网融合模式需要创新》,《传媒》,2012年第11期

第7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在“双创”大潮和共享经济方兴未艾之际,互联网让整个社会从金字塔结构向网状结构演变,未来大型企业将和广大中小企业共生共荣,房地产业正在大势中寻找机会和突破口。

“传统办公室更适用于业务稳定和人员变化小的企业,成长企业、IT企业和服务类企业需要的是弹性和灵活的办公空间。”协众国际总裁黄立冲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他曾创立协纵国际企业港,是国内第一批试水共享办公的创业者之一。

离开万科的毛大庆创立的优客工厂是另一个明星案例。“我们要对标的是美国的Wework公司。”毛大庆说。他曾经以为Wework就是一个简单的孵化器,至今才领悟Wework要打造的其实是一个“互联网时代线下的阿里巴巴”。

众创空间遍地开花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经拥有超过1.6万家众创空间,这源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鼓励,更源自共享经济下的群体亢奋。

在互联网时代,全球最大的出租车公司Uber没有一辆出租车,全球最热门的媒体Facebook没有一个内容制作人,全球市值最高的零售商阿里巴巴没有一件商品库存,全球最大的住宿服务提供商Airbnb旗下没有任何房产。

同样,Wework也并不拥有房产。它用折扣价格租下整层写字楼,然后分隔成单独的办公空间,出租给愿意挨着办公的初创企业和其他按类型企业,向他们收取会员费。

Wework在美国的诞生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当地的房地产行业已经提前抵达存量时代,互联网的存在可以让业主和客户在最短时间内结合,从而提高存量资源的使用效率。

“Wework其实是将办公楼的使用方式从诺基亚时期进化到了苹果时期。”毛大庆称,苹果的手机上装有大量的APP,它提供的是一个平台。优客做的事情也类似,在出售的办公座位之外,囊括着包括人力、法务、投资和导师等等一系列创业服务,而SOHO3Q项目也越来越多地趋于这个方向。

“我们本质上是一个做流量的业务,要靠服务和免费的东西去积攒人气。”毛大庆说,组织包括路演、沙龙、讲座、兴趣社团和户外挑战等等活动,都是他们的工作内容。

2015年 10月21日,SOHO 3Q与腾讯众创空间正式在重庆战略合作。截至目前,腾讯的众创空间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厦门、成都、武汉6个城市拥有了创业基地,还有11个城市正处于筹备阶段。

绿地也在做类似尝试,其开辟房山区广阳城地铁站旁项目与清华、北大等高校合作成立创业工坊。绿地出资金、出土地和做装修,清华、北大出师资力量和创业团队,而政府出政策扶持和奖励机制。

“该项目立足于帮助政府招商引资、吸引人才,跟绿地本身的资源禀赋有关。”该项目的负责人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 众创空间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最多只有15%的净利率。

租金高盈利难

“定价符合互联网思维,微利。”有人问及3Q的盈利情况,潘石屹这样回答。众创空间的“微利”是怎样的一个水准?这可以参考Wework的运营数据。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到,英国数个WeWork办公室的价位是:伦敦市中心,每月393英镑到950英镑/平方米;在稍远一些的South bank地区,每月325英镑到650英镑/平方米;而在Devonshire地区有600英镑和250英镑两个价位。

比照国内, SOHO中国的3Q项目独立办公室定价为1300元/周、办公桌1000元/周,会议室是200元/小时(4人)和400元/小时(8人)。依照这个价位,3Q北京项目大约三个月才租满。

比较中、英两国的收入水平可以看到,国内的众创空间租金水平要高很多,租金高意味着入住率低。一旦空置,标价还有何意义?

“WeWork存在的纽约曼哈顿,租金比香港、北京还便宜,而且面对的客户群其实不是创业者,而是成熟公司雇员、专业人士和自由职业者,这些人年薪都在10万美元以上。”黄立冲说。

一位接近雷格斯营销部的人士透露给《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虽然租户都是有实力的跨境企业,但受制于巨大的营销费用,他们在中国的业务目前还没有盈利。相较而言,雷格斯也是移动办公方案的提供商,其客户的租金支付能力却远远高于创业公司,也更加稳定。

“创业者的数量将井喷式地爆发,就像有人口红利一样,未来也将有创业红利。” 创客邦董事长孙兰兰在2015高新技术论坛上表示,众创空间没有固定的盈利模式,从最早“房东”时代到服务时代,众创空间最多只有15%的净利率。

第8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广播电视产业;机遇和挑战;问题;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229.2-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095-0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广播电视业才开始由“事业”转为“产业”真正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为传媒业的领头羊。广播电视是电子技术进步的产物,其信息时代特征显著,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播电视产业与国家文化传播建设息息相关,具有突出的媒体属性。在巨大的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下,广播电视作为现代电子传媒也具有明显的产业经济价值。伴随文化产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不断扩大自身的领域和影响,向社会开放自身媒体资源,实现了更大的发展。然而,新形势下广播电视正面对着互联网等激烈的媒体竞争,为应对新的发展形势要求,发挥广播电视产业独特的价值和潜能和打造具有传播特色和特殊价值的大众传媒,广播电视产业必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实现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广播电视产业发展机遇

首先,在未来20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综合国力都会得以巨大提升。广播电视产业是我国综合实力的体现,基于我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政治、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进步与发展为广播电视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再次,在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机制已基本确立,在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到了日益重要着基础性支配作用,正在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步伐,预计近几年内完全可以进入全球经济自由50强的行列,为促进传媒加快发展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最后,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把加强文化体制改革和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同时对文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党的十七大拉开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序幕,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我国文化市场。中央对广播电视业的改革非常重视,在财政、税收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优惠措施,提供了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必将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二)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挑战

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首先,我国广播电视业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总体实力与西方传媒集团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广播电视业所占的份额也相当小,而且区域之间的发展很不均衡。全球化、国际化是最显著的时代特征,广播电视媒体也呈全球化趋势,西方国家的传媒集团纷纷以各种形式向国内渗透,在开放的国际环境与西方传媒的较量时面临着严峻挑战。而且,由于我国各地区以及总体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在区域、城乡之间存在很大差距。特别要指出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不足,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等给广播电视发展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最近几年来,国家广电总局部署了“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2131”等工程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为迅速提高欠发达地区广播电视普及水平,缩小与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差距。另外,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转型全新时期和社会变革伟大时期,无论政治、经济、文化体制还是社会结构都在发生重大变化。转型带来的三农问题、贫富差距、城乡差距、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阻碍着社会的飞快发展,广播电视产业也必然会受到影响。近几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广播电视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界新的宠儿,传统的电视内容俗套、缺乏新意,在新媒体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广电产业继续稳步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目前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一)广播电视产业的媒体成分单一,规模实力难言强大

尽管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已经在实力、规模和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可在产业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阻碍着传媒产业的全面发展。广播电视产业在区域之间的实力、规模、质量上参差不齐。我国广播电视的一般事业已经成熟,产业化起步较晚,实力及规模化集团与国际发展差距较大,特别是省级以下广播电视媒介竞争力乏善可陈。由于我国的媒体行业中成分过于单一,广播电视产业只能经营广播、电视和少量报纸等产业。西方媒体大多是混合媒体,既有广播、电视、报纸、杂志、书籍、娱乐、教育等内容,甚至还有石油钻探、航空业、旅游、房地产等媒体之外的业务,就像世界传媒大亨“默多克传媒集团”,经营范围众多,有许多资源可以共享。而我国目前广播电视产业完全不能实现跨地区、跨媒体经营,使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作用。

(二)投入资金力度不大

电视产业属于智力密集和资金密集型产业,观众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电视节目内容制作和创新更进一步,则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过去几十年,广播电视被定为为国家和党的“喉舌”,一直属于事业单位性质,电视广告收入和有线电视收视费是其主要的盈利模式,缺乏经营性收入的激励政策和措施,盈利模式和业务单一,制约着广电的资本积累和产业规模扩张。盈利能力的相对薄弱,使在开发新媒体业务上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电视产业受体制束缚,很快在媒体竞争中居于下风。广播电视产业高技术、高投入的属性决定了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支持。传统的运作方式总体上依靠自身积累发展,对其他相关领域和吸纳外部资源资本的关注很少,无法突破旧体制的框架和解决资金短缺瓶颈,阻碍了广播电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

广播电视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广告收入,并成为电视媒体的绝对支柱性收入,缺乏多元化经营盈利模式,过度依赖广告收入的盈利模式抑制了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空间。广告市场增长幅度持续减缓,新媒介形态对电视广告的分流作用日渐明显,越来越明显地显示,培育广播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主体竞争力才是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国现代电视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有线数字电视为中心的传播网络,以及以电视台为主的内容生产能力为主。面对新形势,应该在掌握市场主动的情况下,合理布局,灵活利用资本运营手段,深度开发受众资源,锻造新媒体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以便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重点突破,抢占媒体市场。

(四)相关体制机制不健全

作为“舆论喉舌”,我国的广播电视的事业单位身份使产权关系不清,责权关系不明,产业化发展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发展的需要。电视台和电台作为事业单位,市场准入政策不明确,同时缺乏行业发展战略,管理机制在各级广播电视部门中普遍僵硬,经营和宣传理念杂乱不堪。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其管理机制一直无法与国际规则相接轨,在分配机制等方面依旧需要尝试新的路径探索。

三、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趋势

(一)加强政府监管和完善相关体制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建立明晰的政府监管体系是广播电视产业发展过程提出的新要求。政府主管部门根据产业发展规律,减少对产业领域的直接行政干预,把握既定的产业发展方向,增强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作用,促进经济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配置,达到产业发展目的。主管部门要遏制电视产业不正当竞争和恶性竞争的出现,以避免对产业环境造成破坏。

体制机制改革作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所在,已具雏形的产业体制急需进一步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全面深入地推进事业性业务与经营性业务的分离,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市场运作,推进广电产业资源资本化和流动化,支持广播电视产业资源和成本的跨区域运营和整合。克服陈旧观念的约束,行业主管部门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时,建立公平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得整个产业向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核心竞争力,以及向满足技术进步和满足市场需求方向发展。在网络媒体异军突起的今天,电视产业的发展与变革要适应媒体市场的客观环境变化,提高新闻传播力和舆论引导力,充分尊重宣传规律,创新宣传理念和体系,实现产业竞争力与宣传能力的同步提升。面向未来,产业化需体现于战略目标定位上,构筑电视产业的长效驱动机制,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从单一经济目标向全面发展转变,从而使广电产业成为文化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

(二)创新生产内容

“内容为王”,这是传媒业的一条“定律”。在新的传播格局下,传媒的竞争焦点将聚焦在高质量的节目内容上,为此,对于电视媒体来说,其内容实现不断创新,尤其意义重大。创新是创优的前提,近年来,各台节目形态大同小异,内容多样性缺乏,节目克隆和抄袭现象比较普遍,创新动力不足,创优更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广电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型是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行业主管部门应鼓励创新创优,定期评选和表彰原创优秀节目与业务并奖励;打造一批优秀的专业频率频道,建立创新创优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节目模式市场;大力治理节目抄袭和克隆,对娱乐节目和电视局实行总量调控,提高创新质量,制订节目版权与模式保护法规。

面对新媒体的融合前景,在传统电视生产中,加强对内部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系统内外的各项必要资源。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以及共享稀缺资源为原则,推进横向整合,以空间扩展和战略联盟为目的实施纵向整合。通过优势互补、共享稀缺资源和战略联盟的横向和纵向整合,提升内容生产能力,把内容生产从部门行为和个体行为上升到系统行为。在媒体产业下一轮竞争中,决定因素是创意水平和内容生产能力。只有实现跨媒体经营,充分利用各个资源平台的长项和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源优化配置产生的协同效应,提升内容生产以及创意的水平。

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广电系统要突破传统的传播平台束缚,大力发展增值服务和新媒体内容业务。在这场产业变革中,电视媒体积极寻求内容产品与新媒体经营的契合点,实现跨领域合作、融合、跨媒体发展。

(三)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

广播电视媒体应积极分析市场运营环境,突破单纯依靠广告经营,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逐渐拓展业务内容,扩大经营领域,吸取国外成熟传媒集团的经营理念,开拓新市场,创新盈利模式。为了转移经营战略和壮大产业实力,拓展市场空间,不少电视媒体已经尝试发展多元化经营,但许多宝贵的资金投向商业房地产业、大型会展业、旅游娱乐业等。尽管短期内可能获得一定经济效益,这种盲目投资、无序多元化距离主业太远,反而会加大经营风险。合理的多元化创新应当回归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本质, 根据传媒经济的发展规律,应发挥规模经济优势,对相关相关资源进行整合。尤其是随着各种新媒体业务纷纷出现,市场的风险与诱惑同步存在的时候,媒体经济主线更应该被多元化经营牢牢把握,以便形成多元化经营与单一媒体的有机结合,打造以产业链为主轴,以核心资源为中心,以多品牌战略为外延的良好的多元化经营格局。

四、结束语

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当前,加上国外传媒集团的渗透,面对“内忧外患”,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为加快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快推进机制体制改革、创新内容与服务产品、开创多元化经营模式,为促进广电产业的繁荣发展、实现广电大国向广电强国转变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晓东.我国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工作思路[J].广播电视信息,2011,(03).

〔2〕刘书茵.我国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研究综述[J].新闻传播,2011,(04).

〔3〕李三强.三网融合下广播电视的应对策略[J].现代视听,2010,(05).

第9篇:共享经济的盈利模式范文

关键词:零售行业 盈利模式 信贷风险 风险防控

中图分类号:F8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770(2011)04-040-04

自1852年第一家百货商店在巴黎诞生之日起,世界上共爆发了八次零售革命,分别是百货商店、一价商店、连锁商店、超级市场、购物中心、自动售货机、步行商业街和网上商店。在中国,自1900年中国第一家百货商店秋林公司诞生之后,在长达90年的时间里中国零售业没有任何革命性变化。在20世纪后期,外资连锁企业大举进入国内市场,当时中国并没有大的零售连锁企业,外资连锁的进入带来了新的业态和经营机制。中国当时的零售业作为弱势群体,无论在资本、管理和经营模式上都远远无法和外资零售企业竞争。在外资的猛烈进攻中,有很多本土企业倒闭,也有一些企业迅速成长壮大,中国零售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几乎同时完成了西方世界150多年中发生的8次零售业革命,表现为规模迅速提升、新旧业态并存发展、市场集中度和零售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

零售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居民消费的增长。一般而言,影响消费增长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人口、通胀、社会福利及保障五个方面。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平稳较快的增长速度,消费者的信心大幅提升。再加上中国的新能源产业、3G产业、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刺激消费的政策,2010年,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8.1%,比上年同期提高10.6个百分点。我国零售行业正处于黄金发展阶段,强劲的居民需求预示着未来几年,零售行业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的零售行业前景广阔,但是随着内外资企业的较量, 3G、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居民消费行为的变化等,零售行业正在不断发展、创新、演变,激烈的竞争使得每个零售企业在分享行业盛宴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危机。

一、零售业态的细分及盈利模式

商店分类的专业名称是零售业态,是指零售企业为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而形成的不同的经营形态。其中每个业态都面对着不同的细分市场,即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譬如,超市以满足日常消费为主;大卖场以一站式购物的方式满足消费者对经济和快捷的追求;便利店是满足消费者紧急购买的需要;大型专业店集中经营同一品类商品,在同一品类商品范围内提供最深化的选择和最低价;而折扣店则向家庭主妇们提供最低价格的商品。

2004年,商务部出台《零售业态分类》标准,按照零售店铺的结构特点,根据其经营方式、商品结构、服务功能,以及选址、商圈、规模、店堂设施、目标顾客和有无固定营业场所等因素将零售业分为食杂店、便利店、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电视购物、邮购、网上商店、自动售货亭、电话购物等17种业态。

(一)百货店盈利模式

百货业的盈利模式“联营+自营+租赁”。“联营”是指以招商的方式,引知名品牌进店,由各品牌生产商或商分别负责具体品牌的日常经营,店方负责商店整体的全面营运管理,除收取与面积有关的场地使用费、物业管理费等固定费用外,同时推行保底抽成的结算办法。自营是百货店从生产商或批发商(简称供应商)手中购入商品,按一定比率加价卖给消费者的经营模式;“租赁”模式即以出租场地所取得的固定收入作为利润来源。

百货零售商联营方式中扣点率取决于商场谈判能力,一般在20%以上,扣除员工成本、销货成本和折旧摊销等,其百货经营毛利率可达20%左右,净利率一般在5%左右。

对比自营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对管理能力要求较低,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收益的稳定性,可将大部分经营风险转移至上游供应商。其商品、促销员由供应商提供、柜台装修由供应商负责、销售完毕1个月-2 个月左右才正式结算,存货基本由供应商管理,零售商只具有象征意义的库存,商品一般都有退换条款,零售商基本不承担存货风险。百货店商品通常采取的经营模式见下表:

(二)家乐福模式

一般来说,零售企业盈利有三个方面:一是进销差价;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向供货商收取各种费用,即“通道费”。家乐福即主要靠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用来盈利。这种模式基本不靠商业毛利赚钱,主要是靠营业外费用即通道费用。据核算,家乐福向供应商收取的各项费用,占其营业额的36%左右。

家乐福在对供应商的管理上坚持强势风格。比如采用承兑汇票结算,占用供应商的流动资金,收取高额的通道费等。但因家乐福在压下供应价格的同时提高一次性采购量,为了维持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生存,并进而通过家乐福的全球采购系统进入国际市场,供应商也只好接受。目前家乐福模式已经成为了国内连锁超市的行规。

(三)沃尔玛模式

沃尔玛的盈利来源与家乐福不同,它主要来源于前两个方面即进销差价和降低成本。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零售商按照较大的毛利率来与供应商签定合同,商家一般可获取20%-25%的商业毛利,但除此之外没有其它费用,比较规范、透明。

沃尔玛拥有自己的商用卫星,实现了信息系统的全球联网。通过这个网络,全球4000多家门店可在1小时之内对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全部盘点一遍。内外部信息系统的紧密联系使沃尔玛能与供应商每日交换商品销售、运输和订货信息,实现商店的销售、订货与配送保持同步。在美国,沃尔玛高效的信息系统配合高度自动化的物流系统,帮助它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商品库存和在途时间,有效地压缩了营运成本。而现阶段中国的商业环境束缚了沃尔玛高效信息系统优势的发挥。国内的网络环境目前远不及美国,大多数供应商也没有完全实现业务活动的数据化。另外,由于受政策上的限制,在中国沃尔玛的卫星通讯系统不能发挥作用,使中国沃尔玛不能有效共享全球采购系统、物流系统,也使得后台物流系统各环节不能做到像在国外那样严密配合,因此沃尔玛当前在中国开店的盈利模式还不能做到仅靠差价盈利。

长期以来,我国零售企业多采用联营或引厂进店经营方式,由于失去了对经营商品的所有权,降低了对经营商品的话语权。一方面造成供零关系紧张,大品牌商制约小牌零售企业,而大牌零售企业又制约小品牌商;另一方面弱化了零售企业传统功能,影响了零售企业自主扩张、创新的能力,削弱了对消费者的服务。这种经营模式,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使零售企业经营的风险逐步增大。一些零售业已开始加大自营商品的比重,走上向自营化回归,向赚取进销差价回归之路。而目前,电子商务快速发展、市场更加细分化的环境,将加快零售企业从联营方式向自营方式回归的步伐。

不过当前我国流通业瓶颈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上游制造业的繁荣和自由竞争,商品供过于求,制造商严重依赖于零售商的渠道价值,零售业的强势地位没有改变,零售商无成本占用供应商资金的经济基础依然存在。因此在我国无论何种盈利模式的零售企业普遍采取占用供应商短期资金支撑规模扩张,或投资于非主业领域谋取更高利润水平的发展模式。

二、零售行业特征及其信贷风险

通常零售商业企业资金流量数额巨大,包括供货商货款、门店间资金往来、银行贷款等,反映在银行账面上,某一时期的存款规模增加迅速,业绩斐然。加之不断开店,容易给基层银行造成财务实力雄厚,流动性好的假象。出于对存款需求和网银交易量、发卡量等中间业务的考虑,基层行对零售企业授信的积极性较高。但对于银行而言,零售行业贷款的风险却是较大的,因为一旦零售企业出现资金危机,多米诺骨牌效应会使企业瞬间垮塌,银行损失惨重。历史数据也显示银行零售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低于平均水平。

零售行业对于银行而言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这主要是源于该行业自身的三个特征:

(一)规模经济特点及连锁经营方式

商业零售是一种规模经济,没有规模,就谈不上市场优势、渠道优势、货源优势,规模是零售商核心竞争力中的要素之一,没有足够的规模很难在竞争中处于强势地位。连锁经营是零售企业实现规模的主要手段,但同时也对内部管理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连锁经营可以促使零售企业在品牌、商品、服务等方面标准化,最终形成统一的经营理念、统一的企业识别、统一的商品服务、统一的经营管理、统一的扩张渗透。因此,零售企业一方面可以通过连锁经营模式进行简单复制、快速扩张,以实现大规模化零售;另一方面,零售企业形成规模后,连锁经营模式可以帮助其实现规范经营、集中采购、统一配送,进而形成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攫取更多的规模效益。

零售连锁成功的关键在于连锁企业内部管理控制与管理模式的可输出性,同时通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控制成本。连锁经营的三大核心技术是商品采购技术、物流配送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些都是极为浓厚的经营管理技术,每个企业都要不断的实践开拓符合自身实际需要的管理模式。连锁零售业,有一个规模临界点,规模到了这个临界点,整个销售网络才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才能降低成本,增加效率,让整个网络盈利,让1+1大于2。例如,配送中心的货必须在72小时内分配到所有的店中,否则就被视为积压和库存。这种物流管理体系和供应链是连锁零售业的精髓。如沃尔玛在20世纪60年代的前8年,开店速度是每年2家-3家,目的是磨合出一个成功的零售业态模式;在70年代初期通过上市积累了扩张的资金,沃尔玛每年平均开店26家;80年代实行购并和自建店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每年平均开店100余家;90年代完善了仓储店、购物广场业态、信息系统和物流系统,每年平均开店200余家。

(二)类金融的财务特点

零售企业对上游供应商采用压期支付货款,对下游消费者采用直接现金交易,商品的快速周转使得零售商账面存在大量现金。虽然其在资金来源、用途和信用基础等方面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存在不同地方,但这种财务杠杆高、进出资金量大、浮存现金多、存在较大财务风险等特点使得零售商与银行等金融企业存在很大的相似性,称为“类金融”模式。

零售企业的这种圈钱能力是与其规模成正比的,规模越大,能够占用的资金就越多,这就极大地激发了零售企业规模扩张的动力。通过占用供应商的资金来开店,开出新店后可以占用供应商更多的资金,零售企业在扩张中获得一种循环“经济”的好处。另一方面规模扩张的加速造成国内零售商资金需求日趋强烈。由于自身盈利水平相对较低,依托自身利润增长无法支持其快速规模扩张需要,而融资渠道相对较少,且成本较高,又成为我国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维持其规模扩张的内在根源之一。

调查显示,零售商目前开店资金的80%―90%,都来自于占用供应商的货款。零售企业通过占用供应商资金进行规模扩张的方式具有不稳定性:零售商占用供应商资金扩张的模式是以新开门店能够实现预期销售为前提,若新开出的门店销售下降,则无法支撑采购量扩大和返利的实现,也就无法占用供应商新的资金来偿还旧资金。一旦资金链出现断裂,或供应商追讨资金,停止供货,整个企业将无法运营。

(三)类商业地产的特点

商业地产通常指用于各种零售、批发、餐饮、娱乐、健身、休闲等经营用途的房地产形式。零售企业开设的店面往往需要地处城市中心商业地段,物业稀缺,因此零售企业网点购置时自然具有地产和投资的特性。近年随着商业地产增值空间加大,零售与商业地产投资商开发商业地产的积极性继续增加,购置物业已经成为零售企业扩张发展的新趋势。在零售同质化竞争太过激烈的情况下,零售企业倾向于购买物业,利用地产增值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目前有些外资零售企业正在实践以商业地产运作结合零售经营的盈利模式,即依靠品牌优势,从地产商取得廉价的租金,承租一到两倍的卖场面积,通过低毛利率经营商品,高价转租卖场以外的经营面积,实现卖场内高销售、低毛利,卖场高租金。

零售行业对规模经济的需要以及类金融的特点和类商业地产的特征使得它在财务上自然呈现出“短贷长用”或是长期资产占压短期负债的特征,当规模扩张后,后续的经营创造现金的能力跟不上,加上无法及时获得其他长期融资资金,必然很容易引发财务上的流动性风险。其二,零售业是一个高市场风险的行业,宏观经济因素的变化、业态发展,消费者购物习惯的变迁都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此外市场完全开放,同业竞争激烈,行业盈利水平较低;其三,该行业是高经营风险行业,连锁经营的管理难度很高,必需达到物流、信息流的协调高效运作,才能取得规模效益,提高竞争力。

三、零售行业信贷风险的防控要点分析

一家开业正常运营的零售企业如果不扩张门店,本身的经营应无资金缺口。因此商业零售企业银行融资的真正需求必定是由规模扩张引起。规模扩张是零售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没有规模的零售企业就没有竞争力,而过度扩张的风险又是不言而喻的。

那么银行信贷部门应如何选择客户把控信贷风险,笔者认为主要考虑以下六方面:

(一)充分考虑企业所处区域环境和地区内同业竞争格局。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的消费习惯,认可的主要业态,行业的集中度等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零售行业是一个竞争极为激烈的行业,淘汰率很高。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前途,如果企业所面对的竞争对手过于强大,胜算的可能性就很小。新的有实力的加入者对现有竞争格局的冲击也会对企业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企业所在区域和业态的竞争格局对研判企业未来发展前景极为重要。

(二)关注经济外部环境的转变。人们消费对经济环境变化非常敏感。今后一段时期, 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可能会对消费者购买力,消费行为和信心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如果行业景气度下降, 家电类公司的内生增长将放缓,且新开门店的培育期会加长。因此要关注经济环境变化对消费的影响趋势,进而预判对零售企业所在业态的影响。

(三)分析零售企业细分业态,盈利模式,规模状况,了解它的网点布局,市场份额,战略定位,经营管理模式,营运能力,比较竞争优势。零售商业绩增长的驱动要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外延门店扩张和内生持续增长。外延门店的扩张取决于市场容量的大小和公司的开店能力,同时需要辅以领先的供应链平台作为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内生增长方面,主要是单店收入的增长和规模经济效应,即在规模基础上由供应链优化带来的管理集约和盈利能力上升的态势。

分业态来看, 百货业特征是:异地扩张较难,资本开支大,新店培育期长,规模效应不明显,内生增长较强,盈利增长稳定。一但开店成功,防守性也强,短期内,竞争对手较难夺取成功门店的客流量。家电连锁业特征:拥有较强门店复制能力,存在显著的规模经济,同店增长不是主要驱动力。随着行业的发展,商业模式不断升级演进以及市场饱和度的提高,零售商业绩驱动要素可能会有所转换(比如10年以后家电连锁可能会更依赖门店的内生增长和供应链领先)。

(四)财务分析重点关注营业收入增长率,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应付账款总量和周转率,毛利率,净利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等指标。其中分析零售企业主业创造现金能力是重点,零售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规模与其收入规模要匹配和稳定。每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一定为正数,如果持续下降,下降幅度过大或为负数,说明企业主业经营必定出现问题,易引发资金危机。零售企业财务分析还需结合它所经营的业态,不同业态的企业盈利模式不同,资金营运方式不同,自营比例不同,财务指标差异较大,行业内横向比较时要注意区分。

(五)关注企业负债规模和结构。自发性融资和银行融资是零售企业负债的两大基本来源。自发性融资的成本低,但是稳定性不足,很多零售企业最终都因过度拖欠供货商的资金而引发流动性风险。因此需特别关注企业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变化趋势,如果该周转天数持续延长将是一个引发流动性风险的危险信号。

(六)深入掌握企业自有商业地产的情况,分析对负债的保障程度。详细了解他行的授信总量、期限、担保条件、企业现有的资产质量、可变现能力(包括抵押融资、变卖、被并购等),评估对负债的保障程度。零售企业一般拥有较多的商业地产,变现能力较好,摸清企业自有物业的资产规模和抵质押情况,对比企业真实的可变现的资产状况和负债规模,或争取优质商业物业的抵押能有效地控制授信风险。

参考文献:

1.李飞 零售业混乱中的玄机《新青年・权衡》2007年第1期

2.2010年零售业发展关注的新趋势 中华商业信息网

3.中国国内零售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经济信息网

4.寻找新的经济发动机,商业零售业发展与投资机会 诺安基金 中财网

5.张琦《从业态的盈利模式看零售行业》 光大证券 行业分析 2005-8-22

6.李骏阳:《先做大还是先做强――论中国零售业发展观》市场营销导刊 2006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