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问题引导式教学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问题引导式教学法

第1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问题引导;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4-0173-02

一、引言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及其相关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之一,理论性与实践性强,在学科的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该课程涉及范围广泛,包含较多的数学概念和公式推导,具有内容多、概念抽象等特点。对于大多数应用型普通高等学校的本科生来讲,由于其基础相对薄弱,常常会觉得课程内容枯燥乏味,只能对书本上的理论知识死记硬背,而不能领悟其实际意义,从而难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2]。同时,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的过程中通常感到概念抽象,对其中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难以理解[3]。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消化课程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同时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通过问题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以问题为基础来展开学习和教学过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紧跟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合作共同解决一些具有一定复杂性的实际问题,将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课程内容,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借此过程展开知识的建构,促进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4,5]。

二、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主要通过以下五个过程来实施。由于离散时间信号与系统在信号分析和处理等方面具有的诸多优越性[6],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数字音乐和计算机系统等。而自然界通过传感器感知的信号,通常都是连续时间信号,如温度信号、湿度信号等。为了能够利用离散时间系统分析和处理连续时间信号,需要将连续时间信号转换为离散时间信号,本文通过本课程中“信号的时域抽样与信号的重建”小节的内容具体分析该方法的实施过程。

2.问题的引导。教师通过引导以及学生的观察,学生普遍能够得到三段音乐片段的不同,第一段音乐优美,流畅;第二段音乐尽管能够听出片段内容,但有明显的卡顿;第三段的音乐效果明显地要好于第二段,卡顿效果减弱。此时教师就会带着问题来启发学生:这三段音乐片段是通过对连续时间的同一音乐片段抽样之后恢复出来的,那如何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离散化?离散化的过程是怎么样的?什么参数对恢复出来的信号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

4.问题的回顾。通过对抽样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抽样频率不同,恢复出来的信号有的无失真,有的产生了失真。第二段音乐片段不满足抽样不失真的约束条件,对连续时间信号进行了抽样,产生了频谱混叠,从而产生了失真。这就对三段音乐片段为什么会有不同进行了很好的解释和说明。为了改善频谱混叠情况,在对连续时间信号抽样之前,先进行抗混叠滤波。尽管连续时间信号通过抗混叠滤波器后会产生截断误差,但通常截断误差是远远小于混叠误差的,如图3所示。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第三段和第二段音乐片段相比,具有同样的采样频率,但失真要小于第二段的原因。

5.問题的总结。最后,对问题进行总结:为什么要进行抽样?什么是信号的抽样?如何进行信号抽样?让学生回顾实例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过程进行回答,加深和巩固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这样,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和教师共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整个授课过程都围绕着所提出的问题,始终使学生保持着探知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方法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紧跟教师的授课思路,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三、结语

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内容多、概念抽象等特点,从提高课堂授课效果以及教学质量的目标出发,本文提出了问题引导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的课堂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讲授的课堂内容。以案例的形式,探讨了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并详细展示了该方法在课程授课中的实施方法,体现了问题引导的教学方法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优势,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罗倩.数字信号处理课程设计中创新性实践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11):145-146. 

[2]霍铖宇,卢怡,吴正阳,等.PBL教学模式在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2):147-148. 

[3]刘婷,王帆,杨婷.《数字信号处理》综合性课程设计的改革与探索[J].山西电子技术,2015,(2):82-84. 

[4]李敏通,赵继政,迟茜,等.问题教学法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学刊,2015,(21):70-71. 

[5]杨智明,彭喜元,俞洋.数字信号处理课程实践型教学方法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9):180-183. 

第2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教师引导;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顾名思义,教学方法是一种引导调节教学过程的规范体系,它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然而,目前教学方法各式各样,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更适合学生们的学习?优秀的教师,其教学方法是活灵活现、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并且总是包含着体现其教育特色的所独创的因素在里面。这就意味着教学方法在教师引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都能促进学生们的学习。

一、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教师和学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来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和学生民主参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能够发挥教师和学生这两类主体的积极性。这种教学方法包括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两种基本形态。

二、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具体如下:

(一)这种教学方法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民主性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这种民主性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平等、民主、自愿的方式进行教育和教学过程,教师不会将自我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多维地去替学生考虑,尊重学生的特性,将学生作为独立而又平等的个体看待。学生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不会因为和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见解不同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也不会认为教师就是权威的代表。这样的教学氛围体现着教育的民主性追求,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培育出来的学生,必然会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去。

(二)这种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和主动性是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两种品质,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也离不开创造性和主动性。一切教学活动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一切教学内容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接受才能内化,转变为学生的个体认识。因此,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不仅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师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

(三)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积极性是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心理状态,是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并将学习引向某一目标的原动力。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有一点强调的是通过教师和学生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而这一强调恰恰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供了很好的要求。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态度。基于这种良好的影响,正好为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教育价值提供了很好的见证。

三、教师引导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中的意义

(一)教学前的引导在教学开始之前最关键的工作就是确定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如果学习目标确定的不合适,或者目标陈述的不够清晰和全面,再好的教学也可能无法满足学生的真正需求。由于学生的先决知识技能有限,或对某一问题的理解并不如教师深刻,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对一些难度较大而且需要动手操作的实验来说,教师一定要和学生共同解决存在的问题,且要有一个规范性的引导。教学前的引导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这门学科,火焰形成的条件,通过查阅资料学生发现,火焰是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物质燃烧时,如果燃烧的过程中物质汽化并燃烧,则会看到火焰,如果以固体的形式燃烧,则燃烧时没有火焰产生。学生从教师的引导中获益了,那么这种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就发挥出了它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过程中的引导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主张教师和学生共同对话、共同讨论的基本形态,然而由于学生的经验阅历的局限性或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并不如教师完整,对问题的看法也不够全面,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有一个深入的引导。

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如果得到几种成像情况及像的性质随物距结束后就结束实验,学生们即便对某些要点作了很好的解释也可能会忽略一些重要的情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继续深入探究:比如在某种成像情况下,飞虫落在透镜上会呈现哪种情况?凸透镜呈现的倒立实像,左右是否相反呢?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就能对这一原理理解的更加深刻,更加准确,从而对学生和教师对共同解决问题这一方法都有一个更好的掌握。

(三)教学后的引导教师的引导贯穿在教育教学的整个阶段,教学后的引导也不例外。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解决完教学问题以后,就需要对教学进行评价,然而评价什么?怎样评价?也是一个很深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语文教学一个单元结束后或本学期结束后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单一的教师全批全改的评价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所以,改变教师的评价方式,把评改试卷的权利交给学生,学生从中找出问题,不仅仅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了教学评价的客观性,而且提高了学生彼此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启示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作为一种特殊而又有意义的教学方法之一,它的教育价值是值得我们发扬和提倡的。把教师的引导和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相结合,更能突出两者的优越性。然而,运用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那就是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先决知识技能,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否则,教学对话和课堂讨论可能很难,即使展开起来,也可能非常肤浅,流于形式。

参考文献

第3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P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式教学法;作用;现状;优化策略

一、引言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的基础课程,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教学发展要求。教师只有重新采取正确的阅读教学措施,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和作用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体现,其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这是和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在具体的学习中,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也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体现[1]。而问题式教学法对学生的主体性比较重视,通过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运用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

再者,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对留白艺术铺展比较重视,启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给学生留有相应的想象空间,促使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探究。问题式教学法对情景教学模式的应用较为强调,主要就是通过问题来进行设置情景,让学生处在问题情景当中,从而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这些特征在具体的应用中都能得到有效的体现。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的作用

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在问题式教学方法应用中,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师生间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并且,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还能对其他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起到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其他教学方法发挥最大价值。

三、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的现状及优化策略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现状分析

从问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现状来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阅读资料的获取渠道比较单一,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而且有的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传统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及教师所掌握的知识相对比较单一化,在具体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层面的问题[3]。还有就是在实际的教学提问过程中,教师的提问水平较低,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在对学生的问题回答评价方面也没有全面地体现。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还存在诸多问题没有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功利性较强,对阅读的质量与目标没有明确。这就使得在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学生的阅读时间相对比较少,这也是导致学生阅读能力比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学生由于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不浓厚,课堂的参与意识也就不强。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式教学法应用优化策略探究

教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从多方面加以充分重视,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

第一,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增强自身的阅读教学意识,促进自身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语文教师要充分重视自身的专业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平时要广阅读,增加阅读量,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此外,语文教师要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运用问题式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充分注重问题设计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

第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对学生间的差异性要加以充分重视。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只有这样,才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际阅读问题思考的积极主动性。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理念的融入,在设计问题时,要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问题探究、解决能力。

第三,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注重阅读方法的有效指导,让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各种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认识到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维上比较活跃,有着比较强的想象能力,对一些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在问题式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生这一方面的特征来进行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具体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中,教师要教会学生抛开一些细枝末节,对文章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明确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全面地看待问题。

第四,在情境教学模式下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情境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对阅读内容加以思考。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充分重视,然后结合实际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将问题巧妙地呈现出来,充满趣味性。例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可以人物为主体设计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人物性格加以探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问题式教学法,就要从多方面加以充分重视。在问题式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设计问题,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本文主要从理论层面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式教学法应用进行了探究,希望有助于实际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修正顺.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J].吉林教育(综合),2016(17):59.

第4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Abstract: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a kind of teaching mode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to explore knowledge.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s very suitable for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courses which are required to constantly innovation on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he paper, taking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practice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in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inquiry teaching method; warehousing and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application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物流业成为我国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在物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人才匮乏的瓶颈制约,为了突破这一制约,我国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如何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并将知识有效地转化成应用技能是物流管理专业建设最主要的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适应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特点的教学方法。本文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中一门较为实用的课程――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是对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方法的有益探索,另外一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探究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最终使学生获得主体发展。

1 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与教学过程

20世纪5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探究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开展的师生交互、教学相长的学习活动和教学过程[1]。施瓦布教授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科学家探究的过程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学生要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形成健全的个性[2]。

探究式教学分为四个过程:①创建问题情景,提出关键问题。根据讲授的内容,创设情景,并依次提出关键问题。②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共同探究解决途径。③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进行讨论,交流成果,最后对提出的问题给出合理解释。④实践探究。将课堂探究进一步深化,鼓励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继续探究。

2 探究式教学法的基本特点

探究式教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素质的重要途径,对学生养成探究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探索问题的解决途径,这种教学法的主要特点有:

2.1 教师的导演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导自演,一个人唱独角戏,以满堂灌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授,而探究式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在整个教学中充当的更多是导演的作用,即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分析、讨论以及归纳,学生自己思考如何将角色扮演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从各自角度出发,通过讨论与沟通实现知识的有效传递,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最终的教学效果与教师的导演作用发挥的好坏密切相关,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从而促进其自主发展。

2.2 学生的主动性

探究式教学法实际是一个积极学习的过程。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非常直观的将结论与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整个学习过程中更多的是机械的记忆而不是活跃的思考,这样的结果势必会造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低下,而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让学生通过调查、讨论及推理等途径获取知识和探究的乐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全被充分调动起来,实现了学生主动性学习、反思性学习,而这样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2.3 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从传统的单向性、机械性以及被动性的交流方式转变为双向性、灵活性以及主动性的互动方式。探究式教学法强调的是提出问题、多向互动的师生互动方式。教师首先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过程中师生互相交流沟通,共同探究解决途径,一方面培养学生协调合作的能力,另外一方面培养学生多种形式交流的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组织学生讨论并不断进行修正,从而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

3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运用

仓储与配送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如果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采用自主探究性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本文通过对仓储与配送管理实践教学中的不断探索,建构了“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关键问题―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解决问题―实践探究”的探究式教学的基本模式。下面以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一节内容――配送中心作业流程为例,谈一谈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中的实际运用。

3.1 创设情景,提出关键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是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一个步骤,其目的在于通过设置问题情景把学生引入主要阐述的主题。教师作为引导者要对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实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探究式教学法的教学方案。

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配送中心的基本作业流程,对进货、搬运、盘点、订单处理、拣选、补货、发货、配送各个作业流程有明确的认知,接下来运用探究教学法,提高学生物流配送的实战能力。

第一步创设情景,某企业2004年开展电商业务,目前已经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商企业,并在多个城市里建立了自有仓储配送中心的物流配送中心,为其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一辆装有20吨货物的货车到达该电商企业在某市的配送中心仓库(附配送中心的库位情况图),该车上的货品有:洗涤用品、食品、化妆品、小家电等,且都不是标准包装,包装材料有纸箱、木箱、袋装,还有简单的透明薄膜。

探究式教学的载体是问题,接下来的探究活动是围绕着问题展开的,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提出合理问题,如提出:根据货位情况图,本着节省库位的原则,规划出这批货物的合理储位;如卸货平台与仓库货架之间有200米距离,如何安排搬运设备并设计出高效的搬运路线;如何组织安排配送中心的盘点工作等问题,提出的问题一定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奠定基础。

3.2 自主探究

探究式教学法的第二个过程就是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并进行自主探究。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一个组织者的角色,引导、规范学生的探索过程。

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在课外完成,以小组为单位来安排进货工作流程,并进行演示;根据给出的信息制定一份搬运路线图与搬运设备安排,再分配任务进行作业;制定一份合理规划货位储位的解决方案;制定详细的盘点计划;制作出拣货流程图,并进行模拟;根据库存和订单情况进行补货作业,并填写有关单据。

因为每组学生水平不同,效果不同,教师应该对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对学生表现出来的创新思路及意识应予以表扬。

3.3 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讨论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个重要步骤。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归纳整理,学生就自己所处的小组在整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并分析调研结果,对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是小组之间的研讨也可以是全班范围的大辩论。最后对问题形成一个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或规律。在此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要与学生自主探究应相结合,传授知识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3.4 实践探究

实践探究是对课堂探究的深化,也是对课堂探究的进一步巩固。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通过内化知识达到深化拓展的目的,并促进学生养成自主探究能力的形成。

4 探究式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应用时需注意的问题

探究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究能力,但不可避免的,这种教学方法也存在耗时多、课堂纪律不好控制以及难以实施,结果难以控制等问题。为了充分发挥探究教学法在仓储与配送管理教学中的作用,在具体运用时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四个问题:

4.1 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法作为引导者,在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相关知识深入研究后,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制定翔实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首先要将教学内容巧妙地转化成问题情景,其次提出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问题,在学生探究过程中进行及时的引导与修正。

4.2 保证充足的探究时间

探究的过程往往要经历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分析思考、总结报告、讨论交流等环节,这需要给学生安排足够的探究时间,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理解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并保质保量的完成整个探究过程。

4.3 确保教学效果

运用探究式教学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较高,正如一部影视作品最终呈现给观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导演一样,教学效果最终也取决于教师的导演作用。在讨论交流的环节,既要保证课堂讨论的有序进行,又要保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畅所欲言,围绕课程目标安排教学进度,制定教学计划,并建立健全考核制度从而能确保教学效果。

4.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过程及管理过程具有全程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不能一味地、机械地将探究式教学法运用到每个知识模块上,在教学过程中要科学、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5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1互动教学法的内涵

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双向沟通相互发生作用或变化的教学,即教学环境多边化,教学双方交流平等化,观点融合化,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提高教学成效的一种教学方式。

2互动教学法的类型与影响

2.1互动式教学法的类型

2.1.1主题探讨式主题是教学双方互动的基础,其分为设立主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搜寻答案、总结五个部分。主题探讨式互动教学法,对激发学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很大帮助。

2.1.2归纳问题式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问题,提出互动问题。在教学过程,首先将准备好的问题悉数传达给每位学员,而后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会。归纳问题式互动教学法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2.1.3多维思辨式学生对现有定论和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加以完善,在课堂上设置正反两方,在辩论寻求最佳答案。解说原理、分析优劣、发展理论,深入分析问题。这种互动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充分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并对新情况、新问题、新思路具有较高的分析把握能力。

2.2互动式教学法的益处

2.2.1激发师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互动式教学法有别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施行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沟通交流是双向的;学生兴致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切身体验实际操作的乐趣;教师对于学生积极的表现会感觉到自豪。

2.2.2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动力源泉。互动式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极大地开拓了师生的思维,使他们在学习、探讨中不断自我积淀,提高创新能力,以更好的运用所学知识技能。

2.2.3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成果互动式教学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提高教学质量及教学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通过相互学习、讨论,在愉悦的气氛中轻松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提高,争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教学空间。师生平等双向的沟通交流,促进了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3提高互动式教学法的策略

3.1深化教师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理解笔者为将互动式教学法的作用发挥到极致,特意向教育专家咨询了如何进行互动式教学。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向导,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刻认识到互动式教学方法并不是纯粹的完成设问、提问、答辩、讨论等课堂环节,亦不是一味的模仿教学形式。如果教师不能清楚地意识到形式问题的严重性,那么也不会看到互动式教学法应有的成效:教学前指导、教学中引导、结束后点评。教师不能做出正确的引导,学生不能主动地学习,那么无疑课堂上的教学收效甚微。

3.2转变学生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下,学生过于依赖灌输式的教育,普遍形成被动的学习意识。而进行互动式教学法最为关键的却是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专注于讲解,认为传授完知识,就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育人目标。殊不知,学生听与不听,会与不会还是个未知数。因此,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第一堂课就要求学生转变观念,唤醒其学习的求知欲,认识到互动式教学对提高自身学习、就业等的帮助,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3.3叙议结合,创立交流空间虽然教师在课堂中担任引导的重要角色,但是不要一味讲解,以免占用过多交流的时间。互动式教学法可以采用叙述和议论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加强师生间的配合,还能提高学生注意力。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教师讲完理论知识之后,需要给学生一个缓冲理解的过程——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通过动手参与,将理论知识化为实用的操作技术,进而深刻领悟知识。同时,学生与教师也可借此机会彼此交流下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学习,创造一个愉快地学习氛围。

3.4改善客观因素,推动互动式教学法应试教育的存在,对推动互动式教学法有很大阻碍。互动式教学法的施行过程缓慢且需要多方配合,在有限的时间很难做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成绩为准则,而平时成绩与互动式教学没有太多牵涉,这很不利于推动互动式教学法。另外,学校招生较多,在课堂上利用有限的时间很难完成教师与每位学生的沟通交流。笔者建议改善对学生表现的评定标准,减少班级人数。

3.5创造优良的互动氛围学习氛围很重要,而要想创造优良的互动氛围,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应做好充分准备:教学前,做好备课工作,制作优美课件;教学中,多设立趣味性话题,注意调动学生兴趣;教学后,及时总结并汲取学生意见。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做好课前预习,将疑惑的地方标注出来,待到上课时仔细听讲。另外,积极回答教师提问的关于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并按要求自主操作软件。

4结语

第6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讨论 教学 思想政治 教师

讨论式教学法是教师通过预先的设计与组织,学生经过自学思考,在教师引导下就某一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主动探寻知识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的具体目标之后,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就成了新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热门教学方式,被广泛地推广到了基础教育中的各个学科教学中。

毋庸置疑地,讨论式教学法的良好运用能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和启发,相对于传统的知识灌输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法在吸引学生兴趣、改变课堂枯燥氛围、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等方面都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而当讨论式教学法被引进到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时候,传统课堂中灌输式教学、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不得不说这是新课程改革取得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政治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浮现出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提出三点问题进行讨论:

一、讨论式教学法和思想政治学科特点的结合

传统的教学只引导学生遵循同一标准、同一途径、同一模式,以求达到同一个目标,这种方法,在教育心理学上叫做“求同”式。而讨论式教学旨在通过讨论营造一个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给予了学生更大的自由度,可以说,这是一种“求异”式或开放式的教学。从这个角度来说,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无疑是对学生思想束缚的一种解放,对学生潜能的深入挖掘,对学生视野的开阔和自主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必须建立在结合具体学科不同特点的基础之上。

思想政治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哲学常识的讲授,更多的是一种世界观、价值观、个人品格的培养和形成,这种对中学生在价值观、个人品格上的培养目的和要求在大多数时候是“求同”趋向的,和其他学科相比,思想政治在这一点上的趋向尤为突出;而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说是一种“求异”式或开放式的教学,那么如何实现讨论式教学法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良好运用,在这里我们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我们如何认识这两者的关系;第二,我们如何正确处理这两者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求同”性是指思想政治具体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而讨论式教学法的“求异”性则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采取开放式的讨论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是体现的“求异”性,但是开放式讨论必须要回归教学目标,实现“求同”性。

目前在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很多老师并没有正确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例如,在高中政治课中,其中一门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反对小团体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如果任由学生们开放式的讨论,教师不能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对于学生可能提出的五花八门的观点不能够做出适当的评价,那么这无疑是不能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从长远的影响看,甚至可能造成学生价值观的混乱。无论如何,讨论式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的成功实行必须要建立在坚持统一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基于思想政治这门学科的特点,这一点尤其值得重视。

二、课堂讨论氛围的营造

课堂讨论良好氛围的营造离不开教师对讨论所做的充分的准备。讨论式教学法的教学环节主要包括:设计问题、提供资料、课堂讨论、积极发言、纠正错误、认真总结、课后书写学习笔记。在这几个环节中,教师在课前需要做的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设计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影响讨论能否成功进行的关键因素,首先,教师必须非常了解自己的学生的思维水平、表达能力、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及对什么类型的话题感兴趣,在对自己的学生有一个充分了解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才能够保证课堂讨论既不会过于简单或枯燥导致学生提不起兴趣,也不会过于困难导致超出了学生的思考讨论的能力范围,这是保证讨论顺利成功开展的重要前提和核心因素。除此以外,提供资料也是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的环节,教师在筛选合适而充分的资料的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收集信息材料,提高学生信息搜索和辨别筛选信息的能力。

另外,客观环境的设计也是营造良好讨论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可以将桌椅摆放成圆形,方便学生展开讨论,同时也从客观原因上保证了每个人充分发言的机会。同时,在讨论进行时,教师可以将讨论主题在课件中突出,并且要讨论的要点、所需的关键信息在课件中进行罗列呈现,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讨论氛围。

三、对教师素质及能力提出的挑战

讨论式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对于教师提出的挑战主要来自两方面:教师自我角色的转变和定位;讨论式教学法对于教师沟通技巧的要求。

讨论式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讨论式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开放的、适时变化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定位也就不再是传统教学中的孤立的“讲授者”,而应该是这个动态变化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信息整合者、点评者。“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做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要做到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讨论式教学中处理好这个关系,其中就有一个课堂角色和自我定位的转变,让很多教师难以适从,有的教师不能摆脱传统教学的教师定位,将讨论过程控制得过于死板,导致讨论不能充分展开,学生的思维和想法得不到真正的锻炼;而有的教师又“放权”太多,导致课堂讨论自由散漫,甚至偏离了讨论主题。正如一位中学教师说的情况:“教室里热热闹闹,但学生什么都没学到。”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对自己的正确定位对于讨论式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讨论过程来看,讨论过程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国外学者研究认为,应用讨论式教学法的班级的人数宜少于30人,讨论式教学法中采取5-10人的分组讨论是最恰当的,这样能够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样一种讨论问题的组织形式同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是非常类似的,因此,笔者认为,在讨论式教学法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小组工作中的工作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教师所充当的角色就等同于小组工作中的“工作员”(或称为组长)的角色,那么教师应该具备的沟通技巧包括:提问、倾听、回应。提问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提出让学生感兴趣的或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使课堂充满了深入相互的对话的气氛。常见的提问类型可以包括:要求学生举出更多的例证;要求进一步澄清问题;把学生之间的发言联系起来提出问题,帮助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并使学生明白自己发言的意义,以及自己在整体中的作用;提出概括总结的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加深记忆、重新思考。倾听也是非常重要的技巧,教师只有仔细倾听其他人发言,才能评论对方是否理解正确,以及对方发言同主题相关程度,以便提出下一步讨论。而目前许多教师采取的只“听”无反应,并不是一种良好的倾听。回应是和倾听紧密结合的,教师可以用非言语的方式进行回应,包括:点头、微笑、身体前倾等等,同时也可以用言语方式进行鼓励的回应,比如用“哦,对,是的”,或重复发言者的话等方式鼓励发言者继续发言。

以上三点是讨论式教学法在教学实践运用中面临的挑战和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只有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完善,才能实现讨论式教学法在现代基础教育中的成功运用,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韩震主编. 思想品德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张绍琼.讨论式教学法的主要类型和基本策略[J]. 三峡大学学报,2008(12):375.

[3]芮守文.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应注意的几个细节[J].甘肃教育,2010(12):24.

第7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公共音乐课程 案例式教学法 公共艺术教育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动态的开放性教学方法,其主要从具体案例出发,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案例式教学法具有直观性、针对性和生动性等优势,能缩小理论讲授与实践的距离,使学习者增进学习兴趣和动力,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青睐。

一、把握特点,发挥案例式教学法的特色优势

相对其他学科而言,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有许多与众不同之处。其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情感,以自由超越的审美愉悦将个体带入旷达超脱的人生境界,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情智互补的作用。然而,在公共音乐课程教学实践中,虽然许多教师能够在音乐理论的讲解过程充实一些生动的事例,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没有完全将音乐教学的特点与案例式教学法有机结合起来,致使这种教学法的优势并未得到充分发挥。

案例式教学不是举例教学,不能简单地认为在教学中讲述大量事例、多播放一些音乐或者视频,就是案例式教学;也不能简单地认为,学生看了案例后就能够完全接受和掌握。与传统教学法偏重“授人以鱼”相比,案例式教学法更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授人以渔”。运用案例式教学法,不仅要善于借助恰当的事例增强教学感染力,而且要通过多种技能和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自己分析和判断,把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的轨道上。教学中要注意师生互动,既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要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每个学生在发挥自我潜能的同时,学习他人的智慧,达到一种共同提高的学习效果。

二、抓住关键,增强案例式教学法的运用实效

案例式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教学,生动直观而富有感染力。高校公共音乐课程在运用案例式教学法时,应抓住其显著特点,在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质量评估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以增强教学成效。

(一)精心选编案例

首先,案例要符合教学目的。案例是案例式教学法的基础和核心,在选择案例前,教师应当非常了解什么样的案例符合课程教学要求,明确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如讲授古典交响乐作品时,作为公共艺术教育,应当尽量选取经典卓越并且广为人知的优秀曲目,避免过于生疏、大众难以接受的作品。

其次,案例应具有典型性。优秀案例应对相关理论问题具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够充分反映某一类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如讲授不同的曲式结构时,应当从丰硕万千的音乐宝库中选取结构最为清晰、典型的曲目,同时,在形式上避免单一,可以在独唱、合唱、器乐独奏、乐队等不同形式中多样化选择。

最后,案例应生动、富有趣味性,并贴近生活。枯燥无味的案例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影响教学效果,而形象、有趣的案例能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使学习变得有趣。例如,许多通俗歌曲的结构与二部曲式和三部曲式有共通之处,教师讲授小型曲式结构时,可以借助时下流行的通俗歌曲进行讲解,会收到特别的效果。

(二)科学组织实施

首先,要转换角色。在实施案例式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讲演者,而是要成为鼓励学生陈述己见、获取真知的编导者,要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

其次,要循序渐进。最初采用案例式教学时,可能有些学生不知该从何着手进行分析,畏惧讨论。教师可以先示范说明,让学生了解能够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理论和方法阐述,之后再组织学生自主讨论分析,这样效果会更好。

最后,要启发引导。教师可以围绕案例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复杂的理论和观点充分展开交流,保证案例讨论紧紧围绕议题展开;还可以从重点、难点、存在问题等方面对讨论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深入探究并触类旁通地理解其他知识。

案例式教学法的优势,只有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前提下才能有效发挥出来,因此,教师要坚持以鼓励为主,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当学生敞开思想、畅所欲言时,许多创造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的火花会出现碰撞,使教和学达到一种相互促进与融合的和谐状态。

三、强化支撑,加快案例式教学法的相关建设

案例式教学法虽然已被其他学科体系广泛运用,但在高校公共音乐课程教学中尚不多见。要运用好这种教学模式,还需要加强与之配套的相关建设。

一方面,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由于案例式教学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课堂上想要运用好它,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极强的思辨才能,这对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是个严峻的挑战。教师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储备,还应讲究沟通艺术,并且要有承受尴尬的心理准备,从各方面充实自我,使案例式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一方面,要积极加强案例库的建设。案例库的建设是实施案例式教学法的基本保证,是一项繁杂耗时的工作。教师需要将大量精力投入在案例选择中,并且注意根据教学任务、对象和目标的变化与时俱进,随时更新和完善案例库。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利用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并提高学生的问题研究意识,切实达到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案例式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科学、务实的教学方法,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课堂焕发出生命力。尽管其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模式,但是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式,为新一轮课程改革注入了新鲜血液,必将得到愈发广泛地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家全.案例教学法在高校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运用探讨[J].求实,2006(S2).

[2]胡辉.略论“案例式教学法”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学理论,2011(8).

[3]孙小平.案例式教学新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作者单位:武慧,装甲兵工程学院

第8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一、引论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是会展专业方向的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跟其他会展相关课程一样,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需要培养学生的策划及管理能力并应用指导实践。与此同时,这门课程所涉及到的节庆活动和事件又与民俗、传统与文化密切相关,在具体的实践之外,又需要培养学生们能够对节事活动有更深一步的认知。但单单依靠教师的讲授,并不能很好的达到教学的目的。

研讨式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源于德国,在德国的高等教育教学之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研讨式教学不是单纯的由教师通过讲授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把研究性和探究式学习引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学会在研究探讨之中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更加自由平等,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教学模式,与“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的教学目的非常相符。因此,笔者选择在“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之中应用了研讨式教学法,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本文将对于课程之中的实践效果反馈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应用研讨式教学法的合理性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是“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内容既涉及到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节庆活动,也有符合现在时代潮流的各种现代节事活动,涉及到各种传统和现代的民俗和文化,课程涉及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深入延伸和讨论。而着眼点在策划与管理,则特别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这些特点跟研讨式教学法所倡导的深入探究、自由思考、思维碰撞极为相符。

而另一方面,节事活动的策划与管理以项目管理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其中涉及到落地操作的具体细节。这些策划和管理的细节,通过老师讲授的方式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掌握的效果也不好。通过研讨式教学法,让学生真正的去动脑思考这些细节的问题,并亲身参与讨论,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集中于课堂,更能深化学生对这些细节的注意和对实践层面更深一步的认识。

三、“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对于研讨式教学法的课程应用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这门课程在笔者的课堂实践中应用了研讨式教学法,具体课堂设计如下。

(一)在开始节事活动的研讨式教学之前,笔者先用了前几节课做了一些研讨的基础准备工作:讲解节事活动的基本概念和项目化的运作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节事活动的运作流程,了解策划书的基本内容。这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一阶段。

(二)在学生们有了基本的知识储备之后,笔者开始给他们布置任务:做出一份节事活动的策划案,并提示学生可以选择的主题范围:可选传统节事活动、商业节事活动(如主题公园的节事活动、品牌的营销活动等等)、公益节事活动等等,并点出了需要注意的细节(如渠道转播计划、活动视觉呈现等等)。这份策划案要求以小组方式进行学习和讨论,并利用PPT在课堂上进行报告(presentation)。会利用一节课时间专门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惑及时进行引导和解答,余下的准备工作在课下进行。这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二阶段:学习与研究阶段。

(三)接下来的课堂,每节课安排3组同学进行课堂报告展示。展示之后,由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进行报告的小组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在过程中,笔者会对出现的问题和讨论及时进行引导,把学生们的提问和讨论引向节事活动策划中的关键点。之后作为老师,笔者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策划当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并让全班同学集体进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改进的措施。这是研讨式教学的第三阶段:研究成果展示阶段。

(四)笔者会对于这一小组的报告和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分析,指出报告整体的优势点和缺陷,并提出一些尝试解决的建议。同时,点出讨论中没有探讨到的问题点,让同学们更进一步思考。报告之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二次改进,把讨论到的问题和新的创意加进去,最后递交一份最终报告。报告成绩会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课程考核总分之中。这是研讨式教学的最后阶段:评价与总结。

四、研讨式教学法在“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课程的应用总结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们对于研讨式教学比之前的单纯讲授接受程度要高,开始可能更多的是迫于报告和分数的压力不得不进行参与和准备,但是当研讨式教学很好的开展之后,学生们因为感受到讨论所激荡的思维火花,从情感上也对这种教学方式更为接受。但在整个研讨式教学的应用之中,也出现了一些需要注意的经验和问题。

(一)作为中国学生习惯了应试教育,对于小组讨论完成作业这样灵活合作的方式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和接受。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更多的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有序有效讨论。并需要采取一些方式,如让学生标注小组内成员每人承担任务,并由相应任务承担的同学来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和质疑,在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中,需要有类似这样的设置,保证让小组内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而不是只有部分成员完成报告。

(二)之前填鸭式的教学,让学生们在提问环节可能会保持沉默,或者想要发言却找不到关键的问题。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的进行引导,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值得探讨的问题上面,比如教师意识到在活动的目标群体选择上,策划案存在问题。可先引导学生提问:“这个策划是针对哪些目标群体?”再进一步问:“这个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问题在哪?”,最后在引导:“如何进行改进?”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从回答问题开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三)学生受经验和知识所限,讨论的内容可能会浮于表面,不够深入。教师需要在提问讨论的环节更多铺垫,而后在评价总结的环节把学生引入更深入的思考。在总结评价环节,可以结合更多案例进行深入讲解分析,并可再提出更深入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思考。

第9篇:问题引导式教学法范文

【关键词】练习教学法 讨论教学法 小学数学 应用

前言:

小学数学是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进行培养的重要必修课,是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最基础环节,对学生今后的学习至关重要。练习与讨论教学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基础的巩固与扎实,且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特征,因而将其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无疑是一种正确的举措,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一、练习与讨论教学法概述

(一)练习教学法的概念及优点

练习教学法,具体是指在教师的传授与辅导下,学生通过反复不断的独立的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去反复的进行着同样的操作,解决各种各样的相关习题,从而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积累一定经验,形成一定技能技巧的方法。练习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练习自觉性与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对知识技巧的理解、掌握与熟练运用,并积累经验,提高学习效率,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与应用价值[1]。

(二)讨论教学法的概念及优点

讨论式教学法,指的是经过预先设计的,依托于课堂特定环境的,以教师启发为指导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相互讨论、相互研究、各抒己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往往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在这种教学方法的运用下,学生们可以自由的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可以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在分享自己看法的同时也能够从其他学生那里发现自身的不足,看到其他学生的长处并加以汲取[2]。因而讨论式教学方法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增进师生、生生之间交流,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沟通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加强合作,形成优势互补。

二、练习与讨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途径

(一)合理规划与分配练习教学时间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学习任务相对较轻,但由于自习时间很少,几乎只是在临近放学的最后一堂课,因而对于练习教学法的应用时间分配就显得格外重要。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学校每周、每天的课程安排,根据学生自习时间的多少,对练习教学法的使用时间进行合理规划与分配。结合学生现有数学基础水平,对数学练习的习题与习题量进行合理设置,既要为其他学科的预习复习和练习留有一定的时间,也要避免数学练习时间的不足,否则练习教学法应有的优势与作用将难以得到正常发挥[3]。依据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教师可以在课堂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划分出一部分时间用于练习,也可以在一天所有课程结束后的自习课堂中划分出一定时间用于数学练习,但出于其他学科和总自习时间十分有限的考虑,并不能每天都安排数学练习,而应综合其他学科考虑合理分配各学科的练习时间。

(二)将多种教学方法相互结合使用

面对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提出的高要求,用人单位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面对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和教学需求的不断增加,单纯的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并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需求,难以实现教学目标。而将多种有效教学方法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发挥每种方法独特优势的同时,用其他方法去弥补另外一种方法的缺陷和不足,从而促进各种方法优势效用最大限度发挥,大大提升数学教学有效性,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基于这一分析,小学数学教师在应用练习与讨论教学法的同时,应将其与其他多种方法结合在一起,如分组合作学习、问题教学、实践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导学式教学等等,用任务驱动法驱动学生自主练习,提升学生练习的自觉性,用导学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依据自身制定科学的练习计划,提高练习实效[4]。将分组合作、问题教学和实践研究教学与讨论教学相结合,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升合作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创设良好问题情境,为讨论式教学的开展做好铺垫。

(三)创设问题情境,开展小组讨论

讨论式教学法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且往往是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因而对于讨论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实施分组合作,创设问题情境。数学教师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将所有学生划分成几个小组,如3人一组,4人一组等,然后在课前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与梳理,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包括讨论式教学开展的时机,讨论的问题设置等。鉴于讨论教学是就一个中心问题而展开和实施,因而问题的设置非常关键,问题情境的创设非常关键。要求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对讨论的问题进行合理的选择或设计,问题应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应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应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相适应,以免打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5]。可以在教材重点知识讲解差不多,以一道例题对知识加以证明和运用演示结束后,再提出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开展讨论教学,让各小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探讨和交流、通过讨论最终得出问题答案。

总结:

总之,练习与讨论教学法在教学中有着极为普遍的应用,适用于各学科的教学。在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教学环境开放度不断提高的背景形势下,小学数学教学应加强对练习与讨论教学法的运用,从时间分配、时机把握、方法结合、小组合作、情境创设等几方面来促进练习与讨论教学法优势最大限度发挥,为小学数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文芳.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

[2]付美娜. 基于MPCK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研究[D].西南大学,2015.

[3]乔紫梦.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