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

第1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电力公司;多功能模拟电源;终端调试;用电检查

中图分类号:TM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2-0275-01

配电系统技术检测直接关系到用电安全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常用的检测工具一般是数字三用表、相序表、插座检查器和测电笔等检测设备或工具。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配电检测设备或工具的功能性检查或计量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带测量读数值的,有计量标准的设备,可以送计量站进行计量。但是很多计量站对于类似判断接线关系正确性的插座检查器、电源测试仪和检查三相电接线关系的相序表等设备无法进行定量的计量和定性的检查。设计一种配电系统模拟装置,可协助技术人员解决上述设备定性检查的问题。

研制作业现场多功能模拟电源装置,解决现场作业过程中,如终端调试、计量普查、用电检查等,经常会遇到工器具设备无电、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

1 技术开发目标

解决现场作业过程中,如终端调试、计量普查、用电检查等,经常会遇到工器具设备无电、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

2 技术开发方向与途径

研制作业现场多功能模拟电源装置,要求解决营销现场作业过程中,如终端调试、计量普查、用电检查等,经常会遇到工器具设备无电、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的情况。包括一本体、分别设置于该本体相对的两端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及设置于该本体上的一串并联开关。该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上分别设有电连接点,该移动电源能够通过该第一连接部与另一移动电源的第二连接部拼接在一起,并能够通过该第二连接部与再一移动电源的第一连接部拼接在一起。该串并联开关用于在该移动电源与其他移动电源连接时,切换相互拼接的移动电源之间的电连接方式,使拼接在一起的多个移动电源通过串联或并联的方式对外供电。本发明的移动电源可给不同类型的电子设备供电,并可通过与其他移动电源依次拼接来实现电容量的增加或适当调整后向外供电,且便于外出携带,解决了营销现场作业过程中无电的情况。

3 配电系统模拟装置

配电系统模拟装置由输入模块、输出模块、安保模块、“单相配电模拟”、“三相配电模拟”、状态指示模块等功能模块构成。输入模块通过插头适配组合可以将交流380V电源和交流220V引入配电模拟系统。其中插头适配组合可以与自制交流220V单相三极(三线)10A或16A插头以及自制交流380V三相四极(四线)16A或25A插头相对接,可以实现与大多数常用已知电源(例如计量站实验室电源)的方便对接。 “单相配电模拟”模块可以模拟出单相三极(三线)配电输出时缺零线(PE线)、缺火线(L线或相线)、缺地线(N线)、火线零线接反、火线地线接反以及输出正常等接线关系。“三相配电模拟”模块可以模拟出三相配电输出时缺A相(U相)、缺B相(V相)、缺C相(W相)、三相正相序输出、三相逆相序输出等接线关系。输出模块通过多功能转换插座或接线端子提供220V单相二极、三极(三线)和交流380V三相四极或五极(五线)输出信号。安保模块通过限流保险管,防止意外短路或其他过流事故。通过调整保险丝的大小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限流保护范围。

状态指示模块通过逻辑设计,对控制各个信号通道的物理硬件的工作状态进行指示,提示使用者设备内部各个开关、继电器的当前工况。

4 配电系统模拟装置电路

从配电模拟系统原理图略去与状态指示模块相关的指示灯驱动电路,主要反映了系统的电路控制规律。五路输入信号(A、B、C、N、PE),可以由单相三极配电插座输入(A、N、PE)或三相四极插座输入(A、B、C、N)。开关K1、K2、K6、K10为双向三档开关,K3、K4、K5、K7、K8、K9为双向二档开关;F1、F2、F3为保险丝座;J1、J2、J3、J4为交流220V驱动四通道继电器。K1用于分选是进行配电模拟还是绝缘参数模拟:K12接通时(K11端切嗔A信号输入),J1闭合,输出端B、C信号通路切断,同时输出端的N、PE信号转接到绝缘参数模拟模块(图中未画出具体原理电路)。K2用于分选是进行单相配电模拟还是三相配电模拟。K1-K6和J3、J4组合控制用来实现单相配电的各种输出情况:K11、K23触点接通时,K34触点接通,信号A经由J3、J4常闭触点到输入端;K32触点接通,A信号切断,实现“缺相(缺火线)”模拟。通过K2、K5的K21、K53与K54触点和J1、J3常闭触点可以模拟N信号通断情况;K4的K42、K44触点和J1、J4的常闭触点模拟PE信号的通断情况。而单相电相零错、相地错的模拟可以通过K6控制J3、J4的吸合来实现。同样,K7、K8、K9模拟三相电(A、B、C信号)的单路通断,K10和J2组合实现三相电正相序和逆相序的输出。

5 模拟装置调试情况

5.1 输入输出阻抗测量

用数字万用表电阻档(这里选某型号3/4位自动量程数字万用表电阻测量档)测量五路输入信号(A、B、C、N、PE)线在K1-K10分别在各个档位之间切换过程中,输出端电阻值大小。在K1的K12端接通,或K6和K10的各个非空档位切换时,输入端测量的阻抗为继电器的线圈电阻。

5.2 绝缘电阻测量

用绝缘电阻表(这里选某型数字绝缘电阻表1000V档),对五路输入信号(A、B、C、N、PE)线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在三档双位开关K6和K10处于中间位置(即“空档位”,左右两路均不接通)的情况下,K1的K11端接通或空档位,K2-K5、K7-K9分别在各个档位之间切换的过程中,测量五路输入信号的两两之间绝缘电阻为∞。

5.3 输入输出电压测量比较

在系统设定的单相和三相电源正常的情况下,测量输入端和输出端的电压值并比较。在外接测试仪表的情况下,通过系统操作面板校验设备是否具备系统设定的功能。这里选用带蜂鸣器提示和发光二极管指示插座检查器进行单相配电模拟功能的检查;用便携式相位测量仪进行三相配电模拟的检查;用某型数字自动量程万用表和某型数字绝缘电阻表进行绝缘电阻模拟的检查。该系统通过电路设计,可以巧妙地模拟出单相和三相电源配电网络的各种常见接线关系,特别是各种常见电源的正确的和错误输出模式。

第2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移动通信基站 防雷接地 组成 基本要求 措施

近十年,移动通信行业迅速发展,通信网络覆盖全国,而移动通信基站的正常运行是移动通信畅通的保障。长期以来,移动通信基站遭受雷击损坏设备、影响信号发射等情况频繁发生。特别是在雷暴日数多和雷暴强度较高的地区,雷电灾害事故更为严重。移动通信基站的供电系统和站房内设备的正常运行,是保证信号正常发射和接收的基础,因此做好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措施至关重要。

1.接地防雷系统的组成

接地防雷系统是由大地、接地极、接地引线、设备接地线、接地汇流排五部分组成。其中,大地具有无限大的容电量和导电性,是非常好的公共零电位;接地极是与大地电气接触的金属部件,可使电流通过某些部件扩散到大地中;接地引线是指把接地电极与机房中的接地铜排连接起来的导线;接线汇流排是指把所有需要接地设备的地线汇集起来的铜排;设备接地线是连接接地铜排到设备之间的接地导线。

接地极铁路一般采用角钢制作,每根角钢为2.5m,垂直打入地中,然后用扁钢把所有角钢连接起来,角钢的间隔一般是2~2.5m,需要的角钢组数要根据地质情况,直到接地电阻满足要求为止。对于特殊地质还需要加入降阻剂才能满足接地电阻的要求。

2.防雷接地系统的基本要求

防雷接地系统的基本要求如下:

①接地电阻:包括地电极自身的电阻、土壤的电阻、土壤和地电极之间的接触电阻、接地引线的电阻等。通常除土壤电阻外其它电阻都非常小,可忽略不计,所以接地电阻主要是指土壤电阻。如何来降低接地电阻是实现雷电流泄流的关键,雷电流通过引下线的全部电压降的计算公式为:

U=iR+Ml dI(t)/dt

公式中,U为电压降,kV;i为雷电流,A;R为接地电阻,Ω;M为单位长度的电感,约为1.5 μH/m;l为接地引下线的长度,m;d I(t)/dt为雷电流的陡度(雷电流I(t)对时间的微分),kA/μs。从上面的公式可以看出,要使瞬间内冲击接地电压降值越小,就必须使接地电阻阻值变得越小,这样设施被雷击的机会就越小。通常不同设施对接地电阻的设计要求也不同,交换中心、基站机房内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应大于1Ω。基站、直放站和漏泄同轴电缆的接地电阻值要求不应大于4Ω,对于年雷暴日小于20d的地区,接地电阻值可不大于10Ω。铁塔单独设置防雷接地体时,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10Ω。所以在接地防雷系统设计时要按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的条件,设计出合理的参数。

3.移动通信基站防雷接地措施

1)铁塔及天馈线防雷

由于移动通信基站天馈线一般都会建设在较高的位置,所以直击雷是破坏移动通信基站正常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合理的假设避雷针并且保证其与楼顶避雷带或者铁塔地网的可靠连接。与此同时,馈线的引雷也不容小觑。一般馈线都较长,很容易受到感应雷的影响,从而破坏基站设备甚至导致基站无法正常运行。一般对于馈线防雷,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接地处理,用来释放感应电荷。普通的馈线需要三点接地,首先是天线下方拐弯处需要进行一次接地,再一个就是馈线中间需要接地,馈线进入机房前需要进行第三点接地。根据《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规定,如果馈线长度大于60米,还需要在中间加设一点接地。

2)供电线路及通信线路防雷

通信设备的防雷应主要是防止雷电感应所形成的感应过电压、过电流对设备的损坏。对基站内的各种电子、电器设备的防雷措施主要采用限压、分流的方法,即在电子、电器设备的电源线路上、馈线线路上及信号线路上分别安装电源避雷器。特别应强调电源线路上的防雷,统计表明,电子、电器设备遭受雷击,有70~80%以上是沿电源线路入侵感应雷电波所造成的,因此电源线路的电源避雷器防雷应是电子、电器设备防雷的重点。一般要采用三级保护,即在通信设备所在的建筑物的总配电柜处安装一级电源避雷器保护,在通信设备所在的楼层或房间的分电源处安装二级电源避雷器保护,在电子设备的用电前端安装三级保护电源避雷器。必须通过层层设防,逐步限压分流和放电,逐步消除雷电能量,才能确保电子、电器设备的安全。

对于进入机房内的光缆来说,因为光缆大部分含有金属加强筋和金属护套,因此可采用直埋光缆或普通光缆穿钢管埋地进入机房,埋地长度宜不小于50m,一般可从线路终端杆开始埋设,直埋光缆的金属屏蔽层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光缆安装时,应将光缆金属体和光缆终端盒内专用接地母排妥善连接,同时将该接地母排直接与室外馈线接地排相连。与此同时,在光缆与机房内设备相连之前应安装SPD。

3)机房内设备的防雷接地

机房内设备的防雷是基站防雷最后一道工序,也是基站防雷最重要的一道工序,万一雷电进入机房,而机房内部设备防雷工作没有做好,整个防雷工程将会功亏一篑。

首先,从大的方面来说,应做好机房内设备的保护接地和工作接地。保护接地是指为了防止在通信设备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以保证人身安全。工作接地是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即减轻低压系统由高压窜入低压的原因所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将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在交直流电力系统的适当地方进行接地,交流一般为中性点,直流一般为中点。与此同时,应在用电设备的前端安装对于移动通信机房防雷接地,为了防止地电位反击,根据机房的地网铺设情况,可以采用等电位连接的方案。即在交流配电箱和机房的电源SPD 附近可以安装室内接地汇流排,为防止地电位反击,所有室内设备的接地都要接到室内接地汇流排。如果不方便,可以安装室内接地分汇流排,最后接至室内汇流排,再把室内接地总汇流排和室外接地排运用接地线和地网相连。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1.

第3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虚拟实验;预考核;Flash;交互式课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b)-0000-00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教学手段的改革与提高带来了新的可能与新的方向。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计算机网上教学软件、远程计算机教学蓬勃兴起,展现了教学手段新一轮改革的发展方向与强劲势头,可以说,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正方兴未艾。下面介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一种新的应用:基于网络虚拟实验室的预习考核(后面简称预考核)系统。

1 实验中心的现状及网络虚拟实验预考核的重要性

自从我校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开放实验有序进行后,学生可以在实验中心网站上自行选定实验时间和实验内容,实验模式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开放实验要求学生课前要通过预习对所做内容进行全盘掌握,否则会使实验效果大打折扣,而网络预考核系统的推出可以达到督促学生预习和检验预习效果的目的。图1所示为网络预考核在开放实验中的应用示意图。学生遇到考核不会的情况,可以退出考核并学习实验中心提供的课件,学会后重新开始考核。

图1

以前的预考核系统采用出题的方法,这种出题的方法虽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考核形式并不直观,内容和方式同具体实验有很大的差别,学生对所用仪器还是很陌生,易产生误操作。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实验教学应用中的普及,虚拟实验的作用和优势日渐明显。为了使考核方式更科学,我们采用虚拟实验方式进行网络预考核。同时这种虚拟实验考核系统也是一种课件,在考核的同时完成了教学任务,可谓一举两得。

“虚拟实验”就是运用计算机相关技术模拟传统现场实验的环境,反映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方法,完成有关的实验任务,使学习者在接触真实实验环境和设备、器件时,已有一个初步的理解。虚拟实验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手段,通过这一技术,人们可以在逼真的仿真环境中学习和探索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研究其特点和规律。由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高速性、共享性、数据管理方便等功能特点,虚拟实验能够发挥重要的教学作用。

2 系统硬件结构解决方案

实验考核系统的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客户首先访问位于系统服务器的主网站,选定内容后从资源服务器调用所需的内容,资源服务器内容的传输采用流媒体技术,浏览者可以一边下载一边即时观看、操作,而不需要等到整个互动多媒体文件下载完成。多媒体互动文件在教师机制作完成后上传至服务器进行补充或更新。

图2

3 系统的软件方案设计

3.1 开发软件的选择

对于虚拟实验的开发,最理想的方法是采用VR(Virtual Reality的缩写)技术,但VR技术对于一般计算机爱好者或操作者很难掌握,大面积推广使用VR技术开发虚拟实验不太现实。从形式上来说,网络虚拟实验考核系统也可看作是一种课件,能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软件很多,但最适合实现多媒体课件网络化应用的软件非Flash莫属。Flash是一种图形编辑和动画制作软件,主要用于网页的制作和网络应用程序的开发,其优点在于:内容丰富多彩、播放效果好;文件容量小、网上运行快捷;交互性强;强大的兼容性。

3.2 课件的结构设计

Flash是一种基于时间轴的开发工具,如果不进行结构设计,而是将所有内容都堆砌到时间轴的关键帧中,容易使内容混乱,不利于章节内容的组织,并且不利于开发管理,因此如何把内容组织好是Flash制作课件的基本前提。制作前要认真研究Flash的特点及实现方法,并根据其特点,合理、科学地构建合理的整体结构布局,使课件整体结构逻辑性强、结构清晰、简单易读。用Flash制作的文件常见结构类型有:动画模拟演示型、单场景交互型、多场景导航型、程序脚本类、练习与测试类等。为了实现本系统的网络化应用, 具体方法是根据化大为小的思路将课件分解为各个功能模块,将每个模块制作成独立的Flash文件,利用LoadMovie命令实现各个模块之间的相互调用。用这种思想设计出来的课件具备很强的网络特征,有利于软件的维护和可持续开发。例如图3所示为电路实验中的串联谐振实验预考核系统的框架示意图,其中每个方框是一个场景。

图3

利用Flash制作出来的文件既较好地实现了模块化设计的思想,又使课件具备了很强的网络特性。因为Flash文件在播放时,并不需要先把全部的模块都装载到计算机的内存中,只需先装载主控模块,需要时,再在主控界面上单击控制按钮把其它的模块装载运行。

3.3 进行合理的界面设计

界面的设计不仅要向用户提供一个交互性强的操作环境,而且还要从用户的感观享受等方面进行全盘考虑。所以在界面设计时,应该把握整体,统筹安排,恰当布局,制作出和谐统一的课件,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其中要注意下面两点:菜单力求简明合理,层次清晰;突出重要信息。

3.4 交互功能的实现

Flash 提供了ActionScript 脚本编程语言,为交互式课件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开发工具。从课件交互的功能上来说,常用的人机交互方式有菜单导航式交互、基于鼠标移动的交互、帧动作交互、影片剪辑动作交互、拖曳交互和基于问答题的计分式交互等。

菜单导航式交互主要是利用按钮来控制内容的跳转,需要用到简单的ActionScript代码。

基于鼠标移动的交互通常出现于对重点内容或关键词的一些注释,当鼠标移动到文字或物品上时,鼠标旁会给出相应的信息,鼠标移走后信息消失。

虚拟实验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如何实现情景化交互。情景化交互是指能在计算机中模拟现实生活,手动操作实验设备的过程,包括选择设备器材,拿起并移动设备器材,最后将设备器材在合适位置放下的整个过程。其它交互方式难以体现虚拟实验的情景化交互,只有拖曳交互可以。所以,拖曳交互是虚拟实验系统的关键交互技术,它能模拟学习者的实验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能在虚拟环境中获得类似于模拟现场实验的操作经验,如用手拿取实验设备和实验仪器的操作等,从而将传统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移植到虚拟实验中,充分发挥虚拟实验的临场性和交互性。对拖曳动作应设立判断程序,如果拖曳动作不正确,要进行相应的提示,如果正确,使用者可继续进入下一操作步骤。为了能形象地表现拖曳过程,采用特殊的效果表现鼠标的拖动过程。Flash中“拖曳动作”的实现主要使用HitTest()、StartDrag()、StopDrag()以及自定义函数。遇到操作较为复杂的情况,例如在实验箱上需要连接很多线的情况,答案通常不是唯一的,需要事先列出各种可能性,然后通过ActionScript编程实现正确或错误的判断。

基于题目的交互设计主要包括评语和成绩,如要统计考核成绩,需要在开始定义全局变量,例如total=0;设置总分数初始为0。后面每个反馈点触发分数的计算程序。对于正确操作和错误操作添加不同的代码,通过变量的改变判断考核通过与否。

3.5 将Flash文件集成到网页中

利用Dreamweaver软件我们可以直接在网页文档中插入Flash文件。Flash 文件可无缝集成到我们制作的网站中,无需弹出其他窗口,从而获得简洁的外观。此外,Flash课件通过在“设置”中,选择“HTML”选项,系统会自动生成一个同名的“HTML”的网页文件。

3.6 需要教师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用Flash制作课件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编制课件的教师一方面应具有一定传统教学的经验,另一方面还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许多方面,例如课件素材的准备,元件库的组织以及课件色彩的搭配等等,都需要认真考虑到。制作一个优秀的Flash课件,界面设计要美观大方,不落俗套,不仅需要教师教学经验和知识结构的支持,还要求制作者具备策划、设计美工、动画制作、编程能力等,教师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才能制作出好的Flash课件。

4 示例及其教学效果

实验教学中心过去采用文字形式的预考核方式。例如电子学实验中关于直流稳压电源接法的题目通常是这样出的:

示例1:做本次数字电路实验应选三路稳压电源里的( D )

A:主路电源 B:从路电源 C:正负电源 D:固定5V电源

示例2:TTL数字电路实验的Vcc是( C )

A:±12V B:±5 V C:+5 V D:-5 V

而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同学虽然通过了考核,到了实验室还是会接错电源。特别是电子学集成运算放大器实验中±12V电源的接法,如果教师不对此特意讲解,每次实验都会有一批学生接错或者手足无措。而采用虚拟实验预考核方式很好地解决了此教学难点。

以下为实现交互功能的部分代码(因篇幅所限,只列其中一小段)。

stop();

t6.d6.onRelease = function() {

red.stopDrag();

red._visible=false;

delete red.onEnterFrame;

yin="单击相应的实验箱接线端口";

t6.onEnterFrame = function() {

_root.t6.createEmptyMovieClip("x1", 1);

with (_root.t6.x1) {

lineStyle(5, 0xBA0101, 100);

lineTo(_xmouse, _ymouse);

}

};

a1.onRelease = function() {

gotoAndPlay("红导线61",1);

};

5.结语

开放实验的多媒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建设是一个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有很多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虚拟实验考核虽是刚刚开始的项目,还有许多改进之处,但可以认为是解决开放实验科学性的一种比较好的方案。它不但是一种管理方法,还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自学、多动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起到素质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瞬断传输基站时钟

一、第一方面:传输相关原因

1.传输环不规则倒换或者单板劣化导致误码,进而影响到基站中断:在对各传输厂商的传输环网通过人工切换、拔纤模拟的环倒换测试中,基站没有出现瞬断和告警的现象。这表明按照规范设计的传输设备和基站间不存在配合问题,传输环倒换并不是造成基站瞬断的原因。而在日常维护中,确实会出现环倒换时基站中断的现象,其原因在于光缆中断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受损的过程,此期间误码率增高;传输设备单板故障或性能劣化(包括SCB、OI2D、SP2D、EFT单板),保护功能无法正常启动,也会使基站业务频繁瞬断。2. 2M传输线及接头故障:由于工程时制作质量不高,如果存在虚焊等情况时,极易造成基站瞬断。这种情况下,基站瞬断通常会逐渐频繁,严重时基站不再瞬断而是长时间退服,需重新制作接头即可解决问题。3.光端机或基站接地不良、用户机房电源线干扰:接地不同或不良会使两者间存在一个电压差,这将使误码的机率大大增加,导致基站瞬断以至无法正常工作,交流电源对2M缆进行干扰,这些情况下往往挂表测量时没有误码出现,但可以通过测量电压或者布放替代路由2M线发现问题所在,在确保两者共地和2M线避开交流电源后基站将恢复正常。

二、第二方面:环境及电源因素

1.设备温度过高:基站空调坏或设备过滤网堵塞可能导致设备高温,设备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导致设备瞬断。2.停电原因:基站停电后,基站设备靠电池供电,当电池电压下降到一定程度后(假设为45V),基站会中断,基站中断后,电池电压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假设升到46V,基站设备又会开通,但是开通较短时间内又会使电池电压下降到45V以下,基站再次中断……,这样即会导致基站瞬断。

三、第三方面:基站设备本身故障

1.硬件故障:MOTO GSM基站传输接口板NIU或BSC侧的MSI板存在故障也会导致基站瞬断,中兴基站CMM板、CMB板故障可能会导致基站反复重启;2.基站传输参数设置:通过合理设置MOTO??GSM系统传输参数,可以减少基站退服的发生和基站退服时长,其中关键是BER_OOS_MON_PERIOD和BER _RESTORE_MON_PERIOD这两个参数。BER_OOS_MON_PERIOD参数是一个时间值,当E1传输线路误码在此期间的平均误码超过门限时,基站将自动退出服务。BER_RESTORE_MON_PERIOD也是一个时间值,当基站因传输误码自动退出服务后,只有在这个时间内,传输误码率保持低于10-6,基站才会自动恢复服务。3.电源模块负荷过高:MOTO基站规范上要求载频数大于等于4时,需配置2块电源模块,当基站载频配置较多,而电源模块配置不能满足要求时,导致电源模块负荷过高,这可能会导致基站瞬断。

四、第一方面:针对传输相关原因,采取如下措施

1.优化传输环网结构、检查网络倒换参数、路由梳理和老旧设备替换:(1)优化网元数量过多、结构复杂的传输环网,将其中的小环网业务割接至其他网元,减少环网嵌套的结构,降低了因环网异常倒换造成业务瞬断发生的几率。(2)对汇聚层以上设备配置的保护情况按季度、月度定期进行核查整改,特别是MSP线性1+1和MS-SPRING环网的保护倒换问题进行清理。将MSP线性1+1(除特别需求如BSC外)保护统一规定为单端非恢复式倒换模式,每月进行非恢复倒换的清理,保证网络处于正常状态,保护设置完好可靠。(3)将承载移网基站的传输ASON二平面的资源情况进行梳理,减少迂回ASON网络路由紧张的情况,避免承载基站的ASON网络资源紧张导致基站业务重路由时间过长引发基站瞬断。2.严格把关2M传输线及接头施工质量、排查光端机或基站接地不良和不共地、改变业务开通方式、改进验收测试方法:(1)针对工程质量中出现的2M传输线缆焊接不过关的情况加强随工和验收抽测的力度。(2)针对偏远基站接地不良和基站、传输不共地的情况和用户机房2M线缆受交流电影响进行专项排查并立即解决。(3)结合IBSC建设,将原通过2M电口转接2G电路,通过155M光口与IBSC对接开通业务,通过传输1+1/SNCP保护等方式,全程通过VC12直接开通,去除了2M电口转接环节,大大降低了因2M线缆故障导致的基站瞬断和。

第5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车体及其布局

基于整车承载要求和既经济又安全的条件,我们选用了重庆五十铃FVR34P2车型底盘作为整车承载基础。经改装后,整车为钢骨架铝蒙皮直挂式厢体结构,车体外廓长9.8m、高3.85m、宽2.5m。车内装饰遵循“防火、防静电、防污染”的原则,采用环保材料。下围裙箱采用钢骨架钢板焊接结构,用于安装供电设备和放置系统附属设备。

车内布局采用各区间不隔断式设计(如示意图所示)。整车分为导播区(含音频区、字幕)、技术区(含录像区)、检修区和后仓。导播区工作台装有滑轨可前后移动,在工作时将工作台往外拉,可扩展导播区工作人员与监视墙的视觉距离。技术区设备机架前设有工作台,设备机架后留有检修区。主工作门外设有手动侧拉工作平台。后仓主要安装三同轴电缆盘、电源电缆盘、综合电缆盘和外接口板。

值得一提的是,因车内空间有限,我们充分利用导播区工作台下的空间安装了机柜,机柜内安装了6个带滑轨的抽屉,每个抽屉内装有固定的摄像机拖板,将摄像机固定于拖板上,既不影响导播台的使用,又解决了摄像机的放置问题。

为了给整车设备提供良好的用电环境,本车的外接交流供电可采用380V电或220V电,通过车上控制开关进行转换,以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外电接入。为了提高电源的抗干扰能力,车上装有一台交流隔离变压器,将外接380V电转变为双路220V电为整车供电。为保证设备供电安全,车上采用了UPS电源和稳压电源双电源供电。车上所有双电源设备由UPS电源和稳压电源同时供电,车上其他单电源设备仅由UPS电源供电,且UPS电源和稳压电源都设有旁路转换开关,一旦工作异常,可将其旁路直接供电。为了避免干扰,加强用电安全,车上的设备安全接地、电源安全接地、机柜接地汇总后统一通过接地棒接入大地。

考虑到车内有直流用电的需求,如转播车液压支撑系统、电缆盘电机等的用电,本车配有车载电瓶及充电机,提供直流供电。每次接通外电后,充电机自动给电瓶充电,以保证电瓶蓄电充足。因车内设备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给设备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在车上安装了2台大功率空调,其供电分别直接采用隔离变压器后的220V交流电。

视、音频系统

视频系统是电视转播车的核心部分,其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车的性能。本车视频系统采用主、备两个通道,以切换台为中心组成主用通道,以矩阵为中心组成应急切换备用通道,配置灵活,信号流程清晰。摄像机是决定整个视频系统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本车选用5套SONY BVP-E30P摄像机系统作为有线讯道。同时,为解决有线讯道受线缆制约的问题,配置了1个无线讯道,包含1台SONY DSR-650WSPL摄录一体机和1套视讯SZ1B-1800移动式微波。

切换台是整个视频系统的心脏,承担着信号调度功能。根据系统规模和综合性价比,我们选用了SONY MFS-2000切换台主机和MKS-2017控制面板;选用了HARRIS P32*32SO数字视频矩阵作为应急切换设备,一旦切换台出现故障,可利用矩阵即时进行应急切换。车上的数字录像机主要用于信号录制及直播过程中的插播。在很少有大型体育赛事转播的情况下,我们舍弃了昂贵的慢动作设备,选择了2台AJ-D930BMC和1台AJ-D955BMC数字录像机,既可保证节目的安全录制,又可实现节目过程中进行插播,必要时还可很方便地进行组合完成线性编辑。

本系统中,摄像机信号、录像机信号、外来视频信号及外接口板上视频输出信号均通过视频跳线器与切换台和视频矩阵连接,利于各信号间的临时跨接,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外接口板上的视频I/O信号均通过视频隔离变压器与车内系统连接,以避免相互干扰。车内所有数字视频信号均实现音频加嵌传输。

车内音频系统主要用于音频信号的合成和输出,我们选择了操作简便的YAMAHA 01V96调音台作为二级调音用。现场一级调音输出的信号通过综合电缆送达转播车,经车上调音台处理并根据需要将现场效果声进行混合调整后,输出至录像机、车内监听、后接口板等端口。

通话和监视、技监系统

转播车的通话系统也是转播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播车使用过程中,各工作岗位的交流都需要通过通话系统来完成。本车采用Clearcom通话系统,由有线通话和无线通话两部分构成,以导播为中心,摄像、主持及现场工作人员相互间进行交流,并在外接口板上预留了通话接口,便于本车与其他转播车级联使用。

为了尽量少占车内空间,并考虑显示方式设定的灵活性,导播区监视墙以三块松下TH-50PF20等离子屏为中心,配合2台Miranda多画面分割器进行画面分割,结合矩阵进行信号调度,并实现动态源名跟随和动态tally显示。同时,根据多种可能出现的显示故障,进行了多种应急显示预设。

为了确保车内视频信号的技术质量,须对信号进行实时技术监测和调整。本车配置了2台Tektronix 1741C波形/矢量示波器和6台JVC TM-A101G彩色监视器对6个讯道信号进行技术监测; 配置了1台Tektronix WFM6120波形监视器和1台JVC TM-H17L2D液晶监视器, 通过切换矩阵的32*1遥控面板进行信号选择,对系统各个环节信号进行技术监测。

其他系统配置

为了保证车内视频系统的同步,车内配置了主备同步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同步信号。主机选用Tektronix SPG300数字同步脉冲信号发生器,备机采用奥视BG40同步信号发生器。并在外接口板上预留了同步锁相I/O接口,便于本车与其他转播车级联使用。

TALLY系统提供信号切换使用提示,采用了青岛广电TLD系列双色TALLY系统,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设置,操作简单明了。时钟系统采用青岛广电TVZ3100 GPS卫星校时钟和DJS3000倒计时控制器,提供北京时间、开播时间和倒计时时间。

第6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功能要求、系统设计技术要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car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platform application analysis,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system design and product selection point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car, mobile emergency command, function requirements, system design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需求及现状分析 近年来政府各部门,军队,武警,公安,石油石化、煤炭等行业都高度重视应急指挥能力的建设,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作为固定指挥所功能的延伸与完善具有机动性高、生存能力强、部署方便迅速、功能强大等特点,在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一个现代化的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不仅是一个指挥调度中心,而且是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心、通讯中心、监控中心、数据中心、信息制作中心。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可以说是系统内各类信息的综合应用点,包括数据库的集成应用、各部门数据的综合应用、实时监控数据及图像的显示、指挥决策系统的结果输出及(包括使用通讯工具调度指令)等。

由于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系统组成复杂、设备种类繁多、通讯手段多样(几乎涉及到通讯的全领域)、电磁环境复杂、设备密度大、系统间抗干扰要求高。目前不少此类系统平台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规划设计不当,造成布局不合理,使用操作不便;2、在整车选型时没有考虑车辆动力与配载配重问题,造成整车超重或者车后部过重,影响车辆驾驶的操控性和机动性和平稳性3、设备性能搭配不合理,综合布线不规范,造成整个系统效率低下4、没考虑到在设备密度大、电子环境复杂的情况下各子系统间相互干扰的问题造成各子系统运行不稳定,抗干扰性能低下

2、系统要求 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应能实现一旦发生紧急事件,可迅速部署到突发事件现场的二级安全区域,短时间内实现卫星、移动3G等的无线网络接入,在指挥车内就可以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视频和数据的实时监控,及时掌握现场状况,可现场通过无线数据语音直接指挥,并可以把现场的图像及数据同步回传到后方总部,与总部进行电话、传真及视频会议等形式的沟通。具体归纳为以下功能:

a、通过车载或便携无线自组网系统或卫星系统、移动3G系统实现与突发事件现场的网络连接,以及与现场各类技术人员的无线通话;提供与突发事件现场的网络和电话接入功能

b、提供突发事件现场的实时视频监控;

c、提供突发事件现场的实时采集数据;

d、通过卫星等技术手段实现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与后方总部的电话、传真、视频对话功能;

e、现场落实应急预案;

f、能够独立提供动力和电源,具备一定的野外生存能力

3、系统设计及产品选型原则 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一般由卫星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现场音视频图像采集、综合指挥调度、无线宽带网络、集中控制、装载车辆以及安全保障等子系统组成。

在整个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的设计一般都是根据国家和相关行业的技术规范以及用户的具体需求进行整体设计和载车改造的,系统的实际使用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最初的规划设计和产品的选择。由于应急指挥有其特殊性,在设计及产品选型中要注意以下要点

a、整个系统要能够统一组网,兼容互联。在设计选型是要考虑到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各子系统与现场设备之间能够实现同一组网,兼容互联的能力。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子系统与现场之间功能相互兼容不冲突,充分发挥整个系统的效能。

b、要有极高的可靠性。要考虑到车载使用环境(震动、温度、湿度、空间、重量)对产 品选型的限制,在整体设计时考虑系统稳定性、产品电源适应性、减震、散热、轻量化、隔音隔热、防湿热、防霉菌、防烟雾。选择经过大量实际应用检验过的,性能不断改进后的,适应车载及野外使用且低能耗的产品。

c、要有极高的安全性。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车体物理安全(防雷、漏电和过压保护、抗砸,防水等)、网络通信安全、信息安全、设备及人身安全。

d、要有极高的电磁兼容性车载移动应急指挥平台具有设备繁杂、连接复杂、工作频率覆盖宽、型号形式多、结构空间小的特点。要做到:

1)对电台等通信设备要采用屏蔽性能优良的接插件和屏蔽电缆;

2)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布线,信号线按高低频分离的方法实现三线分离;

3)高频电缆走线尽量短而且相互不交叉,各类电台的高频馈线相隔不小于50-70mm;

4)车载发电机供电电缆与其他电缆之间间隔不小于300mm,且线径截面积要大;

5)利用电磁干扰的距离衰减特性,根据设备不同工作频率,按照模拟、数字、射频不同区域安装的方式,合理布局设备与器件的安装;

e、要有极好的可维修性 设备和系统部署要便于维修维护,部件要具备标准化可互换性,主要设备和系统要具有自检和预警功能。

f、要具备良好的保障性设计 可迅速的开设、开通、撤收及转移。

g、要有充分的车辆平衡性设计 为了保证行车安全,必须严格控制载车平台的最大总质量、质心高度及前后桥、左右轮的负载均衡。

第7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提供完善合理的集成解决方案

―直以来,洋铭的众多产品因使用便捷、可靠性高、售后良好而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今年BlRTV展会,洋铭参展的主题是:“全方位解决方案,共创媒体新时代”,这是洋铭在“三网融合”之下提出的新口号。在“全方位解决方案”方面,林总说,对于一个产品,拥有到位的服务,用户才会满意,而且最好要有个集成方案,洋铭不是卖完产品就完事了,同时还提供配套完善合理的解决方案。这也许是洋铭经过多年的市场检验,成为用户钟爱产品的主要原因。林总介绍,就在刚刚结束的上海世界游泳锦标赛和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两个大赛中,洋铭的HS一550、HS-600、MS-900等移动演播室产品被应用于各个场馆,林总笑称:有的新产品刚推出就上战场,不过我们对产品有信心、当然还因为我们有整体解决方案。任何情况都可以瞬间解决。的确,洋铭的产品不辱使命,为我们展现了精彩赛事和健儿英姿。而说到“新媒体时代”,洋铭展场的现代化是最好的体现。洋铭展出的移动导播桌、便携式移动演播室、球型高标清摄像机……林总介绍,目前旧有的切换台除了SE-900外,像SE-800、SE-1000等旧设备都已经光荣退伍,成为历史。洋铭力求在BRlTV做一个明白的、清楚的设备展示,深入阐述了洋铭能提供什么样的设备给大家。

细分产品两级并行

林总向我们介绍,目前洋铭的产品展示呈现“两级”:便携式的移动演播室和设备完善的移动导播桌。

便携式的移动演播室:坚固又轻巧。整个系统重量由原来的几十公斤,瘦身为只有几公斤重,这确实是一个挑战,而洋铭做到了。洋铭新推出的便携式演播室成为本次展会的亮点。林总强调,洋铭团队的目标是把产品重量控制在10公斤以内,而且不能影响结构和质量。展场上一台迷彩色的HS-2000M颇为引人注意。据林总介绍,像迷彩这样的颜色不属于标准颜色,需要达到一定数量订做。另外,为了避免产品的外壳被刮坏,厂商还赠送保护外壳的旅行袋。林总介绍,洋铭新推出的便携式移动演播室HS-600、HS-2000L,重量分别是8.4和8.1公斤,而注重产品的便携、轻巧也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设备更多的移动导播桌:适用的创新。为了解决转播车空间的问题,洋铭公司别出心裁地设计出“移动导播桌”概念,所有的转播设备都搁在这个“桌”上,现场转播时既可以在车内也可以将导播桌搬到车外转播。移动导播桌设计的非常巧妙:桌腿有轮子方便移动、桌面可以收藏腾出空间、桌架可以灵活拆卸、桌旁有拉手方便搬运……这次展会上洋铭展出的移动导播桌上又添了很多设备,使之更加完整。例如,电源设备从配电箱到电源供应控制中心有PD2、PD4、PD5和PD6四种,从而满足不同的需要。同时配有双电源、配电箱。洋铭直倡导“绿色导播设备”这概念,采用低耗能镜面,同时在直流电12V下工作,因此,300瓦以内,无需专线,普通办公室环境就能完成操作。除电源以外,移动导播桌上还配备了便携式CCU(摄像机控制器)、示波器、高端的录像机。说到高端档录像机,林总介绍洋铭新推出的HDR-500。这款硬盘录像机采用新的MXF 0P1A文件编码格式,兼容大部分非线性编辑软件、可录制SD或HD影像格式,SD/HD―SDI、HDMI、AES/EBU及模拟声音输入输出,外同步的输入还有四个声轨,同时具有监听功能,更重要的是其档案格式已经具备最新的NTFS兼容性。这样就避免了此前FAT32格式,因为不能存储单个体积大于4GB的文件,长时间录制的文件被分割储存的弊端。因此,NTFS档案格式将长时间录制的文件单独、完整地储存,更有利于后期的制作和管理。如此设备完善的导播桌,可以说把整个演播室都移动起来了。林总幽默地说,有人问我“移动导播桌”的概念会不会太创新了,我说创新在于适不适用。适用的创新才是用户所需要的。洋铭根据转播车的大小和转播规模,提供0BV-3000、OBV-2000和0BV-900高标清导播桌。

球形摄像机组合高效拍摄系统

在实施EFP电子现场制作时,专业人员不足,往往成为困扰用户的难题,今年的展会上,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洋铭开发的PTC-100球形摄像机能够方便的组合成个单人导播系统,因为人力成本的增加或者环境不容许摄影人员现场操作摄像机等因素影响,经常需要运用远距控制的摄影机来满足会议室、大型宴会厅,学校精品课程录制教室或无人摄影棚的环境下的拍摄需求。这种球型的高标清摄像机,最适合无人录播系统。 个摄像机可以定四个机位,而三个摄像机便可同时控制12个机位,采用变焦镜头,拥有四个景别,四个摄像机角度。因此,拍摄时可谓做到面面俱到。并且,不仅可以预设,可以临时单独手动控制,也可以影像追踪。当记者问到这个摄像机能直接和低于计算机的录制系统连接、遥控、自动切换,是否不需要洋铭的切换台。林总给予否认并解释到:以前,标清的摄像机只需要连接计算机和专业板卡即可实现操作,然而目前,对于高清摄像机与计算机连接,在操作过程中,会因为占用CPU、GPU大量资源,导致计算机不稳定,所以高清必不可少的需要切换台。洋铭使用的切换全满足高清精品课程录制系统的需要。展会现场展示的由第三方厂商集成的高清精品课程录制系统由三个机箱构成,一个内置洋铭高清切换台做高清切换,一个做实时的网络直播,还有个机箱集成了所有的控制装置,包括影像追踪、音频控制、以及摄像机遥控。林总告诉我们这款球型高标清摄像机有望在明年的第一季正式推出。

积极研发寄望明年BIRTV

第8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SE-800的技术特点

衡量专业视频切换台的标准有视频技术标准和使用标准。传统的切换台应用于演播室、转播车、后期制作和播出,现在后期制作由非编代替,切换台只用于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所以,衡量切换台的标准就是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质量标准和操作标准。对当前的电视节目制作,就是要达到标准清晰度电视的高标准,比如我们常用的广播级录像机,信号通道带宽达到5.5MHz,信噪比达到50dB以上。我们选择了标准信号源以模拟分量方式通过系统,以复合方式输出到波形监视器,结果显示,SE-800的信号通道质量远远超过我们想像的低价格切换台。为方便比较,我们以完全同样的方式,将信号源通过BetacamSP录像机的电电通道,作为测试的对比和参照。

今天数字信号处理和传输已经基本普及,大量的视频设备使用SDI连接,成本也相当高。在短距离连接和简单制作领域,模拟分量信号仍然是高质量的。这是因为,在标准清晰度领域,模拟分量通道能给视频提供足够的带宽。模拟分量信号是数字信号的源,SDI信号也是模拟分量信号通过模/数转换来的;简单制作意味着模数转换的次数比较少,信号损失也就比较小。SE-800的模拟分量输入通道质量经测试明显高于传统的广播级模拟分量设备,能够满足当前专业领域视频制作的要求。

SE-800的一个突出技术特点是DV视频信号输入/输出,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兼容性和方便性,满足了用户对数字领域的需求。而复合、Y/C方式输入/输出使系统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可以说,各种摄像机都可以选择其最合适的方式输入系统。对原来使用低档模拟切换台的用户,使用DV接口能大幅度提高视频质量。SE 800切换台上设置了一路叠加SDI输出和输入和最终SD输出,是专门为数字字幕机设置的接口,就是在制作字幕时减少因为A/D转换造成的视频信号劣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视频质量。系统同步是专业制作非常重要的需求,影响到切换的质量和艺术效果,SE 800设有BB(Slac Burst)信号(带色同步的黑场信号,包含所有同步信息)输出,可以满足基本的系统同步需求,系统中不用再设置同步机。

对基层的节目制作用户,没有外同步功能的摄像机,尤其是DV摄像机,他们也有演播室和现场节巨制作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SE-800特别设计了4:2:2取样的双帧同步器,视频信号可以在切换母线上同步,这样,最基本的系统也可以保证切换质量。

洋铭科技特别为SE 800设计了控制单元RMC-90,可以遥控切换台并发出提示(Tally)和触发(GPl)信息,提示信息可以连接到四联监视器TLM-404,发出红、橙、绿三种颜色显示,代表节目输出、待切和自由;提示信息也可以连接到摄像机控制单元(CCU),传输到摄像机,为表演者和摄影师显示提示信息。所以,SE 800的操作功能也可以满足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基本操作需求。

如何组建演播室系统

根据SE-800的技术特点,组成什私样的演播室系统呢?一般的规律是:组成系统的产品应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指标。洋铭科技的SE-800产品是具有专业品质印平民产品,用行业内的技术术语说是具有部分广播级指标的专业产品。所以,产品的目标就是讲究质量的专业用户,与之配套的产品也是面向这些用户群

SE-800技术指标

一个标准的EFP系统除了通道指标要达到广播级外,还要满足制作高档节目的操作要求。

系统同步 被同步的视频信号才能实现平顺的切换和稳定的输出。同步的内容包括场同步、行同步和色同步。SE-800具有一路BB输出,是同步的发出端。

后台调整 对多台摄像机进行统一的调整也是平顺切换的重要条件,可以保证切换视频信号的一致性。所以要在后台用摄像机控制单元(CCU)对摄像机进行调整。调整的内容包括光圈、自平衡、增益、主黑电平、色差等。使用CCU调整的好处是:细致、准确、方便、灵活、稳定。

基于DV的系统

SE-800的重要技术特点是DV信号的输入和输出,对大毫氏端的DV摄像机来说,实现DV信号的输入/输出就保证了整个数字平台的完整性,对提高整体的制作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供DV平台就把大量的低档ENG摄像机纳入了高端的制作领域。

DV接口也是EEZ-1394接口,是以tEEE-1394协议传输以DV方式编码的数字视频信号。这种协议方式决定了它的传输特性,一般的1394电缆传输DV信号的有效距离在3-5米之内,这种特性不能满足演播室和现场节目制作的要求。

为实现在DV平台上进行现场节目制作,洋铭科技专门研制了DV电缆和电缆中继器、分配器,将DV电缆传输的有效距离增加到40米和通过中继达到200米。由于DV信号内包含了声音信号,由摄像机话筒拾取的声音信号也输入到切换台,通过SE-800调整输出成为节目音频信号,使系统更加简单、完整。

与切换台配套的演播室周遍产品

作为演播室的核心产品,SE-800是性能价格比非常突出的,而与它配套的其它产品不是价格高就是质量不够,所以洋铭科技自己开发演播室的配套产品。

DVK-100抠像机

抠像是当前小型演播室常用的技术手段,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获得丰富的节目变化。DVK-100抠像机为市场提供了非常经济的虚拟演播室功能,一般专业用户都能买得起。

它的特点是 二路前景输入和一路背景输入,Y/C或复合视频接口。亮度键和色键抠像

全硬件操作方式,简单、实用。PPT-1 00 这是一个用纯软件方式实现VGA到DV转换的方

摄像机 CCU除了输出高质量的分量信号外,还提供返送视频通道,使每个摄像机寻像器上可以看到切换台输出信号的画面。在多机位系统操作中,返送视频售息是给摄像机操作者的重要参考信息。

监看 对包括摄像机在内的和,切换的依据;对输出节目、待切书目和切换方式也要设置专门的监看。使用四联装液晶监视器TLM-404可以方便地与SE-800配套使用,监视器上有三色提示灯显示切换信号的状态。

通话和提示 在使用CCU的情况下,系统通话和提示都很方 便,CCU本身有通话耳机接口,可以和摄像机上的耳机通话,把几个CCU并起来就可以实现CCU和每个摄像机通话,如果是对每个摄像机独立的通话或通话范围还要扩大到摄像员以外其他人,就需要单独的通话设备与每个摄像机CCU连接,有选择地通话,还可以利用通话通道监听节目声音。

实现多路DV视频的流畅切换要依赖SE-800内装的二路TBC帧同步器,摄像机不再需要外同步,多路输入视频信号是在被选上切换母线后同步的。

由于DV电缆不能为摄像机提供电源、通话和提示,这些功能要单独解决。我们为这些用户专门设计了独立的通话和提示系统,每个摄像机配有通话/提示单元,有专用电缆连接到系统。从通话/提示单元引出通话耳机和提示灯供摄像师使用。案,由电脑直接从1394接口输出视频到SE-800的DV输入接是VGA到DV转换的最简单途径。

MP-6000光盘录像机

具有分量和DV、Y/C、复合视频输入/输出接口,平衡式音频输入/输出。内置TBC和3D噪声滤波器,能有效改善和稳定视频信号。这样的配置是针对高质量需求的用户对信号质量和稳定性的要求,

DAC系列数字模拟转换器

洋铭科技为实现以DV为平台的整体解决,满足各种需求,开发了多种DV对模拟信号互转器。对高质量和低成本都可以找到对应的产品。

单箱载EFP系统

对SE-800,其产品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有利于集成超小型系统。市场上正好缺少一种符合EFP操作规范,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运输方便的,能集成在一个飞行箱内,一插即用的EFP系统。我们用SE-800配合JVC系列演播室摄像机实现了这个需求。

Switchboxl单箱载标准型EFP系统

一个标准的EFP现场节目制作系统具有广播级信号标准和标准EFP操作方式是必须的,所以必然要选择与标准EFP摄像机配套。JVC演播室摄像机配备的摄像机CCU(RM-210)正好能满足信号指标、操作方式的和把3讯道系统装在一个飞行箱的多个条件。可以选择的摄像机有好几种,KY-D29,KY-27,KY-19和GY-

Switchbox2单箱载DV现扬制作

Switchbox2相比Switchboxl,最大的区别是省略了摄像机CCU,依靠SE-800的多输入和双帧同步功能,DV摄像机或任何摄像机都可以接入系统。DV信号通道的建立保证了系统建立在数字平台上,有稳定的质量保证。DV信号的传输则依靠长DV电缆和电缆中继器。

DV电缆不能提供系统所需的提示和通话信息通道,所以Switchbox2要专门设置通话与提示系统。具体的方案是将DV550。这后一款摄像机即是EFP摄像机,也是ENG摄像机,很适合中小用户的多用途需求。

对箱载巨FP系统,操作的方便性取决于一体化结构设计,SE-800要和控制器RMC-90一起使用才能实现提示功能。箱载EFP系统内,用电设备有10个以上,有AC也有DC,一堆电源很不方便,也是系统的不稳定因素。专门设计的一体化电源,将AC、DC电源做在一U的标准机箱内,使用和操作都很方便,提高了系统稳定性。输入与输出是系统在使用中经常使用的功能,箱载EFP系统内设备非常紧凑,不希望信号线直接连接到设备上,所以设计了专门的输入/输出接口,所有的接口都连接到面板上。Sw[tchboxl的提示信号译码器置入通话控制器,通话和提示信息再一起输出到接口板上,专门设计的多芯电缆将提示和通话信号传输到摄像机通话包,从通话包上分出通话耳机和提示灯。

Switchbox2的一体化结构,一体化电源,和输入与输出接口板采用了和Switchboxl基本相同的方法,不同的是专门设计了通话和提示接口板。

单箱载EFP与演播室系统

一个小规模电视台不可能有多个演播系统,大部分的节目制作在演播室进行。所以移动演播室的设计也要考虑在固定演播室的集成。演播室有比较宽松的场地、设备和制作环境,可以容纳更多的操作人员。对一个小型电视台,演播室是设备最集中的地方,设备使用即要考虑演播室应用,也要考虑后期制作的需求。所以,要设计一个简单有效的系统,将移动式EFP系统包含在演播室系统内,和其它演播室设备和后期制作设备一起工作。

需要再次集成的设备有:抠像机、字幕机、光盘刻录机、非线性编辑机、视频监视器等,还可以根据需要集成硬盘录像机、制式转换器、流媒体服务器、节目资源库等。由于系统的多功能、多用途,在集成时可以用分配器、跳线器和矩阵来分配和调度信号最简单的操作改变系统功能。

第9篇:移动电源的设计与制作范文

关键词:配电柜安装 ;电流互感器;安装工程;调试;

中图分类号:TU758文献标识码: A

1.成套0.4KV―35KV的动力配电柜安装

基础槽钢的制作与安装,对于盘柜的就位与美观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按图要求选择槽钢型号,槽钢应平直无裂痕迹象,基础槽钢小的(长6米以内,宽在0.5―1米左右。)可在场地平正处一次性框架成形制作。基础槽钢大的(长10米以上,宽在1―3米左右。)应在配电室内就地加工制作。由于施工现场混乱、成本、习惯等方面原因存在,一般不考虑使用水平测量仪,水平尺对于较长的基础槽钢水平测量,作用不大。所以选择透明塑料软管是件找基础槽钢水平的一种简易且有效果的工具,塑料管的长度一般为20米左右,管的直径为10毫米,塑料管的两端各绑在直径30毫米,长度为1米7左右的木棒上,其中一端塑料管可以活动(移动端),然后在两木棒上计量好同样的尺寸固定1米的钢板尺,测量基础槽钢水平的水位高度为1米5左右,这样的高度是为了由于施工现场比较混乱,水位高水压相对增加,一般人的高度,眼睛正好平视,尽量减少操作误差。在安装的基础槽钢前侧(盘面)拉上一根16#的铁丝,两端用10毫米以上的铁膨胀螺栓固定拉紧,以校正基础槽钢侧面的垂直度,为了操作方便铁丝离槽钢侧的间距宜为30毫米。第一次粗测为基础槽钢未焊接形成的框架前后、两侧、中间等几点,大致了解基础的水平度,并找出基准点(高位点)。然后再作细致工作,如:垫铁、找平、固定等,当基础槽钢焊接时,水平测试标准点固定不动,水平测试移动点为1米左右,焊接前后反复测试,以达到规范标准。当基础槽钢整体焊接固定后,槽钢框架的水平面与外侧焊接处用磨光机处理平整,并及时刷好防腐油漆。配电柜的安装就位,盘柜如无质量问题或在长途运输中未造成太大的变形扭曲现象,按设计图纸及国家规范要求一一依次螺栓或焊接固定。如配电室是左右两排柜且有母线桥时,首先应考虑母线桥两端的两个柜先安装就位,按图纸与盘柜的实际尺寸量好中心线进行固定。在使用线坠过程中,测量盘面与侧面的垂直度,盘柜的到位与盘柜已固定后要进行反复测试,以给下一块盘柜的安装情况做到心里有数。盘柜的移动与就位过程中,所用的撬棍、滚杠、扳手等工具,一定要掌握好使用力度。当配电柜都安装就位后,配电柜的盘面、侧面、整体等垂直度都应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最后是母线的安装连接,也是内在质量与设备安全的重要一关,母线与母线的搭接处应涂上电力复合脂,使用力矩扳手紧固螺栓。在母线的连接过程中应注意相对相、相对地的安全距离。核实母线的截面积平方毫米是否达到图纸设计要求。当母线全部连接固定后,擦干净柜内所有的支持绝缘子与穿墙套管,检查与清理盘柜内留下的任何材料、工具等杂物,经各方验证后才能封盖,配电柜的安装也就到此告一段落。

2.变压器差动保护中电流互感器的二次接线

电力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在设计中,有时往往忽略或忘记标注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的极性和二次电流方向。在工程安装施工中有时因种种原因将互感器二次线圈的极性接错,造成变压器实际无故障而引发跳车事故。对此,在工程施工过程中都因引起重视,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二次线圈按环流原则串联,差动继电器并接在差回路臂中,在正常运行和变压器外部故障时,两侧二次电流均衡条件下,差动继电器中流过的二次电流为零。一般情况下,设计电流互感器的绘图,变压器的一次(高压)侧电流互感器的L1端朝向电源线路,变压器的二次(低压)侧电流互感器的L1朝向负载线路,而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端子K1都与互感器L1同端。由于各种原因有的设计图纸对于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电流方向问题,不画出方向,有时画出的方向与该侧变压器的一次电流方向相同,有时画出的方向与该侧变压器的一次电流方向相反,这给工程施工的电气安装人员来说,对变压器差动保护原理不太了解去领会图纸意图而安装带来一定的困难。因为互感器二次电流的方向,对差回路臂中电流的理解,差动保护的工作原理,在电气理论上有一定的深度。由电工原理和试验可知,一般情况任何瞬间电流互感器的同极性端,其二次电流方向与一次电流方向相反。如:Y,d11型变压器,因其两侧线电流之间有30度的电位差,在保护装置的差动回路中就会出现不平衡电流,如电流达到继电器动作值,变压器处于正常运行状态或变压器外部线路故障也会发生差动继电器误动作,为了消除不平衡电流的影响,就要消除差动保护中两臂电流的相位差,将变压器一二次侧的电流互感器相应接成D,y11型,从而把互感器二次电流的相位校正过来。如果变压器为Y,d1型,将变压器一、二次侧的电流互感器相应接成D,y1型。三角形接线怎样属于11型与1型,在未搞清楚的情况下随意连接,不但不能将相位校正过来,反而促使继电器误动作而无法投入运行。首先认定时钟刻度数字11、12(0)、1点,依次定为左、中、右,以B相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定为中,作基准。假如将互感器三角形侧连接成11型接线时,其接线方法为:将B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1端向左(因11点在时钟12点的左边)连接A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2端,按此形式类推,将C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1端连接B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2端,将A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1端连接C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2端。如果是将互感器三角形侧连成1型接线,其接线方法为:将B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1端向右(因1点在时钟12点的右边)连接C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2端,依次类推,A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1端连接B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2端,C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1端连接A相互感器二次绕组K2端。最后从三个互感器的K1或者K2端根据差动继电器的型号要求作出输出,掌握以上接线原则和接线要领,变压器差动保护装置,无论是设计图纸的绘制还是实际的接线操作,对于在电气的安装与调试过程中都会带来工作效益。

3.三相交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测试

电机由于与机械设备连接无法脱开或者脱离工作相当烦琐,且会带来质量方面的问题,但电机按工艺要求又不能反转。有的情况是高压大容量电机,虽说它能脱离机械设备试车,如按工艺要求方向反了,再改变电机的电缆接线,就会带来相当大的麻烦工作,甚至浪费材料。碰到以上两种问题就应先对电机的转动方向进行测试,然后再进行电机接线,这样也就提高了工作效益。试验方法如下:准备1#电池两节,指针式万用表一只,开关一只,一平方毫米导线两米,首先把两节1#电池串接起来,正极的一端接在电机三相的任一线上,把万用表的档位选择在直流毫伏档上,正极的表棒接在电机剩下两相的任一线上,电机的另一相线接在万用表的负极表棒上,并经线连接后再接开关一端,开关的另一端接在电池的负极上,当准备工作做好后,合上开关,按工艺要求用人力转动电机方向,如万用表指针方向反打,电机三相线的其中任意两相互换一下,如万用表的指针方向正打,那么就把电池的正极定为A相,万用表的正极表棒定为B相,剩下的一相定为C相,测试的次数宜不少于3次,且在转动的一瞬间,电机的轴承不能有微小的正反方向摆动。经以上方法对电机的转动方向测试,只要操作正确,按所测相序接线,当电机通电后就会按工艺要求的方向转动。

测试的接线方法如图:电池

A万用表 开关

B

电动机 C

4.技术绝招

记得大连钢厂所施工的空分项目,在电气的调试过程中,一台同步电机的继电保护中,当时一只型号为LCD―1A的差动继电器需用移相器对其动作特性与电流比复平面特性曲线检验录制,由于调试设备的运输路途遥远,移相器损坏。在工期紧无设备的情况下,本人经思索想到了利用三相交流电原理配置变压器(Y/―11)、表记等电气元件,在继电器的两个一次绕组端子为⑼―⒃,⑿―⒀进行检验录制,一次绕组端子为⑿―⒀控制好额定电流。第一,端子号⑿―⒀经压降设备(水电阻)接上变压器Y侧A相与B相电源,端子号为⑼―⒃经压降设备(水电阻)接上变压器侧A相与B相电源,角差为30度;第二,端子号⑿―⒀经压降设备接上A相与N点电源,端子号为⑼―⒃经压降设备接上N点与B相电源,角差为60度;第三,端子号⑿―⒀经压降设备接上A相与N点电源,端子号为⑼―⒃经压降设备接上B相与N点电源,角差为120度;第四,端子号⑿―⒀经压降设备接上A相与N点电源,端子号为⑼―⒃经压降设备接上N点与A相电源,角差为180度;第五,端子号⑿―⒀经压降设备接上A相与N点电源,端子号为⑼―⒃经压降设备接上A相与N点电源,角差为0度。以上第一至第五步一一做好闭锁区与动作区的电流记录,这样继电器的电流比复平面特性曲线基本上可以绘制,对继电器是否合格也有个判断。

5.结语

以上几点工作方法在安装与调试中所总结,只有不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新技术,使自己的技术知识水平不断进步,才能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家斌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