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 核心技术能力 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伴随经济的信息化、全球化进展,企业间竞争日趋激烈,为谋求自身之生存、发展,在中国特殊的盐业专营环境下,盐化企业应整体出动,通过组建盐化企业集团及其多元化经营模式,抵制非法盐业经营、削减盐业集团专卖垄断,且将此作为目前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中心补充内容,并在一般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基础上,培养保持,开拓创新,获得盐化企业生产经营的长期的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1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1盐化企业
盐化企业是制盐化工企业的简称,就是利用采集于海水、岩盐、盐湖或地下天然卤水等中的盐卤资源进行生产、加工及综合利用。制盐工业于国民经济中地位重要,是国民经济重要组成。盐是人类生活必需品,是化工业基本原料,在其它工业生产部门及农牧渔业中也用途广泛。盐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1.2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定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以企业组织中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协调和整合此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内容:它包括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和企业文化等四部分内容。
要素:它具有培育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获得及保持企业长期稳定技术的能力才能的核心技术、使企业生存及发展所必需的企业信誉、比制造技术所更为重要的营销技术、有利于企业有效利用资产和扩大经营范围及提高竞争力的管理能力以及以行为导向和行为激励及行为协调来整合更大的范围内资源而迅速地提高市场份额的企业文化。
特征:它具有能为顾客提供根本好处和效用核心价值的价值性、在企业发展中长期培育的积淀过程中所成的独一无二的独特性、向更具生命力新领域所延伸的延展性。
1.3核心竞争力在盐化企业中的功能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使盐化企业得以持久发展,是盐化企业经长期发展形成的该企业所独有,且能在长期竞争中取保持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推动盐化企业的发展,支撑盐化企业在各发展阶段上永葆其竞争优势。
2 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2.1更新观念独立自主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
盐业专营需要更新观念,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对盐业进行专营计划管理,此举措利于普供碘盐,但存在负面效应,似乎盐业可游离市场之外,不需竞争也能发展。但盐业专营的降价竞销、私盐侵销及伪劣食盐冲销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在广大盐化企业及群众强烈要求下的盐化企业独立自主经营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就是坚持国家专营、坚持政企分开,和统一专营资产、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食盐品牌,及落实国家专营政策、建立国家专营品牌、推行盐行业股权多元化、促进多品种盐开发、建立碘盐供应补偿机制、制定出台《食盐专卖法》、促进工业盐全面市场化等。上述则就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的首要前提。
2.2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的重要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增强的有力保障,从某种意义而言“今天的文化是明天的经济”。因此,推进企业发展,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实行企业的文化战略。企业文化战略是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特征现代化经营战略,而现代化管理战略的重点是名牌战略。知名品牌依靠文化驱动,给品牌披上文化色彩参加竞争,就会增加竞争力度。所以盐化企业的产品要结合自己所在地区的历史文化,赋予其文化内涵,就可企业参与竞争的产品一举成功。企业的文化战略实际上就是竞争力战略,企业文化是企业 “人化”。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要注重培养、发挥、挖掘员工在生产、创新、管理、营销等上的积极性;同时又以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调动起员工积极性,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
2.3思想政治工作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我国以食盐专营作为核心的盐业制度管理由来已久。食盐专营成效显著,有效保证了碘盐供应,具有经济的合理性。它确保了城乡食盐有效供给,促进了氯碱工业持续发展。从政治意义上看,一是食盐专营消除了碘缺乏病,二是稳定了市场供应,三是大量查处劣质私盐,维护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而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目标锁定在利国利民的企业文化建设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核心竞争力能提炼企业精神,能确立企业的目标,能塑造企业的形象,能强化企业的管理,能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及战斗力。所以,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增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首要保障。
2.4人才资本的提高是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市场的竞争核心首先是人才。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取胜,必有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企业家参与企业最高管理,制定企业战略,领导企业发展,因而企业家独立人格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各盐化企业的企业家之间需要结成一个盐化企业联合集团,向国家盐业集团的垄断缺失提出更改意见,选择和激励盐化企业的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再者,选拔培养一批专业技术性的市场开发管理人才,以技术及管理创新的知识与市场资源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切断非法盐业经营,确保人民人体健康,促进盐化企业经济发展,是培育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又一基础。
2.5多元化发展思路是盐化企业的发展前景
多元化发展是企业优秀的发展战略,它需要具备一定条件:一是企业有稳固产业地位;二是行业前景光明;三是新行业与企业间有一定关联,即行业资金、人才及管理经验等具有保障。它能提高投资报酬、规避风险、增进效益。盐业属于国家专卖,但专卖仅占据10%左右的食用盐,其它工业用盐的90%需企业自己开拓市场。所以,多元化经营可以以通过利用内部优势及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提高企业价值,从而最终获取盐化企业经营效益。
2.6特色管理模式培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关键是核心技术,它能使企业高效率低成本地进行生产。新技术培养要立足创新,形成专利技术,加强技术深度力度,以特色管理模式,贯穿整个生产及流程的各环节,实现创造准时生产、自动化、自律化等多概念管理。盐化企业更需要采取上述技术能力的这种特色管理模式,从而促进生产的合理化,降低成本,确保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在目前专营垄断的不利形势下,真正地做到先到为主,夺得经济发展先机,形成企业优势。
3 我国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持
3.1不断加强企业人员核心竞争力认知程度
盐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前提是对现有核心竞争力清晰认识且达成共识,否则无法积极管理。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水平,一是对此核心竞争力定义认同的程度,从而界定其具体竞争任务;二是明确核心竞争力的要素组成从而便利于要素整合与使用;三是把本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的企业比较,提高竞争敏感性,从而便于开拓新的业务道路。
3.2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程度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较之一般产品的生命周期要长,性质稳定。在长时期内,产品质量、上市快速及顾客对服务满意的程度,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此生命周期客观要求企业要不断地发展核心能力,否则竞争优势不复存在。发展有三步骤:一是明确新的要素组合的战略意图,以此构成要素发展的新途径;二是确立战略结构;三是组织战略实施。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有效发展过程。
3.3 不断重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部署
为满足核心竞争力在范围经济上人尽其材,把优秀人才配置于最具潜力竞争方面,企业使多种核心构成的技术、技能要素从一个战略的部门或单元转移移到另一部门或单元,重组并形成新核心竞争力。建立此种机制,必须要改变观念,打破部门割据,推进横向联合;使企业与员工服从企业的整体能力需求,而非服从个人或单个业务部门。建立健全企业最简捷的组合结构,从而推动企业经济发展。
3.4不断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护与巩固
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的开发培育,许多情况下可能丧失。因此,企业必须有持续而稳定的支持及资助以保护和巩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管理人员必须清楚识别携带核心能力的人员是的者,他们是企业不可流失的宝贵财富。一要培养此人员对企业忠诚的程度,二必须清除各个业务单元主管的本位主义,使其明白携带者是企业整体性资源,可在企业内部随时重新分配调动。企业自行设计核心产品,避免技术秘密的扩散,确保核心能力在公司内部实现。实行核心能力评价,使得核心能力得以保持,进而确立再发展其它核心能力,从而实现核心能力动态控制。不要草率处理经营不善,此中可能潜在核心能力要素或要素携带者的流失。核心能力管理者要一步到位,保证核心能力先进性的正常发挥。
4结论
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取胜的源泉。但此经营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的独立自则是企业取胜的至关保障。本文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内涵入手,从独立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与保持两层面上,探讨了独立自在盐化企业发展过程上的作用,最终确立了独立自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战略决策的前提的结论,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完善作出了一种实践性证明。
参考文献
[1] 郝利花,李永红.“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及建立”[J].经济管理,2002(9).
[2] 刘元煌.“高科技:创造服务品牌的捷径”[N].中国经营报,2001-11-6.
[3] 李晓东.中国企业如何培养核心竞争力[J].现代管理科学,2003(11).
[4] 宋云,陈超.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综合管理;核心竞争力;重要作用
1.概述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两位教授提出的,是指相较于竞争对手而言企业所具备的核心能力差异与竞争优势。是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长期形成并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包括准确的职业定位,综合能力与资源,超强的执行力三个方面。而综合管理工作主要指的是对企业规划、决策、组织、协调、监督及内部管理工作的一项统筹管理工作,其主要包括日常事务管理、法律事务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在日常事务管理中又包括了:公文管理、督查督办、课题调研、公务活动、政务信息、公共关系等等,其管理职责和范围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涵盖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三个要素,是企业正常运转、高效运作、凝聚合力的关键所在。可以说,综合管理工作在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综合管理工作内容及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1人力资源管理
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是关键因素。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就是解决人的问题,解决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素之一的职业定位的问题。它是指按照企业改革发展战略的具体要求,有计划、针对性的地进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通过对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激励、调整等一系列管理过程,激发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有效发挥潜能,为企业带来效益,创造更多价值,从而凝聚强大合力,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人力资源管理主要任务包括职务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与选拔、绩效考评、薪酬管理、员工激励、培训与开发、职业生涯规划等。
2.1.1职务分析与设计 通过从结构、性质、责任、流程等方面对企业各个工作岗位职责,以及能够胜任岗位职责人员的自身素质,业务知识、工作技能等,经过调查分析,编写出岗位说明书和岗位规范等人事管理文件,明确企业运转流程的各个节点,从而在企业运转过程中,准确定位各个环节和角色,使各项工作能够环环紧扣,无缝衔接,提高企业整体运转的效率。
2.1.2人力资源规划 通过分析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现状,按照企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及规划,预测未来人员供需与平衡,针对性的为企业储备专业人才力量,确保在需要时企业能获得所需的人力资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积蓄能量。
2.1.3员工招聘与选拔 根据企业岗位的设定和需要,为企业选拔优质、合格的人才,并按照人尽其才的原则安排至合适的岗位,是构建当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2.1.4绩效考评 根据员工日常工作表现及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企业的贡献进行考核和评价,进一步提高和改善员工工作绩效,为培训、晋升、计酬等人事决策提供考评依据,是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不断提升的有效方式,是增强核心竞争力的促进剂。
2.1.5薪酬管理 通过设计、管理员工基本薪酬、绩效薪酬、奖金、津贴以及福利等激励员工工作积极性。
2.1.6员工激励 关注员工心理状况的变化,通过激励和鼓励满足或限制员工各种不同程度的需要,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向心力,为企业的目标而努力。
2.1.7培训与开发
根据员工自身能力素质以及与所在岗位的适应性以及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对员工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个人知识、能力、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以增强人力资源的贡献率。
2.1.8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企业的广阔平台,把员工的个人成长与企业的长远发展相结合,制订员工个人职业规划,进一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在员工通过企业平台成长的过程中,也为企业的发展储备了人才力量。
2.2综合事务管理
综合事务管理工作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软实力,在综合管理工作中占有较大比重,着重解决企业核心竞争力三要素中综合能力与资源以及执行力两个方面的问题。
2.2.1公文管理
公文是企业决策、指令下达的媒介,公文管理是保障企业正常运转,确保企业各项决策、指令下达畅通的重要途径。包括对公文的起草、流转和管理,即以特定的原则和方法,在公文形成、流转、办理、存储的一个完整周期中,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2.2.2课题调研
课题调研是针对在企业发展实际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进行专题调查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为企业发展把脉问诊,对症下药的过程。通过调研成果的推广应用,对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工作的决策提供参考,对于突破企业瓶颈,推动企业发展意义重大。
2.2.3督查督办
督查督办工作是确保企业政令畅通,执行有力,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安排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进行督促、检查、催办、协调和综合反馈等环节,有效确保完成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提高企业执行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2.2.4政务信息
政务信息管理工作是企业信息渠道畅通的关键所在,在核心竞争力中发挥了眼睛和耳朵的作用,主要通过情报、情况、资料、数据、图标、文字材料及音像材料的方式及时准确的反应生产、经营以及的相关情况,通过大量真实的,具有前瞻性的信息来了解情况、指导工作,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2.2.5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指企业与当地政府、战略同盟、合作伙伴以及企业所在周边公众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企业健康良好发展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公共关系是企业凝聚人气、丰富社会资源的土壤,唯有土壤肥沃,企业之树才能茁长成长。
2.2.6法律事务
法律事务工作主要包括企业合同审查、合同起草、方案的制定、相关诉讼事务等,是保证企业依法治理、合规运作的第一道关口,更是为企业提供法律保护、维护企业利益的基础。
3.结论
综合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涵盖范围广、工作内容琐碎复杂的工作。在企业的正常运转过程中,综合管理工作发挥了内应外联、牵头把总的作用。而人力资源管理、综合事务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在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都发挥了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作用。唯有不断做好综合管理工作,才能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的软实力,使企业核心竞争力真正发挥作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比较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目前尚无统一而严密的理论体系,但就本质而言,可以概括为四类:第一类是以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为代表的基于技术和技术创新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二类是以巴顿为代表基于知识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第三类是以克里斯汀・奥利佛(Christine Oliver)为代表的基于资源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第四类是以库姆斯 (Coombs)为代表的基于组织和系统观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虽然众说纷纭,但各种观点相互渗透、相互印证,各自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能力进行了阐释,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但似乎哪一种观点都没能对企业的核心能力给出精确的、令人信服的界定。然而,在各种理论观点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共性的东西:1、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集合体;2、能力是对企业进行分析的基本单元;3、企业拥有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4、积累、保持、运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长期根本性战略。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概括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的,隐藏在产品和服务背后的,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复制,并能为企业带来持久超额利润,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利益,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概述
核心竞争力是保持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管理者必须能够正确识别它,以便就如何培养和开发它做出决策。但由于企业核心能力深植于企业产品、技术、生产流程、企业文化和制度之中,并于它们整体互动,这使得它们难以与企业中其他因素分离和度量,尤其要分析鉴别它的细节(或要素)则更困难。如何拟定一种科学的评价方法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有代表性的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字描述法
文字描述法主要以Prahalad、Hamel和Barney等为代表,他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提出了从“何处”去寻找企业核心能力。他们认为企业核心能力,在业务层次上,来源于企业的特有资源和能力;在公司层次上,来源于企业具有不同适应性的各种资源的集合。(2)说明了产生核心能力的这些资源是“什么”。为了帮助人们理解资源的含义,他们把资源定义为企业的资产、知识、信息、能力、特点和组织程序,并可分成财务、实物、人事和组织资源等几大种类。(3)阐述了“什么样”的资源能成为企业的核心能力。他们认为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如果具有价值性、难模仿性、稀缺性、且组织得当,那么对于企业取得持续竞争优势非常重要,才算得上是核心能力。
2.技能树法
技能树法以Compell、Goold等为代表,使用“核心技能”、“关键业务技能”等与“核心能力”含义相同的术语说明了诸如“市场营销”、“包装技术”等广义的技能过于笼统,要真正掌握和管理企业的核心技能,必须分析它的细节。为此,他们把“关键业务技能”定义为企业为了取得非常出色业绩的某类业务行为,进而拟定了一种能识别企业“关键业务技能”的有用工具――技能树法。他们认为“关键业务技能”与“市场需求”相联系,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一个企业可以拥有许多“关键业务技能”,而这些“关键业务技能”可分解为各种“部件”,“部件”进而可分为各种“子部件”。“部件”是指高标准地完成某项“业务技能”所需要的元素,“子部件”是辅助“部件”完成某项“业务技能”所需要的元素。如果人们能够认识企业中各种“子部件”和“部件”,便可识别企业拥有的“关键业务技能”,即核心能力。
3.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以Gallon、Klein等为代表,该方法与上述的技能树法相似,都强调能力的层次性,所不同的是层次划分的细分度和划分的种类不同。他们认为企业由各个层次的技能组成,上下层之间有因果关系。企业系统是一个由时变元技能、公司元技能、公司技能库、产品、市场组成的因果流大系统。要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将其分为职能部门层次的基础能力、事业部层次的关键能力、企业层次的核心能力等三个层次逐一分析。
4.过程分析法
过程分析法以Yves、Doze等为代表,该方法吸收了资源依赖学派发展起来的许多概念,并结合关于“学习型组织”已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应根据核心能力发展过程来分析识别核心能力。他们认为核心能力是通过“干中学”积累发展起来的,核心能力的基石――学习通常是暗默的,要识别企业的核心能力,必须抓住核心能力管理中的五个关键过程:开发、扩散、集中、发挥、更新。
5.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就是模糊数学集合论与层次分析法的有机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按因素集的划分层次可分为单级和多极模糊综合评判。其主要思想是根据企业特点,建立核心能力识别指标体系:如体现市场价值性的指标,体现技术创新性的指标,体现不易模仿性的指标,体现延展性的指标。然后,运用专家咨询法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进而用方根法或和积法求矩阵的特征向量和特征根,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得出各指标体系分项的权重,建立隶属矩阵,最后进行模糊综合评价,汇总、处理专家意见后得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6.价值分析法
价值分析又称价值工程,产生于20 世纪 80年代的美国。它是一种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法,价值工程已经成为一门成熟而又行之有效的经营管理技术。核心竞争力是通过核心产品向最终产品延伸的,而要识别核心能力,必须从对具体产品的分析中得出。因此,核心竞争力的识别顺序要从终端产品开始,从中找到贯穿于多个产品的核心能力。核心能力的识别过程如图1:
图1 核心能力识别过程图
7.基于企业资源论的识别方法
斯蒂芬・利普曼(Stephen Lippman)和理查德・罗迈尔特(Richard Rumelt)为代表的企业资源论从企业是以资源为基础的组合体出发,分析企业竞争能力与企业差异性,从而为企业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上,因此,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关键资源的识别入手,通过对关键资源的识别,归纳出企业拥有的能力。具体识别程序为:首先,通过对企业拥有的关键资源进行识别,初步得出企业拥有的能力;再次,对企业在行业中的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分析,进一步证实企业拥有的能力;第三,以调查表的形式对顾客调查,根据顾客认可的企业价值,进一步证实企业拥有的能力;第四,向企业专家发放调查表,对企业的能力进行识别,最后得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识别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资源论的核心竞争力识别基本模型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的比较
文字性描法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描述了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致思路。不仅表述用词抽象暗默,而且并未指出除核心能力外企业能力应由哪些能力组成、每个核心能力又有什么构成,与此同时,关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发展过程也未作考虑。因而,他们提出的方法层次性、系统性较差,对企业能力的细分度不够,缺乏可操作性。
用技能树法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人们掌握企业核心能力的细节,且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层次性。但是该方法对各元素的重要性程度的差异、企业核心能力源于何处以及演化过程等考虑得不够。
层次分析法除了具有将技能树法中的“部件”和“子部件”再具体细分优点外,其他优缺点与技能树法相似,这里不再重述。
过程分析法虽然重视了企业核心能力形成的动态过程性,学习积累性以及企业文化因素,但是该方法层次性不强、细分度不够、过多强调组织文化方面的因素。
模糊综合评判法该方法建立了数理模型,比定性识别更具可操作性,但该方法还是没有摆脱对专家的依赖,没有与同行业的其他企业进行比较;更重要的是其描述的是已发生的事实,结果对企业未来的竞争力有影响,但不能反映企业未来的竞争力,因而具有一定的局性。
价值分析法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较高的精确性。可以较精确地找到企业的核心技术组,这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及的最大优点。价值分析法将定量的分析方法和定性的分析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效地将非核心能力排除,降低了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另外,价值分析法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并且十分成熟的方法,运用此方法来识别核心竞争力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可信度。但价值分析法也有它的局限性。首先,它依然没有摆脱人的主观因素对结果的影响,比如技术的重要度系数只能依据人的判断来确定。其次,它主要用来识别技术和技能方面的能力。第三,它更多的是关注企业内部的静态的指标,没有考虑企业在行业的处境和顾客对企业的评价。
基于资源论的核心竞争力识别基本模型,分析了企业的内部资源和内部资源凸显出来的行业优势,结合顾客的价值认同和专家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没有复杂的数理模型,具有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较好地弥补了前面介绍的几种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的不足。但是并非所有的资源都能成为核心竞争力识别的依据,资源成为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依据必须三个条件:一是资源与能力的转换。企业的资源是基础性的,没有资源就失去了竞争能力的基本条件,但企业仅有资源优势还不足以形成核心竞争力,还要把资源优势转换成为能力优势。二是独具性与持续性的结合。三是资源的有效整合。
几种核心竞争力识别方法比较一览表
关键词: 陕北乡镇; 企业核心竞争力; 品牌力; 质量意识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035-04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哈默尔(G.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的论文,正式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提出,对国际企业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核心竞争力是构筑企业竞争力的中流砥柱,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最重要力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和实践已经成为企业有效竞争和成长的一个重要工具,提高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途径。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推动下,全国的乡镇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乡镇企业无论从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还是就业等方面,都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与全国的经济发展形势相一致,改革开放以来陕北地区乡镇企业也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上世纪末陕北煤、气、油等自然资源的发现与开发,陕北能源与重化工业的发展,更是助推了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由于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多种原因,乡镇企业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赢得一席之地,成为我国乡镇企业界需要解决的紧迫难题。面对这一形势,陕北乡镇企业需要充分认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致力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经得起市场风浪的挑战,赢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所谓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所独有的,别的企业不具备的,并能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资源,可以是人力、产品、技术、服务、流程、企业文化及价值观等核心竞争能力,它可更详细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也有人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界定为:企业独具的长期形成并融于企业内质中支撑企业竞争优势的、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性能力。这个定义涵盖了这么几层意思:第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竞争性的能力,具备有相对于企业竞争对手的竞争强势;第二,它是一种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是企业其它能力的统领;第三,它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几乎无法模仿的;第四,它是长期起作用的能力, 一般情况下不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第五,它是企业长期积淀而形成的能力,深深扎根于企业之中。
2. 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第一,决策竞争力。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决策频频失误的企业,肯定没有决策竞争力。没有决策竞争力的企业,就不可能为企业发展瞄准方向。
第二,组织执行竞争力。企业市场竞争,最终得通过企业组织来实施。强有力的组织执行力才能保证由决策竞争力所形成的优势不落空。缺乏组织执行力,优秀的决策力也无法得到落实。
第三,员工竞争力。企业决策力和执行力的落实,企业的主体--员工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奉献精神。
第四,文化竞争力。文化竞争力就是由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行为方式构成的一种整合力,它直接起着协调企业组织的运行,整合其内、外部资源的作用。
第五,品牌竞争力。品牌需要以质量为基础,但仅有质量却不能构成品牌。没有品牌竞争力,企业产品在行业内,在市场中没有号召力、影响力,企业就谈不上有什么竞争力,更谈不上有核心竞争力。
第六,渠道竞争力。企业要赢利、发展,就必须有充分多的客户接受他的产品和服务。宽阔有效的渠道构成一种有效资源。因而,渠道渠道竞争力也就直接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内容。
第七,价格竞争力。没有不关注价格的客户。在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同等的情况下,价格优势就是竞争力。没有价格优势,最终都会被消费者淘汰。
第八,创新竞争力。“一招鲜,吃遍天”,这是市场竞争中的不变法则。要保持企业的“一招鲜”,就必须有不断的创新能力。哪个企业能不断地创新,就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灵魂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各方面能力整合而成的多元复杂系统,它表现为企业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整合能力等,但是它的灵魂则是企业的创新能力,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一个企业能够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方面不断走在别的企业前面,就能够保证自己在行业、在市场的领先地位,从而起到引导市场,引导消费,引领技术标准的作用,就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与管理成本,形成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成为市场的强者。
2. 核心竞争力不同于其他竞争力的区别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第一是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企业带来长期稳定的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第二是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具有的不可交易、不可竞争、不可模仿的独特优势,它为企业所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第三是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平台",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企业核心竞争力却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它具有延展性强、可构建企业竞争壁垒等方面的特征。
二、陕北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分析
(一)品牌力问题
上个本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陕北乡镇企业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也处于发展初期,许多产品处于卖方市场地位,行业竞争对手少,往往是有产品就不愁卖,而且不愁卖不上价。在这种市场竞争不充分的条件下,乡镇企业利润丰厚,生存发展环境十分宽松,萝卜快了不洗泥,自然没有形成企业创造品牌的市场压力。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经过了二十来年的发展,整个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绝大多数产品已经由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在这种新的市场环境下,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就越来越受到品牌的约束,品牌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最严重的瓶颈。目前陕北乡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普遍较弱,更严重的问题是乡镇企业管理者普遍缺乏品牌意识。不少企业管理者甚至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自己只是小企业,只要有市场就行了,创不创品牌也无所谓。由于缺乏品牌影响力,陕北乡镇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发展越来越受到局限,企业的平均寿命期在不断下降。
品牌竞争力是某品牌较同类产品市场影响力大、占有率高、附加值高、生命周期长的深层次原因。它是指企业的品牌拥有区别或领先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特能力,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显示品牌内在的品质、技术、性能和完善服务,并引起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感召力所在。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没有品牌的竞争是无力的竞争,没有品牌的市场是脆弱的市场,没有品牌的企业是危险的企业。所以,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上的产品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产品品牌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品牌的信赖情绪越来越强烈,所以企业能否树立一个良好的品牌对企业的成败来说至关重要。陕北乡镇企业主农民占主要成分,一般来说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受小农意识的局限,缺乏市场的远大目光,认识不到品牌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往往认为自己的小企业不需要也没有能力树立自己的品牌。陕北乡镇企业管理者如果走不出这种认识误区,就很难在市场上稳定发展。
(二)产品核心技术缺乏问题
拥有核心技术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核心技术意味着企业掌握着本行业独有或者最先进的技术,就意味着自己的产品或者服务的领先地位,就意味着产品功能的先进性或者质量的保证性,这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而核心技术缺乏恰恰是陕北乡镇企业发展的先天性缺陷。陕北乡镇企业的创业者大多数是一些精明的农民,他们脑子灵活,市场嗅觉高,或者有一定的胆识,敢干敢闯,但是一般来说文化水平不高,所受的教育有限,所以他们所创办的企业大多数是一些技术含量低的行业,所生产的产品是雷同性高的市场“大路货”,很少涉足高科技领域,很少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在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由于竞争还不激烈,在买方市场的宽松条件下,这些企业容易创办,也容易生存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的不断提高,这些乡镇企业发展所面对的挑战就越来越严峻了。这些乡镇企业一般来说资金有限,专业人才欠缺,技术能力不足,企业技术升级困难。这就极大地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在整个社会转向技术研发资本投入大,技术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技术专利保护意识增强,技术保护法律法规越来越规范严密,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市场大背景下,以往乡镇企业靠抄袭模仿产品和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少,靠这种方式发展也越来越困难。
(三)知识创新能力问题
知识创新是企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动力,具有知识创新能力和拥有知识产权,是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谁就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陕北乡镇企业目前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就是这些企业知识创新能力薄弱,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难以创出自已的品牌,受制于人。笔者通过对府谷县赵五家湾乡等几个乡镇企业调查发现,9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独立的品牌,这些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他们主要的优势就是农村的廉价劳动力,他们大多数通过替其他企业加工产品赚取利润,或者生产无品牌的低档次产品在西北农村市场销售。还有一部分乡镇企业存在缺乏知识产权意识、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现象,侵权仿冒他人专利技术产品,甚至造成经营上、法律上的严重后果。陕北乡镇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企业生存空间很小,生命力不长,企业寿命大部份在5-10年。
(四)产品质量管理问题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要素。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较普遍的质量困扰。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乡镇企业主受农民意识的束缚,目光短浅,创办企业缺乏长远的市场眼界,在市场经营过程中小农经济那种做“一锤子买卖”的思路的意识浓重,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眼前的利润,只重视商品一时的畅销,而不重视产品质量的管理。有些企业缺乏最基本的质量保证条件,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靠性得不到保证。少数企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甚至假冒名牌,或继续生产国家已明令淘汰的落后产品。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许多乡镇企业由于产品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性能差,不能适应市场不断发展的需要,而出于眼前利益,在生产经营设施和技术开发上不愿进行大的投资,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特征明显。
(五)市场适应能力问题
在陕北乡镇企业创办初期,中国尚未完全摆脱短缺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还不能得到完全满足,在市场上就表现为产品不愁卖。在这种市场环境之下,乡镇企业生产的低成本、低价格的产品适合大众消费的需要,很容易生存。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消费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质量、功能、档次、品牌越来越讲究。在买方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需求日新月异,这就对企业生存提出了更高的挑战。陕北乡镇企业由于资金投入、技术、人才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造成产品单一,新产品研发滞后,产品升级换代节拍缓慢,市场适应力差,一些企业的销售市场势必日趋萎缩,形成经营危机。
三、提高陕北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一)准确进行企业定位
乡镇企业规模小,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新产品研究开发力量,也没有庞大的市场营销队伍,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如何扬长避短,正确地进行企业定位,是陕北乡镇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在实际经济生活中,许多中小企业的失败,往往因为没有在市场上找准更适合自己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如果看到别的大企业在生产什么,或者别的企业在市场上推出什么销路很好的产品,自己就跟在后面模仿生产,而乡镇企业在技术上、资金上、新产品的研发和更新换代方面均不具有优势,所以跟着跟着就被别人甩掉了。乡镇企业更应该注意从自己的实力出发,在市场空白处寻找到适合中小企业的成长点,开辟市场。这方面,认真研究市场细分问题出发,能为乡镇企业寻找市场机会提供思路。
所谓市场细分就是从区别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出发,根据消费者购买行为差异性,把整体市场细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类似需求的消费者群。乡镇企业无论在资金方面还是在技术、品牌方面,与大企业都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在大的细分市场上,大企业所生产的产品占绝对的主导地位,如果中小企业选择在大的细分市场着手,生产同类产品与大企业竞争,则会使企业处于被动的地位。乡镇企业应该在细分市场上继续对市场进行细分,找到细分市场下的空缺市场,避开与大企业直接进行竞争,更容易站稳市场脚跟。在寻找细分市场的条件下,发挥自身优势,实施“专而精”的战略。发挥其“小”的特长,专注于某一两个方面的优势形成核心竞争力,使自己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乡镇企业要彻底摒弃“小而全”的经营思想,向“小而精”、“小而专”、“小而高”的专业化企业发展,把自己业务做到足够专业,真正做到与众不同,形成特色和专业优势。
(二)树立品牌意识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所独具的能力,是竞争对手不易甚至是无法模仿的。品牌竞争力具有能使企业持续盈利的能力,更具有获得超额利润的品牌滥价能力。品牌竞争力统领企业其他所有竞争能力,是处在核心地位的能力。品牌竞争力是企业长期积淀下来的能力,深扎于企业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随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质的变化,因此具有持续性和非偶然性的特点。品牌竞争力具有延展力,使企业业务得以扩展的潜力。品牌竞争力具有构建竞争壁垒的能力。
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必须克服市场目光短视,投机性强,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培育产品品牌的小农思想束缚,抛弃农民只能生产土产品、低档产品的思维定势,强化品牌意识,实施品牌建设工程,树立即使土特农产品也可以创出名牌的新思维。
乡镇企业树立品牌,一是加大公关传播,敢于塑造品牌,敢于提升企业知名度。乡镇企业有了好的产品,没有属于自己的品牌,同样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公关传播是企业增强知名度、美誉度,锻造企业品牌、展示企业形象、员工风采的重要手段。品牌是在营销和传播中诞生的,营销和传播就像品牌运动的两个车轮,驱动着品牌识别系统的前进和发展,从而不断积累品牌价值、提高品牌资产、塑造品牌形象。二是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以优质的产品确保品牌形象。质量是品牌的保障,只有过硬的产品质量,才能营造出良好的品牌信誉。要认识到,乡镇企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将产品质量永远放在第一位,保证企业产品在消费者中的良好信誉,再辅之以有效的公关传播,久而久之企业产品才会在消费者中留下良好的印象。
(三)提高质量意识
良好的质量是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给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获得长期发展。陕北乡镇企业的管理者需要抛弃小农意识,要深刻地认识到抱着做“一锤子买卖”的心态来参与今天的市场竞争,只能赚一时的钱,是不可能把企业做大做强的。要改变乡镇企业就是生产低档次产品、低质量产品的错误观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旨在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来改进流程、产品、服务和公司文化,保证生产高质量的产品,以赢得顾客和市场。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首先要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把影响质量的所有环节和因素都控制起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包括了从市场调研、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到销售、服务等全部有关过程的质量管理。换句话说,要保证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不仅要搞好生产或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还要搞好设计过程和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把质量形成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或有关因素控制起来,形成一个综合性的质量管理体系。其次,推行全员质量管理。产品或服务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各部门、各环节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企业中任何一环节,任何一个人的工作质量都会不同程度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因此,全员质量管理要求形成产品质量人人有责,人人关心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人人做好本职工作,全体参加质量管理,才能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产品。为了调动企业职工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责任心,企业应该将质量责任同奖惩机制挂起钩来。在有一定管理基础的乡镇企业,还可以进一步创造条件,推行ISO9000管理体系的认证。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一套系统、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的方法,它吸纳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为各类组织提供了一套标准的质量管理模式。通过推行ISO9000管理体系的认证,可以推动企业向现代化管理上新台阶。
(四)重视产品与技术研发投入,掌握核心技术
掌握核心技术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竞争的重要特点。所谓知识经济时代,是指在工业化发展的后期,知识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资源,并形成一个以创新为导向的创业型经济体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原动力,知识经济时代乡镇企业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重要的手段是通过发展知识创新能力来创造竞争优势,构建核心竞争力。只有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企业才能不断向市场推出新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改进生产技术,降低成本,进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企业核心技术包括虽然公开但受法律保护的专利技术以及一系列秘密技术。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企业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但是更关键是拥有持久保持和获得核心技术的能力。加强技术创新,这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要打造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可以说核心技术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在打造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核心技术是什么。要分清企业的一般技术、通用技术、专有技术、关键技术,只有专有技术和关键技术才能构成企业的核心技术,要集中人财物力去研发,以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如何创造、使用、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是保证乡镇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首先,陕北乡镇企业管理者应该普及《知识产权法》,提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提高法律意识,避免不懂法而造成违法经营,同时提高对自有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其次,陕北地方政府也应该完善专利信息的服务体系,为乡镇企业多方位提供专利信息,将专利信息网延伸到乡镇,这样既可以引导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积极申请专利,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专门的专利信息服务部门,专门为乡镇企业检索专利信息服务,协助企业引进一些好的专利项目、好的技术等等。再次,乡镇企业要重视保护已取得的知识产权,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加强专利申请、维护和保护工作,研究、规划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申请专利,将专利保护与保密结合起来,防范仿冒和侵权行为;建设与本企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相关的专利信息库,充分利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公共专利文献数据库,做好专利检索服务,把专利信息运用落实到企业项目投资论证、研究开发过程、专利申请决策和专利保护管理等各个环节。有能力的,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进行技术攻关,努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蕴涵着巨大的经济和市场价值,乡镇企业只有早认识早行动,顺应时代潮流,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和主动,取得竞争优势,从而长久保持生机和活力。
(五)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乡镇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而现实的困难是乡镇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低于大型企业。陕北地处山区,远离大城市,乡镇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难。面对这些现实条件,陕北乡镇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应该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新型的用人机制和员工关系,挖掘人力资源潜力,稳定和巩固员工队伍,提高企业竞争力。一是最大限度的留住老员工。老员工是企业的一笔可贵财富,由于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老员工无论是劳动效率还是质量意识都要强于新进的员工。在企业的管理中要强调“以人为本”,管理者和员工关系要建立在一种相对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让员工感到在企业工作有盼头、有甜头,才会积极工作,而不是考虑跳槽。二是重视企业文化和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培育。乡镇企业要摒弃小打小闹的小农意识,敢于把企业做大,做强,做成长久不衰的企业,这就需要为企业的发展奠定文化底蕴。企业仅仅有制度是不够的,更应该有被所有员工认同的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的员工需要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信念,使企业员工凝聚成一个整体,并在工作中遵守企业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努力。企业共有价值观的形成,是全体员工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的认同过程。其培育方法通常是领导者倡导、培植,并以各种传播方法灌输到员工中去,给员工指出成功之路,并在企业内部制定出遵循的标准,日积月累的逐步形成。
四、结论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陕北乡镇企业土里生,土里长,已经在风风雨雨之中滚打摸爬走过了二十来年。陕北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陕北农村经济的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陕北乡镇企业一路摸索一路走来,也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原来只知道抡老撅头而今却既懂市场又会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他们是陕北农民奔小康道路上的优秀代表,也成为陕北农民致富的领头羊,他们在农民致富奔小康道路上将继续发挥领头羊的示范作用。
陕北乡镇企业走过了草创阶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面对着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陕北能源与重化工业的发展,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难得的机会。同时陕北乡镇企业也面临着许多挑战。陕北乡镇企业进入了需要经营方式转型和管理、技术上台阶的关键时期。在买方市场形成的背景之下,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取胜,获得发展,能否培育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陕北乡镇企业迎接未来挑战的重要因素。只有企业拥有了核心竞争力,企业就能获取长期而稳定的利润而具有持久的竞争优势。所以,陕北乡镇企业必须认清形势,正确地进行企业定位和目标设定,树立品牌意识,努力创名牌产品,提高研发质量,增加核心技术,并通过发展知识创新能力来创造竞争优势,同时努力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等,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李佩航.论企业核心竞争力[N].大众科技报,2007-03-20.
[2] 戊明.企业入世发展战略之三――品牌[M].九州出版社,2002.
[3] 尹柳僻,邓斌.中小企业如何发展与腾飞[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金占明.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山版社,2000.
[5] 舒醒.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问题[J].科技与管理,2004(2).
[6] 邱海峰.浅析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2).
[7] 张光建.论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中国煤炭,2002(8).
[8] 冯云翔.精益生产方式[M].企业管理出版社,1995.
[9] 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3.
[10] 张晋东.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2(3).
[11] 宋书才,刘家明.如何锻造企业核心竞争力[J].市场观察,2002(4).
关键词: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集对分析综合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abstract: some related scholars have ever studied the problem evaluating the core comptitiveness of insurance enterprise. the ir reachers are mainly about how to design index system and fuzzy multi-index evaluation. this article uses the set pair analysis method to evaluate the core comptitiveness of insurance enterprise and provid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core comptitiveness on the basis of researching the index system. provide a new avenue for the core comptitiveness of insurance enterprise.
key words: insurance enterprise;core comptitiveness;the spa model for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index system
1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保险企业进入保险全球化的行列,在这个 经济 全球化的市场格局中,我国保险企业生存和 发展 的关键就是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角度研究了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 问题 ,他们认为,企业的核心产品与核心能力是企业增强竞争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1]。施建祥、赵正堂从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方面分析了核心竞争力的五大功能,提出制定量化指标评价体系[2]。余明江、简金平构建了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3]。
本文是在分析评价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所考虑的指标体系基础上,将集对分析 理论 [4]引入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与分析中,为保险企业的定量分析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2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建立
基于对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的分析,结合当前我国保险企业的实践,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可分为两类: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这些指标分别基于三个层面:保险企业现有的竞争能力、保险企业潜在的竞争能力和保险企业未来的竞争能力。
在综合考虑保险企业的运营活动的前提下,将保险企业按投资运营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策略规划等指标展开进行评价,以此作为目标矩阵来评价保险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表1)。
表1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1 a1投资运营能力 a11主营业务带给企业的收益贡献率
a12开拓新市场能力
a13保险资金运用率
a14投资收益率
2 a2风险控制能力 a21偿付能力
a22财务稳定系数
a23市场占有率
a24新技术年吸收转化率
3 a3策略规划 a31流程设计的规范与合理性
a32高层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
a33信息化 网络 建设投入率
4 a4创新力 a41新险种开发比率
a42新产品产值率
a43业务品种更新率
5 a5市场环境及内部运营 a51顾客忠诚度
a52产品赞誉度
a53企业凝聚力
表1中a31为定性指标,由专家评价和调查问卷完成;其余指标为定量指标,根据余明江,简金平定义的 计算 公式如下:
a11主营业务带给企业的收益贡献率=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企业的总营业收入;
a12开拓新市场能力=新经营领域合计营业收入/营业总收入;
a13保险资金运用率=投资总额/全部资产总额;
a14投资收益率=投资收益/投资总额;
a21偿付能力=净保费/股东权益;
a22财务稳定系数=保险赔偿额的均方差;
a23市场占有率=一个保险企业拥有的经营资源价值数/同业业务总量;
a24新技术年吸收转化率=上市产品所包含的新技术/企业所掌握的新技术总数;
a32高层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正确的决策数目/每年投资决策数目*100%;
a33信息化网络建设投入率=某时期用于信息化网络建设投入总额/某时期企业保险产品销售总收入;
a41新险种开发比率=(在研险种数+储备险种数+新险种投产数)/现有开发险种总数;
a42新产品产值率=同期内新产品的总产值/一定时期内全部产品的总产值;
a43业务品种更新率=一定时期内保险业务品种的种类/新增业务种类;
a51顾客忠诚度=100名顾客购买本企业某险种产品数量/100名顾客从其他同类产品供应处购买同险种产品数量;
a52产品赞誉度取决于保险公司对 社会 、对客户的贡献程度,由“对企业产品依赖或有好感的人数/对企业产品认知的人数”来衡量;
a53企业凝聚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3保险企业集对分析指标评价模型
3.1集对分析概述
集对分析(set pair analysis,简称spa)理论[4]是赵克勤于1989年提出的系统工程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被研究的客观事物的确定性联系和不确定性联系作为一个系统研究,分析其内在的同异反关系,建立联系度表达式:
式中: n——集对特征量;
s——集对中相同的特征量;
p——集对中相反的特征量;
f——集对中既不相同又不相反的特征量,f=n-s-p;
i——差异度标识,i [-1,1];
j——对立度标识,一般j=-1。
而 , , 分别称为组成集对的两个集合在问题背景下的同一度,差异度,对立度。集对同一度是指定问题背景下趋同程度的一个刻画。
3.2评价模型
3.2.1评价矩阵
设所评价对象为a1,a2,...,ap共p个保险 企业 ,每家企业有a1,a2,…,am共m个一级指标,ai企业的一级指标ai对应的二级指标属性值为dij (i=1,2,…,m;j=1,2,…,n),则基于集对 分析 同一度的多目标方案评价的决策矩阵d:
d={dij} (i=1,2,…,m;j=1,2,…,n)
理想方案a0=(d01,d02,…,d0k,d0n)
其中d0k为a0方案第k个指标的值,其大小为d矩阵中第k个指标的最优值。
用决策矩阵的指标值dij分别与理想方案a0中对应的指标值d0j相比较,比值用cij表示,这样可形成被评价保险企业与理想方案指标不带权的同一度矩阵h:
h={cij} (i=1,2,…,m;j=1,2,…,n)
其中,元素cij称为被评价保险企业指标值dij与a0对应指标d0j的同一度,有:
cij =dij/d0j
cij表示被评价保险企业对理想方案的相同程度,1- cij表示被评价保险企业对理想方案的对立程度。
3.2.2由指标的判断矩阵求各指标的权重
根据9位标度法[5],求得判断矩阵mi={bij} (i,j=1,2,…,n),其中bij为各二级指标值aij间的相对重要性,其值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由专家打分确定,其中bii=1,bij=1/bji。
用wij (i=1,2,…,m;j=1,2,…,n) 表示二级指标aij的权重值,其中:
(1)
bi= (i =1,2,…,n) (2)
用wi (i=1,2,…,m) 表示一级指标ai的权重值。根据9位标度法,求得判断矩阵m={uij}(i,j=1,2,…,n),其中uij为各一级指标值ai间的相对重要性,其值在符合一致性检验的前提下由专家打分确定,其中uii=1,uij=1/uji,其中:
(3)
ui= (i =1,2,…,n) (4)
3.2.3综合评价
评价保险企业ai与理想方案a0的带权同一度矩阵r:
r=h×wt
二级指标对应的ri中的元素aij(i=1,2,,,m)就是第i个评价保险企业的二级指标与理想方案a0的同一度。用ri表示一级指标对应的ai指标属性值:
ri= (i=1,2,…,m;j=1,2,…,n) (5)
根据同一度矩阵ri中aij值大小确定出p个被评价保险企业一级指标属性值ri优劣次序,ri值大者说明某家保险企业在该一级指标方面表现为优。
再由:r= (i=1,2,…,m) (6)
确定p个被评价保险企业的优劣次序,r值大者为优。
3.3 应用 举例
基于表1指标体系,通过对某一地区三家保险企业的调查,得到评价的指标值如表2。
表2评价方案指标值
a1 a2 a3 a4 a5
a11 a12 a13 a14 a21 a22 a23 a24 a31 a32 a33 a41 a42 a43 a51 a52 a53
a1 0.75 0.09 0.30 0.053 1.23 0.13852 0.35 0.015 7 0.85 0.15 0.23 0.65 0.57 2.3 0.2 0.39
a2 0.65 0.075 0.25 0.074 0.64 0.21475 0.25 0.023 6 0.90 0.17 0.17 0.73 0.41 1.5 0.15 0.53
a3 0.80 0.087 0.35 0.065 0.94 0.15632 0.45 0.013 5 0.75 0.19 0.30 0.68 0.60 1.9 0.17 0.47
表2即为决策矩阵d,则理想方案a0为:
a0=(0.75,0.09,0.30,0.053,1.23,0.13852,0.35,0.015,7,0.85,0.15,0.23,0.65,0.57,2.3,0.2,0.39)
以指标a1为例,得到其下对应的二级指标同一度矩阵:
两两比较指标的重要程度,得到判断矩阵:
由公式(1)、(2))得二级指标的权重值为:
a1: (0.334 0.167 0.167 0.334 )
同理可以得到:
a2: (0.334 0.334 0.167 0.167 )
a3: (0.250 0.500 0.250)
a4: (0.250 0.500 0.250 )
a5: (0.200 0.400 0.400 )
对于一级指标,两两比较指标的重要程度,得到判断矩阵:
由公式(3)、(4)得一级指标权重值:
(0.288 0.183 0.288 0.183 0.058)
由公式(5)、(6)得:
a1:r1=0.334×0.9375+0.167×1+0.167×0.8571+0.334×0.7162=0.8625
r2=0.334×1+0.334×0.6450+0.167×0.7778+0.167×0.6522=0.7882
r3=0.250×1+0.500×0.9444+0.250×0.7895=0.9196
r4=0.250×0.7667+0.500×0.8904+0.250×0.9500=0.8744
r5=0.200×1+0.400×1+0.400×0.7358=0.8943
r=0.288×r1+0.183×r2+0.288×r3+0.183×r4+0.058×r5=0.8694
同理可以得到:
a2:r1=0.8638; r2=0.7676;r3=0.9380;r4=0.8125;r5=0.8304
r=0.8562
a3:r1=0.9558;r2=0.7597;r3=0.8452;r4=0.9658;r5=0.8599
r=0.8843
因此,甲:r=0.8694;乙 :r=0.8562;丙:r=0.8843。
于是得到以下综合实力排序:丙 甲 乙
说明在三家保险企业中,丙企业综合实力最强,乙企业最弱。
4结语
本文运用集对分析 方法 ,对三家保险企业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到了较好的评价效果,说明该方法在保险行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保险行业 发展 和评价的 理论 基础,为该行业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 文献 :
[1] prahalad,c.k.and g.hame1. 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may-jan,1990
[2] 施建祥,赵正堂.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 [j]. 现代 财经,2003(8):22-24
[3] 余明江,简金平.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钢陵学院学报,2004(3):14-16
【关键词】电力工业公司;核心竞争力与改革;作用和意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述及其重要作用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保持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那么该如何保持企业的竞争力就成为了企业管理和经营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和因素。从本质上讲,企业是一系列资源和能力的集合体,是明显优于竞争对手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不断提高产品价值并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尤其是像电力工业公司这样的国企。本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用以下四句话概括;它是价值高的竞争能力、是稀有的竞争能力、是别人难以模仿的竞争能力、是难以替代的竞争能力。这样的话包括国企在内的所有企业将会长久的立于不败之地。
二、企业的竞争与改革需要解决好“四转变”
(1)思想观念的转变。正所谓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思想观念的转变对于企业的竞争与改革,发展和成败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在经济的大潮中可持续的发展,要树立现代化的经营意识、管理意识、营销意识及品牌意识。(2)经营机制的转变。对于像电力工业公司这样的国企而言,应把国家资产和个人资产分开,即把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国家拥有资产的收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聘人才的权力,但不直接敢于企业的生产活动,而企业自身则拥有经营权。这样的转变将会把企业真正变成一个在市场竞争中自主管理自负盈亏的主体,从而消除了各种制约企业发展的体制。(3)管理方式的转变;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从政府的要我走到企业的我要走的转变;要实现旧的管理平台到新的管理平台的转变;人事制度向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转变。(4)品牌形象的转变,形象对于一个企业尤其是国企来说就显得很是关键,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发展,要形成核心竞争力。而品牌的竞争力已成为市场竞争的核心内容,那么作为电力工业公司的实际工作生产中,每位员工都要树立形象意识,尽力完成自己的工作内容,具有小心谨慎细致入微的工作态度和精神。
三、提高企业竞争力和促使改革进程的有效途径
(1)创造良好的环境为企业竞争与改革夯实基础。我国经历过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农意识浓厚,有长期进行了计划经济,因此发展市场经济的土壤比较薄弱。另一方面,现行的体制有一定的缺陷不够健全也是制约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障碍,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技术市场以及劳动力市场都不够完善和理想,市场之间的协调关系不够匹配,恶性竞争导致企业的发展和改革秩序混乱。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要进行全面的改革,清理不适应市场的规章制度,杜绝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2)企业的竞争和改革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创新是一个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是企业的活力之所在。要增强核心竞争力就要从本行业的实际出发,瞄准国内外先进的同类企业,做好创新的定位。企业必须重视利用先进的国内外技术,坚持引进、消化、在创新的路子。还应构建合理有效的技术创新体系,开展各种渠道各种形式的技术创新活动。(3)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可有效的促使技术转变成生产力。作为国企的电力工业公司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科学合理地董事会和完善的公司管理结构等。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思想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离、科学管理。这就需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竞争机制创新机制和人才机制。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要有创新的机制,建立更加明晰的产权和权责制度,另外要完善企业经营者管理的制度,包括人才选聘制度和员工激励奖惩制度。(4)企业的竞争和改革需要优秀的管理者和高素质的员工。首先要重视员工招聘和培训,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综合人才的全面素质,选拔与其岗位对口的专业人才。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不仅要学习技术方面的技能,还要掌握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其次是注重内部提拔,通过培训来满足自身企业的需要,这样一方面能促使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另一方面能提升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现代的企业制度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最终都要依靠企业的经营者劳动者和投资者的创造性积极性来共同完成。有潜力的人才团队是企业不断前进的不竭动力,众所周知,现在没有那一项活动不是依靠团队来共同作用的,在日益竞争的市场活动中,人才团队的自我学习能力团队行动合作能力以及培养的共同核心价值观和创新能力都构成了团队的能力。(5)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支撑一个企业长久发展的思想源泉,是推动企业竞争了和改革的有力的思想武器,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一个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必定拥有一个优秀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一套自己的企业发展文化,因此,加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企业的改革的实施,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化。
总之,作为国企的电力工业公司要取得改革的成功,就必须重视核心竞争力、重视人才、重视科技、重视管理,这样企业才能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顺风顺水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42-02
1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知识在整个经济体系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极具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过程主要是整合资源和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过程,而此运作过程极大程度上是知识沟通的过程,物流运作的效率依赖于信息沟通的效率。因此,知识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中起到关键作用。
2 知识管理概述
2.1知识管理的含义
1979年霍顿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的概念,其后各国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的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途径;Arthur Andersen公司将知识管理表达成KM=(P+K)S,其中K是指组织的知识(Organization Knowl-edge),P是组织的成员(People),“+”是指技术(Technology),而S是分享(Share)。其要表达的是“组织知识的累计,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由于各种提法的出发点不同,到目前仍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本文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系统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过程。
2.2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
知识价值链就是对企业内外的知识进行过滤、整合、转换、创新,从而形成一条动态的知识网链,在这条网链的每一个环节上业务和经营知识都会被加入到产品或服务中,形成价值增值。借助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从企业内部知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来构建知识管理的价值链模型。从图1可以看出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个体的知识与企业的知识不断转换,相互融合,不断丰富个体和企业的知识库。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动态的运动过程,不断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知识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作用
3.1第三方物流企业概述
第三方物流(r11Ilird―Party logistics,TPL)就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Third-Party Logisitics Service Provider,TPLS)的概念是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被首次提到的。TPLS指的是“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形态可以分为与运营相关的服务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服务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形态都必须高于过去的一般运输者和合同运输业者所提供的服务”。
3.2知识管理在TPLS中的作用
3.2.1实现快速反应,降低成本,提供客户企业满意的增值服务
TPLS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各种有形和无形服务的集合,包括核心服务、便利和支持。增值服务是在核心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的便利和支持,这就需要TPLS在日常运作和服务内容设计中时刻考虑到客户的感受,在为客户谋利益的同时,实现“Win-Win'’的双赢思想。
3.2.2整合各方信息,实现流程优化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解决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成熟后,就需要用一套知识系统把它固化下来,以简化协同过程。如果在TPLS与客户企业之间建立一套知识交互系统,这些知识可以通过TPLS在供应链中整合、升华,最终被转换成可以为整条供应链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供应链知识的整合。
3.2.3推动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提升TPI,S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对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企业知识的管理,考虑TPLS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客户企业知识的整合管理,因此知识管理的实施对于增强TPLS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4 知识管理在TPLS中的实施途径
4.1搭建TPLS知识管理系统
发达的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和大型数据库技术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知识管理系统的综合模式可以用图2来表示,TPLS的知识管理系统应当能够实现如下功能: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的隐性知识;能利用在线网络(e-learning,BBS留言板)等技术帮助员工学习知识、软件操作,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保证知识的交互性;还应该能与企业其他系统中的知识资源统一成“知识地图”;该系统也应能提供简单易行的知识桌面,使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分类和搜索引擎,快速获取知识,从而对
4.2培育良好的知识共享和创新文化
知识管理是一种开放性管理,所以TPLS在培育知识共享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平衡制度化管理与知识共享文化之间的矛盾;其次,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改进自身的经营绩效,TPLS需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求TPLS使各种知识在此过程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
1.1 核心竞争力内涵及其特征
核心竞争力这个词是由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名的。企业之间核心竞争能力是指企业处于核心竞争地位并能使企业超越其他竞争对手并能够获得较大利润的因素作用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借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比如一些技术开发能力和管理体制。它包括软硬两方面,可能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一个能连续成功的企业必定有其核心技术能力,这种能力需要不断开发、培育和不断巩固以及创新。
1.2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
通过综合国内外的实证分析得出研究结论,笔者认为汽车企业发展影响因素基本上主要以下4方面:包括技术开发能力、规模大小和盈利情况、市场业绩及企业组织管理能力。
1.2.1 规模和盈利状况
汽车企业的适度规模扩张有利于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规模的扩张就意味着更低的成本,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就越强,从而竞争对手的产品竞争力就比较弱,实现此消彼长的效果,汽车企业规模的扩张会形成企业销量的增加,单位成本又在降低,所以会形成更高的利润。
1.2.2 技术因素
核心技术能力因素可以使汽车企业将资源向技术优势转换,是开发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条件,在评价技术条件时,不仅要考虑汽车企业能力的先进适用性、不可替代性和不易模仿性,即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属性,而且要衡量企业技术改造能力和技术外部占有性(由汽车市场改变及其向外部变动)。
1.2.3 市场能力
衡量汽车企业的市场能力可以从两方面考虑:一是衡量企业的核心价值业务在现有市场上的表现价值业绩;二是衡量汽车企业未来国际市场的预测能力和抓住机遇能力。
1.2.4 组织管理及企业价值文化
组织管理能力及企业价值文化是企业定位与资源配置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汽车企业要保持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组织管理能力及企业文化必须是独一无二的,只有具备这条件,才能在高度不可估量性的资源环境中获得生存能力和发展。
2 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现状及其分析
2.1 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2.1.1 研发投入不足,无法全面掌握核心技术
国内汽车企业研发投入普遍不足,企业创新能力落后于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绝大多数汽车企业核心技术都是来自进口,甚至于连一些重要的零部件也是从德国和日本等国进口。国内汽车企业虽然采取的是合资模式,但是这主要体现在股权上的合作,外方依然掌控核心技术,不愿意与国内汽车企业分享。根据调查,我国汽车销售规模虽然已经达到产销量第一,但是能够自主设计整车的汽车企业所占比例不到10%。
2.1.2 企业营销能力有待提高,自主汽车品牌影响力较弱
目前国内市场的汽车品牌众多,几乎所有国际知名厂商汽车品牌都能够在国内市场发现。主流汽车基本被现代、大众、本田、丰田和通用等汽车品牌控制,市场占有率常年在60%以上,自主品牌比例较低,还存在众多国内汽车厂商瓜分的情况。高端品牌市场上,国内汽车品牌几乎没有涉及。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一般都是考虑知名厂商,国内汽车品牌一般被贴上了低价和劣质的标签。一方面,这是消费者的自身原因,但是从汽车厂商来看,这也暴露了国内汽车厂商不重视市场营销,不重视品牌建设。汽车品牌的建设既需要技术的支撑,也需要企业重视市场营销,甚至包括服务。品牌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持之以恒,始终以顾客为中心,企业品牌才能不断增强。
2.1.3 企业管理能力差,对外方依赖性强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拥有控股权代表一定有管理权,然而拥有控股权并不一定等于拥有管理权。中国汽车行业在与外国跨国企业合资入股时,虽然在形式上控制了50%的控股权,但因为中国没有自己知识产权及自主知名品牌,管理经验和管理技术能力缺失,需要依靠外国的救助。而跨国企业则因为拥有充裕的资金、核心技术,又拥有品牌、信誉、人才等优势,在合资入股企业的经营运作过程中开始掌握了控制权,中国汽车企业则逐渐失去了控制权,成为跨国公司的附属公司,不能进行真正的独立决策,也就不能发展真正的中国汽车产业,不能建立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3 提高我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研究
3.1 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规模经济是汽车工业的重要因素。汽车工业是较突出的社会化大生产工业,其生产、管理、销售、开发的每个环节都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技术的投入。其规模生产是现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潮流,每年均产量只有能达到在400万辆以上的汽车行业才可以生存与发展,这开始被国际汽车产业赞同认可。
3.2 打造真正属于中国汽车行业的民族品牌
品牌好的定位影响到品牌价值,然而并不表示只要档次高的定位才可以显示汽车产品品牌价值,同样适合人民大众的品牌也具有高价值。因此,我们在给中国轿车品牌定位的同时,希望做到下两点:
3.2.1 面对市场竞争,做国际品牌
中国汽车公司要想能够出国门,仅仅定位在国内的大众品牌是远远不行的,须走进世界,做国际品牌。中外品牌之间存在的差距是相当大的,但是要想做世界名牌肯定是中国汽车行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选择。
3.2.2 迎接国际化时代,做时代名牌
我们在定位大众名牌与国际名牌的同时,还应充分认识到时代的改变,紧紧把握住历史发展的机遇,提高国内汽车品牌的时代感,做时代名牌。
3.3 引进创新技术和开发投入,引入新能源汽车
在技术环境日新月异不断变化的今天,企业的新技术和创新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拥有了新技术就会在市场中取得先机。企业拥有新技术也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本保障。金融危机以来,市场环境开始恶化,企业之间的竞争在逐渐加剧,汽车行业也是如此,很多企业在危机中经营状况恶化,通过此次危机很多汽车企业也明显发觉,新能源汽车应该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道路上,国内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相对来说差距还不是很大,这也是国内企业快速追赶国际汽车巨头的捷径。
3.4 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汽车企业管理文化
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而且是人才之间的竞争。企业在日常管理中要重视员工的各种心理变化和合理的诉求,能够关心员工的生活、成长和发展,领导和员工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平等,员工之间要能够关系融洽,互相关心和帮助。企业只有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才能更大程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员工更大的创造力,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因此汽车企业文化建设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5 形成汽车企业战略联盟增加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能力理论;核心竞争力;注意力经济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最早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是1990年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能力”一文。文章比较了美国GTE公司和日本NEC公司的10年发展历史,而后明确指出NEC获得长期竞争优势的原因在于它颇有远见地培养了其核心竞争能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为企业进入各种市场提供潜在机会,能借助最终产品为所认定的顾客利益做出重大贡献,而不易为竞争者模仿的能力。之后,对核心竞争力的论述又出现了分别基于知识观、资源观和系统观的三种核心竞争力观点。这些观点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了阐释,但都有不足之处。综合这几种观点不难发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企业特有的知识和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独特的价值观和文化。另外,信息、能力、专长在本质上属于企业内部知识。
那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源泉是什么呢?它应当是一定时期或特定环境下企业凝练出的正确的经营理念并指导企业未来的经营行为,由此形成的某种专长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理念决定制度并影响技术的形成,进而技术又决定产品。所以,拥有最新理念的企业才会拥有最强大的竞争力。由此我们认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某种专长共同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例如,麦当劳的核心竞争力是质量、服务、清洁、价值的高度规范化能力;海尔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质量和服务方面的专长。
二、注意力经济的内涵与构建
(一)注意力经济的内涵。“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MichaeIH.Goldhaber,1997年他在美国著名的《Hot Wired》上发表了《注意力购买者》。文章指出,“注意力经济”是指如何更有效地配置企业现有的资源,以最低成本去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通过培养其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无形资产,即经营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还指出,在互联网时代,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而且是过剩的。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人们的注意力才是稀缺的资源。目前,正在崛起的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经济”从本质上讲就是“注意力经济”,在这种经济状态中,最重要的资源,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货币资本,也不是信息本身,而是注意力。
(二)注意力经济的构建
1、管理者首先要谨慎确立注意力焦点。这不仅是由高层管理者在企业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性决定的,更是由这种资源受人际关系的影响,具有向外联动倍增的扩张性决定的。毋庸置疑,员工对自己领导的注意力焦点的投放是很敏感的,高层管理者注意力焦点的不慎或失误会引起整个组织的巨大无形的损耗。
2、从与企业知识管理的关系上看。在进行知识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进行知识的创造、沟通还是交流都要考虑到注意力资源的稀缺性。无论这种知识是易于编码并沟通的显性知识,还是在过程中学习的隐性知识,对其加工都是以占用注意力资源为前提的,这种稀缺性不仅表现在量的相对无限增多和信息的有限,还表现在分配上不能同时加工处理多个信息,因而在信息的控制管理上做到重点明确,尽量避免让员工同时面对过多不相关或不重要信息。
3、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上。企业管理中除灵活性、战略性的活动外,日常事物应尽可能做到制度化、程序化以利于节省资源,这同样是与注意力的特性紧密相关的。心理学上将注意划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三大类,其中随意后注意是在不随意注意基础上发展起来。具有目的性又不需要意志维持,带有自动化特征的注意,这种注意基本不占用或很少占用资源,企业日常事物的制度化和程序化,有利于转化为随意后注意节省资源同时提高绩效。
4、组织结构的构建上。换一种视角可以把组织结构看作是将注意力集中于商业的某些特定方面而忽略其他方面的一种机制。不同的组织结构对应着不同的注意力焦点选择,如生产多产品的企业会对产品走向的组织结构足够的重视,而职能型组织结构会对职员的技术专长投以更多的注意力。当然,如果能将组织结构建设和绩效评估、薪酬制度等激励机制结合起来,会对确保注意力的正确投放产生更好的效果。
三、核心竞争力与注意力经济的关系
企业应该具有两方面的能力,一个是显性的能力,如技术专利、管理方法等,它容易被竞争对手所识别,通过某种手段加以模仿,使企业在这方面的优势逐渐消失;另一个是隐性的能力,如产品品牌、企业形象、经营理念等,这些能力是对手无法模仿的,因而隐性能力对企业来讲,起着隐蔽和保护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而这些隐性能力正是引起竞争对手注意力的因素,而且不宜模仿。对竞争对手而言,强有力的隐性能力能够模糊对手的视线,削弱其模仿能力,阻挡其跟随的步伐,减少竞争的压力,以此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所以,企业必须有能力识别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是提升企业的注意力。注意力是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是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二者的联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注意力经济都是动态的,它与企业所处的行业、市场环境、政治环境等外部条件相适应,是企业在一系列特定环境中表现出来的综合竞争优势。
2、核心竞争力和注意力经济的形成是企业内部经过长期积累、整合协调得来的,是对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的综合发挥,是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仿制的。
3、核心竞争力和注意力经济的本质内涵就在于能够为消费者看重的价值提供直接的、显著的贡献。
(1)价值的显著增值性。它们对实现客户看重的价值能够做出显著的贡献,如显著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效率等。具体表现在:在创造价值和降低成本方面具有核心地位,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对实现顾客所特别注重的价值有显著贡献;是企业异于竞争对手的原因,也是该企业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的原因,因此对企业的特质性和竞争优势也具有重要贡献。
(2)领先性。它们使企业与竞争对手相比具有较大的领先性,主要表现为观念的领先、产品的领先和市场的领先。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只有依靠不断地创新,以领先于竞争对手领先于消费者理念的产品或服务,才能抢占市场、取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3)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它们可使企业在原有的竞争领域中保持持久优势,也可使企业进入各潜在相关产品或服务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产品或服务。核心竞争力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企业可通过其在新领域的积极运用,不断创造出新的利润增长点。
(4)整合性。它们是多个技能、技术和管理能力的有机整合。单个技能、技术的强大都不足以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必须由企业的其他能力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它强调企业中的整体协调和配合。这种整合性通过产品或服务,集中表现为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越性和为消费者带来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