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一、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e)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权威性杂志《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标志性文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别是关于如何协同不同生产技能及整合多种技术的集合知识,……它是沟通、包容以及对跨越组织边界工作的高度承诺。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Mever和Utterback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生产制造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是在产品族创新的基础上,把产品推向市场的能力。Lenard—Barton则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使企业独具特色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Mckinsey&Company中国公司首席代表欧高敦先生认为:“所谓核心竞争力是这样一种思想,即:一个公司即使没有整体竞争优势,它也可以通过少数几个关键技术或几个知识领域而成为最好的获得成功的公司。”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阐释
企业是由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对具体企业来说,不是每种竞争力都同样重要,如丰田公司与中间商打交道的经验和能力,就远不及它在汽车发动机方面的专长重要。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严格地讲,核心竞争力是指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竞争领域一流水平、具有明显优势的能力。简单地说,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它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新产品研发、售后服务等一系列营销过程和各种决策中形成的,具有自己独特优势的技术、文化或机制所决定的巨大的资本能量和经营实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消费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其中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灵魂,主导产品(服务)是核心竞争力的精髓。
企业拥有的竞争优势有可能有很多,但这些竞争优势并不能都算是核心竞争力。一项竞争优势要成为核心竞争力,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要具备充分的用户价值。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如本田公司在发动机方面的专长是其核心竞争力,因为对客户来说这是最有意义的专长,而处理与经销商关系的专长对客户来说是无关紧要的。(2)应具备独特性。如果企业专长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或通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它就很难给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了。专长的独特性和持久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所决定。那些内化于企业整个组织体系、建立在系统学习经验基础上的专长,比建立在个别专利或某个出色的管理者或技术骨干基础之上的专长,具有更好的独特性。(3)应具备一定的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估
企业核心竞争力可以从市场、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来评估。
第一,市场层面。主要包括核心业务和核心产品两个方面。衡量核心业务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营业务;主营业务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主要收益;主营业务是否具有稳定的市场前景;企业在主营业务中是否有稳固的市场地位。衡量核心产品的指标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主要产品;主要产品是否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强的差异性和品牌忠诚度;主要产品是否有很好的市场前景;主要产品延伸至其他市场领域的能力。
第二,技术层面。主要指核心技术或创造核心技术的能力。其指标主要有:企业是否有明确的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具有多大的独特性、难以模仿性和先进性;企业能否不断吸取新技术和信息,以巩固和发展优势技术和专长;优势技术和专长能否为企业带来明显的竞争优势;优势技术和专长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企业能否基于核心技术不断推出新产品。
第三,管理层面。主要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即企业的成长能力。其指标主要有:高层领导是否关注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如何;企业是否有充足的各类技术管理人才;企业对技术人才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否完善和有效;企业是否有追踪和处理新技术及相关信息的系统和网络;企业是否有围绕强化核心竞争力的各层次培训体系;高层领导是否关注市场及其变化趋势;高层领导是否有不断学习与进取的精神;企业是否有明确的长远规划;企业是否有有效的运行控制系统。
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1.开发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要将潜在的核心能力转化成现实的核心能力。核心竞争力作为企业能力中最根本的能量,是企业成长最有力、最主要的驱动力,它提供竞争优势的源泉。因此,开发核心竞争力首先要明确战略意图。核心竞争力突出体现着企业的战略意图,企业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市场未来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发展战略形式的拟定,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核心能力的技术内涵,如何将核心竞争力实现为核心产品。其次,建立合理战略结构。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协调管理人员的工作,优化配置企业的各种资源。设立相应的协作组织,平衡内部资源的分配,同时更有效吸收企业外部的可用资源。再次,实行战略实施。企业根据既定的战略意图和战略结构,具体组织开发核心竞争力,对开发进行实时控制。
2.维护和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通过长期的发展和强化建立起来的,核心能力的丧失将给企业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如通用、摩托罗拉公司从1970年至1980年间先后退出彩电行业,丧失了该部分的核心竞争力,则必然失去了企业在影像技术方面的优势。显然,企业必须通过持续、稳定的支持、维护和巩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确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健康成长。(1)实施企业战略管理。企业通过本行业的专注和持续投入、精心培育核心竞争力,把它作为企业保持长期充分的根本战略任务,从时间角度看,培育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日之功,它必须不断提炼升华才能形成。巨人集团起初所选择正确的战略模式,把软件技术这个核心竞争力作为根本战略来构建,所以取得空前成功。后来,企业匆匆进入房地产和保健品产业,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削弱了核心竞争力,最终导致“巨人”倒下。(2)加强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客观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核心能力可能会演化为一般能力。这就要求企业安排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加强各部门沟通。将各种分散的人力和技术资源组织起来,协同工作,形成整体优势。定期召开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会,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均衡性。(3)信息体系的培育。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不断收到来自企业内外的各种信息。信息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标志。企业更多、更早获取信息,并在组织内部准确、迅速地传递和处理,是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条件。(4)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要让企业核心竞争力永不削弱,企业员工的个人知识技能,整体素质与知识技能结构尤为重要。通过各渠道培训员工技能,积累企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凭借的优势之一。如长春一汽、北京开关厂等,能够以较少投入成功进行技术改造,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平时注意提高员工知识技能。
3.再创新的核心竞争力。(1)通过技术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三大效应:一是自我催化效应。随着一项技术创新成果成为企业的核心技术,企业也将逐渐形成自己新的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模式,能使企业在较长时期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效益。二是低成本扩张与收益效应。新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使企业以同样的成本得到收益倍增效应,可以运用同一技术在不同产品市场上获得巨大的创新收益。三是增强企业整体实力效应。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在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利,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2)通过管理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管理理念创新。从争夺最终产品市场占有率转向争夺核心产品市场份额;重视对环境的适应性,更重视提高企业自身的素质;注重做好全面管理,更注重做好关键环节的管理;从垂直多元化发展转向对价值链关键环节的把握;从横向多元化扩张转向业务核心化发展;从争取分散企业风险转向努力增强企业实力;从产品组合管理转向技术组合管理;既追求规模经济效益,又注重培育持续竞争优势。二是组织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企业实际进行组织结构设计。三是控制工作创新。确立全新的控制标准,推进企业信息化,研究和使用新型控制原理与技术。四是战略创新。由竞争战略向合作竞争战略转化。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如引入柔性管理等。(3)通过文化创新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在构建核心竞争力上的独特作用,主要是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企业内部活的因素是人。企业文化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最关键的是对人力资源的整合,对企业员工精神的塑造。同时,通过企业文化创新,可以发现、选择、利用外部资源。企业文化创新应从建设开放合作的文化、学习型文化、适应性和能动性叠加的文化等入手。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及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中,揭示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提出信息化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对企业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赖以生存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质变,传统的企业经营和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应对动态的环境变化所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十六大作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的目标,只有依靠信息化才能够达到”的思想。所以,正确把握企业信息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两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对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保持竞争优势意义重大。
1.企业信息化
1.1企业信息化内涵
基于研究方法,认识角度的不同,不同学者对企业信息化内涵理解也有所不同。主流观点有:企业信息化“即企业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并将各种资源加以整合利用,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效率,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从而实现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企业信息化“指利用信息技术搜集、加工、传递、运用知识和信息等资源, 把企业的竞争力加以提升并得到更多效益的过程”;企业信息化“的本质是实现企业的生产活动、材料运输、事务处理、资金运作、客户沟通等业务过程的数字化,运用相对应的信息系统将其加工成新的资源,以作出有利的决策,合理配置资源,使企业能适应动态的市场经济环境,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
综合上述观点,加以概括得出,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利用信息技术、信息人才、信息设备在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经营销售、管理决策等各个运作环节充分而有效的利用信息资源,合理安排企业组织结构及业务流程,以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和企业竞争力目的的过程。
1.2 企业信息化层次
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其实就是普及信息技术,使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数字化。具体来说有三个层次。
1.2.1 电子信息
企业在生产和运营中普及电子信息技术,实现生产的自动化。例如生产设计自动化(CAD)、智能仪表、自动化控制等等,所有的电子信息技术应用都是企业信息化的组成部分。
1.2.2 数据集成
企业数据的信息化、自动化,用信息技术对生产、营销、财会等数据进行加工,属于最简单的、大量数据信息化活动。
1.2.3 人的集成
更高层次的辅助管理、Intranet、Extranet、辅助决策系统、制造资源计划(MRPII)、办公自动化(O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都是用来帮助管理、提供决策的,这是较高层次的信息化。
2.企业核心竞争力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ary Hamel) (1990) 在杂志《哈弗商业评论》上发表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中首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有些国内学者认为: “企业为了得到长期并且稳定的竞争优势,就是加强科技、资本和运作机制有效整合的企业自组织能力,并在企业内部实行管理性战略,外部施行交易性战略”;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构成,它使企业能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能力”……
总之,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形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中,是企业特有的,用以保持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竞争优势,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到稳定的核心能力。
2.2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
2.2.1创新竞争力
企业必须能敏锐地识别市场的变化,合理协调和整合企业的资源,适应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关键之处在于能否通过创新来维持和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2.2.2营销竞争力
营销竞争力是企业开拓市场、营销产品的能力, 它依赖于企业在开拓市场过程中的经验积累和不断创新。
2.2.3决策竞争力
这种竞争力,是企业辨别发展陷阱和市场机会,能够帮助企业对环境变化作出及时有效反应的能力,获得一种规避风险的能力,并在同行业竞争者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
2.2.4管理竞争力
企业市场竞争,必须通过企业管理层来指导实施,实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的决策力和执行力都是以它为基础的,这种能力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提供了可靠保证。
3.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包含企业数字的信息化、生产运营的信息化、决策管理的信息化、资金流程的信息化,在企业的各项运作环节中充分实现信息化,最终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增强中得到体现。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3.1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丰富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信息技术、信息人才和信息设备的广泛利用,使得企业的传统经营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实现了以物流为载体、资金流为形式、信息流为核心的三流合一的模式,使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各个方面得以体现。
3.2 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影响
企业创新竞争力培育的重点是信息化,企业创新与信息化相辅相成,在生产流程创新、开发技术创新、商务决策创新中实现信息化,建立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信息技术人才的实施,才能实现企业各种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信息化是培育企业创新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开拓市场、营销产品的实现采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大大减少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使企业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市场营销领域获得竞争优势;在企业的管理决策方面,利用辅助决策系统,Intranet、Extranet、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制造资源计划(MRPII)、办公自动化(OA)等信息系统进行处理,对企业的决策竞争力和管理竞争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信息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各要素的发展和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结语
企业信息化的出现和兴起,标志着由信息经济而引发的企业经营、竞争环境进入新的阶段,而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信息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媒介,对数据进行收集、加工、整理并赋予其一定的意义,就成为信息;对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处理就转变成知识。信息化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信息管理,它是生产自动化与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一体化,通过先进的信息人才、技术、管理理念、为企业的战略层、决策层、操作层、业务层提供实时有效的信息,提高企业生产运营效率,得到更多的收益。所以,企业信息化将成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是培育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核心驱动力。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化,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以至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经管学院)
参考文献:
[1]朱素媛.基于信息化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构建[J]. 科技资讯,2007(33):192-193.
[2]卢新德. 论企业信息化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 经济学研究, 2003(02):27-29.
关键词:无形资产;核心竞争力;价值
企业的发展依靠其核心竞争力,而无形资产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与来源,其经营管理优劣作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又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一、无形资产的内涵
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按照其存在形态,可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有形资产是指企业内部具有实物形态的设备、设施、货币、材料等;无形资产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则是指企业长期使用且能以货币计量的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从企业资源的广义上讲,还包括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营销网络、消费者忠诚度、长期建立起来的与客户之间的良好关系,与客户数据库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和高度激烈化。传统的国内局部市场内竞争和主要建立在规模经济上的初级竞争已逐步演变为全球市场范围内的竞争和建立在知识、专有技术和经营诀窍之上的高级复杂竞争,由此企业内部拥有的无形资源及无形资产在赢得市场占有率、取得长期竞争优势地位、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Prahalad和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的,是指企业所具有的开发独特产品、独特技术以及独特营销的能力,同时还包括企业独特的文化价值观及经营理念。核心竞争力是组织内的集体学习能力,尤其是如何协调各种生产技能并且把多种技术整合在一起的能力。同时它还意味着对工作进行组织和提供价值。核心竞争力是沟通,是参与,是对跨越组织界限协同工作的深度承诺[2]。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能够长期产生独特竞争优势的能力,它是使一个企业能够长期为顾客提供最大价值的根本所在。但并非所有的能力都具有战略价值和潜力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竞争优势或是不能在关键领域发挥作用的能力不能称为核心竞争力。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是识别属于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及其对企业的价值贡献
虽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看法不尽一致,但一般而言,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资源优势,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管理协调能力、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等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一)核心技术与技术创新
企业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是获得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与此同时,企业还必须拥有持续保持核心技术的能力,即技术创新能力。包括研发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保护能力和技术应变能力等。
(二)资源优势
资源包括有形资源、无形资源和人力资源,各种资源的有效整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尤其是在知识资本愈来愈重要的新时代,人力资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造至关重要。可以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力资源的优劣,拥有核心技能而又忠诚于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
(三)环境条件与营销网络
环境条件包括市场竞争条件、宏观经济与政治条件、社会自然条件等。在当今消费者时代,先进的营销技术甚至比制造技术更为重要。
(四)管理协调
它反映企业的资源组织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一个企业不论它拥有多少核心资源,如不能运用管理能力将它们有效地整合成一个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最终将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五)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特有的经营化了的知识体系,它包括企业的核心理念、观念、道德、团队精神和员工的默契度等。在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中,经营理念及由此形成的企业文化是最具生命力、最为持久、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战胜的要素。
在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中,各个因素既可以单独为企业的价值创造进行贡献,又可以通过整合形成合力对企业的价值进行贡献,尤其是后者。前已述及,企业实质上一个资源和能力的组织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拥有的任何一种资源或能力都可以被利用来实现一定的目的或功能,因此,企业所拥有的每一种资源都能够形成一种或几种企业能力。从而为企业进入某种现实或潜在市场提供某种机会,被企业用于参与市场的竞争,成为企业的竞争能力,形成持续竞争优势,为企业的价值创造持续发挥功能。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那些最基本的、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在所从事的行业中占优势地位的资源和能力所形成的、保持企业长期稳定利润来源的竞争力。
四、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企业无形资产与核心竞争力两者之间有着很多相似的属性。首先,企业无形资产的形成,是企业长期投入的结果,如品牌,商标宣传等,对于树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形象,营造竞争优势,具有重要的价值;其次,由于企业无形资产的开发主要依托于企业内部独特的经营周期、产品特性、学习曲线和员工构成和素质等,因此,它对于企业有着很强的依赖性。再次,由于企业开发无形资产如技术创新投入,品牌的广告宣传投入,营销渠道的建立等具有较大的产出风险,因此,它决定了企业无形资产的稀缺性,并且在转让中由于供给的这种稀缺性又会带来巨大的回报;总之,由于无形资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诸多特征。因此,企业开发和管理运作无形资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核心竞争力、发挥企业核心竞争优势的过程。加强无形资产管理,是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有效途径。其关系程度表现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依据是无形资产的质与量
一个企业无形资产数量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已成为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的标志。先进企业占领市场的手段主要不是靠增加资金投入,而是靠无形资产经营取胜、在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时,无论是采用价值链分析法、技能分析法、资产分析法、知识分析法、顾客分析法、竞争差异分析法、还是采用层次分析法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衡量方法、都必须关注企业的竞争环境、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营销网络等无形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构成要素。因此,无形资产的质与量是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基本依据。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弱体现为创造和提升无形资产能力的大小
作为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智力、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特的一组技能和知识的集合,这种能力使企业能长期保持其竞争优势,因而是一种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而且,就其实质而言,这些能力都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因此,企业核心竞争力大小的关键是企业所拥有和创造无形资产能力的强弱,企业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和盈利能力,就必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创造和形成无形资产,以形成企业盈利的独特优势。
(三)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是无形资产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盈利能力的扩大和价值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本身的价值。有资料表明,20世纪初,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只有5%依靠科技的进步,而现在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已达70%-80%。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谁掌握的专利,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越多,谁就越会走在世界经济的前列。当前,企业间的技术贸易,特许经营等无形产品的生产与交易正日益成为企业日常经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盈利能力远远高于有形产品的生产活动,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某些知识型企业的产品直接体现为不具有实物形态的知识产品,如设计方案,咨询方案等;二是高科技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价值体现在产品所包含中的知识,技术等无形因素上,如软件业、网站等高科技企业;三是即使是传统产业,在新经济条件下其产品也呈现无形趋势,如通过生物技术改造生产的转基因食品,其价值也明显地体现在食品所包含的转基因技术之上,而这类企业的价值远远高于传统产业。正是由于拥有了独特的无形资产,才导致这些企业形成了特有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会计报告;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3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一、绪论
自核心竞争力理论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管理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与其相关的研究精彩纷呈,至今仍然热度不减,是企业管理学的研究热点。而反观与管理学一脉相承的会计学,对于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表面上看似繁荣,在21世纪初就曾有学者开始关注核心竞争力理论对会计的影响,之后又有很多学者进行后续研究。但从总体上看,会计学领域对核心竞争力问题的研究还局限在表层,尚未深入下去,有的学者在提出相关问题后也未进行后续研究,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的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统一。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力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竞争力强弱最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综合力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对企业内部组织和经营管理产生着重大的影响,而且还密切关系着企业是否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国际上尚未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给予统一的定位,因此,如何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会计的内部职能,建立起对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计量核算体系已成为诸多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告
企业会计报告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向会计信息使用者解释和传递某种有效的信息,以确保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的做出决策。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报告是指企业管理者将有关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种信息传递给下级部门的相关管理者,帮助管理者更好的管理企业、更好的做出决策。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动因
对于整体企业而言,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之间往往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信息不对称现象极易导致真实、相关、有用的信息难以在企业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之间有效的传递。对于企业投资者来说,该投资者需要的是企业未来的成长信息以及相关的经营效益信息;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该管理者除需要的企业未来的成长信息与相关的经营效益信息之外,还需要相关管理的诸多信息。其二者所需要的信息均围绕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能够充分的反映出企业发展的前景和创造价值的能力,因此,企业若是能够充分的披露出核心竞争力信息,将能够掌握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而,针对于可能或者将要发生的种种问题做出及时的处理或者预防,不仅仅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而且还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投资者决策时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保障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原则
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行企业在进行相关会计信息的披露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即充分披露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重视未来价值原则以及不侵犯商业机密原则。
1.充分披露原则。会计具有为各部门之间提供各种会计信息,实现会计的充分披露原则要求披露的信息要完整、可理解的报告与特定经济主体相关的信息。因此,企业应不断完善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形式,保障尽可能的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2.成本效益原则。对于企业竞争力披露而言,企业在实行信息披露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成本费用,即劳动力成本、不利因素的成本以及提供披露信息的成本;另一方面,实行企业披露核心竞争力信息能够不断降低资本成本,有助于实现企业经济效益价值最大化。
3.重视未来价值原则。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信息之所以重要最大程度上源于该信息能够充分发映出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可能状况,并体现企业未来的竞争优势和企业价值。因此,企业应在重视未来价值的原则基础之上,有效的进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的披露,使其企业公允价值的概念在企业中得以充分体现。
4.不侵犯商业机密原则。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其企业自身具有自身的机密,其机密在商业中堪称商业机密。为此,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过程中应在保障不侵犯商业机密的原则下进行有效的进行,切实最大程度上发挥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应有的作用。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的方式
现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依附在企业整体中存在的,尚未形成具体的实体和形态,以至于不能够适用现行以经济交易为基础来进行核算与报告的方式。总结来说,现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相结合。强制性信息披露是指企业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形式以及时间提出严格的要求,且强制性信息披露具有规范性和定期性;资源性信息披露是指在相关法律法规的规范之内,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对外报告的事项或信息。不同的企业具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信息,若是企业信息都按照统一的格式和要求进行披露,将导致企业丧失可比性,且执行起来较困难,因此,企业在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时应以自愿性信息披露为主,强制性披露起辅助作用,以此,将能够建立起有效的信息传递。
2.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相结合。现行企业信息报告可分为两种,即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近年来,伴随着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日趋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越来越成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重要组成部门。因此,应实现企业的对内报告与对外报告相结合,不仅仅能够为企业更好的进行管理提供有效信息,而且还能够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提供诸多有效的信息,确保企业各项活动得以顺利高效开展。
3.披露形式多样化。在企业进行核心竞争力信息披露时,应采取多样化的披露形式,首先是以文字说明为主的财务报告披露;其次是以媒体、网络、信息沟通会等为主的非财务报告披露;最后是编制企业核心竞争力专项报告。实现披露形式的多样化有助于企业信息使用者更好的掌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变动趋势,进而,制定出可行性的预防或者应对措施。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处理
对财务信息进行识别和分类,这是会计确认的过程;以特定的单位对信息做出数量表示,这是会计计量的过程,计量是以确认为基础的。本文第三章谈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要素这一问题时,已经阐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资产属性,应当将其确认为资产,而对于计量问题,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研究的难点。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账户设定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拥有的一项特殊的资产,它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一个资产合集,而在目前的会计体系中并没有这样的先例,因此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会计记录需要设立新的账户。如本文第三章所述,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项资产,其来源应属于所有者权益。
1.“核心竞争力资产”账户。核心竞争力资产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初始确认价值记入该账户的借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注销计入该账户的贷方,资产类账户余额为借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初始确认价值。
2.“核心竞争力变动”账户。核心竞争力变动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在正常幅度内的变化情况,设置增值和贬损两个二级科目。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的价值增值计入该科目的借方(增值),企业核心竞争力发生的价值贬损计入该科目的贷方(贬损),作为资产辅助核算账户,与核心竞争力资产余额共同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
3.“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账户。核心竞争力减值准备这个会计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发生的不可逆转的大幅降低,计入该科目的贷方,是核心竞争力资产的备抵账户。
4.“竞争力资本”账户。竞争力资本这个科目作为核心竞争力资产、核心竞争力变动、核心竞争力减值的对应科目,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来源,会计要素属于所有者权益。企业核心竞争力初始确认价值、增加的价值记入该账户的贷方,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贬损、减值、注销计入该账户的借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为贷方,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量价值。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业务处理
经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价值评估,应当确认其初始价值;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若发生了价值增值、价值贬损、资产减值,应当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在账面上如实反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状况;当企业失去行业内的竞争优势和超额利润的时候,应当将相应的核心竞争力资产予以注销。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关的业务及相应的会计分录主要有下面几项:
1.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价值的初始确认
借:核心竞争力资产
贷:竞争力资本
2.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增加
借:核心竞争力变动-增值
贷:竞争力资本
3.企业核心竞争力价值的减少
借:竞争力资本
贷: 核心竞争力变动-贬损
4.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发生减值
借:竞争力资本
贷: 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值准备
5.企业核心竞争力资产的注销
借:竞争力资本
核心竞争力变动-贬损
核心竞争力资产减值准备
贷:核心竞争力资产
核心竞争力变动-增值
参考文献:
[1]王胜杰,王翠华,赵萌,王立虎.企业财务能力的模糊综合评价[J].河北企业,2011(02).
[2]安静,刘福民.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反木桶原理”――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财务能力、执行力的关系[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04).
[3]王志星,安静.企业财务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探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01).
在当前的信息经济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并提升自身市场份额,关键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文化建设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卓有成效的方式,乃至管理学者沙因曾指出,“企业文化即核心竞争力”,基于这个意义,新时期的石油企业必须构建契合时代的企业文化,在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保证企业的绩效得以实现。
一、企业文化同企业核心竞争力释义
1.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学理论,最先是美国管理学者在细致分析日本企业崛起的基础之上得出的研究结论。所谓的企业文化,即是企业在维系自身发展壮大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够为企业员工集体认同的、并且能够共同奉行的价值与理念、制度等的集合体。具体来说,企业文化即是企业的精神内核,如上世纪六十年代大庆油田会战中所提出的“铁人”精神,便是一种企业文化,并使大庆石油会战为国家实现了几个亿的创收,从此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
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上世纪九十年代,普拉哈拉德在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率先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普氏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是效率化的组织工作,同时使企业核心价值得以在每一个节点得以传递,借助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使企业实现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并实现对客户群体需求的满足,可使企业长期持续参与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能力。
二、新时期石油企业企业文化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关联探析
对于新时期的石油企业而言,面对着入世后的市场竞争,其关键就体现在在企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即是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的竞争,因而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企业文化建设息息相关。
1.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
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其核心竞争力保障了对市场份额的占有和扩大。在当前石油企业面对来自不同国家、文化背景差异巨大的顾客时,如何真正建立双方彼此的信任,最终实现合作共赢,并非简单的借助技术、知识和经验,更取决于石油企业的统筹能力,也就是在战略的施行、资源的优化配置、环境的适应、面对市场变革的创新等方面的诸多能力,这些能力其实质均是企业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及理念文化的体现。基于这个意义,企业文化对石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催化作用,也就是说,新时期的石油企业发展,离不开内涵发展和外延发展两个层面,外延发展即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水平的提升,是企业的技术、经验、知识的进阶发展,其决定了企业在外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而内涵发展则是企业文化建设,是推动外延发展的关键,其借助唤起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的认同,实现了企业内部生产效能的最大化聚合,使企业员工能够同心思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企业间的竞争实质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如前文所述,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催化剂,基于这个意义,企业间的竞争,究其实质就是企业文化间的竞争。根据GALLUP公司的调查显示,在市场竞争中表现出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通常具备三方面的特质,首先体现为拥有稳定的客户群体以及该群体表现出较高的忠诚度,其次是拥有忠诚度较高的员工,最后是企业品牌的市场影响力,这三方面特质最终对企业的市场命运直接起到决定性作用,而企业能够具备这三方面的特质,即取决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基于这个意义,石油企业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以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三、以重塑核心竞争力为驱动,构建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
现今,能够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中国企业只有十余家,且多为国企。根据数据显示,在国内五百强企业同世界五百强的对比可以发现,国内企业的竞争力较弱,究其原因在于企业文化建设缺位。因此,新时期的石油企业必须构建契合时代的企业文化,重塑自身核心竞争力。
1.科学遴选契合新时期石油企业的价值准则
企业文化是企业重大价值的积淀,但正如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一样,作为石油企业而言,在自身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必须结合社会格局、经济环境等变迁而加以充实,只有构建同外部环境匹配的企业文化, 方巩固以及提升自身核的心竞争力。因此,石油企业必须借助科学调研的方式,如通过观摩学习、服务外包等方式,掌握具备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同类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情况,并以其为参照,比较企业文化建设的短长,做到对自身企业文化建设的增益,也同步遴选契合新时期企业发展的价值准则,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凝聚彰显自身特质的新时期石油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底蕴,也是企业的“精气神”,作为石油企业而言,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彰显自身特质,使企业文化同其他企业相比具有异质性,并使企业文化成为自身的品牌。如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在产品理念建设中秉承“HSE”的理念,即构建“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位一体的产品品牌理念,这样,也同当前国际社会普遍追求的健康环保理念相契合,同时,使其成为新时期企业精神的体现。
3.形成全方位的企业内部员工认同
企业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企业内部发挥出聚合效应,关键在于科学的企业文化能够获得最广泛的员工认同,使员工的积极性和生产热情被激发。对于新时期的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来说,必须杜绝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肤浅认识,如将企业文化建设简单等同于统一的着装、企业歌曲等外在方面,更要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深入员工内心,使员工形成价值认同,并将价值认同转化为自身的行动。因此,石油企业可以借助调研问卷、访谈甚至心理咨询机构介入,了解和掌握员工对企业当前文化建设的真实看法,并结合反馈意见进行针对性整改;同时可以借助企业微博的新兴传媒方式,对员工进行企业文化宣传,使企业文化真正实现员工认同。
【关键词】企业文化 竞争力 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面临更加严峻的现实形势:来自同类行业的激烈竞争。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又直接决定了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市场中的兴衰。因此,无论是无论企业还是理论界都越来越重视对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企业竞争力受到企业资源、能力、环境等方面的影响,而企业文化可以把这些方面进行整合来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已经越来越成为共识。
一、企业文化内涵及其机制
(一)企业文化的内涵
关于企业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者企业家都有许多不同的认识和表达。本文认为: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企业本身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企业文化不是抽象、孤立的,它是伴随着企业的出现而产生的,伴随着社会的前进而发展的,它具有传统的理念和时代的色彩,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推动或影响着社会文化的进步。企业文化的实质是引领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一个员工的意识里,并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从现实状况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恰恰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就是要求每一个员工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
(二)企业文化机制
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文化,企业既然由人群组成,就不可避免会有文化。美国文化人类学家莱斯利·怀特曾经指出,“行为是文化的函数”。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也认为,人类绝大多数的行为,都是文化的产物。”因此文化对于行为的重要影响,已有共识。本文所指行为载体包括成员、管理层在内的成员行为、股东行为以及体现企业意志的企业行为(最终实施者是成员或股东)。成员行为是一种个体行为,企业行为是一种有组织利益的、有组织特征的、有组织目标的、体现企业的意志的由企业成员或股东来施行的组织行为。
(1)企业文化对成员行为的作用。文化会影响个体的行为,企业文化会影响成员个性心理和成员的心理环境,因而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的行为。由于企业成员在企业工作同时受到企业内外环境的影响,接受文化的信息是全方位、全天候的,因此企业成员除了受企业文化影响外,还有企业内部不同群体客观上存在的亚文化以及市场文化的影响,这些影响作用不一定与主流的企业文化相吻合,有减弱或者抵销的可能。企业文化对成员行为的作用取决于企业文化的影响力的大小。
(2)企业文化与股东行为。股东是企业的出资者,股东行为也是企业行为的一部分。但股东与企业成员不同。由于企业一般采用资本雇佣劳动的形式,股东不是企业权威的执行者,而是企业权威的构成者。股东最多也只是参与企业文化的设计,并不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企业文化的各方面,而且股东并不经常参与企业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只能认为股东处于企业中,股东行为仅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文化有关。
(3)企业文化对企业行为的作用。企业行为作为一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马奇和西尔特在巴纳德的现代组织理论和西蒙的决策理论的基础上写的《企业行为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企业行为理论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发展到今天,仅仅是对企业行为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就有各种不同的表述。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种:①企业行为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社会组织中围绕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产生的各种行为活动;②企业行为泛指从事生产、交换、分配、投资、消费等生产经营活动。以上观点是从不同角度对企业行为进行表述的,本文对企业行为的定义为:体现企业意志的、代表企业利益的、有目的的组织行为。
根据企业文化与成员行为和股东行为的分析,企业文化影响企业成员和股东的心理与环境从而影响成员行为和股东。而企业行为是体现企业意志的、代表企业利益的组织行为,最终实施者是企业成员或股东。因此,企业文化会影响企业成员和股东,从而影响到企业行为。
二、企业竞争力及其核心竞争力
(1)企业竞争力的内涵。企业竞争力,就是能够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制胜的能力,即企业的竞争优势。它是一个系统,由多种因素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本质是让消费者得到竞争对手的不可代替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波特教授认为,“决定企业赢利能力首要的和根本的因素是产业的吸引力”。产业吸引力由现有竞争者、潜在进入者、供方、买方、替代品这5种力量决定。在产业结构稳定的前提下,企业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在产业中的相对地位。
(2)核心竞争力。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最早在1990年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理论,该理论很快风靡了全球。企业核心竞争力,即核心能力,是指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消费剩余的、支持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对于什么样的能力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提出了识别核心能力的三项标准:第一,价值性,具有向终端产品附加明显的使用价值;第二,延展性,能够提供进入多种产品市场的潜在可能性;第三,独特性,竞争对手难以模仿。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核心能力是对个别技术和生产技能的复杂协调,竞争对手可能会获得构成核心能力的某些单面技术,但却学不到有关组织内部协调和学习的整体模式。他们认为,企业要想获得和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在企业的核心能力、核心产品和最终产品三个层面上。
参与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由许多要素构成,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以归纳为三个层次:第一,核心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深厚基础和必要保障,它包括人力资源、企业形象、企业创新、企业文化等要素。第二,制度层。其主要作用是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发挥、平台效应、起到支撑作用,它包括组织结构、经营战略、品牌、企业制度等。第三,产品层。其主要作用是把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化和物化,它包括产品质量、市场营销、技术等。
三、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的内在关系
(一)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核心价值观。众多研究和事实表明,企业核心价值观是持续成功的优秀企业“基业长青”的根本性推动力量。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来说,企业文化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核心竞争力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基础和源泉。
(1)企业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核心竞争力。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价值贡献性、独特性和延展性。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使得企业文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特征。首先,企业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发展具有价值贡献性。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全体员工共同认同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其次,企业文化具有独特性、扩展性和动态性。企业文化是员工在企业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的“共同认识”,具有长期性、个性化和动态性的特点;再次,企业文化具有不易模仿性。企业文化的路径依赖性使企业的历史成为优势资源,也使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和替代性。随着网络发展和信息的畅通化,企业间相互模仿和借鉴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在自然资源、规模经济、资金、技术等传统上具有的战略优势很难保持长久,企业的正式制度如组织结构、产权、公司文件规定的各种规则等,可以被复制、移植,唯有企业文化却很难模仿;最后,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充分发挥企业关键人才的作用。当今的企业竞争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人力的竞争。优秀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凝聚功能能够吸引并留住企业发展所需的各种关键人才,进而为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整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育和构建奠定深厚的文化基础,并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推动力量。
(2)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关键因素的核心。从管理学理论、企业文化理论以及战略管理理论综合来看,一个企业的成功特别是持续成功,必须以清晰的企业战略为前提、以企业文化为基础、以人力资源为保障,同时在三者基础上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并持续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对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基础性推动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是现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企业文化特别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影响企业的使命和愿景,进而影响企业战略、组织结构及企业制度,并通过对决策风格、企业战略的实施以及员工技能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现。中外企业发展的成功实践表明,企业文化蕴含的科学管理思想、开放的管理模式、韧性的管理手段不断推进管理的进步,使其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推动并促进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提高。
(二)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是一种个性文化,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源自内在需求的一种选择。由于企业的情况千差万别,所处的环境、经历的过程各不相同。企业文化因其个性而很难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因此,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一种独特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源泉,从根本上推动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人才、企业文化、企业资源、整合与协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五项关键因素构成,而人才是形成企业的创新能力、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基础。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这些关键因素中,都深深地渗透着企业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换句话说,企业都能够从企业文化上找到打造这些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动因。不大,而更多的是取决于使规划的制定得以完成的整个文化传统。
四、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作用
企业文化最重要的价值观就决定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企业文化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具体体现为其所具有的四大功能::
一是凝聚功能。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粘合剂,可以把员工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 使他们目的明确、协调一致。企业员工队伍凝聚力的基础是企业的根本目标。企业的根本目标选择正确,就能够把企业的利益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利益统一起来,是一个集体与个人双赢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就能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否则的话,企业凝聚力的形成只能是一种幻想。
二是导向功能。导向包括价值导向与行为导向。企业价值观与企业精神,能够为企业提供具有长远意义的、更大范围的正确方向,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基本竞争战略和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企业文化创新,其是观念创新,企业的持续发展而言是首要的。
三是激励功能。激励是一种精神力量和状态。企业文化所形成的企业内部的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与激发出来,人们的潜在智慧诱发出来, 使员工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高各部门和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和自主经营能力。例如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对员工设定了很高的任务目标, 但是在业绩考核方面却不仅以是否实现了目标为标准,且将指标与去年同期比较,没有完成指标,充分考虑造成指标没有完成的原因,是环境因素还是个人问题。如果是个人问题,分析该员工与以前比较是否有较大的进步,且以正面奖赏的形式对员工在成长的过程中遭遇的挫折进行鼓励。不像有些企业那样员工一犯错误就对其进行惩罚, 这样就有效地保护了员工的创新精神。因此,通用电气的高指标不仅仅是一种考核标准,更是一种激励手段。
四是约束功能。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为企业确立了正确的方向,那些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不该做、不能做的行为,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企业提供“免疫”功能。约束功能能够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 使员工明确工作意义和方法, 提高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以超出人们想象的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企业的生产、运作和竞争方略,企业要想实现永续经营的目标,要想以超然的地位抗拒市场风雨的侵袭,必须以强大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因为文化是灵魂,是企业创新等活动的理念基础,是企业一切活力的源泉,只有灵魂不灭、源泉不枯,企业才会有旺盛的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姚伟民.基于企业文化的核心竞争力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硕士论文,2006.
[2]房旭鹏.论企业文化创新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推动力[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5.
[3]梁秀君.企业文化在持续经营中竞争力的体现[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4]闻学.超级竞争下企业文化的功能维度及整合模型探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7).
[5陈宇.东西方企业文化的比较[J].改革与发展,2009,(2).
[6]韩佳泉,杜彦华,彭传江,唐晓梅.企业文化基础模型研究[J].黑龙江电力,2009,(4).
内容摘要:在竞争白热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需要挖掘和培育属于自己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基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是新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创新的重要基础,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进行培育并发挥其重要作用。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学习力企业创新
在经济全球化和竞争白热化的现代市场中,所有企业都试图寻找到创新的制胜基础,而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培育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为企业这一愿望的实现提供了条件。在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挖掘和培育有其新的特点和要求。
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再认识
核心竞争力最早是由美国的普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于1990年在著名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指组织中积累的学习能力,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生产技能和集成多种技术流派的学习能力,它是组织内部知识的汇总,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技能和融合多种技术的汇总。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典型特征:明显的竞争优势、扩展应用的潜力、竞争对手难以模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综合能力。而美国的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在随后各种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中,出现了多种观点的核心竞争力。具有影响力的主要有:雷纳德·巴顿的基于知识的核心竞争力,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性的、不易交易的并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的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拥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学习是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拉法和佐罗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不仅存在于企业的业务操作子系统中,也存在于企业的文化系统中,植根于复杂的人与人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企业核心竞争力蕴藏在企业的文化中,渗透到整个组织中,在组织内达成共识,为企业组织成员深刻理解并指导行动的企业文化,为形成不可模拟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威廉·波格纳和霍瓦德·索马斯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专有技能与竞争对手相比能够更好地指导企业实现尽可能高的顾客满意度的认知,包括技能、隐形知识和企业价值观等等。
综上所述,人们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不同,则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构筑基础和方式也各异。事实上,在企业竞争力新解中,将企业竞争力分为一般竞争力、比较优势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比较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竞争领域中一组较同行业有明显优势的能力,它包括:人才聚合力、新产品开发力、质量保证能力、营销能力、品牌信誉度、成本及价格优势。一般竞争力是基础,是所有企业应具备的能力,若企业不具有这些能力,就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在一般竞争力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培育和发展可产生出比较优势竞争力,大多数企业可完成这一过程。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比较优势竞争力,立足于市场的需求和顾客的期望,企业就能发展。长期而言,只有少数培育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才能长盛不衰。
进入21世纪的知识经济社会,知识是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因此,知识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途径。这种知识不仅是明晰知识(或称显形知识),更多的是默会知识(或称隐形知识),它是企业进行日常运营和竞争的最主要知识和武器。然而,这些知识需要企业不断的通过学习和领会来掌握的,并在不断地运用和实践中予以巩固。因此,学习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企业能否进行学习、学习效果如何、是否具有创新能力、能否适应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同时,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应挖掘和培育自己基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种竞争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才能成为企业不断创新、赢得竞争的核心竞争力。
2基于学习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内涵
纵观众多管理学家和学者的研究,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框架结构至今虽没有统一的理论,但对其特征的认识却基本一致,即有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动态性和长期培育性。核心竞争力的这些特征说明其不仅对企业且对于顾客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企业最为核心的能力,不能为其他企业所模仿,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即呈现出动态性。同时,核心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企业花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精力,不可能一蹴而就。
经过以上核心竞争力的特征分析可以发现,企业内有三个层面上的能力具备了这五个特征,即企业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这三力对于企业竞争优势的产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核心竞争力正是这三力有机结合构成的企业竞争优势的能量源。在核心竞争力内部,企业文化力铸成了学习力和创新力的环境和基础;学习力位于文化力和创新力之间,是它们的桥梁和纽带,更是创新力的直接动力源,它使企业获得知识的积累,为创新力提供了知识基础;创新力在核心竞争力的最上层,它能使企业形成核心专长,使企业最终在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文化力、学习力和创新力三力叠合成塔式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竞争优势的真正本源,而学习力则是直接动力源和推进器。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企业核心能力表现为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学习力的推进器和动力源作用更为明显。这些知识、技能和经验要通过组织的不断学习来获得和更新。如果把组织中的个人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转变成为能力“基因”,那么,企业组织中一个团队通过学习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就构成了单项核心能力,而整个组织的学习则整合单项核心能力,构成了一个能力体系,形成了企业整体核心能力。企业的学习力最终是通过创新力表现出来的,创新力的表现远不止技术创新,还包括组织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价值的创新等,这些创新是企业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最终培育而成。
这种基于学习力为直接动力源和推进器的核心竞争力,能够为企业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增强应变力,为企业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提供知识基础(包括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为企业获取市场、赢得竞争和不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企业要不断提升组织学习力。
3基于学习力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途径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利器,正如彼得·圣吉强调的“未来唯一竞争优势是比你的对手学得更快的能力”。因此,企业应提升学习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主要途径如下:
锻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和行为规范。它培养了员工积极性的动力,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它能够将全体员工的事业心和成功欲望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信条和行为准则。积极向上的、奋进的企业文化激励着企业所有成员不断地努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超越自己,这样良好的企业文化是形成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所必须的环境。因此,企业应锻造奋发向上的组织文化,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系统学习和在干中学打造旺盛学习力的学习团队。
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塑造一流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是一系列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的组合优势,其最终是要通过员工来实现的。基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更是如此,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型员工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人力资源。由于知识型员工综合素质的大幅提高,其能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监督,他们在感知自我社会角色和价值等方面也更加敏感。因此,企业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为员工塑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适当地放权,使员工间能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能够不断拓展自己知识、技能,与企业共同成长。
加强知识管理。知识经济社会中,知识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源。而对于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来说,其主要是通过知识形成自己核心竞争力的。这种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及其他可以名言的知识(即明晰知识),更多的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各种知识、技能等(即默会知识),企业应通过知识管理,促使组织内员工不断地自我学习和相互学习,特别是知识在组织内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运用知识来衍生知识,以形成本企业专有的不可为其他企业所模仿的诀窍性知识。知识管理所应关注的是企业内知识的生产、交流和应用,特别是明晰知识和默会知识的相互转化,使知识主体在相互学习、交流和运用中,为企业创造大量的效用。
不断创新。创新是企业学习力的进一步延展和升华。组织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将已有知识进行综合发展,创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知识,才能使企业最终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创新是在企业学习了大量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是对默会知识的吸收、理解和运用,能够激发知识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和制度的创新等,形成本企业所特有的各种创新成果,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样可以形成壁垒,以阻碍别的企业进入,甚至是偷窃本企业的创新成果。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培育需要较长的时间,具体可以使用如下几种方式。当然,方式不同所需时间各异,效果也各不相同。
内部提升。企业可以在领导者的带领下,通过内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大力培植团队学习意识,树立先进的学习理念,从而重新塑造学习主体,创建学习型组织。通过组织学习,获得组织发展所需要的各种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并能积极创新形成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适应组织内外不断变化的环境。当然,这种方式需要企业付诸很大的努力,且时间也比较长,但它能够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因为在学习力提升的过程中,组织通过不断学习、实践,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同时,保密性较好,不易为其他企业所模仿。
外部兼并。可以通过兼并其他一些具有旺盛学习力的企业,能较快地获取这种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兼并后不同企业间由于文化、习惯、工作方式等差异的磨合可能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
知识联盟。通过企业间签订契约进行知识联盟,相互学习,共同学习,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形成学习力的核心竞争力。但是,知识联盟可能使得核心能力容易为别的企业所窃取和模仿,且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等。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比其他企业更强的学习力是企业制胜的重要条件,企业应逐步形成建立在学习力基础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提升该种核心能力的方式选择可以在节省人力、物力、财力的前提下,使企业能尽快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周铁军.对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商场现代化,2006(1)
2.肖宝珍.警惕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陷阱[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5(4)
3.胡楚图.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措施[J].北方经济,2005(5)
关键词: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价值观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企业的竞争层面从单纯的技术、产品、品牌的竞争,逐步演变为企业通过其组织资本和社会资本的有机整合和利用,有效地获取、协调和配置各种资源和技术,以达到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保持企业可持续发展,获得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能力的竞争,即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
企业核心竞争力由以下几项构成:强势品牌和信誉;具有创造能力、掌握先进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企业家、管理队伍;具有同化其他同类企业的经营模式;具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团队;具有垄断性的原材料及其他如政府资源和特殊人际关系等。主要特征有:价值优越性、差异性、不可仿制性、延展性、可变性等五种特性。
二、企业文化的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是企业成员所认同的共同规范、共同信仰和共同追求。优秀的企业文化具有强大的心理激发力、精神感召力,并弥漫于企业群体之中,把每个个体的行为整合起来,引导所有成员朝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经济文化,它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和物质形态均为该组织成员所认可,它是企业存在的依据和发展的灵魂,是企业经营最深厚的基础和最根本的要素,是决定企业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力量。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一)优秀的企业文化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发展。一是优秀的企业文化孕育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二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为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思想保证,是企业凝聚力的思想基础;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要借助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指南针;四是优秀的企业文化为企业制度体系和创新体系提供必要补充,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五是优秀的企业文化的发展推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和进一步提升,为企业生存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首先,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和提高,影响到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企业文化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引导和鼓舞作用。其次,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文化发展提供有利的支撑条件,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再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能够丰富企业文化的物质内容和精神内涵,推动企业文化开拓创新。因此,强大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又为培育优秀先进的企业文化营造了成熟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四、塑造优秀企业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通过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全球最大的零售公司袄尔玛,之所以能走在世界500强的前列,纵然有诸多成功因素的驱动,但企业文化是其根本,而其创始人Sam Walton先生作为袄尔玛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提出的十条业务经营原则,成为了袄尔玛文化的核心,至今指导着袄尔玛全球业务的发展。企业家文化理念、经营理念对一个企业优秀文化的形成,有着最为直接最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提高企业家的素质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意义。提高企业家的素质,首先企业家要有明确而坚定的价值取向。如“松下精神”,就是通过松下幸之助的言传身教,逐渐成为全体员工所信奉的价值观。(二)通过塑造优秀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尽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标准转化为全体员工都能融会贯通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团队学习产生决策并将决策化为共识。因此,只有建立学习型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在特色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核心竞争力逐步提升。据有关资料表明,美国排名前25位的企业中,80%已经按照“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进入了企业再造;在世界排名前100家企业中,40%企业进入了建立学习型企业的轨道,通过这样的改造,这些公司增强了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由此可见,塑造优秀的学习型企业文化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势在必行。(三)通过塑造诚信的企业文化扩大企业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市场经营中商业欺诈行为的猖獗,使人们对诚信理念重新给予了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对诚信提出了要求,作为企业最大的社会责任,诚信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最基本要求。诚信是企业最大的无形资产,是品牌和企业竞争力的基础。海尔确立了“首先卖信誉,其次卖产品”的理念,使企业得以不断发展壮大;可口可乐也能在一无所有之时凭借信誉筹资重建一个新的“可口可乐”。由此可见,唯有诚信至上,企业才能具有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和核心力量,才能塑造诚信的企业文化。(四)打造知名品牌,通过塑造品牌文化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品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的一种重要战略资产,是企业无形资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它是企业对消费者的承诺,是企业信用的标志。要全方位提高品牌竞争力,一要做到保持和提高品牌的质量,不断拓展品牌发展空间和创新领域,使品牌长存常新;二要重视品牌的文化附加值,注重增加品牌的文化底蕴,是品牌文化新颖、深厚而永不褪色;三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四要全心全意依靠企业员工长期的自觉维护和提升品牌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五)塑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奠定人才基础。“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在实施人本管理的过程中,一要做到尊重员工人格,尊重人才,注重员工技能提高;二要努力营造一个员工工作开心,生活舒心的环境,使员工潜和积极性得以充分释放;三是要使企业员工当家作主,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职代会、党代会等各种形式让员工参与决策和管理,发挥对管理者的民主监督作用;四是要企业强化激励机制,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多种形式激励贡献,使员工得到合理回报,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
五、结语
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企业也在不断发展,企业文化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为此,企业核心竞争力也不可能一成不变。企业文化应随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的变化而变化,不断为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唯有保持企业文化的动态发展,在发展变化中不断创新,才能保证企业逐步做大做强,使之成为为企业提供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坚强后盾。
参考文献:
[1]郭纯金.企业文化[M].中山大学出版社,1991.
[关键词] 商誉 核心竞争力 企业 联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自身所拥有的、对其市场竞争能力能够长期稳定起主导和关键作用,并且是其他企业不能或不易替代和模仿的要素。商誉是企业的拥有和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无法具体辨认的资源。
1.从过程上看,企业商誉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企业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形态都是结构性的、隐性的,都是企业特定历史进程的结果,这就决定了二者的建立不是朝夕之功。企业商誉的积累是漫长的,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有时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养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完成的,是从企业过去的成长历程中积累而产生的,不是通过市场交易可获得,它是一项长期的、根本性的战略, 需要企业构建和发展一个创新型的学习组织, 在不断的学习、积累过程中, 增加企业的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形成竞争对手难以模仿和超越的竞争力,并不断地改进和发展的一种能力。
2.从手段上看,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企业商誉的关键点。企业文化是个综合的概念,是企业家成员的思想与精神境界的综合体现,企业只有塑造一种属于自己的,具有凝聚力的文化才能成为卓越的企业。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让企业形成其独特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整合更大范围资源、迅速提高市场份额,同时企业文化也影响着人力资源的效用,它也是企业商誉得以产生的土壤。商誉只有与人力资源所衍生的企业文化保持紧密地联系,才可以长期保持不变的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这是企业得以维持其竞争优势,也是维持其商誉的关键所在。
3.从影响范围上看, 二者都涉及整个企业的各个环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来说, 它是一组技能和技术的集合体,而非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许多不同单位和个人相互作用产生的,它的载体是整个企业,而不是企业的某个部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必然是企业整体优化的结果。而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种特殊形式,商誉与作为整体的企业有关,因而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与企业的可辨认的各种资产分开来出售,它的价值,只有把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时,才能按总额加以确定。因此,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样,影响范围都是全面地、整体性的,它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
4.从产生的根源上看,商誉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都来源于人力资本。人力资源的垄断与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企业对市场和技术的垄断均为可以出售的权力,应属可辨认无形资产的范畴,而前者不能脱离企业而单独出售,与之相联系的超额赢利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净资产超额赢利能力。所以,企业的商誉应来自其对人力资源的垄断,当人力资本的超额效用为正值时,该部分超额效用的价值体现即表现为企业的商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赖于核心技术、营销网络、企业管理、企业文化等多种因素,但其最主要的根源,还是对人力资本的垄断,它与商誉的产生根源是一致的,人力资本的使用权与占有权的分离,使得企业的契约具有不确定性或不完备性,正是这种不完备契约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才使得来自人力资本的超额利润的产生成为可能。
5.从实质上看,企业商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是企业商誉的目的与归宿。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其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源泉,是保持长期稳定超额利润的生命线,所以,能够为企业未来带来超额收益的并非商誉本身,而是隐藏在其后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商誉的实质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商誉仅仅是企业核心能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实际上,正是由于企业拥有内在独特的不模仿的核心力,它才能获得持续的超额收益,才实现企业整体价值大于其各部分价值之和。如果把正面的商誉作用于企业, 会带动企业的管理创新、技术创新、营销创新,从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商誉与企业核心竞争力都能给企业带来超利润的能力。商誉既是一个企业与企业产品在顾客心目中塑造形象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向外界释放与推广的过程,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在我们看到商誉与企业竞争力的内在联系的同时,也应注意到二者的区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是从企业的主体出发,强调企业自身对知识和技术等要素的整合;商誉更多地注重顾客对企业的认识与表现,强调客体对主体的反映。商誉虽然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而存在的,但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体现在资产审核的账面上;而核心竞争力与其有关的成本没有可靠的或可预期的联系,其所产生的收益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从产出的角度我们也无法准确地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因此,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评估、计量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与讨论。
参考文献:
[1]丁为民:企业契约的实质和经济意义:一个的说明.经济学家[J],1998.1
[2]于越冬:人力资本与企业商誉的经济实质.会计研究[J],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