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

第1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 新形势 计算机网路技术 趋势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21世纪已进入web2.0的时代。随着网络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应运而生。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按照特定的网络协议将地理空间上一些独立的、分散的计算机连接到一起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强大的功能的大系统,从而实现了网络上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传递两大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和不足

1.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更多的资源得到了共享。人们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开通上网功能,通过计算机网络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查阅一些相关的信息,提高了人们工作的效率,改变了人们工作的方法和工作地点。在现代条件下,人们可以在办公室、家里甚至车上等任何地方进行办公,促进了办公自动化、工厂自动化和家庭自动化的发展。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逐渐向高速网络技术的阶段发展,人们通过这个开放的网络平台获得的资源不仅仅包括文字、图像、音频等,更包括计算机通讯、传真、交互传输等更高级的网络需求。

1.2计算机网路技术发展的不足

首先网络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使得一些非法分子钻网络技术的空子,进行一些网络诈骗等非法活动,使得人们的网上银行等出现极大的安全隐患,导致人们资金受到损害。其次,网络技术安全系数不高,导致出现很多网上泄密的现象,客户的隐私和客户的数据资料被一些黑客等窃取、盗用,造成一定的损害。另外针对于青少年来说,网上不良信息泛滥,而他们没有鉴别的能力而无选择的接受,不利于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第三,虽然网络技术迅速发展,但是高级网络技术人才缺乏,普通人只是粗略的掌握了计算机网络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一些能够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编程等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并不多,这造成了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网络技术人才的匮乏不相适应。

2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策略

2.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朝着集成性、开放性和智能化逐步发展的。随着计算机网络资源的高度集中,网络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传播业更加的方便、快捷。而且整个计算机网络体系形成了一个开放性的、广泛的平台,各种各样的资源在统一的接口标准下形成一个整体的系统,被人们所认知和运用。智能化即人工智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工智能被引入市场,被人们所广泛接受和认可。而计算机网络技术也逐渐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计算机网络网络发展中,人工智能使得机器也更加智能化,也必将改变人们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习惯。

2.2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深化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一种螺旋上升的状态,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推动了新的技术的应用,同时新技术飞应用也使得对网络技术的研究更加的深入。现阶段,传统的通讯协议由于太过于复杂,使得占用的网络资源较多,而且传输的效率低下。新形势下,要使得计算机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就要突破传统的低速传输的瓶颈,逐渐提高通讯速率和质量,让网络计算机技术适应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另外还要深化计算机网络的软交换技术、光交换与智能光网络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使得网络除了能够具备传统的文件传输的功能更能够提供更多的应用,如计算机视频会议等,为人们提供更大的便利和更好的服务。

2.3移动网络的迅猛发展

移动网络是未来计算机网络发展一个重要应用。新形势下,随着移动手机的功能逐渐丰富,手机逐渐成为了一个集通讯、游戏、娱乐与网络等一体的工具,利用手机这一重要的载体来实现移动网络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在未来也即将会有更多的定位感知服务通过手机这一移动设备来实现。在第四代网络技术即4G无线移动技术,传输的速度更加快捷,传输的媒介更加灵活,传输的内容也更加丰富。在4G的无线移动技术下,对多媒体的音乐、图像和视频做了更加人性化的处理,让人们随时、随地的轻松的浏览在线视频和网络电视、倾听音乐、办公学习。

2.4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前面我们提到网络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它关系着每一个计算机网络使用者的切实利益,随着计算机网络发展,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们要保证合法网络用户的合法权益,禁止一些非法用户占用带宽。同时规范网络立法,加强对计算机网络信息的监管,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净化,打击一些利用极端手段盗取别人信息和数据资源等行为。最后还要积极研究一些维护网络安全的技术,如防火墙技术,防止非法用户未经别人允许侵入网络和占用资源,还可以通过在公共基础网络上建立虚拟专用网等形式维护计算机网络端系统的安全。

3结语

新形势下,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高速网络技术阶段,随着局域网技术的成熟,一个集成性、开放性和智能化的网络计算机技术系统已经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促进了自愿的共享,也大大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参考文献

[1] 刘.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有色金属加工, 2009(03).

第2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化工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探索

文章编号:1672-5913(2010)08-0033-05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问题的提出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主要培养网络相关的高技能技术人才,从事网络工程、维护、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

随着社会发展进步,各行各业信息的发展进程加快,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但是该专业大专层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并不乐观,特别是就业质量不高。例如在化工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8%以上从事技术服务层面上的工作,有一部分只从事简单的网络数据录入工作,处于计算机技术人才层面的最低端,真正在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建设与管理岗位上工作的甚少。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

(1)专科层次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究其原因是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没有充分根据工作过程展开专业教育教学。

(2)化工类高职院校,信息技术师资积累较少,技术积累较浅,没有足够的沉淀,难以有较强的网络技术教师水平。

(3)化工类院校化工类专业特色鲜明,适合人才市场需求,而信息技术类专业趋于弱势,社会需求和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不把计算机网络专业作为首选,造成生源质量不高。

由于上述原因,在化工高职院校办计算机类专业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处于一种次要位置。因此,如何在化工高职院校化工特色鲜明、社会需求旺盛的环境下,办好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这是我们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长久以来一直探索和实践的课题。

2 依附学院特色改进专业方向

在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类专业群建设成就突出,被社会认可。近年来,化工行业发展迅速,人才需求量大,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化工、机电类毕业生就业率高。

我们学院近邻就是内蒙古电子信息技术学院,如何与此学院合理划分人才规格和专业定位,办出化工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特色?近三年来,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了学院三届校企洽谈会,进行了调查问卷、座谈、定向访谈等活动,对于化工类企业信息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有了全面的了解。在我们三年的调查中,对210余家化工建材类企业进行统计,得到的结论是:

(1)企业需要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人员,这样的人数在需求比例上约占企业毕业生需求总数的5%左右。

(2)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技术人员:熟悉计算机常用软件的使用,熟悉办公自动化系统,熟练进行计算机网络维护与网络建设。

(3)企业需要计算机控制技术人才:在调查的大中型企业中,DCS系统应用普遍,环境总线系统已有应用,对于此类技术,很多从业人员是由计算机专业改行从事控制技术工作,进入工作慢,学习实习过程长。

(4)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步发展,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大大促进了市场销售的定向及地理位置的扩展。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绝大部分化工建材类企业需要的信息化技术人员是综合性的,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而现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划分及定位,正是缺少这样的人才培养方向的毕业生。

作为一所化工高职院校,开办计算机类专业正处于一种“窘迫”境地,我们既没有信息类学院专业定位明确,又没有化工建材类专业的显著特色。因此依附化工类专业特色,研究并探索具有化工职院特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专业的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向,是我们近几年的探索研究的课题,经过实践取得了一些成绩。

3 主要改进措施

3,1合理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通过校企合作,深化“工学结合、双证毕业”人才培养模式,依据“组网”、“管网”及“用网”的实际工作过程,我们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以及具有计算机网络软件、硬件组网与调试、网络系统安装与维护、网页设计与网络编程能力,面向计算机网络企业和领域里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培养能在中小型化工建材企业第一线从事网络规划、组建、应用、管理与维护等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以培养高等技能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我院注重行业社会背景分析,进行了人才需求及毕业生跟踪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设计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如表1所示。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重在专业动手能力的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依据“组网”、“管网”及“用网”的培养目标,将其分为培养网络工程、网络项目管理与开发、网络电子商务三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其中网络工程主要包括计算机网络组建、管理与维护;网络项目管理与开发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网络程序设计与数据库开发;网络电子商务主要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等。

3,2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学生“组网”、“管网”、“用网”的职业能力,让学生获得在“组网”、“管网”、“用网”工作过程中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该与整体化的实际工作过程相联系,即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组建、管理及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工作过程相联系。首先,通过调研确定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络电子商务三个方向的岗位群;其次,进行相应模块的行动领域(行动领域是按典型工作过程能力要求进行归纳总结的结果,体现的是现实的工作岗位能力目标,是完成目前工作岗位的要求)分析,即具体工作过程的分析;再次,根据行动领域确定相应模块的学习领域(学习领域即专业课程体系,是基于岗位工作过程分析,最终由行动领域转化而来,它的教学目标要求既源于岗位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又高于之);最后,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教学项目。在构建课程体系时,注重工学结合、“双证”课程的融合。

以我院为例,我院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化工行业、建材行业,深度这些行业中涉及到的网络技术知识,调整课程设置,制定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工学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同时,确定“网络工程与管理”的核心能力为课程主线,按照“组网”、“管网”、“用网”三个专业方向(三个模块)的实际工作过程分别与行业建立“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所示。

3,3依据工作过程构建实训模式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要形成特色鲜明的高职办学模式,课程体系是重要的载体。办学特色正是通 过课程体系的实施来实现的。抓好课程体系建设,对高职特色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生产复杂产品、完成重大项目都可能需要多个工作过程,从而构成了该产品、该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是根据产品、项目的工作过程系统确定学习领域后,以学生为中心而设计的课程体系。

(1)采用“项目/任务训练”模式。

为保证综合实训的有效性,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接受全过程的操作训练,通过完成一项完整的生产项目/任务,可以让学生体验生产各个环节的主要技能的要求,了解生产或服务的程序,体会生产或服务中环节的连接重点和各个工作岗位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训中我们可以以“建设某商务网站”和“组建某网络”为实际任务,并设定网络、网站的具体需求,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训方案的设计,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方案设计要体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要预见到应该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要以完成项目要求为最终目的,按照自己事先的设计独立完成,在进行操作的同时应完成相关文档的书写。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考察生产实地、设计方案及调试设备等,仅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检查、解决他们的一些疑难点。在这个过程中除了能够培养学生系统、完整、具体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2)通过必要的组织形式完成工作。

课程综合实训采用的组织形式应该是企业常见的劳动组织形式,这样可以使学生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学生的组织能力。

目前,软件工程和网络工程领域主要采用项目经理负责制。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项目小组,小组成员扮演不同的角色,在项目经理的组织下共同完成网站项目或网络项目的设计与实现。在实训成绩评定的过程中以项目小组为单位,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整个团队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

(3)课程综合实训应集中、连续的进行。

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项目的设计与实现是一个综合了各个技术环节的连续过程,其中会出现很多需要反复调试和处理的突发问题,因此综合实训的课程安排应该是连续的,甚至是没有课时概念的。整个过程应该有总体的时间要求,但是学生的具体工作时间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由项目小组的项目经理灵活安排。

一般说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综合实训应安排在实习前进行,并具有连续的、充足的、安排灵活的课时(时间一般在两周以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多项操作程序的综合训练,达到就业岗位的最低要求。

(4)课程综合实训的成绩考核。

成绩考核对整个教学过程起到导向、检验诊断、反馈调节等多重作用。综合实训的考核评价应采取与以往不同考核评价方法,采用多方位的考察综合实训的结果,全面评价学生掌握专业核心能力和关键能力的程度。在评价内容上采取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内容相关联的考评体系,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评价方式上采取多种评价形式,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项目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和指导教师的评价相结合。实训的综合得分由实训设计、实训过程、实训成果、实训报告、回答问题等几个部分的得分组成,学生的成绩由个人和项目小组两个方面的表现决定。指导教师记载每一个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成果验收得分、批阅实训报告得分;在项目设计、实施和验收过程中,由项目小组选出一名学生,进行汇报答辩,指导教师也可从项目小组中随机挑选学生回答问题,其成绩作为本组每一个学生的成绩。

3,4做好系列化专业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以课程建设为基础,突出重点,保证质量,配合专业主干课程的建设,进一步调整充实教材的编写出版规划,做到:

(1)将教材编写重点放在具有优势和特色的课程上,放在师资力量较强、教学资源充足的课程上,放在教学内容经优化整合后的新课程上。

(2)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发挥其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水平较高的优点,推广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尽快完成在编教材的编写出版工作。

(3)鼓励教师摆脱传统的学科、知识体系的束缚,在进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要求编写教材。

3,5加强企业合作,提高就业率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规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方面,积极探索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模式,加强科研、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从而保证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计算机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指导委员每学期都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业建设工作。在专业结构的调整、人才的培养模式及规格、人才培养方案设计等方面,专业指导委员会都参与,我们认真听取了校内外专家们对本地区企业发展的现状及行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分析,使专业的设置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面对地区、行业、企业急需和紧缺的人才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明确人才培养方案。

在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时,我们也邀请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人员参与,把握好“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度,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相对独立,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近一半左右的比重,相当一部分实训项目是在与学校签订了协议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由实习基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教师共同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指导,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加深了对专业特点的了解,使学生热爱所学专业,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认真做好本专业最后一学期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采取学生自找与教师安排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在企业进行毕业前的综合实习。学生在实习的同时,确定与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毕业设计课题。学生与企业进行了实质性的双向选择,实现了顶岗实习、做毕业设计课题与学生就业的三位一体化。近几年由于校企结合得比较紧密,工学结合顺利,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与企业间的信任度进一步提高,企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比较满意,每年企业在学生毕业实习结束后都与本专业不少毕业生签订了就业意向书。

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的密切结合和相互促进,是保证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专业教师积极利用实验室、实训室的条件,开展校企合作,而其中工学结合是改革的主题和重点工作。

(1)完善企业参与教学改革机制。

进一步加强和企业的联系、合作,进一步发挥专业顾问委员会的作用与职能。聘请企业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制订,并邀请他们定期讲座,介绍企业改革、发展情况,使教师、学生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对技术人员的要求。

(2)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

为使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工程意识和竞争意识,实现全过程育人,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学生社会实践制度,规定学生假期必须进行社会调查,每学期交社会实践报告一份。

(3)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在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作用。

我院计算机实验、实训室共有7个,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室有两个,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了比较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

(4)发挥校外实训基地的作用。

继续巩固与北京爱思爱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西部动力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呼和浩特市奔腾计算机服务公司的合作,结合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计网06-1班在北京爱思爱迪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完成顶岗毕业实习,实施效果良好。

3,6改革考试方式

目前,我们在制订课程考核标准时,参照了锐捷,Cisco,华为等业内龙头企业IT认证的中级教试标准,适当提高要求,建立本专业人才技能水平评估标准,然后分解到课程,建立每一门课程(或者课程模块)的评估标准,努力实现课程评价的标准化。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试题库和网上实操作考核平台,理论与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客观评估学生的能力。

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渠道,我们将业内主流企业的培训资源(例如培训教材、电子课件、在线考试系统等)免费“拿来”,以内容置换等形式加以利用吸收,融入到专业技能课程和整周综合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得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得到加强,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技能层次,进一步扩大学生对企业岗位的适应能力,努力实现学校学习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第3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海口经济学院海南海口570203

摘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早已被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本文重点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实践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问题;策略

0 引言

在实际教学中是与计算机网络密不可分的。针对这一点,我们可以断定,计算机网络是当今大至高等院校、小至小学及幼儿教育中,是它们的主要教育教学的方向。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越来越注重教学实践教育,计算机网络的手段和方法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

1 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实践教学的优势和劣势

1.1 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计算机网络可以增强学生的新鲜感,而计算机网络上有很多知识是传统纸媒无法比拟的,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大大提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的学习质量。例如,教师使用计算机网络的视频演示时说明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在教室学习加强对所接收的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的主题的理解,彻底了解后,并可通过实际操作电脑,并由此学会并巩固知识,毫无疑问,这将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1.2 劣势

网络软件的开发不够全面,在一些问题上尚未制定发展不健全,不具备可操作性的教学软件或软件;教师备课太麻烦,课件某些话题很可能是不成熟的技术或设备太旧,多媒体教室建设,利用网络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导致高昂的经济代价,这对于一些学校,也可能是更加繁重,如果国家不补贴,在一定程度上,一些城镇学校根本就买不起;实践教学只能在其他教室中使用基本上不能使用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的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2 计算机网络实践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具备专业素质高、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视。在当代教育中,学校与教师应当对人文关怀予以高度重视。然而在实际开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不够重视,依旧采取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特长无法充分展现出来。由于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也未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的教育需求。

2.2 学习效率不高

许多计算机网络开展教学实践必须在理论指导的基础上,而理论课和实践课是单独的,并没有采用“教学综合性”的方针,这样一问题明显表现在课堂上,其中教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教学媒体,使学生学会理解理论知识,第二天来了,在培训室,在实践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知识,很多学生不记得了,教师曾无奈再次解说,无形中占用了学生宝贵的训练时间,实践教学任务无法按时完成,效率很低。

3 提高计算机网络实践在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3.1 转变教学观念

在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学生不挂科,能够顺利毕业就是教学的目的,从而忽视了对知识掌握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少之甚少,从而导致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要想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其前提条件是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与创新能力。教师还需要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社会岗位中的需求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职业定位,并将职业导向理论引进到教学过程中,以便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改变以往以教学为主的观念,从而转变为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以及就业导向等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需要转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教学方式,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是教学中心的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2 丰富学生的网络知识

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转型,中国的信息化社会,互联网在社会各方面迅速蔓延,在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多使用互联网。有必要把重点放在理论知识,使学生获得足够的积累和提高,更要注重理论与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改变了计算机网络实训实践学生的理解,当然,认真学习理论,积极实践锻炼,学生的认知发展的网络实践能力。教师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你可以选择一个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建设和实践内容划分为生活中的例子,使计算机网络更加生活化教学、实践,从而提高学生网络的实践、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

3.3 突出主体性和专业作用

教学计算机网络的各种专业发展课程占不同的比例,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专业是不同的,教师要区别安排实践课程涉及的网络设计和实施,以满足不同专业要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适度增加教育和实用性的难度,而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教学和实践,可以进行基本的网络知识学习。

4 小结

在信息化的时代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尤为重要。因此,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出来,针对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以便提高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琳.浅析计算机网络实践在教学中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2009(10):181.

[2]王哲.计算机网络在教学实践中的开发和应用初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4):224-225.

第4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人才培养 农类高职 计算机网络专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4C-0124-02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M,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及信息化网络设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现阶段我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知识滞后、职业技能不强、适岗能力差等问题,亟需破解。本文以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从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考核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

一、明确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备理论知识,熟悉主流网络设备的性能,具备较强的企业网络系统设计、集成、管理和运维能力,具备网络设计与管理、网络安全检测与防护等专业能力,具备一定创新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运行维护管理和网络技术应用服务、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服务“三农”第一线的高端应用型技术人才。

根据专业培养计划,我们以农为本,服务三农为目标,通过对农业系统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农业或者涉农企业单位进行走访调研,分析归纳出专业的定位、就业岗位群、岗位对能力的要求,从而形成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具体见表1所示。

二、建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三年制的特点,结合学生接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我们把人才培养过程划分为职业知识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素养教育三个阶段,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案例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法,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基于工作过程的培养方式,由易而难、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综合能力、岗位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从而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具体如图1所示。

第一阶段:职业知识教育。主要在多媒体教室或者计算机机房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职业的要求,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仿真教学等教学手段完成基础知识学习和基础能力训练,达到专业入门水平。授课及考核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完成。

第二阶段:职业能力教育。主要在网络技术实训室围绕“建网、管网、用网”等典型企业任务安排理实一体化课程,通过真实工作、真实项目的训练和分享,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达到专业较高水平。授课和考核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完成。

第三阶段:职业素养教育。主要由网络中心教师以校园网为平台,指导学生进行真实岗位能力训练,然后到校企合作单位,由企业导师指导进行顶岗实习,同时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从而使学生具备岗位素养和能力要求,胜任工作的同时还具备晋升的空间。

三、构造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应以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专业技能、过硬的职业素质为培养目标,从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人才培养体系,如图2所示。

(一)理论知识课程体系。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突显农类院校特色,构建以服务三农为特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体系,遵循知识进阶规律,以够用、能用、会用为原则,强调专业知识的针对性、技术的实用性和能力的可塑性,设置农业知识基础、学网、建网、管网、用网等五大理论板块,从简单到复杂、从基础到专业,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理论教育体系。

(二)实践技能教学体系。实践技能教育体系是培养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专业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构建时我们采用“五段渐进式”设计实践教学课程,即“课程实训”“专业综合实训”“企业实践”“创新实训”(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创新课题)“顶岗实习”。通过循序渐进、层层递增的实践教育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出实践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的人才。

(三)职业素质教育体系。职业素质教育体系由入学教育、品行教育、职业素养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构成,是综合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在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良好的职业品德、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强调专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他们更快胜任工作,更快获得职务晋升机会。

此外,我们也鼓励学生参加华为、思科、H3C等业内著名网络公司的水平认证考试,提倡学生参加劳动部举办的各种类别的OSTA职业资格认证,强调每个毕业生除了完成专业学分的学习外,必须取得一本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证或者专业技术水平认证的证书,从而促进学生网络技术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成为高素质、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

四、改革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准,也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是否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养成职业素养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为了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加全面、准确、有成效,我们通过改革考核内容、创新考核形式、丰富考核手段、建立有效考核机制等方式,形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一定的成效。具体实践与探索如下:

改革考核内容。根据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要求,以“学网”“建网”“管网”“用网”为主线设计专业考核内容,具体由计算机操作能力、网络系统建设与网络设备安装部署能力、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能力、网络管理维护能力、网络工程监理能力、网络数据库应用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能力等方面构成。

创新考核形式。首先,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形式,强调技能的应用能力,提高过程考核在考核体系中的比例,从而使考核结果更能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其次,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创新考核方法,`活应用各种考核形式,比如期末考试+现场操作考核、课程实训+项目答辩、项目+总结等,结合平时纪律、课程实训表现,得出能体现学生真实水平的成绩。再次,提倡以证代考,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级别的网络技术技能比赛,获得名次者直接免考核和给予相应的学分;通过行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水平考试,比如华为网络工程师认证,也应免考核并直接给予相应的学分。此外,顶岗实习考核由企业导师和指导老师共同组织,以学生完成真实工作岗位工作的质量进行评价。

丰富考核方法。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考核方法应该突出多样性、针对性、有效性,不局限于理论考试,可以采取面试、实验实训、参与项目、小组汇报、实地调查等多种考核方法,也可以考核学生在真实工作任务中的团队协作、岗位适应、主动创新等。

建立有效考核机制。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考核中,建立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制度,侧重实践能力的考核,形成“能力本位”的专业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时应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遵循专业教学体系要求,从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确定教和学的方法,得出专业考核方法。在考核过程中,应以能力考核为导向,考核内容不但可以反映学生理论水平,同时也能体现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综合能力,从而实现对学生知识、技能、综合素质进行科学评价。

农业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农业科学人才的基地,我们应该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努力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道路,为广西农业现代化提供高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同时也为高校类似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陆迅.农类院校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广西教育,2015(47)

[2]冯妍,韩宏,李书琴,耿楠.农林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3(14)

[3]张海娜.农业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以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上海交通大学,2014

[4]吴继云.福建省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5]于丽.研究型教学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0)

【基金项目】2014年度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项目导向教学法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2014JGB338)

第5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专业设置;物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1009-3044(2016)31-0112-02

1引言

物联网是1999年提出的,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信息产业浪潮,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包含RFID射频技术、有线传感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数据交换与网络异构、终端管理等关键技术。

在国外:美国提出“智慧地球”;2009年10月,欧盟委员会以政策文件的形式对外了物联网战略,提出要让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日本在2004年提出了U-Japan计划,2006年提出了I-Japan战略2015;韩国在2004年3月提出了U-Korea战略等。

在国内:2009年8月和12月,提出建立"感知中国"。2011年11月末国家又制定了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中央政府及各地方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断深入,“政策先行、技术主导、需求驱动”成为了我国物联网发展的主要模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物联网产业规模已经从2009年的1700多亿元增长到2014年的6000多亿元,预计,2016年物联网规模将达到8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到2020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要比信息互联网大30倍,是典型的朝阳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2011年有近40所知名院校获批开办物联网专业、2012年又有30多所院校获批开办物联网专业,2013年有些中职学校也开始开设物联网相关方向的专业,我校在《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实施意见》(厦府[2011]219号)文件精神下,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发展战略,根据我校办学及专业的特色和优势,也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下与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了物联网方向的5年制高职班)。

1在中职学校开设物联网专业的意义

中职学校当下的教育目标是将学生造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体,使学生成为会学习,能工作且自立于社会的人;成为探求新知不断完善自我、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职业变革的人。中职学生有了宽厚的知识和扎实的基础能力,有了正确的价值观、人身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就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广泛就业的适应能力,成为一专多能、一专多技的应用型人才。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急需大量的相关研究人才,高等学校争相开设的物联网专业,培养的大都是这一类型的人才,主要为企业培养物联网技术系统设计,系统及设备的硬件设计制造及软件代码编写等方面的人才。同时,在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等,还需要大量中低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这类工程技术类人才。随着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和普及,在工程技术领域,还需要大量的一线技术人才。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物联网设备的规范和统一,为中职学生成为物联网工程技术一线技术人才创造了可能,在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也成了当务之急的事。

学生在毕业后要能够依据行业及社会现实,通过对各种信息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判断,对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向有所预测。现在一生从事多种职业已成为普遍现象。这就要求中职毕业生要想得到很好地发展,不仅要对本行业的前景有预测能力,还要对相关行业或可能从事的行业乃至社会的发展做出预测。进而能够根据行业及社会的发展要求,不断调适自己,以适应社会,立于不败之地。

2用物联网思想向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渗透

2.1入学的专业介绍

现阶段的初中生在中考结束,报考中职学校时选择专业具有盲目性,对将要学习的专业认识严重不足。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本专业有着认识的误区,片面地认为学计算机网络就是“玩”电脑联网游戏。因此,中职学校在新生入学时,非常有必要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内容和特点,同时也把物联网介绍给学生。从物联网的技术支持到物联网的现实应用,让学生真实地感知“物联网时代”就像“互联网时代”一样已经汹涌澎湃地向我们走来,并且我们所学的计算机网络专业正是这浪潮的最前峰技术甚至是主力技术。这种学前的引导,对每位选择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都是一种激励。

2.2 学生的专业学习

物联网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无线传感器网络、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上,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与物联网联系紧密以及相关联内容的是多方面的。在信息传输技术方面,关于信息的物理传输介质、组网技术、信息传输方式、路由协议和算法等知识内容都与网络技术相通;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关于数据存储技术、数据加密、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安全机制、海量数据处理等知识内容也是相类似的。对于文化基础不是很好的中职生来说是比较难于理解掌握的部分,也是需要我们计算机教师想方设法利用各教学方法手段来完成这个教学目标,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应用上,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普遍都会开设的图形图像设计、网页制作、动态网页制作、动画制作、视频剪辑等课程的知识内容在物联网上应用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由于物联网的真正内涵是让人们去真正实现“物―物”相连,“物―人―信息―社会”相通,即是让人们能轻松去“感知”这个物的世界,因此,“交互性”是各种物联网应用的重要体现。据此,教师在教授像Photoshop、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调试等课程时,应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利用项目教学法、学习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微课教学、Mooc教学、混合式教学、顶岗实习等模式进行教学,这些对于物联网即将来临时代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珍贵的基石。

2.3 学生的就业指导

职业类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从事安装、调试、维护、生产、营销和推广等工作。物联网是一个智能的网络,它在现实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应用,涵盖了交通、建筑、家居、环境监测、农业、食品安全、健康医疗、军事车防、电网、物流等很多行业。纵观物联网的从业岗位,对于技术人员,尤其是建设调试、维修保养、技术服务、营销推广等工作,不需要非常深的理论知识,只需要掌握相关的操作规范与标准,具备最基础的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岗位必备的技能技巧即可以,正符合中职学校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主动性差、动手能力强、适合奔波式工作的职业特色,所以对于当前人才需求量大的物联网技术相关行业中必然会有相关岗位需要我们中职学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去就职。

3用物联网思想向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调整

3.1 调整网络技术专业化方向

目前,中职计算机网络主要有网络技术专业化方向、网站建设与管理专业化方向。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化为例,该专业化的学生学习以网络硬件操作为主线,该专业的毕业生具有网络基础知识、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维护、网络设备的安装、调试和配置、中、小型网络建设、管理和安全维护的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结构化综合布线、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和调试、网络运行维护与安全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网络设备的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但对物联网系统的概念、RFID、各种传感器、物联设备的安装、调试等工作不了解。需要适时调整专业化方向,在课程设置上融入物联网思想。为物联网产业时代的到来储备好人才。

3.2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化课程设置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化课程。原来的网络技术专业基础课程由:网络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PS图形图像处理;专业核心课程有:Acess数据库、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08/Linux)、网页制作;专业化方向课程有: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动态网站开发,网络布线技术。以上专业课程均没有涉及物联网思想的内容,因此可以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的途径,在专业化课程设置时融入物联网思想相关的课程,如:专业基础课程加入物联网技术导论,电工基础、C/C++程序设计;专业核心课程加入电路分析、传感器及WSN技术、RFID及二维码技术、SQL Server安装配置与管理;专业化方向课程加入.NET应用程序开发、智能家居综合实训、安卓物联网应用程序开发、智慧生活综合实训、物联网工程设计与实施、智能追溯综合实训等课程,提升专业课程与物联网产业的吻合度。

将学生的素质提高和能力培养应贯穿始终。重视文化基础课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化方向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企业意识、岗位意识、工程意识和规范意识,同时还要培养团队合作能力,锻炼学生的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为物联网产业服务的能力。

3.3 教师更新物联网新思想,更新教学内容

当前,物联网技术正在蓬勃发展,而学生所使用的教材跟不上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更落后于技术、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与生产、生活实际脱节。所以,学校应安排一线教师到物联网相关企业进行培训,学习物联网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新设备等新知识;一线教师应把学到的新知识带回学校并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够跟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步伐,为学生今后能够顺利地在物联网相关行业、产业找到合适的岗位,并为学生晋升高一级学府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总之,物联网时代已到来了,中职学校作为培养中低端的应用型技术人才的摇篮,要根据时代的发展,用物联网思想对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渗透,调整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专业课程。通过对行业、企业调研,占领人才培养的制高点,紧跟时代步伐,为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使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毕业生能顺利踏入社会,找到理想的及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岗位进行就业。

参考文献:

[1] 刘鑫国.浅析物联网背景下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J].福建电脑,2013(4).

[2] 舒松,喻会. 高职物联网专业建设初探[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1).

[3] 邓兆红,桑庆兵.物联网在教育中的应用与思考[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4):48- 51.

[4] 顾卫杰,王云良.对不同层次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定位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1(27):182-183.

[5] 柴方艳.邵丹,李祥杰.物联网应用技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11(5).

第6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1.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一,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模糊不清,基本上是把本科教育的培养理论学术型人才的要求稍微低一个层次来培养高职教育人才。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计算机网络工作的专业性技术人才,但在教育教学中轻实践、重理论。虽然目前情况有好转,但事实上理论课仍占重头戏。培养目标并没有真正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第二,专业特色不明显。专业定位太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面面俱到,涉及面宽,深度不够。生源竞争愈演愈烈,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一味追求“潮流”,用“热门专业”来吸引更多的学生,不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盲目开设课程,而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教学理论性内容多而深,实训条件无法得到保障。第三,课程设置更新慢。课程设置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技能的实际需求,课程内容陈旧,长期使用传统教材,对新科技、新技能的知识补充迟缓,脱离岗位实际需要,许多学生走出校门感觉所学的知识用不上,要用的知识没学到。

2.实训条件差,实践教学质量跟不上

许多高职院校规模小,教学资源短缺,实训教学设施投入不足,一些计算机网络教学成为纸上谈兵。只有通过实践,学生的知识技能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高职院校如果不能根据社会对网络技能人才的需求,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专注于学生技能的培养,高职学生在就业大潮中就将被淘汰。

3.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队伍是高校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许多职业学校纷纷开设热门课程,对口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优秀教师工作任务过重。新进的年轻教师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不足,而一些从企业等单位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践能力强,但学科教学能力欠缺,难以将知识有效地传授和指导学生。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1.积极参与市场调研,确立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职院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必须关注学生会干什么,走上岗位后要干什么。这就要求高职校必须积极参与市场调研,关注行业动态发展以及学校所在地区的地方经济和产业结构情况,收集并分析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等信息,由此为依据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2.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教育的根本是要让培养的人才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就业需求和行业标准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学校不一定要规模大,应该依据自身情况,发展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课程,培养学有所用的网络技术型人才。

3.创新校企合作关系,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要培养高技术的网络专业人才,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工学结合”是高职院校采取的有效人才培养模式,即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双向互动。企业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最前沿的技术要求。通过进企业让学生了解真实的工作环境,真切地感受到计算机网络技术型人才的工作、发展方向等,从而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谋发展、寻求双赢,使专业的课程设置更加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依托企业优势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总结

第7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训基地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10-0127-01

一、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技能培养没有侧重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如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高校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蜓点水、面面俱到。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学无所专,出现什么都知道一点,对不会的东西畏惧,没有自信、茫然没有目标。

2.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

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高校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与此同时,很多高校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长期拘泥于传统课程,仍沿用本科及研究生的课程设置,脱离岗位实际需要,没有高校特色,导致学生一毕业就面临失业。

3.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

高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 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是纸上谈兵。高校学校如果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高校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网络设备、软件的购买、更新和维护需要一笔不小

二、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1.确立具有高校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社会需求相结合、办出自己的特色,与行业、企业紧密结合是高校院校发展的生存之道、必由之路。高校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借鉴学习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无一例外选择到示范性院校进行调研,但是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实力、政策支持、生源结构等都有所不同。目前高校高专的教育越来越依赖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地方经济状态和产业结构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以后要干什么、能干什么,这是人才培养模式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如何确定培养的目标,如何去设置岗位,高校院校应密切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和人才流动的趋势,关注行业的发展,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及时以此为依据进行专业设置和调整,同时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和严格的科学论证,获得市场需要人才的数量、规格,深入到企业,与工作在行业一线的专家进行讨论。在调研考察的过程中,要挖掘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优势、文化环境优势、经济产业优势和学校办学的特色,挖掘开发一种潜在的优势。

2.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企业合作在基地的建设、运作模式和经费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如何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培养实训教师,实训基地如何与课堂教学结合等问题,高校院校要与企业进行深入、广泛的合作。高校院校的学生最终都将进入企业,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必须的。从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师资培养,从企业文化学习到学生实习乃至最终的学生就业,学校都离不开企业。

另一种方式是输送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高校院校的学生毕业后可就职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接纳的毕业生相对较少,而要求学生实际操作应变能力比较强,所以需要对学生进行选拔输送。在实习期间学生能真切地感受到IT人的工作和生活,锻炼与人合作交际的能力,为毕业后及时适应工作节奏和环境打下基础。实习环节对高校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选择多种途径进行实习实践锻炼,效果会更好。

3.让学生改变择业观念,注重提高综合素质

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网络通讯技术升级换代频繁,高校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领域就业工作,始终要保持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在学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的启发和培养。掌握学习的方法能让学生终生受用。

职业道德的培养。在关注学生技能培养的同时,同样要关注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找到有能力的人很重要,找到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更为重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主要标准。职业技能的欠缺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提高,而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

与人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团结合作,对自己的成长和新环境适应起到重要作用。在校期间鼓励学生多参加校内外活动,利用假期和周末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与社会接触的过程中一方面锻炼自己的沟通合作能力,另一方面为以后更快适应社会打好基础。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改革的关键。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在注重学生技能、动手能力的锻炼的同时,注重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8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计算机网络; 企业活动; 实验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4. 061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4- 0103- 02

1 引 言

计算机网络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 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学校等, 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具有理论性强、实践性强、知识更新快的特点。长期以来对该课程实验的设置是专业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研究的一个主题。笔者在多年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针对该专业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实验课程的多方面的尝试。本文首先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定位及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定位进行介绍,然后对信管专业的就业趋势以及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变化进行分析,最后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导向,以“应用驱动”的方式设计、更新和完善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

2 专业定位与课程定位

2.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定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的本科专业之一。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教育是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组织培养信息系统开发、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监理、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应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基础理论,掌握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实施的基本方法,熟悉相关政策与法规,有较强的信息获取、文字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动态,具备分析和解决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中信息管理实际问题和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工作的基本能力。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点,与计算机学科的联系甚为密切,但又不同于计算机学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重点培养复合型信息人才。复合型信息人才既要懂技术,更要懂管理,思路开阔,长于创新,理解与表达、协调应变能力强,善于合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就是针对这种复合型信息人才的培养需求而建设和发展的。毕业生应具备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能够运用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的方法从事各种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管理工作以及各领域的信息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为走上工作岗位参与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计算机网络课程定位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0门核心专业课之一, 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大量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系统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方面的技能。同时计算机网络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 其实验教学与实践环节不仅仅是对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 而且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信管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 要充分体现课程理论性与实际应用性相结合的特点, 让学生走向社会后, 在工作岗位上能够用到实验课、实践操作课所学的内容, 而并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验证性学习。

如何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内容上体现上述应用型的特点, 内容的应用性、合理性、充实性、拓展性尤为重要。实验内容的设计既要围绕理论课程教学, 又能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同时还要及时追踪本专业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

2.3 计算机网络实验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中设置实验课程,在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1) 信管专业学生计算机网络硬件知识和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由于很多高校的信管专业是设置在经济管理学院,以北京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该专业在2010年以前是工商管理类大类招生,大一、大二主要是工商管理类公共课程的学习,大三开始分专业后才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前续课程只有计算机原理一门。另外,信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重点是以网络基础知识和应用为导向,对网络体系结构和分层协议等理论内容相对弱化,因此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硬件和复杂协议等理论知识掌握相对薄弱。

(2) 网络实验设备不能满足教学需求。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设备严重不足, 因为一套完整的网络试验设备包括各种型号的交换机、路由器以及各种相关配套器材和专业管理软件, 价格非常昂贵。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所针对的硬件设备的实验, 如局域网的建立、虚拟局域网的划分、各种路由协议的实现、网络安全等实验很难开设。

(3) 缺少合适的实验教材。网络实验教材千差万别, 没有适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实验教材。实验内容要么过于简单、陈旧。要么包含大量的编程实验, 并且实验内容要求的实验环境过于复杂, 对硬件条件要求很高。

3 职业活动导向的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设计

3.1 信管专业就业趋势分析与社会对信管专业的需求

目前信管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主要是3大出路:

(1) 继续深造(进入硕士、博士学习)。以北京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毕业生为例,该专业接近1/3的本科生毕业后进入了研究生学习。2009年该专业毕业生64人,其中22人进入硕士学习;2010年该专业毕业生58人,其中17人进入硕士学习;2011年该专业毕业生51人,其中19人进入硕士学习。

(2) 从事信息系统应用和管理工作。以北京科技大学信管专业毕业生为例,约有1/3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事业单位,他们主要从事企业与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以及在计算机与软硬件企业中从事系统集成或售前售后服务的技术工作。

(3) 从事信息系统开发、测试与应用实施等相关的工作。包括电子商务网站开发、维护等。对他们的要求不仅要精通某种开发语言,而且要有所专长,例如熟悉J2EE架构及Web应用; 精通一种应用服务器部署(WebSphere, WebLogic或Tomcat);熟悉ORACLE或SQLServer数据库开发与维护等等。

综上可以看出,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呈多元化特点:一方面是专业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是IT基础设施建设、IT管理、电子商务等应用型人才以及高级研究人才。

基于网上招聘的内容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分析也表明,网络技术已成为信管专业人才的一项重要技能:在针对网络架构与维护、网络设备管理、网站开发与管理、TCP/IP 协议、DNS等技术的调研中,其中有56.6%的企业要求有网络架构与维护技能,有52.83%的企业要求有网络设备管理技能。这些比例相当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相关的组网技术和网络维护能力已成为信息系统与技术类人才的一项重要的技能。

3.2 计算机网络实验内容设置

针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特点,结合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在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改革中,实验内容设置主要基于以下3方面:

(1)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快速发展的趋势,基于计算机网络相对成熟的知识体系与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结合当前网络技术领域新的概念、应用和研究的发展,更新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2) 针对社会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以下简称信管)专业人才的需求,以该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活动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为导向,以“应用驱动”的方式设计、更新和完善实验教学内容和方式,从而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

(3) 针对经管学院大类招生中信管专业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特点,针对性地对该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进行研究,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基于上述考虑,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主要设置3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部分是计算机网络应用层实验, 如Web服务器安装使用,各种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动态网页编程等。本课程的具体实验名称为Web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内容包括:

(1) 用IIS 配置和管理Web 服务器;

(2) 用Frontpage 做一个静态主页和一个动态主页;

(3) 用Apache 配置和管理Web 服务器;

(4) 用Dreamweaver 做一个动态网站。

第二部分是通过网络监控、管理和分析,以直观的方式实现对抽象的网络协议的理解。

通过常用的网络监测工具,如Sniffer,Ethereal、IP tools等对截获的数据包进行分析,可以使学生对TCP/IP、HTTP、FTP、POP3、SMTP、DNS、ARP等协议进行深入了解。实际应用中这些工具可以帮助网络管理者深入了解网络当前的运行状况,以便找出所关心的网络中潜在的问题。本实验具体内容可包括:

(1) 在IE中输入,分析相应TCP连接的前10个报文的TCP头、IP头,分析其工作过程;

(2) 抓取WWW服务的HTTP包,找到HTTP协议的典型数据请求和接收包,截取抓包结果,分析关键字段如标志字段的值;

(3) 通过IE登录邮箱收发邮件,截取抓包结果,分析SMTP/POP3协议交互过程;

(4) 抓取一个FTP或者其他网络服务的TCP包,找到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的包,截取抓包结果,分析关键字段如序列号、标志字段的变化规律;

(5) 抓取一个DNS或者其他网络服务的UDP包,读取其包信息,截取抓包结果,分析包结构;

(6) 捕获并分析地址解析协议(ARP);

(7) 发PING检测报文,捕获ICMP请求数据包和应答数据包,截取抓包结果,分析各字段的含义。

第三部分是常用网络测试命令与局域网构建。

网络测试命令是网络管理员最常用的工具,通过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可以了解网络状态,快速定位网络故障。因此,掌握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是学习计算机网络的最基本要求。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用的网络测试命令的功能和作用,能够熟练地使用ping,ipconfig,tracert,netstat,route等网络命令,从而能够快速地检测网络状态以及判断网络故障所在。

针对局域网构建和操作部分,鉴于计算机网络设备更新快、购置成本昂贵的特点,本课程在具体的实验中采用了计算机网络模拟软件来模拟在计算机网络课程原来所有在真正在路由器和交换机上才能完成的实验。 目前,国外很多公司都推出了各种实验模拟环境,例如思科网络学院的FLASH版模拟实验器、Routersim、Boson实验模拟器等。本实验将以Boson实验模拟器为例进行相关的实验。具体的实验内容包括:

(1) 用Boson实验模拟器进行网络设计及配置;

(2) 对交换机的设置以及VLAN划分;

(3) 对路由器的设置以及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实验。

上述3部分实验内容,不仅覆盖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点,而且实用性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更重要的是这些实验不需要专业的实验室设备,硬件只需一网的计算机,软件全部采用开源软件,而且可供参考的资料非常丰富,非常易于实现。通过在北京科技大学信管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进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 总 结

本文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从信管专业的就业趋势、社会对信管专业人才需求的变化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最新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针对经管大类招生背景下计算机网络实验的内容设计与实施。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并不是每一个专业的学生都适用,还需要不断地探索,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 徐宝文. 信息技术专业方向特点及其相关专业方向的比较[J]. 计算机教育,2005(11):3-7.

[2] 武森,高学东,喻斌,等. 复合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人才培养[C] // 2006中国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进展,2006.

[3] 马楠, 张 姝, 沈辉,等. 在应用型大学开展计算机网络实验课程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1).

[4] 刘爱华, 曾立庆, 肖俊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2).

第9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职业定位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安全问题 管理技术 措施

现阶段,计算机已经广泛的应用在各个领域,给社会生产实践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些隐忧,也就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在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大,例如,计算机病毒、网络诈骗、信息数据泄露等。所以要积极研究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提高计算机网络利用的整体效能,为社会生产实践提供更好的服务。文章从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入手,探究如何解决计算机网络中的这些安全隐患,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效率。

1 计算机网络安全的影响因素

1.1 用户的安全意识不足

互联网逐渐呈现功能多样化、使用普及化的特征,促进了业务的高速发展。互联网最大的特色就是它能够提供更多增值业务,很多网站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在网站页面上增加众多诱惑性的图片,吸引用户点击获利。其次,是用户的安全意识不足,尤其现在互联网用户中未成年人的比例在逐年升高,难以对移动互联网信息进行准确的辨别,对这部分用户造成不良的影响。

1.2 隐私泄露问题严重

互联网服务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用户信息,如位置信息、消费信息、通信信息、支付信息等,这些信息会被保存在相关的网络信息库中,如果没有建立信息的高效管控机制,用户的这些信息会被滥用,不法分子会利用网络漏洞或者病毒攻击,获取用户信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1.3 IP自身带来的安全威胁

IP是互联网运行的核心,但是IP网络自身携带较多的安全漏洞,导致漏洞会逐渐向核心网渗透。例如,互联网的用户数据、控制数据、管理数据都是以核心网进行数据传输,核心网络和业务网络就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安全的威胁。其次,互联网的业务类型较多,部分业务可以由用户直接运营,例如,网络银行、定位服务等数据业务,虽然在便捷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安全隐患。

1.4 外界病毒问题

病毒软件会在用户下载安装软件的过程中进行捆绑式下载,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安装在用户的计算机上,病毒软件的主要危害表现在进行恶意链接推送,严重影响用户的计算机网络使用情况,并且这些病毒软件往往会破坏计算机系统文件,导致计算机经常出现卡机和死机的状况等。

2 提高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效率的有效措施

2.1 有效应用计算机增设密码技术

计算机用户应该提高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对计算机中的一些私人重要信息增设密码,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中数据的安全性能。但是单一的密码安全保护性能不足,应该利用增设密码技术,对重要信息展开全方位的安全管理,降低信息泄露的风险。其中增设密码技术是利用多种加密算法实现的,例如,实现端对端之间的加密、节点之间的加密等,最大程度的对隐私信息实施安全防护。

2.2 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立法建设

政府应该明确网络违法犯罪的量刑标准,限定网络违法犯罪的范围。积极吸取一些发达国家互联网的立法经验,与我国互联网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的基本国情结合起来,建立一套属于我国的互联网信息安全法律规范。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对这些计算机应用软件平台进行监督,打击互联网软件应用平台的恶意捆绑式下载行为,完善互联网运营机制,为我国广大互联网用户提供一个绿色、安全的互联网环境。

2.3 加强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建设

(1)防病毒技术可以及时的检测和清除计算机网络中潜在的病毒程序,并且在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展开实时的后台防护。防病毒技术的应用等于在网络系统中编写了一个防病毒的程序,获取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优先权,对网络病毒进行主动防御。

(2)入侵检测技术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的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网络操作中的不法行为,及时的切断网络,并举报该行为,对计算机的初始数据实施防护。

2.4 操作系统与网络设计

现在大部分计算机系统用的都是微软的Windows,微软官方经常就一些系统的安全漏洞发放补丁,计算机用户应该及时的通过安全渠道下载和安装这些补丁,优化系统配置,尽量消除系统的安全隐患。其次,计算网络应该建立用户身份认证设计,设置管理员和操作人员权限认证,防止用户对越权网络行为,对计算机网络数据和资源实现有效防护。

2.5 加强防火墙设置

防火墙的设置主要是抵御黑客的入侵,通过建立网络访问控制,只有具有访问权限才能进入内部网络,可对内部网络中的重要信息实现保护。防火墙设置一般广泛的应用于企业、院校等局域网络或者内部网络中,能够为内部网络提供安全的运行环境。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逐渐增大,所以要加强互联网信息安全立法建设,有效应用计算机增设密码技术,加强防病毒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的应用建设,强化操作系统与网络设计、防火墙设置,提高计算机网络利用的整体效能,为社会生产实践提供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旭.局域网网络维护及管理的方法及措施探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2).

[2]王大鹏.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c有效运行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07).

[3]赵保华.计算机内网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激光杂志,2014(06).

[4]程韵涵.探讨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护措施[J].数码世界,2016(11).

作者简介

周海健(1979-),男,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后勤与资产管理处。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