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如何提高沟通技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提高沟通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提高沟通技巧

第1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口腔科实习的本科生、大专生和参加住院医师培训的住院医师共68人。其中男性22人,女性46人,平均年龄(22.8±2.5)岁。

1.2课程形式和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形式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

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前将事先准备好的医患纠纷案例交给学生,同时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如该案例为何出现医患纠纷患者有何心理状态、医师有无失误、该矛盾应该如何沟通解决等问题,让学生自己查找相关文献、资料,开动脑筋,寻找解决该纠纷的方法。上课时抽取学生讲述自己的准备的答案,并引导其他学生参与讨论。最后由老师分析总结。

角色扮演: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医患沟通技巧,设定好实际的医疗场景,学生分别扮演医师、患者、患者家属等角色。体验各方在医患矛盾中不同的心理历程,体会医师在医患沟通中使用的语言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否得当。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行“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思维训练。

录像观摩:请学生观看实际临床实践中,自己和病人医患交流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病史采集中技巧应用、如何有效建立医患关系、如何向患者解释病情和诊断、协商治疗的技巧等。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现场实践:组织学生到分诊台、门诊办公室等实践观摩,观察医患矛盾的处理实例,提高医患沟通的实践能力。

2结果

2.1教学效果评估

在临床实习或住院医师培训结束后,发放调查问卷,判定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强弱及获得实践课程设置的反馈。学生普遍能够积极参与医患沟通的实践课程,完成课前的案例准备。在教学中能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角色扮演和案例分析等。学生全部参与调查问卷的填写,有效问卷回收率100%。

2.2问卷调查结果

(1)对自身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研究对象中,住院医师的得分略高于临床实习的本科生或大专生,但差异无显著性。85.3%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了用语言和患者沟通的能力,73.5%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控制问诊时间,58.8%的学生认为自己受情绪多变的患者影响较小。最有把握的沟通内容包括:用礼貌用语问候患者,询问就诊的原因,向患者交代治疗后可能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2)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收获:79.4%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提高了临床沟通意识,77.9%的学生认为掌握了医患沟通的技巧,52.9%的学生认为培养了对患者的理解和关爱,41.2%的学生认为促进了专业的学习。(3)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当问及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形式时,95.6%的学生选择多种形式相结合,69.1%的学生选择角色扮演,64.7%的学生选择录像观摩,55.9%的学生选择案例分析,42.6%的学生选择现场实践。(4)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性质:对于本课程性质的看法,52.9%的学生希望是必修课程,42.6%的学生希望是选修课程,4.4%的学生表示均可以。(5)医患沟通实践课程的授课时间。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3.2%的学生认为医患沟通实践课程应安排在生产实习阶段。36.8%的学生认为应贯穿生产实习至住院医培训的整个阶段。

3讨论

3.1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的必要性

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是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防范医疗纠纷的需要,是医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开设医患沟通技巧课程,顺应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医学生人文知识的教育。真诚、耐心地与患者沟通,也可防范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同理论课相比,医患沟通技巧的实践课程更有针对性,能使学生体验真实的医疗场景。通过具体的案例、扮演的角色或医疗现场真实的事件,增强医疗实践中和患者的沟通技巧,帮助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

3.2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授课形式

本研究借鉴了89所院校采用的基本交流技能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开设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包括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录像观摩及现场实践。从学生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倾向于多种形式结合,其中角色扮演、录像观摩最受学生欢迎。91.2%的学生认为录像观摩有助于帮助发现被忽视的沟通细节问题。

3.3医患沟通技巧实践课程的考核形式

本研究中,对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评估主要依靠自己填写的调查问卷。虽然获得了一些有效的信息,但主观性较大。将来,建议增加客观性的评价。如李娟等翻译和引入国际上的SEGUE量表,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技能进行评估,增加了结果的客观性。还可考虑采用过程性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能力、态度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录像纠错等)相结合的方式等。

4小结

第2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实习护生;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22-01

如何加强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培养良好沟通技巧,提高护理人员沟通交流能力,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是每一位护理管理者值得思考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护理人员人文素养培养应该从护生实习期间重视培养。看似简单且一学就会护理工作,要做好并非易事,同样护理工作,质量会因人而异,出现天壤之别。 以往毕业考核只注重理论知识和技能,口头表达能力很少,护患交流不能深入进行,而语言是沟通护患感情桥梁,若操作时向患者作耐心解释和讲解,作有关方面指导,注意面带微笑、态度和蔼,使操作在愉快、安全、可信赖氛围进行。从而体现其魅力。效果显著。如下:

1 培养实习护生优良伦理素养

使她们了解患者权利,明确保障患者权益是护士义务和责任,在工作中细心观察她们言行,随时给与指导,促使他们严格遵循护理伦理原则进行工作,保障患者权利不受侵犯。

2 告知保护患者隐私

使他们明确了解获取患者隐私,必须是临床实践需要,严禁出于猎奇或非医学目的探寻患者隐私,严禁在患者面前谈论病情,严禁私自谈论涉及患者隐私问题,严禁向无关人员泄露患者个人信息,病情及隐私。

3 告知护理人员主要沟通任务

不仅是通知患者有关疾病和治疗信息,还要通过评估患者忧虑等,表达护士理解与同情,提供必要舒适和支持,创造一种治疗性有效地护患关系,护患沟通本质属行为治疗性沟通,包括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所有正式的,非正式的,语言的,非语言的信息交流。[1]在沟通中注意换位思考,不单纯从治疗及护理角度,力图从人力,伦理,经济,社会,心理等多学科角度来分析,体现出沟通科学性和可行性,最终达到有效性。

4 加强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培养

老师向其传授语言、非语言沟通技巧,使其体会,教授如何与患者沟通,怎样运用非语言技巧,有效运用沟通技巧,给予患者帮助,在增进护患沟通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和改善特殊情况下沟通技巧,从而更有效满足患者身心需要,提高护理质量。认识心理伤害引起危害可能不如身体伤害那么明显,但忽视病人,刻板操作,态度生硬,缺乏耐心,言语欠妥,面对患者提出疑问,不给予科学合理全面耐心解释,关心不足,照护不当时,病人可能会产生孤独,绝望,悲伤,焦虑,气愤等负性心理和情绪,在不同程度上这些情感体验对病人来说是有害的或者存在潜在危害。而护士真诚和守信,可以避免对病人伤害。如果护士对病人撒谎,欺骗不守信或者误导,病人会对护士失去信任。之后,再将其分组到病房进行临床体会,通过观察、了解、交流,提高沟通技巧,提高她们观察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护士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对相关因素敏锐的警觉性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因此,以大量案例引导学生如何从一些不起眼的现象或简凡的事例中发现问题[2]。但实习中期护生较熟练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临床工作已初步了解,神秘感,新鲜感逐渐消失,将临床工作看得很简单,认为自己可以胜任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变得不够踏实,重技术操作,轻生活护理,因此,这阶段,应着重培养护生踏实工作作风,独立工作能力,使他们既重技术操作,也重生活护理,增强服务意识,正确引导其将学习到的各种护理技能系统化。最后出科考试即重视技术操作也重视人文关怀,不断积累经验,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满意,并得到医生和其他医务工作者认可。迈出步入工作前重要一步。

5 结论

在高速发展医疗中,需要的是能够站在患者立场上对患者进行人文式护理,临床实习是一个不可或缺重要教育环节,安全、正确且有爱心的护理技术,既是对患者身体支持,也是对患者精神鼓励,作为护士能够在临床护理中为患者提供更安全,更有爱心和充满着伦理道德护理技术,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高兴,能使护士日益体会护理工作优越性并且伴随着护士人格成熟事情,使他们意识到人文关怀意识重要性及工作顺畅性,效果显著。因此临床实习护生对患者人文关怀教育显其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第3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在目前的社会背景环境下,医患关系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是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高尚的医德、正确的医患沟通技巧是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前提,因此,加强医学生医德教育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能够使医学生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应该成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医患关系;医德;医患沟通;和谐社会;人文教育

医学生进入临床,是医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医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能否联系临床实践的必经之路。医学生进入临床后,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从患者所患疾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案,其次是如何就病情及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患者进行沟通。临床医学工作者在具备高尚的医德、精湛医术的基础上,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关系到医疗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医患关系是医学人际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最核心的关系,也是医学伦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1]。医学生进入临床以后,其身份比较特殊,即既是学生,又是医务人员,如何实现从学生到医务人员的角色转换,在培养良好医德的同时,掌握全面的医患沟通技巧对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保障医疗活动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社会和医疗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近几年来,医患纠纷格外突出,已经有多起因医患矛盾导致的恶性事件发生。为此,探讨在新的社会背景环境下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德教育以及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非常必要。

1医德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具有继承性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务人员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医德是一种职业道德,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德规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在不同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社会对医务人员所具备的医德要求也不尽相同,但在同时,医德规范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具有历史继承性,不同的国家、民族虽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不同,但是在以患者至上、一切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技术服务这一基本的对医务人员的医德要求在全世界却是相同的。中国传统医学历来重视医德的培养,纵观古代有建树的医生,无不具有高尚的品格。中国历代医家通过言传身授,一代代传递下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德文化,这种文化与中医独特的理论体系相结合,正是中医的魅力所在。“医乃仁术”是我国古代医学界信奉的行医信念,也是古代医者通过行医施药实现仁者爱人、济世救人的高尚理想[2]。西方伦理学认为对医学伦理学内容的理解只是起点,体验和实践才是深入核心的根本途径,让学生早期参与临床医德实践是美国医学界和医学伦理学界医德培养的有效途径[3]。美国大多数的医学院校入学条件是已经完成了4年的本科学习,较好地完成了人文素养和社会素养的综合提升之后才进行医学阶段的学习。而我国医学院校则是从高中毕业生中选拔,缺乏之前的综合素养培养阶段,因此在我国,要更加重视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拓展和提升,而不是直接进行专业沟通素养的培养[4]。医学生在进行医学知识学习的同时,应该意识到学习目的是最终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并服务于患者,因此加强医学生的医德教育非常重要。医学生首先要做到“仁者爱人”,要有强烈的仁爱之心和责任意识,肩负治病救人的重任,不能让生硬的机器代替仁爱之心。实践证明,只有具备良好的医德,才能成为有建树的、合格的医生。因此,医德教育应该成为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德培养也应该是医学生加强自身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2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要素

医德教育的目的是使医务人员逐渐达到较高的医德境界,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医患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是医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医患之间沟通顺畅,有利于病史的收集,增加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对检查、治疗的依从性,避免因误解导致医患矛盾的发生,有利于提升医疗质量。因此,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是最重要的内容,其“仁、义、礼、智、信”的思想在中医学中的渗透,对中医医德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即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后世历代医家对此亦多有阐发和充实,使儒家文化在医学中,尤其是医德领域不断渗透,于是形成了今日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中医学。中国传统医家历来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孙思邈告诫医生不可“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夫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实质上是要求医者在各方面体现出对患者的尊重,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2]。1989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在福冈宣言上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该看作与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力的表现”[5]。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五星级的医生(fivestar)”应该是“保健提供者、交际家、决策者、健康教育家、社区领导者、服务管理者”[6]。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细致地描述了医学院校培养的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其中医患沟通能力是重要的基本素质之一[7]。美国医学院校注重把课堂医学教育应用于实际,实现课堂理论教育、医德实践和医疗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进医院,接触患者,开展关爱生命义工活动,深入到医院为患者提供一些基本的护理,急患者之所急,培养医学生的道德情感。一些医学院校还通过网络创办道德教育社区,收集一些医疗道德事件,让学生自由讨论对事件的真实想法,使医德教育更具开放性和互动性,从而增强了道德教育的效果[3]。医患沟通是维护良好的医患关系的重要纽带,而医患沟通渠道不畅、相互误解是导致医患之间发生矛盾的导火索,也是一些伤医事件发生的重要原因。在新的社会背景环境下,掌握好医患沟通的技巧,是保证医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医疗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也是维护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医学生在医患沟通技巧方面的培养理应成为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历代医家在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医德传统,并根据医学科学的要求,从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普遍、积极意义的医德规范,这是人类共同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当批判地继承和发扬。造成社会医患关系的紧张有诸多因素,但其中不可忽视的一方面是医学生教育中对专业知识和人文素养的课程比例失衡,人文素养教育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医患沟通的专业教育几乎为零。医学高等院校是培养未来医务工作者的土壤,目前在医学生教育过程中有一种普遍现象,即注重医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服务理念与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发生的因医患矛盾导致的伤医事件,究其原因,有些是患者对医院、医生以及护士工作的不理解;有些是受一些无良媒体的误导,导致社会对医院存在很深的成见。毋庸讳言,医德教育的缺失,医患沟通技巧的缺乏也是导致这些伤医事件的重要原因。医患纠纷是新的社会条件下社会矛盾的一种体现,也是导致社会不安定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加强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有利于化解医患纠纷,保证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

3.1医学生要树立以患者为主体的服务意识近年来逐渐增加的医患纠纷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不和谐音符。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就要求医生要加强自身的医德修养,时时刻刻以患者为主体,提高为患者的服务意识。医患关系紧张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医学生在学校理应加强在医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培养方面的课程,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为进入临床后能够尽量减少医患矛盾,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从根本上防止医生与患者之间冲突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做好准备。

3.2医学生要认识到尊重生命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疗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前提。在医患关系和谐的前提下,医生为患者服务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调动,患者也会积极地主动配合医生的医疗行为,使得医疗活动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使患者的疾病得到很好的治疗,健康得到保障。医学生应该认识到,对生命的尊重是医生存在的价值所在。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也有自身的诉求。当然,患者由于所掌握的医学知识的限制会有一些不切合实际的要求,这就需要医生去用专业知识耐心地做出解释,消除患者及其家属的疑虑,从而配合医疗,最大限度地提高医疗质量,挽救患者的生命。

3.3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医疗卫生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健康的医患关系能够赢的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从而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能促进医患关系的改善,如此形成良性循环,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总之,和谐的医患关系能够促进医疗服务与患者需求的良性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德教育、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是维持健康的医患关系的重要保障,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成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陈翔.论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缺失及对医德教育的启示[J].中医教育,2011,30(3):48-50.

[2]万婕,梁尚华.儒家思想对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的影响[J].中医药文化,2013(4):14-17.

[3]邝红妹,杨棉华.美国医德教育对我国高校医德教育的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理论,2008(10):44-45,126.

第4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记分制;民航旅客服务;沟通技巧;课程考核

当前的《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考核,是延续了对事实性的知识考试和点状的服务沟通技能进行考试的模式,课程评估也是延续了传统的以知识复制效果为标准的模式。这样的考核、评估无法驱动和激励学生在真实工作中的探索,也同样伤害了教师对课程改革的努力热情。

一、研究意义

在引入社会角色理论的基础上对《民航旅客服务与沟通技巧》课程进行课程改革,势必要求引入新的课程考核模式和课程评估标准。探索合适的理论支撑,构建以综合服务能力为基础的课程考核体系,从而形成新的课程评价标准,能够有效地促进高职教育的学生从简单知识点记忆到事实上的服务能力体验,同时增加职业教育课程,由机械的知识讲解走向场景模拟中的实践体验。

二、考核体系创新

高职教育延续了大学教育中对于知识点的重视,在教学和考核过程中,都习惯性的将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进行抽象和整理。这种思维更偏重于理论研究方向,作为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高职教育培养操作型人才就有失偏颇。服务行业的沟通技巧是核心课程,沟通技巧的知识点建构对于实际应用并没有意义。沟通之前不能预设方法和结果,任何服务行业的服务手册都只讲具体服务标准,如何实现这个标准就是个人的沟通技巧和方法问题。沟通技巧的任何理论都要在实践中体验和形成的,考核这种理论的知识点完全没有必要。任何对与具体沟通技巧的知识点建构都是伪命题,教学中很容易出现为了表现某个所谓的沟通技巧,预设结果进行一场所谓的模拟,对于实际服务场景没有任何意义。对于沟通能力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整体化理解;二是行动化理解;三是等级化理解。沟通能力的整体化理解体现在对于沟通效果的整体化考核上,任何沟通技巧的使用都是可以的,没有标准答案,但是沟通效果的考核标准是唯一的——按照服务手册的服务标准完成服务同时获得旅客的满意;沟通能力的行动化理解体现在沟通技巧的可实施性上,能够付出行动并推进具体服务的实施;沟通能力的等级化理解体现在沟通效果的差异上。沟通能力的考核体系首先,要放弃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考核;其次,要摒弃为实现预设沟通技巧运用而设计的虚假模拟考核;最后,更要抛弃以实现服务为标准的考核思路。沟通技巧考核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在模拟服务场景观察记录学生沟通过程,开放式的服务场景没有预设标准,唯一要实现的就是模拟角色的完成。考核内容涉及三个层次:一是整体完成度,即模拟角色服务内容完成情况;二是模拟过程中的服务水平,按照服务手册进行评估;三是被服务对象的反应和配合度,按照角色接受服务的程度进行评估。课程考核的具体方式为服务场景模拟,分组进行多次模拟,根据不同角色的完成情况采用积分制作为考核方式。记分制和打分制的区别有两点:一是对于模拟角色不设置具体任务,仅以完成服务场景中服务过程为目的,模拟过程没有标准。二是对于模拟的服务场景进行临场干扰,由教师决定场景模拟过程中的外部模拟因素,如航班晚点时刻的变化等。积分制采用扣分方式完成,模拟角色违反角色定义即扣分,不违反角色定义的行为自由发挥,在定义范围内的特殊行为可以获得加分。这种方式可以有效的鼓励学生完成服务场景模拟,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服务沟通技巧。

三、评估标准设计

基于服务场景模拟教学方式的改革对课程评估标准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别于对知识点考核的得分制和职业技能实际操作水平的打分制,服务场景模拟教学选择了积分制。这种积分制虽然忽略对知识点的考核,但是却可以让学生在模拟中自然而然地发挥沟通技巧的知识点。对于职业技能实际操作水平的考核是相关专业课程的事情,沟通技巧课程重点关注沟通技巧在随机场景下的自然运用水平。相应的课程评估标准选用了三个指标:一是模拟场景完成度;二是模拟角色完成度;三是模拟服务满意度。模拟场景完成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模拟场景的百分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笑场、中断和无法继续等情况。教师从开始引导模拟到学生自由发挥并最终完成带有未知问题的场景模拟,实现对沟通技巧运用能力的评估。模拟角色完成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完成所模拟角色的达标率。学生在模拟过程中会出现超出角色定义的情况,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学习体会“社会角色”理论和实践,通过对模拟角色的理解来推进对沟通技巧的学习和运用。模拟服务满意度是指模拟结束后,所有参与角色对于服务和被服务过程的满意程度。这个满意度直接反应了模拟过程中沟通技巧运用的水平,勉强完成的模拟过程不会有较高的满意度。通过对这三个指标数据的分析,有效地评估课程完成情况和课程教学水平。这些数据都将被记录在模拟结束后的分析记录中,是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的,有效避免了看考试分数和投票打分等带来的弊端。为避免教师和学生达成消极配合,应在教学结束时进行一次高仿真的场景模拟,由课程评估单位派遣一个模拟乘客,制造意外事件来检验实际模拟效果。另外,平时教学过程中也应对模拟过程进行全程录像,既便于场景分析和教学总结,又有利于展开课程评估。

四、创新总结

考核方式采用积分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对教师则可以提高平时对课堂的掌控能力。对开放式场景模拟来说,考核结果不能以完成模拟场景的服务过程为标准,而是要看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实际运用水平,通过积分制可以将教学和考核同步进行。评估标准的三个指标,完全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环节中,同时充分发挥数据记录和分析的作用。课程评估完全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避免走形式主义的抽查和旁听,更不能依赖于课程成绩的分析。

第5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摘 要:沟通是维持人与人关系的重要桥梁,也是人与人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无论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和工作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班主任的沟通方式不当将会给小学教学带来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从沟通技巧的作用出发,进而说明沟通技巧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工作;沟通技巧;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46-02

班主任的思想、专业技能、素质、个人魅力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心理发展等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终导致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发挥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的重要作用呢?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班主任应当注意运用交谈艺术

小学生在不同年龄段存在一定的智力差异,在学习中的表现是对教学内容理解能力方面的个性差异,这就给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和教学提出了挑战。在与学生谈话时,班主任要注意运用交谈艺术,调整自己的语速。语速过快,学生会觉得你赶时间,不耐烦。语速过慢,学生会觉得你漫不经心,甚至会让学生觉得你是在调侃他们。同时,班主任也要注意讲话时的音量,音量过高,会令学生误会你在生气,在宣泄不满情绪;音量过低,会使学生听不清你的讲话内容,认为你在敷衍他们。班主任应根据不同的学生来调整语速,而音量让对方能听清为准,从而传递给学生温和、舒服、通情达理的信息。班主任可以通过附和学生的谈话,营造轻松愉快的谈话气氛。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尽量谈与学生相同的观点,使学生在心理上对班主任认同。班主任还应该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使沟通建立在相互交流思想的基础上。学生犯了错误,适时、恰当的批评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使错误及时得到改正。班主任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有效沟通不仅仅是一句空话。

二、微笑,创造和谐的沟通氛围

发自内心的微笑是人与人沟通的剂,对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也尤为重要。班主任在处理学生问题,与学生谈话时保持微笑,可以降低学生的防备心,易于与学生进一步交流。保持微笑,传达给学生善意,可以让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说话内容。比如,在处理一个学生上课睡觉的问题上,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时保持微笑,可以让学生放下戒备心理,体会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认真的听取教师的意见,也会因为教师对他的好而产生内疚心理。进而,他会反思自己的行为,认真思考教师的意见建议,规范自己的行为。保持微笑可以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进一步沟通,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三、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心灵互动

班主任与学生的心灵互动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班主任要与学生有共同语言,这就要求班主任要掌握全面知识,上通天文,下晓地理,文学艺术样样精通。无论和学生谈论什么都难不倒自己。第二,班主任与学生共心情,共爱好。学生喜欢的、爱好的,班主任也要尽可能去喜欢学生欣赏的,班主任也尽量从正面去理解它。第三,班主任与学生心灵共振。学生对班主任好,班主任要及时回应。即使是学生今天给你笑脸你没看见,他问你看见没有,你要说看到了,因为学生心底里希望得到你的回应。小学生对此类小事也会表现的特别敏感和高兴。在学生眼中这不仅是一种信息的传递,更是一种心灵的沟通和互动。当学生感觉班主任不理解自己时,就会失望、沮丧,对班主任的信任程度降低,向班主任敞开心扉的愿望会很快消失。因此,班主任要与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灵互动。

四、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是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沟通的重要途径。由于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因材施教,采用多种沟通手段,建立学生易于接受和喜欢的沟通渠道。任何工作都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式方法,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积极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善于运用多种手段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敞开心扉,提出自己对同学、班级和老师的看法,也才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增强对班级的热爱,促进班级管理水平的提高。如:沟通的渠道既包括正式的面对面谈话,也包括非正式的短信、QQ等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需要严格保密,尊重学生,这样才能充分取得学生的信任,从而建立师生间通畅的沟通渠道。

五、利用多种工具进行沟通

沟通,不只是面对面的说话,表情、动作也是沟通的一种方式。比如有的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讲话,但是他喜欢写作,班主任可以通过书信或者是日记的形式与他进行沟通。不仅如此,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话与同学们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班主任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技巧,如:书信、网络都可以成为沟通的方式。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他的关爱、信任以及理解,才可以使得学生真正静下心来了解教师的想法,反思自己的行为,从而做出改变,这也就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六、班主任要懂得幽默技巧

幽默是一种独特的心理学理论,也是沟通技巧里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在陌生的场合,幽默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尴尬的气氛迅速消除,建立起双方之间的好感。在班主任工作中,幽默同样是一种快餐般的调味剂,一句笑话、一个幽默的动作、一幅好笑的图画,都会得到孩子们真诚的认可,在他们单纯的心底唤起共鸣,唤起欢乐的感受。班主任一旦掌握了这种幽默技巧,就会在最短的时间里打开孩子的心扉,获得与孩子们平等沟通的机会。

综上所述,沟通在教育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有效的沟通对实现教学目标、达到管理要求、提高教学水平等有重要作用。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班主任做为班级的管理者,与身为被管理者的学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矛盾,如何合理的解决矛盾,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其中,沟通技巧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注重沟通技巧的锻炼,及时有效的与学生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 曹兆红.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沟通技巧的重要作用分析[J].初中生优秀作文,2015,15:2-5.

第6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摘要】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心脏,沟通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沟通技巧, 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达到护患、护陪间高度的心里相容, 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 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关键词】沟通技巧; 儿科; 护理

Discusses in the pediatric nursing to communicate the skill shallowly the application

【Abstract】 The nursing quality is nurses the work the heart, communicates to nurses the quality the enhancement to have the very tremendous influence, the pediatric nursing personnel must utilize the communication skill fully in the nursing work, and consummates unceasingly in the work, achieves protects the trouble, to protect accompanies high at heart accommodating, increases the patient to nurse's trust, thus guarantee nursing quality.

【key word】Communication skill;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Nursing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6-0344-02

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与进步, 人们的健康意识、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患者及家属的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法律意识逐渐增强, 加之社会上的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护患关系日趋紧张, 尤其是在儿科这个高风险的科室更为突出。有效的沟通能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 减少护患纠纷, 同时还能满足患儿及家长的身心需要,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1 预防护理的纠纷

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应用的必要性儿科做为医院一个独立的科室, 有着不同于其他科室的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 也是家中的小皇帝, 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 当其生病住院时, 对护理技术操作有不合作的举动。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 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 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 给予恰当的护理。儿科护理工作较成人护理更复杂。就儿科而言, 随着人们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健康观念的转变, 患儿家长对孩于的保护意识也不断地增强, 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而, 护理纠纷的发生呈上升趋势, 为了把护理纠纷消灭在萌芽之中,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 我们发现许多纠纷发生的原因均与护患沟通不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而真正属于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的纠纷是微乎其微, 为此, 如何提前预防护理纠纷的发生, 做好护患之间的沟通就显得极为重要。

2 沟通的方式

2.1 语言式沟通:就是使用语言表达, 以微笑、或喊叫的方式发言表达, 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儿童在6岁后能逐渐使用带有较为完整思维的语言, 适合应用语言式沟通。

2.2 非语言式沟通

非语言式沟通又称身体语言沟通, 指表达者应用姿态、动作、脸部表情、姿势改变以及反应等进行相互沟通。6岁以前儿童语言能力差, 很难与其进行语言沟通,加上智力发展尚未达到能对抽象事物全盘了解, 所以和外界沟通大多用非语言式沟通。

2.3 抽象式沟通:抽象式沟通即以游戏标志、照片、欣赏能力、衣着选择、绘画作品等形式表达沟通。这种沟通方式适合年龄跨度大, 以年长儿更为适用。

3 沟通的技巧

3.1 开放式问答:开场白不可用闭锁式的问答, 用开放式的问答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有利于进一步沟通。如可问: 你吃药的反应如何? 类似的有: 是什么?如何?3.2 避免用生硬的语言

为争取患儿合作, 避免用不要、不可以、不行等生硬的调语, 正面接触产生的效果最好。例如发现患儿在吃蜡笔时, 应该对其解释: 蜡笔是用来画图的。而且不要说: 不可以吃蜡笔等。

3.3 抽象事物正向直接接触:指导患儿对抽象事物进行正确选择时, 可用正向直接接触。例如让患儿脱掉上衣做胸部听诊, 应避免说: 您愿不愿意脱掉大衣呢? 此种问法会使患儿觉得可以不脱上衣。而应该说: 帮您脱掉上衣, 以便听诊您的胸部, 要不要帮你脱呢?

3.4 语言的影响:对于年幼患儿, 不要认为其听不懂大人的语言, 当其不配合护理时, 说一些生硬尤其是带有情绪的话语、不良的议论和表情对幼儿产生的影响是难以预料的。当患儿家人在场, 对护理及沟通的过程表示不同意见或不满时, 最好先避开患儿与其亲人的沟通, 再与患儿沟通, 以免其无所适从。

4 在治疗性游戏中沟通的技巧

①鼓励患儿亲人加入游戏, 在游戏中与患儿、护理人员三方共同接触。同时评估玩具的安全性, 并依据病情和环境确定活动量。② 运用患儿发展的理论而并不是健康儿童的理论来判断、解释和分析其行为。③ 鼓励患儿正确表达害怕、焦虑、一般感觉和各种问题。

并允许患儿因压力而引起的不成熟行为。④在游戏中可注意观察患儿下列行为: 开始与他人的接触方式; 了解与同龄儿童问的社交情形; 观察其活动力、注意力是否集中, 对挫折的忍受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了解患儿对抽象名词的认识程度。

5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 护理模式已由以疾病为中心、以患者为中心向整体护理转变, 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现代医学模式中儿科整体护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 是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关注和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1]。

作为患有疾病的儿童, 除了得到常规的诊疗保障外, 在诊疗过程中, 儿科护士应给予其社会、心理上悉心照顾, 避免暴力性强制护理, 以达到既能使患儿协调合作诊疗, 又能维护其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 要完成这种生物2生理2社会医学模式的医疗护理, 与患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就显得极其重要。值得提出引起广大儿科护理工作者注意的是, 游戏在沟通中具有重要意义。游戏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协助患儿认识自己与沟通者的感觉; 使患儿获得沟通的新知觉; 让患儿将注意力转移到游戏, 以减轻沟通者因护理操作带给其的焦虑感; 能协助护理者顺利告知患儿住院中各项具有伤害性的治疗过程; 透过游戏可利于护理者对患儿性格进行评估, 采用适宜的沟通手段。因此, 游戏作为一种沟通手段应得到高度重视。

语言沟通始终贯穿整个护理工作中, 护士要善于引导患者说话, 关键是看护士对患儿是否有同情心。同时护士应通过敏锐的观察力, 根据患儿好动、好玩、活泼、情感表露直率而单纯、注意力易转移的特点, 在稳重大方的同时与他们做做游戏、讲讲故事取得他们的欢心, 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 不要训斥患儿, 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护理操作前还可运用激将法、对比法, 给他们讲一些同病相怜的小动物的故事, 用虚构动物的勇敢, 换取他们的勇敢, 从而达到沟通的目的[2]。

总之,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心脏,沟通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儿科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要充分运用沟通技巧, 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 达到护患、护陪间高度的心里相容, 增加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 从而保证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第7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门诊护患沟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43-02

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门诊量的增多,病人对护理服务水平的需求越来越高,为了能更好地服务好门诊的每一位病人,提高门诊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处理问题的能力,减少护患矛盾,从而达到让病人满意,社会满意。

1护患沟通存在的问题

1.1病人不熟悉就诊程序。就诊病人来自于农村,文化知识薄弱,对医院的环境陌生,导诊护士不知道方言,不知与病人沟通,引导不到位,使病人找不到相应的科室,而引起病人对医院的不满意。

1.2护理人员未掌握沟通技巧。门诊病人流量大,是多层次的人群,导诊护士对待病人缺乏礼貌用语,忽视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临床经验不足,接触的科室较多,病人提出的问题不知如何解答,容易引起病人对护士的不信任。

1.3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分诊护士不能主动迎接病人,表现为态度较冷淡,病人排队等候看病时间长时,未及时通知病房医生出来支援,未能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使患者极其反感,人为地造成患者烦恼和急躁的心情,易引起病人投诉。

1.4与病人沟通告知不到位。对手术病人、特殊检查和特殊治疗的病人,解释工作不到位,使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检查和治疗,而影响病人的康复。

1.5病人对就诊秩序不满意。对年老体弱及病情危重的病人,优先就诊,未做好病人的解释工作,引起病人不满意。

2对策

2.1重视分诊护士素质的培养。

2.1.1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素质是素质培养的核心,高尚的医德要求护理人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求护士要理解病人,尊重病人。

2.1.2心理素质的培养。护士心理素质是指从事护理工作心理能力的表现,护士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消除患者的烦躁与苦恼;良好的心理素质能把家里不悦的事情消失在路上,以一种文雅、恬静的表现,落落大方的姿态对待病人,病人才能认可你,才能和你交流真感情[1]。

2.2消除沟通交流隔膜。患者刚到门诊之初,对门诊产生陌生感、畏惧感、困惑感、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护士要主动迎接病人,主动向病人介绍医院的设施,介绍就诊流程和就诊医生,使患者与护士之间产生亲切感,表现为交谈自如,敞开心扉,畅所欲言[2]。

2.3沟通技巧贯穿于护理工作中[3]。规范沟通语言:每天利用晨会30分钟学习护患沟通技巧,将门诊护士分成两组,一组是护士,另一组扮演成病人,演示如何接待病人,如何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通过换位思考培训,使门诊护士在接待患者过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发挥语言艺术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做到多微笑少冷淡,多解释少呵斥,多真诚少敷衍,做到百问不烦。

2.4加强主动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对待患者要细心,做到口勤、腿勤,真正为患者排忧解难,急患者所急,帮患者所需,痛患者所痛,解患者所难,对患者体贴入微,对患者利益和合理的要求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道义上给予支持,对行动不变的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通过真诚的沟通技巧使患者及家属将不解及压郁的心理得以解散,从而达到彼此信任和满意,很好地接受检查和治疗。

2.5优化门诊护理服务流程。根据流程再造理论和方法,对门诊原来的护理业务流程实行重新塑造,制定导医流程、预约门诊流程等,重点关注行动不便病人导医的细小环节,易发生隐患的环节及病人新的医疗服务需求的环节,创建方便、温馨的服务流程氛围。

3讨论

患者对沟通的需求,因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心理及社会等很多方面的压力,从而使患者产生心情较急躁,有时出现异常的行为,因此希望护士及时了解患者身心不适,给予提供帮助。解决心中不愉快的事情。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让病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检查和治疗,树立好第一印象,满意地接受检查和治疗,这才是我们护理人员的共同愿望。沟通是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良好关系是实行价值的基石,它影响护士的行为,也影响护理工作的效果,因此,是护士与患者相互影响的双向过程[4]。

参考文献

[1]杨金明.门诊服务质量与医疗纠纷防范探讨[J].中外医疗,2008,27(29):80

[2]史桂芹.护士与患者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基层医论坛[J],2012.16(3):377

第8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 护患;沟通;技巧;护理;应用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过程[1],包括意见、情感、观点、思考的交换过程,以此取得彼此间的了解、信任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护患沟通有助于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向患者提供正确的信息,是实现护士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身心痛苦,创造良好身心状态的需要,同时也是密切护患关系,增进相互间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提高治疗护理效果的需要。护患沟通技巧的正确运用、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实施医疗护理计划,对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减少护患纠纷具有重要意义[2]。

1临床资料

为了了解对护患沟通的理解与应用现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患沟通的理解与应用调查表,按抽样比例,在内科、外科不同的病房内发放调查表60张,回收率93.3 %,调查表采用无记名形式,调查结果见附表。

2调查结果分析

附表可见,护士对护患沟通的基本知识缺乏了解,对影响护患沟通的因素这一问题,有32.1%的护士不完全了解或不了解;对护患沟通技巧,仅有17.9%的护士掌握较全面。

在临床工作中,护患沟通的应用不全面。在执行治疗护理操作时是否应向患者进行解释,有14.3%的护士认为只需认真细致做好治疗护理即可,不必解释。在如何与新病人沟通的问题上还有10.7%的护士不知道如何进行沟通,这些问题都间接反映了部分护士护患沟通知识缺乏,责任心不强,从而影响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消极的沟通方式在临床护理中仍占有一定的比例。对老年唠叨病人有不耐烦态度的占10.7%;对患者不合理要求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占32.1%。这些消极态度极大影响了护患沟通,又不利于患者满意度的提高。

3在临床护理中正确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

患者入院后首先面对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即为护士,此时双方之间的护患沟通便开始了。

3.1非语言沟通

非语言沟通是以人体语言作为载体,即通过人体的目光、表情、动作和空间距离等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往。非语言沟通除了能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外,由于其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所以往往比语言信息更有感染力。有人认为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甚至超过语言性沟通。

面带微笑的接待患者是进行护患沟通的第一步,微笑能消除患者的陌生感,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此时护士虽然还未开口,但那亲切的微笑已给患者带来愉快,从而增加对护士的信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可以通过目光沟通情感,表达信息。护士可以通过目光表示倾听病人的叙述和对病人的痛苦表示同情,使病人产生一种安全感,亲切、友善的目光可以给病人带来良好的心境,甚至有时还可以稳定病人的情绪。

护士仪表端庄,举止大方,沉者、稳重,良好的气质风度都可以消除患者的疑虑,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反之护士不良的非语言刺激,可使患者猜疑、恐惧、气愤而加重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护患沟通和治疗。

触摸是一种有用的护患沟通方法。在不适于用语言表示关怀的情况下,可以用轻轻的抚摸来代替,抚摸可以使不安的患者平静下来,对听力和视力不佳者,抚摸可使对方引起注意,起到加强沟通的作用。但触摸也可以有负反应,影响因素有性别、社会背景、触摸的形式及双方的关系等,若使用不当,反而会引起不良作用。

3.2语言沟通

护患沟通的主要方法是交谈,即语言沟通。护士所使用的语言应是亲切、温暖、善意、礼貌的语言,不能使用影响护患沟通的直、快、粗的语言,应注意说话的态度、方式、语音、语调,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针对患者住院期间不同的需要,应采取不同的谈话内容,如患者入院时,应给予热情详细的入院介绍,包括自我介绍、主治医生、护士长介绍、环境介绍、作息制度、探视制度、陪护制度、医院规章制度等;患者住院期间,根据不同时期疾病发生发展的知识,相关疾病知识以及怎样配合治疗、护理的知识,手术病人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出院病人怎样进行功能锻炼、康复要点、定期复查、随访等。这些护患沟通的内容,都需要护士运用语言来完成,从而使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掌握患者不同的个性及心理特征是交谈收到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护理给予病人的已不仅是生活上的照顾和生理上需求,而是心理和个性的满足[3]。对不同个性的人采取不同方式,对精力充沛、感情、语言、动作强烈迅速的“兴奋型”患者,注意谈话在平静气氛中进行;对性格较为固执,做事缺乏果断的“安静型”患者,谈话要有耐心,循循善诱,措辞婉转;对年轻患者交谈要注意避免教训性的语言,以免引起反感;与老年患者交谈时应使用尊重、关心、体贴的语言,并辅以积极有效的倾听,增强交流效果。

3.3其它形式的沟通

宣传资料的沟通是进一步完善护患沟通的重要手段。病区黑板报、墙报、宣传栏、健康教育处方等各种卫生宣传资料,使患者对疾病的康复有了更深的了解。患者意见征求本的使用,既反馈了护理质量,有利于护理工作的改进,又促进对患者需求的了解。

高超的护理技术操作也是影响护患沟通的重要因素。在日常工作中,护士应熟练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用娴熟的技术换取患者的信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4结论

综上所述,护患沟通是一门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备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4],需要护士不断学习,并在实际工作中努力探索,提高护患沟通的技巧,使护患之间建立理解、信任、支持的护患关系,同时利用护患沟通的正确方法去识别和满足患者的需要,使有效的护患沟通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春梅. 护士与病人沟通技巧初探[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3,(08): 977.

[2] 鲁国英、杨莉、样结. 沟通是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桥梁[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8,(10):74.

[3] 王允下、张战地、陆毅.门诊部实施ISO9004-2国际标准.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护理管理杂志,2001,(01):28-30.

[4] 王美兰、厉琼、邱寿珠、陈秀清、陈晓宇. 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调查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 2008,(05):332-333.

第9篇:如何提高沟通技巧范文

【关键词】:沟通; 健康体检; 作用; 技巧.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不断提高,健康意识、价值观念以及维权观念悄然发生改变,尤其对医疗护理的质量要求有所提高。当前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已成为社会敏感话题。因此,如何在开展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提高服务质量,已成为值得思考的话题。由于体检中心每天面对这不同层次、不同知识水平的体检人员,医务人员只有掌握良好的沟通技巧,才能满足工作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体检成为人们发现疾病、治疗疾病以及维护健康的重要手段,在国民的保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体检中心的服务满意度,营造出温馨舒适的体检环境,优化体检服务流程,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以及切实有效的服务质量控制,现就规范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对体检中心护理工作列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1.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

建立一整套完整的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以适应医学模式转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努力增强护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使护士的每一项服务、每一项操作、每一种行为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达到护理质量管理规范化、标准化。

2.强化人性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整体良好的护士形象

通过文化渗透,体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护士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素质,融洽护士与体检者的关系,为体检者提供高效、优质、精湛的医疗护理服务,以达到未病先防,身心健康的体检目的。

二、沟通技巧在健康体检护理中的作用

在健康体检护理中,如何提高护士和客户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已成为提高客户满意度的根本所在。如果没有有效的沟通,就难以实现和谐护客关系。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的提升,在沟通过程中,客户既希望得到心理安慰与支持,也希望了解更多与疾病有关的知识。因此,实行沟通技巧,可有效缓解客户与护士之间的紧张关系,避免出现医疗纠纷和降低投诉率,提高满意度。

三、沟通技巧分析

1.语言技巧

在护士与客户沟通过程中,语言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沟通方式。在语言交谈时,护士应注意掌握以下技巧:

(1)尊重客户,尽量使用礼貌用语;

(2)沟通语言直白易懂,语速适当,减少过于专业化语言;

(3)尽量使用安慰性语言,以此提高客户体检的信息,形成安全感、信赖感;

(4)严格遵守医疗制度,尊重客户隐私,尤其对于较为敏感的话题,需征求

客户意见,实现有效沟通,应注意语言的含蓄型、委婉性,以免增加心理负担;

(5)考虑不同客户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实现语言沟通。所谓差异性,主要包括客户的年龄、性别、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等,因此需采取不同的语言内容与表达方式。

(6)运用语言艺术,如果客户将不满发泄给护士,需要护士提高心理素质,做到察言观色,巧妙运用语言艺术化解矛盾。

2.非语言技巧

(1)仪表着装。要求护士必须得体着装,不佩戴首饰、仪表端庄,不涂抹浓妆,给客户留下好印象,提高满意度。

(2)面部表情。在护士和客户沟通过程中,要求表情自然,耐心倾听,同时配有微笑、点头等回应动作,以表示对客户的理解。

(3)姿态。护士的一举一动都应与职业规范相符,做到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应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体谅客户,获得客户信任,树立职业形象。

(4)肢体动作。由于护士职业的特殊性,接触客户是一种无声的帮助与安慰,如抚摸哭闹的幼儿、搀扶老人、轻拍咳嗽痰多的客户背部等,通过关心、呵护客户,可取的意想不到的沟通效果。

四、健康体检护理的全过程沟通

1.体检前的沟通

由于健康体检中心的客户并不是医务人员,因此对体检工作并不了解。这就需要护士事先了解客户的年龄、工作、检查项目等,确定体检日期、体检量,并告知客户具体的体检流程以及注意事项。通过耐心沟通,提高客户满意度,只有争取客户的积极配合,才能确保体检事项的顺利完成。

2.体检中的沟通

护士对客户的关爱与呵护不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更需要进行细致入微的服务行为,如倒上一杯水、披上一件外衣等,要求医护人员端庄举止、笑容温馨,统一着装、保持干净。在冬季听诊时,先用手捂热听诊器;如果遇到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客户,主动搀扶、提供帮助。通过这些无声的交流,给客户传递了关心、理解的信息。如果客户产生疑问,应主动解释;客户遇到问题及时解决,让客户在体检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温暖,轻松地完成体检过程。

3.体检后的沟通

当完成体检之后,每一名客户都希望第一时间拿到体检结果。因此,体检结束之后,应将结果及时告知客户,如果需要复查则尽快安排时间;需要在门诊就医,帮助客户预约专家,提供方便;如果客户需要住院,则事先安排好床位,并协助办理住院手续。另外,健康体检中心还应定期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加大健康宣传力度,提醒客户定期复查,随时观察身体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让客户如同感受到家的温暖。

由上可见,在健康体检护理工作中,要求护士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提升客户对护士的信任感与满意度,减少纠纷或投诉,树立良好的健康体检中心形象,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燕.健康管理理论在健康体检工作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4)

[2]马建英.健康体检3起护理投诉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8)

[3]方惠霞、黎瑞莲.开展人性化体检服务的做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