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西建筑风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 室内 装饰风格 糅合
中图分类号:TU-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1-0311-01
对于东方与西方,各界人士及各专业领域都有不同的界定与划分。在室内设计与装饰行业来看,早些时期,中国的装饰风格比较沉稳,以中国古典风格为主,讲究气势恢弘、华丽壮观,给人以威严之感,造型对称,色彩浓郁,材料多以木为主,装饰图案则多龙、凤、云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人们更多的接触到外面的世界,以至于在现在多见的装饰艺术中总是能够看到多种文化的糅合,我们常常在一处装饰中采用多种风格进行描绘,而形成了现在普遍流行的现代简约风格、新宫廷主义风格、新中式风格等等。
一、明清时期的北京四合院
提起中国传统建筑,首先想到的便是北京四合院,它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
明王朝建立后,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为维持封建秩序,明王朝对各阶层人士的居住建筑有着严格规定,使得北京城市结构产生了丰富的变化。从史料中可以看到,明代住宅以四合住宅模式为主。
清朝定都北京后,完全承袭了明代北京城的建筑风格,对四合院也有着全面的继承。
所谓四合院,是指由东、西、南、北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内院式住宅,老北京人称它为四盒房。明清的四合院以大中型为主,主要供官僚、地主居住,以中轴线贯通,南北纵轴线为中心,东西轴线为辅助,建筑东西对称,而处于中轴线上的建筑是整座四合院的主要建筑,即最高权利象征。中轴线两边的建筑无论是在构成上还是在体量上均呈对称之势。院落有二、三重乃至多重,有房有院,有大门有二门,有游廊、客厅、照壁、库房、厨房,甚至园林和车马房。
四合院采用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方式,多以砖木构成,是木结构建筑的典型代表。内部装饰繁杂,雕饰、装修、装饰,都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蝙蝠、寿字、月季花都是常见的装饰纹样。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四合院是中华民族居住文化的代表。
二、民国时期的小洋楼
民国家居装饰的历史虽然很短,但由于欧洲的巴洛克和洛可可以及维多利亚风格的传入,中西合璧达到一个顶峰时期。建筑渐渐被西式的洋房洋楼取代。家具方面,红木书桌书橱、布艺沙发、架子睡床和片睡床、床边柜、大衣柜等迅速得到国人的青睐。玻璃也在当时的装饰中占据重要地位。当时的租借地中多数的洋房都设有面积较大的起居室,集休闲、会客等多种功能于一身。而为增加其气派,彰显主人之大家风范,起居室内往往陈列有高大而功能齐全的柜子,这些陈列柜样式多变,但都安装有玻璃。家具虽也有雕花,但相较于明清时期的吉祥纹,更多的则是西欧丰满的垂花幔纹、涡卷纹和夹穗纹等。
1、起居室
民国时期,许多洋房的房间都空间宽敞高挑,各房间都建有面积较大的玻璃窗,将采光功能发挥至极致。尤其以起居室最为突出。民国时期的起居室宽敞明亮,白色漆墙,实木地板上面多铺设织花地毯,窗帘样式繁多,但材质多为厚重的绒布。室内多摆设有布艺沙发及茶几、陈列柜、钢琴、壁炉酒柜,也有的设有书桌椅,甚至娱乐设施。集休闲娱乐与会客于一体。
2、书房
民国时期的书房已完全不同于明清时期的书房。明清时期,书房内还设有供休憩的卧房,兼有卧室的功能。而到民国时期,卧室功能已经完全被取消,书房只是用于写作读书兼做会客。而书房的装饰风格已经具有明显的欧式家庭色彩,家具只有书柜、书桌椅、小组沙发配有圆几或小方几等。顶棚多为白漆原顶,仅有吊灯和吊扇,再无其它装饰。
3、卧室
民国时期,由于西式洋房建筑的出现,卧室的家居装饰风格及陈设用途也发生了新的转变,开始出现了欧式家居的新风格。其中变化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是片床、梳妆台及穿衣镜的出现,家具上雕花精美,做工考究。
总体而言,民国时期的室内装饰带有浓郁的欧洲风格,布置讲究,井然有序,符合现代人的居住要求。
三、现代装饰风格
20世纪20年代前后,欧洲一批先进的设计家、建筑家形成一个强力集团,推动所谓的新建筑运动,这场运动的内容非常庞杂,其中包括精神上的、思想上的改革;也包括技术上的进步,特别是新的材料的运用;新的形式,以及功能主义倾向,从而把千年以来的设计为权贵服务的立场和原则打破了,也把几千年以来建筑完全依附于木材、石料、砖瓦的传统打破了。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的交流,文化的交融,东方与西方在建筑与装饰风格上的差异越来越小,人们不再拘泥于本土的装饰风格,而是愈加的喜欢将一些异域风情融入自己的生活环境中。我们惊叹于巴洛克、洛可可风格的奢华,美式、法式田园的舒适温馨,现代风格的简约、前卫或者后现代主义的雅致、干练,同样也折服于中式传统风格的深邃、沉稳。可是我们不再专注于一种风格,而是更加喜欢将多种风格特色进行糅合,因而才有了像新中式风格这样集古、今、中、外多种装饰特色于一体的装饰风格。
在现代居室设计中,装饰性或者文化内涵已经不再居于首位,人们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舒适感,包括身体与心灵。不论是办公还是居住,人们都渴望是在一个舒适,放松的环境中进行,这个空间环境既要满足物质需求,更需要达到精神的要求。比起以往,人们更加懂得在忙碌中享受生活,寻找安逸。一个好的空间环境,不应该被某一种风格约束,不应该墨守成规的被框起来,我们该走向一个环保、绿色与舒适,肯定装饰,多风格、多元化的新阶段。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在装饰语言上更关注新材料的特质表现和技术构造细节,而在设计上更强调作品与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四、结语
中国文化的兼容性,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从实际出发,很据自身的情况加以吸收和创造,使之更好的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体系之中。从建筑装饰风格上看,从东汉时期的中国塔,到唐代以后的清真寺建筑群样式,再到清乾隆时期的圆明园,直至今时的各种现代建筑及室内装饰风格,等等。应该说,中国是相当注意引进、吸收外来优秀建筑风格和设计手法的。
参考文献
[1] 董晓琦,北京工业大学:《四合院建筑保护与改造更新方式方法研究》,5页,硕士论文,2004.5.
[2] 赵倩.图说北京四合院.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12.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风险管理 管理措施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及风险管理的要求也逐渐的提高,建筑工程由于自身投资多,工期长的特点,使得建筑工程自身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因而是一个可能存在高风险的工程项目,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不仅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项目质量,确保工程顺利,实时完成,而且也是增大企业效益,适应当前建筑市场要求的必然措施。
一、建筑工程项目主要风险因素
建筑工程项目从立项到完工的整个过程都是在事先规化好的条件下进行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项目中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能发生改变,这些无法确定却又潜在的各个因素就是风险因素,而建筑工程项目主要遇到的风险因素有:
1. 进度风险。 进度风险指的是由于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最终造成项目工程施工拖延,未能及时按照工期完成。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影响到施工进度的风险因素如下:①技术风险,由于设计人员业务素质不过硬,使得设计出的建筑图纸达不到施工要求,最后还需重新修改设计图纸,此外,部分施工企业因未完成设计图纸,从而只能采用边施工边设计的方法,最终均会影响工程进度;②计划风险,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的核心是目标,项目的计划制定必须以该目标为根本依据,只有符合总目标要求的计划才是合理可靠的计划,不合理的计划及未考虑工程中意外情况的计划均会造成工程的经济损失,形成计划风险,继而影响工程的进度,造成进度风险。
2. 费用风险。 造成建筑工程项目费用风险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①设计变更,在建筑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由于业主要求或其它原因,经常会出现工程变更的情况,此时就会造成工程量的改变,增加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开销,形成费用风险;②经济因素,由于经济突发事件所引起的费用增加而带来的风险,常见的如:通货膨胀,汇率改变,地方保护主义等。③成本预算错误,由于预算人员疏忽或是项目历史数据及信息收集不齐,均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发生费用风险。
3.管理风险。 影响管理风险出现与否的因素有:①管理机构的健全与否。若企业的组织及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上下级配合脱节,则发生管理风险的可能性较大。②合同的管理及履行。若合同的管理不完善,则容易出现条款遗漏,表达不正确等问题,同时,施工未按合同履行,双方责任不明,这些问题均会造成管理风险的发生。
二、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处理措施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运营过程中,由于有了项目的风险清单,因此可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以控制风险的发生及影响,尽可能的减小风险带来的损失,通常采取的措施如下:
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为了避免风险的发生,采取一定的措施中断或阻止风险源的发展或是采取远离风险源的行为,风险回避是一种拒绝承担风险的处理措施。如在河边建设建筑可能会有洪水风险的发生,故可以另谋场地,从而避免洪水风险的发生。
2.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指的当风险避无可避时,采取一定的手段预防及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如承包商无力继续实施工程时,将工程拖下去,只会给业主造成更大的损失,此时,业主即可撤换承包商,以减少项目损失。
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在风险发生时将风险造成的部分损失转移给可承担风险的个人或组织,风险转移并不等同于转嫁损失,对于业主或承包商无法控制的风险,第三方则有可能控制或是较易承担风险带来的后果,常见的风险转移方式如购买保险及转让技术等。
三、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应贯穿于项目管理的整个过程,因此,对建筑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可分为项目前期,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及竣工阶段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建筑工程项目前期阶段风险管理。 在项目的设计筹化时期,必须要考虑行业风险,市场风险,政策及法律法规变更风险,在此时期必须对该项目的可行性进行技术论证,科学的确定项目目标,及选择合适的建设场地,同时,认真审核建筑设计图,防止设计图纸不合理或变更而引起的风险发生。
2.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风险管理。 由业主的角度来看,在此阶段可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有:委托信誉良好的项目咨询企业编制科学的工期及工程量清单,准确计算工程量,合理编制项目计划清晰描述项目目标及工程内容,选择合适的合同计价方式,招标的范围要标示清楚,规范招标过程,选择优质且声誉较好的承包商。
3.建筑工程施工阶段风险管理。 加强对施工图纸的会审工作,尽量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加强对承包商资质的审查及监督,严控工程质量及工程进度,加强合同管理,对施工现场的工程异况进行严密的登记,以确保对现场的实时监控。
4.建筑工程竣工阶段风险管理。竣工阶段是工程项目的最终阶段,此时必须对项目工程进行验收及鉴定,此时风险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有:确定竣工资料的真实及准确性,规范工程验收工作流程,认真核对项目投资及成本开销。
随着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不断重视,我国的风险管理水平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理论还很不完善,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因此,如何不断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结合实际工程情况,形成适用于各工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关键词】西方建筑设计风格中国文化 建筑艺术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不仅仅是经济的全球化的进程在不断地深化,包括文化在内的众多元素也在不断的被融合。这其中就包括了建筑设计风格。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中西文化的不同。按一般的理解,中国文化重人,而西方文化重物;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西方则较重视科学与宗教;中国文化重融合、统摄且讲究并存与一体性,西方则重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等等。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
自1840年开始,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建筑转入近代时期,开始了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进程。但在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过程中,在城市近代化的过程中,中国走过的道路是扭曲的。
闭锁的国门是被资本主义列强用炮舰和鸦片冲开的。中国的开放是被动的开放。外来的、诱发中国启动现代化的冲击要素是以侵略的方式撞击的。租界的设立、通商口岸的开辟、港湾租借地、铁路附属地的圈占,都是通过不平等条条约来实施的。这些城市或地区,作为中国控化的前沿和聚点,引发其城市转型、建筑转型的外来因素,很大程度上都和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活动息息相关。在近代化过程中搅拌着殖民化。因此近代中国建筑的发展,自然深深受制于这种二元结构的影响,导致发展的不平衡型。主要体现现在没有取得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明显呈现出新旧两大建筑体系并存的局面。如民国时期的仿罗马风建筑石鼓路天主堂,西方古典的原中央大学建筑群,还有欧洲乡村别墅式的原星汉别墅(Former Xinghan Villa)。
西方建筑在中国的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过,但那时基本上是局限于教堂式的少许建筑。那时的中国人对西方建筑的看法就像法国传教士王致诚(Jean Denis Attiret)所说的:“欧洲的住宅和高大建筑在他们看来是可怕的。我们的街道被他们看成是在大山之间凿开的路。我们的房屋他们认为像是远处看的穿了窟窿的悬崖,多少有点像是野兽的洞穴或是熊窝……”。中西建筑交流的最大成果应是圆明园的落成,从此西方建筑成为中国建筑一道奇异的风景。
任何一个具有创新性的设计风格的出现必将带来一种跟风效应,这无论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巴洛克风格也好,还是17世纪的哥特式风格也好,一旦有一种独特的设计风格的出现,必定会引导一大批建筑设计师跟风学习,因此我们很容易发现,在欧洲某一个时期会有许多相似的设计风格的建筑的出现,而这种跟风效应不仅会导致某一段时期内的特定风格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当然最主要还是集中于教堂的建设中,而且也让众多设计师有了一个互相交流和探讨的话题,由于大家都是在沿着同一种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来对教堂或者其他见准进行设计,因此大家可以互相就某一种建筑设计的风格进行探讨和交流,这样的互相交流和学习经验可以有助于设计师在保证了整个建筑的观赏性的同时,也能保证建筑在建造过程以及未来使用中的安全性,并且通过同行间不断的沟通和交流,不断地将某一种建筑风格进行发展和改造,最终创造出另一种新的建筑设计风格。而这样一种特色在当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体现的最为明显也最具代表性。
达萨在《巴洛克建筑风格:1600-1750年的建筑艺术》,中写到巴洛克时期(1600-1750年)是欧洲豪华、浮夸建筑艺术的创造阶段。建筑师们在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前辈处获取灵感的同时,也通过规划、柱形、图案、空间、光线、材料和幻觉装饰等手段创造新颖效果。从教堂到修道院,从宫殿到城堡,从别墅到花园,从皇家广场到公共建筑物,无一不体现出从地方传统和艺术家想象中汲取的各种风格的概貌。这些艺术家有贝尔南、波罗米尼、皮埃尔・德・科尔托纳、芒萨尔、勒梅西耶、菲舍尔、冯・埃拉克等。从大西洋到波罗的海,由罗马、都灵、巴黎和维也纳传出的种种流派名称有时相互矛盾:巴洛克风格,古典风格,洛可可风格。弗雷德里克・达萨在对这一切进行阐述之后,提出了下面这个问题:说来说去,究竟什么是巴洛克风格?“巴洛克”是一种欧洲艺术风格,指自17世纪初直至18世纪上半叶流行于欧洲的主要艺术风格。该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roco,意思是一种不规则的珍珠。意大利语(BAROCCO)中有奇特,古怪,变形等解释。
建筑设计风格是指建筑设计中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等方面所显示的独创和完美的意境。建筑设计的风格按建筑方式而言,目前国际上公认的建筑风格来分主要包括哥特式建筑风格、巴洛克建筑风格、洛可可建筑风格、木条式建筑风格、园林风格、概念式风格。不同的建筑风格的建筑给人的感觉也是千差万别,但是从不同建筑风格中依然能够感受到他们彼此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一种历史传承与彼此间的差异性。
关健词:哥特式建筑;巴洛克式建筑;发展;运用
中图分类号:J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04-000-01
一、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主要内涵
哥德式建筑(英语:Gothicarchitecture),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超的技术和艺术成就,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筑多以流畅的线条,瑰丽的图案,精致的雕刻等为主要设计手法,从而打造出一种颇受欢迎的建筑。哥特式风格是对罗马风格的继承直升的线形,体量急速升腾的动势,奇突的空间推移是其基本风格。哥特式风格窗饰喜用彩色玻璃镶嵌,色彩以蓝、深红、紫色为主,达到12色综合应用,斑斓富丽精巧迷幻。最富著名的哥特式建筑有俄罗斯圣母大教堂、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英国威斯敏斯特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哥特式建筑继承了罗曼式建筑的很多特点。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炫耀财富、追求新奇、趋向自然、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为主要特征,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从教堂到修道院,从宫殿到城堡,从别墅到花园,从皇家广场到公共建筑物,无一不体现出从地方传统和艺术家想象中汲取的各种风格的概貌。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主要代表为凡尔赛宫到圣保罗大教堂等
二、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在我国的历史发展
清朝年间由于天主教耶酥会文化顽强渗透,同时由于二次的失败,国内主流文化的价值体系崩溃,国人通过从西方文化中寻找文化填补支撑,我国建筑风格也参与了从传统向近代变化、过渡、演变的过程。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建筑在清初期和中叶参与了这个演变过程,哥特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主要见于天主教堂,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由于清朝皇帝乾隆皇帝的长春园西洋楼软定,同时因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追求新奇、趋向自然、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的特征,见于公共建筑,礼堂、银行、洋式商店等。
(一)中国式的哥特式建筑
1.广州石室圣心大教堂建于1863年历时25年完成。2.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建于1905年历时5年完成。3.47济南洪家楼天主教堂建于1901年历时约5年完成。4.宁波江北天主教堂建于1872年。5.北京西什库教堂建于1703年6.天津望海楼教堂建于1869年7.武汉汉口古德寺建于1877年。
(二)中国式的巴洛克式建筑
1.长春园西洋楼建于初清及清中叶1747-1760乾隆命传意大利教士朗世宁、法国王致诚、蒋有仁设计建造。2.澳门大三巴教堂残迹建于1602年。3.上海董家渡天主教堂。4.北京瑞蚨祥绸布庄建于1900年。5.道外区红十字医院建于1916年。6.四川大邑刘式庄园。
由于的原因,国人追逐洋风风潮之下,同时采用自身易接受的精神文化,吸取其精华部分,融合近代的传统建筑技艺,约1910前后相继在上海、广州、哈尔滨、武汉等大城市,不同程度在商业建筑、银行掺入了巴洛克元素,同时造就了一批训练有素的建筑师。
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建筑于约在17世纪传入我国,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逐步消失。
三、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在我国的当代的运用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随着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产成为我国支柱产业,建筑风格的多元化,同时人们不断日益增加的物资文化需求,回望哥特式建筑和巴洛克式建筑风格的中世纪人文风貌,与当代科学逻辑的完美融合,随之也就产生了形成了独树一帜欧式风格的建筑,表达了一个当代历史时期的文化和艺术的最高水平。为人们提供了浪漫、华丽、高贵、情调、情趣的人文享受。
在全国各地都有欧式风格的公寓、别墅、商业楼、公共建筑。仅就杭州作为笔者熟悉的居住地来说明。
1.天阳云筑以法式宫廷园林为主调。2.擎天半岛纯石材干挂以下沉式水岸观景步道、哥特式亲水铁艺围栏、精致碎石铺地,重现英伦泰晤士河畔的水街风情。3.龙湖香醍溪岸托斯卡纳建筑建筑立面凹凸有致,由海外高级匠师纯手工完成外墙粉刷及文化石铺装。覆盖的暖黄色、质感丰厚的STUCCO(多纹理、多色彩的原浆型质感涂料)。4.钱江西溪和景建筑划分为基层、中部墙体及上部屋顶三部分,总体呈现典雅的建筑风格;石材立面:建筑外立面采用高档天然石材。5.九龙仓碧玺文艺复兴意大利风格,拥有全石材雕塑大气的地标大门――“凯旋门”,设计中还包含南北景观主轴广场、众乐园、四季花园三大主题景观区。6.玉榕庄英式联墅外立面多采用粗砖,高档石材,装饰性烟囱;法式联墅原版移植廊柱。
综上说述,不同程度融入了哥特式风格中的直升的线形及色彩以及巴洛克皇家园林艺术等元素的运用,也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种形式体现。
四、对于哥特式建筑风格与巴洛克式建筑风格在我国的当代的运用的进一步探讨和设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要有长远的目光,当今也要有利于百年后的富有特色的民居如国内的徽派建筑等。从地域、生态环境、建筑形态细节、绘画、雕塑与传统雕刻工艺完美结合的百年建筑。
1.天然生态环境:在农村的自然资源丰富区域。
2.形式:采用庄园式、组团式的高端园区形式。
3.建筑设计理念:不仅满足居住还将绘画、雕塑融合一体,表现当代人们生活的精神风貌,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精神建筑体。
4.同时又具有现代化、富有高科技含量的环保的建筑。
五、结束语
新古典主义风格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带着对古典美学的无限推崇,曾一度成为影响欧洲乃至世界建筑发展的复古思潮。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西方的发展
新古典主义在欧洲建筑领域的第一次提出,是针对17世纪的古典主义而来。在欧洲“人本主义”思想的宣扬下,以及对古希腊罗马建筑文化中理性美学的考古研究下作出的对巴洛克与洛可可矫揉繁琐的装饰风格的反抗。其在欧洲的第二次发展是在20世纪50年代现代主义思潮功能至上的工业化时代时,作为对抗冷漠的“国际式”风格的有力武器。
其在创作手法上并没有完全的遵循古典主义法则,而是极力追求严谨柱式和简洁装饰等一系列的古典主义精神。如在建筑的形体处理上继承古典主义完美的比例、遵循轴线与对称、采用古典主义的三段式构图以及古希腊罗马的经典柱式等。在装饰上选取古典主义的一些象征符号,并用简洁的设计手法将其与现代主义的新材料新技术进行重组,既作为装饰又起到一定的隐喻效果。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建筑史上的新古典主义受国外思潮的影响也曾有两次大的发展。第一次是在1840年之后随殖民文化的输入而传入国内。加之在国外受学院派熏陶的中国建筑师大部分已学成归国,其对新古典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第二次发展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逐渐多样化。与现代主义风格单一的“方盒子”建筑相比,精致典雅的欧式风格更能满足此时国内大众的心理需求,因此,作为“欧陆风”代表之一的新古典主义在中国得以再次发展。
从新古典主义在中国的第一次发展来看,此时的建筑师们都是对古典主义风格有相当正规的认识,其优秀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作品不仅让国人接触到了国外优秀的建筑艺术,也给处于起步阶段的国内建筑界以新的美学认识。
从新古典主义在中国的第二次发展来看,它是国内建筑界对西方建筑艺术进行的一次自发探索过程,其设计作品将西方的古典建筑语言引入国内的现代建筑中,对中国的建筑艺术发展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也对部分城市的肌理建设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启发
在文化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各种异域风格的建筑在国内争奇斗艳不足为奇,除了满足大众求新求异的市场需求外,作为城市设计者的我们更应该从这些多样的设计风格中归纳总结,以挖掘出有利于本民族建筑发展的道路。新古典主义在中国的两次发展,有其进步意义,更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其所复兴的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参照的是西方古典主义时期的建筑语言,挖掘的是西方传统的人文内涵,将新古典主义的这些特征照搬到中国的建筑设计中,在观念维度上只能作为一种审美情趣而存在,是很难长久的发展下去的。中西方建筑文化本身是依附于不同社会环境下而产生的两种艺术方式,其发展道路的不同,导致其所形成的美学特征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首先,从审美层次分析,西方古典建筑更多的是注重比例、尺度等外在层次的形式美,它是在西方自然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数理和谐的挖掘,追求物理性的建筑审美。而中国传统建筑更多的是通过外在的形式去暗示内在的某种精神内核,通过数与礼的和谐去追求情与理的统一,以达到人文性的审美追求。
第二,在建筑空间形态上,西方古典建筑以竖向单体建筑的造型美为主,建筑空间追求可被量化感知的几何形态,通过超人的尺度以达到神的高度。中国传统建筑更多的是以横向群体院落组合见长,建筑尺度以人为本,着意于意境的营造,将时间的概念引入建筑,力求获得空间的无限开放性。
第三,从建筑装饰艺术上看,西方建筑装饰多直观具象的石刻花叶图形。中国传统建筑则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的木雕装饰。
在深刻了解了上述差异后,回望中国传统建筑,首先从建筑布局的指导思想上看,中国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都具有相对明确的轴线组织规律,又在“天人合一”的指导下多与自然和谐统一,内外共融,这恰巧也是现代绿色建筑设计的核心,研究与继承此类具有积极意义的观念形态,不仅是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更有益于中国未来建筑的发展;其次从建筑细部上看,中国传统建筑也有台基、屋身与大屋顶的特定美学划分,特别是有着建筑第五立面之称的屋顶形式,以及特色鲜明的斗拱、雀替、藻井等中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建筑元素,不仅起着结构和装饰作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象征,这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形成的建筑哲学观念以及大量的符合自身审美文化的传统建筑语汇将是我们进行建筑创作的坚实基础。
建筑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载体,不管是对本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承,还是对国外优秀建筑文化的吸收,都应植根于本土化的基础上用理性的态度去进行挖掘与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提炼创新并与现代建筑技术完美结合,才能挖掘出一条具有中式传统建筑语汇的“地域性新古典主义”道路。
关键词:风景园林;西安;风格;分析;评论
Abstract: Architecture from the Royal Garden, Xi'an as an early country have been brilliant garden, but not handed down. After the Millennium Garden facing the populace once again, we have to re-examine the Xi'an Garden, discuss its style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Xi'an; style; analysis; review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中国园林起源于西安皇家①,秦宫汉苑,堪为中国建筑宫苑之极品。秦代兰池宫的兰池水景,汉代建章宫的“一池三山”格局,奠定了中国山水园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提到中国园林人们只知道江南园林或北京皇家园林。历经千年沧桑,今天西安园林是什么情况?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在此对其风格做初步探索分析。园林风格由植物和园林建筑两方面形成。
1、西安园林植物景观特点
园林植物受环境气候限制,因此植物景观最能体现园林的地域特征。西安所处的陕西关中地区②位于我国南北分界线的北侧,南依秦岭、北靠黄土高原,地势相对较低。冬季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被黄土高原阻隔大幅度衰减,秦岭平均海拔约2000米、可阻挡空气南北对流。这使得关中平原比同纬度的我国其他地区温润而少风。因而这里既有众多的北方植物、又可以引种栽植许多南方植物,是北方园林露地栽培植物品种最多的地区。北方园林较稀缺的多种常绿阔叶树都可以在这里正常生长。常绿阔叶树中已作为园林主体植物的乔木有大叶女贞(Ligustrumlucidum)、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棕榈(Trachycarpusfortunei)、枇杷(Eriobotryajaponic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石楠(Photiniaserrulata)及多种竹子;藤灌木有南天竹(Nandinadomestica)、海桐(Pittosporumtobira)、凤尾兰(Yuccagloriosa)及火棘属(Pyracantha)、卫矛属(Euonymus)多种植物;在园林中少量点缀的有日本女贞(Ligustrumjaponicum)、蚊母(Distyliumracemosum)等。南北植物交汇、季相分明、四季有绿是西安园林的植物景观特点。
2、西安园林建筑风格
建筑的地域风格取决于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
2.1 自然环境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自然环境对民居影响较大。平民建房考虑财力、要使建筑成本最小化必须就地取材。关中地区黄土广厚,民居多以土坯或黏土砖为墙体材料,感觉厚实淳朴;气候是影响民居造型的另一重要因素,关中民居属北方类型,但由于风比较小、屋檐伸出多、屋脊稍高,没有华北民居那样的拱形屋面带来的圆滑感。民居风格间接地影响了西安园林的建筑风格,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园林最早出现在皇家,皇家建筑不受财力限制,因而自然环境对皇家建筑影响较小。因为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一部分,民间园林建筑是皇家建筑的衍生物。所以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也较小。自然环境对园林建筑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当地建材资源,如造园用的山石、江南以太湖石为主、岭南以英石为主、西安地区则以秦岭石为主。秦岭石广布于秦岭河沟、经水流长期冲刷形状浑圆、质感光洁,近年在西安园林中被广泛应用,已成为西安园林一大亮点。
2.2 历史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的影响园林建筑属于皇家建筑范畴,而皇家建筑风格主要由历史文化决定、由皇族的性格风俗决定(如北京天坛的祈年殿在明朝时为矩形,到清嘉靖时改为圆形,这与清朝皇族帽子造型风格相近)。西安早期园林建筑也由当时皇族风俗文化决定。以西安为都城的朝代主要有周、秦、汉、唐。周朝的已无从考证,但周人先祖精于农耕,性格应该粗中有细。秦人先祖是牧马部落,性格彪悍,后来移居关中与周人后代融为一体。周人和秦人都发迹于关中西部——西岐和雍城(今宝鸡市的岐山、凤翔一带),他们都曾在此经营发展数百年。由此可推断周秦两个朝代的皇族文化有诸多共同之处。体现在建筑物造型上是粗犷、简洁、得体。紧接的西汉沿袭了秦朝体制和文化。唐代的经济文化更加发达,建筑更加考究,相比秦汉建筑略显华贵。外来文化对西安园林建筑也有影响,如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文化曾影响西安,今天在西安地区的绿地公园中偶尔还可以看到具有西域特征的石雕,见图6。再如、近代我国江南园林对西安很有影响,在西安及周边城市有许多亭、桥、山、水都是模仿江南园林建造的。今天影响西安园林的外来文化主要是欧美文化,一些新建的城市广场有明显的几何流线气息。日本次之,在大雁塔附近有少量日本园林。
2.3西安园林建筑风格特点周秦皇族的性格风俗奠定了西安地区园林建筑风格的框架。早期只是为了满足游猎期间临时栖居的需要,园林建筑比较简单。到了隋唐、山水画意境引入造园活动,使园林建筑更侧重于观赏性,因而唐代园林建筑的色彩更加丰富、屋面轮廓线多有弯曲。这满足了繁荣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观、却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简洁自然的大气。唐代以后西安地区不再做国都,原有的宫苑等园林建筑由于战乱和地震等原因全部毁灭消失。今天西安城区存留下来的蕞古老建筑物可能是唐代的大雁塔和小雁塔。从唐朝到民国、西安基本无园林可言,正规园林在西安的重新出现的标志是1922年在唐“承天门”遗址上修建莲湖公园以及五年后修建的革命公园。当时尚没有自我风格意识,公园中古建筑沿用明清样式、山水布局采用江南园林手法。1958年在唐兴庆宫遗址上修建兴庆公园才重建了沉香亭和花萼相辉楼等少量唐代园林建筑。西安园林真正复兴是在20世纪末,城市园林大量修建。源于西方的城市广场园林由于其实用性和满足时代的功能性在西安广泛普及,已经成为城市基础设施。但这并没有淹没西安园林的自我意识,西安园林在共性中逐渐确定了以秦汉建筑与唐代建筑为自己的风格特征。2005年建成的丰庆公园、大唐芙蓉园都是以仿唐建筑为主题。2008年建成的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及正着手建设的唐大明宫遗址公园等大型园林都坚持了唐代建筑风格。目前正在筹建的绕汉长安城遗址公园设计方案则秉承汉代建筑风格。其他小体量的秦汉风格建筑在西安及周边城市也随处可见。这种秦汉风格精髓还延伸到一些现代化的园林建筑。秦汉建筑与唐建筑外观虽略有不同,但共同特征是以直线条为主,简洁流畅、自然大方。可以确定秦汉及唐建筑风格将成为西安园林建筑的主流风格。
3、结束语
西安园林具有我国南北交汇的植物景观;经过周边文化长期渗透影响和现代西方文化、日本文化强烈冲击,西安园林呈现出多元文化。但是西安园林在发展中没有迷失自我,其主体风格仍有别于我国其他地区。近年来凡经官方或正规专业设计单位之手的大型园林建筑都坚持了鲜明的主题风格,即以唐代皇家风格为主、兼有秦汉神韵。
参考资料
[关键词]当代别墅设计 新东方主义 文化 自然
别墅在中国古代指供游玩休养的园林房屋,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在郊区或风景区建造的供休养用的园林住宅,中国古代的园林建筑从这个意义上讲就是别墅。但是,中国当代的别墅设计起步比较晚,并且刚一出现就受到西方各种建筑派系的强烈冲击,因此在市场内部比较混乱。中国的别墅设计界在经历了对国外建筑理论的混合和改造之后,开始出现了“新东方主义”等本土化的建筑风格。中国传统的居住方式与人们的文化内核和精神内核一脉相承,因此重新得到人们的关注和青睐。别墅的室外院落空间、室内生活空间及其外部环境等因素都必须有效整合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别墅的建筑材料、色彩、技术及构造等因素也都应考虑在内。总而言之,“中式别墅”是对东方建筑本位的艺术思考,具有强大的建筑艺术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需求。
一、 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风格出现的背景
当代中国别墅起步和发展之初受到西方建筑流派的强烈冲击,人们对欧式建筑和别墅的追求导致了中国别墅设计界对罗马风、欧陆风等建筑体系和风格的盲目模仿和抄袭,使得我国建筑界市场内部极其混乱。中国别墅界市场在经历了对西方建筑的模仿、改造和混合之后,出现了回归中国传统的本土化趋向。回归的根本原因在于国人在居住精神上的觉醒,“新东方主义”风格实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是随着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是国人文化方式和精神内核的承载的表现,更能唤起人们对传统的回忆和归属感。
此外,当今别墅市场的客户群也面临转型,从第一代文化程度比较低的富豪逐步向文化程度和素养比较高的中产阶级转型。这些中产阶级大多有着在国外留学和生活的经历,他们更加追求理性、追求生活和文化品位,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本土精神也更加缅怀和珍惜,因此,极大刺激了中国别墅设计界“新东方主义”等风格的产生和发展。“新东方主义”不是纯粹的古典,是对“新古典主义”的一种否定而不是复兴,而是在“新古典主义”之后另寻出路的一种有力探索,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艺术生命力。
二、 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风格的内涵和基本特点
1、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的内涵。“新东方主义”别墅建筑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艺术融合方式,有机融合了西方的现代精神与东方的审美情绪,同时又涵盖了建筑设计师的创造力。“新东方主义”建筑潮流是华夏文明历史逐步推进的反映,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回归,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中庸精神。中国倡导“天人合一”的境界,对其居住环境自然也存在一种潜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人们在追求物质满足的同时,更追求一种和谐的精神空间。
中式建筑的功能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发展的今天已经得到全面提升,不仅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居住需求,更融入了社交功能及商务办公功能等特殊功能,可以说,住宅已逐渐成为人们身份地位和思想品味的象征。中西方文化不同,对美的认知自然也不相同,在现代建筑学及当代别墅设计理念当中自然存在差异,东方的意识形态更能够唤发国人对传统的认可和回归。当今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风格必须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实现传统经典与时代意识的完美平衡,使民族特色与现代化相融合,使地方特色与时代感相融合,使传统与创新相融合,使东方的意识形态与西方的现代意识相融合,顺应时代生活潮流和文化传统,不断推进当今别墅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2、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的基本特点
(1)“新东方主义”散发着回归与传承精神。“新东方主义”实质就是东方主义的渐进发展,体现的仍然是一种东方主义精神,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新东方主义”更强调与时代契合的商务外交功能,是当今时代带有文化本底的精神空间。兼具传统和现代的细腻风韵是“新东方主义”建筑风格的完美体现,注重对细节处理的严谨考究,追求东方建筑的精良工艺。当代的别墅设计不仅仅要考虑其居住性能,因为对中国人而言,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寄托。
(2)“新东方主义”代表着艺术的融合。“新东方主义”代表着一种未来文化和艺术的融合趋势,它立足于现代都市社会,将传统文化的魅力不断融入到现代生活之中。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是兼具东方文化特质与西方现代精神的有机整体,是将各式各样怀旧和比较传统的材质与元素,用一种现代时尚的形式表现出来,即将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的审美情趣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有效创造出新东方主义风格中的追忆过去和珍视现在的双重审美情趣。
三、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风格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国人对别墅的理解存在偏差。我国当代别墅设计起步较晚,在起步之初又深受外国建筑派系的冲击,从而使得国人对别墅的理解产生了偏差,认为别墅就是“洋房”的代名词,别墅应有的建筑地域性被忽略,从根本上割裂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别墅建筑的关系。这是当代别墅设计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当代别墅中的“新东方主义”风格的运用使得别墅向东方意义回归,而国人对别墅理解的偏差不利于“新东方主义”风格在别墅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和推广。
2、别墅建筑设计中的表达问题。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风格落实到具体的实践当中就是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这涉及到别墅建筑的设计要素和构成要素等多个方面,主要体现于别墅的室内生活空间、室外院落空间以及外部环境等的设计上,建筑的材料、色彩、技术和构造等因素都是需要考虑的方面。别墅室内设计最重要的方面就是有效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使别墅的室内空间布局能够充分满足现代都市人的生活习惯;在色彩与建构等方面也要有效处理好地域环境和传统精神文化的关系,创造归属感;而在材料和构造设计方面则要尽可能地利用适宜的技术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四、当代别墅设计中的“新东方主义”风格的创新和发展策略
1、多方面树立国人民族自信心和归属感。“中式别墅”出现的根源是市场需求,“新东方主义”风格的别墅设计同样也是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一步步前进。由此可见,市场是推动“新东方主义”风格别墅设计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只有多方面的树立民族自信心,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精神的宣传,才能广泛地提升国人对中式别墅的认知,对中式风格的别墅产生一种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创造出更加广泛的市场需求,推动“新东方主义”风格别墅的发展。国人居住信心的回归是市场需求扩大的根源,只有让国人深入了解了东西方建筑和文化的不同居住本质,对真身传统文化和居住形式重新理性的加以选择和审视,才能促进“新东方主义”风格别墅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古德寺;建筑元素;建筑风格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050-01
首先撞进了我的眼帘的是充满异域风情的歌特式建筑的金顶。第一眼看到古德寺,很难说它究竟是什么风格。屋顶林立的佛塔更带有缅甸,印度那边的建筑风格;而底层走廊醒目的尖形拱和圆花窗却是西欧典型的哥特式风格的影响。前方三角楣上造型奇特的连拱廊更是极具个性。最为难得的是,这多种风格的融合,看起来竟然是如此和谐的一个整体,而且所用的材料都保持当时原貌,是我目前见过的武汉市中最为精致,也是最原味的一座建筑。
一、建筑异域风格的渊源
古德寺是汉传佛教全国唯一方缅甸阿难陀寺建筑形式而建的寺庙,属于印度帕纳瓦建筑风格的群塔型寺庙。她不仅具有浓厚的南印度及东南亚的南传佛教文化特色,还有一些哥特式教堂风格,在近现代兴建的汉传佛教寺庙中极为罕见。寺庙创建于1877年,至1921年秋扩建时才开始修建现在的圆通宝殿。
据考证,古德寺圆通宝殿是国内佛教丛林中唯一仅存,独具强烈异域风情的佛寺建筑。其圆通宝殿极具印缅佛寺之神韵,其平面有着中国古典建筑“间”的形制和古希腊神庙的柱廊特征,立面造型则呈现出哥特式教堂和伊斯兰清真寺建筑的风采。
二、环境及布局
历史上,古德寺坐东朝西, 占地万多平方米, 建筑面积多平方米, 总体布局还是汉传佛教三进院落式展开的, 但单体建筑形式却与中国式庙堂风格迥异。在寺庙的西面有一条小溪, 门傍溪面南, 环境清幽。如此妙境在短短几十年间却屡遭劫难, 破坏严重。目前, 古德寺湮没于一片杂乱无章的民房群中, 需穿过长长的肝陌巷道才可到达周围环境与之极不协调。
经过修复的天王殿,仍很简陋。经天王殿,穿过院落,便是全寺的核心建筑――圆通宝殿。此殿仿照缅甸阿难陀寺建造,为汉传佛教唯一、世界仅存两座此类风格的佛教建筑之一。仿缅甸“阿难陀寺”之说关于古德寺圆通宝殿系仿缅甸“阿难陀寺”建筑风格之说,始见于“武汉通览”,后从“佛学大辞典”及武汉档案馆所藏“古德寺传”中得到印证。通览中的表述是:“古德寺的大雄宝殿(即现在的圆通宝殿),是依照缅甸‘阿难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
三、建筑细部设计元素分析
多元建筑风格荟萃的圆通宝殿,是古德寺最具特色的建筑,亦是古德寺建筑之精华所在。它除了具有群塔型印缅佛寺的典型特征外,还杂糅了许多其它的建筑风格及元素:
(一)圆通宝殿主入口
圆通宝殿的主入口门廊是后来仿原建筑重建的,呈三角形分两层朝后向上递收,与上部中心高耸山花造型形成三个层次。贝叶形花饰相拼的火焰门楣,为印度佛教建筑的装饰符号。上部的山花边沿饰以精细秀美的雕花,正中心为一个哥特式玫瑰花窗。门廊后山花造型的两侧设有装饰壁柱,柱头上方饰有缅甸南方地域特色极浓的佛教装饰纹样,有前文中提到的狮子头部、大象头部、金翅鸟王等保护神。
(二)殿顶
与缅甸阿难陀寺屋顶相比, 圆通宝殿中部屋顶起拱不是十分明显, 但有几分神似, 仍属塔林风格殿顶现有九座密宗形式的佛塔, 中央五塔排列呈金刚宝座塔的九宫间隔式布局, 五塔中心对称,象征了以大日如来佛为中心的五方佛金刚界分为五部, 各方有一佛分主。四角的佛塔, 象征着大乘佛教供奉的四大菩萨即文殊、普资、观世音、大势至四菩萨。另外, 这种九塔模式还象征着以须弥山为中心的九山八海式的佛国世界。须弥山是梵文的音译, 亦译为“ 妙高” 、“ 积善”等为神山圣地之意, 原为印度神话中的名山。佛教以须弥山象征梵境佛国世界山顶上为帝释天,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铁围山、成海、四大部洲等。中央的主塔象征世界中心须弥山, 四角的小塔及最的佛塔象征须弥山的九峰。殿顶各塔周围沿女儿墙有个莲花墩源自中国的传统望柱, 离惫“ 国之四维, 天回地方”。殿顶原在每四个莲花方墩前树立的一尊菩萨像表现的是佛教汉化后创造的二十四诸天菩萨像目前已毁。
海口的骑楼建筑基本保留了初期的样子。海口骑楼建筑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作为近代留学回来的海南精英活动的主要场所,具有丰富的人文色彩。南洋侨民的爱国义举、侨商家族的兴衰等事迹都在这里流传。这些骑楼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浓缩了海南海口侨乡文化的历史。所有这些都体现着海口骑楼建筑文化的内在价值,所以,海口骑楼建筑具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海口在一些建设中的文化名片。
二、海口骑楼建筑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
1.传统建筑与欧式建筑风格的完美融合
海口的骑楼建筑在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洋建筑的碰撞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海南地域风格的独特建筑形式。海口的骑楼建筑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其一,传统中式。这种骑楼最早源于广东、福建地区,现在已经不多见了。骑楼建筑的底层往往是商铺;上层墙上什么都没有,除了几扇窗户;屋面则是挑檐;里面基本上没有什么装饰,即使有也只是在檐口下有一些传统的线脚。其二,欧亚融合的仿哥特式。这种骑楼就是典型的融合了中式和西洋建筑风格的建筑。其三,欧亚融合的仿巴洛克式。这种骑楼的建筑形式与仿哥特式基本一致,只是在女儿墙的设计方面有一点不同。这种骑楼将女儿墙进行突出处理,从而形成一片片巴洛克式的山墙。其四,海口南洋式。这种建筑在海口骑楼欧亚融合的建筑样式中显得比较独特且具有创造性,它与其他两种欧亚融合建筑的区别主要在于檐口以上的女儿墙。海口南洋式骑楼的女儿墙在仿巴洛克式或者仿哥特式的基础上,开了一个个圆形或者长圆形的洞口。由于海口是一个沿海城市,经常遭遇台风,这种洞口主要的作用就是减小风给建筑带来的负荷。这也是海口骑楼建筑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做的一种改动,使得海口的骑楼建筑具有了浓厚的地域特征。
2.不同风格的装饰元素体现不同的特色
(1)海口骑楼建筑装饰的部位海口骑楼建筑的装饰元素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相互辉映。中国的传统建筑装饰侧重于平面装饰,利用图案的拼贴和组合达到装饰的目的,而西方的建筑装饰主要是立体装饰,侧重于塑造整体的形态。海口骑楼建筑装饰的部位主要有:其一,窗。海口骑楼建筑的窗的造型比较丰富多样,窗与窗之间的连接依靠各种精美的壁柱,其连接形式也多种多样,不过都注重协调性与整体构图的统一性。壁柱之外的窗间墙和窗之间的装饰元素,可因业主个人的喜好加入一些中西式花纹、浮雕等。其二,阳台。海口骑楼建筑的阳台主要是为了方便住户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骑楼沿街的景致。骑楼阳台的构图方式主要有两种:垂直向构图和水平向构图。其三,柱式。柱子主要的作用是承重,不过在海口骑楼建筑中,柱子有时候不是用来承重的,而是仅仅作为一种装饰设置在骑楼的入口处,用来界定走廊的空间。柱式基本可以分为三类:梁柱式、券柱式和壁柱式。其四,栏板(腰线)。腰线是指建筑墙面上的水平横线,是建筑装饰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在骑楼建筑中,栏板常常起到腰线的作用。海口骑楼建筑内的栏板式样也各有不同,主要可以分为牌匾式、宝瓶栏杆式、镂空水泥预制板等。其五,女儿墙。女儿墙由灰塑、短柱、栏杆以及个性图案构成,结构形式一般采用横向三段等分,中间是重点装饰的部位,所以中间部分的图案较多,多为几何图案,如弧形、三角、圆等,而左右两侧基本上是宝瓶形式的栏板和栏杆。女儿墙按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镂空水泥预制板式女儿墙、带风洞式女儿墙、中部异形山花式女儿墙、宝瓶栏杆式女儿墙。女儿墙按元素特征分可以分为特殊式、西式、复合式。西式的女儿墙主要表现为洛可可和巴洛克两种,复合式体现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特点,而特殊式的女儿墙就在造型上不讲究章法,各个形态风格迥异。(2)海口骑楼建筑装饰风格海口的骑楼建筑从总体上说主要呈现的是中西合璧的欧亚融合风格,在墙体装饰上也主要采用了仿哥特式、仿巴洛克式以及中国传统古典主义风格。海口的骑楼街道中,中山路、得胜沙路以及博爱北路主要采用仿巴洛克式;新华北路以及振东街的墙体装饰以仿哥特式为主;解放东路以及水巷口路的墙体装饰更多的是采用中国传统古典主义风格。海口的骑楼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以及西洋建筑文化的融合,但是也具有自己的地域特色。海口骑楼建筑的装饰艺术也是如此,在经过地方本土化后,更加具有海南的地域特色。如,现存海口最早的骑楼街——振东街,它的骑楼建筑上的一些装饰花纹,如振东街62号前山花的贝壳造型,就是海洋装饰符号的代表;博爱北路43号的山花,好像一个船头的造型,而中间的柱子似一个桅杆,其上面画了一个瓶子,寓意为“平安至上”,这对于以海上贸易为主的海南人来说,是一个吉利的预兆。在海口骑楼建筑的墙面装饰中,还有许多反映祈福文化的中国传统图案,如中国结、八仙图、莲花座、八卦图、花鸟图等极具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图案装饰。中国传统图案在海口骑楼建筑上的运用是比较广泛的,充分显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不同的结构和细节装饰
在海口那些布满骑楼的街道上,十字路口比较多,基本上每隔几十米就会有一个,这样的设计不仅有助于改善行人的流动,还使街道的景观更加丰富。在结构上,海口骑楼建筑的外观相对比较统一,大都是以垂直构图设计而建的。但是如果将每座骑楼建筑拿出来单独看的话,则有很大的差别,外观上从屋顶到砥柱明显融入了西方古典文化的特点,而它的内部结构又显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窗户的式样上,既有典型的中式花窗,又有西式的圆形拱式窗等多种样式,其玻璃基本采用的是欧洲教堂常常用到的花玻璃式样。海口骑楼建筑比较注重视觉效果,如一些穹雕、砖雕等装饰,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让人眼前一亮。在边纹装饰上,海口骑楼建筑以西式的边花纹样为主,中式传统的边花反倒比较少。在整个建筑色彩的搭配方面,海口骑楼建筑不是很注重,大部分以粉刷装饰为主,虽然简单,但又不乏韵律,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