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第1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 普通心理学;教学方法;幼儿园管理

幼儿园管理专业是陕西学前师范学院2014年的新设专业,在国内也属于新兴专业,《普通心理学》是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本人在授课中发现,许多学生起初对心理学有粗浅、非理性的兴趣,对心理现象有很强的好奇心,学习愿望比较强烈,然而接触一段时间后,兴趣大大减弱。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基于以往的生活经验形成的对心理学的错误或不切实际的认知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全面系统传授,而忽视将理论与学生的专业、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片面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为心理学充满枯燥理论,远离生活实际,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学习兴趣下降。[1]

因此,如何在给学生打下坚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密切联系幼儿园管理专业特色,培养他们建立科学的心理观和理性的心理学兴趣,了解心理学研究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同时探索适应学生年龄和需求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成为当前《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就目前幼儿园管理专业《普通心理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分析目标与对象:教学方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普通心理学是继教育学、管理学之后,幼儿园管理专业学生接触的有关心理学方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对于这门课程的教学,既要阐明心理学的学科基础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各分支学科的特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要为后续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学前教育心理学、教育与心理测量等课程奠定基础。

2、把握教学对象

由于普通心理学的授课安排是在大一,这阶段的学生普遍还保留有中学学习的习惯和思维意识,被动、死板,缺乏自主学习与研究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倡导问题意识,增强知识的趣味性和理论联系实际性,向学生展示学科全景,培养建立学生学科思维,弘扬科学精神作为辅助教学的一个侧重点。

二、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研究的基本场域

1、进行教材改革

在教材的选用上,国内使用较为普遍的是北师大(彭聃龄)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或是学前教育基础课用书科教(李传银)版的《普通心理学》教材,这两本书的共有特点是都比较强调心理学的“一般”和“基本”理论、基本实验和基本原理。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感到概念繁、理论多、内容抽象、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兴趣下降大半。因此,需要考虑幼儿园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教材改革,对部分心理学知识内容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删减。教材改革主要考虑三点:一是普通心理学与幼儿园管理专业方向的结合;二是普通心理学与其他专业课程(如学前儿童发展科学)的协调;三是普通心理学与学前教育学科前沿的结合。比如,在注意、记忆、思维、语言等章适当增加学前儿童发展特点的讨论;在工作动机和组织行为章节,引入管理心理部分。

2、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及教学设计

根据幼儿园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重新编制《普通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简介,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的基本内容、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第二部分为课程教学总体安排,包括学时及学时分配、推荐教材及要求、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考核方式及内容;第三部分为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学生练习、实践教学及相关必要说明。

在以往的授课经验中,教学大纲仅仅限于授课教师之间的交流和使用,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但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在学期一开始就以电子讲义的形式将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课程基本内容及教学安排、学习重难点及教学要求等向学生进行详细说明,让学生充分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使学生明确课程需达到的水平。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其一可以使学生很直观的了解到课程的内容,方便其进行学习规划,建立自主学习意识;其二当课程学习结束时,进行学习自我考核和评价有了依据;其三学生还可以根据推荐书籍和文献阅读,扩展知识范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方法研究的意识导向

教学活动的组织从强调学科内容的完整性逐渐转向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关注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学活动的组织需要在以下五种意识的主导下展开:

1、课程资源意识

根据精选后的教学基本内容,搜集大量的视频与图画资料,丰富课程资源,并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刺激学生的感性认识,逐步引导总结出理论知识点。如对感知觉的规律、视错觉现象等内容采用图片形式可以非常直观的让学生得出相关结论,提高教学效果。

2、知识的应用延展性意识

多角度加强心理学的应用性与趣味性,便于学生更直观、感性的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利用案例和故事来解释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当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对特定教学内容的独特理解和真情实感时,学生往往会产生难以忘怀的感受。[2]同时,在教学中引入社会热点或前沿问题,比如近两年比较火的节目《最强大脑》中个案,来讨论说明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更能够让学生产生共鸣。

3、问题反思意识

设置问题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如通过“为什么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主要反映的是人在哪些方面表现的不一样?”的提问引出人格问题的讨论,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加强学生对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运用。

4、职业意识

在授课中加入职业意识培养,通过创设职业情景,进行互动式教学,比如针对情绪这一章,可以通过设计“如何缓解应对新入园学前儿童分离焦虑情绪”,让学生组建项目研讨小组开展分析讨论,学生既了解到未来将要进入的职场问题,同时激活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趣味性和实用性。

5、知识的整体性意识

及时总结教学内容,建构合理的知识体系。教师通过课前提问、课后布置练习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每章课程内容结束之后,首先由学生对本章知识点归纳梳理,并以框架图表的形式绘制出来,再由教师点评总结。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知识系统,使他们明白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为期末复习做好铺垫。

四、教学评价:教学方法的检验

科学的考核方法既能使教师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又能够帮助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学习观。课程考核应兼顾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和课堂主动性的培养,将考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结合起来,再根据期末考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勤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20%,小组讨论项目参与度和课堂表现占30%,在课堂反馈调查中发现,93%的学生认可并接受此考评方式,同时对开展自我测评和小组互评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和期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有利于他们培养自我学习、自我分析、自我提高的意识和主动性,而这也是课堂教学应追求的目标。

总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受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的影响,改革需要综合考虑四者的交互作用,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心理学科基本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与关注度。

【注 释】

[1] 陈向丽.普通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J].当代教育论坛,2011.8.

[2]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1.

第2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因现学前教育现状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学前教育专业也成为不少高校欣欣发展的热门专业。目前各院校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及特点开设了相关课程,主要分为公选课、专业课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儿歌创编课程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在部分院校开设。就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幼儿歌曲创编活动的历程和学生情况反馈而言,我认为幼儿歌曲创编课程是多门课程的综合性课程,通过创编活动的实做能促进学生多元化实训活动能力的培养。

要创编出适合幼儿受到孩子喜欢的儿歌,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必要的准备工作:“1,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2,一定的文学修养;3,熟悉儿童的生活经验;4,善于学习和发现的能力。(《儿童歌曲创编》)”。要进行幼儿歌曲创编的学习,其先修辅助课程有儿童心理学、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儿童文学等,因此幼儿歌曲创编是需要具备多门课程教学知识点的一门综合课程。

一、“基本的音乐知识技能”对应到前期所学课程类为:音乐类课程,例如:基础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等。

“幼儿歌曲创编”首先是基于音乐节奏、旋律、和声等要求的歌曲创编。创编优美动听的歌曲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音乐乐理知识;听音辨唱的视唱练耳技能;熟悉地运用简谱和五线谱的配写技巧;了解基本的双声部写作技法和简单的键盘乐器演奏能力。即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幼儿歌曲创作的理论和技能,形成创造性和开放性音乐思维和写作能力。扩展并提升在幼儿音乐方面的视野和能力,并结合工作实际,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贴近幼儿生活、深受幼儿喜爱、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儿童歌曲创编》前言)”。

二、“一定的文学修养”对应到所学课程类型为:儿童文学。

歌词,是文学与音乐的结合体。幼儿歌曲歌词的特点:主题单一、内容丰富、语言易懂、拟声拟人、第一人称,结构工整。虽然内容简单,但实际上要求严格。以结构工整为例,就分为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七字句、三三七字句等类型。学生们前期的专业必修课儿童文学,具有教育性、想象性、趣味性、故事性、知识性五大特点。儿童歌曲的创作,继承并发扬了儿童文学写作的这些特点。在小组实训时初期和中期我建议从学生前期已学习和掌握地比较好的儿童文学相关知识点入手。在教学模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改编后创编,从自由发挥到命题作业。这样既能便于掌握写作初期的框架式结构模版,又能遵循写作的规律;帮助学生摸索实做到逐步激励学生的自我创编意识的同时又不完全被规律束缚。

三、“熟悉幼儿的生活经验”对应到所学课程类型为:学前卫生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实习活动。

幼儿身心各方面都属于懵懂阶段,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音乐作为一种有效的良性刺激手段,能促进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和谐发展,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性格。“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贝多芬)。要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共鸣,其歌曲就一定要适合3-6、7幼儿身心特点。例如其歌唱能力在音域、节奏、音程上较儿童和少年都有明显区别。这就需要从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才能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贴近幼儿生活、深受幼儿喜爱、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最熟悉幼儿和其生活心理特点的就是我们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现阶段幼儿和儿童歌曲的作品匮乏,教育一线的幼儿园音乐教育工作者当之无愧是幼儿和儿童歌曲创作队伍主力军之一。因此,良好的学前卫生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实习活动的理论实践支持,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贴近幼儿,创作歌曲。

四、“善于学习和发现的能力”对应到所学课程类型为:教学法和幼儿园活动设计类课程,重点是能讲将课程的理论知识点运用到实践中去。

第3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前言

幼儿师范专业,是当前一个热门的专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使得新生的家长对幼儿园和幼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幼儿园在选聘幼师的要求上也水涨船高。这就直接导致幼儿师范专业的就业压力不断提高,迫使幼儿师范学校更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以此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能竞争能力。

开展教育实习,是幼儿师范专业教学中的重点,即通过与幼儿园开展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终极目标。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幼师课程体系的改革,寻求优化校园合作机制的途径,以期能够为推动幼儿师范专业提供有益助力。

一、侧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建设

从根本上说,要优化校园合作机制,也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幼儿师范学校与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关系,而其中最主要的限制因素就在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看重的能力。

因此,要改革幼师课程体系,首先要做的就是更加侧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建设。例如,增加幼儿心理学的课程比重就是一个明确的选择。新生代的幼儿所出的环境已经大为不同,其心理和个性更加明显,使得幼师在教学中对其心理的把握更难。失去强大幼儿心理学的支撑,未来的幼师更难掌握幼儿的心理,更难制定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简单地说,未来的幼师必须能够更准确的把握幼儿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帮助幼儿更健康的发展。

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幼儿心理学的基础上,相比于幼儿教育概论这一类理论性的课程。幼儿心理学对幼师实践工作的意义更加明显。

此外,针对于新生幼儿更具有个性化的特征。幼儿师范学校也应该提高学生教学活动安排和设计的能力,也就是要能够根据幼儿的具体情况完成更合理的教学设计,才能够帮助幼儿更好的成长。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应该针对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行提高,才能够增加其实践工作的能力,从而避免出现学生空有一身理论知识却无法发挥的尴尬局面。

二、更具有实践意义的考核制度

同时,要进一步改革幼师课程体系,幼儿师范学校还应该做的就是改革考核制度,用全新的考核制度来评定学生的优良,鼓励学生站在实践的角度进行学习和成长,并且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

大部分幼儿师范学校对学生的考核仍旧是传统的考试,即针对学生对各门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最终得出学生的成绩。从一定程度来说,这种对学生考核的制度就是失去实践意义的,是脱离实际情况的只对教师理论知识进行的考核。

如何把握学生的成长情况?如何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将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已然成为幼儿师范学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成为幼儿师范学校与幼儿园进一步加强校园合作中的重点问题。

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必须从考核制度上进行改变,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学校可以让学生自由安排一次教学设计,在其中凸显出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以及制定教学设计的根据,最终根据教学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评分。

例如,学生设计的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环节,将幼儿根据不同的性格和个性分为不同的小组,而后发放不同的游戏道具,组织幼儿进行不同的游戏。通过不同的游戏活动,能够帮助不同个性的幼儿更好的发展,也能够避免单一的游戏活动无法吸引幼儿的兴趣。

通过这个教学设计,就能够清晰的显现出学生对幼儿心理特征的把握,以及对幼教过程中突况的应变能力。这不仅仅体现了学生平时所学的基础知识,也体现了学生的综合实力。

如果有条件,学校还可以将对学生考核放在真正的实践环境中,即与幼儿园取得合作关系后,让学生自己组织一次教学,通过教学的效果完成考核。只有这种建立在实践意义上的考核制度,才能够不断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学校与幼儿园校园合作的筹码。

三、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

最后,要优化校园合作模式,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是一个有力的手段。当前大部分幼儿师范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教育时间是半年,或者采用的是间隔的实习方法,即每一学期实习半个月的方式。

从时间上看,幼儿师范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和时间相对较少,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影响到了校园合作。一方面,没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学生很难从实习过程中获得足够的收获,也就无法提高实习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的实习时间少,其对于幼儿园的贡献也少,幼儿园也没有充足的时间看到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因此影响了幼儿园与学校的合作关系。

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必须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在实践中成长,向幼儿园表明实力,最终达到树立幼儿园与学校合作信心的终极目标。

总的来说,当前的幼教课程体系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没有集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也是影响学校与幼儿园合作的主要因素。因此,幼儿师范学校应该侧重于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建设、改变对学生传统的考核制度,并改变现有的实习教育模式,才能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幼儿园与学校的合作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莉,述评我国中等师范教育机构课程设置的演变历程,《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2] 朱芳红,幼儿教师课程改革认同现状研究,《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郑建成,幼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几个问题,《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03期.

[4] 周桂文, 研究幼儿师范教师培养的初步探索,《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第4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四自”精神、公益意识,热爱儿童、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潜力、知性高雅的应用型学前教育专门人才。毕业生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幼教机构专业从业人员、学前教育相关领域的工作。

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也进一步地加剧了学前教育的人才需求。学前教育具有广阔的市场,一些大城市更是供不应求。而学前教育面临的一些问题,则是教育资源不足、具有地方偏差,一些大城市拥有学前教育良好的资源,而一些乡村则完全没有学前教育的概念。

我们国家目前缺少的是高素质的幼师人才、一套完善健全的学前教育体系。学前教育的工作比较轻松,还享有双休、寒暑假等福利。除了到幼儿园上班之外,还可以到早教机构、相关幼儿教育机构工作。就业机会是非常多的。

1.通识教育课程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大学外语、计算机基础与应用、大学体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创业基础课程、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等,旨在提升学生的基本知识索养、科学与人文素养、道德品质和身心素质。

2.专业基础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教育学原理、教育研究方法、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课程与教学论、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特殊教育概论等。

3.专业方向课程

第5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电话:125

7859

1234

邮箱:78596341@qq.com

求职意向:幼儿园教师

Personal

Resume

个人简历

技能证书Certificates

工作经历Work

Experience

有一定的组织能力,能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

观察记录能力较强,能注意观察了解幼儿再兴趣、性格、学习方式、行为习惯的个体差异。

善于运用信息技术能力,能灵活运用多媒体进行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

2016年9月~2018年6月

江河学院

学前教育专业

专科

主修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91分),幼儿心理健康(98.8分),幼儿心理学(90分),主修技能:舞蹈

2018年9月~2020年6月

希望大学

秘书学专业

本科

主修课程:秘书心理学(88分),秘书基础写作(87.4分),现代办公自动化(89分),行政管理实务(83分)

教育背景Educational

Background

educational

background

教师资格证

中级育婴师职业资格证

中国舞蹈教师资格1-3级

2016年4月~2018年1月

小华幼儿园、向日葵幼儿园、童心幼儿园

幼师

主要工作:关爱每个幼儿,为幼儿提供健康成长的平台。实施课程中,我以幼儿发展为本,经常倾听幼儿的需求、情感、想法。了解幼儿的“一百种语言”。走进幼儿的心灵,支持、关心、爱护、尊重、接纳每一个幼儿。以公平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给每个幼儿同样的发展机会。鼓励幼儿主动、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019年7月~2019年8月

建水县机关事务管理局

实习生

主要工作:办公室日常事务整理

基本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别:女

贯:湖南

话:123

4567

8909

箱:456734567@qq.com

名:幸运日

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7年6月

政治面貌:党员

专业:学前教育、秘书学

诚实正直、稳重乐观,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刻苦耐劳、注重工作效率和团队合作,

善于沟通协调,特别在安排各项事物性工作和日程方面较为出色,

注重学习,乐于接受新事物,有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

个人技能Personal

Skills

自我评价Self-evaluation

童心幼儿园园长王女士: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

我是希望大学秘书学专业20xx届本科毕业生,我有幸在招聘网上,看到了贵园有关招聘幼儿教师的信息。我非常希望能够应聘该岗位。为此,我带上了在xx学院五年专科、希望大学两年本科的学术背景和学习经历,以及对童心幼儿园的热情,向贵园投递简历,申请幼儿教师一职。

除了在专科阶段经过专科五年的专业学系经历以外,我还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刻苦钻研。专科毕业之后选择继续提升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缺漏,经过两年的学习,现在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此外我还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吃苦耐劳、诚实、自信、敬业;具备持之以恒的毅力,并能脚踏实地的办好每一件事情,有在xx事务管理局有过一段社会实践的经历。这都为我应聘贵园的幼儿教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童心幼儿园所要求的素质

:

35岁以下,又在园工作经历者优先。

我所具备的素质:23岁,有在小华幼儿园工作经历。师范类大专以上学历或全日制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秘书学专业

具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已经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二级乙等以上。具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本科主修课程办公自动化(89分)

我相信我的到来,将给童怡幼儿园这个正在不断发展的幼儿园带来我应有的贡献。

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同时我也万分期待能够在您方便的时候与您见上一面,给我一个机会来向您展示更多的我。

自荐人:幸运日

日期:

期待您的回复

Looking

Forward

To

第6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幼儿音乐师资;音乐技能;考试标准;课程体系建设

一、幼儿音乐师资培养的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音乐是思维强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没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音乐,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其音响、节奏与旋律最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唤起他们的想象和培养他们的情感,是幼儿早期进行智力开发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能力在儿童各种能力的早期表现上最为突出,有心理学家曾统计:3岁前出现音乐才能的男孩为22.4%,女孩子为31.5%;3岁至5岁时,男孩为27.3%,女孩为21.8%……有近一半的儿童在五岁以前就出现了音乐才能。由此得出,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是幼儿阶段。

幼儿园作为开展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培养幼儿音乐才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幼儿教师的自身素质则是决定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想提高我国幼儿音乐早期教育,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幼儿音乐师资队伍就显得愈发的重要。

二、我国幼儿音乐师资现状

(一)幼儿音乐师资缺乏

我国幼儿园师资总体比较缺乏。从表1(见下页)看出,近10年我国幼师比一直维持在1∶24以下较低水平。按照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相关政策文件规定,我国幼儿园教师与在园儿童的比例不应低于1∶16。若按此比例计算,所缺教师高达51.67万人。而拥有较高水平的音乐专业素养,了解幼儿教育的整体规律,并熟悉掌握幼儿音乐教学规律的幼儿教师更是少之又少。一些幼儿园,幼儿音乐专业教师根本就不存在,音乐教师只是由会一点简单音乐和儿歌的教师充当。对于遍及全国各个地方的乡村幼儿园,幼儿音乐师资则更属梦想。

(二)幼儿音乐师资职前培训不明确

目前,现任幼儿音乐师资依据所受职前培训的专业不同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大类:各教育层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各教育层次培养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其他。

第一类,各教育层次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他们在学校的时候,实施的是“全才”式的幼儿教师培养。广泛学习了针对幼儿的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基础课程和音乐艺术教育。但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校之前没有音乐专业基础,大学期间又采取的是“全才”式培养,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能力都提高有限。工作后,在幼儿教学实践中,他们又对幼儿的文化、生活、音乐、美术、自然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全面负责,也没有太多精力和时间提高自身的音乐素质和音乐教育能力。这些幼儿教师对幼儿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及西方幼儿音乐教育的发展几乎不太涉猎,多数仅凭自己的爱好来挑选幼儿音乐教学材料,潦草应付对幼儿的音乐教育,更谈不上针对幼儿音乐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对幼儿音乐潜能进行开发。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音乐教育是需要发展儿童技能的,有了技能才有能力参与音乐实践活动,才能够亲自参与音乐艺术活动,才能陶冶儿童的性情和品格,达到增加儿童幸福感的目的。如果作为儿童音乐才能的培养者自身的技能、鉴赏能力都很差,很难想象如何将音乐的美感传递、教授于幼儿。最终,幼儿的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的科学化、规律化和人格化将流于形式。

第二类,各教育层次培养的音乐教育和音乐表演专业毕业生。每年全国各地院校招收了大量的音乐教育和表演专业人才,他们毕业后一部分进入了中、小学校,一部分进入了社会表演团体,还有部分进入了幼儿园。由于择业选择的竞争,他们选择了幼儿音乐教育,这本来是一件对幼儿教育发展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但是,由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的音乐教育多是针对中小学教育层次,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学习的音乐艺术多是普及性、大众性的音乐艺术,更多是一种为了表演性质而学的一些音乐知识,都没有针对幼儿音乐学、幼儿心理学和幼儿教育学等幼儿专业的知识学习,使得毕业生虽然在幼儿园进行幼儿音乐教育,但其理论、技巧和实际应用产生了脱节现象,往往造成了以成人的心态去传授通俗歌曲、儿童歌曲,偏离了幼儿音乐教育方向,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

第三类,一般为其他专业转行,或从各种途径转行的人员。其音乐素质和能力更是无法符合幼儿园的实际需求。

二、高校幼儿音乐师资培养对策

(一)调整转换培养思路,在重视“全才”式培养的基础上,加强“专才”的培养

可在学前教育的专业名称后用“音乐教育”或在音乐教育专业名称后用“学前教育”标注培养人才的内涵。各级领导需要加深对幼儿教育本身的认识,重视幼儿音乐艺术教育对幼儿未来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时,不需要统一而无特色的“全才”,而需要进行“音乐专业分流”,将幼儿音乐教育作为其基本专业方向,培养具有创新、活泼、懂得幼儿音乐教育规律的幼儿音乐师资。

(二)制定合理的招生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将人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全才”式的学前师资,其招生考试标准是全国统一高考,根据填报志愿情况择优录取,没有设置额外的专业考试。由于音乐技能掌握需要的周期较长,仅仅依靠入校后的两三年时间很难达到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对幼儿音乐教育越来越早,很多孩子很小年龄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因此,以培养幼儿音乐师资为培养目标的学前专业招生,除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外,还应设置相关音乐技能、创造力的考核机制,从根本上提高幼儿音乐师资的素质。

(三)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

一是幼儿音乐师资职责,可以定义为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启发和教授儿童音乐才能。因此,幼儿音乐师资的培养既要有现代的学前教育理念和基本的学前教育技能,又要有较高的音乐相关技能。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除了开设学前教育的基础课程外,如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等,应着重加强音乐技能、鉴赏能力的培养,但应避免模仿音乐专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应以幼儿教学实践需求为出发点,注意培养学前教育理论与音乐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除开设钢琴、声乐、舞蹈等技能基础课程外,还应开设如幼儿钢琴教法、幼儿音乐鉴赏、幼儿音乐教法、幼儿舞蹈教法等课程。二是应开设国内外先进音乐教法理论和实践课程,如奥尔夫、柯达伊、铃木教育法等。三是幼儿音乐师资需适应时代潮流,能够拥有现代化教育观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开设现代化设备、教学软件应用课程;学习先进的多媒体教材,如艺术教育多媒体教材《音乐的翅膀》等。四是增强实践课程,加强教育教学的见习和实习。目前学前专业学生学习理论的时间占了绝大部分,一般实习和实训仅有4-6周,导致了大批理论素养较高、但实践素养较低的毕业生进入了幼儿园,完全不适应幼儿园的实际需求。幼儿音乐师资的培养是进行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培养,而非学术人才的培养。因此,实践环节应给予重视和加强。

(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双师型”教师将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实际需求与校内教学改革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未来幼儿园工作的需求。从而改善目前学前专业毕业生偏理论、轻实践,缺乏工作实践经验的现状。

参考文献:

[1] 庞丽娟.中国教育改革30年学前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

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宋红娟.英国“入职与发展档案”制度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的启示[J].早期教育,2009,(3).

[3] 李晋瑗.学习陈鹤琴先生音乐教育思想[J].早期教育,

2009,(2).

第7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一、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应职岗位

从目前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看,差异不大,都是培养幼儿教师。从现实的调查结果看,当前我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职能范围大抵相同,这就意味着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初始岗位相同,都是幼儿园保育岗位、幼儿园教师岗位和幼儿早教机构教师岗位,中高职就业起点相同。而差别在于学生在岗位上的职业发展空间不同,高职生比中职生更容易在后续发展中走向幼儿园管理、幼儿园行政部门行政秘书岗位、幼儿园科研者等岗位。因此,在中高职课程衔接中,中职应重点培养学生的“幼师”能力,高职应在胜任“幼师”角色的基础上培养其作为“管理者”、“科研者”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职岗位重点是保育员及艺术型(技能型)幼儿教师,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应职岗位主要是幼儿园管理者、专家型幼儿教师。

二、学前教育专业应职岗位的主要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

保育员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在托幼机构(幼儿园)负责清洁卫生消毒工作;组织幼儿日常生活;婴幼儿卫生保健护理;幼儿常见病的预防和护理;预防及初步处理意外伤害;托幼机构设备、物品的保管等工作。其职业能力主要包括有亲和力,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良好的观察能力;幼儿的生活料理能力,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能力,以及教育意识和教育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固然重要,保育员的配合协助与教学过程中的辅导强化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保育员要系统学习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等理论知识,对幼儿教育有理性的认识,自我强化教育意识,丰富教育方法和手段。

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幼儿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创造良好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制作教具、学具;向家长宣传科学的育儿知识;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园共育活动;做好班级各项卫生消毒安全防范工作等。其职业能力主要包括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设计与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如绘画、手工制作、弹、唱、跳等技能);组织与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与幼儿、家长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生活指导能力、具备对学前教育现实问题进行调查、诊断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等。“专家型”幼儿教师还应具备研究能力。

幼儿园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科学的幼儿园发展规划,创造良好的办园条件;合理安排幼儿园各项工作,并及时检查、指导和评估;选聘幼儿园各岗位工作人员,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制订全园教育教学计划,指导、检查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等。其职业能力主要包括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选拔及用人能力、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三、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框架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课程实现。为了做好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培养中高职不同阶段学生的不同职业能力,可以将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综合实践模块四大模块,另外高职阶段增加了一个专业拓展模块,如下图所示。这些模块组成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而每个模块相对应培养某种能力,如公共基础模块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应有的基本素质;专业理论模块培养学生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思维;专业技能模块培养学生掌握岗位职业技术和方法;综合素质模块培养学生知识岗位要求的其他素质。专业拓展模块开拓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

四、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具体内容

以模块为基础进行课程设置,在设置中以模块为课程衔接的主轴,确保学前教育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在能力和素质上的层次性和递进性。每个模块包含的具体课程见下表。

基础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基本的文化知识素养和基本的道德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并为今后进一步深造打基础。中职阶段主要开设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英语、普通话、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体育、计算机基础等。高职阶段主要开设有道德与法律、毛概论、形成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普通话、体育、计算机应用等。在公共基础课的设置上,中职与高职的课程在科目上大致相同,只是在课程难度上有差别。为了做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可将中职阶段的公共基础模块分为公共基础模块1和公共基础模块2,其中公共基础模块1为必修课,是所有中职学前毕业的基本要求,公共基础模块2为选修课,是为部分想升入高职的学生开设的,其难度稍高于前者。

专业理论模块旨在提高学生的教育理论水平,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来说,主要是一些基本的幼儿教育理论知识,专业理论模块并非全是理论课,它既有理论,又有理论的应用,尤其是中职阶段更是如此。中职阶段主要开设有幼儿卫生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及幼儿各科教学法(语言、数学、科学、音乐、美术、英语)。高职阶段专业理论模块主要开设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游戏论、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组织与管理、幼儿心理卫生与辅导、幼儿教育研究方法基础等。从专业理论模块看,高职学前教育更注重理论性和研究性,其目的是为培养“管理者”、“科研者”和“专家型”幼儿教师打基础。

专业技能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的弹、唱、画、跳等方面的技能,中职阶段主要开设有美术、舞蹈、声乐、钢琴、乐理与视唱等。高职阶段主要开设有幼儿舞蹈创编、教具制作与设计、儿童歌曲伴奏等。由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幼儿教师,因此专业技能课无论是在课的种类和学时方面,都比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要多一些。

综合实践模块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中职阶段主要开设入学教育及军训、幼儿园见习、校内实训、保育实习、教育实习等课程。高职阶段主要开设专业见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等。

第8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分层教学;动态调整;分类指导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2C-0020-05

一、何为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案例(case)又译为实例、个案等,是指特定情况或问题的一个实际例子,有时也指客观存在的一种情形,尤其是那些会对特定人物或群体产生影响的情形。案例教学法(case study)则是指教育者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的宗旨,遵循特定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习者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平等对话和研讨,从而培养学习者的逻辑思维及团队合作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充分理解相应知识的重要教学形式。[1]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一种,它秉承案例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和要求,但由于多媒体案例应用了计算机和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声、像、图、文等融汇、统整于一体,因此,案例内容与呈现方式更加形象、直观,既传承了传统案例教学法情境性、体验性的优势,同时使案例更具生动性、仿真性、过程性,可以有效缩短教学时间、活跃课堂气氛、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内容之上,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使得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可以更为便捷地与传统案例教学法进行深层次整合,并且正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教学领域。

二、学前心理学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从学前心理学这门课程本身来说,学前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基础性课程,这门课程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幼儿心理的发生和发展,走进独特的幼儿心理世界,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能够初步鉴别幼儿常见的心理失调状况。但课程中所涉及的很多内容都很难用言语或传统案例教学来达成理想的教学目标。以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为例,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切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对幼儿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知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因此,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能力,是本课程所面向的未来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品质和能力。但是,观察力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我们很难用言语或传统的案例来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幼儿的观察力。而通过多媒体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从案例教学法本身的特点来看,它将学生置于一个情境之中,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把握和知识的感知,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布朗・科林斯与杜吉穗《情境认识与学习文化》(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一文,系统完整地论述了情境认识与学习理论,提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知识是活动、背景和文化产品的一部分”,

也就是说,知识是学习者与情境互动的产物。对于案例教学,尤其是多媒体案例教学而言,教学案例实际上就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它展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真实的问题。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旨在为学习者提供大量的理论性知识,而是在探究案例的活动中,给学习者提供相关的资讯、并协助其解决在案例探究过程中所产生的认知冲突,从而完成学习目标。

最后,从课程对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看,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使得其已经具备常见心理现象和活动的基本体验,并在相应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养成了关于幼儿、幼儿心理健康等的初步知识素养。但另一方面,他们的幼教经历相对不足,对幼儿、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的实践样态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体验,在幼儿心理发展情况、幼儿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等方面亟需直观、亲身的体验和经验,而当前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比重过大、实践课程相对不足的状况,又恰恰限制了学生这方面需求的满足。在此情形下,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引入可以较好地缓解这一现实矛盾,正是《学前心理学》课堂的理想选择。

三、如何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是以多媒体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因此,多媒体案例的选择显得格外重要。总的来说,在选择多媒体案例时,应该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一是案例的真实性。以多媒体案例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使学生对问题情境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学习,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学习。因此,案例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要注意真实的细节,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比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一课时,教师选择了三个真实的多媒体案例:《藏在哪里了》《青蛙的成长》《鸡蛋沉浮实验》,希望学生从他人的经验中进行替代性学习,并通过对多媒体案例的分析解释他人的经验,尤其是学会向有经验的人学习。

二是案例的典型性。即案例内容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日后的职业生涯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情境,如在“幼儿观察力的培养”一课中,我们选取的三个多媒体案例――《藏在哪里了》《青蛙的成长》《鸡蛋沉浮实验》,选择案例的难度由易到难;案例指向对象上看,涵盖了小班、中班、大班的幼儿;案例内容上三则案例具有典型性,都是幼儿园教师经常会经历的问题。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讨论、分析,学生能够在日后遇到相似的问题时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是案例的实践性。案例分析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时,所选择的案例需源自幼儿生活实际,并具有较强实践性的问题情境,能够实现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的转化。

四是案例的启发性。多媒体案例教学法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因此,所选择的案例通常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这样,学生在讨论案例时,能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可以启发他们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这样学生在阅读案例、思考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的过程中,便能够逐渐形成一套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二)多媒体案例的引入

在确定选择哪些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需要在课前将多媒体案例分发到学生手上。在传统的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案例材料打印出来直接发给学生,而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分发纸质材料的方式显然不合适。得益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教师可以把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互动化。学生可在课前观看视频,对课上需要讨论的多媒体案例有了直观形象的了解,并有了初步的思考。

课上,教师应在何时引入多媒体案例,这需要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安排而定。有学者将多媒体案例分为三种类型[2]:(1)应用型。应用型案例多与学习中某一知识点有明确的对应关系,起到说明和论证的作用,有明确、唯一的标准答案。通过此种案例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思考型。思考型案例有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没有标准答案,多用于启发式教学,旨在深度拓展学生的思维。(3)开拓型。开拓型案例没有现成答案,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索尝试,理清思路,提出方法。鉴于学前心理学的学科特点和所面向学生的特点,思考型案例是最为常用的多媒体案例类型。

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的第一课时,其基本课堂流程如图1。

在这节课中,讨论的问题并没有唯一的或标准的答案,多媒体案例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新鲜的知识,从而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自主探索能力。

(三)多媒体案例的讨论

在多媒体案例教学中,课堂讨论是最受学生欢迎,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因为案例中包含了大量极具启发意味的不确定性和问题性思维线索,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习得的知识,从不同的视角和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还可以接纳他人的观点,实现思想的碰撞和融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法时,讨论问题的设计非常关键。在上面多次提到的幼儿观察力培养的课堂中,在教师的示范分析环节,笔者就精心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这个案例中,老师是怎样培养幼儿观察力的,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幼儿的表现又如何。这一环节,通过教师的举例示范,为之后学生分组完成另两则案例做好准备。同时,通过各小组交流,彼此启迪,完善观点和看法,深化学生对案例的理解,拓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了学生清晰、富有逻辑性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接下来的分组操作环节,学生重点讨论了案例中的老师采用了哪些方法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老师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幼儿的表现如何?通过各小组交流,彼此启迪,完善观点和看法,深化了学生对幼儿观察力培养的理解。

(四)总结提炼

在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时,其他小组学生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或不同意见,教师适时给出反馈。在小组讨论后,教师需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或者带学生一起进行总结提炼。

四、展望

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在一定程度上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这中的问题联系起来,但多媒体案例所呈现的情境毕竟有限,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幼儿在幼儿园以及家里所发生的真实故事。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笔者在学前心理学课堂上做了各种尝试,并提出了运用“全真多媒体案例”的想法,即利用QQ视频连线幼儿园,同时将QQ视频推送至大屏幕。比如在上“幼儿观察力的培养”课时,教师先设计了互动问题:如何利用幼儿园区角实现对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然后用QQ视频连线幼儿园,幼儿园老师分区角介绍幼儿观察力培养的方法,学生当场提出疑问,实现即时远程互动。现场连线幼儿园,让学生对幼儿园活动情境有了直观的感知,远程互动,让学生将所掌握的培养幼儿观察力的方法迁移至幼儿园实际情境中,加深了学生对幼儿观察力培养方法的理解与运用。

参考文献:

第9篇: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范文

关键词:多元文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 特点

多元文化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背景与主题,我国多元文化社会奠定了幼儿的多元文化背景,教育向多元文化转向是人、教育与社会共同发展的诉求。0-5岁是人一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幼儿可塑性强,是进行文化根基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应是幼儿、幼儿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园多元文化教学是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明确其特点对优化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是十分必需的。

一、关注主体间性的教学关系

在西方现代哲学中,随着二元论思维范式的瓦解,福柯宣称“作为主体的人死了”,[1]胡塞尔的“交互主体现象学”、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罗蒂的“终极境遇”、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社会交互理论”等都直接催生了主体间性理论,主体间性否认存在超越诸个体之上的抽象力量,诸个体的自属于诸个体自身,主体间是平等的、独立的,这也是主体间相互作用、相互统一的基础,主体间的交往使主体间相互认识、理解并达成共识,关注主体间的共通性与共同性。主体间性理论奠基了主体间性教学关系的探讨,幼儿园多元文化教学活动中主体间性关系体现在教师主体、幼儿主体、课程设计主体、环境主体等几个方面,教师主体体现在教师与幼儿、课程文体、环境的交往关系,幼儿主体体现了幼儿与教师、课程设计、环境的交往关系,课程设计主体体现了与其他几方面的交往关系,环境主体也体现了与其他几方面的交往关系。主体间性关系是一种主体与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主体之间平等互惠,不存在一方控制一方,或一方占有一方的现象,双方或多方的能动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与重视。主体间性教学关系存在明显的优越性:教师方面,教师的主体性得到加强,强化了教师的角色意识,教师对知识的创新得到肯定,教师的价值得到尊重,有利于教师努力完成或实现其职业使命,有利于教师与幼儿的合作与交流,有利于相互尊重和关怀及平等关系的形成。幼儿方面,幼儿的主体性得以发挥,增强了教师与幼儿的相互理解和互动,得到教师的尊重与关怀,有利于幼儿主动积极的探索与建构、生成新的意义,有利于独立意识的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

二、注重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

“感性”可以说是与理性相对的概念和领域,“感性”最初作为一个哲学术语从日语中发展而来,感性在日语中既是一个静态概念,也是一个动态过程。静态概念指人的感情及获得的某种直观、形象、情感化的印象;动态过程是指人内部的心理认识活动,关注对事物的感受能力,是信息从直觉到判断的心理过程,从本质上可理解为人对事物在心理上的期待和感受。哲学范畴中的感性是指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过程及其低级阶段,指人在实践中通过自身各种感官对事物外部形态的直接而具体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的特点。心理学范畴中的感性是指感觉、知觉、认知的连续过程。总之,“感性”奠基于人的各种感觉及心理活动并以其为中心。对于“体验”,存在多种看法:即一种认识方式、一种认识活动、一种活动的结果等几个方面。哲学认识论对体验进行了研究,认为体验是一种存在和生存方式,强调内部感受,是一种由内向外的认识和理解。心理学范畴认为体验常常与情感有着紧密联系,情绪心理学则认为感受和体验是同一心理现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感性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感性体验既包括由各种感官的外部感受而引起的情绪、情感体验,还包括因外部感受而引起的内部心理活动。

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外部鲜活的事物,充分调动幼儿的感官,发挥幼儿感官功能,产生外部感受和内部心理活动的方式。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操作性、灵活性等多种特点,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式包括:操作法、演示法、表演法、观察法、发现法、游戏法等。幼儿在学前期的思维主要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其经验直接来源于各种感官对外界的体验,因此,感性体验的教学方式切合幼儿的认知需要。

三、融合生活性和艺术性的教学过程

幼儿园多元文化教学过程本身是一种生活过程,是一种特殊的生活过程,这个生活过程不是仅对生活的衣食住行等物质文化层面的关注,也不是对零散的精神和制度文化层面的关注,而是一种界于组织与非组织、结构与非结构、继承与创新、平淡与超越之中的特殊生活过程。艺术源于生活,艺术具有知识教化、情感渲染、审美体验等方面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艺术手法,能够引起幼儿的愉悦体验,发挥更好的教育功能。如:教师语言的组织、教具和学具的选用、色彩的搭配、与教学环境的联结、教学氛围的营造等都与艺术密不可分,而不仅仅是日常的生活状态。因而人们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手段,创设教学活动情境,建立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平等、友爱的关系,并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将经验与审美综合起来,使幼儿在愉悦中习得经验的教学技能技巧等称为教学艺术。教学是一种艺术,缺乏艺术高度的教学是平淡的、低效的、枯燥的教学,不立足于生活的教学是丧失了原动力的教学,是背离幼儿世界的教学。教学既应源于生活,也应高于生活,是生活的艺术性提升,这才是教学不断得以勃发的生机。所以,教学过程是生活过程,艺术源自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艺术的因子,教学活动是教学艺术展现的过程,教学过程具有生活性和艺术性的特征,是生活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姚大志.现代之后――20世纪晚期西方哲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