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特殊教育线上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特殊教育线上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特殊教育线上教学

第1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云存储;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

云计算是当前IT领域的研究热点,很多企事业单位正在探讨或者已然采用虚拟化、云计算等技术来重新修改或构建其信息中心的IT基础架构。各大行业云也应运而生,如政府云,电子商务云等。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之为教育云。教育云就是将教育服务的资源通过云计算的模式提供给用户。近年来国家对教育云的发展很重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到“建立包括教育云基础平台、教育云资源平台”。目前很多高校都开始涉足教育云的探索和资源库开发。然而,在特殊教育领域的教育云研究却是空白。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是特殊教育云的主要组成部分,云存储技术为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提供了新思路。

1 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和存在问题

2004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部分特教学校联合开发全国特殊教育资源库,历经两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近500G的全国第一个特殊教育资源库(包括视障版、听障版和智障版三类),其呈现形式主要为光盘和资源网站。然而其使用情况并不如预期,该资源库只是众多素材的堆积,称不上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开放性和扩展性不好。2009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华东师范大学共建了上海市特殊教育资源库,其资源分类细化到10类,资源类型将近20种。但其资源数量较少、更新较慢,未形成一定规模;同时,它只对上海地区特殊教育机构开放,共享性不够。目前也有很多特殊教育学校自建了校本教学资源库,但校际间缺乏统一的资源开发标准和统筹规划,导致资源重复建设,兼容性较差,同时也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维护。

总体而言,目前特殊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资源库开放程度不够、可持续性较差、资源规模小、缺乏统一标准和共建合作机制等。在访问方式上,均不支持无障碍访问和移动访问;在存储方面,都是采用集中存储而未采用分布式存储,这样无法避免单点瓶颈故障(即当服务器失效,会导致整个资源库无法访问)。

2 云存储的优势

2.1 成本优势

云存储服务由云服务商来提供,成本优势显著。一方面节省了存储管理人员成本,另一方面无需购买大量的设备,大大节省了设备开支。

2.2 按需所取

云存储具有强大的可扩展性,当用户发现存储空间不足时,只需支付很少的费用即可扩展服务空间,满足需求。

2.3 安全可靠性

云存储中的副本一般都会有3个备份,分别存储在不同的节点设备中,每个存储节点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存储中心,这样即使两个存储节点同时宕机,也能保证数据访问,从而大大提高了云存储的可靠性。在安全方面,云存储提供了很好的加密技术,同时有专门的管理人员来运维,安全性可以保证。

2.4 高效

云存储使用了存储虚拟化技术,能够合理利用数据存储空间,大大提高各种硬件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可提供数据分层存储,可支持负载均衡,提供高效访问。

3 基于云存储的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原则

3.1 可持续性

资源库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应该随着特殊教育的发展而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因此,必须遵循标准化建设,定义良好的扩展接口以满足资源建设的可持续性。

3.2 无障碍访问

2012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明确指出要保障残疾人方便获取和交流信息。因此,特殊教育资源库建设必须支持信息无障碍化,如给视频配备字幕 ,建设无障碍网站等。另外在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也应注重平台访问的便捷性以及良好的用户体验。

3.3 移动优先

目前,手机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网民数量。移动学习已经成为未来学习的一种趋势,或者说是未来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建设要考虑移动优先原则,即支持用户使用移动设备轻松访问云上的教学资源。

3.4 开放性

资源库建设应考虑“合作共建、人人参与”模式,让特殊教育机构和教师个人参与进来,充分整合优质资源,打破数据孤岛。类似于百度文库开放平台,开放其访问接口,支持在线上传文档资源、同时可加入审核、评价和积分等激励机制,提高资源库建设参与者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鹏.云计算第二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第2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一、目前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然而,特殊教育语文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部分不良的状况,如:低年级反复地枯燥乏味地学词学句,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则是被“灌输──分析──训练”的方式占据了主阵地;一些教师依然“以学科为本”,忽视了教育对象的发展,把聋生当成机器的复制品,在教学流水线上进行打磨,然后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成品验收,这实际上是对孩子最大的不尊重和身心摧残。应是学习主人的聋生们一直处于被动、压抑的地位,只有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资格。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能适应聋生的学习需要,也不可能让他们去发现、去创造,更谈不上提高教学效率了。

二、让特殊教育语文教学回归现实生活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与生活从来是分不开的,“教育是从生活中得来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在新理念的指引下,我觉得要让我们的教学活动回归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加强聋生的语文实践,提高聋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

“从概念到概念,活泼泼的文字变成了僵死的东西,活生生的形象黯然失色。语言文字本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尤其我们的语言,是最讲究神韵的,没有形象的感受,没有对字里行间的情感的体会,没有对语言文字的品尝意会,学生怎么能读好作品,又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在特殊教育中,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主要依靠视觉、肤觉、味觉、嗅觉等其他途径感知外界事物。生活是聋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可见,传统的“讲解、灌输”式课堂教学是不利于聋生的语文学习的。因此,我们的学习活动一定要“以人为本”,把教科书与聋生的生活融合为一体,给聋生感受自然、社会、事实、事件、人物、过程的机会,让聋生在与现实世界的撞击、交流中,产生对世界、对生活的爱,使他们自发地、主动地去获取知识;一定要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回到聋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中去,去激发聋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内化为聋生作为学习主体的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生命活力的知识。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更多增加生活实践

(一)仔细观察与认识生活。特殊教育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描述比较贴近聋生实际,常常被聋生见到的生活现象,但是由于聋生没有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他们往往容易忽视或知之甚少。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注重生活的积累,指导聋生留心去观察,认真写观察笔记。这样聋生才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和写观察笔记,去认识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现象和规律,积累生活素材,从而为学习这些描述生活现象的文章打好基础。

在我的要求下,学生曾经留心观察过下雨前一些小动物的活动情况,并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形仔细做了记录。当学习《要下雨了》一课时,孩子们翻开自己的笔记本给我看,在我的赞扬声中,他们表现得那样满足,体验到了学习的幸福滋味。上课时,他们很轻松地划出了课文中描写小动物们在下雨前活动的句子,还纷纷举手把自己观察到的其他小动物的活动情况讲给大家听。这样,学生不仅在学习课文时显得游刃有余,而且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他们观察和理解的能力。

(二)通过体验生活提高生活方面的技能。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应使学生从中产生发现的惊奇、自豪、满足求知欲的愉快和创造的欢乐等情感体验,从而使学生带着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使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活动。”对于聋生来说,表演是他们最擅长的,恰好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一些富有情节性的童话、寓言和故事。我在教学这些课文时,常常让聋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学习活动中注重借助情境的创设,使聋生身临其境,体验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便于他们较好地理解课文,收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果。

(三)联系实际生活提高生活感悟水平。教材中有的词句描写的情景和聋生的生活经历似曾相识,教学此类课文时,教师要有意识地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勾勒场景,把课文中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地展现在聋生面前,让他们如置情境之中,联系生活中已经有过的体验去感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第3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2019学年,教务处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学目标,科学安排,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1.继续开展名师、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继续加强培养顾海琴、徐小军两位市级名师,徐小军老师作为省名师学科带头人,多次参与省教研室开展的主题教研活动和朱敬东省网络名师工作室活动。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对顾海琴、倪青华等骨干教师领衔的六大学科工作室进行学年考核,评选出优秀学科工作室,并开展新一轮(2020-2022年)的学科工作室申报工作。

同时,学校给青年骨干教师聘请校外名师,来校师徒结对,开阔青年骨干教师的视野,提升青年骨干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沈耀老师进入费为群名师工作室、李春光老师进入胡沈颖名师工作室、王银环老师进入贾桂强名师工作室、韦盼盼老师进入杨继明名师工作室、施燕萍老师进入范新林名师工作室。

2.开展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

2019年初我校确定并实施了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到普校跟岗学习项目,计划在两年内组织青年教师分别赴夹山漾幼儿园、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浙江信息工程学校进行为期两周的跟岗实践,确立研修方向,通过学习、深度体验、实践反思、对话交流、问题研讨等形式进行跟岗学习,进一步学习普校教育教学经验,把握新课标精神,提升教育教学能力。目前,已有九位青年教师圆满完成此项培训任务。

     3.注重教师专业培训

本学年,组织骨干教师先后赴杭州、金华、南京等兄弟学校参加语数、沟通等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盛永进教授、义乌市特殊教育指导中心陈韩俊主任作了专题讲座。 立足校请,“多重障碍儿童的精准化康复”、“国家通用手语培训”这两个校本专题都按照原定计划顺利完成培训,进一步强化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2019年的专题“个别化教育训练(IEP)”在市属校本培训项目展评中获得一等奖。疫情期间,学校利用网络资源和校本资源,组织教师开展线上培训,为上好网课提供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以往的微课培训技能,鼓励教师制作微课,进行评比。

二、推进融合教育,加强职业高中建设

为做好学前普特融合教育工作,学校专门招聘了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并继续推进与夹山漾幼儿园合作的幼教师资培训项目。疫情之前,每周两次带孩子去清河幼儿园和夹山漾幼儿园进行融合活动,同时清河幼儿园的老师每月来我校送教一次。职业教育部进一步加强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的合作,深入推进卫星班的建设,卫星班7名学生与浙江信息工程学校烹饪182班的学生共同学习中西面点课程,开展融合教育。

职业高中部强化技能实训,着力培养一技多能的就业创业人才。传承湖州特色,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推进茶文化进学校示范点项目。学校成立了“施胜胜烹饪大师工作室”、“应国宏花艺大师工作坊”、“张新江版画工作室”,设立湖州喜来登温泉度假酒店、湖州丁莲芳千张包子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等4个校外实训基地,签约12家湖州市残疾人集中就业校企合作单位,全面落实职高毕业生就业。

三、狠抓个别化教育,推进“一人一案”工作

针对学业有困难、多重障碍的学生,学校加强帮扶力度,实施个别化教育。开学前召开个别化研判会,根据评估情况制定长期和短期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注重分层教学,并根据这些学生的实际布置分层作业,每个阶段做总结,期末出好个别化试卷,让后进生能够更好地学有所得。学校全体教师利用休息时间做个训,重点关注多重障碍学生的康复教育,对有特别需求的学生进行认知、感统、语言等领域的针对性训练。这些量身打造、精心设计的个训,均是免费提供给学生们的。

四、注重课堂教学研讨,增强教育科研活力

1.积极做好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

今年疫情期间,综合运用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做好延迟开学期间的线上教学工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教务处联合教研组指导各学科线上教学内容的选择及课程实施方式,任课教师指导好班级学生本学科的学习内容,做好微课录制、在线直播教学、在线作业批阅等工作。顾海琴执教的沟通与交往课《我给妈妈送祝福》在停课不停学优质课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

本学年,分别举办了“推广通用手语,打造有效课堂”和“以生活体验为中心”为主题的教学节活动。11月,开展了杭州都市圈特殊(听障)教育联盟体艺培训研讨活动,钟吴辉、李春光老师分别开设了公开课,钱建学副校长作了《打造特色 彰显魅力》教学论坛交流。去年10月,分别为特殊教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和湖州市继续教育中心新教师培训班开设了6节公开课。关英平老师执教的语文课《大小多少》和王惠萍老师执教的《不同季节的不同活动》在湖州市聋教育优质课评比中分获一二等奖。

第4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赏识教育 惩戒教育 特殊教育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正确地和有目的地使用惩戒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笨拙的、不合理的、机械地运用惩戒会使我们的一切工作受损失。”如何正确对待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的关系是颇受特殊教育研究者争议的问题。但我认为他们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不应该孤立对待。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在于热爱学生””,而所谓师德的高下,也尽在于此。热爱学生,老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人格,保护他们的个性,把自己完全放在与学生同一条地平线上,做他们的朋友。就一定要赏识每一个孩子,赞美他,支持他,培养他的自信心。从小培养孩子健康和乐观的心态,比任何知识都重要得多。有才能不一定能成功,但有自信却能创造成功的条件,并最终获得成功。

赏识导致成功,教师和蔼可亲、激励向上的语言,能使忧虑变得坚定、恐慌变得平静、犹豫变成主见、自私变得互助、怯懦变得勇敢、自卑变得自信等,综合起来就是“我能行”的力量与信心。这就是教师语言对学生心理引导的结果。这种引导将使学生的心理不断健康成长,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主流。尤其是对待那些聋生,他们丧失了听力,心理上产生了自卑感。我们更应该多给他们关心、鼓励和支持。要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公开地予以肯定,这样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当一个人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时,他的爱心、善心也会不断地被强化。他的自尊,也就会逐渐地提升,当一个人具有了自尊、自信,这个人就会走向真、善、美的境界。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你最好的礼物是给他多一些的期待,而不只是要求与责备。然而,学会期待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它不但要我们的心灵里多有一些爱,还要多有一些智慧。

教数学的杨老师的班里有个女孩,刚入学的时候小女孩上课经常走神,有时会和同学打架,还在别的同学的课桌上涂修改液、偷东西,一次甚至把黑板玻璃打碎了,是班里的“小刺猬”。杨老师没有嫌弃她,而是认真寻找症结所在。原来孩子的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缺少家庭温暖的她越来越孤僻,也越来越自卑,便用各种奇怪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于是杨老师就处处关心她,就连上课提问,也总要向她投去鼓励的目光。女孩的数学有了进步,杨老师就适时的表扬她,让同学们看到她的长处。有时女孩犯了错误,杨老师也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她,而是把她领到办公室,摸着她的头跟她慢慢谈。女孩渐渐变了,有事没事总往办公室里跑,帮助老师干这干那,上课也不走神了。同学们说,“小刺猬”变得爱学习了。

然而,赏识教育不是万能的。中国有句俗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灵的成长、个性和世界观的形成,与家庭、学校和社会有着割舍不开的联系。客观地说,一个未成年人,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不仅需要家长、学校的鼓励和爱护,同时也需要经受一定的挫折。

第5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开展多元融合教育

 

学校领导认为,对于听力残疾或是视力残疾的学生而言,他们接受信息的能力会受到极为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他们与正常学生之间的交流。由于缺乏交流,便会产生误解、隔阂,甚至是歧视。因此,尽可能地帮助特殊学生找到与普通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方式是开展特殊职业教育最为重要的一步。

 

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 实践中,学校首先打破传统学生管理模式,采用了混合管理模式,要求自新生入学起,手语翻译专业的学生和听力残疾学生共同生活直至毕业。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手语翻译学生深度融合进听力残疾学生的世界,同时听力残疾学生也找到了与健全学生之间有效交流的方式。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为特殊学生创造展现自我的舞台。学校领导认为,在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特殊学生如果不能够参与到信息生产之中,必然会产生焦虑、自卑、恐惧等负面心理。因此,想要消除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的差异,就必须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身、创造自身的机会。

 

平时,学校一方面让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在一个起跑线上竞争,另一方面发挥特殊学生的特长,树立起他们参与竞争的自信,认识到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能够在比较、竞争中认识自己,不盲目自卑,通过切实有效的学习,弥补自身缺陷,同时尽可能地将劣势扭转为优势。

 

此外,学校不断加强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学校一方面要求尊重特殊学生,从特殊学生的特殊性出发,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深层原因,另一方面不断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他们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的融合 学校领导指出,在特殊职业教育中,由于特殊学生在信息获取能力上的缺陷,如果将学习活动完全交由学生来完成,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特殊职业教育必然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由于教师在特殊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特殊的地位,教师队伍建设便成为了实现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融合的关键所在。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采用了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相融合的办法。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在和特殊教师共同工作的过程中,普通教师在理解特殊学生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能力上提升很快,教育教学效果也显著提升。同时,特殊教师在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而更好地适应教学工作。

 

信息化助力特殊职业教育

 

当前正处于信息化时代,对于特殊学生而言,掌握信息能力强,在很大程度上将消除其和他人、社会以及职业之间的差距。为此,学校出巨资打造高品质的信息化教学系统,为特殊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实践中,学校积极建设一体化实训室,采用最新信息技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整合在一起,以满足各种教学活动需求。同时,为了提升特殊学生的信息能力,学校大力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投入专门力量研发了计算机手语语言,以便于给听力有残疾的学生讲课。同时,引入多媒体视频教学技术,以影像的方式向学生直观展示计算机的操作方式。

 

鉴于特殊学生在信息接受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课堂教学可能无法完全达到教学目的,学校积极鼓励、引导特殊学生开展自学活动,并且为特殊学生提供必要的自学条件,努力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公开化。同时,在信息建设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加强普通教师与特殊教师之间的协作。由于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在信息接受方式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普通教师的信息是无法直接传递给特殊学生的,必然需要特殊教师这个媒介。特殊教师能够有效地将信息转化为特殊学生能够接受的形式,从而增强了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创新特殊职业教育

 

如今,在中州大学内,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特殊专业,也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普通教育。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只要是其有兴趣、有能力完成的,都可以参加学习,并且最终获得专业证书。

 

随班就读模式 “随班就读”是“多元融合”理念的具体表现。学校领导指出,“随班就读”是指打破专业与专业之间的限制,实现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融合。在中州大学,特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专业,并且与普通学生共同学习。此举打破了传统专业设置,注重特殊学生基本素质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同时,学校加强了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具体内容包括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阅读与写作能力、规范手语表达能力等。

 

为了让新入学的特殊学生尽快适应学习生活,学校为特殊学生提供了专业生活辅导。生活辅导由具有经验的专职辅导员担任。专职辅导员每日住校,随时帮助特殊学生解决生活上的问题。同时,生活辅导员动态关注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的相处情况,引导普通学生正确处理与特殊学生之间的关系,帮助普通学生与特殊学生之间形成有效的沟通模式。

 

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充分认识到合作办学的重要性,大胆突破体制限制,实现体制外与体制内的融合——一方面,他们在现有体制框架内引进人才,提升体制内人才的综合素质。在招聘过程中,严格把关,精挑细选,既要看学历,也要看能力,尤其是要具备从事特殊职业教育的潜力。另一方面,引入体制外资源,聘请校外专职教师以客座教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从而达到优化教师结构,提升师资素质的目的。

 

同时,学校通过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实现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的融合。实践中,他们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国内相关领域的合作,例如聘请国内知名高校的教授来校从事学术以及教学活动,积极参加及承办特殊教育学术会议等,另一方面积极与国外相关学校开展合作与交流,多次派遣优秀教师赴美、德、日、韩从事交流学习活动,先后聘请美国劳德特大学、台湾师范大学、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并且和韩国拿撒勒大学、日本筑波技术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特殊学生提供了海外深造机会,对于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就业模式 特殊职业教育是否成功,不仅仅看过程,也要看结果。在当前就业形势下,普通学生的就业都存在问题,如何提升特殊学生的就业率,成为了特殊职业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在市场走访调研中发现,特殊学生在就业市场中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歧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人单位不了解特殊学生,想当然地认为他们在能力上有缺陷。

 

对此,学校给予了充分重视,提出要加强特殊学生的宣传工作,提升用人单位的信赖感。具体而言,他们首先拓展就业渠道,一方面与有意向接纳特殊学生的企业取得联系,为每一位学生建立一份系统性的学习报告,让企业看到学生的优势和价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现有政策,为特殊学生就业提供必要的保障。

 

同时,学校不断加强校企合作,先后与省内多家大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建设完成了多个综合性实训基地,为特殊学生的实训实习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实践表明,对于特殊学生而言,实训实践有利于深化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并且有利于促进自身与企业之间的交流,适应企业环境,以及工作岗位,从而为今后顺利就业奠定宝贵的经验基础。

第6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聋哑学校语文有效性

语文学科在聋校占的课时最多,花的精力最大,但效率不高,学生读写能力始终得不到根本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费”“慢”“差”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面对这样的现状,唯有更新教学理念,把“最大限度地挖掘聋生的潜能,促进聋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教学的根本,才能改进当前聋校的语文教学。

一、从兴趣着手,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我们教育对象出发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这是现代教育发展到今天得出的最本质的结论,因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对象能力提升、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聋哑学生的教育,教师必须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从我们教育的对象――聋哑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我们的语文教学,这样才可能达到理想化的教学效果。聋哑学校很多学生的听力状况都丧失或者严重衰弱,这给本身靠语言传递信息的语文学科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很多学生因为身体上的缺陷,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走向封闭,这也给语文教学增加了困难、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从这群学生的兴趣着手,走进学生,打破他们心理上的围城,使他们爱上我们的语文教师,爱上语文课。当学生的内在学习的动力被激发出来以后,我们的语文教学效果会大大提升。

二、端正聋哑学校语文教学指导思想,更新教育理念

聋哑学校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从人才培养的角度去思考聋校的培养目标。观念的更新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条件,科研工作必须随时关注社会的变革、时代的变迁,如果没有教育观念和教育理想的更新,就很可能作出一些应急性的、就事论事的肤浅的研究和探讨。在当前,必须对新时期聋哑学校人才的培养目标有深刻而清醒的思考和认识,如果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把聋校生活看作是聋生生命历程的重要构成的话,我们的研究就不仅要关注聋学生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聋学生人格的塑造、精神力量的培养。聋校语文教学的正确指导思想应该是“着眼素质,加强双基教学,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也就是重视素质教育,切切实实地使聋生经过特殊学校的培养,成为掌握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服务于社会的劳动者,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为此,在教学观念上必须实行七个转变:⑴由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重能力的培养;⑵由让学生被动地学,转变为乐学、愿学、主动地学;⑶由单篇课文或单方面教学转变到整体教学;⑷由单纯采用从字到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的教学方式转变到语言文字训练方面来;⑸由“满堂灌”、“满堂讲”的灌输式转变为教会学生学习;⑹由注重课堂教学转变为课堂教学与即时教学相结合;⑺由师生的授受式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友爱的关系。

三、正确的归因与有效的教学策略同步实施

在归因训练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认知策略的指导。教学实践证明,正确的归因与有效的教学策略的有机结合,往往会取得更令人满意的效果,特别是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其自尊心不受伤害。我在教学中采用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不同的学生归因分析以后,针对每个人的实际为他们量身定做一份个别教学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付诸实施。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具有个性。教学时要有共性的东西,也要有适合不同类型的个性的教学来适合不同的学生。学生有差异,教学设计就要因人而异。为了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要扬其长而避其短,人人都可以成为出色的人才。

2.读写结合、读说结合和读思结合策略。聋哑学生由于缺少语言环境的煎陶,语言储各非常贫乏、语言理解能力也不强。为了提高他们的运用语言的能力,我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木写话簿,努力为他们提供写话的机会。在课堂上切实做到读和写、读和说、读和思的结合,这样实践下来,效果非常好,尤其是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3.以学生为主,提倡赏识教育的策略。在教学时,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会”学习,使他们能主动地、积极地、创造性地学。教师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导”的艺术,从而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去启发、点拨、设疑、解惑、

四、发挥阅读教学的补偿能力,拓宽教学内容,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语文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这四种基本的能力,而聋生由于生理障碍,仅存的也就只有读和写了。所以,对聋生来说,阅读是他们获得各方面能力的主要途径,对语文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提高聋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聋校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尽力补偿聋生的生理缺陷,在聋生尽可能接受的范围内,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范围,拓宽教学内容和聋生获得信息的渠道,由一定的量而产生质的飞跃,量中求质,以质求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加速培养并提高聋生的书面语能力,而且可以丰富聋生的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个性,同时使之受到思想教育。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聋校的语文教学更要走近聋生,走进生活,注重让聋生去感悟、去体验。作为特教战线上的教师,更应该牢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真正把聋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聋校教学文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第7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一、多媒体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科学技术的使用已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辅助方向,多媒体技术便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调动有意注意。数学课堂中利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使一些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生动的感性情境,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如,教学九年级抛物线上的动点问题时,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话,由于以静态为主,很难在黑板上将这种复杂的现象展示出来,更不用说借助情境来分析。多媒体使抽象的动点问题很形象直观地呈现出来,学生很容易地接受知识,对解决问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树立了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等。

二、教师与多媒体技术

教师要适应时代,发展自我,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明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组织、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进行学习活动;要重视教学对象,以学生为主体;要把教学变为学教,把教材变为学材,把教案变为学案。另外,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知识;教师要有的放矢地运用多媒体组织学生进行教育活动,既要加强能力培养,又要传授必要的数学知识。教师要尽力做好每一个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工作量较大,周期长,要花很多时间进行构思。有时设计一个既能突出课题,又能自然地导入新课的课件,要花很长的时间,不断地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一切都要教师为课间的制作付出艰辛的劳动。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课堂教学立体化。教师既是策划者、制作人,又是演员,随时为学生提供服务。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课堂活动氛围更加活跃。

三、学生与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多媒体为学生亲自参与掌握知识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新课引入时,创设一个图文并茂的情境,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由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探求知识的转变。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第8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慧学南通;优质资源;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0-0059-02

【作者简介】李志丹,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南通,226001)副院长,高级教师。

为落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和智慧城市建设要求,在南通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教育系统以智慧教育为发展目标,把智慧教育作为打造“教育之乡”新优势的突破口和普惠市民终身学习的新举措,集中力量,围绕“慧学南通”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和“莘学通”智慧教育产业运营两大体系积极探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慧学南通”目标愿景

“慧学南通”是为全体市民提供优质教育教学服务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也是南通市智慧教育体系中的普惠型、公益型部分的具体内容。

围绕教育信息化各种服务对象的信息化需求,我们提出了“慧学南通”智慧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目标愿景。学生:会学。学得更轻松、更方便、更灵活、更高效、更有趣。教师:诲学。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更便捷、有效,强调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学习的方法。学校:汇学。汇聚资源,汇集需求,汇总数据。政府:惠学。提供保障,协调资源,分析决策,指导发展。家长:家校互动方式更科学,信息和资源获取更全面、便捷。

二、“慧学南通”发展现状

一是推进“慧学南通”基础建设。市、县两级教育资源分享系统和教育管理通用系统基本建成;南通市基础教育专网基本建成,并实现省、市、县、校四级高速互联;建成具备智能化、情境化、趣味化、交互性、体验型的智慧教育体验馆,为全市智慧教育发展提供了样本,发挥了示范与引领作用。二是开发“慧学南通”优质资源。研发了8800个微课资源包,集成了职业教育类和市民终身学习的资源,与华莘智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了互动课堂资源。三是构建“慧学南通”应用体系。优化、整合和新建了一批应用系统,这些系统的建设和应用都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三、“慧学南通”推进策略

1.以集约为原则发展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区域共享基础设施。优先发展市、县两级信息中心,建成面向区域,提供网络、计算、存储和安全服务的区域教育云。

优化整合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发展数字课堂的交互终端和数字校园的互联网应用,推广3D打印、移动阅读、STEAM创客教育等数字化应用系统。

充分利用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充分利用电信运营商、江苏有线传媒、社区和公共场所的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慧学南通”优质资源传播,建设泛在的学习环境。

2.以需求为导向划分业务系统。

按照教育教学工作需求,遵循智慧教育从数字化、数据化到智慧化的发展规律,我们将教育信息化分为教育科研、教育管理、教学空间、学业监测、智慧招考、教育安防、资源分享、市民学习、公众服务、教师教育、家长学校(家校互动)等18个业务系统,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社会教育、教师教育等7个教育版块与18个业务系统之g,形成一对多或者多对一的关系;而每一个业务系统,可根据不同的教育范畴建设一种或多种应用系统。反过来,一种具体的应用系统也可能适用于多个业务系统的需求。如,blackboard平台,可用作教育科研系统,也可用作课程资源建设与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平台,同时也可以作为教师培训的支撑系统。

3.以整合为目标确定建设时序。

智慧教育必然要经历数字化和数据化两个阶段。数字化阶段主要解决数据的生成与采集,数据化则是将数据组合成信息,再从积累的信息中分析出规律(知识、认识),最终成为指导学习、工作、生活的智慧。“慧学南通”的建设目标就是从数字化走向数据化、智慧化。我们以数据整合为目标,以标准化建设为原则,顺应教育教学规律和信息化发展规律,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确立了“慧学南通”应用系统建设时序。

四、“慧学南通”教学变革

1.推进混合式学习方式融入教学。

混合式学习的概念最早由国外的远程培训机构提出,指的是基于网络的线上教学与线下面对面教学的混合,实现面对面教学与网上教学的优势互补。多年来,对混合式学习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就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有混合式学习本体研究和混合式学习的应用研究。本体研究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应用模式、技术开发、环境建设等;应用研究主要涵盖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特殊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则相对薄弱。

混合式学习是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共同要求与必然趋势。一方面,班级授课的线下学习活动仍然是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学习的个性化需求和认识的个体性差异,要求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学习活动,在线学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反馈机会和自定步调的学习节奏。

将混合式学习融入课堂教学,既要关注教学形式上的混合,如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自定步调学习(自主学习)与课堂实时协作的混合,还要关注教学内容上的混合,如结构化知识学习(正式学习)和非结构化的碎片化学习(非正式学习)的混合,传统教学资源与现代多媒体、数字化、网络化的教学资源的混合;既要关注传统教学环境、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的混合,还要关注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混合。

2.推进项目学习方式融入教学。

如果说混合式学习更侧重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环境下的项目学习则更加关注学习的“生活化、情境化、经验化、任务化”,关注学科的综合性和信息技术工具的应用。项目学习是一个相对长期的学习活动,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合作完成任务。相对于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项目学习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是教学形式上,传统的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属于学生的时间较少,因此,独立思考,尤其是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足。项目学习,教师主要是指导,主要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30%,在按照“咨询―决策―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样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独立的思考与集体讨论的互动学习相结合,提升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第9篇:特殊教育线上教学范文

一、 对教师教不如让学生做的反思

以前的晨读和班会多半是我总结班级情况并提出要求,我虽然讲了许多,但效果并不好。后来我发现,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又有主见,自我意识强,追求自由,反对约束。为此我改变了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放手让学生自我管理。首先我在班级制度的治理上进行改革,把以前由班主任制定的班级的条条框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拟出五条管理班级的条例。如学习条例、纪律条例、卫生条例等。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制订条例时先以自己为出发点,看自己能做到哪些,应该做到哪些,这样放手让学生去做,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人人有了责任感。最后由班级干部根据学生拟定的管理条例研究确定班级方方面面的条例。这样,学生执行起来就容易多了,使班级的被动管理变成主动管理。

此外在主题班会上,我也放手让学生轮流主持,让学生感受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对学生不尊重教师的反思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对教育的重视,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有礼貌、有修养。可令人费解的是,当前有些学生不尊重教师,经常与教师顶撞,大发脾气;还有的学生特意说气话气老师,不管老师怎样苦口婆心教育就是不改。对于此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

1.因老师偏心而顶撞老师

如在处理学生犯错误时,有时可能有偏差:对学习好的学生犯错误时,总是能和颜悦色地去教诲;而对学习不好的学生犯错误时就没有耐心,总是板着脸训斥,有时还用讽刺的语言挖苦他们。这样不同的态度,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他们会认为老师不公平、偏心,心中不服,于是顶撞老师。

2.因不理解而顶撞老师

班主任在做学生思想工作时,首先应该相互平等,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站在同一条线上与学生谈话。可以采用课外谈话的形式,给学生留足面子;或者冷处理,首先教师应冷静下来,不与学生发生正面冲突,等大家心情平静了再解决。这样,语言就少了许多火药味,学生就会接受老师的教育,也能避免学生顶撞教师。

3.因不懂得尊重而顶撞老师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不懂得如何去尊重别人。有的学生在班级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只要一不顺心就发脾气,老师好言劝说也不听,甚至有的学生还踢桌子摔凳子。面对这样的学生,一开始我不想叫学生给欺负住,与他对着来,结果越搞越僵。后来我反思自己,感到自己的思想认知还停留在八九十年代,观念和方法都需要改变。针对现在学生思想活跃,接触的事物多、懂得多的特点,教师必须改变教育方法。首先教师不能凌驾于学生之上,要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谈话,用教师的真情实意来打动学生。这样才可以得到学生的尊重。

三、 对教师心态的反思

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师每天走进班级都要有个好心情,要像阳光一样灿烂,像纯水一样的激情,像火一样的热情。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激情。而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生活中的不愉快带到教学中来,更不能转换给学生。反之,学生心情不愉快,也绝不能让他干扰教师的正常教学。只有师生双方都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高效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总之,实践使我认识到,工作中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可以使自己的工作充满激情,让自己的心灵不断净化,心情更加宁静;可以纠正工作中的错误,少走弯路,走向更大的成功;更能使自己信心百倍,永远年轻。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即使是最完美的孩子也会有缺点。反之,即使是最差劲的孩子也一定有他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