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

第1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美学;园林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这样人们对城市配套设施的建设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出现了一些新的要求和创新,这些要求和创新更多地体现出了人文关怀,城市园林景观在城市美学基础之上更能够表达出城市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底蕴。本文就美学、城市美学、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 美与审美常识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从古到今人类一直都在认识美、发现美、追求美和创造美。古人也有言“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于是人们就开始创造许多美好的事物,随之也产生了美的文化,后来美学也开始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由于人们的出身、生活环境、接受的教育和个人爱好不同,对于美学也有各种不同的认识,正如‘古人所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美的概念人们也众说纷纭。同时也存在一些理论家坐在象牙塔里谈理论的现象,使得许多美学理论和社会或生活实际情况相脱节,这就导致许多人在研究美学的时候,不能从各种各样的理论中找到美的要求。人们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在于他们的审美观,不同的审美观可以体现不同人的本质和发展方向,审美观具有崇拜型和感受型两种,但是这些审美观都具有自身的狭隘性,这些审美观都是一种物化人为的审美观。我们要想超越自我就必须培养出一种正确的符合自然和人性发展的审美观。

2 中国传统美学与城市园林设计

在中国的美学观中,既有道家的对立统一观点,也有儒家的纲常思想,这些传统思想在当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也获得了极大的重视,同时中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业受到许多国外文化和元素的影响,但是对于理学的影响也开始逐步被受到重视。在中国古代的思想中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引导人们在进行城市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要遵守自然规律,同时也要考虑人自身的感受,这就使得城市设计在追求理性的同时也考虑到人的情感因素,这也促使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儒家思想强调各种设计都要维护当时社会的等级制度和社会秩序,这就导致在过去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无处不能够显示出尊卑有序的空间,这些设计往往容易忽略人们的功能需要和一些情感因素,这样这些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能满足市民的心理和功能需求。

3 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特征

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带动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极大发展,人们在发展城市的同时开始关注与城市发展相关的一些配套设施,这样城市在进行园林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就从温饱中转移到关心人们的身体健康中来,我国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就开始得到了不断的改善和发展。设计师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工程手段,也要考虑许多艺术手段,通过这些手段来创造一种既能够满足人们日常需求功能,又能够满足美学欣赏要求,同时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和谐的景观。这些园林景观可以适应城市发展和人们需求发展的各种要求。新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根据要求和需求不同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是这些差异中都存在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同之处包括园林景观设计要从地理和生态角度去考虑,同时也要和城市规划和与建筑物相吻合的角度出发,这样就使得这些园林景观各自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这样就促使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极大地创新,现在的城市园林设计已经转变成了目标导向型设计,但我们的设计都要依靠原有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的城市园林景观。

第2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照明;夜景;景观设计

照明设施的功能并不只限于夜晚照明,其设计还需注意白天的效果,灯具与建筑、环境空间的关系和尺度适宜,各种功能环境必须采用不同的照明设施及手法。

一 夜景规划的原则

城市夜景规划的设计主要建立在以下三条原则之上:1)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突出各重点景观地区的形象。2)创造明亮、安全、悦人的城市夜间休闲、娱乐环境。3)烘托繁荣的城市夜间活动气氛,体现蓬勃的商业活力。

二 夜景规划要点

在城市夜景中,通过山、水、城的夜景设计,表现城市的整体结构。通过对建筑、道路、绿化,以及桥梁的灯光设计,并利用水中的灯光倒影来表现自然河道的轮廓线。通过城市主要道路、标志性建筑物和新市区各片建设群的点点灯光表现城市的骨架和建成区轮廓。在城市夜景中,通过重要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和主要建筑物的灯光,反映城市夜景的重点。沿河道路和绿带的照明强调出的优美线形及其在城市中的主导地位,符合空中和高处俯瞰的要求。可以考虑多种柔和色彩灯光的照射,形成变幻的水景;同时,河面上的大桥也可以作为河面景观和延伸。

城市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的照明光源采用柔和的白炽灯,选用特殊、美观的灯具、路灯、射灯、彩灯等多种类型的结合运用。

三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要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把整个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即:城市夜景观的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的详细规划、城市夜景观的景点设计,其中每一步又均可与城市规划各阶段相融。

(1)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景点之间的联系,主次的确立,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直接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下内容进行:1)城市人口、用地规模、规划区范围;2)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布局结构、市中心区位置;3)城市道路系统、道路等级和干道系统、广场及主要交叉路口形式;4)城市河湖水系和绿化系统的治理、发展目标、总体布局;5)需要保护的自然地带、传统街区等的有关保护措施;6)旧城改造、用地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步骤。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成果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成果中,包括总体规划文本和图纸。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论证时,应对城市夜景观实现所带来的一系列技术、经济问题也有所涉及,并提出其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

当总体规划的某些基本原则与框架不能适应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调整或修改时,对有关的夜景观总体规划内容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修改,因为城市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是城市夜景观规划实施与实践的直接影响因素。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还有一部分内容反映在城市分区规划中。当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确定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分布;城市主、次干道形式;绿化系统、河湖水面、风景名胜的用地界限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后,要对城市夜景观做出进一步的规划安排,为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这一部分成果也应纳入分区规划文件和图纸中。

(2)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某一景区(商业街、校园、居住区……)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应结合城市规划,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的相互关系,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根据特征创造特色,根据重点确定主景,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在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的过程中,有一条贯穿始终的线,就是:结合城市的经济状况、自然条件及历史背景,充分考虑到人对夜生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在城市规划区内,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成果相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文件和图纸中;在当前开发修建地区,则是修建性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

(3)具体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包括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城市详细规划成果的一部分。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每一步工作应在充分尊重以下五点原则的基础上进行: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即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受: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社会文化和经济能力、城市发展要求的制约;2)城市整体美的原则;3)以人为本的原则;4)经济性原则;5)环境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四 总结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与规划设计师、电气工程师的协调合作分不开。规划师在考虑城市各方面因素基础上对照明提出适宜的要求,电气工程师则需做出相应的配合,提出具体实现方案,但规划师所提出的要求应建立在经济因素与技术手段所能达到的基础之上。

参考文献

第3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照明方式;设计体系

一、城市景观元素的照明方式

1. 城市照明。到目前为止,城市照明主要可以分为功能照明和景观照明两种,这是根据服务对象和照明目的的不同进行的分类。前者主要是为人们在城市的夜间生活安全提供保障,

提升城市设施的夜间使用效率。后者主要是为了展现城市夜间景观形象,营造出和白天景观完全不同的景观形态和空间氛围。虽然两者的基本目的和重点截然不同,但是两者并不是界限清晰的两个分支,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合作者”。

2. 绿色照明。世界能源危机的日益凸显,让人们越来越熟悉“绿色照明”这个字眼,现在“绿色照明”已经被列为十大节能重点工程之一,这也瞬间提高了城市照明的节能要求。其实,绿色照明的含义是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勖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充分利用天然光,建成环保、舒适、安全、经济的照明系统,充分体现现代文明。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将城市的亮度分区、功能照明平均照明度和均匀度等进行了明确的区分和控制,并通过功能照明对景观照明进行适当的引导。将景观照明烘托景观形象和内涵的功能通过适当的照明设计发挥到最大,从而从规划层面整体控制照明能耗,对灯光效果进行高效控制,因为这和人们的夜间休息状况、景观资源形象的完善、电力的节约程度、环境的污染程度有密切关系。

3. 景观照明。景观照明具体指的是室外公共活动空间或者景物的夜间景观照明,其中,体育场场地、建筑工地和道路照明等功能性照明除外。城市商业中心区、旅游观光区、景观路

以及标志性建筑等是景观照明设施的主要布置地区。以灯光技术为突出景观资源本身景观形象的手段,通过灯光的烘托,提升和展示不同环境和资源的景观特点,有机地组合成一个和谐协调,优美壮观和富有特色的夜景图画,以此来表现一个城市或地区的夜间形象。

二、当前城市景观照明设计方法

1. 设计定位分析。无论我们完成什么任务,首先将任务的定位高效完成是很有必要的。定位的不清晰直接会影响任务完成的最终效果,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设计的任务同样不例外。

我们必须对设计什么样的现代化夜景观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后期的设计和施工工序才有可能高效、顺利完成。

2. 根据具体需要确定恰当的表现方式和方法。照明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景观照明表现方式和方法的完善,在实际的选择过程中,我们到底要围绕主体选择怎样的是明喻、暗喻的表现方式还是直接、间接的表现方法是固定模式的。而表现主体的功能、特征、风格甚至是周围环境都是我们确定具体的表现方式和方法需要考虑的方面。

三、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体系的解析

1. 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积极的运用环境心理学对人们的视觉影响

人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主体,他们自觉或者不自觉的通过自己的行为改变着环境,同时也在无形中被环境改变,在现代化城市景观照明设计中利用环境心理学对人们的视觉影

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成功实现想要设计的效果,但是无论我们运用的是什么原理其基础都要是以人为本,这样一切的设计才会变得真正有意义。在选择运用什么样的灯具,想要达到怎样的照明效果时,一定要以不同的地点为依据,创造出更多能够照应大多数人心理感受的设计。现在的我们基本上已经过了那种最基本的对光明的功能需求,人们现在追求更多的是灯光对自己心理状态上的满足,夜间唯美的光效和当地的景色融为一体后,对于人们来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艺术熏陶。

2. 结合实际情况,创新完善现有的景观设计

我们看到现实生活中的北京天安门广场上的夜景和美国华盛顿广场上的夜景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景象,其他各个城市的夜景都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就从侧面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设计

人员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之前,会对每个城市自身所囊括的文化底蕴、建筑特色、人文景观甚至是气候等等因素进行深入的考虑,如果有需要还会将部分城市设计失败的案例找出来做一定的对比,总结其失败的经验,以此来完善甚至是创新,设计出彰显自身城市特色的照明景观设计,提高自身城市的知名度。

3. 统筹兼顾,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城市整体的照明景观设计是由各个地域、各个街道。不同建设特色的地区照明效果相结合的产物。如果想要整体的效果完美、有特色。积极地完善每一个部分的灯光设计是关键。风

格的追求也好,亮度的体现也罢,都应该尽善尽美。例如住宅区的照明设计,我们需要的是通过灯光的铺衬给人们营造心理上的温馨家庭氛围。因此,在设计时应该注意光线的柔和度。

总之,城市的建设与施工要和城市规划原本的性质和要求相符合。在以人为本方针的带动下,追求生活中的简单实用,心理上的大方时尚,以风格明确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多方人员的共同

努力下,打造出别样的城市景观特色。

参考文献 :

[1] 沈俊超 , 齐立博 . 从“功能照明、景观照明”走向“绿色照明、特色照明”[J]. 城市规划 ,2013(01):93-96.

第4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城市文化景观是世界遗产委员会在1992提出的一个概念,并被正式列入到世界遗产当中。城市景观主要的侧重点是:地域、历史、文化以及具有特色的城市改造和再现。随着经济时代的快速发展,城市无论是内在的精神文化还是外在的街道建筑,也都在悄然发生变化,然而在我国拥有深远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历史的文化遗迹却在某些时候成为了城市设计的最大阻碍,因此,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城市的改建成为了我国城市设计研究课题当中的城市建造和改建主要问题。这自然也是历史古都西安所在面临的问题,这座独具特色的自身发展历史,城市的设计是主要部分,但是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本文将如何在城市设计当中维护历史文化遗迹,又如何在文化历史遗迹当中发展城市设计等问题作为主要探究对象。

2对西安历史文化景观和遗迹的探究

文化是一个城市区别与另一个城市的独有的特色文明,其一般包括:艺术作品,风俗传统,学术思想,工艺技术,文学著作等人类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是一个城市对于文明的记忆,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城市景观的表现,是城市景观以建筑的形式对历史的传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中许多的历史文化已经慢慢消逝了,许多历史遗迹需要修复还原,例如:西安的城墙是我国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城墙,在明代具有军事防御性质,经过西安改造和开发,成为了西安城市官的代表性建筑,还有小雁塔,寒窑遗址公园,大明宫等一些经过原地遗迹修建的休闲娱乐场所和主题公园都成为了西安城的独特历史文化景观,可以看出在西安的城市设计和改造中,不仅需要继承更需要被保护,只有通过修复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运用现代的景观建筑观念来设计,以景观讲述历史表示场景,才能够让前来参观的人对城市的文化传承有很深入的了解,了解不一样的历史故事和文化。

3西安历史文化背景及现状

历史文化是一个城市风貌的形象,是一个城市提搞精神品质的最佳辅助,西安是一个具有丰厚历史文化底蕴、遗迹颇多的城市,身为十三朝古都,历经周、秦、汉、唐两千年岁月历史的冲刷和演变,依然能够看见留存的建筑风格和风俗文化。因此在西安城市景观的设计上,要以其特有丰富历史文化、自然天赋、大气的人文精神以及目前城市基本情况和客观的发展规律为前基础,将完善城市功能,改善民众环境,提高民众生活质量为目的,在创造、保护、展示的基础上将西安打造成富有特色的城市风貌和建筑风格。在国际旅游特色与历史特色的大文化背景下,西安定制了统一计划改建设计,即在发展现代建的筑理念当中坚守文化传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修复古城墙,改建护城河,将汉唐格调的园林景观设计进行构建,在地面上改造鼓楼广场,将商业空间置于负层,这是西安风貌设计的基础定位与重点保护。并在其遗迹保护设计理念的指导下,改造南大街商业街,西大街商业街,保护和开发大雁塔曲江桥的旅游区等工程,将修复和改造设计贯穿于整个西安城市,设计出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现代建筑,例如对汉城湖,大雁塔南北广场,大唐芙蓉圆,唐城墙遗址公园的开发设计,充分展现了秦汉古韵的城市文化景观,收到社会的一致赞赏。

4探究历史文化遗迹在当今城市景观运用

因受现今环境的不佳以及城市的快速变化与改建等影响,人们开始着重保护自身生活的城市,面对城市中历史遗迹的修复和改建。不管是技术上的问题还是文化传承的问题都是设计者多多考虑的方向,因为这不只是一个简单历史修复与保护,而是一个城市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问题层面,是城市风貌、物质空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城市内在特色的物质表现,在时代的不断更替当中,西安城市景观一直在努力探索城市景观与历史文化遗迹的问题,例如西大街城隍庙改造项目,具有六百多年沧桑的城隍庙,一直都是道教的胜地,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然而随着时代历史的迁移,逐渐被各种商店百货占据,于是在2003年3月份,西安市政府出巨资把庙中的商业区迁移出去,将庙回归历史,交由道教协会。跟随对西大街改造工程将城隍庙做了全方位位的重修规划,修复了城隍庙当年的英姿,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景观,设计的元素在总体上是按照改造、恢复的新颖思路来实行,将道家文化元素和古建筑的抖拱结构作为主要表现文化景区,西大街的大牌坊与山门便是新景观表现。截止日前,其项目工程已经竣工,西大街标志性建筑除了改造设计的大牌楼和山门作为“点“单体之外,还恢复了周边历史环境基调,从风格色彩、街坊形式以及高度体量等方面和钟鼓楼的广场相互呼应,完成了城市景观对历史遗迹维护的要求,成为了西安古城一道靓丽的景点。除了西大街城隍庙改造外,在西安还有天郎大兴综合设计的项目。此项目以公寓、商业、住宅等多种业态的融合开发,继承了汉文化的精华,将文化建筑的风格作为城市区域建造开发的助推器,其设计旨在建立休闲娱乐、商业居住等特色主题,在园林的山、水、屋、树等元素中巧妙将汉代元素融入其中,深刻体现了设计师对历史文化的探究。

总而言之,历史文化遗迹的恢复与改造是城市景观设计主题的主线,通过继承设计将历史文化景观激活,体现出城市深沉而久远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有因时代变迁而发展的城市景观,要学会将二者灵巧运用创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就像西安一样设计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用城市景观表达历史文化遗迹,让历史文化遗迹与城市景观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作者:张继红 单位: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1]詹秦川,王婕弘.大尺度空间下大明宫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的体验性探究[J].艺术评论,2016,14(9):172~174.

第5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改造工程;设计与施工;现状;对策

1 城市园林景观改造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现状

1.1 忽视历史文化价值

随着社会的不断的发展,经济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间存在的一定的矛盾,致使在园林改造时忽视了保护历史文化,部分园林中的存在的历史文化没有得到有效地保护,导致城市中园林景观原有的特色被人为地破坏。采取大拆大建形式的进行园林改造,造成了园林历史文化出现了断层的情况,再加上保护历史文化方面的意识较为淡薄,给传统园林景观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1.2 缺少对现状场地的踏勘了解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比如建设方的基础资料采集、存档不全或更新过慢,设计方忽略现场踏勘,施工方的随意施工等原因,从而导致方案设计、图纸与现场实际情况衔接不清,现场偏差大,影响后期进场施工。

1.3 规划和经营管理脱节

城市园林景观方面的建设过程中,主要是由政府进行组织建设,但可能过分注重生态景观功能,在规划之初及后期经营管理上出现很大问题,加上在园林中缺乏参与性的娱乐设施,更新周期较长,致使游客重游率较低,对园林景观有效利用显得非常不利。

1.4 盲目追求前卫设计

在园林发展的过程中,要使各个园林有自身的特色,部分园林在改造时,审美标准以及自身特点等方面都存在极大的认识缺陷,在园林改造时常常会设计与建设出与该地区不相适应的景观,这样便使园林景观发展不断地走向了改造的误区中,虽在建设中付出了相当大的经济代价,但实际景观效果却效益甚微。

1.5 缺少长期规划和公众参与度

在当前时期进行园林改造过程中存在部分是为了应付检查而进行改造园林景观,这些园林景观通常是停留在事物表面以及局部效果,е赂脑斓木哂性菔毙杂胛扌蛐缘娜毕荨A硗猓城市园林作为与民众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但是在实际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政府部门仅重视专家意见,而对于民众的建议加以忽视,致使园林改造方案之中有着诸多的不合理之处。

2 城市园林景观改造工程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的对策

2.1 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共存的园林景观

园林改造工程对于设计和施工方面而言,要对居住环境进行充分考虑,园林景观是居民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是居民进行休息、社交与运动等众多活动的场所,对此在进行改造设计过程中,要与居民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有效地结合实用性与观赏性。比如可增加对当地地形、水文、植被分布、植物长势;当地居民的文化忌讳、偏向爱好;民众对聚集地和文化设施的需求等的调查,从而无论从实用还是民众心理上更契合景观设计的终极目标。

2.2 尊重自然,建设自然绿色景观,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现有的园林进行改造建设时,要保留现场特色植被、现状大龄树种等,进行现场绕道保护、移栽或者直接作为一个景观亮点来进行设计施工,有机地结合新栽培的植物与生长茂盛的植株,这样能够有效地提升绿化范围以及全面性,最终呈现出一个良好的大自然绿化景观的效果。

2.3 经济适用,生态和经济并存

园林改造过程中应明确改造目标以及角色定位,在基于投资效益最优化的前提下,将经济适用作为改造原则,使园林景观原有的构筑物进行最大化的留存,仅仅是通过全心地处理其外装饰和加固修复内部结构,保证景观能够为人们带来焕然一新的感受,精细化处理部分细微之处,保证在改造过程中能够节省经费基础上建设出最佳的景观效果。同时需要考虑建设完成投入使用后,后期管理养护、成本控制的因素,尽可能达到景观效益最大化。

2.4 合理规划,强化历史风貌的保护

收集、核实园林景观原有的历史文化以及人文资源,在园林改造时能够充分保证其历史性的延续和保证完整。并在园林改造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有效地保护开发其现有景观特色与文化特色之处进行,采取保护与再利用的形式推动园林历史文脉得以有效地延续,并促进园林特色得到良性发展。

第6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景观设计建设工程缺陷对策

一、概念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景观这一概念的引入和使用已远远超出它原来定义的范畴,他与规划、生态、地理等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在不同学科中形成不同的意义。城市景观则涵盖城市地表自然和人造的景色。园林是西晋沿用至今的名词,在中国古籍中也称“园,囿,苑”等。英美各国称之为“ Garden , Park , Landscape Garden " ,即指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地开辟地貌,结合植物的布置,构成一个供人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和应遵循的理念

城市的概念是循时展的,当今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更应强调人类聚居生存和生活的环境。环境的综合性决定了城市规划和城市景观的综合性。综合多样的城市景观可分为人

工景观和自然景观两大类。

园林构成要素中面积最大的是绿色植物,其既可以与山水自然景观融合,又可与人工建筑物亲和,有效地综合生态环境和景观来隔离过于密集的建筑景观,软化呆板和平滞的建筑

线条、人工形体、质感和气氛。

三、景观设计的现状

景观设计一词近年大为流行,几乎涵盖了户外造型艺术的全部,大到城市总体形象设计,具体到城市景点如城市广场、城市公园、街头绿地、居住区环境,小到雕塑小品、植物配置、水池花坛、铺地栏杆,似乎景观设计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档次的一个标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欢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日益重视环境品质的直接体现,是未来城市

建设中改善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必然应用手段。

四、景观设计的误区

1 、行业缺乏规范

( l )名称 在这个领域以前惯称“园林”或“风景园林”,以后引人美国的称法叫“景观设计” OandscaPe architecture ) ,后来时髦叫“环境景观设计”等等,究竟那种合理,既符合国情又与国际接轨那就需要建设部有关部门进行审定了。名称的统一非常重要,不仅是职称评定的定位,更是行业中人以一种独立的角色进行景观设计,实现与建筑师、规划师“三

位一体”的密切合作的前提,是行业规范的前提。

(2) 教育 景观设计专业性强,综合性差。目前从事这一职业的大多毕业于林业院校的园林系(偏重于绿化),城建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偏向于建筑、规划),艺术院校的环境艺术专业(偏重于小品、造型)。就目前来看,就综合以上三种专业,规范明确的教育教学大纲,

与国际接轨,制定规范,实行执业注册制度,彻底实现行业规范管理。

( 3 )市场管理 景观产品具有特殊性,与建筑相比少了很多安全要求,多了灵活性和可塑性,不良后果的责任极小,从而导致各方干预增多。施工的工程资质审核把关不严,个体施工队常以免费或其它灵活的经营形式进人市场。许多大中型项目方案招标不规范,评委的素质令人怀疑。如此形势,景观质量如何保证。

2 .设计盲目追求档次

“档次”原本是景观设计师应追求的设计理念,间题出在对“档次”的理解上,“档次”被理解为宏大的气派或用材的豪华和财力的大量投入。其结果“巨大的经济投人是否产生了相应的社会效益? " “这个场所是否真正具备了”档次“的环境条件?”也就成问题了。

3 .景观设计对人的需要和人性关注不够

景观设计要重视人的需要和人性关注,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要负很大责任的,一个设计任务下来,我们往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去研究风格、手法、形式等问题,往往把建成后的形象当作设计追求的最终目标。这种忽略功能而乐道于形式美的手法往往把功能等同于休息凳椅、集散地、活动广场这类最基本的活动需求。这种“温饱型”的功能对长期以来生活在恶劣环境下的广大市民来说是当然是满足的,其决策者和建设者在赞美声中更是陶醉。这个美丽的误区最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4 .模仿照搬之风盛行

景观设计是一门高度综合性地专业,它最终以空间景观形式展现给人们,是人可以享受于其中的艺术品。同其它艺术一样,如果没有创新,只是单纯模仿抄袭必然导致生命之水的枯竭。创新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与众不同的形式”,每个景观环境因其特要求,资金投入及设计师的风格而不同。对于景观设计师而言,在设计之前要深刻理解景观环境的意旨,综合协调各种因素才可进行创作、创新。在创新的意识理念指导下才能赋予作品鲜活的形式,创作出有灵魂、有思想、有情趣、有个性、雅俗共赏的作品来。

5 .设计与施工脱节

一个优秀景观作品必然是设计与施工密切配合的结果,以树举例,要想达到理想效果,从选苗到现场施工,都需景观设计师亲临指导。至于自然山水园的放样、施工,没有景观设计师就更难达到效果了,只有置于现场,才能更灵活的把握素材与环境的关系。

五、关于景观设计的几点构想

1 .调查求细 调查要注重运用创意、设计的理念、设计的内涵,其前提是通过详细的调查将项目的城市背景、市场背景搞清楚。例如:周边环境将来的发展前景能否与项目融合在一起,房地产将来的发展趋势如何,城市总体规划方向是怎样的。

2 .方案求值 经过系统设计的方案,必须是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很多时候有人误以为好的设计一定要靠很贵的材料、很贵的方案、很贵的处理方法才会有一个好的效果出来,这不是绝对的。好的设计创意对整个方案都会有影响,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案也是很重要的。

3 .设计求远 设计一定要考虑长远,在今后几年甚至几十年内都必须是好项目才行,这对于园林设计、景观设计、环境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一定要考虑植物五年之后、十年之后是什么样子,要把植物的生长情况与将来的效果融合在一起,作为长远的方案。例如美国纽约的中央公园就是一个比较成熟的设计方案,它经过很多年的变化达到了永恒的效果。

第7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字:道路设计,道路环境,绿化

Abstract: the road is city has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space environment, people on the city's most the most often feel directly from the street, so the road to the image of the city landscape form of great influence. As people on city environment quality requirement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s the city space part way, in addition to satisfying the function and the division of traffic in neighborhoods, convenient construction layout, provide public facilities outside, still should consider the urban landscape design requirements,

Key word: road design, the road environment greening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公路的景观设计

1、选线应全面考虑环境要素

公路选线、定线时,应注意路线及其结构物的所有设计要素,要尽可能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土石方的开采量要尽量做到最少,同时要尽可能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如风景旅游点、温泉疗养区、文物保护区等。对生态景观空间(河流、小溪、森林、沼泽地)和视觉观空间(村落、集镇等建筑群体),要避免割断它们之间的联系,如果无法避免,也应在设计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如果公路里程较长,不能作为一个景观单元设计时,应将它划分成几个独立的路段,即建筑小区,使各小区既与公路整体风格互相呼应,又各自具有明显的特色。每个建筑小区内应有主导建筑,建筑小区的长度,应根据设计车速和公路的等级选定,一般与正常车速在3~5 分钟内所走的距离相一致。在景观设计时对公路沿线主体建筑风格、路线要素的尺寸、主要转弯点的位置以及景观的装饰和绿化栽植的充实,都应在野外测量工作之前拟定,并将其记入测量工作任务单上。同时,要根据地形图,航测照片,技术、经济评估资料及实地踏勘资料,定出建筑小区的理想界限和所要设计的内容。在进行勘测工作时,应明确每个建筑小区和路线各要素的风格。每个建筑小区应有总的背景(可利用绿化方法建立)和主导建筑。如果在设计中拟将公路沿线的乔木保留下来作为主导建筑,应该编制保留树木的明细表。

初步设计阶段应全面考虑路线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占地面积(其中包括农业、林业和疗养区的使用面);路线线形和横断面造型,同时应考虑施工中包括侧向取土坑、垃圾和废料堆场以及水工结构物等景观造型措施要相互协调,并注意保护沿线的自然风貌,花草种植和其它协调措施的创造出应符合通视、导向、协调和绿化四项景观基本要求。

2、路线空间造型

公路线形是由平、竖曲线与平、纵面上的直线和缓和曲线及圆形曲线组成,即所谓三维空间曲线。随着高速公路的出现,司机对距离远近的判断,很少用几米或几公里作为尺度进行判断,所以路线造型设计,不仅要有宽度、高度和长度等几何要素,还要有时间要素。譬如在确定公路直线段长短的界限时,必须考虑时间和车速的关系。因为汽车司机在高速行驶中,随着时间的消逝,视线从近视点转到远视点,从在路上注视转移到了望路外风景,这种转移,会影响司机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同样道理,由于车速高,瞬时变化太多,容易使司机产生判断错误,这样,在路线设计时,如果直线段过长或直线段过短,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因为汽车司机一般是在距路面只有1m 左右的驾驶室看公路的,同时司机要连续不断地变换着行驶方向,所以司机很少去察看较远距离以外的路况,根据这个特点,我们在路线空间造型时,应考虑公路线形的顺畅、连续和可预知性。

公路设计者将曲线引入公路路线造型,最初是从地形和工程上的要求来考虑的,例如考虑土石方量、路线长度和造价等,而很少从美学、舒适和安全等因素来考虑。近年来,由于高速公路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人们才意识到用美学原理设计和铺设路线的重要性。如直线与曲线的组合,可以克服单调、呆板引起的疲劳和注意力的不集中。所以给司机和游客提供引入入胜的景物,创造令人满意外观优美的线形是很重要的,这不仅能使司机保持警觉和兴奋,而且也使游客心旷神怡,得到美的享受。为此,设计者一定要注意开拓路外景观,尽量利用路前、路旁有趣而多样的景致,并有计划地提供一些视轴、视点和诱导视线的景物。

3、交叉口造型

任何情况下,交叉口造型都不能影响交叉口的明显性。但是,如果交叉口布置合理并适当绿化,反而可以提高对交叉口的识别能力。为节约用地和获得良好的地面结构造型效果,优化交叉口(包括匝道、升坡和匝道内的面积)的造型对创造交叉口视觉景观意义重大。

4、结构物景观造型

造型的主要对象为挡土墙、防噪声设施、桥梁等,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其造型要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比如一座设计较好的桥梁,不仅要有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外形和比例,而且要有新颖、优美的格式,简洁明、朴素大方的线条,强度牢固、基础稳定的结构并有强烈的时代感和风土气息。同时在保证桥梁实用和自身美的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与路线及其他结构物的造型充分协调。

5、服务性设施造型

沿线服务性设施,大多是商业性的建筑物,如餐馆、旅店、购物场所、加油站、汽车修理店收费站和交通控制中心等。这些建筑物的造型设计不仅在结构尺寸、形状、色彩上要考虑对称均衡、协调和和谐,而且与路线结构物之间,彼此都要前后呼应,整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路旁交通标志牌,如果布置不当最容易引起视觉污染。因此,它们的形状、大小、高矮以及色彩等,即要鲜明醒目、振奋活跃,又要和谐不刺眼。

二、公路绿化设计

由于高速公路大规模的施工已经对原有的生态环境造成根本的破坏,所以在绿化设计时应考虑怎样设计才能通过人工手段最大限度地恢复生态环境。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环境要进行研究,不但要形成公路绿化模式,还要研究周围的生态环境。在设计前,应充分了解所在地区的地理状况、地质条件、气象、水文、植被;也要对环境景观构成要素进行分析,是否有山地景观、田园风光、沼泽风光、水域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等。

1、中央分隔带。其主要目的是按不同的行驶方向分隔车道,防止车灯眩光干扰,减轻对开车辆接近时司机心理上的危险感,或因行车而引起的精神疲劳;另外,还有引导视线和改善景观的作用。中央分隔带的设计一般以常绿灌木的规则式整形设计为主,有时配合落叶花灌木的自由式设计,地表一般用矮草覆盖。在增强交通功能并能够持久稳定方面,主要通过常绿灌木实现,选择时应重点考虑耐尾气污染、生长健壮、慢生、耐修剪的灌木。

2、边坡的种植设计。除应达到景观美化效果外,还应与工程防护相结合,起到固坡、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对于较矮的土质边坡,可结合路基栽植低矮的花灌木、种植草坪或栽植匍匐类植物。根据黑龙江省冬季雪大的特点,边坡栽植花灌木间距以5―6米为宜,防止路面积雪。较高的土质边坡可用三维网种植草坪。对于石质边坡,可用地锦类植物进行垂直绿化。挖方边坡一般在坡角和第一级平台砌种植池,栽植攀缘植物、花灌木及垂挂植物。

3、公路两侧的绿化。在公路用地范围内栽植花灌木,在树木光影不影响行车的情况下,可采用乔灌结合,形成垂直方向上郁闭的植物景观,空间围合较好,绿量大,改善生态环境效果好,这种形式应为主要设计方式。具体的工程项目,应根据沿线的环境特点进行设计,如路两侧有自然的山林景观、田园景观、湿地景观、水体景观等,可在适当的路段栽植低矮的灌木,视线相对通透,使司乘人员能够领略上述自然风光,使公路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结合。

4、服务区的绿化。以庭院绿化形式为主,形式开敞,以现代形式结合局部自然式栽植。可采用线条流畅、舒缓的剪形绿篱突出时代气息,局部的自然式植物配置便于服务区的人们近观品味。

5、互通区绿化。在互通区大环的中心地段,在不影响视距的范围内,设计稳定的树群,可常绿与落叶树相结合,乔木与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绿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观,自然而壮阔,同时可减少人工抚育管理。

第8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关键词:城市防洪工程;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滨水地区

Abstract: Many cities are Bangshui built, the birth of the city's development is often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rivers, lakes, oceans, rivers, lakes harmonious combination in urban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will have become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recent national emphasis on city building levees, the city government to further enhance the grade of the city, to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firmly grasp the relevant state policies, quickly set off the development of flood control projects in the development boom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integration into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conducting harmonious design. This paper aim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flood control project with the surrounding landscap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ir problems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building blocks for urban flood control engineering and landscape design perfect fusion.Keywords: urban flood control projects; landscape design; urban planning; Waterfront

中图分类号:TV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当代主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生态平衡重视程度日益加深。如何在城市工程建设同时保护生态环境,兼顾两者利益,是众多学者思考的问题。城市防洪工程的设计与建筑不仅系着城镇居民生命财产安全,还关乎着城市的未来发展,被城市规划设定为不可忽视的一环。如何找到一条促进与协调城市防洪工程及景观设计共同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就广西田阳县城区右江左岸河段防洪整治工程及周围景观设计关系进行详尽研究。

城市地区防洪与景观规划分析

1.1地质水文概况

广西田阳县城区位于右江与田州河汇合口处的河岸阶地上,总面积2392.5km2。高程在104~112m之间。田阳县城区基本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洪水常常冲刷河岸造成塌岸,遇暴雨或受右江和田州河洪水顶托,城区则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田阳县城区基本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洪水常常冲刷河岸造成塌岸,遇暴雨或受右江和田州河洪水顶托,城区则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内涝现象。

右江流域在田阳县境内河长63km(包括右江区和田东县的界河),流域面积为2229 km2。本次工程重点为右江左岸河段堤防工程(狮子山公园至凤马码头)。

1.2工程地质和任务规模

1.2 工程地质

田阳县城区位于右江河谷平原,处于右江和田州河汇合口地带,县城地面高程较低,高程在104~115m之间,而沿江两岸目前基本上没有防洪工程设施,易被洪水侵袭。本工程所在的中心城区,地面地势较低,大量的民居住所沿河而建,右江发生洪水极易从右江左岸冲入主城区,从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右江沿岸属于城区规划范围内的狮子山~凤马码头均为自然堤防,受右江洪水冲刷影响,河岸已多处产生塌滑和开裂。

1.2.2 任务规模

本工程根据田阳县城自然地理及规划要求,以泄为主,堤路景相结合,因地制宜,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式。

(1)防洪任务

本工程河段采用护岸方案,局部地势较低的堤段采用修建土堤进行加高防护,使防护区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洪水标准。

(2)排涝任务

对兰地排涝沟入河口进行适当扩宽处理和衬砌防护,使防护区涝水自排标准达到20年一遇年最大24小时暴雨产生的洪水保护区内不成灾。

1.3工程布置情况

工程堤线起始于凤马码头,结束于狮子山公园,总长8360m。堤基沿线地面高程在97~100m之间。本工程以护岸为主,采用复式断面结构,在101.00m高程设置亲水平台,亲水平台临江侧坡脚设浆砌石挡墙或抛填块石;亲水平台以上部分主要对原状边坡进行平整削缓至永久稳定边坡,坡面采用三维植被网草皮护坡。

由于目前本堤段大部分河岸沿线无公路可通,为满足堤防护岸工程日常管理、维护和抗洪抢险需要,本次设计结合施工临时道路,防汛抢险路总长8491m,路面宽6m,采用混凝土路面。

1.4景观规划的现状

河岸沿线景观大多被损坏,长时间受到洪水侵袭,生态多样性严重缺乏,水土流失严重、污染严重、大量路堤面积;河道清水水源被严重破坏,水源与生活生产污水混合,水质恶劣,岸线硬化,河岸沿线环境容量低,缺乏环境管理与生态工程,人文景观未与自然景观相结合,急需治理。

城市地区防洪和景观规划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2.1规划设计遇到的问题分析

整个工程区沿线地势比较平坦,附近无高大山体存在,景观层次单一,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景观、文化、生态结合有很大难度。同时,由于河岸沿线长期受洪水侵袭,附近景观开发不尽人意,开发程度不完全,没有统一标准,周围道路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跟不上时展步伐。工程施工砂砾石料比较缺乏,需要在右江河中采捞,对水中鱼类生态平衡造成一定影响。

2.2地区防洪的措施研究

2.2.1 防洪方案

本工程为田阳县城右江左岸防洪整治工程,上自田阳县城区凤马码头,下自狮子山公园,全长8.36km,与下游已建的田州河右岸防洪堤形成封闭的防护区,防止右江洪水由左岸进入县城主城区。工程措施主要以修建防洪堤和护岸为主,本次防洪堤与护岸分开布置,护岸建筑物布置基本沿河岸进行,护岸长度8.36km;而堤线布置由于在右江左岸凸岸段岸边已规划为城区绿地、休闲区,因此防洪堤堤线考虑与近河岸的城区道路相结合,堤线沿城区规划道路布置,防洪堤长度8.491km。

2.2.2排涝方案

田阳县城区右江仅有兰地1条排涝沟, 兰地排涝沟出口以上城建地面高程基本上比设计洪水位高,局部受淹面积多为菜地,影响不大,因此兰地排涝沟不需要建排涝闸,只须对该排涝沟进行疏浚、清淤、局部扩宽处理即可。

2.3地区防洪和景观规划的对策

2.3.1 保护工程与河流的生态环境,尽量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

田阳县右江受到多次洪水侵袭,生态受到极大破坏,系统结构改变未进行及时恢复是灾情再次发生及加重的根本原因,因此为了避免灾害的频发与减轻洪水危害,最基本的措施就是保护好工程与生态环境,尽量在第一时间恢复已坏的生态系统,对于不能恢复的生态系统选择重建。

2.3.2 针对田阳县实地情况加强防洪战略研究,及时发现并修订防洪规划与工程项目设计。

2.3.3 加强城市防洪非工程措施的研究。

如建立专门的水文观测站,对水文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开展城市暴雨洪水预测预报研究工作,制定专门的城市暴雨洪水预报方案,制定预报警系统等等。

2.3.4 制定相关河流管理法律法规,明确防洪措施制度

对河流具体情况制定相应法律法规,硬性规定禁止在河道挖掘砂砾、禁止大面积打捞生物、禁止砍伐烧毁林木等等,这些措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生态平衡稳定发展。

城市地区防洪对城市发展的制约

3.1地区防洪对城市发展制约的条件

右江历史洪水众多,今年在2001年7月5日,受第三号强热带风暴“榴莲”的影响,大半个县城淹没在洪水中,共有博爱、中山、维新、解放、三雷等8条街道被淹,倒塌房屋162间,被洪水围困人口9307人,全城5.1万人口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424亿元(当年价)。随着田阳县中心城区的不断扩大,右江沿岸的中心城区将聚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和商贸区,频繁的洪水灾害,造成的洪灾损失也越来越大,已严重威胁了城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制约了城区社会经济发展。

3.2地区防洪对城市发展的措施和方法

就目前的防洪措施与方法来讲,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保证相关路基工程顺通,能够在洪汛来临及时进行治理;另外一个方面是工程防洪防汛措施。

(1)、对天气状况进行接收、分析并针对变化情况提前做好防范对策;

(2)、所有的应急器材在雨季来临前就必须准备好,由专人专室管理。对于应急用电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检查是否能正常运转。

(3)、施工现场储备草袋若干,在洪汛来临便于装土制作围堰。

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原则及景观功能模式

4.1景观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4.1.1 尊重自然水体,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

尽可能保护自然水体边界,自然成景能够减少自然灾害与最大限度体现周围环境生态平衡。在对右江进行规划过程中最好营造与保持河道天然状态,使多种生态植物自然生长,让水生生物与岸边植物形成天然生态环境。具体来讲就是在达到标准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混凝土等硬质材料的使用,形成自然生态驳岸。

4.1.2营造立体景观与丰富内容的亲水空间

众多防洪工程建成后,一眼望去,整整齐齐的河岸、单一枯燥的生态植物、清可见底的河道,没有立体感可言,更没有亲水空间可言。防洪工程在主要作用前提下还要保证整个环境景观和谐,在纵向、横向、竖向上具有丰富层次感,相互依靠穿插,给居民多方位、多角度的观景视点。亲水空间塑造应该根据其自然环境承载能力与自然生态的连续性而定,结合不同位置与规模,布置多变、多功能、多层次的生活亲水空间。

4.1.3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地方特色与历史传承

田阳县城区右江隐含着丰富历史文化痕迹,对增加景观特色有十分明显的作用,在规划的过程中应该设计相应相关主题,尊重地域特点,保护发掘历史传统人文景观资源,塑造和谐新形象。

4.2 景观规划的模式选择

景观特征:建立多层次空间绿化为主要手段,追求景观里面层次与平面形态的自然化及与背景环境协调统一感觉,避免设计出现过度城市化,尽量保持生态原貌。

景观形态:在满足生态功能的风景地带、湿地生态园中建立小型的休闲娱乐生态建筑如:休憩亭、走廊、茶室、小卖部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比率控制:绿地85%,铺装广场及道路10%,建筑占地面积5%以下。

滨水区景观要求及亲水性特征

滨水区的景观作为城市中介空间的表达形式,是直接对滨河环境的多方位诠释。其主要由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人文景观组成,自然景观中主要包括了地形地貌、水体、各种生物;人造景观中主要包括了建筑、道路设施等;人文景观主要包括了各种历史文化景观及人各类活动。

5.1 滨水区景观要求

从上文叙述我们得知滨水区景观的重要性与代表性,因此,地形地貌必须根据实际地形地貌,合理布置景观节点;水体必须结合周围景观进行促进与衬托,可以借助亲水平台与人工沙滩;各种生物必须根据其状态、色彩、芳香、习性及四季特色进行搭配。人造景观必须与自然景观进行多方面考虑,如建筑的体量、造型、色彩等等。人文景观中历史文化景观必须进行深度挖掘与继承,充分表现历史文化气息,形成独特景观;人的各类活动则可以根据活动内容进行分区如:晨练、太极拳、郊游、钓鱼等等,进行专门活动专门划分区域,对本地人来说是方便活动进行,对外来人员来说是一种独立特色。

5.2 亲水性特征

本工程位于田阳县城区,且处在鱼梁航运枢纽库区内,正常回水位附近设置亲水平台,平台高程按鱼梁正常回水位加安全超高考虑,确定为101.00m,非汛期时可作为一条河岸景观带。同时,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必须满足“视觉可达性”、“行为可达性”、“水、陆的延伸与交融”、“环境品质”、“交通体系与滨水环境协调”、“地区景观与文化特点”等特征。

6 地区防洪和景观规划的协调选择

地区防洪工程与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冲突的,防洪工程因为造价大,很多材料的选择与开采都是就近选择如:砂砾、砂砾一般都是就近河道内捞取,混凝土用水也是河道水,碎石、配料及搅拌过程产生的废水等等会对景观规划造成一定的影响。

景观规划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规划后施工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规划与施工相博弈的情况出现,遇此情况时间不允许再找相关人员进行详尽沟通、讨论并作出决定,因此需要从大局出发,就二者之间重要程度进行协调选择。择其重要方面进行施工规划。城市的河流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是整个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点,也是城市景观重要体现所在,并且担任着防洪等多项功能。因此,我们在进行城市防洪工程修建与周围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河流、景观、人文有机结合,河流治理与景观规划相互结合,才能够促进现实社会、经济、环境稳定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韦汝敏,黄凌.城市防洪工程与景观设计新思路探讨[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8):161-162.

[2] 闫博文.城市防洪工程与河流景观结合设计探析[J].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0,46(8):35-36,38.

[3] 杜志明.我国城市滨水地区防洪景观设计模式[J].山西建筑,2007,33(13):32-33.

第9篇:景观设计与城市设计范文

(山西潞安工程勘察设计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长治046204)

【摘要】低碳生活理念、低碳生活方式是当前的时髦话题,也是当前各学术领域的研究重点,它关系到国家的能源战略和能源安全,景观规划设计领域对这一研究也刚刚开始。本文结合生态设计理念,对环境景观的主要要素提出了低碳设计的策略,以期对我国特别是北方的景观设计活动有所借鉴。

关键词 景观设计;低碳;生态

低碳生态城市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环境景观设计先行。如果组成我们城市的物质实体都不能体现低碳、生态的理念,试问低碳生态城市将焉附。环境景观设计对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贡献是巨大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要有低碳生态设计的理念,要有节约能源、降低能耗的理念。追求时尚、豪华,讲究排场是我们当前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很大的误区,不但费时、费工、浪费建设资金,生态效果低,而且意境差、可持续性短,与我们所提倡的低碳生态设计理念严重相悖。景观的低碳生态设计要求我们的景观是低碳景观,单位景观的能耗低,具有较高的生态附加值,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潜力。

1.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现状

1.1国内现状。作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环境景观建设的研究并不多,而且主要集中在绿色建筑的理论研究上,而宏观的景观概念相对宽泛,除建筑外还包括道路系统景观、水系水体景观、城市环境照明系统景观、植物景观等。作为城市景观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低碳生态城市建设中,把各个景观元素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研究,使之成为一个系统,进而成为一个研究领域,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做出贡献,非常有必要。特别是低碳景观的概念还没有被提出。

1.2国外现状。国外的低碳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的比较早,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景观设计师麦克哈格提出景观规划的生态理念,以《Design with nature》的出版为标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景观生态规划理念已深入人心。走过工业化时代的西方国家,碳排放控制在很低的水平,特别是在西欧和北欧。

2. 城市环境景观低碳设计策略

从城市景观的构成元素及其选材入手,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尽量选择自然材质,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选用;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的设计原则,尽量体现简约的设计理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人们对低碳景观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不光让设计者,也让景观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观;绿色植物是组成低碳景观的重要元素,查阅资料,整理出绿色植物在城市生态方面的作用,作为佐证材料。

2.1景观建筑的低碳生态设计策略。

2.1.1整体性策略。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将设计的过程看成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带着一种尊重、补偿的思想与这个系统交流对话,让建筑有机的融入自然,像是从地上长出来一样。在适宜的采用高技术时,应该更为注重的是采用高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2.1.2可再生能源体系策略。低碳建筑降低碳排放量的主要途径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要想降低碳排放,发展低碳建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节约能源是一方面,立足于国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更是当务之急。仅仅是开发还不够,还要形成产业体系,这样才能使得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和合理化。

2.1.3低碳建材策略。以全寿命周期的观点,计算建筑材料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CO2排放时必须考虑建筑材料的可再生性。材料的可再生性指材料受到损坏但经加工处理后可作为原料循环再利用的性能。如果能将木材广泛地应用到新农村建设中,那么所节约的能耗,所减少的碳排放量是很可观的。

2.1.4地域性被动式策略。我国各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在不同的地域人们因地制宜,因材施用,创造了适合当地居住的形式。

发展中国特色低碳建筑战略,我们要根据地域的特点,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吸取传统建筑中的有利建筑元素,与现代创新语汇相结合,使建筑具有较强的气候适应和气候调节能力,更加展现了我们民族建筑艺术的魅力。

2.2城市交通系统的低碳设计策略。作为城市动脉的城市交通的低碳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成为衡量我国国民经济低碳化进程的重要方面。

2.2.1政策引导,深入规划。随着低碳概念的引入,由于对传统的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人们对绿色能源开始关注,包括太阳能、电能、生物质能、风能、核能等。随着研发的深入,社会的关注和需求量的增加,加之相关鼓励政策等,可替代燃料的需求量将逐步打开,从而取代传统的汽柴油作为未来汽车的动力来源。

2.2.2彻底的“以人为本”理念。保障步行及自行车交通的路权,改变目前以车为主,忽略行人的城市交通规划理念,保证人行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路系统足够宽度、良好照明、安全、连续无障碍,并且合理与其他交通方式实现方便换乘,共同构筑绿色的低碳城市交通。

2.2.3交通功能明确。道路交通规划体现客、货运功能的细化;城市主干道增加小城镇、开发区、旅游景观、轨道交通主干道;严格划分公交尤其是快速专用道、自行车道的专用道、出租车专用道等;根据优化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重新分配停车区域,尤其是中心城区,合理有效解决停车问题,实现城市交通的动静平衡。

2.2.4充分发挥公交优势。大城市应形成以大运量快速交通为骨干,常规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汽车等其他公共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成区任意两点间公共交通可达时间不超过50min。布有地铁、轻轨交通线的城市主、次干路上不再重复设快速公交专用道,但这些道路上应设常规公交通行的专用道。注重各种交通工具综合换乘枢纽的规划,缩短换乘时距,方便快捷实现换乘。

2.2.5改善车辆行驶环境,在良好的道路条件(路面平整度、路面宽度、平纵线形等)和良好的交通状况(快慢车分道行驶、无非机动车、横向干扰较小等)时,车辆运行状态稳定,其耗油量相对较小,因此有必要持续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保证通的同时,具有有效的行驶速度,向和谐、高效的模式发展。

2.2.6沥青路面材料、工艺的改进。沥青在加工、施工等过程中存在污染环境等情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废轮胎橡胶粉、路面再生、温拌沥青等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棘手问题有望得到有效解决。此外,路面再生技术为沥青路面废料的合理利用找到了出路,对于低碳贡献和节约投资,均是很有意义的。

2.3植物造景的低碳设计策略。植物是构成城市环境景观的重要元素,规范合理的植物种植对一个城市生态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大量绿色植物的应用不但能节约人工合成的建材,进而降低能耗,而且对于建设生态园林城市也是必备的。植物景观的低碳设计策略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2.3.1植物类型。乔木的碳汇作用强,灌木就要低很多。乔木的寿命长,所以长期来说固碳量很大。灌木生长速度快,但碳被固定在其中的周期相对较短。我们需要的是固碳速度快、周期长的植物种类,这样固碳效应才会高。

2.3.2植物种植形式。不同形式和不同设计风格的植物景观,如自然式和规则式植物景观碳汇效率差别很大。自然式的植物景观明显高于人工式。像模纹花坛这种植物景观形式是需要强烈的维护管理和人工干预的,而花带,必须经常更换,因此,从碳效应来考虑是不合理的。

2.3.3植物种植结构。植物种植结构不同(疏密、水平结构、垂直结构),如密林草地和疏林草地其固碳效应不同。目前比较受欢迎的植物景观结构模式是密林草地和疏林草地,其树丛多为复层结构,从高大乔木到中层乔木再到小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这种复层结构植物景观模式的叶面积系数大,因此光合效率高,同时因为有高大乔木,所以碳固定的时间周期也比较长。密林植物景观结构,其碳汇功能很强。

3. 工程实例

潞安集团古城煤矿场地景观设计内容包含:综合楼、办公楼、联建前广场设计,大门外广场设计。两侧楼前景观设计水系景观结合喷泉为两条龙,中间楼前广场中央为“珠”,寓意为双龙戏珠。旗杆周围为汉白玉栏杆围合,花坛周围设旱地喷泉,大门外景观设计为叠泉。本工程的景观设计在保证景观设计要素的同时,也兼顾低碳生态设计,选择节约能源、低能耗材质为主,让设计者和景观的享用者了解低碳景观。

参考文献

[1]戴亦欣.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2]李克欣.低碳城市建设的技术路径及战略意义.城乡建设,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