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如何开展线上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开展线上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如何开展线上教学

第1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MOOC;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改革

MOOC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而实施的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开辟了一种“教”与“学”的新模式。如何科学而合理的利用MOOC开展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促进教学创新、推动教学改革,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利用MOOCS富教学内容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内容繁多、更新速度很快的学科,传统教学存在时间紧、任务重、容量小的弊端,难以将全部教学内容完整、细致、深入地传递给学生。在基于MOOC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梳理与整合,创建“微课”教学资源体系,将需要讲解和更新的内容进行提炼之后,制作成短视频,供全体学生进行观摩、学习与研究,从而达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例如,在“计算机的发展、分类、特点及用途”这一章节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与整理,将该章节的内容浓缩为5个微视频,并辅以线上习题训练和自我测试。通过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利用MOOC创新教学模式

高等教育改革中强调,教师应该努力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MOOC的多种教学功能,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

1.利用微课资源开展课前预习。传统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不善于通过课前预习的方式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的信息检索功能和教学平台上的微课资源开展课前预习,使学生通过观看微课,掌握学习内容、了解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明确学习盲点,从而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听讲的效率。例如,在PPT的“文字处理”教学章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微课进行预习,初步掌握在PPT中提取、编辑和存储文字的方法,并标记出学习中的难点,使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在学习中操作,在操作中发现不足,并加强学习。

2.利用分组功能开展课堂讨论。传统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受到上课人数和时间的限制,很难开展交流和讨论活动,导致学生的表达、合作和自学能力都受到限制。在MOOC下,教师可以利用MOOC的监控、分组、交流等功能,开展线上讨论,实现合作学习。例如,在“语言编程”教学章节,教师可以利用MOOC的分组功能对学生进行随机分组;利用交流功能组织小组讨论;利用监控功能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使学生以交流合作的方式探讨“如何让机器人翻滚”。

3.利用交互功能开展任务驱动。传统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受到人数、场地、器材和时间的限制,难以开展任务驱动活动,剥夺了学生动手实践和合作发展的机会。基于MOOC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可以利用交流、实践、分享等交互功能,开展任务驱动活动,使学生在思考、交流、合作、实践中培养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网页制作”的时候,教师可以开展任务驱动活动,给学生小组任务,为学校创建官方网站,使学生以合作发展的方式巩固知识、锻炼能力、完成任务,创新教学模式,推动教学改革。

三、利用MOOC革新评价模式

传统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通过机试、笔试和平时成绩三个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但难免有失偏颇,难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而MOOC下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师可以发挥MOOC的优势,进行如下评价模式改革:

1.利用分享功能开展线上点评。教师可以利用MOOC的分享功能,将学生作业或作品放到网络教室进行共享,以展览和鉴赏的方式,供全体学生进行观摩和评价,并适时展开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沟通,实现线上点评。

2.利用测试功能开展线上检测。教师可以利用MOOC的测试功能,对学生的学习成果随时随地进行线上检测和线上评分,达到检测教学成果、巩固学习内容、加强学习指导的目的。

3.利用记录功能开展成长记录。教师可以利用MOOC的记录功能,为每个学生创建“电子档案袋”,全程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成果和变化,对学生进行过程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的传统教学中,往往面临教学时间少、学生人数多、教学场地小、教学设备缺等问题,导致教学内容陈旧、教学形式死板、教学理念落后。而MOOC下的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程,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该进一步加强对MOOC的研究,力求促进MOOC与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的融合,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第2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一、深刻认识高校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突出档案管理社会化职能的意义:

1、提升高校办学质量

目前高校都逐步强化了职业化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实践,而增进高校教育的职业化特质则需要与企业展开深度合作。然而,由于高校与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组织类型,且受到不同体制环境的影响,使得校企合作更多体现在形式建构领域,而在深度互动和互利双赢上却做得不够。为此,通过挖掘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来助力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便能在双赢的基础上提升高校的办学质量。

2、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高校所在区域的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托于产业经济的发展推动。如,物流产业、旅游产业、电子商务产业等。通过调研发现,许多地方产业发展存在着各自为阵的发展态势,而未能在循环经济视角下获得范围经济效应。为此,通过利用高校的科研档案资源、专家档案资源,便能在智力和人力支持下帮助地方产业经济走上一条绿色、健康的发展道路。

3、培养共生环境生态

尽管高校在隶属关系上存在着不同的类别,但其在具体的区域内办学,必然会受到该区域社会经济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且在拓展高校办学空间的潜在要求下,高校管理层也需要主动与地方政府接触。可见,培养环境共生的生态,对于高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高校通过突出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便能为实现环境共生建立起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分析

结合本人的工作体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助推社会主体的发展

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不能只见物不见人,其根本仍在于转换高校档案管理思路,并在高校管理层的牵头下积极建立与社会各类主体的联系。本文以科研档案管理为视角,那么社会主体也主要指向了企业。正如上文所提到的,通过将高校科研档案资源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与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实践相结合,则能为企业带来知识红利。但这里也需要明确,即高校档案管理若要切实助力社会主体的发展,其本身也需要进行信息重构。

2、实现社会化办学目标

贯穿本文的中心思想便是,突出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将实现双赢的目标。那么双赢在高校这一侧便体现在,促进高校借助社会办学资源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之所以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归因于:首先,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助力社会主体发展,进而社会主体将愿意与高校建立在教学上的深度合作;其次,高校通过与社会主体间建立起基于?n案信息交互的人员往来,便能优化师资队伍的知识结构;再次,通过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建立深度互动,来倒逼高校专业设置和教学体系的优化和整合。

从以上两个方面所做的职能分析中可以看出,需要在辩证视角下来理解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而且,实现高校档案管理的社会职能,构成了高校开放式办学的重要支撑力量。

三、实践措施

根据以上所述,以科研档案管理为例,实践措施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构建。

1、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

高校在实现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其本质也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众所周知,高校科研档案内容主要以公开发表的论文、已申报的专利,以及课题结题等信息为主。这些信息分属于不同的学科范畴,且所基于的问题导向也不尽相同。因此,无法直接与企业的需求结构相对接。因此,高校专业所在院系的教学团队,应与企业接触充分理解企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特点,然后再针对专业教师的科研档案信息进行资源重构。

2、具体掌握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的短板

在与企业进行接触时,还需要掌握企业在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或者组织架构调整的长期愿景和近期所遇困境。只有在问题导向下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重构,才能提升高校档案管理的供给侧优势。为此,这里就需要夯实企业一线调研的绩效。所以建议,高校应组建校企联席会议制度,并在该会议召开的地点分别设置在高校专业所在院系和企业方。通过这种长效机制做保障,不仅能优化科研档案供给质量,还能引导教师建立符合实践需要的研究方向。

3、高校多部门协同对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

在对高校科研档案资源进行整合时,需要发挥多部门协同的工作优势。在组织建设上,需要将专业所在院系、科研处、图书馆、学报编辑部等部门纳入其中,在职能定位上则需要重点发挥院系、科研处的职能。图书馆依托自身的电子档案信息采集能力,可以为科研档案电子资源重构提供技术支持。而且,之后所开展的档案信息线上交互活动,也需要借助图书馆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学报编辑部借助自身的职能优势,可以为具体的科研信息提供文献梳理工作。

4、开展线上信息交互线下人员往来活动

为了实现档案社会化管理对高校人才培养的助推作用,这里还需要开展线上信息交互和线下人员往来的活动。不难知晓,在本文以上的论述中已经提及,这里需要强调的是:高校在实现其它类别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职能时,应深刻理解档案信息背后人力资源的主体作用,且正是依靠了这种主体作用才真正实现了档案管理的双赢目标。

总之,从时间维度来看,建立良好的高校档案管理体制,将使高校从中获得经济和社会价值。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客户关系管理中来理解。在高校未来的档案利用服务工作中,还需要增强对“权变理论”的认识。

第3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MO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大学计算机基础

0引言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MOOC)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对高校传统课堂教学形成冲击,为高等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1-3]。翻转课堂于2007年起源于美国,是一种重新调整课堂内外教学活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通过观看视频、在线测试、论坛讨论等形式自主学习课程内容;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互动、解惑,以深入理解课程内容[4]。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教学流程的彻底颠覆,由此引发了教师角色、授课模式和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目前,各高校纷纷推出了与大学计算机基础相关的MOOC课程,这些课程各有侧重点和特色[5]。例如:哈尔滨工业大学战德臣等[6]的《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北京理工大学李凤霞等[7]的《大学计算机》等。笔者基于自主建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MOOC课程,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教学[8]。近年来,围绕翻转课堂教学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工作,包括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对翻转课堂的体验、学习成效等[9-11]。各学科专业课程也纷纷开展了MOOC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实践,对资源建设、课堂活动、评估及反馈机制等进行教学设计[12-13]。在MOOC背景下的大学计算机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方面,有学者提出翻转课堂教学优势、教学方法和策略等[14-16],但并未给出较具体的实践方案。本文结合自建的MOOC课程设计具体的翻转课堂实施方案,并对翻转课堂组织方式及授课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通过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对实践结果进行分析。

1翻转课堂实施方案

在MOOC与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中,对原课程教学安排和考核方式进行相应调整。在新教学模式下,课程总学时为24学时,其中翻转课堂12学时,实验教学12学时,翻转课堂具体包括:大班讲授2学时,小班研讨10学时。研讨课要求学生课前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包括MOOC视频学习及在线测验,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自行解决低级问题,并提出高级问题。在课堂上,老师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概要回顾,然后针对关键知识点提问,随后学生分组开展讨论,老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翻转课堂大班讲授2学时,包括课程总体介绍1学时和课程总结1学时。课程总体介绍包括:①MOOC的定义、MOOC发展现状、如何使用MOOC资源;②什么是翻转课堂、课前需进行的准备工作、课堂及课后需完成的任务;③课程计划与总体安排。

2翻转课堂组织方式

翻转课堂小班研讨以分组形式进行,学生按6~8人进行分组,针对每个研讨主题开展4个环节的教学,分别是:①内容回顾与提问;②实际应用;③游戏;④讨论。以两学时(90分钟)的研讨课为例,各环节参与及组织方式、时间分配、评价方式如下:(1)内容回顾与提问。参与和组织方式包括:老师首先概要回顾该主题主要知识内容,然后学生在小组内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老师汇总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统一解答。如果没有学生提问,老师将根据教学重点向学生提问。时间分配为20分钟。该项评价占30%,要求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2)实际应用。参与和组织方式包括老师首先示范性地给出几个知识点的应用实例,启发学生,随后学生在组内讨论,给出应用实例,并对其中运用的知识进行说明和展示。时间分配为25分钟。该项评价占比40%,要求举例说明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根据小组展示情况给分。(3)游戏。参与和组织方式包括:老师首先讲解游戏规则,随后学生在组内开展游戏互动,解释游戏中运用的知识。时间分配为15分钟。该项作为额外附加分,要求学生解释游戏的意义,发现其中蕴含的知识。(4)讨论。参与和组织方式包括:老师首先根据该主题知识内容提出实际问题,随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给出解决方案。时间分配为30分钟。该项评价占30%,要求设计方案应用目标知识,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同小组之间交叉展示,互评给分。在翻转课堂的小班研讨中,主讲老师负责对各环节进行总体把握,助教负责辅助小组开展讨论。具体安排包括4个环节:内容回顾与提问、实际应用、游戏及讨论。在内容回顾与提问环节,主讲老师回顾该主题主要知识内容,汇总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统一解答,当没有学生提问时,根据教学重点向学生提问;助教查看每个小组的讨论情况,帮助回答小组学生的提问。在实际应用环节,主讲老师示范性地给出知识点应用实例,启发学生,为小组展示打分;助教查看小组讨论情况,帮忙解答小组疑问,为小组展示打分。在游戏环节,主讲老师讲解游戏规则,解释游戏蕴含的知识;助教协助小组开展游戏互动。在讨论环节,主讲老师根据该主题知识内容提出实际问题,小组讨论结束后给出问题的示范性解答;助教查看小组讨论情况,帮忙解答小组疑问,监督小组进行交叉互评给分。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了清华大学开发的雨课堂工具,利用雨课堂开展课前预习、课堂签到、课堂投票、随机点名提问、实时答题等教学活动。

3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翻转课堂教学针对每个研讨主题,进行相应教学设计,其中借鉴了《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项目》的游戏及案例,思科IT基础课程中的虚拟计算机组装环境,美国三一学院的MOOC——AppInventor移动计算中提供的4比特计算机模拟器,以及思科PacketTracer网络模拟环境等[17-20]。本文以研讨“数据的表示与运算”为例制定教学设计,该部分是课程重难点,知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和掌握。学生课前需完成的学习内容包括:进位计数表示方法、计算机中数值数据的表示、数据之间的运算、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数据校验码。翻转课堂上开展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掌握知识本身,还能探究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本次研讨包括3个主要内容:(1)进位计数制表示方法。共有4个环节:①内容回顾与提问,计算机中常用的4种计数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为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效果,首先提出简单直观问题,如:二进制数00110对应的十进制数是多少?5位二进制数能表示的最大数字是多少?二进制数(110.01)2的真值是多少?十进制数13.625转换为二进制数是多少?利用雨课堂开展实时答题,并实时查看答题情况。然后,提出较深入问题,如:计算机中的数据为什么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②实际应用。在学生理解二进制工作机制以及计算机如何处理信息之后,即可联系实际,如:32位计算机、64位操作系统、128位SSL加密、24位色彩、20M宽带网络等,探讨日常经常接触的名词和蕴含的技术;③游戏。开展游戏,进一步熟悉计算机的计数制,借鉴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中的读心术纸牌游戏;④讨论。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如:既然计算机中所有信息均以0和1的形式表示,那么只要能表示两种数值的硬件设备均可以存储信息,计算机中二进制数是以怎样不同形式存储的?通过以上环节,使学生不仅掌握计算机常用的4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方法,还能理解计算机是如何处理和存储信息的。(2)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共有4个环节:①回顾教学内容,字符、图像等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法;②实际应用。由于实用的编码系统,如ASCII、Unicode、汉字编码较复杂,令学生望而生畏,所以首先引入一个自定义的小编码系统,如拼音编码系统,给出编码规则,让学生对特定序列进行编解码,以理解编码系统原理。随后引出ASCII、Unicode及汉字编码,通过提问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效果;③讨论。学生在理解编解码原理后,可以尝试设计编码系统,并展开讨论,如:计算机通过调制解调器上网时,信息是如何编码并通过电话线传送的?④引申。计算机如何用二进制表示图像。首先,通过实例引入像素概念,用1和0表示简单的黑白图像,并结合喷墨打印机原理扩展到彩色图像的表示。该环节预期达到的效果是使学生掌握字符、图像等非数值型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编码方法,理解ASCII、Unicode和汉字编码系统的基本原理,能设计编码系统,解释一些应用原理,如调制解调器上网传输信息的原理及喷墨打印机原理。(3)数据校验编码。共有3个环节:①回顾教学内容,如常用的数据校验技术,特别是奇偶校验技术。首先提出简单直观的问题,检测学生课前学习效果,如:对给定的实例给出奇校验或偶校验结果。随后提出较深入问题,如为什么需要数据校验编码,包括CD数据校验、硬盘数据校验,以及网络传输数据校验;②实际应用,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校验技术,如商品条形码、图书的ISBN(国际标准书号);③游戏。通过游戏,更好地理解校验编码,如开展不插电的计算机科学中设计的翻卡魔术。该环节预期达到的效果是使学生不仅掌握常用数据校验技术,还能体会数据校验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习兴趣。

4实践结果

本文利用雨课堂工具的投票功能,对学生开展了关于翻转课堂的问卷调查。通过投票结果统计可知,73%的学生喜欢翻转课堂教学方式,认为能调动学习积极性;85%的学生希望课堂知识讲授可与实际相联系,而不是讲解知识本身;76%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程相比,学习效果更好,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说明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可度较高。但是仅62%的学生在参加课堂教学前,完成了对应章节MOOC视频的学习,说明学生还需要进一步转变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课前按时完成自学。只有30%的学生喜欢小组展示的方式,23%的学生喜欢学生分组讨论的方式,说明学生从多年被动学习模式向以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与自我展示的转变,需要假以时日,得到逐步培养和锻炼。

第4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摘?要:随着慕课2011年在美国推出,这种授课模式迅速风靡全球。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优势分析,从导入要“新”、主题要“近”、提问要“精”三个方面阐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设计原则,结合“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慕课内容的设计,归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慕课?思想政治理论课?设计原则?应用

课?题:本文系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教育科学研究课题(交教研1402-3)成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优势分析

1.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有助于突出教育主体地位

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通常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灌输为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被看做抽象的客体,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中,课程围绕学生的需求、按照学习的规律设计,教学重点由认知为中心转变为自主建构为中心,学生通过慕课平台不仅可以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同时可以在线上或线下通过多级主体互动、多层次的对话与沟通,实现发现自我、展现自我和发展自我的目的。学生既是课程内容的学习者,也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教学应更加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体验、态度倾向以及价值认识,促使学生在实现“知识内化”的同时,不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有助于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偏重于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不善于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提问。部分教师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很多的现实思想困惑和问题常常采取回避的态度,将教学过程等同于思想政治理论生硬的说教灌输过程。慕课背景下的课堂翻转,将传统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认知目标放在课下利用在线学习实现,而课堂上则是以师生的讨论、交流、探究为主,整个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向的主导者,除了在线上讲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性内容外,更多的则是通过线上互动、线下答疑部分以启发、探究、讨论等新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自主地进行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促使其形成正确的道德价值判断,达到提高其道德素质,健全人格的教学目的。

3.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有助于实现教育资源优化

作为高校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着学生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师资配备不足的现状,慕课资源在“两课”教学方面的引入,可以节约更多的教育资源,促使优质资源得到最广泛、有效的利用。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线上教学,使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学习时间得以解放。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利用微视频完成知识的呈现、讲述与传授。这一过程可以避免教师以往不断地重复性教学,使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差异化指导,使教学跃升为师生间深度探究知识、互动的实践过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设计原则

1.导入要“新”,不断提升教学吸引

慕课的教学模式使每个教学单位缩短为 10 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如何以一个新颖的开头触发学生的兴趣点,把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线上教学中来,这需要教师平时加强搜集与教学相关的社会热播视频、有趣味性的故事、学生平时感到困惑的情景、有震感效果的图片等内容,提升授课内容的导入质量,不断提高教学吸引力。如绪论部分树立学习新的学习理念可以作为单独一个慕课视频,引入李开复的第四封信开头的“学生来信”部分引发学生共鸣,引起学生重视,引发学生对大学学习的思考。

2.主题要“近”,着力提高学生认可

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提高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完善和健全人格,促进个体和社会全面发展的目的。为提高课程认可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的主题应该要贴近学生实际,是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正在经历或今后会遇到的人生课题,着力引导学生把理论学习、实践活动、人生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主题的确定中,可以通过课堂反馈、网上收集或与学生进行交流等方式采集学生迫切希望解答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类、归纳、合并后,将提炼的问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重点相结合,形成一个个具有内在逻辑关联和层级性的慕课教学主题,使学生明确课程核心问题所在,更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魅力和理论深度。如2014 年 3 月份,在上线的开放式、大规模、混合式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主题——大学·人生中,上海交通大学施索华老师的课题——让青春承担责任,以责任引领人生;复旦大学陈果老师的课题——大学,如何成就大师的胸怀;北京大学张会峰老师的课题——法律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3.提问要“精”,充分激发学生热情

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增强了教与学的互动。为了避免以往在思想政治公共课课堂中,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开小差的情景,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将许多问题和知识点连贯起来,如同游戏里的通关设置,学生只有答对才能继续完成下一步的学习。因此,在提问的设置上,要精心设计,才能吸引学生继续下一个主题的学习。教学问题的设置要结合教学内容,突出相关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发展的基础和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地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教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等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应尽量使提问与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学生问题及现实的典型案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实例分析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中可以将学生目标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单独一个慕课教学单元,标题可定为《梦想——从脚下起航》,具体教学重点、难点和开展分别如下。

一是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培养在面临学习生活中重大人生目标,能够以具体方法分解、以实际行动逐步实现的能力。

二是教学难点:如何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能够结合自身中长期规划,将目标进行有效分解及转化为每天可操作化的能力。

三是教学开展:以海边休假、都市写字楼、家人幸福团聚等不同主题的精美图片导入梦想版的概念,吸引学生眼球,对各个图片的细致描述引发学生对各自人生梦想的思考。以金字塔PPT的展现体现人生规划的六个高度,结合2014年某周目标具体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长期目标—年目标—月目标—周计划—每日行动的分解步骤,同时结合学生普遍关注如何背英语四级单词案例,加固学生对于目标分解各个环节的理解和内化。在此基础上,以图片加漫画形式形象展现需要实现目标的时间管理软件、知识记录归档软件、知识查找网站、优秀微信微博等进一步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借助有效工具和方法达成目标。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注意问题

1.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部门内及部门间通力合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成功开展慕课教学,涉及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组织、微课程的拍摄录制、软件的开发与维护等诸多环节,这需要思政教学部门、教务处、网络技术中心等多部门的通力配合。教学部门内部需要分工合作,由具有经验的骨干教师结合学生思想特点进行设计授课,以视频的方式为学生答疑解惑。提问互动、批改作业、线下答疑等教学辅助内容则可以其他教师完成。同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为避免出现线上缺勤、线上开小差、替代上课等情况,还需要网络技术中心尽可能地开发线上保障的程序,通过头像识别、手机验证、指纹确认等方式实现线上教学监督,为慕课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的选课设置、成绩构成、教师考核等方面则需要教务部门的积极配合。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团队的优势与智慧,实现教学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2.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需要大力提升基础课教师综合素质

慕课教学形式中设置了线上及线下提问答疑环节,开放的平台使教师和学生的思想能够交汇到一起,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实际问题等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涉及的领域广泛、包含的内容丰富,这要求授课教师在“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加强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不断提升自身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平时要潜心于教学方法及问题回答技巧,不仅要使问题的答案本身让学生受益,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激发、引导和培养,让学生通过相关问题的思考和理解来实现知识学习与情感内化的有效结合,感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和魅力。

3.思想政治理论课慕课教学不能完全取代课堂教学

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难以真正让学生信服,慕课教学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开放、自由的环境,使思想道德传递成为一种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慕课教学可以完全取代传统课堂教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混沌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达到传递知识,内化情感,外化行为的目的,学生需要经历认知—体验—实践—再认知—再体验的复杂过程,其中由众多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因素合力发挥效应。教师要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习得道德智慧,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情感需求,而慕课依托网络的教学方式是无法观察到学生情感变化的。学生无法亲身参加课堂小组讨论实践,这也使得学生在课内以同伴合作的形式在体验过程中习得经验的重要环节难以达成。学习机遇并不代表学习成效的实现,虚拟的教学过程仍然不能体现课堂学习与课程学习的全部意义。因此,慕课不能取代传统课堂,但它帮助人们多一种学习方法的选择,它会倒逼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冯永华.课堂教学变革的反思与重建——“慕课”背景下课堂教学变革的思考[J].教师教育学报,2014(6).

[2]仲小燕,成云卿.慕课背景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革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9).

第5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摘要:当前初中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教师在教学中要克服学生在“读、听、思、记、写”等方面的缺陷,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益。

关键词:“读、听、思、记、写”;探索;规范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的过程归根结底是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而要教会学生学习,教师必须先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对症下药。本文针对初中学生数学学习现状,探讨数学学法,以提高学生数学效率。

一、初中数学学习现状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使我深切地体会到当前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在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读、听、思、记、写”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严重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主要表现在:

1.阅读能力差,往往沿用小学学法,死记硬背。根本谈不上领会理解,当然更谈不上应变和应用了。这严重制约了自学能力的发展。

2.听课方法差,抓不住要点,听不入门,顾此失彼,精力分散。如此恶性循环,厌学情绪自然而生,听课效率更为低下。

3.思维品质差,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不善于分析、转化和作进一步的深入思考,以致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

4. 识记方式单调,机械识记成份多,理解记忆成份少。对数学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往往满足于记住结论,而不去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致使知识无法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5.表达能力差,格式混乱,表达不清。尤其是几何解证,对三种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不能融会贯通、相互转换、作图失准、条理不清,缺乏数学应有的严谨、逻辑性、条理性。

6.畏难情绪严重,一遇难题(综合性强、灵活性大的题)便不问津,或互相抄袭,应付了事。

针对学生存在的上述缺陷,教师应继续保持多数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转化少数数学差生,数学差生分为智力型数学差生和情节感型数学差生,对智力数学差生的转化对策是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诱发并强化学习动机;进行强化记忆训练,让其熟练各种记忆方法,筛选适合自己性格和个性的学习方法;反复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让其掌握基本的数学方法,培养思维品质。对情感型数学差生要抓住兴趣缺乏这一环节,调动情感状态,优化外部环境,充分挖掘数学中的趣味和奥妙及应用,介绍有趣的数学故事,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其在战胜困难的实践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二、初中数学学法指导

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就如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教导“读”

让学生学会自主读书,必须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才能由“读会”转为“会读”。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怎样读数学,这是读法的核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教会学生读书:

①粗读。即先浏览整篇内容的枝干,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然后边读边勾划,粗略懂得教材内容,将不理解的内容打上记号。

②细读。即根据章节的学习要求细嚼教材内容,理解数学概念、公式、法则、思想方法的实质及因果关系,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③研读。即带着发展的观点研讨知识的来龙去脉、结构关系,并归纳要点,把书本读“薄”,以形成知识网络,完善知识结构。

2. 开导“听”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听法的开导,教师首先应从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入手来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其激活原有认知结构,打开“听门‘,专心听讲,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其次,要开导学生注意去听教师对每节课所提出的学习要求;对定理、公式、法则的引入与推导过程;对概念要点的剖析和概念体系的串联;对例题关键部分的提示和处理方法;对疑难问题的解释及课末的小结。这样,让学生会抓住要点,沿着知识的“生展线”听课,就能大大提高听课效率。

3. 引导“思”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思法的引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四点:①从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入手来开展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去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学会联想。②从挖掘“问题链”来开展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综合,使学生学会转化。③从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探索式教学,引导学生追根究源去思索,使学生学会深思。④从回顾解题分歧过程来开展评价,引导学生去分析错因,便学生学会反思。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基本数学思想方法,达到思悟思,融会贯通。

4. 传导“记”

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记法的传导,教师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摒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死呆背。其次要善于结合教学之际,来传授记忆方法。如通过对知识编成顺口溜,使学生学会去联想记忆;通过绘制直观图,使学生在以形助数中,学会数形结合记忆;通过对发掘知识的本质属性,使学生在形成概念的同时,学会凭特征记忆;通过归纳概括所学知识,使学生学会按知识结构来系统记忆;通过揭示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学会循线索记忆。

5. 指导“写”

作业书写最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深究学生书写条理混乱的原因可知,教师教学起始时不重视写法指导是一主要导致因素。因此,精心指导学生怎样写,才有助于其驾驭知识,正确解决问题。为此,应切实加强对学生数学语言的教学。

① 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对教学语言的解释,又要注重必要的句法分析 ,这是理解、掌握数学语言的基础。为此,其一,必须明确数学语言的语义,使学生正确理解其含义。如通过比较、区分和弄清一些易混淆的词语,如“大于”与“小于”,“都不”与“不都”,“有一个”与“至少”等等;其二,要明确符号的指代,提示符号的特征。如对符号 ,不仅要指明 所代表的对象,指明 的几何意义,提示它的非负性,还应与其它相关的表示方法相联系,加深学生的认识。

② 要注意语言规范,这是正确运用数学语言的保证。其一,说法要规范。以利思考和表达的规范,如“在直线上顺次截取 ”,不能说成“在直线上截取 ”;其二,书写、作图要规范。画图也要规范,直线要直,垂线要垂,锐角要锐,不能乱来。

第6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视频案例法;教师教育;实践;创新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3)02-0031-03

一、国外教师教育视频案例法的发展与研究概况

视频案例教学(video-based case teaching)近年来已广泛用于教师教育与培训领域。它是现代网络技术发展催生的产物,也是继法学、管理学和医学教育采用案例教学后对教师教育产生启示与辐射作用而形成的结果。

教师教育案例教学的研究始自上世纪80年代的美国(Merseth,1996;Shulman,1986) [1-2 ]。研究者试图清楚地阐述教学案例对教师教育的重要及其理据。其中达成的共识之一是:案例教学有助于教师通过联系具体的、“当地”的教学场景进行反思而学习。墨瑟思(Merseth)认为目前教师教育研究突破了对教师的传统界定:教师不再是程序化地操作“规约式”教育理论的机器人。教师知识已被定义为“随场景变化的”(situation-specific)、“情境依存的”(context dependent)和“不断成长发育的”(ever emerging)知识。“教师行为来源于对多种经验的归纳,而不是对理论原则的演绎。” [1 ]

此外,不少学术研究集中探讨了“案例”在教师教育中的作用与用途。比如,赛克斯和贝德(Sykes & Bird,1992)认为,“案例”可以用作:(1)对理论的例证;(2)提请大家注意和深入思考的“问题”;(3)发展思辨能力的材料,即通过对多个案例的认真考虑来发展缄默知识和内在逻辑能力的材料 [3 ]。舒尔曼(Shulman,1992)把案例区分为“为理论提供支撑性阐释的事例”和“行动范例”两种 [4 ]。

我们可以做出这样一种结论,“案例”的意义不仅体现在它本身的结构与内容上,更关乎对案例进行讨论的方式。“讨论什么”和“如何讨论”,两者比肩而立,相互协调。由于课堂讨论是实现“案例”价值的关键所在,研究者们开始关注“讨论引导者”的作用及其驾驭讨论的能力,即尽量使课堂讨论既反映引导者的预设议题,又对小组中不断涌现的新议题保持开放姿态。巴那特和泰森(Barnett & Tyson,1994)界定了引导者的三大功能:(1)充分利用学习机会;(2)培养多视角思考问题的能力;(3)构建共同语汇与经验 [5 ]。维尔特(Welty,1989)认为引导一场面对面的教师交流需要具备一系列的特殊技巧或技能:如提问技巧、倾听技巧和回应技巧等 [6 ]。列文(Levin,1993)分析了她自己在主持案例讨论中的作用,即不断鼓励参与教师把评论言语归为“直接观察”和“解释性推测”两类 [7 ]。

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视频案例逐渐取代文字案例受到教师教育者的青睐。由于视频能够通过声音、文字、图像、色彩等全方位展示案例的特点,其表达事物丰富性和捕捉细节精准度的能力是一般的文字案例所无法比拟的。然而,正是由于视频案例表达力的延展与提升,在一瞬间所传递的信息数量剧增,这就对教师教育者案例教学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无限的运用可能性。如果教师教育者不善于利用视频案例,就可能导致皮姆(Pimm,1993)所描述的两种反应:看电视反应(被动观看,娱乐为主)与受惊吓反应(观看教学表演,学生自感望尘莫及) [8 ]。本文作者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中引入视频案例教学,在如何将视频案例创造性地运用于教学实践方面有了一些粗浅的尝试,现欲结合国外视频案例教学发展新趋势,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以便教师教育案例教学爱好者予以借鉴。

二、视频案例教学在师范课堂上的运用

1. 微格教学与优秀教学视频观摩

视频技术最早应用于教师教育的主要方式乃是微格教学。作者在教学中也偶尔会运用一两次。在学生进行微格教学之前,作者通常会先讲解某项教学技能,如英语词汇教学技能,然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设计一堂5~10分钟左右的微型课,并以同伴为模拟学生进行教学和录像实拍。这其中的假设是:被录像的学生会更认真地听课、备课以及更好地展示对新学教学技能的运用能力。另外,通过观看拍录的视频,教师可以更仔细地分析、评价自己微格教学的成败得失。授课实录、分析录像、重新试教、重新录拍……如此循环反复,直至学生熟练掌握某项教学技能为止。这就是微格教学的主要目的与使命所在。

师范教育中对视频的另一种使用方法是让学生观看优秀教师录像。这是大多数教师都可能用到的、最简单的技巧。教师的功底主要体现在视频观看完毕的讨论引导环节。有时候也可以不展开讨论,而是让学生重复观看、反复模仿,极力打造准教师“模仿秀”。

和微格教学一样,教学案例观看与模仿折射的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对教师教育的影响。当时的教师教育者认为,教学是一个简单机械的刺激反应过程,只要反复观看、模仿、操练,就可以达到自动化掌握该教学技能的目的。进入20世纪80年代初期,受认知心理学的影响,研究者和教师教育者逐渐认识到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活动,远非行为主义观念下简单模仿可以习得。于是,大家把目光从对教师行为的关注转向对教师认知思维的关注。学习者常被引导去猜测、阐释教师行为背后的动机,理解教师为何在此时此地做出此种决断,以及何种知识支撑他如此决断。从此,视频案例在教师教育中的运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教学实践中,作者主要尝试了以下两种视频案例使用方法。

2. 相互录像与集体评析

谈到视频案例教学,我们比较容易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是一味去搜集、下载或购买现有视频资料,而较少考虑自行制作视频案例。事实上,目前声像刻录技术的发展让我们完全拥有录拍、剪接、编辑、制作的能力。在组织学生到中小学见习的时候,在征得实习学校老师同意后,我们偶尔也录制一些教学片段以供返校分析研习。不过,我们使用最多的是学生相互拍摄试讲视频并评析。目前的期末检测已经摒弃了纸笔考试,而是让每位同学上交他自己最满意的20分钟左右教学视频、小组评价意见以及自我教学反思。

在课堂学习之余,学生们还组成了视频俱乐部,不但共同分享网上下载优秀教学视频,而且轮流提供个人教学录像片段和大家一起交流研讨。视频俱乐部的做法在国外也不多见。雪仁(Sherin,2003)曾做过这方面实验,他的结论是:俱乐部成员普遍反映受益匪浅。本人的学生也认为他们时不时地会使用俱乐部里所学到的策略进行教学 [9 ]。

3. 超媒体链接与线上讨论

超媒体链接(hypermedia link)是在图像、动画中加入链接信息,通过超级链接,可以从一张图片或动画链接到其他的文字、图片或动画等媒体上。简言之,是用超文本技术管理视频资料和多媒体信息的一种网络技术。美国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教师教育中就引入了超媒体项目(Goldman&Barron,1990) [10 ]。相对于单一的视频来说,超媒体可以为教师提供多形式、多途径获取视频资料的机会。教师可以在不同起始点通过多种路径探索案例,而且可以打破以往时间前后顺序的限制,能够按任意顺序浏览案例。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超媒体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在同一主题背景下对不同视频案例的分析、比较与鉴别能力。比如,我们在对“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这一主题进行探讨时,就把中国、美国、日本和印尼等不同国家同一主题的视频案例,连同相关的超文本信息链接在一起,以便学生在给定的框架下研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方向。

案例大多是为课堂讨论而选取或创制的,因此。如何主持讨论,以及教师在讨论中应该充当怎样的角色就变成了研究者关注的课题。鉴于前文对此已有过介绍,在此不予赘述。作者现对课堂面对面的讨论避而不谈,专门探讨主持线上讨论的意义与做法。

科里森等(Collison et al.,2000)认为,线上讨论具有异步的、非共时的特点,而且通过超链接可以获得海量参考资料,因而相对面对面交流而言,其讨论内容会更丰富、细腻、深刻,甚至更富洞见 [11 ]。作者在美国读博时,常常要参与导师设定的主题线上沙龙。线上沙龙的主持关键在于“问题设计”和“适时现身归纳点拨”两个环节。比方说,在学生学习了“任务教学法”并观看了相关视频案例之后,我们可以布置线上讨论问题:

* What specific examples from the video showed the use of the task-based approach? 视频中的哪些具体例子体现了对任务教学法的使用?

* What do you learn from the video about the task-based approach that you didn’t know before? 通过视频,你学到了什么以前不了解的关于任务教学法的知识?

* What implications does the video case offer you for your future classroom instruction? 该视频案例对你未来的课堂教学有什么启示意义?

学生们在上传答案前通常可以参考各种相关资料。同时由于所有人的答案都展示在网上,人人都能看到,也都可以质疑,所以一般都做得比较认真,质量有一定的保证。作为老师应定期浏览学生的讨论帖,必要时需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总结、鼓励和引导。

三、结 语

视频案例是师范教学技能训练中受到师生欢迎的多媒体教学形式,其优势不言而喻。然而,我国对视频案例教学法的实践和研究成果都还不多见,可供教师教育利用的优秀视频案例,尤其是超媒体案例还比较缺乏。此外,对于教师应该如何使用视频案例进行教学,如何引导讨论等方面的著述也比较少见。相信本文介绍的方法对教师教育者的视频案例教学有一些参考价值,期待今后更多相关成果的出现。

参考文献:

[1]Merseth K. K. Cases an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A].In Sikula,J.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A Project of the Association of Teacher Educators[C].New York:Macmillan Library Reference,1996.

[2]Shulman L. Those Who Understand:Knowledge Growth in Teaching[J].Educational Researcher,1986,(15):4-14.

[3]Sykes G.,Bird T. Teacher Education and the Case Idea[A].In Grant,G. (Ed.),Review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C].Washington,DC: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1992.

[4]Shulman L. Toward a Pedagogy of Cases[A].In Shulman,J. H(Ed.). Case Methods in Teacher Education[C]. New York:Teachers College Press,1992.

[5]Barnett C.,Tyson P. A. Facilitating Mathematics Case Discussions While Preserving Shared Authority[R].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New Orleans,1994.

[6]Welty W. M. Discussion method:How to Make it Work[J].Change,1989,(21):40-49.

[7]Levin B. B. Using Case Method in Teacher Education:The Role of Discussion and Experience in Teachers’ Thinking about Cases[D].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1996.

[8]Pimm D. From Should to Could:Reflections on Possibilities of Mathematics Teacher Education[J].For the Learning of Mathematics,1993,13(2):27-32.

[9]Sherin M. G. Using Video Clubs to Support Conversations Among Teachers and Researchers[J].Action in Teacher Education,2003,(1):433-445.

第7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

一、引言

大学生是独立又特殊的社会学习群体,学习仍然是当代大学生在校园生活的首要任务[1]。据各高校的数据显示,2020年新生中00后基本实现全覆盖,0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想法更加新颖独特。为大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因此,需要分析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探究更为合理有效的实施策略,从而更好地进行正确引导。我国学术界普遍都遵循Zimmerman的认知学派理论(Zimmerman,2002)认为自主学习受到个人、行为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影响[2]。研究发现存在如下两个问题:第一,研究领域较为单薄。对大学生的研究多集中于在外语领域自主性学习的研究;第二,目前的研究多遵循认知学派理论,多以教育经验和国外的理论为基础,运用量化方法进行研究。而量化研究是自上而下的研究,理论假设在研究之前就已产生,容易忽略实际情境的复杂性和个体的特殊性,难以对内在的心理过程进行解释。研究结论与实际问题的解决存在脱节现象。综上,本文选用扎根理论方法,从实际问题出发对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二、研究方法与资料搜集

1.研究方法。本研究旨在从00后大学生的自身出发,了解、把握影响其学习的心理因素。本文借助扎根理论方法对当前00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研究,依据访谈资料自下而上形成理论,能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的描述与分析,得到更为丰富和切合实际的研究资料,并重视当事人的视角,能更好地探索00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心态的变化和差异,包括自主学习产生的基础及对其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进而构建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概念模型,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3]。2.样本选择。研究根据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高校信息选取了五所高校(山东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东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的00后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通过对非结构式访谈方法得到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样本的选择依据如下原则:第一,根据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特点选取目的性抽样方法;第二,质性研究需要选取的样本对研究的问题有所了解;第三,样本数量的选择依据理论饱和原则。基于此,最终选择了大一大二共56名学生,其中,文科生29名,理科生27名;来自城市的同学35名,来自农村的同学21名。3.资料搜集与整理。本文采用非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获取所需信息。因选取不同高校学生进行研究,采用线上线下两种形式围绕“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题获取信息。线上通过微信、QQ等交流平台进行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的方式对择取的外地高校学生进行深入交流;线下对当地高校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一对一深度访谈。访谈时间每人一小时,可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访谈过程中,将研究主题细化,分别对受访者进行提问;同时,采访者要对受访者进行集中观察,围绕研究主题引导受访者,捕捉受访者的表现。经受访人允许后对访谈进行录音,以确保收集资料的完整性。具体的访谈提纲如表1所示,访谈内容按提纲进行,每一问题下可根据受访者的回答情况进一步细化与延伸。最终,选取获得资料的三分之二进行编码,余下资料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

三、研究过程及结论分析

(一)研究过程

1.内容编码。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开放式编码,遵循“原始资料—贴标签—概念化—范畴化”的流程对原始资料进行整理。此过程共提取出15个范畴。其次进行主轴编码,在已有范畴中提取出更具概括性的概念。从15个范畴中,提取9个主范畴。具体范畴如表2所示。最后进行选择性编码,从主范畴中提取出最终的核心范畴,形成新的理论框架。完成“故事线”的描述。2.理论饱和度检验。研究将余下的资料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重新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00后大学生群体特点”这一要素,对所有资料再次进行重新编码后,总结得到5个相应的群体特点,以此对最初的理论框架进行完善。再次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后,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实现理论上饱和。最终构建了反映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如图1所示(篇幅原因,不对编码过程进行再描述,仅呈现最终结果)。

(二)概念模型分析

首先,家庭条件和整体社会氛围为00后营造了不同于80后、90后的生活环境,培养了不同的价值观、认知能力等观念意识,进而养成了00后所特有的群体特点:(1)个性化;(2)理性、务实;(3)生活网络化;(4)自主意识强;(5)群体意识强。这作为一个背景环境渗入在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各个方面。正是其与80后、90后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生活环境,决定了不能以同样的方式对待00后大学生。其次,00后大学生群体最显著的特点为个性化,他们倾向于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个体情感体验,加之其过于理性、务实的人生态度,会更容易产生个体学习兴趣,而非群体学习兴趣,即他们会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出积极自主的行为,从而产生较强的内在动机和内在目标;在访谈中,多数00后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加上强内在学习动机的推动,个人色彩十分明显,为实现目标,则会以坚定的学习态度产生自主学习意识。同时内在学习动机会推动00后大学生树立相应的学习态度,进而影响其自主学习。但是,研究同时发现00后大学生过度理性、务实的态度使他们极易受到现实生活的影响,缺少冲劲和活力。目标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容易受到现实的打击而变得迷茫,态度坚定但维持时间会大大缩短,对目标、兴趣可能随之发生改变,可持续性较弱。同时由于尚未形成健全的观念意识,会产生对他人的依赖情感,这又与其强烈的自主学习意识相矛盾。最后,00后大学生生活在网络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他们更多会选择线上方式进行日常学习,如在线学习软件、学习论坛等。同时,相比独自学习,更喜欢通过线上平台进行群体学习,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共享,或在线上向其他人进行求助以解决问题。借助网络世界,00后大学生会乐于主动寻找更加简便、符合心意的学习方式,以使自主规划的学习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四、应对策略

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得到影响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的5个主要因素: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动机,以及一个宏观影响环境:家庭条件以及社会氛围带动00后大学生生活环境及观念意识的变化,进而形成了00后群体独特的性格特点。在对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发现,在自主学习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1)00后大学生当前的观念意识不健全。强自主意识与对父母、朋友的情感依赖并存,过于理性、务实的态度使其目标、兴趣容易受到现实影响而发生变化;(2)00后大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实践经验缺乏,虽然有较强的自我学习意识,但对如何树立、提高正确的自主学习态度、能力存在困惑,即有理论但不知该如何去做;(3)各个高校的教学方式固定不变。当前各高校教学方式仍没有较大改进,没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与当前00后大学生的群体学习特点不匹配。综上所述,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以下三点实施策略以帮助00后大学生转换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效率。1.摆正位置,引导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对于00后大学生能够尽早进行自我认知,多数情况下自己做出决定,在家长的帮助下,学校和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正确走进学生的思想、听取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意识。各高校需要对自身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借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现代教育理论提出科学合理的自主学习理论,摆正高校教师在引导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位置和作用。同时推动教育改革,从学习方式、学习平台等视角切入,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在课堂上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理论和实践双领域,系统全面地引导00后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转化,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坚定学习信念,同时端正其过于理性、务实的人生态度,提高学习活力和自我调整能力,从而以正确的心态进行自主学习,削弱其“易变性”的特点。2.激发潜能,挖掘自身真正的价值。00后大学生自主意识强烈,要将这种意识引入到学习中,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认识,获取更高层次的需求,激发相应的学习兴趣;其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来帮助00后大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优势,开展相应自主课程的规划设计、学习计划的制定等活动让自主学习渗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时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紧紧抓住00后生活网络化的群体特点,开展线上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吸引更多的00后大学生参与。定期开展学生与辅导员、教师面对面活动,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精准指导,帮助学生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以学生自主意识为核心,以自身实践经验辅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自主学习规划,推动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同时需要定期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包括一对一的面谈以及面向学生的宣讲,通过相应的心理辅导人员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专业化的解决,更加具有说服力和可信度,使00后大学生能够普遍接受。3.借力信息化,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00后的网络条件和网络技术水平在整体上要远远高于80后和90后,借助这一群体特点,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运用当前繁杂的线上学习平台,借助学习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避免时间的浪费,提高学习效率,以实现学习目标,使00后大学生更乐于进行自主学习。各高校还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所有资源,在日常生活、教学课堂、校园文化的方方面面推行自主化学习,包括设立标语、设立专门的公共文化课等。此外,各高校也要借力信息化,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设立线上学习平台、学习组织等发展线上线下并存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00后大学生愿意接受并融入自主学习中来。

五、结论

第8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MOOC;SPOC;在线教育模式;团队构建;开放式在线课程

目前全球的高校课程教学正面临着一个网络全球化以及大数据化的历史性变革。在21世纪的信息化环境中,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实现了由精英化教育模式转变为了大众化教育模式。国务院《关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那么,传统高等教育的模式部分滞后于行业的发展,限制我国信息化人才培养的质量。此问题在电子信息工程类相关专业中尤为突出。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已经开始高等教育模式的创新,以满足日益更新的行业技术变革。目前,以团队为建设内容和采用新手段的实施方式,是突破我国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弊端的有效手段。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的建设已经在教学实践中促进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教学水平的提高。然而,如何有效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创团队,成为了国内外高校提高自主学习、深度挖掘的又一重要分支之一。如何利用现有的信息化手段,组建和发展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团队,从而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发展人才战略的值得进一步深究。本文将着重从三个方面讨论在线自主学习模式下本科生团队构建模式。(1)基于团队建设目标与MOOC课程体系的构建关系;(2)cMOOC与xMOOC对团队自主学习与开放式模式构建关系;(3)基于SPOC模式和SOOC模式与团队构建关系;(4)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团队构建契机。

一在线远程教育模式概述

1948年,路易斯维尔大学开了通过无线电广播为传播形式的远程教育。早期的远程课程主要采用声音和视频的磁带的形式完成的。随着电视网络的推广,网络视频作为远程在线服务,其中麻省理工于2001年提供公开课影响力最大。2007年,卡内基梅隆大学提供的开放学习行动,并可获得大学学分,使得在线开放式学习进一步推广。2012年,“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元年”开启全球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地位,以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弥补传统教学不足。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单一市场需求的变化形式,成为工程问题中重要的突破口。MOOC具有规模大、在线以及开放三大特点。所谓的规模大主要指的是一门MOOC可以实现上万学生进行学习,例如斯坦福的人工智能课程一次提供1.6万学生注册学习[1-4]。所谓,在线指的是通过英特网不分地点时间进行传播;所谓的开放指的是MOOC课程部分对象等级面向所有注册对象开放。伴随着MOOC的推广(我们通常称之为经典形式MOOC),xMOOC和cMOOC也出现在线教育的舞台。前者是一种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xMOOC,后者一种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关联cMOOC[3]。两种MOOC形式是相辅相存,充分发挥了在不同条件下,满足客体需求的学习模式。与大规模在线课程相对应的是SPOC----SPOC是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的概念,旨在面向小范围的学员开展私有在线课程。与之对应有SOOC,即“小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两者都是在线的小范围的课程,与大规模MOOC正好相互补充[4]。传统教育正面临更在线教育新模式冲击,也在逐步随之改进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

二基于团队建设目标与MOOC课程体系的构建关系

目前,针对本科生专业化团队的我国高等教育形式多样性,针对不同的本科团队性,不同专业的学生可以构建不同专业方向的团队,相同兴趣与研究方向的学生可以构建相应团队。1993年,乔恩•卡曾巴赫在《团队的智慧——创造绩优组织》中提出:“团队可以采用队员的技能互补,实现一个共同的、业绩目标和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那么,在高校里构建本科生的团队就需要不同知识背景学生,共同去构建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目标实现是大学单一专业和单一课程无法完成的任务。只有通过自主学习不同知识和不同知识背景形成自主互补构建,共同实现目标。MOOC作为一个远程大规模教育平台可以低成本为团队构建必要目标提供知识储备。不用采用基础集中化构建知识体系而完成团队的建设。那么这个建设目标是具有一定创新性和应用型的研究方向。虽然,高校中构建的团队,团队功能不一样,但是整体的构建目标是一致的,即在通过团队建设实现团队目标和培养人才。基于我国MOOC课程开放式平台,团队可依照既定发展目标,规划出团队学习培养计划。在网络环境下,开放式课程学习,阶段性测试和选拔,最终筛选出符合团队建设目标的队员,从而完成团队建设目标的学习MOOC体系构建。以本科生的“双创”团队将创新能力的早期培养为首要目标,从本科低年级开始进行人才孵化。通常,在课前,团队学习目标和规划资料,让队员了解知识点,通过在线学习,组织分组讨论,然后完成线下验收等环节。这样团队的领导者可以根据团队的目标、学生的基础、项目的需求,自由设置课程和调控课程进度,而且地点和时间相对灵活,只需要在关键节点和评价系统下就可以完成团队的整体目标构建。让学有余力的本科生直接参与面向学科前沿或生产实际的科研活动,通过“干中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团队是将个体利益和目标与整体利益和目标相统一,从而实现高效率的整体工作的团体。

三cMOOC与xMOOC对团队自主学习与开放式模式构建关系

cMOOC是教师根据单个独立的课程,利用线上平台的多元化传播方式,进行个性化方式课程。那么,团队领导者可以借助cMOOC这种独立开放课程的方式进行远程组织团队建设。一个本科生的团队可以雇请毕业的队员形成顾问组,对团队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独立的课程与技术支持。团队成员可以根据自身技术、知识水平在网络上查找相应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每个cMOOC有各自的课程内容,团队组建人可以根据团队需要在团队网上进行组织和实施,利用网络平台的多样化,队员可以根自己的条件或喜好,进行自由选择和自主构建课程内容这个过程可以在既定目标之外,但是对团队成员的培养是关联的。xMOOC是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的,其强调个体行为受环境刺激学习而决定,即学习是外界机理与行为反应关联的结果,这样一个过程强调的是视频演示、实践测试等传统方式反复强化的过程。这种方式适合于团队结合自身发展目标,规划队员通过在线课程网站进行开放式课程资源学习。这种学习机制有利于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构建团队目标化监控与信息反馈。例如,构建一个本科生电子竞赛创新团队,该团队主体目标是要实现各种电子电路的制作,实现团队协作完成具体技术攻关。那么团队队员的训练过程,需要通过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构建,反复检测电路板指标以及完成练习情况,实现团队在有限时间内进行足够的练习。那么这个模式是相对单一,没有向前期基础知识的积累构建那么宽泛,问题也很具体,解决构建问题方式也很明确。

四基于SPOC模式和SOOC模式与团队构建关系

SPOC是哈佛大学为代表提出的“后MOOC时代”,它主要开展线上规模小范围的课程,针对小范围的学生准入条件进行审批。那么,这一范围的限定适合团队基本初期建设与队员培训。与传统教学不同之处,SPOC可以大大降低团队教师早期投入成本。传统模式下,团队培训采用的“导生制”和“导师制”,即为学长带学弟,导师带学生的传统传帮带模式。最后是学生每年更换,但是导师还是继续重复的过程,这给传统团队教学模式下增加人力成本。那么,团队如何高效率建立小规模的SPOC,有利于队员的培训,降低培训与管理成本。针对西南交通大学萃思团队建设,部分采用了这种构建模式。团队将电子设计竞赛的内部培训分为低中高三等级,其培训对象分别对应于大一、大二以及大三的学生。其中,SPOC模式培训主要应用该团队大三学生,通过团队多年积累的硬件开发环境以及软件标准化进行继承,通过逐年修订和丰富SPOC课程内容,达到团队知识更新与培训的目的。例如,团队中建立了FPGA与单片机控制硬件平台以及无人机自动控制软件控制平台,这两个平台能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在线教育的模式掌握团队核心技术。通过结合线下实战演练,团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组件规模和数量可观的队员数量。总之,SPOC模式下构建主要强调课程创建、培训的创造性、以及学生学习自主性,促进学习者在人-机-人的团队交互网络下激发深度学习,结合线下实践模式,形成高层次团队构建。

五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资源的团队构建契机

团队初期建设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将会花费团队创立者非常多的教学时间,而且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在线信息资源浪潮掀起后,在大学课堂、在线论坛、在线社区以及在线讨论组等多种灵活在线教学模式得到推广,这些模式不但被国内企业和高校所采纳,而且可以发展为一种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哈佛大学、宾汉姆顿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等先后展开了实践相关探索。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团队建设也在不断尝试线上线下教育模式的整合。线上资源整合了社交网络的连通性,实现各个研究领域公认的专家和先进技术在线集合,团队可以根据需求获取知识和技能。线下模式可以采用局域搭建网络服务平台,结合导生制和导师制传统团队建设欧式相结合的团体性教育模式,从而构建利用线上资源和线下管理的综合模式构建团队。总之,在线教育模式已经成为一个具有通识性、易传播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此系统中,每个新生团队成员成为生态系统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根据团队目标自主学习相应专业知识知识背景,同时也兼顾团队目标与属性。充分整合线上和线下的“两线资源”,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团队的构建是可行的,而且团队的构建有利于本科生创新模式实现传统高等教学模式向创新高等教学模式的转变。

六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本科电子设计竞赛相关创新创业团队的构建模式进行了初探,分析了在线课程MOOC、cMOOC、xMOOC、SPOC等对团队构建模式关系与影响。在线开放课程主要强调了供给侧提供了丰富的线上资源,通过团队成员在线自主学习模式,构建团队目标,结合线上线下管理模式共同实现团队的构建。当然,团队的建设与发展是一个相对长期的问题。本文着重介绍了基于在线教育模式下本科生创新团队的构建,该研究部分已经在高校中采用,并且相关数据分析有利于,高校针对未来MOOC的建设的新课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杨劲松,谢双媛,朱伟文等.MOOC:高校知识资源整合与共享新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85-88.

[2]厉兰洁.cMOOCs与xMOOCs的比较研究[J].远程教育,2015,37-41.

[3]祝智庭.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11).

[4]杨竹筠,郑奇.MOOC等在线教育模式初探[J],科技与出版,2014(2):9-12.

[5]李忠建,周丽霞.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工程地质实践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5(14):108-110.

第9篇:如何开展线上教学范文

关键词:高职教育;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自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以来,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引发了职业教育工作者从各个角度进行研究,尤其是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建设50所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150个骨干专业群,随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9〕5号)文件的出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进入落地实施层面,高职会计专业群如何建设亟待研究。

一、高职高水平会计专业群建设目前存在的问题

1.校企合作的载体和机制创新不够(1)校企合作的载体不明确。对于校企合作双元开展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有清楚的认识,但是与企业合作的载体尚不明确,如有的学校提出校企协同育人,但是如何落地研究的尚不充分。有的企业提出共建专业,但是企业方在专业群建设中如何发挥作用,没有很好的举措。(2)校企合作的机制创新不够。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从根本上说,与校企合作机制创新不够直接相关。要让企业发挥育人主体的作用,需要建立一种长效机制,这是解决校企合作浅层次的关键。

2.行业新变化融入专业群教学内容不多(1)新技术背景下行业新变化在教学内容中体现的不多。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影响,会计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如处理中小企业会计业务的云代账、大集团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等等,这些行业企业变化体现在高职会计课堂上的不多,导致专业群人才培养不能完全满足行业需求。(2)国家政策层面的变化体现在教学内容上的不多。自2014年财政部印发《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4〕27号)以来,先后了《管理会计基本指引》(财会〔2016〕10号)和34个应用指引,对财务会计如何向管理会计转型指出明确方向,但是目前在高职会计专业群教学内容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3.教师、教材、教法改革不深(1)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建设效果不明显。由于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深度不够,学校聘请的行业企业兼职教师数量和水平有限,会计行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资深会计师往往是行业最忙的群体,在校企合作不紧密情况下,这部分人很难真正走入课堂,造成了兼职教师队伍数量不足,质量不佳。校内专任教师由于授课任务重,很难有更多的精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与行业企业接触不多,更新知识不够,更难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2)校企双元开发教材质量不高。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材开发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但是由于兼职教师参与的少,校内专任教师实践能力不足,使项目化教材开发的质量不高,与目前倡导的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差距较大。(3)教学方法改革推进力度不大。教育技术进步支撑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尤其数字化资源开发与应用对推动教学方法改变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教师对于如何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教学改革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研究不够,实施过程中效果有待提高。

二、高水平会计专业群建设的路径分析

1.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会计人才培养模式(1)注重工匠精神培养,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培养理念,强化对会计人员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培养,实施校企合作的“双导师”制,探索“校企合作、书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校企双元育人新格局。(2)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试点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校企合作载体。通过引企驻校、引校入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把真实业务引入日常教学之中。如与记账公司合作,学校出场所,企业带入真实业务,建设校内云代账中心,学生在日常教学和实践中就可以接触真实会计业务,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技能。与企业合作,挑选一批优秀学生,组建现代会计学徒班,实施小班化教学,开设系列模块化课程培训与学习,培养技术技能型优秀人才,实现专业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衔接。(3)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发挥企业育人主体作用。在学校层面校企合作体制机制难以改变的情况下,可以尝试在二级学院层面探索校企合作机制建设,由于二级学院会计专业群相对集中,与企业个体的人才需求能够有效对接,所以可以成立产业学院,明确各自责任与权利,校企全面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实现真正的共建共享,在良好的机制下保证校企合作的长效与稳定。

2.适应新技术影响和行业发展变化,加快教学内容更新(1)适应“大智移云”新技术影响,引入行业新规范新内容。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对会计行业影响巨大,为了更好地对接需求侧变化,应加快会计专业群教学内容改革。如补充资金结算中移动支付、结算原始凭证中的电子发票等内容。会计数据采集中采集方式的变化;财务机器人的日益普及,需要在会计专业教学中引入智能会计核算等内容。所以要求会计专业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掌握新技术背景下,会计业务处理的变化,完善相关教学内容,做到专业培养的与时俱进。(2)对接国家政策,加快会计职能转变,强化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在国家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背景下,在高职会计专业群人才培养中体现得尚不明显,目前企业中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广泛应用,战略地图、作业成本法、平衡计分卡等先进的管理工具方法在行业企业中应用日益普及。应用指引对提升管理会计应用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会计专业群教学中应增加管理会计相关内容,适应行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3.积极推进“三教”改革,实现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各项举措有效实施(1)注重培养体系设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以“融入政府部门提高决策服务能力、融入行业企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融入科研院所提高学术服务能力”为目标,重点实施“会计名师工程”提升计划培养专业带头人,深入研究专业群建设工作,提高教师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实施“会计领军项目”培养计划,不断拓展教师国际化视野,创造条件增加骨干教师的海外经历,强化骨干教师社会实践和挂职锻炼的管理与考核。鼓励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应用、产品研发和社会服务,落实访问工程师、访问学者制度。以“行业导师工程”培养计划为抓手,建立会计专业群的兼职教师智库,强化兼职教师师德教风培养,提升兼职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充分发挥兼职教师在实践教学、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功能。(2)校企双元开发优质教学数字资源,建设立体化会计教材。深化校企合作,开发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利用新技术手段,推进以知识点、技能点为支撑的动画、音频、视频、在线测试、在线答疑等教学资源建设,全面支持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在线学习与自主学习。强化素质教育,将职业道德养成、社会责任培养、人文素养提升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3)以学生为中心,深化会计专业群教学改革。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以国家资源共享课程平台、浙江省在线开发课程平台、学院自主学习平台等各级各类教学平台为载体,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有效实施路径,构建公平开放、互联互动、智能高效的网络课堂教学环境。大力推动课堂教学方法创新与改革,加大合作学习、翻转课堂、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力度。

参考文献:

[1]周建松.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的理念与思路研究[J].职教论坛,2018(1).

[2]滕业方.专业群协同创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高职院校为主体的视角[J].现代职业教育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