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第1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购物体验

随着我国对零售行业的开放,国外各大零售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国内零售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如何实现可持续的竞争优势成为我国零售企业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唯一途径,这就需要零售企业根据零售行业的特征、所处的竞争环境以及自身资源情况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一、有关核心竞争力概念的一般论述及其评价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在1990年发表的HBR杂志上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此后,人们对这一概念有多方面的扩展、理解和界定,如David Lei、Michael A.Hitt和Richard Bettis提出动态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巴顿在其著述中提出核心竞争力是组织的知识体系,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某一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技能和知识的结合,它具有使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

二、“树型”理论的一般论述

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在描述核心竞争力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他们将企业比作一棵大树,企业的最终产品与服务如同大树的果实和树叶,树枝是结合产品与服务的战略业务单位,树干是核心产品,而为整棵树提供养分、维系生命、稳固树身的就是核心竞争力,如图1所示。只有核心竞争力这个树根的发育完好和养分充足,才有核心产品这个树干的健壮和最终产品与服务这个树叶的繁茂;相反,树根的衰败虽然在短期内不一定引发树叶迅速枯萎,但从长远来看,此树必死无疑。见图1。

资料来源:C.K.普拉哈拉德、加里.哈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迈克尔.波特、加里.哈默等著《战略45位战略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4月,第358页。 转贴于

三、“树型”理论在零售业中的应用

零售企业既不像制造业中有形物质产品的大规模机器生产,也不像其它类型服务企业可以采取人—机接触式或机—机接触式(如银行的自动柜员机)的服务生产方式,零售企业“产品”的生产必须由员工(服务主体)与顾客(体验主体)通过服务交互、共同参与才能完成。如果将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的非常形象的“树型”理论借用到零售企业中,则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特殊属性。见图2。

从图2可见,顾客最终购物体验感受类似于大树的树叶和果实,作为最终产品它是顾客去零售店购买产品追求的价值所在,这种最终产品不只是顾客最终购买到的有形的产品,而是一个综合体。从需求角度看它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物质产品+感觉享受+情感体验;这种产品又是一个无形的产品,它是顾客付出金钱、时间、精力而从零售店获得的一种阅历的产出,是一个体验和回忆的情感过程。

对顾客综合性消费体验需求的满足需要零售企业各部门的协同努力,这些部门类似于大树的树枝,即战略业务单元,采购部门、物流配送部门、营销部门等分别满足顾客的多方面需求,他们从业务类别上各不相同,在经营运作上的要求也不相同,但在满足顾客消费需求这一共同目标下组合在一起,提供结果一致的树叶和果实。

对零售企业来说,这个核心平台就是顾客购物及体验服务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实现是通过零售企业各战略业务单元通过对顾客体验价值追求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转换为有形的产品组合排列和无形的服务体验,通过服务员工优异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行为,融合良好的服务设施和服务流程,达到甚至超过顾客的购物体验期望,则说明此企业具有强有力的核心平台。

核心竞争力是创造优异顾客价值的独特能力,只有将这种能力转化为相应的核心产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零售可以凭借其在核心平台上构筑的强大能力,不断扩大其经营规模和应用范围,实现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及成本的下降和风险的规避。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认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在竞争市场上通过协调整合其战略性资源,实现优异顾客购物价值体验的一组独特知识与技能的有机集合。

四、结语

本文从对国内外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分析出发,运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的核心竞争力“树型”理论推出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并对概念的内涵进行了剖析,为核心竞争力理论在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奠定了基础。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发展,零售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一课题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尼古莱.J·福斯,克里斯蒂安克努森编,李东红译:企业万能面向企业能力理论.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5).

[2]芮名杰:世界500强的成功之道——培养核心竞争力是关键.政策与管理,1999,(10).

[3]管益忻:培育、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亟待划清的十个界限.南开管理评论,2000,(5).

[4]李悠成陶正毅白大力:企业如何保护核心能力的载体——无形资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0,(4).

第2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构建;战略定位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于1990年5~6月份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论文,业界普遍认为文章首次也是当前最具权威性最具代表性地提出了核心竞争力(core eompe-tence/competency)的概念:“The collective leammgorganization.espcoially how to coordinate diverseproduction skills and intergrate multiple streams oftechnologies。”国内的普遍翻译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知识,特别是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知识。之后,国内外学者对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普及开来,并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推上巅峰,文献学和研究也充分证明了这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组织持续有效地调控资源以适应外部环境,领先竞争对手,以创造超额顾客价值来保持竞争优势的处于核心地位的关键能力。核心竞争力、形式竞争力、竞争力优势是构成竞争力的三个层次,其基本逻辑关系应该是:核心竞争力是竞争力的子集;竞争力是资源、环境、能力的函数:竞争力=f(资源,环境,能力)。

相对而言,竞争力是有形的,容易度量的,是具象的,是直接产生市场竞争力优势的企业行为,如品牌、产品、组织结构、企业文化、分销渠道、独特资源、资本优势、开发能力等等;也可能是战略策划能力、组织惯例、企业文化、资本运作能力等等,最有可能是其一或其中几种的协同。以宝洁公司在洗发水市场能够运作众多品牌的成功案例为例,其优秀的差异化市场细分能力、强有力的市场媒体促销能力等,是其竞争力的形式;而针对中国市场独到的差异化概念策划,并利用自身资源迅速将其转化为一组市场运作行为的能力,则是其策划力和执行力的有机协同,是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而恒基伟业自制了“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概念后,便将一个不能再简单的电脑卖红了大江南北,二者可谓异曲同工。

二、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几个层面

(一)企业技术开发能力

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以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的战略决策能力

企业的战略决策决定了企业核心资源的配置。在产业发展相对稳定的时期保持企业核心能力和积累的一致性,准确预测产业的动态变化,适时进行企业核心能力的调整,企业决策后应从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成长和积累的角度来考虑企业的战略问题。

(三)企业的核心市场营销能力

它涉及企业营销网络及渠道的管理和控制。运用科学的营销方案,培养优秀的营销队伍,配合各级营销点,有效利用广告效应,将企业的技术优势外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四)组织协调企业各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生产的能力

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企业要有优势,必须始终保持生产、经营、管理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协调、统一、高效。它涉及到企业的经济结构、企业的战略目标、信息传递、激励机制和企业文化等方面。根据生产中不同阶段要求,有效组织资源,并使其在各自的位置上正常运转。

(五)市场应变能力

客观环境时时都发生变化,企业决策者必须具有敏锐的感应能力,保持经营方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若出现无法预料的事件,如某项技术的发明、政府政策的调整等等,企业就必须迅速、准确地拿出一套应变的措施和办法,把可能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减少到最低。

三、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状况

人世以后,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是,中国企业如何与外国企业竞争,并在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从根本上说,企业能否在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决于企业竞争力的强弱。企业竞争力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获取资源的能力、掌握某种重要技术的能力、创造低成本的能力、开拓市场的能力、构建市场营销网络的能力等等。但对于具体企业来说,并非每种竞争力都同等重要,而只是在研发、设计、制造、营销、服务等其中的某一两个环节上能使企业保持长期竞争优势,获取稳定超额利润的,明显优于且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能够不断提高顾客价值并能使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才是企业最关键的竞争力,亦即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国企业无论是规模还是实力与世界500强企业相差甚远。仅从我国列入500强的11家企业与世界500强企业的比较来看,差距十分明显。我国11家公司人均营业额和利润额分别为4.41万美元,0.21万美元;而世界500强公司人均分别是29.8万美元、1.41万美元。

我国人世意味着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竞争。与国外大的跨国公司相比,我国的企业在规模上不相当,竞争上处在弱势地位。资料显示.1998年中国500强企业的平均资产规模仅相当于世界500强企业平均资产规模的不到1%。2000年,我国516家重点企业的销售额为4120亿美元,仅相当于世界500强前两名埃克森一美孚和沃尔玛的销售额;516家重点企业总资产和销售收入的平均值,分别相当于当年世界500强平均值的1%和2%左右。近年来我国企业的规模增长虽然很快,但差距仍很大。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核心能力成为商业竞争优势之源。构建合理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国外许多成功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早已把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战略决策的前提。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也重视这一趋势,积极完善企业核心竞争力,制定长期规划,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营造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3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

 

新时代图书馆要想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实现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就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实施与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将知识管理用于实现更高层次的进步与提高,这也是我国图书馆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取得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选择。,图书馆。对社会来说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们要创建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管理体制与其相适应,图书馆也要从信息管理的阶段上提高到知识管理的新阶段,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取得可持续发展。,图书馆。

1、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知识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源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知识管理概念首先在联合国国际劳工大会上提出,同年我国也引入了国外知识管理概念和思想,随后十几年知识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飞速发展。

从总体上说,国内外所处的阶段不同:国内比较重于理论的研究,而国外基本上已经处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阶段。这说明我国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较国外晚,现在主要是在解决理论层面上的东西,因此还有一段路要走。具体而言:第一,国内外在对知识管理的研究中,都比较重视知识管理与其他领域关系的研究,这充分说明知识管理是从其他管理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要借鉴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第二,知识管理技术上也有共同之处,皆包括其构建的平台和基本技术。第三,就知识管理的概念而言,由于国内研究是在借鉴国外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两者的研究大体是相同的,在其概念的给定过程中都包括了技术因素、研究对象因素以及发展过程因素。但具体到实施背景上而言,国外更加强调知识管理作为一种过程,国内虽然也渐渐认识到这一点,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更倾向于知识管理作为一种知识资源管理。第四,知识管理实施的客观环境是共同的,即知识经济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全球都将知识管理作为热点问题进行研究,我国可以借鉴国际研究的先进成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跟上时展的步伐。

2、知识管理定义

知识管理作为管理领域的新名词,目前还没有一个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立场、理解和需要出发对知识管理进行不同的定义。,图书馆。

目前国内专家学者比较愿意接受的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帮助组织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简单地说,知识管理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它是通过确认和有效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并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性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以满足企业现有和未来开拓市场机会的需要的一种过程。

知识管理的功能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知识识别、知识获取、组织和个人学习、知识交流和共享、知识利用和知识创新。根据这些功能我们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的内涵有两个层次:一是要不断创新、不断积累新知识,并通过将新知识本身的传播、交流和应用,使知识资产不断增值。二是通过将先进的知识全面应用于管理,从而改进产品,不断提高质量、改革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能。

3、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中移植而来的,国内关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有多种观点,综合各种观点,将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归纳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指图书馆把技术能力作为核心,通过开发人力资源和信息产品、文献资源组织与建设、战略决策、提供优质特色服务与组织管理等的整合,或通过其中某些因素的效用凸显而让图书馆取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维持图书馆存在和保证该图书馆发展的外界很难模仿的、独特的能力。其特征表现为:价值优越性、独特性、稀缺性、延展性、动态性、难以模仿性和替代性。

4、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构建的必要性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图书馆文献服务领域正在受到社会其他信息机构或服务组织的巨大冲击。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渗透,派生出种类繁多的相关产业机构,在新兴的电子传媒领域,各种大型商业化服务的电子文献出版商依托自身的资源数据库开拓了网络信息服务的疆域,各种教育科研机构出于学术交流的需要或一些特定的需求,以各自的学科专业网站为基础,建构起了一大批虚拟图书馆。致使社会的信息服务已趋多元化、多样化,人们可以多途径地获取信息。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先进的工作手段和全新的服务理念都会引起现代图书馆服务结构的重组,这种重组实际上也是一种竞争。,图书馆。这种发展趋势必然引起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巨大变革,有关的服务内容和方式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因此,对图书馆而言,要想从不断加剧的竞争中为自己赢得发展与生存空间,必须重新调整服务结构,理性地认识图书馆的地位与作用,以增强核心竞争力来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了。

5、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目前国内外关于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还比较少,可供参考的文献数量不多,但国内外关于知识管理和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研究渐进成熟。

由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可以总结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是由完善的信息系统、先进的技术、人力资源、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创新的理念组成的。不断创新是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动力,科学的管理体系是构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保证,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构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先进的技术是构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完善信息系统是构成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这种核心竞争力“不在于所拥有的资源。而在于我们具备的利用广泛信息资源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知识和能力”。它是增强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的关键能力。,图书馆。具体的说,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应定位于知识管理,提出将图书馆的知识作为图书馆服务优势的来源,尤其是图书馆隐性知识,实现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转化是知识管理的核心,从而形成具有持续竞争优势、外界很难模仿的核心竞争力。,图书馆。

综上,可以总结出基于知识管理的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即:利用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图书馆各个系统要素有效地组织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作用,通过知识创新使图书馆获得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其特征除了价值优越性、独特性、稀缺性、延展性、动态性、难以模仿性和替代性,更在于突出知识性和管理的优越性。

6、结束语

知识经济是知识时代的主体经济,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创新又是当代最强劲的音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能使图书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知识管理是基于对“知识正日益成为组织最重要最关键的战略性资源”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本文将两者结合,目的在于寻找一种更加合理的管理模式,使图书馆在竞争中能够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丽娟,刘娜.知识管理:构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选择[J]. 江西图书馆学刊,2009(04):35-37.

[2]朱华琴.关于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生成性研究.图书馆学刊,2005(4):8-9.

[3]郝建苹.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现状综述.情报杂志,2003(8):19.

第4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整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企业管理理论界有两大理论学说引人瞩目:一是战略管理理论中的核心竞争力理论;二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而迅速发展的知识管理理论。回顾这两种理论发现,企业核心能力理论和知识管理理论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最终都将焦点集中在企业的“知识”以及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上面。

一、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一)知识管理的内涵

自从波士顿大学信息管理学教授达文波特1997年所著的《营运知识》一书标志着知识管理正式登上历史舞台以来,知识管理在国内外均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种相关的理论探讨层出不穷,涉及的内容也很庞杂。巴斯认为:知识管理是指为了增强组织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奎达斯则认为知识管理看作是一个管理各种知识的连续过程,以满足现在和将来出现的各种需要,确定和探索现有和获得的知识资产,开发新的机会。维格认为:知识管理主要涉及四个方面:自上而下地监测、推动与知识有关的活动;创造和维护知识基础设施;更新组织和转化知识资产;使用知识以提高其价值。

国内学术界的一般定义是: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企业集体的知识与技能的捕获,然后将这些知识与技能分布到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最大产出的任何地方的过程。知识管理的目标就是力图能够将最适当的知识在最适当的时间传递给最适当的人,以便使他们能够做出最好的决策。

(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竟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探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属性

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是“组织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从这个初始概念中可以提炼出该定义的三个关键点:一是知识性。“技能”属技能知识,“技术”属事实知识,它们显示了知识的实体性。二是整合性。“协调”与“结合”的对象是知识。它们表明了知识的动态性,如知识的获取、处理、交流、共享等活动。三是积累性。“积累性”体现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知识日积月累的结晶,也说明核心竞争力是具有生命周期的。

企业核心竟争力这一概念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深深地印上了“知识”的烙印。它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以知识为基本构成要素的实体性与过程性相统一的成长协调系统,它包括核心知识竞争力和核心能动力两个维度:核心知识竞争力是从知识的实体性角度说明企业的知识、技术、技能等具有独特性与用户价值性。如基因技术公司拥有的基因分离技术;微软公司开发的软件代码技术:3M公司的腐蚀剂与胶粘剂技术等,它们之所以在国际上独占鳌头,关键在于其产品含有的独特知识价值;核心能动力是从知识的过程性方面显示企业转移、交流与共享知识而使其物化成为能为顾客提供特定好处的产品或服务的效率。两者的有机统一组成了体现知识实体性与过程性的知识体系―企业核心竟争力。

(二)核心竞争力培育过程中的知识流

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知识体系,当然不能自动形成,它是企业长期实践生成的积累性学识。一般而言,它的培育生成需5-15年的时间。它的培育只能靠自主开发,不可能从外部移植,原因如下:一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决定它是难以被模仿、移植的。二是企业间的异质性决定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生成环境及机制是不同的,这种一一对应性意味着它的不可复制性和难以模仿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是企业高级管理层向企业员工的“自上而下”式的自主性开发和企业员工向企业高级管理层的“自下而上”式自发性开发的双向互动的结果。知识在管理层之间及同一管理层的不同部门之间互相流动(见图1)。

(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造过程

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由于弱流通性和高扩散性而变得很复杂,这样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是比较困难的:企业就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和学习的组织系统,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长期绩效根本上就是企业的知识进化和发展的结果,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识发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造过程,共分为三个阶段:企业资源的识别和发现过程;能力的发展阶段;竞争力的生成阶段(见图2)。

企业的竞争力有多种,能适应市场的、具有自学习性和创造性的竞争力的整合,构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一定时期、一定市场范围的核心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会变为企业的一般能力,这时需要重新整合企业资源,发展一种新的、适应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这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就形成了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一直延续,成为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

三、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整合策略

(一)知识管理运作过程与核心竞争力

知识是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源,但知识不能自动形成竞争优势。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维持取决于企业的知识积累、应用和创新的能力,即知识管理的能力。如何有效地利用知识、使知识增值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问题,同时也是目前企业管理实践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知识管理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按照协作和信任的原则建立起开放的企业内外部交流环境,通过知识共享和应用集休的智慧提高企业应变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知识管理涉及四个运作过程,它们是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和知识创新。

知识对于企业的价值在于知识本身的增值以及在企业活动中的应用。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企业对知识的积累、应用、交流和创新的能力,所以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要有效地完成“知识集约-知识应用-知识交流-知识创新”的过程。而企业知识管理则是将企业内外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于解决企业内部存在的问题,同时不断地扩展企业整体的知识储备,并创造出新知识、新思想、新体系,从而在提高企业驾驭知识能力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相应的知识管理战略

目前,人们对知识的概念、特性、知识与信息的区别、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转化等基本概念已形成了较为成熟和一致的看法。从不同的背景出发,国内外的学者对知识管理理论的研究呈现纷繁复杂的局面,研究的角度和重点不同,形成的理论体系和看法就各异。目前就企业的知识管理,国内外就形成了多个学派,但是,这些理论流派都只是从不同的侧面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而没有从系统的角度出发.研究知识管理不能就“知识”论“知识”,知识管理就是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企业的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该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知识管理必须与一般的职能管理区别开来,应该将其提升到战略的层次。

因此,知识管理的研究应该跳出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范畴,从战略的角度研究知识管理,提出知识管理战略的概念。所谓的知识管理战略就是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在企业外部环境变化的情况下,为了企业的长期生存,以企业内外的知识作为最重要的资源进行管理的一系列的战略谋划、策略、战术和管理方法的集成,以此来提高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形成并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最终使得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胜利。知识管理战略研究的核心在于通过企业知识管理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三)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构建知识型企业

传统企业的组织结构大多是金字塔式的层级管理结构,其缺点是官僚结构、层层负责、人浮于事;企业信息传递速度缓慢、失真、工作效率较低;营销网络环节多,管理难度较大。企业知识管理则要改变这种组织设计,建立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知识型企业组织结构。在这样的结构里,员工之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得到鼓励并有切实的保障,学习成为一种日常的、自觉的事情,知识能得到尽可能自然地流动,而且流动的渠道尽可能的畅通,尽量避免知识的流失和信息的失真。总之,企业要重新调整自己的重心,将它建成知识型企业,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近年来,知识扩展在企业组织结构化建设中出现了新的发展势头,合作的方式多种多样:以产品为核心的技术交换、特许交换;合作生产和OEM协议;联合销售和分销等。一些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技术先进的企业可以在同行企业中起示范作用。企业通过不同程度的松散式联合方式,如通过项目合作、产品开发、学习、培养、参观访问、成果交流等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知识扩展和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张润彤,曹宗媛,朱晓敏.知识管理概论[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

2、杨小舟.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

3、项国鹏.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南开管理评论,2001(6).

第5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物业管理核心竞争力顾客价值导向

物业管理是顺应房地产综合开发的发展而派生出来的产物,它作为房地产商品的消费环节,不仅是房地产开发的延续和完善,更是适应市场机制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一种综合性的经营服务方式。随着物业管理市场逐步规范化、竞争激烈化,深入领会物业管理概念的内涵,把握核心竞争力的特征,认知塑造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持续提高核心竞争力,是物业管理企业不断迎合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关键要素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最早是有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提出的,是指“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该概念已经推出,就立即得到知识界和企业界的广为接收和吸收采纳。

核心竞争力具备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价值性。也是它必须能够为用户提供根本性的好处或效用。第二,独特性。即核心竞争力能表现出自己的独特之处,具有吸引力,而这种独特优势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第三,延展性。也就是说,它应该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

二、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特征

1.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接受房屋产权人或业主委员会的委托,依照物业管理合同或协议,对已投入使用的各类房屋建筑和附属配套设施及场地进行管理,同时对房屋区域周围的环境、清洁卫生、安全保卫、公共绿地、道路养护统一实施专业化管理,并向住用人提供多方面的综合。物业管理是集管理、经营、服务为一体的有偿劳动,它按照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原则进行管理。

根据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和典型特征,结合物业管理管理企业的特点,可以将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定义为物业管理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通过有效整合技能、技术和资源,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创新而形成的能使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高品质、低成本的独特服务能力。

2.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单单是日常的房屋修缮、清洁、绿化等常规能力和房屋租赁等有针对性的个能力,它还能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品质为业主和使用者带来更高的价值。同时也为物业管理企业创造长期竞争和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额利润。

(2)独特性。核心竞争力是物业管理企业在长期的实践中以特有的方式、沿着特定的轨迹逐步积累而成,是物业管理企业个性化发展过程的产物,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或超越。因此,物业管理企业要建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只有依靠不断的学习,以及市场实践的逐渐磨练。

(3)系统性。从系统的角度看,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只是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系统的一部分,它不能脱离这个大系统而独立的存在。如果一味强调核心竞争力而忽视物业管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那么就会影响核心竞争力这种独特的稀缺性战略资源的充分发挥。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在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还必须注意着力将其发展为综合竞争力。

(4)延展性。核心竞争力具有很强的“溢出效应”,一旦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能在相关的领域创造更大的利益。因此企业可将核心竞争力组合到不同的创新中,构建新的创造和发展的基础,继而在某一领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断地推出创新成果。

(5)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有自己从产生、成长、壮大直到衰亡的生命周期。经过一段时间,物业管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会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科学技术发展而逐渐变成基本的、一般性能力,甚至完全失去竞争能力。因此企业必须不停顿地根据产业发展方向、管理发展趋势,以及企业自身资源的储存状况,适时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三、如何塑造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

1.坚持“顾客价值导向”经营理念

所谓“顾客价值导向(Customer Value Orientation)”是指企业的一种经营理念,即企业的战略决策、日常运营管理及经营绩效评估等都以认知、创造和交付顾客价值为出发点,以实现顾客价值最大化为战略目标,通过顾客价值和企业价值的动态均衡考虑,在持续提升顾客价值的同时不断降低企业成本,以建立企业持续经营优势,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和快速发展。

物业管理企业的顾客是广大物业的业主和使用者,坚持“顾客价值导向”经营理念对物业管理企业来讲,就是要为业主和使用者提供最好的服务价值。一方面对业主和使用者来讲,就是物业管理服务能为其带来更大的利益满足;另一方面物业则可以具有更好的使用功能和“长健长新”、保值增值。因此物业管理企业必须在提高服务品质的同时,还要了解顾客接受服务的动机,包括价值、习惯、身份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集中优势资源对其进行研究、开发、改造、提升,使其成为能够给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带来独特价值的核心专长。

2.提高物业管理服务质量

首先要对物业管理服务质量有全面认识。要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技能、现代社会科学知识、完善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方式、热情的服务态度和精细的服务技巧、文明规范的服务行为和高效率的服务过程、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能源消耗的措施。不能单纯的视为管理物业,要把物业管理服务的丰富内涵延伸至整个管理服务领域,提高全程全方位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全面满足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配套设施条件和不同客户不同的需求。

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是靠企业团队、全员服务意识的提高来实现的。要明确企业奋斗目标,了解客户需求,靠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共同协作,综合利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品质管理体系,完善监督检查措施与工作考核标准,设立客户的有效监督机制及畅通的沟通渠道,真正形成全方位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品质保证体系。

3.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物业管理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所有财富中具有决定意义、最为宝贵的财富,也是物业管理企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因素中的核心。因此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管理制度,为物业管理企业人才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使企业员工目标明确,并勇于在挑战中不断创新。通过各种方法组织、培养和引进物业管理的专业优秀人才,可将工作重点落实到重点岗位的人才培养上。关键岗位要持证上岗,对已经在第一线工作但缺乏专业知识的物业管理从业人员,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以适应物业管理行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员工的先进物业管理理念和企业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提供创业舞台,挖掘人的潜能 激发人的潜力,树立员工爱岗敬业、长期服务于企业的信心,使员工对企业有一种归属感,减少物业管理人员流动过快给企业带来的间接损失。注重人才,打造高素质的物业管理员工队伍是创建企业品牌的关键因素之一。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发展需要处理好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关系,包括企业自身和社会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企业利益和业主利益、企业利益和企业员工利益等等。采用什么样的指导思想和方法来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也就是说物业管理企业文化是用来统一物业管理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培养物业管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提高物业管理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增强物业管理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这就需要物业管理企业对内要培育自身的企业文化,对外要营造所在小区的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物业管理企业根据业主需要,通过组织一系列的社区活动为广大业主建立一种祥和、愉悦的生活氛围,进而提升社区的品位和品质,从而也使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文化得到了一种升华,企业文化为“服务”这个产品服务,社区文化同样是围绕业主进行服务,它们的核心都离不开“服务”二字。企业文化是创建良好的社区文化的前提和基础,社区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体现。如果一个物业管理企业没有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就肯定不能创造出一个好的社区文化。物业管理服务除了做好常规服务以外,更多的是要从业主的需求出发,为广大业主创造一种方便、和谐的社区文化氛围,从而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品质,使业主有一种安全、舒适、宁静的家的感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统一。

5.提升物业管理信息化水平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有效而系统地对生产、销售、人力资源、研发和财务等经营各环节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处理和管理,实现内部信息流通的实时化和高效化。借助于互联网或局域网,企业还可以及时地将内外部的各种数据信息传输给各相关部门或员工,实现信息的共享,有利于企业快速、准确地获得信息。

信息化可以为物业管理企业提供恰当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客观的手段强化企业以及员工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行为,从而增强员工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企业依照制定的管理模式实现良性运行。同时信息化有助于物业管理企业建立以业主和使用者为中心的业务管理系统,缩短物业管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物业管理企业准确地把握市场,提升服务的时效和品质提供有效手段。另外信息化还有助于建立员工绩效考核办法。提升员工服务的主动性、能动性。配合合理的决策和恰当的管理,物业管理企业就可以实现各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有效协调和融合,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相应的也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结束语

物业管理的行业服务特征以及竞争更加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环境,都决定了物业管理企业都必须培育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物业管理企业只有不断的打造和强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并合理的运用竞争策略,才能在当前激烈的物业管理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迎合我国加入“WTO”后形成的新的物业管理形势的需要,实现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颖:物业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J].商业研究,2006,12:56~58

[2]什么是顾客价值导向?省略[EB/OL].2005.

[3]葛浩龙:让企业文化成为核心竞争力[J].商业研究,2005,3:34~35

[4]田小丹:房地产企业信息化建设应选好切入点[J].管理科学,2006,35(3):97

[5]殷俊松:物业管理企业如何提高竞争力[J].中国物业管理,2006,5:34~35

[6]张新文:物业管理企业竞争力研究[J].经济论坛,2004,14:34~35

第6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  创新  企业文化

   序    言

   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最重要的是经济实力的较量,而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就是要有参与国际竞争的大型企业集团;大型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和实力,则取决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成长正推动着国家竞争力的飞升。在这个全球竞技场中,为了迎接全球经济竞争日益加剧的挑战,各个国家纷纷完善和加强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通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营造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的培养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越来越白热化的竞争中,国内企业要想获取竞争优势,不仅要关注外部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机会和挑战,更要发现积累企业自身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有别于其它企业,为本企业所特有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久的竞争优势,才能抢占21世纪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一、核心竞争力的相关基本理论解析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译作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能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提出来的,是指企业(或企业集团)在竞争中获取、配置关键资源,能使企业形成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及稳定的超额利润的能力。

   (二)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表现形式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多元和复杂的系统,表现为一定的层次结构,包括核心业务(主营领域)、核心制造(主导产品)、核心技术能力(优势技术与专长)、核心管理能力(成长能力)、核心营销服务网络、以及战略管理与创新能力等。

  

   核心竞争力按其具有相对垄断性,在企业中占有核心地位,且能独立运作的竞争优势分类,有六种表现形式:

   1、技术型企业。其竞争优势是拥有生产核心产品的技术设备、核心专利技术、垄断性原材料和技术、知识、技能领先的人才。

   2、文化型企业。其优势体现在富有不断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及其带领的团队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

   3、渠道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遍布销售区域的网络渠道。

   4、品牌型企业。其优势是基于信誉基础上的强势品牌。

   5、资金型企业。其优势是拥有可供运作的雄厚资金。

   6、规则型企业。优势体现在拥有门槛很高的技术标准、市场运作规则、独占的生产、经营许可。

   (三)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1、价值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在提高企业效率、降低成本和创造价值方面能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同时也应给企业的目标顾客带来独特的价值和利益。

   2、积累性。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活动过程中,以特定方式、沿着特定的技术轨迹由小到大,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合成逐步积累整合形成,往往要通过较长时间实现和培育。

   3、独特性。核心竞争力与企业的组织结构高度融合,是相关管理理念的复合体,是建立在企业内部长期学习、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专长,稳定性较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性。

   4、难以模仿性。核心竞争力难以与企业分离,它所包括独特的技术技能、生产技巧、操作诀窍等技术特性,深深地印上了企业的特殊的组织组成、经历经验、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营销的烙印,是企业技术特性与组织特性的复合体,难以轻易被当前或潜在的竞争对手所了解、冒牌、仿制或获取。

   5、不可交易性。核心竞争力与特定的企业相伴生,虽然可为人们所感知,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来描述或表征,更无法象其他生产要素一样通过市场进行买卖或交易。

   6、延展性。在企业能力体系中,核心竞争力是母体、是核心,有溢出效应,可使企业在原有竞争领域中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也可围绕核心能力进行相关市场的拓展,通过创新获取该市场领域的持续竞争优势。

   7、动态性。从客观上看,核心竞争力总是与一定时期的资源、产业、组织管理模式及环境动态等因素高度关联,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和时间形势的变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必然会发生动态发展演变。

   8、整体性。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系统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单一的基本要素,不管它多么重要,都不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只有构成核心竞争力所有基本要素协同动作,相互配合,才有可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四)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发展的意义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的现实生存和长远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核心竞争力决定其产业发展的深度。关注核心竞争力比局限于具体产品和业务单元的职能发展战略,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使企业免于为求短期利益而导致陷入战略性误区。

   2、核心竞争力可以增强企业在相关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其意义远远超过单一产品市场上的胜败,对企业的长远持久发展具有更为深远的战略意义。

   3、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建立是在企业内部长期知识、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专长,因此,它不象某项具体技术或产品那样很容易被对手模仿、仿冒,对企业来说,具有较强的持久性,而且会对其它企业造成较高的进入壁垒或门槛。

第7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 估价咨询企业 核心竞争力 对策

1990年哈默尔与普拉哈拉德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文章“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一文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能给一家公司带来特色的、成文或不成文的技巧、能力以及知识组合,它具有独特和不易模仿的特点,因而往往能为顾客创造巨大的价值,给公司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核心竞争力概念提出以后,国内外学者及企业界掀起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学者专家们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内容、特点、评价及培育等多方面展开了研究。不可否认,核心竞争力的理论作为抽象的、一般化的理论对企业培育其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而言,由于其企业特点与所处发展阶段不同,培育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也有所差异。本文在对房地产估价咨询行业做了SWOT分析的基础上,以核心竞争力理论为指导提出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概念,并分析了其构成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提出培育和提升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建议。

一、房地产估价咨询行业现状SWOT分析

1、优势(S)

(1)业务需求量旺盛。随着我国房地产产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市场逐渐成熟,对估价咨询业务需求将不断增大。同时我国资产市场的不断发展,企业上市、公司重组等都将会增大对估价咨询业务的数量。

(2)社会对估价咨询越来越重视。我国估价咨询企业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社会公众对估价咨询企业已经从认知度向美誉度的转变。在现阶段项目的开发建设过程中,决策不再是领导拍拍脑袋就能上马,而是必须进行详细科学的可行性分析,估价咨询则是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为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整个社会对估价咨询行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对估价咨询业务的需求。

2、劣势(W)

(1)综合性专业人才缺乏。要求估价结果科学客观合理,估价人员素质是一个关键因素,一方面要求估价人员有着过硬的估价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要求估价人员能有着扎实的综合的估价知识,但是在现阶段来看,估价人员整体素质还不是很高,综合性估价人才还较欠缺。

(2)信息化程度低。估价咨询企业信息化程度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重硬件设施,而不注重软件管理。目前一些估价咨询企业对信息系统认识不足,甚至认为只要使用计算机、使用网络就可以带来高效率,而不考虑管理、业务和技术的配套发展。在现阶段,企业虽然有了高配置的电脑、通畅的网络,但是往往只是将业务生搬硬套搬上计算机系统,这种“手工业务翻版”虽然能带来一定的效率,但也将原来的弱点和缺陷放大、暴露出来。二是信息资源利用不足,整合程度较低。在现阶段我国一些估价中介已经有意识的建立了历史资料的数据库,但是如何使数据更加完善,如何进一步挖掘数据,并将其共享和运用到实际估价咨询中去,这些方面在现阶段估价咨询企业却不够重视。

(3)共享机制不健全。信息共享一方面要求有信息共享的各种平台,包括企业内部网络平台、企业员工之间交流的平台等;另一方面要保证信息共享持续下去,则必须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信息共享氛围,要求有各种合理的激励机制,让信息提供方能从信息共享中得到利益。以此标准来衡量,现阶段我国估价咨询企业在信息共享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

(4)存在恶性竞争。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渐完善和WTO逐渐深入,国内估价咨询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多,同时国外优秀的估价咨询企业也大量进入,估价咨询企业之间竞争形势日趋白热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估价咨询企业为了包揽业务掀起打折风,打折甚至低至一折。在较低的价格下,为了降低成本,就不得不以降低质量为代价。估价咨询企业甚至实行所谓的粗糙型的“批量化”生产,在估价过程不去做过多的调查与分析,而是生搬硬套已有的估价报告,换换数据就向顾客交差的恶劣现象,最后导致估价报告整体质量下降。

(5)估价师职业道德缺乏。估价师职业道德是指在估价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总和。它要求估价师以良好的思想、态度、作风和行为去完成估价工作,即在估价活动中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不应当怎样做。而在现实的估价活动中,部分估价咨询企业或估价师为了短期利益或出于顾客压力,出现“专家不专”的现象,估价结果有失客观公正。

3、机会(O)

(1)政府的对中介服务行业的支持。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同时指出要加快形成我国的现代市场体系,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估价中介作为典型的现代服务企业,在为政府和企业项目可行性决策提供了科学客观的参考意见,为经济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将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

(2)大量外资进入。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整体经济形势良好,大量外资希望进入我国市场,在面对新进入的、不太熟悉的市场,做出科学的决策必须要有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估价咨询企业若能凭着本土优势为外资投资中国市场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房地产估价咨询业务数量也将大增。

4、威胁(T)

(1)竞争的日趋激烈。随着我国服务行业的不断解禁,港台地区和国外大量优秀估价咨询机构进驻我国,如新世界、戴德梁行、第一太平洋戴维斯等。相对于我国本土估价咨询企业而言,这些企业在管理水平、经营模式、服务意识、品牌知名度、资金实力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优势。

(2)行业的信任危机。在现阶段少数估价咨询企业在估价咨询过程中为了降低成本,实行所谓的粗糙型的“批量化”生产,不去做过多的市场调查与分析,估价咨询结果往往有失客观公正,估价咨询报告质量整体下降。同时由于知名的估价咨询企业公司不重视企业产品质量、只注重数量的增长、收入的增长,没有为企业长期稳定发展打好基础,甚至引致一些企业的倒闭,对整个中介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外部负效应,在顾客心目中产生了巨大的信任危机。

二、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概念及构成要素

核心竞争力理论经历近20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也有不少争议,存在不同观点,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与内涵作了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资源观、知识观、创新观、融合观等观点。对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而言,根据行业的特点与发展阶段来看其核心竞争力应是指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估价中介基本活动中的各项核心资源和核心能力为基础,通过整合估价咨询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所处经营环境下所表现出的相对于竞争对手能够给顾客带来最大价值和利益的而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和替代的能力,是使估价咨询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的利润的源泉。

从构成因素上来说,估价咨询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则主要包括:资源要素、能力要素、整合能力和顾客价值四个方面,其中资源要素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客户资源、企业文化、品牌等;能力要素包括市场洞察力、技术创新、管理水平等;整合能力包括资源与能力融合,人才与物质的结合、企业内部与外部的整合等;顾客价值则主要指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不断创新,不断整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与能力,在降低企业内部成本的同时为顾客提供更多科学客观的估价报告。

从关系上来看,构成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四个要素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彼此关联,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资源要素构成了估价中介持续竞争优势的基础,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载体和支撑;能力要素强调把资源集合组合起来,是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估价中介资源要素和能力要素构成了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整合则是将资源要素与能力要素价值的提升,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核心竞争力最后的目标是获取竞争优势,只有提供的咨询估价客观公正,满足顾客需求,其价值才能实现,因此顾客价值是估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三、培育与提升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议

1、加强与政府和企业合作

政府和企业由于其业务的大量性、重复性及价值量大等特点,对于估价咨询企业来说将是不可多得客户,与其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将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与政府或企业的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企业本身客户关系管理和公关能力将尤为重要,但是任何一家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都要意识到企业本身的良好服务,对于客户来说,只有估价咨询报告能给政府和企业决策带来价值或者降低成本时,这种合作关系才能长期和稳定。与政府企业合作,可以从前期工作研究着手,做政府和企业的前期决策的智囊团,在现阶段我国估价咨询中介成立企业内部的研发部对市场进行研究与为政府企业做出前期研究的较少,加强前期研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特色服务与其它企业形成差异化将有利于培育估价咨询企业核心竞争力。

2、提高估价咨询企业知识管理的能力

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实施知识管理能力培育和提升其核心有着重要意义。一方面从企业核心竞争力特性来看,核心竞争力本身就是一种知识性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知识管理,提升其知识管理的能力将有利于估价咨询企业降低成本,在大量数据信息的支撑下得到客观科估价报告将更加科学客观,有利于其服务质量的提高。

3、深度发展咨询品种,向综合性咨询服务迈进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房地产咨询估价机构对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的业务需求也将更加多样化、综合化,以往单项的估价咨询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随着我国服务行业的解禁,国外大量企业进驻和资本投入我国,面对不熟悉的市场环境,将更多需要的是估价咨询企业的一站式的综合服务。在传统基础业务的基础上,深度发展咨询品种,向综合性咨询服务迈进。深度发展咨询品种,已是房地产估价企业发展的趋势。提供综合性的服务就要求房地产估价咨询企业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能力,时刻关注顾客的需求,有着较强的策划能力,在保持原有基础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在满足顾客需求提供价值的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多利润。

4、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育企业管理核心能力

估价咨询企业属于现代企业,在管理制度上也要求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包括产权的分配、组织结构的建立、服务流程的再造、规章制度的建立及企业客户关系管理、公关能力等多个方面。我国估价咨询企业在经历了近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从总体上来看,现阶段我国估价咨询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组织结构、服务流程及等还不够健全,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等还不够健全。只有改革原有低效能的组织架构,创新制度和规章,让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让制度和规矩有约束力和可操作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作为培育和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一种途径才能凸现。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华夏出版社,2002.

[2] 迈克尔・波特、加里・哈莫尔:45位企业家谈如何建立核心竞争力[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

[3] 徐戈:房地产中介企业信息化[DB/OL].中国期刊网,2005.

[4] 武绍会:评估行业质量问题的思考[J].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08(7).

第8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提升策略;探讨

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企业持久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于企业资源配置效率以及战略发展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起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概念,而是由财务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两者互相结合的产物,其形成与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企业整体竞争能力的提升。一般企业财务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的盈利、偿债、成长以及运营等各方面的能力,是一个相对分散的概念,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则是指由上述所有一般财务能力构成的共同体,并不特指某一方面的具体能力。

一、企业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相关理论综述

财务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制定各项工作战略发展计划的重要指导依据之一,在高效的运行机制下,财务工作人员能够积极地调动、支配、运行企业一切财务资源,这是最基本的财务能力,然后再经过整合、协调、提升等成为一种累积性的财务知识,令企业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超越对手,脱颖而出,实现企业财务价值管理目标的最大化。一般来说,财务核心竞争能力的特征主要包括:异质性、战略价值性、动态性、整合性以及内在性等等。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企业内部所独有的一种隐藏性的知识技能与综合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言具有极大的战略价值。此外,随着其应用程度的加深,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价值也随之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朝着更加充满活力的新领域发展。

二、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核心竞争力认知不足首先,企业内部管理层和员工对于财务核心竞争力的认知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观念,自然无法深入挖掘、发展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价值。其次,不少企业对财务管理的要求还停留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层次上,而在当今市场经济环境下,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才是最根本的目标。最后,尽管部分企业意识到财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但只是一种定性认识,并没有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分析企业不足并以此为依据有针对性地制订发展战略计划。(二)财务战略目标不明确不少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只注重眼前利润,却忽视了长远的发展目标。小型企业中,贷款所占的投资比重较大,这就意味面临的风险也就越大。为了能够尽快收回投资成本,这些企业往往会选择进行多元化投资,而由于缺乏明确的财务战略目标,对于如何投资、具体流程等细节问题并没有清晰的规划,导致企业的投资行为通常带有较大的盲目性与短期目标性,绝大多数情况都是投资失败,反而令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三)财务观念缺乏创新性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企业管理者并没有紧跟时展,及时地对财务工作的理念、治理结构、工作内容等作相应的调整与创新,仍然采用旧的管理模式,导致企业经营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除此之外,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自身也不够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只是机械性地填写报表、凭证,而报表的实际用途却没有充分利用起来,造成资源的浪费。

三、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具体对策

(一)完善财务经理招聘工作财务经理属于企业中层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外,还需拥有一定的实际项目操作经验。大多数企业在招聘财务经理时都要求具备较高的成长性,即在新环境中快速成长、学习的能力,这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由于财务管理的很多工作内容都与政策法规、制度规章等有着直接的联系,而这些政策规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形式而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财务工作者应时刻保持学习意识,快速理解并消化吸收新的财务知识内容,尤其是财务经理更应如此。除此之外,还要求财务经理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能够快速协调、分配好部门内部各项工作以及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财务经理的基本工作内容。(二)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传统的工作模式下,财务部门的报销工作往往费时长且手续复杂,既占用了员工较多的工作时间,也影响了领导正常工作的安排计划,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效率。财务部门每天需处理的工作量较大,需要对大量原始单据进行审批、编制记账凭证、录入信息系统等一系列繁复的操作,导致财务部门的整体管理效率也不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引入现代化技术软件是提升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通过软件技术平台,高层领导可以随时随地对相关单据或文件进行签字处理,员工则可以快速轻松地查询报销审批的工作进度,领导签字后,经财务工作人员确认后,报销款项即刻到账,员工可以直接从银行或自助取款机提现,自动生成报销凭证上传至财务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办公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还保证了财务工作中资金调用的公开透明度。(三)转变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思想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本质上来看,体现了企业的战略财务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的战略思想与财务管理工作两者之间的关系日益亲密。所谓的财务战略管理是指财务经理或企业管理者根据企业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内外部环境变化所制订的整体战略计划,依靠企业内部高效的运营机制将其付诸实践,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财务工作人员严格控制动态管理过程,不能只是简单地从财务理念角度出发,还应当注重追求财务管理目标的最大化,凭借企业财务战略管理思想,基于全局来思考、设计财务管理工作的内容、组织结构、行为等等,不仅要满足当前的生存需求,更应着眼于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升财务核心竞争力是促进企业持久发展的一种战略观,在财务管理工作中,企业应主动积极地构建自身财务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契机提高整体的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令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赢得一定优势,实现长久可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旺清,蔡旺.广州市中小企业财务核心竞争力形成机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2(05).

第9篇: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5-0023-02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之下,高等教育是高投入、高负债、高资本运行、长期收益的特殊产业,盈利与否主要依赖规模的“临界点”,主要依靠规模扩张的经营发展模式,受当前经济水平制约,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处于粗放经营的阶段,收费不高,而我国民办高校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其自身的生存和发展问题更加突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生源的总量限制了学校规模的持续增长,要实现利润增长并符合教育监管的要求,原来那种只靠硬件设施与老板个人意志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大力拓展核心竞争力才应当是当今民办高校当前及以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企业文化正成为其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1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1.1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是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在1990年的《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最先提出的。他们将核心竞争力定义为“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别利益的一类独有的技能和技术。”并指出,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有三个标准:

(1)核心竞争力必须为市场所认可,即能够提供进入相关潜在市场的机会;

(2)核心竞争力必须给客户带来特别利益。也就是说核心竞争力应当能够提高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或创造价值来扩大客户的利益;

(3)核心竞争力必须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优势得以持续。

1.2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长期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和积淀而成,并是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企业文化是企业战略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经营创新的理念基础,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推动员工理念和思路不断创新,促进员工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动企业战略、制度、技术和经营等不断创新,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目前,我国民办学校已成为教育领域最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经济组织,在教育领域的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残酷的现实也在时时提醒着搏击者市场无情。民办学校经营成功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如决策、市场、文化、管理、资金、人才等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些不适当或不健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扼杀了民办学校,导致了民办学校的没落,以致倒闭。大凡成功的民办学校根源都在于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且是企业文化抓建设好的民办学校如新东方、巨人集团等。

2 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2.1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基是企业文化

美国著名企业文化专家沙因在《企业文化与生存指南》一书中指出:大量案例证明,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再造是推动企业前进的源动力,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从更深层次上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文化中的企业理念和核心价值观。企业的产品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围绕产品竞争力做文章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而产品竞争力是由技术竞争力所决定的。而技术竞争力是由制度竞争力所决定的,制度高于技术。但是制度无非是物化了的理念的存在形式,没有正确的理念就没有科学的制度。因此,理念高于制度,理念才是第一竞争力。总之理念决定制度,制度决定技术,技术决定产品。拥有正确的、不断创新的理念,才具有最强的竞争力。国际上众多知名大公司的实例证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和基础。

2.2 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是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文化只能根植于本企业之中,一个人离开企业,可以带走规章制度、办法措施,但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全体人员所信奉的价值观却不可以轻易地照搬过去。人们可以重新塑造或者变革企业文化,但绝不能照抄照搬其它企业的文化。因此企业文化具有不可模仿性。一个企业只有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才能形成企业持久的竞争力。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包括人、财、物的合理使用,都必须受企业文化的指导,因此企业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只能起因于先进的企业文化。

2.3 企业文化有利于培育团队精神,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

在现实的竞争中,任何企业都很难凭个人的力量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团队是企业赢得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团队也在现代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成功的创造一种团队文化的企业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和向心力,能够吸引、培养和挽留一些优秀的员工,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了源泉――人力资源,团队也可以对团队内个体的行为产生约束和影响,逐渐形成自身的行为规范,使每个个体的期望值与团队所要达成的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并通过增强企业内部的沟通和协调,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从而能够加速核心竞争力形成的速度。

2.4 企业文化决定着核心竞争力的更新

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形成的核心竞争力是与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的特点相一致的。然而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本身也需要不断调整战略,这就需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相应调整。但是,核心竞争力一旦形成,就具有一定的惰性,这种惰性产生的原因首先来自企业文化。人们普遍认为,企业的硬件资源容易更新,而软件资源包括企业文化则很难改变。当内外环境需要核心竞争力做出改变时,企业文化能否顺利转型决定着这种改变能否取得成功。积极向上、不断追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能够激励员工不断创新,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 用企业文化打造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

3.1 转变观念,增强核心竞争力意识

要培育民办高校的企业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首先必须转变思想观念,接受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导向,充分认识到只有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才可以使民办高校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从容面对公立高校的不断扩招和其他民办高校的不断涌现。其次,必须树立危机意识,把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危机意识结合起来,号召高校师生积极投入到学校文化建设的行动中去,把提高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同具体的工作结合起来。

3.2 树立健康积极的办学理念,取得学校声誉

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办民办学校热。只要租一两栋楼,然后挂上个牌子,便成了一所“大学”。导致我民办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相当部分的所谓“民办高校”纯粹以赚钱目的,管理混乱,负面报道屡见报端,严重影响了我国民办高校的声誉,削弱了我国民办高校的竞争力,因此,在民办学校热潮持续一段时间后,一些所谓的高校便相继销声匿迹了。

随着高等教育的全面“大众化”,高等教育竞争已经越来越多地和自身的品牌、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联系在一起,办学理念是根基和根本保证,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器。健康积极的办学理念才能催化出更高的办学质量,取得更高的社会认同度和声誉,孕育出具有特色的民办高校企业文化,赢得可持续发展的优势。

3.3 树立品牌意识,强化民办高校的办学个性

目前我国各高校的系部搭配、专业设置、管理方式大致相同,跟风、模仿现象极其普遍。民办高校要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必须拥有创新思维,突出办学特色,强化个性,树立品牌意识,适应市场经济转化的需要,在教育方式方法、在学生管理上都要有灵活的应变能力。品牌是民办高校无形资产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品牌对于民办高校极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民办高校有无品牌是竞争力强弱,以及高校优势的重要标志。品牌是民办高校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品牌的文化含量在品牌价值中占有很重要的比例。市场竞争的焦点之一是品牌的竞争,而品牌的竞争将越来越多地依靠有个性的企业文化来取胜。由此看来,民办高校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坚持品牌文化创新,强化企业个性。

3.4 重视民办高校领导管理者因素,发挥领导层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当今民办高校办学模式的一个趋势,民办高校本身的管理也需要学校管理层的身体力行,民办高校的管理者不仅要在高校领导者更替过程中使企业文化保持稳定,更重要的警于捕捉发展基于,准确进行决策,优秀的管理者本身就是构成民办高校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高校领导者应注重自我修炼、自我珍重、自我提高。以人格魅力张扬企业个性,并进行恰当的形象塑造和传播,适时调整自己的领导方法和管理方式,引导和影响高校师生进入“有信心、有能力”状态进行创新,迎接挑战。

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更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全体员工参与的、主动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学习型组织”来塑造、维持、调整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民办高校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光明.企业文化[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