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教育教学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育教学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育教学概念

第1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概念;理性认识

当前的教育改革提倡素质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探索规律,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同样需要得到教师的重视,做好基础教学工作,用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和感悟,获得进一步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谈几点认识与思考。

一、概念的认识与把握

概念是客观事物本质属性、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所谓数学概念,其实是一种思维形式,主要反映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通俗来讲,就是对一类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的反映。从基本的认知环节来看,数学概念教学主要包括概念的引入、概念的形成、概括概念、明确概念、应用概念、形成认知六大环节,这几个环节是导出数学定理和数学法则的逻辑基础,是构建数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对数学概念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学生数学能力的高低。

二、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

纵观当前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学习实际,我们发现学生往往有两种主要倾向。其一是对数学概念不重视,仅把数学概念看作一个名词,不求甚解;其二是十分重视数学概念,却只懂得死记硬背,对概念的理解浮于表面,不能灵活运用。久而久之,这些不良倾向必然会给学生的学习和认知带来极大的阻碍,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从教学实际出发,积极探求概念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强化数学概念,运用数学概念。

(一)初步认识数学概念要把数学概念讲清楚、讲准确,必须从开始接触入手,让学生先对概念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首先,做好概念的引入。教师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应从实际出发,尽可能选一些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从中获得感知认知,形成概念的基本架构。例如,在教学椭圆概念时,教师用一条事前准备好的绳子做实验,指导学生动手练习。具体的操作过程是,将绳子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图板的两点处,拉开一段距离,然后再试着套上铅笔,移动笔尖,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将绳子拉紧,待整套动作完成后,看一看画出的轨迹是什么曲线。在这一实验结束后,教师再结合所画出的图形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椭圆的定义。其次,重视概念中的重要字、词。数学概念非常精炼,所以在引导学生形成初步的认识后,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对概念中每一词、句仔细推敲,保证数学概念的清楚与准确。比如,“异面直线”概念中的“任何”两字;等差、等比数列概念教学中的“从第二项起”和“同一个常数”等,这些都是缺一不可的关键所在,将重点字词学明白了,便能带动对整个概念的理解。

(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之所以难理解、难掌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许多概念之间通常有着密切的联系,如平面角与空间角、平行线段与平行向量、方程与不等式等。想要真正搞清楚,弄明白,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强化数学概念之间的对比与联系,让学生在分析中掌握概念的本质。比如,函数概念的两种定义的比较与分析。初中阶段对函数概念的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来源于物理公式;高中阶段的函数概念是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的。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了这一比较分析,学生便会对这一概念形成深刻的认识。又如,在教学等比数列概念时,教师可以联系之前学过的等差数列和通项公式,在此基础上,再给出几个数列实例,让学生思考讨论其中的共同特点。通过总结归纳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使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有一个深入透彻的理解。

(三)巩固运用数学概念高中阶段的学生课务多,学业繁重,如果没有对知识进行及时的复习和巩固,便会出现遗忘,给后面的深入学习带来困难。因此,在学习了数学概念之后,教师还要让学生经历巩固、深化阶段,帮助他们牢固、清晰地掌握概念。首先,通过练习巩固概念。在练习的选择上,教师要本着典型、多样的原则,深入挖掘题目和内容,将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练习加以对比、辨析,进一步理解其区别与联系。其次,联系生活运用概念。比如,有的学生喜欢在平时购买一些体育彩票,教师可以向他们发问:“你买的那张彩票中奖的概率是多大,事先有没有结合概率知识深入研究过?”这下就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纷纷开始了计算。有了这样的思考与实践过程,学生便会对抽象的数学概念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更学会了学以致用,成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了实际的生活中。

三、结语

新时期的数学概念教学,既追求使学生逐步掌握概念本质,还倡导使学生感受到探究与合作的无限快乐,感觉到智慧力量的增长,获得充分的发展。由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合理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初步认识、深入理解、巩固运用三大步骤,逐步递进,帮助学生全面思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完善对数学概念的认识、理解与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明确数学概念,扫除学习障碍,提升数学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凤江.浅谈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的有效性[J].中华少年,2016(8):91.

[2]龚发贵.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浅议[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36):53-54.

[3]邓菊兰.高中数学概念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2012(12):89.

[4]王素英.数学教学中要重视概念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5(15):60-61.

[5]肖凤春.高中数学概念课的教学模式探究[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3):38-39.

第2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 大学英语

教学教改 启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28-02

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毫无疑问,新课程和教材内容的改革变化对教学教改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教育的新课改为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找到了一个极佳的途径,同时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教改提供了基础和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中有很多部分是可以借鉴的。本文探讨新课改理念对大学英语教学教改的启示。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教法是教师在课堂上言传身教,将生硬枯燥的语言知识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塞给学生,不论学生接受与否,教师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可。但是,新课改以后的教学教改对英语教师的定位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帮助者、朋友。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课堂上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的环境或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要把课堂中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自觉、带着兴趣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次,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刻意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定位好自己的角色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教学技能,以适应社会飞速发展下,学生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这就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以往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主动将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做到学以致用。还要培养合作和竞争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二、大学英语教学教改的要求

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将英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大学英语的教学要求包括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以上是高等学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经过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实践应当选择达到的标准。依据大学英语教改的要求,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并给予足够的学时和学分;大量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发和建设各种计算机和网络的课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要改进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颁布以来,高校大学英语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取得优良的改革成绩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新的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是传统概念中的教学是教师和学生都限定在一节课45分钟和教室内完成,超越了这些似乎就违反了规定。

(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教学以教师讲授知识,学生被动接纳吸收知识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味地讲授,很少关注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知识。教师更多关注的是知识的结构体系、逻辑性和严密性,很少关注知识的趣味性和创新性。教师没有意识到课堂中学生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体。

(三)学生学习观念的问题。由于适应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只是被动等待教师教给自己知识。这种被动的学习危害性很大,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且几乎不对知识进行质疑、联想,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其创新思维和能力被凝固。

(四)衔接基础教育的教学教改问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是否跟得上这个步伐?已经适应了新课改的学生在踏入大学后接受的是传统教学模式还是和新课改相衔接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价是否适应教学教改问题。基础教育新课改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评价模式,注重形成性评价和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价。大学课程评价相对中学要宽松很多。但还应注意教学评价是否适应教学教改。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给学生带来宽松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多样化的评价模式促使学生更有效的学习,使其身心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四、启示

(一)对学校的启示。第一,应与时俱进。为适应21世纪国际化和社会化的大发展和文化间的相互融合,学校应与时俱进。现代科学技术不断革新,学校的教材内容应不断更新。第二,大学英语教学教改应紧密衔接基础教育的教学教改。基础教育新课改已经轰轰烈烈地展开,并取得显著的效果和成绩。那么,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踏入大学课堂,大学课堂是否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大学英语教学教改紧密衔接基础教育的教学教改势在必行。大学英语的教学应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去查阅资料、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第三,改革评价制度。以往的学校评价手段是通过考试得出生硬的数字来证明该门功课的学习效果。虽然分数并不能代表学生的能力,但是分数却能决定教师和学校以及其他学生对该生的评价。近年来,在课程评价方面,高校也进行了许多改革,例如,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等级制评价和分数评价相结合;在评价手段上采取口试、实际操作、独立创作作品、论文等不同的形式。如果这些形式能坚持下去,将会为学生带来一个宽松的学习和拓展的环境,对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二)对教师的启示。教师是主导。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找出问题并进行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水平;还应研究学生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把学生的现实学习情况和专业紧密相连,并关注学生的成长和专业的发展。第二,教师应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在完善职业道德的同时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第三,教师应把课堂教学还给学生,学习应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起引导和启发作用。而如何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什么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应着重考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法。一是任务型教学方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一项要求,在创设好的语言情景教学中给学生提出任务,围绕任务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明确学习目标,更有利于拓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能力。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还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用英语讨论问题和练习口语的机会。二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能力。在教学中对不同的教学情景的创设、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能力。例如任务型教学方法,给学生提出学习的任务,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收集材料、共同讨论、共同实验求证、得出结论。小组与小组之间通过比赛选出完成任务最出色的一组。合作与竞争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还可以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合作和正当的竞争。这样的活动看似简单,实际上重点在于教师所设置的任务是否科学、可行、有意义,能否引导、组织好学生有序地开展活动,教师能否对结论做出科学的评价和创造性的拓展。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对学生的评价办法。改变以往只注重分数、结果的评价形式。依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要求,大学英语应多关注学生的听力和口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评价相应地可以往这些方面倾斜。例如,口语课、写作课等可以设置口试、写论文或英文小说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思维性。总之,教师应尽量创设以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为目的的考核评价方法。

(三)对学生的启示。第一,走出课堂、实践锻炼。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在实际工作或生活中应用。显然,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不够用的,尤其是英语语言知识,如果不进行长期的交流应用很容易将已有的知识遗忘,而且,语言的学习只有真正应用到语境中,才有可能越来越接近母语和目标语言的文化。第二,及时更新知识,不断调整自我。学生应具有与时俱进的学习观念。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语言同样也在发展变化,学生应通过各种途径经常关注、学习英语的语言变化,通过不断学习新的知识跟上时代的发展。此外,学生还应不断地调整自我,以适应大学英语的教学,适应语言的变化,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英语学习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戚雨村.现代语言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2]程晓棠.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谢之君.中国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干扰性变体[J].现代英语,1995(3-4)

[4]Hall,Robert A.Jr.Pidgin and Creole Languages[M].Ithaca:Cornell University Press,1966

[5]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5)

[6]Brookfield,Stephen D.Developing

critical thinkers:Challenging adults to explore alternative ways of thinking and acting[Z].San Francisco:Jossey Bass,1987

第3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各级学校课程教案中教学目标表述举隅

(一)高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某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群体及群体心理的概念,理解学校群体的心理功能及效应;理解集体和班集体的概念和心理特点,掌握班集体形成的过程和班集体建设的措施,掌握班集体中非正式群体特点;理解人际关系的概念和重要作用,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某大学心理学课程教案中的教学目标[2],教师使用的是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心理的实质以及心理学研究的任务,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原则,初步认识心理科学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心理的兴趣与愿望。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育心理学的教案[3]使用的是教学的目的: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理论(学习理论、动机理论、学习的迁移理论等),了解本学科领域新近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能够运用人的心理与行为改变的规律,以及以本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观察、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现实问题,并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可行的建议。可是有一个管理心理学的教案使用的是教与学的目标[4]:准确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概念和管理心理学的理论体系,深刻领会研究管理心理学的意义,在一般意义上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河北宣化师范学校申书景设计的教育技术学教案中的教学目标是[5]:(1)知识与智能:认识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了解教育技术学发展过程中,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掌握各个学习理论的起源时间,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能够概括出各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能够理解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学习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找出问题,并体验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影响;能够仔细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有将查找的学习理论进行加工整理与其他同学共享或交流的愿望,体验写作学习的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矫正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能够在学习新知识中,感受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对学习的支持,制定出自己的学习方式。某大学人体解剖学的教学目标是:(1)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人体各大系统肉眼结构的总规律,正常、变异和畸形的概念,基本的描述方法,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结构与发生发展的关系、内部结构和体表标志的关系等;掌握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基本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机能意义,临床常用的骨性和肌性标志。(2)智能的培养:自学能力,人体解剖的主要教学方法是学生通过解剖实践和阅读教材,掌握要求的内容,教师只作少量的重点讲解。神经解剖学的理论性较强,故讲课内容稍多,但仍强调重点和难点为主,学生要掌握要求的内容仍然离不开实践和自学;基本技能,人体的检查,切开、剥离、暴露和检查器官的方法,正规和系统地观察和描述各器官肉眼结构和显微结构(神经解剖学)的正常形态。(3)通过有选择的病例讨论,初步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了解人体解剖学与临床的密切关系。(4)组织学生参加课外读书小组,查阅有关文献并写读书报告,进行学术交流。(5)组建课外科研小组,指定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6)外语能力,七年制班要求教材、课程讲授和考试的论述题都用英语。其他班则要求熟悉常用的解剖学英文词汇及阅读部分英文参考资料。(二)中等学校课程和课时教学目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大道之行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要求[6]:反复朗读,借助注释读懂课文大意,理清课文层次;领会文章的丰富内涵,理解“天下为公”。再看中学教学目标设计。某高中化学教案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7]:知识技能,初步了解分散系概念,初步认识胶体的概念,鉴别及净化方法,了解胶体制取方法。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能力培养,通过丁尔现象、胶体制取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思想,通过实验、联系实际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教育学生关心环境;科学品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依靠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观点;科学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比较、逻辑推理等方法。某高中心理教育课程教案《让世界充满爱》[8]:使用的是活动目标概念:活动课的目的就是想通过该课让学生懂得助人为乐的美德。认知目标:认识到生活中友爱和互助的重要性;情感目标:使学生体验“助人自助”的快乐感受;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会主动对身边的人伸出友爱之手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活动方式是游戏活动,讨论分享经验。人教版初三《数学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案[9]第一课时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了解圆柱的侧面、底面、高、轴、母线、过轴的截面等概念,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使学生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或全面积。(2)能力训练点:通过圆柱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通过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通过实际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3)德育渗透点:通过圆柱的实物观察及有关概念的归纳向学生渗透“真知产生于实践”的观点;通过应用圆柱展开图进行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向学生渗透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通过圆柱侧面展开图的教学,向学生渗透化曲面为平面,化立体图形为平面图形的“转化”的观点;通过圆柱轴截面的教学,向学生渗透“抓主要矛盾、抓本质”的矛盾论的观点。(4)美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新知,使学生领略主体图形美与平面图形美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层次。(三)初等学校课程与课时教学目标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0]是:(1)在具体的情境中能熟练地认、读、写20以内的数,能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形成数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较数的大小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和对应思想。(2)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加减法的意义;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结合现实素材,进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识。(3)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4)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和分类;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5)通过简单的统计活动,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并从中知道简单统计的结果,初步了解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统计观念。(6)在日常生活中能用2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创新意识。(7)在与同伴交流认数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养成观察并提出问题的习惯。(8)在数学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人教版六年级第十一册《少年闰土》教案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11]:(1)预习课文,学会本课13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碧绿、郑重、允许、仿佛、厨房、刺猬、畜生、胯下”等词语。(2)通读课文,从总体上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及文章的思路。(3)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部分,指导课后思考练习作业。(4)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理论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表述

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前苏联教育学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教学论部分使用的概念仍然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教学进度计划、教学方案(教案)、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过程、考试、考查、考核等前苏联的概念。查阅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中使用的教育学教材,基本沿袭着20世纪80年代前苏联的教育学体系,素质教育思想也只是作为一种理念,并没有成为学科理论进入教材。由于这样一种现状,无论是小学教师,还是中学、大学教师,在教学大纲或者课程标准制定中,许多教师继续使用传统的概念,比如把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掌握目标、能力发展目标、技能训练目标。教学大纲制定和教师备课中,采用了解什么知识、掌握什么概念、理解什么原理、发展什么能力、运用什么技术、解决什么问题,或者识记什么、理解什么、应用什么等等。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以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为逻辑结构设计的教学目标理论,这就是德育目标、智育目标、美育目标。我们的教育学要求教学活动中完成智力开发目标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和美育,因此每堂课程和课程整体都要设计德育和美育目标。但是,具体到教师的备课中往往很难实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有关美国教学目标设计理论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B.S.Bloom)的理论为代表。他把人类学习分为3个主要的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我国中小学生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分类主要依据的是布鲁姆等学者的分类方法。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表述,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领域,也称“三维目标”,并作为教师设计教学目标、衡量学生学习水平时重要参考依据。在这3个领域中,知识是指事实、概念、原理、规律等;技能是指动作技能以及观察、阅读、计算、调查等技能;过程与方法是指认知的过程和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认知过程中人际交往的过程和方法。特别强调在过程中获得和应用知识,学习和运用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般包括对己、对人、对自然及其相互关系的情感、态度、价值判断以及做事应具有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这实际上可以看作20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本土素质教育理论支撑下的教学目标设计概念。

第4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基于此,如何在概念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和开发学生的思维品质,显然应该是数学教育教学必须关注的问题.本文将依托自身的教学经历简述笔者在这一方面的粗浅体会.

1 揭示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创设求知情境,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思维的主动性,是各种思维品质的基础和先决条件.表现为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时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思考,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思维的主动性表现出来.

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揭示概念的产生形成过程,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达到让学生主动思考的目的,从而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案例1 在学习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概念时,教师提出问题:“如何确定一条直线?”学生一般能回答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接着,教师呈现如下两幅图象:

这样引入概念,揭示了倾斜角、斜率出现的背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概念的产生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有实际意义作基础.

同时,这种做法将数学的思维活动展示给学生,使学生沉浸在对新知识的期盼探求的情境之中,积极的思维活动得以触发.

2 创设不同学科知识联系,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数学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以多向思维为基础,善于从多种角度,其他学科去思考问题.

数学概念教学尽可能联系实际,利用其他学科知识促进理解概念,从而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案例2 在引入弧度概念时,最好能先启发学生思考物理中一些量的不同测量方式,例如.测量大气压时,可以用气压计直接读出大气压的值,也可以用水银柱的高度来表示大气压.在物理学中,有好多量可以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在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之后,再引入弧度——告诉学生刻画角度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弧度来刻画,这样学生的思维就很容易跟着动了,而不是教师强制让学生接受弧度这个概念.

3 反思概念实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主要表现在理解力强,能抓住概念、定理的核心及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对概念的不断反思与不断探讨,理解会更深刻,思维也更深刻.

案例3 已知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 )f x,当0x >时,( )32f xx=+;求当0x

这是一道考查函数概念及转化思想的常见题.

通过对以上4个函数奇、偶性的分析,学生对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这一条件定会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养成要判断函数奇、偶性,先必须考察函数定义域的良好习惯.

案例5 判断动点()P x y,轨迹.

(1)动点()P x y,到定点(3 0)F,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4l x =的距离之比为1.

(2)动点()P x y,到定点(3 0)F,的距离与它到定直线:3l x =的距离之比为1.

通过对以上两个动点()P x y,的轨迹分析,找出了抛物线定义所没有强调的定点F与定直线l的位置关系,只有当Fl?时,轨迹是抛物线;而当Fl∈时,轨迹却是直线.

在讲述一个概念后,设计几个带有陷阱的判断,先让学生跳下去,然后让学生自己爬出来,这也是培养学生思维严谨性的好方法.

5 探索概念公式不同论证,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思维的广阔性,表现为思路宽广,善于多方探求,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离不开数学公式,定理的推导,因为数学公式,定理是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继续获得新知的必由之路.可以将某些概念,定理,公式,法则设置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检验论证.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去联想、思考、探索,这样既加强知识间联系,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案例6 高中数学必修2 第106页“点到直线的距离”教学.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思路顺畅的运算很繁,而运算较简单的思路又不自然.为了学生的思维得到应有的训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避免采用“满堂灌”、“注入式”,笔者试着按“具体到一般”原则,引导学生怎样去“想”,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式:

(1)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探求点(1 1)P,到直线:210l xy+?=的距离.引领学生思考和讨论,得出如下解题思路:

思路1 过点P作l的垂线,设垂足为D,转化为求两点间距离.

案例7 在教学异面直线概念时,揭示概念定义后,可以通过如下三个问题进行辨析:

(1)在两个不同平面内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吗?

(2)没有公共点的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吗?

(3)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外的一条直线是异面直线吗?

第5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科学教育领域对概念教学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结合生物学科核心概念教学已有的研究内容,阐述了核心概念的基本内涵,明确了核心概念教学的意义,最后针对如何进行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以其对中学生物教学工作提供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学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建议;STS

中图分类号:G633.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4—0108—02

收稿日期:2013—10—26

作者简介:梁靖(1988— ),女,陕西西安人。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

王永胜(1961— ),男,内蒙古巴彦淖尔人。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生物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兼职教授,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

一、生物核心概念的内涵

(一)核心概念的定义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赫德认为:“核心概念是组成科学课程的概念和原理,应该能够展现当代学科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1]美国课程专家埃里克森认为:“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这些核心概念具有广阔的解释空间,源于学科中的各种概念、理论、原理和解释体系,为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深入的视角,还为学科之间提供了联系。”[2]

(二)生物核心概念的定义

生物学是一门以研究和揭示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为主的自然界学科,生物学概念是它解释基本的生命现象、原理及规律原理的重要基础和呈现方式。因此,生物核心概念是位于生物学科中最重要的知识,包括定义、原理、理论等内容。生物学核心概念分为四类,构成型概念用来概括生物体的构成层次特点及构成单位的特征;组成型概念是构成型概念的具体化描述;过程型概念则偏重于对生物体的整体生理过程的表述;结果型的概念主要强调某一过程或诱因所产生的结果。[3]

二、核心概念教学的意义

(一)核心概念教学精炼知识、化多为少,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因此,采用“凸显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方式,构建生物学核心知识的基础框架,精炼知识点,让学生在课业任务重的情况下,学习到“少而精”的知识,大大减轻了学习负担。

(二) 核心概念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

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在认知结构理论中指出,学生学习与认识活动的实质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取、对旧知识的改造、检查知识是否恰当合理三个阶段。生物学习的认知结构,是指在一定阶段学生对于生物学知识及其认识在抽象与理论思维层面上达成统一,在理解已获得的生物学知识基础上,结合现阶段自身的思维、记忆、知觉、想象等心理特点,组合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科学的整体结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提高的过程。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的自然科学,内容涵盖了许多概念性的知识,且初、高中知识的关联性较强。以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前提,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结合一线教师精选的50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旧知识不断反思,对新知识进行探究。这样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准确把握知识、迁移应用知识,更好地进行学习。

(三)核心概念教学提纲挈领、去粗存精,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

核心概念教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概括性,有助于教师前期备课和教学中把握知识的重点,将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资源用于重要知识的教学之中。教师将核心概念提炼并组合成体系,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掌握核心概念的内容,以核心概念的内容为目标组织课堂内容,精选出较少量的知识,淡化无关的知识,比课程中庞大繁杂的知识体系具有更强的教育功能,从而明确教师的教学目标与方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核心概念教学提纲挈领,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重点,是一种高效科学的课堂教学方式。

三、核心概念教学的思考

(一)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厘清概念联系

传统教育方法往往强调学生对事实信息的记忆和背诵,教师们过于关注细小、琐碎的知识点,而核心概念包含了许多逻辑内容,涉及的是对抽象的重要概念、原理进行精心组织。教师需要准确把握核心概念的内涵,从大量事实中概括出抽象的规律和原理。许多核心概念包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背景知识的辅助教学,因此,在实施具体的教学之前,教师自身要认真梳理各个概念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概念的细化拆分。在具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梳理构建概念图,将所有联系清晰地呈现出来,分析概念中的“

关键词 ”,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并能够迁移应用于新知识、新情境中的教学目的。

(二)丰富核心概念的学习内容,创设生动导课

核心概念的学习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必须将事实性知识置于学习者的概念框架中;第二是概念被各种丰富的有代表性的事实细节展现出来。概念放在一定的应用情境下才会显得生动和有意义。[4]在课前导入知识时,不能和传统方式一样,先呈现给学生概念的文字性内容,而是要精心准备素材,巧妙设计导课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对核心概念有自主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利用学生当前已有的知识导入,或者通过生物实验、生物科学史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导入,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纪录片等视频材料进行导入,创设趣味性和知识性并存、探究性与科学性较强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概念的内涵。

(三) 结合STS 教育理念,创新核心概念的教学方式

STS 概念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至70 年代初的美国,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的英文缩写,它旨在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5]STS 教育的内涵本质在于使人类经验和社会科技发展融入到科学教育之中,一方面,让教育紧跟时代潮流,另一方面,增强自然科学教育的社会化和应用性,运用STS的教育理念可以丰富生物核心概念的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素材的选取中尽量来源于实际生产、生活,化抽象为具体,拉近科学与生活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增强核心概念的应用性,鼓励学生多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去看待和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促进学生对生物学的价值观的形成与统一,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完美结合。

(四)及时了解核心概念的学习效果,动态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是促进和鼓励课堂教学、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对教师来讲,要了解学生的真正想法,才能使教学内容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使学生厘清概念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整体框架,帮助他们区分学习中的相异概念。因此,教师可以采取开放式评价方式,测试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包括通过以问题简答为主的对话方式对学生进行访谈,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让学生调研形成报告等方式,掌握学生在新的情境下概念应用的程度,动态追踪核心概念教学评价的结果,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助于教师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Paul Dehart Hurd.New Directions in Teaching Secondary School [M].Chicago:Rand McNally & Company,1971.

[2]艾里克森著.兰英译.概念为本的课程与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3]吴云杰.重视核心概念教学 打造生物高效课堂[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3).

第6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现代教育教学要求,课堂要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创新成为课堂的灵魂。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出“自主探究 拓展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此介绍,敬请各位同仁赐教。

一、模式的理论依据

布鲁纳的发现法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仅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思想品德课就是在教育学生感知知识的过程中感悟道理,在具体分析中培养能力,最终达到提高思想觉悟的目的。正是基于这样一种理念,我以“自主探究、拓展创新”的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利用课外阅读、关心时政、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二、课堂操作模式及说明

教师:提出目标——巡回指导——反馈信息——精讲点拨——扣标检测——启发诱导。

学生:明确目标——自主学习——探究质疑——归纳总结——当堂达标——拓展创新。

根据感知知识——领悟道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发散思维——拓展创新的基本过程,此教学模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阶段:人类认识是由感性认识能动地向理性认识逐步上升和转化的过程。在教学中,认识的主体是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自主探究就是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学习目标或下发的学习提纲对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利用故事、漫画、投影或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的作用,使学生自主地构建知识体系。

2.领悟阶段:感知是领悟的基础,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感知只能获得表象认知,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感性认知的基础上领悟道理,才能达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的转化。领悟是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阶段,这一阶段实际上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课堂活动的主要部分。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

教师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意味着思维的激活,学生的大脑活动起来,才能调动其在课堂上的主体性,主动探究,发现事实和真理。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鼓励学生相互解决问题,这是培养创造精神的前提。学生无法解决的,教师要帮助补充具体事例,设计过渡性问题,引导学生再次思考、讨论,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留给学生探究的余地。对于知识层次、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注意个别辅导,降低要求,分层教学;对于学生“胡思乱想”、钻牛角、抠字眼式的提问,也要采取宽容的态度,保护其自尊。当学生提出教师预计不到的问题时,教师要敢于坦白承认,告诉学生:“师未必贤于弟子”、“三人行必有我师也”,培养学生树立“不惟书,不惟师?不迷信,不盲从”的意识,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挥,才有真正的创造性可言。

3.辨析阶段:人类的认识必须经过反复实践,进一步巩固才能深化,这是认识过程的规律。所谓“辨析”就是把教材中涉及到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原理和思想上容易模糊的问题,加以分析和辨别,澄清是非,加深学生对概念的关键特征的认识,巩固学生对所学概念、原理或教材内容的基本关系的理解。当学生对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后,通过辨析突出重点,加深理解,从而抓住要点,归纳结论,巩固也随之而深化。“辨析”使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念原理更明确,能力逐步形成,思想觉悟不断提高,在融会贯通中把学习目标的要求化为自觉的行动。

4.拓展阶段: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这既是检验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过程,又是引导学生探索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发散思维,拓宽思路,扩充信息,举一反三,将观点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达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统一。

三、达到的效果:

1.学生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探究学习”,学习方法和观念有所转变。

2.教师知识、能力提高:教学内容、探讨内容的开放,必将给教师施加一定的压力,教师只有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才能适应开放性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活学活用,特别是能够主动利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在实践中创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7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字:论述高中地理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现状与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55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要求学生不仅可以很好的学习知识,而且还要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概念图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网络,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涵,进而不断的去创新,去发现更好的知识,促进社会的快速发展。本文就从高中地理教学出发,对概念图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更好的让概念图在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概念图的概念

概念图是一种框架式的思维呈现。概念图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概念相互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吸引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建立概念图的方法是:先确立内容的中心思想与主题,确定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把它们划分为不同的级别,把级别高的放在最上面,依次向下,建立概念D网络。不同的层次之间用线连接起来,最后再进行修饰,完善概念图,使得它能够被很好的理解和应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现状及其教学效果

(一)概念图教学法符合新时代的需求

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学不断的进行创新,寻找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的去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与人格。概念图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注重对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

(二)概念图可以帮助学生很好的表达地理知识

概念图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辅助学生整理地理知识与概念,能够清晰的展现出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知识网络。学生在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使用概念图将零碎的知识点集合在一起,从而帮助学生从繁多的知识中找到信息之间的联系,进而很好的表达地理知识。

(三)概念图教学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概念图教学法因其自身的直观、形象等特点,开始被广泛到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一定要丰富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很好的掌握概念图的建立方法,要合理的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教学方法,进而实现很好的学习教学效果。学生之间可以针对在建立概念图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地理学习本身是枯燥又难懂的,一直都是学生学习中的难学学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就可以改变这种现在,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学习,从而主动的去学习地理。概念图可以使得一些零散的知识点系统的展示出来,学生利用概念图可以分析一些比较复杂的知识体系。这种直观,形象,又生动的概念图教学法,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进而取得很好的学习效果。

(二)有利于教师很好的去进行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既没有兴趣去听课,老师也没有精力去讲课。概念图教学法就可以很好的改变这种教学现状,让学生喜欢上学习,这样老师也有动力和热情去进行教学。与此同时,概念图教学法还可以提升教师的地理专业素养,让教师学会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师使用概念图,可以更加方便的完成教学任务,快捷的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绪,最后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措施

(一)要注意概念图教学法要与教学目标紧密结合

概念图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与教学目标的紧密结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去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而是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学习到知识,又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要培养学生的概念图思维,多进行概念图技能的训练

概念图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一定要多进行概念图技能的训练,让学生都能掌握有效的概念图建立方法,从而更好的把概念图思维运用到平常的学习中去,帮助自己很好的去了解学习内容,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三)要注意培养学生对于概念图的反思

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培养学生建立这种教学方法的思维,引导学生去进行反思,分析自己概念图的不足,不断的完善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多进行交流,要让学生不断的吸取他人的优点,对自己的概念图体系进行完善,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现状及其教学效果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合理的使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地理哲学理念,有利于让学生建立起层次化的学习体系,有利于改善人们对于传统地理教学难的看法,真正让学生喜欢上地理学习,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地理知识素养,促进教育教学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薇雯;概念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0年第53期

第8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理念;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7-0057-01

1.传统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1教学模式落后。当下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小学基础教学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严重,在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上,仍然是采用传统的传承式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依然按照教师在讲台上说,学生在课堂下听的状况,这样传统的教学方法忽略了知识、技能的来龙去脉,忽略了学生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需要,形成了只重结果,不管过程的弊端。传统的教学方法只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呆板、单一,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能再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语文教学的内容,而是采用生死记硬背来完成学业,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很差,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被动学习状况明显。

1.2只重视课本知识的传递,禁锢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部分小学语文教师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课程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目光狭窄,他们仅仅是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对语文课本知识的传递上,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训练学生语文知识点和能力培养上,对教学目标的追求满足于学生良好的学习成绩。小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他们活跃的思维有时候是教师打压的对象,有些老师担心活跃的课堂气氛会影响教学进度,而且还有一些学生会提问一些与语文课堂无关的内容,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只是单纯地进行教学,打击学生们活跃的课堂思维,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灵活、死板甚至单一,它禁锢了学生的思考,使学习的环境氛围紧张,也就等于学生背上沉重的包袱走进教室,紧张的气氛给他们造成了压力,导致学生失去了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效果也不好。

1.3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就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虽然一些小学语文教师采取了许多手段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大多数学生认为语文学习较为枯燥,提不起兴趣,无法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也是导致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较低的原因。

1.4教学中设计的问题不精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设计教学问题的时候缺乏整体性,导致一节课下来学生没有学习到任何有用的知识,虽然有时候教师的提问可以引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是内容和所教课文却没有太大的关系,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必然出现问题。

2.新课程理念带给小学语文教学的转变

2.1教学观念的转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学时一味追求教材内容的完成,这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产生了很大的阻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教材知识,更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当树立止确的教学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2.2教学策略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状态转变成主动的学习状态,就要求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做到重感悟、重读书、重积累、重情感、重探究、重合作和重方法,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应当牧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语感;鼓励学生大胆朗读.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鼓励学生积累知识;培养学生情感和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等,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

2.3教学结构的转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改变以往的教学结构,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给学生一个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通过不同教学结构的结合,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

2.4帅生关系的转变。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传统教学枝式中,学生对教师存有畏惧心理,教帅讲什么,学生就听什么,这种帅生关系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

3.根据新课改理念提出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措施

3.1明确教学目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新概念,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搜集与课堂有关的信息,并在课堂上把这些信息付诸学生,这样才会实现有书本知识到教材的整合与实践。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增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对性。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但有利于教师教学,还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以此来达到小学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

3.2重视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开展听、说、读、写的基础时期,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这个时期建立起来的。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识字和写字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自由地表达思想,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

3.3要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

近些年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顺应时展,充分认识到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至关重要,并且成为了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和优先考虑最为基本的问题之一,兴趣是一个人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因此,快乐教学和愉悦教学是教师们一直在不断深入探讨以及研究的话题。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中传授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知识,那么,小学生一定会积极主动地学好语文知识,并且在情不自禁中取得好成绩,优化导语设计、实施情景教学以及实现语文教学生活化等等措施都能够从本质上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趣味性。在笔者的长久教育教学过程中发觉,如果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只顾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那么,小学生会感受到十分痛苦,并且学习效率很低。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变通,把小学知识融入到情节里面,使小学生成为语文教学故事中的主人,这个时候,小学生就会对学习十分感兴趣,同时加深了小学生对于语文教材的探索和理解,进而能够达到快乐学习的目的以及效果。通过学生的参与体验,让他们自主学习,让他们在自己寻觅答案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好的语文的素养。

3.4教学要提升举例频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举例频率能够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对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小学语文知识并不容易被人理解,因此,怎么样才能够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举例子就变得十分重要,语文教师在举例子的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当前文学的热点问题,并且要引出其他大的学科内容,这样不仅仅能够有效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身学习的热情,更加能够对小学生所特有的好奇心进行满足。在小学语文教师举例子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将其和地理以及历史等等知识进行结合,使小学生能够在学习语文课程的同时增加自身其他学科的知识,再通过其他学科知识来促进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这样不仅仅符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自身的要求,更加能够使小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课程所具有的有用性。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举例子是语文教师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挑选一些具有启发性以及精致的例子,这样才能够做到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思维,进而对学生进行启发。同时,要使小学生能够明白所举例子和知识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小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

3.5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备课。除了要将小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并且采取举例子的措施之外,还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备好课,做好开展小学语文课堂之前以及小学语文课堂之后的工作。教师实施语文教学最为重要的基础就是进行有效的备课工作,通常情况下,备课都要按照语文教师进行备课课程的标准以及备教材这两个基本环节来实施,每一个课程标准都能够从本质上帮助小学教师对语文教材深广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知识层次进行了解。语文教师备教材的目标就是要找到语文教材与各个单元、每个知识重点、语文教学内容、语文结构体系以及教材编写意图之间存在的关系,因此,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选择一些时事,或者在自身备课过程中多找一些小学生比较关心和注意的话题,这样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语文教师备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课后的作业,小学生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与生活、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够使语文知识变得十分鲜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全新的作业形式,如果说通过对学生邻居或者居民小区实施调查,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工作,小学生要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开展辩论赛等等作业,这些作业锻炼了小学生行动、思考、分析以及设计等等方面能力。

4.结束语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们注意到,新课程标准并非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放宽了对老师课堂教学模式,反而它是是对老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下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本,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提升。因此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应该潜心贯彻新课标精神,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为祖国的未来培养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中国校外教育,2010,15:73.

第9篇:教育教学概念范文

一、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高中数学是一门极灵活的学科,而不只是几个概念,原理和公式而已。高中数学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教师既不是传授知识的机器,学生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纳器。教师要从教学的“指挥者”转向“引导者”,由重教学的“结论”转向教学的“过程”,由重教师“教”转向重学生“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逐步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一个问题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加以总结归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师生平等、民主的观念。美国纽约道尔顿学校的校长理查德·布卢姆索联系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的实际指出,在美国的学校里,教师是在学生圈子中的,甚至在课堂上你分辨不出哪个是老师;而在中国,老师常常是站在全班学生的面前,成为学生门的中心。而在美国,大多数教师总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假如把老师问倒了,老师非但不会不高兴,反而会表扬这个学生,这样一来,学生受到鼓励,学习上更加自主,学习效果更加良好。我们可以吸取国外好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观念,因此对老师来说,建立一种民主化的观念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甚至也要向学生学习,从学生身上吸取智慧力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他们的朋友,这一点很重要,因为中学生是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少年,许多情感问题很容易受到感染,若是教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骂他们,打击他们,这会使他们对教师抱有很大的成见,很怕这位教师,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教师的课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

(二)化枯燥为有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数学多为抽象、枯燥的,学生学起来感觉无味,这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加以研究使之变为生动有趣的问题。如: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我们可以用扑克来替代正负数来玩游戏,红色的为正数,黑色的为负数,让两个同学一组来抽扑克,每人抽两张,然后把他们相加,谁得的数大,则谁胜。这样,我们就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了一种游戏上来,学生在游戏中就把有理数的加法学会了。

(三)利用中学生心理特点——“好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学生正处在对任何事物都倍感好奇的年龄阶段,教师可抓住这一心理特征,大胆创设能让他们好奇的实际问题。如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让学生讨论“一张足够大的纸,对折五十次后有多高?”学生讨论后,教师再告诉他们结果,这时学生会觉得非常好奇,这样学生对学习乘方就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三、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心理和生理发育趋于成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与判断能力,思想活跃,接纳信息量大,求知欲强,可塑性较大,为培养创新能力提供了心理和生理基础,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突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活跃学生的思维,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自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人的一生毕竟是有限的,能够得到教师指导的阶段更是有限的,许多知识必须靠学生自学,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才能够获得新的知识。所以教师应当倡导学生自学,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自学中发现问题,并能够自主解决。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逆向思考,传统的思维定势有时候并不能有效的解决问题,可如果换个角度或从对立面来看,可能就可以获得解决的方案。因此,教师还应当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固定的思维的束缚,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探索和挖掘问题的本质,得出正确的答案。

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两点建议

(一)在教学组织方面,强调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数学教学。

数学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数学活动是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引发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组织环节上,教师需要下的主要功夫在于“数学知识的问题化”: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让学生感受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的数学信息,体验到用数学的视角提出问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不是纯粹的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死记硬背,而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数学思维的过程;最后,鼓励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同时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课程资源方面,强调以情境为线索拓展数学教学。

依据新课程理念,高中数学教学要不断拓展课程资源,并以情境化方式实现对学生数学学习的支撑。如上所述,数学教学以问题为核心,而问题的设计又需要广泛资源下的情境支撑。没有情境,就失去问题思考的基础,因此,问题情境构成了数学教学课程资源的根本要素。而中学数学的问题情境的典型表征形态就是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指针对或参照某种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的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来的一种结构。如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公式、各种方程以及由公式系列构成的算法系统等等,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也就是数学建模的过程。

参考文献:

[1]于卫东.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反思.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