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网络工程职业前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民族院校;网络工程;教学方法;教改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1-0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计算机学科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与其他专业交叉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计算机网络便是这样一个涵盖内容广泛的学科。而网络工程专业对学生既有理论要求,又有实践要求;既包含了计算机专业中网络、操作系统、软件等内容,又涉及通信、数学等专业。民族院校的学生,相对重点高校的学生,基础较差,但又不同于高职高专。基于这些情况,如何将这系列课程上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计算机网络设计方法和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要,为民族地区网络建设提供生力军,是摆在我们专业教学人员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该系列课程的教学特点,就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本课程教学现状及特点
1.课程特点。《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系列课程包含两大部分:一是网络工程设计部分,二是网络工程实施部分。它们分别对应的专业必修课程为《网络工程设计》及《网络工程技术》。在网络工程设计部分,主要是构建网络工程的理论知识构架,属于工程前期设计部分。在网络工程的实施部分,延续设计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对网络工程从实施到交付用户的具体流程和操作方法进行介绍,属于工程后期实施部分。此系列课程具有连贯性,理论和实践的内容相互渗透,在实际教学中,很难完全区分设计和实施的界限。这对课程教学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即需要在一学年中将系列课程讲授完,并在不同的部分各有侧重,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学生特点。本校主要面对全国少数民族招生,生源无法与重点高校相比,学生本身专业技能素质参差不齐。要让学生从零起点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除了先导课程的铺垫外,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循序渐进,特别关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对知识的掌握。此外,也需要注意本科学生与高职高专学生的教学侧重点不同。北京工业大学蒋宗礼教授在2013年“高等学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讨会”上指出,高职高专教学应侧重应用,而本科教学应侧重开发及创新设计。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满足于让学生学会如何操作网络设备,更需要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开发及创新。
3.教学条件。作为民委直属院校,民委及学校对于教学条件的提高和教学环境的改善是很积极的。目前已逐步建成计算机网络专业实验机房、光纤实验机房等。在实验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硬件和软件条件,充分实践网络工程相关内容,例如光纤熔接及衰减测试实验、网络拓扑图及网络布线图的设计和绘制等。但是网络工程在我校是较新的专业,实验条件还在不断建设中。目前实验室还无法做到让所有学生对交换机和路由器直接操作,所以学生仍然需要通过模拟软件模拟实验平台,练习设备配置。此外,学校目前无法为课程提供综合布线的真实实验环境,学生无法亲眼观察室内室外布线情况,仅能依靠教师课上提供的案例及图片进行学习。
二、本课程教学方法探讨
针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及学生特点,教学工作从以下几方面开展。
1.扩展知识面。《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系列课程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从理论基础到具体操作,从工程规范到实施细节,知识点多而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理清条理,抓住重点,在有限的课时内尽量补充重点知识及时效性知识,做到知识面扩展和重点突出相结合。网络工程方面的教材很多,内容接近但各有侧重。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选择更倾向于应用。但是理论是实践和应用的基础,所以很多理论内容需要教师在授课时补充。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必须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在教材的基础上给学生补充的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网络专业发展迅速的特点,对当前主流的技术知识及前景广阔的新知识进行补充,包括已经成熟应用的技术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做到与时俱进,避免出现“学生一毕业,知识就过时”的情况。二是结合大量实际案例,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映射到具体案例中,便于学生理解。教师还能通过案例总结知识点,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2.加强实践环节。高等本科院校网络工程的培养目标不清楚,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重视能力的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高等院校应当担负的责任。[1]传统的本科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却往往忽略实践的重要性。本课程主要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实践。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课。本课程实验课的内容灵活多样,在课程的不同阶段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实验内容。例如,在网络结构设计阶段,主要让学生练习使用多种软件绘制规范的网络拓扑图;综合布线设计阶段,让学生学会读AutoCAD布线图,并能根据要求修改或绘制布线图;介绍传输介质时,让学生学习制作双绞线及熔接光纤,并观察光纤的衰减;在综合布线实施阶段,组织学生参观学院实验室主机房及学校网管中心主机房;在安装调试阶段,利用软件模拟路由器和交换机等设备的配置。形式多样的实验课,打破了计算机专业实验课只能对着计算机实验的限制,也让学生更加具有学习理论的积极性。在对该课程的学生调查中,这一部分也是学生印象最深刻,感觉收获最大的部分。②启发式教学,促进学生思考。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思维的锻炼,启发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只有经过学生独立思考的内容,学生才能记得更清楚,理解得更深刻。教师在教学时,注意知识点的前后连贯,除课前课后都对所学内容作简要回顾外,更重要的是在授课过程中,通过一些案例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教会学生遇到问题时的解决方法,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经过一学年的锻炼,学生在遇到复杂案例时,已经能够相对容易地找到问题的突破点,并给出思路、方法甚至具体方案。此外,还能够通过一些特别的案例,启发学生思考,例如如何因地制宜地在民族地区建设计算机网络,如何克服一些复杂的地理环境实现综合布线等,让学生在没有现成案例可模仿的情况下,也能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应对方案。大学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在知识和方法都已经教给学生的情况下,仍要注重随时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会”网络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而不仅仅只是“知道”而已。
3.模拟工程项目。本系列课程分为设计和实施两大部分。课程开始时,给出校园网络建设的虚拟项目,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按照网络设计招投标和网络安装调试两部分完成此项目。项目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难度适当,不脱离实际。模拟工程项目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优点。①学生在课程开始时,就有了该系列课程的最终目标,则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带有目的性的,而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都会主动应用到项目中去。这样避免了学生不劳而获的思想,项目过程的每个细节学生都付出努力完成,一点一滴累积,实现最终目标。②让学生分组实施,以小团队的方式分工合作,完成项目。这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也让学生在长期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发掘自身长处。③确定项目考核细则,让考核成绩有理可依。项目完成后,师生共同对项目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
将课堂与工程实际情况结合,让教学更加系统和有条理,也让学生在项目中体验网络工程的整个过程,而项目本身的实施过程和结果也是对整个课程体系教和学的综合考查。
4.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素质。本系列课程的目标是培养网络工程师,教学中除理论知识外,也要注意加深学生对网络工程师的职业理解,包括职业水平、职业素质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力差异及兴趣差异,在总体教学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定位学习目标。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对网络工程师职业的正确认识,不断培养学生对职业的兴趣和热爱,因为只有学生首先对该门课程有清楚和全面的了解,才会发自内心地愿意学好课程。在学年末的课程调查中也可以看出,学生除了专业知识外,对职业素质也是相当重视的,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人文特点和地区特点的职业观念培养。
三、本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系列课程在我院开设的时间较短,教学方法仍在不断摸索之中,如何使培养出来的网络工程毕业生具有社会竞争力,并能适应民族地区的网络建设氛围,我们从以下三方面提出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本系列课程的两大部分,本身具有连贯性,并不适合生硬地分为两门不同的课程。学生从掌握基本知识,到能够设计网络,再到能够实施网络建设,这需要在教学中注重课程的整体性。建议将现在的《网络工程设计》和《网络工程技术》两门课程合为《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并按侧重内容不同,分为系列课程的上和下两大部分。这样可以增强课程的连贯性,使教师在教学中不限制于上下学期严格的教材内容顺序,而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求做合理调整。由于很多学生不易接受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交叉,比起两门课程之间跨课程授课,仅在一门课程中调整教学顺序,这不仅让教师更易把握整个教学进度,也能够转变学生死啃书本、不能变通的思想。此外,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课程的最终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合理安排详略。一方面可以安排更多的课时讲授重点和难点内容,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让学生以“自学+讨论”的方式学习相对简单易懂的内容。这样既体现了课程的详略得当,也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增加实践机会。网络工程是一门工程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型学科,学生的技术开发和实际应用能力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要,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现在学校能为学生提供的主要实践机会来源于与课程同步的实验课程,但是这不能与社会实践相提并论。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真实的网络工程技术,学校的相关部门也积极配合。学院联系了多家公司及培训机构,让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更多真实的项目案例,这对他们的学习是相当有利的。作为任课教师,我们也在积极创造学生实践条件。目前拟申请建设综合布线工作室,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观察布线方法,甚至能亲自动手参与布线过程。此外,也通过学院积极与各部门协调,希望能将其他部门淘汰的网络设备利用起来,让学生们更接触更多型号更多种类的真实设备。
3.与专业权威认证接轨。专业权威认证是证明考试者在某领域具有相当专业水平的一个手段。我们的教学应当向专业认证靠拢,结合专业要求及学生就业特点,将体现当前的前沿水平和社会关注技术的专业权威认证相关内容引入课程教学,使其真正起到促进本科学历教育发展的作用。[3]教学与专业权威认证的接轨,是技术和理念的接轨。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已有数名同学在学年结束时通过了思科、微软、国家软考等认证考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有能力、有特色、有专业竞争力的网络工程人才,为促进民族地区网络工程建设与发展打下基础,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积极改进民族院校《网络工程设计及实施》系列课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与时俱进,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张新有,曾华,窦军.就业导向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4):80.
[2]董立文.网络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J].中国冶金教育,2013,(S1):80.
[3]吴韶波,马牧燕,周金和.计算机网络实践教学改革与职业资格认证的衔接[J].计算机教育,2010,(23):132.
关键词:校企共建 教学基地 实践教学
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适应性 ,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在校期间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的主要场所 。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成功与否,真正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关键 。
一、实践教学教学特色设计
1.定位要准确,以就业为导向
1.1课程内容侧重于符合企业实际工作模型。
1.2不仅能设计网络工程,强化网络安全工程等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需要。
2.突出实用,以解决实际岗位问题为核心
2.1集中学习通过解决企业实际岗位问题,获取相当于获取工作经验。
2.2明确提供网络问题,验证学习效果及总结。
3.目标教学法,符合网络工作特点和学习规律
3.1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沟通表达能力为职业素质核心。
3.2训练主线:理论讲解、实验练习、解决问题、学习讨论、综合项目、实践活动
4.科学完善的职业素质训练体系
4.1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讨论课和活动课,用于提升学员的职业素质
4.2提升学员的学习能力、学习信心,营造企业真实工作环境来训练职业素质,完成学员实际工作经验在学习中得到积累。
5.实践课程全新目标教学法
目标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紧密围绕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训练原理理解、实验练习、复习巩固、 学习讨论、综合解决问题、实践活动这 6 个方面提升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
从以上述5个支持可知,实训平台需要实现的关键目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管理、项目管理、教学资源四部分。根据关键目标确定实训平台组成,实训平台由1个库、2个系统、3个环境、1个工作台组成。?对实训平台组成部分的说明如下:①资源库,存储由教学设计生成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材料、实践案例、教学策略、试题测验、工具素材和文献资料等。②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包括教务支持和教学组织两部分。教务支持包括课程管理、教学资源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和学生的档案管理等;教学组织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导入、教学实施、教学反馈和教学评价。③项目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包括 对网络工程施工过程的管理和对专题的管理。④教学环境,完成教学具备的条件,包括白板、投影、电子教室等。⑤实践环境,完成项目实践具备的条件。⑥设计环境,完成教学设计具备的条件,包括多媒体制作的软硬件。⑦实训工作台,教师和学生完成教学和实践时的主要工作界面,该界面可个性化定制,包括门户、页面、 部件、内容和资源等层次的管理和定制;另外教师或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工作台对整个实训平台的系统进行设置。
二、实验室建设思路
因网络设备技术含量较高、参数配置繁杂、更新换代快等特点,实验室建设应由企业工程师、教育专家及一线教师共同论证,并结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全面考虑。树立以学生职业能力训练为核心,同时兼顾职业认证培训功能、高校师资培训、高校技能大赛社会服务功能等,引进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网络设备,采用先进管理模式,加强实训室师资队伍建设及实训教材建设,切实发挥实训室在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三、合作共建实验室,达成多赢局面
采取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其效果如下:
1.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
2.校企共建实验室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双方共同进行实验室建设,校方与企业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通过合作共建实验室,达到双赢。合理有效的规划建设共享实验室,可以达到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局面。有效助推了学校网络技术教育和人才培养。
3.校企共建实验室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有效补充,校企共建实验室是解决高校实验室建设经费不足的有效途径之一。
四、校企共建实验室基本内容
实验室建设内容:“5+1”网络工程教育合作方案,即5个主要方面 + 1个论坛,具体如下:
①教学平台合作、②高校师资培训、③校园科技推展、④职业资格认证、⑤就业促进工程 和网络工程论坛。
①教学平台合作
1)共建网络人才培养基地。企业结合学科情况及教学现状,向学校提供教学、所需要的网络工程专业实验室核心设备,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学校则提供实训场地,购置了附属设备。
2)教学(生产)实习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基地,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3)网络教学平台。企业应搭建了远程教育平台,为高校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②、高校师资培训
1)高校教师培训班。
合作企业每年定期举办高校教师现场培训班,为高校网络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2)专业师资认证。
通过专业认证的考核,对高校从事实验教学的老师进行师资认证,对通过考核的老师颁发师资资格证书。
3)高级研讨班、研修班。
邀请高校老师积极参加研讨班、研修班。推动网络工程专业教研和学做一体化,并不断创新提高水平。
{3} 校园科技推展
1)校园宣讲会。
合作企业定期组织高级讲师和资深技术专家
到高校做系列技术讲座,讲座内容涉及专业相关行业发展趋势、行业动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
2)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
为了激发高校学生对网络技术的热情、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实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动手能力的网络优秀人才。企业和院校合作每年举办一届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
④专业技术认证
为了满足社会对实用型、应用型网络人才的需求,合作基地推动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业技术认证项目。
⑤就业通道建立
合作共建企业及其合作伙伴联合了行业内的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大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另外,合作共建企业为人才与用人单位搭建了专业的人才交流平台,每年向行业推荐毕业生。 再次,对全国高校专业技能大赛中发现的具有独创造性及市场前景的网络项目提供一定支持。
高等院校网络人才论坛
论坛是学科教育、网络人才培养方面层次进行交流。是院校和企业深入开展交流重要平台。
高职院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设备的采购,只要与企业进行充分沟通,使企业看到深入合作潜在的经济利益,企业就会愿意建立校企战略合作关系。这样就可以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独立学院的学生实际学习状况以及日益严酷的就业市场前景,试图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已初步进行的一些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基础,提出设立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培养,以进行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探索。
关键词:独立学院;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计算机网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和要求
近几年计算机网络人才岗位需求调查显示,网络工程师已经成为当前最紧缺的人才之一,计算机网络工程师被誉为新黄金职业,薪水起点高,随着工作经历的丰富而节节攀升。
但同时,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却在就业市场上不受欢迎,普遍需要在企业工作1~2年后才能进入工作状态,所以企业招聘员工时纷纷将“必须具备实践经验”作为基本条件,从而也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门槛。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适应学生就业市场的需求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主要问题。
为了培养具有实践经验、专业技能的实用化计算机人才,我系决定开展计算机网络设计实训教学,目前已开始进行的实训对象为计算机系04级学生。目前已基本完成第一个批次100名学生的网络工程设计实训工作。
本次实训以城市学院北郊新校区计算机网络工程为实训模拟项目,以校园网的网络设计和实际应用为中心,以规范化招投标流程和正规招投标文件的技术要求为模拟场景指导,项目经理由有实际经验的任课教师担当,学生每5人分为一个项目小组,并推举一名项目组长,按各自的兴趣选取不同的项目方向,使用角色模拟的方式开展整个实训项目。本次实训的目的是:
(1) 理论和实践结合,理论教学穿插在项目实践过程中,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2) 让学生了解和遵循规范化的工程设计流程,掌握一般计算机网络系统设计和系统集成的方法,学习和理解规范化设计的意义,树立网络设计过程中的工程化思想。
(3) 通过模拟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工作流程,亲身体验企业网络工程师岗位的职责要求、技能要求,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职业责任感。
(4) 让学生参与实际设计项目的训练,使学生积累真实的项目经验,熟悉项目设计过程中的规范、技术、流程、团队协作、沟通等,培养学生从事网络工程师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素质。
(5) 通过理论教学和项目实践,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的概念,理解工程设计的意义,学习网络设计的一般方法。
(6) 通过实践项目的工作,掌握实际客户需求调查、总体技术方案设计、信息流量和信息点分布详细设计、设备选型、综合布线、项目预算与工程报价方法。
(7) 熟悉网络工程从招投标文件准备、标书格式书写、技术解决方案设计、项目工程实施方案、投标演示报告、标书评估等完整的实际工作流程;熟悉根据规范化模版要求编写和提交文档;
学习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招投标策略及流程,设计团队管理,掌握基本的工程软件设计工具;了解常用的信息查询工具与资料收集方法。
在实训中严格按企业化模式进行管理,学生作为模拟企业的员工,必须完成以下要求:
(1) 遵守实习规章制度和实习时间,接受指导教师的工作安排和指导,根据工作任务安排按时提交阶段工作成果,必要时由项目组长组织加班。不能按时完成的要提交解释报告。
(2) 小组每阶段提交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计划执行情况,项目组长直接对指导教师负责,每小组成员每阶段提交个人工作计划和上阶段工作执行情况,成员对所在项目组组长负责。
(3) 学员有问题先在小组内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由项目组长向指导教师请示,由指导教师处理和解答。
(4) 认真记录理论教学内容,并记录每天所经历的问题及处理过程。每天完成个人总结。
(5) 学员在实习过程中注意安全,遵守纪律,不得随意外出和缺勤。要接受指导教师、辅导老师、实习管理老师、网管老师的管理。
2实习的内容、方式和时间
(1) 实习方式
学员被划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推举一名项目组长,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网络设计工作流程,综合运用课程教学中所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设计方法等知识,分阶段完成设计任务。
根据文档模板撰写网络设计文档,包括项目立项报告、全套招标文件、全套投标文件(包括概要设计、草图、设备清单、信息点统计表、技术方案详细设计与技术方案图纸、设备报价清单、投标技术方案、投标评审会演示PPT文档等文档),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2) 实习内容
本次实训共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阶段、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总体设计阶段、详细设计阶段、形成文档阶段、评估和总结阶段。
l 准备阶段(需要1天):为学员讲授网络设计的基本知识,介绍实训项目的基本情况,学员分组,开始熟悉项目。
l 编制计划和学习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撰写设计计划,明确人员任务划分情况,准备工程数据等。
l 总体设计阶段(需要3天):学员灵活运用课程中所学习的各种网络设计方法,为不同的设计目标进行总体设计。
l 详细设计阶段(需要5天):分模块进行详细设计。
l 形成文档阶段(需要2天):学员分组整理设计文档,形成技术方案和正式招投标文件。
l 评估和总结阶段(需要2天):学员总结和讨论,指导老师参与,举行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进行实训总结,使得学员切实获得网络设计工作的经验。
(3) 实训任务
见下表。
3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研究方法与措施
在本次教学改革中使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和实训文本资料数据库主要包括:
(1) 实训计划
(2) 招投标概念
(3) 招标文件范本
(4) 投标文件范本(工程实例方案)
(5) 技术方案数据库
(6) 设备产品数据库
(7) 工程预算范本
(8)PPT演示文档数据库
(9) 日报-周报范本
在技术应用上采取的技术结构是:
(1) 使用Web数据库、中间件和网站设计工具等构造三层架构的网络应用系统。
(2) 使用先进的搜索引擎和信息获取技术取得大量实训与毕业设计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3) 使用人工智能海量信息分析及提取技术进行个性化搜索及计算机辅助设计。
(4) 在网络化的基础上提供人工智能实训与毕业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
4教学效果及学生培养的相关收获
已参加实训的二个班级100多名同学共组成18个团队小组,分别模拟了18个公司,参与了城市学院校园局域网方案、校园无线局域网、校园网通信平台、行政楼网络集成、图书馆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数字校园智能监控网络、内网安全解决方案、学院数据中心、大学视讯系统等项目的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所有团队均按预定教学计划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所有项目报告,并最后参加模拟投标会议和方案优选汇报会。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学生在如下几方面受益:
(1) 学生可以在学院内完成高水平的项目实训和毕业设计。
(2) 学生可了解和亲手实践国际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产品知识。
(3) 学生可在建成的辅助教学系统平台上完成全部系统设计,为考取国际认可的思科网络工程师认证打下坚实基础,促进学生就业。
5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的意义
(1)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计算机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电信专业的骨干专业课程,建设实训与毕业设计辅助教学系统对促进教学和学科建设有重要意义。
(2) 可在学生进行课程实训和毕业设计时提供人工智能设计工具和个性化智能数据库查询,以便学生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同时通过课程实训完成贴近实际应用的工程化网络系统设计,取得实践经验,为就业作好充分准备。
论文摘要:教育管理者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能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网和通信网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更要培养师生获得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与通信系统等基本技术 ,培养更多懂得计算机网络技术领域管理人才。
一、前言
如今社会快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社会生产力也不断地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在教育管理中,如何使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变得非常便捷、舒适和高效,更不必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图书馆查找资料,是一项必须解决的问题。显而易见,教育管理者必须培养全体师生员工懂得网络技术势在必行,例如,搜索网络便可查出自己所需要的大量重要信息和资料;在网络上你就可以看书、查未知领域的资料、听名校名师的精彩讲座等,不仅如此,还可以通过办公软件来处理一些日常事务,避免琐碎与繁杂。计算机网络管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一部分,并时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育管理者必须了解计算机领域,培养社会需求人才
了解计算机领域,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掌握的。所谓计算机就是一种按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的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装置。一个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计算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实时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辅助和辅助教育,娱乐与游戏等领域。
在业余时间,对于计算机管理者,最好了解和学习一些基本课程。
主要课程如: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字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近年来,教育管理对人才的要求有:
1.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 掌握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具有熟练地进行程序设计和开发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基本能力和开发CAI软件的能力;
4. 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具有从事计算机教学及教学研究的能力,熟悉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具有善于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
5.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三、教育管理者必须了解计算机专业方向,培养复合型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一门研究领域广阔的专业,下分多个学科方向。如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控制、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等。作为教育管理者,必须洞察当前计算机迅速发展的方向:网络工程和数字媒体技术,在当前教育管理中显得尤为突出。
——网络工程
网络工程就是以计算机网络系统、数字通信系统、网络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它的主要内容是总结、研究和网络设计、实施和维护有关的概念和客观规律。该学科方向有其明显的特征,首先是有非常明确的网络建设目标,在工程开始之前就必须确定。然后,工程有详细的规划和正规的依据。例如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是地方标准等等。
学习网络工程需要掌握网络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知识,需要接受网络工程技术应用的基本训练,同时要具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和解决相关实际问题和进一步学习网络工程领域新理论、新技术及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该方向的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字逻辑与数字系统、离散数学、算法与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信息与网络安全、通信软件设计等等。
网络工程所做的事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样数字媒体技术也一样。数字媒体是指以二进制数的形势记录、处理、传播、获取过程的信息载体。这些载体包括数字化的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和动画等感觉媒体,和表示这些感觉媒体的表示媒体等的统称为逻辑媒体,以及存储、传输、显示逻辑媒体的实物媒体。
——数字媒体(即软件工程)
数字媒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比如数码相机拍的照片、摄像机拍的影像、音乐、图像、动画、用3D制作软件制作出来的动画角色等等。简单来讲,“数字媒体”一般就是指“多媒体”,是由数字技术支持的信息传输载体,其表现形式更复杂,更具视觉冲击力和互动特性。
数字媒体技术发展迅速,成为全产业发展的驱动力。在某种程度上,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在信息服务、传统产业升级换代及前沿信息技术研究和集成创新方面的实力和产业水平。例如:英国高度重视数字媒体产业的发展,数字媒体产业每年的产值占英国GDP的8%。美国权威统计机构的最新数据显示,数字媒体产业在美国已发展成重要的支柱产业,据了解,美国现在的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水平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不仅规模巨大,而且产业细化、全球扩张。
数字媒体技术学科方向要求学生掌握数字媒体中各类媒体的基本知识和行业知识。主要的课程有:C++程序设计、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动画基础、计算机游戏基础、JAVA语言、数字逻辑、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等等。
四、教育管理者必须培养社会高需求尖端人才
未来几年,国内外高层次软件人才仍将供不应求。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大软件公司、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各大研究所、国防等重要部门从事软件设计、开发、应用与研究工作。有数据表明,我国软件出口规模达到215亿元,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2万人,在中国十大IT职场人气职位中,软件工程师位列第一位,软件工程人才的就业前景十分乐观。
五、结束语
新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教育管理者要有不断创新的教学管理模式,更要要有符合当代高校的创新理念,培养先进管理人才时,要不断加强实训和各种技能比赛。教育具有多元化,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只有不断地更新管理模式,与时俱进,才能培养好优秀的员工和一流的学生。
参考文献
[1]王移芝,罗四维.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杨振山,龚沛曾.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张尧学等.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字】计算机网络专业;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课程群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课程设置必须以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1.1 追求专业设置的“热潮”带来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一味的追求“潮流”,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用同类高等专业院校的课程结构,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偏深,并且实训条件根本无法保障,加上对大学生与中专生在认知能力、心智发展、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欠考虑,培养出的学生自然缺乏中专生特色,人为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1.2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很多职业学校都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不考虑企业对技能的要求,缺乏适应知识经济的特征,内容陈旧,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的补充较迟缓,针对性不强,完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走出校门仍有“学了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学”的遗憾。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就业前景很好,但是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职业能力。所以对该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中相关层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1 职业能力概述
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学习活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一般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职业活动和履行好岗位职责。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中职计算机发展的新型专业,那么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呢?
2.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事务处理,以及新知识的学习上对人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2.2.1 社会能力分析
社会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作大多是集体协同工作,企业要求员工善于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2.2 方法能力分析
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2.3 专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销售、建设及维护;中小型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桌面技术支持工作;中小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从事IT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要适应上述岗位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计算机设备采购、组装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各种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市场行情等,熟悉计算机维修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测试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能够识别并采购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设备,具有计算机及其设备连接能力,能够熟练的组装计算机并能够维护,能够进行软件安装、测试和故障排除。
(2)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知识,熟悉流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网络设备等相关的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根据项目主管的指导下对用户需求进行描述,依据工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制作标书、施工图以及施工报告,能够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相关配置管理以及对常规问题排除,能够自行制作网线、进行连通性测试与故障点的查找,能力识别网络设备并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进行正确的配置。
(3)具有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TCP/IP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和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视与数据过滤,具有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配置与简单调试能力,具有备份各类数据能力以及当灾难发生时对具有初步恢复备份数据能力。
(4)具有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
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理念,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和网站开发以及管理知识,了解简单的色彩搭配、美术欣赏等基本的美术常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熟练的使用流行的软件进行静/动态网页的设计,具有网站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建立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构建每一项核心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的课程反映掌握相关技能从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简到难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把每个课程群看作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把每门课程(模块)看作整个项目的子项目,可以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项目或任务。使学生体验实际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不同的课程群之间形成横向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一般第一学期为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三学期要集中掌握关键性的专业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第四学期进行整个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技术认证,第五、六学期在相关的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见习和专业岗位的实习(具体见下图示)。
4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面对种类繁多,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我们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中,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4.1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一线的熟练工人,课程设置必须和企业沟通,通过对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深入的分析来决定开设怎样的课程框架体系,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学以所用”。
4.2 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专业化”和“宽口径”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以极快速度的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过去大而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职人才”,毕业生大都是“样样都知道一点,样样都不会”状况,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已经失去计算机的“专业化”。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恰恰又是走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突出的就是“专业化”,使大多数学生在网络这一领域“学专、学强”。但问题又来了,专业化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面变窄、限制了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设置丰富的选修课夯实课程体系。
4.3 课程设置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纯地进行口授,学生以被动听讲,记笔记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表现为形式单一、不生动活泼,缺乏新颖性,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而现代职业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育人思想,所以中职学校在科学的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学改革,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等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实现其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依据一种新的课程设置原则设置的课程,不仅符合学生能力结构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还具有相应就职业岗位需求的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4)
[4] 张克慧,李文英,袁胜昔.谈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教育 2004.1
[5] 冯华.中职数控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分析.广东省肇庆市工业贸易学校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学改革
目前,几乎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应用课程,但部分学校在计算机知识的讲授上还停留在打字排版和简单的数据处理上,应用层次较低,没有和本专业相结合,这显然是不够的。那么,究竟哪些课程既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又适合中职生的特点,还能使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岗位相符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市场为导向,构建实用的课程体系
中职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特别强调人才的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因此,我们构建课程体系时,应该从职业技能标准、应用技术要求等方面考虑。市场是中职学校的生命线,如果学校培养的人才受欢迎,就业率高,甚至就业待遇很好,薪金很高,不仅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得到解决,而且学校生源会数量更多,质量更好。这样,中职学校每年就不必花费大量的资金去争夺生源,而是将经费用在教师的教学教研上,学校的教学质量便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也随之提高,适应社会和岗位的能力增强,学校的声誉与日俱增,这样就使学校的运作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人才是否受欢迎,是由用人单位决定的,而用人单位是根据自己的岗位需求来选择人才的,因此,中职学校开设的课程必须满足市场需要,因为课程决定了学生的就业前景。基于这一原因,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有创新意识,不能与实际需要相脱离。笔者认为根据课程设置原则和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现状,应考虑把中职计算机课程划分为如下几个模块:基础应用模块、高级应用模块、多媒体创作模块、图形设计模块、网络工程模块和专业排版模块。基础应用模块和高级应用模块为各专业必修内容,可根据课时条件和学生水平开设;专业模块为学生主修专业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课程,是学生运用计算机从事实际工作的实践性学习;其它模块为具体应用模块,可供有关专业选修。各模块具体课程设置如下:
(1)基础应用模块:主要讲授计算机操作知识,含计算机基本知识、WINDOWS 2007/NT/XP或LINUX操作系统;中英文录入技术;OFFICE办公系列应用软件,含WORD、EXCEL、POWERPOINT和ACCESS等科目。
(2)高级应用模块:内含网络技术基础、多媒体应用技术、网页制作和常用工具软件使用四门科目。网络技术基础讲授网络工作的基本原理、OSI及TCP/IP协议、NT网络的基本操作和因特网的基本操作等知识;多媒体应用技术主要讲授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多媒体计算机常用部件的组成与功能,声音、图形、图像和3D图像加速等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PHOTOSHOP平面设计软件、3DMAX三维动画设计软件、Flash、Dreamweaver和Fireworks等的应用; 网页制作方面主要讲授网页的设计方法、网站的维护与设计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使用Dreamweaver软件制作网页的方法,并了解HTML语言设计网页的规则;常用工具软件主要讲一些系统的安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软件的使用和计算机的常用工具软件等。
(3)多媒体创作模块:该模块是高级应用模块中多媒体应用技术学科的延伸和扩展。在此模块中,讲授PHOTOSHOP CS4、3DMAX和FALSH等软件的应用技巧,并辅以平面图形设计软件CorelDraw X5、影视后期制作Avid Media Composer 4.0软件的使用,适合平面设计类专业学生,让学生毕业后能从事广告设计与图形图像处理等方面的工作。
(4)图形图像处理设计模块:为平面设计、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讲授Photoshop、CorelDraw、AutoCAD、3DS MAX以及 PS和CR的综合实训。
(5)网络工程模块:主要讲授局域网组网技术与通讯工程技术,包括局域网络系统与通讯系统的连接、组线和施工,系统调试和设计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6)专业排版模块:主要培养出版社、打字社所需的专业人员,讲授北大方正、Illustrator、 Photoshop和CorelDraw等专业排版软件。
二、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创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学有针对性。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理论要求不高,以了解为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选择性地教学。对于学生来说,必需的理论一定要掌握;非必需的则选择相关新知识、新技术的重点内容进行教学。由于计算机技术更新较快,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可以让学生紧跟时展的步伐,保证他们毕业后能在较短时间内适应环境,胜任工作。
(二)以计算机技能的应用为教学重点。
衡量中职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标准主要是看学生的技能高低,而学生技能的高低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一项主要指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又是提高技能的催化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在教学过程中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起主导作用,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由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学习资料来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则起组织、引导、促进、控制和咨询的作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课堂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和情感都能得到锻炼和熏陶。
(三)以考促学,以赛促进。
对于中职生来说,“以考促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平时学生上课总是缺乏驱动力,兴趣难以激发,而让学生参加了等级考证以后,便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动力。除此之外,让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也是对教学的一种促进,目前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计算机专业竞赛的项目有:①工业产品设计;②影视后期制作;③图形图像处理;④动漫设计与制作。这些竞赛项目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从而大大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TallyHo Plastics公司的网络管理员David Thomas眼下日子有点难过―他的薪酬、培训机会和福利统统减少,工作量却有增无减。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郁郁寡欢,他明白,在经济衰退的大环境下,公司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迫于无奈。他说:“还好,至少我不必担心失业。也许明年的形势会好一些。”
眼下IT行业像Thomas这样的人不在少数。美国《Computerworld》杂志对5861名IT专业人员的薪资待遇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2009年的薪金水平与上一年持平,仅上涨0.4%; 奖金却大幅缩水,骤减10.省略网站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74%的参与者表示,会认真考虑新机会。
在《Computerworld》的调查中,47%的调查对象表示,他们在被动或主动地找工作; 而那些没有找工作的人中,也有近一半表示这是因为就业市场不景气。
“弥补薪酬损失”成为人们想换工作的最主要理由。不过,IT员工对于为提高收入而跳槽的做法也有犹豫。一家大型投资公司的一名程序员说,他已经在这家公司效力了12年,他很看重这里的文化,员工们受到尊重、管理层采取开放的管理方式,都让他难以割舍。
不过,薪酬不高的问题实实在在地困扰着他。“现在的薪水远远不及6年前的水平。”
在这次调查中,《Computerworld》还同时访问了510位招聘经理,他们认为一旦经济好转,技术部门将是最先开始招聘的,但至于让求职者能够施展抱负的工作何时会出现还难以预见。
然而专家提醒,就业市场是拖累经济复苏的一大因素。虽然出现了整体经济复苏的迹象,但就业市场复苏所需的时间最长。尽管与今年1月份相比,现在纽约和硅谷的空缺职位数量有所上升,但这并不预示着其他地区也会出现招聘行情好转的局面。
寻找合适的行业
“只要选择合适的行业,你的薪水和就业前景就会看好。”有专家说。那么,哪些行业的IT薪酬最高呢?调查显示,少数几个行业薪水比去年略有上升。这主要集中在一些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的行业。
比如政府部门的IT人员2009年的薪酬上升了1.6%,这个数字虽然不大,但还是高于加州IT员工的平均涨幅。自7月份以来,加州员工因预算紧张而被迫每月多放3天假,这导致工资减少14%,而这项政策至少要持续到当前财年结束。
对此,专家认为,政府部门工作稳定,有可靠的养老金计划和诱人的福利,而且联邦刺激资金带来了更多的IT项目,也带动了联邦部门对IT专业人员的需求。但几位政府IT人员也表示,从事于公共行业的不足在于工作缺乏变动,IT员工往往会在一个岗位上待很长时间。
能源、公用事业对IT专业人员的需求也很旺盛,这个行业的IT员工薪水上涨了1.3%。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能源行业给IT专业人员带来了很不一样的体验。这是因为能源、公用事业行业没有裁员,蓝领与白领员工之间关系融洽,与其他行业相比人事纷争少得多。而且能源行业的一些部门还让IT人员有机会接触先进技术。招聘经理表示,能源、公用事业行业对IT人员来讲算不上高薪行业,不过整体的福利比较好。
此外,医疗行业也是IT人员待遇上涨的行业之一,奥巴马政府最近拨出12亿美元用于部署电子病历系统及其他医疗IT项目成为最直接的拉动原因。
同时,IT专业人员薪酬历来靠后的一些行业出现了反弹,比如教育业。
一般而言,大学不像上市公司,IT部门的主管们要被迫满足每个季度的收益指标,因此,大学的项目截止期限往往要灵活一些,工作节奏没那么快,因此待遇也相对较低。而今年,大学的IT人员待遇上涨了1.4%,一个关键因素就是,经济低迷时,更多人回到学校充电,入学人数增加,学校势必需要更多的IT支持人员。
不过,几家欢喜几家愁。有些人的日子比较好过,也有些行业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重创,IT专业人员的薪水大幅缩减。
调查显示,制造业的IT员工总体薪酬平均减少了4.1%,其次是批发贸易业减少3.1%,汽车业减少2.7%。同时,银行业的IT员工在过去一年的奖金平均暴跌了33.2%; 法律、保险、房地产等行业的IT员工奖金也平均下降了20.5%。
不过,专家和招聘经理指出,对这些受到重创的行业的IT员工而言,一旦经济形势开始好转,他们的奖金就会猛增。
谁的薪酬不会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IT员工来说,工作机会虽然在减少,但对雇主而言,要找到合适的人也变得更加困难。换句话说,IT专业人员获得不菲薪酬的机会仍然是存在的,关键在于找准时机和岗位,还要具备雇主所需的才能。
纽约福德姆大学的副总裁兼CIO Frank Siriann曾经招聘一名商业智能主管未果,他想这是由于没有足够的人才来填补所有空位,是传统的供求不平衡所致。而当他在衰退期再次试图填补这一空缺时,还是无法如愿以偿,哪怕开出了超过10万美元的年薪。
而他最近刚刚招聘三个IT安全职位,也是整整花了一年时间,而且开出的薪水也高于预期。
Sirianni的情况在今年的薪酬调查中相当普遍。在调查中,信息安全经理的总体薪酬涨幅最高,其次是网络工程师、无线网络工程师、商业智能分析员、软件开发员和存储管理员、架构师、工程师。
虽然这些工种的薪水涨幅仅有1.4%~2.3%,但职业规划专家表示,薪水直接表明了需求。这些岗位的薪水上涨,说明这些是眼下最吃香的技能。
比如,许多企业日益面临监管法规方面的挑战,但却没有经验丰富的安全经理,这就使得安全经理薪酬看涨。而其他职位,则是能够帮助CIO解决目前的头等大事的,比如扩建无线基础架构以改善员工的移动性、提高存储系统的效率―尤其是通过虚拟化技术,或者使用商业智能工具更有效地支持业务决策。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还表示,Linux、虚拟化、微软.Net、SAP NetWeaver,以及Java方面的专长是目前最热门的非认证技能; GIAC认证事故处理员、EMC认证专业技术架构师、思杰认证集成架构师、惠普高级认证系统工程师和思科认证安全专家等IT专业人员也是企业争相雇佣的香饽饽。
而未来,企业架构师、数据库管理员和网络架构师,以及拥有云计算与托管服务、无线与电信网络工程和能源工程等方面专长的IT人员将会拥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薪酬待遇。
在调查中,有些IT工种的薪酬减幅特别大,比如系统分析师薪酬总体减少4.9%,技术员减少3.9%,产品经理减少3.4%等。
但薪酬缩水并不意味着这些岗位被判了死刑。分析师和IT主管们表示,这些岗位的员工薪酬减少,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经济不景气; 二是IT行业出现了变化。
“有些岗位吸引了刚毕业的学生、从其他行业转入IT业的人,甚至还有因失业而愿意降低工资的资深IT专业人员。这导致众多人寻找相同工作,从而拉低了薪酬水平。”一位招聘经理说道。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规模上有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已开始将重点转到内涵建设上,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工学结合等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以期能培养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合格人才,实现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本文以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计算机通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基于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
1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和特色
高职教育在最初的发展过程中定位不清,“高职高专”作为一个专有名词被放在一块,高等职业教育只是定位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专科教育上。在这样的定位下,高职教育经历了一段普通本科教育的“压缩饼干”的历程,实践证明,这种精简版本科的教育模式不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种规格人才的需求。在高等教育的分类体系问题上,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最新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把整个教育体系划分为七个层次,第五层为高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专科、本科,以及所有博士学位以外的研究课程,如各种硕士学位课程。第五层高等教育又分为5A和5B两类。5A相当于传统本科教育,是强调理论基础和为从事研究和高技能要求的专业工作做准备的高等教育;而5B是实践型、技术型和职业专门化的高等教育。从这一分类中不难发现:普通高等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系统理论基础,而高等职业教育强调的是较强的实践技术和专门技能,二者的内部构成都可以包括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等多个层次[1]。
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尚未形成多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但已经普遍形成的共识是,高职教育以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教育部也在教高16号等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了“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高职的这种定位是高职教育形成独特特色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深刻理解其内涵,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本科压缩饼干式教学方式,从而形成“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特色。高职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数据逻辑分析能力普遍都较弱,对理论课的学习不感兴趣,课堂上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效果不理想,这种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教育方法不仅不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在与本科学生的竞争中毫无优势,而且很大程度上挫伤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力本位”不同于传统本科教育的“学科本位”,“学科本位”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的严谨性,而“能力本位”则强调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现阶段在高职教育界所倡导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项目化课程”等高职教育理论从根本上正是为了突出高职教育“能力本位”,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而提出的,它将成为今后高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的设计为突出“能力本位”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职教育特色,我们在构建专业教学标准时按照下面的原则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力标准及课程体系等进行了“工序化”的开发。
2.1以市场调研结果确定职业岗位高职的专业培养目标应当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发展性,因此应当依据学生未来的目标职位来对专业进行定位。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推进,网络的触角越伸越广,在未来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对计算机通信人才的需求将不仅仅限于现有的各个网络公司或IT公司,大量的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正呈爆炸式增长,高素质网络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浙江省及杭州市中小企业众多,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本来就有信息化建设需要,再加上浙江省及杭州市政府在企业信息化方面有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网络人才的需求是毋庸置疑的。但需要什么样规格的人才则是必须要重视和研究的问题,否则很有可能出现一方面企业大量招人,一方面学生大量失业的奇怪现象。也就是说,人才培养的规格只有与企业要求无缝对接或者基本吻合才能形成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为了了解区域对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岗位要求,我们组织专业教师对开发区及杭州市系统集成企业、区域门户网站、网吧连锁集团、普通企业的信息部门、电信运营商、行政事业单位、智能楼宇公司等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的调研。从调查情况来看,企业对一线技术维护工程人员是有比较大的需求的,但IT系统集成企业和一般的非IT类企业的岗位要求不太一样。对于IT系统集成企业来说主要培养“网络工程实施人员”,即“建网”人员,其主要工作岗位根据IT企业性质不同主要涉及三块:①综合布线岗位:工程现场施工技术员,综合布线工程师,综合布线系统项目经理;②系统集成岗位:系统集成技术员,系统集成工程师、网络设计工程师、IT市场销售代表(技术)、售后技术支持人员、系统集成项目经理等;③网络管理岗位:Windows系统管理员、Linux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系统架构设计师等。而对于其他建有网络的非IT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其主要岗位是企业“网络运行维护人员”,即“管网”人员,包括网络设备调试,线路故障维护和主机系统管理,但中小企业一般要求运维人员身兼数职。这些岗位中高职计算机通信专业首岗主要瞄准布线施工技术员、系统集成技术员和系统/网络管理员岗位。
2.2通过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能力分析岗位的工作任务,是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非常重要的中间环节[2],也是实现能力本位课程开发的必要条件,创建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体系,必须经过认真的工作任务分析。我们邀请来自企业和行业一线的工程师共同召开了工作任务分析会,围绕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的分析,确定计算机通信专业各岗位相对应的任务领域及对应的职业能力。通过这次任务分析会,总结出任务领域,参见下表(职业能力限于篇幅不再一一列出)。在工作任务分析会中我们共邀请了12位来自相关企业一线的专家参加。从上表可以看出,共有10位专家选择了“系统安装与实施”和“系统维护”为需求量最大的任务领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本专业所确立的培养目标——“建网”(网络工程施工人员)和“管网”(网络系统维护人员)人才是企业用人需求量最大的。
2.3以工作过程为线索,重组课程体系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进行知识的选择和内容的取舍,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并制定了相应的课程标准。首先,依据网络环境的整体性,确定阶段性的能力目标。无论是企业的网管人员还是IT业技术支持人员,所面对的都是一个完整的网络环境。实际的网络错综复杂,子系统之间有众多的关联。因此,我们的课程体系是以整体的网络环境和有步骤的工程为目标,融路由交换、服务器软硬件、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等各项网络技术为一体,把各种设备、技术整合起来,提升到整体性的网络综合集成能力的培养。其次,依据职业岗位的方向性,确定计算机通信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必须围绕岗位群来设置课程体系才有发展前景,计算机通信专业也是依据专业调研和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根据计算机通信专业的就业岗位来设计本专业课程体系。整体的课程体系由素质平台课程、专业平台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构成,每类课都有对应的课程群来支持。其中素质平台课程主要包括“两课”、体育、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等课程,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以网络通信为主轴,以网络系统三大模块(综合布线模块、系统集成模块、网络管理模块)为核心,指向布线施工技术员、系统集成技术员和网络管理员三个岗位,并在这三个方向上按照学期设置阶段性能力递进的课程链。第一学期是专业平台课程,主要是各计算机专业方向的入门认知课程。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掌握各计算机专业方向的概貌和基础,并为以后选择专业方向奠定基础。包括计算机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对应计算机应用专业)、小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对应计算机通信专业)、VB程序设计(对应软件技术专业)和Photoshop图像处理(对应多媒体技术专业)等课程。第二学期是专业核心课程。经过一学期的学习,选择了计算机通信专业方向的同学就转入本专业的课程学习。本学期主要是让学生学习本专业三大岗位的核心课程,奠定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第三四学期是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在这两个学期中,以系统及岗位方向为主轴,可有选择性地朝着布线或系统管理方向发展。此阶段注重学生的发展性能力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并促进学生今后的岗位迁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
2.4与主流企业紧密合作,以典型产品设计项目活动依据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在确定了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后,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比如说路由器和交换机),来设计项目活动。具体的项目活动以工作任务为起点,以实训项目带动知识学习和技能的掌握,融合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课程的职业性与实践性。任何职业课程都离不开具体的产品,在计算机通信领域我们与数据通信行业的主流企业进行了紧密合作。比如说系统集成方向课程是以思科网络设备为主。为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将在现有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基础之上,与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美国Fluke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引入企业资源,开设相关课程,其中《H3C组网技术》和《高级路由与交换》针对系统集成岗位,《综合布线测试和认证》针对综合布线岗位。这些课程的开设可极大地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湖南城市学院;就业;对策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精英型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化,大学生就业竞争日趋加剧,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近几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基于这样一种情况,我们对湖南城市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3届的毕业生进行了追踪调查,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一、计算机类专业的就业总体形势
1.整体就业形势严峻
数年来全国高校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计算机教育行业渐露疲态,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高校而言,存在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又不能培养学生熟练的应用能力的问题[1],出现了顾此失彼的局面,从而导致了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从而反映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身原因
据近几年回收的有效问卷调查结果,不管是从事如计算机的销售与技术服务、支持,数据录入,办公网络管理等计算机专业相对低端的工作,还是如从事软件开发、编程,网络工程师等计算机专业高端工作,50%以上的2013届毕业生从事了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一小部分人则选择了继续深造考研或者考公务员这两条路线,也有45%左右的毕业生从事了非本专业的工作;并且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就业区域选择上,毕业生大多数倾向于留在工作环境好的大城市和地理地置好、生活条件优厚的沿海发达地区,从就业地域划分来说,40%的毕业生留在了本地工作,51%的毕业生选择了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的大城市发展。就业区域大城市化,是因为大城市经济发达,消费水平高、人文素质高,薪金待遇高,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还没得到转化,还是受到就业被专业化和就业地点理想化的思想牵制。
以我院的2013届毕业生为例:
二、思考与对策
通过对计算机专业就业状况的分析,计算机专业学生虽然就业面临一定的困难期,但IT产业仍是一个就业前景比较好的行业。通过调查和实践,我们觉得促进计算机专业大学生顺利就业,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探索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可以跟经营计算机行业的企业合作,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相关硬件设施,企业承担提供一定的设施使用费用,提供实训知识和项目[2],指导学生完成企业需要开发的项目,学生运用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短期的实训,掌握一门开发的计算机语言或是技术,企业给学生进行实训过程中,发现技术过硬并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吸收为公司员工[3],而且可以减少对这类员工的技术开发培训,实现实现校企合作。
2.科学定位--进一步加大专业和课程的改造力度
我院有三个专业:网络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又分为软件工程和嵌入式两个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为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两个方向。今后必须进一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增加学生对于课程、专业的选择机会,根据学科建设需要和社会人才需求,依托学院现有的科研力量,创出更具成员特色的新课程体系。
3.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完善自身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很多学生对学了专业但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扎实并且没有专业技能,而无法从事专业对口工作感到惋惜,对这类型的学生,负责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应指导他们对自己进行职业分析[4],找出自己的职业兴趣,分析自己具备的优势,以便有针对性地找工作,达到顺利就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双双、于娜.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4).
[2]冯智恩.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现状与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3]马润成.创新学生工作,迎战IT就业"寒流"[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13):1171C1181
[4]赵艳.计算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就业问题探析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4):7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