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工技能实训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是一门针对高级维修电工考证开设的课程。
它以实践为主,但是没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就将出现问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可明显地体会到这点。很多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理论是基础,非常重要。但是,学生往往不喜欢学习理论,或是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用理论指导实践。根据这些情况,笔者采用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
下面以“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中的PLC控制电路教学为例,探讨教学方法。
一、实物演示,从现象到原理
电路的原理非常重要,如何能讲清楚是个难题,让枯燥的原理分析变得生动些更不容易。传统的教学习惯根据原理图分析电路,然后得出电路的现象。这样的教学就显得死板。如果先从电路的现象入手,通过视频演示、实物演示等方法引起学生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再来分析原理,效果将会好很多。
PLC控制电路总共有三个考核电路。每个电路的控制方法不同,现象也不同。每个电路都事先连接好,用实物投影或者录像的方式演示电路的现象,先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学生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的原理。这样一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分析原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例如,第一个项目是电机的双速控制,如何让电机双速运行、主电路如何连接是难点。很多学生只能机械地按照原理图连接,却不能理解原理,操作起来非常死板、呆滞,容易出错。教师如果先展示电机的双速运行,引出如何连接的问题,再点出双速电机的三相绕组的内部结构特点,从绕组的接线变化角度分析变速原理。学生对原理有了根本的理解,接线时就显得从容自如,连接方法也多样化。又如,电机的制动是个较为抽象的概念,但是直接演示电机的迅速停止,学生马上就能理解。
二、教学做融合
教师教是为了学生学,学生学是为了做,所以教学做是一体的。教的方法是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一件事要怎么做就要怎么去学,怎么学就要怎么去教。不管教学做还是做学教都离不开做,做要在学和教的基础上才能做得更好。教学做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故称为教学做融合。
一个控制电路的分析内容较多,包括原理分析、程序分析设计、电路接线图设计。大量的信息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疲劳,降低学习的效果。所以,将讲解内容分解成块,边教边学边做可以降低教学难度。例如,对于电路的接线图设计,教师在分析设计的思路技巧之后,分发设计图纸,让学生边学边设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有思路,在设计时有很高的兴致,碰到难点,也可以一起讨论,气氛活跃。
三、理论实践交替进行
教学的开始是先教再实践,但是实践后,还是要回到理论,实践与理论相结合,从而更进一步地指导实践。这个环节是最重要的环节。通过学生的实践效果来看,往往很难将电路的运行现象与电路原理联系。理实交替更多应用在电路出现问题的时候。分析电路的故障原因,是对理论的回顾,更是进一步地理解实践的意义。教学方法是:学生电路连接好后,选择几个有问题的电路板,通过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全部学生,一起分析故障的现象,结合理论,从而判断故障出现点。例如,可以首先观察PLC的指示灯。因为电路是PLC控制的电路,先要确定PLC正常。个别电路板PLC指示灯正常,电路却没有反应,那么判断是连接上出问题。回顾设计的I/O接线图与实物接线图,分析故障点。在这个过程中,结合线路分析,就能很好地巩固设计的知识。又如,如果能耗制动电路制动效果失效,那么首先可以对电路其他部分的功能进行肯定,缩小故障范围。然后分析制动的原理,是哪些电器控制制动,判断故障点。在故障排除的同时,进一步理解了制动原理与效果。
“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今后还需要不断探索实施的手段。
参考文献:
[1]白洁.浅析将维修电工考证融入课程教学中的方法[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关键词】电工技术实训;技能鉴定;方案
《电工技术实训》作为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机电应用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应用范围极广。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作为目标,新时期,我们不得不对教学进行改革,采用活跃的教学思想、开拓创新意识,提出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相互结合的教学方案,该方案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主,从安装、维修、操作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技能,探寻工学合理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一系列改革。
1改革教学方法,推动工学合理结合
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时成绩并不理想,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可忽视。实训教学就是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改革教学方也是高职教育满足社会发展必然进行的改革。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具体操作性人才的重任,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具有职业定向性、职业技术同步性等特点,这要求高职教育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导向的办学反战,紧跟社会发展需求,促进高职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等方面密切结合,面向全社会、市场办学。高职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案中教学体系与技能鉴定严重脱节,学生在校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职业需求,学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参与校外辅导应对考试。电工技术实训改革的思路和模式可以借鉴其它实训课程改革的优秀经验,以职业技能为主训练学生,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就业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针对上述分析,高职院校必须改革人才培养理念,把技能鉴定工作纳入电工专业学生实训教学中,把国建对电工职业技能鉴定职位要求引入电工技术实训教学中,参考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基本参数,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依据企业生产过程中真实人物,制定相应的教学项目。将整个实训课程划分为基础、应用、综合、生产、顶岗实训技能实训这五个部分,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确保电工技术实训专业技能与职业标准合理接轨,达到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相关要求。
2加大电工技术专业建设,确保技能鉴定有效开展
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来说,必须立足于校企合作的教育方案,加强电工技术专业基本建设力度,采用内部实训与校外实训合理结合的方式,制定一套完整地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同时,职业院校必须加强对职业技能和素质的培养力度,改革并优化教学课程内容,把教学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之上。因此,高职院校对电工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遵循国家已有的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结合规范的职业标准和大纲教学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制定精细化的时间技能测试标准,将学生掌握电工技术实践技能予以量化。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完善电工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高职院校因加大电工技术实训室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把企业常用的电器元件引进实训室教学课程,打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让学生在高仿真实践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信息。
3教学内容与技能大赛紧密结合,提升学生竞技能力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其教学核心为培养职业能力和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职业技能鉴定作为连接高校教育和就职岗位的一座桥梁,必须将职业技能奠定纳入教学体系中。高职院校可以组织电工类学生参与维修电工为代表的多项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中,从而获得学历与资格证书“双证”或“多证”,有利于毕业生顺利进入工作岗位。高职教师普遍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少之又少,部分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在抵触、厌学的情绪。如果教学中一味采用单向灌输的模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竞赛也是一种教学,谁都可以通过努力、尝试获得成功。开展技能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内心渴望表现、认可的心理,促进学生积极的学习研究,如:将技能大赛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竞赛训练中可以纠正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便于学生进行高效学习。依据国家各时期制定的电工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学校开展一系列技能大赛,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赛,培训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因此,电工专业的实训教学必须紧跟大赛步伐,设计一些与国家大赛有关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组团参赛,实验室全天开放,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技能力。
4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为实训与技能鉴定提供支持
教师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技能素质,才能保障开展的实训课程与职业技能鉴定合理融合。高校可定期安排电工技术专业教师定期进入企业进行技术交流和学习。从教师角度来说,深入企业实践提升其所教教课的认识程度和实践操作能力,帮助教学在教学活动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时,高职院校要积极鼓励教师参与社会的职业技能鉴定与资格考评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可高薪聘请与本专业有关的企业专家、讲学或兼职老师,从而提升本专业教师的科技能力及服务水平。高校开设可观的条件,将企业优秀的电工技术工作人员吸引至学校,承担学生的电工技术实训教学工作,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配备高素质的师资团队是改革教学方法、重构课程内容、建设课程体系的基础,是促进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不可替代的人群。
5结束语
总之,电工是一种高危行业,受到国家广泛重视的特殊工种。电工行业自身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因此,要求学习电工专业的学生掌握较强的时间操作能力,培养可以将理论与技能实践有机结合的人才,促使职业教育与就业岗位实现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刘建华.电工技术实训与技能鉴定结合方案研究[J].电子制作,2013,9(2):144.
[2]黄小龙.电工基本技能实训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东方教育,2013,13(7):33,35.
[3]杨扬.基于高职院校电工技术课程的实践教学[J].价值工程,2013,37(31):279-279,280.
[4]陈静,刘兵.《电工技术》实验实训课程改革探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6(3):310-312,320.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资格;衔接;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205-02
职业教育是我国人才培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五年制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五年制高职《电工电子技术》课是机电专业、电气自动化控制专业、计算机专业、电子电器专业、汽车等工科专业的基础技术学科,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典型的应用性、突出的技能性、较强的实践性,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是一个以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的课程体系。笔者通过探究《电工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结合,可以改变目前五年制专业教学与职业资格存在的脱节现象,还能很好地提高专业教学效果,也更符合人才培养目标。所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一定能很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一、五年制高职专业教学要求
五年制高职专业学校目前都是按照统一的专业教学进程实施教学的。当然,由于各个学校实际情况不同,可实施计划有所不同,但总体都是按照五年制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现举例说明两个专业的教学进程安排。
1.《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要求: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包含:①《电工技术基础》包含电工仪表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3、4学期完成,每周4节课,共112课时。②《电子技术基础》包含电力电子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4、5学期完成,每周4节课,共100课时。③《电工基础技能训练》(含电工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计1周时间,共28课时。④《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子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5学期完成,计2周时间,共56课时。该“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共需286课时完成,约合10周时间。《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进程中,在第8学期安排了4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在第期还安排了6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考《维修电工》高级工。实际教学安排中第8学期4周120课时的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是考中级电工,而第期6周180课时的维修电工技能训练最终是考高级电工。该教学模块《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要求为:①本课程为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不同模块可由不同的教师分别任教。②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模块,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③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以应用性教学为主。④课题选择与工业应用项目相结合的为主。
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要求:五年制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安排表中“电工电子技术”模块的安排:①《电工技术基础》包含电工仪表内容,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每周6节课,共96课时。②《电子技术基础》是理论教学课程。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每周6节课,共90课时。③《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工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3学期完成,计2周时间,共56课时。④《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含电子测量)是实训课。计划安排在第4学期完成,计3周时间,共84课时。该“电工电子技术”模块,共需326课时完成,约合11到12周时间。《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进程中,在第5学期安排了6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综合训练,在第8学期又安排了8周时间进行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考《维修电工》高级工。实际教学安排中第5学期6周180课时的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是考中级电工,而第8学期8周240课时的维修电工综合训练最终是考高级电工。该教学模块《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要求为:①本课程系综合化、模块结构课程,宜采用或编写相应教材实施教学。②要简化原理阐述和繁冗计算,理论知识以够用为主,注重学生技能培养。③实践性教学环节,宜采用理实一体化或项目教学法。
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在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这些技术基础课以及专业课应采取理实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前在电工、电子教学中还做一些实验,现在已经不做实验了。就目前的教学实际中,许多学校未采用理实一体的教学方法,还是在理论教室上理论课,即使采取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其教学效果也显然未能达到预期要求,加之现在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想象结果是什么样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职教人都知道。
2.维修电工技能训练课程在实施教学时也存在一些问题:①单独进行技能训练学生难以接受,所以教学效果并不好。②1周(或更多)训练时间太短,学生还没有掌握技能已经结束了。③教学安排并不都是理论课结束以后再上实训课,可能是实训场所安排不过来,但作为实训指导老师只能按时间掐内容,这同样没有教学效果。④有些学校没有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实施教学。目前的技能训练课是达不到技能鉴定考核要求的。
3.在职业技能鉴定考核中,笔者多次参加高级工的考核,发现有时会出现比例较高的不合格,或者是理论或者是技能。究其原因是学生没有“学过”这些内容或是这个课题(项目)没有训练过,所以不会,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未按照初、中、高的要求逐级加强技能训练,这自然就导致了不合格。
三、《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的探究
1.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要求。前面述及两个专业最终要进行维修电工高级工的职业资格鉴定,而国家职业标准对维修电工是有一定要求的。①鉴定要求:首先学生要通过初级工的考核,然后再进行中级工的考核,通过后最后才能进行高级工的考核。②基本要求:首先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再就是基础知识要求,包括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电工读图基本知识、电气控制基本知识、常用电工材料电工工量具仪器仪表、供用电知识、钳工基础知识、安全文明生产知识、质量管理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等。③工作要求:国家职业标准是按照5、4、3、2、1级,即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的技能要求依次递进,高级别包括低级别的要求。这里简单介绍初、中、高级的工作要求:①初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正确准备个人劳保用品,正确采用安全措施以保证安全生产,能根据工作内容合理选用工量具,能根据工作内容正确选用电工材料,能够读懂并分析一般电气控制原理图和接线图。二是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掌握基本电工安装操作技能,能够按照要求安装调试一般复杂程度的电气控制电路和简单电子电路,能够检查排除一般复杂程度的电气故障,能拆装测试一般的异步电动机和变压器及常用电器。②中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会常用工具量具及仪器仪表的使用,读懂与分析较复杂的电气控制原理图及接线图。二是电气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能按照要求安装调试较复杂的电气控制电路与电子电路,能用示波器等仪器对较复杂的设备电气控制电路进行检修故障,能够测绘一般复杂程度机械设备的电气部分。③高级工。一是工作前的准备,要求读懂与分析复杂电气控制原理图,如数控系统等。二是电气控制安装调试与维修,要求能按要求安装调试复杂电气控制电路如PLC控制电路,能够检修复杂电气控制电路如龙门刨或数控系统的电气故障,能测绘较复杂机械设备的电气(电工电子)原理图接线图及元件明细表,能对一般机械设备的电气修理进行工艺编制、会新技术的应用。三是能指导低级别电工进行工作,
2.《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①教学内容的衔接。首先,我们将《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电工工艺与技术训练》、《电子装接工艺与技术训练》这四本教材的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维修电工》初、中、高的考核要求进行对照,包括知识要求与技能要求。其次,我们将必要的知识内容和技能要求提炼出来。第三,我们将这些内容作了重新编排,作为我们的校本教材。这是非常难的一步,因为每一次课都必须包括知识要点和技能操作要求。②教学方法的衔接。教学时,我们根据事先编制好的校本教材,完全采用行知一体的教学方法来实施教学,也就是说每次课的内容都是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操相结合的。例如,某次课的内容是“照明电路安装”,学生通过串、并联电路的安装,掌握了电工操作的基本技能、电路安装的基本要求、电路安装的工艺要求等;还掌握了电路的组成、电路的联接、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重要概念。这些安装技能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概念也是学生通过通电试验得出的,更不会忘记。这种方式显然是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愿意这么上课。③教学考核的衔接。前面的校本教材每一次课都有一个课题或是一个项目,每个课题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要求和技能训练要求。我们将这些要求,按照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列出表格,根据职业标准对每列内容给出配分,课题结束前对学生进行打分。多次之后,学生自己也会评价自己了。
通过以上衔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效果大幅度提升,职业技能鉴定的成绩明显提高。以上介绍的只是我们的初步探究。由于篇幅还有许多比如课题与课时的问题等,就不赘述了。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课教学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衔接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通过《电工电子技术》这个模块实施衔接,已经有了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谈学梅.我国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 工作过程 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传统“电工技术”教学的缺陷
传统“电工技术”教学通常存在诸多缺陷:“先理论,后实验”的传统存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知识与技能不同步的缺陷;教学顺序不能与课程体系中前导课程、后续课程教学进度相配合;教学手段单一,不能满足理实一体的教学需要;教学内容设置不能适应不同专业人才目标培养的要求;实践项目配置重验证性实验,不适应企业职工岗位能力培养;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单一。为促进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对《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进行重新设计。
2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工技术与应用》课程设计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教学模式是将“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六个工作环节引入职业教学过程中,而新兴的现代职业教学模式。新课标中要充分体现这种新教学模式。
(1)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将传统的《电路基础》与《电工技能》整合为《电工技术与应用》。改变“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模式,转而采用“基于工件过程,以项目为载体,整合电工理论”的教学模式。克服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技能不同步的弊病。
(2)合理安排项目教学顺序,以适应相关前导与后续课程。新课标中将“储能元件电典型应用”项目安排在最后,这样学生既具备微积分数学能力,同时,结合《电子技术》教学使“电路谐振”和“动态电路”特性在“调谐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电源滤波器”等电路得到充分理解与应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
(3)在项目实践引导下,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如可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实验室验证实验、实训室项目实践并举。依据不同实验的特点,精心设计各类实验实训满足教学需求。详见表1所示。
表1:各类实验名称及功能
(4)新课标准重点是从职业电工工作内容中鳞选教学素材,设计课程教学项目。将电工理论与电工技能分解整合到课程教学项目中,在不断重复 “工作过程”,实践“教学项目”中学习电工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即重复的是相同的“工作过程”,不重复的是 “工作内容”。新课标所设计的“教学项目与教学目标”详见表2所示。
表2:教学项目与教学目标
(5)改革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课程对学生“项目实施+职业素养+专业理论”三方面进行考核,其中“项目实施+职业素养”以过程考核为主,“专业理论”以传统的结果考核为主。引入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参与考核,实现课程考核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具体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比例详见表3。
表3:课程考核内容与占分比例
3教学实践中注意事项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分组或学生独立完成,应与相应工作环节相配合。如资讯、计划、决策、检查、评估等环节分组实施,而技能实施环节学生独立实施。
(2)教学中应注意知识体系构建。当课程所有项目实践完成时,即课程知识体系构建完成之时,知识内容应以满足高职教育要求为要。
(3)课程考核既注重过程考核,又不应忽视结果考核。严防借过程考核之名使课程考核流于形式,进而造成课改失败。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实践;双控开关;教学效果
作者简介:黎运宇(1974-),男,土家族,湖南张家界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讲师,西南林业大学机械与交通学院硕士研究生;杨秀增(1974-),男,侗族,湖南怀化人,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广西 崇左 532200)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民族师范学院2012年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GYB201224)、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新世纪高等教育教改工程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A13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6-0126-02
“电工技能”是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化工工程专业、网络技术专业和通信技术本、专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按照高职高专教学大纲技能实训的要求,和国家电工中级技术标准的训练要求,内容比较多,涉及面广,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但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电气元件接触较少,学生难以理解原理、接线方式,抽象的学习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采用现场教学,直接在实训室上课,应用项目教学法,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在现场看实物和电路图以及现场操作,既能掌握原理又能训练安装技能,掌握排除电路故障的方法,有助于达到中级考工排除故障的能力要求,学习效果比较好。
一、项目教学法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著名教育家伊利诺易大学教授凯兹博士和加拿大教育家阿尔伯特大学教授查德博士共同推创的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活动教学法。它以“项目引导、任务驱动”为主要形式,将实践项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用实践任务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知识传授与任务实践紧密结合,由学生亲自进行项目制作,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且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真正做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1]它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了模块化和综合化的教学内容。以职业岗位实践能力培养为实践教学主线,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意识和动手能力,这正是新课程改革目标中的探究式教与学的模式。该教学方法体现了实践和学生自主协作两方面,实践该方法分5个阶段进行:第一,项目任务的明确,即告知项目的目标、任务、原理;第二,共同制订项目方案或计划,即工作步骤和程序;第三,项目过程的实施和实践;第四,检查、验收成果、评估效果;第五,提升探究阶段。
二、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中的实践
通过参加“电工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常用的电工电气图,能够按照电工考级要求排除电路故障。主要涉及到电路控制板(箱)安装、照明电路的安装、日光灯电路的测试、电路定律的验证、电子线路板的焊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控制等内容。笔者以双控开关多地控制一个灯为例。
1.项目任务的明确是前提
先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重点,明确学习任务是顺利开展具体工作的先决条件。首先由教师提出如何来实现楼上楼下共同控制一个楼梯灯的任务(即双控开关多地控制一个灯),再让学生分组,各组提出解决方案,收集方案,然后点评,最后讲述选中的2个双控开关两地控制一个灯的具体做法。步骤:简述器件材料;画出电路图;原理分析。
(1)材料:双控开关两个,2.5mm22米,灯头一个,灯泡一个,电源插头一个。
(2)图(略)。
(3)原理:插座插上220V的电源电压,1)当开关LA、LB中的1掷刀分别同时置于2位置时,则电路导通,灯L发光;2)当开关LA、LB中的1掷刀分别同时置于3位置时,则电路导通,灯L发光:3)若开关LA中的1掷刀置于2位置,LB中的1掷刀置于3位置时,电路不导通,灯L熄灭;4)若开关LA中的1掷刀置于3位置,LB中的1掷刀置于2位置时,电路不导通,灯L熄灭,即可实现A地开关,B地开关,A地开B地关,B地开A地关的4种工作状态。学生需要讲清楚双控开关的结构和控制方法,拆卸安装方法注意要点,提示所用的知识点,可能出现的故障;能独自读懂原理图,完成接线和排除故障的方法。教师参与学生讨论,培养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项目计划的制订是保障
计划是在明确目的前提下,对任务具体实施过程的规划,实施步骤的先后顺序,避免盲目性,是提高效率和顺利完成任务的重要保障。教师通常制订好原理图、器材清单、任务单、评估明细表、实训报告表格等,实训室具备学生人手一台电脑的上网查阅资源的条件。此过程中他们依据自由组合的小组,实验用木板8块,每组安排2人,自己着手实施步骤计划的制订,确定出先后顺序和合理安排每个步骤所需的时间、分工等,然后领取好器件和工具。同时教师应必备相应的教学计划,做好项目实施步骤、先后顺序、解答某步的具体实施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模仿、使用工具的能力,另外要对项目中有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预设并准备应对预案。
3.分步骤按计划实施是关键
实施过程按计划实行可以使小组成员思路清晰,分工明确,进行起来有条不紊,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有利于提前完成任务。各成员按计划展开工作,基本顺序如下:用CAD画出接线图——修改——检查器件的好坏——拆开双控开关——卡口灯头——剪断导线——并剥掉合适长度的绝缘层——安排好器件在木板上的位置——按照接线图的先后顺序进行接线(应正确处理接线端和导线的颜色)——并用螺钉固定安装在木板上——按照灯具的安装工艺要求进行。教师应巡视指导学生的实践过程,比如灯的发光原理,双控开关的操作原理,四种工作状态的描述,工具的使用方法,绝缘层的剥削长度,插头、开关、灯头的安装工艺,导线的牢固连接、美观布置等方面。学生可通过网络资源收集材料,解答疑惑,讨论交流,完成操作过程,教师进行检查和指导。经过教师的检查许可后,将插头插上单相插座验证。对于顺利可控制并能发光的同学给予口头鼓励,对于不能发光的同学着力查找故障点,分析原因。
教师强调并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指导并示范学生查找故障和如何排除故障,对已经接受理解的同学设置不同的故障进行考验式的练习提高。掌握电路故障的检查检测方法,观察故障现象,明确故障范围,通过测电笔、万用表等仪表找出故障点。当实训中出现难解决的方面,要求同学间先讨论、查阅图书、网络资源,最后才能请教师解决。故此能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思想意识,规范化行为,提高学生自己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
4.检查评估是完善
评估是对项目实施的过程优劣及成果的质量进行评价,通过评估可以发现问题,起到导向、诊断、激励作用。方法方式: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展示作品四步走的方式对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一方面学生记录项目实施的实际时间,对照计划时间,作自我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互评评出完成效果最好最快的组别予以表扬,并给予平时分奖励3分,学生表现很积极,此环节带有竞争性和趣味性;对于完成情况差的也实行展示,找出差距。另外教师给学生设置个别故障,检查学生能否掌握排除故障的方法和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能排除故障的学生给予奖励平时分3分,不能排除的故障,由教师在师生共同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解答演示,并点评学生在该项目实施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对工艺安全要求认识的缺陷,指出与中级考工排故的能力的差距,表扬先进总结,同时让学生填写实训报告(没完成的同学课后完成),观看所有组别的作品,让做得最好的学生介绍经验体会,取长补短,让学生体现出荣誉感和形成追赶先进的良好氛围。
5.提升探究是拓展
提升探究是针对基础较好、有求知欲望的优秀学生而设立的,富有挑战性,能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对完成快、效果好、求知欲望强的同学布置新的任务,三地点控制一个灯的实现,分配他们四个双控开关,让他们自己研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及接线图,并完成接线,并检测试验通电。一般有3组的同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应给予他们平时成绩加3分的鼓励表扬,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也起到了鞭策促进效果,探究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结论
项目教学法在“电工技能”课程中的实践,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第一,能顺利完成实训项目、理解原理和熟悉掌握电路结构,对电工工具的综合使用、电工安全规范、检查检测电路故障方法、接触实际的器件等方面均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项目化实训为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提供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合作性等得到了充分的发展,项目化教学促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观念和行动上的转变。[2]学生在此过程中出现了上图书馆借阅资料、上网收集资料的,养成了分析并记忆电路的良好习惯。学生动手实践,能全面运用所学知识,增强了学生综合素质及动手职业能力,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项目化教学使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式由原来的“保姆式”,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指导式”,[2]老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知识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重视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要求教师既能上理论课,又能指导学生实际操作,也就是所提倡的“双师型”。[3]第二,务实的关键在于项目,项目的选取和设立要有实践性、典型性、启发性、目的性、难易性。第三,有效的关键在于环境、学生的求学欲望、协作精神、组织状况、场地条件等。
在实践中要提高教师自身知识和能力,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完成一个项目后必须总结优缺点,找出存在的缺陷及时改进。只有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好的教学法在“电工技能”中的应用并增强、延伸和完善,才能满足日益变化的职业岗位的用人需求,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张维,姚常青,杨亮.非电类《电工电子技术》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与应用[J].电子世界,2013,(7).
[2]颜建美.浅谈项目教学法在《电气控制实训》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9,(3).
关键词:中职;《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实训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1.077
0前言
《建筑电工》课程主要培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掌握和运用建筑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够具有一定分析和解决建筑电工相关技术问题的实际能力。同时帮助学生了解建筑电工事业的最新发展和应用前沿,为从事专业的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能力和全面发展的专业素质。通过对建筑现场常见电气故障、事故隐患与事故案例的分析和解读,在实训、实习等实践中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阶段很多中职学校都开设了土木水利类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和加工制造类机电相关专业,由于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通常出现《建筑电工》课程套用机电专业教师和实训设施的情况。由于教师对于建筑施工组织、建筑现场管理、建筑电动设备等了解不深,导致现阶段的《建筑电工》课程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能够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常用低压电器、照明线路安装、电工仪表使用等,但是对于施工现场的配电、电动建筑机械和手持式电动工具使用、现场危险环境因素与雷电防护及施工现场的用电管理等就一知半解。
依托就业调查的反馈,目前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学生的建筑电工课程与岗位标准严重脱节,毕业生的安全技术知识和技能通常不能满足《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大纲(试行)》的岗位要求。《建筑电工》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毕业学生对现场施工专用电动设备设施认知和操作技能的缺失,导致了工作效率低下,也成为了安全施工的不确定因素。针对以上问题,学校从四个方面着手开展《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
1开发教学资源,实现理实一体
北部湾职业技术W校建筑教研组与机电教研组通力合作,整合现有的师资力量,形成教学资源库,有针对性地培养有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建筑电工。选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组织编写的《土木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细节丛书》之一《建筑电工》作为教材。根据教材分章节制定教学计划、制作课件、编制实训任务书,同时整合动画演示、场景视频等内容形成一个高效的教学资源库。统筹制定《建筑电工》课程标准、教学计划,按章节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每次实验课的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实施步骤设计。在教材选定、课程标准、授课计划制定、实训室规划、教学资源库建设等问题上统一思想、分工合作,多方面、多层次、多维度调查论证,共同完成任务。采用特种专业培训教材作为课程教材,并以此教材为依据建立教学资源库,增强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多维度开发《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资源,形成包括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电子课件、教学任务书、模拟动画视频等内容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教学方法上采用任务式教学法,将《建筑电工》实训课程分为十个工作任务,采用将工作任务与知识点结合的任务式教学法推进实训教学。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结合动画和视频等讲授知识点、演示操作过程和组织开展实训,让课堂教学变得形象、直观、易解以提高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讲授法、演示法、实训法、协作学习、问题解决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实践教学中主要通过任务导向、演示观摩、操作练习等教学方法。各授课教师结合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标准要求,结合授课学生的特性,精心设置课程标准、授课计划,通力合作开发《建筑电工》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形成集体备课、资源共享的友好合作氛围。通过任务导向的教学,真正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讲训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增强建筑电工教学实效。
2建设实训基地,强化实训组织
近年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工程施工学生多为依靠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学习电工知识,实训场景与工作环境相差甚远。依托自治区重点专业建设计划,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的改造,为培养合格的建筑人才奠定基础。通过调查学校及自治区内中职学校《建筑电工》课程实训开展情况,了解现有实训条件与专业需求的差距。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了解建筑电工操作证培训情况,商讨联合建设建筑电工实训室事宜,进行联合培训考核。
通过调研和咨询,制定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方案,积极配合学校开展招投标工作,在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同时积极制定实训室管理制度,结合专业发展情况凝练实训室文化。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情况,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建筑电工实训室建设,完善实训室管理体系和文化氛围。利用学校争取到的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训室建设项目建立建筑电工实训室,与机电学部现有的机电技术实训中心形成互补关系,搭建教学实训的硬件环境。同时加强实训室的管理,形成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实训室文化,更好地为建筑电工课程教学服务。在此基础上,充分联系本市在建工程项目,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实习,积累建筑电工实践经验。
不断完善《建筑电工》实训教学体系,加强实训教学环境的建设与管理,利用学校重点建设建筑工程施工专业的契机,建成建筑电工实训室并形成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文化氛围。逐步建成了接近施工现场设施设备的建筑电工实训室,改善实训环境,设计与实训设施设备相适应的学习任务书。
3建立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改革
对于《建筑电工》这样的技能课程,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建立了一个有效的评价标准,主要包括理论水平评价、设备认知评价、操作能力评价、创新应用评价及授课效果评价五大方面。使之能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成绩以及课程的理解和创造性等应用能力做出有效评价。
参考职业教育类国家级精品课程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建筑工程施工专业实际,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面向基础知识、技能操作和职业素养的综合评价体系,形成评标价标准、评价表、评价报告等,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和教学实施情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并激发教师传道授业的进取心。同时通过调查研究、选派培训、相互促进、形成成果等形式完善《建筑电工》课程组教师的教研机制,为推进《建筑电工》课程改革提供强劲动力,为提高《建筑电工》课程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在反复的改革和强化下,《建筑电工》课程的理论知识不断夯实,学生操作技能水平不断提高,教师授课及企业用工满意度均显著提升。
4形成教研机制,助力教师成长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力推动了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专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教学、教研新常态。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年轻、富有朝气、有创新精神。在精品课程建设期间,我们逐步建设成一个人员稳定、结构合理、师德高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队伍。加强教学科研能力训练与实践,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实训教学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整合,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相互听课、评课、分析、总结、提高的教研体制。
教研组根据“统筹安排,分工合作”的原则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责任管理C制,将相关内容配给教研组教师并设定完成时限,教研组定期开会检查、分析、总结项目完成进度,确保项目顺利完成。引导电工专业教师与建筑专业教师深入交流、通力合作,形成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相互评课、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的教研制度。同时,教研组对精品课程相关经费制定一个经费预算、经费使用监督及效率评估办法。以保障项目建设经费规划合理并按建设要求分步、及时足额投入,提高经费使用效率。
2015年以来,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将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设定为重点建设专业,投入500万元进行专业实训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学校将专业建设、精品课程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重点内容,目标是推进“学部-专业-课程”的规范化模式的建设,通过重点专业、重点实训室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形成专业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促进教学与教研的相互融合。
《建筑电工》精品课程建设大大促进学校机电学部与艺术学部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在教学理念碰撞和实践中形成新的教研成果,两学部教师人数占全校教师的50%。本课题在学校2014、2015级建筑工程施工和建筑装饰专业推行,直接受益学生800多人。同时通过积极联系钦州市住建委培训中心,建成实训室运用到建筑电工操作证的培训和考核上,每年培训建筑电工600多人次。
通过建设建立起教学资源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传承、修正和完善,并逐步向市内兄弟学校辐射、与自治区内外相关学校交流。《建筑电工》课程精品课程建设让更多的教师自如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教学,让更多的学生自主地完成《建筑电工》课程的学习,为建设祖国的明天培养更多的技能型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克凤.建筑电工教学方法探讨[J].职业,2006,(S1).
[2]李巧鱼.《建筑电工与电气设备》教学中的逻辑分析[J].科技资讯,2014,(31).
关键词:电工技术 电子技术 专业技能 实践技能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9(c)-0229-01
1 整合教材内容,确定教学重点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与学生,传授知识和获取知识的最直接地点就是课堂,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第一地点。因此,课堂教学的内容设置的是否合理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很重要,而教学内容来源于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重要依据。教师必须深入理解教学大纲,全面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在备课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重点,弱化难点,挖掘学生能力。
例如:在讲授基尔霍夫定律这一章节时,首先确定电压,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先自己通读教材,了解基尔霍夫定律的内容,再由教师进行总结,教学中运用我们生活实例,列举简单的电路图,求得结果。这样做,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课时要根据学生的听课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内容、速度,随时准备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课程教学大纲既定的教学目标[1]。
在理论教学结束之后马上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将这部分内容的实验做完,这样不仅验证了理论教学内容的正确性,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总之,整合教学内容,准备好上课的内容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2 注重实验实训教学,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合理设置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课程的每个教学内容,从最基本的电工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开始,紧密结合实际工作岗位对电工电子实际操作技能的要求,先对实验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部分进行讲述,把验证理论知识部分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通过实验进一步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同时锻炼了学生对常见电工仪器仪表的使用。设置一部分与实际生活相关的趣味性实验,如日光灯的安装与使用,电动机的正反转安装与使用。增加这些实验的目的即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与电工技术息息相关技能的培养,为后续维修电工考证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也为后续的专业技能课程《电气技术》做好理论与实验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工作。最后附有实验习题、考题,与国家电工职业技能要求完全吻合,使电工实验教学与国家电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现了很好的结合。
除了开展电工电子技术实验教学以外,我们还根据学生对电工电子技术课程的实际掌握情况,设置了为期一周的电工技术实训和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实训课程的设置并不等同于一般的独立设置的课程,它是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期间几个学期的课程体系。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进程及非电类专业的教学进程及相关课程开设以及有关实验、实习安排等,把与电工电子技术理论课程相近的电工、电子技能分解到这些课程的实验、实习中,对那些需要重点掌握和实验、实习中没有涉及的技能,设置专题实训周进行集中强化实训。并且定期开放学校的实验实训室,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来进一步提高实践技能,使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学到和掌握电工、电子技能。为此我们根据在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实训教学中多年来的经验总结,结合机电专业、非电专业的教学计划制定出了电工电子实训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2]。
在实训课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电工实训即融合了“电工技术”理论课程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训练,如仪表、仪器的使用、误差处理以及简单接线、各种电量的测量方法等。又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对传统的实验内容也进行了改革,强调设计性的综合性实训项目的设置。如电工技术实训,原来是学生在事先制作好的电路板上进行各种电路性能的测试、验证。现在我们把它改变为让学生根据实验电路自己识别选择元器件,在万能接线板上自己搭建出正确的实验电路,然后根据实验要求测试电路的各种参数及性能,这样就把各种电子元器件的识别、性能判断以及电路工作点调试等技能融进了实训当中。
3 教师为人师表,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传授学生足够的理论知识,为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做好理论准备,同时让学生充分了解电工电子技术飞速发展的现状和电工电子技能在国家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实例让学生进一步交理论知识和现代的工业生产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习兴趣和献身精神。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理论知识的推导和论证,引导学生认识电工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知识严谨的课程,培养学生的严谨的专业素质和负责的职业道德。在实验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尊重实际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使其养成节约用电、爱护国家财产的优良品质。在电工电子实习中,使学生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学习工人师傅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热爱劳动,注重实践,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情的积极乐观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学生的关注,一定要做到为人师表。比如:充分备课、严谨治教,体现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体现良好的职业道德;教学内容结合生产、生活和学生的思想实际,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课堂内容要精讲,多练,对教材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向学生交代清楚,敢于在学生面前做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立于不败之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以自己的行为来熏陶和感染学生,在各方面都给学生起表率作用。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在完成教学大纲的实验项目外,最大限度地给学生提供熟练的机会,如日光安装、调试等,都可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独立操作。演示和实物教学,可结合实验课进行,如戴维南定理,叠加定律,旋转磁场,电磁继电器,单相、三相交流电动势的产生等采用演示教学法,学生先动手,在实验中不断的发现问题,教师在一旁辅助指正,不断地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学生不现认为课本是枯燥呆板,教师不在局限于课本,动手—提问—解答—提高。把抽象的理论变得具体、生动,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学习有益,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 电工 照明 能力 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这既是高职教育的教学特色所在,也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教育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方法更加强调实践性,实质是知识、技能和态度三位一体的素质结构,这个素质结构主要由四个要素构成,一是完成职业任务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或动手能力;二是完成职业任务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三是职业岗位变动的应变能力和就业弹性;四是在技术应用中的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等。
1 高职院校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现状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楼宇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一门技能性的实践课。其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常用照明设备的安装、室内配电布线的基本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技能和方法,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真正达到电工中、高级的技能操作目标。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先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再进行实训,由于之前大量的理论知识的讲授,导致在实训过程中很多理论知识已经忘记或记得不是很清楚。这样的教学方法是先把理论知识一股脑的灌给学生,后面全部是进行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相反还会有厌恶和抵触,学得很多,学会的却少。特别是在电工照明实训装置上,大多都是在平面的木板等物体上进行,缺乏真实环境下的立体的实践学习,学生碰到实际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有的同学回家后连自家的照明系统出问题都不知如何去处理。学生就业时,在工作岗位上还要实习半年到一年时间才能胜任工作岗位,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进入角色太慢。
2 改进高职院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措施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结合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实际状况,主要从教学方法和实训装置上采取措施:一是采用项目的一体化教学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二是更换原来平面的实训装置,改为立体的房间式的装置。
项目一体化法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使学生在实践中把电工理论与电工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和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真正实现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学。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的主要内容为:室内电气照明系统的主要组成;照明点的布置和线路敷设操作;常用室内电气照明装置的选用、安装、布线、调试与验收;室内电气照明工程材料预算;室内电气照明工程资料整理等。可以让学生在七个方面的技能得到训练:室内电气照明供配电系统及配电箱的安装,电线导管及线槽的铺设,导管穿线与导线连接,开关、插座的安装,灯具安装,电气照明施工图材料计算,电气照明施工资料整理。
电工照明实训项目化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步骤:
(1)确定电工照明实训任务。以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为实体,房间内可设置有常用的照明电器、家具等。根据房间内家具位置和照明与控制要求,将房间内的照明系统分成多个任务,如用白炽灯实现的双联控制、用日光灯实现的单联控制、床头插座和写字台边的插座安装、电表与控制箱的安装接线、风扇调速器的安装接线。确定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时间与目标建设要求。
(2)制定电工照明实施计划。学生根据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间,制定完成电工照明设备配线与安装的实施性计划,编写项目实施计划,确定操作步骤。
学生一般由4-6人组成一个施工小组,项目实施计划由小组内成员共同商量制定。在项目实施计划中应有明确的分工与合作,项目预计完成时间与进度安排,施工步骤与质量目标等方面内容。项目实施计划经教师确认批准后,即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工作。
(3)电工照明实训计划实施。学生根据任务要求的质量目标,制定自己小组的施工方案,完成室内配电布线装置(小房间)电气照明工程的操作施工,同时整理出施工的资料。
(4)电工照明实训质量控制和检测。为了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教师与学生均需要按电工照明安装的规范标准进行施工与质量检测,并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施工资料,如建设方案、每项任务的实施与合作、质量管理要求等。
(5)反馈与改进。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把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学生,首先由学生提出整改方案,不完善的老师再加以引导,最终达到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项目任务,以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6)电工照明实训课程成绩评定。在电工照明实训教学中,由于将实训分成多个任务进行,涉及到的实训项目较多,学生要完成每个项目的操作训练,因此采用综合评分的方式对学生成绩进行考评更为合理。综合评分是理论成绩、技能操作成绩、综合成绩、平时成绩的综合。理论成绩包括每一个项目的动作原理、检查方法和故障分析的书面记录的完成情况;技能操作成绩包括学生完成每个项目的先后顺序、接线工艺及平时技能项目比赛的综合;综合成绩包括学生出勤情况、实训纪律、问题解答、环境卫生等几项情况的综合;平时成绩包括平时每个分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
3 电工照明实训环节项目教学带来的思考
整个电工照明实训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相长的一体化教学过程,教师扮演一个组织者、协调人的角色。项目教学法的宗旨是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应该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则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起指导或提示作用。
而对于学生而言,实现的是“项目学习法”,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训练的一体化学习,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它将电工照明教学课题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技能结合在一起,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展示。学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有独立计划工作的机会,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完成的同时,项目工作成果和学习方法的过程评价也同时产生。
因此教师的项目教学法的本质是使学生实现“项目学习法”,目的在于学生运用已有技能和知识,通过实际操作训练,体现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在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职业规范。
3.1教师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需要由过去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开展自主探究、操作、讨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形成良好规范的习惯。在电工照明实训环节中,将实训装置设置成一个真实的室内场景,可配备相应的照明电器与家具,让学生自己感受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实现室内照明、负载插座、布线等任务的实施。让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发现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技能,易错易混淆的知识也是学生自己在实践中发现的,而不是教师给予的;实践经验是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来的,也不是教师灌输的。学生通过这样的“项目学习法”,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兴趣,达到学习的目的。
3.2项目化教学要有基本设施保障
项目一体化教学主要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训练,学生不再像以往坐在教室里听教师讲课,而是突出学生是“项目化学习”的主体,使学生在训练操作中自主“动”起来、“学”起来。如电工照明实训里面接日光灯、白炽灯、电风扇、电表、布线等,为了能给每个同学有“动”起来的机会,需要一些设备的支撑,教室要配有多媒体,给实施项目化的电工照明实训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3项目教学法应注重团队合作,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
项目教学法,是几名同学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团队的合作很重要。如电工照明实训,床头开关和插座的布线有一段可能就要在同一个线管中,这时负责任务的同学要相互配合。另外,他们与负责照明灯具接线的同学也要相互配合好。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两极分化,特别是自学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比较差的学生容易产生依赖思想,教师要有思想准备,并设计好应对措施。
3.4项目教学法的不同任务之间要有衔接
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衔接性语言,能够把不同任务、不同模块衔接起来,把理论与动手操作环节衔接起来,把前后不同工作任务中出现的理论知识衔接起来,如白炽灯的工作原理和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单联开关和双联开关的区别,这样学生才不会有“零乱”的感觉。这不仅需要教师对整个训练内容体系之间的关系有深刻把握,而且要求教师打破线性的教学思维,将系统网络的思想运用于教学过程中。
3.5要有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重视对学生素质能力方面的评价
电工照明实训课程可以延伸包含有多个项目、模块或工作任务,且这些项目模块都有各自的特点,如照明和网络,电压等级不同。因此,如果采用单一的考核评价模式是不科学、不合理的。要针对各模块的不同特点,设置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先分别考核,再统一评价。评价内容要从理论知识、技能水平、素质能力三方面进行。特别要重视对学生实际工作基本态度和规范操作意识的训练,一个同学在进行安装接线操作,其他同学就一定不能随意送电,这些都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工作态度、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评价。
目前国家在高职院校中大力推广项目教学方法,电工照明实训环节的具体实施,项目驱动、学生考核评价等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探索,教师对项目教学的驾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而且,我们也要思考电工照明实训采用项目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不是最好的,这些都要求我们不断的去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左秀珍.建筑电气安装与装饰照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2] 阴振勇,李英姿.建筑供电与照明.教学实验装置的研制与开发[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7.3:56~58.
[3] 吴全全.“项目教学法”――中德职业教师资进修项目收获之一[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6):5O~55.
关键词: 《电工技术》课程改革 项目教学 仿真课件
一直以来,《电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都是机电系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方案提出的“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建专业课程标准,以职业发展为导向,以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以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教改目标,我们对《电工技术》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全面探索。
一、教学理念
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为目标,我们实行课程教学的工学结合,即把课程的学习过程当做工作过程进行,通过设计工作任务(学习任务),组织工作任务的完成及质量的检查,实现接近实际工作效果的课程教学过程,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课程教学的主要工作是设计工作任务,创设工作情境,开展有效的工作质量监控。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的系统性进行设计,而是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技能知识组织教学内容。就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来讲,传统的教学内容是从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低压电器的组成、原理入手,先了解硬件,进而学习控制系统,然后进行应用设计的学习。而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内容,则强调一切知识能力要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服务,即工作任务需要什么就学习什么,工作任务以外的知识则通过知识扩展去学习。学习的重点是为完成工作任务而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
如项目中的学习情境“电动机星―三角启动的继电器控制”,完成这一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是时间继电器触点线圈和通电延时,需要前期的预备知识是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起动工作原理。有了这些知识,学生就可以完成一个基本的Y―降压起动控制系统设计。学生给出设计方案,小组讨论和教师点评,然后小组成员针对工作计划实施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实施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实施操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实施过程的用电安全并关注学生团队合作、成本节约等意识。对于一名高级技能型实用人才而言,停留在此阶段是不行的,因此要进行知识的扩展和知识技能的总结。各小组可采用不同的方案,通过总结交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学生可通过多种方法完成这一系统的设计任务,从而获得到一次综合性的小型控制系统应用设计的锻炼。
三、教学方式及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
教学方式由传统的教师讲授变为依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所揭示的“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阶段法组织教学,教、学、做同步进行。教师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组织项目小组、布置项目任务、解答学生疑问、监控任务完成等环节。组织项目小组: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课程进行之初,首先要进行学习团队的组织,将班级全体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同时选出班组长。布置项目任务:教师向学生交代项目的学习目标,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等等,并向学生说明完成任务需要准备的知识。解答学生疑问:这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活动部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围绕完成工作任务需要制订工作计划,然后通过自主搜集材料、学习研究、设计制作等过程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是导师,即通过引导、答疑解决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困难,包括学习的疑惑,设备的使用疑惑,等等。监控任务完成:在整个项目完成的过程中,教师要作为一个监工,始终处于清醒的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便引导项目有计划有目的的顺利完成。
2.仿真课件的教学应用
首先,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在很多课程教学中得到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利用仿真课件,可以清楚明了地表达出电器元件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同时能实现拆装、维修的虚拟化,减少实训实习成本。其次,仿真教学环节引入《电工技术》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培养机械类等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拓展《电工技术》课程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适应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教学环境
创设企业岗位工作环境,进行人才规格的零距离培养,这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次课改从教学场所的选择、工作任务的下达、工作任务的执行到工作质量的检查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1.教学场所
教学活动的完成不再主要在教室,而是主要在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样的目的主要是提示、暗示学生:你所进入的学习场所是一个什么性质的场所,在这一场所里所要做的工作是什么。本课程的主要校内实训场所有中级电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仿真实验室。
2.教学活动的过程
首先告诉学生本堂课的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标,布置任务,并进行安全教育。教师讲解完成任务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布置学生为完成本任务应获取的相关资讯。学生4人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查阅相关资料,收集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信息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学会与小组成员、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接下来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对每个学员的设计方案进行论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确定一个实施性的方案。教师讲解成功案例,分析问题案例。针对实施方案,教师指导学员制订控制电路实现的工作计划,包括:硬件接线,小组成员的分工,等等。小组成员按照工作计划进行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学生完成准备工作,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确保实施过程的用电安全,并关注学生团队合作、成本节约等意识。学生对照上述阶段进行自查,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最后教师对任务完成的情况点评,并对知识点和基本操作点进行小结。
五、存在的问题
1.考核问题
在考核方式上,项目教学法注重过程和反思。传统的考核方法是一张试卷定成绩,强调了评价的甄别、选拔、鉴定能力,忽视了教育、改进、反馈与激励的功能。在项目电工技术教学中,这种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通过项目实现的,注重技能,有些内容试卷考不了。但没有恰当的评价也是不行的,因为没有必要的检测手段就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高职学院教学的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考核可分为5个环节:学生自评和互评、老师点评、对照反思、集体交流、修改任务。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提高教学成效。
2.设备问题
工科专业课程的项目教学,要学生完成的是一件一件的工作任务。这些工作任务,大部分与一定的设备有关,没有可以操作的设备对象,学生学习过程的“做”就无从谈起;没有“做”,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也就影响工作的兴趣。因此,保证设备的数量和完好程度是开展好项目教学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有了设备,需要管好、用好,需要一定的管理制度,需要采取一些激励政策护航,特别是在采用仿真课件教学之后,学院应该鼓励教师加强仿真课件的开发或引进。
总之,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以新颖的角度展开实践教学,充分挖掘各方的潜力,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提高和完善实践水平,为培养合格人才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曾煌.电工技术(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