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

第1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

一、前言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和进步的,职业教育也是如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随着这些因素的变化,相应的职业教育也要有所行动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计算机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的学科,随着计算机科学新技术、新概念的层出不穷,职业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不得不加快更新和调整的步伐,否则,我们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将不能适应岗位技能的需求,而终将被淘汰。

此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出现及时指明了各个学科的发展方向,提出了最新的职业技能岗位要求,为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提供了标准。

二、“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技术”技能大赛的现状

随着社会各行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改变原有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和与行业应用接轨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急需进行的一项重要教学改革,这对于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就业至关重要。

2009年,我省首次组织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技术”竞赛项目。该项目的竞赛目的是适应网络产业快速发展及“三网融合”的趋势,体现绿色节能理念,促进网络工程项目及产业前沿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应用,引导高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职相应专业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

随着信息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各行各业的综合信息系统,如交通、物业、商业、银行等部门的监控系统,都需要大批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因此计算机网络人才培养备受关注。

通过竞赛,检验参赛选手在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与条件下实现对网络组建与安全维护的实施能力,设备调试能力,以及网络构架设计改进的能力,包括对常用网络综合布线工具的应用,无线网络构建与应用,各种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现场问题的分析与处理、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安全、环保等意识;引导教师在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引导院校与企业促进教产互动、校企合作,提升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能力素质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吻合度。

从以上竞赛要求来看,考查的内容就是毕业生未来主要从事的工作,和企业需求实现无缝对接。因此,将比赛内容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改革的驱动,“以赛促学、以学促赛、以赛促训”,提升专业课程教学效果,是我们目前要完成的重要任务。

三、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的影响

1.课程体系

目前,很多的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和教材的选取基本沿用普通教育的分科模式,即将专业课程的理论课与实践课相分离,这样不仅造成了讲解内容的重复,而且容易引发前后知识衔接困难的情况,会造成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中的困惑,无法很好的实现技能培养。

因此,要进行课程改革必须从根本上改变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做法,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以岗位实践为主线”的教学思路,以职业领域和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选取时紧紧围绕“能力为本”的要求,深入分析课程的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将原来分散的课程设计和实训教学环节,按照专业结构的关联性整合成一系列的项目体系。

2.课程设置

专业课程设置打破传统学科的束缚,将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相结合,联系学生的自身能力和个性发展,作为一个整体化的行为过程进行分析。从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岗位来看,主要包括网络组建(综合布线与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服务器的配置与管理、网络安全与防护,这些正是“计算机网络组建与信息安全技术”竞赛项目的内容模块。因此,选择哪些课程,如何合理地安排课程可以参照技能大赛的项目设置。必须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综合布线》、《网络工程》和《网络安全》等。

通过以上课程的学习,将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学生向企业员工的转变,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教学方法

在项目化课程体系下,教学方法也应该采用相应的“项目教学法”,教学阵地从教室转移到了实训室,加大实践技能的培训,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根据职业技能大赛的内容设置了综合布线、网络组建、网络服务器的配置、网络安全等综合实训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独立操作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信息、制定项目解决方案,并完成项目的实施和评价。

教师要关注学生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真正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4.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学生成绩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通过考试全面反映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程度,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为评价机制的建立提供了新思路。它可以成为课程反馈以及进一步完善课程与改进的必要依据,成为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例如,在网络跳线制作中,要求现场制作网络跳线13根,用于连接PC和交换机,要求跳线长度合适,线序正确,压接护套到位,剪掉牵引线,符合GB50312规定,跳线合格。这就是具体合理的技能操作评价。

四、总结

目前,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职业院校的教学理念就是要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而我们如何去了解岗位需求,又怎样按照这些需求去制定培养计划,这就要有一个标准来引导我们去实现。职业技能大赛恰好为职业院校提供了这一实践平台,积极参与和组织职业技能比赛是作为选拔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刘文清.论职业技能大赛对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年 第21期.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年6月.

[3]2013年山东省技能大赛 网络项目 竞赛规程.

作者简介:

第2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工程;实验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网络应用系统的普及,网络人才需求倍增,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网络工程本科专业。在网络工程人才的培养体系中,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是其中的主体和关键。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普遍存在实验教学薄弱、与实际应用脱节的问题,如何开展实验教学,使实验教学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是计算机网络类课程教学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既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学到实用技能,是网络工程专业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基本原则。结合近年来网络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对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实践和认识,我们进行了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相关研究。

2网络工程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工程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网络工程专业宽厚的基础理论,较广泛的专业知识,较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较强的动手能力,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和网络工程的应用技术,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研究开发能力的高级技术人才。合格的网络工程专业毕业生应当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及网络工程的应用技术,了解网络协议体系、网络互联技术、组网工程、网络性能评估、网络管理等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了解与计算机网络有关的法规和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能够从事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研究,网络运行管理和性能分析、网络工程设计及维护等工作。

3课程体系结构

网络工程专业教学所包含课程的种类较多,明确各门课程间的支撑关系是开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前提。对于我国的高校来说,网络工程本科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不同高校在进行网络工程本科人才培养时所开设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名称也不尽相同。根据具体课程的教学内容,把计算机网络类课程进行分类,分类结果如表1所示。

在表1所示的各类课程中,网络基础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基本固定,是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基础;网络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有较大的弹性,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网络工程类、网络管理类、网络安全类和网络编程类课程则分别针对网络工程专业不同的研究和应用方向。以上各类课程所讲授的知识既有区别又存在一定的支撑关系,各类课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从图1中可以看到,网络基础类课程是其他各类课程的基础;网络管理类课程需要从网络工程类课程中得到知识点的支撑;同样,网络安全类课程需要从网络编程类课程中得到知识点的支撑;而网络管理与网络安全类课程间又存在相互补充的情况,例如: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的基本功能之一,网络安全又与具体的网络管理方式密切相关。

明确了计算机网络类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就可以更好地制定专业培养计划,在教学中根据各门课程的支撑关系,按顺序开展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分类

4.1实验教学内容的特点

通过研究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体系结构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方向和种类较多,涉及到的实验教学内容则更为繁杂。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验教学有以下特点:

(1) 实验方式不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的开展有多种形式,包括:演示类实验,例如网络设备认知实验;操作类实验,例如物理线缆制作与设备连接实验;设计类实验,例如网络协议编程实验;综合类实验,将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的复杂实验。

(2) 实验设备不同。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不同实验需要使用不同的实验设备,例如:网络应用系统编程类实验只需要网络环境内的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配置实验则需要性能更好的服务器;而某些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类实验需要在三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核心网络设备上进行操作。实验设备的不同除了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不同设备的使用方法外,还对实验教学过程中的设备使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例如,网络编程类实验可以采取每名学生一台计算机的方式进行,而某些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类实验需要多名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

(3) 实验的复杂程度不同。由于计算机网络类实验的实验方式和实验设备差别较大,因此实验的复杂程度也存在较大差别。某些实验只需进行相对简单的操作,例如网络常用命令的使用实验、双绞线的制作等;某些实验需要在深入研究网络协议的基础上,在核心网络设备上进行实验,例如防火墙和IDS的配置实验。

4.2实验教学内容的分类

经过分析可以发现,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验具有实验方式不同、实验设备种类繁多和实验的复杂程度差别较大的特点,因此需要对实验进行分类,以便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选取合适的实验内容。这里把计算机网络各类课程的实验分为基本和提高两大类,如表2所示。

由于网络基础类课程主要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因此这类课程的实验内容较少,且都属于基本类实验。网络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多为新型网络或热点技术,因此这类课程的实验内容没有在表中给出。实验分类的基本原则是:把每类课程中与重点教学内容对应、具有代表性、实际应用中较为广泛的实验内容列为基本类实验;把每类课程中难度较大、涉及的技术和设备专业性较强的实验内容归入提高类实验。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所给出的分类只是一种参考形式,不同高校在组织教学时可以根据各自的培养方向、师资特点、实验室条件等进行相应的调整。

5实验的开设和考核方式

5.1网络实验的特点

传统的实验教学只包括课堂实验方式。随着高校教学的发展,原有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的需要。首先,某些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较难理解,不同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掌握有着较大差别,如果仅限于规定时间的课内实验教学,则会出现部分学生通过做实验达到了帮助理解理论知识和掌握实用技能的目的,而另一部分学生没有完成实验的情况;其次,有些计算机网络类实验,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配置,需要在精密、昂贵的网络设备上进行操作,由于价格等方面的原因,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不可能做到人手一台,需要分组使用,这样同一组学生中,有的学生操作较多,得到了较多的实验机会,而有些学生操作较少,没有达到实验目的。基于以上原因,在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不应仅限于课内实验,应该对原有的方法进行改革。

5.2实验的开设方式

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实验开设方式是提高计算机网络类实验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表2中的基本类实验是各类课程中的重点实验,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适合采用课内实验的方式进行;对于提高类实验,可以根据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实验室条件,采用课外开放实验的方式进行。

对于基本类实验中某些难度较大或重点的实验,可以采取以课内实验为主,以课后开放实验为辅的方式进行。

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机网络类实验教学包括以下步骤:

(1) 教师在课内实验中通过提问、检查等方法了解学生对实验内容和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关键是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 教师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纠正和总结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课后通过预约的方式与学生和实验室管理人员共同确定开放实验的时间、人数和实验内容

(3) 预约过的学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课外的开放实验,教师进行相应的检查和指导

另外,在阶段性教学结束和考前复习等教学阶段,可以安排针对特定知识点,面向全体学生的开放实验。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实验技能,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5.3实验的考核方式

在实验成绩考核方面,可以规定学生在完成每门课程中的课内基本类实验的基础上,以开放实验的方式选作规定数量的提高类实验,即基本类实验为必修实验,提高类实验为选修实验。学生的实验成绩由必修实验和选修实验两部分构成。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完成必需的实验,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这种实验的考核方式既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又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验能力。

6结论

网络工程人才培养基于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和能够让学生学到切实可用的网络实用技能这两个原则。理清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体系结构,合理地选取实验项目并分配到相应的教学环节中,将对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既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又可以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力。课内实验教学与课后开放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教学和考核方式可以解决实验过程中实验课时和实验设备受限的问题,经过改革后的计算机网络类课程实验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郝继升. 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努力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J]. 计算机教育,2007(6):25-27.

[2] 张铮. 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10):163-166.

[3] 綦朝晖,吴江文. 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 高教论坛,2008(4):31-34.

第3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2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以Internet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网络浪潮,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改变,信息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与工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社会需要大量的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管理,网站开发、网络安全监测等方面的人才。计算机网络专业是日前大多职业学校计算机传统专业转型专业之一,成为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新的生长点。现将接合我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实际,探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改革思路。

1 根据广泛的市场调研,通过对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当今的企业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接入互联网、具有自己的网站,部分企业把业务延伸到网络,开通电子商务平台。目前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排名靠前,我们的毕业生,需要大量从事计算机网络行业的基础工作,特别优秀可从事计算机网络研究工作。

暑假期间,笔者在教师培训期间进入企业调研,通过行业和岗位分析,基本确定计算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从事网络系统集成、网络运维管理、网站建设与维护等岗位(群)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网络系统集成岗重在网络互联、网络管理与安全、网络工程实施等知识的应用,即建网能力;网络运维管理岗重在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即管网能力;网站建设与维护岗是重在网站的开发和应用,即用网能力。

2 明确职业岗位,通过分析工作任务,专项能力分析,确定课程模块,建立专业课程体系

通过以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认了技工类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就业岗位有:计算机网络操作员、网络管理员、网站管理员、网站设计员、网络工程施工员、网络安全员、网络产品销售员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围绕岗位群设置课程群支撑体系,课程改革也必须围绕岗位群以知识建构和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按照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和建设流程,专业核心学习领域的设计是由网络技术典型职业能力分解而来,在本案例中细分为网络系统集成(建网能力)、网络运维管理(管网能力)和网站建设与维护(用网能力)三大岗位群,然后对三大岗位群所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组合或分解,从而得到网络技术专业系统化、模块化的14门核心学习领域课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建网) 网络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网络综合布线设计与施工;常用网络设备的选型、安装和配置;网络测试工具使用;网络安全方案设计与实施;网络系统集成设计与实施。 1.小型局域网组建;

2.网络综合布线与施工;

3.网络设备安全与配置;

4.网络安全设计与管理;

5.网络系统集成

6.网络项目计划与管理

网络运维管理岗位群

(管网) 服务器、客户端配置、优化与维护;数据库系统的安装、配置与应用;网络管理工具使用;网络运行维护、监控、优化及故障排除;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 7.计算机组装维护;

8.Windows配置管理;

9.Linux配置管理;

10.网络故障诊断排除;

11.网络性能优化;

网站建设与维护岗位群

(用网) 网站平面设计、处理;网页设计与制作;动态网页及小型Web应用项目开发。 12.平面设计;

13.静态网页制作及网站的建设;

14.初步的动态网页及小型WEB应用项目开发

3 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3.1 根据培养目标和教学设计,确立核心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岗位群分析,将网络专业的重点教学内容确定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网络系统集成与工程设计、网络互连设备、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站建设等。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的教材至关重要,鼓励开发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校本教材。

3.2 课内实验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性很强、几乎每门专业课都有实验内容。采用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室组织教学,实验通过网络实训室进行,在课程安排中考虑理论与实践的课时比例为1:1,理论环节以够用、适用为原则,避免教师讲得太深、太宽泛,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高;实践环节重在学生技能的提高,促使学习兴趣、成就感的提升。为保证各门实验课程的顺利进行中,需要课程大纲中说明该课程课内实验的目的、具体内容、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并制定相应的实验计划和实验指导书,使实验课程的进行有依据和法度,这点非常重要,也是我们过去实验教学中往往忽视的环节。

3.3 课程实训教学环节

采用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各模块之间既相互衔接又相互配合并逐步深入,同时体现着由点及面再到系统的知识结构特点。因此,选择几门核心课程进行几周的实训是必要的,在实训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实训内容在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的独立性、实用性、全面性和课程教学的辅助作用。笔者认为这个环节,也是我们目前教学中容易忽视和变样的环节,实际在整个课程实训环节中十分必要。

3.4 顶岗实习环节

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重要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在于,学生在校内掌握了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后,通过在实习企业全真的工作环境中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熟悉职场氛围,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打下良好基础,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必由之路。

4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非常适合本专业教学,鼓励教师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探索培养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针对不同的内容使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方法,根据技校生知识结构的特点,在课堂上注重处理好难点与重点的关系,做到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必需、够用”为度,经常选择实用性、典型性教学实例或典型项目任务实例,激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关的大赛,通过赛学结合,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5 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加强网络课程资源建设

当前学生家庭或个人都配有电脑,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实现共享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组成部分,通过网络平台,把相关的课程资源(教师自创、学生作品、网络搜索内容等)展示出来,推动网络资源共享共建。

6 推行模块学分制,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7 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争创省市精品专业

8 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难点与不足

计算机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知识的更新加快,3G通信、IPV6等加速发展,对教师队伍提出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校内教学与行业兼职实践有很强的协调性;实验设备价格贵,专业办学成本较高等等。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不断地进行计算机网络专业建设的研究学习,培养出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实用网络人才。是作为一名计算机网络专业教师的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建辉,袁晖.对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教探讨杂志,2010,7

第4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一体化专业改革;岗位定专业;岗位定课程;核心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93-4

在一体化改革的路途中,以岗位定专业,岗位定课程,以生为本,以学生能力和技术培养为导向,重新审视当前技工院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的课程。首先找出计算机网络专业哪些是基础课程,哪些是必修课程,哪些是能力拓展课程,学了哪些课程后能从事哪些工作,能为社会做什么贡献,工作的细分,岗位的清晰定位,我们培养的不是万能人才,而是精通某一项技术的人才,那网络专业不能再是传统的软硬件通通涉及,而是细分网络专业,针对岗位培养专门的人才。

1 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的原因

原因1:当学生踏入学校,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大部分是朦胧、模糊的,也未给自己定位,大部分是走一步算一步,基于此现象,第一个学期培养兴趣,选拔人才,“试用服务”帮学生尝试,然后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

原因2:现在的企业并不需要全能型人才,所以学生需要精通一门技术,然后本专业的相关知识了解即可,有需要再深入学习。网络专业的课程设置范围较广,包含了软件和硬件知识,学习内容虽然非常丰富但是并不利于学生精通一样技术;同时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有限的,例如有的学生比较喜欢网络,那学生的心思就是想专研网络技术,对网站、软件相关的知识提不起兴趣,也无心思钻研,那上相关课的时候便无精打采,犯困;还有部分学生对网站建设、软件这方面非常感兴趣,非常投入,但是对网络、计算机硬件方面,不大感兴趣,虽然上着网络课,心里想的是网站代码。其实这是对老师的心血的浪费,也是对学生的时间的浪费。基于此现象,为了更好的教育,希望能给学生一个机会判断自己的兴趣,然后专攻某项技术的时间。

2 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流程

图1

专业改革流程图说明,参考图1

第一步:专业介绍:介绍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基础课程、能力拓展课程、核心课程。发展方向介绍:学了这些课程后能为社会产生的价值和做的贡献是什么,你将来能从事的工作有哪些。通过专业介绍和发展方向的介绍,对计算机网络专业比较感兴趣,或者愿意尝试从事此专业相关的工作,就报读计算机网络专业

第二步:进入“试读”期间,第一学期,分别学习网络专业的基础课程-

(1)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本网络技术),服务器(windows,linux,unix),计算机软件的基础课程: ①静态网页-html,②网页布局div+css,结合自身兴趣与学习结果,定位自己的将来发展方向,教师针对两个方向分班设计试题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和学生自身兴趣将进行网络和软件分班

(2) 选择计算机软件仍然需要细分四个岗位方向,计算机软件服务,计算机软件测试,计算机软件开发分为两个方向-应用软件和web网站,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兴趣选择最终的发展方向,由于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行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较高,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可以随时转换为计算机软件服务,计算机软件测试这两类门槛稍低的方向,从而使每一位学生有能在自己的领域发挥所长。

(3)针对特殊情况,例如一小部分能力很强的学生,软硬件学得非常好,则课专门设置一个时间段为选修时间,根据自己兴趣在选修班选择软件或硬件

第三步:专业分班后,将进行网络和软件核心知识培训和核心能力拓展,

计算机网络,核心课程培训:路由交换-各种服务配置,网络安全,综合布线

计算机软件服务,核心课程:社交礼仪(商务礼仪),系统操作分析,流程分析,心里分析,流行语言,框架的熟悉,project管理工具的使用

计算机软件测试,核心课程:数据库使用,软件测试工具的使用,白盒测试,黑盒测试

计算机应用软件,核心课程:数据库,报表,java,框架,android系统

计算机动态网站开发,核心课程:div+css,javascript(jquery),php,mysql,ps工具使用,flash

3 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改革,通过针对该专业的介绍,试读,再分班,充分发挥学生的特色,清晰的定位,充分而集中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真正的为社会培养精英,而不是博而不精,让学生的就业方向清晰且有竞争力

4 结论

计算机网络专业改革是针对传统的专业课程设置提出的修改。专业与课程无高低贵贱之分,正如古人云: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我们把每一个课程或专业做到精细,做到极致,让学生学得扎实,和深入,为企业培养技术型人才,真正的毕业而能从事对应的工作,于学生,于社会均是一大幸事。

人性化,合理化的课程改革,是我们今后的趋势,能最大程度发挥学生的特长,特色,培养实实在在的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5.

[2]李木杰.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施[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2.

第5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计算机网络 教学改革与实践 课程体系

1 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带来了工作、生活的巨大变化,社会也对大学在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上提出了更高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几乎渗透到各个行业。而计算机网络这一门作为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专业培养方案中的核心课程,也逐渐增加到理工科、经管类和文科等本科专业的培养课程体系之中。并且,在涉及到信息方向的研究生培养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网络也成为了一门核心课程。因此,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必然是不一样的。本文针对不同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对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2 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现状

2.1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构成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中涉及到的网络知识已经不能满足非以上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架以及社会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的需求,因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的专业方向设置了不同的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构成整个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体系。

(1)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系列

我校计算机网络课程系列包括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实验、计算机网络实训、网络工程、网络应用程序开发等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理论、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计算机网络构架和部署、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程序开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和开发能力。

(2)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课程系列

我校的非计算机专业包括经管类专业、航管类专业、交通类专业和机务类专业,目前就经管类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课程和电子商务课程,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应用实际操作能力。其他专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类课程还没有进行设置。

(3)研究生计算机网络课程系列

研究生网络课程主要针对民航网络应用方向,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增加了民航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整个民航计算机网络的认识和应用开发能力。

2.2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不足

目前,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在一些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没有设置,因此他们学习不到这方面的知识。而目前的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只针对民航计算机方向的研究生,包括计算机网络理论课程和民航计算机网络方向课程,而对其他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还没有开设。常规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包含在每门课程之中,由于课时数量的限制,实验课时远远低于理论课时,因此计算机网络课程实验只能走马观花,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能得到足够的锻炼。

3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满足目前社会信息化发展的新趋势,如互联网与消费电子创新融合发展,物联网技术的出现,都迫使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设置需要进行改革,以满足社会对学生所具备的计算机网络知识能力的新的需求,使得学生跟上时代,并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3.1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目标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改革,一是把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引入学生需要掌握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构架之中;二是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根据其接受能力和需求能力,设置好各层次各专业方向上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完善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和研究生的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课程建设。

3.2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改进

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按照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专业和研究生三个层次不同进行设置后,还是不能满足其他没有开设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实际操作水平提高的要求,因此增加了计算机网络公选课和计算机网络公共实验课。并且,因为社会对学生职业化需求,针对计算机专业方向,增加了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1)增加计算机网络全校公选课

计算机网络全校公选课作为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的有益补充,使计算机网络课程尽可能地覆盖到所有其他非计算机专业,让有兴趣的学生能够选修到这门课程。主要给学生讲解计算机网络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常识,一些具体的网络应用和网络案例。

(2)增加计算机网络公共实验课

计算机网络公共实验课主要向全校所有学生开放,课程内容如,小型局域网络建设,常见计算机网络故障诊断、排除,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网站设计与构架,网页制作,远程网站管理,常用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等。

(3)增加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培训课程

目前许多企业招聘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都要求具有工作经验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或者精通当前市场流行的某些网络软件开发工具。因此,增加计算机网络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主要从计算机网络硬件、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软件设计等方面进行实训项目操作,帮助学生加深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构建基于计算机网络软硬件及应用领域的整体观念,增强就业竞争力。

4 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

不同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点和增强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但因为层次不同,专业方向不同,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所差异。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因材施教,达到教学目的。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中,从共性的角度总结起来,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程考核方式、教学平台扩展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4.1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手段

通过网络授课,多媒体授课等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手段改革,大大提高了单位时间的教学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并能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优秀教师的教育。

4.2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课堂教学传授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并最大限度地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再通过课程实验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基本的实践能力。计算机网络系列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际应用才是重点,所以,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学生通过实践环节发挥学习的主导作用,同时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课程主要体现在课内项目训练、大作业、课程设计等方面。学生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实践练习形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来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4.3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针对学生不同方面的能力特点和课程的教学目标,采用闭卷笔试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平时作业成绩督促和检查学生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的情况,通过项目训练、大作业等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等等。最后学生得到的总成绩,是综合了上述各个方面的结果,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学生的全面情况,并以考核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4增加师生交流平台

增加专门的计算机网络课程的web交流论坛、手机短信等方式提供答疑、讨论,方便学生随时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帮助,使师生的交互、学生的协作更为方便。

5 结论

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新需求,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提出了课程体系设置的改进方向和教学改革方向,以期构建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勇,任兴田,杨建红,方娟.计算机网络课程群的规划与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0, (02).

[2]陈敏,谭爱平,徐恒.“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0, (01).

[3]杨传健,葛浩.计算机网络课程群建设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0,(22).

第6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锐捷网络 实验室 工作过程 计算机网络

一、引言

2006年,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地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规定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文认为,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就是强调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所谓的专业能力是指某一职业活动领域的技术能力,高职人才除了具备一般的专业能力外,还必须具备不同于其他的人才的高级专业能力。方法能力是指职业人才在职业活动中不断获取新的技能与知识的能力,这是人才素质不断提升的基础。而社会能力是指职业在职业活动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语言能力、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自我推销的能力等。

因此,我们本次教学改革研究,将依托国内先进的锐捷网络实验室环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职业能力逐渐加强,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让学生真正获得一种全面的、切实有效和有用的教育。

二、锐捷网络实验室建设

(一)硬件建设

锐捷网络实验室是用来开展网络工程实验,辅助课程教学用的。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具备实验类别的完备、实验模拟情境的完备、实验功能的完备、实验布局的完备性、效益的完备性等五个层次,使得我们的实验室能够满足不同层次需要的面向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实验基地与人才培养基地。

2008年,我校与国内网络主流厂商--锐捷网络公司共同投资约100多万,建立了一套具有48个工位的网络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占地面积约100m2,建有8组实验台(RCMS),网络设备约80多台(套),计算机50台,提供48个工位,实验系统由一套实验教学管理系统软件控制,教师通过此管理系统可以进行实验教学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实验行为控制等功能,整个实验软硬件环境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一定的领先性。

在这个实验室中,我们可以完成《计算机网络》、《实用组网技术》、《电子商务网络技术》、《网络互联技术》、《信息存储与网络安全技术》等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基本涵盖交换、路由、无线网络和网络安全、网络前沿技术、网络管理应用技术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软件建设

我们在教学中会有选择的选用锐捷网络公司提供的内容丰富的专业实验手册,该实验手册中对每个实验的教学情境、教学目的、实验的设备、相连的网络拓扑、操作步骤、实验结果及验证等内容描述非常详尽,而且有相应的中文解释,可以作为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巩固提高的帮助文件。

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扩大择业的范围,可以从事网络管理员、网络技术工程师等网络技术类职业,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必须参加锐捷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通过者将取得“锐捷网络工程师(RCNA)”证书。我校的计算机网络专业从2009年成立以来,已经组织2009级、2010级的学生参加了锐捷RCNA证书的考证,参加学生数达到183人,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8%。由于锐捷网络公司的职业教育认证培训在国内信息化这一领域较具权威性的,其对于学生的就业帮助在2009级的学生就业率与对口率分析中也得到了认可。

为了熟悉教学环境的使用、网络设备的配置与调试等技术,迅速开展对学生的实验教学,便于将实验课程快速融合到教学计划中,学校还安排每一位任课教师在授课前参加了锐捷网络高级实验室讲师资格培训, 2009-2010年期间,已经有3名教师取得了相应的资格证书(RCSI)。这三位教师成为《计算机网络》课程的骨干教师,为课程的改革与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

德国劳耐尔教授等认为,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之中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教授在其《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观》一文中提出了行动导向的课程结构,即把显性的能力与相关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工作过程积分为目的,来集成技能和技能所需要的知识,追求过程的完整性。

国内外也有不少的学者就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做了相应的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经验。

冯静采用学习动机量表和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接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和未接受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学生进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两类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在学习心理状态存在一定差异。

刘金凤从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几方面阐述了基于工作过程突出语文实用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的探索。

秦春林在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的内涵、开发思路的基础上,以景观设计课程为例,分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陈宏威就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统计基础与应用》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其步骤是分析统计工作过程,课程内容的设计与排序、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然后,按照统计工作的流程组织和安排教学。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梳理相关文献,我们认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开发中,遵循“工作过程分析――选择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这样一条逻辑主线。

(一)工作任务分析

首先,我们深入企业进行调研,我们选择了20余家与网络工程、网络技术相关的企业,其中大型占据25%,包括思科、锐捷、H3C等国内知名企业,中小型网络公司占据75%,普遍要求求职者能掌握良好的网络规划、设计、编址方面的技能,熟悉华为、H3C、思科、锐捷等主流网络厂商的产品,并能够熟练的配置,熟悉局域网、广域网网络的配置,能够熟练的配置常用的防火墙、动态路由协议、VLAN、访问控制列表,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工作责任心等。同时我们也到同类的兄弟院校调研,调查的结果是学生在学校掌握的网络技能普遍能胜任网络工程师与网络管理员的岗位需求,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爱好与后续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学生就业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换单位、换岗位的现象非常多,而这个是不利于学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而我们从51job网站调查到,在一个月内,杭州周边的企业需要网络工程师、网络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等人才的企业就达到400余家,岗位需求量达到1000多个,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企业的发展需求,也是高职院校的课程在授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内容。

2012年1月,我们召开了由行业专家、专职教师组成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就计算机网络方向的课程深入讨论,通过整体化的职业分析 ,邀请行业专家帮助确定计算机网络方向人才培养目标与核心技能选取该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工作过程,将典型工作任务内容转化为学习单元的学习领域,最后由行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完成对每个学习领域以及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进行剖析与深加工,设计出相应的学习情境。

(二)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指职业活动中具有代表性的职业行动,并能反映该职业本质特征的工作过程。在选取典型的工作任务的时候,我们把握四个原则,即真实性、全面性、逻辑性与具体性。在具体的典型工作任务选取上,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就业后的实际情况。

根据工作任务的复杂程度,按照实用、够用、由浅入深的原则,确定较有代表性的中小型企业网络构建、企业集团网构建等两个典型景观设计工作任务。

(三)转化为学习领域

学习领域就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形成的教学内容,应依据完成工作任务所需要具备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来确定。

计算机网络工程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需求调查与分析、网络方案设计、招标与投标、执行与实施、系统测试与验收、售后服务等。按照工作过程整合教学内容,本课程选择中小型企业网、企业集团网为教学载体,将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学习领域设置为需求调查与分析、网络的规划与设计、物理设计、系统的测试与验收等多个教学主题单元。

(四)设计学习情境

计算机网络课程开发是依据工作过程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学习情境按照工作过程先后顺序的思路设计的。通过该系列学习情境的实现,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网络工程实施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真正具备观察分析问题、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够全面培养其职业规范、职业道德和纪律观念等综合素质。

四、结论

通过这次“锐捷网络实验室环境下的基于‘工作过程’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改革,我们构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方针,以突出实践技能为主线,形成了以职业岗位及技能为核心的计算机网络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对于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始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通过一个个工作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一项工作任务的重点难点和基本要求。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结合先进的锐捷网络实验室平台,依托锐捷网络公司提供的专业实验册,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更能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标准和行业工作要求调整了课程教学目标和手段,使得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适应未来计算机网络方向的工作要求。

参考文献:

[1]冯静.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法背景下高职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8):94-96

[2]刘金凤.基于工作过程突出实用能力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12,(17):178-179

第7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关键词:网络技术 实训课程 实训教学方法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025-01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各行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突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构建与行业企业接轨的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

1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现状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验实训基本上都能够得到保证,但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教材上的实验进行教学,多数为分项实验,综合实训较少,真正的项目实训几乎没有。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不知道学的东西有什么用?怎么用?用到什么地方,因此学习效果差,造成多数学生毕业时需要到培训机构进行二次学习、培训才能进入IT行业就业。

2 企业需求调研和专业培训机构调研

2.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向的主要岗位群

通过企业调研发现,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岗位是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网页设计/制作/编辑、SEO搜索引擎优化,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等。

2.2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群的主要工作职责

综合网络管理员、网络工程师、技术支持/维护工程师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企业内网建设与管理;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与管理;网络架构的规划、设计、性能优化;网络安全、网络质量及网络设备的监控,建立完整的网络系统文档、质量报表等。

综合网页设计/制作/编辑、SEO搜索引擎优化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是负责公司网站的栏目设计制作、策划,结合市场活动设计专题页面、广告图片、动画;负责公司网站的SEO优化,提出完善的优化方案;对公司网站进行关键词优化、网络营销、整站优化等服务,提升网站搜索排名;负责收集数据和资料等。

2.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岗位任职要求

专科以上学历,一年以上相应工作经验,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及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强和技术基础;掌握各种网络环境搭建,熟悉主流网络设备、服务器、安全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具备网络故障分析、判断、解决能力;熟练掌握网站维护开发时所用的相关软件技术,熟练网站后台管理,日常更新,内容建设,具备网站的策划、设计、组稿、能力;具备网络资源、栏目资料和专题信息的搜集编辑、活动策划、对外宣传和推广的能力;熟悉搜索引擎优化技术,能够根据搜索引擎算法变化及时提出网站优化策略,优化网站结构;掌握谷歌、百度排名规律,包括站内优化、站外优化及内外部链接优化;熟练使用各种网络推广技术手段等。

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改革

通过调研发现,企业需要人才事实上是经过了学校的专业知识学习和培训机构的实战项目学习共同完成的。那么,学校如何改革才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要的人才呢?只有向培训机构学习,加大专业改革,特别是对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

3.1根据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吸取培训机构经验,对实训课进行改革

实训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积累工作经验,从而使学生零距离就业,因此,专业实训必须根据岗位需求开展。根据专业岗位群职业能力要求,吸取专业培训机构的经验,对该专业实训课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实训课划分为几大模块:验证实训模块,主要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验证课堂所要知识;课程设计模块,对每门课程进行的综合实训,运行该门课程所学知识完成工作岗位中所涉及到的小任务;综合设计模块,对一个学年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训,从企业真实项目中选择部分和已学内容相关的任务给学生进行综合实训训练;就业设计模块(毕业设计模块),对在校所学知识的综合实训,选择企业的真实项目任务,按照企业项目实施过程进行的实训;顶岗实习模块,根据学生爱好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开展顶岗实习。

3.2 根据企业真实项目实施过程和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对实训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进行改革

企业招聘多数要求有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学生从哪里来工作经验呢?只有通过各种实训来积累工作经验,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体验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因此要对实训课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进行改革,使教学任务真实化、教学过程工作化、教学项目企业化、教学评估日常化,实训课完全参照企业化管理;教师和师博相融合,学习和工作相融合,教学过程就是工作过程,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实训课上教师重在指导、督促检查、评价,激发学生的工作热情、创新意识,以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成就感。另外,要创新顶岗实习模式,使学生为工作而实习,最大程度的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培养职业兴趣,使学生在实习中完成从知识到技能的转化,积累工作经验,从而实现毕业生零距离就业。

参考文献:

[1]章仙踪,佘俭敏,蒙志军.百年职教学府的转型之道[N].中国教育报,2012-11-12.

[2]孟清,吴振峰,文林彬. 技能大赛对中职网络专业建设的影响[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3]赵显衡. 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讨[J].网络财富,2010(1).

第8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应用型本专科院校办学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相关专业也成为了具有广阔市场需求的热门专业,而其中网络专业课程更是核心科目。然而受到师资力量与设备投入的局限,学生在网络专业课程方面的实践性往往不足。技能大赛的开展,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一、技能大赛的基本概况

我国于2008年引入技能大赛机制,正式举办了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并开设了“计算机网络应用”与“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比赛项目,随后各省市区也纷纷举办了本区域范围内的技能大赛。

技能大赛的赛项设立,是在与用人单位充分调研后开设的,因此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密切挂钩,可以说,技能大赛的开设就是为了将应用型本专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真实需求无缝对接。通过技能大赛与职业教育的对接,将积极引导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向着优化课程设置、改革教学方向的目标前进,并促使院校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

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知识缺乏系统化

网络专业技术的知识更新十分迅速,加上市场需求的千变万化,使得网络专业知识显得庞大而杂乱。在此情况下,编辑统一适用的教材,对于计算机教育而言并不现实。在此情况下,教师为了适应网络专业技术知识涌现的状况,只得随时补充教学资料、课外资源,直接导致了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知识的繁多而杂乱,使知识教学缺乏系统化。不仅如此,受到师资力量和设备投入的局限,网络专业课程的实训教学条件差、课时少,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难以迅速增长,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2、教学模式单一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以口头讲授为主,偶尔间有多媒体演示,但很少安排实操课程。在有限的实操课程上,教师也多以模拟器、仿真设备等进行实践教学,这些设备本身与真实的网络专业设备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不能够通过实操使学生真正掌握网络专业技术,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真正进入工作岗位之后,难以对网络专业工作轻松上手。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于网络专业知识只能形成理性认识,而难以形成只有通过大量实践才能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产生了脱节,不利于社会化培养目标的实现。虽然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学生对网络服务器的搭建与交换机的配置等有一些直观的印象,但毕竟与真正的实操相比效果远远不如,而且多媒体演示本身也只是课堂讲授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此很易导致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下降。

3、教学内容不适应市场需求

由于教学内容繁多而杂乱,加上相关知识更新速度极快,使得当前网络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与市场需求的发展速度有些脱节。此外,由于在教学中不能够时刻了解当前社会上的企业对于网络构建与维护技术的需求变化,也使得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不能够及时更新,与当前社会需求保持同步。从而导致了学生学到的知识,可能在毕业后就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技能大赛对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教学的影响

1、对课程设置的影响

技能大赛要求网络专业学生必须具有将学习、工作与个人能力结合起来共同发展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受到技能大赛的影响,传统以完整学科为主的课程设置方式将向以完整工作过程为主的方向转变。从竞赛的项目设置看,网络组建、服务器配置与应用、网络安全与维护,这些内容既是比赛项目,同时也是社会最主要的就业岗位。因此对于应用型本专科院校以培养实用人才为方向的课程设置而言,就必须参照技能大赛的项目进行课程设置。这样的课程设置内容,将使学生的日常所学与个人能力的提升向着与未来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对课程内容的影响

技能大赛的获奖者在未来就业时将更具备竞争力,这使得技能大赛无疑成为了应用型本专科院校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从竞赛内容来看,基本上涵盖了网络专业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但技能竞赛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因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所有知识,而且要具备很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这种导向下,原有的网络专业课程内容繁多而混乱、与社会需求脱轨的问题必须得到纠正,要以技能竞赛为导向,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实现模块化组合,方便学生选择,并且要加大对于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实训。

3、对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技能大赛当中,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考察是以其专业技能水平与职业综合素质的考察为主要内容的,在综合运用能力、也就是实践能力方面的考察是最为主要的。在这种导向下,应用型本专科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摆脱以口头传授为主的模式,而要转向以实践操作、实训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在技能大赛中更能取得好的成绩,并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4、对课程评价体系的影响

在传统的网络专业课程评价体系中,以期末考试的方式进行课程评价是最为常用的方式,通过期末考试的分数,来判定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知识,是主要的评价体系。然而在技能大赛的影响下,这种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显然已经落伍。技能大赛注重对于学生职业技能实际运用与综合素质水平的全面评价,这与社会对于专业人才的评价体系是完全一致的。在这种评价体系下,高校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教学任务的考核也应当以技能和综合素质考核为主,形成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打破期末考试以分数来衡量教学效果的单一、死板的评价方式。

四、技能大赛带动下的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1、重塑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专科院校要实现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理念,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目标,以技能大赛的要求为指向,树立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课程设计理念,从职业能力的培养出发来全面重新构建网络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结合技能大赛的考察内容,网络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设定也应当划分为知识技能目标与综合素质目标两个模块。其中知识技能的培养目标,应当使学生不仅掌握局域网组建、服务器构建、交换机安装高度、网络安全维护等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的综合运用能力;而素质培养目标,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组织沟通能力、敬业精神等。上述培养目标是完全按照社会需求的实际来设计的,也是技能大赛最主要的考察内容。

2、重组教学内容

技能大赛对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为基础的。从企业的实际需要与技能大赛的要求出发来设置课程内容,可以采用逆向工程原理,即以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分解为起点,进而确定不同工作任务所需要的工作能力,再根据工作能力的培养来设置课程模块。这样设置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既具有了针对性,同时也便于学生选课。在此基础上,要加大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实训的效果。

3、提升自主学习条件

在以技能提升为培养方向的网络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是引导者,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的一方,而是主动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完全有能力开展自主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一是确定方向、二是加以引导、三是答疑解惑,而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去自主学习。此时,必要的学习条件就成为开展自主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一方面要根据技能大赛竞赛设置的要求,配置与竞赛相同的实训环境,以此来代替以往的仿真器、虚拟机教学;另一方面还要主动与企业增强联系,在企业设立实训基地,以此来加强校企合作,密切联系社会需求变动。

4、转变教学方法

将传统的课堂转移到实训室当中,将实训课程与知识传授一体化完成,其中实训课程应当占到整个教学过程的60%以上。在实训课程当中,教师除必要的知识传授外,只是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使学生按照既定的实训目标,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提高对知识的感性认识与实践经验。

5、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在以实训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中,考核评价应当是以职业技能水平为主要考核内容的多元化考核体系,应当将教学过程的评价划分为阶段评价、过程评价与目标评价的三层体系,既不能忽视理论考核、更要充分注重实践考核,既要注重技能考核、还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评价。这种全面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使学生不断的调整自身学习方向,适应未来职业要求。

结语

技能大赛的引入,为应用型本专科院校网络专业课程的发展方向指明的道路。在技能大赛指引下,网络专业课程应当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与内容、学习条件、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五个方面严格按照技能大赛的考察要求进行改革。改革后的网络专业课程,将与社会的实际需求密切接轨,大大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领治等.计算机网络理论与实践教学改[J].计算机教育,2010(23).

[2]曹庆旭、王贵生等.关于职业技能大赛对课程改革的影响[J].职教论坛,2011(23).

[3]丁建石.职业技能大赛对职业教学工学结合的作用[J].计算机教育,2010(11).

[4]刘忠.技能大赛对应用型本专科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5]刘东菊、汤国明.职业技能大赛对教师职业影响力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

[6]邓兆虎.职业技能大赛对于高职教育的影响力分析[J].科教导刊,2011(8).

第9篇:计算机网络安全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 “双证书”培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高速发展的高技术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这种高新技术产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地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教学改革总体思路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坚持面向社会,与IT行业发展实际接轨的原则,在打好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注重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既具备必需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为此,根据国家关于高职高专“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向和学校的科学发展观,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确保培养质量,使本专业的学生毕业后能顺利成为计算机网络行业从业人员,具备从事网络工程、网络管理、网站建设的从业资格。另外,通过对社会需求深入地调查研究,把握网络行业的发展趋势,对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进行不断地调整。

二、教学改革具体措施

1.建立以就业导向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应以就业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为起点,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职业活动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形成突出能力培养、与上岗对接的双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本专业应全面打破学科体系结构,以国家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选择教学内容,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模拟实际职业岗位作业中的环节,进行基本技术训练。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制订出科学的具有地域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

2.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按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确立专业核心课程。课程主体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项目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明确核心课程的标准,体现岗位知识、技能要求,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精品课程的要求重点建设《局域网组建》、《网站建设》、《JAVAT程序设计》、《网页制作》、《网络安全》、《计算机网络设备》等核心课程。学校应与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开发特色教材。

3.“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

要保证承载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和高质量展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校应该进一步地在开辟渠道和实现人员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来学院兼职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真正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双师”教学团队的建设机制和素质提升机制。

4.实践教学的改革

(1)调整、充实专业建设委员会成员,充分发挥专业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建设的指导作用

学校可从地区知名的网络或通信公司聘请IT行业的资深专家为本专业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人员。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实施、检查、修订;对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教学质量进行监督、评估、考核;对教师聘用、教材选用和开发、实训条件建设和优化、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等进行考察、审核、评估等。

(2)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通过多种渠道,多方联系,多种培训,支持老师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资格,建立职业技能鉴定师资队伍。可由骨干教师带队,选派教师到合作企业见习,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获得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

(3)校企一体化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效率,以共赢为原则,学校应引企入校,共同投入,合作建设集产学研培为一体的校企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校企一体化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将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两部分。

5.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计划依托合作企业加强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学习。一方面充分利用校内资源,鼓励学生发挥动手学习能力。另一方面,积极与企业联系,深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实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应该打破传统的考试方式,减少笔试考核,增加实践技能考核,也可引进企业考核。

6.“双证书”培养模式建设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就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引入职业资格教育不仅十分必须,而且对整个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尝试通过合作企业在本省乃至全国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得出其专业岗位相应的工作领域与技术领域对工作能力的要求,并根据对岗位核心能力和职业资格的分析确定主考职业资格证书。

三、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要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人才,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的教育模式必须打破传统的教育模式,这是信息时代必然的趋势。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共同作用,从而改进我们的教学。

参考文献:

[1]郭杨,陈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龙源期刊网,2011.

[2]何木青.高等院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研究.硅谷,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