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保险的盈利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现行成本模式; 通货膨胀; 财务报表
一、引言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逐渐进入了一个持续的通货膨胀时期,这给传统的会计计量结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配比原则和稳定性原则等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传统会计在币值不变假定下,采用历史成本计价原则,以“名义货币”作为会计计量单位。其结果,当货币购买力发生剧烈变动时,按名义货币反映的各个时期金额购买力就不再有可比性。历史成本计价,导致了传统会计配比原则的内在矛盾性。传统会计收入是按现行价格(或成本)计算的,而与之配比的成本和费用是按历史成本计算的,收入与成本费用不能在同等比值上或同一时间的价格水平上比较。其结果是,虚增利润,减少补偿资金收入。传统会计的稳定性原则,因为只考虑到宁可多估计费用,少估计收益,所以只能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而不去预计可能发生的收益。当物价上涨产生货币性资产利得时不作相应的调整,必将导致成本和实际收入不成比例。
由于物价上涨造成的货币贬值,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会计计量中币值稳定的基本假设,导致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表失真,从而歪曲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真实性。本文即在此背景下展开物价上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的分析。
二、现行成本模式
物价变动会计最初是在经济通货膨胀阶段,为了使资本得到保全、保证财务会计信息有用性为目的而产生的,具体的客观环境是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传统理论上,研究物价变动影响会计计量结构的改造设想主要有三种会计处理模式。即:不变购买力模式、现行成本模式和现行成本/不变购买力模式。
因为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现行成本模式对销售收入和营业费用(不包括折旧费)是在现行价格基础上形成的,销售成本和折旧费是按现行成本重新计量的,因而两者配比的结果极其接近现实情形,能较为恰当地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此外,在该模式下,把不同时点取得的资产及嗣后转销的成本统一到现行成本水平上,使得企业实体资产本身的价格能够可比;可以消除企业各个分部所有财产和房屋设备的账面价值、账龄等因采用历史成本计量而导致的显示差异,从而可以实现在统一的价格水平上确定费用,进而正确确定内部利润,便于恰当评估业绩,增强了报表的可比性。有利于揭示企业资产保全情况,正确决策。因此,笔者选用了现行成本模式来讨论通货膨胀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现行成本模式是以现行成本代替历史成本作为资产计量和收益的基础,计量单位仍是代表各个时期购买力的历史成本。采用现行成本会计模式,即可以以现行成本作为计量基础进行日常会计处理,也可以在会计年末一次性重估现行成本,进而确认现行成本变动额,并重编现行成本财务报表。由于现行成本资料的取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可观的费用,因此,基于成本效益考虑,在实务中,一般采取会计期末一次调整的做法。首先,在会计期末一次估定现行成本,并据以调整历史成本财务数据,然后确定现行成本变动额,最后重编现行成本财务报表。
三、案例分析
为便于分析,设案例如下:花旗有限公司于2010年1月1日开业。按历史成本编制的2010年度的损益表(表1)及2010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表2)如下。
其他假设条件为:1.2010年1月1日(开业时)物价指数为100;2010年12月31日和2011年12月31日物价指数分别为120、150;2010年、2011年平均物价指数为120和125。2.存货按先进先出法计价,期初存货购于2010年1月,2011年存货是全年平均购入。2010年12月31日的现行重置成本为470 000千元;2011年12月31日的现行重置成本为480 000千元。3.固定资产包括厂房设备,都于开业时购置,平均使用年限为21年,直线法折旧,残值为零。2010年12月31日的现行重置成本为1 200 000千元,净值为1 100 000千元;2011;2011年12月31日的现行重置成本为1 300 000千元,净值为1 200 000千元。4.全部销货的现行成本为1 060 000千元。5.股本于开业时取得,股利在2010年12月31日分派。根据以上资料在现行成本模式按以下步骤重编财务报表。
(一)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进行调整
货币性项目的调整。所有货币性项目的成本都按账面价值确定,无需调整,年初的历史成本就是当时的现行成本,年末的历史成本也是年末的现行成本。
非货币性项目的现行成本。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它们的价格将上涨。存货2010年12月31日现行成本是470 000千元,2011年12月31日为480 000千元;设备2010年12月31日现行成本是1 100 000千元,2011年12月31日为1 200 000千元。
普通股的历史成本就是当时的现行成本,普通股2010年12月31日为450 000千元,2011年12月31日为450 000千元。留存收益的现行成本用“扎差法”计算,把调整后的资产合计减调整后的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的差作为留存收益调整后的现行成本。2010年12月31日留存收益的现行成本是370 000千元(2 020 000—1 200 000—450 000);2011年12月31日的现行成本是724 000千元(2 374 000—
1 200 000—450 000)。
关键词:财险公司;盈利模式;辩证分析
文童编号:1003-4625(2010)04-0092-02 中图分类号:F840.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财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却陷入了全行业亏损的困境。争取实现财险行业承保盈利,作为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已被监管层和各家财险公司提上议程。随着保险市场秩序的不断规范,以及资本市场在爆发式的增长后呈现的持续低迷,如何建立未来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是财险公司目前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目前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分析
盈利模式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企业特有的赖以盈利的经营模式及其对应的业务结构。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公司治理结构、战略定位、经营模式、市场策略等多方面综合决定的,并没有一个固定模型。
一般来讲,财险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其利润来源体现为承保利润和投资利润,因此其盈利模式归根到底就是承保盈亏和投资盈亏的不同组合。总结目前国内市场上财险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以投资业务为主的盈利模式。其实质是将在承保业务上获取的现金流,再加上资本金、非寿险投资型产品等其他资金来源,作为保险投资资金,主要投入到股票、债券等市场上获取投资利润。如果承保盈利,则公司的利润是承保利润加投资利润;如果承保亏损,则用投资利润来弥补,多余的利润就是公司的经营利润。
(二)走综合经营和集团化发展之路的盈利模式。财险公司的综合经营是指在财险的基础上成立控股公司,再进入或直接进入其他金融领域,如寿险、银行、证券等,通过发挥范围经济、交叉销售和综合理财的优势,实施更多的金融创新,实现保险公司的价值最大化。此模式已成为保险行业发展的趋势。
(三)靠专业化经营来降低销售成本和生产成本的盈利模式。专业化经营是指集中公司主要资源和能力用于所擅长的核心业务,减少销售成本和经营成本的增加,从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实现承保利润,以此带动公司的成长。如目前市场上的车险专业公司、责任险专业公司等。
(四)以增加机构扩大保费规模为主的盈利模式。从国内财险公司的成长过程可以看出,多数保险公司在开业之初即通过增设机构来扩大市场规模和保费规模,短时间内将公司规模扩展到全国各地,以期通过保费规模的扩大来扩大市场份额。在公司经营的前几年基本处于亏损状态,但在公司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实现规模效益,并通过加强经营管理等措施,实现长远盈利。
(五)优化组织架构和业务结构,通过价值链管理的盈利模式。保险公司价值链包括展业、营销、承保、理赔、人力资源、直到价值实现等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和相应的流程。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保险公司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保险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归结到根本上就是实现承保利润。
以上几种盈利模式是目前存在于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主要盈利方式,多数盈利模式是以一种混合的方式贯穿于各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并将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转换。
二、财险公司的现金流模型及盈利模式探讨
财险公司作为金融企业,除了具有一般企业的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外,还具有金融属性。因此,对财险公司盈利模式的探讨不应止于主营业务类型(即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还应该深入到其现金流模型来分析。下图是一张财险公司现金流模型的简要演示图:
其中虚线表示的是承保业务因收入在前、支出在后的时差而留存在保险公司,可用于投资的现金流,巴菲特称之为“浮存金”。浮存金的资金获取成本取决于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浮存金的大小视公司业务规模、现金流管理等因素而定,一般来讲,其占承保收入的比例为40%左右。
因此,从财务角度来看,财险公司盈利主要取决于:1.承保业务的盈亏;2.承保业务的规模和现金流管理水平;3.投资收益率。
三、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的相关建议
对目前的财险公司而言,缺的不是对盈利模式的认识,而是如何更好地处理一些关系和问题,如: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的关系、投资业务和承保业务的关系、保费规模与业务质量的关系、两核管控与营销的关系等。基于对这些关系和问题的思考,以上述对财险公司盈利模式的辩证分析为基础,笔者对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有如下粗浅建议:
(一)坚持“两个轮子”走路,“一个方向盘”带路。“两个轮子”是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历史地看,尽管保险资金运用对于提升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如果承保业务长期亏损,单纯依赖投资盈利的经营模式并不能持久。财险公司应根据自身承保业务的盈利能力确定资产配置战略,努力在承保业务与投资业务间寻求平衡,必须两者并重。“一个方向盘”是承保业务的综合成本率,企业经营、绩效评价、预算管控、考核奖惩都必须以综合成本率为核心指标。
(二)保持适度的保费规模和合理的增长率。一方面,摊薄职场费用、人力成本、行政开支等固定成本需要一定的保费规模,否则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适度的保费规模及合理的增长率所贡献的现金流是维持公司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适度的保费规模可以通过如下公式测算得出:
盈亏平衡下保费规模=年最低运营成本/1-(赔付率+保单获取成本率+管理费用率)
(三)强化现金流管理。财险市场的激烈竞争、财险费率的市场化、财险行业的高税负已经极度压缩了承保业务的利润空间。根据上面描述的财险公司现金流模型,如果没有现金流,财险公司将很难实现盈利,而有效的现金流管理则有助于增大公司的盈利空间。
举个例子,假设某年度保费为100,浮存金占保费收入比例为40%,年度可用资金平均余额为浮存金的50%,年度投资收益率为6%,则浮存金当年的投资收益=100×40%×50%×6%=1.2。不要小看这1.2,其对降低综合成本率的贡献将直接达到2.4个百分点(假设按1/2法计提责任准备金),这还不考虑这部分浮存金在以后年度的收益。如果进一步强化现金流管理,以提高浮存金比例的话,其对降低综合成本率的贡献将更大。
有效的现金管理手段包括资金集中管理、收支两条线、减少资金在途和沉淀以及运用IT先进管理工具等,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提高浮存金比例。
(四)建立成本管控的长效机制。企业的经营方针,归根结底始终是围绕着“生存发展,开源节流”八个字。开源是增加业务来源,扩大业务规模,提高人均产能,降低成本费用率。节流是合理降低费用开支的绝对额。两者是成本管控的两个方面,要建立财险公司可持续的盈利模式,就有必要合理降低成本。
1.号召全员培养良好的成本管控意识,树立正确的成本观。对有效益的投入要积极大胆,没有效益的投入则要坚决杜绝。
2.成本管控制度化和日常化。同时加强预算管理,做到开支有据、管控有度。
3.建立成本管控的奖惩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光荣.民族保险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第二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间业务 创新
作为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开始我国金融业逐步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金融业不断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然而同时,金融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盈利能力便成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转变盈利模式,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近年来的重要目标。
一、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下,以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财务收支结构。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经历了由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的过程,利差主导型是建立在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基础上的,而非利差主导型则是随着中间业务的发展和混业经营模式下发展起来的。目前我国还处在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的阶段,与西方国家相比,这种盈利模式存在以下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以及缺乏金融创新的问题。
1.业务品种少,盈利模式单一
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混业经营,金融产品层出不穷,中间业务包括传统的银行业务、信托业务、投行业务、共同基金业务和保险业务,很大一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金融投资工具带来的非利息收入。而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例如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的存贷款利率将没有限制,利率差的波动将增大,商业银行间存贷款的竞争激烈,期中包括了价格的竞争。商业银行在面对自己的优质客户时,会降低贷款的价格而提升存款的价格,从而保证自己优质客户的来源;对于其他的一些中小客户,银行会考虑到客户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利率就不能无限制的上市。这样,在长期作用下必然会导致银行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
2.盈利模式缺乏创新性
金融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下的产物,它适应经济全球化、开放化的要求。金融创新主要是在金融制度以及金融工具方面进行创新。对于商业银行的创新而言,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我国,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给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竞争加剧,迫使商业银行等加快创新的步伐。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被视为盈利潜力巨大、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二、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大范围内的竞争迫使商业银行推进治理结构,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主要从法人治理结构、资本充足性、资产的质量、内部控制制度、人力资源、考核稽查制度等方面进行改革。期中,商业银行要特别注重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各个经营管理层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还应当建立科学的决策体系、内部控制机制和风险管理体制,实施审慎的财务和会计政策,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制定一套能够激发员工积极性、满足员工实现个人价值的工资绩效体系,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
2.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靠存贷款利差收入来提高盈利的难度越来越大,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一致的目标。其中,发展中间业务,增加中间业务在整个收入中的比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发展中间业务是金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发展、提高商业银行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中间业务的安全性与风险性均比较大,发展中间业务能够充分利用银行的所有资源来获得最大的收益。通过比较我们看到,美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收入占全部收入约40%,而我国以中间业务为主的非利差收入占的比重较低。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逐渐萎缩的趋势下,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势在必行。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在发展资产负债业务的同时建立并完善中间业务的发展机制,拓展中间业务的种类,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
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的创新
金融业务的创新是为商业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渠道,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从整体上说,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实现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转变。银行、证券、保险等各项业务应相互渗透,实现多元化的综合发展,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收益,也能满足客户不同的需求。具体来说,对于存款业务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对于资产业务,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和保理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表外业务的创新方面,可以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经营租赁、回租租赁、杠杆租赁等服务种类。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考文献:
一、保险人(机构)
保险人是保险中介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保险中介市场还包括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在现代保险市场中,保险人为保险供求双方“牵线搭桥”,对保证保险经济关系的形成和实现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专业保险机构的现状
(一)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9月30日,全国共有保险机构1802家,占保险中介机构总数的74.68%。截至9月30日,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注册资本达到65.25亿元,同比增长3.20%;总资产达到84.80亿元,比上季度增长1.21%,同比增长12.60%。
(二)业务情况
2008年3季度,全国经代渠道[保险专业机构和专业经纪机构渠道]实现保费收入349.87亿元,同比增长42.46%;占全国保费4.41%。
(三)经营情况
2008年3季度,保险公司实现手续费收入23.88亿元,同比增长60.48%,全国保险公司前三季度共实现盈利1221.25万元。
三、专业保险机构的盈利模式
在探讨保险机构的盈利模式之前,我们必须先来看看目前市场上存在的机构的形态。中国专业保险主要分成两个阵地,一个主要是由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开办,为本集团企业保险业务。另一个是由近2000余家不同定位的分散中小构成的。后者又很清楚地区分为了民营资本的专做保险业务的公司和吸引风投资本以综合金融为主的保险公司,对于这两类保险机构,业务模式和利润来源就相差甚远,后者为争取快速上市“套现”,往往采取以规模冲利润的综合金融模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吸收海外资金的保险中介已达到5家,它们分别是:华康投资咨询有限公司、中国众合有限公司、泛华联合金融服务集团、搜保网和车盟保险经纪公司。以中国众合为例,该公司开始采取“A+B+C”的模式推动业务发展,这分别代表依靠专属人销售、利用会员制营销体系开展对会员的直接销售和依靠强势的市场动作进行整合营销。该公司董事长郑磊介绍,通过自建和兼并收购,目前中国众合旗下还拥有多家GPS卫星定位公司、金融担保公司,并以他们的名义在青岛、安徽、福建等地展开汽车担保贷款业务,在GPS试点省份将保险业务合并其中,“这两项业务可以变被动为主动,拉动车险业务的发展。”郑磊说。但实际上,即使保险业务冲规模,目前也只能为金融综合服务贡献微薄利润。郑磊介绍,2008年上半年众合已经实现盈利300万美元,并有望全年盈利800万,“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盈利是来自保单销售。”其他的利润,来自“综合金融”。
对于那些民营资本的保险公司,其业务模式也极具中国特色,业务范围既有寿险还包括财产保险(尤以车险为主)。两者的业务量占比在各家公司也不一而足,但就其利润贡献来看,因车险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还是内涵价值较高的寿险业务能保持较好的利润率。当然在这些公司中也不乏一些专精于寿险营销的公司,例如北京寿险机构排名第一的瑞安鸿泰保险公司,据该公司负责人透露他们目前在北京有5家分公司,在册人400余人,2008年度寿险新单标保业务收入达到2000多万元,以他们的测算,各家分公司只要达成年度寿险新单标保200万元基本就能达到收支平衡的状态。
我们在此不妨来算笔账,假设一年200万的寿险新单标保,参照目前市场的平均水平保险公司给公司的佣金率假设为70%,公司发放给业务人员的佣金和奖金合计50%,那么公司留存利润率为20%,以200万为基础的话,毛利润为40万,合每月3万余元毛利,也就刚够支付办公场租、人员工资和水电、办公用品等各项的开支。“其实,如果保险公司能坚定对专业机构的长期支持与合作,加大对公司的投入力度,保险业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该公司负责人说。
在我国保险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很不协调的现实,由于激烈无序的市场竞争、行业规管法规的缺位、从业人员诚信缺失等问题,专业保险中介公司的盈利之路走得很艰难。现阶段只有解决了专业保险中介公司的生存问题,才能谈得上专业保险中介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前景。而在WTO之后,中国保险市场与国际保险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我们必须尽决建立规范化的保险中介人体系,改善国内的保险市场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迎接国际保险市场的挑战,才能更好应对加入“世贸”后更多外国保险企业的进人和竞争,而且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和壮大,保险中介的发展和壮大将会和保险业相辅相成,共同发展,迎接我国保险业的春天。
从已有案例来看,推动综合经营的主要力量是保险集团和银行。一方面是由于大型保险集团和银行的资本实力雄厚,具备规模扩张和业务拓展的客观条件;另一方面,谋求范围经济、降低销售成本、拓展利润来源也成为他们主动开展综合经营活动的主观原因。而中小保险公司在此过程中一直鲜有作为或处于弱势地位。随着金融综合经营的深入开展,以及银行或保险集团建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的逐渐壮大,中小保险公司的发展空间将持续受到挤压。
如何参与金融综合经营、在金融综合经营的浪潮中谋求生存和成长,中小保险公司要把握好以下问题。
一、明确的战略是参与综合经营的首要前提
综合经营被认为是传统保险向现代保险发展的里程碑,但这并不意味着综合经营是万能的、是中小保险公司发展的唯一途径。相反的,坚持保险经营的专业化方向,依靠领先的技术实力和不断创新的产品服务而取得成功的中小保险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比比皆是。因此,我国中小保险公司在面对综合经营时首先要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战略。
核心竞争力是战略的基础和决定因素,中小保险公司在决策是否参与综合经营,何时以及如何参与综合经营的战略时,关键在于对自身资源、人才、技术、产品、文化等核心竞争力要素的准确把握。
中小保险公司的综合经营要围绕公司核心竞争力展开,必须以促进保险主业与核心业务的增长和发展为首要条件。保险巨擎aig的倒下,可以归结为创新过度、监管缺位、投资失误等多种原因,但将综合经营范围拓展至非核心竞争力领域是aig的根本性战略失误。
二、合作伙伴的选择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一旦确定了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中小保险公司就要综合全面地考虑合作伙伴选择问题。只有主动谋划、寻找适合自己的合作伙伴,才有望在综合经营过程中实现合作双方的“共赢”。
不论是选择与银行的“银保合作”,还是选择与其他保险公司的“保保合作”,中小保险公司首先要考察的是与对方的战略匹配度。战略匹配包括纵向匹配和横向匹配。纵向匹配主要是能力和资源两方面的匹配,“保保合作”时中小保险公司要考虑对方是否具有自己缺少的核心技术能力、研发能力,银保合作中要分析银行是否具有自己急需的销售网络资源、人才资源;横向匹配包括企业发展阶段和文化两方面的匹配。一般来说,发展较为成熟的银行或保险公司,业务规模逐步稳定,内部管理趋于规范,更适宜成为中小保险公司的合作对象。企业文化匹配是双方文化整合的基础,选择与自身文化越接近、共同点越多的银行或保险公司合作,双方的融合就越快,综合经营中新孕育的文化就越能尽早发挥作用。
三、合作方式是决定双方合作程度的关键要素
从国际经验来看,目前综合经营特别是银保合作模式主要有四种:协议、战略联盟、资本合作和金融集团。
协议是最简单、浅层次的合作方式,其特点是合作双方自由度大,中小保险公司可以利用银行的网络渠道销售自己的产品,但是在销售利润方面控制权较少。该种方式非常适合那些刚刚设立不久,需要尽快提升市场份额的中小保险公司。
战略联盟中,中小保险公司不仅可以利用银行的网点销售产品,而且双方的合作领域还会扩展到联合的产品开发,中小保险公司会针对银行客户专门设计产品与服务。合资的中小保险公司往往具有外方提供的产品定价技术,风险管理能力强,但缺乏成熟的销售网络和国内市场的运作经验,比较适合采取战略联盟这种合作方式,既可以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又能借机提升公司的业务规模。
资本合作是目前我国金融综合经营广泛使用的一种合作方式。银行或大型的保险集团通过对中小保险公司的股权投资,成为后者的股东,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风险分担。
受本次金融危机影响,国内保险市场的新增资本显著减少,再加上监管层面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收紧,中小保险公司普遍感受到了资本压力,有部分公司甚至出现了偿付能力问题。对这部分公司而言,通过资本合作,引入外来资金,不仅有助于保持公司持续、稳定经营,而且能起到优化股权关系,改善资本结构的作用。
综合经营的高级形式是金融集团或曰金融控股公司。在此种方式中,中小保险公司可以作为集团下属的子公司,进行专业的保险经营运作,集团还可能同时拥有银行、证券等其他子公司,各子公司之间战略共享、资源共享、文化共享,实现“集团混业,经营分业”发展模式。这是我国综合经营的发展方向,中小保险公司应多加关注,适时择机参与其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四、盈利模式的整合是综合经营的主要内容
随着国内保险市场的不断深化与发展,中小保险公司不仅要面临国内外同行的冲击,而且在某些产品领域还需要同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进行竞争,业务的利润被不断削薄,依赖传统“承保-投资”的盈利模式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综合经营无疑能够优化和提升现在中小保险公司的盈利渠道,如何在综合经营框架下实现合作双方盈利模式的整合,是中小保险公司参与综合经营的主要内容。
中小保险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既有整合业务模式,也有分离业务模式。前者如荷兰国际集团(ing)。ing的前身是荷兰国民人寿保险公司和荷兰邮政银行集团,两者合作后通过业务模式的整合,将保险业务与银行业务置于同一管理中心下,对资产管理和资本市场等业务实行统一的事业部管理制,实现了业务和盈利模式的整合。英国巴克莱银行比较成功地采用了分离业务模式。其旗下的巴克莱人寿一开始就与银行业务相分离,独立经营,独立核算。
我国中小保险公司宜采用前一种模式,通过改变或改善现有业务流程推动业务整合,动态实现银行与保险业务价值链的全面协同,从而达到共同创造价值,共同分享收益的“共赢”局面。
五、产品开发策略是综合经营效果的具体体现
第三方理财业务的理念
第三方理财是指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但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的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理财规划服务。与传统金融机构以产品为导向的营销模式不同,第三方理财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充分与客户沟通,根据客户的财务和家庭情况,结合客户的理财目标及风险承受能力,在调查和分析后给出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更注重与客户建立一种长期稳定、相互信任的合作关键,就像家庭医生一样,关注客户一生的财务健康。
基于SWOT分析我国第三方理财现状
第三方理财机构目前在国内提供的服务大致有4种:专业理财规划建议与咨询、会员制服务、代销产品、委托理财。目前,我国以“理财公司”或 “投资咨询公司”命名成立的公司虽有上万家,但第三方理财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市场份额非常低,与发达国家第三方理财方式占主У匚坏淖纯龃笪不同,分别见表1、表2。
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策略
对于我国正处于起步期的第三方理财机构而言,只有顺应全球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结合自身特点、调整自身的经营战略,进而实现服务升级,才能领跑第三方理财行业的发展。
加强第三方理财市场的法律法规建设
当前,我国很多第三方理财机构基本都在从事“销售商”或委托理财业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很多机构缺乏相应的执业资格,其业务处于“灰色地带”,有的甚至钻法律漏洞,存在极大的金融风险和法律隐忧。
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出台针对第三方理财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必要的监管,保障参与各方利益。历史经验表明,及时、有效地监管对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它可以通过设立准入门槛、制定执业资格标准等方式,规范第三方理财行业的发展秩序,避免恶性竞争。同时,相关部门和机构也应该担负起行业领导者的责任,包括成立行业自律性组织,制定行业内部规范,组织人员培训,扩大行业的社会影响力,以推动行业的有序发展。
普及国民理财教育
在我国第三方理财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不仅要制定相对应的法律法规来对第三方理财机构形成良好的约束,而且要加强大众理财知识的普及宣传,引导投资者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转变过去人们只重储蓄和实业投资的观念。另外,将投资增值与风险控制、税收、养老筹划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结合,逐渐引导人们重视长期投资。这样不仅能够为理财公司在开展理财工作过程中,提供良好的理财环境,而且能够为国民的理财提供一定的保障。
营造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在分业监督管理的背景下,如何从根本上实现独立理财机构的“综合混业服务”模式,是当前理财机构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之一。这样不仅能将第三方理财机构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而且能够促进其自身发展。在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完善金融理财监管的相关法律政策,实现理财产品、保险、基金等的有效整合,对其进行统一监督和管理。
转变盈利模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中间业务
面对全球资本市场的严峻挑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越来越趋于复杂,对其经营运作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盈利能力作为支撑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优化已有的赢利模式,或是选择一个更加适合自身的赢利模式,从而提高其竞争力,已成为商业银行积极探索和实践的重要工作。
一、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分析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在一定经济与市场环境下,以一定资产负债结构为基础的主导财务收支结构。根据划分标准不同,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有着不同的类型,以主要收入结构分类,可将盈利模式分为传统业务型和非传统业务型两种。(1)传统业务型。传统业务型盈利模式是指商业银行以净利息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业务发展以资产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以存贷款规模的增长来维持利润的增加。传统业务型盈利模式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盈利模式之一,其操作模式简单,获得利润高,相对风险较小,利润来源稳定。但是,由于更多的关注信贷,其所提供的服务品种就相对比较单一,银行之间服务的差异化较小,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呼声不断高涨,传统的利差盈利模式受到多方面的挑战。(2)非传统业务型。非传统业务型盈利模式就是指商业银行的非传统业务收入占较大份额,这里的非传统业务主要包括:一是零售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按客户类型划分,专门以个人和家庭为对象提供各类银行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总称。零售银行业务是相对于批发银行业务而言的,其业务对象为中小客户,尤以个人客户为主,其业务是从市场需求出发,为满足客户的某些需求,以合理安排客户的个人财务为手段,开发和销售成套金融产品,为客户取得收益和防范风险、提高自身效益的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具有客户广泛、风险分散、利润稳定的特点,但同时也需要商业银行具备完善的机构网络。二是中间业务。中间业务是指银行利用自身在机构网点、技术手段和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客户承办收付和委托事项,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它不需要动用银行自己的资金,且具有收入稳定、风险度低的特点,集中体现了商业银行的服务,中间业务主要有结算业务、代收业务、信托业务、租赁业务、信息咨询业务五种。目前,中间业务已成为大多数国际商业银行的重要盈利来源。三是私人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客户按重要性分层管理,为重要的客户群提供个性化、差别化、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作为一项金融业务,其业务基础是高净值财富,服务对象是拥有高净增财富的个人和机构。私人银行业将目标客户定位于那些拥有富裕的私人资产和很高收入的独立私人顾客,银行为其保守秘密,并制订包括投资、信托、信贷、税金、遗产在内的综合理财计划和资产管理服务。私人银行业务位于商业银行业务金字塔的塔尖,它以资产管理业务为基础,已成为国际知名商业银行的战略核心业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
(1)盈利模式单一。我国商业银行则采取分业经营,以利差收入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资金运用渠道极为有限,只能有发放贷款、上存存款、债券投资、金融机构往来等资金运用渠道,来自于中间业务、投行业务、保险业务等方面的收入很少,由此决定了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单一。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在相对封闭或者说竞争力比较低下的经济环境下能够有利于银行的发展,然而如今的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竞争激烈,传统的盈利模式已经不能继续。(2)资金运作不合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运用途径是发放贷款获取利差以及存入上级行来获得利息收入,随着内部资金收益率的下调以及存款利息上调,盈利空间越来越狭小。贷款在生息资产中盈利权重越来越大,贷款比重的高低在决定营业机构盈利能力上成为了主导因素。因此,大量资金未找到正确对外运用的途径,低效资金占比高。(3)盈利模式创新性不够。我国商业银行一直以利差盈利模式为主,虽然不断加强体制改革和创新发展,但没有实质性突破,因此需要不断提升我国金融服务和产品的创新能力。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就创新出了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这些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银行的盈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商业银行虽然不断吸收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衍生产品仍比较缺乏,只有少数几种,发展才刚刚起步。而以智力投入为主,技术含量高、盈利潜力大的中间业务如资产评估、信息咨询、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发展还远远不够。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形成的原因分析
(1)金融市场不发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金融市场依旧处于初级阶段,金融市场市场规模较小,金融机构较为单一,金融产品还不够丰富,金融创新的动力不足。与国外成熟的金融市场相比,我国金融市场还是存在很大差距,企业融资渠道严重单一,居民投资渠道短缺。因此,在这种环境下,银行更多地依靠传统信贷业务获取盈利便成了自然的选择。(2)间接融资占主体的金融市场结构。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结构都是以间接金融为主,近些年来,虽然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蓬勃发展,我国直接融资的比重有所提高,但以间接融资为主的融资结构仍未得到根本改变。而在间接融资中,银行贷款又是其最为主要的融资途径,这种金融结构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维持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环境。(3)高储蓄率。受到历史、文化及经济状况影响,长期以来我国的储蓄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而与高储蓄率相对应的消费水平却比较低。高储蓄率为我国商业银行提供了一个成本低廉、稳定性高的资金来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信贷业务能够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四、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途径
(1)推进商业银行治理结构。随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全面对外开放,面对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商业银行必须继续推进治理结构,以提高竞争力。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决定其竞争能力和经营绩效,决定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和稳定,是我国银行业从根本上解决弊端的必然选择。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要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传统、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等各种因素,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关键在于对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等组织机构制定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议决事议程,建立良好的权力制衡机制,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为商业银行的盈利创造一个良好的整体环境。(2)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由于商业银行通过传统的存贷款盈利模式获得收益的难度不断增大,迫使商业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摆脱现有困境。所以,发展中间业务,提高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是转变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完善中间业务发展机制,积极开办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金融理财产品及中间业务品种,增加中间业务的收入,使中间业务收益能抵消由于内部资金收益率下调和存款利率上调而带来的利润下滑,使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由传统的利差主导型转变为中间业务主导型。(3)大力推进金融业务创新。推行金融业务的创新不仅拓展了商业银行的盈利渠道,而且可以有效规避、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竞争力。在资产业务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创新型的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在存款业务创新方面,商业银行应当发展个人银行、网上银行,推出功能齐全的金融工具以及使客户能够迅速便捷的办理业务的服务。在表外业务创新方面,在巩固传统业务的同时,开展回租租赁、经营租赁、杠杆租赁业务等服务种类,扩展业务范围,增加利润增长点。商业银行通过这些金融业务的创新,扩展业务范围,才能取得更大的盈利。
参 考 文 献
[1]张银仓.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6)
关键词: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利差主导型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14)10-0063-04 DOI:10.3969/j.issn.1003-9031.2014.10.14
一、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银行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跨越式发展,与世界发达经济体同业之间的差距在不断缩小。但不可否认,与世界一流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较为单一,尤其是在盈利结构、盈利能力以及多元化盈利模式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的差距。
(一)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及特点
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部分,近年来,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和开拓进取,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正在发生显著变化的经营环境相比,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仍然是单一的利差型,主要依赖于存贷款业务发展,中间业务结构简单、品种较少。同时,受到市场准入、分业经营与存贷款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仍是利差主导型[1]。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商业银行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自己的特征,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公司治理结构方面。我国商业银行与国际先进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差距,且受体制等限制和制约较多,导致整体经营效率相对低下,难以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自2003年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了股份制改革,促使商业银行向着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不断迈进。但要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等商业银行的经营目标还“任重道远”。
2.混业经营方面。大多数国外商业银行采取了混业经营的模式,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资源和市场可以共享,协调发展。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己经有了“新突破”,例如银行也可出资组建基金管理公司等,但是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的考虑,实行了严格的分业经营制度。
3.金融产品创新方面。虽然部分商业银行有所建树,出现了向着技术含量更高,产品特性更强,需求层次更多的发展趋势。但与国外同业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对同业产品的复制性和对存贷业务的依赖性,缺少自主创新成分。
4.盈利模式方面。虽然我国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发展迅速,但利差收入仍是收入的首要来源,利差收入中又以批发银行业务收入为主,非利息收入占比偏低。因此,利差盈利模式在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我国商业银行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
我国商业银行作为国家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货币中介机构,其在经济活动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2]。中国银监会2013年度监管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为151.3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占比43.3%,远大于其他类型银行。截至2013年末,我国商业银行平均资产利润率为1.3%,与上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平均资本利润率为19.2%,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净利润1.4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例,2013年实现净利润8627.23亿元,相当于平均每天赚23.6亿元。
数据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利润增长主要依靠三个方面:第一,信贷利差基本稳定,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较为稳定的利差收入;第二,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大量增加,生息资产规模明显增长;第三,重视信贷风险防范,主要表现在拨备覆盖率下降、贷款损失准备减少和不良资产水平较低。为了开辟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零售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等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上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效果还不够理想,2013年末,非利息收入占比仅为21.15%,占比仍然偏低。
二、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得益于中国改革发展、经济增长以及银行自身的努力,我国商业银行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快速发展,远高于经济增速,但高速增长的盈利模式面临着诸多方面的挑战。
(一)利率市场化加速对现有盈利模式形成冲击
在2013年中国财富500强所创造的利润中,银行业利润总额占比达到50.2%,而美国这一比例仅为23.7%。2008年至2013年的五年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总额从63.15万亿元上升至151.35万亿元,增长了2.4倍;税后利润更是从0.58万亿元增加到1.74万亿元,上升了3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加速,这种利差主导型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2013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进一步动摇了银行的定价地位。根据美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贷款利差的变化情况,估算出我国银行业利润将会少25%左右。
(二)经济增速放缓对经营效益形成压力
2014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仅为7.4%。虽然二季度在“微刺激”的带动下,内需各部分有所企稳。但是7月投资和消费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速为0.68%,是3月以来最低的环比增速,而房地产市场仍旧低迷,这些同时表明下半年经济再现下行压力。从中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中速”发展时代;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下行风险犹在。这将不断减少了银行利润增长的机会,同时对银行资产质量带来较大压力。
(三)金融脱媒趋势不断侵蚀银行传统业务
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与发展,“金融脱媒”越来越突出,银行业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竞争环境。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上,虽然各类金融机构不尽相同,但在各方面与商业银行形成竞争。同时,互联网金融创新更是不断蚕食银行传统。余额宝、财富通等货币基金的横空出世,侵蚀了银行的传统存款业务;阿里贷、人人贷等网络贷款的层出不穷,侵蚀了银行的传统贷款业务。支付结算领域的竞争更为激烈。截至2013年末,取得《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第三方机构已达250家,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更是异军突起,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2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07%。
(四)准入制度的放松倒逼银行增强自身竞争力
随着银行业准入制度的不断放松,加剧了我国银行间竞争的激烈程度。自2006年开始,我国银行业全面对外资银行开放,逐渐加大了国内银行业市场的竞争。但是为了履行当初的入世承诺,对外资银行及机构投资者的管制和限制逐步放松和减少,特别是近期新的QDII2和RQFII试点的推行。同时,2012年4月,前国务院总理明确提出“中央己统一思想要打破银行垄断,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就是要打破垄断”,支持和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领域。2014年7月,中国银监会正式批准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温州民商银行和天津金城银行等三家民营银行的筹建申请。民营银行的开闸,大大加剧了我国商业银行竞争的激烈程度。
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面临的机会
我国商业银行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机遇。面对新的变化和趋势,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转型来不断确立新的盈利机会。
(一)公司业务的机会分析
1.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大型企业的规模和地位决定了仍是银行最大的客户群体,具有全面的金融需求。预计2015年,我国银行从大型企业客户中收益超过1万亿元。商业银行对大型企业金融服务应向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服务转型,其重点是建立综合营销机制,加大作协力度和提高决策效率,加强个性化金融方案的定价能力。
2.对于中型企业而言。银行对其定价能力较具有相对优势,而中型企业本身也潜力巨大,是有待挖掘的宝藏,预计2015年,我国商业银行从中型企业的收益规模将超过9000亿元。中型企业业务转型的关键在于风险控制。因此,要针对中型企业的特点,建立健全不同于大型企业的风险政策、方法和工具。
3.对于小微企业而言。小微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有显著作用,也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点对象。小微企业业务转型的关键在于要向批量处理的零售模式转变,建立健全适合于小微企业的风险管理政策、方法和工具,避免小微企业升级为中型企业后的客户流失等。
(二)零售业务的机会分析
1.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服务渠道和模式的变革。2013年末,我国网民数量已达6.18亿人。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将是未来银行的必争之地,其转型的关键在于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来提高精准营销能力,以客户需求为驱动提高快速迭代创新能力,让客户在不同的渠道上享受一致的服务体验等。
2.私人银行客户以其高收入将成为银行业新的利润增长点。据2014年波士顿咨询公司财富报告显示,2013年中国有百万富翁家庭237.8万个,较去年增加了82%。私人银行业务转型的根本在于建立健全高效的服务平台和运行机制,满足客户财富管理、隐私保护、投资理财等特殊金融需求等。
3.消费金融在中国经济转型中将越来越重要,其中,个人住房信贷仍占主导地位,信用卡分期等消费信贷也发展较快。但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应吸取以往部分产品资产质量不高的教训,找准细分市场,完善风险控制,熟悉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三)金融市场等业务
1.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市场。2013年末,全国理财资金账面余额达到10.24万亿元,理财产品来源广泛;保险业资产总额、托管证券市值及信托资产规模分别为8.29万亿元、15.36万亿元、10.91万亿元,资产管理需求旺盛。因此,构建资产管理平台,有效衔接供给和需求,提高资产配置能力,尤其是发挥银行的专业优势,提高在资产托管和养老金等领域的资产管理能力。
2.金融机构业务包括为海外银行和小型银行提供拆借、清算、支付、现金管理等服务,预计到2015年,金融机构客户将带来超过800亿元的收入,贡献45%的金融市场和投资银行收入。应将金融机构客户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梳理和整合相应的管理流程和资源,研发和优化相关的服务和产品,适应高效运作和频繁交易等要求。
3.人民币国际化将为国内银行带来巨大商机。在支付结算市场,预计2015年人民币贸易及投资相关的结算量将达到9万亿元;在人民币清算服务上,未来海外人民币必然将在境内进行最终结算;在人民币交易上,资本项目的放开必将诞生人民币在案市场。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盈利机会,我国商业银行应加强研究分析,创新服务和产品,提前谋划布局,把握市场先机。
四、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
基于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和机会的分析,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认为推动盈利模式转型的措施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加快公司业务盈利模式的转型
1.针对大型企业客户。重点发展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业务,牢牢把握债券发行、股票承销和并购重组、资产证券化等新机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提高综合定价能力,促进交叉销售;以大型企业为核心,同时拓展上下游客户,带动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发展。
2.针对中型企业客户。将其作为独立的客户群进行经营管理,充分发挥银行对中型企业的定价优势,不断提高中型企业客户的贡献度;创新中型企业信贷和风险政策,完善风险工具和手段,抓住中型企业关键风险点;帮助中型企业转型,立足传统商业银行业务及部分投行业务,为中型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
3.针对小微企业客户。优化完善小微企业经营模式,坚持向零售化和批量营销转型,切实提高小微企业经营能力;充分借助政府、协会、产业群等优势,引入风险池等缓释手段,不断提高小微企业风控能力;围绕小微企业发展周期,在发展初期协助引入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在成熟期拓展其上市融资的机会,促进小微企业健康成长。
(二)加快零售业务盈利模式的转型
1.大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和移动金融。将银行服务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银行的资金、信息和信用媒介的传统优势;把银行服务与智能手机的应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在线金融服务。
2.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在服务理念上,从产品销售向财富规划转型,实现“融资”与“融智”并重,提高差异化服务能力;致力于私人银行客户的隐私保护和资产增值,建立面向客户的投行、信托等综合服务平台,拓展增值服务领域;同时嫁接零售、对公和资产管理等渠道和业务,促进交叉销售。
3.把握消费金融发展机会。适应经济结构转型、收入分配改革和扩大内需等变化,充分把握消费金融需求,科学分析个人贷款及信用卡分期等产品的风险及机会,严格防范欺诈和违规支用风险。
(三)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树立正确的风险收益平衡的观念。站在风险和收益相匹配的角度,处理好收益的当期性和风险的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以我国整体风险水平为标准,各银行统一的风险偏好,清晰、一贯地加以传导,并维持和谐稳定局面。
2.研究制定面向不同客户和产品的风险策略。在统一风险偏好的前提下,针对不同客户和产品,明确相应的风险政策,制定相应的授信、审批标准。
3.研究制定科学的资产负债结构策略,优化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机制,强化流动性缺口管理,提高全行整体流动性管理水平。
(四)加快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1.加快风险计量工具的开发和应用,提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和客户的不同生命周期建立相应的风险计量模型,并嵌入业务流程,形成体系化的运行模式。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建立相应的风险计量模型,适应新的市场发展需要。
2.积极打造资产管理平台,提高资产管理能力,满足公司、养老金、个人及私人银行等各类客户的理财需求。发挥集中运营的优势,充分调动保险、信托、基金等子公司的作用,并依托第三方,建立统一的资产配置及管理平台,拓展业务范围,丰富资产供给。
3.研究成立资产管理公司或资产管理业务部门,整合本行及子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及能力,不断优化与资产管理相关的风险体系,提高运作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适应监管要求的变化。
(五)加强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1.制定产品创新规划,明确产品创新战略。建立清晰的产品创新策略,坚持“自主创新、引领为主”,强化产品组合创新,充分体现差异化的要求,不断提升产品品牌价值。
2.确定产品创新的重点。牢牢把握国家经济转型主脉,充分发挥整合与联动的优势,全力抢占互联网金融、移动金融、链式金融等创新领域。尤其是要加大小微企业、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等战略新兴业务的创新力度,不断提升综合金融服务水平。
3.建立有利于产品创新的体制机制。切实发挥相关职能机构的组织、推动和协调作用,充分调动各级行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产品研发和需求驱动相结合的创新责任体系。对于重大产品研发,组建银行跨部门的任务型团队,加强协作,提高效率。加大产品创新激励力度,加强产品创新队伍建设,培育以鼓励创新为核心要素的产品创新文化。■
参考文献:
一、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分类
所谓电子商务盈利模式,就是通过电子市场反映产品流、服务流、信息流及其价值创造过程的运作机制,是企业能为客户提供价值、同时企业和其他参与者又能分享利益的有机体系。根据产品及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构,以及对不同参与者的角色描述以及收益划分,它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产品交易型
采用这类模式的主要有两种企业,一种是以制造业为主导,即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商业化应用,把客户、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通过互联网全面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另一种是以交易业为主导,如各种在线零售商。这类模式其收入来源与传统商业交易的收入来源在本质上是完全相同的,不同的只是实现收入的方式:节省了传统交易中间环节赚取的利润和在中间环节发生的部分费用,企业收入的来源即在于此。
2.服务型
采用这类模式的大都属于服务提供商,他们通过提供与客户的需要相适应的、能够带来难忘的体验的服务来创造价值,获得利润。由于这种服务是独特的,因此该模式的收入方式属于差别化,其收入来源的稳定性取决于客户的忠诚度,所以划分客户范围并提供有相当差别的服务尤为重要。企业的收入一般来源于服务费、会员费、广告费,以及与运营商合作的业务分成收入。
3.信息交互型
这种盈利模式的企业提供的价值包括两方面――给买者带来的价值和给卖者带来的价值,如果买卖双方都能感觉到中介商带来的价值,那么中介商就可以获利。而这种价值的实现,一方面可能是通过差别,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确实是独一无二的,另一方面,可能通过向交易双方提供交易平台而使双方同时得利(降低成本)。利润的来源是参与网上交易的买卖双方的佣金、交易费、租金等,而且其数量的多寡对于盈利与否有着重要影响。
二、常见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考查
按参与电子商务交易涉及的对象分类,电子商务大体可以归纳出五种模式,即B2B、B2C、C2B、C2C以SEO,下面分别论述它们的盈利模式。
1.B2B――企业间电子商务
B2B是企业与企业之间通过互联网进行产品、服务及信息的交换。目前企业采用的B2B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盈利模式:
(1)面向制造业或面向商业的垂直B2B
垂直B2B可以分为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两个方向,主要有以下具体方式:一是通过建立行业网站,提供及时的行业信息,吸引相关人员访问,信息内容则需要收费,收费模式有3种:新闻和信息内容打包向其他网站或媒体销售、用户付费才能浏览网站、用户付费进行数据库查询;二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包括帮助企业建设维护推广网站、提供网络基础服务(如域名注册、服务器托管等)、提供网络营销策划和搜索引擎优化的专业顾问、提供在线广告服务等;三是直接销售大公司的网络产品。
(2)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水平B2B
水平B2B是将各个行业中相近的交易过程集中到一个场所,为企业的采购方和供应方提供一个交易的机会,盈利方式主要是通过提供不同的服务内容发展付费会员,收取会员费。这其中也包括广告中介,利用广告联盟网站通过给为广告主和站长服务,差价销售广告。
2.B2C――网上商城
B2C即企业通过网上商店这一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将现实中的零售活动移交给互联网来实现。
(1)目前企业B2C盈利模式的类型
目前企业采用的B2C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盈利模式:一是实体企业通过建立网站,实现在线营销,此种方式的盈利模式主要是通过在线销售企业的产品与服务(包括彩铃和彩信下载、短信发送、电子杂志订阅等电信增值形式的服务,也包括网络游戏运营、虚拟装备和道具买卖等)获得收入;二是面向中间交易市场的B2C,目前此类B2C网站上出售的商品特征非常明显,仅仅局限于图书、音像制品、数码类产品、鲜花、玩具等一些特殊商品。
(2)B2C盈利模式的改进
作为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平台,B2C面临着来自安全认证体系、电子支付体系、上网速度与费用、配送系统等方面的瓶颈限制,需要借鉴传统的销售行业的众多运作模式,这里特别讨论一下收费会员制度和特许加盟在B2C中的运用。
①收费会员制度:能提供与免费会员差异化的服务,其优点在于:一是吸引更多长期客户,由于收费会员可以享受更为优惠的VIP会员价,以及参加各种会员的活动,所以能吸引会员在闲的时候光顾企业的网站;二是具有宣传推广作用,收费会员制度适当的融入积分制度,就可以让会员帮助企业宣传推广;三是售卖会员卡本身就会增加不少的收入。
②加盟连锁制度:一是能形成品牌,轻松地获得潜在客户的信任;二是更好地解决了配送问题,因为加盟店必须负责本地区的产品送货上门;三是为加盟者提供很好的低成本创业机会,只要交一定的加盟费,就可以解决货源,技术,营销策略等等众多问题;四是可以轻松的收取一定的加盟费;五是可以迅速壮大事业。
3.C2B――集体议价
这种模式就是将零散的消费者及其购买需求聚合起来,形成类似集团采购的庞大订单,使得买方定价成为现实:单个消费者通过聚合成为强大采购集团的一分子,充分享受到以大批发商的价格买单件商品的实际利益,而商家也能够从大批量订单中享受到“薄利多销”的好处,从而形成消费者与商家双赢的结果。
4.C2C――网上拍卖
所谓C2C就是消费者本身提供服务或产品给消费者,实质上就是建立一个消费者之间交易的平台,买卖公平并建立在完全自愿的基础上。目前C2C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盈利模式:
(1)特殊传统行业的C2C业务
如保险从业人员为联系客户而创建的C2C网站、出国留学中介人员C2C网站等,此种模式的盈利主要是通过网络咨询来吸引潜在的客户,进而扩大消费者在原有领域的业务量来实现。这种模式可通过电子商务论坛或简单实用的网站实现,进而实现盈利。
(2)为买卖双方搭建平台的C2C业务
目前C2C电子商务企业采用的典型运作模式是通过为买卖双方搭建拍卖平台,按比例收取交易费用,或者提供平台方便个人开店铺,以会员制的方式收费,主要包括交易服务费(包括商品登录费、成交手续费、底价设置费、预售设置费、额外交易费、安全支付费、在线店铺费),特色服务费(包括字体功能费、图片功能费、推荐功能费),增值服务费(包括信息费、辅助信息费)以及网络广告等。
5.SEO――搜索引擎营销
电子商务企业也可以通过搜索竞价排名、产品招商、分类网址和信息整合,实现付费推荐和抽成盈利。当用户填入关键词访问搜索列表时,企业不仅出售广告空间盈利,而且希望得到推广的商业网站可以通过购买较前的排序获得更大的访问量,又是一项利润来源。
当然,根据参与对象的不同,电子商务还可以分类为B2G、C2G、G2G模式,但这些模式主要以提供信息、加强与政府的交流为主,目前基本不涉及盈利。
三、电子商务盈利模式的新变化
在未来的电子商务世界里,仅依照现有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而不求创新,是不能保证企业生存的,因此综合、创新的电子商务模式现在已经开始出现端倪:
1.复合型的B2B(C)2C模式
这是一种同时具有B2B和B2C经营特征的电子商务企业,它往往是由某种单一B2B或B2C企业拓展而成的,如淘宝网以前是典型的C2C网站,但由于一直免费,没有相关营业收入,由此淘宝推出了品牌商城等新业务,转型为B2C2C;而DELL的企业网站既可以与相关的上、下游商家联系,又可以与个人消费者直接联系,转型为B2B2C。
2.创新的BAB模式
BAB(Business―Agent―Business)是基于B2B提出的新的电子商务模式,该模式把网络提供的技术手段和依靠有信誉的Agent提供保证结合起来,把身份认证、信息服务、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集成起来,提供统一的、可靠的平台,从而真正实现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如中国商务港。
总之,谁拥有最佳的电子商务盈利模式,谁就抢到了电子商务市场的制高点。如果想做一个有别于其他网站的企业,其“风格”或“原生态文化”是很重要的。其实真正能盈利的企业就要做到把非盈利性放在第一位、把盈利性放在第二位,做成一个专业的特色网站。
参考文献:
[1]郑淑蓉:试论我国商务网站的盈利模式.经济问题,2003(7):53~54
[2]叶乃沂:电子商务模式分析.华东经济管理,2004(4):108~111